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员工的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动力车间深入开展专项培训活动
日前,动力车间深入开展为期一周的新增设备工艺流程专项培训活动,该活动以新老设备接口操作为主体,强化专业技术学习,突出实践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
此次培训活动包括空压站新增螺杆机zr-630工艺流程培训、zr-630开停机操作方案培训、co锅炉联锁报警系统培训。
培训期间,车间配备了相应详细的工艺流程图、操作方案、联锁报警停机极限数据库等相关学习资料,以新工艺、新管理、新知识为培训重点,从构造、原理、流程到操作,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配以现场讲解和模拟演练,并采用新老设备对比法、ppt图文并茂法,促进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强化专业素质,提前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知识,增强新装置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驾驭能力。
另悉,车间还将围绕新设备开展相关工艺知识竞赛,以此激发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
篇2
摘要:一线人力资源是制造型企业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是企业产品的制造者,是影响产品质量乃至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源。如何做好一线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搭建,精益、有效地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是HRBP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享W事业部在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中,如何建立一线人力资源的招聘、培养、考核的有效管理模式,以适应产能连年升级带来的人力资源挑战。
关键词 :精益 培养 考核 实践
一、项目背景
2014年,W事业部迎来产业快速升级,产值较上年度增长18 0 %,用工需求较上年增长100%,产能与用工的急剧增加,给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一线人力资源招聘、培养与考核管理体系,应对产能升级、推动精益生产。
二、项目目标
第一,通过招聘流程标准化(Standard),规范招聘环节、面试内容、素质标准、考核项点等,提高招聘质量及有效性。
第二,通过培训方式多元化(Teacher),快速提升员工现场操作技能,明确关键工序上岗培训标准,统一培训内容,激励员工以老带新,强化培训效果。
第三,通过考核维度多样化(Star),搭建一线技能员工培养与评价体系,激发员工学技能、强素质、重改善的工作热情,建立技能员工人才梯次,简化绩效考核流程。
三、改善思路
1.建立招聘标准化管理流程
通过以下步骤提高招聘效果和质量:公司宣传片简价、招聘岗位特征介绍(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现场工作环境参观、体能测试、终端面试、薪酬福利介绍等。
2.设立“目视化培训道场”
针对各工序手工程度相对较多,新上岗员工现场操作要求较高,通过拍摄各工序正确操作流程视频,在入职培训时将理论知识与视频教学相结合,让新员工更直观了解现场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掌握上岗操作技能,降低现场事故风险。
3.制定“师带徒”管理方案
为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采用“学习地图”方式明确各工序上岗培训标准,制定“师带徒”计划,实行“师傅”持证上岗,并统一培训内容。通过阶段性考核,给予适当的“师傅”津贴,以激励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快速提升操作技能。
4.建立星级技能员工评价体系
从员工上岗时间、技能水平、参训课时、班组管理、改善提案、多项技能等多个维度评价一线技能员工,形成技能员工人才梯队管理制度。
四、项目实施
1.建立招聘标准流程管理
第一,公司简介。通过播放公司介绍宣传片、产品宣传片,让应聘者快速了解公司。
第二,招聘岗位特征介绍。工作环境(是否佩戴劳保用品、劳保用品正确穿戴示意图)、工作时间(倒班制)、工作内容(不同工序相关图片)、工作要求等。
第三,现场车间参观。由HR相关工作人员带领应聘者参观生产车间,使应聘者对现场有深入了解。
第四,体能测试。由HR相关工作人员对应聘者体能进行测试。
通过以上环节,双方均有意愿的,参加下一轮终端面试。
第五,终端面试:应聘者自我介绍、与用人部门面试官进行提问互动、HR工作人员介绍薪资、福利等相关政策制度。
第六,HR部门与用人部门共同确定预录用人选。
2.设立“目视化培训道场”
针对各工序手工程度相对较多,新上岗员工现场操作要求较高,通过拍摄制作各工序正确操作流程视频,在入职培训时将理论知识与视频教学相结合,让新员工更直观了解现场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掌握上岗操作技能,降低现场事故风险。
第一,目标。制作成型工序各工步的标准操作视频。
第二,成果应用。一是本项目成果应用到一线新员工入职系列培训课程,确保有效提升现场操作技能;二是推广至事业部其他异地生产基地,促进其同步、快速提升培训效果,确保产品质量。
3.制定“师带徒”管理方案
针对新进员工较多,现场手工操作程度较高,为切实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制定“师带徒”管理方案。
第一,具体目标。一是采用“学习地图”方式明确并统一各工序上岗培训标准;二是实行“师傅”持证上岗,培养选拔一批理论及实作能力功底扎实的一线技能员工;三是通过“师徒结对”,促进新员工快速掌握上岗操作技能,确保产品质量与进度要求。
第二,“师傅”认证考核。由生产管理部门分时段组织一批完全具备上岗资质的技能员工报名认证“师傅”,由HR工作人员组织理论考试,对于通过认证考核人员名单,根据其成绩给予聘任不同级别的“师傅”称号,分别为“高级师傅”、“中级师傅”、“初级师傅”。
第三,“师带徒”结对阶段性学习指导。从一线新员工入职上岗当天起,由生产部门安排该班组通过认证的1名师傅进行为期一个月(原则上为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的结对指导。
第四,“师带徒”培养效果验证与公示。培养期结束后,HR工作人员联合工艺人员对新进员工进行效果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公示。
第五,激励与考核。对于通过认证的师傅,将根据聘任级别给予相应津贴;师傅成功培育出一名徒弟(指经过工艺部效果验证),可享受一次性50 0元奖励;定期开展“金牌师傅”评比活动,对于全年培养合格徒弟最多、徒弟技能素质最高的师傅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4.建立星级技能员工评价体系
第一,评价内容。星级技能员工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一是工作年限:根据员工实际进入W事业部的上岗时间确定。二是技能水平:采用部门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部门评价占40%的权重,职业技能鉴定等级占60%的权重。三是参训课时:要求一线技能员工、辅助工种员工A类积分应达标积分比率达到90%以上。四是班组管理:根据每月班组绩效考核进行评分,主要从质量、进度、成本、现场、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五是改善提案:鼓励员工主动、积极思考操作过程中的改进项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作为星级技能员工评价的加分项。六是多项技能:为提升员工技能,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员工掌握多工序技能,并作为星级技能员工评价的加分项。
