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

篇1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一体化

一、虚实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敏感的神经,因此,现代经济学需要高度重视对虚拟经济的研究,高度重视和积极展开现代市场经济的虚实一体化研究。

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不论是由股票的交易拉动整个市场价格上涨,还是说哪一方面的影响更大一些,那要看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因而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看到实体经济领域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就只是治理试题经济领域的价格,那是比较片面的,而虚实经济一体化研究的前言意义也正是体现在这里。在21世纪,关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研究,不论是关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还是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都必须是虚实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因为在现实中这两大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二、股票市场对虚拟经济的影响

股票市场是一种复杂系统,其主要组分是自然人和法人(买方、卖方,以及中介方),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股票市场中进行股票的交易。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经济人”,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其行为完全理性。按照这一理论,股票价格是投资者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实体经济变量未来价值的理性预期,也就是说一种股票的价值应当等于其未来收益的现值。但是,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所指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由于人们受到信息和知识的限制,难以了解和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通常只能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而且在决策时也难以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此外,人们的价值观和周围人们的言行也 会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来自其本身的虚拟性,虚拟经济系统中存在的正反馈作用也会增强虚拟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例如购买某种股票的人越多,就会促使更多的人购买这种股票。人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就是正反馈作用,它会造成放大效应,使股票的价格大起大落。

三、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对于股票市场的研究就是虚实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研究。在现代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虚拟经济的运行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虚拟经济的运行中,股票市场的运行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虚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的运行不仅对虚拟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也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财富的变化及预期的变化对推动消费支出的影响;其次,股票价格影响投资。股票价格通过改变资金成本;影响信贷渠道;影响固定投资等渠道间接作用于投资。

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也不可忽视,股市的上升会增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并且由于“财富效应”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当股市泡沫破灭时,人们不仅减少消费,而且因心理恐慌而争相抛售各种金融资产,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发生经济危机。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实质上寻找二者相互作用的媒介物及其运行规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二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经济变量相互作用。

第一,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内价格,对实体经济的运行有直接影响。利率下降就相当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它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居民购买力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以及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第二,汇率传导机制。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作为开放经济中的重要变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以本币升值为例,本币升值引起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进而导致产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再者,本币升值引起进口物价下降,若国内物价水平不变,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等。

第三,股票收益率传导机制。股票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存量不变的情况下,股票收益率提高,则会引导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体,实体经济发展缺乏资金,经济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第四,金融衍生品,实物金融产品等投资收益率传导机制。这种传导机制类似于股票收益率传导机制。

五、建立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由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致全球,表明虚拟经济和试题经济是相互联系,紧密相连的。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还需要认真探索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虚实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的问题。

现代经济是高度虚拟化的,如果宏观调控知识调控实体经济,那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宏观调控不涉及股票市场,不涉及金融衍生品市场,早晚是要出现大问题的。自由的股票市场应该终结了,自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应该终结了,而应当建立的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

这个新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长期规划研究;第二个层次是财政政策运作;第三个层次是货币政策运作;第四个层次是加强各国的协调合作。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型金融机构跨国化已成为大趋势、大潮流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染和溢出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使全球经济得到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12).

篇2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区域中心的城市,他们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相关区域范围内的旅游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对城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问题,在强化旅游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时,为完善城市旅游业稳定发展进行分析。

一、旅游中心城市概述

旅游中心城市是在旅游业发展下产生的,但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只是针对一些城市提出的模糊性的提法,没有进行严格性的规定。“旅游中心城市”一词是基于对旅游中心地的研究。也就是说,在“旅游中心城市”这一名词出现之前,旅游学术界一直用“旅游中心地”这一名词来认识这个区域旅游概念。旅游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即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又有辐射力的旅游节点,它是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中心城市,要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同时也是区域旅游服务、交通集散、旅游管理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二、加强旅游中心城市构建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提升旅游服务中心城市的地位

旅游中心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要比周围一般城市好,但存在一些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服务发展地位优势不明显。为此,需要加强提升旅游服务中心城市的地位。第一,实现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旅游联动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城市和城市发展之间的互相带动。将城市建设为旅游区域的集散、服务和组织中心,在带动地区旅游发展的同时,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第二,通过休闲娱乐带动旅游接待服务业发展。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旅游流的集散中心,旅游业的发展在于交通和住宿。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消费者的需要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为此,旅游中心城市需要发展自设旅游接待也,使旅游业在观光旅游之后能够感受到休憩的娱乐体验。

