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营销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营销体系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营销体系建设方案

篇1

一、某市联通现有营销体系及存在问题

合并之初,处于南方区域的某市联通公司,无论在移动通信市场还是在传统的固网业务市场均处于劣势,如何建立快速响应、有战斗力的营销体系成为市场经营的关键。

1.某市现有营销体系现状。某市现有营销体系按照客户群划分为集团客户部、商务客户部、公众客户部。 其中集团客户部设大客户经理,对市内大客户实行名单制服务维系,按照行业进行新客户营销;商务客户部对中小企业高端客户进行维系,但客户经理人员有限,大部分低端客户无客户经理维系;公众客户部设置社区经理,按社区每人维护用户约1.6万户,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2.现有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1)基层营销人员不足:社区经理人员有限,对分散的中小企业客户无力进行全面覆盖,商务客户营销体系尚未建全,人员有限,潜在集团公司中小企业客户和中低端存量客户销售与服务不能充分保证。(2)考核和激励不到位:社区经理岗位等级低,社区营销未建立有效的业绩目标考核体系,缺乏激励政策,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普遍转岗到更高的岗位。(3)基层营销缺乏协同机制保障:销售部与集客部分工日趋细化,公众和集团客户销售人员职责划分日渐清晰,在原有社区内面向公众和集团中小企业客户的销售人员如何实现协同、信息共享,最大范围的挖掘客户,最终将影响客户无缝隙覆盖的实现。

总之,现有营销体系下,中低端市场存在销售空隙,营销团队缺乏竞争力,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因此,某市联通急需实现由粗放式营销模式向精细化营销模式转变,整合公众和中小企业商务客户两个完全独立的营销体系,完善人员结构,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实施统一的网格化营销模式。

二、网格化营销的概念

网格化营销是精细化营销和网格化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将目标市场按照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标准进行细分,从客户集合中划分出一个个网格单元,每一单元对应一类特定的用户群体,将企业现有资源细化分解并投入到对应的客户单元之中,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网格化营销以地理区域为中心,依据经济情况、人口、用户层次、消费水平等条件,对目标片区进行区域分割,而每一区域都有特定的产品和服务、销售策略和手段与之配合,实现企业业务在区域市场的渗透和挖掘,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网格化营销战略利用各种有效的营销方式和工具,使企业营销资源重新组合和分配成网格化状态,充分达到可能到达的每一个极度细分的消费群体,从而使得有限的营销资源发挥出充分的作用。网格化存在使得企业即使损失了几个网格也不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性生存,大大降低企业的营销风险。

三、某市网格化营销体系实施方案

某市联通公司网格化营销体系以物理网格划分客户市场营销区域,在网格内设立社区经理、楼宇经理和商客经理,打造一支有区域竞争力的营销团队,对公众和集团中小企业客户实施主动的、精细化的、系统化的全业务销售管理,从而实现物理区域和客户市场的无缝覆盖,保存量客户、扩新增市场、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收入。

1.某市联通公司网格化营销体系建设原则。市场无缝覆盖:通过物理网格、逻辑子网格、聚类市场的划分,最终实现客户市场的无缝覆盖,解决潜在的集团中小企业家客户和存量集团中小企业中低端客户的营销问题,实现公众和集团中小企业客户销售的有机结合。团队协同作战:网格内采用团队营销方式,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协同作战、最终实现客户群体营销的无缝覆盖,完成网格的整体收入指标。考核激励并举:岗位、薪酬和激励方案设计要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销售人才,多劳多得、鼓励销售。人员优化配置:人员专岗专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确保一线营销团队的专业人水平。

2.某市联通公司网格化营销实施方案。(1)网格划分。网格是根据各区域特点在确定当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形成物理网格(按照地域划分)和逻辑网格(按客户特点划分)。①物理网格。物理网格中在公司所负责的区域通信市场上,根据网络通信资源覆盖、地区行政区划、服务面积与人口密度、地区特点与发展前景、客户消费水平与潜在客户等因素,综合考虑所划分的最小营销责任单元。每个营销网格中根据公众客户和集团中小企业客户群属性、建筑楼宇分布、经济区域特点,包括公众和集团两类不同的逻辑子网格。物理网格划分原则。原则一:均衡原则。同一物理网格内逻辑网格的划分尽量均衡、客户数量、客户收入、发展潜力等要素要平均,以便考核的统一性。原则二:无遗漏原则。实现逻辑网格内客户的无缝覆盖,实现楼宇内入驻客户的无缝覆盖、实现竞争对手已经进行基础网络接入的楼宇的无缝覆盖、实现即将入驻、搬迁客户的无缝覆盖。原则三:便于管理原则。考虑网络资源分布,以分局便于管理和维护为原则。原则四: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社区,划分营销网格。②逻辑网格。逻辑网格划分方案:梳理物理网格中的建筑及入住的客户类型、业务发展情况、收入,根据入住客户的主要客户类型定义各建筑物属性,将各个建筑物纳入相应的聚类市场,最终形成公众和集团两个逻辑子网格。对于一个建筑物内可能存在公众和集团两类客户群体,以主要客户群属性定义建筑物所属聚类市场类型。

(2)网格人员配置。对网格内各类聚类市场,细分客户群体,设定商客经理、楼宇经理、社区经理三类销售经理负责销售工作,网格内人员采用“1+N+M”模式不配置,即一个网格经理、N个客户经理、M个销售助理。①网格经理:是必选强制性配置。首先承担网格(或者网格内一个区域)的销售和服务工作,其次承担网格的管理、支撑、协调工作;网格经理可通过直接选聘具有较强业务拓展经验、综合协调和沟通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②客户经理:是必选强制性配置,N=2—4。客户经理负责网格内一个区域的销售和服务。应有一定的权重考核网格的销售任务指标。工作包括信息收集、拜访客户、制订方案、促成订单、协调后台、客户服务、客户维系等。③销售助理:是可选指导性配置,M=0—4。对部分不适合从事面对客户销售工作的人员承担信息收集、制订方案、协调后台、客户服务维系工作(送发票、送礼品、催欠费、电话服务)。

