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控运行及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网调控运行及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网调控运行及安全管理

篇1

关键词:电力调控;自动化机房;基础建设现状;解决措施

1 电力调控自动化机房基础建设现状

电力调控自动化机房的安全运行是多个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要实现运行安全的管理需要从多个机房方面进行综合的控制。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现状的总结,并根据现状进行全面性措施的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自动化机房运行管理的全面质量提升。

在新技术不断运用的情况下,我国的国网电力信息化水平显著的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中心的增值业务也有了较为普遍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强调信息处理集中化,电力调控自动化机房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简言之就是国网电力调度自动化机房的信息化质量对于电离单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传统机房建设中存在的观念问题目前,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落后;机房的系统性、可用性不高;不太重视扩展性的要求;种种原因可能引起造成管理不力的责任压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1 机房基础物理设施系统

机房基础物理设施工程建设涉及建筑、电气、安装、信息等多学科技术,涉及到建筑结构、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技术、动力环境监控和消防安全等多种专业,机房运行可能出现很多想不到隐患。

(1)温度稳定性失衡:失衡的温度会对机房中的设备产生捕猎影响,造成其使用寿命的下降。

(2)湿度控制不到位:不到位的湿度控制会出现低湿度造成的静电加剧,进而出现机器主板被烧的情况。

(3)机房正压标准不够:因为正压标准未达到要求,所以机房外部尘埃进入到机房中造成了设备远远等级的降低或者是短路现象。

(4)机房噪声超标:影响机房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容易导致听力下降。

(5)接地电阻大、零地压高:可能直接烧毁机器。(6)机房密封效果不好,出现负压状态,造成空气洁净度不好:灰尘的长时间积累可引起绝缘等级降低、电路短路,并影响维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7)防静电地板、接地等方面处理不好:导致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静电没有良好的泄放路径,可能引起工作人员不适、甚至烧毁机器。

(8)无线电、电磁场干扰太强:可导致机器工作异常,影响数据传输质量甚至数据丢失。

(9)机房紧急照明照度不达标:无法通过消防验收,发生火灾时导致人员伤亡。

(10)电压、频率不稳定、电源波形畸变率超标:设备逻辑电路板运行错误,甚至无法运行。

(11)配电回路线间绝缘电阻不达标:容易引起线路短路,发生火灾。

(12)防水措施不到位,导致机房大面积进水,影响机房正常工作等。

1.2 综合布线

机房内综合布线后地板下或吊顶上存在后期施工的大量线缆,跳线长度不一,影响美观和生产安全。这些硬件问题的存在使得自动化机房系统的运行安全时常受到影响。

规范要求机房内的机柜或机架成行排列或按功能区域划分时,在主配线架和机柜之间配置配线列头柜。按照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布线系统进行实时智能管理。

现在机房信息点位数量根据没有机房等级进行配置,未考虑将来设备扩容裕度。

1.3 供配电系统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机房设计及建设施工》规定,信息机房划分为A、B、C、D四级,机房具有两条及以上完全独立且不同路由的电源点,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配置后备柴油发电机系统,当市电发生故障时,后备能够柴油发电机能承担全部负荷的需要。B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可配置应急发电车接口,当市电发生故障时,可用应急发电车提供临时供电。

上述这些规定,机房实施后没有完全满足以上各个指标,造成机房面临电源单点瓶颈安全隐患。

1.4 精密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按照规范要求A级电子信息系统主机房空调设备采取全冗余设计,B级主机房空调设备采取N+1冗余设计,空调无备份设备时,单台空调制冷设备能力应预留15%~20%的余量。而在实施中考虑机房投资费用,未完全采用空调全冗余设计,使得在后期机房运行时间空调出现多台机组发生故障,制冷量不能满足设备需要,造成机房部分设备出现局部过热,存在设备过热宕机风险。

机房设置漏水检测报警装置,但是在漏水系统时未设计自动切断给水,给机房带来水患危险。

1.5 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对于机房安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机房安全来看,门禁系统的安全防范主要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这三个系统通过联动化设置发挥作用,在紧急情况下会表现出较强的安全性。

1.6 消防报警灭火系统

篇2

关键词:三集五大;大运行;常态化运转;调控一体化;调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56-02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两个一流”,提出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并开展了成效卓著的实践工作。“三集五大”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人力、财力、物力集约化管理,建设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体系。目前“三集五大”已完成试点建设阶段、体系构建阶段,正在开展全面建设阶段的各项任务。“大运行”体系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将设备监控业务纳入电网调控体系,变电站集中监控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调控一体化;调度业务模式完成了智能化、在线化、定量化模式转型,实现了调度一体化。在省电力公司层面如何让体系实现高效运转,确保运转机制的落地生根将是今后“大运行”体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需要改变近几年“旧机制+体系建设单项重点工作”的工作模式向彻底的“大运行”工作模式转变,下面就“大运行”常态化运转模式谈几点想法。

一、强化大电网安全管理

安全是电网调控运行的生命线,任何条件下均应将安全作为管理的第一要务。调控机构应建立与大运行体系相适应、满足大电网安全运行要求的电网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从事前防控、事中处置到事后评估与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第一,建立面向大电网运行的风险防控体系。深化大电网运行与管理,统筹电网发展与运行,统一决策电网运行的重大问题、重要管理措施和重大技术原则;以“电网2~3年滚动分析校核”和“年度电网运行方式”为切入点,全方位分析与评估电网存在的风险,提高电网安全预防控制能力。完善电网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建立电网风险管控标准化流程和统一的管控平台;使电网风险预警管控在层级上实现国(分)省地三级纵向一体,在专业上实现调控、安监、运维、营销、外联间横向协同;在时间上实现月、周、日、实时全维度,在流程上实现风险评估、预警、预控、落实、反馈全流程闭环,在分析深度上实现设备热稳定、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小干扰动态稳定等全景覆盖。

第二,建立适应大电网运行的电网故障应急快速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流程,实现故障处置标准化作业,根据事故规模及性质细化应急措施,提高应急的针对性,完善部门间应急工作协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提升整体应急响应水平。完善故障处置技术支撑手段,提升电网故障快速判别系统实用化水平,故障信息全部及时报出。强化电网事故预案及演习管理。建立事故预案管理系统,实现事故预案协同编制与审核。依托DTS系统,定期开展调控应急处置综合演练、单项演练以及多级联合事故演习。加强备调业务管理,完善备调功能建设,强化系统日常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主备调调度权切换演练。

第三,建立面向大电网安全运行的评估及反馈机制。强化大电网运行与管理领导小组与工作组的作用,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与沟通机制,实现规划建设与运行有效衔接。依托安全内控机制建设,做实核心业务流程节点审计监督工作,强化电网故障处置后全过程评估分析。实现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开展调控系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暴露电网管理安全隐患,制订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二次设备隐患排查与状态评估,加强二次设备入网检测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二、强化电网运行质量管控

