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

篇1

针对上述教育背景,金湾区第二小学自2009年开始在学校进行了“先学后教六步教学”课堂模式教学改革的课题实验。我在美术课堂上也根据“先学后教六步教学” 课堂模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教学,让学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六步教学法的第二步“自主探究”展开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教学呢?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然后再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例如:我在教学国画《梅花》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在冬天有傲然挺立迎风雪的画面,让学生去感受:这样冷的天气,百花凋谢,万木枯萎,唯有梅花迎风绽放,越冷开得越鲜艳。你看了会怎样想?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播放歌曲《红梅赞》,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多方面去想象,了解梅花的性格特征,并联想革命先烈大无谓的精神。并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应怎样去体现梅花的精神?”就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主动画出了心中的梅花。每次我看到这些有灵气、有思想的画面,便仿佛看到了学生们一颗颗积极向上的心。

二、教学构建“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分高、中、低三个阶段。低年级的自主学习主要是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通过画画、想想、做做,大胆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各种活动带来的乐趣。

中年级自主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并能用丰富的想象去表达、设计。我上过这样一节美术课,那是让学生回忆滑旱冰的情景。我让很多同学用自己的语言精彩地描绘了自己滑旱冰的生动场面和自己滑旱冰的体会,课堂顿时很热闹,大家都很兴奋。于是我提问:“那滑旱冰时有什么精彩的动作吗?哪个同学能够回忆出来?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蹲着,有的侧着,有的举起双手,有的大喊大叫,有的做精彩的侧身转,有的玩开火车……但也有学生满脸遗憾,是自己不会或没有滑过旱冰的,于是我出示了一些旱冰场的视频录相,让同学们观察人物动态,把最精彩的动作、最好的构思融入绘画中,于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就创作出来了。 高年级可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合的工具去创作,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大街上的汽车》这一课中,首先我布置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汽车。汽车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怎样画呢?首先你要画出它的外形,加上轮子和窗户;然后还要加上车灯、刮雨器、反光镜、车牌、方向盘、扶手等;特别是橡胶轮上应有齿,否则雨天行车车头容易打滑;当然还可以把你认为最重要的都加上去,加上人物,绘出静物、背景等。通过在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再用绘画语言加以表达,这样的画面才生动和丰富。

三、强化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

团结合作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集体力量,不管什么困难,只要团结就能迎刃而解。我在版画创作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们聚在一起根据每一幅构图畅所欲言,利用各种研讨方式讲述制作方法,然后共同完成。如纸版堆叠法就可以分为一部分同学剪复杂的地方、一部分同学贴,粘贴时要按从大到小、先外后里的顺序、每完成一个地方就把它贴在纸版上。拓印时,根据画稿设计好颜色进行调油墨,这时要注意墨的稀稠程度(直到墨挑起自然流淌为最好)。这就需要孩子们有耐心、有信心地反复试验,调试好后再用油磙将油墨滚均匀,直到满意为止。完成这些工程,既鼓励了孩子们仔细谨慎、不懂就问、反复试验、不怕累的品格,又培养了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美术评比活动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公平竞争中互帮互学、互促互进,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培养群体进取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创造的能力,由学会到会学,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生态环境;措施

【课题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2015YQJK253

前言

我国新课改要求要从动态的观点看高中数学课堂,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生态环境,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感情得到升华,使学生自由的天性能被唤起,生命力能被激发,让学生获得动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将课堂真正变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平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要探究出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生态环境的措施,因此,对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生态环境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营造民主,平等和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前提,学生通过高中数学课堂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洞察辨析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如果学生不能在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中上课,个性不能被尊重,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用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自由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在这种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能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在答疑解惑过程中,不能只告诉学生答案,而要将分析的过程告诉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潜能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开发和培养.

2通过创设情境构建高中数学课堂的生态环境

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上课时不能局限于教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节奏进行把握,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情境充分预设,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和学生的思考角度都要预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弹性空间,对各种生态课堂的生成机遇及时把握.

例如:教师在讲“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关于圆的图形,让学生进入圆的情境中,同时,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同时,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教师可以提出如何求圆的标准方程的问题,学生就会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提出建立坐标系的构想,教师给学生提示,有的同学提出了其他不同的观点,学生思维在不停的运转,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就会对这一部分知识记忆和理解非常深刻,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更理想.

