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西部地区 银行业 非正式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非正式制度广泛存在。经济发展决定银行业发展,银行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受到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制约,也受到了诸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这些影响也会通过非正式制度的形式影响到西部地区银行业的发展。
一、西部地区非正式制度的约束特征与障碍分析西部地区不仅是一个集“少(少数民族聚居)”、“边(边缘或边远地带)”、“穷(经济落后)”、“富(资源丰富)”于一体的特殊地区,而且在社会思想、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方面也颇有特色。总体说来,西部地区的非正式制度约束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为核心,加之众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体系,该体系除了一般宗教、习俗所具有的历史性、群众性、地域性、稳定性、渐变性等特征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相比,具有封闭性、多层次性和多元性、横向交流的障碍性和整体落后性的特征。(一)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非正式制度约束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幅度巨大。西部地区地处广大国土的内陆,除广西外其他省市均与海无缘,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多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维持生存和发展经济的条件差、困难多。另外,西部地区还有相当一批无电、缺电的地方,不具备发展现代工业起码的能源、动力条件。这些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的设立。(二)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约束西部地区居住着5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2/3。调查显示,不论生活状况的优劣、收入的多少,农牧民在方面的开支比例都较高,这种经济现象,制约着西部地区银行业的发展,是银行业居民储蓄增加的阻碍因素。又如纯正的伊斯兰金融排斥赌博、投机行为以及投资任何可以抑制不确定性的金融衍生类工具,认为人们应当热爱劳动和保持诚实、勤恳、俭朴的作风,根据这一思想,货币不能自动直接地产生货币,只能通过劳动,将其投入创造财富的活动中获取利润才是合法的,这也就从原则上排斥了赌博、投机以及投资任何可以抑制不确定性的金融衍生类工具等活动。(三)以轻商重义为核心的投资理财观念形成的非正式制度约束由于受到几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普遍商品意识差,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弱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市场货币化程度较低,制约西部地区银行业发展。人们不懂得在商品交易中获取正常利润,轻视资金的生产性再投入,重人情、轻合同,这使西部市场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增加。在产品基本满足自身消费需要后,就失去了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努力发展经济、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冲动。
二、促进西部地区银行业发展的对策(一)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投资环境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通信设施建设,为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导致内、外部的信息和物资的交流有着极高的成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人们只能选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规律和相应的习俗安排,从而形成希克斯所说的“习俗经济”。而这又是导致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较为薄弱,人们的竞争意识、价值观念较为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交通通讯等基础实施的改善,促进分工和商品生产向纵深发展,对改变西部仍然存在的愚昧落后状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引进并发展伊斯兰金融体系,适应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现状伊斯兰金融市场参与模式之一是建立伊斯兰银行。作为伊斯兰金融体系最发达的部分,伊斯兰银行业目前是通过“专门的”伊斯兰银行和“伊斯兰窗口”两个渠道运作的。为了适应发展,现在伊斯兰金融专家改变经营理念,学者们在传统的伊斯兰金融工具的基础上,通过吸收世俗金融思想设计开发出一系列更复杂的金融工具以强化其流动性。并且通过改变投资产品以符合教义的方式,吸引了大批的潜在投资者,增强了伊斯兰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这种改变也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伊斯兰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提高西部地区科学文化素质,加快非正式制度创新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知识不断积累和积淀的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是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增长的结果。因而,要实现少数民族非正式制度的创新,就必须有新的知识元素的注入,而知识的发展则依赖于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这样新知识渐进更新旧观念的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创新效应也就在知识增进的过程中实现。银行业不仅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金融服务,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除以上从非正式制度角度的因素进行西部地区银行业的发展格局创新外,还应当加大政府的投资和改革力度,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从而能够更好的吸引资金的进入,从长期根本解决资金短缺和资金外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1诺斯著.陈郁,罗华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罗纳德.哈里.科斯著.盛洪,陈郁译.论生产的制度结构
[M].上海:三联书店, 1994.
[3]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6-77.
[4]司正家.几种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启示
[J].实事求是,2008.
[5]王守贞,邹晓峰.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系统发展研究
篇2
关键词:煤炭行业;地质勘查;现状与发展
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查工作可以追溯到一百五十年以前,而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技术也促进了当前勘查、采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如结合各种煤田的地势以及环境特征,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勘查,即像钻探、检测、遥感等等,而且煤田三维地震技术等技术甚至能提升勘查工作的准确率,从而对一些恶劣的地势也能有效勘查,如沙漠、沼泽、山地、水面,同时应用的钻探设施也呈现出多样化,如绳索取芯、金刚石钻进、空气泡沫钻进等。本文就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1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历史
我国在煤炭地质勘查方面已经具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而对于传统勘查工作往往包含较多的复杂步骤,而且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不高,设备落后(仅仅只有锤子、罗盘、放大镜),如地质填图步骤主要是以纸张记录相应的地质数据,这样不但强度较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普及计算机软件绘成煤田地质图的技术,到了80年代初,我国拓展出一个煤炭遥感科学机构,将遥感技术融入了煤炭地质勘查中,其运用仅仅是在大兴安岭西坡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等有限区域进行,但是技术本身成功检测出了非煤层岩层以及煤层处于不同场所(地面光、热场)的波谱特点,而且能够构建煤层热红外辐射变化分带,这也是我国煤炭勘查发展的一大突破。到了90年代初期计算机配合野外数据收集已经十分成熟,也趋于更加快速的发展阶段。
2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现状
2.1技术创新与改革
技术创新与改革主要体现在对于煤炭的地形特征的填图遥感、物探、钻探、测试等等技术方面,而且一般来说,这些技术本身是结合了真实的地质信息进行开展的,而且对煤层的规则都能开展详细的研究和勘查,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如煤田三维地震技术,主要提升的方面包含勘查精确性,而且对5m以内的小型断层收稿日期:2016-01-14作者简介:卢德芳(1983-),男,河南林州人,2007年6月毕业于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6月获得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工程师,现在河南省三门峡义马市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地测科工作。以及3m以内的小断点都可以准确查找出,对于各类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如山区、沙漠、黄土地区、水中、沼泽等等区域,勘查不仅能体现断层,同时还能描述陷落柱、煤层等复杂的结构以及厚度变动。
2.2信息化与“3S”技术普及
