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审批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审批工作调研报告

篇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了各项审批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

通过制发文件,定期召开入驻部门领导协调会、窗口负责人会议等方法,使大多数入驻部门按要求将本部门审批事项、行政许可的证照、收费票据等拿入审批中心集中办理,并为窗口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二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了大厅管理

年初以来,审批中心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类审批事项管理制度”、“行政许可工作规程”、“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窗口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16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审批服务监督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考勤暂行办法》,审批中心采取早晚双签到及定时、不定时对大厅工作人员出勤情况进行检查等措施,保证了大厅工作人员出勤,使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随来随办。

三是着力解决了网络化办公问题

经多次请示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与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于今年2月末为审批服务大厅安装了政务网和因特网,使因网络问题一直没有在审批中心办件的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局、水务局等8个部门,顺利将审批事项纳入审批服务大厅办理。

四是创建了网上审批办件管理系统

审批中心创办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网络平台,聘请哈工大中百信集团公司2名高级技师将审批中心22台电脑全部安装了审批办件管理系统,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各窗口实现了网上办公,加快了网络自动化办公的进程。

五是进一步规范了审批服务工作流程

审批中心为各窗口统一制作了审批流程图,印发了审批事项告知单和服务指南,实施了服务承诺“八项制度”,推进了政务公开,方便了办事群众。

六是加强对入驻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

按市领导要求,借鉴南方经验,已将各部门入驻审批中心情况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并占一定的分值;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评模、选拔后备干部、提拔干部等方面,应将审批中心单列并在中心进行考核,使表现突出的窗口工作人员能得到奖励、提拔和重用。

七是贯彻落实好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精神

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之后,审批中心按照上级会议要求,迅速开展工作。中心领导多次深入有关入驻部门,与部门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就审批项目进驻、人员落实、电脑配置等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在审批中心的积极运作下,有些单位近期将审批项目纳入审批服务大厅集中办理。

八是发挥审批中心平台作用,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经过我们确定专人、多方寻找门路、积极运作,已初步与长春一家客商达成投资协议,并在乌鸦泡镇建一木材加工企业,投资金额200万元。

篇2

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服务软环境,推进投资服务工作的全面提速,更好地服务于全州经济建设,根据州招商委的安排部署,XX年3月,由州招商委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省外来投资服务中心、昆明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外来投资服务中心)等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带着问题一路求教,细心揣摩,认真学习,并结合**州的实际形成了《关于推进**州外来投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 我省外来投资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投资服务政策法规

近年来,我省通过不断加大改善投资环境力度,引进内外资金逐年增加。但**的招商引资总体是不理想的,仍处在纵比大发展,横比差距大的位置上,尚未在整体上实现量和质的突破,仍未改变“总量少、规模小、引进利用外资水平低”的状况。这不仅仅是开放力度和政策优惠的问题,而是投资环境不理想,特别是一些部门和单位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引资、轻服务”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1998年9月公布实施的《**省外商投资条例》,对规范行政机关服务行为和促进外商投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省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投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投资环境亟待改善,外商投资条例的规定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外来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加快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云政办发〔XX〕122号)于XX年正式颁布实施。《条例》作为我省促进外来投资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政务环境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颁布实施,为促进外来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对规范和促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的招商引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条例》颁布后,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州市认真贯彻《**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云政发〔XX〕180号)和《**省外来投资服务制度》(云政办发〔XX〕119号)精神,积极转变服务职能,创新工作机制,狠抓效能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和建立了部分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切实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服务的水平。

(二)各级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篇3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专项治理为切入点,以查办典型案件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创优发展环境“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即:“改革一批体制机制、建设一批制度规范、搭建一批监管平台、治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作风转变,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创优发展环境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为全面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改革一批体制机制

工作目标: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审批、执法管理和行政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工作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执法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

工作措施:(1)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改革,同一部门内部由多个机构承担的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定期组织联合审批。推行行政审批路径管理,明确审批标准、审批时限、审批要求等内容,确定审批路径并进行公示,严格按照规定路径审批。(2)各部门单位搞好内部科室之间的执法协调,实行统一执法。制定年度执法计划,严格按计划执法。制定执法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实现部门与部门、部门内部科室之间执法结果资源共享。制定分级执法管理办法,明确执法的层次和范围,严格按权限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教育警示、整改在先,处罚在后。(3)各部门单位制定服务标准化制度规范,明确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工作标准。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服务标准化示范大厅建设,创建服务标准化示范窗口。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服务,明确人员、事项;开展预约服务,公开预约电话;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加强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力争年内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站和村便民服务室实现全覆盖,全面实行乡(镇)级便民服务集中办理制和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

(二)建设一批制度规范

工作目标:抓制度建设,促源头治理,抓工作规范,促依法行政。

工作重点:健全完善效能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管理制度。

工作措施:(1)实行行政许可“一口受理”和否定报备制度,把好入口、出口关。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全程代办制等制度。制定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2)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和时限;建立审批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监督、责任追究等内容。(3)制定年度检查计划,严格按计划进行检查。实行联合年检制度,统一时间,集中年检。实行行政处罚首长责任制。按照《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的要求,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

(三)搭建一批监管平台

1、深化市直机关联系企业工作

工作目标:实现为企业服务关口前移,主动为企业解忧脱困。

工作重点:(1)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2)帮助企业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3)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工作措施:(1)结合实际和业务职能,制定年度联系企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2)主要领导亲自到企业调研,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3)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4)建立联系企业工作台帐,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登记管理,限时帮助解决。(5)严格落实月报告制度,每月25日至27日将该月联系企业工作情况报市发展环境办公室。

2、深化发展环境监测点工作

工作目标:全面掌握市直部门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情况,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工作重点:(1)通过监测点掌握部门单位在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收费等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不依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态度粗暴、对企业“吃拿卡要报”等问题。(2)征求监测点对改进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组织监测点对各部门单位优化发展环境情况进行评议。(4)通过监测点加强对部门单位行政行为的监督。