3.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形成高中数学动态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合作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掌握知识更牢固.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新课标提出,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更要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和亲自实践让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构建数学课堂生态环境.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探究性比较强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完成后由学生自愿在班上作为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于正面点评,并对正确答案进行点拨,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另外,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进行提问,并且给学生联系以前知识思考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许,学生如果一时想不起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提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探究性思维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遇到较复杂的数学题时,可以通过自我探究解决问题.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也能构建高中数学的生态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乐于自主探究的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求函数零点”的例题时,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启发,通过学生的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总结可以通过建模法、画图法等方法进行解答.探究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是一种培养,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

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课堂的生态环境是新课标的要求,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本文装讲了构建高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措施,即“营造民主,平等和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情境构建生态环境、注重学生之间和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希望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谢建平.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生态课堂案例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2]王东刚.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黄娟.关于数学课堂生态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篇3

关键词:农村;数学课堂;快乐课堂;高效学习

一、创设农村初中数学快乐课堂的重要性

1.从学生角度而言

初中数学快乐课堂的创设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是学生自我的需求和呼唤。不可否认,农村初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对于新旧知识的衔接没有很好的接受能力,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固化,创新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能力差,导致在农村初中生的印象中,数学的学习仅仅是公式的套用,没有应有的创新思维、独立思维和灵活思维。针对以上农村初中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充分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探讨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从教师角度而言

不可否认,初中数学教师的压力也是十分大的,一方面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有厌学状况,上课睡觉、交头接耳等现象不仅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上课,也影响着老师的教学进行,使得老师不仅成为知识的教授者,而且还是课堂纪律的维持者;另一方面,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不仅面临学生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高的压

力,而且还面临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升学压力。因此,农村学

校初中数学快乐课堂的建设不仅是学生的追求更是老师的迫切期待。

3.农村初中数学的快乐课堂的创设是教育新趋势的号召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农村快乐课堂的创设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快乐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思维,有利于改善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的厌烦情绪,改善数学课堂的枯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二、创设初中数学快乐课堂的新措施

1.创新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手段

响应新课标的号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农村教师要能够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融入新的教学方式,用“快乐”的理念、“轻松”的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同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农村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基础和基础知识结构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2.建立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建设中,尊重、信任和沟通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尊重是前提,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于知识的衔接能力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使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交流。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请教,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的基础越来越不扎实,教师的教学越来越难推进。教师唯有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并与学生积极进行探讨性学习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其次,信任是基础,信任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基础,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学过程就不会顺利进行,快乐课堂的建设也是成为天方夜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若能和学生相互信任,那么教学过程就会顺其自然,“尊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认可老师,老师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才能顺利推进。最后,在快乐课堂的建设中,沟通是必要的桥梁。农村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讲授,还要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农村教师面对的是自信心不足的农村初中生,与人的沟通能力较差,面对这一状况,农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相应的环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的关爱是打开学生智慧的钥匙,教师在课堂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快乐课堂的搭建。

3.共同交流,协作性教学

农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相应地开展协作性探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当代农村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缺乏自主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农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性探究学习。例如,在讲第五章第一节“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从生活周围举例说自己身边的物品说他们的形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对学生所举例子图形的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快乐课堂。

农村初中数学快乐课堂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以个人教学经验为例,对初中数学课堂的快乐课堂进行浅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更多人对农村数学教学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虎岗.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问题策略[J].快乐阅读,2012(28).

篇4

关键词 教育潮流 数学课堂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育,它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功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能力培养,还重视文化的传播功能,这样才能实现数学的教育价值。数学课程集严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学生对数学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敬畏心理,即希望认真掌握这门课程,又担心或者害怕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动力完全与自身兴趣毫无关系。在数学课堂中增添人文色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学习只会使学生的脑力到动更加的疲惫,最终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冷漠感,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负累。所以说数学课堂增加人文色彩是一种教育方法的人性化,对于乐学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

1数学课堂氛围中体现出人文色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具有一定创造型的学生,在思维表现上具有跳跃性,反应灵活。如果教师发现具有这样素质的学生要在人文上进行关怀,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知识的运用将会更加的大胆,创造潜能有可能会被激发出来。这类学生性格冲动,不遵守课堂规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训斥,要爱护学生,鼓励创作,尊重学生研究成果,使他们能在宽泛、自由的空间里学习。教师在教堂上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对于学习差些的学生不能有歧视情怀,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平等的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即使是回答错了也要对对的地方予以肯定,对于确实有一定创造见解的要发自内心的鼓励。在课堂中要形成一种民主的气氛,要适当的允许学生越轨性学习,那么学生就不再受教师教学计划性的限制,从而促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乐此不彼。

