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工作的设想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工作的设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管理工作的设想

篇1

【关键词】石油化工 工程项目建设 安全管理

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2004年2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条例中明确指出施工单位在人员资质、社产责任、体系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与其他项目建设有所不同,施工作业具有自身特殊性,大量危险作业特别容易引发重大事故,并且事故造成的危害性和损失相对来说是较大的,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群伤群死,所以在施工安全的管理上必须谨小慎微、时刻提高警惕,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严重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石油化工企业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存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工作相对粗放,缺乏细致的管理,对于施工风险评估也只是形式上的事情而已,因此导致对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在小事故和未遂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项目承包商们的安全意识薄弱,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安全监管上存在诸多的问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最终导致施工建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此来看,企业必须加强和重视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2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从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人的要素角度来看,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思想方面存在误区,直接原因就是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

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存在多种危险作业情况,例如交叉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用火作业等,施工作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特别大的难度。

从工程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问题有自然因素:例如大风、下雨、下雪等天气情况,潮湿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作。

除此以外,导致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上发生问题的重要因素是由于人自身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发生,例如脚手架搭建的不合理、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电源接引不正确、使用破损严重的施工设备或自己改动设备破坏了设备的安全性能、监督不到位等。

3 解决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策略

3.1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

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不断建立适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加强企业各个级别责任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工程项目的施工监理、管理部、承包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建设中安全管理的齐抓共管,进而实现在施工中对危险作业的监督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

3.2 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在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培训力度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高施工承包商的安全技术和在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应用水平,不断培训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技术水平、安全知识;二是不断加强施工人员在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进而确保承包商有效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符合安全规范的施工作业。只有这样,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才会随之不断提高。3.3 注重因素分析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项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的制定不是某一个人、一个单位的事情,此项工作需要在专业开工前由专业的项目安全管理团队集体分析和识别,制定出合理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措施。例如对临时用电危险源的识别,有关各方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运用可靠的电器元件和架设方案,做到每个承包商遵循的标准和要求严格统一,在管理中,如果没有达到安全管理要求就必须及时整改和完善。

3.4 完善管理程序和严谨记录

安全管理程序是不能因为进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的不完整,特别是在方案审查、措施检查、记录检查、资质审查、机具验收等方面,监理公司务必要切实落实。目前,多数的项目无法建立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记录,大多数的工作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这为日后的安全事故分析和责任追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应从最根本上解决此种状况,需要详细分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对各相关方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根据要求中规定的内容进行规划和记录文件格式的设计。

3.5 完善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工程项目中各相关方安全管理职责,明确工程施工各责任主体间的责任和权利关系;明确临时用电、施工用火、高处作业及以上危险作业所形成交叉作业的管理要求和程序;详细划分施工机具和施工人员的管理,使工程项目可以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保证。只有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才能完善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属于动态系统化工程,需要工程项目建设承包商、建设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工程监理等众多因素相互配合。只有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素质方面培训,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特别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进一步加强安全施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这样才可以使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正规化,才能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士钧.试析我国国际贸易学阐述体系的若干缺失[J].国际经贸探索,2013,(03):101-110

[2] 董克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探讨[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36-38,55

篇2

【关键词】发展;事故;法规;经济;人员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的从业人员数以亿计,加之其行业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人员流动性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使得建筑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规范标准,同时加大了整治力度,使建筑业安全生产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建筑业安全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分析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因素,从政府方面浅谈关于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几点设想。

一、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同时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增加,从业人员不断增多,进而导致建筑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或许是由于发展过快,虽然建筑行业完成产值年年增加,但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相对滞后,所谓“硬件”即建筑企业所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软件”即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的认识水平。究其原因,作者总结了以下三点:即法治、经济和人员。下面作者将对这三点影响因素做具体阐述:

1、法治因素

说到法治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学派及事例,即法家学派,其代表事例为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彻底摒弃儒家的“仁治”思想,而极力推崇“法治”思想,用一句现代话来说就是“依法治国”,“商鞅变法”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商鞅变法”有一定有历史局限性,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有一定的冲突,但其核心思想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即依法治国,法制才是强国的根本,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在安全管理上,只有做到依法行事,事事有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类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保证建筑业实行安全生产。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如出台《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规范,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根据人员伤亡数量及直接经济损失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级处理,并依法惩处了许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使得建企各相关责任人员对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对安全投入也越来越多,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全国建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但真正的依法治国不是出台几个法律法规,处理几个责任人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才能实现的过程。所以国家政府在建企安全生产法治建设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2、经济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古代军事上也有一句类似的名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古今中外的大哲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话语揭示了同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却很深刻的哲理。在安全管理上同样如此,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了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多少,根据海因里希法则,隐患的多少也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多少,所以安全生产的投入也直接影响了事故发生的多少。国家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规定各危险性行业各项目类别的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比例,但计提比例是否合理?建企是否按比例足额投入?投入是否科学合理?这些仍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规范。

