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物处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环境和工具管理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废物管理经费的投入,增设专用通道和暂存间,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转运,要求两人以上的专职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步骤,按规定的流程、线路、时间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和转运;设置专用密闭车由上到下每日到各科室收集转运医疗废物,收集前检查包装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杜绝垃圾在运送过程中发生抛撒、渗漏;专职人员必须严格从收集箱拎起医疗废物直接到专用车或暂存间暂存,不得带往其他科室及其他清洁区域,更不能通过其他通道或者电梯进行转运,同时对暂存间的医疗废物要做到日产日清,保证本院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出现。专职人员在每日结束转运工作后,需对密闭车、专用通道、暂存间等进行彻底消毒并详细记录。
1.2分类管理和标识管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起着关键的作用[5]。目前许多医院医疗废物中混有相当数量的可回收的非医疗废物,据报道焚烧的医疗废物中非感染性医疗废物占的比例平均为37.8%[6],不但增加了医疗废物的处理费用,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本院将医疗工作中的可回收非医疗废物与医疗废物在初始处理时严格分开并统一回收。可回收非医疗废物统一存放在绿色包装袋内,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根据用量大小分别放置在不同规格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塑料袋中,袋外有醒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损伤性废物按医院感染规范要求放置在特制的利器盒内(黄色投放口,设计成只进不出)。同时在每个医疗废物收集桶上方贴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表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起到时刻警醒的效果,工作人员执行时也能一目了然,确保分类的正确率。
1.3做好交接登记交接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7],各科室均建立医疗废物登记本,内附详细的医疗废物收集与院内转运登记状况,专职人员在每日到各科室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与转运的过程中,都会对科室医疗废物种类、重量、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科室相关负责人员核对无误后再签名确认,确保了医疗废物从产生的原始记录到终末回收处置,都有可追溯的记录,杜绝医疗废物回流社会[8]。
1.4定期组织联合稽查(1)每天上午科室护士长检查医疗废物处置分类是否正确,盛装垃圾袋是否标准,并登记检查结果;下午科室专人检查废物回收时袋口是否封扎紧密,标签是否齐全,数量登记是否正确,回收人员着装是否规范,回收路径是否正确,查看生活垃圾是否混有一次性医疗垃圾,并记录检查结果。(2)行政科全面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中后勤保障及医疗废物转运的监督检查。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每周随机到各科室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规范运送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记录检查结果。(3)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行政科每季对全院医疗废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联合督查考核汇总评分,并详细记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主要问题并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做到奖惩分明,促进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后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38200元,与实施前46810元比较,处理成本降低了18.39%,节省了医疗废物处理成本的支出。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前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刺伤发生率为20.22%(18/89),实施后为5.62%(5/8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8,P=0.004)。实施前保洁人员医疗废物刺伤发生率为34.78%(8/23),实施后为8.70%(2/23),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实施细节管理前后全院医疗废物执行管理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实施细节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结果显示,实施细节管理后,全院医疗废物执行管理效果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施细节管理前,医疗废物的管理采用科室护士长或责任人负责制,虽有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和督查,但在整个工作的流程中仍存在缺陷,实施细节管理后,通过各部门沟通协调、履行相应的职责、规范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流程,从而使每个细节成为日常工作规范的一部分,实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院内感染[9-10]。
3.2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培养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医院国际上视医疗废物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其处理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11],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院管理难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废气不但会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而且也是对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12-14]。在联合督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和非医疗废物的分类混淆不清,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因此,本院提供了相应的可回收资源的设备,制作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表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并将目录表和流程图上悬挂于医疗废物垃圾桶上方,起到了时刻警醒的效果,护理人员的参与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源头的关键。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和收集大多由护理人员来完成,可回收非医疗废物与医疗废物分类的正确性,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医疗废物的数量[15]。结果表明,实施细节管理后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38200元,与实施前46810元比较,成本降低了18.39%,这对建立节约型医院,培养医务人员节约意识,减少环境污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物业中心,河南洛阳 471002
[摘要] 目的 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科学有效管理。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发现问题、制定策略、科学实施、有效监督,并建立健全各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结果提高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水平,使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收纳合格率、扎口率、丢失率等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科学有效。
[
关键词 ] PDCA循环法; 医疗废物;后勤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91-02
