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篇1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合集,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年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合集一

今年的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020年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合集二

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欢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境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仅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仅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进取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2020年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合集三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方法,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并且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三、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清华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便是一个的例证。

四、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我们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有我们的热情是不够的。通过这次培训,给我的启示就是: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校领导要重视,虽然有些学校有这方面的材料和计划,那只不过是应付检查。各任课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教育,优化学校、班级文化心理环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总之,软件和硬件两手都要抓,可是现状令人尴尬。

2020年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合集四

今天的培训内容是团体心理辅导,从没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我感到漠然,不知团体心理辅导是啥东西?然而通过今天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使我豁然开朗,收益菲浅,学到了不少知识。

本次培训,我在培训的课程与对象、课程学习四种观念、团队辅导的动力要求与教学原则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培训中,我们通过找另一半、小组展示、内外圈交流等活动及游戏,去积极的参与并认真体验感知,并在规则中互相认真的倾听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鸣,感受对方的心声,了解其情况,认真完成培训的目标任务,去提升相关的能力。

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时间,体验的活动也不多,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些体验中收获颇丰。尤其是像我们一样战斗在第一线的班主任来说,面对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任务艰巨。此次培训,我认为在班主任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两点:

一、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有策略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才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

2、老师虽然学过一些教育心理学,但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却是处理乏力。

只有不断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教师还应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

要积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二、时刻关注并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才,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

2、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3、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

通过班队会课,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当然,短暂的学习时间,肤浅的认识,还不足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2020年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合集五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进取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我。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所以,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靠性,增强独立性,进取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进取融入团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当进取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能够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进取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我本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我成为一个闪光点。进取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并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供给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经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健康状况;教育对策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首先要关注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使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在社会实践中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我院2005—2010年学生心理普测数据资料(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测试和SPASS统计数据采集)、各类咨询、危机干预情况看,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心理问题逐年攀升

分析发现群体中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呈现逐年上升态势,通过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测试情况看,学生心理问题平均检出率从2005年的11.2%上升到2010年14.6%。

(二)自卑心理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学生

根据UPI调查结果中,我们抽取“缺乏自信心”一项,有九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统计结果高职学生都比本科学生高,其中“总注意周围的人”、“父母期望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选项高职生的选择率高出本科生的1.5倍以上。

(三)焦虑、孤独和困惑心理并存

高考的失利使高职院校学生当中不少人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信心动摇。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一些不愿交际或自命不凡的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不良现象对校园的冲击下,本来就觉得处于竞争劣势的高职院校学生更容易失去坚定的信仰,产生对社会悲观、失望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中碰到挫折时,情绪低落,忧心忡忡。由于上述这些原因,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自卑、孤独、焦虑、抑郁、困惑等心理现象较之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普遍。

(四)人际敏感、抑郁和强迫较为严重

根据我院2005—2010年SCL-90调查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综合得出,在10个因子中,比例最大的是人际敏感,约占该因子项目的 59.03%,其次是抑郁与强迫,分别占该因子项目的56.1%和52.6%。说明高职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和强迫三因子项目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与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心理和谐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学校、家庭、同学、环境、氛围、教师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开展团体远足踏青、书法比赛、运动会、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开阔心胸、培养情趣,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不仅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

(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同时,要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或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与一般课的教学不同,它属于活动课程,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有趣的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如:采用情景式、讨论式、模拟式、现场咨询式等多种方法,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如人际交往训练、心理放松训练、对自卑者的自信心训练、对抑郁的合理认知技术训练、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训练、就业心理指导训练等。在课程考核环节,多采用案例分析、自我剖析、心得体会、心理调研等方式,通过手抄报、实践活动和讨论答辩等来进行。

(三)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

首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便于教师更有效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和谐环境中成长,并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及时治疗,从而提高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微观上防患于未然。

其次,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这不仅可以指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平衡的方向转化,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神经或精神方面有疾病征兆的学生。

再次,要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根据大学生活各阶段、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讲座的形式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譬如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适应新环境等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帮助他们解决专业思想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对于毕业生,主要是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四)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得教师对学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和即时心理辅导成为可能;由于网络的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

(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院应积极支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如:在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举办“5·25”心理知识宣传周、优秀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对抗赛、举办经典系列心理影片展播等,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人心,营造大学校园健康活泼向上的心理气氛。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2009(05).

[2]胡炳政,刘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特点及教育应对[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

[3]李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商业文化,2009(12).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引导;情感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84-03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证明,教学过程中保持情感维度的和谐性,让师爱发挥“心理调节器”的作用,实现师爱的激励效应、感化效应和调节效应,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情感教育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法,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受到了较为严峻的挑战,使德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疑虑与困惑。是什么原因使情感教育法如此的尴尬?如何让情感教育法走出当今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困境?下面从“管”、“导”两方面谈谈情感教育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继承与创新。

一、严于管理,善于教育

俗话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今教育工作者也把“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严格管理,善于教育”作为规范学生行为举止的重要施教原则之一。

