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越来越高,每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都在增加,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而导致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当然,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还是非常多的,例如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水平、就业意识和就业方向等;并且社会目前的就业供需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例如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定的入职门槛过于高,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招收人数寥寥无几,使得很多人挤破额头;还有就是高等院校不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怎样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社会等也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本篇文章就是以指导大学生就业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学生的燃眉之急。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深入分析
(一)就业需求。
由于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定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国际人才标准已经由传统的“能力取向、资历取向”向着“品行取向”方面发展。根据对张家口学院的毕业生工作三年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工作能力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协调安排的能力。目前,工作单位更加注重所招聘人员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道德水平、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部分成绩排名在前的学生缺少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学生学习又不是名列前茅,所以在选择人才时,招聘单位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所以,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是更加看重的。
(二)就业观念。
人的观念和认识决定人的行为,由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会产生不用的行为表现。毕业生的就业观也对自身就业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根据对张家口学院的毕业生调查表明,相当数量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只有很少部分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社会顶尖的位置,而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基层的、一般性的工作干起。
(三)就业心理。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非常不稳定,并且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对社会认知的过程,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经常会遭遇曲折和坎坷,学生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很少的学生缺乏屡败屡战的勇气,导致信心严重缺乏,从而直接影响求职的积极性。其次就是学生的从众心理很强,自我独立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朋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最后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从而错失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措施
(一)积极融合社会实践和就业工作。
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好的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国家、民情,从而增长自己的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完善人格、奉献社会。大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职业角色的扮演,检验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职业,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理念。并且将自己实践的过程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
(二)发挥全程化就业指导。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也趋于稳定,并且在大学期间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基本的规划。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和职业兴趣的培养。但是,学校也应该认识到毕业生能否成功求职,与毕业生本身的实力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高校应该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让学生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
(三)树立大学生的就业资源开发和信息共享的意识。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就业信息的闭塞,主要包括就业信息开发的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并且缺乏实效性。所以,学校的有关部门有义务增强学生的信息共享意识和就业资源开发的意识。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颁布的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还应该调动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就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学校还可以和相关的招聘单位建立招录合作的平台,从而促进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招聘单位来学校进行宣讲,从而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直接交流,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与本身、家庭和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国家的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矛盾,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根源入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微.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年32期.
[2]刘友辆,满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对策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8期.
篇2
关键词 职业精神;高职大学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71-0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based on Employment Oriented//GU Yuling, WANG Yang
Abstract Features articles based vocational colleges,from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urse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skills competition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aspects elaborates th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professionalism; college student;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现状
当代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的发展,愿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追求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当代大学生是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强,但缺乏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更对职业精神的内涵和具体要求缺乏认识,具体有以下表现。
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遇到问题考虑更多的是个人感受和利益;同时心理又非常脆弱,遇到困难不能勇敢面对,责任意识缺失。因此,有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法适应和胜任岗位要求[1]。
眼高手低、急功近利 目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上课很少动手动笔记录,课下用于实践时却无从着手,知识不能牢固掌握。在就业时,自恃“天之骄子”,不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化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就业方向和待遇报酬期望过高。最终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或者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拈轻怕重、牢骚满腹,频繁跳槽,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缺乏敬业精神 职业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敬业精神,而爱岗、敬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很多企业认为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还是比较缺乏的,在工作中存在偷懒和畏难情绪,怕苦、怕累,不能从内心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总觉得工作是为老板做的。
2 培养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
为了应对当前社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尝试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理论与实践工作。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职业精神的养成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认可和重视,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并有面对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进行入学教育,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辩论赛”“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社团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一系列塑造职业精神的活动。紧扣行业和专业进行深入的职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深刻领悟践行职业精神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益处。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职业纪律 学校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特别是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特殊,新生进校时分数和普通高校相比较低,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容易产生迷茫和自卑的情绪。因此,高职院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信心。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以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和职业信心。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为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政策和相关信息,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让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职业生活,缩短衔接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自觉建立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另外邀请技能名师和企业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讲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要求,邀请优秀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建议,帮助他们树立职业信心和建立职业情感[2]。
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责任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情,服务社会与人民,与社会接轨,培养团结互助精神,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如部分学生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以“继承先辈遗志,点亮信仰之光”为主题的体验式学习寻梦之旅。选派学生远赴境内外进行交流学习已是学校坚持多年的文化品牌。学校每年还选派学子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学习+体验”式的课程,连续三年公派学生赴台湾东南科技大学进行深度交流学习,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多元文化,养成高效、严谨的职业精神,提高了职业技能。
以课外技能竞赛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校强调技能成就才干,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技能节活动,以“灵动你我 创新未来”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科学培训,使多名学子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如组织学生参加亚洲机器人运动竞技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优顾杯”全国高校模拟炒股大赛、“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等。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锻炼了自我、展现了自我,提高了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增添未来就业信心与知识储备;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强化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3]。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学校历来坚持与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搭建校企共育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众多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机会。学校与多家企业如摩托罗拉(武汉)移动技术通信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德国通快激光集团、意大利ELEN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之机为学生学习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搭建起桥梁。
学校与虎都(中国)实业有限公司“联姻”共建“虎都服装学院”,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人才。校企双方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让企业全程参与“虎都服装学院”的建设、管理及教学环节,利用“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展“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形成“校企融通、课岗对接”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与敦煌网网货中心共同创建“沙漠之鹰”跨境电商培训班,为学生提供培训工作,经过培训后双方共同组建外贸跨境创业团队,融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为一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职业理想[4]。
3 结语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职业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也取决于是否具备职业精神,是否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从严要求自己。除了掌握精湛的技能,还要有更高的追求,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效果显著。毕业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就业率稳步上升,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越来越高。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一些成效,今后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上仍需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仍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为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开辟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媛.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55-157.