医疗废物不同于普通生活垃圾,是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后勤管理及控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医疗废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保护环境,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等方面意义重大。PDCA 循环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即通过遵循P(plan 计划)、D(do 实施)、C(check 检查)、A(action 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家大型骨伤科专科医院,自该院2010年首次通过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证以来,PDCA法被引进入该院质量管理中,并在很多方面广泛应用,自2013年9月份开始该院采用PDCA法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实施一年,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计划节段
1.1.1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①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如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等被当做生活垃圾处理,换药后带血的一次性金属镊子未放入利器盒内,该现象比较普遍,在30个病区、手术室、化验室、影像中心、病理室调查,分类合格率仅为72%,分析其原因为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了解不清,对医疗废物危害认识不清;②收纳不合格,主要表现为利器盒收纳过满,有11个病区利器盒满负荷,占36.7%,极易造成利器散落及职业暴露,分析其原因为科室过于考虑运行成本,加之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培训;③医疗垃圾扎扣率低,仅为67%,搬运过程产生医疗垃圾散落,污染病区及医院环境,分析原因为物业垃圾收集员多为临时聘请或外包公司员工,流动性大,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培训;④医疗垃圾遗漏丢失被当成生活垃圾处理,发生率为1.2%,分析原因为垃圾封口后,无明确身份信息,在交接过程中核对不认真,无法追根溯源,外包保洁人员对医疗垃圾认识不足,对丢失的医疗垃圾按生活垃圾处理。
1.1.2制定管理目标①针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及措施,并落实到科室,形成系统管理模式,纳入整个医院的后勤及控感质量控制管理之中;②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增加管理的长效性及可持续性;③使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性的知晓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98%,收纳合格率>98%,扎口率达到100%,丢失率降为0,有效的预防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
1.2实施阶段
1.2.1实施有效质控管理在后勤质量控制委员会中专门成立医疗废物处理质控小组,由后勤院长直接负责,物业公司、控感办、护理部、医务部具体负责,各病区、手术室、检查化验室等部门制定专人负责形成系统的阶梯式管理模式,具体到人,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把医疗废物管理质量控制与医疗质量控制同等对待。
1.2.2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案依据200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2-4],制定《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医疗废物分类细则》、《医疗废物包装运输标准》、《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职责》、《医院污水管理方案》、《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方案》、《医疗废物流失、泄露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医院保洁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等一套严谨、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每项制度、标准及方案均下发至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并进行考核。
1.2.3落实首先是人员培训,采用学习班培训、院内网络培训、医疗废物合理处置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定期培训,新进人员专场培训,使人人知晓“医疗废物有效处置重要性”,要求医护人员以及与医疗废物接触的保洁人员牢固掌握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制定的各项制度、标准、方案等。医护人员有责任对就诊患者及陪护进行医疗废物合理处置知识的宣教及指导。对外聘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进行自我保护知识及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尤其要熟练掌握《医疗废物包装运输标准》、《医疗废物流失、泄露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医院保洁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为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并定期体检。然后是具体细则的实施,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细则进行分类》,该院在各病区固定区域设有分类垃圾桶,分别标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科室医疗废物监管负责人负责监督,并及时按收纳标准对垃圾桶进行封口,同时在每个垃圾袋或利器盒上贴条形编码进行身份识别。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在科室运输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包装封口、标示、标签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包装,然后扫描条形码进行核对,并与科室负责人员进行书面交接后将医疗废物运输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库房。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人员在将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时,同样扫描条形码核对种类、数量等信息,并与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进行交接登记,登记信息存档保管。
1.3检查及总结节段
由医疗废物处理质控小组抽调人员,每天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进行检查,逐条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并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个科室,如发现长期存在或普遍存在的问题则上报医疗废物处理质控组长,组织小组会议,进行讨论,查找根本原因、制定实施策略、落实实施细则、再检查总结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使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标准和质量。
2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建立健全了该院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落实,做到了医疗废物的严格分类、标准包装、交接登记记录完整,达到了最初制定的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性的知晓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98%,收纳合格率>98%,扎口率达到100%,丢失率降为0的目标(图1),达到了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各项标准,顺利通过了2014年的JCI复认证,国外专家对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给予高度评价。
3 结论
医疗废物管理牵扯医疗、护理、后勤、控感、保洁等多个学科,牵涉人员众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医院管理的难点,而医疗废物因其具备感染能力的特殊性,又是医院管理的重点,采用PDCA方法反复循环最终建立、健全、完善具体的标准、制度及工作流程,有效的解决了学科交叉、人员素质不齐等难点,使医疗废物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
参考文献]
[1]曹国秀.采用PDCA 循环法规范门诊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52-7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0-11.