第二,评价标准及星级设定。以季度为评价周期,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标准,见下表。
二是星级设定,见下表。
三是评价结果运用。员工在评价期内的平均得分,与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等级挂钩,具体如下表。
五、项目成果运用
第一,顺利招聘一线员工近500名,完成W事业部跨越式产值目标。
第二,通过对各工序的操作流程与技能规范进行拍摄、筛选、配音、后期制作等环节,已制作成型工序各工步标准操作视频,并运用到员工培训环节。
第三,通过员工以老带新、师傅认证、徒弟持证上岗、培训方式标准化、培训内容标准化等举措,促进了员工快速提升操作技能。目前已通过师傅认证的有37人,通过徒弟上岗操作验证的有22人。
篇3
一、培训程序。
1、大学生或合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集团职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训,共同考核。(不定期)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单位从中心具体班组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格确认为证,职校负责抽查。
二、培训目的。
1、让新员工了解集团,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培训内容。
1、中心(公司)岗前培训——中心准备培训材料。
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各中心(公司)行业特点,中心(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性质,中心(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一名 老职工带教新员工;一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进行评 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集团整体培训:集团职校负责——不定期分发《员工培训手册》。
简述xx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描述**大学在南京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集团历史与发展前景,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 念;集团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集团有关政策与福利,集团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 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各中心(公司)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集团职工培训学校的审核,并交集团培训学校存档,所进行的中心(公司)部门培训应在集团职工培训学校 指导下进行。各中心(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部门中心(公司)集团职校的培训链,应环环相扣,层层确认。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职校抽查后,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职校对各中心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学期给各中心总结反馈一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中心(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集团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各中心(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集团职校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篇4
1.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及时调整修改工作计划,记录下属员工在工作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表现,并向人力资源部经理汇报工作进度。
2.对该工作计划方案的实施成果按照事先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上报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
3.对该工作计划方案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批准通过。
4.进行下一个工作计划。注意:在实施上述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该人事主管所负责的各项日常工作以及其下属负责的日常工作都要照常进行。
5.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找文件档案室领取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和前任人事主管的离任工作交接清单,对照职位说明书对人事主管的日常性工作进行熟悉,对前任人事主管已经完成的各项工作计划进行了解,对其未完成的工作计划按照其工作计划方案来进行完成。
6.对照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就人事主管工作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某些环节发现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等,对最重要的、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拟定提案,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沟通,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同意。
7.根据上述提案制定多项工作计划方案,包括计划目标、计划对象、计划的参与人员及各人员的工作分配、计划时间表、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计划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估标准等。
8.和下属沟通这些工作计划方案,对这些工作计划方案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并征取下属的意见,修改完善这些工作计划方案,获取下属的支持。
9.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就提案涉及的多项工作计划方案进行讨论,并征求其意见,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其中某一方案的批准。
10.召集下属开会,在了解其各自职位说明书的前提下,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及其在人力资源部经理已批准工作计划方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工作的时间表等,共同推进工作计划的实施。
二、定期总结和改进工作。
1.按各项工作计划的具体进度审阅下属的工作计划,审阅报告报备人力资源部经理,听取其对报告的指导意见。