[2]王萍霞.市场经济伦理视域中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兰州学刊,2010(3):155-157.
篇3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问卷调查;指导措施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需求不断增大;中国社会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结构性失业日益凸显;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用人量锐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配合国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等相关政策,本研究根据就业指导理论,参考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及生涯辅导的成功经验,调研达州市大学生学校适应、就业升学准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了解就业指导措施具体实施状况,分析学生对就业指导措施的建议,探求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就业指导具体措施。
一、研究过程
(一)问卷编制
搜集专家学者、就业指导人员、用人单位等对高校就业指导的意见,根据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参考国外先进国家生涯辅导措施,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职业规划、生活辅导、专业辅导以及就业指导四个维度,编制了《达州市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及就业指导具体措施调查问卷》。
(二)调查抽样
本课题以达州市两所高校四川文理学院和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情况及实施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共计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27份,问卷回收率为87.11%。
(三)调查实施
本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访谈的方式,搜集高校就业工作部门、院系就业工作人员、部分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指导需求的相关看法与建议,作为编制调查问卷的参考。第二阶段实施问卷调查,组织人员到上述两所高校实地发放、现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软件,依据其质性与量性类别,对问卷中主要涉及的升学型、就业型、犹豫不决型三类学生及男女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和他们对就业指导措施的想法建议进行细致分析、分类汇总。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就业指导需求项目向度
分析数据显示,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项目的需求程度的平均数除毕业后追踪调查以外都大于3.0,显示学生对各项指导需求项目均认为相当重要。最为需求的项目等级分列如下:“职业规划”最为需求的是了解就读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渠道、专业概况及发展趋势;“生活辅导”项最为需求的两项为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进语言表达及人际协调沟通能力;“专业辅导”需求度占前两位的是了解就读专业课程安排与就业、升学的关系、学习有效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就业指导”最为需求的是学习如何如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将来各种培训及提升自己的途径。
(二)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差异维度
1.不同性别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项目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男女学生对就业指导项目的需求程度都相当高,但是经t检验发现,男女学生对就业指导在部分项目上的需求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
2.不同类型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程度差异。经离均差平方和和MS均方和变异分数分析后发现,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在部分项目上的需求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毕业后打算升学的学生对“了解家庭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毕业后追踪调查”两个项目的需求程度较低;毕业后打算就业的学生对“了解就业指导的观念”、“了解各种升学途径”及“毕业后追踪辅导”三个项目的需求程度较低;尚未决定的学生对“毕业后追踪调查”的需求程度,调查显示平均数为2.98,标准差为0.76,是三类学生中需求度最低的。
(三)当前就业指导实施的状况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在当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少的就业指导项目有:“学习各种谋职技巧,如面谈、撰写求职简历等”(59.77%),“了解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等”(56.12%),“了解家庭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53.49%),“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设计”(52.02%)。超过40%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少的项目有:“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49.77%),“培养未来职业规划决定的能力”(49.2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49.15%),“了解就读专业与兴趣不合的问题”(48.22),“了解将来各种培训及提升自己的渠道”(47.05%),“了解如何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43.95%),“安排体验实习的机会”(43.64%),“获得各种升学或进行训练的机会与信息”(41.40%),“认识就读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条件”(40.23%)。
三、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生活辅导、专业辅导和就业指导四项的需求性都很强,说明在就业指导方面需要开发和努力的余地还很大。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依据学生对就业指导各项目的需求程度,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就业指导原则,开展切实有效的就业辅导。
(一)就业指导原则
1.对不同职业选择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全方位指导。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选择(升学、就业与未决定)的学生在就业指导需求项目上的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措施,引导其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升学,是就业的延迟,也可以看作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而言,对准备升学的学生而言,未来的升学路径及前期大量准备工作是就业指导的重点;针对准备进入职场或是准备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可提供全面的相关各职业领域的信息及各种职业素养的训练;对尚未决定职业方向的学生,让他们了解无法决定的原因,再逐步加以引导,帮助其规划明晰的职业之路。
2.对不同性别学生,施以不同项目及程度的就业指导。鉴于男女生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理差异,可分别进行就业导向和指引,尤其是针对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就业机会、职业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不公,向她们全面分析,耐心解释,加以心理辅导,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二)就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以课程安排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有两个优点,第一,每个学生在大学三四年里都有机会接触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也比较能达成职业发展方面的任务;第二,能够营造就业指导的浓厚氛围,确保就业指导开展的规范性、系统性、连贯性,也可通过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需求,透过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现在及未来做更多的探索。
2.举办相关辅导活动。(1)团体咨询。团体咨询可以做到集中统一地面向相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专业辅导,省时省力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其实施方式有大团体和小团体咨询两种。透过团体咨询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方式增进学生彼此经验的分享,加强交流,做到团体互助,共同进步。(2)个别咨询。以个别咨询方式进行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个人问题作一对一的讨论和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协助一个人了解他的个人特质,协助一个人解除面临抉择时的焦虑,以及协助一个人探索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领域等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推广职业测评。心理测量经过近百年的稳步发展,现已成为最有效、最客观的职业测评手段,职业测评的目的是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这些测评工具可以较客观地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以测验方式对自己的特质作认识,帮助学生对自身职业特质包括性向、兴趣以及人格特质等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协助个人对自我做一个客观的评估,让学生透过职业量表的使用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料及信息。这是个人择业的参考,是职业规划与开发的基础。
3.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尽管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会、网络等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面对形形的社会信息缺乏甄别能力,上当受骗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对个人而言,学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毕业生的重要渠道。高校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深入各行各业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针对准备进入职场或准备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相关各职业领域的信息,如就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晋升渠道、工作内容、工作资格条件及薪资报酬等,都可以让学生多接触。
4.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实现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改变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实践课程各自为政,甚至忽略实践的传统格局。对当代大学生渴望在社会上兼职,学校应予以支持,并重视实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旭辉.河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56-57.