篇3
一、加强领导,夯实任务,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自“双创”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院及时召开了“双创”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双创”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时间安排、方法步骤,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备了“双创”日常工作人员,落实“双创”各项工作。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我院制定下发了《“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多次召开例会,安排“双创”工作,实行“双创”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强化制度约束,推动“双创”工作步入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广泛宣传,全院参与,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1、拿到第一张创国卫的通行证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在市卫生局和片区双创指挥部的正确指导下,医院发挥自己特长,用实际行动迎接考核。一是医院加强了双创办工作力度,配备了工作人员,购买了3万元的健康教育宣传设施,开展各项双创工作,做好日常档案资料整理和收集;二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全年共开展28期600余人次;三是做好宣传动员,全年共制作双创专栏16版,宣传条幅5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000余份。
2、积极开展周五义务清扫活动,全年共参加44次2000余小时;参加全市集体义务清扫2次,参与人数40余人次;配合片区双创办值班9个周,并对西堤外环路临街商户群众做好双创的宣传与动员,与商户签定“门前四包”责任书,按照创卫要求治理临街门头牌匾。
3、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在双创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在2012年的片区双创工作动员会上,医院被片区双创指挥部评为“双创先进单位”。
三、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全面推动“双创”工作有序进行。
1、突出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各项制度,成立“三级防治网络”,实行了医疗垃圾由“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统一处置,传染病漏报率为“0”,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环节质量控制。还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全年共培训4次,参与200与人次。
2、突出以爱国卫生工作为重点。医院成立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加大对创卫知识宣传动员,加大创卫知晓率;每周二全院卫生大清扫,对存在问题,由科主任、护士长带头整顿,并纳入二次质量考核,年终考评,从措施中加强管理,使医院爱国卫生工作突显成效。医院患者住院环境彻底改善,医院环境整洁、干净、绿化率达标。
3、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我院地处于城中村交汇处,周边居住环境复杂,加之医院基建步伐缓慢,空地面积大没有硬化,周边杂草多,不易清除,一直是我院创卫的难点。一是迎验前期,在李院长的亲自带领下,全体职工积极动手,将周边环境彻底打扫、清除杂草,对下水管道增加了防鼠网,改变了周边环境卫生。二是与安康市病媒生物防制组签订消杀协议,在专家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消杀工作,并投入资金,加大病媒生物防制设施。
4、规范医疗废物处理。与安康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签定“医疗废物处理合同”,定时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理。
四、存在主要困难和不足
1、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以报上级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审批,导致医院门前无法按规划进行建设绿化。影响外观。
2、医院周边居住环境复杂,居民素质层次不起,居民将生活垃圾都扔在医院院内,现成了一个永不消失的垃圾堆,虽然职工每月都要进行打扫、清捡,但都无济于事。
3、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认识局限,对创卫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五、2013年工作思路
1、推进医院硬件建设,完善创卫配套设施、加大绿化面积。
2、加大宣传力度,对全院职工,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创卫认识和卫生意识。
3、加强监督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创卫成果。
篇4
【摘要】加强宣传、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增强执法责任意识,适应法律对医院感染管理执法监督的新要求,完善各项制度。可以提高依法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控制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法律;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宣传、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增强执法责任意识,适应法律对医院感染管理执法监督的新要求,依法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职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们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现将学习体会介绍如下。
1 《传染病防治法》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重要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传染病防治的工作经验,是一部针对性强、操作性比较强的法律。是卫生工作指导性的法律。如果没有这部法律,就无法实施隔离措施,卫生部门也无权调用整合资源。有了这部法律不仅使传染病的防治有了保障,对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2004年我国从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它的实施,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修改增设的内容
2.1 建立疫情报告、通过和公布制度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对1989年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做了完善,并新设立了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还规定了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隐、谎报、缓报将受到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2.2 强化实验室安全,严防病原体扩散按法律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体微生物实验的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条件和从事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严格管理,防止病原体扩散,造成后果的给予处分,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 疫情控制更加具体,隔离有了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疫情控制措施的规定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它详细规定了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患者和疫情后应当采取的措施,对于甲类疑似患者,过去只规定“医学观察”,现在规定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治疗,对于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规定了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的措施。
2.4 严防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法律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
