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优秀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建设优秀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文化建设优秀方案

篇1

职业学校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文化中的职业特性,职业学校文化具有二元性――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的高度融合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企业文化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学校文化产生比企业文化晚十年,至今还未形成研究体系,在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多成功经验都是值得吸收和借鉴的。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共同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有世界500强企业119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学校地处园区,较早地开始了学校的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文章以学校为例,就融合企业文化的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典型的路径与模式做初步研究。

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模式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从横向解剖、纵向发展的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四维横向模式:理念宣贯――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品牌文化建设;也有学者根据文化的纵向发展,提出了阶段发展模式:理念提炼――职责延伸――行为外化――评估改进。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以当前较为成熟的PDCA管理工具作为依托,形成文化建设的四阶段闭合循环模式。

四阶段闭合循环模式,将职校文化建设解构为传承对接、阶梯延伸、多维外化、评估改进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关键任务依次为:识别文化结合点、设计文化梯次结构、遴选文化深度载体、构建文化评价体系。四个阶段逐层深入、循环往复、相互渗透,构成文化建设的螺旋上升的闭合环。模式具体结构见下图:

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在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四阶段闭合循环模式下,每个阶段对应的路径分别如下:

1.第一阶段传承对接的路径:借助外脑、理论学习、外部(企业、学校)调研对标找经验、内部征集文化因子、搭建文化核心纲要、传承对接找差距

寻找文化因子并合理整合成文化核心理念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核心环节。以学校为例,在这一阶段就曾邀请来自企业、院校的知名文化建设专家来校帮助进行文化体系的设计。对文化深有研究的学校校长也专门对全校教师开设“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讲座,解读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的概念,以及文化建设对于一个职业学校的重要性。之后学校对各个系部处室明确了文化建设的职责。各处室、系部在进行了理论的学习研究后, 观念发生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随即积极展开以制造类、服务类企业、职业院校为对象的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又以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民营企业、正在发展的民营企业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国外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国内的一些职业学校如常州刘国钧、无锡机电等的职业院校为主要对象进行文化的调研学习。文化因子是学校主体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发展以及情感责任的看法、态度、愿望和观念,是存在于主体行为观念中的一种因子,好的文化因子能够恰当地反映学校本身特性,能在主体中形成共鸣且被推广执行,因此文化因子的征集关键在于师生员工的参与,学校采用了调查问卷、头脑风暴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效果不错。搭建文化核心纲要就是对文化因子的筛选与整合,形成文化核心理念。

2.第二阶段阶梯延伸的路径:明确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搭建学校、专业、班级三级文化体系

学校的核心文化要获得生命力必须向下延伸扎根于泥土,这就需要将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扎根于系部、扎根于班级,形成学校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三级学校文化体系。

以学校为例,在制定出文化建设方案总体框架后,各系部、处室都有专门文化建设的任务,并进行成效考核,使得大家不得不去做,又主动要去做,通过明确每一岗位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使得学校文化在建设中得以贯彻和认同,从跟一群人相关变成跟每一个人相关。学校专业文化建设把握的关键是在学校“善水文化”的统一文化思路下,融合所服务的行业企业的优秀文化,进行具体的专业特色文化方案策划;而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是将学校善水文化主旋律和班级的专业特色、班级学生的主体特色有效融合。在结合专业文化时,要注意充分依托行业,紧联企业,尤其是冠名班更要强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避免班主任越俎代庖,要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班级一步一步累积,走出轨迹,留下历史,积淀文化。

3.第三阶段多维外化阶段的路径:遴选深度载体、外化于形、外化于行

外化于形主要是学校文化环境的打造,专业实训室环境的文化建设、班级教室、宿舍文化建设等。通过将环境打造为学校文化的载体让教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精神和专业精神。

学校在外化于形方面是这样做的:根据学校总体文化脉络,对原有的文化环境进行审核,去除掉一些与总体文化不相符的部分,强化一些校企文化融合元素如“6S”,增加一些有利支撑文化理念的元素,对文化环境进行了系统地重构,形成了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方案,并逐步实施。作为组成部分之一的专业文化环境建设,以机电系为例,采用了先调研同类职业学校如国外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国内的如常州刘国钧、无锡机电、苏州高职校等,以及三类企业:世界500强企业、高新技术龙头企业:GE、三星、锡柴、MANZ科技,成功民营企业:上海金纬有限公司、ELE、莱克, 正在发展的民营企业:伟智科技、通易机械等。接着组织系内全体教师座谈会,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收集金点子,再组织骨干力量遴选金点子,系统化地进一步设计实训室内外的文化环境,形成了机电系实训室七大特色主题环境方案:企业文化、技能文化、创新文化、廉洁文化、专业文化理念、机床发展史长廊、自动控制发展史长廊。

外化于行指的是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后,外显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学校文化有活动才有活力,各种师生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对内让师生加深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在全校上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外让社会公众了解学校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树立良好学校形象、增加学校品牌价值的目的。

行为文化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学生。学校认为学校文化、专业文化只有经过教师的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用文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个人内在的品质和群体文化,最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熏陶和感染学生。