2.对上述的各项工作计划按照先后顺许进行工作总结,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经理审阅,充分听取其对工作的各项指导意见。
三、注重与上级、其他部门以及员工的沟通。
人力资源工作在公司内部属于一项服务支援性工作,对主要的业务流程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主要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实现公司的保值增值。
1、看法,让他们多提意见、多提建议。
2.注重和上级领导的沟通,深入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各项工作的看法,让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工作多多提出意见,让自身工作中尽量少范错误、不范错误。
3.注重和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充分听取各部门对人力资源部门各项工作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充分深入地了解公司情况。
我要了解的公司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公司的主营业务、各项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如下:
1.通过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等培训活动来获取信息。通过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我可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有初步的了解。
2.请教老员工,与老员工交流。通过和老员工的交流,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等,熟悉公司的发展脉络。
3.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的前提下,从文件档案室调阅有关公司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公司的主营业务、内部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等的文件资料。
4.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到企业内刊主管部门查阅企业重要内刊及最近一段时间的内刊文章,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愿景、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公司的主营业务等。
5.查阅公司所在行业协会的重点刊物和外界相关主要媒体对公司的报道,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媒体公众对企业的看法等。
五、深入认识和领会自己的工作职责。
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我还需要了解人事主管这个职位在公司的职位序列中所处的位置。
1.查阅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2.在征得人力资源部经理同意的前提下,查阅人事主管的职位说明书,并就其中载明的相关职责、权力、工作汇报关系、沟通方式等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沟通。
3.同时,还需要了解下属的职位说明书,并就下属职位说明书中载明的相关要求和其日常工作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
六、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进而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篇5
1、让新员工了解集团,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程序
1、大学生或合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集团职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训,共同考核。(不定期)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单位从中心具体班组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格确认为证,职校负责抽查。
三:培训内容
1、中心(公司)岗前培训——中心准备培训材料。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各中心(公司)行业特点,中心(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性质,中心(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一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一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集团整体培训:集团职校负责--不定期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描述东南大学在南京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集团历史与发展前景,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集团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集团有关政策与福利,集团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各中心(公司)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集团职工培训学校的审核,并交集团培训学校存档,所进行的中心(公司)部门培训应在集团职工培训学校指导下进行。各中心(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部门中心(公司)集团职校的培训链,应环环相扣,层层确认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职校抽查后,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职校对各中心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学期给各中心总结反馈一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中心(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集团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各中心(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集团职校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篇6
关键词:咨询研究团队 新员工培训 学习工作化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新员工的培训都是人力资源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对于咨询研究团队来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经过严格的招聘流程筛选出的优秀学生,如何能让他们顺利、快速地融入到新的工作,并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是一个组织的重要责任。