以完善“调控一体化”“调度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实施电网运行精益化管控,实现新的运行模式在基层落地,提升调控机构对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第一,不断深化调度业务模式转型。深化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应用,提升数据质量及关键指标,常态化开展500千伏设备计划操作前和故障停运后在线安全分析。深化综合智能告警应用,提高各类故障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故障告警信息正确推送率、上送率达到100%;实现日前发电、停电计划与国、分调间的联合量化安全校核,不断提升日前计划安全校核准确率。加强停电管理评价考核管理,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考评。

第二,提升集中监控管理水平。全面规范省、地、县调控机构设备监控运行及管理,夯实调控一体模式下设备及电网运行安全基础,全面提高集中监控效率,实现监控管理在基层扎根。健全监控信息全过程管理体系,规范监控信息接入管理,建立健全主设备台账,优化监控告警信息,提升集中监控缺陷管理水平。加强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管理,提高入网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设备状态监测分析制度。

第三,提升电网实时运行管控效率。推进调控业务融合,积极探索调控业务协同值班模式及运行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地、县调层面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实现调控运行班组作业标准化建设。开展断路器、继电保护装置常态化远方操作,有效缩短开关操作及保护装置投退时间,提高现场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及对电网控制能力。

第四,加强配网调控规范化管理。从设备新投、检修计划、调控运行、新能源管理、二次管理等方面完善配网调控管理体系,为建设好、管理好世界一流城市供电网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现多维的业务协同运转

紧紧围绕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要求,通过完善调控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理清工作界面,以流程驱动业务运转,实现多维度的工作协同,提升体系运转效率。

第一,建设完善的调控制度体系。落实国网公司通用制度建设要求,建立覆盖省、地、县三级调控专业管理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标准对新模式下调控业务的全覆盖。以流程驱动业务运转,重点完善核心业务流程及标准操作程序编制,实现上线运转;进一步开展业务梳理,实现流程对制度的全覆盖。落实“五位一体”建设要求,依托协同管理平台,完成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的拆分及与流程匹配,彻底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促进“大运行”体系扎根落地。

第二,实现上下级纵向工作协同。对上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主动积极承担各项重点工作,通过工作参与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对下实现地县调业务一体化运作,通过统一的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规范化开展,加强管理力度,实现各项工作有效落地。强化电科院、信通公司、检修公司对“大运行”体系的支撑作用,建立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及业务评价机制。

第三,实现体系间的横向协同配合。重点梳理调控机构与运检部、营销部门在设备监控管理及抢修指挥上业务的工作界面,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结合生产管理系统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贯通工作,强化与运检部间的业务协作,提高体系间在业务末端的融合程度。积极参与营配信息梳理工作,提出应用需求,满足配网故障研判的应用要求。

四、突出多方位服务、支撑作用

有效发挥调控机构对于客户、电厂等的多方位服务作用,融入区域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与方式,为电力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服务用电客户。建立高效的配网抢修指挥工作体系,标准化开展配网抢修指挥业务,充分应用营配信息梳理成果,提高抢修指挥及故障研判的准确性,有效降低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第二,服务发电企业。加强电厂检修计划管理,合理规划年度、月度机组检修、停备安排。开展电网负荷分析,提高日前负荷预测准确率,优化安排日前联络线及发电计划。加强“三公”调度管理,强化滚动调节,实现关键指标的精确控制。

第三,支撑公司发展。开展国际对标,跟踪世界先进电力企业调控业务现状与发展情况,收集相关关键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对自身调控业务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提升,构建卓越的调控管理体系。

五、强化技术支撑系统建设

以完善调度控制技术支持系统为核心,不断深化各功能模块应用深度,有力支撑“调控一体化”“调度一体化”业务开展;加强配电调控与抢修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对配网调控及抢修指挥业务的支撑。

第一,不断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省调层面根据业务需要,完善现有功能应用,不断扩充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模块,提升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实现在一套系统中完成全部业务应用。在地调层面建设地县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推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在地调层面的建设与使用。

第二,推进配网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近期全部地、县调实现10千伏配网图纸电子化,完善图形修改工作机制。远期加快配电终端建设,提高配电开关接入率,解决盲调问题。完善配电自动化主站功能,提高配电主站系统的实用化水平。

第三,完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建设。建设完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上线运行,有效应用营配信息、融合信息、电网停电信息,实现故障自动研判功能。推动手持终端研发与现场应用工作。

六、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

实现“大运行”体系高效运转,人才是关键。以实现调控中心岗位不断提升为载体,发挥调控专业管理与业务并重的特点,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调控人才队伍。

第一,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开展科普、专业及应考培训,根据员工特点和岗位要求,实施差异化专业培养。开展岗位交流,梳理确定交流岗位、方向、时间,扩大成才途径;实施以专项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非常规和多个专业协同配合工作,建立项目组,应用项目管理模式,提高人员参与广度,促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与文字能力提升。

第二,建立评价体系,激励岗位成才。综合考虑学历、工作年限、所获奖项等因素,建立调控中心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工作评价标准,科学评估工作质量。根据两个标准对员工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工作着力重点,实现对员工特长与潜能的挖掘,将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员工评优、专家评选等的参考依据。

第三,建立培训管理系统。实现各专业题库录入、培训练习考试、中心全员培训情况记录等功能;建立中心全员成长经历档案,全面记录成长过程,以此作为分析人员能力、确定培养方向等工作的依据。

七、结语

建成“三集五大”体系是国网公司当前最重要的企业改革任务,如何建设好、运行好新体系也是摆在国网系统内各级电力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为如何运转好“大运行”体系提出了六方面的工作措施。但“大运行”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还需要各级电力公司积极落实国网公司有关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实现体系扎根,实现常态化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风险 调度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调度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机构,每个调度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在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调度员发生误判断误调度引起误操作,将会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人身、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1 电网调度存在的安全风险

1.1 调度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规程不认真执行,换班时未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调度系统的运行状态一知半解,某些情况下判断失误,误下命令;在使用逐项命令,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复杂的课题,要么就是频频出错,拟写的调度命令错误率高;现场校核时,由于现场回报不清或班组之间未严格执行交底工作,对现场情况没有清楚的认知,致使操作失误。

1.2 受所在地区气候多变易发雷暴雨天气、电网运行面临的严峻缺电形势等因素影响,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1.3 班组基础管理存在漏洞,安全会议未形成常态机制,或流于形式,调度员严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对操作规程执行不力;班组对于一二次资料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力调度运行缺乏必要的依据。

1.4 调度员缺乏责任意识。反对违章作业的信念不坚定。在调度管理工作中,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各道工序之间手续、证件不齐全,误送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多个班组从事线路工作时,工作结束时未全部回报工作终结就送电,或者用户在未得到当班调度许可就在用户专用线上工作,致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2 风险控制的措施

