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方面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方面的知识

篇1

新闻摄影、文献摄影、风光摄影等都是我们直面生态环境的可以选择的表达方式。

新闻摄影以其网络覆盖面宽、触角敏感而担负着每时每刻关注和传达我们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变化的重大责任。

人们不仅需要了解各种自然或者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灾难,也需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恢复、物种的灭绝;不仅应该直面恶劣的生存现象,传达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信息,而且也应该及时掌握生态科学研究、生态建设、环保技术最新进展,尤其是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或者沦丧所造成的生存环境与质量的变化;我们不但应该密切关注眼前正在发生的灾难,也应该跟踪关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时还应该追溯和反思其发生的原因(比如象1998年的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近期一再肆虐京城、北方各省区并多年危害大西北的沙尘暴)。

事实上,一张或几张照片的摄影,人们比较容易也比较愿意做,更需要耐力、智力和勇气的深度摄影报道却少有成功之作。这的确需要摄影人的自觉与牺牲。

文献摄影具有更灵活时间性,也更需智慧和耐力。它可以对一个范围(区域)某人、某事、某些物种跟踪记录,以揭示出环境保护意识与人和其它生物生存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献摄影的阶段性成果完全可以作为报道摄影或者小的图片故事出现。中国云南摄影爱好者为滇金丝猴及其生物多样性,坚持数年自费跟踪记录、研究、呼吁的努力,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个体成功的范例,其生态保护方面的意义与其摄影方面的文献价值同样不可或缺。而尤金・史密斯的《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堪称这方面的传世佳作。他因和当地因工厂排污而遭受水银中毒危害的村民共同生活、抗争,而招致工厂派来的打手毒打,为此卧床数月。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他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常觉得自己想做个象牙塔里的艺术家,不过我忍不住要找人说话,因此我必须要放弃那座象牙塔,也为此我当了记者――一个摄影记者。但是我从此便永远挣扎在新闻记者记录事实和艺术家经常不苟同的两种态度之间。我主要关心的是诚实,最要紧的是对自己要诚实。”

风光摄影曾经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最先恢复生机、繁荣发展的摄影门类,人们善意地认为可以通过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来增强全国人民热爱山水的情怀。然而,我们大多数风光摄影是否能在这种陶情冶志之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风光摄影作品美是否真的等于山水田园美?进而等于自然环境质量高?事实上,优美的光影可以揭示江河的雄浑、沙丘线条的性感,却同样可以遮蔽甚至美化水土流失的严重、沙漠化的危害。

或许,安塞尔・亚当斯在20世纪初对此的认识更深刻一点,他穷20余年时间乐此不疲地游摄在美国西部山川,以大量举世无双的美国西部风光摄影图片,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为西部森林资源保护和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保护、立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安塞尔・亚当斯说:“爱德华・韦斯顿也对我提出过忠告,劝我不要‘揽事’太多。但是我绝不赞赏象牙塔似的态度,我宁愿我的工作能够有助于使人类相互影响和活动的世界得以发展,或者至少与之共存。”

今天,许许多多的照片正在改变我们看待事情照片的方式、视角和以往的行为 。曾几何时,我们的工业生产和建设是伴随着有毒有害物质、水和气的大量排放而发展的;农业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是以围湖造田、开山造田、弃牧(场)垦田来实现的……

由于我们人为地一再失误,大自然已经以不同的方式报复着我们。如仅仅内蒙古就有1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和戈壁,而与北京最近的南马场沙丘距天安门广场的直线距离区区不足72公里,并且以4-5米/每年的速度东移。

当今人类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而影像只是一种纪录和传达。这些影像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自然的美丽与和谐,生活的宁静与生机,艺术的奇巧与魅力;也同样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愚昧、贪婪和破坏性。

摄影被发明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观看和记录容易消失的事物,因而照片中的现实“真实”与否就成了一个判断标准。就此而言,对摄影是否艺术的争论相应地归结为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对立,而所谓艺术摄影或者摄影的艺术性无非是就其观看方式来看:那些艺术摄影照片把现实弄得让人们感觉不那么熟悉了,仅此而已。

