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的目的

篇1

(1.青海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筹建办公室,青海 西宁,810000;2.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810003)

[摘要]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全球化的战略目标,由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电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每年因发电所消耗的能源也在呈现上涨的趋势,因此在电力企业发电中采用新型能源,有效减少对碳的排放,是低碳经济环境中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当前电力企业基于低碳经济时代新型发电项目中新能源的利用及其发展前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电力企业;发电;前景

由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基础的,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节能、减排,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经济管理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低碳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低碳经济是基于当前生态安全考虑的,由于经济的发展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到空气当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现展经济首先要考虑到环境问题,减少碳的排放,这种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1.1经济发展要以全球公共利益为基础

当前所倡导的低碳排放、低碳交易都是以国际协议标准来实施的,对于全球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话题,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气候问题,而是已经上升到人类道德标准的全球性课题,各国都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对经济的发展形式进行约束,共同维护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

1.2发展低碳经济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有所区别,各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发达国家对于实现低碳经济有其自身的优势,技术方面比较先进,人才也比较充足。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尤其是还处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国家,对于实现低碳经济还是有很大困难的,这样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更加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在一些国家实现低碳经济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2新型发电项目前景分析

2.1风能在发电工程中的应用

将风能用于发电工程,在当前可再生资源发电项目中是应用最为成熟的一种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风能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在实现低碳经济方面成效显著,目前风能发电技术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据数据显示,在2008年的时候,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2.08万兆瓦以上。我国在风能发电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不断推进风能发电项目,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都将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到2010年的时候,我国风电装机总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瓦,提前完成了原来制定的2020年的装机目标。

从当前风能发电的现状来分析,风能发电项目仍然具备非常广阔的投资前景,一是风能发电不会造成碳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所倡导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二是国家制定的许多优厚的扶持政策,比如电价管理方面设立了特许电价和指导性电价,对于风能投资企业都非常有利。三是国家对于投资企业的融资与技术研发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所以说投资风能发电风险非常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风能发电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2.2生物质在发电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用于生物发电的原材料主要是秸秆,国际能源机构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秸秆属于良好的清洁能源,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其含硫量仅为0.38%。长久以来,秸秆都是作为农业生产的废弃物而浪费掉,每年所丢弃的秸秆大概在1亿吨以上,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的时候废弃的秸秆可能达到2亿吨以上。所以将这些秸秆进行合理的利用转化成电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沼气发电也属于新型发电技术,将废弃的有机物通过发酵的方式获得沼气,然后利用内燃机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来发电,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方法。目前这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与应用,而我国在这一领域也有了重大突破,并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团队,加快了沼气发电技术的发展。

2006年的时候,我国共有两座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运行,一个是山东单县的首座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此项目耗资达3亿多元,该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2.5万kW;二是江苏兴化的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项目,该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5.5兆瓦。据统计,2010年的时候,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550万kW,而2012年底的时候,直燃发电项目并网容量达到3000兆瓦以上,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并网容量也基本达到2500兆瓦。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生物质发电方面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将这些生物质转化为电能,是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利用生物质发电,可以消耗大量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化成可以发挥更重要作用的电能,燃烧后的物质再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能源的转换,是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研究力度,在当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推广价值。

2.3光伏发电技术在发电工程中的应用

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一种新型方式,其原理就是光生伏特效应,将光伏发电系统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光生电流流出,实现太阳能与电能的有效转化。光伏发电涉及到的技术较多,比如太阳能电池技术、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技术、孤岛效应检测技术以及聚光光伏技术等。

(1)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独立发电系统,是一种独立发电的装置,不和电力网络连接,通过自身的运行实现太阳能发电,以满足自身对电能的需求,这种发电系统多数应用于偏远地区或是野外作业。但是这种独立的发电系统一般稳定性较差,有时候需建立普通电站来进行辅助,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投资的成本,不是特殊情况很少会用到。二是并网发电系统,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接入到电力网络中,一般分为商用和民用两种类型,将自用余量上网,国家采用收购的方式并入到电力网络中。并网发电系统不需要自己配备蓄电池,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电能的转化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发电也比较稳定,在光伏发电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当前光伏发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于LED照明:LED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和光伏发电系统组合,充分利用光生伏特原理,能够实现光能电能光能的快速转化,完全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环保高效的发展理念,使用寿命长,维护简便。如果在该系统中加入可充放的蓄电池系统,将会显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

二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建筑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屋顶结构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对用户进行实时供电,然后可以余量上网。第二种将发电系统集成到建筑中,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将光伏发电装置考虑进去,使其成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比如将普通的玻璃幕墙替换成光伏发电系统的玻璃幕墙,利用安装在屋顶和墙面的光伏器件吸收并将太阳能进行转化。在这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研发的力度,将彩色的光伏模块替代建筑外墙装饰材料,既建筑装饰的要求,又实现了光伏发电,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前景广阔。

三是在泵站工程中的应用: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太阳能水泵,借助电池板吸收太阳能,然后转化为动力来带动水泵运行,从而建成了大量的光伏水泵站。在规模比较大的泵站中一般都会加装逆变器,将转化的直流电再转换成交流电,实现大型泵站的运转。这种光伏泵站开始的投资成本较高,但是投资建成后的运行费用却很低,而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2.4燃料电池发技术在发电工程中的应用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原理是将空气里面的氧与氢两种物质进行转化,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所用到的转化装置就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预处理装置、燃料电池堆、并网逆变器(PCU)等。其特点是电能转化率高、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便于操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燃料电池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推广。目前走在世界前列的有北美、欧洲和亚洲的日本,我们国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却受到国家及相关研究机构的重视,已经列入了“十五”规划之中,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对这一项目的实施提供是大量资金。由此也可以看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前景异常广阔。

