土壤改良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改良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发送土壤结构及耕性。一般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形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压沙降低黏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沙土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低洼盐碱土壤的改良。低洼盐碱土壤—般易于积水,盐分含量高,其pH值在8以上,妨碍作物的正常生长。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改良盐碱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断表土与底土的毛细管的联系。可使有机肥料转化成的腐殖质,促使表土形成团粒结构,起到压盐的作用。所以深耕结合大量施入有机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农业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肥。三是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剂。
篇2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 酸性土壤;效果;试验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08-04
通过对平乐县所采4919个土壤样品进行PH值测试发现,平乐县土壤酸化严重,土壤酸化程度加剧,面积增大。为了探索不同土壤改良剂产品(石灰、石灰石粉、商用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及增产效果, 2012年3-8月在平乐县有机质提升酸性土壤改良项目区,对酸性土壤进行不同酸性土壤改良剂产品土壤改良效果对比试验,为今后酸性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地点
平乐县同安镇桃村村委龙背山自然村毛樟塘垌何松才的水稻田。东经110度56分16秒,北纬24度32分49秒。
1.2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为壤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31.2g/kg ,PH值4.9,长年种植双季稻,常年产量11250-13500kg/hm2。
1.3试验材料
1.3.1供试水稻品种:伍优308(早稻120d)
1.3.2供试肥料及土壤改良剂:四川尿素(含N46%)、鹿寨过磷酸钙(含P2O5、12%)、氯化钾(产地加拿大,含K2O60%)、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广东产)、商用土壤调理剂2号(南宁产)、石灰、石灰石粉(武鸣产)。
1.4试验设计
1.4.1试验处理:设5个处理。
处理1:CK(对照),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施用氮、磷、钾养分;
处理2:在处理1的基础上施用石灰,用量为1290kg/hm2;
处理3:在处理1的基础上施用石灰石粉,用量为处理2石灰用量的2倍2580kg/hm2;
处理4:在处理1的基础上施用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广东产)750kg/hm2;
处理5:在处理1的基础上施用商用土壤调理剂2号(南宁产),750kg/hm2。
1.4.2小区设计:小区面积30m2,长10m、宽3m,小区间筑田埂并用薄膜包裹相隔,试验重复三次,随机排列。
1.5施肥量及施肥时期
试验田参照当地农户前三年施肥水平,在稻草还田的基础上,以产量430-500kg/hm2计,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60kg/hm2、氧化钾120kg/hm2,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的肥料施用时期进行,全部磷肥、30%的氮肥、50%的钾肥于整地时施下,40%的氮肥、50%的钾肥于分蘖期施下,20%的氮肥于幼穗分化初期施下,余下的氮肥于齐穗期施下[1]。
3小结
3.1酸性稻田施用石灰、石灰石粉、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广东产)、商用土壤调理剂2号(南宁产),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以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广东产)每小区平均提高4.6g/kg效果最好。
3.2酸性稻田施用石灰、石灰石粉、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广东产)、商用土壤调理剂2号(南宁产)后,取土化验pH值均比基础样提高,表明这些土壤改良剂均可改良酸性土壤,以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广东产)每小区平均提高0.3效果最好。
3.3在酸性稻田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施用氮、磷、钾养分,配合施用石灰、石灰石粉、广东产商用土壤调理剂、南宁产商用土壤调理剂均可提高水稻产量,而以广东产商用土壤调理剂效果最好,南宁产商用土壤调理剂、石灰石粉次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烟草;病株率;产量;效益;土壤微生物数量
中图分类号:S156.2;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017-03
随着种植制度不断改革,蔬菜、烟叶种植面积趋紧,烟叶重茬问题越来越成为烟农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主要原因是一块地多年种烟,导致土壤中烟叶所偏好的营养元素缺失或失衡,前茬作物根系的分泌物和残留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对次年烟叶造成毒害和生长抑制,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逐年积累,使土壤中病虫害逐步加重[1],从而导致烟叶质量和种植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农户从事烟叶种植的积极性。抗重茬剂是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其本质是一种复合微生物,在活性菌作用下分解,能促进植物体内酶的合成,按作物生长需要制造养分、并利用微生物拮抗作用增强拮抗菌生长繁殖,可有效抑制病原菌,使土壤微生态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抑菌、防病、健株、增产的效果。已有研究从化学角度防治土传病害或使用某一种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方面进行了探讨[2,3],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化学防治易导致农药残留,而市场上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种类繁多,给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选择障碍[4]。本研究选择市面上常见的6种抗重茬微生物土壤改良剂进行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既能改良土壤又能预防和防治烟草根茎部病害的改良剂,促进产区烟叶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为其他产区乃至其他作物重茬田块的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与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湖北省兴山县黄粮镇高华村,海拔1 050 m。供试烟草品种为K326,于5月18日进行移栽,7月20日打顶,9月23采收结束。田间土壤碱解氮含量105.5 mg/kg,速效磷含量10.3 mg/kg,速效钾含量148.5 mg/kg,pH 6.8,有机质含量22.4 g/kg。
1.2 试验所用土壤改良剂及试验设计
设7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每小区4行烟,小区面积39.6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施纯氮97.5 kg/hm2。氮、磷、钾施用量按1.0∶1.5∶3.0施用。起垄时,各抗重茬微生物土壤改良剂每公顷均施用15 kg,与基肥拌匀同施。其他按优质烟叶生产常规栽培技术规范执行。各处理设计如表1所示。
1.3 调查项目
测量各处理烟株大田农艺性状,调查大田期各处理根部病害发病率,统计各处理产量、产值、上中等烟率等, 采收完毕分处理选取土样,采用平板计数法[5]对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其中,叶面积=0.635 4×最大叶长×最大叶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烟草农艺性状对比
对各处理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在团棵期(即6月23日),处理2株高最高,其次是处理6和处理3,处理5和CK株高相对较低;各处理茎围为6.63~7.37 cm,处理2和处理6相对较大,对照最小;对各处理叶片进行调查,其叶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6、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5、处理4、CK。打顶后第二天(即7月21日)进行调查,各处理株高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6、处理1、处理4、处理5、CK,各处理茎围均大于CK,叶片数为21.27~23.20,各处理叶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6、处理4、处理5、CK。说明起垄时施用抗重茬土壤改良剂对烟叶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不同抗重茬土壤改良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2.2 不同处理烟草根部病害对比