2.5 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的救治工作,加强了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他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3 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控制医院感染
3.1 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法制观念:通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要转变执法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从传染病防治大局出发,把执法监督工作纳入医院感染管理的总体计划,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针对性,注重执法效果。根据传染病防治重点和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执法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医院和当地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际,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防治措施的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医院感染管理在执法监督工作的规律,处理好各科室、各部门的工作与各种法律的关系,既要做到严格监督、执法到位,又要掌握好政策法律界限,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搞好[2]。
3.2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在院长和领导下,联系各科室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制度,认真执行执法责任和追究制,尽快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程序,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行为,加强对科室的监督检查,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要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控制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3.3 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具体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检查,做好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对采血、供血中的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对预防控制措施和菌种的管理监督检查,对医院食品卫生执行监督检查,防止传染病通过餐饮环节进行传播。加强医院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预防制度和消毒制度的落实,落实消毒灭菌物品的检查,使医院感染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例如在消毒方面,在医疗废物处理方面,做好正确分类、收集、暂存,再由医疗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3.4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执法能力建设: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为了适应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需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领会法律精神,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医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全员培训,提高防治人员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执法监督的能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总之,新法的公布和实施对我们从事传染病学和临床医学等广大医务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同样也赋予了我们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以重大的使命。尽管在传染病防治上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有决心,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一定能克服在传染病防治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参考文献
篇5
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通过对2014年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目前深圳市医疗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监管建议,促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
关键词 ] 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输液袋(瓶);处置;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60-02
根据《卫生部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和《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卫医发[2003]287号)的文件精神,明确规定[1-3]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但近几年媒体陆续曝光了河南省、山西省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甚至个别机构、人员存在非法买卖医疗废物的违法行为,为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立即组织各区卫生监督机构对全市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处置情况进行了一个月的现状调查。该研究通过对深圳市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处置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具体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2检查方法
主要采取汇总表格、调查本底的形式,设计了《医院及公立门
诊部未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处置情况汇总表》、《未被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处置情况汇总表》、《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后未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处置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未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的月产生量、现行处置方式、回收企业名称、回收合同文本,是否专人管理,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等。
2 结果与分析
2.1监督总数
该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2682家。其中医院1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7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家,采供血机构2家,门诊部443家,诊所1323家,其他医疗机构195家。其中有2485家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产生了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
2.2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2485家诊疗活动产生了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医疗卫生机构中,97.5%的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专人管理;95.2%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主要分布在为院感办、后勤科、总务科、护理部;44.4%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回收公司签订了文本合同。