在教师团队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从三个层级――校、系、教研室进行精心策划,采用:“走出去,学回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外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企业锻炼(三星、MANZ、锡柴等),学习先进文化、提升专业技能;“沉浸式体验”安排教师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停课到校内入驻企业伟智、通易感受正在崛起的民企文化,提升实践技能; “引进外脑”定期邀请省内外职教专家、企业家、高校教授等来校讲学,以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境界;“胡国强大师工作室”为专业建设献计献策,为课程改革添砖加瓦。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项目:技能大赛、创新比赛、企业实际项目承接等项目化工作,进一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从根本上增强自己对专业的归属感。

学生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归属,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学校行动总纲,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举行的活动主要有:①班级文化评比;②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③听企业领导者“传道”讲坛;④听企业工程师“授业”讲坛;⑤冠名班的活动,更好地进行文化渗透和融合;⑥多模式的工学交替“金纬模式”学生在暑假时间,进入企业一线工学交替实习一个月,拉近了学校课堂与生产现场的距离;⑦规范、创新活动。学校举办“一日常规专项检查月”;系部举办“遵守常规,创新自己”的开学学生大会;“实训室物品规范摆放,6S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发展个性文化的有效载体,学校的社团活动多种多样,主要有创新社团、技能社团、创业社团、文体社团、爱心社团等。

4.第四阶段评估改进的路径:从制度层、理念层、行为层、物质层进行评估改进

优秀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将学校文化中理念、制度、行为活动加以总结和梳理,保留优秀的,去除与文化主脉不相符的,增加缺乏的元素,从而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增量创新。

以制度层的评估改进为例,制度层是理念层过渡到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层与核心层不发生偏差,就必须把学校所倡导的文化理念全面渗透至学校的各项制度中,使所有的学校制度都符合学校文化理念,因而需要一个制定制度――实践――修订制度这样一个循环提升的过程。学校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于2010年开始实施独特的激励性薪资体系――《学校绩效积分考核方案》。

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载体菜单

学校遴选了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民营企业、正在发展的民营企业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进行构建职校文化的实践研究,下表列出了一些具体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途经。

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寻找文化因子,要舍近求远,多绕弯路发挥曲线优势

在文化因子征集过程中,要多走弯路,少走近路。即使组织者已经对文化有了很好地概括和提炼,也不怕走过场,因为这种过场可以赢得文化行为主体的参与度与认可度。学校的文化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没有转化为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文化就会脱离师生的行为而存在。

2.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自上而下,又要自下而上

文化建设既要自上而下地进行文化地引领、布置文化建设任务、考核文化建设成效,又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切不可忽视集体大众的智慧,只有调动起大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文化才有生命力,这样的文化建设才能生根、发芽、结果。

3.文化个性可以张扬

这里说的文化个性指的是专属于教师、学生个人,并能反应个性的一种文化。学校文化不能一刀切,它的初衷和归宿是“润物细无声”。让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的文化个性自觉融入到学校文化并一起成长,其实是学校文化落地、生根、发芽的过程,关注文化个性,实际是关注个体创新力对学校整体的促进和推动。学校实施的IPQ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师个性化发展就是居于这样文化理念的一个体现。

篇2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Freshmen Class Culture

――Data Analysis based on a University in Hu'nan 2013 Freshman Class

LI Yijun[1], HU Yang[2]

([1]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2]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Class culture is an invisible magnetic field, is the soul of the building where the class, it is the most direct education of studen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influence, to a large extent influence and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Class cultur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edu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research,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becom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ampus culture, class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el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havioral level, system level, spirit leve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and sense of community identity and behavioral norms, to create a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education, student development provide an important condition, understanding and guidance freshman class culture has far-reach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lass construc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我们“文化引擎”班级建设指导团队本着摸清学校新生班级现有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了解新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掌握新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期待,以期为接下来实行班级文化建设项目提供民意参考。

1 班级文化建设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

为了解新生班级文化建设情况,为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有效促进新生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笔者在湖南某高校18个院(系)的2013级新生班级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332份,问卷回收率为97.64%。本次调研调查对象为湖南某高校2013级大一新生班级的班长、团支书,共有18个学院的332位新生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参与,男生174人占52.41%,女生158人占47.59%,文科类占49.1%,理工类占47.29%,艺术类占3.61%。对收集的资料运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的统计与分析。从数据上,本次调研充分考虑了因专业、性别等原因带来的影响,力求全面、客观、准确。

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将调查结果分为以下两个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将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出发,从不同的维度对新生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1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我们主要从新生班级班长和团支书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同感来进行探讨分析。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原因主要出于锻炼自己、提升自我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竞选班团干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62.95%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能力,而只有15.96%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班级作出贡献。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竞选班团干部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多是出于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而把班级放在首位的占少数。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动机对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把班级放在首位的班团干部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客观上更强。(2)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被问及“是否了解班级文化建设”时,48.8%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班级文化建设比较了解,44.5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了解,而非常不了解的只占1.81%;当问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否重要”时,82.53%和16.87%的被调查者表示班级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而分别仅有0.3%和0.3%的被调查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不太重要和非常不重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班团干部了解并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这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积极作用。(3)是否有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目标犹如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同样一个明确的班级目标,有利于班级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问“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案”时,只有31.0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班级已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而有68.98%的被调查者则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可见,大部分班团干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准备还不够充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建设目标,对于如何建设班级文化还比较模糊。