记录摄影和艺术摄影常常势不两立。人们似乎常常对作为“客观记录”者的摄影师与作为“独具慧眼”者的摄影师之间的差别十分在乎,这种差别又常常被误认为对作为“记录”的摄影和作为“艺术”的摄影的人为割裂。事实上,无论是“记录”也好,“艺术”亦罢,没有感受怎么可能会有“打动”?说到这里就不能不再一次提到安塞尔・亚当斯和尤金・史密斯。前者深谙风光摄影,影像气势恢宏;后者尤精文献摄影,情感细腻哀婉。尽管他们的摄影对象和内容的主要部分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摄影却都成为历史经典。当我们凝视亚当斯的西部影像,体味其中所传达的黑白韵律、山川峻拔、森林繁茂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同时体味到作者对山林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呢?当我们一再与尤金・史密斯相逢,我们是否能感受到他的那份纪录和抗争的责任呢?

而今在中国摄影界,“责任”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今已经有不少人在抱怨中国摄影界“责任”谈得太多了,果真如此吗?那么“责任”到底该不该讲?摄影到底需不需要“责任”?这仅仅只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吗?反对谈“责任”的人无非是想说“责任”只应该是职业摄影师的事,对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不需要去考虑。

假如他们“纯粹”是“玩”摄影――只是在家中拍拍孩子和老人、拍拍自己以自娱,并不损害他人、他物倒也罢;但是如果我们走向社会、走入自然,只要我们在地球上活动,就必然要涉及到人、自然、环境、生物链一类行为,就不得不考虑我们对地球所负有的“责任”,摄影又安能例外?君不见有摄影师为了拍摄白鹭而以鞭炮“催鹭起舞”,甚至当作创作经验来介绍。有的摄影师为独家占有题材而在四川攀枝花拍完并蒂苏铁之后将之连根砍去。有人为了拍野生动物,邀集众人满山驱赶……凡此种种,事情似乎都不大,但反映出的是我们不少人不懂得尊重自然,不懂得尊重生态,缺乏广泛的生命伦理道德,这已经是导致我们这个地球生态急剧恶化的致命根源。

由此可见,摄影人面对“责任”似乎无法回避。

人在与自然抗争时,其实常常是在与自己、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愚昧和贪婪抗争,人类的对手往往就是人类自己。摄影有义务和责任把人类的“另一面”反映出来。1998年的抗洪救灾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是当我们了解到我们为抵御洪水而堆入长江的泥石沙料又将长江中下游河床垫高60-70厘米时,我们在大水过后是否有过反映?对此又作何感想?环境保护思想和方法的选择是否应该更尊重科学?假如要创造就意味着要破坏,或者“不破不立”,那么今后我们将如何评价我们的创造抑或破坏及其孰是孰非?摄影人及其摄影难道不需要对此做出观察、记录和报道?

篇2

关键词:环境税;有效控制;理论依据

abstract: widely develop along with environmental awareness's enhance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movement, how to cause the population - resources - environment -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us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 realize human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en already became the western government macroscopic intervention the fifth goal. under this kind of social environment, in numerous control environment economic means that for instance: the subsidy, the synthesis reward, the pollution permitted, in the definite property right, takes of a tax revenue modern macroeconomic policy main vehicles, as a result of its unique superiority,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economy in the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pect to adjust tool's function, moreover more and more widely is accepted by the people.

key word: environment tax; active control; theory basis

一、理论基础

征收环境税的理论根源可以从“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谈起。他认为:市场经济运行中,因为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不能由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市场机制无法对经济运行主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作用。这种以危害自然为表现形式的外部性成本发生在市场之外,庇古称之为“负的外部性”。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产生了但没有反映社会成本和未来成本,价格也不能真正反映使用环境资源的社会边际成本。为了克服这种“负的外部性”所导致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政府应当实行干预措施,从而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内在化,迫使其面临真实的私人成本和收益,以达到控制其污染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发达国家用市场机制解决污染外部性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市场手段中环境税是控制环境污染的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法。按照公共财政的定义,可将环境征收定义为:政府拥有的与环境因素相联系的收入。它包括一切在反污染的政策框架中征收的税收,其核心是使污染者支付与其污染行为相适应的价格,即对污染者每单位产出征收的与其在有效产出水平上所造成的边际损害等值的税,目的为了实现对纳税人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改变。由于在庇古的理论发展而来,所以又称“庇古税”。