一、BCC部门团队特征分析
1.知识型团队
BCC部门属于知识性团队,非常强调自主学习和高效率的工作。因为知识本身的难以模仿性,所以新员工培训不可能像工厂那样,有非常清晰的标准操作流程可以参考,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新员工的自主学习,人力资源部有责任将新员工的进步水平都拉到平均值以上。
2.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团队
BCC部门有近百名员工,硕博以上学历占96%,平均年龄30岁。每年的招聘学校范围比较稳定,新员工80%以上都来自人大、南开、北师大、北大和对外经贸。新员工素质整齐优秀,这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便利,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必须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设计新员工的培训方案,以确保其有效性。
3.项目为主的矩阵结构
BCC内部有6个处室,但处室的界限比较模糊,工作运行以项目组为单位,项目组规模从2人到15人不等,项目周期3个月到三年不等。所以,在这个矩阵结构中,必须注重发挥项目组长和老员工在培养新员工方面的作用。
4.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BCC有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在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知识的共享。项目管理中都有对团队建设和员工培养的相关规定,项目负责人对这项工作也充分重视。这些都为新员工培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二、基于“学习工作化”的新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学习工作化”,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完成学习过程并提升学习水平,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严格界限,利用工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成果,并在后期工作中进行更加具体的应用。BCC基于“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为新员工设计了一整套培训方案,该培训方案持续时间为一整年。
1.目标
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满足BCC业务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度专业化的团队,使BC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持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新员工培训方案
(1)岗前集中培训。这是大部分机构实施新员工培训都会涉及的内容,BCC部门主要进行整体业务介绍、各业务模块介绍、智能管理模块介绍和入职前必备知识技能培训。
(2)识车培训。识车培训是BCC部门比较有特色的新员工培训内容,因为汽车和BCC的业务密切相关,一周的外出识车实践,配合识车指导对数据处理及报告写作工具的讲解,短短三周时间,就可以让新同事掌握基本工作流程。
(3)导师制。每个新员工入职后,BCC部门根据新员工的专业、兴趣方向、办公室等为其选择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或业务骨干作为固定导师,原则上采用一对一指导模式。除了业务上的指导,还要帮助制定新员工一年的学习、成长规划,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监督;另外,考虑到项目组的更换,新员工一年之内每进一个项目组,都会为其指定1名流动导师,指导新员工在项目组各项业务的开展。
(4)新员工成长卡片。人力资源部为每一名新员工制作新员工成长卡片,新员工在第一年内每参与一个项目、或每参与一项工作,都需填写成长卡片,由流动导师进行打分,人力资源部定期反馈。
3.培训考核
新员工培训考核时间设置在半年和一年,包括对工作软件使用技能的考核,也包括成长卡片的分数核定。每年都会进行“新人进步奖”的评选。
三、培训效果评估
根据连续三年新员工对培训方案的反馈,上述培训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员工满意度较高。该方案为新员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增强了新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总结与思考
新员工培训属于人力资源部的日常工作,但更应该是创新型的工作。本着为员工充分负责任的态度,只有不断思考和探索,才能制定出更有实效的培训方案。对于BCC部门而言,培训工作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所以每年都在做改进。比如,流动导师制就是为了实现与具体项目工作更好地结合,在固定导师制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
反观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虽然很多看起来都是日常工作,甚至年年做、月月做、天天做,但恰恰这些工作更需要改进和创新,因为只要迅速改进,其成果便很快可以得到应用,从而能大大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效果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尹鸣.知识型团队及其建设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1,2
篇7
一、正确评价“外脑”及其提出的方案
许多企业常见的问题就是盲目地引进外部人才,同时在制定方案时又没有让外部人才全面了解企业方方面面的情况,造成外部人才的方案与企业实际相背离,而管理层因经验缺乏,没有对方案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产品的情况及队伍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入实际多方面讨论,方案就在全公司所有市场进行;没有及早预防风险并及时发现风险,盲目乐观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出路是企业应早准备,多方咨询,多种方案,在向外部人才介绍企业情况时应客观务实,以便方案也客观务实些,与有转型成功经验的外部人才合作更佳。在选定方案后落实还在企业,如要不发生大的失误,应遵循“讨论-定实施方案-宣传-试点-总结-推广”的程序,这样一般较难发生大的失误。
二、客观看待承包制和预算制的关系
承包制也好,预算制也罢,各有千秋,是否要一次性的将分配制度统一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件事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全部采用预算制,也会造成企业成本短期快速上升,加上一些不可预见的支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支付的局面。同时从承包制转向预算制,由于管理模式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定要提高,最好有即熟悉承包制,又熟悉预算制的管理人员参预最好,在具体的转型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实际,可先试点再推广,只要企业的策略能够实施,销售能继续扩展,就不要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国家都可一国两制,为什么销售模式不可以多体系并存呢?
