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障工作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障;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049-02
引言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支新生的劳动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这一群体主要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高危险性行业,各地积极探索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仍处于一个缺失的状态,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基础上,课题组在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保定、石家庄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民工进行了接触访谈,了解情况。自行研究设计了“农民工医疗保障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427份,其中有效405份,有效率为94.8%,运用Excel软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此文。
一、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
随着近年中国对于农民工问题的重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参加人数最多的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达到64.6%,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都为6.8%,8%的农民工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3.8%的人口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
首先,参加人数最多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达到64.6%。这与新农合自身的特点与中国政府的大力推行是分不开的。新农合是一项以政府资助为主,针对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农民投入少,受益大。截至2008年,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数达到2 729个,已经覆盖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8.15亿,参合率为91.53%,当年基金支出662.3亿元,补偿支出受益人次5.85亿 [1]。新农合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工参加人数多。然而,新农合以县为统筹区域,农民工医疗保险报销地与工作所在地距离远,新农合对于农民工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解决异地就医问题。
其次,8%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8%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而中国现有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只适用于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由用人单位代替农民工申报,并要提供劳动合同或形成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而调查显示:50.7%的农民工未与劳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另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但是保险关系不能转移,退保只能退个人账户的部分,社会统筹部分则留在当地。
最后,各地虽然纷纷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然而在城市级别较低的地区,这项制度还不够完善。调研数据显示,各地的参保率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而降低。资料显示,农民工就业地分布在直辖市的务工人员仅占9.6%,省会城市占18.5%,而地级市以下的农民工占绝大部分,为71.9% [2]。通过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农民工参保率较低,各地针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并没有切实解决问题,尤其是地级市以下地区的农民工。
通过以上对于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我们将其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多数农民工参加了新型农村女合作医疗制度,这部分群体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地报销;第二,参加城镇医疗保障的农民工主要是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而这部分群体面临的是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第三,参加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比例低,尤其是地级市以下的农民工。
二、农民工医疗保障困境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医保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民工自身特点以及政府和体制方面的原因。
1.农民工的低收入与医保高消费之间的矛盾。调查显示: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的比例达到92.4%。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他们很难迈入高收入、高层次工作的门槛。农民工进城所从事的大多是一些非正式职业或边缘职业,如建筑业、服务业等,调查显示,年均收入15 000元左右,而这部分收入通常要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如子女教育、住房等,他们难以拿出多余的钱参加医保。
2.农民工的流动性决定其参保困难。农民工外出寻求工作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一般从事技术含量低容易进入的行业,工作稳定性差。我们对农民工务工计划的调查中, 30%固定在原城市长期打工,70%几乎处在流动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使得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查、宣传、制定、管理等异常困难;另一方面,医疗保险是具有一定延续性的制度,由于不同流入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制定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农民工的高流动与社会保障地区的小统筹产生矛盾。
3.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及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是产生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城乡严重分离,户籍制度将人民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造成城乡严重不平等,农民工受到歧视,享受不到应与城镇职工相同待遇的医疗保障。第二,政府对于农民工的信息掌握不够,导致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更拒绝为其缴纳医疗保险,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宣传力度不够。在对农民工关于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中,71.2%的人表示不了解,在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障的农民工中,有41.9%的人表示缺乏这方面的信息,不知道怎么办理。
三、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对策
根据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和困境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及流动程度不同,可将农民工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职业稳定,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工,也就是30%在原城市长期打工的农民工,这部分与城市居民差别不大;第二类为职业不稳定,也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工,此类一般流动性较强。针对第一类,应该尽量降低户籍壁垒,将其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2.以新农合为基础构建中国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筹资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已深得民心,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可行性更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规定,“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目前新农合以县为统筹区域,由定点医疗机构组成医疗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网络链接,以户籍所在地的账户作为报销账户。运行的过程中加强部门合作,做好监督工作,逐步形成以新农合为基础,全面覆盖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网络。
3.探索基本医疗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模式。基本医疗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是解决流动人口医疗保障问题的长远措施,也是中国未来基本医疗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
跨制度主要是指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而第一大障碍就是城乡居民在获得医疗保障质量与水平上的差距,政府应加大卫生资源在投入中向边远山区倾斜的力度,只有城乡差距缩小,医保的衔接才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医保衔接的有效模式。
跨地区则主要指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建立农民工可转移、可折算的永久性个人账户,当农民工流动时,个人账户随之转移到新的城市,按流入地的标准将缴费额和缴费年限折算后转入当地农民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4.加强对于农民工基本信息的掌握。中国流动人口的“弱势”既来自于户籍制度,又源于流动人口的频率迁移。国外没有“户籍”的概念,流动人口问题大多源于跨国迁移,而跨国迁移人群存在“国籍”问题,与移民国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可能存在差别,比如说,是否给外国人提供医疗保险,本国人可以获得免费服务的公立医院是否也对外开放等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都是对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很好的掌握。
与中国目前的状况相比,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并没有掌握足够信息,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也不能进行有效管制,导致企业未能履行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的义务,这不利于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长期发展。因此,应该尽量掌握农民工的基本信息,尤其是在地级市以下的地区,掌握这些信息的部门应该与卫生部门、社会保障部门通力合作,推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良好运行。
5.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障的积极性。农民工的观念相对滞后,医疗保障意识薄弱。农民工是医疗保障的责任主体,他们的认识关系到医疗保障的实施效果,必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参加的重要性。但由于农民固有的传统观念,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障的积极性。
6.同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费用。在农民工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探索降低门诊费用的有效方式。除了要通过大力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以合理的价格将门诊疾病解决在基层社区医院,降低农民工医疗的支付费用,还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科学管理,推进医药分离,管办分离,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费用,使农民工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是一切医疗保障能够顺利推行的前提,只有医疗费用下来了,医保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
[3]房莉杰.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6,(5).