3.营销网格的考核与激励。网格考核:市公司将全业务收入分解到各区、县,各区、县将收入指标分解到各网格,区、县负责考核网格的总体收入。公司设定各网格经理的主要考核指标,区、县根据网格收入的分解,对网格经理、销售经理、销售助理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一般包括:收入指标、发展量、服务指标、规定运作(拜访、资料整理、宣传等)、欠费追缴等。网格激励:在基本工资保障的前提下,重视业绩奖励。实行绩效奖金和考核结果挂钩。实施业务单项奖励,按超额发展量给以奖励,鼓励销售。

篇2

关键词:大营销;电力营销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模式;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金鑫(1984-),女,回族,辽宁锦州人,辽宁省锦州电力培训中心,初级讲师;王伟(1982-),男,辽宁锦州人,辽宁省锦州电力培训中心,初级讲师,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0)。(辽宁?锦州?121001)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10-02

自电力市场建立伊始,电力营销就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一方面,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作为电力企业对社会用户的业务服务窗口,其工作质量时刻体现着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不断提高营销一线员工的素质与形象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要求,也是电力培训机构营销培训部门的核心工作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为应对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挑战,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公司“十一五”末“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和“十二五”初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平台的逐步完善,为国网公司实现营销“一部三中心”到“大营销”的变革提供了信息集成平台和技术支持,“大营销”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使电力营销工作在工作内容、体系标准、业务流程、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对一线员工的素质和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锦州电力培训中心作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技能培训基地,承担着全省电力营销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任务。本着以服务于省公司工作大局、服务于电力企业一线员工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宗旨,为不断顺应营销工作现场形势变化,紧跟“大营销”建设的发展步伐,积极响应一线员工最新技能培训需求,标准化、规范化的完成计划内外多类型营销培训工作,笔者对电力营销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大营销”背景下营销工作的变化

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五大”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目标和任务。文件指出,要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建设“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做精县公司,提高公司发展能力和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五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目标导向、实事求是、安全稳定。公司营销工作重点是,按照“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的要求,调整省、市、县三级营销部组织结构、完善省95598供电服务中心建设、建设省计量中心、构建省、市两级集中稽查监控体系、修订完善“大营销”体系有关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发“大营销”体系信息支持系统。建立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计量检定配送省级集约、24小时面向客户的“大营销”体系,突出总部业务集约、保障民生用电两个重点,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营销运营管控能力。

二、营销培训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电力公司对人员培训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对电力营销作用的重新认识,电力营销培训逐渐成为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电力公司的培训机构在电力营销培训方面必须从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电力营销类培训体系,系统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安排,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1)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结合“大营销”体系建设内容,根据不同岗位人员业务内容、岗位职责认真制定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计划。

在“大营销”体系建设之前,电力营销专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分为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客户受理、装表接电、电能表修校、负荷控制等工种。在目前“大营销”体系建设背景下,公司根据功能定位变化前后的组织机构、业务模式和人力资源配置要求,对各机构岗位业务职能进行了调整。锦州培训中心在这种班组人员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针对其不同岗位、不同业务、不同培训对象在熟悉了解其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及岗位内容的前提下制定好培训计划是培训效果的前提保证。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必须熟知调整后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及业务要求,而且要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编制不同的培训计划,这样培训内容的制定才能达到突出重点,培训效果明显。例如,对于大营销建设内容中,涉及到的将地(市)公司承担的95598客户服务向省级集中,对省、地(市)县三级营销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省公司层面负责客户服务业务受理与督办,负责220千伏及以上客户业扩业务的组织、66千伏客户业扩方案审批。地市公司层面负责城区客户及全地区66千伏及以上客户营销业务执行及县域315千伏安以上客户业扩业务的组织。县公司层面负责315千伏安以下客户业扩业务组织。那么对于这种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就要突出培训重点,省公司层面的人员培训就要加强高压新装、增容及用电业务变更方面内容,各市(地)、县供电企业培训人员就要加强低压业扩报装内容。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一、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以示范校建设为目标,重点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长和实训基地建设为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和特色专业计划,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一)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设既能对学生进行虚拟训练、情景演练的专业实训室,又能对其进行专业教学和开放式生产经营的实训基地,在改革、创新的思路下,采取改造原有实训室与创建新的实训室的方法,加强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实训基地,从而培养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具体目标

1、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健全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发挥学校现有校企合作的优势,与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山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61°贵州鸣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展开新一轮战略合作。进一步开拓新的联办企业,拓宽合作渠道,拓展合作方式

2、调整更新专业设置,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校招生工作和专业设置的调整提供依据。

3、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示范校建设方案,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个,与361°贵州鸣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贵州山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完成实训基地建设。

4、结合特色专业计划,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思路,按照示范校建设方案,新建5个校内实训室:商务礼仪、商贸谈判、体验实训室、山子公司实训室、学生实训超市。

5、开展工学结合,共建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

加强与企业合作,与贵州德强兴商贸有限公司、贵阳云岩快达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超市供货协议,建成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实训超市,完成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建设。

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加快实训体系建设

目前我校的实训工作主要还是靠课堂实训完成,还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强化岗位技能成为重要教学目标,加快建立实训和实习一体的实训体系是实训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我们既能开展日常的技能训练实训,还能有机的将实训与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完成。

(一)改革实训教学方式,探索实训课程体系

实训教学改变了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通过岗位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创建适合与教学的实训教学体系,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各项的综合学习,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二)建立独立实训课程体系主要做法

1、在企业专家的合作与指导下,通过对中职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提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技术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根据技术能力结构要求,设置技能训练项目和设计综合模拟内容。

2、技能训练项目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相结合

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所需考《高级营销员》证书,因此在实训技能训练时,应着重对《市场营销实务》,《推销实务》,《市场营销与策划》几门课程进行专项的实训项目。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课,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抓好实训教材建设

1、聘请市场营销行业专家指导,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教学实训指导书。

2、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色,选用现有相关的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教学。

(四)实训教学的管理

制定相关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训教学达到应有目标。

1、实训教学教师职责

制定《实训室指导老师职责》,使实训教学中指导教师的职责明确。

2、实训室使用制度

制定各类《实训室制度》,使实训教学场所保持整洁、有序。

三、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四、校内实训基地制度建设

(一)实训课教学组织要求

1、任课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训要求,在期末制订实训计划,经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科批准后,报教务处作为下学期实训计划。2、实训计划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不可随便更改,减少实训课时。3、实训课程必须有任课教师编写的实训指导书,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4、制定相应的实训课程成绩评分标准,根据学生实训成绩综合进行考核。

