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篇1

关键词:HSE体系;问题;对策

引言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HSE管理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勘探开发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它体现了完整的一体化管理思想,体现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市场环境下的规范运作,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准行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也制定了自己的HSE标准即Q/SY1002.1-2007,它包括7个二级要素、25个三级要素构成,为下属企业提供了总的运行参照,通过试点运行,进行全面推广。近年来众多企业相继导入了HSE管理体系,但导入后的效果却参差不齐,没有真正发挥HSE管理体系应有的作用。

一基层单位在运行HSE体系时存在的问题

1基层人员安全观念意识不足

观念决定人的行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否能被接受并能100%地执行,关键要看人们能否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它和接受它。目前人们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仍存在着一定距离

由于在油田开发生产建设紧张的时候,有些基层管理人员偏重于生产速度和完成任务,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路,违章指挥,不顾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这些基层管理人员的心里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万一出事的严重后果,但没有真正把安全环保作为第一责任、第一业绩,对生产被动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就违章指挥,此时基层员工也往往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操作,同时也使一些基层的操作人员树立了错误的安全观念,让基层单位的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此外,有些一线管理人员把“安全”看作是安全监督的“事”,凡事无论大小,只要与“安全”拉上边的,都由安全监督“管”。这些观念都严重的影响了HSE的正常推广和运行。

2各级人员对HSE管理标准的熟悉和理解不够

调查发现,在HSE管理知识结构上存在着一种倒金字塔架构的现象。基层人员HSE管理知识严重缺乏,导致执行层次弱化。同时基层单位大部分缺少相应的咨询机构,完全靠自学和主观判断及经验,因此造成了对很多的标准不熟悉和对其的认知程度不够,模糊或错误的执行了相应的规范,从而导致HSE体系的运行推广出现偏差,各自为政,很难健康地运行下去

3 HSE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执行HSE体系的人员是公司的广大群体,执行层级人员的反映往往对体系起着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在企业中,最主要的执行者是基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但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容易使公司员工产生对HSE管理体系不认可,将导致HSE体系的实施产生梗阻。

由于长期推行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员工HSE理念模糊,片面强调生产而淡化HSE管理,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对HSE责任制的落实只限于表面应付,制度制订了一大堆,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4 HSE体系文件和实施脱节

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从表面上看给基层管理人员增加了许多规定的要求和条条框框的内容,比如不能象过去那样口头进行管理,而必须按照体系文件的条款逐条对照执行。所以有些企业在体系运行中还存在不重视危害辨识工作,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特性,机械照搬一大堆体系文件,不注重过程,单纯为了取证而建立体系,在实际实施当中仍然依照以往的老观念、老方法去做,而不去领会并执行新的体系文件要求的现象,致使HSE体系文件和实施脱节。

二有效运行HSE管理体系的解决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HSE体系的顺利运行要有一个先进的思想观念,一个管理体系建立的实质是其管理思想的推行。“实干出成绩,宣传树形象”,要大力开展宣贯工作,使员工能够深刻理解推行HSE管理体系的意义,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重点是逐步消除“事故难免论”及“安全管理是安全部门的事”等传统的观念,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及“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属地管理”、“管工作 必须管安全”等理念,使员工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这种管理体系,从而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为企业运行HSE管理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2培训是体系应用的重要保证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必须先解决认识问题。许多企业中都存在培训不适用的现象,没有相应的验证措施,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所以一定要加强各层次人员的培训,首先解决管理人员的认识问题,管理层对HSE的管理认识水平决定着其对该体系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重视、机构完善、职责明确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根本保障。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认识HSE,重视HSE,最终参与HSE建立,推动HSE的实施;其次进行全员培训,让所有人员了解HSE,实施HSE;最后重点培训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与其他管理人员),使之都对HSE体系有深入了解,这样在人员调动的过程中,就避免了体系运行出现间断。