1.2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为创建三种文化:精文化、微文化、梦文化。通过创建三种文化,夯实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引领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和凝练班级文化特色,能够打造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的示范品牌。此次调研也主要从新生班级的“精文化、微文化、梦文化”三种文化建设情况入手,了解新生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其后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1)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的一般性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并要求按重要性进行排序”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班级凝聚力、班级精神、团队意识、班级目标、学习氛围、班级制度、班级形象、班级文化活动。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的是班级的凝聚力,而排在最后的是班级文化活动,由此可见,被调查者更加看重班级的凝聚力。(2)精文化方面。“精文化”即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针对班级“精文化”,我们主要从班团干部认为班级文化制度建设的关键是什么来进行分析探讨。(3)微文化方面。“微文化”即指班级的行为文化建设,包括微活动、微公益、微服务、微论坛、微宣传等方面。针对班级“微文化”建设,我们主要从班级宣传平台来分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班级宣传的方式也有了更加便捷有效且多样的方式方法,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43.67%的被调查者更希望通过积极参加校和院里的活动来加强自己班级的对外宣传,而期望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班级宣传的仅占23.49%,利用班级宣传视频和与其他班级的联谊等方式进行班级宣传的分别占15.06%和10.24%。由此看来,新媒体在班级宣传上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班级宣传还是倾向于选择比较传统的参加活动的方式。

2 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篇3

【关键词】中专;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96-01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而现有的中专的班级文化与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匹配,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状决定了重新审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高创新意识,转变思路,研究符合中专的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规律,成为重要的课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和解决的。

一、建规立制与资金支持

一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规范和保障,班级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学校重视文化建设,学校有相关制度的支持,班级同样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学校和班级的协调一致下,班级文化建设才能生机盎然。

针对过去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重视程度相对不够的局面,为有效改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应该增强重视的程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发挥教育教学的合力,从而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具体措施上:学校成立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强有力的领导与支持平台。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和导师,对职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参与的班主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建立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和运行机制,从宏观到微观,从学校到班级,定期开展研究讨论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并建立奖励制度,考核制度,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层面纳入到考核,并以此作为产生班级集体和班级学生个人的重要指标和条件。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相对成熟点或面,在宣传栏、校园电台等阵地进行大力宣传,从而给其它班级和班主任一些启示。并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提供经费保证,支持班级自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二、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式

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和载体,需要结合中专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思想道德、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根据不同的班级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且还依靠家长学校、社区企业的有利支撑,帮助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具有的耳濡目染特性和自我发展的特性,运用隐性的方式方法,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贯串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因素中去,增强班级文化育人功能的时效性。

重视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作用。网络载体在班级文化的发展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并具有不可替代性。QQ群或电子信箱或班级微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交流,有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虚拟环境下的人际沟通具有主体隐匿性的特性,相对更加简单地让学生吐露心声,网络环境下的师生、生生沟通具有以往的课堂教育无法具备的优点。因此,利用网络载体有效营造适合职业中学学生年龄特点的班级心理文化氛围,从而拓展班级特色文化空间,不仅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之一。

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有利于提升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首先,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力争做到师生共同参与,注重突出问题的解决以及有效落实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惩。其次,作为育人最主要手段的日常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渠道。通过吸收在学生一定程度上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同时拓展和延伸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学校通过设立社区服务站或参观企业等方式,拓展和延伸课堂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途径,提高实践效果。第三,多种措施并举,完善主题教育活动。以一定主题为依托,采用课堂、校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结合,使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相对规范、完善的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四,通过学校学生日常行为建设和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长效化,有效提升和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自身的知行统一,而长效化的志愿者服务则是强化学生善意知的有效途径。第五,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连续性和突出重点。在班级组建过程中,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和行为习惯养成,在班级相对稳定后,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突出责任和感恩教育,在即将顶岗实习阶段积极引导冠名班级企业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注重评价与导向引领

1.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牵扯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指导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重点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提高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学校需要加强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评价和考核。

学校应该适时地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不断优化班主任评价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和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解决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监测系统

各个班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都能根据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结合班级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学期计划,各个班级都能制定各个班级的发展计划。各个班级也能根据学校整体的活动安排,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去。但是重要的是学校需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和公布班级文化建设情况,挖掘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案例,通过一定范围内的公示和宣传,给其它班级提供一定的思路。学校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监测制度,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不足,有助于学校积极帮助班主任克服困难,对学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给予“过程”和“结果”的关注和指导,保证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它的内涵也非常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属于一个“隐性”的教育力量,但是呈现出了班集体特有的精神面貌,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項长期的,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班集体的每一名师生都参与进去,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变化发展的,是系统的。不断完善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其最终目的是,将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最大化,以最直接、最有教育力量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蒋少军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6. 

