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评估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允价值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常认为,保险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对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的一种公平的、能够被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评估价值。它实质上是公允价值会计针对保险行业的特殊情况而对保险负债采用的评估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下属的保险指导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特别对于保险负债,公允价值是在评估当日将保险责任转移给第三方承担而不得不向其支付的金额。”
一、保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的方法
(一)市价法。如果金融工具能够在一个足够的深度、广度和开放程度的市场中进行交易,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就是其公允价值。例如保险公司绝大部分的资产由现金、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或证券类基金等组成,这些资产都可以直接从公开交易的市场上观察到其市场价值,因此保险公司的公允价值的计量相对非常容易,市场价值即为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复制法。有些保险产品同其他金融产品很类似,特别是保险风险非常低的投资性产品,例如保险风险不显著的递延年金、投资连结保险等,使用一些可公开交易的金融工具可以大体复制出该负债的现金流。
(三)现值法。如果市场价格不可用并且无法使用可交易的金融工具来复制现金流,则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来估计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对于绝大部分的保险公司负债而言,现值法是最可行、最常用的方法。
二、使用现值法估计保险负债的公允价值
(一)直接估计法。考虑到为了直接估计负债的公允价值,那么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合同本身所涉及的所有赔付的价值,因此,它把保险公司的负债从保险公司的具体经营中提出来单独考虑,其公允价值或者说市场价值只与保险合同本身有关,而与保险公司的资产以及经营状况无关。直接法主要有两种估计方法。
1.调整贴现率。即直接把在保单下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现金流贴现到当前时刻的现值作为负债的市场价值,贴现利率由反映现金流时间价值的无风险利率和作为承担风险的补偿两部分组成。但是,对保险公司来说,它是负债经营,属于负债市场,而大多数负债无法找到完全可比的产品,因此,必须考虑用别的方法来确定合适的风险利差,可以直接对各种复杂的风险进行建模,将它们体现为对未来现金流的影响,而不是用贴现利率来反映。
资本成本法是一种典型的直接调整贴现率的方法,其基本的思想是,投资者的预期回报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预期回报越高,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可以用资本回报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负债的风险利差。在理想状况下,假设某公司的负债无风险,即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按照无风险利率贴现的现值,期间无现金流变化,无税和资本的流入与流出。则有:
ΔL=L×rf
ΔE=ΔA-ΔL=(A-L)×rf=E×rf
其中E、A、L,都是以公允价值表示的保险公司的权益、资产和负债,rf为无风险收益率。这时,资本回报率=ΔE/E=rf,说明当负债无风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投资E不承担任何风险。
但是在现实中,保险公司的投资往往面临各种风险,如精算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所以保险公司要求的资本回报率将从rf上升到rE。推导过程如下:
由:E×rE=(E+L)×rf-L・rL
得出:rL=rf-E/L×(rE-rf)
可以看出,负债的风险利差rL要比无风险利率rf小,其差值依赖于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和市场的资本回报率(rE)。因此,如果能够获得持有类似的资产/负债的市场持有人的相关数据就能够推导出rL,从而也就可以结合负债的现金流状况贴现推导出负债的公允价值。
2.调整现金流/期权定价法。期权定价法又称为“多重情景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估计现金流可能发生的各种情景,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折现,来对未来现金流进行估值。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利率敏感型负债。
(二)间接估计法。所谓间接估计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首先估计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二者的差额就得到负债的公允价值。
间接法把保险公司的负债看作保险公司经营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负债的市场价值等于公司的资产价值减去公司本身的市场价值。假设存在潜在的投资者欲购买该保险公司,其买价就是该保险公司的市场价值,它由公司未来可分配盈余的现值决定,然后用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未来可分配盈余的现值即购买价格就得到该保险公司负债的市场价值。即:
MVL=MVA-MVE
其中MVL表示公司负债的市场价值,MVA表示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而MVE表示公司未来可分配盈余的市场价值,间接法的核心就是计算这一项。
利用间接法评价负债公允价值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在随机经济情境下产生期望未来现金流,其中要考虑支持资产的投资收益、会计准则调整、所得税和风险资本需求;其次,按照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成本折现未来现金流(可分配盈余),求均值后得到可分配盈余的现值;资产的市场价值扣除递延税收负债后减去可分配盈余的现值即得到负债的公允价值。
对于确定保险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如果假设设置具有一致性的话,这两个方法本质上是等价的。
三、保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的作用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保险负债是消除或减少会计错配、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保险公司往往持有大量的投资组合和衍生工具,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大多数资产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资产负债表对应的负债一方未反映现行利率的变化,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计算基础,这实际上人为地扭曲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和权益等相关信息。具体来说,负债的公允价值评估对保险公司有着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绩效评估的基础。减轻会计错配问题的另一办法是对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在市场利率频繁变化的环境下,现行会计系统对负债评估仅仅报告其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保险公司真实的风险、收益情况和公司经济价值的变化。保险负债的公允价值评估将克服现行财务报告对公司价值的扭曲,揭示公司的真实业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管理,更有可能提高公司价值。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资产负债管理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第一,资产负债管理采用公司实际经济价值,即资产现金流减去负债现金流。因此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会计对公司价值的衡量不适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第二,资产负债管理的中心目的是管理公司实际经济价值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因此公司应该控制或管理市场利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要实现这两个基础,就必须对负债进行市场定价。报告保险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建立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将使得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与公司财务报告趋于一致。
(三)新产品定价的基础。许多保险产品都包含内嵌期权,例如保单贷款期权、投保人的退保期权等。实务中许多公司都是在假定利率和保单持有人行为不变的基础上确定保费,并没有对内嵌期权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利率频繁改变,保单持有人频繁行使这些内嵌期权。传统的定价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出内嵌期权的价值,加大了公司定价风险。易变的市场利率也促使保险业使用负债的公允价值评估方法对其新业务进行定价。
(四)用VAR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保险公司普遍运用在险价值对市场风险进行衡量和控制。而VAR方法是建立在市场价值基础之上的,保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支持保险公司的VAR管理过程。
四、保险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险风险的公允价值调整。在计算保险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困难之一就是如何决定一个合理的风险调整。在缺乏市场的时候,可以应用本文所述的方法来获得保险负债的风险市场价值。
(二)信用风险在评估中的考量。信用风险主要从增加投资风险或降低资本水平两方面对负债的公允价值产生影响。投资风险的上升导致投资回报上升,从而增加了负债评估率rf并降低负债的价值。资本比率E/L的下降同样增加负债评估率从而降低负债的价值。
(三)保险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局限性。第一,公允价值评估非常复杂。首先,需要确定建立在各种精算假设之上的现金流。其次,需要用经济情景产生器来产生利率经济情景。最后,它是建立在复杂的精算模型之上。此外,保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太耗时间,对于某些假设太过敏感。第二,公允价值评估的成本高。对保险价值进行公允价值评估需要上万次的现金流规划,所需要的计算成本也很高。此外,评估过程需要的经济情景器及其维修花费和咨询、购买精算软件的高级应用模块、数学和精算人才的花费都很高,昂贵的费用阻碍了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的应用。第三,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保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缺乏标准化。各公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计算的公允价值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尽管许多公司公开披露时会说明其使用的关键假设和方法,但由于计算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一般公众和监管者都不甚了解,导致负债公允价值评估仅限于公司内部的衡量指标和内部绩效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1.周立生.公允价值会计对保险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J].保险研究,2011,(9):60-66.
