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案

篇1

前言

制定一个国家战略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CSR),其宗旨是为应对21世纪全球化中世界共同面临的核心挑战而做出贡献。在德国,企业社会责任是国家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首要组成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战略的任务是搭建一个良好的框架,在此框架下,不仅注重市场力量得以发展,而且努力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方式规范企业的自由行动。最终旨在支持一个经济稳定,社会公平,环境和谐的商业发展。就德国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加强企业长期竞争力,为应对社会挑战寻找解决方案的手段,而这些仅仅通过政策措施是无法实现的。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术语,意味着企业在其实际的核心业务中要从事负责任的商务活动,它代表的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概念,包含了企业作为其自愿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而对社会,环境和经济所要做出的贡献,它不仅仅满足于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它还意味着要积极引导各利益关系方的介入和参与。

德国企业自愿从事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建立在相对严格的要求之下,是在法律规定的社会和环境标准要求之下,并且/或者经过集体讨论通过执行的。其他超越这些法律或集体讨论的规定而通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全球环境和社会政策等,都早已是当今许多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全国论坛”完成的一份建议报告,论坛由来自商界、工会、非政府组织和政界44位企业社会责任专家组成。在制定《德国联邦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战略》过程中,让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确保战略能够获得广泛接受和支持的先决条件。

企业社会责任全国论坛

2009年1月,德国联邦劳工和社会事务部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全国论坛,由来自商界,工会,非政府组织和政界44位企业社会责任专家组成。这个论坛被指派的任务就是支持德国政府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战略。这个企业社会责任全国论坛起草了德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共识文件。这个共识文件为全国论坛的日后工作打下了基础,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全国论坛于2010年6月通过并向德国政府提交了建议报告,此建议报告为2010年10月德国政府所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奠定了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的目标和措施

德国政府制定此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旨在加强和提升德国企业和公共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德国政府的目标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的目标

德国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中的战略目标是:

·更加牢固地将企业社会责任根植于企业和公众团体中

·赢得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中来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优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治构架

·为构建全球化社会和环境领域做出贡献

更加牢固地将企业社会责任根植于企业

德国政府旨在鼓励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战略概念来了解,并在其核心业务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11年,德国政府启动了一个项目,由欧洲社会资金资助,为中小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定制性帮助,使它们从战略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商务理念之中。项目总共的经费为3500万欧元,在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议题领域中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资助,包括劳工实践、环保、供应链和社区发展。到2011年6月,中小企业和商业协会已经提交了320份项目建议书,反映出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帮助需求。德国政府选出了75个为期12个月至36个月之间的项目,总共涉及到2000家中小企业的活动。第一个项目已经于2011年11月开始。德国政府还开始建立中小企业网络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和经验交流,针对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需求。

此外,政府正在推行区域和全国范围内的各类活动,促进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及其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和经验交流。为此,德国联邦劳工和社会事务部2011年9月组织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者圆桌会议,由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卓越的企业派出代表参加。会议旨在探讨德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最佳案例、发展战略关系和网络、采用成功的商业案例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实施。德国政府将会帮助跨国企业,使其商业实践与国际认可的机制与方案相一致。德国政府将通过授予一个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奖项来提升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认知水平。为了推动公共机构、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披露,德国联邦劳工与社会事务部计划,根据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标准来社会责任报告。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信誉和知名度

篇2

一直以来,跨国公司通过供应链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往往引发我们的质疑,因为一方面它们凭借自身优势迫于国内消费者压力通过供应链的延伸来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想把采购成本降到最低,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难以获得改善自身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空间。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恰恰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最佳的途径。在中国的环境下,巴斯夫始终坚守其在采购和生产经营中采用的全球统一的标准,为达到这一目标,巴斯夫不是通过抛弃不合格的交易对方,而是协助他们提高和改进环保和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这正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蜜蜂型”公司。

问题

跨国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许多跨国公司,一方面凭借自身优势通过供应链的延伸来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想把采购成本降到最低,由于推行CSR和采购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致使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协调的状况。

对于巴斯夫这样一家化工企业,在中国的环境下,既要坚守在采购和生产经营中采用的全球统一的标准,同时又面临着供应链上一些企业存在环保、安全隐患的问题,巴斯夫认为只有协助他们提高和改进环保和安全管理水平,才是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承诺,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解决方案

秉承公司多年的发展经验,巴斯夫提出“1+3”打造责任供应链的理念。这也是公司四大战略原则:获取高于资本成本的利润;帮助我们的客户更加成功,建立行业最佳团队;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在中国,巴斯夫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经历了“为什么”的讨论阶段,进入到“如何”推进的具体实施阶段,而通过供应链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打造责任供应链

巴斯夫认为公司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更需要客户、合作伙伴不断的认同,要保证这种关系的长期和稳定,企业的价值观需要不断得到合作伙伴、社会的认同。仅仅是自身的优秀并不够,巴斯夫的目标是整个供应链条的优秀。巴斯夫采取的策略是,与客户、合作伙伴分享成果,而不是仅仅以自身强势的地位给它们施加压力,巴斯夫要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的成功、成果、经验。

“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巴斯夫在牵头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的CSR工作小组时发起的创意。2006年10月在CBCSD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关志华率3家供应链上的企业发出“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倡议。“1+3”项目采取的模式是:通过“1家CBCSD会员公司+1家供应商+1个客户+1个承包商”的模式,在供应链传递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理念,并以最佳范例:专业知识以及度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指导合作伙伴,提高这些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意识和管理实施的能力。这三个受益的公司再分别将此模式复制到他们各自的另外三家商业合作伙伴身上。CSR最佳范例于是可通过辐射效应传播得更远更广。

如何实施“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志同道台,超越单纯买卖,形成战略合作

在项目实施合作方的选取上,是遵循自愿的原则。在项目启动时,邀请与公司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参与到项目中来,并不单单是针对最大的客户,而是面向重要的合作伙伴,主要是考虑他们是否有这样的需求和愿望。到2006年12月,巴斯夫的“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正式进入程序之时,项目合作伙伴已经增加到华峰集团、浙江启明药业有限公司、中远孚宝物流有限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塑化贸易有限公司、浙江开普特氨纶有限公司六家。

领导层理念的认同至关重要

作为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身为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的主席单位,巴斯夫牵头联合中欧商学院,及拜耳、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默克化学、德固塞、罗门哈斯、帝斯曼等公司共同邀请共25家国内化工企业高层管理者于2006年12月参加了“责任关怀”培训。巴斯夫“1+3”合作单位扩展到6家,都参加了此次培训。使这些企业的最高层能够认识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被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例所感染,更有助于CSR理念在整个企业得以贯彻。

“大使+专家”:量身定做帮助合作伙伴

巴斯夫根据客户的需求,并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确定了合作单位各自希望优先合作的领域。并根据这次反馈拟定的优先领域,发动巴斯夫内部各业务部门,为每个客户配备了一个项目小组,分别由―个巴斯夫客户代表和一个负责环保安全和健康的专家组成。合作企业的参与人员,都将巴斯夫的业务主管称为“大使”,由此在巴斯夫本身最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使+专家”的模式,结合各企业的自身特点,来量身定做为合作伙伴提供提高CSR管理能力解决薄弱问题的方案。