工作措施:(1)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联系等方式,定期与监测点联系,定向搜集发展环境方面的信息。(2)认真梳理监测信息,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对个性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对情节严重的,立案调查,严肃查处。(3)扩大监测点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吸纳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发展环境监测点。同时,对信息提报不及时、监测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

3、健全完善机关效能联系点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对市直部门单位行政行为的监督网络,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能。

工作重点:扩大机关效能联系点覆盖范围,在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单位建立机关效能联系点。

工作措施:(1)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市行政效能联系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机关效能联系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并将负责人、联络人及责任科室于3月底前报送市发展环境办公室。(2)严格执行定期汇报制度,各部门单位每季度向市发展环境办公室报告一次效能联系点工作开展情况。(3)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效能联系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予以通报。

4、完善电子监察系统运用

工作目标: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能力。

工作重点:抓好电子监察系统的完善和运用。

工作措施:(1)各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项必须全部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办理。(2)拓展电子监察系统功能,逐步将行政收费、处罚、国有产权出让、药品集中招标、医疗器械采购等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管理。(3)严肃查处规避电子监察的行为。(4)分级、分步推进市、县两级科技防腐网络建设,按照“每季度组织一次调度,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每年组织一次考核”的要求,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加强政务事务公开工作

工作目标: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工作重点:严格行政审批公开、行政执法管理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工作措施:(1)将行政审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将行政执法岗位、职责以及行政处罚程序、收费标准、检查结果等进行公开。将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流程、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进行公开。(2)加强督促检查,通过部门单位内部监督和职能部门外部监察等方式,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到位。

(四)治理一批突出问题

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工作重点:治理乱收费和不收费问题、乱执法和不作为问题、乱审批和吃拿卡要报问题、强制企业接受中介服务和加入协会问题、严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等问题。

工作措施:(1)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治理的重点,并行成专题调研报告,于4月底前报市发展环境办公室。(2)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分工,集中人员、集中时间进行专项治理。(3)研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防止问题纠而复发。(4)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工作落实。

(五)查处一批典型案例

工作目标:严厉惩处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

工作重点:重点查处利用职权设租寻租、“吃拿卡要”案件;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效能案件;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行政机关、垄断行业转移职能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恶意阻工,干扰、损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案件。

工作措施:(1)拓宽和畅通投诉渠道,探索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深挖案件线索,努力扩大案源。(2)进一步完善投诉案件处理程序,按照投诉受理、案件督办、结果分析、信息反馈四个环节,进一步完善投诉件分流办理制度、转办投诉件督办制度、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和回访制度。(3)整合办案资源,探索实行联合办案制度。(4)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增强查办案件的震慑力,扩大社会效果。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

各部门单位要召开动员会议,对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增强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单位的实施方案,3月底前报市发展环境办公室。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4月至5月)

认真对照本《实施方案》,结合本部门单位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自查自纠,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机关干部、基层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本着“深入查问题、重点找原因”的原则,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重点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力、服务水平不高、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等严重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和整改方案,5月底前报市发展环境办公室。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6月至12月)

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分类梳理,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制定整改计划和台账,明确整改进度和期限,限期整改。整改情况于12月底前报市发展环境办公室。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月)

对各部门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集中评估、考核和验收。各部门单位要将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总结于2012年1月15日前报市发展环境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分级负责、分工负责、分项负责的要求,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动员部署和督促检查,务求抓出成效。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妥善处理好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做好业务工作的关系,把业务工作与创优发展环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篇4

[关键词]淄博市 中小企业 人大立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24-02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大量出现,并随着市场制度的日益完善,其在内部管理、竞争力、服务民生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最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营商环境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本篇调研报告立足山东省淄博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提炼和总结淄博地区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角度探索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一、淄博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淄博市作为山东省发展较快的地区,经济助推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优质的中小企业。从近年来发展速度和质量来看,淄博市中小企业呈现出如下发展特点:

(一)中小企业占淄博市经济总量比重不断提高

2015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淄博市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6.8万家,占淄博市注册企业的83.5%,注册资金高达1205亿元,占比达到83.5%。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4万家,注册资金52.4亿元。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2630亿元,占淄博市GDP的63.5%。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比超过了85%。

(二)中小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增加

2015年,中小企业实际缴纳税收超过350亿元,占淄博市税收收入74%。吸纳就业人数164万人,占淄博市就业人数的84.4%。中小企业为城镇居民收入提供12630元,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部分支柱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实现税收持续增加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淄博市中小企业开始形成产业集群,以期获得规模效应,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超过5000家,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有2000余家,拥有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新材料、精细化工、物流、电子电器等新型产业集群50余个。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15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4个。各类集群内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淄博市中小企业总量的30%。

(四)地方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扶持

淄博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和技术革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淄博市当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目前,淄博市成立了淄博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政府联系中小企业及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是主管部门服务广大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中心立足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线下服务移植到线上,打造虚拟服务平台,并且尽可能将辖区内的企业加盟到中心,构建全天候、立体化、全过程的服务网络格局。目前,中心拥有加盟中介服务商100余家,建立了 6000多家企业组成的中小企业数据库、100多名社会团体专家组成的专家资源库,实现了信息流的畅通互通,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二、淄博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而营商环境的构建与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作为资源的支配者和调动者,只有通过高效的行政审批才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但是长期以来,理应由政府承担的良性营商环境的构建却略显不足和滞后。在大量实践调研基础上,梳理出当前中小企业营商环境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行政审批职权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与市场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政府职能过于宽泛,几乎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管了许多本不该管,也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比如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企业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效率过低。这一点在中小企业登记注册时表现得最为突出,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办理各类手续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成立的最大障碍。对政府而言,这种事无巨细的管理范围,必然影响了行政效能的提高,也影响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政府还存在一些喧e夺主、越俎代庖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政府职责划分不够科学,审批权限和管理边界不明确,导致政府和市场权限有所混淆。

(二)对企业融资审批过于严格

企业融资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从大量实践看,中小企业无论是通过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非常有限,有数据显示不到25%。换言之,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我国的金融政策和审批流程,更多是针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有更好的还款能力和信誉度。银行在融资时更多考量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从整体社会效益上考量。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得发展资金,即便是获得了预期融资,也付出了较高的成本。