[4]刘苓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简伟研.国外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管理[J].海外传真,2008,(2)
篇2
关键词 资金管理 效率 保障
北京航天总医院(下称总医院)作为隶属于航天一院的职工医院和医疗保障单位,在多年的型号试验队医疗保障工作中,较好地配合完成了各项型号试验任务。但医院不直接承担型号的研究、试制与生产任务,不能从型号任务中得到经济补偿,因此此项任务的专项基金变应运而生。
一、基地医疗专项资金的成立背景
总医院申请试验队医疗保障服务费作为专项资金,主要有以下五个用途:一是人员费用。主要弥补医护人员在试验队期间总医院承担的基本工资、各类保险、各类福利等人员费用支出。二是机会成本。适当弥补参加试验队期间医护人员可以创造的经济价值。三是保障协调费。对总医院提供后方技术支持和保障协调进行适当经济补偿。四是职业病防治研究。针对型号试验过程中涉及的各类职业病防治要求,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五是预研基金。根据型号试验队的医疗保障服务需求,建立专项预研基金,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技术研究。
为完善医疗服务保障费的管理,本文以2012~2014年医疗保障服务费的收入和支出数据为样本做分析。
二、基地医疗专项资金的拨款情况
2012~2014年上级拨医疗保障服务费明细情况为:2012年拨款67万元,2013年拨款为68万元,2014年拨款为48万元,平均每年拨款61万元。
三、基地医疗专项资金的支出明细及用途分析
综合2012~2014年基地医疗支出,年平均支出为127万元,其中年平均人员经费为28万元,年平均机会成本为99万元。后方技术支持和保障协调费用、职业病防治已经日常报销,没有纳入专项资金支出范围;专项预研工作由于经费原因没有开展。明细情况如下:
(1)人员经费。医护人员在试验队期间总医院承担的基本工资、各类保险、各类福利等人员费用支出如表1所示。表1中的月基本工资取自全院医生和护士的基本工资平均数,不包含奖金部分,住房公积金、各类保险以及各种福利基于月基本工资按比例和单位的福利制度测算。此项费用是向基地派送医护人员成本中的刚性开支,约28万元/年。此项数据测算比较保守,原因有二:一是按照1名医生或者1名参加的实验周期为1个月,但实际情况往往超过1个月。二是总医院外派的基地医护人员在基地期间仅发放基本工资,因此实际开支应该比28万元/年更大。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属于经济学范畴,其含义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通俗意义上的机会成本指的是选择的代价。就总医院而言,完成基地的医疗服务任务的机会成本即参加试验队期间医护人员可以创造的经济价值,有如下两方面:1)弥补毛利润。2012~2014年平均年全年医疗收入为28826万元,毛利润率为64%,毛利润为18448万元。药品收入为29221万元元,药品收入毛利润率为12.5%,毛利润为3652万元,合计毛利润为22100万元。全院职工为1243人,人均每月可创造毛利润为14817元。因此,63人次所创造的毛利润约为93万元。2)弥补医护人员可以创造的科研价值。为了更好地支持基地的发射项目,保证基地科研人员的健康,总医院往往派出医术精湛的骨干前往,而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医学领域科研项目,这些项目要经过选题定题、建立假说、科研设计、实验观察、数据处理、论文形成、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创造研究成果的同时,为总医院带来了一些科研经费,弥补医护人员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等。基地外派的任务往往耽误科研项目不能申报,申报后不能如期结题,影响下一年度的经费下发,故而增加总医院的科研成本。根据总医院2012年~2014年科研项目经费的保守值测算,按照每月人均创造的科研增加值为1000元/年,此项需要弥补的科研价值约为6万元/年。
(3)后方技术支持和保障协调费用。此项支出指的是零星耗材的领用,主要包括听诊器、体温计等小件耗材。经库房统计,2012~2014年平均支出约为2000元。此项费用均已经在基地结算中报销,总医院没有承担此项成本。
(4)职业病防治。此项开支包括三项内容:救护车的配备、急救药品、个人防护用品(面具、面罩、保健药品等)。救护车的费用在派车费用中核算。经统计,急救药品约为5000元/次,个人防护用品为2000元/次,该项费用已经在基地结算中报销,总医院不承担此项支出。
(5)专项预研基金。根据型号试验队的医疗保障服务需求,建立专项预研基金,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技术研究。由于经费紧张,2012~2014年没有此项开支。根据总医院2012~2014年科研项目经费的平均值以及职业病所需的调研费用均值测算,年支出为3万元。
四、关于基地医疗专项资金的使用建议
综上所述,基地医疗保障支出大于拨款总额。在这种情况下,总医院没有做到专款核算。由于条件有限,职业病防护和专项基金开展情况并不深入,现根据以上现状建议如下:
(1)控制后方协调费。在后方协调费用中,分摊的管理费用是可控性因素。管理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应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节约为本。各基层科室在面临基地任务的时候妥善安排好工作,减少由此带来的协调费用。
(2)增设职业病防护应急基金。目前,职业病的防护与治疗比较薄弱。应急基金主要为突发事件提供资金事件提供资金支持。由于基地都处于偏远地区,人烟稀少,医疗设施不完备,一旦发生突发的事件,如推进剂中毒等必须及时送往当地的医疗机构,情况较为严重时对于病床、手术台、医护人员、药品耗材等的需求量会激增。而应急基金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设立的方式可以视医疗保障服务费的规模大小而定,在此基础上提取一定比例。
(3)积极寻找资金来源,弥补专项预研基金。根据型号试验队的医疗保障服务需求,专项预研项目亟须开展。应该为医护人员在基地创造良好的职业病防治研究条件,让医护人员深入一线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切合实际的职业病防治方法并加以创新,为以后在各基地推广打下基础。由于目前资金条件有限,建议成立职业病防护预研基金,同时寻找职业病相关机构,与之展开课题合作。
篇3
一、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本开展情况
(一)农牧民参合和资金筹集稳步上升。我县2005年被定为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先后五次调整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方案,截止目前,参合率达到100%。自去年在全疆率先实施“新农合+商业补充保险”模式以来,农牧民参保积极性明显增加,补偿率由34%提高到51%。2008年,参合农牧民住院次均补偿913.38
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36
%,较往年同比分别增长2个百分点,参合农牧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高于往年,农牧民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平均满意率达95%以上。
(二)补偿政策逐步完善。一是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大补助标准,人均参合资金总量增大的前提下,通过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的分级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使农牧民受益最大化。2005年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
和8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50%、40%、和3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8000元。为尽可能的让参合农牧民享受更多、更高的补偿,2007年,先后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了两次调整,目前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80元、200元、5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70%、55%、4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12000元。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家庭成员的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30元的保底补偿。二是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法,让农牧民享受更多的农合补助。2006年年底,我县在严格管理基金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案,在××率先推行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共补偿
680人次,金额达26.19万元。2008年,××县尝试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引入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补充险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一是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明显提高。商业补充保障制度积极稳妥的落实,让农牧民切身感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种种好处,农牧民参合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我县参合率达到100%。二是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08年,合作医疗共支出225.54万元,补偿金额85.1万。合作医疗补充险的实施,使农牧民的受益率显著提高,补偿比例由实施前的34%增至51%。三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与商业补充险的联合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牧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全县1713名农牧民从中受益,其中35人享受了大病补偿,补偿金额高达21.5万元
(三)取得明显效果。经几年的探索努力,至2009年来,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组织管理、筹资机制、基金管理与使用、医疗救助、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并逐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乡卫生院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载体,资金总量迅速上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动下,乡卫生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院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硬件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新和完善,这些都为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是一件惠民的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不小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错综复杂和一些不可预见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冷静对待。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牧民参合率高,而参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组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化培训,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解答,乡干部又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使农牧民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不够了解,调查中发现一些农牧民在定点医院看病不知道如何报销,甚至有的参加了新农合也不知道怎么享受这一政策。
2、农牧民对目前的报销比例不满意,门诊家庭账户上的钱不够用。我县人口少,经济落后,我们的筹资属于低水平广覆盖的局面,住院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牧民医疗保障需求逐步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正在日渐加大
3、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一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控编,二是设备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三是村卫生室不能发挥基本功能。影响了小病普惠政策的落实,反映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有待改善,乡医务人员有待充实,村卫生员的待遇有待提高。
4、真正的穷人还存在看不起病。对于那些尚处于温饱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无钱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已经参合,但具体看病时还得先自己垫付,过后按比例报销,农民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少,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
