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异地就医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异地就医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保异地就医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农民权益 保障 问题

一、引言

在2006年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总理指出,在近30年的农村改革中,我国农村实现了三大进步:首先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其次是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重大改革;最后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实行。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建立起了农村基本市场机制、经济制度,使农民生产经营自得到了有效保障;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统筹了城乡发展;农村综合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二者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全面开展下,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怎样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成为了当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关键内容,也是推进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

(一)土地产权不明确

当前的农民承包经营权、土地产权是由国家制度安排的结果,而非市场自发交易所形成,该制度下,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不完全的,具体表现就是土地产权的含糊不清。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宪法》中,明确指出“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是其所有权代表者”。对于“集体经济组织”,定义则很模糊,乡镇、行政村、村小组都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各级组织的责、权、利并未划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犹如准公共品,其产权的外部性很强。在土地流转中,农民的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常常会受到损害。

(二)征地制度不健全

尽管我国征地制度在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目前的征地制度体系也较为完备,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对农民权益产生了不小的损害。首先,在我国宪法中,虽明确指出征地必须基于公共利益,却未具体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内容,这就导致了个地方政府从自身情况出发,任意扩大公共利益的范围,以至于将兴办企业、招商投资也纳入了公共利益范围;其次,在各地征地过程中,频频出现滥用征地权的现象;最后,农民的申诉权、参与权、知情权得不到体现,没有建立利益主体(农民)的协商谈判机制,相关纠纷、争议的裁决机制也有待完善。

(三)缺乏相应的维权组织

在我国,除了农民外,其他社会阶层基本上都有较好的利益诉求组织(如妇联、商会、工会),这些组织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与政府、其他经济组织进行谈判、沟通。而农民则没有这样的维权组织,所以农民的利益诉求难以通过维权组织反馈给上级部门、政府,这也是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一)明确产权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明确化,可有效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将村民小组确定为集体经济组织,并拥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村民小组是土地产权主体。这是因为在村民小组这一级中,对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地块分布、地块面积、土地质量等信息最为清楚,对于侵权行为的屏蔽也最有利。

(二)健全土地征用制度

首先,要对公共利益进行严格、明确的界定,在这一方面可参考国外经验,使用列举方法加以规定,具体而清晰地列举出各种公共利益项目,列举范围以外的内容则为非公共利益。其次,要保障农民的申诉权、参与权和知情权,对征地程序加以完善。知情权让农民在了解征地缘由和经过的过程中,对征地事项进行监督,以保证其合法性;参与权让农民通过参与协商谈判,来保障自身利益;申诉权可让农民及时披露各种损害自身权益的违法行为,防止出现违法征地。最后,要对补偿制度加以完善。对于以非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征地,要在农民经济补偿上反映出土地的增值收益。

(三)健全法律法规、社保制度

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首先要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完善、有冲突的问题加以解决。如《土地管理法》中,“征地必须基于公共利益”与“任何个人、单位必须使用国有土地”相矛盾。再如,在《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增加了征地告知程序,虽赋予了农民知情权却未赋予其参与权,该法规也并未规定详细的纠纷裁决、争议协调细则。另外,为及时调节征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的土地征用法规。

对于农民社保制度的完善,主要指在社保体系中纳入失地农民。笔者以为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与城市居民接近的社保体系,先考虑养老保险,再考虑医疗、失业保险,逐步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最终建立起整个农村的社保体系。社保资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部分征地款、国家财政拨款。农村社保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城乡统筹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立维权组织

建立起代表农民权益的维权组织“农民协会”,并赋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农民协会代表农民可直接与村组织、省市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对话。农民维权组织的建立,不仅可以保障农民权益,更能整合、统领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它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政府组织一起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农村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辞,马永坤.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下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成都经验[J].经济问题探索,2011,(8):185-188

[2]吉朝珑.农民权益保障视野下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重构[J].河北法学,2008,26(9):124-126

[3]胡健敏,曾令秋.我国征地行为中农民权益保障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1,(8):27-31

篇2

一、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完成职能划转,加快角色转化

按照市机构改革工作总体部署,市发改委的医药价费管理职能和市卫健委的药品采购职能划转到我局。职能划转到科里后,科里严格对市发改委掌管的医药价费文件资料进行了接收,对划转的职能认真地学习研究,明确审批权限和管辖范围,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为下一步科学管理医药价费和做好药品采购工作及指导各县区及医院的业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太治和周丽敏这两名同志到科里工作后,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快熟悉自身职责和科里工作职能,在工作中始终做到价费及药品采购工作与医保基金支付及参保人员承受能力通盘考虑,兼顾“医疗、医保、医药、医价”四医联动因素,较快地完成了角色转换。

(二)理顺垂直管理体系,建立顺畅的管理体制

省市县医保局相继成立后,我科就价费管理、药品采购、异地就医等医药服务相关职能与省价采处和医药服务管理处及各县医保、本级医疗机构进行了对接和沟通,对相关职责进行了明确,指定了负责人,建立了微信业务群,明确上下联系方式,促进了科学有效地管理。