3、人员因素

现阶段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一线工人知识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都是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也就是俗称的“农民工”,他们接受的教育很有限,所以对安全生产意识普遍淡薄,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喜欢凭经验做事。在作者从事安全管理的这几年,在施工现场对一线作业人员提出过很多整改要求,仅少部分认为这些措施是真心为他们好,多数人当作是一个应付性的差事,更有甚者认为你是在故意找麻烦。所以这些人的安全生产素质有待提高。

二、对影响因素的几点设想

作为统治阶级,政府的一个方针政策也许能解决数十年纠缠不休的难题,只有政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上来,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用政府的强制执行能力保证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顺利实施,才能保证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对此我的设想如下:

1、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同时监督建筑企业的实施

就作者所知,现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有四十多项,这些规范涵盖了安全生产评价、安全生产检查、临时用电、基坑防护、拆除爆破、脚手架安拆与防护、高处作业、施工机械等各类分项的安全管理规范,但这些规范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同时在全国数十万的在建工程中是否都按规范要求认真实施,对此政府应进行督查。所以我设想政府是否可以像建企那样以城市为单位聘用一些安全监督员,这些安全监督员每天对所在城市各个在建工程进行安全督查,同时赋予他们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利,如罚款、警告、停工整顿等,保证他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能得到建企的高度重视,从而及时整改。

2、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及时有效

现在国家虽然规定了各种在建项目的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比例,并规定了这笔费用应该用在哪些方面,但未给创造安全生产条件预留一定的工期,辟如说在进行高空砼浇注时,若使用简易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则只需一天即可完成这道工作,若安装安全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则需二天才可完成这道工作。在现阶段我国建筑业的合同工期普遍较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赶工期对安全生产条件的创造往往从简,所以对此作者的设想是在进行招投标活动中政府应审查该项目是否预留了一定的工期用于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条件。其次通过安全监督员的巡查,保证施工企业确实按要求进行实施。

3、实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

现阶段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由此作者设想是否可以对普通的作业人员也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因为国家若对农民工进入建企施工现场作业没有强制性的措施,那的确很难保证建企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国家虽然有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但这项制度目前国家只处于监管状态,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建企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凭良心去做,而且施工作业人员还存在一些对立情绪,无法完全保证教育的真实合理性及教育的收益性。

【结束语】

建筑业安全生产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业者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探求、不断改进,同时也需要国家政府的规范要求,积极引导,才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相信在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热心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建筑业安全管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件:

篇3

通风队

为进一步加强区队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区队成员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区队班子成员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和谐、科学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成立华烨煤业有限公司区队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对公司区队民主管理相关职责进行完善

一、区队民主管理机构

组长:李海有

副组长:刘小飞

成员:刘锦、刘晓亮、任永红、张建强、贾生明、胡凤龙、成宝珠、高青元、刘丸生

二、区队民主管理机构成员职责

(一)认真倾听区队班组反映的实际问题,研究和解决职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二)督导区队及时进行班组民主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主动与区队沟通,了解区队在班组民主管理工作的设想及工作安排情况。

(四)准确掌握基层单位职工对民主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交流民主管理工作的新经验。

(五)引导和发挥区队民主管理领导成员的作用,抓好班组建设,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和劳动竟赛等工作。

(六)对不合理的处罚,及时向基层单位负责人提出复议,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害。

三、其他要求

区队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要各负其责,进一步加强公司区队民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区队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公司和谐稳定民主工作稳步发展。

山西临县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篇4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156-01