5、日常工作量大,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薄弱。合管中心经费严重不足。合作医疗的管理和办公经费紧张。目前,县财政为合作医疗预算经费为1万元/年,而合管中心每年用于培训、督导、审核、宣传发动、网络运行等费用至少在4万元以上。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宣传,优化服务。一是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帐费用,增加透明度,提高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四是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2、加快建立起适合我县县情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基金运行总量,从而不断提高农牧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合作医疗基金酬资水平低与广大农牧民医疗保障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是新型合作医疗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积极稳妥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筹资金额,增加筹资渠道和来源,扩大基金总量。在中央、自治区补助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我县财政又极为困难,在不增加县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社会资助资金,如在每年各类捐款中留出一定资金,存入专门帐户,并每年定期划拨到合作医疗基金专户,使基金透支的风险降到最低。积极稳定的筹资政策是提高农牧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关键。2010年在全县推行门诊统筹。
3、给乡、村医疗机构创造生存发展空间。切实加大对农牧区乡、村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一是增大对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修建力度,为其添置更新医疗设备,稳定卫生队伍,同时加强其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诊疗水平,给乡村卫生室创造生存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为农民提高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篇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和接受。社会保障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因此,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提高效率来缓解日益增大的社会保障压力,成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力度更大,从各地正在推进的医疗保障改革方案来看,尽管改革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与过去相比个人的医疗保障责任在扩大,政府责任在缩小,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疗保障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但是其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医疗机构市场化运作,优胜劣汰,导致城市大医院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越来越好,而城市社区医院,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维系艰难,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政府卫生投入也越来越向大医院倾斜,加剧了这种分化的程度。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结果是城市人往大医院跑,农村人往城市跑,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其二,我国连年对医疗机构投入减少和药品涨价的补偿机制缺乏,迫使医疗机构出现较强烈的逐利倾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逐步成为其主要的功能。由于医疗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医患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往往使价格升高。例如医疗机构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往往竞相购买高精尖设备,使我国本来就不足的医疗资源重复配置而浪费,设备购入后为尽快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往往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医疗行业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的地位,市场垄断条件下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将不可避免。医疗保障费用与日俱增,政府、个人、企业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占我国人口70%以上没有医疗保障的农村人口更是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
因此,笔者认为,医疗事业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虽然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是却背离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否则就一定要出问题。政府的责任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平优先的理念下,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从以上两个方面的政府责任来看,中国的医疗保障所存在的问题,根源主要不在于缺少公共资金,而在于缺少公平优先的价值理念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政府如何在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贯彻公平优先的价值理念,构建公共保障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呢?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多、人均经济水平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中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与生活水平相适应[2].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具体实施方式是,政府确定可以保障公众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政府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其中所用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为控制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自付部分可进行减免。
即便部分医疗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政府也要进行严格监管。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所有引入市场机制的医疗领域,其监管极为细致和严格。我们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而不是只顾效率而不顾公平。为了保证公众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政府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广大公众看得起病,也有责任为贫困人群设立平民医院,以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二、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遵循利益均衡性原则
在公平优先的理念指导下,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提供制度安排,需要调整医疗、医药、医保、医患四个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鉴于医疗、医药、医保、医患四个方面利益主体价值目标的差异,通过调整利益关系来整合主体价值目标,是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笔者认为,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遵循利益均衡性原则。医疗机构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即使在适度市场化条件下,追求利润也是无可非议的。医患也就是病人,必然追求高质量的、充分的医疗保障,而不是“基本医疗保障”,更不会主动考虑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医药企业,由于处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十分明确。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并确保收支平衡。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就是要在以上四个利益主体的不同价值目标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首先,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要立足于调动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个主体利益。从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医疗机构与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供需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3].在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中,“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需要通过医疗机构有效的工作来实现。这就是说,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个主体要素与医患之间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一方的工作是为了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另一方的目标是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医药企业则需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顺利的前题下,才能获得稳定的药品市场和稳定的利润来源。医保机构管理也只有在医疗、医患、医药的价值目标都基本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因此,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要做到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是可能的。
其次,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要能够发挥制约各个利益主体行为的作用。我国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不可避免地会诱导逐利行为,医患想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行业想获得更大的效益,医疗保障管理机构想投入经济。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供方诱导需求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诱导需求是指医疗服务提供者为了自身利益,利用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影响(诱导,甚至强制)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供方过度服务的表现形式有大处方、抗生素滥用、大检查和手术滥用等。越来越多的卫生资源用于购买费用昂贵的城市医院服务,用于购买低廉社区医疗服务的经费很少,同时,也挤占了用于购买成本效益较优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严重危害了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因此,优先保证基本的医疗保障的投入,同时采用低成本的医疗技术,从而使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大体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再次,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要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在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目前,我国城镇医疗保障采取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面承担责任,通过个人自负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如果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困难,就会利用公共权力缩小自己的责任,加大个人和企业的责任。这样的制度安排,不利于医疗保障事业中各个利益主体关系的调整,政府只有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确保稳定的财政投入,承担无限责任,才能维持利益主体对社会保障事业的信心。当然,医疗保障领域实施适度的市场化改革,对于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是有效的。但是这不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社会成员自己承担经济责任。政府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鼓励企业在自愿和自主的基础上,为职工购买补充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参加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在这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通过制度安排,提供激励措施,如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当以基本医疗保障为核心,通过制度安排,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三、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当推动诚信体系的建立