(一)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法

所谓自我教育法,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长斯的教育探索实践证明,自我教育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只有让学生自发地激发出主体的需要欲望,不失时机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道德教育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时,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没有自我教育的愿望,就没有自我教育,更不可能达到预想的自我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综合素质观念,同时要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力,借以克服自我教育中的障碍。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一出世就开始自我教育了”,这是很有科学哲理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慎独”是指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独处之时,也能自我都督、自我控制,坚持良好的品德行为。老子说:“自知者明,自制者胜。”这就说明老师不在时,同学们是完全能够相互监督、检查的。由学生骨干负责管理,让学生从别人“要我遵守纪律”的意识逐渐转变为“我要遵守纪律”的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独处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适的能力亦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又是自我教育的方法。只有使学生的这种能力充分发展了,才有可能使他们将自我教育付诸实践,并收到教育效果。青年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行为规范的形成将影响其终生。因此,引导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关注学生一举一动的同时,还要有选择性地组织一部分同学交流个人自我教育的心得体会,促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批评教育法

所谓批评教育法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削弱其错误影响,使之转化到正确方面来的一种方法。在运用批评教育法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批评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的事例和不同的情况,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夹在赞美中的小批评”。这是一种与表扬相结合的批评。二是避开他人的个别批评。这种方式既缩小了对当事人的负面影响,又较好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理。三是采取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这种方式既可给学生留情面,又可使学生产生压力,促其醒悟,且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达到超出想象的效果。四是采用暗示的批评。以暗示的手段,在语言表达上多为提醒、启迪之类,让当事人自己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自己问题的危害性,树立求上进的信心。五是进行启发式批评。在批评学生时要点到即止,适时沉默,启发其自我认识,以此达到所需要的教育目的。六是开展反推批评。有时学生还不能认识其缺点和错误,批评时还可以以其错误观点为假设前提,一步步推导出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使其错误观点不能自圆其说,使之恍然大悟。七是进行直接批评。对于那些常推诿责任、事后矢口否认的人,就要采用当场、当事、当时的直接批评,使其无言以对,不得不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第二,批评的艺术。学生是否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师的批评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1)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不同性质的错误,说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不随意下结论。因为否定一切是不利于学生错误和缺点的转化的。只有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缺点,才能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化消极为积极向上。(2)平等公平、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既然是平等公平,充分发扬民主,就要让人说话,允许犯错误的学生申辩。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也作了明确规定。师生之间应该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说话要推心置腹,以诚相见,不能不让人说话,更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原则。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应做到情理交融,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以此为前提使学生懂得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性,再引导学生向先进模范人物及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针对“四种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笔者以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实际把学生分成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群体教育,用“爱”浇灌,用“心”栽培,逐渐形成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分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一)新生教育工作

大一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高中跨入大学,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新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成败,而“关爱”在新生教育中至关重要。针对大一新生思想不稳定的状况,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设计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规划。

(二)女生教育工作

女生教育,一直是整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些高校就开展了女生“四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活动。开展“四自”教育不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举办一系列女大学生喜爱的活动,以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塑造女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和健康的人格。女大学生一入校,学校就“先入为主”,邀请著名的妇女研究专家向女生讲述她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从而为女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明确前进的方向。针对女生心理问题多的特点,还把“四自”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周等活动,有效地消除、诊治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

(三)贫困生教育工作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据统计,目前的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贫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大学新生一入校,就要组织各院(系)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然后为这些贫困大学生建立档案。通过贫困生档案库的建立,为高校从整体上开展贫困生资助和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时,学校要采取多种激励方法,将原有的单纯助困措施,变助困为奖困。因为有很多贫困生由于自尊心的作用,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所以不愿接受学校的贫困生补助金。因此,改革助学金政策,变“助”为“奖”,扩大奖励面。这样既保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又激励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劲头。

(四)毕业生教育工作

毕业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毕业生群体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打包式”推销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学校每年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制作成表,然后将全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表寄给用人单位。还可以把这个基本情况表挂在校园网上,向全国各地推荐,用人单位随时可以点击参考。这种“打包式”推销让用人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毕业生的情况。另外,学校还要为毕业生提供网络、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和设备,满足他们求职的需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三、善于引导,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孜孜以求,循循善诱,通过说理、激励、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使所有的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追求发展、追求进步,使之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说理法

“说理法”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是师生思想交流、是非交锋的有效方法,以此达到师生之间心灵交融、情感互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的,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采取讲述具体形象、有血有肉的事例,学生才乐于接受。这样,感性认识才能升华到理性认识,老师所要阐明的道理才能深入人心。

(二)激励法

“激励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利用激发鼓励的效应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1.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是为实现人们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而激发人的内在潜力的一种方式。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学者或校内有影响人才的故事,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成功的经验;还有学生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优秀人士成才的道路等等。这就是说,老师必须让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永远燃烧,要使他们美好的心愿化成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目标,不断鼓舞激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时刻约束自己完成既定的任务,并通过考核,在适当的时候表扬那些积极向上,努力实现阶段目标的学生。

2.荣誉激励法。对于为社会、为学校、为集体作出贡献的学生,要适时地给予相应的荣誉,因为荣誉能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对于荣誉获得者,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而对于周围的人,荣誉激励同样有强大的感召力。

3.情感激励法。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在得到老师的关心、赞许、鼓励时,便会产生坚持下去的激情;而当其思想和行动不被理解,甚至被讽刺、打击之时,积极性就会受挫。因此,情感激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受到挫折又产生消沉情绪、思想压力较大的学生,老师从关心、爱护学生的情感出发,鼓励学生振奋精神、正确面对过去、坚定必胜的信心,并使他们重拾信心,激活人文关怀的氛围。使情感激励真正展现出强大感染力,能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