(三)行政审批改革成效不显著

完善的制度在政府行政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我国有着长期的封建社会时期,人治的观念根深蒂固,时至今日,这种人治的观念演化为、形式主义,这与我国制度文化的缺失有着重要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简政放权,给予市场主体更多的选择权。但是依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没能有效巩固制度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实际中,便是中小企业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对地方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所忌惮,不能够以完全独立的角色去参加完全的市场竞争。

三、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对策

政府行政能力是一个宽泛化的概念,具有非常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要求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还应该创新行政方式方法,提高实际效能。具体到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方面,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科学定位,推进简政放权

行政事项审批和改革就是将原有的权限转交给其他银行或机构,交给市场以更大的自治权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我国推行依法治国重大治理方略的题中之义。淄博市相关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该从自身职责定位出发,尝试将可以有市场自主调节的审批事项移交给市场,并且对保留的事项进行整合和集中办理,比如在企业注册过程中,可以将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办公,推行“一站式办理”,这样可以使办理人员首先集中办理事项,这一方法已经在上海、北京等简政放权先行区得以实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在更多范围和领域推行。

同时,简政放权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要推进审批流程的合并、简化,改变原来的部门繁多、机构重叠、程序烦琐、责任不清等现状,使整个程序简化,将不必要的程序逐步清理,划清彼此的审批界线。从更加长远角度看,要始终围绕“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幅砍削行政审批环节,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给予中小企业发展以更大的自由和灵活空间,政府则更多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责。

(二)服务民生,深化阳光政务

新形势下,想要实现政府改革的持续深入,不仅需要内部驱动力,更需要外部力量的监督和制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便是推行“阳光政务”。“阳光政府”可以极大地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对不恰当的收益、不合理的开支、有失公允的政策、低效率的资源使用状况等情况都会接受公众的评判,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倒逼政府部门积极实现自我革新,促使政府把“压力”转化成推进改革、提高效能的动力。比如淄博市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行“电视问政”,让普通民众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企业服务、企业管理、行业整顿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问询。这种做法,不仅让行政审批制度落到了实处,也能激发公民参政、问政的意识,对推进阳光政务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找准症结,拓宽融资渠道

淄博市地方政府应该将调整商业银行和政府关系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第一要务,将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摆在首位,引导商业银行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和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三位一体的国有企业,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中小企业贷款部,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服务对象;在审批权限、资格、程序和审批周期等方面,作出有别于传统贷款标准的规定,更加考量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地方政府担保中小企业的制度,发挥好协调和担保的作用;建立区域信用担保机构,由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鼓励小型和中型的企业自发形成相互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

四、结语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多样化的挑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鼓励,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主动权和获得感。从长远角度看,这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必然途径。当然,也应该看到,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体系性工程,不仅需要在审批改革过程中对融资、担保、放权等事项的合理安排,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并最终实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许可,王瑛.后危机时代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再认识――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2700家私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4(07).

篇5

为贯彻落实刘奇葆书记在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陆兵主席在全区落实“三项制度”工作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精神,总结自治区、市、县、乡各级行政机关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级行政机关更好地执行“三项制度”,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对全区各级行政机关落实“三项制度”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的主要任务

在自治区、市、县、乡各级行政机关选择一批落实“三项制度”比较好的典型进行深入调研,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经验,

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意见,用于指导全区不同层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规范实施“三项制度”。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首问负责制情况。1、如何设立机关服务窗口,如何落实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明确首问责任人;2、如何对服务窗口充分授权、明确服务窗口及首问责任人;3、如何实行一次性告知,包括一次性告知的内容、方式;4、如何搞好服务窗口与部门内设机构的衔接等。

(二)落实限时办结制情况。1、如何编制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2、如何对机关内部行政审批职能进行调整,将审批权限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3、如何落实不同环节的办理时限确保在总时限内办结及如何完善事项办理交接登记手续;4、如何优化、再造办理流程和减少机关办理事项的环节;5、如何开展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

(三)落实责任追究制情况。1、行政机关首长、首问责任人、具体承办岗位人员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对违反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如何问责;2、如何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完善行政效能监察;3、对行政效能投诉如何处理。

(四)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1、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配备的情况;2、各部门对本机关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和人员充分授权、能否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结的情况;3、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和运作的情况;4、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行政事业性收费进入服务中心办理情况;5、各级各部门和投资者、群众对办好政务服务中心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

自治区作风效能办分别成立区直机关调研组、市机关调研组、县(市、区)机关调研组、乡(镇)机关调研组和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调研组等5个专项调研组,分别到全区各有关行政机关开展调研工作(各组开展调研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对应通知)。各调研组将与各调研点的有关同志共同研究总结实施“三项制度”的经验、做法,调研活动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收集书面材料。各有关行政机关按调研组的要求,将落实“三项制度”的情况和经验以书面形式提供给调研组。

(二)召开座谈会。到有关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落实“三项制度”的经验介绍及工作建议。

(三)走访管理和服务对象。听取服务对象(包括部分投资者和涉及面较广的部分群众)对落实“三项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四)现场调研。深入具有审批、收费、公共服务职能的行政机关了解机关服务窗口建立情况、首问责任人落实情况、给窗口授权情况、编制机关办事流程和简化办事程序等情况。现场察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和各单位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情况。

四、时间安排

调研时间总体安排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主要分为二个阶段:

(一)6月上旬至7旬上旬完成对有关行政机关的调研工作,并对调研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形成调研报告。

(二)7月中、下旬召开不同层次的专题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典型,研讨如何结合实际落实“三项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三项制度”的规范性指导意见,指导全区各级行政机关更好地实施“三项制度”。

篇6

“降成本”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我省相继出台了3个“降成本”文件,企业有哪些获得感?企业成本高在哪里,“降成本”组合拳又该如何出招?