二、征收环境税的优势分析理论上,庇古税可以达到资源有效配置,能够导致污染减少到帕累托最优水平。

污染者权衡保持污染水平所支付的税收和减少污染少交税所获收益,控制成本小于税率,则污染减少,直到二者相等时,达到污染最优水平。这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优势:首先在静态条件下,因为只要有污染就会被征税,企业出于少交税的目的也要控污;其次在动态方面,若税率不变,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对未来税收的支付,庇古税这种提供进一步减少污染的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一起被认为是与其他方式相比的主要特点。

庇古税对外部的不经济有矫正性的功效。它通过税收的方式对生产和消费中的外部成本进行矫正。使产量和价格在效率的标准上达到均衡,矫正的边际私人成本,使企业认识到在社会层面上的成本。所以又名“矫正性税收”。而作为矫正性税收的另一角度的优势在于,它很好的避免了税收的扭曲性效应。比如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过高时,人们会以闲暇替代,有奖懒罚勤的副作用,相反,庇古税正是对外部不经济调整为经济,是修正性的,在初衷上就避免了扭曲效应。

在实践中,征收环境税、提供补贴、发放污染许可证、收取押金都是间接控制方法。征收环境税与提供补贴相比,是阻止而不是鼓励资源流人污染严重的企业;无需确定污染的基准点,只需确定单位排放量的税金就够了;可附带得到一笔财政收入。征收环境税与发售许可证相比,许可征的发售有膨胀的可能,存在炒买炒卖的投机性。征收环境税与收取押金相比,收取押金的操作相当麻烦,且只能限于很小的范围内。由此可见,征收环境税的确是一个理想的环境保护手段。

三、在美国的实践成果美国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因为税收本身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使税收手段在环境经济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在美国自从对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以来,人们普遍减少了对氟里昂的使用;汽油税的征收,鼓励了消费节能汽车从而减少了污染排放;开采税的征收,有效抑制了在盈利边际上的开采,从而减少了约10%-15%的石油总量消费。

目前实现了环境的根本好转,自然灾害发生率下降,虽然汽车使用量增加,但二氧化碳比70年代下降99%,一氧化碳下降97%,二氧化碳下降42%,悬浮颗粒下降70%。

四、环境税在我国的适用及政策方向虽然环境税实施上仍存在2个难题

1.边际外部成本和边际私人净收益难以确定,影响到环境税的效率。环境税的先决条件就是确定社会和私人边际成本,这样才能计算出准确的税率。

2.一些情况下,征收成本太高。实施环境税后有两个问题;其一是监测每个污染源的费用。另一种是由征管者承担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任务。经验表明,第一种的费用远远高于第二种。而且,我国长期以来对环境税认识的不足而导致具体开征环境税似乎有一定实践难度,但在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背景支持下和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中,在新世纪建立一个环境经济体系已成为不争的关键所在。对此,提出以下刍议:

(一)开征新税种

首先,重点在城市把原来的排污费改为开征排污税。其次,对消费税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消费品除烟火、小汽车、鞭炮外还应扩展到一次性包装物等白色污染。同时,提高部分消费品税率,如含铅汽油。再次,对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可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开征。最后,可以对民航等交通设施和建筑工地征噪音税,并把所获资金用于隔音设备投资或对居民进行补偿。

(二)对现有税制进行调整

首先,完善资源税制度。可适当扩大其征税对象。广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杜绝肆虐的生态破坏行为,待时机成熟不妨开征土地、海洋、地热、动植物税,并对不可再生资源课以重税。