信息化和“3S”技术是近代我国信息化产生的新技术,即通过收集野外的信息数据,以计算机将地质报告编写完成,同时以电子报告形式进行反馈,这些流程都是信息技术的体现。而且GIS系统平台逐步完善,也收集了包含国内各类的地质勘查流程数据,如水资源、煤层气、煤矿环境评估等等,这些领域采用遥感技术煤田地质填图,可以采用分辨率极高的图形体出现填图的精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能有效提升填图工作的效率。另外,高光谱和遥感信息快速提取等技术手段也逐渐形成一定体系[1]。
3未来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3.1资源评估科学化
对于目前我国煤炭地质勘查的资源评估体系,还存在较大的不足,特别是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资源评估系统。而随着未来媒体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评估也会根据科学合理。如评估全面化发展不局限于单一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估,同时,对资源新的运用方向也进行了相应的拓展。最后,还需要强化多元化的评估,如煤炭基地周边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等评估,并且构建全面的煤炭信息管控平台,从而达到动态管理的目标。
3.2提升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源自于国内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是国内煤炭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国外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技术本身对煤炭地质情况分析需求比其他技术都要高,即包含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等一些技术,同时还注重技术本身融入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的技术研究,完整展现煤这种资源的构成,从而有效了解其物理化学反应情况,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3.3促进现代化的开采
现代化的开采普及最先要基于煤炭与地质研究,然后基于以上科学依据,评价相应的开采条件,另外,煤炭开采还需要推行相应的三维地震勘察技术,同时研究技术的拓展;接着是对相关设备的更新,即如矿井物探测仪,同时构建全面的测试评估体系;再者,应当针对瓦斯等地质规则进行分析,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做好紧急预案与处理工作;最后,还需要拓展瓦斯勘查评估系统,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2]。
3.4根据地域差异研究
根据地域差异研究可以要依靠地质研究理论,同时进行相应的开采工作改革。如在东部地区的地质勘查,需要研究理论中的煤层、地应力场、水文地质还有工程地质特点,对影响煤层地质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而在西部地区,则需要以地球的系统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分析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步拓展水资源以及环境的综合评估工作。
3.5强化技术改革普及
3.5.1地、物、化三场异常制约技术改革
推行相应的综合技术,即如地、物、化三场异常制约法,地是地质结构简称;物是地球物理化;化则是代指化学场。而三场技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也在我国传统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体现巨大价值,但是技术本身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勘查深度不够、勘查设备过于落后、勘查精准度不足等等。而且线圈缺乏定性,特别是到达一定的地下深度范围时,就不能确定线圈的边缘以及细密线圈的精度。而且勘探技术本身对于煤矿位置只能进行初步确定,而无法提供精确的区域信息,进而导致勘查难度也逐步提升[3]。
3.5.2X射线荧光技术普及
这类技术比较先进,因为一般情况下,煤矿资源都处于距离地表较深的位置,若运用X射线荧光就能对其参数影响,然后短期内可以获取另外一类射线的反馈,这类射线类似于激光波。而相关人员接收到反馈射线后则可以准确判断煤矿资源在地下的具体区域。若地下矿藏除了煤矿还包含其他资源,技术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另外,该技术还能具体估算出煤矿资源的储量,保证针对性开采,减少盲目开采的情况,这样也能有效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所以根据该技术的生态价值以及效率价值,则应当得到广泛普及与运用。
4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结合诸多信息化的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勘查的效率,同时准备了解地下煤层的信息,让勘查工作更加科学化。
作者:卢德芳 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国云.浅谈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应用发展[J].科技风,2012,06:64.
篇3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建议
1、煤田地质勘探重要性
煤田地质勘探包括煤田普查和勘探两方面工作,主要研究煤层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赋存规律、煤层变化特征,为矿山设计建设和矿山生产提供所需的煤炭储量和地质、技术、经济资料。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了76%以上的比例,这就要求我国煤炭工业要稳定、安全、高效的发展,以保证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量。煤炭开采的前提是煤炭地质勘查,其目的是为煤炭开采提供良好的服务、有效的数据,以确保煤炭资源能够被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我国能源行业稳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由此可见,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十分重要,是煤炭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煤炭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
我国煤炭地质勘探技术目前整体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主要表现为:
2.1 高分辨地震勘查技术:采用高分辨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等方法,可以查明断层落差,圈定煤层分叉合并区、岩浆岩对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及陷落柱分布情况,划分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带等。
2.2 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查技术:采用瞬变电磁法勘探、高精度磁法勘探、高精度重力勘探、直流电法勘探(含高密度电法勘探)、地质雷达探测、频率域电磁法勘探等方法进行勘探。广泛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勘探和地下水勘探等资源勘探领域。进行断裂、褶曲、沉积盆地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探测;圈定岩溶发育带、地下河、含水裂隙带等隐伏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矿山采空区和空洞等异常体的工程勘查。
2.3 测井勘查技术:采用电、声、核系列物理参数测井,水文测井及煤层气测井等技术。可精确为煤层定厚、定深;非煤系地层定厚、定深。常应用于煤岩层定性、定深、定厚;煤岩层力学性质分析,煤层炭灰水分析,煤层沙泥、水分析等。
2.4 遥感技术:应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微波、红外、可见光)、地面遥感测试技术。进行煤炭资源评价、煤层自燃遥感探测以及城市地籍信息系统建立等。
3、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用发展眼光看,近年来钻探仍将成为获取“第一性”地质资科的重要手段。物探仪器日新月异,性能改进与更新迅速,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遥控、计算机实时控制、处理、数据分析和三维图形显示方向发展;物探方法向多维、多参数测量、多方法组合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普及到地质勘探的各个专业、各个作业单元,乃至管理整个勘探系统。近年来。值得注意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3.1 开发井下勘探技术,根据国内外资料,落差小于5m、长度小于150m的小断层及小型褶曲,近期不可能用地面勘探方法查明。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应在采区开采前,在井下开展采区勘探或工作面勘探,其方法包括矿井物探和沿煤层钻进。基于煤层密度比上下围岩小,煤层是一个明显的低速槽,国外在70年代末首先采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井下探测煤层构造。近年来,探地雷达技术发展迅速。最近南非开发出一种Rock雷达系统,能定量研究岩体,准确确定断裂带深度、巷道周围裂隙带特征。显然,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将大有作为,是一重要发展方向。
3.2 发展水平钻进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先进的采煤国家愈来愈重视采用水平钻进方法沿煤层钻进,并采用与之相配合的随钻测斜技术。水平钻进技术是由受控定向钻进发展而来的。近年来,这种钻进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能在井下沿煤层钻进,还能在地面沿垂直一圆弧一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地面水平钻进,在煤炭部门是80年代后期才从石油部门引进的。
3.3 加强综合勘探,据有关材料说明,英国煤矿区尽管用三维地震勘探曾解释出小至煤厚落差的断层。但英国深部煤矿公司仍然重视钻孔研究。近年来,他们在已经评价的赋存经济可采储量的井田,按400―500m网度布无心孔,用组合测井方法勘探。他们开发了一种岩层显微扫描仪,通过人机联作能解释几十厘米落差的断层、裂隙、沉积和构造特征,以及应力方向。借助专用软件,用组合测井可确定出岩石类型、岩石强度、孔隙度或渗透率、倾角、孔径、分析水和烃等。
3.4 研究动态地质勘探技术,如前所述,危害矿井安全的动力地质现象由采掘活动诱发而形成。它们具有动态特性。因此,预测动力地质现象的形成及其强度。不能简单地只凭反映原始地质条件的静止数据,而应主要分析基于岩煤层应力或其物性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资料。高产高效采煤推进速度快,进行动态勘探,即在采掘期间连续多次勘探采区的应力或物性随时间变化很有必要。