(二)实训室安全制度

1、在保卫科的监督指导下,做好实训室的安全、防火、保密工作。

2、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动用体验实训室内办公设备、教学光盘、沙发、桌椅等。

3、爱护室内一切设施设备,如有损坏,追究经济责任,照价赔偿。对蓄意损坏者,除赔偿外,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使用的部门或人员使用后,要将器材设备恢复原状,并清除垃圾。

5、离开实训室必须切断电源,关好门窗,如因缺乏安全措施造成室内设施设备损坏、遗失、被盗,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6、实训室管理员应定期(每月一次)检查物品,如有正常使用损耗或人为损耗、丢失现象要及时向学校报告。(作者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学敏.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33)

篇4

【关键词】市县协同 调控业务 用工效率 管理创新

1.实施背景

公司2011年着手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调研和准备,2012年组织实施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2013年对“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行了完善与提升,公司人财物等核心资源管理更加集约高效,规划、建设等专业管理体系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机制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工作习惯,职工对业务关系需要尽快适应,专业间横向协同和管理链条之间的纵向协调需要重新整合,因此开展市县协同化建设是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深化并取得实效的现实需求和具体举措。

2.市县协同化运作的实践

2.1制定市县协同化建设工作方案

“三集五大”体系模式下市、县公司协同化运作探索与实践被列为公司重大管理创新项目。为提高项目管理质量,确保如期完成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并取得预期成效,制定“三集五大”体系模式下市、县公司协同化运作探索与实践创新管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思路、目标、工作方式方法等内容。

2.2开展市县协同化建设调查研究

为保障项目建设有效契合公司生产经营一线实际,组织项目组成员召开研讨会议,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新体系运转、专业内部及各专业间协同等情况;制定调查表,在各单位广泛调查实现协同化现状及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为了保障市县协同化项目建设的有效组织和工作开展,成立了项目小组,建立了由人资部牵头,发策部、建设部、调控中心、营销部、运检部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项目组织体系,保障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各项调研工作深入开展。

2.3 配电带电作业向全省延伸

配电带电作业实现全覆盖。充分利用现有带电作业中心的人力、装备等资源优势,按照“大检修”体系专业化、扁平化统一垂直管理,区域专业化班组合理布点方式,带电作业向县域配网延伸,实现城、农配网不停电作业区域全覆盖。设置县域间带电作业班组。在远离市公司的县级供电区域,科学布点,成立县域间配电带电作业专业化班组,统一由市配网带电作业中心专业化管理,此班组服务周边多个县公司开展架空线路不停电作业工作。将配网抢修指挥集中上移,深化信息集约控制管理,充分利用车载GPS系统,对抢修服务进行时时跟踪控制,及时反馈现场抢修人员、抢修进度等信息,增强了现场服务的透明度和故障研判的准确度,使配抢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投诉工单数量明显下降。

2.4整合地县调控业务职责

将地区各县调改为地调分调,县调继电保护、自动化运维、检修计划、运行方式等相关专业管理职能全部上划,实现地调、分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统筹公司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资源,实现地、县两级电网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优化调度功能结构,实施“标准化、一体化建设,精益化、集约化管理”。重新确定地、分调职责范围。地调负责承担地区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系统运行、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水电及新能源等各专业管理职责和配电网故障研判、抢修协调指挥业务,调度管辖66kV~220kV电网。分调负责承担县域电网调度运行、抢修协调指挥业务,配合地调完成地区调度计划、系统运行等工作,调度管辖地区10kV电网。

2.5健全和完善制度、标准、流程

公司在探索和实践市县协同运作中健全和完善了涉及调控、规划、建设、带电、运维、营销等方面的制度、标准、流程136项,并做到实践项目的业务内容全覆盖、纵向管理全闭环、横向关系全呼应,实现各业务领域管理与实施有分工、有协作、有控制、有总结、有考核,责任全面细化到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岗位,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提升了业务控制力。

2.6用工效率再提升

实施县调业务集中上移,全省范围减少技术和技能人员配置900多人。县公司管理及技术定员向市公司层面调整,从县公司向市公司调整定员488人,其中:管理定员314人、技术定员174人。通过业务及定员的进一步集约和整合,促进市县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市公司的管理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员用工效率提高。

3.结论

公司实践市、县协同一体化运作项目,实质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再深化,是在国网公司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实施方案指导下,深入落实“更集约、更专业、更扁平、更统筹”的建设要求,通过对内控资源配置的深化调整,创新电网调控、配抢、带电等专业项目管理,优化市、县两级公司功能定位,实施业务管理再集约、组织方式再改进、管理关系再理顺、人员配置再优化,解决相关业务纵向贯通无力、横向呼应弱化等阻碍新体系高效、顺畅运行的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公司各专业管理提升,引导所属供电企业其他各专业有效挤压管理虚位,打开管理升华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和效率效益水平,为公司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开创生产经营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3

篇5

“五大体系”建设事关全局,必须具有坚强的思想和物质保障。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调整了电力生产的专业结构,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1“.五大体系”对专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专业化是“五大体系”的核心内容,其表现形式由简单和细分向高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转变,必然对电力生产流程的专业结构产生影响。由于对专业的数量和性质进行了调整与转换,为此,各专业的岗位设置和编制数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为辅助专业的,现在可能变成了核心专业,原本岗位数量庞大的专业,可能会被精简。2“.五大体系”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五大体系”建设,直接调整了组织架构设置和人力资源22013年第2期配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对员工的能力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表现为专业覆盖范围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素质要求更全面。如调度控制一体化要求调度员要掌握设备监控知识、监控人员要掌握电网调度知识,对调度员和监控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五大体系”对员工培训的挑战“五大体系”提高了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对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员工培训作为保障员工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重要手段,是“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方面,必须超前谋划,在充分、深入了解“五大体系”对专业结构调整和员工能力素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员工现有的技术、技能水平进行分析比对,开展专项培训和岗位培训,以尽快满足“五大体系”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

“五大体系”与培训中心发展思路

“五大体系”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培训中心应积极应对,主动服务电力企业,深入分析“五大体系”下的专业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岗位工作标准和能力素质模型,以生产方式专业化为核心内容,转变培训发展方式,调整培训组织架构、强化专业建设,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培训标准体系,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坚强培训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提升培训质量。