其次,在现有税种中增加环境保护条款。

消费税:设计差别税率,鼓励清洁环保产品的使用。只要对环境有直接或间接损害的都应收较高的税。

增值税:增加对企业购置环保设备允许抵扣进项税的规定,而对购买以淘汰的构成污染的设备的企业应从构建固定资产上予以限制。

企业所得税:现行税制在环境保护方面只能发挥很有限的作用,如利用“三废”为原料进行生产获得的利润免税。除应丰富和明细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规定,如治污费用的税前宽口径列支、投资抵免、对环保设备达一定比例的可通过加速折旧等,最重要的举措是将征收排污费为征收环境税。

篇3

关键词:工科环境科学课程设置教学改进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1]。环境科学课程是工科院污水处理、给排水、固废等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化工、冶金、建筑等专业的选修课,内容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该课程不但担负着提高工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夯实环境科学知识素养的任务,也是学生今后进行环境保护、从事环境治理等行业的知识体系。

1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一些工科院校里包括笔者所在的院校,由于向传统学科的倾斜,环境科学作为新学科,教学还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例如:教学内容前瞻性不强, 很少涉及新污染、地球资源及环境可持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与学校工科背景联系不紧密,丢失了特色;忽视环境从业人员资质(如环境类各种职称)方面的培训;传统的实验课后,学生深入拓展的空间不足、钻研潜力没有得到启迪和开发等。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2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教学的改进

2.1 教学理念与内容的改进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教学体系应由知识、技能、意识、态度、实践这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构成[2]。教育和激发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个人环境技能的知识与信息,形成系统的环境知识体系[3]。工科院校环境科学的教学内容要从介绍解决污染的科学知识逐步扩展到生命、地球空间,深入到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探索上来,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学-传统实验-教师科研紧密结合,开启学生的钻研潜力;开展工科传统专业与环境紧密相关的教学,体现院校特色,凸显学生就业专长。

2.2 教学课程设置的改进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的课程设置应既具有鲜明的学科前沿性和社会适应性,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将通用性基础知识和专性人才培养紧密结合:①专业课教学增添新内容,关联工科院校如冶金、机械、建筑等专业相关的新污染(物理性污染等)方面的教学。②选修课注重与其它专业内容交叉,形成如环境材料、能源/资源、环境设计等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③增设一些人文辅修课,如环保教育、环境律法等课程,既可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其环境道德修养,也为入门环境行业(如环境类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2.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①运用以“点”辐射“面”的教学方式,即在强调开设核心知识点的同时, 授课内容需辐射同专业其他课程或不同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全面、综合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知识.②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实施教学。其有助于学生课堂上理解,课下自学,且能达到教学资源利用便捷。③实验课程适当渗透教师科研,其目的在于、培养与开发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达到教育和科研并举。上述几个方面的改进将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培养,为继续深造和钻研做好准备。

2.4 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学条件是教与学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工科学校环境教学条件要跟上时代和社会的需求。首先,要提高师资质量,引进新环境知识体系人才。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除了拥有传统环境知识背景的教师外,还必须引进或培养具有环境与其它学科(如生物、冶金、能源、材料等)交叉复合型的学者,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除了基础设施外,实验教学设施的改善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设施(如化学分析)已经不满足新形式环境科学的要求。有必要添置物理性污染、环境设计、环境材料及地球资源演示等实验设施。这些条件的改善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结语

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科技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需要我们从教学和管理入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突出其工科特色背景,增强学生的科技发展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发展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天齐,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篇4

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领导导向转为知识型人员导向,这也为轻松、自在、公平和公正的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创造了很好的环境,让知识型人员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对实现科学化管理和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一)管理环境生态化管理环境指的是知识型人员所在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在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中发挥的是最基本和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力。在心理授权作用下知识型企业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一种轻松、自在、公平和公正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促进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和谐统一,对于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的作用,进而促进知识型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提升自身的能效感。管理环境生态化在管理者和知识型人员之间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促进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管理服务统一化心理授权视角下的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就是实现管理与服务统一关系。知识型人员不但是管理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只有实现对知识型人员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参与到决策权中,并给与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的实现民主化和公正化。知识型人员基本都是脑力劳动者,心理授权管理要把握知识型人员的个人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在各个科研领域给与他们充分的鼓励、信任和关心,并在依靠他们的同时给与他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注重他们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应注重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感觉到幸福感,从而充分调动知识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实现管理与服务统一化,为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做好铺垫。