3结 论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背景下,对于新型发电项目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来替代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新型发电技术的应用不能够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发电过程中碳的排放。低碳经济是全球化共同的发展目标,其核心理念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的排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阶段新型的发电技术种类有很多,每种发电技术都有其发展优势,各地区要结合本地的电能需求与资源利用现状选择适合的新型发电方式。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做好宏调控,加大对新型发电技术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补贴政策,强化管理措施,比如利用城市垃圾和农林废弃物进行发电的要给予相应的补贴,在项目建设中可以提供低息贷款给予扶持,加快项目审批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等。相信新型发电技术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有力的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快速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昭阳,王述洋,等.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对策[J].林业劳动安全,2008(03):36-37.

[2]郭红玉,殷刚.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01).

[3]张铁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1(06).

[4]徐海勇.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2(21).

[5]赵晶,赵争鸣,周德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电气应用,2007(10).

[6]岳胜兵,张衍林,梁浩,等.沼气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8(01).

[7]刘瑞芝.生物质秸秆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泥技术,2010(04).

篇2

1森林碳增汇的影响因素

森林通过呼吸和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减缓温室效应提供贡献。这种贡献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森林生物量的大小、树木生长速度以及森林固碳时间长短三个测量指标。生物量大小直接决定固碳量,森林的碳汇作用主要有林地固碳、林下植物固碳和森林生物固碳三种形式。树木生长速度在时间轴上可以衡量森林的固碳效率,而在森林不断生长的过程中,合理轮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进森林的固碳效率。固碳时间长短与树木等林中植物生命周期有关,它衡量的是森林对于固碳的总体贡献。鉴于此,森林蓄积存量是保持森林固碳能力的一个基线,森林蓄积增量部分才是森林固碳增汇的贡献量。

2必须充分重视森林延续性

林地固碳和林下植物固碳有明显的作用,但在不断的轮伐过程中它们会处于一种降低、恢复的循环中,但总体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定量。因此,衡量森林碳增汇效果不仅要考虑森林的直接固碳作用还要考虑森林间接固碳作用,森林间接固碳就是指森林采伐后林木等产品继续固碳,这也可以理解为森林固碳的延续性,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但常常被公众乃至研究者忽略,因为土地是有限的、树木生长速度是有限的、一定面积上的森林蓄积理论上存在一个“阈值”。这个“阈值”也决定了森林固碳的上限。森林在一个轮伐期结束的时候,森林固碳形式将会变为以木材或相关木材衍生产品的的存在而固碳。在森林采伐和加工过程中,会有部分森林固碳量损失或者以各种形式又重新回归大气,但是绝大部分森林固碳量仍然会保存下来,木制品可以继续固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木浆纸为优质纸制品,一般通过循环利用可以继续固碳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我们认为合理培育、合理轮伐森林资源可以使森林固碳作用被拉伸、延长和放大,同时也可以实现森林经营木材生产、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含碳汇)等多目标的最佳结合。

3伊春林区森林碳增汇潜力预测

假设某速生丰产树种,轮伐期是30年,以90年为一个计算周期。那么合理轮伐应该达到3次,如果一味地强调保护可能轮伐只有1次或者2次。假设森林成熟总蓄积量为V,总面积中生态林所占比例为X,木材比重为α,活立木(树木)含碳率为β,森林资源利用率r1,木材出材率r2。用N表示轮伐次数。据此计算总面积森林固碳量和轮伐后固碳延伸总量:因活立木木质部分的元素成分构成因树种不同有所差别,但是大体构成如下:碳占50%,氧占43%,氢占6%,氮占1%,由此可知,β=50%。伊春林区2010年木材产量为1423580t,森林蓄积量为267313777m3,由此可知α=1423580/267313777=0.53%。目前伊春林区的生态林比例为25%左右,本文X分别取25%和15%对伊春林区90年内碳增汇潜力进行计算(见表3)。综上所述,如果森林进行合理培育、合理轮伐,在一定的时期内,其固碳总量会有较大增长。虽然这只是一种在假设前提下的理想模式,但是可以从宏观上证明合理采伐是使森林固碳作用被拉伸、延长和放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是在假设伊春林区未来90年内蓄积量和木材比重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以上计算的,但是实际上按目前趋势估算,到2015年伊春林区林木年生长量将由874万m3增加到950万m3,森林总蓄积量由5亿m3增加到8亿m3。若轮伐增量与生长增量的比例持平,则伊春林区的碳增汇潜力将符合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若轮伐增量始终保持一个略小于生长增量的比例,则伊春林区的固碳量将被更大的内涵式拉伸。为了实现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双增”的目标,为了发挥森林在低碳经济中的实际贡献,应该充分重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应该考量森林碳增汇的总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碳汇作用。