转变培训发展方式,配合“五大体系”建设

1.调整组织架构,强化专业建设“五大体系”从根本上调整了电力生产流程和专业结构,培训中心必须对生产流程和专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对应调整培训的组织架构和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首先,要调整专业教学部门设置,原教学部门实训中心和仿真中心可整合调整为输配电实训中心、电网实训中心、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三个实训中心。其中输配电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检修”开展培训,电网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运行”开展培训,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营销”开展培训。其次,要调整专业教学部门的教研室设置,输配电实训中心下设线路运检培训室和电力安全培训室,电网实训中心下设电网运行培训室、电网修试培训室和智能电网培训室,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下设计量技术培训室、营业用电培训室。通过培训专业教学部门和教研室设置的调整实现培训中心与生产现场的专业对接,从而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2.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培训标准体系(1)当前培训运作模式的特点和不足。目前的培训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和报表统计的方式直接了解生产单位和职能部室的培训需求,汇总编制公司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问卷模式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面向员工,针对性强,第二是具有较强的时间特征,时效性强。但同时,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问卷模式制订的培训计划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适用于新兴企业或中小企业,却并不适用于公司这种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司员工整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起点比较低,利用问卷模式制定的培训教育计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幅度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但时间一长,必然会遇到缺乏培训新内容、重复培训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现实的困惑,也是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2)以典型岗位设置为基础构建培训标准体系。“五大体系”对典型岗位设置进行了调整,对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以“五大体系”典型岗位设置为出发点,建立了能力素质模型,确定了岗位人员能够顺利完成岗位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应制订了岗位培训标准。岗位培训标准包括培训课程、培训模块和考核标准等内容。所有典型岗位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和培训标准组成了整个的岗位培训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开展了针对性培训。岗位培训标准体系是培训中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标准体系是转变培训发展方式的着力点。3.构建全环节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1)强化过程管理,实施全环节质量控制。大力开展“培训质量行”活动,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工作,以教研室建设和培训教学基础台帐为抓手,建立培训基础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强化培训基础管理。实施严格的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培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培训需求分析、计划编制到授课实施各个环节,从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到实训指导书和课程教案等全环节的基础台帐,实施培训全环节的检查督导,实现了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各环节的可控、能控和在控。(2)改进培训需求调查、效果评估和结果反馈方式。深入贯彻ISO10015质量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要着重改进需求调查方式,推广网络调查和培训项目菜单式调查,增强调查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着重改进培训效果评估方式,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项目实施前后的能力提升效果,通过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质量。强化四级质量评估,改进评估结果反馈方式,从而形成培训质量管理闭环。4.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1)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服务重庆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公司现有实训场所不能满足培训计划需要,也不能达到培训标准要求,且不具备改扩建条件。作为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国有大型央企,在当前“五大体系”变革的关键时刻,公司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此,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公司发展的迫切需要。(2)结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修订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首先,要紧密围绕“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进一步修订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大运行”方面,公司“大运行”专业体系将实现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配网调控合一的一体化运作,按照实训设施与现场同步的原则,应建设调控一体的电网运行仿真实训设施,实现覆盖10~50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网调度仿真、变电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监控仿真的培训系统,满足电网调度和设备监控的技能训练功能。“大检修”方面,要结合“大检修”专业体系建设的实际,构建专业化、标准化、运维一体化的电网输变电设备实训设施,覆盖0.4~50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备的实训设施,满足设备现场操作、现场维护、新建和检修设备的技能训练功能。“大营销”方面,要结合“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电能计量、95598客户服务、电能信息采集与监控、电费业务、用电检查与反窃电、配电设备抢修的电力营销实训设施,覆盖0.4~500千伏电压等级电力营销业务的实训设施,以满足操作技能、管理技能的训练功能。其次,电网一体化运行、电网技术进步促使电网继电保护、电力通信、电力自动化等设备、技术、建设、运维、管控进一步融合,可称之为“大二次”,培训中心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筹建与“大二次”相适应的实训设施,满足二次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业务的培训需要。最后,要搭建与支撑五大系统相适应的信息化实训系统。信息化是公司“三集五大”的支撑平台,以信息化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现代电网公司,绝大多数员工均必须具备与信息化相关的知识、技能,需要按照“集中与网络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运行、维护、使用的训练设备及训练软件系统。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五大体系”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员工培训,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合适、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与“五大体系”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实现与“五大体系”的对接,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与“五大体系”的专业对接存在差距;其次是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能力结构不全面,电力专业专职教师仅29人,平均年龄达46岁,来自生产企业的仅2人,整体上欠缺现场实际工作经验;第三是系统内兼职培训师来源不够稳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1)打造具有开放性、立体式结构的师资队伍。首先,要适度增加电力专业专职教师数量,引进新鲜血液,增加师资队伍活力,从各供电企业选派具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优秀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加入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队伍工作,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其次,创新系统内兼职培训师聘用机制,通过发放“兼职培训师”证书、把授课任务纳入优秀人才年度业绩考核等方式,实现优秀人才资源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兼职培训师的作用,建立一支稳定的、来自电力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培训师队伍。第三,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师资力量的合作,吸引社会高端师资到校授课。(2)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师资专业能力。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电力生产先进技术,对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开发与研究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生产高度融合,要求培训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多维度发展,且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向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延伸。另外,培训中心必须要加强师资培训,采取专项进修、现场实践、参加高层次科研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基于“五大体系”的电力生产流程,加强学习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先进理论技术,熟悉设施设备,大力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围绕坚强智能电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体系庞大,涉及的专业面很宽,依靠传统的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必须采取团队协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项目责任人制度,以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小团队,共同研究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使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6

1.实现同业对标、业绩指标与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协同分别将管理创新提升工程专项指标、业绩考核指标和同业对标指标进行对应和整合,落实指标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分解每项指标涉及到的子指标,明确每项指标填报的系统,进行月度过程管控,实现三类指标的协同一致。2.实现年度综合计划与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协同结合公司2013年综合计划和“二十四节气表”安排,认真梳理年度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融入进十三个子方案中,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3.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与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协同完成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构编制调整,优化综合管理和各专业部门间职能分工,明晰管理界面,同步规范供电所机构编制与岗位设置。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情况管理诊断分析,找出建设“盲点”和管理短板,编制细化专项提升措施和操作方案。结合“安全生产大整顿”活动,在公司范围内将供电所安全质量专责岗位全部进行公开竞聘,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人员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为公司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二、“三诊断”,加强管理提升综合治理