全市2485家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月产生量约为89000公斤。现行处置方式有以下6种形式:①27.5%的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后交给有资质的回收公司。②20.1%的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后卖给回收废物的个人。③20%的医疗卫生机构分散在各部门按照生活垃圾处理。④19.9%的医疗卫生机构交由深圳市益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按医疗废物处理。⑤12.4%的医疗卫生机构交由固废中心处置。⑥2家医疗卫生机构交由塑料加工企业加工。
3 存在问题分析
①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合同的部分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营业执照上无经营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中无“再生资源的购销”、“吊瓶加工”、“回收塑料”等许可范围。这类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是否有处理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能力存疑。
②调查中的20.1%的医疗卫生机构将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集中后卖给回收废物的个人和20%的医疗卫生机构分散将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在各部门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存在被不具资质的个人和单位回收后用于重新加工制作用于原用途的风险。
③55.6%的医疗卫生机构未与回收公司签订回收合同,存在使用后未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被回收后用于重新加工制作用于原用途的风险。
4 监管建议
①根据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经贸信息委关于提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名单的复函》(深经贸信息电资字[2014]79号)内容[4-5],深圳市经信委并没要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在该市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而是通过共享企业在工商部门的登记信息来代替备案,因此建议可由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信息中选定经营范围中有回收再生资源资质的企业来开展回收未被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袋(瓶)工作。
②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未被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袋(瓶)使用后处理的规范管理。要求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将使用后未受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袋(瓶)统一定点交由符合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回收处理,同时要求定点回收单位健全回收网络,及时回收。对回收的物品处置后废塑料的去向、数量、时间、经办人进行登记备查。
③医疗卫生机构应进一步落实好《市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通知》(深卫计医政[2014]123号)文件的要求[6],要求医疗机构不得向无资质的个人或单位出售一次性输液袋(瓶),确保所回收一次性输液袋(瓶)不得用于原用途,确保其利用不危害到人体健康。
[
参考文献]
[1]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
[2]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卫医发[2003]287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
[3]卫生部关于依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发[2004]201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4]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5]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3号)[Z].广东省人民政府,2003.
篇6
【关键词】 个体口腔诊所;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在各类传染病高发的当下, 口腔科医务人员及患者均处在高危感染的前沿, 个体口腔诊所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因单位性质、规模所限受到一定制约[1]。作者受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抽调, 于2013年1月对全市32家个体口腔诊所部进行医院感染专项检查, 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1. 1 检查对象 全市32家个体口腔诊所, 其中6家个体诊所规模较大, 有6~8张口腔椅位;4家个体诊所规模较小, 只有1张口腔椅位。
1. 2 检查方法 现场提问、实地查看。
1. 3 检查依据 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2 存在问题
2. 1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 个别诊所盲目的拖用大医院或网络上的管理制度, 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没有起到制度约束从医行为的目的。
2. 2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不了解 除6家规模较大的口腔诊所外、其余诊所均无专职负责消毒灭菌器械专职人员, 器械消毒由临床医师兼职, 相关人员均存在医院感染知识滞后的情况。
2. 3 器械清洗、灭菌、包装欠规范 器械刷洗清洁度欠佳、灭菌物品包装标识书写不规范、灭菌器和超声清洗机操作不正规等。
2. 4 手卫生设施不健全 70%的口腔诊所手卫生设施不健全, 个别口腔诊所还在使用固体肥皂。
2. 5 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 医务人员用手分离针头与针筒, 不会正确使用锐器盒。
3 对策
3.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 建立切实可行的各岗位职责、消毒隔离制度等。
3. 2 提供学习机会 负责消毒灭菌的人员应持供应室专业上岗证, 对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在督导结束对个体诊所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帮助其掌握院内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术, 受到了个体口腔诊所负责人的欢迎[2]。
3. 3 加大对供应室灭菌物品的监督 只有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 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 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3]。
3. 4 配备完善手卫生设施 每洗手单元配备抑菌卫生洗手液、干手纸、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卫生洗手的步骤图。
3. 5 加强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及正确使用锐器盒的学习, 严禁用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 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4 讨论
口腔诊所硬件设施基本齐全, 但器械消毒灭菌与公立医院相比, 多项指标有显著差异,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滞后[4]。中小型个体口腔诊所的供应室的规范运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灭菌质量又得不到良好控制, 和大型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的资源共享, 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甲清, 胡婷婷, 蒋就喜, 等.桂林市口腔科诊所感染管理现状分析与监控对策.广西医学, 2008, 11(30):1740-1741.