诚信缺失是我国医疗保障体制运行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也是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中需要重点规范的问题。由于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中,诚信管理体制建设相对滞后,失信成本过低,以至医疗保障事业中的利益主体诚信缺失行为泛滥且屡禁不止。因此,强化诚信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基础。
第一,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要平等公正地调整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医疗保障的具体政策应体现平等公正的道义精神,并运用多种调节手段,通过利益补偿和对弱势群体的援助,在公平优先的前提下,维持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在保护医疗、医药、医保、医患各利益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统筹兼顾,抓住各方利益的契合点,扩展共同利益,推动共同利益的整合。医疗保障政策应体现“一碗水端平”的平等公正精神,加强政策导向力度,遏制医疗保障关系中强势方侵害弱势方合法权益的非诚信行为,要确保医疗保障关系的诚信互动性质,避免行为主体间,因权利义务分配显失公平而蜕变为各方以非诚信手段相互报复的尔虞我诈。政策愈能体现平等公正的价值取向,便愈能为医疗保障诚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建立稳定的医疗保障诚信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上,建立公共信用诚信管理数据库,失信行为一旦被数据库记录,就会留下污点,并要为此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建立针对诚信活动的约束监控机制、防患纠错机制、评估奖惩机制和导向模塑机制,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制性力量,以法律法规形式赋予上述要求以权威性的普遍效力。在运行机制上,应该细化对各种不讲诚信行为的处理规定,加大对医疗保障事业中诚信缺失行为的惩罚性打击力度,让“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不敢冒失信的风险。医疗保障诚信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是否选择违约,关键在于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违约的预期效益超过守信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时,主体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违约。目前,我们对不诚信的行为处罚只是补偿损失,显然起不到有效约束毁信者行为的作用。医疗保障制度设计要建立鼓励守信者、处罚毁信者的机制,让不讲诚信的个人和医疗服务机构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有利于我国医疗保障体制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总体上不成功[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14)。
篇5
Abstract: Though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some key issue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Solving these key issues require us to play positivity of farmers who are participate in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establish incentive mechanism mainly based on self-management. Meanwhile, some new rural cooperative fixed-point medical institu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cities to solve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reimbursement of migrant workers, and provide basis for achieving ultimate conjoining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关键词:新农合制度;持续发展;关键性问题
Key words: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issues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312-01
1“ 供方诱导需求” 现象突出,难以遏制
制度设计之初,为了提高基层在新农合推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了减轻基层卫生筹资负担,国家财政为新农合配套了相应的基金,按照参合率和实际提供医疗服务的服务量核定补偿。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专项资金投入的主体是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政府期望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参合农民真正受益。
制度实施后,农村地区县、乡一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患病农民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变,农民生病首选去医疗机构寻求救治成为常态。但与此同时,各级财政基金补偿医疗机构的制度,也为医疗机构诱导医疗需求提供了可能,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地方的医疗机构在门诊报销比例低于住院报销比例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诱导患者住院治疗。同时,因为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目前医患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令人非常担忧。另外,农民普遍存在对制度的不理解和急功近利思想,国家财政拨付的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对政府财政的投入。
2进城务工农民的医疗保障成为制度推行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我国进城务工农民人数已经超过2亿人。这其中许多人已经在城市生活多年,具备了基本城市生活的基础。但从实际情况看,总体的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基本上属于空白。尽管他们当中许多人参加了新农合,但是因为我国的特殊国情,目前的情况下,这些务工人员既无法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待遇,也没有纳入城市医疗保障体系的范畴。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医疗保障制度难以对接,无法实现真正的医疗保障。外出打工者长年生活在城市,不可能随时回家乡治病。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县或乡镇都有指定的医院,其报销、转院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需要层层审批,手续繁琐。[3]所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外出打工者来说,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
3应对措施
3.1 建立以自我管理为主的激励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工作量大,牵涉面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随着工作的推进,管理资源短缺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3]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降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该发挥的作用,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过度医疗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些现象的背后,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新农合制度的监管缺失,使得一项好的制度没有发挥好的效果。在我国现阶段国力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这些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助长了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私利行为泛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责任必不可少,政府在卫生资源的配备和医疗机构的监管方面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作为新农合参与主体的农民,只要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目前的现状,应参考城市医保卡的做法,设立统一的新农合医保卡,农民的个人缴费、各级财政补偿都纳入卡中。门诊设起付线标准,费用从卡中按报销比例直接给付,结余资金可以转入下一年,如果全年没有医疗花费,那么次年的补偿比例适当提高,节约的医保资金累积到自己的账户中,激励农民自我管理。在当前新农合资金总体保障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探索大盘统筹的方法,用暂时没有医疗需求的农民医保资金补充到正在需要医疗服务的农民身上,起到延缓新农合资金支付压力的作用。自我管理的优点是它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个人对新农合资金使用的控制,在选择门诊治疗、检查、用药、住院等方面精打细算,规避参合人员过度消耗卡内资金的浪费行为。
3.2 积极探索专家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运行模式为了规避医疗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医疗机构诱导行为,可以采用对医疗机构的考核,通过专家组参与监管,控制医疗基金的使用。监管主体由专家组、卫生部门的新农合监管部门共同承担。由专家组成督导团,参与到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监管。一方面,利用专家组不定期匿名抽查病历,控制供方诱导需求行为,防止出现“大处方”、“大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利用行政手段监督可以有效避免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参与新农合的医务人员还可以参照北京市开始试行类似驾照的“12分管理”制度。一旦出现超量开药、不核实患者医保身份等损害医保基金的行为,将被扣3分至12分。[4]这种监管有利于形成“医管分离,行政监督”的运行机制。
3.3 城乡医疗保险的过渡性对接方案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城乡医疗保险的最佳措施,但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由于工薪收入已经是农民工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因而他们有条件接受城镇医疗保障服务。即在工作生活的城市,享有类似于城市初级保障的介于城乡之间的医疗服务。等到条件成熟后,再逐渐把他们纳入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各种情况,由农民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医疗保险的类型,为未来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并轨预留空间。可以考虑在城市中设立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定点机构,尽快推行临床路径,对病种实行最高限价制度。通过推广和应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临床路径的方式,能较好的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降低医疗费用。[5]
参考文献:
[1]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新闻稿之二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3,17.