[2] 周天蓉.实习护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调查和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6):29-30.
[3] 易玉梅.大学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度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63-64.
[4] 栾玉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与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5):80-80.
[5] 孙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78-78.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措施
伴随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站等新型网络业务的兴起与发展,全球各类数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正引领着新一轮的时代变革.2015年国务院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明确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促进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高校大学生作为时展的先行军,对大数据中包含的各种信息接收最快,这些数据当中的部分内容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同大数据时代进行紧密相连,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优势,提升就业指导力度,提高就业指导质量.
1大数据时代简介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世界各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增加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研发力度,促使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出现.在此基础上,IT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有效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bigdata,即大数据.我国相关专家在对大数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定义为:无法应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海量数据.大数据概念在应用过程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含量,同时还包含在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并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及数据进行的挖掘,从而导致“大科技”和“大知识”等概念的产生.在对大数据进行充分利用的过程中,美国相关研究中心通过总结以往数据的基础上对新一轮流感发生的时间进行了准确的预测.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及便利,在有效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可以促使各项服务得以升级.现阶段,国际上并没有对大数据的概念进行统一的规定,然而对其特征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总结,即其包含速度快、多样化和海量等特点[1].海量数据在使用过程中,要求使用者能够通过有效手段及时将不相关信息进行排除,对价值较高的数据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因此,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能够进行良好的决策和信息优化.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不足
2.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难度加大
软件及互联网平台是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之一,在这些平台当中,为人们提供了较高的言论自由,人们在日常对其进行利用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将个人价值发挥出来,导致该时代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这种状况下,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新兴多媒体等设施对各种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查询,学校提供学习资源的能力相对降低[2].然而大学生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社会经验,在对这些先进设施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而准确的判断,因此其人生观和就业观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对其思想的影响,促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难度加大,就业指导教师及工作内容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
2.2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随着高校扩招政策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在高校当中积极开展起来.然而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形式单一的特点[3].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讲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单一的方式无法引起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的重视,同时也毫无吸引力和说服力,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始终非常低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西方和资本主义思想通过多种渠道传入我国高校当中,高校大学生走在时展的前列,因此能够很好的接受并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多种改变,其在应用大数据时代变化的过程中甚至形成了越来越多元的价值和多样的个性[4].与此相比,传统、单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已经无法起到任何教育和引导作用.
2.3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现阶段实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通常状况下需要结合专业实际及社会就业现状进行分析,要想有效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教师本人需要拥有一定程度的求职经历及工作经验,同时还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准确的判断等.然而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通常能够拥有相对专业的知识体系,却没有针对性的对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学习和提升[5].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内容对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数据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将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实际专业就业趋势等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数据结果突出日常授课内容重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就业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为其初步踏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4高校忽视了数据分析及成果应用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政策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都在增长,导致到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也因此给高校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现阶段高校在积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开始针对各种细节展开研究,如最初的指导计划的制定、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产生的结果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严重缺乏技术性,即没有及时将结果统计和数据分析有效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当中,因此,零散的经验总结和阶段性的结果反馈等对于全面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力度不足[6].同时还将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意见等内容进行了隐藏,不利于有针对性的对工作进行改进.
3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改进措施
3.1构建全新就业指导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个人价值,因此新时期高校在积极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改进的过程中应构建体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指导模式,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就业指导.构建全新就业指导模式,就要在工作过程中将中心设置为学生个人,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需求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记录,并结合不同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一来,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包含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够体现针对性,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价值[7].这一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还应当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对待就业的态度,同时还应当积极对互联网等大数据时代的产物进行掌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媒体展开工作,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高校当中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同教育部门进行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价值观等受到广泛而正确的影响,同时还应当促使校内媒体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功能,逐渐将正确的、理性的观念向大学生进行传递.现阶段在积极构建全新就业指导模式过程中,应当建立在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基础之上,更多的转变应当产生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内部,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对互联网等大数据时代内容进行充分掌握,运用自身的经验及思维能力,对网络当中、大学生思想深入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沟通的方式进行转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微信群的方式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并以平等的地位同学生进行对话,工作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中心,重视其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意见,并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8].