[2] 杭正贤, 吴新, 夏金星.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17): 149-150.
篇7
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73-75.
[4]袁有兰.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38-139.
篇8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工作在新形势下构建了一套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流程,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地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树立了新一代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患者认真做好宣教及告之工作以提高安全意识,从而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11ndll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以便了解眼底的微循环结构以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可以查到用检眼镜查不到的细微病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诊断技术,在提高眼底病诊断的可靠性及制定眼底病的激光治疗方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是,该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尽管荧光素钠至今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染料药物,但注射后仍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荧光素钠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明确指出可能发生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心脏停博、心肌梗死、肺水肿和脑梗死等过敏反应。因此,FFA是眼科具有潜在风险的检查之一,有效地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和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将近半年的观察,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共接受FFA100例,其中女性 63例,男性37例,年龄7-82岁,平均年龄49.5岁。
1.2方法
1.2.1首先对100例行FFA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总结出影响FFA患者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
1.2.1.1药物自身的风险
荧光素钠是一类诊断用药,一般机体对荧光素有较好的耐受性,少数有轻微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个别病例会发生休克死亡的严重并发症[1]。注射该药物本身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的风险。
1.2.1.2病人自身的风险
多数患者都希望做完检查就走,不愿意在造影室停留较长时间。如果发生迟发的过敏反应而不能得到及时的观察、处理,就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1.2.1.3药物渗漏的风险
注射部位的药液外渗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注射侧手臂的钝痛。个别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检查过程在暗室环境中不易观察,患者反应迟钝等均可导致药物渗漏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2.1.4剩余药物处理不当的风险
一支荧光素钠的剂量是5ML,一般情况一个病人只用3.5ML,个别护士对未使用完的剩余药液不按医疗废物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1.2.2总结FFA护理工作配合要点,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以上风险的发生。
1.2.2.1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签FFA同意书
荧光素钠是一类诊断用药,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极个别病例会引起休克死亡的危险。因此,应做好造影检查前的评估。造影检查前,常规检查生命体征,详细询问过敏史及过去史。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有哮喘史和其他过敏性疾病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检查前应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中和检查后潜在的风险,让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理解配合,签造影检查同意书后再进行检查。
1.2.2.2建立患者造影资料的登记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脉搏、有无药物过敏史、联系电话等)及使用药物情况(造影药物的批号、有效期、注射药物的剂量、有无不良反应等)应做好详细的登记,便于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时有证据对照;也便于患者发生迟发反应时能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更便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和查询相关信息。
1.2.2.3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强化护士学法、用法意识,让法规制度监控PPA操作规范,坚持依法护理;强化护士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注射前再次询问药物过敏史,一定要掌握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是在推注药物后的10~30s或给药后半小时内,此时应保留静脉通道,以备抢救时用,同时应配备氧气及急救药品和仪器,而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配合检查,并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1.2.2.4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荧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便于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避免慌乱,尽一切努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2.2.5检查后及时观察,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检查完毕,嘱患者休息,观察30min,如无异常,方可离去。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注射后可有一过性的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为荧光素的染料特性所致,此药通过肾脏排泄,嘱多饮白开水可促进药物排泄,24-48h后即可自行消退,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心理。
1.2.2.6严防药物渗漏
加强护士三基三严训练,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护士长经常督促、指导,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责任心强、操作熟练的护士参与检查配合,取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确保穿刺成功后,再注射药物,注射过程中仍须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液体渗漏,一旦出现药物渗漏,立即停止注射,同时做好对症处理并严密观察随访。
1.2.2.7认真做好剩余药液的终末处理
组织护士学习经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法》,增强护士对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的认识,并对未使用完的剩余药液严格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2 结果
本组检查后2例出现全身荨麻疹,1例出现恶心、呕吐,以上病例经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3 结论
由于注射荧光素钠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FFA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半年的实践证明:检查前精心准备,检查中密切观察和熟练配合,检查后正确及时的观察、处理是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关键。
