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业管理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业管理指导意见

篇1

为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幸福”建设,根据《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是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产物。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加强物业管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转型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改善居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推动物业管理工作上水平。

二、理顺管理体制

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要按照“区(市)政府负责,街道办事处组织,社区居委会落实,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统一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物业管理工作。

(一)各区(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对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负总责。组织落实各项物业管理政策措施,全面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区(市)、街道、社区三级物业管理工作体系和机构;落实物业管理责任,抓好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和部署检查。

(二)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会同物业主管部门,界定物业管理服务范围,科学划定社区物业管理区域;组织指导本辖区各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组织并参与物业服务质量的检查考评;组织开展旧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并予以监督;负责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调解处理辖区内物业管理方面的纠纷和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具体组织本辖区物业管理的实施工作。配合街道办事处协调辖区内的物业管理活动;组织业主委员会制定管理规章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范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公共行为;指导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建立群众性物业服务组织,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监督物业管理活动,调处管理服务中的矛盾纠纷。

(四)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管和指导。负责研究制定物业管理发展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行业标准;参与新建住宅项目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综合验收;负责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审查,监管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负责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和物业质量保修金的归集管理,会同财政等部门搞好监督管理;落实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制度,组织物业管理行业的检查、考核和人员培训工作;牵头组织检查考核各区(市)、各有关部门推进物业管理工作情况。

(五)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联动工作机制。各级住建、规划、公安、城市管理、工商、环保、物价、民政等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落实好部门职能进社区,共同抓好涉及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违法行为投诉登记制度,公布部门职责和联系方式,接受居民的投诉和监督,依法查处纠正居住小区内违章停车、违法搭建、占用绿地、无照经营、物业服务收费、污染环境以及装饰装修中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等违法行为。

三、合理确定物业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社区物业管理实行等级或基础性管理服务。根据各个社区房屋建设环境配套、居民需求、业主意愿及服务约定等情况,确定物业管理模式。

(一)新建住宅小区。严格遵循规划设计方案,按照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安全等要求进行建设,并通过招投标选聘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等级化物业服务。规划、住建、房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把好新建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物业管理三道关。新建住宅小区要严格落实综合验收制度和配套设施交付使用制度。开发建设单位要按前期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物业管理移交手续,保证前期物业管理落实到位。业主委员会组建后,开发建设单位、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要按规定做好物业管理的转换衔接工作,确保新建住宅小区全面实行规范的等级性管理服务。

(二)老旧住宅小区。各区(市)要认真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的实施意见》,加大对辖区内现有老旧住宅小区的整治力度,逐步解决现有住宅小区环境、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具体指导实施旧小区整治后的物业管理工作。根据居民的需求及承受能力,把物业管理同社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管辖范围为基础,界定物业服务区域;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组织召开业主大会,组建业主委员会;以物业服务企业或群众性物业服务组织为基础,开展物业服务活动。对整治后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由业主委员会选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按等级实施物业管理;对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小区,推行居委会管理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成立“两站一中心”(物业管理矛盾调解站、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和街道物业服务中心),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建物业服务队伍,落实以保洁、保绿、保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力争到2014年底前,物业服务覆盖每个老旧住宅小区社区,基本建立体系健全、政策完善、责任到位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三)非住宅物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商业、医院、学校等非住宅项目的后勤管理应向社会化物业管理转制,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非住宅物业基本建立起政策完善、机构健全、责任到位的管理工作机制。

四、规范运作有关工作

(一)规范新建住宅小区的前期管理工作。凡达到规定规模的住宅小区,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前期物业管理。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应提供项目竣工后的物业管理方案,并落实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办公用房,招标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并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公用设备设施、人防工程设施设备要与新建住宅小区住宅同步交付使用。竣工交付前,建设单位要按照规定与物业服务企业办理物业交接手续,将物业图纸等资料移交给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要进行查验,做好交接记录,明确责任。建设单位在办理房屋初始登记时,必须提供前期物业服务企业接管证明和房屋单体、设备设施等单项验收合格证明。

前期物业服务企业要加强对住宅小区建设工程质量的跟踪,有权提出合理化建议,发现擅自变更设计方案、降低建设质量和配套标准等违法行为,要及时向物业主管部门报告。

(二)规范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和工作运作。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社区管理和业主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每个物业管理区域应当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原则上从社区居委会、有关产权单位及物业管理区域内离退休人员、热心公益事业人员中推荐人选;推行居委会成员和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模式。业主委员会主要负责召集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监督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监督实施管理公约等工作,并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业主委员会成立前或集体换届期间,由街道办事处指定社区居委会代为履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确保物业工作正常运转。

(三)规范物业服务收费。根据住宅的种类、特点及物业服务阶段,住宅物业服务收费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普通住宅前期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业主管部门(市授权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业主管部门管理),制定本地区执行的基准价及浮动幅度,并每年向社会公布。具体收费标准,由建设单位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在规定的基准价和浮动幅度内约定。非普通住宅以及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的普通住宅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业主大会或者全体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约定。

(四)规范物业服务企业退出和移交程序。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应本着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物业管理区域基本正常秩序、实现平稳过渡的原则,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约定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的具体程序和移交办法,并接受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指导。

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将服务企业名称、详细服务内容以及收费依据、价格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接受业主的监督;不得向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未进行公示的或公示不规范的项目,不得收取费用。

(五)规范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各级物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和量化考评制度,引导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建立健全物业投诉责任机制,及时查处物业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物业企业淘汰、退出机制,重点培育资质等级高的品牌型物业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效应,提升服务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政府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住建局牵头,定期会商重点工作。各区(市)也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辖区规模和任务建立相应的物业管理机构,确保经费保障、推进措施等落实到位。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区(市)要研究出台扶持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物业管理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城市物业服务水平。人社部门要结合实施扩大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程等,落实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有关优惠政策。

(三)加强舆论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省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宣传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物业管理商品消费观念,引导社区居民主动支持、参与物业管理活动,积极维护社区良好环境。

篇2

我市中心城区2010年全面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以来,环卫作业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但从一年多来的运行情况看,环卫作业市场化存在着招标不规范、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导致环卫作业经费投入不足,作业质量明显下降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中心城区环卫作业管理,针对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现就规范中心城区环卫市场化作业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环卫作业市场化管理水平。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各区政府及城管局要高度重视环卫作业市场管理,深化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成果,将该项工作放在城市管理工作重中之重位置上,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和实行专人监管,把环卫作业质量和监管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努力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二、加大环卫作业经费投入。根据我市城市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建设部80年代颁布的环卫作业定额标准的基础上,《成都市城市管理标准》(试行)调整提高了环卫作业定额,增加了环卫作业人员配备数量,各城区政府要根据新的定额和我市最低劳动工资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及时落实环卫作业经费,以确保环卫作业人员配置和环卫作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不低于600元(保险费除外)到位。区城管局要负责积极协调区财政局落实环卫作业经费。

三、规范环卫作业市场化招标工作,防止恶性竞标。按照2009年市政府办公厅成办发(2009)194号文《成都市中心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各区城管局牵头负责环卫作业市场化招标工作,并会同区政府招标采购中心组织实施本区域内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招标,督促指导各辖区办事处做好招标发包合同的签定和执行工作。在招标程序及形式上原则上必须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禁止采取邀标或竞争性谈判。参与评标的评标成员,除经济类的评标人员在省、市专家库抽取外,其他成员从市城管局环卫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人员至少在5人以上。对招标商务标报价,应根据环卫作业量及市城管局新制定的环卫作业定额标准,合理评定招投标商务标报价,严禁低价中标,防止恶性竞标。