(三)履行自身职责,高效办理本职业务

本级职能重要,自身职责重大,与医疗机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认真履行职责,高标准地完成工作任务。一是下发了《关于各医疗机构报送相关信息数据的通知》,对各医疗机构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报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和细化,整理归档一批系统完善的医疗信息数据,为价费、药采、医保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按省局要求申请上报了我市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三是跟踪我市跟进国家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运行后25种药品价格的管理工作,确保价格政策的贯彻执行,使人民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四是及时答复市长热线及群众的价费咨询事宜,为群众答疑释惑。上半年以来,共答复市长热线政策咨询6起,群众价费咨询10人次,均给予满意的解答。五是按照《河北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数据调查通知》,组织各医院填报医药服务收费数据,向省局上报了各医院2018年和2019年收入情况、耗材收入情况,为年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做准备。

(四)推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合”原则,大力推行以总额控制为基础,按病种、按人均基金支出定额、按人头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完善了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办法、与总额控制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超定额风险预警制度,全面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二是确定总额控制指标。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医疗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等情况,结合人次均医保基金支出、转院率等指标,合理核定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总额指标,并按月进行月度分解定额结算。三是制定年度医保支付管控标准。严格按照“年终决算、超支分担、结余结转”原则,对各医院2018年总额控制情况进行决算,研究制定2019年医保支付管控标准,设定统筹内住院率、转诊转院率、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等考核评价指标,并在定点协议中进行了明确;单独确定考核指标,防止医院年终推诿、拒收病人。四是协同推进医联(共)体建设。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城市医联体建设、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支付的实施方案(试行)》,按照医保基金“总额控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根据参保人筹资金额,预留调剂金、风险金、大病保险基金、意外伤害保险基金等补充医保基金后,按月按人头打包支付给医联体单位,积极推动市中医院、双滦区人民医院、营子区第六人民医院、滦平县医院、隆化县中医院、隆化县医院及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联体建设。

(五)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一是夯实参保扩面工作基础。在经办机构开设税务缴费窗口,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征管体制改革期间征缴工作不受影响。通过优化参保缴费服务流程,延长参保缴费期延长等举措,引导城乡居民稳定参保。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参保292.74万人,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二是调整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措施的通知》,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60元提高至75元,起付线标准下降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50%,报销比例提高至60%,进一步减轻大病保险和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全面做好医疗救助对象的参保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一般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医疗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及时便利享受基本医疗权益。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医保结算系统,实现大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出院即时结算。截止目前,全市累计为6.59万人次落实大病保险待遇1.63亿元;全市享受意外伤害待遇1.6万人次,支出基金0.81亿元。三是有序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在完善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相关数据标准,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为纳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接口数据。截止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定点医疗机构纳入省内及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达到60家(新增9家),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区域就医结算“一卡通”;通过异地就医平台,全市累计为1.04万人次落实医疗保障待遇0.88亿元。

(六)加强民心工程建设,把31种抗癌新药列入门诊特殊病用药报销范围

31种抗癌新药列入门诊特殊病用药报销范围列为新局成立后首要抓好的重点民心工程,成立了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工作。制定下发了《推进落实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及完成时限,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出台了抗癌药特殊门诊管控办法,完成了系信息系统改造,组织召开了定点医疗机构工作部署会议。4月1日,已正式将31种抗癌新药列入门诊特殊病用药报销范围,患者门诊就医,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就可按比例报销医药费用,并实现门诊特殊病费用报销系统即时结算。截至到目前,已确定10家特药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办理特药审批439人,为4689人次报销医保基金2535.6万元。

二、明年工作谋划

(一)密切关注取消耗材加成医药价格调整后价格机制运行情况,加强跟踪管理,确保价格秩序稳定。

(二)加强对各县区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强化医药价费动态管理。

篇3

一、京津冀医疗保险现状

(一)北京基本医疗保险现状北京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按是否属于就业人员划分成五个主要部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其中,就业人员按是否属于正规就业,分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非就业人员根据是否具有城镇户口,分别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天津基本医疗保险现状天津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按有无接收单位分成四个主要部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天津的农民工在与用工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1年以上期限)的条件下,纳入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短期劳动关系,参加农民工医疗保险;天津的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统一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天津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并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设高、中、低档及学生儿童档,城乡居民可根据自身需要参加不同档次的医疗保险。

(三)河北基本医疗保险现状河北省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分为四部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河北省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制度,职工需参加其就业所在市的医保,除了11个地级市的医保制度之外,省直单位及员工单独管理,参加河北省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可以说河北省城镇居民医保,实现了全面覆盖且统筹层次统一上升至市级。

二、京津冀医疗保险协同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制度一是基本医疗保险的分类上存在差异,二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类型存在差异,三是医保统筹层次上存在差异,四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及待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可携带性差第一,京津冀省际间异地就医报销政策多是采用先由个人全额垫付后回参保地报销的方式。不能用医保卡直接结算或与可报销目录不相同,增加了异地就医的个人负担。第二,北京和天津的医疗保险待遇高于河北地区,出于对医保基金安全的考虑,两地的医疗保险转入门槛都较高,京津两地医保转移接续的限制条件使流动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和非组织调动的接近退休年龄的单位就业人员的参保权很难得到保障。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方式通常是家庭捆绑式参保,绝大部分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之前就已参加新农合,进城务工时又重复参与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第四,京津冀地区的转移接续办法都规定,城镇职工医保关系转出本地后,只能带走个人账户积累的部分,对于其原单位缴纳的进入统筹基金的那部分金额,不得转出。第五,京津对居民类与职工类医保的缴费年限并不互认。河北对于居民类医保和职工类医保的缴费年限的折算方法依然缺失。