4、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几点建议
4.1 根据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勘探和开发现状,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加强地质勘查力度,多渠道融纳资金,查明煤炭资源家底,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4.2 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煤田地质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煤炭及相关领域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加强煤田地质基础研究,为煤炭资源调查、煤田地质勘查以及相关的煤层气、水资源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
4.3 加强煤田地质勘查设备更新改造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地质勘查业。加强国际国内技术合作和交流,促进煤田地质科技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4 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规划,对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及综合利用。要规划出对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大矿区或重要基地,在条件成熟时将煤炭就地转化,向外输气、输电、输油。对小煤矿进行联合改造,扩大单并生产规模,改进采煤方法,提高回采率。同时要加强缺煤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使农牧民改烧柴为烧煤,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4.5 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吸纳各种资金开发煤炭资源,对占而不开,占大开小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
4.6 加强环境保护,重视生态建设。本着谁开发,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因矿业开发引发的煤层自燃、环境污染、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要加强调查评价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煤炭深加工、综合利用及洁净煤利用。
4.7 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煤层气作为新型洁净能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减少矿井瓦斯排放,降低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效应,也可增加洁净能源总量。
5、结束语
从煤炭现代化生产要求角度看,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基于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高度重视,加大力度鼓励科技创新,相关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正积极研发相关技术、装备,煤炭资源精细勘查的精度和水平及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保障的能力逐步提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l】王定武.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MI冲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4.
【2】唐建益,方正.煤炭采区实用地震勘探技术[J]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3】孙平.煤田地质与勘探.煤炭工业出版社IJl.1996.1.
篇4
关键字:矿山建设;数字化;煤矿建设
Abstract: The coal mine construction " digital " mining industry is a new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be min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ys, "" digital mine construction for coal mine mining enterprises produc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rovides a reasonable, efficient, accurate solution. With the digitization construction seriously, digital application in mines has become a popular topic in the field of mining enterprises, this thesis “digital coal mine " mine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ed problems.
Key words: mine construction; digital; coal min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D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花矿山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概念,也是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是符合适应建设信息化社会要求的矿山信息化的完整解决方案,数字化矿山实施的成功,将对我国煤炭资源行业实现结构优化重组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首先来看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发展现状:
一、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发展现状
1.1煤矿“数字化”矿山简介
数字化矿山的定义是由数字地球的定义延伸而来,即在矿山范围内以三维坐标信息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而组成的信息框架,并在该框架内嵌入所获得的信息的总和。煤矿所能获取的信息可划分为固有信息和动态信息2个层面,固有信息包括矿井原始数据(地质、测量、钻孔)和煤层、围岩、井巷等地质体空间信息;动态信息包括采掘、通风、运输、供电、给排水等生产系统网络及其装备信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设备状态、环境、人员),专业分析辅助决策信息,生产经营管理信息。
数字化矿山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山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共享矿山数据资源、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矿山经济发展、矿山安全和矿山科学技术创新的需要等,它把关于矿山系统的原始数据流转换成可以理解的信息,转换成具有矿山经济价值的知识。
1.2研究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矿山是在测量、地质、采矿、选矿、安全等各个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料比较完备的基础上,结合相应软件建立起来的三维模拟图形,可以相当真实地立体展示地质形态和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矿业数字矿山模型是把地质勘探、资源估计储量、测量数据收集等导入成三维视图,同时融合了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设计等,它涵盖了地面状况、矿体赋存、断层、水文地质等从地表到地下的、完整的、具体的地质数据;还能设计多种现场生产方案及采区闭坑复垦方案、模拟方案实施效果,模拟再现生产现场的调度指挥。
数字化矿山还可以作为检验监测手段,将矿山边坡、排土场、尾矿库、地下采场和采空区等已发生危险的部位所设置的监控设施统一进行在线监控,进行安全的监控预防;将其他合作单位提交的测量、勘探、设计等技术资料进行复核,找出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部分,提高项目成果的精确度,使设计能和矿山实际生产活动相结合,科学推动矿山长远发展。
二、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发展存在问题
国内矿山行业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浪潮般的推广应用,为矿山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一方面,随着矿产资源消费的急剧增长和开采加工难度的日益增大,促使采矿逐渐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煤矿信息化正向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且大部分建设了以光缆为基础的高速企业网,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采矿生产运输自动化系统、生产调度监控系统与internet网对接并建立了网站系统。
三、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采矿业的不断应用,采矿业正由经验型、传统型向科学型、定量分析与处理、自动化方向发展。我们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将下一步数字化矿山建设目标定位于: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手段,把矿山的所有空间和有用属性数据实现数字化存储、传输、表达和深加工,并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和决策之中,以实现矿山生产的系统优化,达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高效快速的推进矿山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综合自动化在我矿的整体应用。
目前,我国数字矿山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3.1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和煤矿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企业的经营、生产决策、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等信息的有机集成;