4计算结果证明

①森林碳增汇能力与森林活立木总蓄积正相关:这是所有研究者所认同的共同的结论,但是这里的活立木总蓄积,应该是在考虑林地有限性、在考虑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在考虑森林的可再生性的基础上的森林活立木总蓄积的累计量,或者说应该考虑森林合理培育、合理轮伐对社会的碳汇作用总贡献量,而不是狭隘的考虑单纯强调培育或者延迟森林采伐来增加森林碳汇量。因为这种增长是一种被动的、狭义的增长,长期考虑这种做法无论从森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含碳汇)都是得不偿失。②森林碳增汇能力与生态林比重负相关: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生产一种成熟的经营理论和经营方式。森林碳增汇能力与生态林比重负相关并不说明分类经营理论和方式的缺陷,而是证明在保证森林其他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是实现森林碳增汇的重要因素之一。③森林碳增汇能力与森林合理轮伐次数正相关:人们往往容易一味强调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而忽视了对森林进行合理的轮伐,采伐次数过低。其实适当增加轮伐次数也将对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低碳经济下伊春林区森林碳增汇的主要措施

1阶段性停止主伐、增加森林资源蓄积量

我国到2020年要达到“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m3”的目标,必须同时着眼于森林资源的外延式增长和内涵式增长。伊春林区作为重要的国有林区,森林覆被率很高,在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背景下,森林碳增量更多地需要依靠森林资源内涵式增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伊春林区经过长期的赤字采伐,现在森林资源结构严重不合理、成熟林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持主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伊春林区通过停止主伐、强化抚育等一系列刚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年均立木生长量达到900多万m3。保守估算,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将至少比2005年净增1.3亿m3,相当于中国向世界承诺的森林蓄积增加量的1/10。但是从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从林业自身发展、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木材和生态的双重需求考虑,这种停止主伐的做法是必需的,但同时这也应该是阶段性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反映了现阶段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利用既有被动的因素也有主动的因素。

2加强抚育、积极培育森林资源

根据对伊春森林资源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实施天保工程以前长期以采伐利用林木为主,却忽视了森林的合理抚育,现在伊春林区森林单位面积蓄积只有85m3/hm2,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单位面积蓄积114m3/hm2以及吉林森工集团单位面积蓄积139.5m3/hm2相差较大,这一方面反映出森林培育的差距,另一方面从伊春森林资源面积结构和蓄积结构可以分析,伊春林区幼、中龄林面积占84%,蓄积占79%;而近、成熟林面积占16%,蓄积只占21%。由此看出伊春林区森林增汇潜力巨大,而近熟林、成熟林质量不高。停止主伐可以使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之后需要通过加强森林资源抚育力度,促进森林加快增长,提高森林蓄积量,达到增加森林碳汇的效果。在森林经营上下功夫,以科学的经营方法和有效的人工抚育,利用有限的林地生产出更多的林木蓄积量,才会实现森林资源保持固碳存量和实现碳汇增量的目标。

3集约经营、积极合理轮伐森林资源

土地相对于我们的需求永远是一个约束条件,任何树木的生长速度也是一个约束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在一定长度的时间段生产出最大的碳汇量是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合理培育、集约经营、合理轮法森林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如果一味地片面地强调保护森林而忽视了森林资源的合理轮法是极为消极的措施,那样做也不能达到林业经济、木材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的多赢的目标。如何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合理轮伐才是增加森林固碳量的关键。因此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培育和合理轮法森林资源才是伊春林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之路。

4采取森林碳汇基量和增量分离式的补贴方式

利用森林的固碳功能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固碳项目被认为是低碳经济下固碳减排方式中成本效益最优的方法,但是根据额外性的原则,类似于伊春林区这样的国有林区很难开展森林碳贸易项目。虽然国有林区森林碳汇量巨大,但是国有林区森林覆被率已经很高,只能通过内涵式发展提高森林蓄积量并增加森林碳汇量,但这并不符合额外性原则。面对这一矛盾,应该制定面向国有林区的特殊政策,给与国有林区森林固碳存量基线的正常补贴和森林碳汇增量的额外补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国有林区重视森林碳汇并做好森林碳汇工作的积极性。

结论

篇3

(漯河市广电局沙北广播电视中心河南462300)

【摘要】节目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地市级电视台在资源有限、规模有限、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创出精品节目,才能生存和发展。地市级电视台处于我国电视媒体的末端,与县、乡、村更贴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真实的生活既鲜活,又生动,它就是地市级媒体的生动素材的来源,正因为有了这个“源”泉,地市级电视台精品节目才会层出不穷。

关键词 地市级电视台;地方特色;从受众出发;身边资源;策划

地市级电视台所服务的区域面积小,不过,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县、乡、村工作及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最客观、直接地折射出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状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县、乡、村真实的生活既鲜活,又生动,它就是地市级媒体的生动素材的来源,正因为有了这个“源”泉,地市级电视台精品节目才会层出不穷。

一、突出地方特色是地市级电视节目精品创作的根本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辩证的哲理告诉我们:贴近性的、民族的、民俗的、地方的题材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反映个性化和差异化特征,最能体现本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而这些特色为地市级电视台的节目创优、走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因此,本地的特色素材,应该格外引起我们的关注。2012年我台制作播出的反映我市经幢历史的《彼岸寺经幢》,以郾城彼岸寺唯一遗存——龙塔古篆为题材,讲述了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在彼岸寺留下的足迹:反映沙河船工号子的《悠悠号子沙河情》,展示了千百年来,行驶在沙澧河上的船工们在长期战险滩、斗恶浪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粗犷雄浑、高亢激昂、朴实真诚又略带俏皮的调子——沙河船工号子,记录了劳动人民与沙河难以割舍的感情;反映古建筑的《三晋乡祠:晋商的精神家园》,则讲述了沙澧河交汇处,由晋商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三晋乡祠之繁荣与衰败。这些节目播出后,让观众叹为观止,正是因为其贴近性,独具的漯河特色,所以更容易打动观众,我市一些领导甚至说,这些节目由地市级媒体编排出来,实在是不容易,放在中央台播出也很大气,一些观众还打来电话,说能看到本地有深度的文化节目实在难得,纷纷提供有价值的采访线索。