3.2加强对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应用
新时期,我国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将核心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之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其逐渐构建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逐渐完成自我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校相关部门还应当注重对高科技的应用,充分应用互联网对海量的学生个人信息进行记录和掌握,同时积极掌握劳动市场相关信息,在应用计算机系统对多种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运用适当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就业指导服务能够体现量身定做的特点,并将就业指导服务内容融入学生移动智能终端内部,例如,对其进行职业倾向的在线测评和引导、对其面试过程进行在线培训和在线分析等[9].在线就业指导和在线面试培训等方式非常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及爱好,在提升学生对就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其掌握更多的就业和面试技能,对于提升求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凭借个人爱好,对不同的就业指导教师及模式进行选择,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就业指导转变成积极主动的根据自身需要接受就业指导,对于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相关部门应当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数据挖掘力度,不断掌握不同学生主体的需求,不断将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利用,促使就业指导服务越来越全面、积极、有效.
3.3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新时期,高校在积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和力度的过程中,应当确立新的目标,即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仅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价值进行倡导的特点,还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即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新兴媒体对高校相关教师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评价,首先构建统一的就业指导平台,该平台的构建以学生对教师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评价为中心,同时还包含家长模块、单位模块和实时模块等,多个模块构成该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当中学生、家长和企业能够对教师的就业指导状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关建议,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及时的同待就业学生进行沟通,对其就业心理进行辅导,并通过加强同各地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及时的提供相关招聘信息及要求[10].加强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兴媒体的充分利用,促使高校领导、家长等多方面对就业指导内容及进展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于提升就业指导力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到来势不可挡,同时其还在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使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过程中既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存在更多的挑战.因此,新时期高校在积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大数据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转变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理念,应用多样化的方式和内容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正确的影响,促使其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及就业观,从而能够将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给大学生,促使其能够积极择业、勇敢创业.
作者:汤龙升 陈冉 徐萍 张欣然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蒋黎妮,谭秋萍.网络辅导员体制建设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研究[J].电子制作,2014(19):171-172.
〔2〕陈诗琪.浅析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5(Z1):193-195.
〔3〕肖璐,白光林,王俊.演化变迁视阈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6):29-33.
〔4〕李超颖,宋清萍,刘宏山,林立宏,董赫.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精细化就业指导模式的迫切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5(24):192-194.
〔5〕周红霞,楼世洲.基于就业信心指数的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4):71-76.
〔6〕杨锐,夏红.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119-120.
〔7〕毕伟林,钱威.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96-98.
〔8〕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06):72-75+144.
篇5
近几年,社会学者、高校专家针对地方高校动漫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但较多集中在人才能力结构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问题方面。在如何将实践教学环境和社会就业环境紧密结合,利用有限的时间,面向产业生态,实现从专业实践能力到就业能力的递进式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方面讨论较少。本文以笔者工作的浙江万里学院动漫专业工作室制教学为例,结合社会学理论,从“社会关注、交往学习、反思学习”三层面着力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并提出依托工作室制实施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依托工作室制,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提出
浙江万里学院是典型的地方性本科高校,隶属于浙江省教育厅。动漫专业创办于2006年,作为典型的应用性专业,一直致力以就业力为导向,培养社会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我院动漫专业经过一系列的社会产业调研后,结合专业发展和长三角地区的动漫产业生态现实情况,认为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轴线的教学是不能满足现有的人才能力培养需求,为提升专业就业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院动漫专业于201 1年构作室制教学。“工作室制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最早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工作坊”,形成集“科学研究、教学服务、产业实践”三位一体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材为轴线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构建面向产业的社会实践窗口,协同校企关系,整合场地、设备、人才、项目等资源,形成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这种多边结构将实践教学环境和社会就业环境紧密衔接,弥补了传统课堂式教学系统的功能不足。
经过二年改革完善,于2013年开始,动漫专业在继承经典工作室制教学理念基础上,以“社会关注、交往学习、反思学习” 三层次构建多维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实施“课程实训实践、行业项目实践、就业能力实践”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力图将课堂教学、实训实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融合贯穿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始终,最终形成面向产业生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工作室制三层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解决动漫人才能力培养与社会产业、就业需求的衔接问题。
二、内涵构建
实践是人类独具的对象性物质活动,是人类生存状态和存在的方式。人类的思维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浅层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全面的延伸,根据自身的理想价值观改造现状,进而形成能力并迭代。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的实践能力生成于实践思维动态的实践过程,在社会性的场域内,主客体间和主体间性中遵循着否定性自我超越的轨迹,具有主体性、多维关系性、动态性特征。因此,个体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相应的实践环境中展开有效率的实践思维活动,并侧重把握实践思维活动过程中的派生关系。
就业能力是个体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过程并形成社会性素质。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社会包含“群体性、人际交互、利他性”三方面含义。个体通过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过程获得生存、生活经验,进而建立个体的社会性素质,实现个体本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能力。反映在动漫人才能力培养中,动漫产业规模化后,动漫职业化行为从个体艺术活动转变为群体性生产的社会性、商业性行为,人际交互和利他性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因此,就业能力就不止限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是个体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多维度与社会化融合程度。
因此,依托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将实践的主体“学生”培养置于动态性、多维关系性的环境中,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过程从盲从性自然的过渡到自觉性。
三、策略的实施
(一)社会关注——实践教学的社会化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创造环境条件,引导学生以社会性个体的视角主动关注产业经济、动漫职业化与个体实践能力社会化的关系,体验动漫设计服务的人文价值,反思个体学习实践的过程,培养正确的实践能力观念。工作室在大学一、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创建校企协同实训教学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封闭式课程实训模式,聘请动漫产业精英和教师组成工作室教学团队,将课程教学实践的能力培养点建立在设计服务社会化的语境中。通过社会关注,即通过认知体验的“外向性学习”[1]激发师生个体的反思学习体验,即学习者历经充分的实践思维和行动后,感性的体验“实践事件”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及过程,即“内向性学习”[2],以自身为对象寻求内化的反思性学习,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力,并形成实践经验、能力的积累。