篇4

【关键~】班级文化 班级信念 制度文化 环境文化 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是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是一种强大的隐形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应从班级成立之初就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风,打造特色班级。

一、目标引领――用共同的信念凝气聚力

班级信念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用统一的信念,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形成一致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内驱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信念就是给班级成员竖立一面精神的旗帜,让全体成员有一个精神的凝聚点。在班级组建之初,可以由班级成员共同商讨,提出一些备选的班级信念方案,然后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投票选出最终的方案。这样选出的班级理念,容易获得全体成员的认同,进而自觉去践行。班级信念确立之后,根据这种信念浓缩提炼出班级的口号,制作班级的标志、旗帜、班服,将抽象的信念具体化,简洁化,以便于传播与应用。比如:有班级以“狼性精神”作为班级信念,根据“狼性精神”的坚韧、无畏、忍耐、团结,提炼出班级口号:“坚韧团结,无坚不摧”,以狼的形象为基础设计班级标志,将班级标志应用到班级旗帜、班服,以及班级的宣传品上,引导学生坚定信念,以狼性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二、制度保障――用细致可行的制度保驾护航

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几十位学生要由陌生到熟悉,由不同的观念、行为到步调一致,创造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体系,是需要通过建立规范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让班级成员自觉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这种制约功能需要通过观念、制度、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所以,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班级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班级制度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班级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班级制度的实施;三是班级管理团队的建设

(1)班级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要科学、合理、细致,制度需要涵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细致详尽,让学生的行为、班级的运行都有相应的制度依据,这不仅让学生有了行为规则,而且,在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教育中也有理有据,让学生口服心服。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出关于出勤、课堂纪律、自习纪律、清洁值日、宿舍内务、活动集会、实训、仪容仪表等等日常规范。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要及时修改,适时删减、补充、修订,让班级制度不断完善。

(2)班级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施。各项制度制定以后,需要指定专人负责落实。班级制度要分类,然后逐项指定责任人负责落实。比如教室中桌椅的摆放由专人负责落实,仪容仪表由专人负责,电灯、电扇、空调的开关由专人负责,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由专人负责等等。这样细分下来,基本上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责任范围,每位学生的责任范围都不太大,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做好责任范围内的落实工作。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对班级文化建设更有责任意识。

(3)班级管理团队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团队建设一方面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轮换,二是要做好班干部设置与分工合作。班干部是完成班务工作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强力助手,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首届班干部可以由学生自荐加班主任选拔,定期考核,进行班干部述职和竞聘,一方面培养锻炼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竞聘,促进管理团队的动态发展,始终保持活力。班干部的职责要明确,各司其职,同时也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班级管理的的各项任务。

三、环境熏陶――在个性鲜明的的环境布置中耳濡目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强调了环境的教化功能。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都说明了环境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应具有教育气息。学生在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中会受到优美环境的感染,自发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以和环境协调,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在这样一种优美、温馨、和睦的环境中,也会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增加对班集体的认同,促使学生自觉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人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班级环境的营造包括教室墙面的美化、黑板报的编排、桌椅的摆放、讲台布置等。整个布置要主题鲜明,个性突出,与班级信念文化保持一致,展示出班级的文化特色。

班级环境文化还包括宿舍的美化,住读学生有很长时间在宿舍度过,宿舍环境的育人功能不容忽视。干净、整洁、美观的宿舍环境不仅是学生生理健康的保证,同时也能愉悦心情,让学生放松休息,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的重要场所。

四、活动深化 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身体力行

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组织开展好有吸引力的班级活动。通过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可以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的活力,促进班风建设,同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展示学生个人风采,增进学生间的了解,融洽相互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

篇5

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学生文明素养、思想境界的重要窗口。如何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自我约束力,形成互学、互帮的良好风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1优化寝室结构,凝聚人心

从上述调查得出结论,大学生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在于凝聚力的建设。而影响寝室凝聚力形成的因素之一是学校寝室分配的方案不够科学。据调查,当前许多高校的寝室分配者采用按班级学号的先后顺序或先到先得的方法分配寝室。这种简单的分配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此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日后寝室的矛盾冲突。那些寝室氛围不够融洽的学生常常表现出难于合作的特点,给思政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我们在给学生分配寝室时要将能影响大学生宿舍相处和谐度的因素排在首位。构建一个人性的,能按照学生个性、习惯组合的分配体系使每个寝室达到人员最优化状态组合是很重要的。

1.2多管齐下,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学风建设

要深化寝室的精神文化建设,将问题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专项整治寝室中突出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方案,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第二,网格式管理。依据班级、专业、学院情况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实行“一格多寝”(楼长、层长、安保员等)责任捆绑管理模式,全员参与。第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做好寝室建设的“传帮带”,正面引导学生向优秀寝室看齐。

1.3以寝室为阵地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

德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以寝室为阵地开展精神育人的活动,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陶冶人,激励人。寝室文化活动开展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第一,群众性。动员全体学生参加,使思想工作深入人心。第二,渐进性。活动要从细微处抓起,重点放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意识和文明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理想信念的升华。第三,示范性。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通过学生骨干的示范作用和有效管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寝室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之一。

2结论

篇6

[关键词]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现代意识

[作者简介]李俊(1978-),男,山东烟台人,青岛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谢春虎(1979-),男,山东费县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青岛26603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70-02