二、从受众出发是地市级电视节目精品创作的前提

作为地市级的电视台,自办节目基本是当地、当时事件的传播,从而其精品节目一般也具有地域性。基层生产、生活情况既鲜活,又生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受众的心理出发,来解决问题,这从漯河经济电视台获得市级新闻奖的作品《透析我市用工“荒”》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2011年春节刚过,我市“用工荒”问题凸显,“用工荒”,让企业发慌、政府焦急。记者连续采访了我市相关部门、企业和劳动者,试图搞清“用工荒”背后的真正原因。我市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端,这决定了我市企业对一线的操作工和技术工需求旺盛,而当时我市的产业工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技术熟练程度上还难以支撑起工业经济的需求。再加上,劳动力市场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愿意从事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苦、脏、累活,而更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机遇。事实上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

节目从企业、劳动者、政府部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引起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内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工人进行产业技术培训,同时引导企业改善生产条件,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最终解决了“用工荒”问题。我市还借此机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信息对接机制,使工人和企业、政府实现了三方共赢,促进了我市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深入挖掘身边资源,努力寻找最佳的切入点,是地市级电视节目精品创作的重要基础

地市级电视台受地域的局限性,创优题材覆盖面积少,但却最接近鲜活的基层生活,拥有可挖掘的独特资源素材,容易形成独家占有的优势。这就决定了这些电视台要立足于身边人、身边事,并把这些素材做深、做透。

2011年,当得知漯河经五高级中学的学生张海霞,带着瘫痪父亲来漯河求学的感人事情后,我台对其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出生在驻马店市确山县的一个贫困山村的张海霞,5岁时,父亲患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无法直立行走,母亲离家出走,从此,父女俩相依为命。海霞挑起了洗衣、做饭、种地、喂猪、捡柴火等家务重担。尽管承担了如此多的家务劳动,但她坚持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2007年,张海霞意外得到我市青年、白血病病人祁健送来的500元助学金,得知情况后,张海霞想把500元钱还回去,并且向记者求助:借款50万元,按10年最高利息打下欠条,救治恩人祁健,等大学毕业后,挣钱偿还。一个多月后,她的愿望实现了。在好心人的资助下,祁健顺利完成了手术。

2010年,张海霞到了上高中的年龄,漯河第五高级中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免费让其入校就读。本台记者抓住机会,精心制作出了新闻专题《坚强女孩张海霞》,以张海霞的事迹为切入点,揭示了张海霞的孝顺、努力、报恩;我市青年祁健虽身患病痛,仍援手他人的奉献精神;漯河五高主动支援、帮扶贫困学子的责任感。以小见大,展示了社会处处充满爱,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后来,我市一些市民陆续通过我台,找到张海霞,对其进行支援、帮扶,让她感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节目《坚强女孩张海霞》以其特殊的新闻价值获得了广泛好评,还先后获得漯河市和河南省好新闻奖一等奖,其创作历程也再次印证了接地气、深入挖掘身边资源的做法是正确的。

四、加强节目的策划,是地市级电视节目精品创作的关键条件

篇4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 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 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业;低碳建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主要体制的当下,传统的建筑业以其高碳排放量和建筑资源的高耗性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新时期的建筑业如何摆脱高碳排放和建筑可能的合理性是建筑业能否在新经济体制下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一 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提出

早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新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就指出,高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地球资源与生存环境的破坏者,如何从传统高碳污染工业中走出来转型为新型低碳经济型体制才是大势所趋。以往资料指出,全球接近50%的碳排放量都来自建筑行业,这也使建筑业成为温室气体的重污染源之一。在建筑业随城市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新的质疑与要求也一并而出,如何使建筑业继续跟上低碳经济的脚步也就成为了全球新的关注重点。如何使建筑业走上一条低能耗、少碳排放、增加新型材料的使用之路才是建筑业的首要之急。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发展

资料显示,建筑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接有几十个之多,其中就有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资源等高碳污染产业。每年就建筑耗能就占我国耗能总量的30%,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3倍之多,不仅如此,每年新生建筑之中有95%为高能耗建筑。因此,走绿色建筑之路对于当下高能耗、高碳污染的建筑业来说是必行之路,这也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意义。以下就大众观点、建筑行业、政府部门3个角度探讨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能。

(一)大众角度

低碳生活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无一例外。比如出门的时候放弃舒适豪华的高碳排放汽车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无形之中你就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了贡献,徒步出行、骑车出行都是有益环境和健康的好选择。其实在我们生活之中这些还只是你能看得见的碳排放,对于我们看不见的碳排放我们同样可以做些事情。比如说和你我息息相关的住房。住房在无形之中增加着碳污染,从使用材料上到每一件装饰品,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碳的排放,这样,选取低碳排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大多数消费者在看见低碳环保产品的价格标签时多数会选择放弃,应增加对低碳生活所带来的健康意义的宣传工作,增加对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的鼓励力度和支持政策,提高民众低碳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调动起群众自觉意识和低碳主人翁地位,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营造可持续、健康、低碳的环境。