在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换句话讲,安全是施工的头等大事,做不到安全施工,就无法顺利开展施工,更谈不上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而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受到气候条件、施工现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安全问题无处不在。不论什么样的施工,都要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一切安全预防措施。通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各大施工企业的管理较为宽松,一旦发生问题,往往找不到相关责任人,工作人员行为松懈,缺乏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机制,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安全管理没有落实,责任没有落实,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前进的动力。企业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根据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提高、完善自身条件,做到与时俱进,实施正确的安全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在施工中占据重要位置,它结合了施工的现状与条件,将安全要素合理配置,并将管理流程逐一优化。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顺利实施项目安全管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并尽可能使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但是,受到现实诸多条件的制约,许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依然无法进一步落实。许多问题制约着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众所周知,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许多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不完善,这种局面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开展,只是纸上谈兵。实施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只是象征意义。

企业法人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总负责人,企业法人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视安全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达到这些效果的前提是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机电一体化安装企业的安全组织机构极为重要,但是,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工作成了形式主义,相关负责人对待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者比比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毫无章法,组织机构混乱,许多人身兼数职,并未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虽然许多国有企业的安全组织机构相对完善,能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但是安全部门的实际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到位,或者说是并没有最终的决策权。一旦发现问题,安全工作的形式化和流程化非常严重,不能开展工作,却要提前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这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进度。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

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许多人员都是临时工,缺乏正规的合同与保障。当施工变成了拼体力与抢工期,只注重速度不追求管理质量,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安全管理制度早已成为一纸空文。施工现场混乱,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正式员工少,就会缺乏实质性的安全教育。许多施工人员往往直接上岗,并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考核,甚至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大量的安全教育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这些工人的素质并不高,操作水平较低,不顾及自身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甚至会直接危及到生命安全。

施工企业并未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预防措施不到位,只注重施工进度,不注重质量和安全。企业投入在安全防护措施的资金甚少,导致施工现场人员在工作时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工具。企业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现象非常普遍,安全意识淡漠,这种不重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 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

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只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才能够进行施工生产。如果工程未参与验收,不得投标,防止施工企业只注重进度不注重质量。要保证企业的信誉度,防止信誉度差的企业参与其中。一旦有企业挂靠施工,政府要根据规定处理。健全各项监督机制,走群众路线,通过举报的方式,严禁私自分包的行为。

现场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他们无编制,大多数为临时组合而成的无秩序人员,因此要选用有正规来源渠道的民工。要保障施工人员的权益,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各项权利和义务,上岗之前要对工人进行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企业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并给予充分的管理权与决策权。各部门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确保每个环节和岗位都有相关责任人,只有权责分明,才能使各位工作人员尽职尽责,进一步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

根据施工方案编制安全预案,在施工现场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公司加大对安全措施的投入力度。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要有必要的消防工具,所有人员要熟练掌握消防工具的操作方法。各种设备要加以必要的防护,定期保养,及时维修。

4 结束语

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可以使各位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认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还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只有上下一心、认真贯彻与落实,才能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亮,陈国鹏.对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广场,2008(12).

[2]董正玉.机电设备中的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J].煤矿机械,2006(01).

[3]田地,崔学雨.机电设备安装试运行异常现象分析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4]肖冬晴.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6).

[5]闫建.加快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J].中国培训,2009(06).

篇5

【关键词】高速车生产;防火安全;管理

在现代大型制造企业中,火灾给企业造成的风险是非常严峻的。火灾不但会造成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也直接威胁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建立健全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消防安全,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速车制造企业中,存在众多存储和使用易燃物质的场所,如油漆车间、发动机和整车试验场所、加油中心等。这些场所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火灾风险隐患,是企业的安全管理的重点,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消除或降低企业易燃物质场所的风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风险评价是减少和控制火灾隐患的基本手段。在公司进入四季度,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时候,我们不能淡化安全意识,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只有好的安全环境才能保证好的生产。做好防火安全工作,就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职责和公司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争取做好预防火灾的主动权,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防火安全环境。为此,在高速车生产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摆正位置,转变作风

任何一项工作尧做好的前提都在于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做好防火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去落实,把“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公司防火安全工作的座右铭。防火工作和生产工作一样,差一点也不行,而且水火不留情,火灾一旦出现,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从思想上牢记防火是保障公司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不断提高职工对火灾危害性和防火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防火教育,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在思想上要打主动仗,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利用电视、展板、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开展防火教育活动,做到通俗易懂、贴近实际、具有实用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立足于保障公司发展生存的高度,对公司职工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防火安全工作。