[2]牛军伟,张昌强,王涵新.农合制度道德公益性与需求诱导性的社会评价研究.现代交际,2010,5:16.
[3]朱霖,袁兆康,郝潇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11,1:58.
篇6
【关键词】 “蚁族”;医疗保险;影响因素。
“蚁族”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代表那些聚居于城中、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人群[1]。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转型等一系列变化,“蚁族”的规模正日益扩大,据报道,全国“蚁族”大约在一百万左右,且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2]“蚁族”因其年轻化、学历高、收入低,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蚁族”成员多从事不稳定工作,大多数没有“五险一金”,其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就目前各项对“蚁族”的调查来看,还没有专门针对“蚁族”医疗保险发面的数据和文献。本项目旨在调查长沙市“蚁族” 医疗保险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参加医疗保险的因素,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完善长沙市医疗保险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先在长沙市内整群抽取4 个调研地点 :天马大学城(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汽车南站(洞井铺小区)、四方坪和望月湖小区,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访问对象进行调研活动。本项目共发放问卷570 份,有效问卷为 553 份,有效率为 97.0%,其中满足“蚁族”划分标准的被调查者 373 人,研究对象划分标准如下:⑴高校毕业生(毕业 5 年以内);⑵群体年龄段在15-30 岁之间; ⑶月均收入 2000 元以下(2010 年长沙市月平均工资为 2013.8)。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与多位专家反复推敲,选取望月湖小区作为预调查地点(60 份问卷), 结合预调查的结果和受访者的意见制定自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访谈了解“蚁族”对自身健康及医疗保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研究内容包括:⑴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籍贯、户口所在地、职业、月收入、学历、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毕业学校所在地、是否打算长留长沙、解决住房途径等;⑵医疗保险状况: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周围卫生及治安情况、所在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医保、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医保服务工作是否满意、是否参加了医疗保险、目前参保类型、参保途径、是否关系医保政策、国家是否应该加大医保宣传力度以及如何加大等。
1.3 资料处理。
应用Epidata 双核双录法建立数据库, 将查对象的所有资料导入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单因素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若无特殊说明 α=0.05,所有 P 值均为双侧概率。
2 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研中满足“蚁族”划分标准的被调查者共373 人,其中男性 128 人,女性 245 人,男女性别比为0.52:1;被调查者年龄在 15~30 岁之间 ,其中“21~2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 76.4%;被调查者籍贯为长沙的占24.4%, 湖南省 (除长沙) 的人数占63.8%,省外的只有 11.7%;长沙市“蚁族”主要从事销售(23.5%)、技术人员(18.6%)、文员(9.5%)、自由职业(9.2%)、广告制作(3.2%)和餐饮服务(2.7%)等非固定工作;其平均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1500 元”和“1500~2000 元”,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 34.3%和39.2%;被调查者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9.4%和 37.8%,其中 ,毕业于长沙本地院校的占50.8% , 选择会继续留在长沙的占35.9%。
2.2 单因素分析。
长沙市“蚁族”的参保率为 57.9%,对不同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月收入、学历、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对医保的关注度、单位是否购买医疗保险等11 个可能影响因素的参保情况进行 检验,结果见表 1 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学历、母亲学历、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关注长沙的医保政策、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保险等7 个因素对参保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7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入保情况Y(入保=1,没入保=0)作为因变量,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引入变量水准为=0.05,剔除变量水准 =0.10,采用向前似然法筛选自变量,结果见表 2,表 3。 结果表明,性别、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关注城镇的医保政策、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保险4 个因素对参保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性别为男性、每月医疗费用支出越多、 对城镇医保政策关注程度越大、单位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者更容易参加医保。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蚁族”参保率仅57.9%,与欧阳静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 。 “蚁族”中男性参保率高于女性, 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和女性在从事的职业、工作时间以及经济负担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的特征[3],男性可能会选择劳动强度相对更大的的职业,也就可能面临更多意外伤害的危险,其参保率也就会更高。 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的“蚁族”参保率越高,这一结果客观反映了“蚁族”这一群体对医疗服务需求越大者,更愿意参加医疗保险以帮助他们弥补医疗花费,减轻经济负担。同时,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的人群健康风险意识也普遍高于其他人群。 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和新闻的关注越多,参保率越高。 医疗保险相当于一项长期的投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贵这一问题,越是关注医保政策和新闻,就越了解医保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参保率也就越高。 单位有主动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的群体入保率明显高单位没有主动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的群体。 因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长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2000 年 3 月 6 日长政发[2000]3 号)》[5]规定,加大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让人人树立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识单位组织员工参保,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让员工树立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识,维护了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司的利益。长沙市“蚁族”参保率仅 57.9%,普遍偏低。性别、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关注城镇的医保政策、单位是否组织员工购买保险 4 个因素对长沙市“蚁族”参保情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长沙市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并督促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主动组织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加强落实长沙市医保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1]国际劳工组织.2010 年全球就业趋势[M].2010.
[2]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安琳,高燕秋,郭春晖。北京 、青岛两市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11(26):6-8.