2.1 始终坚持“精、准、细、严”的安全调度理念,把调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四个加强”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把好调度安全操作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2.1.1 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规程,明确各类生产、作业的关键节点和风险预控点,从停电检修计划安排、检修申请受理、电网方式及继保安排、调度指令票填写、调度指令下达、设备检修开工、设备检修竣工、新设备启动送电8个环节,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办理,实行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2.1.2 加强电网风险预控管理。认真梳理电网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变电站供电方式,加强特殊方式安全防护,防范电网故障停电风险;结合月度检修计划,当电网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时,同步进行电网安全分析,开展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制定安全控制要求和应对措施;对于因停电检修造成的单主变、单母线、单线路等风险较大的电网运行方式,制定并落实好风险防控措施,严防因风险预控措施不完善造成电网停电事故。

2.1.3 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针对复杂的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及调度操作,提前做好电网的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误调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及人身伤亡事故,防止人为责任电网事故。在用电高峰期,电力单位应该全面进入迎峰度夏保供电状态,合理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加大重载线路和设备的巡视力度,安排足够的抢修人员和车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2 加强调控员安全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调控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在调控员值与值之间每天进行一次“一日一问答”,每周组织一次事故预想,每月开展一次反事故演习;认真组织调控员学习上级下发的事故通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调控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整体业务素质。

2.3 电力调度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2.3.1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电气设备的性能、参数、功能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认知,了解电网的运行方式及特殊运行方式,设计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事故演练,不断优化电力调度模式。

2.3.2 对工作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熟悉所负责工作领域的电网运行模式,熟悉内桥接线变电站的自投及变压器保护配置原则、单母线分段和内桥接线的区别、单母线分段的变压器保护和自投配置原理、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保护配置及GIS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等专业知识,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时时关注天气变化,电力调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要心中有数,并想好处理措施,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可以及时应对,防止事故恶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3 熟练掌握电力调度操作规程,工作态度端正,坚持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典型事故案例、工作环境及危险点危险源分析等安全知识,调度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并与同行交流,寻求解决策略,定期排查调度隐患,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3.4 要对自身定位、职责履行有形象而深入的了解,应紧跟时代形式及时转变职业心态观念、主动适应变化,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从工作中感悟企业与人生的和谐与魅力。

2.3.5 重视集体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尤其是人身安全问题,不能以包代管、似管非管;要全面执行设备质量和运维质量管控制度,以提升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2.4 提高管理水平,为调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4.1 充分认识保证电网安全对电网企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安全基础工作,真正抓好安全生产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落实“可控、能控、在控”的工作要求。

2.4.2 以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要求严抓专业管理,及时提出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坚决杜绝重复性事故的发生。

2.4.3 严格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公司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危险源管控、应急管理等13个要素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为调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结束语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搞好电力安全调度,必须认真提高调度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调度安全生产管理,其次就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遵循电网管理制度,最后要多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并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深入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电力系统调度规程汇编[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5月.

篇4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87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在我国的逐步推进,我国的电网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电网生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地区电网的现代化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电网调度中心+运维操作队”的管理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后会使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可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1 实施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的电网管理模式,是我国很多供电公司主要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会给当值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因为电网监控、运行以及维护等多项职责都要由他们来兼顾,繁多的工作内容,时常会使工作人员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集控站也经常会出现有些人员特别忙,而有些人员却无事可做的现象。这样会耗费大量劳动力,而工作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人力资源使用率偏低,引入调控一体化模式后,可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2 调控一体化模式实施情况及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调控一体化模式实施的目的与人员具体分工

电力企业之所以在地区电网中实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1)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2)对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3)把实际管理链条缩短;(4)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优势;(5)促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调控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调度电网,对变电站进行监控以及紧急遥控特殊情况等,在各个网点分布的设备维护人员,主要负责倒闸、进行指令分解与日常巡视维护等,采用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后,可一体化设置调控中心与变电监控,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在各个网点安置设备维护人员。

2.2 电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1)变电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措施作业,如不遵守电业安全操作规程、不按工作票作业、未按交接班制度交接班等,存在严重的习惯性违章;(2)变电工区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设备存在超期服役现象,并日常缺乏有效的巡视、试验、维护等;(3)不重视电力二次设备的安全管理,二次设备陈旧,没有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与消缺;(4)电网网架结构不科学、不合理,断面处较多,不稳定,输电瓶颈现象严重;(5)电网内各厂、站装设的故障录波器没有统一的时钟,如电厂安装的故障录波器时钟没有一致于DCS系统时钟,影响实际追溯事件与分析故障。

3 措施及建议

当前,在电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衡水地区电网结构越来越完善,引入了微机保护与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大幅度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但纵观近年来的各类电网安全事故,特别是变电站安全事故,依然有很多问题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如管理方面、人为因素等。对此笔者总结了下列三点措施与建议:

3.1 强化调控中心管理

3.1.1 优化配置调控人员。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调控中心人员,具体配置时应以电网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统筹全局,应让调控人员逐步实现年轻化,并且调控中心的人员应充足,以防在遇到较多操作时,由于人员不足,不能实现有效监护,导致误操作、误调度,引发人为安全事故。

3.1.2 编制新规程。调度规程是用来规范调度人员日常作业的重要制度,调度人员严格遵守调度规程可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生产。当前,很多供电企业调控中心使用的规程还是之前的旧规程,该规程中很多内容已不能满足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为更好地保障现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安全运行,国网公司应尽快组织人员,编制新规程。

3.1.3 规范操作术语。我们把调度员与现场运行人员进行操作联系时,经常使用的语汇称为调度操作术语。由于电话是调度员给现场运行人员下达指令主要使用的工具,因此他们使用的调度操作术语应尽量完整、规范,这样才能准确传达调度指令,以便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故障。

3.1.4 做好交接班工作。电网调度工作要想连续,离不开人员的交接班。在交接班时,交班调度员应把当班情况与遗留问题清楚地交待给接班调度员,并应耐心、细致回答接班调度员的疑问,接班调度员应把交班调度员的交待牢记于心,不懂的地方应及时请教交班调度员,搞清楚现场情况后再进行调度操作。

3.1.5 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可借助缺陷管理来强化设备管理,当电网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可能会有薄弱环节出现,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应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薄弱环节,这样可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3.1.6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随着电网运行时期的不同,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也应不同,应科学细致地分析电网风险,把电网运行的具体“危险点”找出来,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防范,以有效规避电网运行风险,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1.7 监控调度员要杜绝监控不到位、误操作。在电网中引入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电网监控调度人员主要职责为监控电网运行与进行远方指挥操作,监控调度员在值班时,应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信号进行重点监视,仔细判断信号正确与否,若发现错误应在第一时间向自动化人员汇报,通知运维站人员到现场检查,并且应及时汇报给带班调控长,严禁发生信号疏漏现象。

监控调度员进行断路器遥控操作前,(1)应弄清操作目的与操作安全注意事项;(2)应把监护复诵制度始终贯穿于操作中,发现错误后,应及时纠正,确保准确无误后再下达操作指令,并且应及时制止现场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以防出现误操作事故;(3)应详细检查所操作断路器的具置。