2促使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愿意开动脑筋,对思考有着特殊的兴趣,才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进而产生创造性,对知识才会有新的见解。在学生出现新见解以后,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新见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设几个数学学习小组,来促进他们的交流,小组的构成包括不同成绩、不同性别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构成,在交流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的交流,能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潜能,在各抒己见的环境中完成自我知识的掌握与提升。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质疑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分享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可以针对老师给出的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独创见解。鼓励他们通过小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提高。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和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数学课堂要凹显“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是课堂增添人文色彩的重要内容。在数学课堂增添人文色彩不是现成的教材内容所能给予的,要靠老师把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这样的数学课堂内容要紧贴学生的生活现实,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火箭队在与公牛的比赛中姚明共得36分,其中包括三分球和两分球(罚篮未得分)。其中两分球比三分球多的10分,问姚明分别有几个三分球和几个二分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

4激发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

21世纪的人才 要把培养有智慧的人作为重点,所谓有智慧的人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自身知识、自身能力和自身技能来解决问题,迎接生活中、工作中带来的各类挑战。数学教学对人才的培养更要深刻领悟到这一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度是否在学生掌控范围内,又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养成了挑战问题难度的习惯,一旦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变得兴趣盎然,积极解决新问题,甚至自己把未讲到的知识都运用上了。这样的学生不但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开拓新领域的精神。所以我们教学要培养学生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知难而进,不要怕“节外生枝”影响教学进程而唯唯诺诺。另外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大胆推测和严密推理的习惯,让他们亲历学习形成的整个过程,根据自身活动经验与自身知识结构,去产生灵感,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只有对问题进行不断地猜测,才能把问题逐步深入,进而不断的研究与推理,最终使问题的解决思路更清晰,并从中得到启发。

通过多年从事数学教育的实践证明,具有人文色彩的数学课堂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构成,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下提高了数学的运用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鼓足动力,不断前进。充满人文色彩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但使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还焕发出了数学课堂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笪建美.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四度”[J].小学教学参考,2010(11).

篇5

一、转变教学观念,变换课堂角色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共同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课堂教学的策者、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持续发展的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不是倒水的容器,而是点燃知识的火把。教师要自觉认识到课堂中自身角色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单纯教向重学生主动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信息单向交流向重综合交流、共同交流转变;学生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者,综合发展的主体。

二、构建开放性合作性的教学氛围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必然伴随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材、教学媒体交流等。数学学习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去交流,从而把新的知识、信息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体系中去。在这种交流中要提倡开放性、主动性、合作性。

1)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交流过程中,主张问题开放、解题开放、教学开放,倡导“鼓励创新创造,反对墨守成规”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留下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交流、提问、反驳、质疑。

2)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在数学交流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数学交流的前提,也是教师对待学生最起码的态度。在数学交流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广泛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积极交流,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3)合作性。数学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变换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形式,如将传统的纵排学组改为按自然位置,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兼顾学习成绩及男女生比例,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基础、层次及个性特点,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按要求程序去操作,布置课前预习,提出要求,看书回答问题,组内循环检查,确定中心发言人,向全班交流学习结果。为准备某些问题的交流,小组成员还要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社会调查,或进行实验活动及实际研究等。所有这些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这种形式对数学“建模”课、“数学探究”课、“数学实验活动”课尤为重要。

三、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是“课改”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创新、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能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要把实习作业、实验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题作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钻研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题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突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把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处理、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指导依据和解决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精髓所在。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和适当的解题活动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与否,也是区分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大量地贯穿着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逻辑划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同一法、归纳法等数学方法。但教材中是以知识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的,这些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并未能构成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整理,形成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贯穿渗透,从而使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领会数学知识,真正掌握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把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智素质。

五、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基础训练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构建出形式丰富、海量开放学习资源环境。通过大量新鲜信息与知识的接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数学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老师教学,老师在备课时提前做好需要的图形和图表,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2.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将小学数学课程演示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能够为学生生动直观的展示数学现象,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以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最终得出“角的大小只与叫两边开口大小有关而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的结论。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进行几何图形教学时还是先从具象思维引入比较好。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利用动态的动画来演示使得效果更佳直观和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自由控制角的边长的长短和改变角的开口的大小,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归纳出结论。这一教学难点就很容易地被解决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

3.有利于增强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将小学数学课程交流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主要依托微信、QQ、论坛等网络交流没媒介展开学习交流,拓展学习空间,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紧密联系,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能够顺畅的进行沟通,一同学习分享知识。探究式学习时当前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研究探索意识。将小学数学课程交流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学生创设出问题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对知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等信息应用应用,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的进行资料查询,独立完成问题探究材料归纳总结等,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学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运用应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使用某种信息技术而刻意设置教学内容。同时,在小学数学课程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与掌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熟悉掌握信息技术。对小学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的认识》进行探究,这节课程要求学生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了解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老师借助多媒体就可以向学生形象地演示直线和射线。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两者 的区别,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也更深入。