在群众社区活动中积极普及低碳生活概念,从老到小需面面俱到。老人作为低碳概念普及度最差的群体,需为其具体全面地讲解,定期派专人下社区组织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为老人分析低碳生活的意义在于为后代打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理念,并且开展相关主题的社区活动,定期在社区中挂上宣传标语、撰写社区刊物。学生方面,在学校中开展宣传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普及,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其是否具有低碳意识是全民族后续能否走稳低碳之路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使新一代的青年人从意识的根本就接受低碳生活、追求低碳生活。

(二)建筑行业角度

建筑行业的低碳型发展作为整个建筑产业链中核心的一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设计、选材、构建、运用,维护、拆毁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降低碳污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碳污染的增加。不仅如此,与之相关的高碳排放产业链条也会因为建筑业的要求提高自身减排要求,从而提高全产业中的低碳排追求风气。所以,作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怎么创新科技与材料,与政府颁布的低碳法案向对应。加深对低碳建筑可能性的地探索才是建筑业能否走可持续绿色低碳道路的根本。

从设计之初就引入绿色低碳理念,施工过程中尽量多地采用节能技术、再循环资源的利用,如雨水的利用与回收,风能、光能、生物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引用,生活工业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处理,减少对一次性高耗能源的依赖性。设计者应多体现建筑与环境和谐性、一致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低碳建筑产品的商业价值与环境保护性之间的平衡已有成功案例。某房产商利用绿色低碳技术在其楼盘示范项目中的绿化、节水、节能、交通四个系统中应用,每年每平米可减碳排20.1千克,运行费用节约20元。如此算来,就居住方面,如果全国开发100亿平米的绿色低碳居住区,每年的碳减排量就可达2亿吨,运行费节约1000亿元。商业性建筑方面,其产品占我国建筑总数上的25%,其耗能能力是一般住宅的10到15倍,如我国绿色减碳型商业住宅能达到50亿平米,那么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则多达10亿吨,运行费用节约5千亿元。而就建筑生产和建筑施工来看,按GDP20%的节能要求看,若每年建筑10亿平米的低碳建筑,则每平米减排1吨,年减排可达2亿吨,运行费节约1千亿元。

从以上信息得知,住宅、公共建筑与商业性建筑与生产施工中的减排量至关重要,每年的减碳量都至少可达14亿吨,运行费用节约7千亿元,考虑到民用电费与商用电费的差价,则低碳房产的年节约量可达万亿元。

早于2010年地产业的龙头企业万科地产就宣布将放弃毛坯房市场,将工作中心放在绿色低碳的精装房的投资与建设上。其在深圳推广的零碳排精装住房已获得一千多万元的当地政府补贴。而投入这场绿色低碳房产建设的企业还有像万通、保利这样的房产大鳄,可想而知,低碳建筑已是建筑经济的新方向。

(三)政府角度

我们从每一次的政府报告中都不难找出像这样的一些新名词,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等,我们不仅能从这些新名词中看出政府对于低碳经济环境的态度,也看出了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对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主席就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之路,而整蓬勃发展的建筑业当然不可避免的承担着重要责任。

以下是就低碳经济体制下的建筑行业发展道路提出一些看法和可行的措施:

1、政策优惠鼓励

就建筑行业而言,建筑成本的基数本来就大,再加上要将绿色低碳的思考融入每一环节,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使用,其中不仅对新型的低碳材料有要求、对新型低碳技术的开发、探究等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比一般建筑的成本高许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建筑的开展,如低税收政策、降低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土地优先供给政策,这样可改变传统地产市场中“高价得楼”现象,可激励低碳建筑的出现。

2、强制性法规的出台

通过出台一些列法律法规迫使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严惩高碳排放建筑建设企业单位,通过法律的手段是我国建设行业走向低碳绿色方向。

3、控制低碳技术的执行标准与质量标准

严格监督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鼓励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碳排放量的监控标准。

4、鼓励低碳消费的消费者

给予能低碳消费者一定的优惠力度,鼓励其为低碳产品消费,提高其在房价、房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力度。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减排技术和方式。

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 专业定位 特色和优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69-01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在综合思考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基础上,结合专业师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实际,我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于2013年正式更名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球自然科学、资源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学、城乡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目的是适应城市建设、土地规划、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一)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本专业为理学专业,属于非师范类本科层次教育。专业办学将结合地球科学学院的优势资源,培养适合在国土、矿产、水利和城乡规划部门从事国土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本专业成为区内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灾害防治、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环境治理三个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同时,适应广西国土资源开发和土地整治、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争取成为北部湾开发建设和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办学定位在各级各类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目前,我国仍面临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出现的资源环境恶化问题。在广西经济欠发达的背景下,由于产业转移将带来发达地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同时,广西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例如,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日趋严重。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新的形势下办学定位将继续保持原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领域,针对专业名称的更改,未来专业主要定位于培养从事国土资源规划、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契合广西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我校总体专业定位吻合。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确定依据

学院根据广西经济发展对土地规划、土地整治、矿山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通过详细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对以往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国土资源、矿业勘查、环保、农林、水利和城建等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评估机构、事务所等从事管理、规划、评估、设计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学习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二、专业形成的优势和特色

到目前为止,该专业经过1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人才培养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广西亦称“有色金属之乡”,矿山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损毁和环境的破坏,而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专业紧紧围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做好办学定位,服务地方发展。目前,本专业具有土地规划乙级资质,能从事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业务。