之后,项目组分赴各合作伙伴生产基地进行全面了解合作伙伴的安全、环保和健康管理情况,对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合作进行细化。

在项目的执行阶段,将针对共性问题和企业的个别需要,开展有关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安全等多方面的培训,各个项目组还会针对合作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检查。

成效

参与项目的六家企业普遍认为项目的开展正是它们所需要的,通过项目它们可以免费向巴斯夫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对于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示范效应

2007年4月16日,包括巴斯夫、中国石化、飞利浦、加吕集团等在内的50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国企及其带动的合作单位,在CBCSD会员大会上正式启动“1+3”项目,并向全国企业和企业家发出倡议: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辐射开来,共建和谐社会。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打造新型客户关系

巴斯夫通过“1+3”项目的方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经验,与合作伙伴建立了共同的价值观,拓展了与合作伙伴对话的平台,尝试了创新的客户关系实践,建立了与合作伙伴双方的信任,不仅增加了公司内部跨部门的合作,而且降低了供应链的风险,与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色

篇3

但是,随着企业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增大,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处于环境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多元的当代中国,人们几乎“谈化色变”,化工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矛盾有激化的倾向,化工企业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社会公众对其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亦是一浪高过一浪。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新形势,全面推进社会责任实践,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深入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

通俗的讲,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企业公民,从建立到消亡全生命周期中所必须要面对和承担的责任,它包括了企业应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行的各类责任,统称为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政府、社区,资源、环境、生态等,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根据“三重底线”理论,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领域,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三类。所谓“经济责任”,即传统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提高利润、纳税责任以及对股东投资者的分红等;“环境责任”,即履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责任;“社会责任”,是从狭义上讲的,包括对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社区等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

依据“责任层次”理论,我们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必尽责任、应尽责任和愿尽责任”三个层次。所谓“必尽责任”,指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如合法经营、缴纳社会保险、纳税等;“应尽责任”比必尽责任更高一层,指既符合但又高于必尽责任的要求,接近或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是所在行业期望达到的目标,如增加员工培训投入、增加环保投入、提高股东分红率等;“愿尽责任”是企业自愿行为,指企业在承担了必尽与应尽责任之后,有余力自愿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承担更多责任,如公益捐赠、参加公益活动等。

对企业社会责任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专门有一项叫社会责任的工作需要企业额外去做。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理念”,但并非“新事物”,它是伴随企业与生俱来的。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之中的,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涉及到社会责任问题,比如增加就业、依法纳税、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等,都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它渗透在企业整体工作的各个部分,并非是说专门有一项叫社会责任的工作需要企业额外去做,企业做好了你应该做好的各项工作,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

误区之二:企业只要多做点公益事业,多捐些钱,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了。

事实上,做公益、捐钱本身是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如果单纯以为“企业只要多做点公益事业,多捐些钱,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则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从本质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要先把除公益以外的事情都做好。公益是个自愿责任,企业做了是负责任的体现,但不做也不代表就不负责。例如,有些企业虽然没有向社会捐过钱,但产品质量过硬、员工待遇很好、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对自然环境没有污染、和上下游供应商合作得很好,这就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反之,若连起码的必尽责任都未做好,而是一味的热衷于所谓的公益和慈善,那只是沽名钓誉,履行社会责任则无从谈起。

误区之三: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之后履行的,我们企业现在实力还不够,等有实力了再考虑。

其实,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社会责任内涵会有所不同,所应承担的责任层次和水平要求可以有所不同,但这不能认为是在企业发展之后才需要履行社会责任,“难道企业在初创或者经营困难的时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污染环境就是可以接受的吗?”实际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硬约束。企业履行必尽责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底线,然后努力创造条件发展自己,争取承担更高的应尽责任和愿尽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

鉴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至少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一种经营理念,是用来指导企业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是企业利益实现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一经提出就与现代经营理念不谋而合,现代经营理念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创造的总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其决策和行为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只考虑企业自身或少部分利益群体的利益,只有如此,方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铸造长青基业。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平衡机制,是平衡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利益的有效机制。

任何事物的健康稳定发展都需要平衡。失去平衡的事物,是不和谐、不可持续的。如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失衡,就会发生劳资冲突乃至罢工、员工极端行为等事件;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失衡,就会发生消费者投诉、索赔乃至抵制等事件;企业利益与社区利益失衡,就会发生当地居民阻碍公司生产经营等事件。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综合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努力实现企业内外部利益的动态平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硬约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能力,已经不能仅仅只依靠过硬的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等硬实力,而必须依靠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集成与功能互补。而软实力的累积,离不开社会责任的全面履行。目前,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已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

如今,已不是在讨论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业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那么,为了有效推动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我们首先需厘清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及其给企业、社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从宏观层面来说,企业履行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等的责任,有利于改善我国整体安全生产状况,利于诚信环境改善及诚信机制建立,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履行对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责任,会直接降低三废排放量、增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环境保护能力,这些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具有以下五大价值。

第一,利于获取投资者青睐,赢得更多投资机会。企业若能履行股东责任,注重股东权益,关注股东诉求,规范公司治理,增加投资回报,带来社会责任溢价,相信投资者自然会对该企业有所青睐。而且,随着“责任投资”理念的推广,国外已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作为企业评估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成为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若能切实履行消费者责任,必然会注重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加大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投入,严格生产流程,强化管理制度,进而助于增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使企业提供更加有品质的产品与服务,进一步赢得消费者信赖,增加市场份额,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第三,利于获得员工价值认同,成为吸引人才聚集的“洼地”。一个注重员工权益维护、重视员工职业发展、有着良好企业文化和发展空间的企业是大多数员工理想的去处,企业若能认真履行员工责任,保护员工权益,何愁吸引不来优秀人才?何烦留不住优秀员工?而一旦有了人才聚集,形成人力资本优势,企业便具备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

第四,增强各类合作伙伴的信任,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资源和市场机会。企业若能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利益,诚信经营,及时履约,形成“共赢”,便会增强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还可获取更多市场机会。一个社会责任履行良好、能够给政府带来持续稳定税收,解决就业的企业,是符合政府政策导向的,因此,同等条件下,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较好的企业无疑更易赢得政府的政策支持。

第五,有助于树立立体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气质”,提升企业价值。企业若能最大程度的平衡各利益相关方利益,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气质”,推升股票价格,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样,企业就摆脱了简单关注规模、利润等短期目标的发展层次,提升到一个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更高发展层次。如何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第一,广泛凝聚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共识。当前,全社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对社会责任的关注,通过学习和实践,推动企业上下对社会责任价值的共识,有侧重地针对各个管理层级人员进行宣贯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比如,对于高层管理者,侧重CSR理念创新,使之根植于高管团队每个成员的思想之中,学会制定与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进而整体把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对于中层管理者,侧重CSR战略执行能力建设,使CSR战略能在各部门得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对于基层人员,侧重案例教育,使公司CSR决策、CSR文化融入每位员工的血液里。

