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篇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建设的内容,目的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平衡。从新农村的建设来看,根本目标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环境。而就现阶段的农村发展来看,要想使农村成为农业体制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要加强农村的经营管理,因为经营管理的改变能够变革农村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从而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为了研究农村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本文就目前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问题基础上探讨完善对策,进而讨论有效的农村经营管理措施。

关键词:

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体制;支撑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是农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基本活动的粮食需要,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换言之就是社会发展离不开农业的进步,所以农业体制在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无法忽视。而从具体的分析来看,支撑农业体制进步的是农村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农村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总而言之,农村经营管理作为农业体制支撑的重要基础,必须要进行强化,这样农业体制的支撑才会更加的牢固。

一、农村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

1.管理体制、模式等存在落后

管理体制、模式等存在着落后的情况是目前农村经营管理出现的一个显著问题。就目前的管理体制来看,农村经营管理大都遵循着过去的计划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灵活性不强,对市场环境的适应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管理体制的现实作用发挥十分的微弱,这种作用发挥受限的结果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的效率,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变革。就模式来讲,其实现阶段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有很大的管理,因为模式是在体制之下衍生出来进行管理手段采取的一种形式,目前的模式,僵化严重,漏洞颇多,对于管理的针对性越来越弱。

2.管理的专业性不强

管理的专业性不强是目前农村经营管理存在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就管理的专业性不强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在农村经营管理中,人员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人员大都存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所以对于管理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很难达到专业的水准。第二是技术利用等存在着专业性的问题。在人员专业化和技术专业化的共同作用下,管理的专业性可以提升,但是目前的管理工作,技术专业十分缺乏,因此,整个经营管理的专业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经营管理强化的有效措施

1.积极的变更经营管理的理念

积极的变更经营管理理念是农村经营管理强化的一项有效措施。理念变更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市场化理念的运用。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大环境中,农村经营管理也要被纳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当中,这样,农村经营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管理更新,进而提升质量,所以市场化的理念变革是必须的内容。第二是进行效率和质量意识的变更。在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中,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并不强烈,但是在市场化环境中,必须要追求管理实效和质量,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提升。综合而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农村经营管理要实现市场化理念的运用和效率意识与质量意识的强化,这样,经营管理的效果才会得到提升。

2.革新经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革新经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对于农村经营管理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模式的革新而言,主要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变更为信息化管理。所谓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利用信息手段对农村的经营管理进行及时的管理调整,从而使其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简言之,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要充分的利用现阶段社会中的信息源,从而进行管理手段和措施的采取。而就管理方法来看,主要是将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多样化的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利用,经营管理的全面性会更加的突出,这样,农村经营管理的完整性效果强化,其对农业体制的支撑作用也会明显的强化。

3.强化经营管理的专业性

强化经营管理的专业性也是农村经营管理强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专业性而言,强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进行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在农村经营管理中,专业化的人员会对管理措施等进行专业分析,这样,管理现代化实现会更加的彻底。而为了提升这种专业性,一方面需要对人员的管理理论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对管理人员的实践行为进行专业化的训练,通过这两方面的内容实现,人员专业化目标有效达成。第二是进行管理模式的专业化建立。在专业化的模式下,采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会有明显的加强,所以模式专业化讨论也要重点研究。总而言之,无论是人员还是模式,其专业性都会提升农村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业体制的支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营管理的提高,所以积极的分析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问题基础上探讨解决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使农村经济成为农业体制的重要支撑并促进农业体制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俊等.破解三农难题——3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韩克强.中国粮食生产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

篇2

关键词:酒泉市;水资源利用;高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1.019

酒泉市幅员面积达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其中绿洲面积约合1100万亩(约7400平方公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西邻新疆,南接青海,北与内蒙古及蒙古国接壤。酒泉市归属内陆,受大陆荒漠性气候的影响,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差,常年少雨,气候干旱,严重缺乏水资源。因此,影响酒泉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水资源。

1酒泉市水资源状况

酒泉市水资源分属于三个水系,即疏勒河、黑河、苏干湖,包括过境黑河总共有19条河流。城区可利用的水资源基本上都是天然的水体,以利用深层地下水为主,以来自于雨水、河流、冰川融水的地表水为辅。按全国水资源平均水平衡量,酒泉城区内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水资源十分缺乏,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的生产性土地的规模。现阶段从宏观角度出发,本区域的水资源人均占用量及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基本都能保证,但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了经济区内需水量。

2酒泉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就对酒泉市水资源利用而言,存在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是水资源严重不足;二是水资源的利用率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在农业方面的利用。目前,按照全区灌溉面积而言,本区的田间工程配套面积仅占其中26.8%的灌溉面积,而且田间配套工程的大部分农渠还是土渠,只修建了斗渠以上工程,不仅渗漏严重,而且用水时大多数采取的是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生活用水方面。大多数用户没有节水意识,相关部门也没有及时进行节水措施,因此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均用水量并没有减少;工业用水方面,为支撑产业发展,由于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用水效率较高,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生态用水方面。酒泉市都是开采地下水进行涵养绿化、浇洒道路。严重缺乏管理自备水源井,因此,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目前,酒泉市的水资源,地下水的储水量较为充足,地表水的水资源相对匮乏,而本市对水资源的开发大多数都是地下水的开发,对地表水的利用十分有限。^度依赖地下水的开发,使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平衡。因此,从城市发展的长期稳定来看,应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重视地表水的开发,在城市供水上,提高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的比例,平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3酒泉市高效利用水资源

酒泉市水资源相对有效的措施较为缺乏,因此对水资源要实行统一规划、配置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点就是要推广水系统,发展节水产业,加强水资源的调控。即对地表水资源进行新的开采,尽量减少使用地下水,调整用水结构。

3.1加强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补充酒泉水资源

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可以有效补充城市的水资源。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用水量基本不受季节性影响,而且就近可取,处理成本较低。酒泉市近几年不断发展,城市生活污水量及工业废水量也不断加大,如果将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循环利用起来用于浇洒市政道路、道路灌溉绿化等,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补充城市用水,还可以减少城市水体污染的废水,酒泉市不仅地域宽广,而且有许多再生洁净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利用再生洁净能源进行开发水处理技术,不仅发挥了自身的优势,而且可以洁净生产。