三、京津冀医疗保险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京津冀政府间开放性协作机制建立一个“京津冀医疗保险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中央政府机构设立,负责三地政府的医疗保障政策目标制定、推行情况的监督和协调。

(二)确立京津冀医疗保险总参保原则1.跨省流动人员参保原则。京津冀跨省流动就业人群可遵循就业地参保原则,参加当地城镇职工医保,而跨省流动非就业人群则需遵循户籍地参保原则,参加户籍所在居民类医保。2.统一参保原则。医疗保险的参保类型要统一,北京和河北加快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将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纳入同一医保管理归口,由人力社保部门集中监管。3.参保人员年限累计原则。提高流动人员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水平,承认不同医保制度的缴费年限,当参保人在不同医保制度间转移时,采用合理的折算标准,将缴费年限合并计算。4.按时间比付费原则。流动就业人员在京津冀间转移时,计算分别在医保承接两地的缴费年限的相关比例,根据年限比确定各自应支付的金额。建立京津冀医保风险调剂基金,由京津冀医保和中央政府分别按一定比例出资,用以协调政府间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统筹;现状分析;对策解析

医疗保险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的一种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积极推进市级统筹,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现状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医疗保险统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初期,考虑到医疗保险的互及抗风险能力,医保实行县级统筹层次,各统筹区基本政策、待遇标准等不统一,致使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一,导致区域群众就医不公。并且很多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异地就医问题无法解决,因各地的医疗条件、设备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参保地区很可能无法得到好的治疗,当去往专业大医院时,就造成异地就医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医保制度在社会的进步中有着自身的缺陷。例如医保资金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全市资金池数目庞大,但调配性差,很难体现大数据法则。在部分地区,参保人员并不是很多,导致基金的征缴和结余都面临着问题,运行风险的抵挡能力过低,医保支付能力下降。我国医保受众面多,不同的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医疗水平、医保待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已经成为大众享受医疗保障的热点和堵点。医保政策的实施,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参保民众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待遇,但实际上,医保资金在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中并没有占据绝对“大头”,这也就使得经办机构话语权不足,医疗费用依然不见降低,导致看病难问题多年来未能得到缓解。

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多年体制改革,市级统筹已具备了基础条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坚持对医保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保障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在经办服务方面也不断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目前,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医疗保障的基本体系也初步完成,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经办队伍、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了极大的完善和提升,这些条件的成熟,对医保市级统筹是一个优势。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经济正在稳步发展,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进步,他们对医疗保障的公平性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市级统筹是必行之策。

三、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对策解析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当前主要为县级统筹,这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推动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统一基本政策促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关键就是政策的统一。当前,各地的具体政策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要有效地完成统筹规划,必须要对政策和规定进行优化,加强统一管理。在制定统一政策前期,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实情,进行数据测算和综合分析。稳慎调整政策并统一待遇标准,公平合理、量力而行。既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承担能力,也要考虑新老政策之间的衔接和基金支付能力,同时要考虑完善“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引导参保人员合理有序就医,促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以此保障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和制度运行平稳。

(二)统一基金管理要实现医保工作的市级统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医保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在措施方面,主要有两个选择。第一种是将医疗保险的基金按照市为单位进行统一,实行全市统收统支和市级财政专户管理,并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将部分管理责任分摊给县;第二种是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在各个县里抽出部分资金,交由市级机构管理。就结果来分析,统一收支管理对于解决当前的弊端有最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存在着较多的限制因素,所以要想实现,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摸索。因此,在当前基础上结合市级抽取资金是最好的方法。

(三)统一管理服务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从业人员数量并不充足,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统一管理服务要以完善制度为前提,制定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快捷高效的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和实施细则,对医保经办能力、经办业务、经办人员等体系建设实行统一标准,规范经办业务操作,实现医保经办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其次要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对于经办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对于评价好、工作积极的工作人员,要在部门中进行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确保公平公正,以便于加强统一管理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分析和引导,应通盘考虑,把握重点和难点,以消化问题和减少弊端,从制度、资金、服务等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资料:

篇5

[关键词] 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149-03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继在各个地区实施,覆盖了大部分城镇人群,两种制度对保障参保人员健康权益、降低患者就医费用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居民医保在两种制度并存的情况下,突显出诸多问题与不足。为此,笔者对新沂市(县级市)的“新农合”与居民医保保障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比两种制度的运行情况,分析出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差距,更好地解决居民医保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如何完善居民医保政策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保障水平,推动居民医保的可持续发展。