三、采用最适合而不是最先进的组织体系
某医药企业在回款不到一个亿、近千家商业客户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情况下就盲目学习某大公司的商务与促销分流,结果造成有限的商务人员疲于奔命找商业回款,而由于商业数量太多商务人员太少固然无法及时回款,而没有回款,厂家有没有及时向下拨款,因而就没及时跟进促销,固而造成恶性循环,而要真正实现商务与促销的分流的前提应该是将商业客户数量控制到一定的数量以内,同时分销体系较健全,另外销售规模也是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在营销组织的变革中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好的组织体系对转型企业一般不适合,只有合适的对企业才是最好的。
四、把握人员配置的节奏、有序
许多转型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按转型方案一次性充实组织机构,并且尤其是管理干部一次性地增加过快过多,造成管理费用急剧上涨及内部矛盾加大,而企业的培训跟不上,管理跟不上,对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制度是一次大的挑战,或者说会是一次大的破坏和冲击。因此,在人员的招聘设计和执行上,要考虑工作的进度及工作量来,即要防止有事无人干,更要防止人浮于事。
五、企业对老业务人员利益调整不能过大
企业转型中利益调整过大会使老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从而使工作开展极不协调,进而影响销售回款,最后人员大部分辞职和跳槽,进而使企业全面滑坡。而转型的最大矛盾就在于利益的调整,它是整个转型的核心,而许多企业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而销售承包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当销售额达到一个水平的时,承包人的收入水平往往是接近或超出公司在承包人所在地所获得的利润,可以说是大多数企业进行销售转型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而企业进行转型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企业做的更大、更强,赢利更多,管理能到位,这个本身没错,但切记利益调整不要过大,并要有协助他们不断开拓市场的计划和年度总收入增加计划,否则必将兼职、跳槽,或挪用公司费用,或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企业重新招兵买马,业务人员重新找企业、找产品。企业的最佳做法是稳定好的业务人员,淘汰极差的业务人员,及时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将企业的发展规划、困难等多沟通,如有上市计划,要将工作年份和业绩与股份的奖励相挂钩,以消除利益调整造成的收入增长慢或短期内收入水平降低的影响,千万不能在没有充分沟通,没有利益增长计划的前提下,随便大幅度降低销售人员的收入,同时要充分尊重老业务人员,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和感情交流,稳定老队伍是管理者最大的任务,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否则必然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六、如何调解新老营销人员的矛盾
这包含了营销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矛盾,营销管理部门内部矛盾,以及营销管理部门干部与一线员工的矛盾。主要矛盾为利益矛盾,许多企业在初创阶段没有形成向营销和研发倾斜的利益分配制度,待转型期到外面招聘员工,必然要与行业标准基本看齐,等外聘人才到来如实施高薪,这样就会造成矛盾,尤其是在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中更为突出,解决好还在于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真正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并且形成一套良好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尤其是企业家本人要有决心、有艺术来调节。同时在管理层可以在工资方面不要拉开过大档次,而在营销管理部门适当导入收入目标责任制以解决整个管理部门的利益矛盾,让管理干部认识到市场的回报是有风险的,以解决管理干部之间的利益矛盾。另外要让内部老员工认识到,由于新员工都是外聘员工,一般是孤身一人来企业工作,一方面要面对孤独和猜疑,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是有风险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是对于一线的业务人员的基本工资就尽量统一,最多有一点地区差异而已,而提成比例应相同,以免造成不平等而影响市场。
其次是新老员工之间产生的权力矛盾,这个问题的解决,在营销管理部门需要企业家从大局出发,既要给新人充分的空间,也要给老人以权力,并要让他们达成一个一切为了企业发展的共鸣,前段时间老板要多参与,以便尽快让管理干部关系密切,只有人心齐才会有好管理、出好业绩。同时笔者也要敬告广大的营销经理,身为外聘的营销管理干部要实施自己的报负,一定要保持谦逊、和气、低调加一定的忍耐,并以积极态度融化到企业中,只有干出了业绩一切都好办。对于如何管理好一线业务人员,与其说是管理,还不如说是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更好,让优质服务使他们的业绩增大并获得更大的回报,这样他们一定会支持你的工作,你就会有权威,实际上也可以说首先就必须树立一个好的、理性的、务实的管理理念。
七、转型中如何用人员
这里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对待你的老业务人员,二是如何对待你的外聘高级管理人才。笔者认为,对于前者企业家应该肯定他们的历史成绩,因为他们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投奔了企业并为企业的原始积累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在局部地区拥有一些资源可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所用。企业家应当保护他们的合理的收入并提供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变他们的短处,尤其是那些通过沟通认可企业的转型并愿意跟随企业继续发展的人员。当然对于个别完全唯利是图、损害企业利益的人员,企业也宁可暂时损失部分利益也要坚决让其下课,以保持整个营销团体的团结和进取的士气。对于外聘的高级管理干部企业的决策者应用其所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度,当然责权利应对等,同时应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他们提出的方案如有疑问应及时沟通,事前、过程中及时指点,不要事后过分批评,当然事后总结是必要的。同时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并创造一种学习气氛,同时经常化的在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开展一些活动,以增进大家的沟通和了解,营造整个企业管理部门间和睦相处的环境,防止为了取悦于老板而发生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恶意相互攻击,只有一个和谐的团队才有可能共同面对困难创造奇迹。