3.1.8 主、配网调度人员要防止误调度、误操作。(1)应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为指导;(2)应对运行方式经常进行检查与分析,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3)应对已变更资料进行及时补充修改,以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4)应明确自己所下命令的步骤以及系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措施;(5)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应做到“抓大不放小”。电力调度责任重大,应认真做好每一次操作;(6)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技能。

3.2 加强异常方式的管理

电网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需周期性检修、改造电网或实施电网建设任务,这样电网运行有时需处于异常方式。加之时常会有外力破坏电网,这样极易引发电网事故,甚至连锁事故。为此,在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电网的检修、改造与基建工作,对异常方式下存在的运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应依据分析结果,事先提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预备措施。同时还应积极预测电网负荷,详细计算分析电网运行状态,把可能出现过载的设备找出来,并及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3.3 强化管理继电保护

电网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继电保护,应重视管理继电保护设备,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3.1 应重视整定计算继电保护设备,可采用整定计算会商策略,来找出继电保护的缺陷,并编制指导书。

3.3.2 为有效确保定值执行的正确性,应把更改定值后的具体传动工作做好。

3.3.3 应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定检、消缺,使继电保护的运行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4 结语

总之,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当前各电力企业主要采用的调度管理模式,要想使这种管理模式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保障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必须了解该模式的优点,明确该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当前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落实该模式下强化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应用好该模式,才能更好地确保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润生.电网运行“大值班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0).

[2] 王强,罗鲁东,崔立勃.提高电网监控效率方法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10,(10).

[3] 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S].国家电网公司,2000.

[4] 黄廷谢.浅谈如何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篇5

关键词:电力调控 运行系统 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031-02

电力运行系统比较复杂,其中包含变电站、电厂等,特别是整个线路的连接更为复杂。对于电力调控系统来说,该系统主要对电能进行传输,当系统中出现问题时,将会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所以,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实施优化以发挥其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的问题

在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中,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的存在一般体F在3个方面。

第一,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期间,相关的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比较弱,因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本身具有实用特征,在运行期间容易引起系统过分重用的问题,也降低了系统的安全管理效率。导致该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将安全放在首位,也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技术培训制度,在系统运行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不仅不能对其积极解决,甚至将一些责任归咎到其他人身上,这种没有认识到自身问题的管理工作影响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有效运行[1]。

第二,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因为该系统运行的周期比较短,不仅没有足够的经营经验,也没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因为相关执行体系的缺失和不健全,导致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工作期间,无法实现规范运作,影响着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第三,管理人员不够专业。随着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因为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够,导致运行工作与维护工作无法积极执行,从而降低整体的运行效率。在这种发展情况下,要对其严格解决,就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使他们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样才能使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更安全、更可靠。

2 影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自然因素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也会受到威胁。产生的自然因素在该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雷击的影响,特别在夏季,常常出现雷电活动较强现象,不仅落雷密度较高,雷电流的强度也比较大,从而给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带来较大危害。(2)鸟害的影响,该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山区,以及植被比较茂盛的区域、河流众多的区域。因为这些地区是鸟良好的栖息地,鸟类活动频繁导致线路发生故障,所以,给电力调控运行线路的安全造成较大危害。(3)风暴现象导致的安全因素,特别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区域容易遭受暴雨、狂风的袭击,出现倒杆断线的现象。在该情况下,不仅会使一些电力设施严重受损,也会给该区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是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中的主要渠道,能够促进供电企业的正常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但在某区域,设置的220 kV变电站为6台,110 kV的变电站为35台。在电网结构上,虽然总体的电网形式比较可靠,能够促进高效的经济运行效率,但没有主电源的支撑,导致110 kV的网架结构单一。同时,对于一些农村电网,由于电网设施落后、陈旧,中低压配电网结构也较弱,部分主电网受超重负荷的影响,实际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根本得不到保证。

2.3 设备缺陷问题

设备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输电线路存在的老化现象,因为有些线路经过多年的使用没有更换,存在严重的锈蚀、耐雷水平低等现象。所以,在比较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受外力破坏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第二,设备存在老化现象,在电网运行期间,由于外绝缘没有满足等级防污,液压结构阀体出现较为严重的渗油现象。第三,在一些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改造期间,由于构建的规模比较大、任务量沉重造成严重的设备缺陷问题,面对产品升级、换代等现象,无法对其组织更换。

2.4 季节负荷因素

季节负荷因素产生主要是因为负荷是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别在夏季的7月份或者8月份,月比率较大,在春秋季节的4月份以及10月份月比率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因为冬季取暖设备没有开始运行,使用率较低,从而导致在冬季产生的季节性负荷小于夏季的季节性负荷。但在冬季极端天气下,取暖用电负荷又急剧攀升。电力负荷的季节性表现是不断变化的,随着近几年第三产业以及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从而使一些家用电器的使用得到普及,同时,在另一方面,加快了季节性负荷的增长。

3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措施

3.1 优化电力调度运行系统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为主要的运行部分,不仅能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还能执行安全管理、统计计算等功能,为了保证该系统的优化运行,就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优化设计目标,因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运行的扩展性,所以,对设计工作实施优化期间,首先,要保证主站设计的优化性,其中,工作人员可以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储存,并在系统中对其监控。其次,优化网络设计,以新的软件保证电力调度系统不断运行的同时,实现科学优化工作。第二,优化设计原则,首先,遵循实用性原则,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降低企业的资源和成本,提升应用的实效性。其次,遵循扩展性原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我国在对网络实施规划上,也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只有满足设备的扩展需求,才能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稳定运行[2]。最后,遵循开放性原则,开放性的系统优化不仅能提高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兼容性,还能给系统与信息、资源的利用、交流工作带来较大的便利条件。

3.2 优化电力监控运行系统

在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中,最为主要的部分为电力监控运行系统。要对其进行优化,就要从两个方面来执行:第一,对于电能控制,因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对信息进行采集期间,都是根据电度量监控系统形成的。但这种传统方式在使用期间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受电度量初始值的影响,如果对该数值进行设置,将会加大工作压力,从而影响电度量数值的检测准确性。基于这种状况,需要利用电能监控方式来对其改善,不仅要保证监控系统运行的独立性,还能提高信息采集工作的准确性,保证在整体上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促进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第二,要对数据实时监控、实时录入,因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运行期间,要分析电网设备,并对存在的数据进行有效调节以及录用,以保证系统运行的自动化。自动化系统是在无人情况下操作的,也能实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特别是一些控制仪表、信号装置等系统的利用,不仅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也促进了运行工作的安全和稳定。如果电力监控运行系统在运行期间存在一些问题,在第一时间就会将信号传递给相关部门,并对这些信号故障类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相关措施积极解决,以保证整个运行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4 结语

基于以上对发展现状以及优化措施的分析可以发现,电能是电力企业发展与运营中主要使用的能源,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形成以及对电能需求量不断增长,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相关的优化方法积极解决,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周静.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8):127-128.