(二)提升城市本身的旅游吸引力

第一,实现对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首先,加强建设地区旅游文化实体景观。现阶段旅游发展中,观光旅游占据重要地位,实体景观是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加强建设地区旅游文化实体景观,通过实体景观的开发增强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其次,实现对文化节事活动的应用。通过节庆活动和当地旅游文化服务结合,加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宣传效果。最后,构建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线路端点。文化旅游地在旅游城市中心建设发展中较为分散,不具备对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此,需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园,将其作为地区文化旅游的起点。另外,要积极促进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通过线上和线下产品的整合、补充,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路线。第二,加强对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大多是综合型的城市,其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出现新型的旅游产品,从而完善自身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第三,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旅游业发展能够提供重要的支持,为此,在进行具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能够通过引进社会现象来增强自身旅游产品的特色化。

(三)实现城市旅游服务系统的优化

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系统是动态化的,各个旅游要素和周围外部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是持续、开放的。为此,需要有关人员优化旅游中心城市服务系统。第一,提升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形象。旅游中心城市形象的改善可以通过提升城市形象来实现,包括城市的社会秩序、城市的文化气氛、城市文明发展、城市居民素质等。另外,还需要通过宣传提升城市形象。第二,完善城市旅游的媒介功用。这种媒介作用主要是指城市旅游综合服务系统,通过对旅游信息的整合和相关设施配套发挥出中心城市旅游业的价值。

三、结束语

篇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刺激下,使得我国涌现出一大批跨时代的优秀中小企业。这类企业都拥有共同的特质,其发展速度快,规模扩展快,企业创新能力十足,并且在短短几年之间就成为了优秀的大企业或者是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经济组成形式,其经济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总值当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因此,完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落实这一政策将非常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向上发展。

一、发展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的前身和动力

中小企业是我国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发展的前身,中小企业在经历一段时间发展后,通过采用融资、兼并等形式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范围,提高企业产品覆盖面,从而使得企业走上大规模生产的道路。中小企业还能够为我国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注入鲜活的动力。我国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一般会寻找优秀的中小企业来从事代工或者是的工作,从而给予了中小企业相关的技术支撑。在经历多年良好合作之后,两方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会对中小企业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取得对中小企业的控制权。

(二)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力和创新的来源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组成形式的重要部分,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非常巨大,大约占到了70%之多。因此,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额度将会是其他经济组成形式的两倍之多。因此,中小企业的税收制度的完善将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力除了体现在其对我国税收的大额贡献之外,还体现在对社会务工人员的吸收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所用企业形式当中占有90%的比例。虽然每家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业务和产品数量少导致不需要雇用很多的员工,但是其整体比例,让我国大多数上班族都在中小企业当中工作。

三、中小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

(一)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

中小企业之所以称为中小企业的缘由还因为其资金实力不足,不拥有稳固的流动资金以支持其持续的经营。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当中,经常通过向银行或者是投资公司举债支付贷款的方式来保持公司资金链,特别是一些房地产行业的中小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大多数已经到了70%的比例,满额借贷的方式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压力,使得每月利息成为中小企业高管们最为头疼的事情。另外,由于资金实力不足,让企业在对外扩张以及技术研发过程中,没有资金来源,从而使得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无法应对市场多变的行情。

(二)中小企业员工素质偏低

中小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其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高校的教育。大多数中小企业仅仅招聘一名或者几名会计人员,来维持企业日常业务核算,完全没有依照企业法规制定合理的内部监控制度。企业会计人员把握着企业资金的来源和企业日常经营性费用等事项,同时也需要对企业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缺少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使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成本效益的原则。中小企业员工素质偏低还会导致企业对于最近的财政税收政策无法进行充分学习,从而让中小企业的制度相对落后于市场优质企业,给中小企业制度完善、财政税收制度的普及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三)中小企业管理层价值观落后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质是家族企业,也就是企业管理层由近亲属组成。企业员工无法通过自身绩效的提高最终上升到公司管理层等高层岗位。因此,在中小企业当中,员工的流失率非常高,企业员工大多数处于混日子的阶段,没有正确的思想去学习、了解和发现时代前沿的财税政策,以帮助企业进行很好的财税规划。另外,中小企业企业管理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将人才当做企业一项重要的资本,这种落后的价值观还体现在对优秀的财税政策、先进技术没有很好的学习上,固步自封无法很好的把握市场动态。