3.2通过应用软件,实现经营管理科学化,生产计划、生产安全调度、生产过程控制最优化;
3.3保证煤矿生产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3.4提高对客户多种要求的响应能力。
可见,“数字化矿井”最终表现为矿井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高安全和高效益。
四、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发展趋势
4.1发展趋势之一—构建生态矿业工程
在建设数字矿山的同时,我们要试图朝着构建生态矿业工程方向发展。所谓生态矿业工程就是当人类开发矿产资源引起自然生态平衡破坏时,建立人为的生态平衡,构建生态矿业工程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2发展趋势之二—实现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一体化
矿山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一体化具体是指应用可视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工艺、设备、仪器的自动监测与控制。
4.3发展趋势之三—开发各种功能的矿山应用软件
矿山信息的分析与应用、矿山生产的评估与监控、矿山工程的模拟与决策等,均以各类应用软件和相关模型为工具。必须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矿山工程需求,研究开发适合不同用户、具有不同功能的矿山应用软件,如采矿CAD、虚拟矿山、采矿仿真、工程计算、人工智能和科学可视化等软件工具。
4.4发展趋势之四—实现无人采矿和遥控采矿
随着当前制造业成本上升而机器人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世界上倾向于少用人工而多用机器人,未来人们追求更舒适的工作条件,恶劣、危险的劳动环境需要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利用电子与机械技术的结合把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实现遥控机器人采矿,使机械化转向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矿产资源效益。
4.5发展趋势之五—虚拟条件下矿山模拟开采研究
以地质及矿床模型为基础,结合其它关键信息构造虚拟矿山,进行数字模拟开采,完成矿山开采计划编制、巷道标准断面、硐室、开拓、采矿方法、穿爆、通风、管道、灾变应变预案等设计工作。
4.6发展趋势之六—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人们已开始应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来解决采矿工业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并逐步显示出无法取代的优越性。运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调度指挥、资源预测、安全警示、突发事件处理等决策支持功能,实现矿山的智能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矿山理念对于中国煤矿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做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稳步实施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长远战略,为中国的采矿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实现中国的采矿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志雄,长期规划、重点突破---矿山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MM论坛,2003年7月.
[2] 毕思文,殷作如. 数字矿山的概念、框架、内涵及应用示范[J].科技导报,2004(6):39-41,63.
[3] 吴立新,殷作如.再论数字矿山:特征、框架与关键技术,煤炭学报,2003,28(1).
篇5
1.计算机GIS制图代替计算机CAD制图
计算机CAD工程制图的应用逐渐显现出一些缺陷,是地质勘探工程制图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直至GIS工程制图软件的出现以及不断完善,补充了CAD制图的一些关键性缺点,逐渐代替了CAD工程制图,完成了地质勘探技术的第二次质的飞跃。在GIS制图软件的发展史上,由于GIS制图的出现具有很大的制图优点以及潜力,导致GIS制图软件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根据数据统计,现在GIS软件平台将近500种。GIS制图软件也逐渐添加了虚拟可视化技术,现在大多数商业遥感图像软件中都添加了GIS制图的功能,在GIS制图系统的改革创新下,取得了骄人成绩。在GIS制图软件的使用当中,我国在地质勘探制图中使用最多的是中地信息工程公司开发的MAPGIS制图软件。MAPGIS是使用性比较强的制图软件使用平台,在使用性能上,包括图形绘制、图像绘制、地质性、遥感图像、测绘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是一种先进的大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平台,适用于大部分地质行业的工作,并且在语言变换上,可以实现全中文的操作系统,操作性能比较好,容易让人接受,是我国地质勘探制图中使用最广泛的制图软件系统。
2.地质勘探工程对硬件的要求逐渐过渡到人才储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逐渐超过了以往的物质资源、金融资源的重要性,在公司企业资源的所占比例得到了加强,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而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逐渐加大了对高科技人才的招聘力度。在我国的地质勘探领域中,硬件环境竞争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人才的竞争成为主要战场。所以在此,不要一味地过于要求硬件设施,只要有充足的科学技术人才可用,就能够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站稳脚跟。由此就可以看出,如何对这些先进的硬件设备进行灵活的应用,对待测地点进行专业的信息化处理才是现在的工作重心。工作者不要盲目地追求设备的先进性以及软件的专用性,要加大科学技术人才的储备,只有地质勘探使用的硬件环境与人才进行有机地配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工程图,才能够满足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地质勘探技术信息化制图的发展趋势
GIS工程制图系统的利用,为地质勘探制图带来了又一个巨大的转变,真正实现了自动化的高效率制图。地质勘探领域的信息化制图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图形数据转换,和利用交换式的图形技术将地质工程图数据信息化,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编辑修改,再利用准确度比较高的制图设备,直接制出工程图,或者直接制成胶片再进行制图,在此可以随机地使用数字图。要实现地质图形数字化,首先要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将我国相关的地质信息进行归类存储,为数据的查询和管理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的制图,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补充数据。如果地质发生变化,也可以进行数据修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样在地质勘探制图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数据调出,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制作地质工程图,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 煤矿机械 现状 机电一体化 智能化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约占60%,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资源将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5.23亿吨,尽管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然出现煤炭产量相对紧张的趋势,呈供小于需的现象,从而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以我国煤炭矿山机械设备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研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指出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与展望。
1 我国煤矿机械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煤矿机械的制造、使用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煤炭资源的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煤矿机械逐渐暴露出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1 设备体积过大、笨重
体积大、重量大是煤矿机械设备最大的特点。以单体液压支柱为例,每根重量在60~80Kg,体质稍差的工人单独根本无法处理;而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大型设备更是在数吨以上。设备过于笨重,不但导致运转不灵活,而且使设备的搬迁受到限制,从而限制生产能力的发挥。此外,煤矿机械还存在着能耗大、使用寿命短、国产化低等诸多问题。
1.2 适应性差
在我国矿山中,部分矿井实现了机械化采煤,但部分矿井仍采用放炮落煤,这不仅不利于煤炭块度的保持且容易导致瓦斯、顶板事故的发生,对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严重危害。纠其原因是因为煤矿机械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很差,地质条件稍有变化,现有机械化设备就无法展开使用,从而造成煤矿机械化水平的落后,制约煤矿生产能力的提高。
1.3 智能化低
当今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各个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都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煤矿机械更是可怜,大部分机械设备仍是机械动力或机械控制,仅有少数小型设备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这必定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