3 HSE管理体系设计充分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是保障

HSE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给出了一套通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这种模式虽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并不包含具体行业的专业管理和技术标准,企业应在这些通用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本行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 董国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基础知识.第1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HSE、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唐荫军(1973-),男,广西桂林人,北京英大长安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秦永辉(1986-),男,河南新乡人,北京英大长安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北京 10005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203-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方面企业愈加重视员工健康、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国家对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作为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HSE对大型企业尤其是能源型企业的国际业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承担着国民生产和生活用电的保障重任,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的HSE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HSE概述

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HSE管理体系。健康(H)是指人身上没有疾病,心理上(精神上)保持完好的一种状态;安全(S)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安全生产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环境(E)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之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财产损失、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该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重在事故预防,立足于全员参与,设定管理目标,重视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突出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它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HSE管理模式是把生产安全、员工健康与环境保护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实行对健康、安全、环境的全过程管理,是国际上的能源公司为了消除工业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风险,保护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制定的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

二、电力企业HSE建设的必要性

HSE管理体系的提出和有效实施,是人类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体现,也是人类持续追求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的体现。一方面HSE管理体系是组织减少可能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改善业绩的有效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部一系列的管理方式、手段,乃至管理制度、管理系统等,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电力企业作为我国支柱类公用事业行业,建立HSE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政府多次提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促进电力输配送网络与产业的发展,确保工农业以及居民生活所需要的电力保障。建立和实施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与有关安全、劳动卫生、环境标准要求的HSE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生产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满足安全生产、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减少组织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污染物、安全事故、生产性疾病(职业病)的产生几乎都是由不良的管理体系、技术动作、工艺设计或生产控制造成的,只有通过实施HSE管理,摒弃传统的处理方法,采取积极的事前预防措施,对组织的生产实行全面控制,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才能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事故处理、环境治理和预防职业病发生的费用,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

3.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的要求

历年来,各行业的各类安全事故、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如火灾、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环境污染等。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管理不严、操作人员疏忽引起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HSE规划,加强风险分析,提出与落实预防措施。

4.提高组织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的要求

推行HSE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组织规范HSE管理,加强HSE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重视程度,进而引进新的监测、规划、评价等技术,加强审核和评审,使组织在满足安全、环境和工业卫生法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改进管理质量、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建立全新的战略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改善组织形象,提高其综合效益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HSE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清洁生产、优化环境、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果组织接连发生事故,既会造成组织的巨大经济损失,又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留下技术落后、生产管理水平低劣的印象,以致恶化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会给组织的生产活动造成许多困难。组织通过实施HSE管理,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大大降低用于处理事故的开支,由此也能提高经济效益,这既能满足职工对HSE的要求,又能改善组织形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促使组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高。

三、电力企业HSE建设思路、方法和步骤

1.建设思路

(1)以“健康”为切入点。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但从以往企业建立的HSE管理体系来看,往往偏重于安全和环境,而忽略了健康管理。通过梳理电力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特点与现状不难发现:在安全和环境管理方面,电力企业有着良好的安全管理传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成效显著;在健康管理方面,电力企业还未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健康管理是电力企业目前相对薄弱的部分,也是HSE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另外,“健康”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健康”为切入点推进HSE管理体系,让员工体会到公司的人文关怀,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参与HSE管理的积极性。

(2)以信息平台为运行手段。一是加强HSE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和考核。充分利用公司安全、健康与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现有成果,结合HSE管理特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模块与内容,全面建立公司级统一的HSE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与ERP等系统集成,优化业务流程,统一数据接口,提升HSE信息化水平。二是强化HSE信息系统应用配套措施。在保证信息平台有效应用的基础上,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逐步形成职责明确、上下贯通、横向协调的工作机制,实现公司HSE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基础环境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同步发展。

(3)以三大体系为实施保障。一是HSE文件体系。建立HSE管理体系的过程就是结合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将标准具体化为组织的HSE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按照HSE标准的规定要求,组织要保证管理、操作和维护工作能按照已制定的文件进行。这些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二是HSE培训体系。HSE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而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培训。三是HSE监督体系。电力企业的HSE监督体系应包括内部审核、外部监督和管理评审三部分。