篇2
关键词:资本市场 公允价值评估 公允价值评估师
一、引言
自2011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先后、修订了公允价值计量、合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准则,发起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一轮变革。为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在2012年了一系列准则征求意见稿后,于2014年正式修订了五项、新增了三项企业会计准则,了一项准则解释,并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表述,并增添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资产评估是广为人知的,而评估主要为交易、抵押、税收和诉讼等服务。从西方的历史发展来看,公允价值评估已经在计量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会计准则指出,基于市场证据所做出的,对于土地和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一般是由合格的专业估价人员通过搜集证据进行评估确定的,而厂房和设备项目的公允价值通常是通过评估确定的市场价值。因此评估业和相关业界的关系正变得日趋密切,正是这种业界合作的最大推动力,指引着我国不断修订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列为第39号。与此同时,我国的评估业已开始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开始着重加强与会计等行业的合作,逐渐发展以财务报告或会计用途为目的的评估领域,寻求业务新的生命线。这对评估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够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解决公允价值这一难题,为其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则是我国会计变革中的一大创新。
二、公允价值评估的含义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而所谓的公允价值评估,是指评估主体的各方在一个不受限制的市场中自愿进行公平交换的价值,以及在受限制市场条件下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价值变形。在国际评估准则体系中,市场价值是买卖双方自愿在评估基准日,在进行了正常的市场营销之后达成的某项公平交易中,当事人双方就某项资产应当进行交易的价值的估计数额。因此,市场价值便被认为是资产的“公允价值”。
当某种资产的市场价值不存在或者难以估量时,近似和模拟市价则有可能成为可接受的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合格、有权威的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便会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就此种情况而言,公允价值并不能根据某个人的直觉去判定,而更多的是在对资产真实价值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的一种近似估计。在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没形成时,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比较公允,则公允价值就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则重置成本就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如今公允价值被人们广为认可,其计量和评估成为了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对那些未满足公允价值层级第一层级的报价之外的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进行统一认证和评估,因此在这里提出了公允价值评估师这一概念。
三、公允价值评估方法
2003年6月,FASB展开了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2006年3月,就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召开会议,在进行了24次会议之后,最终确定了以三个层级的划分作为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输入方法。如下页图1和图2所示。
在第一层级输入值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六个条件:(1)基准日是否为计量日:企业主体必须在计量日当天参照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否则市场条件的其他变化会影响到评估值。(2)是否进入市场交易:企业主体在转让和销售时,未受到政府管制或者其他来源限制的,方可进入;即便是进入了,但是也不一定发生实际交易,只要是大家认定的一个“脱手价格”即可。(3)是否为活跃市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定,包括市场主体的数量、交易价格的公平性、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充分性、资产或负债交易的规模和频率。只有这些都符合时,才被认为是活跃市场。(4)相同的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上存在着与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类似的参照物。(5)有无报价:只要是在交易市场中有序进行的,不用主体花费额外成本就能得到的价格。(6)报价是否进行调整:一旦报价进行了调整,就不属于这一层级了。例如,企业主体在股票交易市场中获得了相同报价,但是闭市后又有新的交易发生,一旦由于出现了新的信息进行了调整,就是较低层级。
在第一层级中,只要根据客观环境,严格审定资产或者是负债是否满足以上所述的六个标准即可,这对公允价值评估师的专业要求还不是很高。在不能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则需要进入第二层级的评判。
除了第一层级的报价之外的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输入值,在此情况下,可观察性便成为了重要标准,例如:可观察的折现率和合同现金流量、违约率、信用利差、隐含波动率、损失的严重性等;通过市场证实的利率、收益率、提前回收率、价格波动指数、资产损失程度、信用率和违约风险等输入值作为间接观察数据。公允价值评估师通过综合运用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帮助企业将可观察数值界定在第二层级。
其他那些不可观察的数据,则作为第三层级输入值输入。此时,这会给各个企业主体的计量带来了较大的麻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企业主体在确认和核算过程中存在诸多难以把握的风险。鉴于此种情况,如何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估,是需要公允价值评估机构的存在,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提出的公允价值评估。因为市场信息吸收得越多,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就越大,从而对从事公允价值评估行业人员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四、公允价值评估的作用
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评估这一职业,说明评估在市场中还是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其专业独特属性可以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师如果在比较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的前提下,资产评估从事的相关服务,对企业来说是可以节约一定成本的。(2)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标准,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通过不同层级输入值的优先顺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3)提高了评估意见的公正性,专业的评估人员是独立于任何企业而存在的,是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是服务于某一方当事人的需要,专业评估一般都能保证公允价值计价的客观性,为当事人的资产交易提供的估价提出参考;国家一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评估的公平和公正性。(4)通过评估所确定的价值往往能够比较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提供更加有效的会计信息,比较真实地反映资本市场中企业的保全状态,有助于“决策有用观”的实现,信息使用者对相关的估计技术和输入值等信息有所了解,帮助他们做出决策,识别报告主体的财务中存在的优劣。同时有了对公允价值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提高。(5)公允价值评估可以将评估业与会计等相关业界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公允价值的估计带来统一的标准的同时,可以带来对传统的以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为主的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评估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业界的发展,而评估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反哺其他相关业界,为相关行业排除障碍。评估业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可以借鉴相关业界的理论,同样也可以为相关学界提供参考。
虽然目前相关公允价值的评估更多的着眼于不动产领域,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评估行业的作用会日益重要,尤其是在会计行业中,可预见的涉及到公允价值评估的范围的扩大,再加上企业主体对评估结论依赖加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而不断发展,对公允价值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公允价值评估的要求
公允价值评估人员队伍作为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的主体,如何组建便成为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毕竟评估人员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需要客观公正,不能靠凭空想象,也不是即兴发挥的。在坚持《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坚持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底线和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市场上不符合公允价值前两个层级的相关资产或负债,最有可能实现的市场价值的估计和判断活动,最终评估结论的确定会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运作,因此对公允价值评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评估人员要提高实务操作水平,不断积累经验,促进其他行业部门对公允价值评估结果的认可,提高其他准则和评估准则的质量和公信力。(2)通过资格认证和相关培训考试评定评估专业人员,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胜任的,而同时专业人员的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每个行业对其从业人员所做的一致要求,因此独立性是专业评估的基本特征,也是专业评估的灵魂。(3)对业已的会计及审计准则和指导意见及时跟进研究,对行业有重大影响和行业急需解决的专业技术共性问题,及现行准则和规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研究。(4)积极配合其他主管部门的工作,加强信息采纳、共享和工作协调。(5)加强自我要求,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加强学习,全面提升,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保持良好的互动,才能将评估行业的脚步在会计行业不断延伸。