四、发展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

从上文的分析当中可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当中依旧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企业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层价值观的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为了更好促进企业发展,带来我国经济总值的增长,就必须给予其相应的扶植政策。

(一)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持

中小企业的客观原因是持久存在的,鉴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实体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我国政府应当对中小企业采取财政放宽的政策,从资金援助、技术支持、政府采购三个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发展一定的帮助。对于资金援助,主要是政府通过放宽中小企业注册标准、信用审核标准等限制中小企业进行对外借贷的政策,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增加融资渠道,促进其资金链的有效。对于技术支持,我国政府应当开发更多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工业园,对中小企业进行集中管理、集中培训,从而让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与市场同步。对于政府采购,我国政府应当重视中小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将国有资产转变为市场经济当中的流动资金。

(二)政府税收方面的支持

对于政府税收方面的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在企业所得税方面,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收入大多分配到员工手中。看似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但是由于员工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而言,其计税基础过高,给企业员工收入大大减少,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员工的不满;第二,经过“营改增”之后,对于中小企业增值税缴纳是较为有利的,其中所规定对于购进高科技设备可以抵扣进项税的政策,给予当前中小企业的帮助,但是我国“营改增”的进程过慢,无法在短暂时间内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帮助。

篇4

摘 要 众所周知,货币政策是各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又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即从企业的区域差异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成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企业差异

货币政策是指为实现特定的预期目标,货币当局在货币信用领域内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工具及措施之和。而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指,在运用同一货币的一国或者地区内,不同区域对统一的货币政策反应不一,表现为对统一货币政策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并进而造成统一货币政策对各地区实际经济变量的影响差异。

在有关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中,区域差异的成因是各国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领域,而我国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是从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但是,货币政策要影响实体经济,必须通过相应政策工具和政策信号来引导实体经济中的各类主体的市场行为,而企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主体。因此,本文认为,除了金融结构(主要是银行)的区域差异外,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正处于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的研究就具有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企业的区域差异,强调的是各区域企业信用获得能力方面的差异,在具体比较时,本文是从企业的规模结构和财务结构两个方面来反映各地区企业不同的。

一、各区域企业规模结构差异

企业规模的差异是其信用获得能力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具体来说,大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大,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来源较多,资金形式多样,银行贷款往往只是其外部资金需求的一部分。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融资成本相对高,很难进行直接融资,银行信贷就是他们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同时,中小企业往往较难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这就更加使得他们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反应灵敏,他们一般会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其投资行为。因此,从我国各区域的企业规模结构出发来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就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我国东部地区大企业的占比相对于其他地区是最小的,而其中小企业占比则是最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传导较为迅速,也较为强烈,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弱。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小型企业产值占比都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占比最小的西部地区也为33%,可见,各区域小型企业都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东部地区小型企业的产值在全国小型企业总产值中占比为65.28%,这些实际条件都说明了小型企业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中能够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并通过信用渠道使得政策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迅速有效。

二、各区域企业财务结构差异

这里所谓企业财务结构的差异指的是各区域企业不同的营业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本文认为,这一企业财务结构的区域差异也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营业利润率低,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就会较差,其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相对较大;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面临企业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资产负债率就成为银行评价贷款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若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的财务结构就相对较脆弱,他们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就会较弱。因此,如果企业的利润率较低而负债率较高,那么面临金融市场条件变化的时候,尤其是面对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这类企业的反应必然较为敏感而强烈,他们会及时调整企业的投资支出和融资计划,进而影响到本地区的实际产出;如果某一地区的企业总体上利润率较高而负债率较低,那么他们防御外部政策变化的能力就会较强,这样企业受到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就会较小,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时滞会较长,反应也相对温和。在具体考察各区域企业的财务结构差异时,本文选取的是各地区私营企业,这主要是考虑到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而且他们的外部融资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直接融资,所以他们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往往不敏感,而私营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市场,而且他们相比国有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出于弱势地位,所以他们对信贷条件的变化反应迅速强烈。实际上,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其私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较低,而且其资产负债率又是较高的,这种情况必然使得东部地区私营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更强,因此,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就更为快速有力。根据2008年我国各区域私营企业营业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比较(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对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私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较低而资产负债率较高,这使得其区内私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更为脆弱,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其结果必然是东部地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更为明显、有力。