要处理好新聘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制定一套科学的、职责分明的权利分配体系。同时企业老板的人事观念也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帮助高级员工在中下级员工中树立权威,当然外聘人员也要认识到权威要靠实践证明,不管别人怎么想,自己心态一定要积极。协调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前期,并且要防止管理者为了在老板面前体现自己而相互攻击和单方攻击,处理好还在于明确的分工及管理方案讨论的民主化,如果不注意科学、理智处理,就会造成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如起用了错误的方案将对企业是有很大危害的,同时对正确方案的制定者的积极性也会严重伤害。
八、要控制物流和资金流后转型为佳
在物流与资金流没有掌握在企业手上以前,不宜大规模转型,企业在转型前应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全面掌管,销售人员无法接触到货物与货款,严格规范物流和资金流管理,否则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会因为人员跳槽和离职而造成货物及应收款的大量流失和沉淀。因此,对于那些货物和货款全部由销售人员掌握的公司,转型的第一步应是人货分流,人与资金分流,加强销售的基础管理工作。
九、注意转型的条件
转型的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本人认为在以下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转型。企业的销售规模在5000万以上,有一定的利润水平,董事会或老板有决心,企业有较宽的产品线或新产品,老产品还能增长并维持公司运作,企业有长运发展方向,原市场基本理顺,企业在当地能争取好的融资和税费减免的环境,能找到较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运作。当出现以下条件时最好谨慎从事,企业的销售规模小,4000万以下,企业的利润总量较难抗风险,企业的网络较差,无后续优势品种,企业决策层还较犹豫不决,企业的外部相关环境较差,没有好的管理人员。
十、决策准备及转型的执行者非常重要
篇8
关键词:新员工 岗前培训 体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企业为适应电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要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人才力量。岗前培训,是企业招聘后紧接着的环节,成功的岗前培训可以有效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清晰展现工作特征及组织期望,明显减少新员工岗位适应时间,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优势和空间。
如何基于供电企业现状,研究出一套适应85后和90后特点的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使新员工快速成长为适应电网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企业经过多年实践,已建成较系统的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我局新进员工多为85、90后,他们较少经历过艰苦环境的历练,自我意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进入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存在“等、靠、要”思想,对职业环境要求不熟悉。需结合新员工的新特点完善培训内容,为新员工更好完成角色转换扫除障碍。
二是培训方式需进一步丰富化。据授课培训师反馈,新员工在授课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课上打瞌睡的情况。调研发现,很多新员工反映“课堂笔记抄不完”、“听不太懂”等。因此,除务必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外,更多的结合各部室轮岗,采用实地、实物、实操的方式进行互动式培训,以提高培训效果。
三是培训评估、反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目前,车间、班组培训情况缺乏反馈和过程跟踪管理,存在部分培训计划未能有效落实、未能获得预期培训效果等情况。需健全培训评估、反馈机制,加强过程跟踪管理,确保车间级和班组级培训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效果的达成。
三、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结合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现状,本文提出从系统化方面着手进行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的优化,如图1所示。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内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自上而下”的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目标;二是“自下而上”的培训需求调查结果,三是新员工的特点。得到的培训课程体系见图2。
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本文提出:
1、在刚性的培训计划中,导入员工辅导计划、专业口分组培训等环节,提升新员工岗前培训效果。
2、强化职场礼仪、服务意识的培训和熏陶。由于新员工相对较自我的特性与老员工观念之间差异较大易导致沟通协调不畅,有可能影响到工作开展。因此应加强对新员工职场礼仪与服务意识的培养,加快新员工角色转变,并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契合度。
3、增加职场心理等课程设置。在对本局往届新员工的问卷调查中,为数颇多的新员工希望增设职场心理的课程。调查发现,身为独生子女的新员工也由衷地希望减少自我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可增加压力调试、职场心理、感恩奉献、时间管理、沟通效率、行业礼仪等课程设置,培养新员工主动承担和感恩企业的理念。
(二)培训组织实施
将新员工岗前培训分为五个阶段:报到入职、公司级培训、局级培训、车间级培训、班组培训。培训关键点及方案如表1所示。