第二,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顶层设计,有系统、分步骤地导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由于CSR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点多面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又与企业战略目标、各利益相关方密切相关,具备相当的重要性,再加上企业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时必需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简单的摸着石头过河,见招拆招,或是人云亦云,随大流;而是要通过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顶层设计,以提升实践成效为目标,优化配置有限资源,合理规划提升路线,实现全系统的价值最优化。

依据“系统分析、顶层设计、专业解决”的工作理念,企业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导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首先,系统梳理、分析企业目前的发展战略、利益格局以及资源能力状况;其次,与标杆企业、行业规范以及自身发展要求等相对比,找出差距,进而依据自身实际,设计“一揽子系统解决方案”;再次,设立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或委员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社会责任工作推进计划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项开展提升社会责任层次和水平的各项工作;最后,定期梳理、动态跟踪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社会责任报告或相关专题报告。

第三,将社会责任实践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管理工具,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社会责任实践不是一年一度的一次性事件,也不是一个主管部门或负责人完成的工作,社会责任管理不能与管理系统脱节而成为一个孤立性过程。从企业决策、计划、方案到实施、检验,最后到构建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和审计社会责任报告,这样一个完整、有阶段性的过程,它包括企业愿景、战略和企业目标,从管理流程到绩效,涉及到企业管理最高层的承诺,且与企业管理各个层面都有关系。

企业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的部门作为内部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责任的实践过程,将有助于建立内部互信关系,提高各部门对企业总体战略的认识,提高各部门间的工作协同,提升企业日常运作效率。

第四,加大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充分挖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都要求获悉广泛而可靠的信息,所以企业管理和监管层有必要重视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而社会责任报告恰好是企业同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接口,它对于企业发现机会、控制风险、制定战略、激励创新、增强员工动力、树立企业信誉和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我们提出几点可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譬如:

建立、梳理并优化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日常积累;

加强对社会责任管理及报告编制等知识的专门培训和人才培养;

主动、定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增强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引入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

第五,加强行业协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引导与评价。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当代中国,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娘家”,作为联系企业与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桥梁”,在引导与规范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措施着手推进。

一是培养人才: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课题研究和宣传普及,推进专门人才的培训与培养,

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Oliver shelton在1924年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包含的范畴有多种观点。社会责任国际(SAI)认为,企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欧盟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世界银行则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会和环境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积极、不规范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存在偏差,不能全面识别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及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需求,导致所披露的相关信息简略,使利益相关方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操作实务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并且认为披露形式是指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所采用的表述方式和媒介,主要采用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之外的单独报告,大众传媒三种形式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信息现状大体归纳如下:

1.披露的形式单一。目前对我国现有披露的形式来观察,还没有采用在现有会计基础上量化的披露,而只是单纯的用文字的形式大篇幅的叙述。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深入的了解企业具体承担了什么社会责任以及承担程度有多大等等具体的问题,满足不了各使用者的需求。

2.多数社会责任报告选择性披露的痕迹较重,没有披露相关的负面信息,而且数据不够完整规范,缺乏中性而准确的定量信息。对于一些各利益相关方感兴趣的信息,编写较为草率,或者选择不予披露,直接影响了报告的相关性。

3.披露内容不充分。通过阅读大量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披露的内容普遍存在不深入、不充分的现象。即使披露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但因没有社会责任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的效果、没有微观数字上的表现等,以大量的文字进行简单的叙述应付。

三、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对策

1.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目前我国的经济活动发展水平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依然存在很多难题,而国家政策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还不能全面的规定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是否愿意去履行、去披露以及怎样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基本上是取决于企业自身。所以对企业实施一定的措施,使之认识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提高意识的途径很多,首先应聘请相关的学者、政府部门等,对企业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使企业上下所有人员对社会责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周期性的组织开展活动让企业员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行讨论,进一步提高意识,并让全体员工换位思考,让员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管理者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才能使整个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同时,社会团体及相关组织应加大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宣传力度,让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不是一个独立体,它的经营活动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一的靠自己去实现。只要企业实现它的经营目标,并且长期拥有实现目标的良好环境,从而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必要的。其次应对与企业生产经营由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者进行宣传。企业的利害关系者包括很多,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与之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包括了为企业进行投资的、企业生产所在的社会环境即社区、当地的政府机构等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收益度。第三,加强对整体社会群众的宣传。为提高我国的社会责任,单靠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群众对社会责任的觉悟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有利宣传,使他们意识到所生活在的这个社会环境必修保持平衡,才会有现有安稳的生活环境使消费者意识到绿色消费对整个消费市场非常有利。。

2.增加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的披露

对社会责任的分析一般是从企业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包括经济成本投入与经济后果评价。根据社会责任项目的特点,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应采用以定性和定量为主的多种方式进行披露。笔者认为,对于企业诚信、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可通过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定性披露,而对于劳动保障、工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性捐赠、纳税等情况则可以采用实物、劳动或货币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进行表述和披露。因此,在现有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应增加对于定量信息的披露,对可以采用货币计量的社会责任项目,可以考虑在企业现有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相关项目予以揭示。

3.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验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赖于严格的约束机制。我国目前的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收支方的审计,还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这不利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管。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首先,应制定一套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标准,明确审计的对象、范围和主体,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规定审计的主要形式,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有据可依;其次,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行审计并发表独立的意见;最后,通过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可以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进行事先规划、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和评价,并据此社会责任报告,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4.完善社会责任披露的立法工作

篇5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战略管理; 融合考量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036-03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关联度分析

伴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以及企业行为内涵与外延的深化,企业社会责任从最初响应社会要求转变为主动承担。著名的Carroll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主要解决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二是社会责任响应框架,主要解决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响应社会责任的相关诉求。三是社会责任表现框架,主要解决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应该如何具体表现。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慈善行为、捐赠行为、赞助行为以及企业创新行为来展示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四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框架,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具有明确的对象,通过明确企业相关利益者,可以更加直接地阐明企业承担的具体责任是什么。

企业战略既是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制定的计划,也是基于过去经验所形成的模式,同时企业战略在考虑具体发展环境与性质的基础上,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企业战略是针对企业未来良性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发展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与企业战略管理关联度可以通过双方互相嵌入的性状来分析,从而可以从横向与纵向全面掌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联性。

(一)将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嵌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中

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无论从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有所拓展,将企业战略管理一系列思想、观念与模式嵌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当中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和表现。这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向深度方向发展,以往人们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讨论仅局限于企业表层。从某种意义来看,承担社会责任只是企业应付外界压力,树立形象的一种面子工程。但是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深入,从企业战略视角研究社会责任,无疑丰富了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内容。

在以往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中,主要关注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外部需要和期待,企业社会责任响应和表现都强调企业能否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从而导致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成为一种单方面的内容表达。从本质来看,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是企业对内和对外输入与输出资源、产品质量、服务的过程。因此社会责任理论框架不但应该关注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更应该通过满足外部利益者的利益关切、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责任理论框架成为企业对外实现自身责任,对内完成经营目标,实现企业战略的链接和桥梁。换句话说,基于企业战略的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强调的不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达和承担,更应该在实现社会责任各种利益诉求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企业的经营策略,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的统一。因此将企业战略融入到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中,同时通过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体现企业战略,可以完成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拓展,这种拓展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表达。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高度去认识和定义,不但可以拓展社会责任理论框架外延,更可以丰富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内容。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嵌入到社会责任理论框架过程中,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成为企业战略主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由于人们搜索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便利,导致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表达与承担成为关注的焦点。2012年毒胶囊等事件的爆发、2013年7月末爆出的新西兰恒天然事件,都说明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更好地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表达无法体现出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应有的尊重,没有将社会责任的表达与承担放置到战略性的位置,那将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失去生命力和活力;如果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仅仅成为企业宣传自身形象的“口号”,企业必将受到现实的惩罚,失去进一步获取发展资源的能力。