2.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找准切入点,将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授课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效用。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这一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要求学生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标注长宽高。还可以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拼接成一个机器人,让学生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不但完成教学目标,还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数学课堂导入情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源,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与课堂内容,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汇总,留下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源,构建并充实高水平教学素材资源储备,通过信息技术数学的创造生活情景。例如,在帮助小学生认识“圆角分”之间的关系时,老师在备课时录制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录像,等到进行课堂教学时放给学生们看。录像内容与生活贴合:妈妈要去超市买酱油就和女儿交换硬币。妈妈给了女儿一张5块钱的纸币,女儿给妈妈5枚一元的硬币;妈妈递给女儿一张1元纸币,女儿还给妈妈10张一角纸币,女儿觉得自己的钱少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呢?在学生看完录像后,老师鼓励学生思考女儿的钱有没有少,并提问学生回答。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明白“圆角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这完全满足“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式 课堂教学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要,新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了各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契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学习特征,调动其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开放式教学含义分析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其以自然界内在科学系统作为学科载体和学科反馈,是一种具备自然奥秘的全球化文化因子。初中数学作为连接小学数学与高级数学之间的纽带,其要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平台,打造一个适宜学生思考、交流、互动的空间环境,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并促进学生对其进行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凭借其思维开放、过程开放的特性,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过程生动、个性鲜明、课堂氛围活跃的数学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水平。此外,开放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思维自由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从而完善数学课堂教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分析

开放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开放”二字上,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是处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被迫的接受、储存与记忆教师灌输的知识,不用在“填鸭式”教育模式下麻木的接受数学知识,而是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自主的吸取数学知识。相较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有所选择的听从老师指挥,并在有疑惑的情况下向老师提出疑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直线型的数学教学组织形式。并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此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增添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缓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新产生的问题,并及时的给予其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提升学生心中的愉悦感。在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视线、思维不再被束缚限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独到见解的表达,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实现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学生还处于一个比较叛逆的年龄段,其心智还不成熟,既对未知的一切好奇,又对已知的较为排斥。因此,为了帮助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还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创建良好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基本上是处于一种零交流状态。而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主宰着整个教学课堂氛围,教师的授课安排与授课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的。并且学生大多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这种自主设计、自主选择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为深入学习数W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位置来进行数学教学安排和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不再界限分明,陌生情感状态被打破,能够最大限度的活跃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空前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进现代科技技术,丰富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能够用于教学领域的科技成果明显增多,众多的现代化科学教学手段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数学课堂之上。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教学技术可以被很好的用于开放式数学教学课堂上,这种强烈而直观的视觉冲击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并且在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的放矢的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呈现于学生眼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体验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初中数学授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而且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瞬息万变社会的认知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兰青.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彭勇.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2.

[3]王文辉.开放式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篇8

关键词: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44-01

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及泵途径。所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息相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老师通过对学生特点的了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评价,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教学内容过于的简单,没有深度,对数学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注入学习的动力;第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的重视知识灌输,对学生的自我感受关注较少,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也较缺乏,无法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过于的追求新颖,将数学教学的本质予以忽略,致使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第四、在教学之后,老师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老师只单纯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学生的不足只字不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数学的复杂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教学进度上,指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过少。对教学原则和教学原理没有明确的认识,致使教学课堂失去方向性和科学性。

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1 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要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要严格按照小学课堂的标准和规定执行。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教学情境法来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将抽象化、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简单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教学内容来进行,创设的教学情境不能脱离了数学知识的范围,也不能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将教学情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情景进行数学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愿的参与到课堂中。

2.3 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因小学数学的知识较抽象化、形式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有限,所以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很难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要点和精髓,对学生的数学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感。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老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对数学进行教学,将抽象化、形式化的数学内容变的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老师在对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用自己制作的圆柱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进行圆柱的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柱,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圆柱体与长方形是否存在的联系,若存在着联系,那么具体的联系又是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不仅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2.4 进行科学的评价,增强师生的交流

在教学之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作出有效的评价。在掌握学生的情况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手段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余的时间中,老师也可以询问学生对于课堂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时,老师也应该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指导,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根据交流的结果和评价的结果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模式进行调整与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教学小学数学时,老师应该对备课、情境创设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重点的关注,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和课堂的讨论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辉.“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5):161-162.