企业,是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传导到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而各区域在企业结构上的差异必然体现为统一货币政策在各区域内的效应差异,而本文中相关的数据也说明了企业的区域差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参考文献:

[1]李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1(7).

篇5

摘 要 金融体系的两类典型结构: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都具有积极作用,在动员储蓄、配置资金和分散风险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但是一国的金融结构的选择应考虑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并与其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金融体系的有效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实体经济增长,可见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以欧、美发达金融市场占主体地位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和以德、日商业银行占主体地位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都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当前面对的是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外复杂的金融环境,因此发展适合的金融结构对优化我国金融结构,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一、金融结构简述

(一)金融结构的界定

根据戈德史密斯(1969)发表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定义,所谓金融结构指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相对规模,以及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在数量上的关系。金融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从金融交易的期限长短,可以将金融体系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从金融活动是否需要通过金融中介,可以考察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比例构成;从金融活动是否受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可以分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二)银行主导型与金融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本文探讨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的相对重要性来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即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前者指的是金融体系中以银行为主要的资源配置中介,而后者强调的是以股票市场等市场资源配置工具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二、两种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

(一)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银行作为沟通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的金融中介,是企业进行筹资的一种间接融资渠道,以吸收存款,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再提供信贷投资于实体经济,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银行在对企业信息的获得,对企业贷款请求的筛选和对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上都具有明显优势。由于银行获得的企业信息不用立即公开,且通过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使信息私有化,从而减少了市场中由于信息的广泛分布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导致的负向激励,而更好的激励银行去搜索和挖掘企业信息,甄别出有用的信息来指导投资资金的分配,排除了向部分企业的失败项目分配资源的可能,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金融市场的运行更加依赖于相关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和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发展经济体制中,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具有比较优势,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从银行业结构来分析,较低的银行集中度使得具有外部融资依赖性的企业获得较快成长,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二)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等,把资金从储蓄者直接转移到有好的投资机会的借款者手中,是沟通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的一种直接融资渠道,能够动员经济中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比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银行等金融中介特别是受政府操纵的国有银行,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对企业发展会带来负面效应,资源配置效率不如市场;且银行具有天生的谨慎倾向性,而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金融体系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和成长;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金融风险产品,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而金融中介只能提供比较基本的风险管理服务;此外,流动性充沛的市场信息搜寻成本较低,促进投资者去搜寻企业经营信息具有较强激励,对企业起到监督、约束作用。

(三)最优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但无论哪种金融结构,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才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混合增长最大化有依赖于法律、制度、政治等因素。林毅夫等人(2009)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具有不同最优产业结构,处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应当具有与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金融结构”。如果一国的金融结构与其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则会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的成长,创造更多的经济剩余,推动资本积累,从而有利于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的提升和经济增长。

三、中国现阶段的选择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初期,市场机制、法律制度和证券市场机制等不健全,政府行政力量过大,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远大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因此,不能片面地模仿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结构,防止金融发展方面的“赶超”,不顾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而盲目追求“金融深化”,否则可能产生“金融抑制”现象,应考虑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寻求与我国最优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符合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的金融结构,才能有效地发挥金融体系动员资金、配置资金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功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仍适宜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努力在提高银行体系运行效率同时,循序渐进发展和改革金融市场,因此需要做的是:

1.坚持银行商业化改革,以“上市促改革”,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银行运行效率,根据各地经济增长状况,渐进推进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降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

2.加快证券市场改革,包括加强股票市场制度建设,完善法规,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出机制,加强建设政府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

3.加大培育机构投资者,壮大养老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放宽保险业保费投资限制。

4.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加强衍生产品市场如金融和商品期货市场等的建设。

参考文献:

[1]Ross Levine.Finance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050 Massachusetts Avenue,Cambridge.MA 02138.2004.9.