2017年2月下旬,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人大财经委与省级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赴衢州市及下属的县市区开展企业“降成本”专项调研。

找到企业“痛点”,方能找准减负重点。调研组一行瞄着企业的“痛点”查,盯着减负的困难找,共调研各类企业133家,其中实地走访企业57家,收集各类意见400多条。

成本偏高问题仍然突出

衢州市2016年为企业降低成本58.09亿元,超额完成减负30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虽然成绩斐然,但是,谈起降成本工作时,很多企业仍觉得“不解渴”。

――用工成本偏高。首先是社保缴费偏高。企业普遍反映,衢州很多地方的企业严格按工资总额缴纳保费,企业感觉与周边地区按平均工资甚至最低工资、员工人数打折上缴的方式相比,负担过重。

如衢州华友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其在桐乡的基地相比,衢州社保费用占职工工资总收入的26.5%,桐乡占22.3%;医疗保险衢州占8%,桐乡占6.5%;工伤保险衢州占3%,桐乡占0.8%;失业保险衢州占1%,桐乡占0.5%,而且桐乡还有40%的社保费用返还,而衢州享受不到这样的政策。

用工成本高还表现在超额缴纳社保费。“很多高薪人才只承担社会平均工资300%的社会保险费,而超过300%的个人部分,需由其所在企业缴纳,企业感到十分不合理。”此外,在职工退休后,企业每年还需缴纳5%的医保费,有的企业如巨化集团退休人员数量大,每年需补缴资金3亿多元,负担十分沉重。

――税费负担偏重。物流、货运、金融和农副产品等行业的一些企业反映,难以取得增值税抵扣专用发票,这给企业抵扣进项税造成一定难度。虽然很多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税负下降,但有的行业税负不降反升,与“税负普遍下降”的初衷不相符。还有企业反映,财政部门为支持企业发展给予了财政补助,但这笔财政补助还要上缴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用地成本偏高。调研中反映,一是使用税提价快。衢州市土地使用税从2013年的6元/平方米,提高到12元/平方米,3年内翻番,企业明显感到用地压力加大。二是土地使用税不够合理。企业普遍反映,在支付土地出让金后,每年还需再行缴纳土地使用税,虽然合法但不合理。三是用地优惠享受面小。衢州市规定了土地使用税奖励返还政策,但由于对亩产税收有较高的要求,且衢州企业大多为传统企业,能够享受税收减免的企业较少。还有企业提出,技术改造前期投资大,建设和产出周期长,按现行标准很难取得奖励。四是房产税有重复征收的问题。企业反映,目前在征收房产税时要叠加土地费用,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同时房屋每年都在折旧,但房产税还是按原价在计税,认为不够合理。

――用能成本偏高。首先是热能价格高。特种纸行业是衢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对蒸汽需求量大。但蒸汽价格从2016年初的119元/吨左右上涨到170元/吨左右,一些用能大户如维达纸业,年用蒸汽量约2.5万吨,需要多支付1200多万元。特别是在2016年11月份煤价走平的情况下,热能价格还在不断上涨,企业意见很大。

另外,企业反映,供电公司需要收容量费作为“最低消费”,在春节等生产淡季还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电费,不是很合理。另有一些企业反映,电费每10天收一次,加重了企业负担。

――财务成本偏高。这是衢州市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如,商业银行实行名单管理制,对造纸等行业不允许新增贷款,对一些技术先进的造纸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小微企业贷款难度仍然很大,贷款利息一般都在基准利率上浮20%―30%。

降成本政府需对自己“动刀”

减轻企业负担,回应企业呼声。

其实,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制定了帮企业降成本的“组合拳”,从制度、财税、金融、社保、流通、能源等6个领域朝着为企业减负这个方向共同发力。

专家们普遍认为,六大举措的重中之重,是降低制度易成本。

“制度易成本,简单说,就是由体制机制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降低制度性成本不仅关乎企业成本,还直接影响企业发展。

降低制度易成本,简政放权是核心。

在衢州的{研显示,该市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是审批事项取消后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一个典型例子是,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设立奖励制度,而配套政策却出现“脱节”。元立集团反映,其投入巨资建设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及废气回收自发自用电厂项目,企业只要通过认证审批,就能享受国家的减费政策。但2015年5月国务院取消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含电厂)认定”的审批事项,相关优惠政策无法执行。

“国家取消行政审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企业、降低费用,但由于没有配套措施,企业难以继续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影响了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元立集团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同时,政府职能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也亟需改进。一些企业表示,政府专项资金的中期检查,存在政府请专家检查、企业买单现象。“生产许可证分批到期后,专家就分批来评审,吃住行费用全部企业负担。”

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势在必行。

调研发现,衢州的一些中介市场竞争不充分。目前,衢州市只有2家图审机构,企业必须从下属县市跑到衢州市才能办理图审,办理流程多、时间长。一些企业反映,有的中介机构打着政府部门的旗号来进行监测,服务态度很不好。

另外,中介服务收费标准高。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公司反映,中介机构收费一般在3万―10万元左右,公司2015年、2016年各类中介收费分别为135万元和148万元。

有的中介服务不合理。有公司反映,该公司职工一共250多人,其中涉及职业病岗位约40个,每年职业病体检费用为200多元/人,但是企业本来就是医疗药品行业,所有员工每年按要求进行体检,现在40多人又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标准再进行体检,存在重复体检的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对企业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收费项目,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企业反映,从中央到县,每一级都有各种协会,每年缴纳的会费很多,但是对企业实际的帮助却不大。

如,浙江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参加了15个协会,共交了8万多元会费。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参加30余个协会,最低的收费2000元,最高的收费5万元,2016年共缴纳各类协会费用20余万元。

“为企业降低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说,需要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参与调研的相关同志表示。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帮助企业降成本“六大招”,招招直击企业困难,同时也招招直指政府权力。“为企业降低成本,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政府对自己‘动刀’的过程。”李锦说。

应由临时性工作向长效机制深化

“有些费用现在暂时取消,明后年会不会又重新收取?”“企业有了减费政策,还能支撑一阵子,没有政策优惠怎么办?”调研过程中,企业家急切的心声,也折射了对减负工作的殷切希望。