篇6

【关键词】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安全风险;风险措施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进入“大运行时代”,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两个部分,其中内部风险管理是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电网调控运行的目标是提高电力系统调控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应对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影响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风险因素

在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电网调控运行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电网的复杂性与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加,所以电网安全问题成为电网调控运行管理的重点,安全风险控制成为电网调控管理的首要任务。电力网络安全风险由内外部因素构成。外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与地质灾害、人为事故等;内部风险因素则由以下几种构成:第一,硬件风险,即设备自身所存在故障隐患而导致的电网事故;第二,管理风险,即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功能漏洞及操作调度失误而导致的故障;第三,集约化风险,在大运行背景下,集中管理的业务层面所涉及的流程与业务逐渐增加,因而调控工作存在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第四,系统死机或崩溃而导致控制系统失控并造成事故等,这些都属于电网的内部风险。内部因素属于可控风险因素,因此必须要提高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最终降低因内部安全因素而引发的电网故障,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大运行背景下的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思路

首先,建立标准化的流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电网管理中的应用,电网调度控制操作都有标准化流程用于参考,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流程,明确调控运行的核心业务流程,实现各岗位及专业流程的标准化,完善操作规范与流程,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来降低电网调控的安全风险。其次,需要提高调控自动化程度。受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人为操作失误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控制这一现象,必须要运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规范调控自动化流程,保证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第三,建立健全智能化风险防范机制。各操作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要能够降低这些风险影响,采用智能化的监控措施来有效控制错误操作或流程,最终达到智能监控的效果,降低调度风险。第四,完善安全监督机制。调度部门需要加强安全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最后,需要完善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处理事故的应急能力,有效降低误操作电网事故的发生率。

3.完善电网调控安全风险体系

风险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电网风险管理体系化是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途径。完善电网调控安全风险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强化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这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风险识别是利用检测系统来采集并监控网络的运行情况,根据监控情况来评价并判断电网的运行状态及风险等级,利用设备运行参数及安全阀值来判断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找出供电需求与运行调控之间的矛盾等。其次,风险评估是分析数据并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范围等,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选择风险控制预案,以便风险发生后加以应对。最后,需要提高风险的处理能力。在风险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有效控制风险,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设计风险预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电网系统的检修与排查力度,建立一系列的风险事故处理方案,以便有效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践工作中,要能够加强模拟仿真演练,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以及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将发现并控制风险融合起来,最终避免风险的发生,提高调控管理水平。

4.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大运行体系管理与大建设、大规划、大营销、大检修等有着密切联系。从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加强各等级电网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够形成大运行模式,而安全风险控制的实现,必须要实现管理的集约化,强化存在的薄弱环节,最终促进风险控制整体化模式的实行。

4.1沟通协调全局化

大运行体系是一个宏观管理模式,所以必须要在电力系统中控制短板,全面强化重点环节、完善薄弱环节,组织人力、物力及财力来认真勘察薄弱环节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最后进行统一设计,明确局域电网的规划目标,全面调整国家电网及地方电网的协调性,从而建立健全统一管理与控制体系。与此同时,需要在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等方面做好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加强人员培训,最终有效实现大运行背景下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沟通协调的全局化有助于缩小各级电网在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在管理工作中执行统一化的标准,在同一个平台上加强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最终保障大运行模式的安全性。

4.2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

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切实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因为管理及控制人员是设定并执行程序的主体,因此要将提高调控中心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作为工作重点。为了提高调控的安全性,必须要加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操作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从而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提高技术水平。

4.3完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硬件条件,系统的适应性是有效加强电网控制的基本保障。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是实现电网运行安全的首要条件,所以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将计算机系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定期升级系统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先进性,应用先进的技术及经验来完善电网控制系统,从而有效保障系统的适应性及安全性,及时更新计算机数据库,加大安全风险监控力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在宏观协调的基础上、立足全局,要能够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及控制,这也是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基本思路。各部门的沟通工作要做好,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计算机系统,这样才能切实加强安全风险控制,保障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邓岩,王勇,孙硕乾,等.浅谈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危险点[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30-31

[2]荣莉,徐迪,李伟玉.大运行体系下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的改革及应用[J].电网技术,2012(11):43-44

篇7

关键词:配电网;调控管理;运行管理;运行隐患;电力系统;调控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7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85

配电网调控是配电网运行的指挥机构,涉及电力系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运行,而调控员则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和职能,经常被称为配电网系统的总工。配电网调控管理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影响到配电系统的运行,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与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配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配电网调控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配电网调控工作需要注意很多工作细节,因为很多细节中存在着很多安全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努力提高整个配电网调控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增强工作责任心,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配电网运行管理环境,让安全隐患无处可藏。

1 保证配电网安全调控管理的条件

1.1 提高调控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机构在配电网的整个系统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它需要对出现的事故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出现的事故需要如何处理,都是由调控机构做出决定的。当配电网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想及时地解决好,除了与一些不可控的自然力、人为原因等客观因素有关之外,主要还是取决于调控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业务水平、组织指挥能力。很多突发事故处理得怎么样,就是对调控员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业务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出现了事故,那么就需要调控员做出应急处理,处理的具体情况对于配电网的运行有很大影响,如果处理得比较恰当,那么就能最大程度地化解整个事故带来的损失,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整个事故严重化,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情况,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所以调控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加强调控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整体的业务素质。

1.2 合理的调整和有效的安排

配电网的整体运行系统要不定期地做出相应的合理的调整,对于配电网的设备也要定期的安排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这是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应该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每年的工作都要根据往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相关的整改和防范措施,将这些事故预防措施落实到具体的配电网运行管理当中。要针对网架变化和一些严重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工作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做出细致化的防范措施,要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扼杀在萌芽当中。平常要多对设备进行检修,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为设备出现问题而引发不必要的事故。对于这些安全隐患要做到及早预防,不要等到出现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安全事故的防范永远是工作的重点。

1.3 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配电网出现故障时做出迅速、灵敏、可靠的自动化措施,保护电力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调控人员可以根据继电保护装置发出的信号,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及最小的区域,准确地了解整个电力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而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于相邻地区的供电影响。

2 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的安全隐患

2.1 调控人员的工作态度有问题

电力系统方面的相关工作很多细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有问题,缺乏对工作的细致认真,责任心不够,工作态度决定了工作的方式方法,而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又决定着最终的结果。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依靠自己的一些所谓的经验,盲目地进行指挥、违章作业、只要求工作数量却不顾工作质量、对于平时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能掌握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工作态度有问题的表现。在工作时不按照规定进行指挥,完全靠自己的意愿而盲目地下达错误指令,特别是在面对事故发生时就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

2.2 处理事故能力不够

事故发生时,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人员就是一个临时指挥官,他们要做好整个事故的处理和善后,平时的业务素养以及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要根据专业知识和具体情况对事故有一个基本判断,在关键性问题的处理上一定要果断、镇定、有序的进行,这样才能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有很多调控人员在遇到事故的时候,完全失去了主见,既不能对事故根据专业知识和具体情况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决定,完全处于傻眼状态,这样就不利于事故的处理,甚至会让事故愈演愈烈,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3 相关制度执行力不够