1 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对比

1.1 待遇享受对比

新沂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下辖16个镇,总人口为103.2万,其中城区人口36万。本文调查了该市2011年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基层卫生院、县医院和市内三级医院的住院医药费支付比例。2011年新沂市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新沂市2011年居民医保住院总费用支付比例(51%),在基层卫生院低于“新农合”(70%),在县医院与“新农合”基本持平(50% vs 52%),在市内三级医院略高于“新农合”(43% vs 37%)。居民医保在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差距较小,支付水平一直维持在48%上下,尤其是基层卫生院报销比例普遍偏低,没有将参保人员合理引导至基层就诊。反观“新农合”,对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的支付比例,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有明显的层次差异,越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支付比例越高,支付比例差保持在15%~18%,这样就有效地引导了参合农民到就近的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1.2 基金使用对比

见表1、2。从参加人数来看,新沂市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新农合”,参合对象覆盖整个城乡居民,目前参合人数已达80万人,而居民医保则从2007年开始推行,目前来看,参合人数是参保人数的15.5倍。正是由于居民医保启动时间迟,运行时间短,参保范围窄,扩面空间有限,进而导致筹集资金少,基金抗风险能力弱。通过对比新沂市2009~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筹资总额、支出总额、累计结余,不难看出其居民医保在人均筹资额(筹资总额/参保人数累计结余)、累计结余平均支付月数(累计结余/支出总额×12)和累计结余率(累计结余/筹资总额×100%)等数据上与“新农合”的差异。

从筹资总额来看,由于参合人数众多,筹资规模较居民医保也更大,而居民医保的人均筹资额,却一直高于“新农合”。对比表1和表2,从基金累计结余占当年筹资总额的比例上看,居民医保的基金结余率明显高于“新农合”。2009~2011年,新沂市的基金累计结余率分别达到125.61%、118.77%和99.78%,累计结余平均支付月数达到18.5、16.5和15.7个月,累计结余基金可以维持一年左右的支出。而“新农合”的基金运行情况则较为平稳,3年的平均累计结余率在18%左右。从整体看,居民医保累计结余率偏高,有违“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表明基金使用存在不合理、不到位的现象[2]。同时,也揭示出居民医保在基金使用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和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待遇保障水平,降低居民医保住院的个人负担。

2 推进城镇居民医保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1 政策推行优势不足

现阶段,新沂市的居民医保经办机构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新农合”的经办机构隶属于卫生部门。首先,从政策推行环境出发,在卫生资源上“新农合”占有优势;在支付手续上“新农合”政策更加宽松灵活;在基金结算方式上“新农合”也更加简便;从推广方式上“新农合”是靠镇、村组织硬性推进,而居民医保是靠居委会和学校按个人意愿来推进,工作力度明显单薄。其次,从参保人员利益出发,根据2011年两种制度的政策,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每年300元/人,其中居民缴费标准为每年100元/人,政府补助标准为每年200元/人。而“新农合”基金统筹标准每年230元/人,参合农民个人缴费30元、财政补助200元。由于大数法则,“新农合”在支付政策上更加灵活,程序更加简便。因此,在二者财政补助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对参保人员来说,个人缴费更低,支付比例更高的“新农合”更加具有政策吸引力。

2.2 政策导向性不够

按照“小病进社区,大病上医院”的原则,为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导向应是鼓励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但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社区首诊的效果不够理想,一方面在制定居民医保待遇享受标准时,没有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其报销比例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差距不大;另一方面,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改革成效不够显著,现时基层医疗服务专业素质偏低,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还非常有限,配备的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全科医生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就医需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人们进社区就医诊疗的意愿,造成参保居民不论“小病大病都进大医院”的局面。

2.3 制度统筹层次低

目前,江苏省居民医保制度的统筹层次是以县级统筹为主,较低的统筹层次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发挥互助共济作用,容易造成各县级统筹区各自为政,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同一省辖市不同县区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各不相同,门诊统筹政策和住院报销政策不一致,造成各地产生待遇差别。另一方面,县级统筹模式造成参保居民异地就医较为困难。由于各地区医疗保险起步时间不一,统一城市的不同县区间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尚未实现联网结算,居民在异地就医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垫付,之后在参保地进行报销,这给参保居民的就医带来诸多不便。

2.4 基金抗风险能力弱

由于居民医保的保障对象大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筹资水平不高,基金盘子较小,而随着物价水平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费用支出逐年增加,虽然将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参保范围后,增大了基金结余量,如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基金仍难以抵御补偿风险。同时,居民医保在制定政策初期明确为自愿参保,且待遇享受模式为缴费一年享受一年的模式,这使得部分健康人群选择不参保,或是有病参保,无病断保,进一步加剧了基金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因此,面对居民医保基金较差的共济能力,大部分统筹地区担心不断调整待遇会造成基金出险,宁愿选择维持低水平的支付比例,这无疑成为了制约居民医保提高保障水平的瓶颈。

2.5 制度间衔接性不强

面对“新农合”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与待遇标准,居民医保也不得不努力提高支付比例,然而,一味盲目提高支付比例,不仅不能吸引更多的参保人群,筹资更多的基金,还可能影响居民医保制度的持续性。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问题严重,这也同样影响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江苏省要求2012年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要达到70%,然而,盲目提高支付比例不仅会造成当期基金收不抵支,还会造成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之间报销比例差距日趋缩小,缴费额度却差异巨大的窘境。