1.加强公司面层诊断分析一是找出公司层面的管理短板及瓶颈等问题,实行分管领导“包靠制”,在自我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积极联系协调市公司对口开展诊断。二是组织公司各专业认真开展专业诊断分析,确定了部门、班组(岗位)层面解决的共性问题53项,制定了《国网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管理创新提升工程综合治理方案》,在治理过程中,实行“销号制度”和“进度公示制”三是对各专业实行“周总结,月调度”,每周结合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工作例会对各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每月对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各专业之间对问题和措施进行互审和共议,开展多维度诊断分析。四是以同业对标为总抓手,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控,逐项对指标进行分解,明确每项指标对应的管控系统和数据来源,每项数据报送之前,各专业之间做好协调,与上级对口专业之间做好沟通,确保了报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加强部门层面诊断分析各专业找准提升目标和诊断标准,深入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提升方案,采取“周管控”和“月管控”的方式,确保指标整改到位。加强对指标数据和管理工作的核查,依据对标评价结果,诊断分析专业状况,实行指标“分类制”,制定了优势指标巩固措施、潜力指标提升措施、弱势指标攻关措施和高权重指标保证措施。3.加强供电所层面诊断分析为将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做到实处,公司从基层供电所抓起,建立弱势指标“问责机制”,针对供电所重点和弱势指标,公司每月选取一项专业指标进行重点治理,对排名最后的供电所每月在公司经理办公会上进行分析汇报,通过建立问责机制,加大供电所责任和压力,以点带面,公司各项指标快速提升。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供电所同业对标管理办法》,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行风及服务等工作内容分别量化为28项具体指标,纳入对标体系,每月开展一次对标工作,实现公司农电整体工作的提高,真正发挥“善小效大”的作用。

三、“三到位”展现管理创新提升亮点做法

1.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创新提升工程13个专业相关单位是信息报送的主要责任单位,各单位要设定专人及时搜集、整理工作信息,形成特色工作和经验材料。每月至少上报2篇信息到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办公室,同时自行通过各类渠道进行报送和发表。2.积分通报到位根据集团公司制定的得分规则,制定公司积分规则,每月对各单位信息进行积分统计和排序,在公司管理创新提升工程月度简报中进行通报,并在公司网站“管理提升专题栏目”中予以公布。3.奖惩兑现到位制定信息报送评价实施细则,结合公司业绩责任制考核,每月对各单位信息报送和发表情况进行奖惩兑现,提高了各单位提炼、上报亮点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篇7

中石油股份公司上市以来,作为中石油炼化生产基地的抚顺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实施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财务管理全面实施“一个全面,三个集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营销集中管理,推广电子商务,实施集中采购,不断挖潜增效。法律、审计和效能监察工作进一步拓宽领域,突出重点,搞好服务和监督,在控制和防范风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司整体通过了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还有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体制的改变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能源紧张、原油价格高位运行、零售市场开放、化工进口关税持续减让、节约型能源的新标准等诸多经营风险将由企业直接面对,安全生产责任日渐突出,各种风险的规避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公司多年的运作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基本上是以单项业务或部门为基础制定的,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体系。另外对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评价很难进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目标

根据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不足,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设定为:以COSO控制框架为基础,全面落实股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持续满足上市地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目标为: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补充、修订相应制度,编制并执行与对外披露财务信息密切相关的流程和关键控制,达到股份公司检查验收和一次通过外部审计的基本要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委员会作为高层指导,审定实施方案后,以内部控制项目组为依托,对各小组分管的每项计划逐条落实到人,确定时间点和工作目标。项目组依据各组计划分解编制了内部控制项目组工作实施计划,并结合股份公司内部控制项目考核标准,按工作实施计划推进考核。

三、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案的具体实施

(一)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实施安排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计划期为1年,具体阶段及所用时间分布如下:

1个月完成跟单测试;2个月完成关键控制管理文件;1个月完成关键控制测试,按照项目组总体安排完成控制环境测试和信息系统测试;1个月配合完成股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项目验收测试;1个月按总部的内控管理文件,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运行;6个月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和维护。

(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案具体实施的关注点

内部控制方案具体实施的关注点主要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5个COSO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要素。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营造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实现:

(1)树立诚信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公司制定了高级管理人员道德准则,高级管理层共同提出并遵守《抚顺石化公司领导班子公约》。

为加强廉政监督,公司发出《致领导干部配偶的一封信》,从直系亲属配偶做起。同时编印了《警世明鉴》,开展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家庭助廉系列活动,加大反舞弊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致力于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及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承诺

公司通过开展定岗、定编、定员、定规范、定职责“五定”工作,编制下发《员工岗位职责描述》,对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及财务系统等与财务密切相关的岗位进行了规范的描述,使关键岗位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有了依据。

在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承诺方面,公司对21个重要工种开展竞技,对各种工种的状元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嘉奖,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3)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

在加强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方面,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投资、债务、资金等实施集中管理;二是建立统一授权、分级管理、归口把关、各负其责的合同管理体制;三是对重大决策由公司班子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后,集体研究决定;最后,改进公司对数据处理、财务报告等的态度。

(4)组织结构

公司财务资产处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总会计师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主要经营活动的决策。公司选择的会计制度符合会计法规和股份公司的规定,并按要求进行实施。公司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各所属单位的财务人员行政隶属关系收归公司,由公司向所属单位派驻财务人员。

(5)权力和责任的分工

公司实行股份公司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通过组织实施员工岗位职责描述、整理业务授权权限指引等措施,对职责权限进行适当分配,从而建立起责任与职权和职责相对应的管理体系。

公司对业务活动的授权,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在管理权限上进行明确划分。在合同及纠纷案件管理方面,公司规定凡是以合同形式表现的经济协议以及对纠纷案件的诉讼人均实行授权管理。

(6)人力资源政策及程序

在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及程序方面,主要包括改进关键岗位和紧缺人才的选拔机制,制定业绩考核办法和培训制度,确保员工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加强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管理等。