评估报告结果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广泛使用,很多行业在自身得不到有效测量时,往往会选择评估机构帮助自己解决诸多问题,从而为评估师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契机,为他们创造了更大的市场。这就决定了评估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能力,并不断提升自己,进一步细化市场评估,提供精益求精的服务,才能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保证评估行业的长期存在和长远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给我国评估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仅仅对评估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家更应该在制度和规定上为评估行业提供有力保障,并不断壮大评估行业的发展。(1)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评估工作透明有效;(2)建立高水准的职业准则,落实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上下衔接的工作程序;(3)明确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出台相关的操作细则,根据我国国情,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律;(4)吸取国外的相关经验,加快评估业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保障各方合法权益;(5)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努力维护和促进资产评估和会计行业协调发展的局面,以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与可靠性,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强、提升社会公众的信心。
六、问题与展望
任何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专业评估行业而言,面对资本市场上的挑战是任重而道远的。在评估时,相关业界可能将相应的风险和压力直接转嫁给评估业。而评估人员能否顶住这一压力,如何化险为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评估人员在对公允价值的认识和运用方面,是否能非常娴熟地处理业务中的各种问题,机智巧妙的去分析,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目前,评估业在专业评估理论的研究方面相对落后,市场法下亟待修正的体系,成本法评估下的结果是否能经受得起市场的考验,缺乏足够基础信息支持的收益法,都是目前在评估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公允价值评估师更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加深对公允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以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
在我国,资本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在公允价值的引入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并逐渐与国际趋同。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够,公允价值会计的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估计价格存在的一些偏差,会随着估值技术的发展和公允价值评估的确定进一步改进,因此这些问题都是有待思考和研究的。
黄晓芝(2014)《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一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上的股价与公允价值信息存在着相关关系,公允价值损益信息具有较强的资本市场定价作用,如果上市公司可以增加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内容披露,提供较为真实的信息,会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效率。而评估技术的改良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能更加体现评估的公允而服务。通过创建一些有效的公允价值评估模型,不断适应资本的市场化,从而更加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七、结论
公允价值是资本市场的产物,通过公允价值将专业评估行业引入资本市场,会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最终的受益者还是资本市场。相反,如果没有充分发挥评估业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会严重受阻。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论述,本文认为公允价值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也为公允价值评估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公允价值评估建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加深对公允价值评估理论研究,最终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J
参考文献:
1.刘勇.资本市场中评估师对公允价值的再认识[J].国际股价论坛论文集,2007,(10).
2.刘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2).
3.刘玉平.对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思考[J].中国资产评估,2001,(02).
篇3
【关键词】目标公司;价值评估;并购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经济活动,企业在坚持自愿有偿原则下进行兼并重组,是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协同效应,促进价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从市场角度上说,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是实现企业资源在社会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市场集中度,促进产业的发展壮大。不过,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价值,对并购价值的合理评估是决定并购最终成败与否的主要参考因素。本文探讨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取上坚持的原则,并据此提出了并购中评估目标公司的几种方法。
一、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坚持的原则
公司价值评估值指的是将目标公司视作一个整体,据其拥有或占据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并充分考虑影响该公司获利能力的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对公司整体公允市场价值做出的综合性评估。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方法选取上坚持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客观公正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评估方法的客观立场,事实求是的评估态度,排除或杜绝个人主观态度和利益牵涉。公正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的第三方身份,客观、不偏袒利益各方。
(2)成本效率原则。评估机构自身具有以盈利目的性质,因此在评估方法选择上要综合考虑评估的成本和最佳平衡点,力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风险方法原则。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内部多是评估机构内部意见不一致造成的风险,外部多是指评估机构以外的因素阻碍或干扰评估人员正常客观地作出价值判断。因此,在评估中要加强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合理。
二、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在并购中的具体应用
(一)市盈率法
市盈率即价值与收益的比率,直接反映的是公司股票收益与股票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此方法适合目标公司是上市公司的并购。目标公司价值评估在运用市盈率法时常涉及到计算公式V=(P/E)×EBIT(V为目标公司价值,P/E为市盈率,EBIT为目标企业的收益)。从分析公式可以看出,获取目标公司实际价值依赖两个参数:公司的市盈率和息税前利息。市盈率的获得可依据并购时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的市盈率或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市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预期增长率,可以想象,一个快速成长中的企业的潜在价值一定会比未来仅维持一般发展水平的企业高,也即是说成长型企业的市盈率要更突出,而对一个高风险的企业来说,由于高风险往往使投资者要求高收益,所以这使市盈率往往偏低。因此,市盈率法适合股票市场环境中财务状况良好,运行较为稳健的上市公司。
(二)成本法
成本法往往适用于无形资产较多,且资产价值容易明确的目标公司,这样可以通过界定公司净资产来进行价值评估。其成本的选择有账面价值、重置成本等。账面价值实质是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净额,也即净资产。账面价值法评估公司价值需要运用到公式企业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1+调整系数)。然而,调整系数牵扯到主观性很强的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的可操作性也很大,这些都干扰到了账面实际价值,进而影响到了价值评估的最终结果;重置成本以单项资产的全新重置成本为评估基础,以资产存在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为理论基础,具体公司是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而企业的评估价值=E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以上二项贬值的确定需要非常专业的判断,因此造成了评估成本偏高。
(三)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实质上是把资产视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公开竞价,在供求关系平衡状态下确定的价值。市场价值法是将股票市场上最均实际交易价格作为企业价值的参考,上市公司当前的市值就等于股票价格乘以所发行的股票数量,在此基础上,以适当的比率确定并购价格,其计算公式是目标公司的价值=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股份数。
必须强调的是,市场价值法是以有效市场为假设的,有效假设理论认为市场对公司的所有信息都在不断地进行评估,并将其结论用公司股价表现出来。市场价值法在具体操作时必须找出不少于三家的上市公司,且这些公司在主要产品、市场、目前的获利能力、未来业绩成长等方面与目标企业类似,再以这些公司的各种经营业绩指标与股价比率作为参考,计算目标企业大致的市场价值。因此,此种方法对并购流动性较强的公司来说是一种上佳的选择。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市盈率法、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等三种常见的目标公司价值评估方法,此外还存在折现现金流量法、换股合并定价法等。但分析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环境,我们发现当前公司价值评估存在着诸如企业间产权不明、资本市场发育不足和相关的并购立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干扰着资产评估的正常进行,制约着并购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尽快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牛新祥,徐彬.并购重组与企业价值评估[J].化工技术经济,2004(07).