3 对策与建议

3.1 优化政策设计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新农合在部分地区比居民医保更具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社区医疗机构支付比例较高,参保人员个人负担较轻。经办机构也应充分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分级管理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全面开展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明显拉开基层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其次,报销政策要简单易懂,居民自己可以算账,看得见在基层看病的实惠;再者要优化服务流程,使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更加方便快捷,服务人性化;还要完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双向转诊、转外就医、范围内用药和诊疗等考核指标和奖励办法。积极推行医疗保险定点医师制度,将监管延伸到医保定点医师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服务,逐步形成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相适应的激励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

3.2 提升统筹层次

实现市级统筹,不仅可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也能不断增强居民医保的保障能力,促进医疗保障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按照各项保险基本政策、待遇标准、经办管理、定点管理、信息系统“五统一”和基金管理的要求,通过提高各省辖市统筹层次,推动解决省辖市内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政策待遇不均等、基金共济能力薄弱、管理服务不统一等矛盾,进而加快异地就医、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的推进步伐[3]。

3.3 强化基金管理

强化基金管理工作,将基金结余率控制在合理水平。着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基金基础管理,将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4个月平均支出水平。建立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的城镇居民医保筹资和财政补助增长机制。在合理测算和使用医保基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医疗保险二次补偿机制效应,降低大重病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

3.4 改革付费方式

要不断提高居民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必须要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激励和对医疗费用的制约作用。应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式付费体系,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预付制,结合门诊统筹实行城镇居民医保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大病的保障推进县级以上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照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采取的模式,结合门诊就医和医疗费用支出特点,适应基层和全科医生首诊制以及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确定按人头付费的标准,切实减轻参保居民的个人负担。

3.5 推动资源整合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旧是分别由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管理,导致重复参保、重复财政补贴、重复投入办公资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要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就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切实解决医疗保险多头管理的问题。要加强医疗保障机构建设,建立从上到下的统一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项目,明确管理部门性质和专业人员配备标准,实现规范化的管理[4]。按照资源共享、一卡结算的要求,利用现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3.6 推进城乡统筹

目前,城乡统筹进展步伐缓慢,是造成居民医疗保险扩面难度和压力加大,基金共济能力不强;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待遇差别大,矛盾突出;城乡居民重复、交叉参加医疗保险,甚至重复享受医保待遇等现象的主要原因[5-6]。为尽快消除体制障碍,加强各医疗保障制度间的衔接和整合,形成覆盖广泛、相互贯通的医疗保障体系,应由国家或者省级层面进一步明确城乡统筹的推进要求,加大对各地的工作指导力度。重点研究并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轨和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对暂时没有条件实现医疗保障制度整合的地区,应着力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管理服务资源的整合,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参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蔚,卢宏.江苏省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存在的问题比较及对策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2010,(6):48-51.

[2] 卢宏,陈蔚,胡大洋.江苏省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保障水平比较[J].中国医疗保险,2010,(2):25-28.

[3] 夏迎秋,景鑫亮,段沁江.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1):43-47.

[4] 高广颖,梁民琳,陈治水,等.试论新农合与居民医保一体化管理的条件和原则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49-51.

[5] 巢爱东.住院医保病人费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医院,2010,10(10):102-104.

篇6

关键词:医疗保险;过快增长;原因;对策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改革逐步走向成熟,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农村,主要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城镇则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随着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范围的扩大和待遇政策不断调整,特别是城乡居民医保全面推开后,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程度得到快速释放,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过快增长的趋势难以遏制,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1.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后,实行了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对于促进参保人员的就医观念和就医方式,增加费用意识,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基本医疗保险还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是:特慢病人门诊医疗保障度不够,住院病人定额支付标准较低,个人账户的作用不如预期,医疗结算方式不够完善等。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在过去的20多年里,医疗卫生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都不甚理想。1992年9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卫生部根据这个文件按“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要求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这些政策刺激了医院创收,弥补了医院收入不足等问题,但同时也出现点名手术、特殊护理、“药方开出了电饭煲”等现象,在给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更好治疗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发挥,许多医疗机构从此走上了“重视效益而忽视公益”的道路,出现医疗服务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责任事故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3.医疗消费水平逐年提高。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寿命也逐渐增长。通常老人健康状况较差,患病风险较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就较大。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费用相应增长。医疗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的推出,原来价格低廉的检查、药品逐渐退出市场;医疗检查结果“互认”推行难,重复检查情况严重,换家医院就要重做一套检查等现象还很普遍;部分医院还做一些针对性不强的检查,不分青红皂白给病人开高档次药品、治疗,甚至诱导病人门诊大量开药和出院大量带药,导致医疗消费水平逐年提高。4.医疗保险基金存在流失与浪费。由于参保人员保险意识商未完全形成,出现冒名顶替诊疗,利用虚假发票报销等行为;有些医院为了创收,出现“小病大治,大病久治”等现象。这些行为和现象其实质是在“骗保”,直接侵犯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其他参保人的利益,增大了基金的不合理支出,降低整个基金的承受能力,使原本应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待遇的人得不到应有待遇。再加上一些医院乱收费、药品虚高定价、乱收费、乱检查,医生开大处方、多用高新仪器检查等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流失与浪费。