(二)交往学习——社会性素质培养
交往学习区别于一般性的以间接经验为直观对象的知识学习,而是以“互动、对话”的方式在实践思维及行动层面构成相互理解、合作共存、共同创造的“能力培养方式”。“互动、对话”建构了群体性、利他性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中达成理解和意义生成,是社会性实践能力和素质形成的重要手段。工作室制教学在高校专业学习环境和社会产业环境间构建了能力培养的“中间地带”,以“交往学习”为手段,在大学三年级开展“行业项目实践“教学,既保护学生主体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免受功利性的社会负面因素冲击,又能让学生感性的体验到群体性和利他性环境中“工作”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素质。实践项目选择与设置需要谨慎,首先教学立项要具有群体性协作的特征,师生团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相互激发、诱导,可以创发性的产生新的视角、问题、思路及解决方案,促进发散性思维创新。其次,项目式教学建立激励与竞争机制,群体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存在激励和竞争才能产生效能,触发师生群体在交往学习过程中形成协调与合作,进而生成利他性意义。交往学习培养学生个体社会性素质,区别于工具性能力,如沟通能力、自律性能力、群体性适应力、观察理解力,民主平等等能力意识。因此,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不具备唯一性,而是关注二个层面,一是项目实践的团队性成果评价,二是个体实践思维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三)反思学习——经验、反思与能力生成
反思学习是指学习主体以自身的实践经历、经验,能力结构为对象,以反身性的方式自我审视、分析、评估、改进,寻求内化并自我重构的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能力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平衡主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能动的处理自身及自身面临的对象和环境的能力。反思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实践主体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行动力”的基础上,通过经验与思维活动的互动生成能力。工作室制教学在大学四年级制定以“就业能力实践”为策略,将毕业设计、实习指导统筹以就业能力实践为内容,依据学生个体的能力特点,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实践单位,并组建由教师和行业专家构成的就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在就业能力实践中“反思学习”,促进学生个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完善能力建构,自觉融入社会环境。依托工作室聚合社会就业性资源,为学生就业能力实践提供条件保障。工作室根据地方区域性产业经济特色,主动寻找设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机会,扩展动漫设计服务的领域,构建与地方政府、企业间合作关系,聚合社会性资源,积累相关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开启了方便之门。
四、实践与成果
动漫专业依托工作室制实施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至今三年有余,取得丰硕的成果。例如,2015年,动漫专业联合视觉传达专业组建设计团队,通过工作室制平台,主动联系浙江省宁波市松岙镇政府,围绕松岙镇政府“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展开视觉设计服务。工作室聘请宁波市鄞州区锐典动画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郑明杰先生的设计团队担任项目指导,组成以学生为主体,校企协同指导的项目设计团队。依据“乡村休闲旅游”主题规划,构建了四十组视觉设计子项目,经过六个月的实践活动,顺利完成设计项目,其中十八组子项目设计成果被松岙镇政府收购,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得到政府和企业人员的好评。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充分体验了从“社会关注、交往学习、反思学习”三层次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专业设计服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实际工作检验,同时验证了工作室制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6
(一)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
虽然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管理部门,并由此部门负责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教学单位分设就业指导机构的较少。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所需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及招聘场地、资金等仍未到位,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还是面向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也仅限于大学生的“双向选择”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大多还是对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的学习与解读以及对当年就业形势的认识与分析,在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对择业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毕业生的择业需求。此外,单一的就业指导部门使得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趋于一致,缺乏学科专业的针对性。
(二)就业指导手段较为单一
在实际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通常以就业形势报告会、毕业生就业动员会以及讲座为主要形式。就业管理部门只是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及就业形式等方面的信息,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未根据毕业生个体特点提供具体有效的指导,忽略了对毕业生的潜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有些就业讲座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质性意义,讲座的场数较少,内容较为平淡,缺乏精彩的指导意见,影响力较弱。
(三)就业指导教师人员不足,就业指导模式尚不健全
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高职院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都未能达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比例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一般利用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和兼职工作人员来弥补就业指导教师人员不足的问题,主要由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或辅导员来填充就业指导队伍,然而,大部分兼职就业指导教师没有与就业指导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大打折扣。此外,就业管理部门关心学生就业数量的多,考虑学生就业质量的少;强调就业对学校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的多,考虑如何根据就业信息反馈改进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少。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的建议
(一)在大一时,注重学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能力认知教育
大一上学期,高职院校要帮助新生认识和理解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学精神与文化理念、大学的功能与制度、大学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大学与中学教育的差异。在实践上,指导新生学会自我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志向、兴趣、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按照专转本、参加工作等不同发展目标,初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不同发展方向对学业成绩与综合能力的要求,了解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在大一下学期,要进行就业能力认知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什么是就业能力、为什么要培养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如何培养等问题;借助先进的测评系统,参照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测评,正确认识和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正视和改进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明确努力的方向,为规划今后的学业发展、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在大二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培育职业能力
在大二上学期,高职院校要指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的专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和专业,谋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在实践上逐一指导学生制定、修改和完善学业规划书和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督促实施。大二下学期,要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正与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技能,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获得与目标职业相关的职业证书,或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
(三)在大三时,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践活动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储备创业知识,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与指导分三个层次开展:
(1)创业基本知识的普及。在大三上学期,高职院校可以按专业分类,以专题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聘请校外创业导师和杰出校友担任授课教师,对全体学生集中进行创业知识普及教育,开展创业咨询和培训;
(2)模拟创业竞赛活动的开展。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模拟创业竞赛活动,配合做好“挑战杯”为主的创业大赛;