(7)反舞弊

反舞弊主要包括举报机制,由监察处负责受理在会计、财务控制或审计等方面的违规和舞弊行为的举报,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定期进行舞弊风险分析,研究防范舞弊行为发生的制度及措施。定期召开反舞弊情况通报会,公司内部审计与监察处互通信息,遇有重要情况或重大问题时,随时召开,并向管理层汇报。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识别及分析相关风险及其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公司已确认、记录全部每个流程、每个步骤中存在的风险和已建立的控制。重点强调与财务报表和附注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关的控制、防止舞弊、欺诈行为的控制、资产安全的控制。通过建立流程图、风险数据库和风险控制文档(RCD)来查找现有控制的差距和不足,进行差异分析,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控制措施,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结合关键控制点,完善了关键控制风险文档,标注了关键控制点。公司还将在中石油公司总部风险管理标准基础上,全面识别和处理各种因素引发的特殊风险。

3.控制活动

(1)建立经营活动分析评价制度

按照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要求,公司每月都要编制技术经济指标和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包括上报炼油、化工板块经济活动分析,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分析,分别与预算、同期、上月比较,对当期的财务报告做全面、详细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

上报中石油公司总部的《炼油板块经济活动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产经营活动的简要总结、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炼油毛利分析、KPI指标完成情况、关联交易情况、资金管理情况、效益预测、问题与建议、附表等。

《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主要指标的当月和累计完成情况说明;吨原油盈利情况和原油保本点分析,炼油、化工主要产品盈利水平分析;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营运资金分析;资本性投资情况及关联交易执行情况分析;库存情况分析;增减利因素分析;停工损失分析;问题和建议等。

(2)控制现状描述与分析

为对公司内控现状进行全面描述和客观分析,公司制定了控制现状与描述分析表(见表1)。

(3)建立关键控制管理文件。包括关键控制文档、流程图、风险控制文档和关键控制程序文件。

(4)按股份公司总部的财务报告流程执行期末财务报告流程。

(5)结合股份公司总部控制活动制度要求,在公司内部控制活动过程中,建设并完善各项控制活动制度和标准,主要包括:控制活动的标准和管理制度;控制目标及要求的标准;风险控制分析文档编制标准和模板;关键控制确认标准及审定程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文件索引的标准;关键控制程序文件;涵盖上述标准的控制活动管理制度

4.信息与沟通

公司需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自上而下、公司内部及自下而上的沟通。管理层必须清楚地告知所有员工应严格执行各自的内控职责。员工必须理解自身在内控体系中的职责,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动与其他人工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员工还必须拥有向机构高层报告重要信息的途径,并且还必须与外部各方进行有效沟通,如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及股东。依据股份公司总部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细则予以实施。

公司实现财务、资金、结算、物资、销售、合同关键经营系统实施数据集中,软件统一。规范电子表格管理,建立相应制度,拟将部分电子表格转为系统表格,自动生成。描述公司沟通现状,形成内控相关信息沟通管理规范。建立信息系统沟通制度索引。

5.监督

公司必须经常或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质量进行监督。目前的监督发生在运营过程中,包括管理层的日常监督以及其他员工在履行职责时采取的其他行动。管理层单独评估的范围和频率取决于具体的风险以及当前监督程序的有效性。按照中石油股份公司总部规定,建立体系维护与管理制度,建立内控测试标准。按照国资委8号令修改内审工作制度,制定缺陷报告管理制度细则,制定缺陷认定标准,开展内部审计、效能检查、内控审计、管理层测试等监督。

四、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几点收获

(一)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内控取得阶段成果

编制完成了12大类涵盖物资采购、生产、建设等业务的14个流程目录、流程图和程序文件。编制完成了13个一级流程、100个末级子流程的关键控制管理文件,修订了部分管理制度。

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公司收集了221份实施证据,规范实施证据106份。对公司100项重要业务进行有效性测试,取得关键控制实施证据121份。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系统梳理了关键控制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公司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二)公司诚信度进一步提高,外部形象明显改善

向企业用户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公司在关键控制文档、控制环境建设和信息系统规划的实践情况。从企业内部看,内控体系建设帮助公司员工树立诚信管理理念和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营造出良好的诚信环境。从企业外部看,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了与其他单位的交流与沟通,面向社会展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进展,这些做法得到了同行业和社会用户的认同,公司外部形象显著改善,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上台阶,管理运行成本显著下降

篇8

构演进方式,最后,提出了构建未来品牌的三个有效的驱动手段。期望本文的研究对业内人士及相关学者专家有所裨益和帮助。

关键词:品牌架构;演进方式;驱动手段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引言

一直以来,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对企业品牌建设讨论的较多,但是,对涉及未来品牌架构的演进方式及驱动手段的深入研究不多,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走了弯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更有甚者,不但没有通过自身品牌建设得到益处,反而加速了企业经营的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探索未来品牌架构演进方式及驱动手段这一课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

时代的紧迫感。

一、未来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是经济发展和外部竞争的必然要求

企业品牌建设对企业长久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经济发展和外部竞争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对品牌的重视是受西方发达国家影响的,经过实践证明:品牌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扩张力,

远远超过企业产品、事件、人物的影响力,凡是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品牌知名度较高、美誉度较高、传播程度较高的企业。因此,无论是什么行业的企业,如果不重视未来品牌建设,就势必

会被社会淘汰。

(二)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未来品牌建设将直接关乎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为除了“硬件”过硬外,“软件”同样也要过硬。这里所说的“软件”,就是企业发展中形成的内在精神实质,而品牌建设是精神实质的关键部分

,也是外显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已经开始突破固有的传统思维和方式,日益演变成涉及愿景、战略、产品、人才、品牌在内的立体式结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以上的企业都已经

把未来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件。

(三)是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的最佳方式

品牌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有品牌的创立、品牌的定位、品牌的策划、品牌的传播、品牌的调整等等,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而言,品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很强的,不会受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大

的变化,历史传承性也非常好。因此,将未来品牌建设作为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的方式,是可行度很高的一个选择。

二、刍议未来品牌架构演进方式

(一)初始阶段要明晰打造品牌架构的模型图

品牌构建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为占领市场所须完成的企业战略规划、品牌体系建设、品牌形象塑造、营销整合推广以及各种创意传播建立等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的组成,以此建立内、外部对品牌的识

别并形成品牌资产的积累和升值。具体来说,初始阶段的品牌架构的模型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品牌形象的确立。这是品牌架构成型的起步阶段,是要反复论证才能确立的;第二,品牌的