(三)注重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
为了避免培训流于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对培训工作进行“P-D-C-A”闭环管理。一是组织学员对课程、师资、服务等内容进行满意度测评,了解学员对培训策划和实施的满意程度,二是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前后的考试考核,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跟踪监查机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后的随访评价,辅之以《长期评价表》、《任务观察表》等方式,衡量学员在培训后运用所学内容使其行为改善的程度。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提升重视。新员工培训是一项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要务,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做好宣传动员使各部门将关注度、重视度提升到足够高度,给予培训工作最大的支持、最优的师资、最宽的空间。同时,在人资部开展一系列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效用,群策群力地做好新员工引导、培养工作。
二是转变思想,以人为本。目前,青年员工与老员工间思想、心态、沟通等差异、矛盾逐步凸显。为有效拉近差异、减少矛盾,助推新员工快速成长,这需要各部门更注重“人”的因素,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学;导之以行”的方式,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新员工岗位适应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务实肯干作风、廉洁从业品德等。
四、结语
本文基于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对目前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进行了几个方面的优化:一是根据岗位的知识结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向;二是在传统授课教育基础上,创新授课方式;三是对培训方案的有效组织落实;四是完善三级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
为确保新员工快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不仅需凭借人、财、物等要素的支持,更应该采取多措并举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补台,有效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培训[J].2009.08.15
[2]朱全欣.S公司基于COAST模型的新员工岗前培训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林叶,陈燕燕.体验式新进员工岗前培训.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10(S1)
[4]贾伟伟.通信企业新员工培训问题的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
邓琳慧(1979-),女,广西横县人,经济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工作:人力资源管理。
篇9
关键词:培训 员工培训 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多数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亟待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和处理人事工作,比较被动,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主动开发的“掘金者”。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员工培训体系,做好职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的职业教育工作。如今我国很多单位对员工培训还不太重视,培训工作做得还不够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在国外,政府和其它组织都十分重视培训,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并且公款用于培训已成为合法的举措。其次,愿意支出培训经费,培训计划的经费不断增加。有资料显示,美国100名员工以上的组织在1992年的培训开支为450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2%。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倍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以下是我对员工培训方案初步构想。
二、员工培训方案的构建
(一)培训需求分析
员工培训首先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的分析。首先,进行组织分析。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培训就是缩短这种差距,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培训的目标。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知识培训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技能培训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一般新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素质培训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既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能不用。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组织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组织的领导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当员工培训员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组织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做也锻炼了培训指导者本人的领导才能。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外部培训资源恰好大多数是熟悉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组织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时,或确实内部培训资源缺乏适当人选时,才可选择外部培训资源,但尽管如此,也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为最佳。