(三)管理模式人本化知识型人员心理授权管理要想实现人本化,就必须以人文本,也就是以知识型人员为本,实现管理模式由领导导向向知识型人员导向发展。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实现知识型企业产业管理者对知识型人员的管理的转变,这种管理模式对实现管理科学化和提升知识型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心理授权管理主要是对知识型人员的德育、仁爱和情义方面的管理,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管理,知识型人员则是对管理者以优良的成果回报,发挥知识型人员自身的最大潜能,来实现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心理授权在企业管理中实施途径

心里授权是从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的角度来考虑知识型人员的自己的需求,是建设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心理授权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知识型企业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

(一)确定价值取向强化组织承兑知识型企业产业人力资源心理授权管理,主要目的是以管理为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明确心理授权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明确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强化组承兑,主要包括情义方面承兑、责任感方面承兑和规范方面承兑,逐步实现和谐化和规范化,承兑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培训学习等,从心里上让知识型人员对企业感激,实现真正的民主化、公平化和公正化。

(二)以人为本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心里授权管理就是以以人为本为前提。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采用开放式的用人机制,对知识型企业的管理要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管理方面的工作重心放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激发知识型员工创造性上,进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在物质上满足知识型人员,包括增加人员的培训、提升员工生活质量、提升福利和工资待遇等。逐步提升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升工作绩效。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法制教育;作用;途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地理环境是重要的核心部分,也是实现人类长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对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法制教育的渗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环保责任,对环境改善和人格健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效果的重要方面。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环保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性的问题,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对于高中生的学生来说,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重要,对实现我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法制教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低碳观、节制观和资源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大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加强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1]。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眼前需求的同时,需要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比如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播放环境保护和破坏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危机感,构建正确的成产和生活观念。(三)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通过法制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也是法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高中的地理教材中,包含着部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教材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内容,有组织的结合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教学内容,用更加现实的手段来展示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2]。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等方面的问题不断突出,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其中的地区经济差异、人口问题、资源匮乏、植被破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另外在地理教学中还包含着部分环境保护国家法方面的内容,比如《南极条约》、《保护世界自然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等,同时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条例,如《海洋公约》、《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等。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要强调时机[3]。(一)教师需要加强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首先就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在日常的行为中更加注重,体现出一定的护法、用法以及守法的自觉性。另外,为了使法制教育与地理教学更加的贴切,教师还应该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出最佳的渗透结合点,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渗透法制知识,注重双边活动的开展,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学习到相应的法律知识。(二)加强对法制渗透教学的把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所有教学的主体还是地理知识,要将知识文化课和法制课有效的结合,加强因材施教,把握好渗透的“度”,这样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首先教学中的地理知识与法制教育内容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够实现知识面的拓展;其次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既能够保证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发问题也能够很好的处理,把握渗透的时机;最后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在心理和年龄方面的特征,在讲解法制知识的需要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程度来适当开展[4]。(三)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在渗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地理知识来进行有效的延伸,学生就能够将地理知识向相关的法制内容拓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国内外发生的政治环保事件相联系,同时还需要充分的分析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发展现状。这样一来,教学的现实性得到显著提高,法制渗透教育也能够更好的开展。比如在学气环境保护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引导出《维也纳臭氧层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结语:总的来说,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在实际渗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其次是加强对渗透教学力度和时机的把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相应的法律知识,实现地理教学内容和法律知识的有机结合;最后是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教育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子宜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袁会林:地球是我家,人人爱护它——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1-6.

[2]陈梅,付兰,何峰峰,匡其羽:论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06:83-85.