[2]Ergungor,O.E.(2004).Market- vs. 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s:Do Rights and Regulations Really Matter?.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forthcoming.

[3]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经济研究.2009(8).

篇6

关键词:次贷危机 金融监管

1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年度发行量不过350亿美元,仅占当年贷款发放总额的4.5%,而这一比重在2006年升至20%,次级贷款余额也增至1.3万亿美元,住房私有率高达68.9%。在极低的利率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和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放贷机构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on,CDO)等等。至此,由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17次提高,由1%提高到5.25%,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再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形成了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次贷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并且还在向全球扩散。到目前为止,美国房地产市场仍旧面临着困境,受其影响,美国的金融市场现在依旧存在着严重的波动,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人们的恐慌心理,使得美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动荡不安,同时,银行由于亏损,收紧银根,提高贷款的条件,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滞缓了企业兼并和收购的进程,减慢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美国的次贷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全球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到了整个世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信用遭到了质疑,使得一向以借贷为基础进行消费的美国人不得不减少自己的消费,随着美国人消费需求的减少,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国家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减缓。而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使得各国的与次级贷款相联系的银行、对冲基金、私人基金以及国家基金等都蒙受了巨大的亏损。同时,给各个国家的股市、债市、汇市都带来了巨大的波动,及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资本市场并不完全开放的国家来说,仍旧通过影响人们投资的信心而使证券市场持续下行。

2次贷危机扩大的原因

2.1投资者难以把握金融创新产品

CDO除了一些传统的品种以外,投资银行家还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衍生品,例如“合成CDO”以及“CDO平方”、“CDO立方”等新产品。BIS统计显示,2006年第4季度新发行了920亿美元的“合成CDO”。衍生品结构趋向复杂化,加上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真正把握产品的定价,更无法理性判断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力,出现过于悲观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加剧次贷危机的影响。

2.2银行收紧房贷标准,导致流动性不足

本次危机的特征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违约率上升导致信用危机的普遍蔓延,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资产负债结构的平衡拼命收缩信贷和流动性。英国部分房屋按揭服务公司也开始收紧信贷审批,提高相关贷款利率,甚至停止发放贷款;美林旗下按揭部门表示,将提高其按揭利率。次贷危机造成曾经一度广为蔓延的流动性过剩在旦夕之间蜕变为信贷紧缩。银行在信贷危机时期对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流动性不足使借助高杠杆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受到较大的影响。

2.3部分金融机构倒闭,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2007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欧美主要次级债的房贷机构尤其是对冲基金受到冲击。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告濒临破产,次级债危机被引爆。到目前为止,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高盛、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美林、和贝尔斯登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均损失惨重。受到金融机构倒闭消息的影响,股票市场不断下跌,使投资者信心受损,恐慌性抛售金融类股票,甚至并未卷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或者卷入不多的金融机构也未能幸免。

3次贷危机在全球传导

3.1购买美国次级债的国外投资者

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最先受到影响的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得较为成熟,它们资金实力雄厚,进行跨国投资,在全球配置资产。因为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它们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持有较大比例的美国资产,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次级贷款抵押发行的衍生品。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直接给这些机构投资者带来损失,另外,美国资产价格下挫也使得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其他美国金融资产遭受损失。从2007年4月至12月,日木瑞穗证券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967亿日元。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银行也宣布,由于在信贷资产上冲减了5.89亿欧元(约合8.71亿美元),2007年四季度盈利下降42 %。到2007年11月份,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损失约为36亿美元,英国汇丰集团第二季度在美国的次贷相关业务损失达34亿美元,英国巴克莱银行第二季度损失约为27亿美元。

3.2信用评级机构对风险的重新评估

信用评级机构在整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可以说是起到了放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在房地产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给予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较高的信用评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可以顺利发行。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收益很高,而风险并不大,争相追捧;但是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风险暴露时,则迅速调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评级,使得投资者争相抛售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此次次贷危机发生以后,评级机构马上下调了次级债的信用等级,因为金融资产是按风险来定价的,因此次级债的价格下跌。各国金融市场是紧密相关联的,对次级债评级下调导致全球市场其他一些类似资产的评级相应下调,风险重估,因此,欧洲、日本等市场投资者持有与次级债类似资产的投资者遭受损失,风险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