(二)社会责任理论嵌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嵌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使企业战略管理制定的内容更富前瞻性和弹性,其应对突变情况能力增强。战略管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所展示出的一种观念、对企业发展的定位、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模式。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动态的角度去描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同样的将企业社会责任看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从动态角度去描述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承担与表达,是企业外化和内化的结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嵌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意味着企业战略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企业战略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不但应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更应该肩负起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任。企业在谋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将企业发展同社会整体发展和需求结合起来。

企业战略内容和目标,必须体现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和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融入进去。例如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决定投资一个对企业未来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在项目决策过程中,不但应该通过定量的评价来考察项目的优劣程度,更应该综合考察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民众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二、社会责任与战略管理的融合路径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度量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程度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表达与承担的水平、效率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作出的贡献。从内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程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社会责任期望体现程度、企业自身业务关联程度和社会责任活动整合程度。分别命名三个变量: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郑海东,2007)。

期望契合度,是指从整体和长期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业社会责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众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期望契合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越容易博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反之亦然。业务关联度,是指从整体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具有多大程度的相关性。操作整合度,是指从长期来看,企业实施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在活动主题以及所持态度方面的和谐程度(薛求和等,2008)。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否进行了长期规划,直接影响操作整合度的高低。操作整合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目的性越强;反之亦然。从本质来看,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融合程度主要通过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操作整合度来综合表达。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方式

1.横向融合

由于社会责任同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可以体现为期望契合度、业务关联度、操作整合度,因此在期望契合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所产生的路径融合,可以称为横向融合。即当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期望值比较低或者恒定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通过提高业务关联度和操作整合度来提高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通过横向融合,可以放大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所带来的价值,有助于实现企业短期经营目标。

2.纵向融合

纵向融合是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由于自身疏忽和能力欠缺,而导致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表达出担忧和不满时采取的融合策略。即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该凸显满足社会公众期待的部门,如果企业战略管理内容没有专门针对解决社会责任危机的内容,就应适度调整这些内容,不然将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当中。

3.螺旋融合

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既涉及到对社会责任期望的更好满足,又涉及到从企业运作管理方面的更好完善时,称为螺旋方式。这种方式是目前主要的企业战略管理和社会责任承担的方式。在信息社会,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诉求,不但表现为基本责任要求,还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螺旋融合成为主要的融合方式,这种融合模式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内容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并且有充分的预案和应急机制,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才去想办法解决。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三种融合方式,提出如下策略。

1.横向融合应采取修身性策略

修身性策略主要实施内容是:企业对供应、生产、运输、销售和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采购等辅助活动进行详细审查,识别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结合点,并结合外部环境发展、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特征属性,在相关结合点中进行谨慎选择,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环节和履责水平,并制定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规划和计划方案(刘娜,2010)。

2.纵向融合应采取迎合性策略

迎合性策略是要提升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满意度。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期望进行全面调研,并详细分析行业特征和自身属性对公众社会责任期望的影响,仔细甄别具有保健的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可以改变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促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态度由不满意向满意转变。纵向融合从本质来看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战略管理备用项目来处理,即不是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都需要强调社会责任,只有社会公众对企业不满意的时候才去强调社会责任,显然这种融合方式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虽然在现实中可能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适合长期使用。

3.螺旋融合应采取综合性提升策略

综合性提升策略,是指信息时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必然将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应对纳入到战略管理当中,即在战略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不但是消除外表存在的一些弱点和问题,例如企业的慈善行为、环保问题等,同时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必须将其同企业价值创造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在统一的战略规划下,使短期利益目标和长期利益目标能够综合体现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此综合性融合策略将社会责任和战略管理放置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和表现就是企业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企业不断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本身也是努力寻找创造社会和企业共享价值的机会,在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和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融合绩效及其考量

(一)融合绩效考量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通过将社会责任同企业战略融合,形成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战略管理策略。而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越是能够完成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并且得到全面实施,越是能够给企业绩效带来正面影响,同时企业良好的财务绩效也会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通过前文分析,不难发现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将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对企业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战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数量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如果正如我们假设的那样,将社会责任履行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提升企业绩效水平,那么就说明我们研究的理论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为未来理论研究和现实决策提供经验依据。

人们在研究社会责任同绩效关系时,一般采取模型回归的方式,在引入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履行责任指数和相关财务指标回归模型,在大样本数据真实的情况下,可以从整体上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同企业绩效的关系,但是这种研究存在的缺陷是,在选取指标时一般比较简单,并没有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进行详尽的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二)融合绩效度量

融合绩效考核企业社会履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笔者通过考察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每股社会贡献值与绩效指标的关系,来说明将战略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绩效。例如A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从2009年开始进行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并且对每股社会贡献值进行计算和披露。针对企业选取每股社会贡献值作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指标。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还通过一定方法,对一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进行量化,即了社会责任指数,用来衡量一家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计算原理主要是根据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赋予权重后,给予加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而来(见表1)。

按照每个项目1分,8个项目,共8分。分数越高,意味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越强。A公司2009―2012年得分情况如表2。

针对企业绩效主要使用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资产利润率。通过收集资料和数据,A企业2009―2012年以上指标和数据,得到表3。

通过表3不难发现,A公司在2009―2012年,逐步重视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披露内容和实践内容逐步扩张,其履行社会责任指数得分逐年升高,伴随而来的是A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每年呈现递增态势。而诸如净资产收益增长率等几个主要财务指标也基本上呈现递增态势,除2010年外。这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有明显关系,即企业通过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从战略上扩大其履行范围和披露内容,无疑有助于企业扩展业务,树立更为正面的企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2010年A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履行社会责任只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企业整体绩效的表现可能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2010年每股社会贡献值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进一步说明A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已经逐渐有战略的认识,履行社会责任保持了比较好的连续性,其纳税总额的减少并没有减弱企业进行社会公益投入的热情,到了2011年、2012年,A企业各项指标大幅反弹,说明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绩效确实存在正面影响。

最后本文认为,加强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融合,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企业应该重视社会责任在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通过扩大社会责任践行范围和加强信息披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Carroll,A. B. Corporate Soicial Responsibility[J]. Business & Society Review,1999,38(3): 268-295.

[2] Carroll,A. B. & Buchholtz,A. K. Business &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5th ed.)[M]. Ohio: South-Western,2003.