(3)选拔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和运用校内外创业园和孵化基地,选择有特色的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与体验。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聘请企业管理者、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担任导师,实行导师带创业团队的项目管理方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也能帮助学生与创业导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进行就业教育
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校除了要以专题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还要对有需求的学生开展一对一专人就业辅导。学生的就业方向已基本确定,就业指导的重点要放在申请工作及成功就业上。
(1)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讲解就业形势,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到企业就业、到西部与基层就业;
(2)指导学生使用就业信息网完成生源信息注册、就业信息查询、投递简历、网上签约等;
(3)通过组织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学生面试能力,增加面试成功率;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与不同用人单位的接触中了解社会需求,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就业目标,实现顺利就业;
篇7
关键词: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
一、影响就业的因素
1.自身因素
(1)部分学生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合理的职业定位。毕业生职业定位不够明确,对自我能力评价不准确。在地域选择上,将目标集中在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很少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在企业选择上,将目标集中于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上,不愿意到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岗位选择上,倾心于设计或管理岗位,不愿从基层干起。
(2)从众心理严重。相当一部分既无家庭背景,又无过硬的社会关系的毕业生往往持有这种心理。他们择业时,对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没有把握,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没有主见。
(3)就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业问题,要求用人单工资福利待遇高、地理位置好、工作环境舒适,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最终导致了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2.家庭因素
当前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来自家庭的影响成为大学生选择职业及企业重要参考因素。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希望回到原籍就业:
其一,寻求避风港湾。依靠家庭,从生活及工作方面提供很多便利。选择在外地工作,或许收入会多,但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就近择业,没后顾之忧,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有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其二,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这样可以老有所依。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子女的情况。
其三,寻求事业的方便。充分利用家乡的有利因素,以及父母亲友多年营造的社会关系网、人情网来为自己的事业铺石开路,也是近年毕业生中的常见心理。
3.外部环境因素
(1)经济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需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就业不仅受到国内经济,还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如美国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国际经济危机渗透到国内经济领域,会给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经济结构变化对就业结构有很大影响。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的吸引,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局面难以改变,这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2)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一些企业起薪较低,升幅不大,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没有相应的培训体制,使毕业生没有归属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有效指导毕业生就业的五步措施
1.降低毕业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引导毕业生参加高层次的人才招聘会。通过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使毕业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丰富面试经验,确立就业竞争意识,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降低自我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使之回到合理范围。
2.认清自我的能力水平,合理定位
引导毕业生认真分析自我,分析就业形势,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素质、业务技能、个性特点以及职业岗位固有的标准、条件、要求。及时弥补就业劣势对自我产生的影响,发挥自我优势,以正确心态对待就业,这样,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和合理规划,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或岗位作出正确的选择。
3.根据学生诉求及家庭意见,引导学生扩大就业面
当前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就业指导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要积极影响转变家长的观念,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使之与自身的主观愿望有机统一起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根据自我能力水平,合理定位就业目标并付诸行动
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给予其自主选择的空间。在就业问题上本着兴趣是原动力的原则,在照顾所学专业的同时,把兴趣作为择业的参考坐标,拓宽就业视野。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行业及岗位。要把毕业生的想法转化成行动,鼓励毕业生主动出击,积极参与,杜绝消极等待思想;提醒毕业生对择业挫折要有思想准备,及时帮助毕业生分析择业失败原因,调整心态,不断努力。
5.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长远利益出发看问题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有利于毕业生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且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前,在功利思想的驱动下大学生就业签约、解约随意,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职业的发展缺乏认识。帮助他们从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分析,有利于毕业生稳定就业心态,扎实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形成就业单位及毕业生双赢的局面。
三、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方面几个要点
1.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关行业及企业情况,以及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方向途径
只有掌握相关信息,才能正确分析毕业生以后发展的道路及面对的困难,使毕业生对于行业、企业及岗位情况及发展有充分的认识。
2.认真了解毕业生本人能力水平、就业方向及家庭建议的情况
每个毕业生情况不同,要开展针对性的面对面就业服务,有利于发现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树立学生就业信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开阔思路,找准定位。除了教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完善自我,增加社会适应性外,还应争取全社会的努力和支持,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帮助一些弱势的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
3.尊敬学生,站在毕业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增强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教师的信任感,就业指导才可以更加有效。尊重学生本人就业意向是有效地针对性就业指导开展的前提。认真充分地了解、分析,才能把握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毕业生及实际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就业意见。
参考文献:
[1]赵晓军.大学生就业心态解析与就业指导全程化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9)
篇8
论文摘 要:由于高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除了市场需求方面的原因以外,还和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健全、信息通道不流畅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备的、高效的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很有必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应积极地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服务。本文探讨图书馆在就业信息服务的作用,叙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大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做法。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众化的急速来临与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精英认识的惯性矛盾,造成认识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以至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具有教育功能。”图书馆是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要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开辟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新领域,这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读者服务职能拓展的需要,是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1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强调“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机制,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几乎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与其信息的不健全、信息通道的不流畅有一定关系。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备的、高效的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主动地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2 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