3.2推行节水措施 ,减少水资源浪费

目前,酒泉市的农业用水,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用水量大,浪费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必须采取一些节水措施,在农业方面要达到高效用水。农户一般灌溉农业采取的大多数都是大水漫灌的形式,要杜绝此灌溉形式,将微灌、管灌、滴灌、喷灌等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同时,产业的发展也要实行严格把控,对耗水量大、污染强的项目进行限制,不断调整完善产业结构,将耗水量少及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发展进行推广;工业方面的用水,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水进行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将水的利用率提高,促进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节水。生活用水方面,利用价格对节水的杠杆作用进行节水。例如,可加强输水干支管网、泵房、井室的维修工作,推广有效实用的节水设备等。因此,无论是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都应该提升水的利用率,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

3.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强化水资源保护力度

对水资源的开采,遵循优先利用地表水的原则,对打井开采地下水要严格把控。关于酒泉市开采地下水资源,要研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总体规划,对要开采区、禁采区、超采区进行明确的划分,加大对水资源的执法力度,不得盲目开采,无序开采,要依法治水、依法用水及依法管水。对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单位耗水量进行计算,加强农业用水利用率;对工业用水的污水废水做好处理,提高工业水循环使用率。提高城乡居民的用水节水意识。

3.4深化水利改革,统一管理水资源

对水利改革进行深化,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城乡水资源工程联网调制,统一对各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管理。将用水与节水,供水与排水,治污与回用进行高效协调,使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达到三个利益的统一,即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将法规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对水资源的配置要突出以市场为主导,将水资源进行商品化,坚持“超用加价,转让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价格机制。不仅如此,为了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还要对地下水资源费进行征收,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使用水户参与水价 、水权、 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罗志祯.酒泉市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2007,(08).

篇3

[关键词] 农机推广工作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01-02

在过去,我省的农业生产更多的是将机械化作为主要的手段,生产效率相比而言比较低;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手段也从机械化逐渐转向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效率逐渐得到了提高,为了能够使得农业生产发展的更好,我省的相关负责人员开始了农机的推广工作,然而由于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到了推广工作的继续进行,因此要想我省的农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省农机推广的现状

我省在农机的推广工作上总体而言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各个方面的安排都比较合理,对于一些机械设备也及时的进行了配发,并且为了更好的推进该项工作,政府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鼓励政策,例如农机补贴等,使得当地农民更愿意去配合农机的推广工作。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技术方面,农机推广的技术比较单一而且技术人员的分配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二、河南省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在进行农机的推广工作时,虽然整体而言还比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影响到农机推广工作的继续进行,以下笔者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

1.农机推广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如今河南省农机推广在技术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机推广技术较为单一,我省现在所采用的农机推广体系仍然是原来的旧体系,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农民的相关技术需求,这就无法得到农民的支持,很难继续进行推广工作;另一方面是相关技术人员的问题,虽然国家有相关规定,要求在进行农机推广部门中专业的技术人员要占总人数的80%,但是河南省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很多的技术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有的工作人员的学历并不高,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懂得也不多,实际的操作经验也并不丰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农机推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没有好的技术人员,农机推广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得到解决。

2.农机推广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足

我省在农机推广方面存在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相关的观念更新的比较缓慢,观念比较落后,在这几年的推广过程中,我省只是注重了小农业的机械化而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更多的只是注重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并没有注意到产后深加工机械化,没有大农业观念,很难能够使得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工作人员由于受到人员数量以及推广条件的限制,只能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完成任务上面,对于一些机械的使用效率以及相关效益并不重视,特别是在售后服务上面,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当农民在使用农机的时候可能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或者一些其他因素而存在一些使用上的问题,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多,不能够给农民一个满意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民对农机部门的信任度,这不利于我省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

3.基层农机组织功能不完善

我省农机推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基层方面,我省的乡镇在进行农机推广时,工作人员或多或少会存在应付工作的思想,相关的农机组织形式比较松散,部分功能并不完备,并且更多的是重视效益而弱化了为农民服务的意识。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总体而言还比较低,所以在使用农机时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的农机部门进行一定的讲解,农机的使用以及一些其他问题都需要农机部门来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广,然后实际上乡镇的农机推广部门由于组织功能并不完善,所以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的频率非常低,这就无法及时的了解到农机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到推广工作的进行。

三、河南省农机推广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农机推广体系

针对我省农机推广中所存在的推广技术单一的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完善现有的体系,如今使用的体系仍是原有的旧体系,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农民对相关技术的需求,需要改变现有的体系,通过借鉴相关的经验,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变,建立出一个有利于推广工作进行的新体系,争取能够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

2.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于我省农机推广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所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通过相关的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还可以调派一些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推广工作,从整体上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包含着管理、培训以及技术这三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一定的培训,这将能够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

3.加大宣传力度

我省的很多农民甚至是工作人员的相关观念都比较落后,更多的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而没有注意到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虽然能够保证一定的农业产量却无法使得农业生产发展的更好,所以要想农业能够发展的更好,需要及时的更新工作人员和农民的观念,而最好的措施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包括报纸、广播等,加大农机推广的各项内容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能够更快的了解到新的内容,从而能够及时的采取新的措施,更好的发展起来。

4.增加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

我省的农机推广工作之所以无法很好的完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推广工作,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抱着应付的心理,对于农机的使用问题和售后问题都并不重视,这就很难得到农民的支持,所以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奖惩制度,对于那些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奖励,而对于那些只是简单的应付工作的工作人员在经济上进行一定的惩罚,并且另外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

5.完善基层组织功能

我省与底下的乡镇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有部分发展的好了,整体才能够更好的发展,所以必须要解决乡镇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善基层的组织功能,对于基层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配,需要进行职能的分配,专门的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要在领导的统一带领下有序的进行各项工作,及时的了解和解决农机在使用中的问题,从而使得农机推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四、总结

我省的农机推广工作从整体上而言做的比较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所以为了能够让我省的农业能够发展的更好,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有效的解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文中,首先是对农机推广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卫东,王昊.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06:2.