四、强化监督检查,严格实行排名靠后淘汰制度。各区要进一步强化环卫作业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每月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考核成绩排名,严格实行市政道路清扫保洁诫勉和排名靠后淘汰制度。各区政府要建立对区城管局、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的考核机制,并定期检查区城管局、街道办事处的监督检查情况,逐步建立较完善的中心地区环卫作业监督检查网络和制度。各区城管局要建立环卫作业公司业绩档案。对被淘汰的环卫作业公司两年内禁止参加中心城区环卫作业市场投标工作。

篇3

【关键词】单元作业 设计 分析 讲评 反馈

数学作业能检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作业也能“测量”出教学中遗漏的知识点和缺憾。作业量的多少、质的高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有否激起学生作业兴趣等,这都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学科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作业重要性的认识和研究的缺位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6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对作业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必须加以考量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学校数学研究团队以“李国娟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为平台,对单元作业的管理进行了行动探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四步管理模式”。

一、优化设计――从落实要求引领拓展整合

在课程目标引领的前提下,作业设计应考虑的不只是单纯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检验,更要思考如何助力于单元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因此,作业设计就要把握“主体性”原则,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晰学生知识掌握起点,又要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作业参与的兴趣。

就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而言,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建立起坐标体系。所以作业命题设计就充分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把握命题的方向、难易度等。例如:

二、科学分析――从简单归因走向合理建议

作业不是终结性评价,它是进一步调整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经过科学分析,才能针对问题找到有效的对策,达到作业设计的初衷。就“位置与方向”作业情况,研究团队既统计了每道题的学生得分率,也统计了整个班级整张作业的得分率,同时计算了各题的平均得分率和参与调测班级的平均得分率,从数据的层面进行分析、找问题。面对这些数据,我们从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任教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本次调测,我们认为:总体上讲,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对知识的运用有所欠缺,特别是当知识结合实际时,需要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时,学生错误较多,明显存在漏洞。所以建议课堂教学要加强知识的拓展,增进学生的发展性思维。

任课老师分别从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情等角度作了分析与研究。他们认为,对练习卷的分析包括:第一,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深入领会,弄明白“为什么要出这道题?这道题考查的是什么?”而本次检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及根据这些方向描述简单路线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作业中还设计一题“拓展性”的练习,结合了酷玩小镇的地域特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第二,分析作业整体结构及侧重点。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划分有“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级学习水平,每个单元包括很多知识点,其教学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讲评练习卷时,要联系所学知识,有侧重地去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最大收获。第三,分析作业所考查的数学思维能力(即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及数学方法),帮助其学会多种思考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李老师对于三(8)班单元作业的评析为:错误主要集中在“填空题第6题的第3小题:中心花园在( )的西北角”“解决问题第2题:小明到家后,他家门面向东,小明站在门前面向家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以及“解决问题第4题: 聪明的你请帮小明设计一条线路(要求用上方位词),至少能玩4个景点。”分析认为:1.学生对已知被观测点及方向,寻找观测点的练习技巧并不熟练导致错误;2.学生对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固定思维训练掌握较牢固,而对于现实情境中的方位体验较少导致错误;3.学生对于审题、题意理解不是很到位而形成错误。鉴于以上分析,李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1.讲评课中注重学生对于实际情境中方位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2.关注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灵活运用于被观测点和观测点的转换;3.给予学生一个台阶,使其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线路的描述。

又如鲁老师针对三(3)班的单元作业评析: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分辨观测点和被观测点;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失分较多,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思维的拓展能力有所欠缺,对生活中位置与方向的实际认知能力还不够强,对方位坐标的建模还不够清晰。为此,鲁老师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1.注重画方位示意图的细节;2.注重生活常识的教育;3.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体验。

只有通过对数学单元作业的充分分析,才能更好地制定导学案,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的提升,由简单归因走向合理建议,同时提高反思能力。

三、有效讲评――从“一课多模”回到“一课一模”

数学单元作业讲评,是单元作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而发现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数学教师改变数学单元作业的命题、批改评析和讲评的现状,改善数学单元作业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四步作业管理模式”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单元作业讲评中参与评分,让学生参与讲评,使学生在讲评课中学会自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实现“教学生学”的境界。研究发现,形式单一是制约讲评课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一堂讲评课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为探寻一种既能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水平和进一步巩固知识的要求,又能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效率的科学讲评模式,进行了不同课例的“一课多模”讲评研究。

第一位老师选择了“思维导图式块状梳理法”的模式,即从“位置与方向”的块状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本单元的小知识点,从中结合调测卷内容展开讲评。第二位老师选择了“情境中的再次拓展”模式,即从“小明一天生活”的延续进行创设,从中安排卷面题目进行再次讲解、评析。第三位老师选择了“学生参与式学习”模式,即重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错因,找出解决方法,然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促使学生参与评分、评析,在合作学习中自悟。第四位老师选择了“错例的收集与分析”模式,即有代表性地收集学生在本次调测中较为普遍的错例,然后分析错误原因,讲解如何快速有效地正确解答。

带着碰撞的火花,又渗透着自己的理念,老师们就这样开始了“一课多模”的讲评课尝试。最后经过集体研讨,总结得失,把优点集中,在此基础上逐步变“一课多模”为“一课一模”,提炼出讲评课的有效模式,主要具备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思维导图梳理,即学生看到主题词回想本单元学习过的知识。如:

师:(板书:位置与方向)同学们,你们看到这5个字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8个方位词,分别是东、南……

生:我想到了位置具有相对性。

生:我想到了8个方向是顺时针排列的。

生:我想到了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式的知识梳理。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方面回顾了一单元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由于不要求全部说完知识点,有几个说几个,学生回答的积极性高,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部分是小组合作纠错。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同伴间说说自己能独立纠正错题,此类错题我们往往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张表格。

对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错题请教合作伙伴,我们把请教的合作伙伴称之为“小老师”。此类题我们也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只需学生记录题目即可,小老师的指导和订正则在课堂交流中完成。

如果同伴都无法解决,则记录在纠错本上,待与老师互动时提交。

通过以上两表的完成,其实对于学习水平一般及以上的学生来讲,已经完成大部分的错题纠正,留下的则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拓展。

第三部分是学生参与讲评。有了前面两张表格,安排每一小组一名代表讲讲自己独立解决的部分错题和向小老师请教的题目,同时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的想法也可提出。

第四部分是师生互动提升。这部分主要解决学生在经过独立纠错、合作纠错和全班交流式的参与讲评之后留下的错题,这时应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产生互动。可以采取演示、情境创设、分解难点等方式予以突破。如“位置与方向”这单元作业中:小明做起了游戏,他先向东走5步,再向西走4步,再向东走3步,再向西走2步,再向东走1步,这时他在离起点什么方向几步的地方?