整合推广阶段。这是品牌架构成熟阶段,是要不断磨合和调整的;第三,品牌沟通及传播渠道创意建立。这是品牌内涵深化的阶段,要不停的钻研和拓展。

(二)运作阶段要严格执行品牌规划的五个步骤

品牌运作阶段要严格执行品牌规划的五个主要步骤,分别是:第一步,品牌的扫描。这是从品牌的全貌和整体进行的第一次全方位的考量过程;第二步,品牌的战略。可以从品牌定位、品牌模式、品牌

策划三个角度推进战略的实施,这是品牌成败的核心所在;第三步,品牌文化。它是品牌和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深入融合的阶段,是品牌真正做强的关键所在;第四步,品牌设计。这就涉及到非常细

致的具体环节和内容,是整个品牌面向市场和消费群体时鲜活的表现形式;第五步,品牌营销。这个阶段是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真正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阶段。

(三)评估阶段要做好终端品牌触点分析

评估阶段要做好终端品牌触点分析是未来品牌架构演进方式的最后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所谓的触点分析,就是围绕着消费者的视觉中心点、触觉中心点、听觉中心点等,做出相应的工作准备,比如说:

产品排面、道具系统、POP系统,地推陈列、包装系统等等。另外,还要注意一点:终端品牌触点分析工作要时刻保持进度的跟进,要在加强走动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尝试需求对接服务,使得各项工作能

够接地气且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存在。

三、试论构建未来品牌的有效驱动手段

(一)完善品牌方案审核制度以确保品牌计划的有效性

首先,品牌年度方案要经过上级品牌经理的总结分类,并提供反馈和指导。同时,积极利用企业内部网络进行品牌方案的提交和审核将显著提高审核工作效率;其次,由品牌主管进行评估和协调;再次

,品牌经理要密切跟踪方案执行的过程以及结果,通过数据监测方案执行,必要时对方案计划进行调整。当然了,品牌方案的审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和阻隔,但是,只要在执行过程中

能严格的遵照审核制度运行,也会及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最大程度的保障品牌方案按照科学、可行的路线运作。

(二)赋予品牌经理在品牌小组内以及跨部门的考核权力

要赋予品牌经理在品牌小组内以及跨部门的考核权力,需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要注意把控好考核品牌小组成员和职能部门对于品牌工作的协调和配合程度;第二,对品牌小组成员的考

核结果将交给各成员所在处室领导,作为评定个人绩效的依据;第三,对各职能部门的考核将作为部门绩效评定的依据之一。这样一来,品牌经理在横向权力的使用上就更加广泛,针对的部门涵盖市场

部、策划部、运营部、销售部等多个部门,有效的对品牌方案执行加强了管理的力度。最后,品牌考核可以考虑与品牌经理的个人利益挂钩,通过加入有效的精神奖励,如点名表扬、优秀个人列席公司

高层会议等,逐步完善团队激励的有效手段。

(三)将品牌考核逐步纳入到日常的KPI考核体系

如果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了母品牌外,还延伸出多个子品牌后,还应该考虑将不同的品牌逐步纳入KPI考核体系,以避免多个品牌在短期内对公司资源造成过度竞争。通过设置客户满意度权重、考核

品牌、具体考核指标及权重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步步完善KPI考核体系建设工作。另外,KPI考核工作要时刻注意具体指标权重的设置工作,这就需要指标制定者时刻监控整个组织内部的环节,做到及时

调整、及时预防、及时管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未来品牌架构演进方式及驱动手段两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揭示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性,也揭示了品牌建设工作的核心要点和操作细则,期望对我国当前正处于企业

品牌建设阶段的各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品牌架构的演进方式及驱动手段的不断的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最终会为各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带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新思路和新想法,最终提

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帆.韩福荣.关于品牌系统层级结构的研究[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宋祖华.媒介品牌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篇9

(一)建立组织体系,统筹协调推进

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分类原则,建立11个专业门类、涉及9个部门的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见图1),明确标准化工作分管领导和各专业工作人员。市级供电公司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副总任副组长,总经理助理、副总师、归口管理部门主任为组员,负责组织标准体系的宣贯、运行与评价的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具体成员由各类技术标准相关归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体系运行情况的抽查、分析、评估、考核,收集、整理、上报体系运行存在的重大问题;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标准的学习、交流、差异分析、督查,定期通报相关部门、单位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坚持学用结合,开展立体宣贯

1.通用普及培训。邀请管理咨询公司、政府标准化工作管理部门、省级电力公司等标准化工作专家,给企业标准化分管领导、中层干部、管理专责和班组长,讲授标准全过程管理知识、国家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举办市郊、县乡镇供电所长脱产培训班,讲解供电所管理新模式、岗位业务、生产技能、专业管理知识;给新入职大学生介绍生产、营销系统流程;对一线人员演示《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编印《标准体系员工应知应会手册》,发放到每位员工学习。2.内部专家上课。联系企业内部运维检修部输、变、配电运检室等部门的主任、技安员、班长走上讲台,向生产人员讲解专业标准,确保员工准确理解、方便记忆,掌握标准。3.班组干前学习。市级供电公司组织基层班组,根据现场工作计划,编制、学习作业指导书,让“写我所做、干我所写”成为基层员工的职业习惯。指导各业务支撑机构编制、学习并到安全监察质量部备案“三措一案”;指导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编制、学习《电网倒闸操作风险分析单》、《电网设备计划检修风险预警通知单》、《重大检修方式风险交底通知单》等,保证地区电网在负荷压力下不发生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4.员工网上自学。归口管理部门下达学习通知;各专业室制定学习计划;技术员(班组长)负责每周对班员的自学情况进行考问;运营监测中心监控、考核员工在线学习流量。5.组织开展员工标准竞赛。竞赛是鼓励员工参与、检验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全员标准化知识技能普考、部门抽考、公司竞赛,来提升员工学习标准并应用标准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标准的认识和掌握应用效果。6.开展应急演练。市级供电公司通过组织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防汛抢险实战演练,联合市政府及市区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演练等应急演练活动,采用全程“无脚本”实演的方式,实际模拟事故下电网调度指挥、变电操作、输变配电设备抢修、营销服务响应以及新闻舆情应对等全过程,有效提升员工按标准熟练执行操作、提升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响应和处置能力。