特色方面,重视实践教学和应用软件教学,注重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开设了土地整理等6个专业实习基地,教学过程中重视Map Gis(地理信息系统)和Arc View(地理数据处理)等应用软件的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些实践教学和软件教学能够满足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评估、土地规划和土地整治的人才要求。同时,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以及大学生创新项目,引导和激励专业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55)、桂林理工大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资助。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 银行金融 探讨

从1970年至今,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此同时,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和特点的金融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包含着可持续意味的发展模式中,低碳经济就是其中一种。时至今日,由于全球性的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低碳经济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银行金融业本身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此同时,银行金融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低碳经济中关于如何发展银行业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在发展中积极为低碳经济做出贡献,首先就要清楚银行金融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约束条件。

一、低碳经济下银行所存在的约束条件

1.银行机构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普遍不足。因为低碳经济从理论的提出到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我国很多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对于低碳经济以及低碳金融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疑惑与理解上的问题。对于低碳金融的立项、审批、实施、管理以及相关的业务规则和利润的理解程度比较低,同时低碳经济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又严重稀缺,所以要想短时间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过渡到低碳模式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2.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与银行金融的发展理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低碳经济所强调的是可持续,要求在低碳环保的环境下进行经济活动,这样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成本,同时对于企业追求最大利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一来发展低碳经济投入了相应的成本必然会降低银行金融的自身利益;二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政策相辅助,不仅没有配套的风险补偿,必要的税收减免和担保措施也很不完善,这样就导致了银行金融业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

3.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就目前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各国对于所签订的相关协议在若干年后是否依然有效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另外,关于低碳经济的认证程序和标准本身也不够完善,相关的监管部门以及管理水平、监管技术都存在着很多的风险。

二、低碳经济下银行金融的发展建议

低碳经济意味着传统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要发生改变;对于银行金融业而言,未来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低碳。针对上述所列举出来的银行金融业中对低碳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现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提高相关人员对低碳经济认识的程度。社会环境对于低碳经济的认同程度和低碳经济所确实能给银行金融带来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决定着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态度;而要想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进行更加积极的配合和建设,首先就反过来让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低碳经济之所以会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不仅是因为低碳经济是环保的、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还是能够有效带动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和走向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所以,要在银行金融业中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就要提高相关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将低碳经济的理念植入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理念以及文化中去。在加强相关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的时候,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外国银行金融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主动培训,通过这两方面的配合,让银行金融整个行业对低碳经济有充分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程度下,低碳经济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2.将低碳经济信贷的力度加大。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如果只是一味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但是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却做得不到位,就会导致低碳经济只是概念上的东西而不能产生实际性的效益。所以,在进行低碳经济的意识培养的同时,也要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融入银行金融计划特别是中长期计划中去。在将传统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过程中,银行金融可以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投放力度,通过这样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政策可以作为引导作用,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提高相关部门对于低碳项目的热情。另一方面,银行的业务部门也要对低碳业务做进一步的研究,对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项目或者低碳行业进行相关的预测和判断,如果风险可以控制,应该适量增加对这些项目的信贷投放。一般来说,银行金融可以对以下低碳行业进行重点考虑:核能、风能、薄膜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行业;节能电机等节能减排行业;发展新能源所需要用到的电网以及智能电网等基础性设施项目。

3.加强对低碳经济中的经营风险的管理。低碳经济发展至今,虽然其前景可观,但是目前的低碳项目本身的盈利性却不太强,同时在低碳技术上、成本控制上的水平不足,导致了很多低碳项目本身的利益没有吸引力,增加了这些项目等的经营风险。所以,在加大对低碳经济项目的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从管理上降低这些项目的经营风险,使这一类项目的风险不稳定性降低,提高项目的利润。在进行低碳项目的选择时,尽可能选择那些经济强度高、外部担保好的项目;同时,在进行此类项目的投资时,还可以考虑分期资金投入、银团贷款等方式进行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也要从制度上对此类项目的投资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

4.进行低碳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的人才是使低碳经济和相关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低碳经济在服务的专业性上的要求比较高,往往需要银行在进行组织的建设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这方面业务的培训。因为低碳经济本身不仅涉及经济上的知识,还涉及自然保护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培养出这些方面融合的综合性人才,即使银行本身想要进行低碳业务的发展,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低碳经济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国家可以创造这方面的专业来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银行本身也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或者聘请一些环保和环境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做相关的顾问;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目前专业人才短缺的局面。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对于银行金融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由于相关技术、人才和经验上的不足,使得银行金融业的运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也为银行金融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把握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银行金融业对于建设低碳经济的重要角色,才能让银行金融业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处于先进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春林.金融支持海西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J].福建金融,2010(11).

[2]张雨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08).

[3]毕玉江,殷晓飞.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机遇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1(09).

[4]高岩,王卉彤.发展低碳经济对商业银行创新的推动力[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4).