在旺长期(移栽后50 d)对根部病害进行调查,各处理不同程度发生根部病害,其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CK>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1>处理6>处理2,则防治效果依次表现为处理2>处理6>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病株率F=33.53>F0.01=5.95,差异极显著,重复间F=0.96F0.01=5.95,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重复间F=0.48
2.3 不同处理烟草经济学性状对比
由表4可知,施用抗重茬土壤改良剂后,烟叶质量均比CK有所提高,其中上等烟比例以处理2提高幅度最大,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6,各处理上中等烟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6、处理4、CK、处理5;各施用抗重茬土壤改良剂处理的产量和产值均比CK有所提升,除处理5外,其余各处理产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其中以处理2提升幅度最大,其产量和产值分别比CK增加9.75%和18.96%,并且产值与其余各施用抗重茬土壤改良剂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次是处理3,产值比CK提高12.48%,与处理6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
2.4 不同处理烟草土壤活菌数对比
土壤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能分解各种有机物质[6];放线菌是细菌的一类,它们对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及土壤腐殖质合成起着重要作用;真菌能分解有机物质,使土壤中难以被植物利用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利于其吸收。有研究表明,活菌数与生物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细菌、真菌活菌数与生物量显著相关[7]。土壤中微生物量越多,代谢越旺盛,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就越大[8]。由表5可知,在采收结束时(9月23日),不同处理间活菌数量以处理2最多,其湿重活菌数量比CK多1.64×107 CFU/g。各处理土壤干重活菌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CK,说明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微生物相对较为活跃,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作用较大。
3 小结与讨论
在全国各个烟叶产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烟叶种植重茬现象,由于多年连片、连续种植,致使土传性病害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成为严重制约烤烟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1,4],探讨能有效减少和杜绝重茬病害并能改良土壤的措施已逐渐成为烟叶科研工作者关注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研究表明,在兴山地区烟叶种植中,施用抗重茬土壤改良剂能有效提高烟叶种植水平和效益,以施用金科瑞、重茬地菌净和重茬专家3种菌剂对单位效益的提升较为明显,分别达到18.96%、12.48%和8.69%,其对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40%、33.33%和57.47%。采收完毕后土壤中活菌数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对土壤改良作用相对较大。Thyfwawn等[9]研究认为,微生物土壤改良剂施用后能诱导植物对土传病原物产生抗病性,减轻一些土传病原真菌和胞囊线虫、根结线虫等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提高植物的营养水平,使植株健壮,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一致。但因抗重茬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种类繁多,其有效菌种偏重于解决的土传病害不一,因此在筛选和施用稳定性上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 岩,武继承.土壤改良剂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52-155.
[2] 张新要,蒲文宣,袁仕豪,等.药剂防治烤烟根茎病害新方法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487-489.
[3] 李 彰,熊 瑛,吕 强,等.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烟草生长及耕层环境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9):487-489.
[4] 陈义群,董元华.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生态环境,2008,17(3):1282-1289.
[5] 姚占芳,吴云汉.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186-188.
[6] 孙瑞莲,朱鲁生,赵秉强,等.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养分调控中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07-1910.
[7] 赵 伟,涂艳丽,王 飞.土壤微生物活菌数与生物量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85.
篇4
论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土壤改良在烟草种植上的应用。运用适量的结构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蓄肥保水能力,提高土壤温度。土壤改良运用于烟草种植,可以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
上世纪50年代前,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大多是以藻朊酸盐为代表的天然结构改良剂的研究。藻朊酸盐是从藻类中抽取的多糖羧酸类化合物,藻朊酸钠用量0.001%(按土重计算)便有显著的改土效果。据资料研究表明天然结构改良剂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且用量较大,难以在生产上广泛应用。这样人工合成结构改良剂的研究便提到了研究的日程中。克里利姆土壤改良剂是初期人工合成的改良剂,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钠盐,具有高效、抗微生物分解、无毒等优点。最近几年,高效低用量土壤结构改良剂出现,使用方法不断改进,使用成本逐渐下降,特别在烟草的种植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土壤改良剂在增强土肥上的作用
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为原料,从中抽取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羧酸类等物质,作为团聚土粒的胶结剂,或模拟天然团粒胶结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所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前一类制剂为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后一类则称为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
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以多聚糖和腐殖酸类在植物栽培方面的运用较为广泛,笔者试以此为例阐述其运用。多聚糖是一种水溶性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它是从瓜尔豆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物质,其分子质量大于2.0×105u。多聚糖在水溶液中是一种生物不稳定性物质,在土壤中能被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改良土壤时,用量大于人工合成改良剂。多聚糖是一种线性的绕曲的高分子聚合体,在其链条上有大量的—OH,羟基与粘粒矿物晶体表面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示意如下:粘土晶面Si—O……HO—R—OH—O—Si粘土晶面,将分散的土壤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多聚糖的亲水基—OH与粘粒的氧键,其键能为20.9—41.9kJ/mol。由它胶结的微团粒或团粒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这样,粘粒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被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取代,而且有机化合物的亲水功能团与粘土矿物的活性点相结合,于是,粘粒表面为疏水的烃链所被覆,从根本上改变了粘粒的水合性和胀缩性,使生成的团粒具有水稳性。
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以聚丙烯腈为代表。它们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单体有乙烯单体(CH2=CH2)、丙烯酸(CH2=CH—COOH)、丙烯腈单体(CH2=CH—CN)等。在聚合物链条上有许多功能基,其中有些是活性功能基,如羧基(—COOH)、氨基(—NH2)等。这些活性功能基在溶液中解离后,就使聚合物成为带电离子,或是聚合阴离子,或是聚合阳离子。合成的结构改良剂一般具有很强的粘结力,能把分散的土粒粘结成稳固的团粒。
2.烟草种植对土壤改良的肥力要求