篇4
关键字: 资产评估;会计;公允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014年财政部会计司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文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作了进一步详细说明,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领域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会计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概念分析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第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准则中将公允价值的概念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2014年的会计准则第39号对公允价值的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即“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新定义的公允价值概念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相似,尽管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前后表述不一致,但是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第一,强调在公平条件下进行的交易或有序交易;第二,参与者有能力并且自愿进行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交易;第三,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对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基于当事人各方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面临的市场条件合理的评估价值。它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价值的合理估计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与相关当事人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相吻合,且并没有损害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
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区别
(一)假设条件不同
会计四大假设前提中,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密切相关的是持续经营假设,即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会持续经营下去,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应该是反应企业持续经营下去的前提下,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客观公正的计量。而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四个假设是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和清算假设,资产评估的各种结果应该与不同的假设前提相匹配。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的假设仅仅是资产评估中的一种,在假设方面,资产评估的外延要比会计更加宽泛。
(二)市场条件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因交易在主体市场或最有利市场进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对评估主体最有利。而在资产评估中,市场分为正常市场和非正常市场,资产评估结果即资产的公允价值有可能是在正常市场下的合理评估价值,也可能是在非正常市场下的合理评估价值。在正常市场下,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更接近于会计中的公允价值,而在非正常市场下,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有可能是有利市场,也可能是不利市场,因此,资产评估中,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要比会计复杂的多。
(三)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是在活跃市场的脱手价格,即市场价格。资产评估中常用的公允价值包括市场价值、投资价值、重置价值和清算价值,资产评估的市场价值的合理性是相对于评估时点整体市场而言的,即整体市场认同,资产的市场价值对于整体市场上潜在的买者或卖着来说是相对公平合理的,而非市场价值只对特定的资产业务当事人来说是公平合理的,即局部市场认同。
会计与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相同之处
(一)计量对象的全面性
不论是在会计,还是在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不仅可以用于资产的计量,还可以用于负债的计量,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二)估值技术的一致性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用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中,也同样采取三种估值技术来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因此二者在估值技术上是一致的。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性
不管是在会计领域内,还是在资产评估方面,公允价值是个相对概念,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估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要进行重新计量,以确定其最新价值,真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评估中也要根据需要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公允价值的动态性需要企业适时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评估价值。
结论
公允价值的计量在资产评估和会计中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内涵和范畴要比会计中的广泛的多,从某种意义山来讲,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属于资产评估中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丰富性增强了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在实务中,专业人员应很好的理解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和会计领域的异同,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公允价值计量。
参考文献:
[1]韦群.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1,01:29-31
[2]欧阳文晋.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与会计工作中应用差异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102-103
[3]王炜.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辨析[J].财会月刊,2008,33:87-88
篇5
关键词:价值评估,资本市场,新会计准则
一、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现状
评估行业在世界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20多年来,评估行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推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正积极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不断更新评估理念,改进和完善方法,推动评估行业的发展。
实际上,就企业价值评估本身来说,它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逐渐增多,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
(一)转型经济相关问题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
1.产权模糊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
由于产权模糊容易引致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干预,导致在评估实践中难以正确界定资产范围。
2.企业价值多元贡献与投资者一元所有的矛盾
企业价值是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只考虑了企业股东权益价值或债权权益价值,而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的权益。
3.体制惯性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
旧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包袱仍未解决,其行为方式也有一定的惯性,由此掩盖了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4.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估计问题。
企业交易双方面临的风险和障碍远大于成熟市场,评估困难。风险主要包括:通胀率波动、经济不稳定、资本控制权变动、国家政策变化等等。
(二)随市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中国评估界重新认识企业价值评估
基于多年来资产评估一直处于企业各单项资产价值累加的层面,实践中又多采用成本法,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对企业进行评估,比按企业账面净资产进行交易有了很大进步。但这种做法也给社会公众、广大客户乃至于评估师形成了一个不准确的概念,即企业的价值评估就是账面资产的重新计价。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讲,中国评估界还无法形成完整准确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随着中国市场发育的完善,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公司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不断增多,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不考虑企业未来收益而按照成本法得出的企业价值评估结论,委托方不满意、评估师感到困惑,社会公众不认可,客观上要求中国评估界重新认识企业价值评估。
二、 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价值评估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现行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给评估业带来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资本运作的,企业间并购重组等行为日趋活跃,资本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资本运作手段不断创新。对企业价值、股权价值的追求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旋律,企业股权、期权及许多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对象,面对企业价值评估中遇到的新问题,对我们原有的评估理念、方法及体制都提出了挑战,以往以资产为基础的传统的评估思路显然无法适应客观要求。同时,中国加入WTO后,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还是国际财团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都要求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与国际接轨,客观上要求评估从业人员熟悉并运用国际通行的企业价值评估的原理和方法。
(二)面对挑战,应做好准备,积极采取对策
1.转变观念,适应需要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资产重组为主逐步过渡到资本运营和股权重组的过程,资本市场不断演化和发展要求评估行业从注重实物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尽快发展到企业价值、股权价值的评估与研究。资本市场多元化的主体对评估行业提出许多新的、更细化的要求。比如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投资者已不满足从重置成本角度上了解在某一个时点上目标企业的价值,更希望从企业现有经营能力角度或同类市场比较的角度了解目标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评估师进一步提供有关股权价值的信息,甚至会要求评估师分析目标企业与本企业整合能够带来的额外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十几年一贯制的成本法消极应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国评估行业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需要更多的评估整体获利能力的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资产评估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企业的价值并不简单地等于企业会计账面资产的价值之和;部分股权的价值也并不简单地等于企业全部股权价值与相应股权比例的乘积。由于受传统资产评估业务的影响,我国资产评估理论和实务还难以满足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比如,在以企业并购、股权转让为目的资产评估业务中,往往通过成本法将企业相关资产的价值汇总,确定企业的价值;按照全部股权价值和相应股权比例的乘积确定部分股权的价值。这些做法已经成为我国评估实践中的习惯做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对此提出质疑。这就要求资产评估行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满足资本市场和评估报告使用者的客观需要。对此资产评估行业已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挑战。2004年2月,财政部了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奠定了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基础。2004年底,为了规范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中评协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这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3.全面理解,切实执行评估准则