篇4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带动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1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不足之处

1.1缺乏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农户在栽培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专业素质比较差,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所了解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另外,农户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还抱有一定的侥幸心态,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严重缺乏重视,通常情况下只有当问题出现以后,才会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方式和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缺乏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要的治理手段。

1.2不合理的使用农药

从事农业种植和生产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因此也很难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防治手段,通常情况下是根据长期的种植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农药的使用也较为随意。农户认为农作物只要出现了不正常的发育,就是由病虫害导致的,所以进行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农药施放,不但不能对症下药,还会对农作物本身带来严重的伤害。

2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对种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的素质能力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作物的科学种植,首先需要从种植人员入手,加强对种植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将部分种植人员分配在一个团队当中,使他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交流和研究,这样也能大大地节省培训资源。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的种植专家,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农作物种植技术,为农作物增产做出贡献。

2.2加强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所能采用的防治手段多种多样,其中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一个防治方式。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利用天敌昆虫的保护作用,二是施放生物农药,三是转基因技术抗虫抗病等。病虫害生物防治属于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由于其发展的时间晚,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影响,但其所能发挥的效果比较好,时间比较长,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不会给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3结语

篇5

目前政府对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沿袭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存在着管理真空,并形成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缺陷,使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在经营权上,外贸部门没有内贸权,内贸部门没有外贸权,一个产品经过几个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就高了。过去由于我们的人多地少,粮食安全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对农业的管理采取的是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比如某一个省,粮食生产由一个省长负责,粮食生产出来以后,就由另外一个省长负责仓储,粮食要加工,可能是第三个省长,而粮食出口可能是管外贸的省长。从管理部门看,目前在中央一级有8-9个部委是涉农部门。农业局或者农业部管农业生产、农业科研推广;粮食生产出来后,给粮食部门,棉花给供销公司,还有轻工食品等等其它部门;如果要出口,得给外贸部门。这种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再加上地区封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内贸外贸脱节,产供销脱节。这种管理方式解决过去的短缺问题是很有效的,但今后的管理体制设计要以国际化为定位,以提升全民产业竞争力设置管理机构。

大多数发达国家不管农业有没有优势,都是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也就是农业部门的管理,是从农产品生产的田间开始,最后配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像中国这样一种分散的农业管理体制,要与对农业进行综合管理的体制竞争,显然是没办法抗衡的。

农业政策存在巨大的效益损失

现在的农业政策也是按照过去那样一种计划经济的设计,也就是解决短缺问题,动用一切资源搞农业生产。我们的农业补贴,实际上是给了中间部门、流通环节。比如国家对粮食的补贴,不可能到粮食生产者的手上,而是通过国家订购制度、保护价制度等等,补给了粮食企业、粮食流通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实际上是不到位的。

生产政策与销售政策不配套,与进出口政策也不配套,在这种互相隔离的情况下,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的效果与初衷是不一致的。农业政策目标实质是针对生产者的,但农民得不到好处,都被消耗到中间环节,实际上存在巨大的政策效益损失。

过去的农业政策设计,主要是考虑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没有考虑农产品的品质,也没有考虑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现在考虑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问题,要提高竞争能力,感觉在政策上缺的东西太多。比如欧洲的疯牛病出来以后,腾出很大的牛肉市场空间,按道理我们有丰富的畜牧生产资源,我们的畜产品应该是具有优势的,但是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畜产品标准、我们的整个市场体系都是按照国内市场与需求设计的,没有考虑到欧洲市场的需要,也没有考虑其他国家市场的需要,因此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有任何政策手段能够动员资源,拿出具有竞争能力的、符合要求的牛肉进军欧洲市场。今后我国农业政策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能力问题,要由过去解决短缺问题,向解决质量问题、解决竞争能力问题转变,现在到了必须大规模调整农业政策的时候。

没有全国大市场流通体制弊端暴露

流通体制最大的缺陷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形成竞争有序、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这也意味着失去农产品的价格权力。

从技术角度看,目前流通体制还存在下述问题:第一,市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发育不健全,影响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农产品没有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虽然是粮食主要需求方,由于市场的隔离,定价权等于交给了外方,如果不能预先掌控价格变化,对营销就缺乏一个制高点。我们开放程度较高的产品都应进入期货交易,不能进行期货交易的可进入批发市场。第二,没有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到目前为止,往往是无标上市,无标流通。农民生产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来讲,没有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约束,怎能进入国际市场?怎么能符合人家的要求呢?第三,缺乏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的信息体系。也就是农民种粮食或者是种蔬菜、水果,往往是马路信息、邻里信息,没有办法得到真实的市场反应与信号。不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极大制约了农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凡是开放时间比较早的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农产品,现在竞争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凡是国家管得比较死的农产品,现在面临巨大挑战。而且现在流通体系缺乏市场化的特征。所以在国内的市场全面开放以后,要抓紧时间进行调整,真正的让它市场化、商业化,不能由政府管死。

政府不是竞争主体

以往政府管理的力量非常强大,在经济中参与的程度比较深,但政府不是市场竞争主体。政府最多是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是政府该争取的,竞争主体应是企业。靠农民是不行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企业能够参与挑战呢?所以我觉得,在目前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制度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有一个制度上的缺陷,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农业的市场竞争主体。我们现在没有大的粮商,也没有大的油商、畜牧商,也没有什么果商,我们这么多柑橘,但是似乎没有一个柑橘协会,没有一个组织来把这个行业组织起来。

在这种分散的农户和激烈竞争的大市场之间,应该有一个制度创新。创新的重点是:一要培育我们的龙头企业,尤其要培养我们的航空母舰。二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

没有好产品也谈不上竞争

产品是竞争的起点,也是竞争的终点。市场全面开放后,对农业的冲击,最可怕的是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我们不怕美国的大豆、小麦到中国市场,而是怕它的跨国公司来分配和垄断中国农产品市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竞争主体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有了企业,没有好的产品也是不行,今后的农产品应该包含四个基本的竞争要素:

第一,品质。要实现农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像做工业品一样来做农产品。就像日本市场上的大葱,不同的长度、不同的规格,有不同的价格,我们应该培养农民有这样一个意识。

第二,安全性。现在全球都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提出怀疑,对农产品有信任危机,不敢吃。像欧洲出现疯牛病以后,在欧洲吃牛排是很困难的。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农产品要参与国际竞争

,首先得让全世界的消费者信任我们的农产品和食品。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农产品的安全体系建设,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行业,以及我们的农民,应该树立这个安全观,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对中国的产品放心。我们不仅要让国内的消费者、城市的消费者放心,更重要的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对中国的农产品放心。

第三,外观和风味。既好看,又好吃,这是农产品竞争的最基本因素。

第四,均衡供应,通过技术手段分散上市。农产品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供应就有季节性,不均衡供应,比如说到收获季节,是集中上市的,到淡季就没有了。这样,价格就有波动性特征,对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就产生一些风险。如果通过技术、设施能够熨平这种波动的话,很显然,这个农产品就能够保持市场的稳定供给,相应就可以稳定市场份额。

