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设计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主体不清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单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我们需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我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索。

一、以人为本的教案设计,高效地进行备课

设计教案,是教师进行授课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教学能力的体现。一次有效的教案设计,对于把握整堂课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些事情,教案中没办法预想,导致课堂的进度受到影响,而且课堂效率也受到影响。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学生突然对一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这时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把学生的问题搁置,很可能把学生们燃起的思索和探究的火花就此被扑灭,再也不会重演。很多课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该提前在设计教案时,针对某些容易因为同学感兴趣或者比较敏感的话题时,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绝对不能为了赶进度,不允许学生们思考和探究,很可能这一次的积极讨论,对于整章节的学习,甚至这一类知识的学习都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交流互动,创设良好氛围,还课堂与学生

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还课堂与学生,还需教师用适当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而当前语文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细细揣摩,把问题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争创高效课堂。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真正还课堂与学生。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树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念,“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求实精神。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能恼羞成怒,剥夺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论自由,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教师若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和学生一起积极探究正确的认识,不仅不损伤教师的权威,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以无言的“身教”深深启迪着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认识上的提升。“教之有法”的语文教师有时为了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往往故意犯一些“高级”的错误,使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训练听课的机智,对知识正误的辨别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实践证明,提出疑问不仅是发现真知的起点,而且是发明创造的开端。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寓教于乐

网络已势不可挡地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也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资源。大部分中学生学习语文只是在课堂上,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现在的中学生很累,作业一天到晚都在做,但是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外的大量阅读中积累,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必然会促进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可选择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和新闻,可使学生既了解教材内容相关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开阔视野,了解世界,这也是促进学生对语文重新认识,产生兴趣的好时机。

教师可多搜集与教材相关的照片、漫画等,在适当的时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利用网络选择适合学生的小游戏、诗歌、典故等,成立语文学习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班级通过语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巩固课上学习内容,创造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追帮赶超、互相感染、交流沟通,共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为打造高效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五、动用学生力量,巩固课堂成果

语文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思路,做到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知识的遗漏并复习、改正。对于学生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要及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语文课后的巩固有背诵、有默写、有习题、有练笔。任务太多,老师很难做到及时的跟踪和反馈。这个时候学生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们在开展班级语文学习一帮一、小组合作、语文学习监督员等学习活动时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一帮一活动主要合作文言文翻译、各种知识PK。小组合作活动主要是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语文竞赛活动的PK。语文学习监督员主要负责背诵课文、古诗文背诵过关、听写批阅与督促组员更正等任务,周五的“作业周周清”时间对本组一周学习任务的总结和查漏补缺,他们组长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但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习,还能督促自己超前完成任务。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从而使初中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中小衔接;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与小学比较而言,难度有所提升,不再只局限于阅读和初步感知的基础层面,而是加深了文言文的各种专业方面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中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益的。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小学和初中阶段均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

(二)表演、自主积累促进教学

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讲,可以采用表演形式,根据预习,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演出来。对于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应该打好文言文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自由查阅相关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自然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讲解趣味文言故事促进教学

无论哪个学段,教师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文章短小,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融文言知识与哲理学习于一体,趣味十足,学生兴趣极高。

二、培养学生朗读感知能力

熟读课文是第一要义。多读、熟读,是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朗读方面小学和初中阶段有共性之处:

(一)初读课文,认准字音

小学的高年级阶段接触的文言文都是篇幅比较短小的,而且比较容易理解的,有时候教师的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会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学生通过朗读,逐渐品味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

(二)再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他们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文言文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

(三)分读课文,领会文意

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四)齐读课文,总理全篇

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学习文言文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

小学高年段和初中低年段的朗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对学生朗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朗读停留在读通、读顺、读准字音字词,理解文意即可。而中学阶段不仅要做到这些,还要注意节奏,轻重音,以及根据句义的适当停顿,能够根据查找虚词判别停顿的方式,在读中体会文意等等。

三、培养学生“信达雅”的翻译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信”指的是译文应该尽可能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达”指的是通顺流畅,“雅”是优雅。通过翻译,不仅了解了文意,还深入地学习了相关的文言的一些基础知识,提高了文言阅读水平。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授人以渔”。