中评协2000年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在内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对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提供了具体的指导。2004年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充分借鉴了国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在一些重要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如提出了价值类型的概念,将收益法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之一.等等。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是一个系统规范企业价值评估的准则。各级协会要组织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的培训,使广大评估师掌握准则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广大评估师要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并按照准则的要求,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保证评估报告质量,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的执业水平。
三、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现状下,企业价值评估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新会计准则给评估业带来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给资产评估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需要评估人员熟悉新会计计量体系和新的信息披露要求。资产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是现行市价法和重置成本法。有时资产评估选用的方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可能不一致,比如: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要评估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也要评估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选用的方法如果与会计准则的要求不一致,那么评估出来的结果很可能无法应用,这就要求:专业评估人员必须熟悉新会计准则的特定要求,抓住准则出台给资产评估业带来的机遇,尽快开展新的评估领域的业务拓展;同时加强我国资产评估规范的国内统一和国际协调,并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 加强与国际组织与地区性组织的合作。
(二)面对挑战,评估界应做的准备
1.评估界要做好公允价值估算的知识储备。
新准则选择公允价值模式,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项目,评估人员要具备评估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还要熟悉会计方面的要求和审计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掌握评估领域最新动态和培养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此,中国的评估业要未雨绸缪,重视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学习。重视与会计、审计等行业的交流,尤其要重视研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大背景下相关的各种评估问题。
2.加强对评估行业的监管力度。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毕竟是一种新型业务,其中相关参数的运用,业务要素的确定等方面与现有以交易为前提的评估业务有所不同。要使我国的资产评估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赢得会计行业、资本市场、社会公众的尊重和信任,就需要加强对评估行业的监管, 督促评估行业形成优良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3.加强会计与评估界的合作。
新准则推行离不开评估业的支持,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估值技术。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与评估中的市场价值之间在定义和应用范围上的联系与区别,反映了会计师和评估师对评估方法和结果的不同认识。加强会计与评估界的合作的最终目的应该使评估师做的结果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尽量相同,使评估和会计平稳衔接。
4.加快我国以财务报告评估为目的评估准则建设步伐。
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体系要求会计信息做到:可靠性与相关性并举。 推行并使用公允价值便是举措之一。公允价值的主观性较强,对其的评估需严格规范。所以,要加快我国以财务报告评估为目的专业评估准则建设步伐,为评估师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
四、 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都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发展,将给评估行业带来无限生机。因此我们要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携手并进,深入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相关理论,加快推进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建设,推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阿斯沃思•达蒙德理著;张志强,王春香译,《价值评估》,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篇6
关键词:企业合并购买法融资决策会计操纵
一、引言
企业合并的主要形式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个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另一企业,并使后者丧失法人资格。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改建为一个企业,参与合并的所有企业解散,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控股合并是指一家企业买人或取得了其他参与合并企业的控制权,参与合并的企业形成母子关系,并继续保留法人资格。在会计实务中,处理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人们普遍认为,权益结合法较购买法容易操纵财务指标,因此,合并会计准则规定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相关的合并会计处理,旨在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造成的会计操纵,尽可能地避免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实现自利的经济后果。从理论上讲,在购买法下购买方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然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企业资产评估的结果,资产评估需要使用评估假设,由于我国目前产权交易市场尚未成熟,很难科学合理使用评估假设,各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仍然难以确定。从法律监管看,对重组资产评估目前尚未系统立法,有些重组行为无法可依(陈信元等,2003)。在实践中,企业价值评估更多的依赖于评估机构的职业判断与技术处理,而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又有其利益趋向,基于部分评估结果作价入账的购买法,就存在会计操纵的可能性。企业合并有利于企业从市场获取资源,特别是获取市场融资。我国国内融资对企业有较高的要求,对财务指标也有各种定量的限制。为了从市场获取资金,企业合并需要向市场传递积极的财务信息,在利益驱动下就可能存在利用购买法操纵财务指标的可能。
二、企业合并融资决策中购买法操纵分析
目前我国融资市场特别是银行融资中,除了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持续经营、发展前景、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的素质等有一定要求外,更侧重于企业的财务指标:公司IPO时要求公司发行前一年末的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30%;发行公司可转换债券要求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银行融资审批需要融资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70%;公司连续几年净利润逐年递增并达到一定的留存收益等。在这些财务指标监管要求下,就可能出现利用购买法达标的会计操纵。现模拟AB公司财务数据(表1),分析企业合并中会计操纵。假设A、B公司均为股份有限公司;A、B公司的合并为吸收合并,并设定A公司为存续公司(购买方);B公司股东以与A公司相同的比例换取合并后A公司的股本6000万元;A、B公司不存在会计报表合并应抵消与调整的项目;A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有数年良好盈利记录;B公司盈利能力较弱,留存收益为负数。B公司合并的评估基准日为200(年12月31日(仅列示分析相关重要项目)。合并后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表2)
(一) 合并后购买方的设定对企业资产规模及留存收益的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在吸收合并中,购买方是企业合并后存续的主体;在新设合并中新设企业为购买方;在控股合并中母公司为购买方。在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中,为了获得现实的经济意义,购买方的设定必然会取决于企业合并的动因。在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中,购买法处理下的合并企业财务报表中,购买方的资产、负债以账面价值入账,被购买方以被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入账,被购买方的留存收益不能并人购买方。市场融资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及留存收益都有相应的比例要求,出于实现企业合并的增值最大化,达到市场融资的财务评价要求的动因,企业合并就会设定对融资有利的主体作为购买方。假设合并前A公司总资产为4800万元,净资产2980万元,资产负债率37.9%,留存收益133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000万元;整体资产规模较小,虽然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且负债率不高,但可用于偿债的资产账面价值较小,融资空间有限。B公司总资产为7080万元,净资产4900万元,资产负债率30.8%,留存收益-13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030万元;整体资产规模较大,虽然负债率不高可用于偿债的资产账面价值较大,但留存收益为负数,企业的累计亏损给市场传送了不良的经营状况信息,融资局限更大。
假设参与合并公司的资产、负债评估增值幅度相当,那么设定的购买方不同,合并后公司在资产规模、收益情况等方面的财务评价会存在差异。本模拟合并案中,设定A公司为购买方,B公司为被购买方,合并后,公司的总资产为17080万元,净资产为1296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4%,留存收益为133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10900万元。假设设定B公司为购买方,A公司为被购买方,合并后公司的总资产为14375万元,净资产为1062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8%,留存收益为-13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8430万元。显然,本案中设定A公司为购买方,各项财务指标均较优。合并前B公司的资产规模较大,经评估后的总资产、净资产、固定资产的增值额等较A公司高,以B公司的公允价值入账,使得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大,可用于偿债的资产的价值较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显著降低,合并后公司融资空间明显增大。而B公司的留存收益为负数,如果反映在合并后公司的报表中,对融资不利,设定B公司为被购买方,B公司的累计亏损将不能转入合并公司,合并后公司只反映A公司的累计盈余,损益表也将保持A公司的盈利记录。设定A公司为购买方,更利于达到融资的财务评价要求。在本模拟合并案中,通过对合并后购买方的技术性设定,使得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大、不再反映亏损记录、利润表持续盈余,财务报表传递的是公司更为积极的信息,给公司融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指标的操纵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合并报表时被购买方企业的人账价值、合并商誉的确认都有赖于合并企业在购买日确定的评估价值。虽然在评估过程中使用科学的估价模型,但向模型输入的变量必然带有主观判断的色彩,导致评估结果受到评估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观偏见的影响(徐平,2005)。主观判断影响的企业价值评估,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我国目前评估中介机构风险意识不强,主观判断下的评估结果往往会体现委托人的主观意愿,在合并企业的主观影响下,为了使评估结果趋近于企业合并的动因,就会产生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指标的操纵。企业合并购买法处理下,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以评估
的公允价值入账。被购买方评估的公允价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合并后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指标,其影响甚至是反向的,如评估值高了,有关偿债能力的指标改善了,盈利能力的指标却受到负面影响。融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在不同的融资方式(或被融资方)下,对两种指标的要求有轻重之别,基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可操纵性,合并企业总是会迎合融资要求,以关键指标为重,均衡相关其他财务指标,进行相应的操纵。