突破壁垒,让中国的农产品走出国门

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比如说禽肉,中国本来具有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价格上的优势也比较大。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禽肉进入不了欧洲等市场或者进入的很少呢?就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很多禽肉生产的厂家,过去没有考虑欧洲等国际市场的要求或者说它不知道欧洲市场、美国市场有何规定,而欧洲、日本、美国市场的技术壁垒也令人望而却步。所以,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可能不符合这些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很难突破这些市场的技术壁垒,由此就难以进入欧洲等国际市场。他说,进入欧洲市场时,国内企业在商业运作时,要考虑与欧洲的营销商合作,通过欧洲卫生检疫部门的认可。一般欧洲官方会对养鸡厂周围的环境,水的质量,包括鸡舍条件、饲料、残留等等,都要进行检查,如果符合它的标准,就意味着你可以得到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由于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在欧洲、日本非常盛行,因此,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也不一定能够进入他们的市场。政府应在多边、双边贸易谈判中发挥巨大作用。某一个国家市场对你的某种产品不一定是开放的,我们的企业、行业组织就应向政府提出要求,让政府积极谈判,这样才使产品出口成为可能。比如说禽肉,欧盟于1996年8月1日停止了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经过双方政府的艰苦谈判,到今年5月份才仅仅开放了上海和山东地区的市场,对北京市场和其他市场还没有开放。要想打开所有市场,还需经过政府部门艰苦的谈判。

受不了冲击该怎么办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我们可采取的贸易政策主要是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对于中国的农产品来讲,可以使用关税政策的产品,但不能采取比承诺条件更高的关税。世贸组织也有一些配套的保障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条款等。WTO《农业协定》对关税化农产品还设置了“特殊保障条款”。日本限制我们三种农产品的时候就打了这个旗号。日本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提醒我们,如果今后的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产业遇到国外产品冲击时,应该考虑动用世贸组织的这些保障措施。

第二,关税配额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不是对所有农产品,对中国来说,主要针对粮棉油糖毛,这些所谓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农产品。这种管理办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为农产品设置了一个进口配额,配额内的进口是低关税,超过配额采取高关税。所以在管理方式上,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来搞一些管理办法,尽量把可能的漏洞堵住。

第三个,技术性的贸易壁垒(TBT)。主要是包括像动植物检疫(SPS)、质量标准等措施。如果别国的产品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就不允许进入市场。现在争论比较多的就是转基因农产品问题,现在美国、加拿大,还有一些南美国家,支持搞转基因产品。而欧盟、日本等国家,对转基因产品有限制。这实际上是技术加政治问题。欧盟、日本就利用转基因问题,限制美国的玉米、大豆进入其市场。TBT是非常复杂的贸易政策问题,要综合使用,前提是必须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之内,不能超越世贸组织的框架,否则就会引起人家的。

加入世贸后农民怎么办?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战略问题。对我们的农民来讲,要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甚至是全世界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尽可能的走出土地,转向其他部门。对于基层政府来讲,在我们的农业组织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能够担起保护农民利益的重任,目前最紧要的就是减少强加给农民身上的一些负担。

过渡期内的主要对策建议

应对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要抓紧建立农业产业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减少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冲击。

1.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抓紧改革目前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内外贸脱节,管理部门职能重叠、管理环节过多的农业管理体制,针对加入WTO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统一设计和部署农业管理体制。要在明确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中央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的职能,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管理体制。

2.加强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加大对农产品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基建等“绿箱政策”的支持力度。应设立专项育种科研支持基金,加快农产品优质品种选育,缩小与国外农产品的品质差距。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市场信息体系、病虫害防疫防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能力。

第二,对进口敏感农产品及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根据WTO“微量允许标准”建立价格支持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但应调整补贴结构,由现在补贴流通环节,转向补贴农

产品生产者。

3.尽快建立农业产业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减少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冲击。

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利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机制,加强主要敏感农产品的进口管理,提高海关监管水平与效率,坚决打击和防范农产品走私。

4.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重组与技术改造,重点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要鼓励建立几个大粮商、畜牧商等农产品大企业,控制国内市场分配,参与国际竞争。

5.鼓励组建农业产业行业协会,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及外贸一体化管理。农产品行业协会主要负责:提供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农产品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市场开拓;行业准入管理;国内市场价格及进出口价格协调与管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诉,行业损害调查,贸易纠纷处理等。

6.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

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制度,实现出口农产品的“零”税率;提供农产品国外市场拓展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参展费、装修费,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等;对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保险支持;资助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

篇6

关键词:新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measures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Xinjiang area are the probl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Xinjiang area.

Key words: Xinjiang irrigatio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5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农业灌溉科学化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而言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新疆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新疆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不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

1新疆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属内陆干旱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00 毫米, 年蒸发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是典型的干旱戈壁沙漠地区, “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其显著特点"新疆共有大小河流570余条,河川径流总量为882 亿m3, 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雪水和大气降水, 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2 m3。在现有水资源利用的状况下, 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实际需水量为495 亿m3,总缺水32亿m3 ,缺水主要为农业灌溉。新疆是农业大省,农业年均产值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3 强, 农业用水缺口日益突出。然而, 由于新疆财力薄弱、国家优惠政策缺失, 新疆节水灌溉建设发展缓慢, 远不能适应新疆农业大发展,各族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截至2012 年末,全疆田间高效节水面积已达2000万亩,仅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30%。

2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与地区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现阶段,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工程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节水灌溉技术与新疆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特别适应。虽然新疆在近年来,引进了很多节水灌溉的技术,也在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试验,但仍然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节水灌溉发展模式。这种区域发展规划和发展模式对于节水灌溉的有效实施非常重要,是节水灌溉得到充分落实的前提条件。

2.2节水技术发展单一

部分节水项目发展较好的示范区,所采取的节水措施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工程方面的节水技术应用,而不注重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的共同发展,节水管理也没有同步到位,使工程节水技术与措施没能得到更大的效益发挥资金短缺。

2.3资金短缺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投资是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解决,而现行的一些节水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节水灌溉的技术发展要求。另外,由于现行水价基本只能维持水成本50%多一点,建设资金和运行资金的严重不足,导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较多,落实较少,不同程度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2.4管理不到位