任何单位的管理制度对于工作人员都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也是如此。工作的进行需要依据制度,而制度的制定对于工作的开展也是一种规范作用。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能够严格的执行,对于工作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4 配电网相关设备的档案资料不全

配电网整体系统里的相关设备是非常多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而要想最直观简单地了解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一些故障排除事宜,就需要有准确齐全的设备档案资料。有了这些设备档案资料,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一一排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做出大致的判断,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解决设备故障,还能节省很多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财力。

2.5 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把关不够严谨

在新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把关,要纳入统一的调控管理中,请相关部门及时的送交相关新设备的图纸资料,安排配电网调控人员认真地学习了解相关设备的资料,熟悉设备的启动方案,把送来的新设备做好统一的命名编号,对新设备的启动过程也要有具体的掌握,避免因为新设备的运行不当而导致配电网运行故障的情况发生。

2.6 检修工作安排不够合理

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来说,设备的停电检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有效地防止电网发生故障,对于一些设备存在的一些隐患能够很好排除。其实设备停电检修就好比我们平常做的体检,能够检查出设备本身的健康状况,对于设备的长期稳定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对检修工作做出有效的安排,要根据缺陷多少、工作量大小等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实用的停电检修的统筹安排。

3 构建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安全的措施

3.1 提高调控员的安全意识

配电网调控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繁琐的,有很多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工作中的很多细节都夹杂着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每一个工作细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任务,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随意的做出违规举动。在很多重大事故发生的时候,都让人追悔莫及,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悔恨,但是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逆的,不会再有机会让我们重新来过,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一个调控工作的细节当中,使每一个调控员都能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安全意识以及工作责任心。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人员面对再小再琐碎的工作也要做到事无巨细,认真地分析薄弱环节,找出事故的隐患,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所有的事故都没有发生的机会。

经常定期的召开班组调控安全会是一个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好习惯。对于事故要及时的通报,通过事故发生让配电网调控人员进行分析讨论,认真吸取事故的经验教训,做到举一反三,然后将分析讨论中学到的知识用到自身的工作当中,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去查找工作中具有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平常的工作当中,这样就可以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安全会要结合实际工作,让大家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谈谈各自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吸取众人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探讨一些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2 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的心理及业务素质

基础打得坚实,才能承受住重力的压迫,配电网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新设备以及新技术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入到配电网人员的实际工作中,而这些新设备和技术都需要每一个调控人员去学习和使用,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应该组织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对自己工作辖区的变电站设备、电缆分接箱位置以及线路走向等相关情况多做了解,更好地掌握整个配电网系统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多开展一些技术讲座、练兵比武、技术解答等活动。邀请一些技术人才来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来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定期做一些故障事故演练,让每一个调控人员掌握好实际工作中出现故障事故时要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处理。

4 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而对于电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配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也必须努力地做好相应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更加稳定安全长久地运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 宋雪超,等.关于配电网调控安全管理的几点研究

[J].电子世界,2014,(18).

[2] 王江波.10kV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

篇8

关键词:地县一体化;后台网络;MAC地址绑定;安全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0.7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23-02

调度是智能电网六大环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之一,是电网运行的中枢,指导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负责系统内重要操作和事故处理。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网运行控制的基础,其性能好坏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为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实现调控运行的“标准化、一体化建设,精益化、集约化管理”,合理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资金,优化配置大二次系统运行维护资源和技术资源,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展了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建设。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快速推进使计算机网络成为电网调度机构的主要技术支撑平台。随着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覆盖面快速扩大,系统接入信息点数量倍增,系统后台网络的安全隐患也在逐渐增大。系统网络应用和功能不断增加,促使电力生产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研究通过分析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安全现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完善交换机配置,并制定配套的设备接入管理措施,为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管控策略。

一、当前系统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在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中,后台网络作为整个系统的骨架,承担着传输前置实时数据以及后台同步数据的重要责任,是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和系统有序工作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安全稳定是保证地县一体化系统安全、正确运行的基础。据统计,目前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安全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调度自动化系统实行地县调控一体化后,任何一台存在错误配置的服务器或工作站接入后台网络都可能引起自动化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服务器消息接收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带来网络风暴,影响整个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由于缺乏规范的设备接入管理措施,该类故障发生后故障源难以快速定位,对调控运行人员的监控工作带来影响。第二,调度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接入信息点的增多,超出了网络管理员的人工监管范围。许多县局存在私自从接入层交换机或现有接入点挂接HUB等网络设备的情况,任意接入或搬移工作站的行为在给系统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会导致自动化资产管理混乱。第三,外部人员(如厂家)所携带的计算机设备随意接入后台网络,极有可能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带来病毒、木马甚至恶意攻击。[2]第四,地县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实施后,每个地区分别配备两台接入交换机。除地调接入交换机与地县一体化汇聚交换机置于地调外,其他接入交换机分别布置于备调及各个县局。当前接入交换机设备未开启远程访问功能,给网络维护人员的故障排查及处理带来困难。同时,接入交换机设备未配置任何登陆身份认证机制,交换机配置可轻易被篡改,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网络维护人员急需对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采取一定的整改措施,以实现对网络中接入的交换机、工作站及服务器等设备的有效管理,确保一体化系统后台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制定解决方案及措施

地县调控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改变了过去地区、县局自动化系统分散建设的模式,其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做出适当调整。本文提出的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安全管控策略通过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后台网交换机实施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同时配合后台网设备接入相关管理流程的制定,达到对后台网的安全管控目的,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后台网遭受非法设备入侵。

1.主要实施步骤

一是开启基于口令的SSH远程访问功能,设置交换机console口登陆密码与IP访问控制表,指定所有接入层交换机只能通过地调指定服务器进行远程登陆访问。该措施可有效提升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并缩短网络故障排查及处理时间。二是通过交换机指令查询各端口的状态信息。根据图1所示方法对交换机端口进行归类,制作《地县调控一体化后台网设备接入信息表》。表格主要登记了一体化系统后台网络所有接入层交换机各端口的设备连接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接入设备的机器名、IP地址、MAC地址、所连端口号、所连交换机名称等。然后关闭无任何设备连接的闲置端口。三是核查《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工作站接入信息登记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纠正不正确的设备连接,并及时更新信息登记表。四是根据核查更新后的《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工作站接入信息登记表》,对有设备接入的非级联端口进行端口MAC地址绑定,交换机级联端口不做绑定。

2.交换机配置方法

本文提出的后台网络安全管控策略的关键措施是实施了交换机端口MAC地址绑定技术。以下以思科C3560交换机为例阐述该技术的主要实现方法:[3]

(1)当交换机端口只连接一台工作站时,可进行如下配置:

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端口号

//输入配置端口号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 Mac地址//给端口添加安全MAC地址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1 //限制此端口允许通过的MAC地址为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protect //丢弃违规访问设备的数据包,不发警告

(2)当交换机端口通过挂接HUB或其他交换机设备(非接入交换机)连接多台终端设备时,使用如下配置方法:

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端口号//输入配置端口号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Mac地址1 //给端口添加安全MAC地址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Mac地址2 //给端口添加安全MAC地址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c-addressMac地址N //给端口添加安全MAC地址N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N //限制此端口允许通过的MAC地址数量为N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protect //丢弃违规访问设备的数据包,不发警告

三、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流程

接入交换机安全配置的完善及端口安全技术的实施是一个可行的局域网管理方法,但在使用该策略时,必须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这样才能使该安全策略起到良好的持续的效果。[4]本文提出的安全管控策略除了实施相关技术措施外,还制定了配套的管理措施:

第一,根据《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工作站接入信息登记表》绘制了《温州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后台网交换机连接拓扑图》及各接入层交换机设备连接状况拓扑图,为网络维护与故障排缺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第二,制定《地县调控一体化后台网设备接入管理规程》,规定当新设备需接入后台网或老设备需更换接入端口时,必须按要求填写《地县调控一体化后台网设备接入申请表》,地调侧网络管理人员与县调侧维护人员确定设备接入时间后,按照申请表信息对相应交换机进行具体安全配置。当有多台设备需要接入网络时须按顺序逐台连接。每接入一台设备必须检查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应用及网络状态是否异常,若一切正常再继续接入第二台设备。若系统有异常现象出现(如其他工作站的网速被明显拖慢),则立即将该设备断网,检查该设备是否存在配置错误,错误消除后方可接入后台网,以此实现对接入设备的风险管控。

自动化网络管理员对交换机实施安全措施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四、 结语

基于地县调控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后台网安全管控策略目前已实际应用于温州地县调控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该策略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温州地区自动化系统后台网络的故障发生率,提升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并推进了地县调控一体化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叶芸.浅议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实现[J].科技传播,2011,

(4):161-162.

[2]张才俊.交换机端口安全策略在网络中的应用案例[J].科技资讯,2009,(31).

[3]汪宇昕.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的绑定――交换机端口安全配置[J].统计与管理,2009,(10):28.

篇9

【关键词】电网结构;安全管理;策略;技术水平

随着电网改革的深入进行,电网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更加突出;电网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网运行,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所以优化电网结构、加强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提高调度人员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1 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1.1 电网结构薄弱、供电半经长、单辐射接线、电磁环网率低、抵预雷击、冰灾能力差

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电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主网、城网、农网进行了建设与改造,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有了很大地提高。水城供电面积3584平方公里,担负着水城县33个乡镇、314个行政村、83万人的供电任务。截止目前,管辖110千伏变电站4座, 35kV变电站10座,35kV输电线路23条,总长度390.573千米;10kV配电线路68条,总长度为2633.4961 千米,从网架结构分析,但仍然存在但仍存在缺乏主电源支撑,110千伏网架结构薄弱,35KV变电站未达到一乡一站,部分主干网络负荷重、供电半径大、供电卡脖子,农网电网设备老化,中低压配网结构脆弱,,可靠性和经济性无法保证等问题。

1.2 建设缺乏规范性

建设是电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电网安全运行,所以必须做好电网工程的建设。但现阶段的电网工程建设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与评估不足。设计与评估工作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导致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良好保障。(2)质量控制与监理不过关。没有根据电网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工程监理制度,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3)建设进度不稳定。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整个电网工程的建设进度,导致工程未能如期完成任务,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3 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不当

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在县级供电企业是短板,因运行维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水平不高,对二次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整定方案和工作原理等不熟悉,导致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不当,造成保护误动、拒动。

1.4 调度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心理素质不强

在电网的不断改革进行中,电网的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电网的运行情况,在调度工作中,部分调度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在工作中等、靠的思想较为严重,缺乏对工作的责任心,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调度工作中人为事故的发生。调度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不能熟悉的掌握电网运行的方式和设备,在现场中不详细的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当出现故障时,处理不及时、不准确,从而引发大的事故发生。

1.5 调度班组管理不规范

调度管理工作不完善,没有健全的调度班组制度,日常调度工作中对安全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资料管理,对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在班组管理中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模式。

1.6 对调度事故缺乏预防控制意识

在正常的调度工作中,为了提高调度人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需要进行调度应急预案演习,这对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很大一部分电网调度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却对调度事故演习不重视,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再加之调度人员对现代化的设备缺乏了解,往往演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能指导事故处理,当真正发生电网事故时,调度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从而导致电网事故的扩大。

1.7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不完善

目前,电网调度系统都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系统的建立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其进行维护,使其稳定的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往往是自动化设备的添加和维护人员之间相脱节,达不到一致性,很大程度上对电网调度的运行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对电网调度系统的运行效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电网调度的功能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其次,随着电网调度发展速度的加快,原有的电网调度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当前电网调度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调度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疏于管理,影响了电网调度的安全运行。

2 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电网结构 加大设备改造与投入力度

一是全面优化110千伏电网结构,加快110KV顺场变、院坝变、猫场变、明硐变的建设,同时利用地区220千伏网架,将水城地区南部片区与中部、北部片区电网链接,全面解决水城110千伏主电源支撑薄弱的局面。二是加快35KV青林变、金盆变、西粟变、安营变、花戛变的建设,形成多布点,解决10KV主干网络负荷重、供电半径大、供电卡脖子问题。三是通过大修、技改资金,加强配变设备接地体改造、在重雷区线路加装装雷装置,对重冰地段线路进行改造,更换重过载配电变压器,重点台区年久失修,设备质量差,存在电网抗灾害能力不强响电网安全的问题。

2.2 做好电网工程的建设管理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每个阶段的程工质量,同时还要与运行维护单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工程监督能力,还可以及时修正与施工要求不符的地方,促使监理单位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终达到良好监理整个建设过程的目的。此外,还要注意电网工程的建设进度,在保证建设质量的情况下,还要确保工程任务能如期完成,而材料、资金、机械、器具、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均会对电网工程的建设进度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必须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性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网工程能如期完工。

2.3 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三个管好”:(1)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2)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3)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每班检查核对,做好投切记录,站(所)长抽查,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三个检查”:(1)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2)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3)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2.4 做好电网设备的维护管理

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设备维护部门严格按规定做好线路设备的运行巡视和维护工作,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改进设备的监测手段,根据季节性特点做好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建立危险源档案。针对用户设备导致停电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对用户设备的督查管理,落实相应措施,减少用户设备引发的故障停电。设备部要加大对设备消缺率的考核和对线路设备巡视维护的抽查,减少故障停电。

加强防外力破坏的管理,开展电力设施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整治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安全隐患、电力线路通道内的外力隐患、线路通道附近违章建筑和开挖取土、爆破作业、大型机械施工和影响电力线路安全的其它隐患,对梳理出的外力隐患进行等级划分,对各隐患点的业主或施工单位下发电力安全隐患通知书,签订保电网安全协议,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交底;组织人员加大巡查和护线宣传力度,增派巡视人员对外力隐患点进行监控,增加巡视频次,必要时对隐患点进行驻点监控或流动监控。在线路附近的大型机械施工、爆破作业等施工现场竖立安全警示牌,悬挂警示标语等;在跨越重要公路,应设立标志,并标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在公路、施工作业周边的电力杆塔周围设置防护栏、防撞条、防撞标示、防撞墩、防撞桩、防撞墙等。