中国植烟土壤长期片面重视化学肥料,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锐减,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尤其是团聚体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土壤通气状况退化。研究证明土壤的物理性状对烟叶的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尤以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之间的平衡,控制了大部分品质要素。
烟草是需氧较多的植物,依靠氧维持根系功能。土壤孔性和结构性又决定了氧气的供应状况。由于烟碱是在烟草根部,尤其是在幼根和根毛等部位形成,保持良好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烟碱的合成。土壤通气性不良,则土壤供氧不足,根系呼吸受阻,新生根的形成和活性就会降低,直接影响烟碱合成。所以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烟碱的合成。
土壤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还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通气良好的环境,能使根部供氧状况良好,并能促使呼吸产生的CO2从根际散失。根际土壤中氧气的含量高,能促进烟株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水分对烟株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也同样间接影响养分的吸收。烟草对K+的使用具有一定要求。对K+而言,缺水既可降低其从土粒向根表的迁移速率,也可减弱根系的吸收能力。试验证明:保持土壤湿润,缓解干湿交替过程是提高K+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3.土壤改良在烟草种植上的运用效果
3.1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烟草生长。
土壤结构改良剂能有效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小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西南农业大学曾觉廷的研究证明,土壤改良剂能使分散的土粒形成微团聚体,进一步形成团聚体,不仅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而且显著提高团聚体的质量。在盆栽土壤试验中,大团聚体含量比对照增加了,PHM为20.88%,VAM为4.73%,HNA为2.24%。我校曾做过试验,施入0.05%CRD—1816后,2—5mm及大于5mm的团粒占团粒总数的63%,施用量增至0.15%时,则达90%,而对照仅为11%。结构改良剂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同时,还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研究了粉煤灰的改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入粉煤灰后,可以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调节三相比,提高地温,缩小膨胀率,明显地改善粘土的物理性状。
3.2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烟草根系的生长。
西南农业大学陈萌在紫色土上的试验证明,PHM和VAM均能提高土壤持水量和释水量,增大土壤吸持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中国农科院汪德水的研究结果说明,沥青乳剂和PHM均能减少土面水分蒸发,保蓄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王久志在土壤结构改良剂覆盖改土作用的研究中指出,施用沥青乳剂后,在0—15cm和1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9.33%—27.44%和10%。在蒸发的3个阶段中,沥青乳剂具有抑制水分蒸发的效果,抑制率达14.7%—32.3%。
3.3提高土壤温度,增强烟草的抗旱抗病性。
篇5
关键词:耕地质量;土壤质地;灌溉设计保证率;有机质;土壤改良剂
中图分类号 S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48-04
Project Measures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bout Dry Land Reform Paddy Field
Yue Xiaosong
(Jiangxi Provincial Bureau of Coal Ge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am,Nanchang 330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dry land actual situation,and taking steps a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soil improvement project,agricultural and chemical measures,soi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affected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as changed ,farm irrigation was guaranteed and drainage was good,soil texture,soil profile form and soil pH was suitable for rice growth,in the same time,soil organic content was raised. accordingly,cultivated land quality of dry land reform paddy field was improved.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 quality;Soil texture;Dependability of irrigation designing;Organic matter;Soil amendment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由原来单一追求耕地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国土地整治的工作目标中明确指出,经整治后的基本农田提高1个等级[1]。近年来,为落实中央关于“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江西省开始着手实施“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如何提高改造后水田的质量,真正达到“占优补优”,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耕地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农用地分等体现,可以用等别的提高程度说明耕地质量提升的情况[2]。在江西省耕地质量等级因素指标体系中,水田分等评价因素包括土壤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土壤因素涉及土壤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环境因素包括排水条件和灌溉保证率。本文主要根据晚稻分等因素确定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的工程措施。
1 灌溉与排水工程
充足的水源是实现旱地改水田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保持水土稳定和提高水田地力的重要措施。根据项目区所处的工程类型区、所属工程模式和作物类型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排涝排渍标准。
1.1 灌溉工程 尽量以地表水作为水源,若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丰富,可利用地下水,新建机井工程抽水灌溉。旱地一般以天然降雨为水源,灌溉缺乏保障。旱地改水田先寻找水源,再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确保水源充足或水源的可供水量大于水稻的需水量。以水库、河流为水源的农田,当水源水位不能满足渠道自流灌溉时,需新建提灌站进行提水灌溉,或在河道中布置节制闸以雍高水位。
1.2 排水工程 在对排水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确定项目的承泄区,承泄区不仅要有足够的容积或泄水能力,还要符合自流排水要求的水位条件。平原区地面坡度平缓,旱地改水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易引发涝灾渍害。丘陵区地形起伏,排水条件较好。根据排涝和排渍标准,计算相应的流量。前者用以确定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后者作为满足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地下水排水流量,以此确定排水沟的沟底高程和排渍水位[3]。为提高灌水均匀度,同时便于田块积水尽快排出,在平原区修筑条田或格田并进行田块平整。平整后,格田内相对高差不得超过±3cm。丘陵区因地制宜地修筑梯田,加大田块梯田化率[4],沿等高线修成田面水平、埂坎均匀的台阶式田块,平整后的田面基本水平或向内微斜,可拦蓄降雨,防止水土流失。
2 土壤改良措施
2.1 结构改造 结构改造也就是土壤质地及剖面构型的改变。由表1可知,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质地为壤土。旱地的土壤质地有壤土、粘土和砂土。对于耕作层土质为粘土时,为防止田块板结,应采取掺砂改造。对于耕作层土质为砂土时,掺入粘土,降低砂土的松散深度和通气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剖面构型为通体砂时,可考虑外运粘土,将其构型改造为砂/粘/砂;对于通体粘的构型,可外运壤土或砂土,将其结构改造为壤/粘/粘或砂/粘/粘。也可结合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将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5],作为旱地改水田的表土。
2.2 地力保持和提升措施 土壤有机质是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决定耕地的内在质量[6]。地力保持措施为表土保护,地力提升措施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