二、控制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过快增长的对策

篇7

早在2016年初,业内就流传着“互联网医疗步入资本寒冬、行业发展后继无力”的说法。然而,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态势却并没有印证这种“唱衰论”,反而有如驶入了一条快车道。

由腾讯研究院、动脉网蛋壳研究院的《2016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扩充至36家。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董事长王航认为,此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业务集中在医疗周边服务,如展示医生信息、预约挂号,提供咨询服务和分诊转诊等,而这些都没有涉及医疗核心业务,“互联网医院是个巨大的需求,互联网医疗企业可以借此开辟更大的市场,在医疗领域切得更深”。

政策逐渐倾斜

2015年底,在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计生委、食药监总局和浙江省政府及省卫生、药监部门的支持下,乌镇互联网医院成为可以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及电子处方的试点单位――医生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和医嘱,患者可凭借电子处方通过网上付费,等待药店配送上门。

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医务副院长彭德真看来,国家之所以大力支持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正因为互联网医院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策略,可以最大程度方便民众,减轻医患负担。

“中国曾经做过相关统计,超过50%的门诊就医都是复诊病人,他们主要是慢性病的再次就医和开药,而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解决。”彭德真说。

而今,互联网医院正在迎来地方医保的政策支持。

2016年10月,四川省l计委联合四川省发改委《关于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完善医疗机构间远程会诊类、远程诊断类项目价格的基础上,《通知》还新增了医生直接与患者间的远程诊查类、远程监测及其他类项目价格,并明确将远程会诊类、远程诊断类、远程诊查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基金支付范围。

除此之外,四川省卫计委还了《四川省省级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试行)》,这也是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表,从政策层面打破了互联网医疗的项目价格、医保结算、收费标准等问题。

作为全国第二批医改试点城市以及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银川市出台了《互联网医院促进办法(试行)》《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工作制度(试行)》和《银川互联网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制度(试行)》三份文件。

银川市市长白尚成表示,互联网医院的诞生和发展,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网医院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医疗需求,这对推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探索创新分级诊疗新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式打法

虽然《白皮书》指出,在目前近40家互联网医院的合作模式中,以微医集团(以下简称微医,原挂号网)、好大夫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疗机构、地方政府作为联合发起方成为互联网医院的主流模式,但各家企业的策略其实各有不同。

微医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圈地战略,自2015年12月至今,已接连拿下江苏、上海、安徽、山东、天津、四川、黑龙江等10余个省区市,共建互联网医院17所。

“微医已经落地的17家互联网医院均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彭德真指出,政策规定一切医疗行为必须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因此微医的互联网医院全部都挂靠于当地实体医院。

互联网医疗有其先进性,也有局限性。

“当患者需要权威专家帮助确诊或给出治疗方案时,它可以快速为人们寻找并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而在治病环节上,互联网只能提供渠道和平台,手术、住院都还是要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彭德真说。

好大夫的布局显然与频繁同各省线下医疗机构合作的微医大相径庭。

王航明确表示,好大夫在线不会运作线下医院,更不想对其他实体医院造成竞争。他的目的是建立一家完全虚拟的线上医院,输出自己的优质医生资源,让大家打开手机登录APP就能实现互联互通。“银川市政府给我们提供了牌照和大数据中心,而在其他城市,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接诊中心和落地医院,通过互联网运作,实现会诊、接诊以及手术的落地。”

“衡量医疗服务好坏指标有三个,一是质量,二是价格,三是服务可及性。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出在可及性,因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所有基层患者都往大城市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病人留在当地,把他们需要的医生能力送过去。”王航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医院就是像打车软件一样通过大数据系统盘活闲置医疗资源,连接各地医生与患者,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

标准滞后带来限制

《白皮书》显示:全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总数的22.1%;其中诊前环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最高,在线医疗保健信息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问诊总使用率为18.4%。

尽管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医院受到了用户欢迎,但缺乏相关管理规范和医保对接政策的不完善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创新的新生事物,在传统医疗卫生管理体系中没有完全可以对应的法律法规,基本仍按实体医院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在地点设置、资质审批、医疗规范、技术要求等方面尚未有可参照的制度及规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现有政策对互联网医院应有的发展速度和业务范围,仍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外,在医保报销政策上,由于商业医疗保险尚未全面普及,普通百姓的就医费用主要靠基本医疗保险及自费来解决,当出现疑难重大疾病时,需要互联网医疗平台异地就医时,其昂贵的医疗费用支付便会成为患者的负担。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计委对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主要持鼓励并观望的态度,“我们期待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现有政策允许范围下,推动分级诊疗加速落地,我们也会继续鼓励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各地政府的创新合作。”

篇8

一、总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着力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从根本上保障我市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5.6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推进大学生参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2.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3.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4.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确保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5.在全市开展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负责)