学生在交流过后还感觉比较难,于是教师采取了画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再如,小明到家后,他家门面向东,小明站在门前面向家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此题教师让学生进行实地演示,先让学生明确教室里的东、南、西、北,然后确定门的朝向,让学生面朝门,以此来明确“小明”的前后左右的方向。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对此题又进行了方向的顺时针运用,即当能够确定一个方向时,其他三个方向可以运用顺时针的方式确立。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的运用,教师又进行了拓展:如果小明家的门面向南,小明站在门前面向门,这时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我们把这种讲评课模式定格为“合学、展学”模式。交流、积累、感悟,每个环节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更突出,所学知识更显活力。

四、及时反馈――从一般纠错迈向个性辅导

学生纠错后的反馈是一次单元作业管理的收尾之作。学生的纠错情况大致可分为这样两种:一是学生通过独立解决、小组合作和老师讲评后能正确纠正错题。二是通过讲评,对错题的纠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辅导重点放在第二种情况,而且认为这时的辅导不是简单、机械式的讲解,应该是找准原因,采用个性辅导。

何谓个性辅导?就是教师专门针对学习者个人进行的一对一的教学指导答疑,具有针对性、机动性、高效性等突出特点。要运用好个性辅导策略,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显得较为自卑,明显缺少学习自信心。这时应从学生心理入手,消除与老师的隔阂,为采取个性辅导赢得平台。可以与学生聊天,谈谈他的兴趣爱好,找出他的闪光点,将其扩大。当然帮助学生恢复学习自信心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工程,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去积累。其次,让这些学生“开口”说。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对“问而不答”的这些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在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后,“开口”其实并不是件难事。通过“开口”说,可以知道学生对于这些错题是怎么想的,究竟错误之处在哪里,方便我们“对症下药”。所以让学生“开口”也就成为辅导找错因的一个重要举措。最后,在分析错误原因和改正错题的同时,对知识点的强化也必不可少。教师需要安排一些与之配套的巩固作业,主要从形式上与错题进行变通,以此达到强化的目的。

例如,学生在改正作业题:小明放下书包面向南站立,当他向后转之后,他的左面是( ),右面是( )。

可以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

1.东对( ),( )对北。

2.当你面向东时,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分别是( )( )( )。

(设计意图:通过方向的相对性和顺时针判断方向的复习,勾起学生对方位的基本知识 ,为下面的练习作铺垫。)

3.当你面向北时,你的后面是( )方向。当你的后面是西方向时,你面朝( )方向。

4.当你面东站立时,你的右面是( )方向,左面是( )方向。

(设计意图:方向的相对性和顺时针判断方向知识的运用,为巩固错题的知识点打基础。)

5.体育课上进行队列训练,如果你向南站立,向右转后,你面朝( )方向,你的后面是( )方向,右面是( )方向,左面是( )方向。

(设计意图:对错题进行变式练习,以此达到弥补和强化错题的知识漏洞。)

篇4

一、全力推进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工作

1、明确工作目标,彻底消除隐患。督促县政府制定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清理和确认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清单,按照“一处一档”的要求,逐项制定整治计划和实施方案,限期消除隐患。按计划完成已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和形成密闭空间隐患的整改。

2、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工作督导。加强跟踪督导,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各处、各点隐患整治工作进度,定期通报整治工作情况,对隐患整治工作进展缓慢、问题集中的乡镇,加大督查力度。实行隐患分级挂牌督办,重大隐患由市安委办挂牌督办,较大隐患由县级挂牌督办,隐患整改完成逐项验收销号,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3、落实监管职责,严格安全监管。依法加强对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按照《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和完整性评价,加强管线巡线、维护,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油气输送管道工程项目未经安全审查合格,不得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提高管道本质安全。

二、进一步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

1、做好危险化学品领域提升本质安全专项行动收官工作。组织对3年来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专项行动全面总结,对照《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对专项整治内容逐项验收,未完成的工作,限期“补课”。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进一步加强监管、改进提升的措施意见。

2、坚持依法治安,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打非治违”,重点针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或擅自改变建设内容,未按规定办理相关许可手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擅自将生产场所非法出租或将生产项目私自转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生产经营等行为,一经发现,一律从严查处,责令停产整改或取缔。对发生死亡事故的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严格按照总局《关于进一步严格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从严处罚。

三、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企业按照“五落实五到位”的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法》、《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总局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工作要求,转化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查。企业“五落实五到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查、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等工作完成情况,应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内容并加强监督检查。

2、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信息化,督导企业组织编制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安全检查表,建立生产岗位日常巡查、企业部门集中检查、外聘专家专业检查等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并有效落实。组织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进一步落实班组岗位隐患排查责任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建立并落实岗位职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制度,落实基层隐患排查责任。

3、进一步深化安全标准化工作。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和引导地方重点企业、高度危险企业加快标准化的提档升级,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复审标准》和复审办法,继续开展二级达标企业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运行管理。严格二级标准化达标考评要求,考评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未完成整改不予公告。

4、突出薄弱环节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突出特殊作业环节安全管理,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完善并落实特殊作业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将承包商和外包作业的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落实责任部门,严格实施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化工生产装置配套的环保处置装置、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工艺合理、设计规范、安全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强化源头管控,新建化工生产装置,应当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装备安全仪表系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在设计阶段应当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四、加强监管基础工作

篇5

为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遏制伤亡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促进石油天然气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以及《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石油天然气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通过推行HSE管理体系和实施安全生产审核、评价、许可等工作,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石油天然气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点多面广等特点,一旦发生井喷失控等事故,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已建立了较好的安全管理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高含硫天然气、深水和边际油气田的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化,用工结构多元化,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安全基础管理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与国际石油大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全基础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制在基层落实不够到位;“三违”现象仍有发生;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有待加强;安全投入相对不足和安全培训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满足石油天然气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等。因此,应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抓住关键问题,促进石油天然气企业(以下简称为企业)安全发展。

二、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3.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发展”,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始终把从业人员生命和健康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工作目标: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减少一般事故,遏止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力争在*-年后安全生产管理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5.主要任务: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现场规范操作和技术管理,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应急管理,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完善HSE管理体系

6.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各级生产单位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委员会(领导小组)主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各级生产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比例不宜低于从业人员总数的1%;中央企业所属二级单位和中央企业之外的企业应积极推行安全总监制,安全总监进同级领导班子;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按上述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知识,取得安全资格证,工作岗位保持相对稳定。

7.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重点健全和完善14项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安全例会制度;(4)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7)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8)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及工作许可制度;(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应急管理制度;(12)事故管理制度;(13)安全奖惩制度;(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8.完善HSE管理体系。企业应进一步完善HSE技术标准,加强HSE管理、监督和审核队伍建设,健全HSE信息系统,完善体系运行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审核工作,切实做到可持续改进。

四、明确安全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9.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以主要负责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岗位和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0.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在组织生产和经营时,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并负有下列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1.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生产、安全、设备、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在招投标、采购、生产组织、安全监督、安全投入、安全培训、人员聘用等方面的安全职责。

12.明确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企业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能制止他人违章行为,主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主要有:(1)掌握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2)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工作纪律;(3)正确维护和保养岗位安全防护装置及设施,保持其完好、齐全、灵敏、有效,上岗时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4)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故障排除方法,按规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不能消除的应立即向上级如实汇报;(5)有权制止、纠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权拒绝执行违章作业的指令并可越级汇报;(6)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协同配合,共同搞好安全生产。