篇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程序问题由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之间存在脱节,因此报销时具体限制多,手续繁琐,报销环节的时限长使参保农户无法及时、便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问题四川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居于全国的前列,由于老年人收入低,易生病,药费开支加大了其经济负担,因此老年人的生活不能得到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应该因人而异,以更好的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定点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问题四川处于中国西部地区,卫生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医疗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这使得农民对该医疗制度的满意度不高,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运行效果将难以体现。定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问题由于定点医院为政策指定医院,因此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远离竞争市场,进而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反而有些还呈现下降趋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监管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求农民缴纳一定费用,且国家给予补助资金。然而,这些资金的流向却不明朗,较弱的资金监管力度使得贪污行为滋生,更影响参保人的直接利益。
乐山市调研区县个案典型分析
我们以参保农民的满意度衡量其制度在乐山市的运行效果,由于满意与否这个概念具有模糊性,满足模糊综合评价的要求,因此采用模糊评价法。本研究调查得到的数据,均采用EXCEL2003进行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相互检验的方式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评价模型的建立
所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在定性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后,将影响其运行的因素量化处理,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运行效果的因素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的全部影响因素,我们简单的归纳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运行效果的9个指标如下: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定点医院药品价格高度、医疗保障程度、宣传力度、报销程序复杂度、报销比例高度、医疗技术水平高度、医疗服务水平高度及资金监管力度。根据影响因素给出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关键指标集合以及优良评价集合指标集合因素集U={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度,定点医院药品价格高度,医疗保障程度,宣传力度,报销程序复杂度,报销比例高度,医疗技术水平高度,医疗服务水平高度及资金监管力度};评价集合V={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建立评价矩阵关于沙湾区、夹江县、犍为县分别建立U、V的模糊评价矩阵Ri,i=1,2,3对因素集合U中单因素进行评判。分配指标的权重:由于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素在农民的主观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重要性的“权重”不同;为此我们通过调查10位农民,得出因素集中对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均值依次为:0.060.110.210.080.10.110.120.140.07,即权重集合:(式略)分别根据模糊矩阵合成原理运用有界和取小算子将A与Ri合成得到相应结果Bi,即Bi=AoRi。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可分别求出:(式略)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我们认为沙湾区、夹江县与犍为县的参保农户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较满意,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乐山运行效果较好。
干预措施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乐山运行效果较好,为使该制度更好的发展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建议适当改进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以降低可干预指标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健康持续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的服务理念,以参保人健康为中心加强两者的相互交流。(2)政府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得到高效率的医疗服务。(3)政府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更好的保障农民权益。(4)科学合理地确定报销比例,扩大参保农民的收益面,体现其参保的优越性。(5)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质量医疗资源加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医疗保障 公费医疗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不论是城镇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都在进步,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却成为被社会医疗保险遗忘的角落,其医疗保险一直是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中的“软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单纯的公费医疗到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过程。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于1952年,几十年来,这一制度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费医疗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逐渐被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所取代。而我国的各高校内仍沿用公费医疗,没有统一标准。随着传统公费医疗弊病的逐渐暴露,许多高校开始对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进行多样化的尝试,主要有联合保险公司开设商业保险,建立互助基金等。所以,本文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制度建设提出问题分析和建议对策。
国内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学生公费医疗改革方面的研究,但当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改革的焦点,大学生医疗保险没有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的描述,进而提供初步的建议或方案。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
以前,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主要限于公费医疗制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补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疾病模式和医疗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对健康的追求也转变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成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学生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1、公费医疗的运行现状及面临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享受的公费医疗制度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的,其覆盖对象是国家统招的全日制计划内大学生和研究生。不少学校参照国家标准自行负担,不同的学校通常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公费医疗制度存在公费医疗资金供给短缺、资金承受能力普遍不足的情况;公费医疗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校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转诊上;贫困大学生的增加,使得高校大学生的公费医疗经费更显不足;现有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设计上的缺失。
在公费医疗制度下,大学生的道德往往受到挑战。在高校中存在着大量的“无病看医、无病取药”现象。一方面,确实是身体不适需要咨询而看医生,而去拿药。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是借助公费医疗的便利为家人咨询、为家人取药。这不仅加重了学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更是造成了学校医疗资源的外流和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2、大学生投保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支付大额费用,现在全国各地许多大学生都在尝试着采用各种方法对现有的高校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倡导学生购买商业性健康保险成了首选。大学生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由学校与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合作开设的针对在校学生的半商业性质医疗保险,另一种是学生私人投的纯商业医疗保险,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中只讨论前者。但是这样的方式参保范围不够广,赔付也有限。
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商业保险,我们概括为“公费医疗+商业健康保险”的模式。现有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商业医疗保险仅限于住院医疗,并限定了病种及最高赔付金额。同时,由于商业保险必须追求一定比例的利润空间,加之销售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使得此类产品整体价格较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个人保障体系,来解决大学生保障水平低的问题。
大学生医疗保险本质上应该属于一种政策性保险,但是我国现在实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体制恐怕并不能完全划定在政策性基本保险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各地各校标准不一,缺乏社会化的基本保障。
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1、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国际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熟,大学生是无收入的群体,他们的医疗保障问题基本上由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无论是欧美、日本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等一些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都秉持“全民性医疗保险”的理念,对大学生也都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生在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学生医疗费的支付手续简便,医疗费由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医院直接支付;就医选择多样,保费支付方式灵活,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广泛。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有如下特点:高校所有学生全部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医疗费的支付是由保险公司或者社会保险机构与医院直接进行的,这样医院就会及时治疗,避免了医疗保险“雨后送伞”的情况;保费支付方式灵活,就医选择多样,保障范围极其广泛,学生保费和参保后享受的待遇都是法定的。
2、完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中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群体,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非劳动者)、地域性(高校的分布比较集中,且多在大中城市)和管理体制历史的传统(享受与国家工作人员一样的公费医疗),大学生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应独立于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但基金独立并封闭运行、省级统筹、属地化管理的新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其中,较为可行的模式是实行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不同层次的商业保险为辅助,重症医疗救助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构想。
(1)健全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必须纳入法律制度,使其透明化、稳定化,在全国有一个统一的基本标准,并允许各地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有一些灵活的做法。大学生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体现社会保险的一般特性:在基本医疗基金的筹集上,主张结合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特征,参考城镇职工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用“统账结合”的方式。此外,支付方式也应以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为基础,建议一般门诊由个人账户支付,住院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但对一些门诊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可以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同时,基于统筹基金支付能力以及设立目的的考虑,应当设定一定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2)建立多层次的商业保险。大学生医疗保险仅仅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在积极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大学生医疗保险社会化的另一重要一步就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作,学校应该引入竞争机制选择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学生医疗保险,选择最优的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利益,这样也有助于建立商业保险的诚信机制。但是,我们提倡的针对大学生的商业医疗保险不同于目前一些院校单纯办理的商业医疗保险,由于这些商业保险公司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在保险过程中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其次,商业医疗保险属自愿参保,难以保证全员参保。大学生医疗保险具有公益性,福利性、强制性和社会共济性,单纯的商业医疗保险无法做到,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规范保险操作。政府对于提供这类学生保险的公司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补助,使其拓展大学生医疗保险业务,提供更大选择的余地,鼓励其为大学生提供相对低廉的保险服务,提高大学生参与商业保险的积极性,从而在整体上切实提高对大学生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大学生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
(3)建立重大疾病专项救助基金。对于那些未参加自愿型商业保险的学生,尤其是家庭贫困者,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往往无力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最高限额以上的部分没有着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帮助贫困生的重大疾病专项救助基金。毫无疑问,资金的来源问题是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制度的关键。重大疾病专项救助基金的筹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几种可能的筹资途径为:增强大学生之间的互助共济意识;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款;借鉴彩票方式,灵活筹集资金;完善与大学生医疗救助相关的法律,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总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应由国家为主导,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在构建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大学生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其中,大病医疗保险建立大病医疗基金,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医疗救助制度主要面对特困生和医疗费用支出超出大病医疗基金的大学生。最后,考虑到商业保险自身所具有的赢利性和“市场失灵”等特性,要适度引导商业医疗保险进入大学生补充保险市场。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将构成一个多层次、立体的,可以满足多方需求,覆盖全体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切实关注民生,高度重视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制度全覆盖,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制度上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既有利于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学校和学生的医疗负担,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逐步推进。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医疗制度背景和变迁的分析,总结出现有大学生以公费医疗为主的保险制度中的突出问题,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化的可行性模式,本文缺乏实证研究,这与所掌握的数据资料非常有限直接相关,希望在此基础上可对该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实际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海霞、肖锐:浅析建立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J].卫生经济研究,2005(7).