2.2.1 表土保护 表土保护包括表土剥离和表土回填。表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上层,厚度一般在20~40cm。表土层与其他土层相比肥力较高,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生物累积作用,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高,包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比如氮、磷、钾、钙、锰、铁、铜等[7]。因此,表土层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表层土壤的肥力,在进行田块平整前,采取机械或人工措施,将表土进行剥离。待田块平整后,再进行表土回填。平原区表土保护采用的方法有条带复垦表土外移剥离法、条带表土外移剥离法和分层平移表土剥离法[8]。丘陵区梯田表土保护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表土逐行置换法和表土中间堆置法[9]。
2.2.2 测土配方施肥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肥料配方,推广施用专用配方肥[10]。农业化肥过量、少量或盲目施用都达不到对土壤增肥增效的目的,甚至会降低作物的产量。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有规律地对土壤样本进行长期、周期性的监测和田间试验,掌握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进行土壤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总结田间试验和土壤养分数据、根据土壤、气候等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作物的施肥配方;通过试验对配方反复进行校正和改进,最终确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施肥配方。
2.2.3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田间持水能力和土壤抗蚀性能。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饼肥、绿肥和河湖泥是良好的有机肥。其中,绿肥是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如紫云英、红花草等。绿肥还田有干耕湿沤和水耕水沤两种形式。采用干耕晒垡、湿沤,既减少了还原产物对水稻的毒害,避免引起水稻生理病害,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养分释放早,能适时适量供给水稻所需养分。此外,农作物的秸秆是重要的肥料品种之一,秸秆含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硫等元素。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增产措施。据测定,秸秆还田3年后,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翻耕还田比翻耕不还田分别增加2.0%~8.3%、2.9%~4.7%、0.1%~3.1%、10.7%~23.5%,以速效钾增加的幅度最高[11]。秸秆还田的形式有多种:(1)粉碎翻压还田。把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耕地时直接翻压在土壤里。(2)覆盖还田。将秸秆直接铺在土壤表面。(3)堆沤还田。将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刀切碎,洒水使其湿透,然后混入适量的或已腐熟的有机肥,拌均匀后堆成堆,上面用泥浆或塑料布盖严密封即可,15d即可直接施入田中。(4)过腹还田。利用秸秆作为饲料喂牛、马、羊等牲畜,经牲畜吸收后,以粪尿施入土壤还田。秸秆还田因其释放养分较慢,一般作基肥用,还田的数量要适中,同时在还田时应适量增施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3 农业和化学措施
3.1 耕作措施 丘陵区主要采用等高耕作、深耕、深松、留茬播种等耕作方法[12]。等高耕作的耕作方向应基本沿等高线,有利于保水保土。江西省属于多雨地区,耕作方向应与等高线呈1%~2%的比降,适应排水,并防止冲刷。坡面从上到下,每隔一定的距离,还应沿等高线修筑若干道土埂,在土埂上撒播草籽,减轻水土流失。深耕、深松、留茬播种的目的是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耕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入渗能力为原则,一般为25~30cm。平原区可以采用免耕技术、深松技术来解决由于耕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土壤板结和退化问题,尤其是粘质土底层的通气性和渗水性很差,更需要深耕深松,增加土壤孔隙度。
3.2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推行合理的耕作制度,实行用养结合。土壤若长期种植一种作物,会造成养分单一。水田要积极推广和扩大油-稻-稻或肥-稻-豆的种植面积,并种植绿肥,把用地和养地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的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3.3 化学措施 土壤改良剂是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它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13]。袁颖红等通过试验土壤改良对红壤土壤水分进行研究,表明改良剂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减少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并提高作物产量[14]。王志玉等发现土壤改良剂(MDM)能提高水稻出苗率、平均株高和平均单株分蘖数[15]。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土壤耕层,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后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作物根系生长的条件变差,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16]。江西省旱作土壤中红壤所占比例较大,呈酸性或强酸性,pH值平均为5.1[17]。而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pH值为6~7.5,旱地改水田后可利用石灰或土壤调理剂对红壤进行改良。施用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度,补充Ca、Mg营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养分循环能力,从而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8]。采用石灰改良措施,应根据土壤pH值监测结果,合理确定石灰的种类、用量、施用时期。采用土壤调理剂时,应根据土壤检查理化指标施用。
4 实例分析
江西省某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区地貌为低丘,最大最小高程差约15m,地形坡度小于6°。项目区原有耕地种植的旱作物为花生,花生靠天然降雨灌溉,有2条排水沟进行排涝。项目区旱地改水田后以种植双季稻为主,项目区属于鄱阳湖平原岗地类型区、岗地低丘工程模式[19],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3d暴雨,雨后3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项目区外一水库除了灌溉其他水田外,富余的水量可以满足项目区双季稻灌溉需求,可作为该项目的水源,并以项目区外原有坑塘作为排水承泄区。因田面高程高于水库水位,故新建提灌站提水灌溉,同时布置沟渠以利于灌排。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梯田,并对梯田进行平整,同时,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进行表土保护以便地力保持,表土保护厚度20cm。
项目区土壤为红壤土类,其剖面呈块状结构,紧实至坚实,质地重壤至粘土,红棕色或浅黄色。理化性状:有机质1%,全氮0.05%左右,磷、钾严重缺乏,pH值为5,呈酸性。土壤剖面构型为重壤/粘土/均质红土。若从土壤剖面构型上提高耕地自然质量分,需将底层的均质红土更换为壤土,这将耗费较大的人力财力,经济上不可行,故不改变土壤剖面构型,在耕作时进行等高耕作和深耕。根据最近几年江西农业大学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表明,高产水稻所需氮(N)、磷(P2O5)、钾(K2O)的比例以1∶0.5∶(0.8~1.2)为佳[20]。该项目拟每1hm2施用氮磷钾肥量分别为180kg、90kg、180kg,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过腹还田作为基肥,或在晚稻收割后,种植油菜或绿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针对土壤的酸性,可施用1 500kg/hm2的生石灰进行改良。经过连续3年的培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得以提高,pH值逐步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范围。旱地改水田前后各影响因素的自然质量分见表2。由表2可知,采取工程措施后,该项目旱地改水田影响因素的自然质量分均得以提高,耕地质量得以提升。
5 结论
该研究采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壤改良、农业和化学等一系列措施,其中,灌溉排水工程解决了原旱地水源不足及涝渍问题;土壤改良中将土壤质地和土壤剖面构型进行结构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采用一些耕作措施增加土壤入渗和保水保土能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采用生石灰或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这些工程措施使水稻的自然质量等分分值得以提高。因影响水田质量的土壤因素和环境因素得以改变,故旱地改水田的耕地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海洋.“十二五”时期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4-9.