13.明确承包项目和承包方安全职责。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企业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4.加大考核、奖励与处罚力度。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及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级安全生产奖励资金在年度工资总额中列支。对安全工作责任不落实导致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15.加强现场安全技术管理。要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钻井现场(平台)、关键生产装置、要害部位及油气站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技术管理,重点突出“三高”(高压、高含硫、高产)气井、“两浅井”(浅井、浅层气)的井控技术管理和防硫化氢技术管理。完善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审批制度。严格安全技术资料审查和管理,健全安全技术资料档案。

16.加强井控技术管理。全面落实井控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将井控技术管理贯穿于钻井、地质、测井、录井、试油(气)、修井、采油(气)等作业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配置足够的井控设施、设备和人员防护器材;落实井控设施、设备质量控制程序;完善井控技术管理制度;落实上述作业的施工设计、技术措施的技术论证和审批程序。

17.加强防硫化氢技术管理。全面落实防硫化氢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对重点装置、关键部位设置防硫化氢泄漏安全控制系统;配置足够的防硫化氢中毒的气防设备、设施和人员防护器材,落实防硫化氢设施、设备质量控制程序;完善防硫化氢技术管理制度。

18.“三高”气田技术管理。高含硫气井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套管、井口的腐蚀问题。钻开气层前必须加装剪切闸板防喷器和钻具内防喷工具,井下、井口应安装安全阀,集气管线应安装关断阀。集气管线、站场和净化厂应在现有通用气田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加强井场硫化氢的监测,以及气质组份的动态监测。

19.制定修订安全生产标准。根据生产实际,定期对企业有关安全、钻井、采油采气、储运等专业标准进行清理和制定修订工作,突出含硫油气井钻井、井控、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提高标准的有效性,增强标准的现场适应性。

20.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力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对重大事故隐患或技术难题进行分析论证。重点推广应用高压高硫化氢油气田综合防治、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长输管道不开挖检验、在役特种设备长周期运行等安全生产工程技术。

21.大力研发和引进安全生产技术。根据生产需要,积极开展安全科技攻关,保证必要的安全科研经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安全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

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22.严格安全“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编制《安全专篇》,并按照审查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组织施工;试生产前,应制订并落实试生产的安全保障措施;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3.加强基层岗位风险管理。组织基层从业人员开展岗位作业危害和不安全行为辨识活动,对基层关键岗位人员、工艺、设备变更及时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将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与日常生产运行和现场活动紧密结合,合理确定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频次和时机,建立动态、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

24.强化生产现场安全检查。根据实际,可按专业设置物探、钻井、井下作业、海上作业、建筑施工、生产装置检维修等安全检查站(所),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综合安全检查,其所属二级生产单位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安全检查,基层单位要切实落实岗检、巡检、交接班、干部值班制度。

25.加强现场高风险作业管理。对动火、动土、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吊装作业、高空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

26.加强施工作业管理。对油气田重点施工井施工、生产装置检维修及开工、管道施工,严格施工单位准入审查,严把施工资质关、安全业绩关、队伍素质关、施工监督关和现场管理关。打开油气层前、生产装置停工检修和开工前、管道打开等关键施工环节,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督检查。

27.加强特种设备管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依法进行登记注册,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做好维护、保养、检查和监控。

28.加强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企业对承包单位实行准入制度,进行资质审查;要将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HSE管理体系,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对其安全表现和业绩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现场检查。

29.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纪律管理。所有从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要制定违章处罚规定,加大教育、检查、监督和处罚力度。

30.加强放射源、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实行许可证制度。加强对放射源使用、储存、运输和废物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与防护,设置明显的放射性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监测与检查,防止丢失或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储存、销售、购买、运输、使用和清理、销毁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环节,油(气)库和长输管道等场所进行重点整治。

3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配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防护设备与装置,落实现场防治高低温、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危害的措施,切实改善作业环境;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

七、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32.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企业应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设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级,并将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相结合,实现了事前管理和源头控制。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建立隐患管理台账、档案。

33.严格执行重大隐患报送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重大隐患信息报送制度,按规定向地方政府及集团总公司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数量、类别、危险程度及整改情况,特别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事故隐患,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消除。

34.规范隐患治理工作。企业应明确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资金渠道、进度安排和质量要求,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在隐患治理期间,要落实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5.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帐户,专项用于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和隐患治理。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的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八、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

36.严格劳动定员管理。企业严格按照规定定员组织生产,要层层建立劳动定员考核办法。生产设备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操作方法发生重大改进,以及发现劳动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劳动定员标准应及时予以修订。严禁违反劳动定员标准组织生产,科学安排作业班次,保障从业人员必要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37.严格从业人员劳动管理。对录用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劳务工),企业应按照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进行上岗前的安全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38.强化全员安全技术培训。企业要制定全员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强化操作人员,尤其是班组长、新上岗和转岗人员、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落实井控培训和防硫化氢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39.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培训基地,配备能够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及生活等硬件设施,加强培训大纲、考核标准、教材和考试题库建设,健全培训档案,提高培训水平。

40.加强先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措施的执行力。积极借鉴吸收国际石油大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九、加强应急管理,严肃事故调查处理

41.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制定应急预案。企业应成立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依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各生产单位应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各生产单位的应急预案应逐级上报,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备案。

42.规范应急演练工作。企业下属单位事故应急演练的频次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其中中央企业所属地区公司和中央企业之外的企业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对演练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43.加强应急资源管理。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以及通讯与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保障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加快应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44.严格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及下属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对于发生的伤亡事故或社会影响较大、涉险达50人以上以及媒体披露的特大伤害未遂事故,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等要求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严禁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45.认真组织和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企业要树立井喷失控就是责任事故、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观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调查分析未遂事故、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查找设备设施、工艺技术、规章制度缺陷、安全管理漏洞等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和控制对策措施,杜绝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对于由有关政府部门组织调查的事故,企业应做好配合工作,并全面落实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十、支持和推进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6.发展中介机构服务。积极引导安全监管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和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和发展石油天然气安全基础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47.加强政府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水平,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依法强化源头管理,依法加大日常安全监管力度,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对存在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48.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力度,强化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监督;做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油气田周边群众的安全意识;要公开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和事故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篇6

关键字:输变电设备 管理 运维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有模式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35kV及以上变电站不断增加,人员分配越发紧张,现有的各电压等级检修操作模式已不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各运维站所辖220kV、110kV 、35kV站所增容扩建改造工作较多,各站日常巡视任务重,工作范围大,人员工作压力大,精神疲惫造成工作效率直线降低低。另一面,由于35kV配网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各站情况复杂,站内设施不规范。交由主网管理,将有大量的一二次设备改造工作。更大范围增加了工作量;导致运维人员对设备熟悉度较为困难。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2、对新疆南疆的地理位置35kV及以上都处于城市较远戈壁滩或山区地界,路途遥远,最远者可达200多公里左右。车辆成本费用增加。如遇有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发现后回到驻地走生产管理系统流程上报缺陷,由上级部门安排计划检修消缺,而后按计划时间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分别同时赶往工作现场,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处理时间,并且造成一些重复性工作,造成资源重复浪费。增加检修费用,同时也增加检修人员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导致运行及检修人员紧张,不够用。

3、由于配网设备老旧,各运维站人员业务水平不一致,对各配网一二次设备操作维护工作较为困难。如有出现设备故障时,不知如何操作设备处理事故。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人员,设备安全隐患出现。在现有的模式下人员容易出现抵触、恐慌情绪。业务综合素质教强的员工工作量越来越大,业务素质教低的员工工作量在不断降低,工作越多承担安全风险就越大。这样业务素质教好的员工也渐渐地对工作失去积极性,设备安全将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由于点多任务重,很难抽出人员培训。