篇6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商务英语;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有效吸收。克拉申理论强调“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使商务英语教学能够得到一些教学启示,因而值得探究。

一、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

“输入假说”理论是克拉申提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意义的二语习得监察模式中的核心理论。在“输入假说”中,克拉申认为习得语言的关键在于语言环境中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这里的“可理解性”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输入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形式的理解。最佳的输入难度是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阶段的语言水平也就是理论中的“i+1”的原则;就内容而言,语言环境提供的语言材料要有趣又有关联,最好是能够和生活息息相关,让语言学习者有较大的参与感和“真实”使用语言的机会;就学习顺序而言,语言环境提供的语言材料不需要按照语法的严格顺序;就语言输入的数量而言,要有足够多的量。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模拟出“自然”的语言环境并能够形成自然而非人为的最佳的输入难度[1]。

二、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法学)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实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商务英语是培养专用外语人才的一种途径,同时英语能力与技能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最为主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即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属于语言类教学的一种,但同时商务知识与文化也同样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可以说,这两方面的知识是相互交融且必须同时学习和掌握的。

三、克拉申“输入假说”

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是模拟第一语言的习得情景而提出的,所以所谓“真实”应该等同于习得第一语言的自然的语言环境。而第一语言习得的环境包括:语言输入的量和质,即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和语言输入的真实性。这个条件在目标语国家中,在有自然的语言环境为支撑时是很容易实现的,但在非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教学中,却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在语言输入的量上,我国外语学多是在课堂上,只有通过听的能力,进行足够多的可理解性的输入达到习得的状态。而在说、读、写、译几方面,受到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的影响,仅靠课堂上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在语言输入的质上,很大程度受教材内容和教师自身想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语言场景多是模式化、共性化,死板且脱离生活实际。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可得出以下启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把语言知识转换为一种潜在的学习内容,并把语言知识当作在商务知识学习中进行商务实践和学习的沟通工具,即在教学输入中遵循语言+文化(商务文化)的原则,使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习得语言知识,从而达到语言知识和文化(商务知识和文化)同时学习的效果。由于有了商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可以把语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实践,放到商务知识的背景下。从这个角度看商务文化,又刚好给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既能引起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习者在努力后得以对语言知识进行练习的平台。在教学环境营造方面的启示是教学环境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学校应该尽可能地有效利用课下时间,营造一种语言使用环境。同时,针对商务英语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商务方面的交流活动,如模拟商务谈判,商务案例讨论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商务知识交流,同时还增加了学生使用更多目标语的机会,提高了学生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量,满足了学生语言输入量的要求。

总之,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是否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积极作用,还需进一步探究,但其理论中的“可理解输入”为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借鉴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积极的方面,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张莉莉 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课改就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学科与环境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科学内容涵盖大量环境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生物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提出在高校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

1前言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型企业众多,但是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放牧不规范,草原沙漠化;滥砍滥伐,水土流失;随意排放废弃废渣,造成雾霾……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生活环境也遭到了威胁,这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今环境问题以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环境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我国相对而言,环境教育起步晚,但是目前国家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新课程改革,也明确规定了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的要求。

2环境教育的概述

环境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人的环保意识,传授环境方面的知识,让人们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中的环境教育是指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书本知识证明环境的价值,纠正错误的环境观念,通过生物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环保相关的技能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3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国家环保政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3]。实现这一基本国策与教育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环境教育也得到了重视,但是环境教育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纳入学校教育中,只是将其融入各个学科。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环境最为密切的自然科学,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行且有必要。

3.2生物科学内容

生物学科有很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生物科学中生物工程中开发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应用广泛;生态学也有很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知识;细胞生物学,细胞癌变和衰老等方面的知识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遗传学与生物发展的联系有关……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3高校大学的特点

大学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学生即将踏入社会,肩负着建设社会,改造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学生受到的环境意识高低关系到未来社会环境发展。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取环境知识,树立正确环保价值观,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较强,所以学校教育中的环境教育非常重要。

4高校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

4.1师生环境知识薄弱

对于简单的环境常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一些生僻的环境知识了解甚少。大学课程较多,课时有限,教师们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一笔带过,也不加深入扩展,平时也不关注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校期间从不关注环境问题,环境知识相当匮乏。

4.2家庭和社会舆论

大学生思维逻辑水平基本趋于稳定,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大学生能够主动去观察和评价周围环境。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们对环境的态度极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如今的家长都教育自己的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社会对于关爱环境的人士缺乏关注,导致很少人主动去爱护环境。学生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择和行为,与学校教师教导的保护环境背道而驰。因此,学校教育要搞好环境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4.3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不重视