通常水管理机构的末级部门都设在乡镇级,也就是只负责管理斗渠以上的配水。而喷灌、微灌、滴灌以及其它地面灌溉工程等通常分布在农田,由于农民的节水意识较淡薄,加上管理的介入不彻底,所以单独依靠水管单位来实现节水设施的全效发挥,往往效果不佳。

3改善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基本措施

3.1灌、排渠系配套, 合理利用地下水

新疆灌区因降水稀少, 蒸发强烈以及排水工程不配套等原因, 开灌后都不同程度存在盐渍化问题, 因此灌排渠系配套是灌区必备的条件。由于我国建设投资是国家管骨干, 地方和农民管田间, 结果许多灌区骨干渠系建成几十年, 地方资金不到位, 田间配套未完成,发挥不了灌区应有的效益, 这种体制需要改革, 否则半拉子工程难以避免。灌区应重视井渠结合灌排方式, 使灌溉水和降水得以重复利用, 既可节水又可防治土壤盐渍化, 但地下水的开采应注意采补平衡, 控

制超采。近年来天山北坡一些灌区, 采用井渠结合都取得了上述实效, 但也不同程度的发生地下水超采现象, 必须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 力求采补平衡。另外, 新疆南疆塔里木河灌区, 利用地下水很少, 土壤盐碱化严重, 应适当开采地下水, 补充渠灌用水不足, 并可改良盐碱地。

3.2因地制宜、合理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疆在节水灌溉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内地中的两湖、两广地区,节水灌溉模式相对单一,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探索多种节水模式联合使用的途径。

滴灌、喷灌、微灌节水技术已成为新疆目前最主要的节水技术。

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的不均匀性, 以及耗能较高, 决定了发展喷灌的局限性。

滴灌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已在新疆各植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新疆已成为我国在大田应用滴灌面积最大的地区。膜下滴灌技术已在沙漠、戈壁、荒滩上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新疆现代化节水灌溉工程的全面启动和精准农业战略的实施, 推广应用面积迅速扩大, 节水、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 与常规沟灌相比, 可节水50%左右, 增产15%~25%, 肥料利用提高约15%, 每公顷节水增效约1500元, 人均管理定额提高3~4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采用该节水技术有效避免了深层渗漏, 抑制了地下水位上升, 可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改善。

3.3加大资金投入

节水灌溉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是现阶段阻碍新疆节水灌溉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程度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积极引进节水灌溉设备,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从而推动节水灌溉产业化,让农民真正从中获得实惠。只有节水灌溉走向了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的带动农业的发展,乃至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新疆许多地方政府都在技术推广和资金投入上作了很多工作,新疆地区的节水灌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3.4建设和完善管护机制

节水灌溉推广、工程管护机制以及农业水价的改革需要进行科学的结合。要间接新疆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充分低发挥用水者协会、水管单位的作用,加强管理。同时,还要引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渠道系统改造工作,规范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并且结合节水灌溉措施

的推广,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备,推行农业水价的改革,全面的推动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发展。

4结语

篇7

1 洛阳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网点过多,经营人员素质较低

洛阳现在的种子经销户大大增加,如此多的经销户面对固定甚至是减少的种植面积,在利益面前,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加上经营人员文化层次偏低,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对现阶段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知之甚少,销售上太重利益,农民利益得不到保证,丰收丰产根本没有保障。

1.2 市场上品种多、价格乱,新品种推广难

据管理部门抽查统计:洛阳市场经销的玉米品种二百个左右。以嵩县为例,一个山区县,玉米种植面积不过三十万亩,需种子不过100多万斤,2009年、2010年市场上的品种分别有153个和162个,各个品种销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各个品种的价格悬殊也非常大,甚至同一个品种经销单位不同价格也差距很大。而国家、省最近几年审定的新品种,因价格高,老百姓没有种过等各种原因在市场上难销售,各种因素对新品种推广很不利。

1.3 部分地方存在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洛阳市的种子市场相继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原有的各县国有公司大多,但仍有个别的国有公司利用其与当地农业部门的“婆媳”关系,顽固地搞地方保护主义,通过所谓“备案”等手法排斥外来企业,强迫当地经销户销售本公司的品种,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1.4 缺乏领军型企业,现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洛阳市大小种子企业、经营户众多,但真正的大企业少。至2009年,全市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仅8家,据了解,其中真正有实力的不过三四家,其余的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多数企业处于“无米下锅”或“等米下锅”状态,只能沦为外面大企业在洛阳的总。由于缺乏竞争能力,这些企业在开拓洛阳以外市场上乏力,为了生存,都在争取当地的市场份额,展开恶性竞争,造成一定程度上市场的混乱现象。

1.5 市场管理存在漏洞,有待规范。

洛阳的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子经营门槛太低,造成终端经营户多,市场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管理的难度。二是虚假宣传等不良竞争手段仍较严重地存在,部分种子企业在包装上印产品介绍时,或夸大优点,或隐瞒缺点,或含糊其词;有的企业利用以前品种审定的漏洞,一个品种上两个包装;还有的终端零售商唯利是图,哪个品种利润大就极力去宣传,而不管该品种真的好不好。

2 采取的措施

2.1 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经销商及农民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及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宣传《种子法》及相关法规,通过科技下乡、电视讲座等形式积极宣传,要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树立信科技、爱科技,对假劣种子说不的观念。使种子经销商树立责任感,认识到要想做大做强只有树立品牌、质量、服务意识,真正取得农民的信任。

2.2 扶持较大规模种子企业的发展

针对洛阳市种子企业多而小的局面,相关部门要下决心,采取措施来加以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洛阳市的实际情况来说,可以通过大力扶持农业科学院的方法来促进种业的有力整合,实现技术、品种与网络的有机结合,鼓励各中小企业积极与农科院合作,利用农科院的品种优势和中小企业的网络优势,加大市场的占有率,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实现双赢的目的。

2.3 提高种子经营的准入门槛

管理部门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非法经营、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经营门槛和经营者的素质。

篇8

【关键词】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养护;问题;措施

在一个设计合理的渠道工程中,其工程管理和维护的好坏将决定此工程效益的高低。在灌溉工程中,灌溉渠道是此项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其灌溉效益的高低,同时还会对影响到渠道周边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在灌溉渠道工程管理的养护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给灌溉渠道工程的安全稳定的运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面将锥度那灌溉工程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灌溉渠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一、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养护的常见问题