二、运维模式的改进措施

1、根基南疆实际地理情况实施运维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辖的22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较为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又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业务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完成设备停电检修恢复送电工作,极大地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维护工作效率。用最低的工作成本发挥超大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想要达到这种工作程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我们打破原有的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的生产模式,对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变更,改变员工过时工作概念。在生产模式变更期间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首先要理清运维一体的终极目标特点。看清当前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差距,改进工作管理理念的转变。

3、在工程会审、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过程中的全程加大运行 人员参与力度,更加熟悉、 掌握设备性能和特点;同时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到电力科学研究院培训、到大型厂家入厂培训、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现场培训等,造就高素质的“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工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通过培训转变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作风,把工作的中心放在设备的巡视、维护和保养上,将设备一味的“发现缺陷”转移到“处理缺陷”上来,从而树立集中检修,全面维护的意识;在“运维一体化”工作安排上更加注重设备全面检查,有效避免巡视不到位、重复检修和灭火队式检修。

4、借助PMS信息平台及我公司状态检修资料FTP服务器,扎实、规范、科学的做好各类设备基础资料和信息收集工作;完善输变电设备的“动态”巡视、评价、检修决策、缺陷处理的流程,改进设备缺陷月度审查平衡会议机制;细化各级班组、技术组、专家组、运维检修部各级岗位人员的职责。

5、加强巡视、生产作业现场的标准化作业管理,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通过多级会审细化各类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工艺要求,加强到位监督检查,对各单位设备检修试验规程、工艺导则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严格考核,以确保设备运行巡视、检修、试验工作质量、效率;开展“运维一体化”除了对设备正常运行巡视外,还应加强专业巡视,建立变电设备状态巡检和设备特巡制度;发挥新形式下“运维”专业人员对设备的熟悉优势,加强对延长检修周期设备的巡视,使设备状态随时处于良好的监控状态下,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巡视,还可以增加状态量信息,弥补在线监测信息的不足。

6、不断拓展“运维一体化”范围。按照制定的中远期规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运维一体化”的范围,逐步将一次、二次设备、辅助设备定检、消缺、验收纳入“运维一体化”的范围,全面提高巡视、检修效率。

7、加强“运维”人员对设备验收关,确保输变电设备零缺陷投运;加强对基建、农网、技改工程的管理,同时做好设备会审、选型、安装、调试、验收、试运行、投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从源头上把好关;同时做好新投运设备状态参数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8、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成立“运维一体化”专项基金,用于各种技术平台搭建、奖励“运维”先进人员等等开支。

三、具体的实施方案

1、在改进过程中坚持保证安全,逐步推进,运维一体不得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稳步推进,从各运行班组掉选人员基础素质较好,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在检修班组中进行试点学习,制定相应学习计划,定时进行测试,严格与绩效工资挂钩,薪资奖励必需增大,以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2、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业务水平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检修空闲时间部分检修一次二次检修人员也可以下到各运行班组进行指导与学习,检修人员也可以了解运行工作业务流程,停送电操作方法及要领,这样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远程培训和业务讨论可以初步建立,让所有员工共同参与;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财力。我们现在的培训都是一些应急学习,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会的快也忘得快,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业务培训坚持长期执行,从理论到实际踏实走好每一步,使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更深入有效的提升。逐步做到多种技能同时提升的目的,这样逐步培养多技能人才,逐步建立双师型人才队伍,同时也可以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提升业务水平。并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运维一体化的建立必需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源。

3、实际工作量大,安全责任重,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投生到建设工作中,同时对现有的岗位薪金进行调整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的专业数目设置灵活的薪金制度,促进广大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学习多种技能,这样的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广大员工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向运维一体化目标慢慢靠近。

4、在进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大状态检修实施力度,加大在线监测投入率、带电检测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对我们现有的超声,局放检测,红外成像测温,紫外成像等技术进行常态化的应用,并且可以建立一个带电检测结论诊断中心或者工作群,大家可以共同讨论,资源共享带电检测的经验交流,从而提高设备安全隐患的掌控。

5、我们相应的网络软件建设也要跟进,现在我们的生产管理系统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业务的实施与监管,安监一体化系统涵盖所有安全生产监管,这些系统对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做了详细规范的模板,使我们能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重要的一点就是,安监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优化一些功能,避免干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减少我们的工作量。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逐步向运维一体化目标迈进,逐步把变电站内运行维护职能归属统一班组。通过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能掌握某些方面的C、D内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可以单独承担运行和维护的职责,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因此我们根据设备实际状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几段稳妥进行。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运检技术[2012]310号)

篇7

一、认真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转变员工观念

净化厂的机构调整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员工的思想是否统一到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中来。为此,油气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摸底工作,分层次、分步骤、分重点地深入车间班组,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干部、操作服务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调研,收集基层员工对机构调整和人员“五定”工作的真实想法和意见。矿领导先后四次到净化厂调研座谈,及时掌握了员工的思想动态,消除了顾虑,澄清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同时,油气矿积极引导员工走出"一岗定终身"的观念误区,提出了"改一行、学好一行、干好一行"的新观念。并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员工进行排查,对确实有困难的员工、情绪较大的员工有针对性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据统计,矿领导、机关科室和厂领导累计对180余名一线操作服务员工、30余名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谈心,为统一员工认识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员工对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油气矿专门组织了26名员工到川东北气矿参观学习,参观的员工受到极大的震动。一名操作员工在参观后的心得体会里写到:“虽然身为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们还是应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用心体会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理解我们矿区的发展形势,支持改革,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必然的选择。对于本单位即将进行的结构、人力资源的调整,我们要理解并支持。”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员工逐步认识到:转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是当前矿区的新形势对净化厂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川中油气矿改革的需要,是净化厂结构调整的需要,并不是职工没有干好。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深刻理解到这次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最终成为改革的支持者。

二、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

油气矿党政时刻关注着净化厂员工,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一是加强与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电力运行工和电力维修工、仪表工和仪表维修工分属两个工段,如果按这种方案运作,将会给专业化管理带来一些因难。了解了这一情况,油气矿及时将电力运行工划归维修工段、将仪表维修划归净化工段,得到了员工支持。机构调整和定员方案以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精干队伍,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生产作业管理的指挥和控制;有利于建立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员工结构为基本原则,参照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忠县分厂的管理模式拟出了改革方案,随后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最后经矿办公会讨论后定稿。

二是注意了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厂职代会、参与竞争上岗投票,保证了员工权利的有效行使。在厂职代会上,职工代表民主审查通过了《天然气净化厂机构调整和员工岗位竞聘(竞争)实施细则》,并对改革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民主讨论。在竞聘会上,40余名员工代表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竞聘候选人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长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行使了自己的民利。