1.4 生产能力受束缚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了25.23亿吨,但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煤炭资源还有很大差距,而其中部分煤炭资源是矿井超产增加的产量;如按正常煤矿机械生产能力定产生产,则年煤炭产量将远远小于这一值。同时,在我国煤矿生产现场,单工作面产量500万吨/年的矿井仍为数不多,这也多受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束缚所致。
2 煤矿机械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煤矿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够强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煤炭资源的大国之一,但是我国也是煤炭资源消耗大国。因此煤矿机械的研发制造也应该随之发展,为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但是我国煤矿机械制造规模虽然得以有效的扩大,但是竞争能力却比较薄弱,仍旧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依靠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仍旧很少,并且对引进的核心技术仍旧停留在基础的模仿层面。没有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和研发应用,这就难以形成自主研发的良好氛围。并且我国的制造工艺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相对落后,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制造工艺技术能够有效的得以提高就会大幅度提升煤矿机械的发展能力。
2.2 我国煤矿机械设施的主要性能指标仍旧比较落后
相较于发达国家对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对基础元件的理论研究,我国则只是追逐实际的应用技术对基础的理论研究反而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在引进的核心技术应用上,我国煤矿机械也只是简单的仿制外观对其相应的理论基础都视而不见,这就造成我国煤矿机械某些基础原件可靠性不高,使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在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上都存在极大的隐患并且难以满足大型煤矿的生产效率的要求。
2.3 对煤炭机械企业的挑战
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现在我国煤炭工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井的能力。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和大型高效露天剥、采、运、支成套设备在大中型煤矿大量使用。据悉我国煤炭行业将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整合、改造现有煤矿、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和现代化大型煤矿的建设,这为我国矿山机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煤炭开采主要工序:井下综采重点设备-井下综掘设备-全自动刨媒设备-矿井提升设备-露天矿井开采成套设备-煤炭洗选加工设备,显示出对矿山机械的需求量很大。另外,随着煤炭工业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煤的焦化、液化、气化等二次转化设备也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开发研制大型炼焦设备、大型煤液化容器,大型煤气化炉势在必行。为此,矿山机械企业要抓住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深化改革之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加快矿山机械企业改组、联合、兼并、破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组建以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有煤炭生产企业入股、科研院所参与的大型矿山工程装备集团,形成具有制造和开发能力、工程成套能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实体。把企业建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现代化矿山工程企业集团,努力向煤矿提供成套设备,减少用户的风险,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
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煤矿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是煤矿工人的热切需要。因此,煤矿机械设备如何发展,成为事关煤炭行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
3.1 使用灵活化
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是指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强,一台机械设备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生产条件。如能够实现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则赋存条件较差的煤矿的生产能力也将被极大挖掘,从而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力。
3.2 功能综合化
这里的综合化是指机械设备功能的综合化,即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的综合。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实现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
3.3 设备的国产化
煤矿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常用设备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但是一个高精度、大能力、高技术的设备仍不能实现国产化,从而制约煤矿机械的发展。因此实现矿山设备的全部国产化也将是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3.4 煤矿机械朝着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炭资源重要性的显现,我国在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也要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改善。就目前而言,传统的煤矿机械已经难以满足煤炭开采的需要,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原有的煤矿机械操作水平,使煤炭资源的采掘、运输都向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保证煤炭资源的开发能够更加具有效率并且还能够增强其安全保证。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煤矿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是煤矿工人的热切需要。因此,煤矿机械设备如何发展,成为事关煤炭行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是指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强,一台机械设备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生产条件。如能够实现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则赋存条件较差的煤矿的生产能力也将被极大挖掘,从而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力。
3.5 煤矿机械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煤矿机械制造技术正在不断的由传统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也是一门新兴技术,其自身的优越性使其使用和发展领域在不断的扩大,把智能化应用于煤矿机械也具有无穷的生产力,因此应该注重把这些新型科技有机的组合起来,保证煤矿机械的操作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和智能化,使煤矿机械设备能够运行的更加协调,使其在煤炭资源的开采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提高煤炭资源产量的同时还能大大增强其安全可靠性。这里的综合化是指机械设备功能的综合化,即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的综合。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实现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现阶段,社会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迅速的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煤炭机械也不例外,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尽快实现。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煤矿机械将向着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是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是煤矿机械的生命。面对煤矿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需要,煤矿机械将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成为有头脑(计算机控制),有知觉(传感系统),有血液(液压系统),有心脏(驱动装置),有骨骼(传动、支撑机构)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家对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能力的投入的增大,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必将走上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增强.陕西煤炭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机遇及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0(05).