二、制度、规范明确,档案资料规范统一

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员工自查、安全员巡查、单位联合检查、危险部位专项检查等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努力做到发现一处,解决一处。建立消除火灾隐患的长效机制,完善火灾隐患整改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制度。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做到有奖有罚,重点工种及重点岗位人员签订防火安全承诺书。对不履行职责或工作不力以致发生火灾事故的,要严格依法、依规定追究责任。要坚持对防火重点单位、油库、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的仓库等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尤其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性能要及时了解消化,同时防火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执行好本职消防职责,落实好措施,要根据每个防火重点单位的不同,制定严格的防火规章制度,指定专门负责人,真正做到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三、加强对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

消防设施和器材是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的重要设备和设施,认真做好消火栓、灭火器、消防井、自动报警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按照消防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去落实做好。各单位的灭火器材配备、责任人的管理、点检卡和标识要符合要求,消防设施出了问题,公司的生产和效益就要受到影响,只有日常管理到位,才会起到保证生产、服务生产的作用。要时刻监督消防专业厂家的检验、测试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发现问题必须即使纠正,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存在侥幸意识。

四、加大巡查力度,确保高速车生产安全

我们首先要建立岗位员工自查制度,以书面的形式明确每个部位的防火责任人,每天都要对工作责任区域进行一次检查,将结果汇报给班长,班长要填写《员工防火安全自查记录表》。各单位要与下属签订责任状,下属单位与防火安全重点工种人员签定承诺书,安全员做好检查制度,明确巡查内容、部位,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把检查情况记录在《防火检查记录本》上。

单位组织周检查,确定检查人员,明确检查内容。领导每周对防火重点要害部位检查二次,每月进行一次夜查和休息室办公室生活电器使用情况的检查。

分公司和中心组织月检查,主要是防火安全管理情况检查,还要建立专项检查队伍,对大风天、高温天气、下雨天气专项检查,填写专项检查表,存档备查。

五、组建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应急疏散方案

明确应急处置机构、疏散组织程序、扑救火灾措施,将处置初起火灾的职责落实到每一名员工。定期组织火灾演练,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完善预案。同时,要使义务消防队员做到会宣传消防知识和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发现、消除一般火灾隐患,会扑救初期火灾,发挥好灭火第一力量和第二力量,控制火灾蔓延,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做好高速车生产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每一名管理者都应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结合目前公安部开展的“防火墙”工作,把握重点,加强服务。只有加强服务到一线去,不扯皮,不推诿才能认真落实好防火工作。落实管理责任,不断地进行管理上的改善,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只有这样才能紧密围绕经营这条主线,为其创造良好的防火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 童洁. 浅议现代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 才智. 2013(10) .

[2] 张岩芳. 做好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 学习月刊. 2010(08).

篇6

【关键词】:重点单位消防管理存在问题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是消防部门针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单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划分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单位担负了发展经济的重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61号令》)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提出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客观上导致61号令法律约束力、执行力较差,再加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也处于弱化的状态,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

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针对重点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

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这些单位必须督促其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使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达到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

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三、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做好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必须把服务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热情服务来改善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效果。消防部门对所辖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把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列入监督管理范围,并把具体的监管单位与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于所列管的重点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必须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73号令)对所管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视频资料档案,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单位时不能仅停留在看汇报材料上,要把被监督单位确实存在的隐患挖出来,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消防设施上的缺陷,使被管理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提高隐患整改率,并在检查中既能发现一般问题,又能洞察深层次问题,既讲究工作方法,又不失原则,既树立了执法机关形象,又保障了单位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7

摘要:扎扎实实的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煤矿在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为矿井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本文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就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阐述分析,希望能为矿井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管理 工作

煤矿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是非常关键的,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是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首要环节。”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关系到煤矿的每一个角落,”一通三防”系统安全状态的好坏是关系到一个煤矿是不是安全的关键,虽然所有煤矿都在抓矿井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优化矿井”一通三防”系统,但煤矿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领导不够重视,职能部门管理不善、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生产单位人员不听从”一通三防”人员安排等原因所导致,下面就这四点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