[2] 刘铁明:被医改遗忘的角落大学生医疗保险[J].中国民康医学,2006(3).
[3] 李庆华:构建统一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J].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11).
[4] 袁玲、赵峻: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6(9).
[5] 时特林、黄晓艳:大学生医疗保险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5(8).
[6] 李丽萍:论医疗改革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的发展方向[J].中国卫生经济,2005(4).
[7] 孟秀红、江启成: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6).
[8] 沈延兵、余筱箭、杨帆:美国大学生意外伤害与健康保险对我们的启示[J].上海保险,2003(7).
[9] 徐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刍议[J].医学与社会,2004(6).
[10] 张建、徐秀娟:改善大学生医疗保健现状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7).
篇9
5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委邀请部分省人大代表参加省高级人民法院落实“三项承诺”实施意见征询会。
“三项承诺”是省高院院长应勇在今年省人代会上所做的省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包括诉权保障、公正审判和判决执行这三项涵盖法院主要司法工作和工作主要环节的承诺。具体指:努力做到不使有诉求的群众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不使有理有据的当事人因没有关系打不赢官司,不使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因执行不力、不公得不到保护。
会上,代表们就省高院落实“三项承诺”的实施意见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并就实施意见的体例结构、重要词汇概念、重要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中肯而切合实际的意见。代表们希望,“三项承诺”的组织实施,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鼓舞人心,同时广泛的宣传又反过来能增强法院部门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作做好做细;二要花大力气常抓落实、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经过不懈的努力,出成效、见成效,提高我省法院司法工作水平。
丽水市出台代表中心组活动指导意见
最近,丽水市人大常委会下发了《丽水市人大代表中心组活动指导意见》,要求该市人大代表各中心组完善代表活动组织形式,建立健全代表活动制度,不断丰富和拓展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代表在加快丽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该意见包括组织代表学习、依法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保障代表履职等内容。要求市人大代表各中心组要组织代表深入学习,坚持每次活动前学习制度;围绕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评议等活动。代表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也可以中心组集中活动、若干小组联组活动、各级代表混合编组活动。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代表开展走访基层单位、走访群众活动,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与问题。试行一名市人大代表联系若干名群众制度,促进代表开展帮扶活动,发挥代表致富引路人与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作用。
为提高代表活动参与率和活动效果,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举任免工委将建立代表小组活动检查通报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先进代表中心组、代表小组和优秀代表评比表彰活动。
余杭区设立镇乡街道人大办公室
杭州市余杭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杭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近日区委下发《关于设立镇乡街道人大办公室的通知》,决定设立镇乡街道人大办公室并配备相应职级工作人员。规定镇乡街道人大办公室与各镇乡街道党政办或党务群团办合署办公,同时增设科级领导职数1名。
余杭区的这一举措,将有利于镇乡街道人大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支持和保证镇乡街道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
上虞市人大召集专家小组评审部门预算
5月16日,上虞市人大常委会召集部门预算专家评审小组,对民政、卫生、水利、计生等部门预算实行专家评审。这是继去年尝试对民政、卫生两部门实行部门预算以来,上虞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化预算监督上的又一重要举措。
此次评审重要关注点是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预算安排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充分可靠、细化到点,是否体现绩效要求;保证预算实施的措施是否到位等。
评审专家组由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市纪委(监察局)、市审计局、社会中介机构中高级职称人士组成。评审组有权对部门预算审查内容提出质疑,要求相关部门提供预算安排的依据及资料,并对涉及的项目进行专题调研。根据规定,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负责召集专家进行评审,并将审查结果及时反馈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据此对部门预算内容再作修改、完善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仙居县人大执法检查首次邀请专家参加
日前,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考虑到医药化工产业安全隐患较大、问题不易发现等特点,仙居县人大常委会专门邀请医药化工行业两名高级工程师参加执法检查,这是该县人大首次邀请专家参加执法检查。
检查中,两位专家指出了医药化工行业在安全生产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部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够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重大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医药化工行业是仙居县支柱产业,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参加执法检查,可使问题、建议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实际,能够提高执法检查的效果。
兰溪市提前拆除37条机立窑
2006年4月27日,浙江立马集团投产10多年的一条水泥机立窑的拆除,宣告了兰溪市37条水泥机立窑提前一年半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生态省决定和环保执法检查的有关要求,拆除水泥机立窑被列入全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计划。为此,兰溪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向政府抄告审议意见,要求落实措施,加快机立窑拆除进度。兰溪市政府做出了2007年底全部拆除机立窑的承诺,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出台《加快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意见》,斥资2635万元对拆除机立窑给予相应补助,有力地推动了机立窑的拆除工作。
据了解,机立窑拆除后,兰溪全市的水泥企业由原来的16家调整为6家,水泥生产线由原来的47条调整为10条,年产量由原来的1500万吨压缩到1100万吨,年粉尘污染量将减少1.2万吨,水泥生产实现从机立窑、回转窑混合型生产向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的根本性转变,达到了国家对水泥行业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的总体要求。
富阳市城镇居民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近日,富阳市政府下发关于非医保居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该市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可以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这表明,该市已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覆盖。这项造福于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富阳市人大常委会关注和督促城镇非医保居民实施医疗保障的结果。