(1)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入账价值的多少,不仅影响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偿债能力,还将影响到合并后公司的折旧、摊销成本或费用。评估价值过高,合并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偿债能力提高,但合并后公司将负担的营业成本及费用相应上升,影响将来的盈利能力,而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考核企业市场融资的必备基本条件,只是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各指标的侧重不一,所以评估增值额的大小有着现实的操纵意义。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评估,通常采用市场比较法或重置成本法,并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陈新程度和损耗。然而固定资产公开活跃市场价格的获得、固定资产的陈新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主观判断,容易产生迎合融资条件的评估结果。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其复杂程度更高,按照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可确认的无形资产非常有限,某些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巨大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并不能形成账面资产,但却是合并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商标、专利技术、特许权、客户资源、市场网络等。目前实务中,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一般采用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必须取得未来特定时间内的预期收益、折现率、收益年限和收益分成率,而这些要素的确定本身就具体较高的不确定性,也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评估值容易失真,更容易被合并企业的主观意愿操纵。本例中企业的合并动因是整合出有利于市场融资的财务指标,以求得迎合融资条件的均衡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可设定抵押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数额,同时也会影响合并后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对企业而言,从市场获得融资额度的大小可能更为重要,所以企业合并后的整体规模或者说可设定偿债的资产规模对企业合并的影响更大。如本例中B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评估适当,固定资产增值额4870万元作价入账,合并后A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增至11400万元,净值增至10900万元;评估无形资产以1000万元作价入账,合并后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为24%。这些操作增加了合并后A公司的可偿债资产,降低了资产负债率,扩大了融资空间,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合并后公司的营业成本和相关费用。B公司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额的大小操纵,是以合并后A公司融资可承受的影响收益的成本为限的。当然,为了减少评估增值对利润指标的影响,A公司在合并后还可能利用评估判断,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变更折旧及摊销年限,摊薄每年计人成本的折旧或摊销额;或将部分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2)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评估入账价值的大小,将影响合并后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利润指标。流动资产的评估大多借鉴市价或折现价值,经过对销售费用、合理利润、收账费用、坏账估计等调整后确定。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特别是存货的价值实现,会受到不同的约束,所认定的约束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约束的认定有赖于评估机构的职业判断,职业判断使得评估结果可能来自于合并企业的合并动因。在本例中,B公司操作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以评估减值320万元入账,存货以评估减值300万元入账,待摊费用计人B公司当期损益。合并后如果公司收回往来款项或销售存货,将以利润实现而增强合并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合并前A、B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54%、1.40%,合并后A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26%;合并前A、B公司速动比率分别为1.10%、0.78%,合并后A公司的速动比率为0.82%,偿债能力指标较合并前变化不大,由于公司评估操作数值适当,对公司的信用评级影响有限。
(3)负债。负债项目评估入账价值的多少也将影响合并后公司偿债能力指标与未来的盈利能力。负债类项目的评估一般采用折现价值或账面价值,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评估需要取得适用的数据和企业内、外部的交易信息,或有负债的确定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而复杂环境中企业确切数据或信息可能根本无法获得,其确认也多依靠主观判断。在本例中B公司操作评估,将工资、福利费的计提增加120万元,其他负债类项目评估时不作减少,合并后公司可能减少劳资成本,也可能因负债的不予支付而增加收益,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4)商誉。企业合并具体会计准则中,定义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为商誉,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商誉产生于购买方对被购买方企业整体价值的确认,建立于被购买方企业价值评估的数据基础上,是对被购买方未来可带来的超额收益的一种认定,当然也离不开评估的主观判断。商誉减值测试有可能会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影响企业的盈利指标,但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来自于主观的职业判断,亦存在可操纵的空间。为简化数据处理,本例未设定出现合并商誉。
上述A、B公司的合并会计处理中,主要围绕增加资产规模,尽可能增强盈利能力等对融资影响最大的财务指标作相关操作。企业融资信用等级的财务评定部分,是对企业的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销售净利率、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的企业,其融资要求的企业偿债能力或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的侧重点可能不同,企业合并购买法的可操纵性,使得企业可能尽量取得对企业融资关键指标的优化,而对非关健指标则以影响尽可能小为目标,取得一种综合的平衡。
三、结论及启示
篇7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诸因素,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在选择价值评估方法的时候应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尽量避免用个人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实际,尽可能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摆脱利益冲突的影响,依据客观的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选择合理的方法。公正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客观的阐明意见,不偏不倚的对待各利益主体。客观、公正这一原则不仅具有方法选择上的指导意义,而且从评估人员素质的角度对方法选择做了要求。
(二)成本效率的原则
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之一,也需要获取利润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而在评估方法选择时,要考虑各种评估方法耗用的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及人力资源,在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及满足委托企业评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委托企业和评估机构互动发展的双赢模式,更有利于评估机构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服务水平。
(三)风险防范的原则
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可以界定为:“由于评估人员或者机构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评估机构的外部因素客观上阻碍和干扰评估人员对被评估企业实施必要的和正常的评估过程而产生的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的内部因素导致评估人员对拟评估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而产生的风险。显然,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作为价值评估中的一个环节,可能会由于方法选择的不当带来评估风险。基于此,在选择评估方法的时候要有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做出客观、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条件
(一)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条件
一是进行价值评估时目标企业的表外项目价值,如管理效率、自创商誉、销售网络等,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资产负债表中单项资产的市场价值能够公允客观反映所评估资产的价值;三是投资者购置一项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二)选择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条件
一是投资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应超过目标企业按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现值;二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够合理地预测,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可以客观地进行估算,也就是说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评估企业应具持续的盈利能力。
(三)采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条件
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公开市场指的是有多个交易主体自愿参与且他们之间能进行平等交易的市场,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代表了交易资产的行情,即可认为是市场的公允价格;二是在这个市场上要有与评估对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企业或者交易案例;三是能够收集到与评估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这些信息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
(一)成本法的运用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一个企业价值时,把这个企业的全部资产按评估时的现时重置资本扣减各项损耗来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实际上就是在资产清查和审计的基础上将企业整体资产化整为零,以单项资产的评估为起点,对各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分别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使用状况,用重置资本减去贬值来确定各组成要素资产的个别价值,最后将全部资产进行加和。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并不等于企业各单项资产的价值之和,单项资产组合需要组织成本,组合后的资产整体价值还会发生增值。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评估,主要是对发生了增值的资产整体进行评估,是对其未来服务潜能产生的收益评估。换言之,价值评估应该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经济价值的评估,着眼于未来。而成本法着眼于现在资产的重置价值,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成本法并不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当然,成本法非常适合每一单项资产的单独评估,我国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不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大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要进行改制重组、拍卖兼并,没有交易活跃的市场作比较,只能对企业实有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收益法的运用
收益法通常又被称作收益现值法。我们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未来尚可使用年限内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时,是以该资产投入使用后连续获利为基础的。另外,投资者投资购买该项资产时,一般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其预计的内部回报率只有在超过评估时的折现率时才肯支付相应货币额来购买该项资产。收益法通常被认为比成本法和市场法更适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特别是在涉及为企业并购服务时。收购者投资于目标企业是预期能获取未来收益,但是这种预期的未来收益因具有不确定性而蕴含着风险。收益法为量化影响企业价值的这些关键变量提供了路径。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价值评估均适用收益法。在运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必要的前提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时,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具有意义。
(三)市场法的运用
经济理论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价格,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上,购买一项资产的价格,不会高于有相同效用的替代品的价格。我们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比较市场上相似或相近的可比企业公允交易价格,经过类比分析,适当修正后得到目标企业的价值,这就是市场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交易市场活跃,人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更信赖于市场的眼光。市场交易的价格更具有说服力,它是被交易企业对于购买者的内在经济价值,投资者购买了它,说明它能够为购买者带来现金流量。而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企业的价值,当这个企业一直亏损时,无法预测其现金流量,但假若这个企业有很大的改造潜力,或其自身存在多年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和销售市场,投资人购买这个企业后进行重整,完全可以使其变为盈利企业,为投资者带来滚滚财源。所以用市场法可以评估企业的真实内在价值,因基于市场导向,接近现实,故容易为当事各方所接受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成京联,阮梓坪.论企业价值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J].求索,2005,(10).