3.3实体经济传递和心里预期效应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在金融层面,但如果危机继续深化使美国实体经济受损的话终将会拖累世界经济。美国次贷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风险主要源于消费缩减,因为美国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而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消费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借贷,次贷危机使得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紧缩信贷,减少消费放款。因此,次贷危机将使美国消费缩减和美国经济衰退。美国与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美国消费缩减和经济衰退将减少从外部进口商品,从而使得次贷危机的影响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多数人对这一问题早有预期,因此,心里预期效应可能提前发挥出作用。次贷危机也使得美元出现持续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一些用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石油,石油价格持续上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高油价将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对经济前景看淡,减少投资和消费,经济下滑。次贷危机可能会减少全球的对外投资总额。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会使得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减少,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可能会收回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

4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4.1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前景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而现代金融活动中资本的杠杆率高、信用链长,因此房贷的风险常常会波及到诸多信贷交易主体。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2全面研究,理性对待金融创新产品

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中,无论是零首付贷款、负摊还贷款还是具有“诱惑”利率的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都属于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产品。这些新产品之所以处于高风险状态是因为其本质都属于过度授信,由于授信额度超过了借款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但为贷款发放机构造成了大量不良贷款,甚至导致其破产,同时也对很多无辜的借款人构成了伤害。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要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本着为客户切实负责的态度,审慎研发推广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创新产品避免过度授信。

4.3强化外汇资金境外运营的风险分析,加快发展海外投资市场,完善海外业务管理体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其对次债的经营和对危机的反应来看,与国际金融业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强化对国际业务的资源配置,加快国际业务发展,进一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深入调研,注意控制风险,提取足够的风险损失准备金。同时在对外投资时不应过于看重评级,不要被评级所误导;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也应该预料到情况变化时,评级可能会大幅下调,造成资本撤离,必须事前就考虑到这样一个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毕节市;市场营销;实体

一、毕节市经济概况

毕节市的经济逐年增长,并且增长率也随之上升。三大产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以毕节市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无论是从占有量还是从增长率来看,都是目前毕节市的重点产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几乎。毕节市的第一产业稳健上升,呈现健康的上升趋势,不需要过多的干预。毕节市在“十三五”的规划下,农业、工业以及旅游业等产业迅速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目前,毕节市地区正在大力新修铁路以及高速公路,而交通运输又将为毕节带来新的发挥机遇,可以预见,毕节市在未来几年,第三产业将迎来一大高峰。

二、毕节市的实体市场营销问题

1.观念落后

由于毕节市还处在经济的萌芽发展阶段,对于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许多商家依然保留着以往的传统营销观念,也就是生产观念或是产品观念。他们大多认为消费者需要的是优质的商品或者是低廉的价格,只要将这两部分内容做好,自然就会有好的销量,很少进行或者根本不进行相关的营销活动。当然,这样的观念并没有错,只是不再适应现在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几乎所有的市场竞争者都有能力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做到把控,那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建立市场营销的观念。

2.营销手段有限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毕节市的市场营销手段相当有限。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而交换取决于营销者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和对交换过程管理的水平。目前毕节由于信息的滞后性,对于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分析不够,对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欠缺。不能掌握顾客的真实需求,还停留在出售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而不是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

3.缺乏合理的市场分析

合理的营销是建立在合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的。在进入市场之前应该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只有找准了目标和定位,才能更好的发挥企业的市场价值。首先,我们应当进行市场的细分,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按各(细分)变量将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需求不同的产品和营销组合的子市场或次市场的过程,通过勾勒细分市场的轮廓,能让企业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其次,在已经细分的市场中,企业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进入并且实施获利,这就叫做目标市场。确定市场后,我们还要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考量和设计,决定它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这样才是进入市场的第一步,而在毕节市,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这一步,而是盲目的直接开始运营,这样的结果便是对市场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目标客户属性没有概念,广撒网式的策略使整体的营销效果不够显著。

三、毕节市的实体市场营销优化措施

1.改变传统观念

市场营销是一个从选择顾客到顾客满意的全过程,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顾客的需要并为其提供合适的产品。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客户的分析了解,为其创造新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正好是我们可以提供的。也就是既能出售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能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深刻意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并将这种重视程度通过沟通或者是规定的方式传递至每一位员工,尤其是直接的销售人员,只有从根源上改变了观念,市场营销才能有途径进行完善。