2.1 作用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是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集现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设备、各种信息载体与获取途径为一体的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保存与传播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以读者和信息用户为核心,拓展信息服务工作范围,主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这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对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专题服务,开发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通过文献深加工而形成“综述”、“述评”,有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动态信息。体现了“读者第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2.2 优势
2.2.1 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有采集实体文献资源和搜集虚拟信息资源的制度,能入藏与择业和就业指导有关的书刊、音像资料等;还能联系各类型人才市场和毕业生招聘会的组办者,索取人才招聘信息。这是图书馆开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的资源保证。
2.2.2 网络资源优势
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呈条块结构,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各类图书馆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了互助的协作关系,资源共享。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大多具备了较强的联网检索能力,毕业生可直接上网查找国内外就业信息。这是图书馆开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网络保证。
3 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内容
3.1 建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中心
大学生信息素质包括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寻、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信息、人员、技术、环境方面的优势,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重视图书馆资源优势的宣传,努力建设自己的网络主页,设指南性栏目、就业信息资源介绍、检索技巧导引、图书馆BBS等多方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保证,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资源,从网络、杂志、报刊等处多方收集信息,评价和选择各类文献,实现合理馆藏,扩展学科信息知识的覆盖面。
3.2 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
就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信息、就业形势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国家就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需求情况而制定的就业行为准则,包括就业体制、程序、时间等。图书馆就可以向大学生们提供经整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信息,让他们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了解有关城市或有关单位接受大学生的政策条件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根据最新就业信息,分析预测就业形势。图书馆应系统地整合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信息,结合企业用人要求等,建立就业信息体系,并与和其他网络系统联通,使就业的信息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实用化,便于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地进行选择,更好地把握择业方向。
3.3 提供就业信息咨询
就业信息具有时效性、周期性、专指性、复杂性等特点,图书馆可以搜集相关时效性强的信资料,及时为学生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口头咨询、发放调查问卷、观察总结等多种途径主动了解学生的现时需求和潜在需求,做好相应记录,建立用户需求档案,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4 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的实践
4.1 加强就业文献阅读引导
(1)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开展阅读引导教育的基础,图书馆应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完整系统地入藏大学生就业内容的书刊文献和网络信息,搜集和整理就业政策法规、有关就业的文献精神及职业需求的文献信息,要宣传和报道就业政策、求职信息,帮助大学生贯彻执行国家的就业政策,系统掌握大量准确的职业需求信息,订购专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报刊,在现刊和过刊阅览室中常年设置就业信息专题书架,专题书架实行开架阅览,通过阅读类似《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择业就业:大学生求职指南》、《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剖析》、《当前大学毕业生低签约率的实证分析》、《经营自我与创造性经营》、《如何体现你的素质》、《企业招聘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探析》等资料,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素质。
(2)编制就业信息专题书目,并把馆藏中最新就业信息书目、索引和重要信息原文及时传到图书馆网页上,便于毕业生多途径查询。另外安排专人或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读者座谈,开展书评、评选读书标兵等活动,如,“信息素养在择业中的作用”、“个人素质与企业文化”、“网络环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如何适应大众教育下的就业形势”等帮助学生分析、预测本年度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掌握搜集最新就业政策信息的技能。
4.2 举办就业信息能力讲座,提高求职技能,提升求职效率
图书馆要完整系统地搜集、整合网络信息和视频资料,并编制专题视频目录,举办就业视频讲座和专题报告,加强就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图书馆员要主动做好视频资料的导读,如“网络环境下如何搜集和利用信息”、“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技巧”等,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和择业素质,写好求职信和自荐材料,客观地宣传自己和推销自己。图书馆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把静态文献信息与社会动态信息相结合,更直观地了解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以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效率。
4.3 网络导航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具备了较强的联网检索能力,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获取能力、检索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训,网站上开设“就业教育”专栏,并成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窗口,可设“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招聘信息”、“求职信息”、“求职技巧”、“就业讲堂”等栏目,指导大学生系统搜集有关的就业信息,整理相关就业政策法规,解答大学生有关就业的咨询话题,为其选择职业提供合理化建议或可行性意见。将网内外的就业信息资料按著录格式标准化、检索点规范化,以及检索途径便捷化的要求;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书目数据库”,并根据毕业生的需求、本校学科专业和文献类型,有选择地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通过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结,供馆内外用户使用,促进就业信息资料网络化的共建、共享。
4.4 就业信息的加工、分类
就业信息资料形式多样,有成册的书刊型、报刊复印的零散型和网上下载的活页型等,收藏保管困难,也不利于应用。可采取以下方法加工装订:有关就业的政策、条例等指导性文献,以发表的时间为序装订成册;从报刊和网上收集到的零散信息资料,按就业的内容和类别进行装订。依据就业信息的内容性质,按《中图法》分类,再根据信息产生的时间作书次号,把相同内容、类别的信息资料集中在一起,并按时间先后排序,以便于毕业生按类别查阅特定时间的信息资料。
4.5 分层次提供就业信息咨询
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其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1)辅导性咨询。根据毕业生需求,咨询馆员辅导毕业生查找和利用就业文献信息,并解答问题。(2)指导性咨询。即以个体为对象,咨询馆员将毕业生引向信息源,指导其查阅各种就业信息资料。(3)检索性咨询。一般有两种取向:一种是数据、报摘类信息检索,包括招聘人数、改革要点、就业趋势等;另一种是文献,全文类信息检索,它需要从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方面进行系统检索,提供咨询服务。
5 结语
图书馆既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习资源中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服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就业信息意识、确立择业竞争意识,端正择业就业思想的过程,也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服务。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备的、高效的就业信息资源体系,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帮助。通过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践:阅读引导;举办视频讲座,实施网络导航,重视就业信息的搜集、加工、分类与利用;开展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使图书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走出一条信息服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郭平.大学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1).