2.5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调度人才队伍

加强对调度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仿真机培训,使之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即熟悉本地区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本地区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处理及本岗位的规程制度。三能即能正确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正确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电网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和排除故障,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调度人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苦练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指挥电网的运行和事故处理中做到忙而不乱,惊而不慌,准确无误。

3 结束语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生产是企业效益的基础,电网安全运行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在新形势下,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安全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必须详细地分析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总结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完善优化电网结构,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加强电网调度管理,需调度、市场、计建、设备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电网的安全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严立云,周海晓,刘沛,赵雪霓.电网调度运行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

[2]季文,杨宝起.研究电网调度运行安全的现存问题及其预警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3).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监控;安全;管理;经济;可靠性

0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网的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通过合理的电力调度工作来保障电网的运行顺畅。电力系统的结构复杂型、技术密集型等特点决定了调度工作的难度,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电网技术水平以及设备水平的提高,电网的运行安全以及可靠就需要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保障电力调度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就需要调度监控工作为基础,在调度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调度工作的作用,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从多方面保障电网调度监督工作,提高系统稳定性,促进电网的安全顺利运行。

1 调度监控运行的重要性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同时促进了电网的改革,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智能电网的覆盖,所谓智能电网就是将一些先进技术,例如: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量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能源电力技术等与电网工作相结合,从而形成与电网基础设施相配套的高度集成现代化电网形式,智能电网相较于传统电网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其中智能电网具有坚强性,表现在当电网发生扰动或者故障的时候,还是能够基本保持对用户的供电工作,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停电问题,影响生活生产,并且由于电网的坚强性能够实现在自然灾害或者极端气候的情况下也能够保障电网的顺利安全的运行;智能电网具有电力信息安全保障的功能,能够对电力信息进行实时在线的安全评估和分析,一旦发生问题或者安全隐患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和采取预防措施,一些简单的事故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和故障隔离,系统具有自我恢复的设定和功能,这就实现了事故影响的最小化,即便发生电力故障能够最快的完成检测和修缮,另外智能电网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工作,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在用电多样化的今天,这种设定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从而提高对能源的利用,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具有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等多项优点。

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进入了一个高度融合的阶段,实现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然而在庞大的电网运行过程中,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运行的中枢核心部分,只有通过合理的调度才能够实现电网的可靠性运行,在国际的竞争过程中,网络空间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作战空间,所以如何保障电网调度系统以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电力调控作为电力系统的指挥中心,主要功能就是信息处理和监视工作,电力系统监视控制的功能与电力系统的规模成正比,监视控制功能的运行越来越复杂就需要调度监控人员准确的理解和判断,例如:我们在监控机告警窗口中,当发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动作时,当值监控员应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及时汇报相关调度值班员,通知运维人员到现场检查核实,使事故或异常尽快得到处理。这需要调度监控员对“控制回路”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回路的元件是由控制电源、连接回路的接线部分、跳合闸位置继电器、开关的辅助接点、分合闸线圈等组成。当控制回路电源消失、断线、继电器损坏、触点粘连或接触不良、分合闸线圈烧坏等,都会报出“控制回路断线”信号,若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断路器动作失灵或误动作。

在监控各变电站的运行工况时,若发现正常运行的开关位置指示灯不亮,则表明此时已不能正确反映开关的跳、合闸位置或跳、合闸回路的完整性,故障时造成误判断。所以调度监控工作对信息处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可靠运行。

计算机的发展实现了人机对话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调控中心的工作效率,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了对全系统的监视、分析和计算,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庞大,目前来说常见的控制方式是分层控制,就是将电力系统的控制内容分层处理,按照性质、复杂程度和组织结构等进行分层,从而完成电力系统的分层调度工作,实现了调度工作的高效高质,调控中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我们用的电网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刚性系统的方式,还没有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在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系统的自检和自愈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电网的协调控制能力不理想;系统自愈及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物理冗余;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缺乏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这就需要对调度系统进行相应的完善,适应当前的电力系统模式,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2 调度监控运行可靠性的保障措施

2.1 提高人员素质

调控中心为提升调度员、监控员岗位胜任能力,不断提高调度、监控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协同工作能力,向“调度、监控业务与技术融合”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根据编制的“调控融合方案”,分专业开展现场培训。一是统一发放专业书籍自学,二是安排骨干人员到帮扶单位学习,三是安排调度员、监控员交叉、渗透值班实习。培训中,该公司结合调控一体化要求,针对调控人员进行了监控远方操作技能、监控生产业务流程及事故处理数据查询分析等培训,提高调度员、监控员协同配合能力,减少中间环节,使当班人员可以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控电网运行情况,提高电网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事故处置效率,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为保证调度及时准确,同时兼顾不影响重点企业客户正常生产,该公司还着重组织调度对象包括协议用户的培训和交流,确定有权接受调度指令人员,促进调度、监控、运维之间以及调度与用户之间的协同配合。

2.2 电网升级改造

国家电网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严格的论证下展开了运营调度中心升级改造。调控中心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各个发电厂下达当天的发电调令,监测输送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查看辖区内各个用电单位的服务状况,及时响应用户报修请求,保障用电高峰期的保电工作指挥协调以及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公司的运营情况。国家电网对调度中心大厅的建筑空间进行了规划,显示屏必须做到点对点的原生分辨率输出,屏幕物理像素有多少,显示子系统就必须提供足本分辨率的驱动输出能力。实现了多屏输出,克服了多卡的帧同步问题。

2.3 完善的制度保障

完善的电力系统调度管理制度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来说是一个基础,只有制度的完善才能为之后的工作设定一个规范,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提高电力系统风险防控的能力,建立健全各类规程制度并严格执行,电力系统调度部门的规章制度是否规范,也是调度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不管是调度运行人员还是调度管理人员,都应该及时修改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且在日常的调度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强化反事故演习,从而达到有效减少事故影响的目的。对电压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电力设备维修规则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规范管理制度,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2.4 深化改革创新

在调度专业管理的工作中,调度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实时工作的监督机制建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深化调度运行的工作需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而不断推动,对调度运行的全过程中的设备运行情况以及调度运行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了解,从而在数据基础上更好的指导调度精益化,对调度系统要加强更新维护管理,在整个系统的设计、软件支持、数据分析等全方位进行控制和完善,让系统的运行能够顺畅科学,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站所要进行更新改造,从而保障系统的整体性发展,避免数据信息的传输出现问题造成的系统调度的故障。

3 结语

影响电网调度系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系统的安全运行,可以通过对电网调度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加强和提高,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高凯玺.探讨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优化电网调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35):91,93.

[2]邢洲.智能型、一体化电网调度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创新性研究[C].中国科技纵横,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