2.客户关系管理

顾客满意度是营销中最核心的观念,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目标客户有着足够的认识了解,及时掌握顾客的动态变化,维护顾客关系。表4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简单示意图,据调查,当客户与品牌进行交互时,他们期待获得无缝体验。研究表明,尽管80%的CEO认为其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客户体验,但只有43%的客户获得了积极一致的品牌体验。企业如果能够采取全面、集成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维持用户关系,就能打破信息孤岛,提供无缝的客户体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记录下各维度的顾客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企业可以:(1)了解客户的偏好内容,为他们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产品;(2)全面分析潜在、意向、成交客户的有效区分,总结营销成功,灵活变动营销手段;(3)根据客户分布、发展趋势、消费能力、消费特征、评价等全方位的分析结果,发掘出潜在信息以供决策。同时,还应当设置评分机制及意见箱,以便及时获知顾客的使用体验,并根据客户的反馈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和提升。

3.掌握基本的营销管理流程

现代营销的主要流程和管理环节大致分为以下一些步骤:市场调研、营销环境的分析、营销战略、目标市场、营销组合。最后才是进行4Ps营销组合的选择与实施。可以看到,整个市场营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对于毕节市的商户来讲,完全按照步骤进行可能有些不切实际,但也需要掌握基本的营销管理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市场调研和4ps(产品、定价、渠道、促销)方面的内容,保证市场营销的科学进展。

四、结语

市场营销的本质是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企业目标和企业内部条件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它保证客户和消费者成为企业的中心环节,从而确保公司的竞争优势,并使公司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手段,关于市场营销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而毕节市的实体营销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只是作为一个引导,更重要的企业和政府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和当地实际来设定科学合理的营销体系,来抓住机遇、引商留客,达到经济发展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莫任珍.毕节市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4):40-41.

篇8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71-02

[作者简介]何冬梅(198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高校国有资产即高等学校拥有和使用的,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归国家所有,可实现货币化的经济资源的统称,该项资产是推动高校教学、科研有序进行的基础。高校国有资产涉及多种资产形式,如流动、固定、业务运营、各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等。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深化改革,重视和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教育资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能有效避免国有资产被浪费,提升办学质量与绩效。在高校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办学,高校扩建、改建等筹集教育经费进行办学的情况不断出现,很多经营服务机构也融入进来,新的产权格局与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形势已经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都必须以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为前提,我们通常也会将之视为评价高校办学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国家教委于1990年制定了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通知与决定,此后管理高校国有固定资产逐渐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各高校逐渐了解了管理固定资产的必要性,而且专门成立了专职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所等,同时还分配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来管理固定资产,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也不断在提升。

现阶段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支出在增加,加上政府制订的相关政策及高校自身所面临的发展环境,高校陆续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不断增加。然而同其他机构相比,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比如资产结构较为复杂,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等,且高校对资产管理了解程度还不够深,未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账物不适应、多次购置同一资产等现象不断发生。鉴于此,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目前摆在高校面前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任务。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而高校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也还面临着不少难题与不足,如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单一化等,本文认为应制订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主要可分为:

(一)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命脉。而高校国有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政部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就明确提出:“高校等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实施集中有效的管理。”因此,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应组建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单位,仅靠物资、设备等机构已满足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要求。而让其现行所属部门来取代资产管理,这样也不尽如人意。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让其对资产进行统一、集中、有效管理,高校国有资产便不会再处于分散凌乱的状态中。

(二)完善高校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应完善高校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有序,实现国有资产规范、集中化管理;健全采购登记制度,在购买资产前,应结合政府采购部的相关要求进行预算,做到按需采购。针对购入的资产应做好登记工作,使其与账务保持一致。应完善资产管理监管制度。针对教学、科研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昂贵设备,要做到专管专用,避免向外租借。应完善处置调剂制度,针对破损和落后的设备资产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按要求进行鉴定与审批,同时应做好设备资产的登记、检查、补购等工作,及时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批给相关部门,运用管理制度来约束其管理行为。

(三)针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涉及多方面内容,如教学科研所需,即非经营性资产,它在学校资产中占主导地位;高校经营性资产如运营、校企合作增收、经济实体所创造的效益,教学、科研再利用后形成的混合性资产。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批各种资产形式,了解各项资产的拥有者及其职权关系,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年底还应对各项资产进行盘查,按需处理国有资产盈亏等问题。

(四)强化审计与督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协调财产管理部门有效管理高校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应将其审计责任落实到位,将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视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监管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遇到特殊情况,还应及时盘查国有资产,找出和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序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提高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现阶段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武,等.论国有资产管理对合并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0(3):26-29.