三是处理好员工在改革中的利益与面子问题,认真进行转岗培训,合理安置转岗人员。在净化厂184名操作员工分5批考试和164名富余人员离厂等关键时刻,由于涉及人员较多,为了不影响当班操作员工参加第二天的考试,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油气矿组织矿机关有关人员、净化厂领导和机关干部、党员到一线顶岗,确保了装置正常运行。对164名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将影响队伍稳定。在编制方案和实际操作中,油气矿对人员安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使每一位富余员工有岗可上。根据矿区其他单位对人员的需求和转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安置管理和技术人员4名;遂宁维修作业队安置维修工、电工、焊工等31人,一方面充实磨溪气田的维修实力,一方面保证净化厂设备的抢修、大修。对其余129名人员进行专门的转岗培训,主要以采气中级工的应知、应会和气田安全防护知识为培训标准。培训完毕,考试考核合格后分配遂宁、潼南作业区,在送转岗员工到井站实习在车辆、人员、物资上给予了保证,确保了转岗员工的再上岗工作,为磨溪气田嘉二气藏9月中旬投产做好了人力资源准备。

三、严格遵循“三公开一透明”的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是油气矿此次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的基本原则。因为有了三公开一透明的原则,在竞争上岗工作中员工情绪稳定,工作有条不紊,做到了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油气矿在此次改革中体会到:改革的原则的坚持是关键问题,只有切实的落实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和支持。

油气矿在改革中做到了公开竞争职位、公开竞争规则、公开竞争过程、公开竞争结果的全程公开。油气矿设置了“天然气净化厂机构改革、‘五定’工作宣传栏”,通过政策宣传、改革动态和公告三大版块及时向广大员工宣传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最新动态。净化厂机关和各车间分别制作了改革专题板报公开改革的全过程。

油气矿在改革中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每一项措施、每一个办法都按照写的做。从竞争上岗到转岗培训,从管理干部到操作员工,在制度的执行上都不折不扣。为保证竞聘(竞争)上岗过程平稳有序地进行,油气矿采取了“先机关、后基层、先干部、后工人;由上至下、分层推进”的方针,整个过程分四步走:首先在厂机关开展竞聘,然后净化工段、维修工段开展竞聘,其次在生产生活服务站开展竞聘,最后对结构性富余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和作其它安置。通过竞争和竞聘,40名员工顺利通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竞聘,并经过矿党委审批;170余名操作服务员工在分别参加了脱硫操作工、锅炉工、仪表维修工等13个工种的考试后结合民主测评,根据得分高低依次录用前110名到净化厂的相关操作服务岗位,其余人员经过转岗培训后,充实到油气矿一线采油气生产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严格的监督是落实“三公一透明”的有力保障。油气矿领导表态、净化厂领导承诺、矿职工代表全程参与,促进了“三公一透明”的执行。在改革动员大会,净化厂领导班子将油气矿的良苦用心和关心及时向员工传达,并现场签名,郑重向大家承诺:在改革中将自始至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保证作到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循私情并接受广大员工的民主监督。这次改革中,净化厂共有8名股级以上干部的直系亲属参加竞聘(竞争)上岗,他们的去留成了广大员工关注的焦点。为了坚持“三公一透明”的原则,净化厂两级班子在民主投票和考核阶段,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回避。通过竞争,其中有4名同志的爱人和一名同志的哥哥在改革后离开了工厂。无论是专业技术干部、管理人员的竞聘上岗,还是操作服务人员的考试、考核,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整个过程都经过了油气矿纪委和两名职工代表的监督,没有掺杂任何人为因素,杜绝了暗箱操作,员工们感到心服口服。

四、构建系统的竞争上岗机制

把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油气矿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从组织上给予保证。油气矿成立了由矿长余刚同志为组长,机关相关部门、净化厂班子及作业区职工代表组成的竞聘(竞争)上岗执行监督小组,负责净化厂竞聘(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由净化厂班子成员及新聘任的厂机关部门负责人、工段负责人组成竞聘(竞争)上岗工作小组,负责对厂机关一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服务人员的竞聘(竞争)上岗工作。在改革启动大会和干部竞聘上岗等关键程序,矿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到场把关,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二是建立了一套员工竞争(聘)上岗、转岗培训、员工试岗的措施和办法。在改革前,油气矿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到重庆净化总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净化厂实际情况编写了《关于净化厂机构调整和编制定员的方案》,下发了《净化厂实施机构调整和员工竞聘(竞争)上岗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天然气净化厂机构调整和“五定”工作运行表》。通过制定详细的措施办法、实施步骤,排出运行大表,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保证了改革中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三是按照分工合作、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要求运作,建立了多方面的运行监督保障机制。为了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油气矿对相关联的单位和科室提出了协同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有关工作要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净化厂、机关相关科室在改革中的职责。各个单位部门各施其责,协作配合,为改革的顺利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作业表单;移动终端;计划

1.移动现场作业建设背景

广东电网公司《关于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创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创先工作的指导意见》:“尽快形成一套与流程相匹配、可操作性强的表单和业务(作业)指导书,在全省统一推广。加快辅助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努力做到全面覆盖。”将各项生产工作通过生产计划和作业表单下达到班组,使班组“只做一件事”。

通过作业风险辨识,将风险控制措施与作业表单相融合;加强生产班组培训和KPI绩效管理,保证生产人员会做且做到位,保证作业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同时,拟通过技术支撑系统的应用,例如生产计划管理模块和移动现场作业系统,使生产班组在规范作业的同时达到减负的目的。

2.交互关系分析

2.1 业务架构层面

移动作业现场应用系统通过将移动平台和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到一起,基于“移动系统”和“规范化”概念改造传统作业表单填写模式,将作业表单固化到电子设备终端(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DA)中,利用电子设备终端的便携性,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作业标准,记录作业结果。实现作业表单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最大限度提升班组工作计划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作业现场的安全保障和现场作业的质量,同时让管理层实时了解班组实际工作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作业现场应用系统业务架构

2.2 技术架构层面

图2 移动作业现场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应用服务、PDA、XP客户端以及作业表单设计器基于.net framework架构进行开发。.NET Framework是用于Windows的新托管代码编程模型。它强大功能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构建具有视觉上引人注目的用户体验的应用程序,实现跨技术边界的无缝通信,并且能支持各种业务流程。

Android客户端采用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的SDK进行开发。Android SDK用于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建立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的集合。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架构于Java EE(Java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平台之上,结合CS(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实现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同步。

Android平板电脑、PDA、XP平板电脑通过省公司前置服务器部署的前置服务发送http请求,前置服务安全认证后将请求数据包分发到各地市局的应用服务进行处理。

3.生产移动现场作业功能

3.1 作业表单模板管理

作业表单管理模块通过构建标准作业表单库和班组作业表单库,实现对作业表单新增、修编信息化流程审批管理。

标准作业表单库包括省公司颁布的所有标准作业表单。班组人员可以将标准作业表单引入到班组库,通过修编形成符合实际工作的班组库作业表单。

图3 生产移动现场作业功能框图

“班组库”中的作业表单模板,可以进行复制、转移、作废、冻结、解冻。其中“作废”功能,需要通过部门专责和部门主管审批,模板才可以被作废。

3.2 作业表单设计器管理

根据审批的作业表单模板,通过作业表单设计器绘制成电子作业表单形式,并固化到生产系统中。

3.3 现场作业

作业表单由部门专责或班站长安排计划或派发工单时选择。

作业表单由作业负责人在作业现场时进行数据填写。作业负责人使用移动终端(PDA,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将工单和作业表单下载到移动终端中,在现场作业时通过PDA、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记录作业数据,作业数据可实时上传到系统。