篇8

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主要就是要求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多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目的,主要采取的途径就是转变当前固有的经济增粘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体制,开发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式能源,减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相对应的主要就是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最终达到建筑行业和环境资源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指具体的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物,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运行,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之一。在该行业内大力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就能够为整个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理应把低碳建筑作为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在建筑行业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不仅仅是建筑行业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是我们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以往有调查研究显示,当我们建筑1m2的建筑房屋平均要排放出0.8t的碳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然其消耗的能源也是较为巨大的。并且在房屋建筑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比如照明、通风、采暖等都可能会继续消耗能源,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能源较为短缺的现实,而这一现实也恰恰使得我们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此外,对于环境来说当前的现状也极不理想,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重,这反过来对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生态失衡现象使得我们只能自食其果。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恶化,当前我国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低碳经济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当然首当其冲的应该进行低碳建筑的改革。

三、低碳经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既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那么我们理应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执行过程中做出必要的改进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主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和具体的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1.低碳经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指挥者,理应在其中体现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进行相关的低碳经济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最终做好低碳经济的应用工作。具体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经济的设计流程。进而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和改进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降低施工中的能耗。具体到城市建筑设计,我们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路径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被影响,结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来增强低碳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的土地占用面积上下功夫进行思考,土地占用率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环境破坏状况和耗能状况的主要指标。

2.低碳经济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和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建筑具体施工技术上,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我国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最早的一项研究和实践。在具体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采用新型的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不可再成能源的节约来说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着眼点,比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创新施工工艺也是低碳经济应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针对当前耗能较为严重的几个主要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节能创新,就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能源使用,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3.低碳经济在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理的水平不仅仅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我们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加强对于电力使用和原材料使用的监管就能够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此外,加强施工的标准化管理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的重复施工,提高低碳经济的应用程度。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 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体系;企业管理;财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中国目前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并且,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温室效应愈发明显,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倡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创新科技和开发新型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它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和理念。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体系的界定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英国在2003年首先提出的,它的本质是利用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从而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低碳经济的概念被英国率先提出,但是并没有详细界定其概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而言,低碳经济的要求并不相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其经济结构比较完善,整个经济行业的基础已经是高端产业和服务行业,低碳经济的要求应该是绝对碳排放量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结构并不完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要求降低相对碳排放量。总而言之,不同的经济体结构和发展方式,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同,所以,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大气环境受到破坏。

(二)环境会计的概念界定

所谓的环境会计指的是通过会计手段来对企业设计环境的经济活动进行评测和计量,核算一定时期内,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相应的环境效益和环境支出费用等。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提供评定依据。环境会计体系是包括环境信息生成、汇总、交工、评价、预测、监督等过程的会计制度体系。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审计会计。其中,微观环境设计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保证社会效益和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既要提高经济效益也要提高环境效益。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创新科技,从而保护自然环境,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体系的关系

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应该处理好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体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政府职能。首先,环境会计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是推行低碳经济建设,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为环境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体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的最终目标相同。推行低碳经济和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者全面提高,立体化的发展国民经济,促使国民经济能够可持续快速、绿色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和运行的目的,但是,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应该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看似是一对矛盾体,但他们存在内在的固有联系,企业只有把握好这种联系,科学利用自然规律,必然可以实现双赢的目的。

2.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因为低碳经济不仅为环境会计体系建立创造了有力的社会条件,而且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环境会计体系是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体系是企业实现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是为企业发展以及制定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提供现实依据,它反映了企业设计环境的经济活动运行情况以及环境影响力度。

三、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现状

(一)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纰漏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学者之间展开对碳排放权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用会计准则对碳排放权的核算问题进行规定,其内容具体包含了碳的定义、内涵以及分类;碳排放权对应科目的设置、确定、计量、记录和报案等。我国的环境信息相关使用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信息,例如,很多企业在年度财务报告中设立了单独的环境报告。对于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言,由于碳排放权的分类和计算比较复杂,使得交易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存在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环境会计主体权责不明确

由于低碳经济的推行,我国相关企业的环境会计主体所产生的外部特性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环境会计主体的责权不明确,其所享受的权利和对应的义务不对等。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无法明确的界定自然资源的产权,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缺陷无偿占用自然资源,甚至出现滥采滥用的现象。很多企业任由其生产的废气,废水随意排放,将其自身本应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推卸给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对相关企业形成约束,使环境会计主体的责权模糊不清,造成环境的破坏。

(三)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成熟

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和纰漏的相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是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会计确认的对象中包含了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它们不同于其他有形的资源能够用传统的会计核算进行界定。目前,我国的各项理论研究依旧不够成熟,无法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而且,也缺乏相应的环境信息系统来约束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纰漏,使得部分企业利用这种漏洞,使所纰漏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导致环境会计信息出现严重失真现象,误导决策者和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断,使环境会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人们对低碳经济理念缺乏应有的认可,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环境会计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企业的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学习深造的动力,无法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依旧停留在传统会计核算的层次上,缺乏对环境会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使我国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精神,有限的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环境会计的发展。

四、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将环境活动核算放入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之中,相应的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在进行和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时,只知享受相应权利而不履行对应的社会义务。这种现象导致部分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顾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牺牲所有人所共享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最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非常多,很多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职工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只顾及眼前的短期利益,

(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难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是一种长远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需要。而且,新能源的探究依旧处于初始阶段,各方面的技术还很不成熟。现阶段人们很难利用技术创新找到适合的替代能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对能源的消耗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所以,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目前我国技术来说还很难实现。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必须一方面有效控制环境破坏严重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可再生能源。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成熟

以目前我国市场环境来看,碳排放权交易依旧很不成熟。研究表明,将碳排放权放入市场之中,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规范碳排放权的交易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主要措施。如果只是靠企业和个人的意识来运行,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上,起步比较晚,各种规范和机制依旧不够健全,市场环境不够规范,使我国处于碳排放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五、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完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机制是有效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体系的首要任务。首先,应该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由于企业经济活动而造成环境破坏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企业应该提供相应的赔偿金额,并且着力改善被破坏的环境。其次,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监督体系。并且结合社会监督,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形成立体监督网络。多元化的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进行监督,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爱护环境。