一、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和重视矿井“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每一个矿井,在每次的安全生产会议上,领导都在讲要重视“一通三防”工作,加大瓦斯检查和预防力度;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中“一通三防”分数也是占了较高的比例;上级部门的检查更是首先检查”一通三防”资料,现场管理工作,值得让我们引起注意的是,全国各地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中,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占了多少的比重?死亡人数又是多少?那么,为什么“一通三防”方面出现这些问题,关键是领导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到位,嘴上说得多,实际干的少。毕竟”一通三防”工作是一个资金投入大而表面上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因此,要想杜绝”一通三防”事故,做到安全生产,我认为首先是领导必须充分认识“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管理上配齐足够有管理经验的“一通三防”管理人员,给他们相应的待遇和权利,让他们承担该负的责任,做到责、权、利共有,坚决杜绝”一通三防”人员待遇低于生产人员待遇的不良状况,从源头上提高”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加大“一通三防”工作的安全投入,舍得为”一通三防”工作投资,不要认为“一通三防”工作只花钱不创造效益,它的效益是潜意识的,“一通三防”工作能让一个矿井生存,也能让一个矿井灭亡,今天不出煤我们明天再出,资源永远是我们的,可是如果发生“一通三防”事故,那就是人命关天,事关矿井生存的大事,因此,各级领导要认识到“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职能部门尽职尽责做好、做细“一通三防”工作。

作为“一通三防”管理部门,要在矿长和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各工种岗位责任制,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长久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一通三防”安全意识,在软件上细化到一个标点符号,硬件上更是不能忽视,井下现场要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扫描式管理模式,采用全方位、抓死角、堵漏洞的方式去管理。良好的“一通三防”系统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确保”一通三防”系统正常有效工作的保障。很多恶性事故的发生并不是“一通三防”系统的问题, 而是管理方面出现了松懈。“一通三防”系统应该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对“一通三防”系统涉及到的设备和通道进行检查和维护, 使整个“一通三防”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派人到矿井内通过手持式仪器、仪表等检测“一通三防”系统内的参数(危险气体浓度、巷道内的风速等)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特别在生产任务比较重的时候,以便适时地调整“一通三防”系统的运行状态, 保证安全生产。

三、强化监测监控工作,及时掌握现场“一通三防”数据变化情况。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的监测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矿井及时掌握现场数据参数变化的主要手段,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尽快掌握井下大气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实时监测,准确了解井下环境是否对生产有利, 是否影响工人的健康安全; 对井下风机的监测, 则能掌握风机的运行状态以及是否需要维修等。“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监测的参数越多, 得到的信息就越多。长期以来,个别矿井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隐瞒工作地点,私采乱掘,现场没有监测监控设备,对现场有害气体的检查处于失控状态,这也是近几年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按规定配足监测监控管理人员和维修、巡查人员,凡是井下有工作面的地点都必须安装监控设备,并做到运行正常,对出现的报警等异常情况,“一通三防”管理人员要盯上解决,分析原因,处理到位,让监测监控系统真正起到该有的作用。

四、做好“人人都是通风员”工作,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要想做好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必须做到全矿职工齐抓共管,杜绝通风工作就是通风部门的事,与他人无关的概念。

人人都是通风员的“一通三防”管理理念,是我们抓好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指导方针。对于搞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通三防”工作乃至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把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要做到“四个超前”。

一是要做到思想超前。当前,我们公司由于受体制的制约,专职“一通三防”人员严重缺乏,导致他们“一通三防”安全意识不强,“一通三防”工作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这个思想普遍存在于各个施工单位乃至每个员工,因此,必须要求每一个井下员工进一步转变思想。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就必须提高员工对“一通三防”工作重要性、危害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提高员工对“一通三防”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从那种“通风是专职人员的事,通风不关我的事”的思想阴影中走出来,清楚地意识到“一通三防”关系着自己的生命安全健康和切身利益,自觉地关注“一通三防”,参与“一通三防”管理,用“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二是要做到责任超前。“人人都是通风员”这是超常规、抓安全的一项措施,给予井下每一位员工权力。“一通三防”工作仅靠通风专职队伍来管显然是不够的。井下员工既要肩负起抓好“一通三防”工作的责任,又要对自己和他人的“一通三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彻底消除“一通三防”管理上的死角和盲区,真正做到通风工作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做到“人人为通风操心,个个为通风出力”,实现“一通三防”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群防群治。

三是要做到工作超前。在“一通三防”工作中,一些职工及管理者发现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不正常情况时,总是以侥幸和“等等看”的态度任其发展。这样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对一些隐患,尤其是细微隐患,我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在事态恶化前提前做好整改。这样,既可以将所有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然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做到工作超前,首先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一通三防”管理水平。员工通过培训,能够把“三懂、三会、三做到”的要求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增强员工的自保互保能力。其次要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一通三防”工作, 彻底消除通风隐患,真正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坚决不生产。干任何工作都必须以保证“一通三防”安全为前提,对通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超前监控,将每一项工作超前布署,超前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做到防隐患于未然。