(一)灌溉渠道的建筑年代较久,在灌溉渠道工程管理中存在管理养护人员偏向大龄化,这类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相对偏低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面对现在这样的新形势和农业对灌溉渠道工程提出的要求,这类管理人员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份工作。

(二)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较差,在灌溉渠道工程管理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利益不能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这样导致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下降,从而影响到灌溉渠道的管理养护工作。

(三)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工作松懈。在灌溉渠道工程中缺少必要的日常检查、维修和养护,当问题出现后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修复,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灌溉,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灌溉渠道周围民众的思想落后,对于保护渠道工程的意识浅薄。这些民众经常会在夜晚或者人流较少的时候向渠道内丢弃一些垃圾、杂物,由此给渠道输水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阻碍了对灌溉渠道的管理。在每次需要灌溉时都必须要先清理渠道内的垃圾,方能够顺利的进行灌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渠道管理的成本。

二、针对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养护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养护队伍的建设。在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加强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为此需要建设一支能力加强、工作积极的管理人员。因此相关管理单位需要招纳具有专业水平的渠道管理人员,并且对于渠道管理人员做到知人善用,善于使用管理人员的特长,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渠道管理人员的素质,因此首先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使管理人员努力自学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岗位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来进一步提升渠道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其次,利用考试和考核的方式来选拔出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责任心较强的职工,或者是采用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从社会中招聘有识之士。

(二)在灌溉渠道工程管理人员中实行经济责任制,激发渠道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经济责任制的实行,经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权利、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切,并且建议相应的奖励制度,使渠道管理人员自觉的关注自己单位的经济效果,进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单位的管理工作中,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制的建立要按照管理层次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制,本级管理人员向下级建立责任制,在建立经济责任制时要保证下级管理人员的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此外,由于渠道的建立的年代较长,所以渠道管理单位现有的管理养护设备也比较落后陈旧,且工程管理养护点的基础设施(例如房屋等)较差,这样便给一线管理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对渠道的管理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因此,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单位应对这类基础设施和防护设备进行淘汰和维修,并根据实际需求添置一些新的管理养护设备,改善渠道管理人员的住房条件并配置一些交通和通讯工具类稳定一线管理养护职工队伍。

(三)加强灌溉渠道工程管理人员的人日检查、维修和养护工作。灌溉渠道在使用了一些年之后,在渠道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杂物堆积,渠道渗透、渠面沉陷以及渠沿滑坡等问题,还有一些渠道中由于缺少垃圾阻拦设施,使渠道的水流和流量受到严重影响。而渠道检查工作是对于渠道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以帮助渠道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渠道的检查步骤:一是在防水前查看渠道上是否存在蚁穴或鼠洞之类的漏洞;检查渠道内是否出由垃圾杂物而堵塞到渠道的正常运行;渠道的内边坡会渠沿是否保持完整;渠道中是否存在裂缝、缺口、淤泥等。二是放水期间,要关注水流的情况,看其是否平稳、均匀或者是存在漩涡现象,渠岸是够出现漏水现象,水中是否存在漂浮物。三是放水完成后,要对灌溉渠道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要注意点的水下部分,一定要仔细检查,若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灌溉渠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可能会造成漏水,严重时会造成渠堤巨口的安全事故,因此针对渠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渠道的养护。在对渠道进行养护时主要是清理渠道内的淤积以及通过整修岸坡种植树木的方式来防止渠道的冲刷。

另外,防止渠道的渗漏也是很重的一项管理养护工作,因为渠道的渗漏不但造成渠道内灌溉水量的流失、增灌溉成本,同时还会使地下水位的升高,导致土壤发生局部沼泽化。盐渍化,严重时会危机到渠道工程的安全。所以,在对渠道的防渗漏问题进行防护时主要采用砌石砌砖、混凝土护面、土料夯实等防渗方式。

(四)加强对灌溉渠道的宣传,引导民众合理使用灌溉渠道,并对于那些破坏渠道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在民众不需要对农业进行灌溉时,便有些民众向渠道中丢掷垃圾、杂物等,目前还有些民众开垦渠道坝坡上的闲置地方,来种植庄稼,这些民众兴起将直接影响到渠道的安全。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于此行为的观察,在渠道坝坡上种植庄稼,其破坏力在短期内没有明显体现,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植后,由于渠道坝坡上的植物被破坏,当处于雨水天气时,坝坡经过雨水的冲刷就会造成水土的严重流失,在进行耕种时会出现坝坡自然坍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渠道堤身就会变的相对单薄,以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渠道放水时就会存在一定的危险。为了避免渠道危险的出现,加强对民众宣传渠道管理养护知识的重要性,其宣传方式可以此昂电视、报刊、设置宣传标语等载体以及派遣渠道管理养护人员到农村加重进行宣传和引导民众,让他们了解到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并积极参与到渠道管理养护工作中,而对于那些违背管理养护原则破坏渠道运行和安全的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处罚。

综上所述,渠道工程管理养护对于灌溉渠道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灌溉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应高度重视渠道工程的管理和养护,而渠道工程的管理养护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在管理中一定做好检查、维修和养护工作,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并且还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不断的改进其管理和养护方式,以保证灌溉渠道工程管理工作的书仪进行,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韦晓莉. 交口抽渭灌区灌溉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陕西水利. 2008(03).

篇9

【关键词】西南土石山区 坡耕地 水土保持 问题 发展方向

在我国西南土石山区中,坡耕地是耕地资源中的主要部分,但是由于“土少石多”的地形特征,在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之下,较高的降水量以及密集的分布给土石山区的土壤造成了很大的侵蚀。西南山区的水土流失需要可靠的措施进行治理,而更离不开的则是水土保持措施的开发和研究。只有加强西南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山区的水土流失。

一、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一)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坡耕地的梯化工程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在当前我国西南土石山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理论上来说,坡改梯工程措施可以在蓄水和保土上起到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坡改梯工程的实施往往很难达到人们的预期,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投资、管理等因素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从而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自然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水土保持效果了,甚至还可能会在短期的降水加大等自然因素下就出现倒塌,给农业和生产带来更大的破坏。