3.4 作业表单数据共享

电子化作业表单提供方便的数据共享功能,完成现场作业后系统可根据作业表单内容自动生成运行日志和试验报告,大大减少基层班组人员的工作量,并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3.5 移动设备管理自动定位业务数据

提供移动设备编码与班组进行绑定关联的功能,通过这种关联,移动终端能自动识别出对应班组的用户及业务数据。

3.6 作业过程监控管理

通过3G无线通信技术、GPS等多种手段,移动作业系统可以实时与生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管理层对于基层班组作业及时性、正确性的监督。

3.7 作业表单数据查询与统计

通过横向对比、纵向挖掘的功能,对已经完成的作业表单从多维度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

4.数据关系分析

移动现场作业构建了生产计划+作业表单的闭环管理。作业表单电子化实现了作业过程的全面监控,通过生产计划和作业表单的信息化管理,均衡班组工作量,班组将现场记录的作业数据上传到安全生产管理信系统,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及工作日志,减少重复性工作,实现数据共享,真正做到为班组减负。

生产移动现场作业以‘计划+表单’的作业管理模式打通了现场作业表单和试验管理、设备台帐管理、巡视管理、缺陷管理、检修管理等模块的联系,实现了数据共享。

4.1 作业表单与生产计划数据共享

生产计划的派工单中的信息,如任务名称,工作负责人,工作成员等信息与作业表单中的作业内容,作业负责人,作业成员等信息为相互对应的信息,通过班长派工时指定作业表单,系统自动将这些信息共享至作业表单中。同时,作业负责人和作业成员也作为权限控制,只有这些人员才能在移动终端中打开作业表单进行填写,保证了作业过程的职责清晰。

工作人员在现场填写的作业内容如作业实际开始时间,作业实际完成时间等信息,在工作完成并上传数据到生产系统后,系统自动将这些信息更新到生产计划和派工单的实际开始时间和实际结束时间等信息中,保证工作人员只需填写一次数据即可完成数据多处共享,减轻了班组重复填写数据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2 作业表单与试验数据共享

试验报告中的很多数据来源于作业表单系统支持作业表单数据转试验报告的功能,通过字段绑定,将作业表单中相应的数据与试验报告中的数据实现对应。(下转第102页)(上接第100页)工作人员在现场填写试验类作业表单后,试验类作业表单填写完毕后,可根据作业内容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大大减少了班组人员工作结束后填写试验报告所需的时间。

试验过程中的数据也可以供设备状态检修使用,作为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数据,为后期设备状态检修、状态检测等提供数据来源。

4.3 作业表单与设备共享

设备信息作为生产系统各业务模块的基础数据,其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非常高。班组现场作业过程中,也需要查询工作对象(设备)的各项参数信息。作业表单提供加载设备信息功能,作业表单在移动终端加载完成后,班组人员可加载设备相应信息到表单中。移动终端也提供全站设备查询功能,供班组人员在现场作业过程中检索设备信息。同时移动终端提供的台帐核查功能,可供班组人员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将发现的设备错误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待工作信息上传到生产系统后,自动更新设备台帐信息。

4.4 作业表单与绩效管理共享

每份作业表单对应的工作,都可以换算成基准工作积分,工作积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来源。在作业表单模板管理中,确认每个作业表单对应的基准工作积分,提供统计每个人参与执行作业表单数量功能,通过统计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积分,为绩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4.5 作业表单与缺陷管理数据共享

班组人员在进行现场作业过程中,会发现运行中的设备存在的缺陷及隐患,移动终端提供了缺陷录入功能,班组人员在现场即可将缺陷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数据上传到生产系统后,缺陷数据自动保存至缺陷管理模块中,工作人员可通过缺陷管理模块的缺陷上报功能,将缺陷进行上报。

4.6 作业表单与巡视管理数据共享

把PDA巡视功能纳入到移动作业现场应用中,使得设备类型统一,便于使用人员掌握,出外巡视作业时只需携带一个移动设备。巡视类作业表单包含了设备的巡视标准和工作要求,移动终端根据巡视业务和巡视标准,要求班组人员对变电站/输电线路进行到位巡视,提供RFID扫描/GPS到位等辅手段。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设备缺陷,也可以在数据上传后同步到缺陷管理模块中,实现业务数据的一次录入,多处共享

5.移动现场作业全面应用成效

5.1 班组层

(1)无纸化:减少大量纸质表单的打印,真正实现低碳、绿色,节约纸张耗材。

(2)自动生成:班组将现场记录的作业数据上传到系统,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及相关工作日志,无需重复录入,实现数据共享。

(3)现场方便:利用电子设备终端的便携性,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作业标准。

(4)量化工作:通过生产计划和作业表单的信息化管理,均衡班组工作量,减少重复性工作。

5.2 管理层

(1)安全方面:采用了移动终端作业后,作业负责人只能够按电子化作业表单规定步骤作业,作业表单能够被更加规范、严格的执行,作业也更加安全。

(2)管理方面:通过生产计划和作业表单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控制员工的工作节奏和作业行为,保证作业过程的安全和质量,提升现场作业的管理水平。

(3)监督管理:作业表单电子化实现了作业过程的全面监控,以达到管理层对于基层班组作业及时性、正确性、合理性的监督。

(4)报表分析:每月按部门、班组自动生成作业表单执行情况统计报表。大量减少资料数据的维护成本。

6.总结

关注班组现场作业,切实为班组减负,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建设规范化作业过程一直是广东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理念。

广东电网公司生产现场作业系统实现了生产班组作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通过与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实现了生产信息资源一体化。移动现场作业的全面应用也推进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计划、巡视、缺陷、试验、检修等业务模块的深化应用。

参考文献

[1]《广东电网公司生产管理一体化工作手册(公司发文)》.

篇9

一、目标和要求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各级要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冶金企业的各种有害、危险因素设备的数量及分布,建立档案;强化源头管理,抓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三同时”工作和职工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设,改善企业的作业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素质,规范作业行为,努力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主要措施

(一)深入调查,切实摸清本地区情况。各区县安监局要深入开展本地区冶金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要摸清企业的底数,以调查表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弄清企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联系电话、主要生产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等。要通过这次摸底,建立完善企业的档案,提高监管的力度。各区县安监局要在20**年3月10号前结束调查工作,并将调查汇总材料报市安监局综合科。

(二)突出重点,增强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管。各区县安监局要充分认识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摸底,找准本地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出整改方案,将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根据冶金行业的事故特点,重点加强对危险程度较高、事故易发的生产工艺环节和部位的监管工作,强化对生产过程中关健部位、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要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并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加强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三个《规程》。要在20**年的上半年,结合省安监局开展的《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和《轧钢安全规程》三个文件的宣贯工作,进一步做好包括企业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安监部门人员在内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冶金生产工艺,掌握冶金企业安全检查方法和安全隐患及危险源辨识方法,具备与监管工作相适应的业务知识,以满足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四)认真落实“三同时”,突出源头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全面清理本地冶金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好“三同时”工作。对在20**年9月30日前投产而没有履行“三同时”程序的新建、改建、扩建冶金建设项目,要督促企业及时采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补救措施,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做现状安全评价。凡是20**年9月30日后投产没有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新建、改建、扩建冶金建设项目,要补办“三同时”手续;20**年6月30日后以,对未履行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手续或验收不合格的冶金建设项目要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议实施停产整顿,对不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原国家经贸委明令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冶金项目,坚决不予补办“三同时”手续,并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议实施关闭。