篇9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其无害化消纳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垃圾围城、二次污染、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规划选址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建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内集中处理,同时做好园区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这便于形成规模效应,集中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资金、技术、项目的整合联动,形成产业链条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形成循环利用机制[1]。但如何在园区内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008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讨,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循环经济思想建设管理城市大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以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为主要内容,各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水、电、气、热无疑是园区内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园区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节能环保、降低消耗为目标,通过对各项目之间水、电、气、热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各项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成为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一)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应该遵循此原则,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上要考虑垃圾的前端减量,通过机械分选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目的。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能及有效性,避免过度分选,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
(二)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针对垃圾处理链条中各个环节,在通过物质能量换算后,对分选出的物质及处理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应采取设施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废弃物的转化效率,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注重成本,关注经济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应增强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二、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园区
(一)利用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固体废弃物的范围很广,园区不可能全部接纳处理,而且环卫行业的固废处理园区不同于工业园,主要是以处理消纳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园区的规划应该围绕以建设处理这些垃圾的设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为主,同时充分考虑设施间物质、能量的相互利用,综合处理减少排放,建设好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应当优先符合“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优先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建设;坚持“整体优先”原则,分析园区内部物质流、能流平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设置园区缓冲带。
根据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理论,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图1为发展规划中园区核心规划图。制定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该园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市政部门归口的园区,其定位是:以处理城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综合资源化处理园区。
规划分核心区(图1)和周边地区规划(图2),核心区主要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为主,周边地区规划在核心区周围,分别规划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区、环保产业区、科教产业区,按照“分区布局、一区一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区四业”产业体系。园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设施注重节能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及社会经济效益,明确“固体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处理中心”为园区发展主体和功能定位,为此,要着重建设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内规划了19个建设项目,其中8项为基础设施类,主要为: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物资回收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处理厂、 东北热电厂。这8项设施发挥着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核心设施,是产业链的节点和主线,应优先安排进行建设。
(二)利用经济学供需平衡的原理规划园区内的处理设施能力
园区将机械分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综合利用等集中优化设计,形成完整封闭的循环处置链,这就要根据区域内接收的垃圾量,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要结合经济学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区域内物质总量平衡。避免造成个别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或过剩。因此,园区要根据处理的流程,规划设计总体物流供需流程图,保证供需平衡。可根据进入园区的原生垃圾、餐厨垃圾、绿色垃圾、医疗垃圾的数量,分别计算出分选中心、物资回收中心、焚烧厂、填埋场、餐厨处理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车间等处理设施的日处理量,以及每日产生水、电、沼气、肥料的数量。从而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避免以前传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单一、能力不足或过剩闲置,缺少相互协作,占地面积大,环保设施重复建设,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对强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据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建设园区内循环利用基础设施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该种说法虽然还有所争议,但也说明垃圾经过分选和有效处理是可以变为资源的,垃圾通过分选可以得到金属、塑料、橡胶、木材等物质,属于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所以园区内的各处理设施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在建设好核心区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设施同时,要重点建设开发循环利用类设施。这样才能将基本设施的各个节点和环节串联起来,使之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及处理的后产品,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园区内的物质、能量的综合循环利用。