[3]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篇6

摘 要:目前,房地产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房地产企业的行为被社会广大民众所重视。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重要一环,房地产企业义不容辞需要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提出了很多企业都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监督体系落后等问题。最后针对房地产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提出了三个对策: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机制建设以及监理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机制。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社会责任

一、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

最近几年,虽说房地产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发展减缓,但是它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势头也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可该行业在带动经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社会问题。不断快速上涨的房价使很多刚需购房者或者刚毕业的年轻夫妇望而止步,就算有了首付款购买房子,也是成为了经济负担很重的“房奴”。并且我国对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监管手段还不够有效,房地产市场经常出现不诚信的经营行为,比如说捂盘、哄抬房价以及偷税漏税等。这些恶劣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以及购买者的利益,也使得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形象差。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令人担忧,具体有以下几点:

1、履行社会责任的房地产企业较少

据《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报告》分析显示,34.7%房地产企业表示在自身企业发展计划中,不包含社会责任的履行。并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整体相对不足,甚至还有很多企业表示不知道有社会责任性履行这件事。这表明国内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

2、房地产企业投放过多虚假广告,影响企业信誉及企业形象

近年来,广告促销方案随处可见,为争销量,很多企业不遵循实际情况,投放虚假广告,比如,有的企业投放虚假房地产内容,误导消费者;有的商品房根本就没取得销售许可证;有的甚至还不具备相应的房地产机构资质;有的全是空头支票,不能兑现的承诺。所有这些就是房地产企业不切实际,做出违法违规的虚假广告,由此引发诸多消费纠纷,导致购房人对房地产企业不再信任,极大的影响了企业信誉及企业形象。据不完全统计,接近一半的购房纠纷均是由虚假广告引发的,商品房信息不对称、交房后房屋面积“缺斤短两”、绿化变楼房等现象比比皆是。

3、房地产企业缺乏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我们的地球需要一片自然的清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自然资源,确定绿色住宅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要考虑房屋的价格、所处地段、房屋质量外,也更加注重考虑房屋是否环保节能。然而,多数开发商还未重视这一点,仍一味追求以房屋美观为突出卖点,忽视以房屋节能环保为主的重要性。

二、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也为大多数企业所适用,大多数企业能够根据现有的市场经济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发展理念等,在选择房产产品、经营领域等各方面也有了足够强大的意识及先进技术。然而,对于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这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却处于意识淡薄的状态。比如,企业在规划长期发展战略时,未将社会责任指标纳入其中;企业在进行裁员时,未考虑到这会对政府与社会造成多大的就业压力;企业在控制成本使用低劣、伪劣原材料时,未考虑到这会对消费者及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多数房地产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及价值还没有真正理解,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这样也不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2、信息不对称下的房地产企业道德风险

传统经济学中有一种理想的完全竞争模型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竞争市场上,拥有相等的信息量,以供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就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生产者和消费者拥有不同等信息量,开发商对自己开发的楼盘诸如房屋的质量、物业服务以及成本等等各方面情况非常清楚,但作为购房者在购买房屋前对这些方面的信息却知之甚少,因为对于这些方面信息的缺失导致购房者处于信息的劣势。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商品不同,房地产商出售的房屋只有在建好甚至是购买入住后购房者才能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才能进行同类商品之间的比较判断,而一开始往往只能听信生产者也就是开放商的一面之词。房地产企业这种在信息上占有的巨大优势,容易崔使他们产生了不好的销售动机,比如,肆意夸大、虚假宣传、在产品信息上有所隐瞒。这种买卖双方在产品信息上的不对称往往导致房地产企业做出不负责任的决定。

3、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滞后

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的滞后也是导致房地产企业不能很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这种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目前,关于针对环境有效评价和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系在我国尚没有形成。例如,我国目前缺乏对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估的相关非政府机构,这种评估、监管的缺乏,就容易导致房地产企业大环境的扭曲、恶化。认真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相关的规定内容,然而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做法,不得不让我们审视这些规定是如何落实,由于部分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有些或是出于自身经济考虑或迫于某种压力,种种原因造成政府部门功能的缺失,也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滞后,因此,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对房地产企业现在的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管理部门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只关心企业的税收和利润,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引导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

三、提高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对策

面对如今的房地产行业环境和我国在企业履责方面相关的研究水平,想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本身,还需要政府、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经过研究笔者认为,想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

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舆论可帮助房地产企业充分认识这一点。社会舆论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有三方面:一是约束作用,针对企业的一些不恰当做法,社会舆论就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对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作出的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不理性的行为,进行曝光、批判,这种社会舆论的效应,自然而然就对房地产企业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无形的约束作用。二是引导作用,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必然会收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强烈正面的社会舆论,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及其内部员工明辨是非,迎合社会需求,摈弃不合理做法,大大减少其行为的无目的性,促进社会理性的弘扬。三是激励作用,正面的社会舆论能够让企业及其员工深刻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能够让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了解到提高竞争力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重要关系,找准平衡点,从而更加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2、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机制建设

诚信是企业的立足根本,也是企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企业诚信的缺失往往就是违法违规的开始,如今房地产行业的偷税漏税、虚假宣传等行为,其实根源都是企业诚信的缺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机制建设,作为房地产企业本身,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将履行社会责任列入自身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将诚信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心里,使其能够讲诚信、树信誉。诚信是一个企业、一个人最最基本的品格,只有诚信贯穿企业内部,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内部可以指定一套道德评价标准,以正确的道德规范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管理,塑造员工的道德形象,营造企业内部的道德氛围。这种道德评价标准会不经意间冲内部影响企业员工乃至企业决策者的商业决策,引导其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3、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监督体系

我国关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起步晚,而且不够全面和规范,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不同,我们多是基于企业的财务指标上来作出评价,并不能对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合理评价。首先,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就是针对每一个行业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房地产行业,这种监管体系不仅可以给房地产企业形成一定压力,更能够为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其能够更好的监督开发商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全面的监管体系,也能有效加强社会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督,促进社会对房地产企业的了解,使房地产企业更加深得民心,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体系,在对房地产企业做出正确引导的同时,能够运用强制的法律手段对其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惩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察、审计、纪检、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深入现场,沟通了解情况,出现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政府部门可根据会计、法律事务所等提供的依据,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严惩,坚决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另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投身到房地产企业的监督队伍中来,面对企业的一些违章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向社会公开,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帮助房地产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英杰.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1.

[2] 燕补林.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 2009(05).

[3]许云华.论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J].特区经济.2007.4.