(三)把握关键过程,突出质量管控

1.建立标准体系运行工作机制。建立年(季、月)度工作计划、专项信息报告、工作例会、督导检查、考核奖惩、宣传交流联动等标准化运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推进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交流先进经验,布置标准体系运行的工作重点,推动各个层级学习标准体系、各项工作遵循标准体系、各类人员执行标准体系。2.将标准培训纳入公司培训计划。在年度培训方案中明确员工岗位适应性培训以“三集五大”业务为主,学习新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并纳入年度教育培训项目计划管控、月度配合工作考核。组织企业内训师、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对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库中5625项技术标准进行分类梳理,明确有效、适用的标准目录,连同国网、省公司新颁布的技术标准,通过公司网页集中展示;指导各班组建立《工作内容与执行标准对照表》。3.开展标准的差异化分析。颁发《标准体系差异化分析方案》,要求各专业对照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标准,查找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存在的差异。组织归口管理部门和县供电公司开展标准学习交流,落实牵头学习人员,安排与实际工作相关性较密切的标准优先学习。各专业开展差异分析,立足自身减少差异。若差异较大,部门填报《差异化分析模板》,汇总向省电力公司提出完善建议,作为标准修订的依据。

二、注意事项

1.细化差异分析,实现业务和标准的有机统一。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管理流程为框架,将技术标准的指标和要求落实到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将差异分析结果按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检查、考核、报告、记录等归类汇总上报,注明与现行工作的差异点或冲突问题、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通过自身努力缩小差异,保证标准与业务高度融合。2.根据管理要求,建立标准与制度的协同关系。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职责调整、业务流程变化,组织规章制度再清理,与标准重复交叉的废止,不衔接的及时修订完善。将现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全面转化融入管理制度。

3.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标准体系内审。按照标准体系内审要求,调动公司内部持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合格证书或质量/环境/安全内审员资格证书、QC诊断师证书的人员,参与标准体系内审,从适用性、有效性、充分性以及标准体系与“五大”体系的融合性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标准体系运行规范。4.市县步调一致,实现标准体系全覆盖。坚持标准体系宣贯市县统一部署、同步开展、同样要求、同时考核。定期工作例会上县供电公司综合汇报并反映相关问题,市供电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汇报、布置并解答有关问题,保证县公司员工正确掌握标准体系的新要求、新规定和新活动。

三、最佳实践案例

篇10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营销 服务策略

智能用电采用高效控制、高级测量、快速储能以及高速通信的先进技术,并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坚强的电网,实现市场计量公正准确、响应迅速、多样的收费方式、对数据的及时采集,使服务便捷高效,建立强有力的双向互动平台以及支持平台,最终使得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及营销管理的现代化得到充分利用,并促使电网与客户进行信息流、能量流以及业务流的互动,从而使电网与客户进行信息流、能量流以及业务流的互动,实现相互之间新型的供用电之间的关系。通过传感器对供电端到客户端之间的一切设备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信息与用电交互网络,然后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指导用户对用电的方式进行直接的调整,从而使电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使客户的用电成本得到降低,提高用电的安全、可靠,使用户的用电效率得到提高。

智能电网是当前各国电力产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也会对电力营销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集中的影响体现在电力用户与电网的互动上。互动首先需要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与完善,之后是如何有效的加以利用,在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扩大电力营销的水平与市场。

1.智能电网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特点

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与经济增长模式,障电力负荷安全可靠和电能质量需要长距离输电的大电网和数字电网的高级应用,新能源接入对即将高度市场化的电力营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智能电网下的营销方式将更加智能化,与传统的电力营销相比,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数据采集、计量方式

传统营销方式采用单向采集,计量装置分布深度不够。而智能电网形势下的营销方式由用户设定部分参数从而进行深度计量,可面向用户、web,具有收发能力。

(2)分析时序

传统营销方式以事后评估为主,辅以少量的预警分析。而智能营销着重于事前预警、过程监控、风险即时分析、全景展示等各个营销时序环节。

(3)体系结构、面向对象

传统营销方式以电网公司内部业务流程为研发对象。而智能营销面向业务流程、面向营销需求、面向用、供、电单元需求,自定义重构能力强。

(4)高层分析、应用功能

传统营销以营销指标展示、报表统计分析、简单数据挖掘为主。智能营销以市场微观波动因子识别、需求特性深度挖掘为主。

(5)体系目标

传统营销完成电力营销业务,提供一定辅助。智能营销具有决策支持的功能,使得营销各环节可观、可控、能明确响应售电市场各类微观波动因子,自动提出应对策略与方案评估。

2.智能电网形势下的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策略

优质服务是企业发展核心,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电力企业拓展市场的通行证,是打造电力品牌的根本途径。根据智能电网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特点,提出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策略如下。

(1)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做好优质服务的基础。电力对于客户的优质服务,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输、送、变电的安全运行,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提高智能化的电力设备在线监测诊断技术水平和智能调度技术水平是优质服务的硬件基础。

(2)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强化优质服务的前提,是强化优质服务的前提。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必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3)建立智能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

智能电网框架下的先进的计量、通信和控制手段对于建立智能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先进的智能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减少电力公司的运行费用、提供给用户准确和及时的电费清单;改善计费过程并提高用户满意度;运用电表远程诊断和可即时读取的功能,改善对用户的服务;具有远程接通和断开的功能,可有效地进行用户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多电价和服务的选择;提供大量的用电和网络状态信息,使得用户可以为节能或减少开支而调整用电习惯,而电力公司则可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系统改造计划;能支持用户侧的分布式发电的接入;为智能电网和其他系统未来高级应用建立基础设施体系。

(4)实现分时电价管理,向需求侧管理发展

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分析需求特性,利用中短期时变电价推动等对建立分时动态电价机制,包括依据电网运行特点与需求特性的长、中、短、超短期资费方案设计。

(5)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及地方企业

及时与地方政府沟通,获得地方发展信息,进行服务周到的项目规划,保证企业获得抢占到市场的先机;二是经常与所在地企业交流沟通,解决电力供应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优质的为他们提供电能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也为自己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结语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营销方面的关键问题,体现在电力用户与电网的互动上。互动首先需要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与完善,为此介绍了电力营销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技术,其次如何有效的加以利用,为此介绍了电力营销体系建设的目标。对智能用电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要积极开展,并进行营销信息系统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综合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才能有效地提高电力营销水平,扩大电力营销市场。

参考文献:

[1]顾绛、杨毅伟.电力营销的特点和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