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可以说是高校德育工作一个重点。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与突破口。“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①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将会为和谐班级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班级建设找到新的突破口,为之后如何进行特色有效的和谐班级建设提供了多种思路。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在狭义上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育起来并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学生在文化课上成绩优秀、班级活动上表现积极等方面的体现,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班级文化这个大环境熏陶下,将自己对班级文化的理解认识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级作为联系学院和学生宿舍的一个中间体,班级文化建设亦对学院文化、宿舍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班级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宿舍有引导作用。宿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基本活动单位。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感情流露最为真切、言行举止最为自由、信息传播最迅速的场所。寝室文化具有易接受性、广泛性和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在对学生形成一种人格时所具有的长久性和典型影响最为突出。②可以说,宿舍在学生生活中有着与班级同等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的班级,必然离不开建设和谐的宿舍。建设和谐宿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适合自己宿舍的一种特色文化,比如某个宿舍学生普遍爱好书法,那么完全可以在宿舍内部进行多次书法写作交流,或者书法比赛,为整个宿舍营造一个浓郁的特色氛围,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班级文化的指导作用下有序进行。班级文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不仅仅将目光投放到学生在班级上的表现,还能够使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将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最大化、最广泛化地体现出来,最终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得到学业与心智的双重洗礼。

2.班级文化建设对和谐学院、和谐校园建设有推动意义。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对象,一个校园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班级文化这一根基是否坚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会对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产生良好影响。社会学研究发现,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变化和发展受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影响最大。③一个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将会使学生在认识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地少走弯路,从而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当中去。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和发展学院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便会更加牢固。

3.追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着重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走势。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应该看到,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与突破口,应该做到有益于学生形成长远的精神状态,有益于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收获对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它可能是一种做事的锲而不舍,可能是面对挫折的坚韧。总之,班级文化不仅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通过文化建设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提供指导。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班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时代精神融入班级文化中,积极进行探索与调研,运用科学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文化的时代感。

1.贯彻和谐观念,推进班级和谐。班级和谐,离不开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努力与支持;成员的努力与支持反过来将给班级和谐带来推动与活力。所谓和谐观念,就是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向往的班级建设的理想境界,是班集体中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贯彻和谐观念,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班级建设始终充满着足够的热情与动力,使其能够为了达到和谐的标准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班级建设。只有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班级日常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件地、顺利地开展下去,班级建设才能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接纳,有基础进行下去。一个人心涣散、混乱无序的班集体,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使自己身处环境变得和谐这一愿望,那么班级各项活动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和谐与否了。所以,一个群体是否拥有统一的和谐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建设的质量与速度。

2.建设班级文化的有形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经验(如企业文化建设和CIS设计),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发挥班级同学的聪明才智,将班级文化物化为班级的有形载体,增加班级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有形载体可以有如下形式:(1)通过全班同学参与,设计出富有特色、具有寓意的班徽,形成同学认可的、并能具体实践的班训,谱写可以传唱的班歌,形成班级行为准则。(2)建设班级网站,班级群等,形成同学敞开心扉的阵地。(3)美化班级教室,营造高雅、积极向上的环境。(4)制作班级的旗帜、T恤衫等标识物,增强同学对班级的自豪感。

3.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强化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企业都面临着近乎残酷的竞争压力,但是,有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杀出重围,独树一帜,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中的某一些甚至可以为我所用,或者经过创新发展,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来,凸显了在班级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时代精神。首先,引进竞争机制。企业间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而这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并不是像企业一样的优胜劣汰,而是保证班级内始终拥有着积极向上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培养学生负责的态度。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反对损人利己,主张利人利己,但在行动中更多地表现为利己利人,处理事情时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利益。此外,学生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愿享受做学生的权利,不愿承担做学生的义务;对待事情、对待学习不能做到善始善终;只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利益,不考虑集体等。和谐班级的文化内容,必然包括了全体成员相互负责、荣辱与共,这是群体中各个成员约束自己行为的有力保证,也是一次集体观念的具体体现。最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基于生存与发展的目标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当前,科技发展呈现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与社会发生联系的个体是无法存在的。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到社会上去“拼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更加突出合作精神,也就是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是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对学生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发展,同时形成班级中和睦、良好的气氛,促进学生平日中的学习、生活。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尝试

在新的社会大背景下,以班级文化为出发点,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学院每年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指导各班级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活动结束后评选先进班级予以表彰,激发了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各班级形成了富有班级特色的班徽、班训,做到了班徽班训上墙,给班级同学一种无声的引导;各班级美化教室环境,建设了班级的宣传栏,教室环境不断改善;学院统一制作班牌,刻上班徽、班名,挂于教室门口,成为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学院制作了班级文化建设之窗,将各班级的班徽、班训进行展示。