[2]李海舰,冯丽.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篇8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从而把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主要是因为它有不同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一些特点:
1.投资性房地产不是用于销售。在我国一些地区,房地产交易市场日渐完善,房地产已经具备相当的流通性。但根据准则的定义,用于销售以获取差价的房地产,应界定为存货,不是投资性房地产。
2.投资性房地产实际使用寿命较长,应当对其后续支出与处置加以考虑。
3.由于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我国企业持有土地的行为,只是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而并非取得了所有权,因此企业持有的自用或用于销售的土地应界定为无形资产范畴;对于为了出租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土地使用权应界定为投资性房地产。
4.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耗用,而是为了赚取长期的租金收益或获得资本增值。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模式
1.成本模式。所谓成本模式,就是按照资产的账面价值、使用年限等因素,计提资产的折旧(折耗)费用,期末还要进行资产的减值测试,如果资产发生减值,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模式进行期末价值计量,需要区分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两类情况,采用此模式一方面是基于企业传统的习惯性操作;另一方面,成本模式的初衷是:认为企业对外公布的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种对比需以成本计量为基础。
2.公允价值模式。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判断能否取得公允价值的标准需要同时满足: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为数不多,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已暴露了不少缺陷,随着以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越来越多,这种缺陷和潜在的问题应得到及时改善。
1.市场条件还不成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虽然三十多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发展的时间毕竟短暂。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有待改进,一部分资产和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所以其公允价值很难通过市场取得准确信息,这时如果我们不顾国情而一味采用公允价值,势必会造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滥用,这样会计信息势必会失真。所以,目前我国的市场还不足以为所有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可依赖的证据。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三部分组成的,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结构,更好地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服务。但在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公司治理结构的三权分立形同虚设,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总会比外部人掌握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会计政策,内部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选择,比如说在债务重组中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价格来调节利润,使一些公司起死回生,这就满足了一些公司上市圈钱的目的。
3.实行公允价值成本较高。会计准则规定同时满足: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就要请专业的评估人员来证明自己达到了这些要求,评估人员的费用不是小数,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信息成本,给会计人员也造成很大的工作量。
4.公允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对于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我国来说,很多企业不敢轻易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我国的评估系统还达不到所要求的透明度,资产评估和会计,注册会计师合作还不是很紧密,这就使我国不得不制定更为严谨的准则制度,如果不这样的话,一些利益相关者就会利用这一点进行利润操纵,给报表的使用者造成不可计量的损失。
四、完善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应用的建议
1.构建活跃的房地产市场。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转型期,获得公允价值的准确信息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活跃的房产市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建立一个完善的房地产交易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房地产中介、税收部门、金融机构和公证部门,形成一个大型的网络中心,网络中心里增加每个企业的诚信档案,定期公布企业的诚信度,让交易变的更公正公平,这样就可以使房地产市场慢慢活跃起来,方便企业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只有建立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给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行提供良好的土壤。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主要包括小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等团体,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更多的信息,就可以弱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诸多问题;第二,建立外部监管机构,这样的监管机构在外国都有建立,比如说在日本和德国这样的监督机构主要是银行,在美国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比如说养老基金)。虽然我国也有机构投资者,但种类少规模小,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形同虚设,所以现在我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机构投资者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发挥监督的作用。
3.加大公允价值监管和披露力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投资性房地产信息披露的强制性,监管部门不能直接干涉公允价值的确定,但是可以强化公司的信息披露,比如,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司除年报外,还要以单独公告的方式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明细项目、详细用途,还有具置和历史成本等,让报表使用者更详细地了解相关信息;第二,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各项用途,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和摊销,有很大的盈余操纵空间,比如是否存在将未出售的商品房暂时出租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等等;第三,披露影响公允价值的相关因素,公允价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公允价值的层级划分、估值技术和资产或负债的相关信息来源,这些都需要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所以就需要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适当披露,比如说,披露活跃市场市价,同类资产的最近成交价、估值模型和估值技术的运用详情等。
4.降低公允价值的实行成本。企业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每个会计期末都要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重新评估,这样评估的费用就会很高,这完全是市场的供给所致。我国要加快培养评估师的速度,增加评估团队之间的竞争,这不但能增强评估的质量,还可以给企业降低成本。
5.构建完善的公允价值评估体系。公允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在选择评估方法时,最先考虑的是市场法,参考同样或者是类似的资产在活跃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其次是收益法,对资产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价值。当市场法和收益法都不适用时,成本法是最后的选择。评估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信息提供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等。在国外已经形成完善的公允价值评估体系,并且有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持,而在我国这方面的规范并不明确,尤其是在公允价值计量的专业性、独立性等方面。这就需要更多的外部评估专家的服务,其中公允价值定义、评估方法与资产评估专业的衔接也显的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会计准则的指引下,大部分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都使用了成本法计量,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利润的贡献是可喜的,但是由于种种障碍让很多企业都望而却步,即使有些企业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也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之后做出的选择,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计量模式,最本质的目标应该是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明晰,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计量模式,而不应该是因为人为的规定而限制了这种自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M].经济科出版社,2006(2).
[2]沈小平,房振武,孙元元.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0(8).
篇9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问题;建议
2006年,美国房价的突然暴跌,引发了次贷危机,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众多资产的价值也不断下跌,随之而来的是坏账、信用等级下降等,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公允价值”。美国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称,如果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不会使公司陷入这样的危机中。
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多个准则中使用了公允价值。如何认识和使用公允价值,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有关问题。
一、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及其必要性
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许多人开始质疑历史成本,认为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会导致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没有用,因为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可能相差甚远。在这样的质疑声中,产生了其他的计量属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允价值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渐被大家认可并广泛应用。
但正在公允价值日趋成熟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要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的呼声增高,似乎公允价值是这场危机的根源。那么,是否公允价值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呢?