学校的生物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较多而课时有限,教师一味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偶尔提环境知识,有的教师甚至不提,认为大学生不需要教育,自己能知道干什么。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对于环境教育方面没有相关的规定和评价机制。

4.4师资力量匮乏,环境素质不高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生物教师的环境素质至关重要。生物科学中掺杂环境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然而现今的高校教师只关注本专业和课程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没有接受有关环境知识、技能、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师资力量的缺乏造成如今环境教育的未能有效的实施。

5高校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5.1将环境教育纳入生物教学计划,并且有相关的考核制度

根据生物专业每个专业课程的内容确定相关环境知识,生物知识与环境知识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生物实验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根据涉及到的环境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去社会中亲自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技能。期末对学生和教师学习环保知识进行测评,学生不过关的重修,教师不过关的需要进修。

5.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目前高校课程设置还是老三套,选修课程基本都是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课堂上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环境教育,所以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环境相关的选修课程,有充足的课时让学生更深入透彻的学习环境知识,这样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课堂上的环境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播,大学有很多的社团和协会,所以要充分发挥社团和协会的作用。学校社团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举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同学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去承担环保的责任。

5.3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关注环境教育

将环境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将环境教育分散到生物专业的各个课程中,建立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相容的教育体系。鼓励教师们研究教材,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通过教学渗透的方式,结合地方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研究出适合本校的教材。学校还要为教师们提供环境教育的资料,供教师们去学习专研。大学教师都离不开科研,所以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相关的教学科研。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取得成果,更能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5.4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环境素质

教师都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课就是讲好专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能够应付找工作需求就行。所以教师需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教育不是只传授书本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通过学生去传播环保的正能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环境素质,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出去培训,如环境考察、假期的环境培训班、环保的学术会议、挂职到环保部门等,通过培训可以让教师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5.5社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环境教育只有学校教育是不能够完全顺利、有效的进行。还需要环保部门、教育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生物专业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专业教师,教师的环境知识匮乏,要真正渗透环境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我。学校的资金有限,不能保证每个教师都去培训,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多派教师出去学习,提升自己的环境知识和教学能力。社会舆论的影响,环境教育应有法律和政策上的保护、规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除此之外,应制定相关的奖励,对环保有贡献的个人或者单位给予表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全社会参与,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6结论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挑战,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学校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师生的环境意识非常重要。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国家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师生环境知识的匮乏,教师教育观念的陈旧,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社会舆论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自私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所以做好环境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环境素质,学校相关部门要重视环境教育,改革教育,社会及行政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等都将促进环境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于海量.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发展[J].镇江高专学报,2001(4):16~18.

[2]袁淑香.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3]陈晓景.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J].神州(上旬刊),2011(10).

[4]赵小辉,周邦智,吕昕.小议如何通过环境通识课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基于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J].中国西部科技,2010(30):89~90,93.

[5]慕晓茹.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4):12~14.

篇8

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灾难频发,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因此重视环境变化、改善环境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从中职学生角度来看,中职学生教育大部分是针对实践教育开展的。由于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后都需要从事具体的职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从事较为特殊的工种,而这些工作也是环境安全需要重视的领域。如果学生在工作中缺乏环境安全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导致由环境灾害引发的个人伤害。因此,从工作性质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对中职学生开展环境安全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技术水平,对于中职学生参与工作后减少源于环境安全的事故伤害以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安全教育

1.开设教育教学系列课程

学校要围绕学生环境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系统课程,根据自身的学习时间安排和活动安排,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相应的环境知识和安全知识。如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生存环境的安全知识教育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发生的特征和防范的针对性,提高防范的有效性。此外,我们还可以针对空气质量、水质问题以及空气污染等方面的内容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基于生活环境方面的环境安全知识教育。

2.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

加强环境安全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可以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阶段来开展,但一般可以针对安全公共道德和环境生态伦理两个方面进行。在日常理论教育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开展任何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关键内容,主要可以进行职业道德认识、道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而环境生态伦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是针对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理论,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从事特定工种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了解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知识;让学生对相关环境安全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按照制度规范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减少安全事故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的实践教育