2.指导班级进行文化建设,形成班级特色。学院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引导各班级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并鼓励班级大胆创新,让自己的班级文化更富特色。有的班级利用教室后墙空白地带进行了大胆的创意,设立了诸如“优秀作业栏”(将学生们平日练习的钢笔画、水彩画、钢笔字等作业中较为优秀的张贴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加强了之间的互相学习)、“读书园地”(将从报纸、杂志上精选的各种文章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为同学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粮)、奇思妙想(展示同学的精彩创意、创新性思考等)、原创海报(张贴班里同学自己绘制的海报)富有新意的方案。有的班级建立的班级日志,同学可以在班级日志中畅谈理想、人生、学习,记录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同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班级设立了班级行为准则,引导班级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3.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丰富班级文化建设载体。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具体,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学院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也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连续三年在新生中开展“算账知感恩,生活更理性”主题班会,通过让每一位同学计算自己大学花费的总费用以及每日的花费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节约,学会感恩;每年寒假为每位新生布置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回家为父母洗次头,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成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会,引导同学互相帮助,奉献爱心。这些活动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增加了感恩、奉献的内涵,“5·12”地震之后,各班自发开展了向灾区人民捐款、义卖的活动,便是感恩精神的良好体现。为加强同学的交流,推动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院创办了“学生论坛”,为同学打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观点碰撞,文化得以共享、传承。为使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学院从各个班级抽调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质出众的高年级学生就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与新生们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热情,带动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中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文化是维系班级的精神之源,以文化为凝聚力,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要将班级文化视为班级建设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利用班级文化的强大精神作用来推进和谐班级建设;着眼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延伸与发展,关注学生长远的精神状态;始终突出班级建设中的时代精神,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

[注释]

①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1(11):11.

篇7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很重要,它关系到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和评价问题。如何划分比较合理?应该综合学习、纪律、组织能力等因素,其中主要是学习因素。笔者把班上仅有的二十四名同学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组四人。这里主要考虑英语学习,特别是拉帮带的需要,几次考试我们班英语成绩总是在年段后面。我根据英语成绩A、B、C、D等级划分六组,每组四人,这四人中就有好中差较差四种,当然,还要考虑纪律表现、组织能力等方面,力求做到平均。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四个人集中在一起,两两相向而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班级的管理还牵涉的纪律、卫生、课外活动等,应该设置小组长等职责,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与职责,才能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笔者把小组这四人分别设置为组长、副组长、学习委员和监督员,让这四人都有事管,组长总负责本组各项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当组长不能到校时,副组长代组长行使职责;学习委员主要管理学习事务,包括收缴、抽查作业等;监督员负责监督包括卫生方面监督。

二、制定合理学习小组目标和计划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应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根据小组特点和现状。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实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比如,笔者要求期中考试英语成绩由小组ABCD提高至ABCC,到期末考试提高至AABC或AACC。这样,既有短期目标又有较长时期目标,目标制定适中,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又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主要是学生的优秀率即A率和及格率即C率)。笔者这里举的是某个科目,学习小组的目标应该是所有科目要实现的目标和总目标(即给自己定位),并拟出实施计划,要求小组张贴墙上,开展小组学习竞赛。

三、进行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

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包括教室美化布置及“班级公约”、“班训”和励志标语等内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因此,笔者十分重视教室美化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重点是学习小组的阵地文化建设。笔者把教室墙壁分成六大块,每组一块,要求各小组把本组的组名、组训和目标等内容用彩纸制成各种图案贴上墙壁,并组织评比,看看哪一组最漂亮,各种图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我们班学习小组组名和组训:

第一组:活力一组组训:自我超越,自我创新,永不言败!

第二组:棒棒糖组组训:我们永远是最棒的!

第三组:巧克力组组训:巧克困难,力求第一!

第四组:智慧前进组组训:不要求第一,只要尽力就好!

第五组:梦想组组训:有梦想就有未来!

第六组:乐学组组训:将军宝座我们坐定了!

组名和组训要体现积极向上,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口号,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会大为改观。这些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使学生在不断实现一个一个小目标时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四、建立学习小组的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的评价关系到小组活动能否正常开展,有没有积极性的问题。因此,学习小组成绩的考核与评比除了要“公正”外,还必须遵循“公开”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本组甚至其他学习小组的成绩一目了然,从而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当然,对于学习小组的评价,首先是建立评价机制,笔者采用军衔积分制,小组得分1000分就是将军组,每个小组都可以以优秀表现向“将军宝座”发起冲击而不断晋级。小组如何获取分数,笔者召开班委会制订如下小组评价方案:

一是小组成员作业获优,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自主学习认真完成导学案,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道理),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简练完整,以上表现每种每人每次各加1分。

二是小组成员考试(小测)优秀率班级第一、二、三名,分别得6、4、2分;及格率第一、二、三名,分别得6、4、2分。

三是小组成员期中考、期末考优秀率班级第一、二、三名,分别得10、6、4分;或者及格率第一、二、三名,分别得10、6、4分。

四是小组成员未完成预习作业,每人每次扣1分。

五是小组成员未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每人每次扣1分。

六是小组成员违反课堂纪律(睡觉、开小差、做小动作等),每人每次扣1分。

七是迟到者每人每次扣2分,卫生打扫不干净每组每次扣3分。

八是其他重大违纪如考试作弊者每人每次扣5分,未经允许私自携带手机者每人每次扣5分,粗言野语谩骂者每人每次扣5分,打架斗殴者每人每次扣10分。

……

篇8

乡镇(学区)

虹桥

学  校

大湾树小学

文化主题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学校发展目标: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培养高素质学生,走特色化建设之路。

团队建设目标:以人为本,创设一个让全体教师充满幸福感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努力工作,勤于奉献,终身学习的教师队伍。