[2] 钱军.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1(10):187.

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教学;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82-01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催化剂。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让学生愉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一、精心设计好导入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堂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能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数学非常有趣。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贴近生活的,妙趣横生的生活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欲望,把学生从任务型的学习引导为目的型的学习,进而会满腔热情地独立思考,用交流探索的方式去解决一个个问题。课堂效率就能明显提高。

例如,在进行乘方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师:“一张纸按0.1毫米算,对折一次非常容易,它的厚度是0.1×2毫米。一张纸最多能连续对折几次呢?到时候你如何计算它的厚度是多少?”许多同学就拿出一张纸实验,结果大失所望,对折到7次、8次就无法继续。师:“这充分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猜想和事实有时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以后要有依据地思考问题,亲自动手实践去检验,才能少犯错误。下面我们以对折6次为例计算厚度,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方法。”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并写出几种方法,有加法,也有乘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教师及时鼓励后趁热打铁给出乘法和乘方的关系,以及乘方的定义。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纸,能让我连续对折27次后,把它放到海平面上,它和珠穆朗玛峰哪一个更高呢?”有的学生认为纸高,有的说珠穆朗玛峰高,还有说至少也得三天才能算出,这时你告诉学生,10秒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计算器。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更贴切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在导入新课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助于新知的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满足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愿望并从中得到了收获,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环境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愉悦,置身于其中,不会感到紧张、沉闷,从而使师生在知识内容上有沟通,在情感上有共鸣、有亲和力,促使信息反馈畅通。学生们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的课堂节奏,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接受后,对于个别较慢的同学,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最终让每位同学都处于高效运转状态。而恰当的风趣幽默,适合时机鼓励,能有效减缓压力、活跃气氛,起到课堂剂的作用。

三、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小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动手实践与主动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学生动手实践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习惯,合作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动手实践就是最有吸引力的手段。

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其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共同合作,及时交流,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如,通过小故事、小实验和日常观察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且相互交流;还可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学具(如长方体、圆柱体,平移和旋转的图案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想出来的、自己动手做出来的、自己查资料找到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总之,我觉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迫不及待要求获得新知的情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要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来掌握知识这一目标,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创新!

参考文献:

[1]肖川.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田茂胜.潜能与创造力开发[M].北京:中国人市出版社,2002.

[3]张卫国,李润泉.数学教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篇10

一、有效性教学的内涵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机械式做题的现状,倡导学生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研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多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探讨中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之间,他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教师应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运用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态度得到广泛培养,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途径分析

1.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新标准倡导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数学,去理解数学的内涵,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出与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环境联系密切的学习情境。教师应从具体的问题情境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去设计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思考和交流、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上对数函数这一堂课时,可以创设这样情境: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有中国人提出了“万世不竭,日取其半,一尺之锤。然后学生独立自主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写出锤子的长度y与所取次数x的关系式,最后让他们积极展开分析与探讨,得出对数函数的概念。

2.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进行教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多种形式参与课堂教学,如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练、实例分析等等,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应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比如在讲解曲线切线方程时,可以设计问题:求切点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很多学生考虑问题不仔细,往往忽略了切线。上课前,让出错的学生再重新反思下解答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们彼此互相沟通交流,引导他们分析,探讨,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切点还是在点处的切线?通过学生彼此积极参与讨论,进而来归纳学习经验,探讨学习心得。

3.注重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数学的应用性很强,因此其实践性也非常强,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其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概念化、形式化和抽象化,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社会实践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作为切入点来讲解,重点培养解决现实生活中常遇到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的求解、计算和证明。比如在讲解完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后,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图,要设计一张正方形广告牌,该广告两边含有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栏目,这两栏的面积之和为16500cm2,四周空白的宽度为50cm,怎样设计广告牌的宽与高的尺寸,使得矩形广告牌的面积最小?设出变量,列出高宽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各种方法,如导数求出函数的最小值,从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三、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存在的误区

1.有效性教学重视形式忽视内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讲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强调的重点,教师应重视创设出与其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存在联系紧密的教学情境,有时教师貌似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如图形,图片等一些场景,但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不到多大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多方位地、有针对性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2.有效性教学重视过程忽视结果。课堂教学有效性既重视教学的结果,也重视教学的过程,有时一堂课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下课后老师要求学生谈谈这一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啊,学生却摸不到头脑,可见这节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同样也是学习的主体,有的教师担心让学生过于地参与教学活动会使课堂秩序变得混乱,因此,不喜欢与他们互动交流,数学课堂教学应在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既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又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实现学生主动要求去学习的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