篇7
对于地质实验测试的原始记录来说,其规范化程度逐渐提升,这和日益增长的科技水平关系密切。因此,做好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地质实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还能够为实现高效管理奠定基础。本文中,笔者着重研究了地质实验测试的影响以及标准化的管理策略,希望可以给地质实验测试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从地质实验测试工作进行伊始,工作人员就将主要的工作内容定义为地质找矿。现如今,随着地质探测行业的高效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要求,在地质找矿的基础上着眼于地质环境的研究成为一种总体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本身的服务性色彩也就比较浓厚。地质实验测试工作需要进行处理的原始记录比较复杂,数量较多,所以,要想实现原始记录的规范化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提升原始记录管理的效益就成为目前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的重点。
1地质实验测试的主要作用
地质实验工作之所以进行,主要是由于国家的需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项工作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和传统的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相比,不仅服务功能得到了提升,其对技术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另外,现如今的地质实验无论是在结果分析,实验理念等方面都有所转变,极大地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在地质研究的思想观念以及所用机械设备的先进性都有所提升。不仅如此,地质实验测试也逐渐从原始的单一角度朝着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向发展,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的发展趋势,极大地顺应了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的发展要求。实验测试在整个地质勘查中的作用不可轻视,只有详细地了解地质条件的特点以及总体发展趋势,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勘查,反过来还可以促进地质勘探工作的高效进行。现如今的地质实验测量工作本着资源和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地质开发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因素融入到其中。而且,先进测试技术的应用对地质行业的科学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我国所进行的地球科学研究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地质测试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的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做好调整和突破成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只有不断提升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的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效率。
2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2.1保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地质实验测试的原始记录可以直接反应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结果,也是很多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保证地质实验检测记录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注意和研究:第一,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保证各项数据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小到各类器材的型号,大到各项数据的编号和名称等等。第二,在进行地质原始记录工作中,需要严格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计量单位来进行实际地测量,进而保证原始记录的合理合法性。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各项记录在填写的过程中必须统一用钢笔填写,不能错填和漏填。第四,如果原始记录有改动或者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改动,必须要盖上操作人的印章,并且签上姓名,姓名需要用汉字全称。如果需要变动的位置较多,必须要经过上级的审批才能进行,同时还应该将原有记录和现有记录统一归入档案,以便后续查看。第五,在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的每一个页面上都应该签上工作人员的名字。进行校验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5年及以上的操作经验,不然无法通过检验,效果作废。第六,原始记录中的所有数据都应该充分地体现在曲线图上。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但是需要明确地注明数量关系,而且通过实验检测的数据必须要在线性部分,否则记录结果也无法直接通过审核。第七,在测试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应该以打印的形式存在,如果需要注明原始图,还需要将复印的记录进行存档处理。第八,如果测试记录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异常现象,需要在保证原始记录准确性的前提下,将解决办法附着在其中。
2.2定期对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进行考核评审的抽查工作
定期实施考核评审的抽查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减少无效记录的出现,而且还能够为后续的原始记录销毁工作提供依据,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检查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充全按照相关规定保管妥当、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原始记录所规定填写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划改问题,若有出现划改,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改正;三是对于原始记录可能出现的法定计量单位、计算公式、数据结果表示方法、液体浓度表示方法是否都完全按照相关规定已填写规范、准确;四是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的校验、审核以及签发都是否瀚足各级要求;五是只要原始记录出现以下任一情况,那不予通过:a.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出现十处不清足相关规定要求的;b.没有运用国家所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的;c.原始记录上没有校验工作者签名的,亦或者是校验者与测试者属于同一人的。
2.3原始记录电子化
将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电子化,不仅能够实现“备份”,而且还能够保存己销毁的原始记录,可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确保电子化的原始记录不被修改,就必须对记录应用的每一过程进行签名、信息认证、身份核对以及密码防护等程序,确保电子化的原始记录不会在输入、应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进而确保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规范性,因此目前维护电子原始记录的合法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耍。不过在完全运用电子化原始记录之前,务必要研发出先进且严格的电子文件归档程序,而且还要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适应电子化管理的同时规范自身行为,除此以外国家还应当颁发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原始记录管理者的行为,从而在根本上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性、真实性,为地质实验测试原始记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保证。
3结论
总而言之,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当地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满足更多的服务项目于要求,不仅需要地质实验检测技术协助整个战略性目标服务,还需要原始记录可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保密。所以说,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在保证原始记录规范性,还应该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原始记录电子化,同时还应该对相关的记录进行连续抽查,对不需要长期保存的记录进行销毁和删除,进而方便原始记录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推动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时限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芬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测试中心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矿山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建立[J].金属矿山,2013(9).