6.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将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症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款,拓宽筹资渠道。(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7.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下同)。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开展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在全市所有新农合统筹地区全面实现新农合IC卡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

8.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结余过多的地区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9.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在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10.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处罚力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分别负责)

11.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市级统筹。鼓励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参保。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分别负责)

12.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3.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落实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14.根据《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制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确定具体剂型、规格和数量。根据省统一招标结果,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分别负责)

15.以县为单位,由县级财政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统一支付基本药物货款,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16.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自行配送。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提高配送效率。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结构,实现规模经营。(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17.制定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确保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新标准。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按照省药监局下达的计划,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分别负责)18.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具体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比例按省有关部门颁布的办法执行。(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19.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20.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市编办、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

2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月底前全部完成定编定岗,6月底前全部完成竞争上岗、全员签订聘用合同。结合实际妥善分流安置未聘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22.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月底前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办法,7月份开始实施绩效考核,并建立起稳定长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2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6月底前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兑现到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24.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落实对村医的补助和扶持政策。(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合社会保障局负责)

25.市财政继续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各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给予适当补助。(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6.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按照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在前两年基础上再建设一批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保证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二甲水平、并有3-5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为边远地区、山区配置流动巡回医疗服务车。(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负责)

27.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等为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28.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完善和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29.为乡镇卫生院招收8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7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大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力度。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疗卫生人员580人次;为村卫生室培训卫生人员4753人次;继续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培训。(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30.启动实施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建设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31.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市卫生局负责)

32.大力推行院长(主任)负责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运用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控制基层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市卫生局负责)

33.明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34.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35.完善并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提高18万人、6万人以上,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36.健全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办法,确保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到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37.开设网络健康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完善基层健康宣传网络。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市卫生局负责)

3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为28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完成13059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市卫生局负责)

39.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全面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开展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竣工投入使用。(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负责)

40.依托县级医院建立县域内农村院前急救体系,按照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为县配置必要的救护车和指挥系统,同步建立体现公益性的运行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负责)

41.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年2月到年2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将医改实施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42.市政府将与各级政府签订责任书。牵头部门对牵头任务全市范围内的完成情况负总责,要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地,制定进度计划,加强督促指导。市、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医改任务完成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亲自抓,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年5月底前要完成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和工作部署。建立包保责任制,县(区)政府按一人一院(中心)要求派出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43.根据年医改任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所需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要按确定的任务和进度尽早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篇9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一)继续做好扩面提标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6%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0%和75%以上。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65%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的部门为分别牵头部门,下同)

(二)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做好开展大病保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医保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各类保障制度的衔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三)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制定出台全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则。统筹建立市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疾病应急救助。(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照人头付费,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照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五)提高医保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保经办服务和发展其他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保险行业协会分别负责)

(六)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按照中、省部署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职责整合,做好整合期间制度的平稳运行和管理的衔接。(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七)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严格实施20__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达35%,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达50%。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政策力度。(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八)完善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向技术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九)巩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效。全面落实村医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创新村医各项补助考核发放办法,推动乡村医生养老待遇政策落实,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现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全覆盖。探索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重点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一)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力争2013年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设置达97%。强化中医药继续

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搞好中医药文化宣传和普及。(市卫生局、市中医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十二)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及时拨付上级补助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三)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化解。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落实配套资金,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坚决制止发生新债。(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十四)全面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全市8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统筹推进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供应、人事制度等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照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市卫生局、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五)拓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以补偿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在收入分配、定价、药品采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市卫生局、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负责)

(十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县级医院重大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和复杂病种初诊能力。指导县级医院按照规定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帮扶机制,2013年度选派25名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着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工作。加强临床专业科室能力建设。(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七)继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加强医务人员配置,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行预约诊疗和“节假日门诊”。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推进首诊负责制,规范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试点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十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严格落实中、省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精神,积极清理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进价格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等实施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九)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准入标准,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在制定本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要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在准入、土地、投融资、税收、人才引进、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社会资本办医优惠政策。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负责)

(二十)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50%、40%以上。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1.65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检查,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9%。(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管理。加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增加公共卫生人员、注册护士等人才配备。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50%以上的医院参加医疗责任险。(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二十二)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索实施智慧医疗建设,加快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二十三)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举办。严禁公立医院超规模盲目扩张、举债建设。加强卫生行业监管,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督,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五、保障措施

篇10

医疗保险工作经验交流会经过会议代表近两天的努力,主要会议议程已经顺利完成,根据会议安排,我做一个简单小结。

这次会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医疗保险工作部署和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管医疗(生育)保险的厅局长、处长和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共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福建厦门等15个省市做了大会经验交流,分别从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地级统筹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在城乡统筹方面,广东、江苏、福建厦门等探索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一些地方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某、杭州等城市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统一。在地级统筹方面,许多城市按照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基金统一,管理统一的要求,实行了地级统筹。有的城市采取了基金统一管理和调剂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区县积极性。门诊统筹方面,探索的城市普遍坚持低水平起步,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待遇水平,如青岛规定报销从30%起步;厦门市设立了的起付线。在就医管理上,坚持充分利用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广东一些地方采取了按服务人数定额付费的办法。在居民参保经办方面,各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加大扩面力度,如海口市充分利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层次落实责任;某市与教育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由学校代收医疗保险费。各地普遍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如湖南省采取全省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集中开发的方式,避免了重复建设。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对于各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座谈,XX副部长主持了厅局长组的讨论,大家互相交流了各地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经验,共同分析了医疗保险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下一步的医疗、生育保险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XX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达到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工作任务的预期目的。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XX副部长讲话精神