四是要做到落实超前。有了超前的责任,超前的工作,不去落实,也是一纸毫无意义的“空文”。因而,落实理念必须真抓实干。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就是要让这一理念,真正围绕安全生产和“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发挥出实质作用,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 要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来套子,多抓落实,有强烈的时效观念,努力克服推诿扯皮现象,杜绝因制度、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一通三防”事故。在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之后,就要及时地建立和实行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层层签定责任书,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标准,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要对落实指标进行不断的检查和考核,并与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那种对工作落实不落实一个样,落实好落实不好一个样,落实多落实少一个样的现象。使“一通三防”的各项制度、措施都能够落实到位,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

参考文献

1.王华荣,浅析煤矿安全”一通三防”管理中事故的有效防范.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安监局

篇8

关键词: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头等大事。现代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发展,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苦练“内功”、从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现场安全管理作为全面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突破口,其作用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

现场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现场安全管理就是对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和各项管理功能的验证,企业管理好不好关键是看现场管理好不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科学的安全生产秩序作保障。安全成为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1 现场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1.1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发生 现场管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有序化,即各项管理功能有序化,物流受控有序化和人的行为有序化。有序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减少管理差错、防止人为失误,减少事故发生,使物流畅通,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加强现场管理,可以促进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提高,避免和减少因管理不当或失误造成的事故,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1.2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系统,是物质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的动态交汇的场所。企业大量的工伤事故发生在生产现场,不仅影响了生产,而且无形之间加大了生产成本。从众多的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有的事故让企业陷入困境,有的走向破产的边缘。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效果,有效地发现、控制、消除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保持生产现场良好的有序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卫生、文明地生产,确保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实现无火灾事故、无交通事故、无重伤以上伤亡事故、无新增职业病,有效地控制轻伤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成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3 现场安全管理是一次广泛的安全文化教育 现场安全管理就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如: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工件材料是否摆放整齐可靠、设备设施保养是否完好、库房保管是否符合防火要求等等都是现场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宣传就是对职工安全生产的再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注重人的思想认识,从塑造和培养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入手,营造“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氛围,积极引导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把要我安全的服从认同观念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内化观念,在日常的行动中自觉地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1.4 促进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开展其它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场安全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一个“热点”,安全管理工作把现场管理作为现阶段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适应了企业需要,就寻求到了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就会得到企业和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 转变观念,是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

安全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抓好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对他们的安全培训教育,使各级基层领导正确认识安全和生产的关系,使基层领导不仅懂安全,会安全,而且管安全,保安全,做到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从思想上时刻重视,组织上充实加强,制度上有所规定,工作上抓得切实经常。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收到好的效果。对于企业管理层,安全文化素质低,对安全与生产,安全与任务,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安全事故不吸取教训,没有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及时地调查分析,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客观上分析,往伤亡者身上推,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思想深处找问题,没有从主观上分析问题,许多事故的发生,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安全工作认识的不足。

3 “严”字当头,以人为本,细化标准和程序

3.1 严格操作标准和程序,以程序文件规范人的行为 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是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结果,是保障企业安全的尺度。安全工作涉及劳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行为的不规范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安全工作必须标准化、程序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各工序或岗位的工作方式也将会向程序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人们操作设备或作业时,可能只需要按个按扭或控制终端输入某个参数即可,一旦操作误失,后果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技术和安全素质要越来越高。

3.2 确保四个到位。在作业现场要保证思想观念到位,组织管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安全责任到位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不能保一方平安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安全工作开展的扎实与否,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在思想上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观念是安全工作的最大障碍,是安全工作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在人们大力呼吁安全的今天,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是保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切实地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建设之中,经济建设任务越重,时间越紧,越要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

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诛连三级”的处罚体制,是作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生产经营的突出位置,抓细、抓深、抓实、抓出成效。

3.3 抓好三个落实,落实奖罚措施 根据统计资料表明80%的安全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素质较低,违章操作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企业员工是生产活动的执行者,其行为的标准与否将直接决定生产的是否安全。“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我手中”事故与我们同在。在高度自动化和专业化的现代化大生产中,劳动者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事故。包涵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标准和程序,是先辈们用血的教训得出的真谛,是企业员工安全的护身符,作为现代企业的员工,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遵章守纪,维护标准和程序,管理层也要从严要求,从严处罚、从严考核,在安全工作中走“安全员跟踪巡查”的监督之路。把自己的岗位职责列出目录,把每天必须干的事情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然后有条有理地去完成;梳理,就是将每天的工作需要遵守的操作规则、注意事项,都要在心中梳理,避免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这样可以远离疏忽、差错和失误,以便自我检查、自我确认是否安全。