[2]郧文聚.土地整治规划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3]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4]魏洪斌.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5]朱成立,侯淑楠,忻海飞.江苏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土壤改良模式研究[J].灌溉与排水学报,2010,29(2):50-53.
[6]蒋千顺,罗新民,杨地雄,等.邵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7-59.
[7]魏祥,韩霁昌,张扬,等.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壤改良办法――以白水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53-55,73.
[8]DB22/T2278-2015,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S].
[9]TD/T 1012-2016,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
[10]陈红金,黄承沐,张耿苗,等.诸暨市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状况及技术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49-1651.
[11]钟洁.肥东县耕地质量提升主要措施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7):85-86,98.
[12]GB/T 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S].
[13]袁颖红,黄静,周际海,等.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水分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1):171-177.
[14]窦玉清,许立峰,王树声,等.土壤结构改良剂研究现状及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J].中国烟草科学,1999(3):33-36.
[15]王志玉,刘作新.土壤改良剂MDM 对草甸碱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2):33-34.
[16]孟远夺.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状况与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14,30(6):38-39.
[17]刘勋,贺湘逸.江西红壤科研进展与成就[J].江西农业学报,1991,3(1):66-75.
[18]蔡东,肖文芳,李国怀.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206-213.
篇6
1 不同土壤的特性及改良重点
1.1 石灰岩山麓、冲积平原黏土地
(1)特性。土壤保水保肥力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根系分根少、密度小,雨季易积水引起秋梢旺长和新梢中下部叶早落。
(2)改良重点。深翻增施有机肥,掺沙或砾石改善土壤透气性。栽前挖排水沟以利排水。
1.2 沙滩地
(1)特性。透气性好,养分分解速度快,根系发达。但土壤瘠薄,漏水漏肥,肥水供应不稳定,树势易衰弱。肥水大量供应时,因根系发达,透气性好,容易引起短期旺长,如6月份以后大量自然降雨引起的秋梢旺长。而且正因根量大,水、养分耗竭快,加上易渗漏损失,雨季过后水、养分极易缺乏,常导致秋季叶片早衰。另外,冲积土平原沙滩地下部常存在黏板层和地下水位过高的问题。
(2)改良重点。大量增施有机肥并掺黏土,提高保肥保水及供肥供水能力。注意打破黏板层,降低地下水位,定植沟下部埋草改良土壤。
1.3 轻度盐碱地
(1)特性。土壤透气性较好,但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因缺肥缺水使树体生长迟缓,叶片小、黄、质脆,生产能力差,经常发生缺素症(如缺锌、缺硼等)。
(2)改良重点。大量增施有机肥,降低土壤pH值;栽前挖沟埋草,以隔断上返盐分;引淡洗盐,并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注意矫正缺素症。
2 棚室土壤改良的措施
2.1 增施有机肥
如上所述,各类土壤有其不同特点,栽培技术的目的是因异求同,通过改良使之都趋近于丰产园的土壤标准。因此,各类土壤的改良各有侧重点,但改良的核心都是增加土壤水、肥、气、热因子的稳定性,因此都需要增施有机肥或其他有机填充物,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调节水汽的能力。改良过程中还要注意扩展具有稳定性的土壤范围,以加大和保护根系的功能层。
2.2 养好表层及中层
与果树早果丰产关系最密切的吸收根主要分布于40厘米以内,尤其是20~40厘米以内土层,因此必须注意培肥土壤的表层和中层。可采用覆膜或覆草的方法维持表层土壤温湿度的相对稳定,养好表层根;采用开60厘米深的浅沟、沟中埋草、施有机肥的方法改善沟中局部环境,养好中层根。在养好表层及中层的同时,还应打破障碍层,通透下层,以使下层根系不受窒息危害。
篇7
关键词玉米田;土壤改良;示范;辽宁丹东;元宝区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98-01
丹东市元宝区现有耕地3 200 hm2,中低产田面积约2 600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1.25%,面积大、分布广。低产田低产主要原因是:土壤酸度过大,影响微生物活动,并且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农民施肥不合理,注重磷酸二铵的施用,忽视钾肥投入;注重氮肥追肥的投入,忽视钾肥投入;注重磷酸二铵作口肥施用,忽视作基肥施用,肥料利用率低[1-2]。进行土壤改良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首要措施[3-4]。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5-6],2010年该区进行土壤改良项目示范试验,通过调整不同施肥数量与施肥种类示范区建设,探索出适合元宝区蛤蟆镇土壤养分状况的施肥模式,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全面推广做好示范和样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示范材料
供试肥料为凤飞肥有机无机复混肥(8-12-9)、西洋配方肥(14-17-14)、二铵(18-46-0)、尿素(46%)和生石灰。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为丹玉402。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底施凤飞肥525 kg/hm2+生石灰1 500 kg/hm2+追施尿素300 kg/hm2(A);底施西洋配方肥337.5 kg/hm2+生石灰1 500 kg/hm2+追施尿素300 kg/hm2(B);底施生石灰1 500 kg/hm2+口肥二铵112.5 kg/hm2+追施尿素300 kg/hm2(C);常规施肥作对照,即口施二铵112.5 kg/hm2+追施尿素300 kg/hm2(CK)。各处理示范田均设为666.67 m2,不设重复,顺序排列。
1.3试验概况
示范地点为元宝区蛤蟆塘镇金山村5组;示范田土壤类型为棕壤,5月12日整地施肥,底施农家肥3.75 t/hm2,将各处理所用肥料和生石灰按要求的数量底施,然后合垄播种,其中处理C和CK播种时需口施二铵。株距36 cm,行宽59 cm。5月17日喷洒乙草胺3 kg/hm2+阿特拉津3 kg/hm2除草。6月5日人工间苗。7月3日各处理追施尿素。9月29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
2.1施用改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施用生石灰与底施西洋配方肥(处理B)比口施二铵(CK)千粒重增加31 g,施用生石灰与底施凤飞肥(处理A)比对照口施二铵(CK)千粒重增加8 g,不如处理B增重明显。各处理株高、茎粗、叶色等其余性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2施用改良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口施二铵、后期追施尿素的相同情况下,底施生石灰(处理C)比不施生石灰(CK)增产523.5 kg/hm2,增产8.7%;底施西洋配方肥(处理B)与底施凤飞生物肥(处理A)产量分别为7 710.0 kg/hm2和7 941.0 kg/hm2,分别比CK增产1 659.0 kg/hm2和1 890.0 kg/hm2,增幅为27.4%和31.2%;施凤飞生物肥525 kg/hm2(处理A),表现为产量最高,增产潜力最大;处理A比处理B增产玉米231 kg/hm2,增收369.6元/hm2,但化肥投入成本增加660元/hm2,因此纯增收比处理B减少290.4元/hm2。