篇7

一、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当前,慈善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得到企业广泛认可和社会高度关注。2008年度,全国慈善捐赠总额1071亿元,其中企业捐款388亿元,占36.2%。可以说,企业已成为国内慈善事业主要捐赠主体,成为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但深究巨额捐赠背后的潜在动因,可以说突发因素影响“功不可没”。

美国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曾指出,企业参与社会的方法分为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如果以此反观我国企业慈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许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表现为突出的反应型,企业慈善捐赠亦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非常态性,部分企业并未实现从纯粹响应号召型外向捐赠模式向企业发展战略内在慈善模式转变,未能将慈善公益视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来进行规划与实施。

在突发灾难面前爆发的临时捐助热潮和纯粹为公益而公益的慈善行为固然重要,但如何实现慈善捐赠的规划性、可持续性及慈善公益与企业绩效的双赢更为重要。毕竟慈善公益是有成本的,脱离了企业绩效一味地谈公益投入,这样的慈善公益则是消耗性、非持续性的。长此以往,其所消耗的不仅是有限的慈善资源,同时也消减了企业慈善捐助热情,这对于慈善公益事业而言毫无裨益。

二、企业战略与公益慈善

(一)战略性慈善行为与公益慈善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竞争环境,而企业慈善行为则可以改善企业竞争环境。但并非企业所有的慈善行为都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只有当企业支出同时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企业慈善行为才能与股东利益一致,企业社会责任才能与经济目标兼容。在此情境下,企业慈善行为才能被视为战略性慈善行为。

企业战略慈善是企业改善竞争环境最具成本效益的一种方式,绝非单纯利他行为。它在关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商机进行了广角审视,促使企业为利益相关者承担更全面、深入和长期的责任。对于很多企业经营者来说,慈善公益不仅是一个越来越时髦的名词,它还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通过声势浩大的公益活动来塑造企业公民形象,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慈善公益又为其进行品牌和企业文化推广提供更多创意和深化空间,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可以说,企业战略性慈善行为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的统一与共赢。

(二)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慈善

从全球企业界趋势来看,慈善公益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而且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正日趋成熟和深化。企业战略性慈善行为日趋系统化与持续化,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并逐步向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迈进,着力实现企业绩效和慈善公益的长期共赢。

企业社会责任亦不再是单纯的营销层面解决方案,而是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追求企业绩效和社会公益的双赢。所谓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再仅仅是解决某类社会问题的追随者和响应者,而是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规划其慈善行为、以差异化方式锁定特定社会问题,使企业成为这些社会问题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如果说传统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的是企业对已有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提供的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预案,其更关注社会问题背后的成因,能够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与布局,注重从根源上预防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当然,无论是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抑或是企业战略性慈善行为,都是企业战略慈善的应有之意,也是实现慈善公益持续长效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如蒙牛总裁牛根生所言:如果本着动机论,那么,不为收益做公益固然是一种高尚,但为了收益做公益同样也是一种善举;如果本着效能论,那么,公益背后无收益是一种有限公益(竭泽而渔),公益背后有收益是一种循环公益(渔养并重)。

三、探索推进我国战略慈善路径

(一)优化慈善公益发展的社会环境

慈善事业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和长期坚持的伟大事业。推进战略慈善不仅需要企业的配合与支持,还需要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建立健全慈善法制建设,制定专门的慈善法规、制度等,推进慈善事业有序发展;二是完善慈善财税制度和慈善激励机制,为企业战略慈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宣传和引导作用,使媒体在督促企业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的同时,大力宣传企业战略慈善行为,并引导公众更加理性地对待企业互利性慈善,加快企业慈善战略升级;四是强化公民现代慈善意识,为战略慈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建立慈善信息共享平台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进一步借鉴信息化发展成果武装和发展慈善,加快建立慈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各类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在慈善信息和慈善资源上的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战略选择,整合利用各类社会慈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能。

篇8

[关键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障碍因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1-0010-03

[基金项目]国资委课题项目“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彭华岗

[作者简介]陈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钟宏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北京100836)

一、中央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到位

与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更高,但是中央企业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到位,对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少数企业甚至对社会责任存在片面看法。有企业在社会责任自检报告中表明,企业承担责任的主要动力在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号召和要求,或者说,企业把很多社会责任内容作为政治任务来承担。此外,有56%的接受调查企业(总样本数为25)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经营成本,有2家接受调查企业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率。

还有部分中央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某企业指出:“强调社会责任,同时要避免将一些本应由全社会承担的责任归到企业身上,重回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不过分夸大社会责任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毕竟属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范畴,其作用方式不同于法律,其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只能在一定限度之内。过分夸大社会责任对规范约束企业行为方面的作用,甚至希望以推行社会责任解决执法监察无法完全解决的企业违法违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偏离正确方向,而且会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一些企业还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把理应由政府部门负责的事情揽到企业身上,结果“不仅对企业健康成长不利,有时也会培养政府惰性”。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涵还不清晰

中央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过于模糊,边界不清,企业管理者不清楚哪些工作是企业必须做的,哪些是企业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受访企业反映,社会责任内容过于宽泛,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管理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都无准确定义,具体到中央企业这种特殊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就更为宽泛和模糊,出于不同角度和目的,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都为企业框定了不同社会责任内容,让企业管理部门常常元所适从,无法判断这些观点的是与非。而相关管理部门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缺乏清晰的、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使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向不明,对错难分,无从下手。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100%的受访企业所认同的社会责任内容包括:依法纳税、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公益事业、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减少环境污染,这类社会责任可以认为是央企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此外,有些社会责任内容并未得到一致认同,但反对意见不足20%(可称之为普适层),具体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文化、有效配置资源、行业道德规范、诚信经营、社会捐赠、节能降耗等;最后一类是争议层,反对将此类事务纳入社会责任范畴的企业比重超过30%,具体包括财务状况、企业利润和技术自主创新等。

三、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框架

企业要将社会责任真正转化为行动,必须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否则,中央企业就无法规范地、持续地推进社会责任实践。但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始于近两年,多数企业都没有成型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首先,大部分企业没有在决策中建立保障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机制。1/3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自检报告没有提到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内容,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50%以上没有建立“社会责任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在25家受访企业中,半数以上没有在高层决策中建立保障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机制。在建立利益相关方利益保障机制的企业中,选择建立重大决策前专家论证制度的比重最高,达到100%,而直接征求外部利益相关方意见和决策方案需经委员会同意再提交董事会的各占50%,使用外部董事代表外部利益相关方利益的占到30%。

其次,不少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行为缺乏系统性,表现为“就事论事”,即简单地把一些具体的管理体系(例如维护员工管理体系、社会公益事业管理体系等)罗列起来,没有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全面的体系来管理。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11家“已建立社会责任相关机构”的企业所具体描述的仅是某一具体社会责任内容领导机构(譬如扶贫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小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优质服务年”工作领导小组、“反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慈善帮扶救助基金、社会事业管理部、扶贫领导小组、工会、社区工作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等),并未建立全面、统筹全局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

再者,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容不全,多数企业在谈到社会责任管理企业时,都只简单提到几个具体内容的管理体系(譬如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其他的社会责任内容则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譬如企业公益管理机制、社会责任沟通机制等)。中央企业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评价系统,难以对社会责任的实施状况进行衡量、评价、反思和改进,很难规范地、持续地推进社会责任实践。

最后,社会责任沟通机制不畅。截至2008年10月,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央企业仅有18家,占央企总数的12%左右,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有20%的没有、也不打算社会责任报告。还有17%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与社会沟通的渠道。这说明部分央企对主动、新型的责任沟通机制还比较陌生,也有所抵触。社会责任报告的比率不高。

四、现行中央企业考核制度没有涵盖社会责任有关内容

现行中央企业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主要表现在主管机关尚未建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责任体系和考评体系。由于国家没有清晰、规范的体系要求和考评约束,导致各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差别很大,一些履行社会责任较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最终,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指标。而目前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主要考核的是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过度偏重经济指标,没有涵盖社会责任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必然出现企业社会责任做得越好,