2.方法步骤

HSE管理体系需要统筹规划、逐层推进,努力践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首先要搭建HSE管理体系,然后以框架体系为指导开展实施。

(1)体系搭建环节。一是研究HSE理论及企业实践经验。深入分析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和其所依托的理论背景,提炼HSE的发展趋势,同时选取国内外大型能源集团企业作为标杆,深入分析其HSE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为电力企业的HSE体系建设方向给出启示。二是建立纵向管理模式、横向三道防线。在企业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拟定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当前集团管控的程度,构建一体化或者分散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具有规模优势,利于资源的集约化配置,分散化管理的灵活性较大。同时设置企业HSE管理三道防线。以业务部门为第一道防线,承担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职责;以HSE相关职能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在业务部门的基础上行使更高层次的HSE管理功能;以HSE监督部门为第三道防线,对企业HSE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内部监督。三是完善企业HSE管理体系要素。依据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国际管理体系,结合相关国家标准,制定电力企业HSE管理体系6要素:管理承诺、HSE方针与目标、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管理评审。

(2)体系实施环节。电力企业在进行HSE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需遵循“试点先行、重点实施、全面推广”的“三步走”战略。

1)在试点单位推行HSE管理体系。选择试点单位率先开展工作,经完善再推广至各单位,有利于验证HSE管理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策略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保证体系框架和实施内容的适应性。通过分步实施,积累实施经验,有效调度资源,降低项目实施难度和风险。在试运行阶段,试点单位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统一的HSE体系标准和规范文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写HSE体系文件,包括具体的管理方案、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同时,细化文件为具体的活动和任务,并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

2)在重点领域实施HSE管理体系。通过前期在试点单位推行试点工作的开展,为现阶段HSE项目在重点领域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可行的基础。此时可以从本企业的重点业务领域进行重点推广、实施。这是HSE管理体系推广实施的重要步骤,该步骤的成败关系到能否顺利、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

3)在全集团内推广HSE管理体系。在试运行单位验收通过之后,就可以进入HSE管理体系的全面推广阶段。该阶段涉及的单位众多,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会显著增加,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一是集团(公司)总部HSE管理部门制定整体实施计划,自上而下依次推行HSE管理体系。二是根据业务和地域的不同,分别选取模范试点单位,通过培训、讲座、考察等多种形式协助各单位开展HSE管理。三是各单位定期向上一级单位汇报体系实施情况,对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上级单位汇总后,及时讨论解决,并跟踪监督改进措施。四是对各单位的实施成果分批分次进行抽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应及时调整改正,并进行再次验收。

四、结论

电力企业HSE体系建设需遵循先体系搭建后实施推广的步骤,构建与国际接轨的HSE管理体系并推广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规范化运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电力企业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明.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及运行模式研究[J].广州化工,2012,

(7):236-238.

[2]刘景凯.基于管理实践的HSE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99-102.

[3]邱少林.HSE管理体系基础知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篇3

【关键词】城市化;房屋建筑;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A

房屋建设工程质量不仅是攸关建筑企业竞争的生死成败,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的适用性及生命财产的安全性。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维护以及建筑产品的开发、生产、供应等多方面的环节,准确有效地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消除关键因素的不利影响是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举措。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发挥良好的约束作用,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是,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没有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随意施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一味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忽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没有将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到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导致建筑工程的一些隐蔽项目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2 建筑工程中对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不够

建筑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目前在我国,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的力度还不够,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的和政策还不够完善,造成了相关机构在进行监管时不能实现有法可依,也就不能将监督和管理落到实处,造成了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督不够,防范不够。另外,在施工现场往往缺乏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负责工作,使得施工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监管不够,对施工工程的安全检查和质量问题管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房屋建造的质量问题。