(五)严肃事故查处,推动安全管理创新。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存在隐患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同时,市、县两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有机的结合起来,淘汰落后冶金生产能力,鼓励和引导冶金企业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六)抓好冶金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全市所有冶金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始终将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健全相应的职责。

二是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各冶金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轧钢安全规程》,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条件和作业特点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相关岗位人员安全操作规程。(重点是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标准)、安全检查制度、危险源、事故隐患和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检修)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及厂区生产保卫管理制度)。

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冶金企业的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要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了解相关区域、作业的有害危险因素,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凡涉及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培训考核、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四是突出抓好重点危险场所和设施、设备的监控管理。要加强对重点危险区域、设施、设备、能源介质和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对练焦炉和烧结工序要以预防煤气中毒、爆炸和机械伤害为重点;对炼铁工序,要以高炉、热风炉、煤粉制作及输送设备为重点,防止爆炸和火灾事故,以出铁场为重点防止喷溅、铁水爆炸、煤气爆炸、中毒、起重吊车及泥泡等伤害事故;对炼钢工序,要以转炉、电炉及其他冶金炉(包括铁合金炉)为重点,防止高温金属液体(液渣)喷溅、煤气爆炸、氧气爆炸、废钢中夹杂危险物品爆炸事故,以铁水、钢水、钢渣吊运为重点,防止冶金吊车故障、容器泄漏和耳轴断裂等事故;对轧钢工序,要以加热、退火系统为重点防止机械伤害事故,以吊运、装卸为重点防止起重伤害事故;对锅炉、煤气、氧气、氮气等能源介质压力容器管网,高温金属运输工具、变配电所(站)等重点要害危险部位、设施、设备,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五是监控危险源,完善和定期演练事故应急预案。冶金企业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并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企业的应急预案,每年度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事故应急的演练,切实掌握救援的程序。市直属冶金企业要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市直属以下冶金企业要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篇10

【关键词】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水平

1.质量信得过班组

1.1质量信得过班组是以组织的行政班组为基本单位,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和战略部署分解目标,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有效的质量工具方法,有组织地开展班组建设活动,稳定提高产品、服务和工作质量,取得用户(下序)信任的班组

1.2活动原则

(1)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实施组织发展战略衔接一致。

(2)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相一致。

(3)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组织现场管理改进和创新的实际要求相一致。

(4)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提升组织员工素质需求相一致。

(5)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确保产品、服务质量要求相一致。

1.3活动内容及标准

(1)加强班组基础建设。班组应围绕组织战略布置分解目标开展活动;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思想,坚持活动原则,明确班组在组织内承担的主要职能工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等管理制度,坚持严格有效执行,具有质量改进和创新能力;班组基础建设措施明确,效果突出,包括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和遵守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有序、优质、高效、低耗、均衡的现场作业管理系统,岗位作业记录准确清晰、标准规范,设备设施管理和维护科学,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等。

(2)加强班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班组组织机制,合理配备资源,持续实施岗位流程优化整合,实现统一指挥、岗位协作、组织协调。

(3)加强班组规范建设。规章制度齐全,明确班组各项作业和管理活动的内容、准则、目标和绩效指标等要求,确保班组严格执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班组任务。班组活动及质量信得过建设活动记录完整有效。产品、服务质量结果水平突出并持续上升。指定人员定期走访、及时收集用户(下序)的信息,相关结果得到用户认可,用户满意度持续上升等。

(4)加强班组技能建设。建立学习型班组,积极参与组织的各项质量、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在班组内实施灵活有效的学习培训方式,培养、提高班组成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升相互协作、开拓创新能力等。班组成员培训率和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5)加强班组健康安全环保建设。以人为本,在班组形成关爱员工的良好工作环境,开展健康、文明、安全、环保等活动,包括制订明确的安全、环保防范和应急措施,并按计划组织操作演练等。

(6)加强班组质量改进和创新能力建设。班组坚持且有效地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包括QC小组、现场管理、5S、精益生产、六西格码、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以及各种质量工具方法的正确、恰当、有效应用。

2.质量信得过班组和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的关系

质量信得过班组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应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基层质量管理水平。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进行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的基础,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建设应积极扶持班组成员参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3.质量信得过班组的申报、推荐

质量信得过班组分为国家级、省市/行业级和企业级三个级别。各省市、行业协会和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推荐活动,授予相应的等级称号,并择优推荐上一级别质量信得过班组。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本着企业自愿申报和优中选优的原则,由中国质量协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主办单位,在各省、市和行业协会选拔、推荐的基础上,核准后确定。

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每年组织推荐一次,具体工作由中国质量协会组织实施。

4.质量信得过班组条件

开展质量信得过活动的班组要制定本班组活动计划、实施措施,结合组织和班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以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为目标,以用户(下序)为关注重点,注重现场管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健全、落实。

(2)班组成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在综合素质、业务技能水平、执行力和创新力等方面持续提升。

(3)班组成员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采取各种与组织相适宜的质量工具,有组织地开展班组建设和质量改进活动。

(4)班组活动目标完成率在本组织突出,班组产品、服务质量达到同行业、同工序先进水平。现场活动记录齐全,相关活动结果得到用户(下序)确认,满意程度高。推进工作有特色,并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做到“自己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在近三年内班组开展质量改进活动的小组曾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称号。

(5)班组近三年无质量、安全、环保事故。

5.企业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的方法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和河南省质量协会的有关要求,为保证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在我院有效开展,应关注以下问题:

5.1建立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的理念和氛围

任何工作的开展离开领导的支持,都无法得到理想效果。因此,需要同院领导层进行交流,使院领导层了解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活动原则、活动内容及标准、活动效果等,激起领导层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兴趣和期待,以得到领导的支持,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班组是质量信得过班组的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提升员工质量素质和业务技能,实现质量控制和保证的基础。所有院内的班组都可以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建设工作。但工作的核心点必须是质量。

5.2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建设必须与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衔接一致

企业的经营战略通过由各部门贯彻落实得以实现,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的班组,必须紧密围绕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年度质量管理目标,确定的班组建设目标、进度和措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的工作重心相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使班组建设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保证班组建设切实可行。

5.3加强班组的组织建设和规范建设

进行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要在班组内设立专(兼)职质量专员、材料专员、安全专员、工会专员等。

编制和完善班组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班组各项作业和管理活动的内容、准则、目标和绩效指标等要求,确保班组严格执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班组任务。

班组活动及质量信得过建设活动记录应完整有效。班组内指定成员每月走访、及时收集顾客(或上下游工序)的信息,相关结果得到用户认可。

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各信得过班组的建设在实施岗位流程优化整合、制度制定和用户回访等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导。

5.4加强班组的质量改进和创新能力建设

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可以依托群众创新实践活动、QC小组活动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进行。这样对班组而言就不是再重新开展一项建设,减少班组的抵触情绪。

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到各班组,了解班组在创建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尽可能多地为班组提供综合素质、业务技能、相互协作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建立学习型班组。

5.5每年定期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的评比,并纳入部门的绩效考核

6.结论 (下转第173页)

(上接第160页)班组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提升员工质量素质和业务技能,实现质量控制和保证的基础。脚踏实地的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将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业务技能,加强班组成员在质量工具方法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建设,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实现组织发展愿景做出贡献。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