学生培养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和谐进步,自主发展。

一训三风

及诠释

校训:诚信尚礼 厚德博学。

诠释:具体说,厚德,“德”为人之“魂”。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崇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诚信,“诚”乃为人立世之“根”。倡导和Ji励学生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博学,“博”为安身之“道”。专心治学,潜心求知,做到知书达理,博学广识,掌握先进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汲取一切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尚礼:“礼”为行之“本”。“不学礼,无以立”,礼乃待人、接物、处事之基本准则。总的来说,我们就是要培养诚信待人,知书识礼,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风:诚信求美 自主和谐。

诠释:校园风气积极向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并存;教学严谨,勤奋学习风气浓厚;讲求务实,纪律严明,工作扎实,务求实效;创新意识浓厚,勇于探索,不断改革,大胆创新。

教风:专注扎实 求新崇真

诠释:树立“气质高雅、知识丰富、开朗风越、自信进取、坚韧果断”的教师形象,树立“敬业、廉正、自强、高效”校干部形象;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基本原则,团结同志,爱生如子,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爱岗敬业;工作认真,教学严谨,讲求方法,务求实效;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与个性;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乐于奉献。

学风:主动参与 大胆质疑 注重合作 勇于实践

诠释:突出了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一种理念,体现差异学习、差异发展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兴趣,全过程的参与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

组织规划建设

组织领导: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赵长海

副组长:刘文英

成员:全体教师

规划建设:以优美环境物化校园文化建设、以活动形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学习研修之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校舍改造、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布置活动等资金的投入。

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景观

校园净化:强化卫生要求,严格检查制度。学校的卫生监督检查小组,每天记录卫生状况,并把检查结果计入班级量化。保证校园无卫生死角,地面干净整洁,教室窗明几净 。

校园绿化:明年开学初,学校院内重新规划,栽树种草。后院以中央花坛为中心,设立五块绿地,前院开辟四块种植基地,扩大劳动基地面积。种植绿树植物。

校园美化及标志性文化设施:后院中央花坛,分层次栽种名花,达到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人文环境

基础设施:投资7000元将厕所顶瓦更换为彩钢瓦;将大门口改为一个门,设立醒目学校校牌;教学楼重刷涂料;更换教学楼照明用灯。将水泥磨面的黑板全部更换为磁板。

墙壁文化:墙壁全部重新粉刷,教学楼各室墙壁由教学班制作班级展牌,楼道走廊布置两块大型展牌,所有标语牌重新更换。让每一堵墙壁都发挥育人功能。

 

 

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基础:学校文化的最终落脚点就体现在行为文化上,而“礼仪文化”正是人们行为文化的基础,也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路径。我校以“礼仪文化”为校园文化主题,逐步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高效能的“数字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从而提高校园环境的科技含量。

 

 

校本开发:依托我校实际开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了低中高三套教材,专门设立了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小能手,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经典,感悟人生。

常规活动:

1、升旗仪式常抓不懈,通过旗手评选活动强化德育效果。

2、古训教育。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公布一周古训,要求教师书写在前黑板侧角,学生每天进教室先读一遍古训。并按古训约束自己的行为。

3、学校以各重大节日为教育契机,适时开展节日庆祝活动。

如六一庆祝、国庆节教育、教师节等,及时组织活动,随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礼仪知识等教育。

主题活动:以“星级少年评比”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每两周评选一次。获得星级少年称号的学生颁发喜报,并在学校展牌上予以展示,学期末总结表彰。

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各种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落实情况)

1.制定和完善教职工的管理制度,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制订和完善《教职工工作量化管理制度》、《班主任考评细则》、《科任教师考评细则》、《教职工奖惩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等,对各类人员作出明确规定,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

2.制定和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完善《学校校规细则》、《班级及学生量化管理规定》、《学生一日常规》、《公物管理制度》等。

3.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

完善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优质课申报制度》等。《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我校还完善了《教师教案及学生作业检查制度》,同时制订了《领导、教职工听、评课制度》、《教学质量分析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使得我校教师都能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精神文化建设

校风建设: 

以“诚信求美 自主和谐”为校园风气,用故事会、演讲比赛、科作品技展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追求完美,自主探究,和谐发展。

教风建设:

建设“专注扎实 求新崇真” 的教风,树立“气质高雅、知识丰富、开朗风越、自信进取、坚韧果断”的教师形象,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基本原则,每一位教师都要团结同志,爱生如子,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爱岗敬业;工作认真,教学严谨,讲求方法,务求实效。

学风建设:

建设主动参与 大胆质疑 注重合作 勇于实践的良好学风,倡导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篇9

一、抓好班级环境布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例如:开学初,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三、四个表现我们班班级精神的词语,最后选定“进取守信团结创新”八个字作为班级班风贴在班级正前方。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在教室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两幅内容为名言佳句的学生书法作品,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健康角、红十字专区和蓓蕾苑地区,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健康角、红十字专区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和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蓓蕾苑地区展示学生近期的作品,作为双语学校,另辟了英语角,以及教室卫生工具整齐的排放、饮水机的摆放则是属于教室功能型的区域。另外在教室的前方的角落养殖盆花和金鱼,在讲台上适时摆放鲜花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完全的呈现出来了。