中学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共性之处:

(一)利用注解

中学生和小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阅读注释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二)查阅工具书

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三)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

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对文言文内容做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保留就可以了。

(四)联系上下文意及学过的文言词语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整理,结合上下文的意思以及曾经学习的常识进行交流、讨论。

中学阶段和小学阶段的不同之处: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渗透给学生以上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确翻译文言文并不是无章可循,然后利用以上几种方法恰当地翻译课文,这样就为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同样可以运用到这些方法,只是由于学习目标的不同,相应的要加深翻译的要求。初中生学习了一些文言语法,要掌握实词、虚词的含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四、熟读背诵,传承文化

学以致用,古为今用,传承中国古文化之精髓,这应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根本之所在,传承它,背诵应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够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总之,我们应正确地看待文言文教学,勇于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多关注中小学教学的共性,并有效利用共性之处,更好地进行教学。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文言文的有效教学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版

[2]文言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谈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文言诗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4

[3]何更生,吴红耘,《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125-01

叶阑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也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就是新课改中提倡的创新精神,不能把学生当做接收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传统教育忽视了这些,以致曾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当前形势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出合格人才的目的。那么,在新课标下,怎样激活创新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1.1教学观的更新。创新思维就是指发明或发现的一种新方式并用来来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过程。创新思维有五个显著特点:独特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为此,教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1.1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改变。尊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对课文有着不同于专家和教师的理解,容纳各种不同意见,让学生广泛地思维探究、大胆质疑,胡明道老师提出的"学长式教学"值得借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应该也必须以研究人的素质培养为中心,全方位设置和谐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多渠道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和勇于进取的创造精神。它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教人会做",也要"教会做人"。教师的职能是"示范""组织""鼓励"。"示范",首先是感情立场意志道德的示范,当然这些示范是通过学科教学本身完成的。其次是学习示范,教师要在一个一个的教学设计中向学生示范如何想、如何问、如何读、如何写、如何听、如何说,展示思维过程,甚至是错误的过程,并且要能从无数个过程中,抽象出带规律的方法,加大学生正迁移的概率。教师还必须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及鼓励者,还要求教师具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研究学习及教会学习的素质。

1.1.2学生观的更新。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提倡学生大胆发言,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老师做的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生应享有以下合法权利:有权了解课堂教学目标,有权对目标提出商榷修改意见;有权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全员、全面、全程参与课堂学习;有权在创造性地学习中对"进入感觉的事物"(教材信息) 进行选择重组评价。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的观念,把课堂看做教育生活场景。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代新人,要求教育发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积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必须把人性的全面开花结果当做它的最重要的核心,课堂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这一科的知识能力 ,还要注意到培养与学习密不可分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素质。美籍教授威廉姆斯说:"在美国,在学生的早期教育阶段,就鼓励学生开始去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去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恐怕要把重点放在培养探求真理的能力上,而不是放在内容即某一特定的真理上。"因此,教师要将课堂视作小社会,组织丰富的学习生活,形成情感纽带,在师生间构建真实、接受和理解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自动的学习中自由想象和创造,进而实现师生的人格融合和升华,达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目的。

那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1)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递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2)课堂竞赛学习。每当进行竞赛时,场面紧张而热烈。当教师提出任务时,学生总是竖起耳朵倾听, 生怕漏听了一个字,接着就是紧张而积极地执行任务。(3)游戏引入学习。在紧张的课堂教学中,游戏能放松大脑,改变刺激的输入方式,能更容易地被学生接受。(4)问题探究学习。教师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自主建构学习。自主建构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积极建构生成新知识。它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或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的信息。相反,他们通过理解学习主体并与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的方式积极思考,自主建构新知识。

3.鼓励学生质疑,培育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多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从已知到未知的迁延,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不必有什么标准答案,哪怕只是一丁点创新的火花,老师都应予以肯定表扬,以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4.正确地评价学生,肯定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等等。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于漪,刘远,胡明道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2]曾宝成.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