1.3 材料选择上把控力度不够

社会对房地商在材料选择上把控力度不够,材料质量不达标。房地商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总是将自己的利益至上,他们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出现这样的心态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选用原材料的质量。施工材料是房屋建筑的根本,它直接决定着房屋的整体质量,这种一味强调节约材料、节约成本的做法,必然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4 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所需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资源是非常巨大的,其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施工资源,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还会造成建筑工程资金的浪费,最重要的是难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加大房屋建造工程中的监督力度

在房屋建筑的整个过程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加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监管力度才能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近年来,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加大监管力度、建造合格的房屋建筑是每个房地商都必须实现的目标。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要着实提高施工工人与监督人员的责任感,明确他们的任务,积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为建筑企业来说,要做好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建立健全具体的施工体制,对于建筑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更是要严格把控,树立全局的意识,不给后期的工作留下隐患。

2.2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领用及保管制度,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等。

2.3 必须重视设计工作

工程设计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一份好的设计图纸能够带来一个百年的工程,如果我们在审核的过程中出现了遗漏,那么我们开工之后再发现这一问题就会大大地影响到工程的进度,所以在我们审查这一关必须要严格,为后续的工程打好基础。

2.4 建立行业项目质量标准

目前跟建筑行业相关的质量体系标准主要有三项,分别是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规范。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取得更大的发展,那就应该形成自己的质量管理系统。首先要从国际通用的质量体系中选取企业本身所适用的,依据这个基础编制符合本企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在形成本企业质量标准后,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及保证措施来贯彻实施,这些手段及措施中必须包括体系构建、责任到人,检查对比,制度落实及奖惩措施等内容。

2.5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结合企业自身施工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施工技术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自身的施工技能。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6 质量实施主体的素质及工程检测技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是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主体。他们的质量意识以及生产作业熟练程度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通过举办主要技术培训和生产技术交底培训,能够提高具体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工程质量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得出最终结果,提高操作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够强化他们的责任心。

2.7 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真正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在施工建设之前,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目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能随意改动,真正发挥施工管理体系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

3 结束语

质量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追求卓越、铸就经典”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目前,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遍布各个工程建设工程项目,已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生力军,每年施工企业所创建的大量国家优质工程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要强化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深化和创新,切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管理小组的有效性,将质量管理落实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强. 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2.

[2] 杨成林.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

篇4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总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要求,努力把我校办成市、盛国家级“绿色学校”。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和要求

1、“绿色学校”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2、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3、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

4、全校师生人人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

5、通过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师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要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更广泛的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6、以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懂环保、爱环境,塑良好形象的养成教育,让绿色的“种子”在更多的孩子们心理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7、综合以上各项目标要求,真正把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辅导、后勤等各方面的工作之中,使之形成全方位的一体化工程,最终实现“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环境”、“绿化育人”、“绿色活动”的学校特色。

8、全校上下共同做好创建“绿色学校”的各项过程管理,抓出成效,争取进入市、盛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行列。

三、计划实施时间和工作进度安排:

(一)20xx年3月,学校做出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启动创建工程,成立领导机构。

《吉铁二小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指出: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管理之中,形成与素质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并在争创中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向着更高目标,向着省级、国家级“绿色学校”迈进。

(二)制定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1、为了计划切实可行,学校在计划前对照“绿色学校”创建指南及评估标准对学校内部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具体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了解情况,分析调查结果,为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2、根据调查结果,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在人力、经费有保障的条件下,从课程渗透、课外和校外以及社区活动,学校环境管理,校园绿化、美化四方面来考虑制定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

(三)实施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1、制定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吉铁二小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在此方案指导下,从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环境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创建“绿色教室”标准》《环保活动小组章程》《环保知识十知道》等多项制度要求,真正把创建活动纳入制度化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来抓实抓好。

2、组织培训:教职工是环境教育的推动者,教职工的环境知识和能力直接涉及到创建“绿色学校”的成效。因此,学校将积极为教职工提供各种环境教育培训的机会。具体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培训: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绿色学校”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按各自职责分工学习和掌握应会的理论知识,以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的义务。