为此,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了循环利用类项目7项:填埋气发电并网、填埋气循环利用、雨水利用、电力综合利用、餐厨垃圾菌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综合利用、余热利用。这些项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垃圾焚烧产生电能及热能加以利用,电能主要是输入电网和生产生活自用,热能用于园区供暖、生物菌剂的生产及垃圾的脱水处理等;污水经过处理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车、降尘、绿化;对于餐厨垃圾、绿色垃圾,根据其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情况,通过高温耗氧及厌氧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烧产生的废渣用于制砖和修路等等。通过项目的整合、技术运用,使资源在园区内实现高效利用。
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仅仅以处理掉垃圾为目的,忽略资源的再利用、工艺再开发及环境的综合保护,为设备研发、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环境和平台。
(四)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通过园区整体规划和加强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园区经济性,2012年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区经济效益为27790.66万元,在没有完全形成综合处理园区时的2009年经济效益为-136.09万元。其中,填埋气及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出售、菌剂、物资回收等项目的经济效益对扭转经济效率起了关键作用。
2. 环境效益
通过园区科学的规划,建设综合处理厂、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可明显减少填埋中有机物含量,减轻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预处理可明显减少单位热能转换所释放的污染物,根本解决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炉燃烧,因热值不稳定造成的燃烧工况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减轻焚烧污染物的产生与释放,降低烟气控制的难度。预处理阶段垃圾物料减量,使处理单位原生垃圾产生的飞灰量明显减少,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 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园建设集成了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灰渣再利用系统等,使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总体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循环经济不仅要注意成本、资金要素,而且还必须注意连接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在时间——空间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形成循环经济,必须综合考虑和缜密策划,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间能流与物流的合理调配,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园区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
篇10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23-02
近几年,全国已报道多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身、心、经济的多重伤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根据医院等级评审细则的要求,医院应开展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现就我院演练方案及演练活动的心得介绍如下:
1前期准备
1.1动员、安排:分管院长主持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动员会议,强调演练的重要性,各部门应分工协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1.2制定演练方案
1.2.1确定演练总指挥及参加成员。由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院感科主任、院感科专职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目标科室主任、护士长、科室院感兼职医生、院感兼职护士及科室其他人员,院内会诊专家参加演练。
1.2.2确定演练目标科室。选择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进行演练,我院选择ICU作为演练的目标科室。
1.2.3确定演练时间及过程安排。包括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具体演练模拟场景、各部门汇报情况、分管院长总结、感控科进行演练效果评价等环节。
1.2.4确定演练内容。模拟某科室发生某种医院感染暴发。模拟场景:①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防护措施落实等。②院感兼职医生给患者查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及手卫生。③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④护理部组织ICU护士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与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⑤院感兼职护士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及护理。
2演练过程
2.1科内汇报:科室感控兼职医生向科室主任汇报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科室主任立即查阅几位患者病历,并查看患者,看后初步拟定治疗计划并开启医嘱床边隔离,同时通知护士站工作人员。护士站工作人员接到医嘱后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指示分管护理组立即做好登记及具体消毒隔离工作。放置接触隔离标示,实施区域隔离,专人护理,物品专用,诊疗操作中加强手卫生,所有废物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等。
2.2疫情报告:科室主任立即电话上报感控科。
2.3应急响应:院感科主任立即赶赴目标科室,向科室主任详细了解情况。并根据病原学判断确认为医院感染暴发。确认后院感科主任立即打电话向分管院长汇报。院长指示: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对本起事件进一步调查、处理。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2.4现场处置:各部门按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①院感科专职人员对科室医务人员手、病房空气及相关环境物体表面等环节进行监测采样。督导科室采取相应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②检验科及时对样本进行检验。③医务科电话调集院内专家到目标科室进行会诊,对病例进行讨论,研究治疗方案,积极救治病人。④护理部组织科室护士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与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
2.5向上级报告:经过讨论,专家们达成共识,目标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院感科主任立即将讨论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向院长汇报。院长指示:上报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
2.6汇总、汇报:各部门就演练中自己履行的职责及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汇总、汇报。
2.7院长总结讲话:分管院长指出,各级各类人员一定要掌握医院感染暴发处置中各自的职责及上报处置流程,工作中要切实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8感控科做演练效果评价报告:指出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留取影像资料
我们所有的工作,做后都应留有工作痕迹,而照片是最直接的资料。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应按演练的流程留取照片,并为每一幅照片配简短的文字说明,直接点明流程步骤,使大家一目了然。
- 上一篇:功能性服装设计
- 下一篇:初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