坡面水系工程是西南山区在水土保持上可以选择的另外一项措施。一般认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系的紊乱,因此治理并控制好水系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土的流失。坡面水系工程主要对坡面的径流进行人为的引导,对水系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设置蓄水排水沟、截洪沟、蓄水池、沉沙池和蓄粪池,将坡面上的径流进行分段拦截和引导,避免水流对坡耕地造成过多的冲刷,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速度,还同时具备了滞洪和沉沙的功能,并对土壤的肥力有着很好的保持作用,从而促进坡耕地农业的发展。

(2)耕作措施。在我国西南山区的坡耕地上,除了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改造外,保土耕作措施也是一项有效措施。保土耕作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包括秸秆覆盖、等高种植、横坡垄作等措施,秸秆覆盖措施利用秸秆对土壤进行覆盖,能够直接拦截降雨并降低雨水对土层的冲刷力度,保持坡耕地的土面结实度。等高种植和横坡垄作等措施则能够防止地面的径流累积到一起,从而减少径流对地面的冲刷。通过对不同的保土耕作措施进行配合运用,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对地表的冲刷,对我国西南的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来说有着很大的效果,也是一种普遍得到应用的水土保持措施。

(3)植被措施。植被措施在我国西南山区的水土保持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运用,主要是因为西南土石山区的土层太少而石头较多,不利于植物的种植和植被的覆盖,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植物还是可以在这样的地表上进行种植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地选用的合适树种进行种植,能够起到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同时植被措施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恢复一些植被破坏地区的植被覆盖,这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效率比直接种植植物要高。在西南土石山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措施中,植被措施可以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配合起来进行运用,能够起到最大化的水土保持功能。

(二)当前水土保持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1)常规水土保持措施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水土保持措施有很多,相应的理论也都很齐全,但是在实际应用和推广毕竟还是受到了限制。由于我国西南土石山区土层薄,山石多,坡耕地上的地块也比较小,而且之间也很分散,所以一些水系工程很难在这些坡耕地上开展,而只在一些耕地集中化程度更高的坡耕地上才得到应用。对于西南土石山区的坡耕地水土保持,需要对常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适当改进,并加大投入,才能进行更多的推广。

(2)水土保持和耕作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水土流失问题不能仅依靠相关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水土的保持需要和生态以及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一套“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体系。在西南土石山区的坡耕地上,需要将农业发展和水土保持结合起来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选择种植低矮的作物,并合理选择恰当的种植方式,如复种、套种等方式都要根据地表情况来进行选择。农作物覆盖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国外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和应用,我国西南土石山区的坡耕地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适当向国外进行借鉴。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方向

就目前来看,我国西南土石山区的坡耕地水土保持工作中,坡改梯工程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十分理想,但是成本投入相对比较高,而且在工程完成后的维护工作也需要不间断的投入。现在农村中很多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工程的开展更缺少当地农民的配合了,所以不适合在长远依然采用该工程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对于坡面水系工程在我国西南土石山区中的应用,虽然在蓄水和保水上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西南山区的山石较多,地表土层过薄,所以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难度。相对来说,植被覆盖的方式的施工难度并不高,投入也能够进行准确估算和控制,更重要的是其水土保持效果最为长久,符合生态发展需求。我国西南土石山区的坡耕地水土保持研究工作,可以把重心转移到研究植物的选择、种植方式以及植被的覆盖密度等问题上来,同时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如何有效配合,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都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三、总结

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西南山区要想在农业上取得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当前西南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情况仍然较为严重,这需要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多对山区地貌进行考察,开发出符合实际且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为我国西南山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大多数发达国家不管农业有没有优势,都是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也就是农业部门的管理,是从农产品生产的田间开始,最后配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像中国这样一种分散的农业管理体制,要与对农业进行综合管理的体制竞争,显然是没办法抗衡的。

农业政策存在巨大的效益损失

现在的农业政策也是按照过去那样一种计划经济的设计,也就是解决短缺问题,动用一切资源搞农业生产。我们的农业补贴,实际上是给了中间部门、流通环节。比如国家对粮食的补贴,不可能到粮食生产者的手上,而是通过国家订购制度、保护价制度等等,补给了粮食企业、粮食流通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实际上是不到位的。

生产政策与销售政策不配套,与进出口政策也不配套,在这种互相隔离的情况下,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的效果与初衷是不一致的。农业政策目标实质是针对生产者的,但农民得不到好处,都被消耗到中间环节,实际上存在巨大的政策效益损失。

过去的农业政策设计,主要是考虑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没有考虑农产品的品质,也没有考虑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现在考虑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问题,要提高竞争能力,感觉在政策上缺的东西太多。比如欧洲的疯牛病出来以后,腾出很大的牛肉市场空间,按道理我们有丰富的畜牧生产资源,我们的畜产品应该是具有优势的,但是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畜产品标准、我们的整个市场体系都是按照国内市场与需求设计的,没有考虑到欧洲市场的需要,也没有考虑其他国家市场的需要,因此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有任何政策手段能够动员资源,拿出具有竞争能力的、符合要求的牛肉进军欧洲市场。今后我国农业政策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能力问题,要由过去解决短缺问题,向解决质量问题、解决竞争能力问题转变,现在到了必须大规模调整农业政策的时候。

没有全国大市场流通体制弊端暴露

流通体制最大的缺陷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形成竞争有序、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这也意味着失去农产品的价格权力。

从技术角度看,目前流通体制还存在下述问题:第一,市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发育不健全,影响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农产品没有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虽然是粮食主要需求方,由于市场的隔离,定价权等于交给了外方,如果不能预先掌控价格变化,对营销就缺乏一个制高点。我们开放程度较高的产品都应进入期货交易,不能进行期货交易的可进入批发市场。第二,没有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到目前为止,往往是无标上市,无标流通。农民生产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来讲,没有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约束,怎能进入国际市场?怎么能符合人家的要求呢?第三,缺乏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的信息体系。也就是农民种粮食或者是种蔬菜、水果,往往是马路信息、邻里信息,没有办法得到真实的市场反应与信号。不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极大制约了农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凡是开放时间比较早的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农产品,现在竞争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凡是国家管得比较死的农产品,现在面临巨大挑战。而且现在流通体系缺乏市场化的特征。所以在国内的市场全面开放以后,要抓紧时间进行调整,真正的让它市场化、商业化,不能由政府管死。