“降成本”组合拳怎样进一步打实?省人大财经委调研组给出了相关建议。

“在政府推动的‘降成本’相关改革中,包括税收、社保收费和部分政府性基金等政策由中央制定,所降的成本往往占大头。从衢州情况看,下降的税务成本占总量的78.7%,下降的融资成本占12.5%。”为此,省人大财经委相关同志表示,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中央建议,继续加大减税、降息力度,继续深入推进“营改增”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成本构成和问题不同,省里制定政策时要分类指导,切实把降成本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行业实行差异化的政策,避免‘一刀切’。”

精准施策,方能善作善成。省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提出,要围绕当前企业反映强烈的成本偏高领域,出台更精准、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用能方面,继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电网公司服务,完善收费方式;尽快指导各地完善煤热联动定价机制,动态调整蒸汽价格。

在用工方面,统一全省社保缴费标准,促进公平竞争;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出台优惠奖励政策,促进转型升级;对企业“机器换人”进行财政奖励,降低人工成本。

在融资方面,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还款方式,推广无还本续贷等还款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转贷成本;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涉企收费的清理规范和专项检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率。

在用地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调整机制,扩大土地优惠政策享受范围;鼓励各地利用“三改一拆”土地建设标准厂房。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继续简政放权,做好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后的衔接配套工作;抓紧研究创新事中事后监督方式。

在中介服务方面,全面清理和整合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认证、评估、检测、设计等中介服务,进一步降低涉企费用,如质量检验检测费、测试费等的标准;进一步培育壮大中介市场,鼓励良性竞争,推动中介服帐奔浜褪辗选八下降”。

调研中,许多企业家还表示,“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企业减轻费用工作,而要把降负担降成本政策措施置于“三去一降一补”的整体结构中来把握,希望把它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推进。

篇7

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201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经营发展最主要困难中排名前五项有人工成本上升(72.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6.0%),缺乏人才(47.8%),社保、税费负担过重(47.3%)和资金紧张(42.1%)。

94.2%企业人工成本上升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判断、评价和建议》显示,2010年有9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更高。其中,中小企业尤为显著,参与调查的中小型企业有将近95%都表示人工成本明显增加。2010年5月份以来,31个地区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薪资调整。浙江、广东、上海最低月标准工资相对最高,分别为1310元/月、1300元/月、1280元/月;按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排序,天津和福建居首位,均为11.6元/小时。不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员工正常薪资也普遍上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于6月16日发表的《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有87.5%的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尽管如此,全国仍有将近30%的中小企业存在用工缺口。浙江省的调研报告中,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有74.5%表示用工较缺。参与企业调研的中型企业经营者中有38.1%认为,比较难或者非常难招到熟练工人;如此认为的小型企业经营者占49.6%。这比2008年的情况要更加严重。

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占76%

调查显示,47.3%的企业认为“税费、社保等负担过重”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五大困难之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统一比例税率33%。从国际趋势看,近年来各国普遍调低公司所得税税率,如德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澳大利亚为28%(5年内降为21%),英国、日本和印度为30%,美国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分别为15%、18%、25%和33%,平均为22.75%,均低于我国现行税率。与此同时,很多国家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如日本、泰国和卢森堡对小企业销售额的税率分别为0.3%、1.5%和1%;并制订高免税线标准,德国、爱尔兰、希腊和意大利规定的免税线为年销售额12108美元、48273美元、7984美元和14825美元。与此相对的是,据媒体调查,中国东部某省2008年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分别为28.64%和32.79%,而大企业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为14.59%。中国税收资料调查显示,全国国税、地税机关共调查各类纳税人75万多户,其中纳入调查的中小企业有638884户。2008年,这些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003亿元,在流转税中所占比重达到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所占比重为76%。2008年个体经营者纳税额占全国总税收的4.82%。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13%

2003~201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四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资金“紧张”。其中,中、小型企业中的35.7%和40.4%均呈现资金紧张的状态;流动资金紧张的分别占31.0%和37.8%。而大型企业资金相对宽裕,仅有22.8%显示资金紧张,18.6%有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要缓解资金状况必须先改善融资环境。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来已久。中小企业自身和金融体制的不足,使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过高,经济效益受损。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从银行贷款或从民间渠道筹资,融资成本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达80%。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使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5.40%,如果是担保贷款,加上担保机构平均2~3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率,企业承担的融资成本将更高。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贷款利率水平也明显有差异。调查结果显示,62.3%的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同时,有13.6%的大型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而小型企业仅为2.5%。调查还发现,超过20%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付出规定利率之外的额外费用“很多”或“较多”,明显高于大型企业。而多数地方民间融资月利率更是已高达4到6分。尽管如此,2011年企业专题调查发现,过去3年有近2/3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选择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

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虽然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但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要大得多。调查显示,6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从银行贷款困难,仅6.1%认为不难。造成这一状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银行因无法准确衡量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而选择对其贷款申请持谨慎态度。从国外的情况看,美国征信业已经成为一个年销售28亿美元的行业,日均查询200万次,每年提供10亿份信用报告。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6月,我国征信系统仅收录1520万户企业信息资料,企业征信系统日均查询量只有14.5万次。其中中小企业征信情况更差。到2009年10月底,全国采集、更新中小企业信息195.7万户,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提供查询354万多次,其中商业银行查询227.6万次,8.1万余户中小企业获得贷款13413亿元,还有15.9户中小企业由此取得了银行授信意向。

70%的企业认为行政环境需改善

企业经营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宏观调控之下,因此政府行政环境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根据企业对2010年当地行政环境的评价,有70%左右的企业认为当地的执法环境、政策公开性、审批程序简化程度等指标均在一般程度以下,有待完善。超过5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行政机关的公正性和执政效率一般,约26%认为“较差”或“很差”。在以上各项相关评价中,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的评价值均相对最高。

从2001年至今,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经过多次清理,已经从4000多项减少到2000多项,删减了一倍。2010年,内蒙古取消了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年为企业和居民减轻负担近100亿元。截至今年3月,陕西省政府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第五批全面清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20项,调整145项,保留行政审批项目552项,减少364项,总精减率为39.7%。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共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277项,精简66.89%;并将进一步减少到535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较少的地区之一。但调查显示,仍有43.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行政审批手续方便简捷程度“一般”,24.7%认为“较差”或“很差”。据媒体报道,在甘肃,某工厂建一栋高层住宅楼,要跑38个部门,审批32个环节,交13项费用,历时2年。在四川,一个水电站的核准手续,要取得20多项行政许可,耗时可长达 3~5年。一座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电站开始发电后,每年发电收益约10亿元。繁复的审批手续带给中小企业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中央企业和12省签订投资协议7.3万亿