3结论
施用生石灰对元宝区酸性土壤改良效果比较显著,在同样施用二铵时,施用生石灰比不施生石灰增产523.5 kg/hm2,增产8.7%;在同样底施生石灰时,底施525 kg/hm2凤飞生物肥和底施西洋配方肥337.5 kg/hm2分别比口施二铵112.5 kg/hm2增产1 366.5 kg/hm2和1 135.5 kg/hm2,增产20.8%和17.3%,说明施用配方肥和生物肥均比施用二铵表现增产,且效果明显,但如果考虑成本,推荐施用西洋配方肥。
4参考文献
[1] 谭金芳.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德清,韩晓日.肥料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 朱明哲.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4] 黎忠祥,李红斌,邵艳,等.杂交玉米田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云南农业,2010(10):21-22.
[5] 马新明,焦有.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与玉米生长关系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2(4):303-307.
[6] 郗金标,邢尚军,张建锋,等.几种重盐碱地土壤改良利用模式的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6):99-101.
篇8
[关键词] 耕地地力 土壤改良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88-01
一、耕地地力现状及特点
耕地质量包括耕地地力和土壤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此次调查与评价共涉及耕地土壤点位28892个。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查分析,基本查清了全区耕地地力现状与特点。
通过对全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得知,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83g/kg,均属省Ⅳ级水平;全氮平含量为0.65g/kg,属省Ⅴ级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0.72mg/kg,属省Ⅳ级水平;速效钾含量为101.23mg/kg,属省Ⅳ级水平;缓效钾含量为643.16mg/kg,属省Ⅲ级水平。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有效硫属省Ⅳ级水平,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效硼均属省Ⅳ级水平。
1. 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提高
耕地土壤:从这次调查结果看,全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83g/kg,属省Ⅳ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提高了约13%;全氮平均含量为0.65g/kg,属省Ⅴ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降低了约7%;有效磷平均含量10.72mg/kg,属省Ⅳ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提高约80%;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1.23mg/kg,属省Ⅳ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平均含量相比提高了约36%。
2. 耕作历史悠久,土壤熟化度高
据史料记载,早年尧舜时代就已是农业区域,炎帝曾在此教农桑、尝百草,农业历史悠久,土质良好,加以多年的耕作培肥,土壤熟化程度高。据调查,有效土层厚度平均达150cm以上,耕层厚度为19~22cm,,适种作物广,生产水平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据调查,全区共有中低产田面积79.9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0.83%,按主导障碍因素,共分为坡地梯改型和瘠薄培肥型两大类型。
中低产田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二是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足,中低产田改造措施不力。三是农民耕地施肥投入不足,尤其是有机肥施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2. 耕地地力不足,耕地生产率低
全区耕地虽然经过排、灌、路、林综合治理,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耕地单产、总产呈现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再上涨,农业成本较高,甚至出现种粮赔本现象,大大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 施肥结构不合理
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主要是通过施肥来补充,因此,施肥直接影响到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近几年在施肥上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重三轻”:第一,重经济作物,轻粮食作物;第二,重复混肥料,轻专用肥料。第三,重化肥使用,轻有机肥使用。
三、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对策
1.多种渠道提高土壤肥力
1.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 近年来,由于农家肥来源不足和化肥的发展,全区耕地有机肥施用量不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解决。①广种饲草,增加畜禽,以牧养农;②大力种植绿肥,种植绿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可以采用粮肥间作或轮作制度。
1.2推广秸秆还田,实现用养结合。 通过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动物过腹还田、压青还田等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用养结合。
1.3合理轮作,挖掘土壤潜力。要大力推广玉米、豆类立体套作,粮、油轮作,豆类、薯类轮作等技术模式,实现土壤养分协调利用。
2.巧施氮肥
速效性氮肥极易分解,通常施入土壤中的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只有25%~50%,或者更低。这说明施入土壤中的氮素,挥发渗漏损失严重。所以在施用氮肥时一定注意施肥量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损失。
3.重施磷肥
平鲁区地处黄土高原,属石灰性土壤,土壤中的磷常被固定,而不能发挥肥效。加上长期以来群众重氮轻磷,作物吸收的磷得不到及时补充。
4.因地施用钾肥
全区土壤中钾的含量虽然在短期内不会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和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也会处于不足状态,所以在生产中,定期监测土壤中钾的动态变化,及时补充钾素。
5.重视施用微肥
微量元素肥料,作物的需要量虽然很少,但对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却有大量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调查,全区土壤硼、锰、铁等含量均不高,玉米氮磷钾肥与微肥的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施用的基础上,施用微肥的增产效果很明显。
6.因地制宜,改良中低产田
全区中低产田面积比较大,影响了耕地地力水平。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分类配套改良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区耕地地力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中山,时英忠,张安耀,王保国,石磊,袁贵学,刘亮,徐华明. 霍邱县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和建议[J]. 农技服务,2011,06:788-789.