考核成绩反而较差的现象。

某电力企业就提到,其在2004―2006年任期考核指标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3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3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三项考核目标全面完成,但年度考核等级3年均为B。主要原因是企业总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公益性资产投资,其效益主要体现社会效益,而不反映为企业的财务收益,公益设施的折旧和运行维护支出还要分摊到企业成本之中,导致考核指标中权重最大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无法完成,从而直接影响到年度考核结果。

五、外部社会环境存在障碍因素

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仍不完善,使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诸多障碍。

1 公众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期望过高,给央企造成过大的压力。由于央企多数是公众服务企业、资源垄断企业。公众认为他们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他们的责任要求远高于其他企业,某些要求对中央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致使无论中央企业如何努力也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期望,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难以获取应有的好评和价值回报。因此,社会舆论的过高期望给中央企业施加了过大的压力。使这部分压力非但没有转变为动力,反而构成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障碍,无形中增加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难度。

2 央企捐赠合法性受到质疑,多头劝募盛行,企业疲于应付。一部分人认为中央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其所有权归于全民,收益也归全民使用,央企以企业财产做捐赠会面临社会的捐赠财物合法性审查,陷入“央企究竟有无捐赠权”的争论。多数民众认为央企做捐赠相当于拿全民的钱为少部分受益对象服务,还有人质疑这种行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拿全民的钱为个人博取声誉,实为“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这使央企的公益捐赠成了好心难得好报,公益捐赠很难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捐赠积极性。

此外,我国现行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覆盖面较小,可操作性不强,对规范捐赠行为和劝募行为所起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比如,谁是社会捐赠的主管部门?什么情况下,谁有资格发起募捐等关键问题都没有明确,这为慈善组织的劝募行为大开绿灯。很多中央企业反映,各种劝募经常登门,手段无所不用,不分时机,不讲条件,不考虑承受能力,企业疲于应付,备感疲惫。而且,我国慈善公益组织普遍透明度不够、公信力不足,专业性较差、服务内容单一、效率低下,企业和员工十分担心善款的使用效果和效率,有的企业反映,“企业不怕捐赠”,但“滥用善款”、“浪费善款”“往往容易影响员工捐赠的积极性”,这反过来降低了企业的捐赠积极性。

3 不对称性社会责任实践增加成本,削弱竞争力。一部分中央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相对于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处于不利局面。例如,某汽车企业就反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汽车作为降低污染物排放、减轻能源消耗、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向,并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保持着国内竞争优势。虽然混合动力汽车的环保效果显著,但是其成本比经济汽车要高出1/3左右,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4 社会负担过重,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由于历史原因,中央企业承担了很多“企业办社会”的责任,直到现在一部分企业依然没有完全卸下这部分包袱。而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中央企业还“被迫自愿”地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譬如完成各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企业经济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已无力承担其他责任。一部分企业反映,过多过重的社会负担阻碍了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某钢铁企业历史负担沉重,在主业重组上市及7家辅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居家人员和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每年费用高达5亿元。此外,目前企业尚有离退休人员10.76万人,今后几年离退休人数还将持续增加,每年承担的费用超过3.3亿元,这些历史负担加重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使企业无力顾及其他责任。也有企业认为“当前履行社会责任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或者说是困难,就是目前企业还承担着医院、生活服务、离退休管理、厂办大集体等社会职能”。为此,企业每年支出的费用达到上千万元,该企业认为虽然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但不等于企业办社会,承担本应该由政府、社会团体及其他部门所应承担的责任。

六、政策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国资委2008年1月了一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系统阐述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指明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八项主要内容,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除了这些措施,笔者认为还应该通过以下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一,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有关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就社会责任问题达成统一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央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形成社会舆论的支持,同时有助于企业内部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一致,保证社会责任的实施。

第二,改善中央企业的责任管理体制,为中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在考核机制上,应该将社会责任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去。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而考核结果反而越差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督促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考核的压力驱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制订相关法规,对捐赠市场体系予以规范管理。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央企捐赠法规,明确捐赠管理细则。建议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出台央企捐赠法规,明确央企捐赠的合法性,捐赠的自主量裁范畴以及相应的决策管理流程,使央企捐赠管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规范各类社会公益团体的行为,避免这些团体对企业提出过多或过分的要求,使企业捐赠行为真正做到自愿。同时,要提高各社会公益团体运营的公开度,使企业和员工捐得放心。

篇9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增长

我国房地产业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氛围中,社会各方要求房地产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应当全面充分地考虑消费者、承包商、雇员、社区等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写为CSR),这样才会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本文拟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研究我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

1.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

I.Ioannou(2010)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导向已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方面,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有更好的成长前景,投资者更愿意进行社会责任投资。学者Maretno Harjoto和Hoje Jo(2011)观察了罗素指数2000(Russell 2000)、标准普尔指数(S&P 500)和多米尼400社会指数(Domini 400 social index)中的企业群样本,分析从1993到2004年的数据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与公司价值增长有更好的提升作用。Constantin Belu和Cristiana Manescu(2013)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企业可能通过社会责任行为建立竞争优势。Ditlev-Simonsen等(2011)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从内部观察到的情况比从外部会有明显区别。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者也对CSR与企业成长进行了系列研究。万寿义和刘正阳(2011)设计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评价体系。以381家沪深300指数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样本总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与公司价值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各行业回归差异较大,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差异。朱雅琴、姚海鑫(2010)采用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对政府和对职工的社会责任都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而企业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则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杨汉明、邓启稳(2011)文以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国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可持续增长、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增长率之间相关但不显著。

1.2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

在对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研究方面,武蓉燕等(2010)从债权人、股东、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七个方面设计了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郭肪汝和彭龙鑫(2012)从房地产企业相关利益者角度出发,根据三重底线理论和国际标准ISO26000,确定即经济层面、社会公共层面、环境层面和管理层面四个指标,其中经济层面主要反映房地产企业对消费者、股东、政府、债权人、商业合作伙伴以及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责任,而对于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主要通过财务绩效核算。

在房地产企业处理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方面,高武(2011)认为,仍有相当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泊、行为失范,虚假广告、拉抬房价、大肆圈地、占用耕地、霸王条款、偷工减料、偷漏税等情况屡屡出现,应在房地产企业内部建立合作共赢的战略理念和相应的利益平衡机制,在外部形成社会合力,使市场博弈机制更有效,提高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以及改变企业的决策目标函数。史金平、晋文娟(2012)认为,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对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呈现为不显著的相关关系,建议企业能够通过正确地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正向影响,就能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绩效。

综上,对我国房地产行业CSR的综合评价体系已初步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对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如何还存在较大争议。同时,我国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仍令人不安,而对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还缺乏较为服从具体深入的实证研究,亟需探索促进房地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案。

2.研究设计

根据上述理论评述和数据可获得性,针对我国目前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增长关系,本文如下假设:假设1:通过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率;假设2:通过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率;假设3:通过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率;假设4:通过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率;假设5:通过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率;假设6:通过履行对顾客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率。