校园既是中职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中职学生开展围绕校园文化进行实践教育的场所。因此,在进行环境安全教育活动时,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校园文化,在其中渗入环境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得学生将安全教育知识在校园的实践教育中进行积淀,并不断地进行完善,最终帮助中职学生培养出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如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很好地进行安全教育,容易导致中职学生安全文化的缺失,进而导致其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变弱。中职学生和一般的普通院校学生不同,其工作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所以教育活动要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中职学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教育、管理以及相应的科研工作中,提高环境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结合生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根据课程安排进行有效的安全问题防范和预防知识的教育。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知识结构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们的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更习惯用个人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经验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2、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 

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知识,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构成设计基础,二维和三维空间构成的能力等。 

3、经济性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最终以产品的形式出现,它通过市场和经济规律体现其价值。因而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前期针对诸如现状、需求、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的市场调研,并研究产品价值和成本的关系,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形式等。因此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学、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另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社会也要求设计与国际接轨,因此依法制定合同、依法设计和施工等是保障主雇双方合法利益的关键因素,这也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合同、建设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平面设计教学具体分析

1平面设计教学工作现状

平面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各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也并不是十分成熟。在我国的关于平面设计的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是关注于学生在造型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学生在基本功方面是否扎实,而并不对学生的创造力方面给予较大重视。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此课的目的只是为适应市场需求,在课程中只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尤其是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在关于平面设计的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理论的产生上,都需要各高校时刻保持敏锐,及时对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发展相协调。

2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设置较单一

平面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个领域因此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其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审美和视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在诸如艺术、音乐、历史、科技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在目前各高校内部在平面设计相关课程的安排上过于具体,并未有太全面的考虑。高校通常会将其细分为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字体编排设计等,以满足市场的特定需求。但这样的做法对于人才的发展是极为不利,不但会使学生的发展方向过于单一和局限,还会造成学科的发展停滞不前。另外,各个单一的课程之间也缺乏较好的协调和连接,从而造成了整个系统过于松散,这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2.2教学手段较落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仍旧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机械地灌输相关知识地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现象,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尤其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大降低学生在思维和行为方面的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交流反馈造成影响。另外,在教学内容上,部分教师在对每一届的学生进行教授时,往往只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资料,而不根据时代的发展或该领域的变革来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导致学生丧失对课堂知识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此举会降低学生对行业发展的敏锐度和感知力,使其在毕业后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相差较大,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挫败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3网络时代给平面设计带来的机遇

3.1多样化平面设计形态

在网络环境下,平面设计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多的发展思路。不论是在设计形态抑或是设计意识,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革,都在以全新的方式利用新的理论和资源来适应目前的形势。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产生影响。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平面设计教学可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刻感受网络环境下平面设计的独特之处,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3.2创新平面设计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设计者不仅要有深入研究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周而复始”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作品的接受程度,符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资源,从而使产品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网络环境还能促使设计视线更加自由多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的趣味性和创意性,大胆地突破传统的限制,寻求多变的视觉重点。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守住本土化地域性的平面设计,因为这一方面是我们的义务,要很好的保护中国传统的视觉造型元素,另一方面,西方的平面设计诸多流派与东方艺术有不小的渊源,大多都受到东方流派的影响,通过追求本土的平面设计风格,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艺术流派的特点。

4网络环境下平面设计教学的发展

4.1创设平面设计教学情境

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极大的改进和创新。而创设平面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则可有效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老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软件,提前对教学情境进行设置,将各种现实生活的问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通过多个角度立体化感知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思维,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4.2合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网络环境下,老师对于教育手段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合理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让原来枯燥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教学内容显得形象生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可选择如照片、音乐、文字等方式来多角度展现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准备课件时,教师还要坚持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独自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经受多媒体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冲击。对于平面设计教学工作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在新环境下使用如创设平面设计教学情境以及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就业也有很大好处。本文对目前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客观详细地对网络环境给平面设计教学工作的改良所带来的机遇,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姬如.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69~70.

[2]李旦.多媒体设计课程促进平面设计教学的变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