二、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我本着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的好学生选上来,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严格要求,消除学生心目中班干部是班主任狗腿子、耳目这些历来形成的不良印象,从而提高班干部的威信,给班干部以自主权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我要求班干部定期开小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事实证明,较高的班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首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虽然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虽然有的学生的成绩不一定优秀,虽然有的学生在老师眼里看来是不循规蹈矩的,不听话的,喜欢自作主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等等,但是我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要体会学会是呢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我不做班妈妈或保姆,而是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途径,从而造就出会观察、会思考、能独立面对困境、能独立生存的新一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才能。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体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只做参谋甚至观众。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建立学生综合评估档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篇10

关键词:“两融・四化”;校园文化;育人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4-0069-03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与融合,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以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对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为例,探索“两融・四化”的文化育人新模式。

一、“对接企业文化的

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实施背景

(一)实现职教培养目标的需要

职业学校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两融对接,营造仿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多渠道、多层面直观感受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自己应具备的素质,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从而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距离,是职业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需要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1]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之与校园文化对接、融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认同文化的多元化,逐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人应具有的竞争求生存、质量谋发展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科学高效的职业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为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良好基础,这是职业院校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需要。

(三)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职业学校由于其培养目标的需要,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或中小学校园文化。只有根据专业设置,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对接,形成“植根于企业,养成于校园”[2]的特色校园文化系统,才能树立良好学校形象,才能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增强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创新发展。

二、“对接企业文化的

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的主要内涵

(一)“两融・四化”育人模式的构建

基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学校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丰富载体、创新内涵,充分吸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通过学校文化(精神、环境、制度、专业)与企业文化的两融对接,可构建“两融・四化”的育人新模式(见图1)。如此,逐步形成创新型精神文化、系统型环境文化、规范型制度文化和仿真型专业文化。“四化”一体,其中各种文化既相对独立自成育人系统,又相互关联形成育人体系,有利于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学生的职业生涯启航。

(二)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

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应突出“四化”共融,形成高度渗透优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体系(见图2),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实现精神文化激励人、环境文化熏陶人、制度文化规范人、专业文化充实人的“四化一体”的建设目标。

(三)“两融・四化”育人管理机制建设

根据校企文化对接融合建设的要求,需调整学校育人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考核体系和工作网络,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能力,形成“两融・四化”的育人管理机制(见图3)。

三、工作途径与方式

学校成立“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课题组,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调研,在充分吸取企业文化精髓、知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培养校园文化建设骨干力量,提高建设成效。

(一)创新型精神文化建设

以创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融合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完善校园精神标识系统和校园精神激励系统。

1.校园精神标识系统建设。在“启航”主题的校训、校徽、校歌等学校标识设计上体现时代精神与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名片(包括专业训词与专业标识)制作上体现“一专业一特色”的品牌宣传效应;在班级标识设计上凝聚班级精神,形成“一班级一风格”的班级特色。

2.校园精神激励系统建设。以建设校园明星墙、校园星光大道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培育、评选“创新、创优、创意、创业”校园“四创明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行文明办公室评比;收集学校优秀毕业生创业的典型事例,开发《从校园到职场的跨越》校本教材;总结办学传统与成果,整理校史资料,建成校史馆与荣誉室,彰显榜样、示范作用,物化学校精神文化。

(二)系统型环境文化建设

以体现企业特色和时代特征为目标,重点突出校园人文育人环境建设,创设校企文化融合阵地,助力学校培养的人才从校园到职场的跨越。

科学规划校园景观布局,完善道路、楼宇标识系统,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品位。重点完成主广场、音乐广场、沿河(湖)景观带、主题公园和迎宾大道景观小品建设工程;以传承学校办学历史为主题,命名学校主干道;以体现行业、企业精神为主题,重新命名学校主要楼宇;丰富楼宇环境文化,在各专业教学楼内分专业张贴专业名片和优秀毕业生(成才典型)简介,教室门口悬挂班级标识,冠名班级增加冠名企业介绍标牌。在楼宇周围、沿河(湖)景观带开辟企业长廊,各重点专业均建有对应的优秀企业文化展示阵地。

(三)规范型制度文化建设

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文化精华,以落实三项管理规范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明确各院系、部门职责范围及人员岗位职责,推进各环节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1.落实三项规范,强化日常管理。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江苏省职业学校后勤管理规范》的要求,明确师生行为规范,强化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强化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2.持续改进,建立并有效运行校本特色质量管理体系。学校根据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状况,调整、理顺院系、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基于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理念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四级文件;每年组织两次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督查体系运行情况并持续改进,推动学校管理的良性发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仿真型专业文化建设

1.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创设“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的仿真实训环境。引企入校,双主体办学,学生参与校办安博机电有限公司和宏远旅行社的经营管理。

2.尝试公司化班级管理。建立公司化班级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每个重点建设专业选择1-2个实验班级,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实训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建立学生技能、创新、实训作品展示中心,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学校在技能竞赛月组织学生参与已建成海洋港口文化、汽车文化、水晶工艺3个展厅的讲解活动,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文化教育的同时,锻炼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4.教师企业实践。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实现“无缝”对接;严格执行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定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或“顶岗实习”,感受职场氛围,熟悉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