2009年以来,广东、江苏、湖南、湖北等省区市纷纷与央企举办了对接会,合作金额都以千亿元计。公开资料显示,在2005年底,湖南省就已经将开展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列为一条重大战略举措,并成立高规格的专门领导小组重点推进。2006年3月,国资委向各中央企业发出《关于推进中央企业与湖南省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自此,湖南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序幕。湖南省国资委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与70户央企对接项目187个,涉及投资总额3800多亿元。

2009年:安徽与央企签约投资项目1.32万亿元

虽然湖南是第一个与央企对接的省份,但安徽则是在对接央企中力度最大、收获最多的省份。据安徽省国资委统计显示,安徽省在2009年全面开展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工作,当年安徽就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签约项目372个,投资规模达到13184.05亿元,签订项目数和投资额创央企与地方合作之最。

目前,全国除了之外,其他省市都在向央企招商。《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9年12月给出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11月底,地方对接央企的投资达到7.3万亿元。其中,安徽2.5万亿元、辽宁4018亿元、浙江4000多亿元、湖南3600多亿元、江苏2220亿元、四川1090亿元、河北超过1000亿元(仅曹妃甸就1000亿元)、陕西551亿元、湖北400亿元、广东300多亿元、河南88.3亿元、新疆超过1000亿元、重庆超过1000亿元、山西超230亿元、山东超1000亿元、云南超400亿元、福建超200亿元。

进入2011年:广东与71家央企签约投资2.54万亿元

2010年,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和对接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江苏省在4月26日召开的江苏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恳谈会上与中石化、中化工等35家大型央企签署了45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220亿元。在2010年6月举办的“青洽会”上青海省与26家央企签订了26项投资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到1230亿元。进入2010年末,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纷纷举行。其中,12月9日,福建省与中央企业116家央企签约项目27项。12月26日,贵州省与中央企业签订4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929亿元,成为贵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招商引资活动。

进入2011年,各省纷纷利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契机,力求抓住与央企合作发展的机遇,纷纷签署各项协议,吸引资金。2月份,在山西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恳谈会上,70多家央企与山西省进行了战略会谈,在47家央企投资8000亿元的基础上,再添“十二五”投资5132亿元。3月14日,广东省与70家央企签订了204个合同项目,总投资达到2.09万亿元。

根据对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6月,全国已经有12个地区陆续与中央企业签订了多达72853.57亿元的投资协议,其中,广东达20852亿元,山西13132亿元以上(2010年签订的8000多亿元与2011年的5132亿元合计),甘肃11461亿元,安徽4726.57亿元(2010年签订的3481.15亿元与2011年4月底前的1245.42亿元合计),黑龙江3907亿元,福建3740亿元,云南3206亿元,贵州2929亿元,河南2898亿元,湖北2552亿元,江苏2220亿元,青海1230亿元。

投资领域:基础设施以及能源业为主导

据不完全统计,总体来看,从2009年到目前,在各地举办的央企对接会上,央企进军的领域主要侧重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业、化工、物流、基础设施行业、能源业,尤其以基础设施和能源业为主导。

在安徽与中央企业合作的585个投资规模达到15814.21亿元的投资项目,涉及工业和信息化、电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服务业等领域,其中,电力项目91个,投资规模3557亿元,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项目142个,投资规模达4452.16亿元。电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的项目合计的投资规模达到8010.02亿元,占全部签约项目投资规模的50.7%。

不仅是安徽,几乎所有省份都呈现出这种特点。公开资料显示,在2010年3月前,辽宁省与央企签约的52个项目,装备制造业和能源行业集中了45个项目,投资额达到3505亿元,其中大连市与央企签约的项目中,和能源有关的项目就有5个,占比更是接近97%;而同一时期广东省接近30项的央企投资项目中,能源项目数占比为21%,公布投资额占比接近20%。电力、能源领域的央企已在云南规划投资9673亿元,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投资2873亿元。

2010年涉农贷款新增2.63万亿元

2011年6月1日,央行公布了《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及31个地区金融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9.5万个,从业人员30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6万个和20.7万人;资产总额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国各地区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本外币存贷款增速高位回落后总体走稳。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各地区金融在涉农领域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广东个人消费贷款破万亿

2010年,全国各地区存贷款增长整体呈现高位回落、增速趋稳的态势。各省份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速最低为吉林15.4%,最高为海南32.8%;本外币贷款增速最低为上海15.1%,最高为新疆31.9%。

从贷款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4%、30.9%、31%和32.5%,比上年末分别下降19.0个、13.1个、17.1个和12.1个百分点。各省份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最低与最高同时出现在西部地区,15.1%、甘肃45.7%。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各地区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消费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分别为27.2%、46.3%、46.4%和42.2%,分别比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速高出2.4个、13.8个、12.5个和5.1个百分点。人民币消费贷款增量超过1000亿元的4个省份均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增加最多,为2212.5亿元;而成为唯一一个负增长地区,同比增长-1.7%。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的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其中广东余额破万亿,达11361亿元。

内蒙古涉农贷款同比增长59.9%

各地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力度,如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另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11.77万亿元,全年新增涉农贷款2.63万亿元。分地区比较,内蒙古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三牧”的信贷投入,涉农贷款同比增长59.9%;福建逾六成新增企业贷款为小企业贷款,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江西农业保险费增速居全国第一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在政策引导鼓励下,农业保险经办主体从最初的6家增加到18家。目前,开办的险种已达14个,并覆盖了所有粮食主产区。安徽农作物的总承保覆盖面达72%;内蒙古、吉林、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承保覆盖面均超过了70%;江西重点产粮县水稻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9.6%,增速居全国第一。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农业保险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重庆农商行成为首个上市农村金融机构