3、开发校本课程,定期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环保专题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环保基础知识,自身与环保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达到亲和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灵的目的。

4、结合有关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活动。如植树节、爱鸟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环保意识,主动为环保做贡献。

5、利用班队会、晨会、广播等,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信息。通过收集、自编、创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受到教育和陶冶,发挥自身的能量为环保尽责出力。并设立以环保为话题的讨论活动,利用每天早上的晨会时间进行,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理,提高环保道德,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办环保小报”、设“环保之声”广播栏目、办“我们身边的环保”电视节目,写“环保征文、儿歌”、“自创环保标语”、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清除白色垃圾”、“回收废物”、“变废为宝”以及冬夏令营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中成长,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7、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切入点,抓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一月一个好习惯”的活动,建立“我们承诺好习惯”评比机制,评比板,对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到有考核、有评比,采取自评、班评的办法,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班级采用“星级中队”制,激励各中队向“绿色中队”迈进。

8、设立“环保监督员”、“环保检查组”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做到日检查、周小结评比、期末总结表彰,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我为环保做贡献”的好公民意识。

9、开辟环境教育阵地,创建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和具有人文性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环境设施的特点。创造高品位、充满寓意的校园文化,让墙壁活起来,让它成为一个无声的老师、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0、搞好校园的美化绿化,让学校绿起来,起到环境陶冶人的作用,让校园靓起来,为学生创造雅洁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幸福健康的成长、长大。

四、经费预算及分配: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所需要的资料及设备必须得到充分地保证。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筹措和划拨资金,充分更新教学资源,具体在以下方面保证投入。

1、环境类资料内容购置投入:

①书籍、报纸、期刊投入4000元。

②幻灯片、录像带、专题教学资料或教学资源库(光盘、挂图、标本、计算机、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等项投入:280000元。

2、环境改造建设内容投入:

①活动场所建设器材投入:198000元。

②校园环境改善及布置:426000元。

通过以上的投入,充分开发校园条件、资源,开展环境教育,最大限度的保证“绿色学校”创办活动有效开展。

3、信息交流和工作宣传投入:15000元。

五、检查考核的方法和要求:

1、日常工作按照学校《环境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网络》分工进行检查督导,评价创建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具体要求过程管理严、细、实,主管人员要认真留下督导工作纪实,活动轨迹,掌握评价的第一手材料,以做到评价的公平、公正、真实可信。

2、按照《创建“绿色教室”标准》的5项条件量化打分,每学期评选出各年级的“绿色教室”和教职工“绿色办公室”,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办公环境。

3、按照《环境保护制度》中“五要”和“六不”要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规范孩子们的环保行为,每学期评出“环保小卫士”以典型带动全体队员自觉环保,积极上进。

4、在教师中评选环保知识“勤奋好学标兵”和渗透环境教育“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调动教师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进行环境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学科育人新方法。

篇5

关键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49

1 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会计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没能统一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以及披露形式。为此,国家环保局于2007年4月11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我国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许多上市公司依然存在着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披露形式和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从而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部分内容缺乏货币形式的信息披露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定量和定性两种,部分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没有将环境信息予以货币化,比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绿色产品标识、环境保护等信息,很难以用货币来计量。同时,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货币化信息披露程度不高,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均采用非货币化的方式,在排污费、排废量等科目上的信息量低,直观的数据支持度不高,不能从数字化的角度准确地反映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没能在财务报表中清晰地列示绿色会计的相关信息。

1.2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单独报告、年度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等形式。但是,在上市公司实际信息披露过程中,绿色会计信息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予以反映,许多上市公司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披露方式,这样披露的信息不能体现公司的环境业绩,也不利于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由此造成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究其原因来看是我国当前尚无相关的绿色会计制度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进行规范。