(二)完善碳会计理论研究

实践操作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持。政府应该设立相关的基金,为碳会计理论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要成立专门课题研究组,为理论研究提供人才服务。现在,我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碳会计专业委员会,它可以通过调研、开设研讨会以及有奖征文的方式推动碳会计理论的研究。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环境现状,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会计准则。而制定出的准则也需要政府强力推行,并且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国家成功的碳会计理论成果,制定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断完善和丰富我国碳会计理论体系。

(三)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化石能源是一次能源,它是不可再生能源,为了社会的长久发展,必须研究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一次能源。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旧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础上。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政府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和节能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要提高资源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利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资源消耗而产生的废气与污染物,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是在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各国政府都在寻求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会计行业为了响应低碳经济而制定的。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不同的披露形式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低碳经济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之内,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浪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行和发展,环境会计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是发展环境会计,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的重要环节。首先,国家应该将环境会计部分加入会计相关考试、考核之中,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来选拔环境会计人才。其次,企业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企业内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对低碳经济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再次,可以在高校内开设环境会计专业,培养专门的环境会计人才,从而为企业的改革提供人才储备。这样,不仅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了会计行业的从业要求,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经济,进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相处。

六、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应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了解低碳经济的根本属性和发展实质,通过分析低碳经济的特征,从而有效的建立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体系。环境会计体系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 考 文 献]

[1]李延莉,陆婷,陆薇,等.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会计,2013(17):82-84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财政政策

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暖,主要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在运行中主要是解决气候的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该事件已经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中国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前行的国家,不但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要承受环境负担,所以我国的整体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低碳产业链的发展,让我国的低碳产业在国际发展中立于前列,在产业发展中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虑环境为子孙后代带来的影响,因而要运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节能降耗的效果显著。“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安排336亿的财政内投资,中央财政总体资金额达到505亿元,用于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与城市污水设施配套处理。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导致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根据现行数据统计累计下降大概10.1%,而这直接节约了2.9亿吨标准煤。

(二)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显著提升。我国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展显著,不但提升其整体的技术水平,并且产业发展也形成一定的规模,2013年底,我国的新生能源主要占比已经超过原有的13%。2014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位居世界榜首,成为全球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全球发展态势不利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30%的高增长。2014年底,中国的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300万千瓦,风力发电在全球排名第四,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较大。

二、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煤炭依旧是能源结构的主体。我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有必要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于低碳产品的研发。根据相关资料预测,我国的能源消费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稳步的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将会达到50亿吨以上。从能源结构考虑问题,我国的煤炭消费占比最高,截止到2015年,在我国的整体能源消耗中占比量达到76.5%,而发达国家不能超过22%,以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表面我国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有关环境与企业发展的问题,协调煤炭能源的妥善利用方式。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也需要合理调整,现在比较大的产业结构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环境方面的劣势主要体现在耗能低、污染少,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状况落后,占比也较低,所以我国的整体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第二产业。2014年,我国的第一产业总体占比达到GDP的16.1%,与上一年相比其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整体比重为44.8%,上升比重是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是47.1%,整体比重下降升0.3个百分点,出现上述情况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滞缓,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资金支持不能落实现在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在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技术创心是核心内容,当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较为薄弱,究其原因是缺乏资金支持。一方面,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免,现在我国的很多技术的研发都是依靠政府临时拨款,以及技术立项后申请资金补助,这种资金供给方式很低效,并且资金到位滞缓,当资金经过层层审批到位后,很多技术的研发已经错过最佳阶段,因而没有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资金获取的主要方式是贷款,但是金融机构对于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银行不看好低碳项目的融资渠道,即使选择,资金总额上也会受到限度,这将不能满足低碳能源的研发需求,也将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很多资金对于整体的项目研究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实施政策

(一)政府减免低碳产生的税收。在低碳产业中政府地位举足轻重,为了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对这些企业给予财税支持,鼓励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其他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措施如下:第一,强化财政中的鼓励和约束作用,减免从事低碳企业的所得税,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该行业。如果企业购置环保设备,政府可以补贴一部分资金,可以推行投资退税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国内外企业加入该行业;第二,完善低碳技术中的财务激励政策,通过研究、开发、引进这些税收积累政策,积极的引进外国的优良技术,推动国内外技术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其中包括技术税收减免、技术转让等有效措施;第三,运用各类合理的关税,保护国内和国外资源以及投资环境,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完善关税政策,抑制高耗能的产品,支持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升级企业产品和技术,鼓励资源的二次运用。

(二)能源价格的改革机制。我国需要将各种能源都引入到市场中,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规律调整资源的配比,让市场价格可以准确的反应出环境变化规律,最终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价格系统。第一,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要求煤炭价格相互联动,可以及时的处理煤炭产业中的各类矛盾;第二,完善与煤炭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产业结构情况,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发展规律,国内的供求情况,在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建立以竞争为主体的市场结构,要求天然气的价格内外统一,并且给用户提供合理的使用方案,以节约能源为原则。另外,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要求市场整体和谐有序,推动绿色能源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必须依靠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优化能源产业结构,通过转变生产方式,降低化石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占比,尽量用无污染的可替代能源进行生产活动,主要的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率,减少碳的排放量,避免污染,以能源的发展带动经济的高效运行。同时正确的财政政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关键性地位,不但能保障低碳经济的稳步发展,更能起到调节及引导的作用,为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