本文样本为在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的房地产公司,以2011年报内容为基础,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按照以下标准筛选:按上市公司行业分类选择房地产企业;剔除各类ST公司。所有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实施研究。考虑到房地产企业周期性较强,可能出现不同年度中数据波动较大,可能影响整体规律性,虽然样本公司普遍是大型企业,但个别企业如在某些年度中成本投入可能会出现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情况,故在分析时去除这些奇异值,着眼于挖掘行业的普遍规律。

(1)被解释变量:为可持续增长率,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

(2)解释变量:为了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房地产企业对其主要利益相关者即债权人、员工、政府、供应商、股东和顾客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员工获利能力、税费支付率、供应商获利能力、基本每股收益和销售成本率作为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为保证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故本文引入控制变量来减少这种影响。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大小会改变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和意愿,企业规模越大,其利益相关者越多,由此带来的压力也越大;同时,规模越大的房地产企业,在与社会关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其参与社会责任的意愿也会相应提高。本文选取了资产总计作为控制变量。

3.实证分析

从上市房地产企业的2011年度报告人中提取有关数据,从中去除这些奇异值后的描述性统计得出,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平均值为12.39%,标准差为11.59%;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3.75%,标准差为16.22%;员工获利能力的均值为6.49%,标准差为7.10%;税费支付率均值为19.47%,标准差为22.29%;供应商获利能力平均为100.29%,标准差为51.20%,鉴于房地产市场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的亏损比较正常;基本每股收益均值为39.18%,标准差为43.04%,股东的收益稳定;销售成本率平均为86.33%,标准差为14.36%,整个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健康。

表1为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由结果可看出,与可持续增长率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变量有资产负债率、基本每股收益和总资产总计自然对数,负债经营为房地产市场的普遍现象,而可持续增长率与资产负债率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正财务杠杆的作用明显;房地产企业每股获利越大,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能力越大;公司规模越大也对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持续增长率和员工获利能力、税费支付率和销售成本率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于以上几个变量与公司的净利润呈负相关关系,过高的成本率使得公司再投入发展的资金减少。可持续增长率还与供应商获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结果不显著。

表1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可持续

增长率 资产负债率 员工获利

能力 税费支付率 供应商获

利能力 基本每股

收益 销售成本率 总资产总计

自然对数

可持续增长率 1 0.433** -0.262** -0.256** 0.100 0.619** -0.440** 0.224*

资产负债率 0.433** 1 -0.412** -0.306** 0.337** 0.267** -0.212* 0.613**

员工获利能力 -0.262** -0.412** 1 0.522** -0.131 -0.112 0.406** -0.301**

税费支付率 -0.256** -0.306** 0.522** 1 0.052 -0.072 0.438** -0.147

供应商获利能力 0.100 0.337** -0.131 0.052 1 0.108 0.044 0.329**

基本每股收益 0.619** 0.267** -0.112 -0.072 0.108 1 -0.399** 0.475**

销售成本率 -0.440** -0.212* 0.406** 0.438** 0.044 -0.399** 1 -0.316**

总资产总计自然对数 0.224* 0.613** -0.301** -0.147 0.329** 0.475** -0.316** 1

表2 回归结果分析

Model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 0.928 0.185 5.030 0.000

资产负债率 0.328 0.070 0.432 4.684 0.000

员工获利能力 -0.031 0.133 -0.020 -0.236 0.814

税费支付率 0.013 0.043 0.026 0.312 0.755

供应商获利能力 0.002 0.016 0.007 0.096 0.924

基本每股收益 0.162 0.021 0.587 7.714 0.000

销售成本率 -0.255 0.076 -0.281 -3.375 0.001

总资产总计自然对数 -0.038 0.008 -0.420 -4.624 0.000

回归结果的调整R2为0.551,F值为20.301,整体拟合优度较好,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选各利益相关者覆盖面广泛,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动。由表2中结果来看,在5%的显著水平下,与可持续增长率为正相关关系的变量有资产负债率和基本每股收益,与本文的假设1、5相符;而与销售成本率则为负相关关系,与假设6不相符。此外,可持续增长率和总资产总计自然对数为负相关关系。

4.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针对房地产企业经营周期性的特点,对上市企业数据进行了相应处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主要由资产负债率推动的,其次是由基本每股收益因素推动的,是依靠较高比例的负债来经营,而为股东创造利润则做得较为出色。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受到销售成本率的负面影响,说明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较低和各项税费较高;房地产企业规模也对可持续增长带来负作用,说明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房地产企业呈粗放经营特征。

综上所述,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社会责任之间还未能进入较为理想的关系状态,房地产的社会环境还有待改善,而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也需要进一步改进,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房地产企业承担着中国经济支柱产业的重任,要努力做到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符合广大公众的期望,努力树立合作多赢的战略观,处理好房地产企业与顾客、债权人、员工、政府等利益相关关系,形成良好声誉与企业品牌形象,创新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增长方式,逐步建立互惠性合作有关系,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I.Ioannou.Profiting from social responsibility[J].Strategic Direction,2010,Vol.27 Iss:8:39-40.

[2]Maretno Harjoto;Hoje Jo.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SR Nexu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 Vol.100 No.1:45-67.

篇10

环球慈善:权金城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哪些领域,贵企业一直比较专注的领域是哪些?

权金城国际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权金城):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四个层面: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公益慈善责任。除了依法经营外,权金城较为关注并积极参与慈善捐款、助残、助学等公益活动。

环球慈善:你们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划是如何进行的,比如一些捐助项目的设立或与某基金会合作的项目,经过怎样的考察和运作过程?

权金城:最初的社会责任的行使主要是根据自身能力以及所了解的社会慈善及公益活动需求而展开的。每一次的参与和实施都是针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定,从资助贫困学生入学到帮助患有重病的孩子治疗,并没有周密的策划和安排。随着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逐步地改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自2005年开始,我们采取了与政府有关部门(如儿童福利院、慈善协会等)合作和企业直接赞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关慈善捐赠活动。每次活动前,会派出主管副总级别的管理人员带队考察,根据考察得出的实际情况制定资助方案和实施办法。2008年,公司启动了500万权金城爱心基金,使得企业的公益发展具有制度、资金的双重保障,能够持续发展。

环球慈善:2009年,权金城的社会责任规划情况如何? 主要侧重点将在什么领域展开?

权金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的日常经营也将面临巨大挑战,但我们首先把重点放在企业平稳发展上,确保企业在市场动荡的过程中继续高效扩张,力争不裁人,并增加就业机会,为首都就业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进一步完善权金城爱心基金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社会有关方面实施帮助。

环球慈善: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是否会因客观形势(比如自然灾害、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权金城: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是根据自身的愿望与能力来完成的。权金城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的目标不会调整,但投入的多少确实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确定。到目前为止,我公司的目标依然是确保企业经营效益不下滑,而且还要力争有所增加。因此,我公司会对地震灾区和贫困学生学业等方面予以帮助。

环球慈善:一些企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实行减薪不裁员的政策,避免员工大规模失业。这些企业认为这样的政策也是很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权金城怎么看待?打算如何应对当前形势?

权金城: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对我国出口型产业造成的影响最大,导致了大量企业倒闭和大量人员失业,而企业裁不裁员的前提是企业自身能否生存。如果企业都没了,也就不存在裁不裁员的问题了。我们这些年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企业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和公平就业等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