篇8
【关键词】地质实验;地质工作;实验测试;关系探讨
引言
目前的社会地质研究之中,是不断应用创新技术的,这也需要借助在地质实验测试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也是地质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进步.地质测试工作的进行为其他相关评价工作承担了基础工作,也是在地质勘察以及科学研究地质方面技术理论支撑,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四眼测试与地质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近几年在地质科学研究中,是需要依靠于地质实现等相关勘察技术进步的。
地质实验测试,就是在实验室内对于在地质调查工作中,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样品进行一系列化学或者物理性的测量操作,是一种依据实验的科学测试过程。在地质工作的初级阶段,实验测试工作就是地质工作中主要的判断依据,虽然目前的工作中,地质实验所得出的结果是作为测试工作中数据产生的重要实验依据,在科学研究以及在矿产勘测地质环境评价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数据基础工作,作为勘测技术的发展基础对于地质科学事业有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地质科学方面所应用的研究与在实际勘察工作中的质量以及研究等级在很大一个方面由地质实验的质量等级以及最后工作水平。
1、地质实验测试是综合的科学测试方法
因为在地质实验中所使用的测试样本,是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的,不仅需要综合复杂的存在条件,并且具有物理与化学方面的情况未知性能,需要在测试项目中能够对于测试项目样本中的物理以及化学等方面情况,对于一些比较难以测试的样品,就必须应用全面的实验研究程序,并且有一个综合的科学测试计划。所以在地质实验测试中,是需要综合的应用多种测试原理,涉及的学科以及专业都是比较广泛的,地质实验测试是综合的科学测试方法。
2、地质实验测试是地质工作方面总结形成的科学成果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完成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研究形成了系统分析39个元素的方法,扫面计划覆盖面积670万km2,其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取得了3000万个高质量数据,令国外同行惊叹不已。中国推动了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进程。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地质行业科研人员成功的分析了53种元素(组分),并完成了100万km2国土面积的调查任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了76重元素,并编制了我国西南四省区地球化学图集,科学地划分了11个成矿区带。
已发现地球化学异常5万多处,经过检查有2900多处地球化学异常见矿,找到金、银、铜、铅、锌、锡、钨、钼等金属矿产地7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70多处,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下面分别介绍岩矿分析(地质分析)在地质工作的应用。
3、在地质工作运用岩矿分析(地质分析)方法
3.1岩矿分析(地质分析)在一些区域地质调查中的运用情况
区域地质调查是基础地质工作之一。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查清测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及其他的地质体的特征、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区域地质调查的样品有岩石、矿石、矿物、化石等。测定的项目有化学成分、矿物结构(包括汗水性和含水量)、元素及物质的赋存形态、变价元素的价态、特征元素的组合、特征及相关元素的时空分配等,以便确定标型矿物、标型元素组合与标准岩石、标准地层对比。
3.2岩矿分析(地质分析)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的运用情况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目的,是发现和评价区域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宫地球化学资料。这些异常往往由金属或非金属成矿区(带)、矿田、大中小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或其他与火成岩等有关的区域性原因引起的。
3.3岩矿分析(地质分析)在矿产普查、勘探中的运用情况
矿产普查、勘探的目的,是分阶段查清矿床的产状、边界、经济品位、开采条件、加工利用的可能行、经济的加工工艺等,从而确定矿床的储量和经济价值。矿产普查、勘探的样品是岩石、矿石、矿物。主要分析的内容是样品的物质成分和化学成分。研究内容有矿物及有益、有害物质(元素)的赋存状态,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走向。用于经济风险评估的岩矿分析,必须有足够的准确度,特别是在边际附近。
此外,岩矿分析(地质分析)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实验室控制自身测试质量的样品分析中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必然发展成为单独的地质分析测试学科。
4、目前的地质工作对地质实验测试提出新技术要求
在找矿区域上:原来是依靠国内“一种资源,一个市场”,现在是发挥优势,参与全球竞争,“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在找矿方向上:原来是是以近地表矿为主,现在要更多地关注和寻找隐伏矿体,超大矿床;原先是以陆地找矿为主,现在要延伸到前海和大洋。
5、未来在地质分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在地质分析技术中的重点研究方面是注重对于微区、原位、形态等方面的分析。在强化对于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创新了技术的本身应用方法,尤其是在现代的地质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提升趋势而言,是由现代的仪器分析决定的,并且随着仪器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减少对于分析的检测权限,并且能够提高对于仪器选择性能以及准确性能有所重视,在测试范围内也有所扩大,增加了微分的能力区分。这预示着在地质科学中的工作深度以及发展趋势必然出现变革。
结束语
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工作成果方面是与地质测验技术紧密相关的,并且在实际工作在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基础能力作用,在方法上也有了不断提升与变化,实验所应用的技术上也有了不断的变革和改变。在社会地质研究之中,创新技术上是不断变化的,这既需要借助在地质实验测试的过程中,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推进,这预示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进步,对于地质勘察以及科学研究地质方面技术理论支撑,地质工作对于周围环境以及资源都有着重要的评价作用,并且能够推进地质实验测试的发展,推动国内地质工作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地质实验与地质工作之间的工作具有相互协调的长期发展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唐有祺.当代化学前沿[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7.
篇9
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建设,降低成本支出,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勘查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增产节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流失现象,为地质勘查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与预期生产目标保持一致。提高成本支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实现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与配置,进而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勘探任务。同时,合同预算价格的降低,需要在管理上寻求效益,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地质勘查行业自身发展潜力。由此可见,加强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对于地质勘查行业来说具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
二、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少统一的预算编制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在预算标准中,预算参数、地区差异性、取费额度以及预算方法在采用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于不同项目来说,存在不同的区域困难系数,不可确定性因素比较多,采用相同预算标准来做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导致无法正常完成项目。过后再重新进行预算调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被浪费,项目执行进度受到当务。同时,预算编制参数的选择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定额选择过于细化,一本预算标准沿用很多年,每年实际动态化更新尚未实现,野外施工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这样不仅加剧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而且使得预算结果的可信度难以保障。(二)项目资金管理比较混乱。1.对于地质勘查专项经费来说,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无偿拨款,在管理方式中,主要采用项目实施单位自主负责制,缺少监督机制的构建[2],很难管理项目资金。首先,在地质勘查项目中,季节和施工条件严重影响着探矿工程施工的进行,存在着较多变动性因素。而且各个地质勘查单位在项目野外施工中,实行承包制,内部财务管理与野外施工管理工作没有进行紧密结合,难以判断出费用支出的合理性。此外,项目资金与实际工程质量较不契合,在资金管理监督中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点和空白点,而且实际找矿效果也并不理想。2.一些部门为了能够补贴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混用专项资金和项目支出资金现象经常出现,这与专款专用目标相背离。3.地质勘查项目由于支出控制力度不足,野外项目施工本身艰苦性不确定性因素过多,再加上缺少充足的人员开支费用、公用费用,造成地质勘查项目人员经费超支。其他费用与预算存在偏差,无预算超预算时有发生。(三)监督检查力度缺失。现阶段,从地质勘查行业内部控制监督与外部监督来分析,外部监督力度比较薄弱,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外部监督中的政府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没有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受到了诸多方面的限制。而在内部监督中,部分地质勘查行业缺少内部监督机构的构建,其独立性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使内部监督呈现出流水化趋势。