201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合计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全国新型农村机构共计3519家,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辽宁省新组建村镇银行26家,数量居各地之首;此外,新组建村镇银行超过5家还有9个省份,其中江西9家,四川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农商行赴四川等地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成功实现境外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村金融机构。另外,许多地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云南年内新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达228家,山东150家,山西138家等。

篇8

一、基本情况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展,进中心办理的项目日益增多,市级机关45个部门的677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服务审批项目已有564项进行了集中统一办理,占总数的83.3%,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的项目达502项,占总数的74.2%,加强对有关审批工作的监察也显得日益迫切。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自建立以来,各中心都在积极探索并建立部分审批业务系统,努力实现审批业务的信息化。但是,目前各中心的业务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运行在局域网上的OA系统,只能在网内进行信息传输处理,还不能做到真正的网上审批。在这些系统中,通过中心监管模块,能实现部分监督功能,但仅限于中心内部使用这些信息。从市本级和三县的情况看,我市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内部监控式。即没有审批功能的业务oa系统,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代表,包括吴兴、南浔两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系统建成于20*年*月,至今已进行过3次调整提高,是一个典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吴兴区没有单独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有关业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南浔区行政服务中心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系统是相同的,只是审批项目数量较少而已。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在地理分布上,系统运行在中心局域网上,各部门派出人员常驻中心窗口,利用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各有关部门集中办理审批和许可事项。三是在工作权限上,窗口不能自由裁量,还不能称为网上审批系统。三是在监督手段上,系统内有初步的监督手段,主要有:预警提示、超时提示,对于即将到期和已经超时的业务项目,可以在工作窗口给予黄灯提示和红灯提示,这些信息也可通过中心管理模块获得,了解各部门、各窗口的办理情况。四是在信息反馈上,有简易的反馈机制,通过公众电信查询系统向办事群众提供实时查询,了解项目办理情况,少走冤枉路。

第二种为部分监控式。以德清县、安吉县为代表,即具有初步业务审批功能系统上的监督模块。两县均在原来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相类似的情况下,就如何开展网上审批、加强电子监督系统做了大量工作,并重新进行了平台开发与部署。德清县于20*年初新系统投入运行,安吉县于20*年5月投入运行。与第一种模式相比,其功能更加完善,并能兼容各部门网络。主要特点是:一是在办理项目上,除了进中心办理的审批项目大幅度增加外,整合了招投标项目。二是在地理分布上,一方面中心集中办公程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借助政府办公内网,系统平台向下延伸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整个系统运行在局域网上。三是在监督手段上,有明显加强。系统具有完善的中心管理功能,可以实时查看所有业务办理情况,并以红灯(超时报警)、黄灯(即将超时预警)、白灯(正常办理中)醒目表示,相关业务窗口也会同步显示相关业务的提示信号。四是在信息反馈上,各县行政服务中心把有关业务提示信息通过短信方式通知业务相关人,在网站上实时显示中心项目办理的总体概况,服务对象可以在网上咨询所办业务情况,并就有关情况进行投诉并得到及时的答复。网站上公布了所有项目的详细办理资料,提供有关表格下载,通过加强信息反馈,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在工作权限上,部门之间初步实现了网上审批,德清县行政服务中心还开展了面向公众的网上申报审批项目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为全面开展网上审批,加强实时监督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种为全面监控式。以长兴县为代表,已具备了监察专用接口。长兴县在德清、安吉的基础上,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网上行政实时监察系统的试点工作,利用现有的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和电子技术,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招投标工作等进行实时监控,建设了行政服务监察平台、招投标事项监察平台、电子眼现场实时监控平台,加强了电子实时监察工作。目前行政服务的监察平台、招投标事项的监察平台两大平台已经建成并进入正常使用阶段。而工作现场电子眼监察平台由于行政服务中心计划迁建的原因,尚未开通。相比前两种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在设计理念上,系统建设以行政监察的方式方法为主要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监察手段和监察方式方法的束缚,突出强化行政监察的手段,强化对政府行政服务事项、招投标工作和政府采购等工作的监督,使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督的手段进一步提高和拓展,与政府行政服务部门服务窗口的交流、信息交互更加方便,从而使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在监察内容上,已突破了审批和许可项目的范围,除行政服务监察外,还对招投标事项进行监察。(1)行政服务监察包含了对行政服务事项的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可以快速掌握项目办理进展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且对于超期服务事项能够发出预警,用户可以及时地发现并发出催办、督办的指令。因此,该平台的建成,大大地促进了行政服务事项的政务公开,也使行政监察的效率进一步提高。(2)招投标事项监察的内容与行政服务监察基本相同,用户可以查阅、跟踪和监管县招投标中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相关工作,了解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招投标工作的操作流程,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等情况,并且也能够进行信息交互,能够发出催办或督办的指令等等。三是在实时监控上,有了明显加强,通过对行政服务中心平台窗口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评估和现场观察,使监察部门能够在中心以外能够同步实时地查阅、跟踪和监管行政服务审批及招投标工作等事项。通过电子眼监控系统,能够在中心以外对工作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四是在监察入口上,已不限于服务中心内部,监察部门可以在中心以外的位置对各系统上运行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监察的效率、质量。

二、存在问题

从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加强电子实时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加强电子监督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开展电子监督工作的认识不足。各行政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行才几年时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群众也比较肯定。但对于如何针对新形势下电子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业务的特点开展电子监察,普遍认识不足,觉得也不是很有必要,因为传统的行政监察工作已有相对成熟的理论、内容、手段、方法,或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但可以缓一缓。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案例的示范带动,社会各界期望值的不断提高,都要求我们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强电子监督工作。虽然各中心对开展电子监察工作都有一定的认识,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但由于开展这项工作需要进行平台开发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如果要做到覆盖所有部门所有审批事项,财政压力不小。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各中心工作开展很不平衡。认识不足,已成为加强电子监督工作的最大瓶颈。