1.3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质量偏低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利益相关者根据特定的原则对企业所披露信息做出的总体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结合实际状况,采用了显著性、量化性及时间性三个指标来衡量绿色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公司的绿色信息披露参差不齐,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不高。所以,上市公司对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在还无法全面的从真实性、重要性、完整性、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由于很多公司采用非货币化的计量方式,有些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指标没法用具体数字披露,因此,公司对于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总体质量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1.4 绿色会计报告模式缺乏统一规范

绿色会计报告包括绿色会计主要报表及其附表、绿色会计报表附注,绿色会计报表主要分为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和环境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目前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绿色会计报告模式,即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环境报告部分、建立独立的环境报告、对现行会计报告涵盖不了的部分编制单独环境会计报告等。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各自选择不同的绿色会计信息报告模式,造成报告模式不统一,缺乏可比性,而且部分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报告也存在着内容模糊等问题,让使用者难以根据绿色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2 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活动密不可分。由于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恣意妄为,一个又一个环境问题油然而生,使公司的环境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也造成较大了影响。公司环境活动对财务会计的影响极其广泛,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性的角度来看,使用者普遍关注企业环境活动带来的财务影响,使用者为进一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以便做出相关决策,需要分析环境活动中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信息。环境活动对财务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上,许多需要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很难在财务会计内予以准确确认和计量,从而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2.2 环境业绩信息的影响

全面评估企业的环境活动时,环境业绩信息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环境业绩包含环保、环境报告、污染控制和环境资源利益等方面的业绩。企业环境业绩指标(EPI)是来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的,通过过程指标、系统指标和生态指标来评价,此外,国际上也提出了一套企业环境业绩指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环境业绩指标,造成环境业绩缺乏可比性,从而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2.3 绿色会计核算的专业人才缺失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依然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切只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片面重视加速企业经济的增长和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造成不注重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绿色会计涉及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专业知识。因此,作为一名绿色会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运用能力。同时由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核算较为繁琐,现有的财会人员很难独立完成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所以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但是,当前我国财会人员缺乏一个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专业培训,造成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仅拘泥于表面文字,而没有向更深处挖掘发展,从而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2.4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有效执行力

虽然我国颁布了《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难以有效地遏止和惩罚虚假行为。另外,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内容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透明度不高,许多上市公司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深度、时机等选择上十分随意。关于环境保护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执法力度不很严明,对企业没有威慑力,导致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工作不足以重视,甚至会缺失或遗漏绿色财务报告的披露。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能力欠缺,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不一,导致绿色会计报告形式多样化,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比较混乱,影响了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3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及建议

3.1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应作如下改进:(1)在上市公司年报“董事会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应单独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情况;(2)财务报表中环境费用的支出应单独列式;(3)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增加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4)增强有关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

3.2 优化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2.1 完善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是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准则,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有国家法律的指导和约束,要求公司公开绿色会计信息,加强公司披露的透明度。首先,健全立法体系,明确法律责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公司有着重大影响,而有的非财务信息并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因此,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必须加强及完善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其次,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使绿色会计的操作具体化,明确相应的规范操作,以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和操作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最后,同步完善税收制度。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税收制度息息相关,而税收收入直接影响着政府财政收入,因此,完善企业税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3.2.2 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

当前我国公司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采取自愿和强制相结合的原则,缺乏完备的监督体系,因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以政府监管为主,企业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政府监督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另外,当前的互联网信息发达,公众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将上市公司的不法行为予以曝光,让社会公众的监督地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3.2.3 提升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当前许多公司乃至社会公众均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认识度不高,没有全面地考虑相关的绿色会计信息,因此,不仅要提高公司的环保认识,更要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现阶段我国可以开展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宣传力度,普及绿色会计的相关知识。同时,会计组织机构可以创办绿色会计刊物,宣扬绿色环保理念,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来。

3.2.4 提高绿色会计专业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强、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对财会人员在实务操作中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了解国家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也要及时对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做出正确的处理。因此,我国各公司需要提高绿色会计专业人员技能,壮大会计人员队伍。公司可以通过开设与绿色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为会计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径,增强财务人员的实务操作性。此外,公司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绿色会计岗位,专人专职负责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以此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