富阳市尚有5万多名城镇居民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他们主要是没有工作的非农居民、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等,大多没有固定工作,生活相对困难,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极易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该市人大代表多次在人代会上提出建议,要求市政府采取措施,解决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根据代表建议,今年二三月份,富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开展了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的情况汇报,提出5条意见和建议,要求市政府认真制定城镇非医保居民医疗保障的有关政策和实施办法,将城镇非医保居民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范围,实行统一管理,鼓励和引导城镇非医保居民积极参保,并适当增加医疗管理工作人员,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城镇非医保居民的医疗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海宁市人大代表听证会上传民意
日前,海宁市物价部门就城镇规划区居民开征污水处理费,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举行了一次听证会。与会的人大代表在事先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调价方案不同的看法。
自来水调价是涉及每位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代表们在会前下足了功夫,他们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和选区,或专门召集座谈会,或登门调查询问,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并把这些民意带到了会场。听证会上,代表们表示,对开征污水处理费原则同意,但对收费方式提出了不同看法。代表们提出,水费应当像电费一样实行阶梯价收费,要在保证居民正常用水不涨价的基础上,只对多用或者说浪费用水的部分予以涨价;要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排污企业应当让其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困难户、低保户则要充分考虑其实际困难,以支持为主。
市水务集团负责人对代表们的意见十分重视。据悉,听证会内容将以纪要形式反馈给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作进一步论证后报嘉兴市物价局审批。
安吉县在媒体开设“代表论坛”
近日,安吉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安吉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论坛”暂行办法》,决定在媒体开设“代表论坛”,组织人大代表就本县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话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这是该县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促进人大工作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发展大局推出的又一项新举措。
篇10
一、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分析优抚对象上访成因
近几年来,我市优抚工作虽然每年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优抚对象到市局上访的情况仍有发生。为搞清优抚对象上访的原因,我们深入调查研究,经分析,优抚对象上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身份认定或评残。有的在乡退伍军人要求认定为老复员军人或病退军人,还有的从部队退伍后要求重新评残。二是反映抚恤补助金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不及时、不足额等问题。此类问题在来访接待中比较集中。三是在乡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医药费报销难、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四是反映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减免及免除义务工等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优抚对象上访大多是来自农村,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和优抚对象文化水平较低,造成他们对优抚政策和各项规定不了解或了解不准确。2、由于个别县(市)区和乡镇目前经济状况还不太好以及财政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抚恤优待金发放不及时、不足额,从而引起优抚对象的上访。3、“三老”优抚对象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自身谋生的能力下降带来家庭经济困难。还有在乡二等乙级以下伤残军人和困难企业在职伤残军人医疗费无法报销等问题,要求民政部门给予解决。
二、多方位做好接访工作,解决优抚对象的问题和困难
针对优抚对象上访的问题和原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优抚对象的难题。优抚对象上访,大多都涉及到自身的切身利益,从调研和以上的分析情况来看,只有解决了困扰他们的难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减少优抚对象上访事件。为此,在2003年的工作中,我们针对优抚对象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从政策和制度上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全市全面推行抚恤优待金发放制度改革。把过去通过乡镇发放的抚恤金全部改由银行系统发放,具体由区县民政部门统计核实各类优抚对象后向本级财政部门提供名单,财政部门把相应的资金拨付银行系统,优抚对象领到银行储蓄卡后就可以就近领取抚恤优待金。这一工作杜绝了过去个别乡镇挤占、挪用、拖欠抚恤优待金的现象,保证了抚恤优待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保障了广大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抚恤金的发放程序和手段,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在各县(市)区建立起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标准。截至2003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出台了文件,按照人均收入提高的水平,制定了明确可行的自然增长标准,比较好地缓解了优抚对象的经济困难问题。三是不断完善市、县、乡三级优抚医疗网络,建立起优抚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三老”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是当前优抚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造成众多优抚对象来访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我们在全省建立起第一家市级优抚医院,到目前为止,全市10个县(市)区和84个乡镇(办事处)建立起了优抚医院和优抚医疗保健站,以“医疗减免、医疗补助、住院按比例报销和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在全市建立。这些措施比较好地保障了优抚对象有病就近及时得到治疗,缓解了他们的医疗难程度,使优抚对象因医药费上访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二)结合多种方式,加大优抚政策和各种抚恤补助标准的宣传调研力度。针对一些优抚对象对优抚政策不够了解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一是利用接访和接听电话咨询时直接向优抚对象讲明政策,提供明确的答复。二是结合“八一”和新年春节走访慰问等活动,在全社会加大优抚政策的宣传力度,仅2003年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万份,出黑板报、宣传栏5000余期,宣传车100多台次,还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优抚对象为革命和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努力形成全社会拥军优属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结合到各县(市)区检查工作,深入优抚对象家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征求他们对现行优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宣传调研,获得了优抚工作第一手的资料,为我们做好接待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四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扩大宣传。我们通过民政公众网、民政局长网和内部信息网把相关的优抚政策、各项业务的办理规定和程序、各项抚恤补助标准公布出来,让服务对象能参照这些规定和标准维护自身的权益,减少了优抚对象上访的盲目性,同时也为社会监督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做好日常接访工作。工作中,我们在态度上对优抚对象来访极其重视,感情上做到视优抚对象为亲人,对优抚对象充满亲情感,在具体过程中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对于符合规定的督促落实,不符合规定的讲清政策,有实际困难的协调解决。如商河县常庄乡洛河村烈士家属宋彩和来访反映其母亲的生活困难问题,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为他协调解决,他们全家深受感动,为我们送来了“难忘恩情”的锦旗。2003年,我们共接待来访优抚对象130多人,接听咨询电话200多个,网上解答问题30多条,为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70多件。通过日常的接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优抚对象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也收集到一些做好优抚工作的新信息。
做好优抚对象接访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树立良好的民政服务形象,努力实现优抚对象零上访。
- 上一篇:故意伤害罪量刑指导意见
- 下一篇:退休人员工资调整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