政府不是竞争主体

以往政府管理的力量非常强大,在经济中参与的程度比较深,但政府不是市场竞争主体。政府最多是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是政府该争取的,竞争主体应是企业。靠农民是不行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企业能够参与挑战呢?所以我觉得,在目前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制度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有一个制度上的缺陷,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农业的市场竞争主体。我们现在没有大的粮商,也没有大的油商、畜牧商,也没有什么果商,我们这么多柑橘,但是似乎没有一个柑橘协会,没有一个组织来把这个行业组织起来。

在这种分散的农户和激烈竞争的大市场之间,应该有一个制度创新。创新的重点是:一要培育我们的龙头企业,尤其要培养我们的航空母舰。二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

没有好产品也谈不上竞争

产品是竞争的起点,也是竞争的终点。市场全面开放后,对农业的冲击,最可怕的是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我们不怕美国的大豆、小麦到中国市场,而是怕它的跨国公司来分配和垄断中国农产品市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竞争主体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有了企业,没有好的产品也是不行,今后的农产品应该包含四个基本的竞争要素:

第一,品质。要实现农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像做工业品一样来做农产品。就像日本市场上的大葱,不同的长度、不同的规格,有不同的价格,我们应该培养农民有这样一个意识。

第二,安全性。现在全球都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提出怀疑,对农产品有信任危机,不敢吃。像欧洲出现疯牛病以后,在欧洲吃牛排是很困难的。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农产品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得让全世界的消费者信任我们的农产品和食品。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农产品的安全体系建设,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行业,以及我们的农民,应该树立这个安全观,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对中国的产品放心。我们不仅要让国内的消费者、城市的消费者放心,更重要的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对中国的农产品放心。

第三,外观和风味。既好看,又好吃,这是农产品竞争的最基本因素。

第四,均衡供应,通过技术手段分散上市。农产品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供应就有季节性,不均衡供应,比如说到收获季节,是集中上市的,到淡季就没有了。这样,价格就有波动性特征,对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就产生一些风险。如果通过技术、设施能够熨平这种波动的话,很显然,这个农产品就能够保持市场的稳定供给,相应就可以稳定市场份额。

突破壁垒,让中国的农产品走出国门

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比如说禽肉,中国本来具有优势,在国际市场中,价格上的优势也比较大。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禽肉进入不了欧洲等市场或者进入的很少呢?就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很多禽肉生产的厂家,过去没有考虑欧洲等国际市场的要求或者说它不知道欧洲市场、美国市场有何规定,而欧洲、日本、美国市场的技术壁垒也令人望而却步。所以,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可能不符合这些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很难突破这些市场的技术壁垒,由此就难以进入欧洲等国际市场。他说,进入欧洲市场时,国内企业在商业运作时,要考虑与欧洲的营销商合作,通过欧洲卫生检疫部门的认可。一般欧洲官方会对养鸡厂周围的环境,水的质量,包括鸡舍条件、饲料、残留等等,都要进行检查,如果符合它的标准,就意味着你可以得到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由于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在欧洲、日本非常盛行,因此,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也不一定能够进入他们的市场。政府应在多边、双边贸易谈判中发挥巨大作用。某一个国家市场对你的某种产品不一定是开放的,我们的企业、行业组织就应向政府提出要求,让政府积极谈判,这样才使产品出口成为可能。比如说禽肉,欧盟于1996年8月1日停止了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经过双方政府的艰苦谈判,到今年5月份才仅仅开放了上海和山东地区的市场,对北京市场和其他市场还没有开放。要想打开所有市场,还需经过政府部门艰苦的谈判。

受不了冲击该怎么办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我们可采取的贸易政策主要是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对于中国的农产品来讲,可以使用关税政策的产品,但不能采取比承诺条件更高的关税。世贸组织也有一些配套的保障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条款等。WTO《农业协定》对关税化农产品还设置了“特殊保障条款”。日本限制我们三种农产品的时候就打了这个旗号。日本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提醒我们,如果今后的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产业遇到国外产品冲击时,应该考虑动用世贸组织的这些保障措施。

第二,关税配额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不是对所有农产品,对中国来说,主要针对粮棉油糖毛,这些所谓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农产品。这种管理办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为农产品设置了一个进口配额,配额内的进口是低关税,超过配额采取高关税。所以在管理方式上,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来搞一些管理办法,尽量把可能的漏洞堵住。

第三个,技术性的贸易壁垒(TBT)。主要是包括像动植物检疫(SPS)、质量标准等措施。如果别国的产品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就不允许进入市场。现在争论比较多的就是转基因农产品问题,现在美国、加拿大,还有一些南美国家,支持搞转基因产品。而欧盟、日本等国家,对转基因产品有限制。这实际上是技术加政治问题。欧盟、日本就利用转基因问题,限制美国的玉米、大豆进入其市场。TBT是非常复杂的贸易政策问题,要综合使用,前提是必须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之内,不能超越世贸组织的框架,否则就会引起人家的。

加入世贸后农民怎么办?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战略问题。对我们的农民来讲,要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甚至是全世界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尽可能的走出土地,转向其他部门。对于基层政府来讲,在我们的农业组织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能够担起保护农民利益的重任,目前最紧要的就是减少强加给农民身上的一些负担。

过渡期内的主要对策建议

应对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要抓紧建立农业产业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减少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冲击。

1.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抓紧改革目前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内外贸脱节,管理部门职能重叠、管理环节过多的农业管理体制,针对加入WTO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统一设计和部署农业管理体制。要在明确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中央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的职能,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管理体制。

2.加强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加大对农产品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基建等“绿箱政策”的支持力度。应设立专项育种科研支持基金,加快农产品优质品种选育,缩小与国外农产品的品质差距。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市场信息体系、病虫害防疫防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能力。

第二,对进口敏感农产品及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根据WTO“微量允许标准”建立价格支持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但应调整补贴结构,由现在补贴流通环节,转向补贴农产品生产者。

3.尽快建立农业产业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减少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冲击。

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利用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机制,加强主要敏感农产品的进口管理,提高海关监管水平与效率,坚决打击和防范农产品走私。

4.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重组与技术改造,重点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要鼓励建立几个大粮商、畜牧商等农产品大企业,控制国内市场分配,参与国际竞争。

5.鼓励组建农业产业行业协会,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及外贸一体化管理。农产品行业协会主要负责:提供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农产品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市场开拓;行业准入管理;国内市场价格及进出口价格协调与管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诉,行业损害调查,贸易纠纷处理等。

6.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

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制度,实现出口农产品的“零”税率;提供农产品国外市场拓展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参展费、装修费,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等;对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保险支持;资助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