三、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统一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编制。要对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加以统一制定,严格规范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必要时要予以一定的强制性,进而保证预算编制较高的可操作性。在预算标准中,对于参数和定额的采用,要具备高度的适用性。对于不同地区和矿种来说,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相应的系数,与变化莫测的市场物价指数保持一致,按照年度来进行更新。地质勘查行业要加强相同标准编制项目预算的采用,保证预算较高的可信度。(二)加大过程监督力度,强化预算控制。1.地质勘查行业要积极构建项目专项资金的跟踪管理机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与监督,项目主管部门要在各类地质勘查项目的资金使用中,发挥出自身的协调性作用。必要时可以实施监理机制。同时,项目日常质量监督、野外工作验收要与资金使用情况相契合,其差距要控制在最低程度。项目野外验收专家要在成果报告中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做好资金决算的审计工作。2.地质勘查行业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强化预算控制,首先,要提高对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对于部门预算而言,主要围绕政府机构而展开的。要提前准备一段时间来进行预算编制,将预算进行细化,考虑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保证能够渗透到具体项目和部门之中,以防出现“重决算、轻预算”现象的出现。其次,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在预算批复下达后,带有一定程度的法律效力。地质勘查行业要按照批复完成的预算来执行,要与预算执行所对应的需求保持一致。根据预算安排计划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编制,避免随意、盲目预算支出现象。(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促进地质勘查项目内控目标的实现,保证内部控制水平的稳步提升,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地质勘查行业要了解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综合素养,设计科学严谨的内部授权制度、财产保全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为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予以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取得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四)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通过地质调查项目支出的控制系统,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的应用,提高监督项目日常支出的有效性,实现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警目标。通过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预警功能。(五)开展检查监督工作。在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中,开展相应的监察监督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地质勘查行业要加强内部审计,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赋予内审部门高度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确保部门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监督性职能。加强先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积极引进内部审计方法,保证较高的内部审计效率。此外,地质勘查院要善于发挥财政机构和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检查监督工作的开展储备力量,保证监督检查工作结果的准确无误。(六)强化项目预算审核。在预算编制完成以后,要进行预算编制的审核工作,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经过批复的预算是地质勘查项目经费执行的参考依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杜绝出现预算标准高套现象,确保项目预算支出结构和比例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建设势在必行,可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地质勘查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助益,推动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朝着规范化、系统的方向发展,顺应新时期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要高度重视专项资金预算管理这一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姚桂霞,陈杨.地质勘查项目经费审计难点与管理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30(09):63-65.
[2]唐前章.浅析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新举措[J].科技,2016,(07):26-27.
[3]栾鹏,刘晓燕.地勘基金项目资金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5,(17):43-46.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地|行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为时下最具能量的生产力,给国内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2015年举行的政府工作报告大会当中,总理首次提出了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试图让这种新兴经济形态在不同行业中得以生根发芽。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共享的平台,实现对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以此来谋求传统行业的创新、改革,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的快速转型、创新发展。地质行业作为国内传统行业之一,其涉及地质勘察、岩土施工、地下清洁能源勘测、地质灾害预警、地质旅游等众多领域,与现代城市建设、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借助时代契机、把握国内政策导向,开展“互联网+地质”发展策略,一方面将能够无限放大地质信息的效果,便于地质行业先行性、基础性、服务性、指导性特点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促进地质行业的改革与创新。
一、地质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点
地质工作借助“互联网+”特点,将迅速搭上信息互联、渠道互通的平台,快速实现高效信息收集、成果无界共享,从而极大的提升地质工作的时效性、综合性。把握时代的风口,开创地质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存在不小的困难,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地质成果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地质信息能够为地方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居民生活提供重要信息保障,也应以此作为“互联网+地质”的重要接口进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通过建立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利用云计算功能,将能够更为快速的搜索、定位、调阅、储存地质成果,便于地质成果功能性作用极大发挥。
第二,地质开发的众筹。互联网众筹已经涉及到了市场中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新型科技商品、服务的研发与推销领域,还是在传统扶贫、捐赠、植树等领域中,皆有涉及。地质开发同样可借助互联网众筹平台,谋求新型渠道地质建设融资方式,借此一方面来提升地质开发公司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在减少财务风险基础上实现大量流动资金的引进。
第三,地质服务的定制化。地质服务已经不再局限于道路、桥梁、房地产等大项目的建设,对于人们的出行与交通同样拥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一方面可以基于网络新媒体方式,实现地质成果信息的极大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咨询公司,为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与检测工作,从而既丰富了地质行业的收入类型,也增加了社会范围内企业对地质服务的需求。
第四,地质服务的政策导向。抓住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思想,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相互融合十分必要。地质服务作为众多开放行业的辅助产业,也应当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深化地质服务行业的改革,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态势,建立市场品牌,强化自身功能,在政策导向的指引下不断前行。
二、“互联网+地质”模型的探讨
地质行业成果所具有的信息性特点,决定了其必将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相互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打造的平台,为地质行业插上双翼,迅速实现传统地质行业的腾飞,就势必需要建立国家“互联网+地质”的新型模式。
在上图中,作者基于对地质工作与“互联网+”结合点的研究,对“互联网+地质”模式进行了组织结构图建立。整个“互联网+地质”模式将更加契合传统地质行业的服务宗旨,以对顾客服务为方向,并将服务顾客的群体扩大到政府、企业、个人群体等。在对顾客服务过程中,一方面以公益性地质单位为主力军,另一方面也应建立小微地质咨询公司,以为顾客提供多元化、分层次的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处理分析、云计算中心功能,由两类重要地质成果服务平台,提供信息至审查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并在国家地质数据中心与地质数据安全管理中心中进行汇集。通过对市场中顾客服务需求类别、内容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在此利用所搭建的平台反馈于顾客,从而实现地质成果的双向流通,为地质成果功能性作用、时效性特点、市场化发展趋势提供基础。
三、结论
当地质工作插上了“互联网+”的双翼,将能飞的更高更远。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手段的发展,给传统地质工作提供了改革与创新的基础、平台。通过采用“互联网+地质”的新型模式,将可极大拓展地质工作成果的影响力,并为地质领域信息及时性、完整性、科学性的提升保驾护航。作者在本文利用自身对地质工作浅显的了解,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了“互联网+地质”新型模式,期望在未来能够进入地质行业深造,并将创新的思维带入到学习与工作当中,为国家地质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蒋越,王翔.让“互联网+”在地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J].中国矿业,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