4 实施“以人为本”战略,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素质

篇9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生产 风险管理 管理体系 电力风险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安全及优质用电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电网的安全管理压力逐步增大,电力企业要利用安全生产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供电安全,控制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以及在电力行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但现实情况里,这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因此,随着风险管理这一理念的革命式的普及,其自然也被引入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在电力企业中,通说观点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处置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纵览我国电力安全管理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电力企业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在总结事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比如,以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级安全网、建立、健全了安措与反措计划、两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同时,为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了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事故调查、定期安全活动、隐患整改、事故演练、监察违章作业等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价体系。采用现代风险管理后,将会进一步对固有的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传统管理系统中的合理成分不仅不会被丢弃,而且会在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观念陈旧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要求技术进步,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重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观,安全生产的全局观。但是现在好多电力生产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墨守成规,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常处于被动状态。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

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离正规化、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观念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切实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次,电力生产企业中还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各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地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

3.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安全和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片面的追求业绩,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对操作程序的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违章操作,检修的时候,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

4.基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只重视对大型作业的管理工作重视,而忽视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据调查显示,近几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多是出现在企业的小型作业和分散作业时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观念存在偏差,平时的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管理松懈;企业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尤其是在跟踪检查和指导帮助这方面做的不好;对于企业的检修记录和报告管理不妥当,操作人员不能真实了解情况,导致设备在存在隐患的时候违规运行;对于发生的事故处置不当,尤其是对那些安全生产责任人,在发生问题后,纵容姑息、处理不当,不能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安全工具管理不当

性能良好的安全工具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工具质量不达标,尤其是一些小的电力生产企业,在基层供电时用的工具质量标准不高;此外,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安全工具的检修,检修意识不强,往往是等到工具严重毁坏的时候才直接换掉,对于一些小的破损根本无视,往往导致这些工具负伤上岗,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技术

1.辨识风险。

辨识风险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建立有效的生产作业过程风险评估准则,实现有效的风险源辨识,逐步改善人机料法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源评估。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显著的多专业、多工种特点,决定了风险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集中的不利因素也因此而来,如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危化品及废料多、势能设备多、特种设备多等。 

 电力生产风险分类:(1) 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直接风险因子进行排列集合,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等九个类型。 (2) 电力企业生产作业对上述九个类型的风险接触,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露就会触发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依电力企业事故事件的分类可将风险源划分为电力企业的五类风险,分别为人身风险、电网风险、设备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影响风险,其中,前四类风险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产生社会影响风险。

五、建立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措施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电力行业的基本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生产工作的进行必须是要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安全来开展工作。目前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祸”,包括对安全生产的落实不够,预防工作没能够扎实的开展,安全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健全完善各级的安全措施,并且要强力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安全思想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能够在全体电力职工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建立风险评估体制保证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已有的安全制度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逐步发现风险与防护制度之间的差距,对于发现的实际问题,如高风险低对策问题,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替代、改进、或者利用修改技术规程、修订工艺标准等措施进行风险预防。根据风险评估对原安全保证制度进行评价,根据逐项评价结果,检查保证和防护制度更加系统、有效,以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安全保证制度的内容。

3.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执行,而执行的前提是有相关的责任制度,风险管理责任制就是按照风险评估后作出的,以风险项目为基础划分的项目责任制,同时辅以区域责任制内容,风险管理的项目责任制根据风险值的高低进行树状式分级管理,风险高的项目由企业安全管理核心负责。以此类推,分别由部门、班组、专责员工负责。发生危险状况后根据风险级别进行不同的处置,这种责任制的落实方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体现了企业分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有责。特别是将安全管理工作细节化,细致化,从而使所有危险源的管理都能落实到位,确保了各项保证制度和评估、监察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完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直属部门领导要遵循“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对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健全本部门安全管理组织,同时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要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实现一岗一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把基层的工作现场当成抓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并且要有计划的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意识,使各岗位职工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把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来提高全员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女工保护规定等,并定期检查。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二是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5. 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即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二是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的隐患还未被掌握;三是外力破坏和事故防不胜防。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6. 加强安全管理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一定要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明确管理思想。树立切合本所工作实际的变电管理思想。在职工中长久地坚持宣传贯彻,要使之成为全所职工的共识。结合不同的时期,提出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实践这一思想。安全是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所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所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所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基础。变电站规范化管理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从运行值班记录抓起,要做到清晰完整、方便查询。其次要把加强技术管理作为运行管理水平升级的根本,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改进提供依据。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巡视设备、交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灵活快速,倒闸操作准确快捷。

六.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等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蒯狄正.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J].江苏电机工程,2003,22(6):13-15.