篇9
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者
作为高校与学生接触最多,位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其工作既包括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又包括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等方面。辅导员熟悉学生各方面情况,在日常管理中,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就业政策等相关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和共享,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目前,各高校努力将辅导员塑造成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就业指导师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制定就业规划的参谋者
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通过班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就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端正学生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制定学期计划,启发学生的职业梦想,明确其大学生活每阶段的努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举措。在日常教育服务管理过程中,根据对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的掌握,因材施教,给出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及早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为毕业以后的求职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
目前,很多高校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是由大学应届毕业生或者优秀的在校研究生担任。由于自身专业和社会阅历受限,又将过多的时间花在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对学生工作的反思,研讨以及总结和探讨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缺乏创新性的指导,年轻辅导员凭借书本知识,仓促上阵,对学生就业讲解停留在简历的制作,三方协议的签订,注重诚信等理论说教方面,没有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实际、深入的钻研,并没有将大学生教育的培养和就业指导全程化联系在一起;一部分有经验的辅导员凭借多年来对学生管理的经验,认为就业指导就是鼓励学生投简历、协助学生找工作、最终落实就业单位,至于单位适不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并未考虑其中。
2.就业工作责任不明晰
随着“全员就业”理论的提出,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与主动性日益凸显,这也是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的体现。即便如此,人们通常认为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指导,以及班级事务的管理,就业工作似乎不在辅导员的管理范畴内;再者,现行学校机制对于辅导员引导就业工作的激励制度还不健全,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以至于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远远不足。
3.就业指导科学性不高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知识,并能及时解读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名辅导员平均管理200到300名学生,甚至更多。整日陷入繁杂的事务性管理,“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形成一种被动的任务式的工作模式,这样,很容易出现工作“缩水”,最后只是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很难深入到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去了解就业招聘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给学生予以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1.深化理解就业指导工作意义,转变理念和方法。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简言之,就是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自主选择并从事一项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从而实现其人生和社会价值。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要真诚对待每位学生,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扭转传统的“求安全,求稳定”热衷于公务员等“铁饭碗”职位的观念,把就业指导视为提升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辅导员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树立“服务育人,促其全面发展”的理念,避免给学生绝对的就业导向,力求为学生提供高效服务。
篇10
关键字: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
Abstract: With the yearly enrollment of college, "elite education" gradually into public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talent is very competitive, and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ly serious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the face of such a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need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n give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开始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使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对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应运而生。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个重要的类型,不仅肩负着培养专门人才的责任,还承担着尽量帮助培养的大学生就业成才使其学有所用的职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使十分必要的。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需要。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市场上大学生供过于求,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学历又不及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所以他们的就业压力尤其大,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成才,学校就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的就业创业教育,培训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以及就业所需的人文知识、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良好的心里品质等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实现其社会价值。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其自我价值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曾指出,人类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主要是指一个人发挥其最大潜力以完成其一直希望实现的目标。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刚毕业最渴望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或者能成功的自主创业,这就是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其自我价值是不可或缺的。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对于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以及就业所需的人文知识、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良好的心里品质等综合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对称,准确性有待提高。一方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深,急需学校提供全面、真是的人才需求信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是就业市场的另一主体,也需要学校及时地为其提供学生的信息。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很难把握最新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对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网站的就业信息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致使与毕业生的交流是单向而被动的。
其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就业指导纳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强化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但是其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还没有形成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一般只在即将毕业的年级开设。同时,我们的就业指导主要是大范围的,整体性的指导,有针对性的“个体咨询与指导”还十分缺乏。
再次,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性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一般都配备了相应的辅导员,但是辅导员的人数却相当少,与毕业生的人数极不协调。而且这些辅导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很深的了解,根本没有专业知识,其专业化程度特别低,很难对在校学生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这些辅导员还要负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其他具体事务,根本无暇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指导,更不可能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对于就业指导和咨询这样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和岗位来说,指导者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外,还必须要持有经过国家考试获得的资格证书,而我们的辅导员们显然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必然会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另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渗透。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理应搞好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先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还培训了创业教育培训师,但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在起步阶段,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渗透。
三、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措施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惊醒就业与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和改进:
首先,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提高其提供就业信息的对称性。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就业网络建设,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并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及时准确地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建立毕业生-企业信息互动平台,加强企业与毕业生的联系、互动,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从而指导学院专业设置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
其次,各高职院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其就业指导体系。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将这一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采用有效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法,给大学生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要注重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形成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小范围的个性化职业指导。
再次,各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素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校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职业指导。有计划地选派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使得他们能真正胜任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而真正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
第四,各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精英教育”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种形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四、总结
总之,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十分迫切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已经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口号,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个高职院校应切实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并且要认真组织实施,这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迫切要求,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王正.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科技纵横,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