篇9

与此同时,股票市场也似乎离开了大家的关注焦点。当然,吸引人眼球的,是连续的那六根阴线,还有那一天的暴跌。但是,日益萎缩的成交量告诉着我们,资金已经逐渐离开了股市,尽管市场已经用一个较低的平均市盈率来告诉我们潜在的投资价值。不过,有好事者把最近几届世界杯和欧洲杯期间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进行了统计,他们发现,在举行世界杯和欧洲杯期间,股市表现大多低迷,成交量萎缩。于是有一个结论,即在世界杯或欧洲杯期间,同样也是球迷的基会经理们弃股市而不顾,没人玩了,所以股票就会跌。

统计的数据,可能足一个佐证日前市场低迷的原因,但我们还是应该从经济基本面情况来对A股市场进行一下判断。首先,联系一下最近央行在对外公告措辞中,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归结为“控制流动性”,就可以发现目前资金流向的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体,通过高额的出口,获得了大量的国际储备,并因此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大,从而流动性产生了过剩。而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人民币存款利率高于国外的事实,是吸引海外热钱不断涌入国内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股市不佳,热钱并没有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和大家的普遍想法相反,热钱留在了银行之中,导致银行的流动性不断上升,这也就是央行提高准备金的根本目的――控制热钱。

那自然会有人来质问,股票市场已经经过了如此暴跌,应该会有所起色了

吧?毕竟平均市盈率已经很低很低,无论情况怎样,都已经显示了很好的投资价值,毕竟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市盈率跌到如此水平,应该会有点起色了。但如果我们再去看一个指标平均市净率的话,那就会发现一个大问题,目前,我们国家证券市场的平均市净率是4倍左右,远高于国际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证券市场是被高估的。

但看到这些,我们更加要挖掘这些数字背后所隐藏的含义是什么。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股价对应的股票盈利水平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体现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景。但从市净率的角度来看,目前股价对应的每股净资产的水平明显偏低,从实业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要用较低的每股净资产去博得较好的盈利,那就必须要采用高杠杆的做法,即借钱做生意。这样一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就很重大了。如果货币政策趋紧,企业的盈利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借不到钱了。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控制;创新

        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们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灵活,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但同样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常常受到经济、法律和制度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政策的限制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生产设备落后,以及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社会诚信缺失而导致的融资困难等等。就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虽然有这么多相互关联的制约因素但缺乏资金仍是阻碍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主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过于重视短期的利润这样的思想导致其单纯追求销量,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一般都是通过银行贷款得以满足的,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非常困难。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帐目异常混乱,管理者无法获得及时、有用的财务信息,影响了决策的客观性和及时性。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管理者专业水平差。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 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2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据统计我国300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其主要原因: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2.3项目论证缺乏科学性。(1)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2)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3 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

        3.1关于观念的创新。(1)人本化理财观念。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资金为中心,而在当今时代,重视人的管理与发展观,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把对人的激励与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主体性和自觉性。(2)动态管理观念。在当今时代,企业经营随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变化因素的挑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服从竞争需要,立足未来,根据市场信息及企业实际不断比较、分析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管理效率。(3)风险理财观念。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客观上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即不可避免的承担一些风险。这种风险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增长。因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的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最低。(4)信息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变成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理财观念。(5)融资第一的观念。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是自有资本的发展和延续,以自有资金为核心。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已不再是单单的自主理财,而是资本运营、培育和扩张。因此,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树立融资第一的新观念,优化资源结构,顺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企业效益。

  3.2关于目标的创新。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这一变化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已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应归属于“利益相关主体”。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契约集合体。企业要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理应维护契约的公平和有效性,使“集合体”中的各主体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