4、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为了使新员工迅速适应环境,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培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培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培培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培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培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培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第一,新员工加盟组织。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组织进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组织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组织就掌握了组织需要的一切技能。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组织的老员工,对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开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篇10
以笔者为一家家居企业提供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公司很多已经制定的策略和工作并没有执行下去,老板很着急,从外面请来了各个方面的专业机构,如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司为公司提供解决方案。但是效果和预期产生了很大的差距,经过笔者深度调研访谈发现,原来这家公司有一批5-10年的老员工,在沟通的过程中感觉到,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在跨部门协同中,更是难以执行到位,例如一位分管网络营销的部门经理,老板要求对公司网站进行整改,结果一直拖着,说很多内容必需由领导签字也能做,本来是一个页面简单调整的工作,竟然拖了半年也没有完成,过去那些勤勤恳恳的老员工,变成了官僚作风明显,缺少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变得保守,变得什么都是等靠要,造成了许多应该立刻去做的事情没有落实到位,害怕出错,更害怕承担责任,有的老员工虽然当上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职务,却并没有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只是像应付差事的做着重复而又低效的工作。
问题出在哪里?老员工为何从优良资产变成了不良负债呢?是公司提供的待遇不高吗?是公司对老员工不够尊重吗?是公司对不起老员工吗?我们发现都不是这方面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老员工自身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局限性,靠经验主义办事,形成了思维定势,只管自己的的事情,对其他部门的合作协同敷衍了事,再加上岁数的增长,结婚生子一切求稳的心态做崇,导致老员工缺少动力、缺少激情、缺少热忱的去面对工作,产生了思维观念和知识的老化。结果绩效狠想而知。面对这些忠心耿耿的兄弟姐妹,你该如何应对呢?
1、胜任力问题
与十年前相比,由于是外部条件和工作职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老员工无法适应新的岗位变化,导致自身能力无法胜任岗位要求,导致出现低效的局面。
加上很多企业对老员工不合适的工作安排,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以前面所讲的例子,就是把以前从事平面设计的人员安排去做哦网络推广就造成了岗位错位的情况。
2、职业规划问题
一些企业由于流动性比较大,一些老员工剩者为王,当时了主管和部门经理,但此后却少了晋升发展的空间,导致老员工陷入疲态,大家彼此熟悉,茴香推诿扯皮,甚至变成老油条,光说不干。
3、职业倦怠感问题
很多老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上一做就是几十年,导致对工作缺少了热忱和新鲜感,完全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企业一旦转型或者改制,就遇到不适应,从而造成组织之间官僚气息日趋严重。
4、心态问题
老员工很多人的心理是这样的:“老子为你卖命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企业好起来了,我也该歇歇了”,缺少动力,换句话说,就是躺在功劳簿上休息了,再加上人到中年,扮演老好人形象,谁也不得罪,觉得还是安稳些好,所以做事还是趋于保守,希望不要出错,这样可以太太平平做到退休。
面对这些问题,原本优良资产变成了拖了企业后腿的负债。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1、调整心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现在我们非常重视对新员工的培养,其实对老员工也要持续进行培训,如上海劲释咨询在企业进行的职场金三角系统培训:包括对《基层员工敬业度》;《主管的角色认知、自我管理和情景领导》;《老员工心跳调整》在众多的企业进行宣导,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老员工重新激励,找到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2、量才为用
必需遵守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原则,避免老员工无法胜任的问题。北方的一些企业由于特别强调地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值得特别注意。
3、轮岗制
对有职业倦怠感的老员工可以调整岗位或者轮岗制,发挥资深新的潜力,但是要事先做胜任力的评估。这种模式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的轮岗制。
4、激活休克鱼
对老员工重新制定绩效评估,比如增加将自身的经验和和技术传授给新人的KPI指标,让老员工发挥余热把宝贵的经验分享出来。
5、高薪调岗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