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大幅下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但不能因为公允价值的下跌使企业陷入危机就否认它,批判它。但当公允价值上升时,也会也给企业带来利润,使财务报表变得好看,那时并没有人批判公允价值。应该说,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合理地运用它,如何客观地估计公允价值。
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其明显的优势,它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状,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可以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谢诗芬教授曾在《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中指出,公允价值符合包括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在内的十大理论基础。
因此,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现状,给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还应当坚持采用公允价值。目前研究的方向不在于是否应用公允价值,而在于如何运用公允价值。
二、当前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在后续计量时,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占1 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其中只有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可见,由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并且在选用公允价值后不允许再转为成本模式计量,在初次应用新准则的时候,上市公司选择了较为谨慎的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将会发生变化,2008年金融街(000402)和昆百大A(000560)两家公司就相继公告,将其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模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而影响当期利润。表1选取2007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8家公司,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其利润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部分上市公司,如中国银行,深发展A,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本年利润的影响并不大,仅占百分之一到二;白云山和津滨发展公司,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达到了百分之十以上;方大A更是明显,其对利润的影响达到了177.91%。也就是说,如果方大A没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当年将表现为亏损。
企业对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其对利润的影响也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公允价值”很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提升业绩的一个工具。这与前些年有些公司利用计提减值准备使企业扭亏为盈相似,运用“公允价值”也可以使企业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仍以上述8家公司为例,具体分析其取得公允价值的依据和方法(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多数公司是采用专业评估的方法,聘请独立评估师确定公允价值的。如方大A委托专业房地产估价机构――深圳市国政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白云山聘请广州羊城资产评估与土地估价有限公司等途径来获取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根据财政部会计司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采用公允价值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18家上市公司中,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有10家上市公司采用房地产评估价格;有2家上市公司采用第三方调查报告中的价格;有1家上市公司采用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有2家上市公司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等。另外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由专业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评估,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但是也为企业进行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
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各方必须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缩小,任何商品或要求权的市场价格都可以公开查阅,并据此确定交易的价格。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条件进行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规定其公允价值的取得只能是同类市价,不允许采用估值技术。但在实务操作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通常以该房地产的评估价格来确定,这就很容易发生恶意会计职业判断的情况。同时,采用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格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国内房地产价值评估机构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这方面的建设还比较薄弱,缺乏专业机构、人才以及评估的具体标准,使所取得的公允价值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允。
另外,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从房地产交易市场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公允价值,那么同类或类似的市场价格又如何确定?是根据二手市场的均价?还是其最低价格?
除此之外,公允价值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公允价值是随市场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它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企业的亏损。例如2007年我国房价高攀,公允价值计量会给企业带来不少的“利润”,但这其中也存在着隐患,即如果企业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增加而过高的估计了公允价值,那么当泡沫被挤掉的时候,公允价值的大幅下跌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危机。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客观地估计公允价值,那么“公允价值”将带来负面的效应。
三、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公允价值的几点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不仅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并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也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挑战,要求其制定更为详细、科学的判断标准,规范公允价值评估体系,减少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空间。
(一)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建设
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企业可以参照活跃市场上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现行市场价格(市场公开报价)来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现行市场价格的,可以参照活跃市场上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最近交易价格,并考虑交易情况、交易日期、所在区域等因素予以确定。
按照上述要求,首先要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价格应该说是最为公允,也是最为公开的一个信息,是企业评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一个比较客观的依据。因此,健全房地产交易市场,有助于公允价值的评估,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空间。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公允价值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由于有“人员”的介入,其主观性必然增强,由此增加了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因此,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加强其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是杜绝恶意职业判断的根本。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在实务操作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通常以该房地产的评估价格来确定,这时需要专业判断。国际上常用的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如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对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选择等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运用公允价值。
(三)健全资产评估机构,保持其独立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多数上市公司采用聘请房地产评估机构的方式来估计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这样做有其便利性,可以借助资产评估师的力量,方便、快捷地得到比较准确的公允价值。
既然选择资产评估机构是一个便捷的途径,那么就要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的建设。目前,我国还缺乏具有权威性的房地产价值评估机构和专业人才,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评估机构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并具有规模的注册资产评估师队伍,同时应提高现有评估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加快完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和规范执业行为的准则体系,使得行业行为更为规范,为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更准确的资料。
(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逐步放宽要求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要求根据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交易市场价格及相关信息对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而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除了能够从房地产所在地的活跃市场上取得相关信息外,还允许参考最近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若放宽限制,可能会导致大批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事情再次发生,因此,在新准则下,对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
我国应当鼓励企业运用公允价值,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不断完善准则,促进估值技术的发展。等到市场发展的更成熟时,再放宽要求,使更多的企业可以应用公允价值,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的范围。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诗芬.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2] 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M]. 2008.
篇10
[关键词]公允价值 利润操纵
一 运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指信息透明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条件下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只有在可靠计量时,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若只是形式上的“公平交易”,就可能会沦为企业粉饰利润的手段,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公允,关键是看公允价值是否存在于活跃的交易市场之中。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因素,使得活跃的市场或公平的交易难以体现,主要体现在:首先,上市公司的数量少且规模小,国企现代化建设尚未成熟,难以形成有效的活跃市场。其次,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健全,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交易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2)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够科学。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高,但可靠性较低。许多时候,都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的个别经济环境、交易的实质属性做出判断,这些都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其次,在实务操作中,公允价值的确定要考虑三个方面: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活跃市场中的买方出价;如果上述两项都不存在,则以可获取该环境下的最佳信息作为估价基础。当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无法取得时,就常利用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来估计公允价值。这就是现值计量,但现值中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贴现期的预测和估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观成分较大。
二、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具体分析
下面具体分析在一些具体准则中,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来操作利润的可能性。(1)债务重组准则。该准则规定,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非现金资产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人账。当用债务重组方式将债权转为股权时,股权按公允价值作价,债务人应将股权公允价值与其实收资本(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确认为长期投资。在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完善时,大多数时候,公允价值的确定由交易双方的协商,尽管公允价值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利润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关联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间的差额往往是不公允的,其差额越大,增加利润就越多。因此不排除交易双方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调节和会计造假的可能性。(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该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并且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依赖于活跃市场报价或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非货币资产缺乏完善的交易市场,因而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全信息。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用来进行利润粉饰。(3)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该准则规定,企业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可以看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有规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客观公正的评估机构。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完善程度尚不高,市场的法制建设也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控制规范还没有制定。受相关利益的驱使,公允价值评估在评估中可能变得不规范,公允价值的取得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防范措施
公允价值的应用在当前还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并且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不容否认,公允价值晟终将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广泛运用。鉴于此,针对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建立健全评估制度体系。建立一套严格的公允价值评估制度,是确定公允价值的前提。新准则的重大系统缺陷是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我国会计准则中还没有一个单独的准则来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如何进行评估,评估程序如何确定等,对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制定一个明确标准,进而有效地指导实践。(2)加强会计信息监管。首先,梳理和完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增加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强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信息披露的要求,研究制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信息披露。(3)健全和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制定指导性文件,以详细具体的制度来约束人为的选择弹性。加快司法建设,改进会计的法制环境,提高执法力度。加大对利润操纵行为的处罚,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和会计造假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严惩不贷。(4)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例如健全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使公允价值能真正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7(1)
[2]许学丹如何防范由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利润操纵[J]会计之友。2010(8)
- 上一篇: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方案
- 下一篇:智慧养牛场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