[2]杨碧荣,王华,孟晓民,左振平. 运城市盐湖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01:11-12.
[3]陈红英. 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7:133-134.
篇9
1盐碱地改良利用措施
1.1建立良好的工程体系在改良时应结合盐碱地的成因和性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完善盐碱地的改良工程体系,工程体系主要包括指平整土地、建立排灌溉系统及换土等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地表蒸发量较大,可以通过整平措施来降低水分的蒸发,还可以通过土壤的翻动来减少盐分的上升。建立排灌溉系统,能够满足盐碱地的灌水需求量,防止气候干旱和过涝对土壤造成的伤害,这是盐碱地改良中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应用中,盐碱地地区的农民探索出了新的模式,在农田中挖掘一定面积的水沟,用土筑成台田,用来种植农作物,并在沟中养鱼,而在干旱时可以从沟内引水灌溉。在内陆盐碱地的改良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井灌井排的方式,在农田中打一口深井,干旱时可以用井水灌溉,雨水比较多时盐分会随着水而渗入到井中。由于这种改良方式所需井的数量比较多,具有比较高的投资成本,在具体应用时可以考虑和沟渠等相结合。
1.2综合性措施由于盐碱地的成因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改良时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改良和治理,最终提高土壤的利用率。除常见的一些措施之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植树造林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抑制盐分的上升,植树造林还有其他生态意义上的功能,能够防止旱涝灾害的影响和干扰等。盐碱地的形成和地下水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盐碱地来说,地下水的补偿来源主要依靠降雨,在植树造林后,土壤中的雨水一部分能够被树木所利用,增加水的消耗。一些树木的根系可以直接应用地下水,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
2盐碱地造林技术
2.1选择合适的林木在盐碱地的改良过程中,生物措施是重要的改良措施,在进行盐碱地造林时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耐盐林木。林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是其他植被所无法替代的,在盐碱地造林中要研究林木耐盐性和其他的生物特点,通过比较和评价林木的耐盐碱水平,选择优良的耐盐碱林木,积极地应用到盐碱地造林过程中。为了得到品质较好的耐盐碱林木,可以通过生物方法(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来创造新的林木品种。目前,我国在盐碱地林木研究中已经研发出了新的品种,为盐碱地造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2.2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在盐碱地造林时,应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造林。目前,我国在苗木培育等技术方面的发展,促进了盐碱地造林技术的进步,如常见的容器苗造林方法,能够为苗木适应盐碱地提供一个过渡期,可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通过改进盐碱地的土壤结构,能够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常用的保水剂,能够在苗木栽培的初级阶段保障根系的需水需要,能够改善苗木的生存状态,有利于苗木的存活和生长。目前,已应用了比较多的土壤改良剂,这些改良剂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盐分所造成的危害。一些高效的土壤改良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均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而且效率比较高、持久有效。目前,我国盐碱地造林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苗木的存活率及生长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2.3加强后期管理盐碱地造林和普通的造林工作一样,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对于苗木的存活和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盐碱地造林来说,由于条件比较恶劣,所以应当更加重视。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林木的生长规律,做好浇水和排水工作是林木成活的关键。在管理过程中要防止病虫害的影响等,当林木幼小或者比较弱小时,容易受到病虫的危害,此阶段应当尤未重视预防病虫害。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与其他作物进行搭配种植,如大豆等作物,这些作物能够产生林木生长所需要的元素,增加土壤的肥力。为了减少林木的蒸发,早期可以适当地增加林木的密度。同时,由于盐碱地土壤肥力不足,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及时追肥,这是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
3结语
篇10
关键词:香樟;黄化病;治理;复壮
香樟(Cinnaomum camphora)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umum 植物。它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四季常青,常用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然而它喜酸怕碱的特性容易导致黄化病的发生。近几年来在张家港保税区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香樟黄化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生、发展规律,探索了多种香樟黄化病治疗技术措施,筛选出了经济有效的香樟黄化病预防和治疗药剂,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黄化香樟的治理和养护复壮技术,在保税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1 香樟黄化病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
1.1 发病原因
根据2010~2011年保税区主要路段200多个土样Ph检测数据,病树根际土壤平均pH值8.21(7.5~8.9),治理2年后恢复植株的根际土壤平均pH值7.36(7.0~7.7),数据表明香樟黄化病与土样pH显著正相关。由于土壤太强,土壤中的铁元素大多以Fe3+形态存在,Fe2+含量极低,导致病株根系吸收不到有效态的铁,叶片中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造成叶片黄化。