XX副部长的讲话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客观总结了上半年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透彻分析了医疗保险工作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三年医疗保险工作的主要任务,布置了今年四季度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整篇讲话总结客观,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是近期关于医疗、生育保险工作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学习贯彻XX副部长讲话,我个人体会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刻认识当前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形势和任务。XX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不论是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医疗保障事业都已经进入了向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2008-2010年将是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着力完成四项主要任务:一是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2000万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多种措施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二是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和60%以上;逐步推开门诊统筹,支付率达到30%以上。)三是做好政策之间的衔接,解决人员流动、身份转变等的医疗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四是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地级统筹。探索整合管理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和发展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等。

(二)落实三项重点工作。XX部长在讲话中,对第四季度要落实的三项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亿人,为明年全面推开打好基础;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年底前全部纳入医保范围,打破“封闭运行”的壁垒;落实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要求,规范医疗保险委托管理。这三项工作都是国务院都已做过部署,要提高对这三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XX部长讲话要求抓出成效,按时完成任务。

(三)积极探索三个统筹。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地级统筹等是涉及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城乡统筹主要解决当前医疗保险体系统筹规划,制度间的衔接问题;门诊统筹是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受益面的关键;地级统筹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实现更大范围共济。XX副部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探索门诊统筹、地级统筹、城乡统筹等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各地要按照XX部长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向,加大探索力度,使三个统筹逐步在全国推开。

(四)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在管理理念方面,要树立服务至上的思想,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来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强化信息系统和技术标准系统建设,为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管理的精细化提供技术支撑。在经办管理制度方面,加强内控制度,用严密的体系管业务流程,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管理能力方面,要提高分析能力,对相关制度运行作出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同时要提高应急能力,妥善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证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基本医疗保障新的历史阶段,XX副部长对医疗保险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谋远虑,勤于思考,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勇于

创新,以改革的意识、改革的精神,推动医疗保险工作的深入发展;要求真务实,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地抓落实,把中央和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更好更快地变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要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合理;要清正廉洁,培养医疗保险干部队伍的浩然正气,博然大气,沛然清气。

大家回去以后,要尽快将会议精神向厅党组和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组织劳动保障部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认真学副部长讲话精神。要根据部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做好今年四季度工作,同时,及早谋划明年和今后3年的工作。

三、及早谋划明年工作

今年已经到第四季度,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按照XX副部长讲话的要求,着眼于2010年的目标任务,统筹规划好2009年的工作。2009年将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年,也是实现2010年目标的关键一年。在研究明年工作的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统筹考虑城乡医疗保险工作。一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障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明确各项基本保险制度的定位,着手研究衔接的办法。二是加快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努力实现城乡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定点范围、信息网络系统编码和接口、业务经办流程和规范、统计报表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的逐步统一。三是整合管理资源,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统一管理。一些省市政府有意向将新农合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对于是否接收,各地观点不尽一致,我个人认为,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统一管理是方向,但接收后的困难也要向领导反映,争取政府在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谋划如何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一是测算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的人数,特别是研究制度的人叉问题,如新农合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很多农民工既参加了新农合和职工医保;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鼓励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参加居民医保,但参加居民医保的人群数量要有预测。二是明确扩面的重点和难点,在2009年优先解决。如居民医保、历史遗留问题、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参保等。

(三)充分考虑改革推进的难度。一是压力加大,要有预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各地要根据平时工作经验,提前梳理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如异地就医、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问题。二是处理好提高待遇与基金风险关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明显减轻,同时推进门诊统筹,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任何一项待遇标准的调整前都必须要详细的论证和测算,不能凭一时的热情,盲目提高待遇。要充分认识待遇提高后福利的刚性和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要真正做到低水平起步,逐步发展。三是统筹协调难度大。如解决地方性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同时,也要同步研究地方政策性和依法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还要研究困难企业和困难人员参保问题,要对各类情况心中有数,工作有预案,才能把好事办好,保持社会稳定。四是经办能力不足,各地普遍存在长期超负荷工作问题,达到参保人数翻一番的目标,工作量可能成倍增加。对此,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四)配合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特别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要积极跟进: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涉及到门诊统筹的建立和推进,我们要利用这一机会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标准和办法。二是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生产、采购、定价、配送、使用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如何使用基本药物、参保人员如何获得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如何与基本药物制度衔接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三是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这项改革十分复杂,目前医疗保险的经费支出主要支付给公立医院。对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每一步都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代表患者的利益,提出我们的要求,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向节约资源,提供良好服务的方向前进。

同志们,2008、2009都是完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之年,相信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医疗、生育保险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