[2]唐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3]郎夙.基于威胁分析的电力信息网风险态势评估和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构建

建筑项目施工一直是建筑领域意外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灾区,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企业和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有时还会对地区社会秩序稳定以及国家经济建设造成重大威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从施工和生产的工种繁多,人员密集,机械和施工材料十分集中,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安全因素。如果安全防护措施做不到位,就会很容易发生物品和人员高空坠落,起重设备伤害、触电事故以及坍塌等安全事故。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施工条件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管理,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做好施工动态安全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1.1建筑施工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和执行建筑领域所规定的行业标准和国家建筑法规政策,做好施工管理的规范工作,这是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司法部门关于建筑安全施工出台了多部法律和条例,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限制,明确建设和施工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严,执行不规范的现象。很多施工企业对于执行这些法规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开展施工作业。例如一些施工单位在项目工程现场没有配备专业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有的项目工程都没有设置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部门,这项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现场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这些行为在很多项目工程施工过程经常看到,这样做虽然能够节省一部分资金,但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项目的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承包单位各方的责任主体和义务都在我国法规政策中有所规定。但是具体责任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工程各个主题的责任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经常会出现因为分工不明晰导致的管理内容不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因为各方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了各个主体单位不能按照国家相关法和检查制度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这种情况存在严重影响到安全检查的计划,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检查部门缺少必要的参考依据,检查时不能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责任主体行为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部分也会因为缺少重点监督管理,长时间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出现重特大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由于各方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产生一系类的连锁反应。因为各个主体安全管理内容不明确,监督管理部门很难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开展安全事故检查,最终引发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此外,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还集中表现在对工程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等方面。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构建的途径分析

2.1分析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建筑安全法规体系

针对上述提到的关于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一薄弱环节重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清除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忽视法律法规建设的恶习,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建筑行业质量标准、安全可靠的要求。

2.2加强建筑施工各方的施工安全监管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由于建筑施工的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处罚力度,对各方责任主体缺乏有效的惩戒作用;而监管方由于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往往没有承担监管责任,而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这些单位制定的。各相关责任单位只有积极履行职责,同时要加大对存在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处罚决心。这样贯彻执行,那些生产条件不足、缺乏许可经营、没有有效实行监管的责任主体将面临处罚。没有安全生产书就无法正常的开工建设,经过整顿后满足了相关的施工安全需求,才能够重新开工。

2.3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常常缺乏科学性,这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对于那些存在安全缺陷的机械设备缺乏有效手段解决的话,会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中出现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指导,这些新技术就无法派上用场,特别是安全性的监控就无法有效保护,特别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要建立安全防护设施,而缺乏设施的造价、经济投入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性指导,安全管理的成效也会因此效果显微。

2.4保证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筑施工的各责任方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地来构筑建筑施工安全体系,科学的手段来摆脱安全管理无序发展的过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建立社会监管和惩戒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做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化、标准化的道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先保证施工的安全质量,而不能为了节省建筑实施资金而追求由安全风险带来的“额外收益”。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建设施工的规范性,甚至还会导致建筑项目的无序化,使得建筑安全风险增加,建筑安全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3结语

总之,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要在安全管理上加大投入,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增强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最大程度地保障建筑生产的正常、有科学、高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启新,万雨辰,张其林.钢管脚手架扣件节点的转动刚度试验和计算模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05)

[2]张洪潮,郑婷婷.煤矿瓦斯监管DMAIC模式研究[J].山西煤炭.2010(04)

[3]张健,隋杰明,苑宏利,刘文朝,隋杰超.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4]周建亮,佟瑞鹏,陈大伟.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的政策评估与完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06)

[5]齐锡晶,王志智,韩飞飞.基于粗糙集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J].工业建筑.2010(S1)

[6]熊远勤,冯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研究——对灾后重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软科学.2010(11)

[7]胡振中,张建平,张旭磊.基于4D施工安全信息模型的建筑施工支撑体系安全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