依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科研院校关于香樟黄化病的研究成果:香樟树黄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效铁(Fe2+)是造成香樟黄化病的直接因素,根际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土壤中铁的有效性,是造成香樟黄化病的根本因素[1]。
1.2 发病症状
香樟树黄化病表现在新叶抽出时叶色黄、质薄,树势衰弱,初期多发生在树冠外层,严重者全株叶片黄白色,夏秋时节叶片尖端部分枯焦,秋、冬季病株表现比春、夏季严重,冬季容易受冻害。随病害进一步发展,新叶生长比正常树推迟10~20天以上,并且叶片逐渐变小、数量逐步减少,部分枝条枯死,直至整株死亡[2]。
1.3 病害发展演变过程
香樟树黄化病从开始发病到最后枯死,其病症发展及演变过程一般表现为: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大小正常,叶色黄绿色-黄色;发病中期新叶抽出比正常迟,新叶变小,数量减少,叶片黄色-黄白色,夏秋季叶片尖端部分枯焦;发病后期叶片进一步变小,叶片黄白色,叶片尖端枯焦严重,部分枝条枯死;最后,新叶不能抽出,整株枯死。
2 香樟黄化病的预防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植物保护工作的总方针,对于香樟黄化病,也必须以预防为主。碱性土壤环境是香樟黄化病的罪魁祸首,几年来的试验表明,根际土壤改良是预防和治疗香樟黄化病的有效方式。
2.1 种植前预防
种植前应对种植区内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改良、客土等措施。种植土保证土质肥沃疏松,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杜绝建筑渣土及其它有害成分进入种植土壤。如发现种植土质量太差,应引进良好种植土或采取局部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改良后的土壤pH值为5.5~6.5。
此外,如作为硬质化路面行道树,树穴必须100cm×100cm以上,有条件的应该使用透气路面砖或长条形树穴,保证行道树根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水和空气。
2.2 发病前预防
对于已经出现少量黄化病株的路段,暂时没有黄化的香樟树,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用较少的投入有效地预防黄化病的发生。
香樟黄化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第一,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分别在春梢、秋梢展叶前半月左右施用;第二,结合抗旱,用0.1%~0.2%的磷酸或硫酸溶液灌洗根际土壤,每年4~5次,1~2年即可有效降低土壤碱性,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2.3 停用树干涂白剂
在树木养护管理中,冬季进行树干涂白是常见的养护管理措施。对于香樟、广玉兰等喜酸性植物,碱性很强的涂白剂是造成土壤碱性升高的重要因子之一,也是引发香樟黄化病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香樟树要停止冬季树干涂白,避免香樟黄化病的加重发生。
3 黄化香樟综合治理及养护复壮技术
3.1 树干施用速效转绿剂
由于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发现香樟树叶发黄时,特别是黄化严重的病株,应该通过根外追肥及时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令黄叶转绿,恢复叶片光合作用。
经过试验比较,树干微孔注射速效转绿剂技术不仅操作简便、效果理想,而且对树体伤害程度低,伤口愈合时间短。施用速效转绿剂后10天左右黄叶即可变绿,效果一般可以维持3~6个月。少数黄化症状较重或根际土壤环境太差的香樟树在出现返黄现象后需要重复操作2~3次,直至土壤改良到位,香樟树新叶不再发生黄化为止。
3.2 根际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
香樟黄化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碱性根际土壤,因此施用速效转绿剂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改良根际土壤才能彻底治愈香樟黄化病。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我们筛选出香樟黄化专用肥效果较为理想。该专用肥在追加N、P、K等营养元素的同时,其中的酸性因子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逐步释放酸性离子,有效改良根际碱性土壤环境,显著提高根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不仅对香樟黄化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香樟树进行平衡配方施肥,大大提高香樟树的生长势。
3.3 酸性溶液灌洗根际土壤
针对黄化比较严重的路段,由于绝大部分黄化是因为根际土壤碱性引起的,所以采取酸性溶液灌根的方法可以快速降低根际土壤碱性,达到快速改良根际土壤的目的。
酸性溶液灌根一般采用0.1%~0.2%的磷酸或硫酸溶液,每棵树每次100~200kg,每年4~5次。该方法要严格控制酸性溶液的浓度,以防强酸灼伤根系,引起叶片枯焦和病树枯死的严重后果。使用时酸性溶液不能直接接触洒水车等铁质设施设备,否则容易腐蚀设备或器件。
3.4 黄化香樟的养护复壮
3.4.1修剪部分枝条,缓解营养供给不足。如同大树移栽需要修剪掉部分枝条一样,黄化香樟因为根系萎缩、活力下降,也必须修剪掉部分枝条。这样可以集中营养供应剩余的枝条,缓解营养供给不足的局面。一般病情严重的多剪,病情轻的少剪,修剪的最佳时间在香樟休眠期,一般结合冬季修整进行。
3.4.2抹去低位萌芽,保证树冠快速恢复。黄化严重的樟树,在进行树干微孔注射速效转绿剂后,会在树干的很多部位产生新的萌芽。为了保证树冠能过快速恢复,必须及时抹去低位的萌芽,原则上在第一分支点以下的都要抹掉,有利于树冠的恢复。
3.4.3抗旱保墒,避免叶片枯焦。黄化的樟树,在夏秋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叶缘枯焦。在高温干旱的季节,特别是地下水位较低的秋季,要及时进行抗旱,保持土壤足够的水分,避免叶片的损伤。
4 结语
通过对香樟黄化病多年的试验研究,我们认为种植前或发病前的预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很高的经济效益,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前期治理和预防。针对不同程度黄化的香樟,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树干微孔施肥、酸性溶液灌根等综合治理技术,配以抹芽、修剪、抗旱灌溉等养护管理措施。经过3年的治理,保税区主要路段黄化香樟树控制在5%以下,大部分路段土壤pH值降低到7.5以下。该项技术操作简便,效果理想,可以在国内香樟树种植区推广应用,具有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