二是电子监督工作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工作,进中心办理的项目一直在增加,但还有一些审批项目尚未进中心办理。由于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监督系统只能对在中心运作的项目进行监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监督系统作用发挥。要做到所有部门所有审批项目都进中心办理,纳入电子监督的范围,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于已进中心办理的项目,目前的电子监督还没有覆盖项目审批的所有环节,而且有些项目的部分环节在中心之外运作。电子监督要做到覆盖所有部门所有审批项目所有环节,任重道远。

三是电子监督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具体工作开展还在不断摸索当中,电子监督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电子监督系统建设的针对性不强,针对监察部门特点设计的专用接口用得比较少,除长兴县外,其他中心还没有开通,这也影响了电子监督工作的深度、效率。辅助监督功能比较薄弱,目前对工作项目进行效能监察只能给出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不能挖掘出更多的信息。由于缺乏相关配套制度,也难以根据监察结果提出效能责任追究措施,使电子监察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预防腐败、加强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求效能监察工作必须符合并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根据近几年来我市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情况,以及县区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外地成功案例,就下一步我市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实时监督系统建设,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总体思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政务实时监督系统是纪检监察机关依据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各地各部门网上政务公开、网上行政审批、网上资源交易等内容进行网上实时监控的一项具体措施。在实施步骤上,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在功能定位上,须突出监督系统的开放性、实时性、真实性,力求该监督系统能同时监控多个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在监控重点上,突出事中监督的作用,兼顾全程监督。

2、设计主要功能。围绕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重点,把全程监督、实时监督的要求贯穿于公共权力运作的全过程。主要分为:预警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全程监督(实时监控各业务系统运行情况)、辅助监督(为更加有效地实施监督而设立的查询功能和统计分析功能)、视频监督(对工作现场进行实时监督)。

3、系统建设要求。从我市总体情况来看,信息网络化水平较高,已具备建立政务实时监督的前提条件。在开发和应用政务实时监督系统的过程中,要确保系统的顺利开发、实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还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取得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随着近年来,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大环境已基本具备,但还须做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取得政府部门的理解支持。二是必须建立“三合一”的开发班子。即纪检监察机关、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三合一的开发班子,坚持网上监督和传统监督相结合,能确保系统建设真正切合实际。三是必须提供人员、经费和制度保证。注意搞好外部制度环境配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起草、市政府发文明确行政服务中心效能责任追究办法;二是定期公布审批事务效能监察汇总信息;三是定期公布审批事务效能责任追究处理情况。

四、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实时监督系统建设的具体设想

1、系统总体设计:业务系统在实现“中心局域网”、“政府门户网”、“各部门专业网”安全互通的前提下,实现行政服务中心内网、外部公网、政府办公内网互联一体的网络体系,增加项目受理、预审、信息的多渠道、效能监察系统,审批业务系统、网上预审系统、网上查询系统、内外网门户平台、中心监管系统、远程业务审批系统、信息交互系统、行政监察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市网上审批业务系统的建设,是要实现市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项目的网上审批,并对各市民政务服务系统整合,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一站式、一表式”远程申报、内部流转、全程跟踪。领导和部门能在第一时间了解项目审批情况,提高协办效率,缩短审批时间,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初步探索实现“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办事一网式。”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以方便企业和市民为宗旨,把网上审批和大厅审批有机结合,使网上审批和大厅审批业务同时并存,实现各单位数据共享,统一数据管理、业务的授权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各级领导和行政监察部门对行政审批的监管得以加强,企业和市民觉得更加透明便利。系统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横向联接市级具有行政许可权的部门、纵向联接各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和行政审批应用系统,实现全市审批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数据交换与共享。

2、电子实时监督系统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

篇9

一、全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在依法行政方面。一是深入实施了《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市一级专门成立了清理办公室,对82个要求确认行政许可资格的市直单位、713项要求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逐项进行了审查,最终确认了61个具备资格的行政许可主体、413项应予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分别减少21个和300项。同时,还清理取消了114项行政许可收费项目;对依法保留的行政收费项目还明确规定,全部按国家最低收费标准执行。二是努力推进综合执法。从有利于简化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城市综合管理目的出发,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市一级把市建委、规划局、环保局、公安局、工商局、文化局、卫生局、水利局、水产局等9个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划归给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县一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也正在参照市里的做法整体予以推进。三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体系、机制。从*年抗击“*”起,我市先后在抗击“*”、预防禽流感、防汛救灾等突发性事件工作中,及时编制执行了《防治传染性*型肺炎预案(试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和《黄河防洪预案》,指导应急工作。今年,市里出台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部分专项预案,其余部分专项预案正在制定中。各项预案的编制不仅使突发事件有了应对之策,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全社会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视,也培养了一批该领域的工作能手。

(二)在推进政务公开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年,市政府荣获全国地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奖。市政府确定,从今年11月1日起,试行电子公文传输,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上报的各类文件,在报送纸质公文的同时,必须通过专网报送同一内容的电子公文。自*年7月1日起,全部实行电子公文传输,停止下发、受理有关文件的纸质件。预计仅此一项,每年将节约资金超过300万元。大力搞好政府网站建设,开通了*政务公开信息网,被评为省“十佳”政务网站,*年,在国信办公布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中,*政务网位列地市级政务网站第23位。二是大力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市人民政府公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赠阅数量由最初的1500多份增加到了9000多份。开通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自*年3月份成立到今年9月底,共接听各类群众来电12.8万个,平均每天231个,办结率达到97.72%,为领导报送了大量的群众建议和意见,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高标准新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将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市政府采购办公室、市行政投诉中心与会计师事务所、土地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供水、通讯等公共服务企业一齐进驻,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进厅集中办理4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审批效率较之进厅以前提高60%。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全社会的监督。按照法定程序和具体要求,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和各派、人民团体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这几年,每年代表、委员对办理建议提案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超过98%,*年以来,代表、委员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了100%。成立了行政投诉中心,截至今年6月份已认真查处各类行政投诉543件。

(三)在科学民主决策方面。一是注重加强政府决策制度建设,制定了《*市政府工作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完善了市政府工作规则,把各项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事前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公示听证、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形式主动征询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然后提交市政府集体研究。如,对城市建设规划调整、重大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征收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供热价格调整等事项,事先都举行听证会,征求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再如,今年8月1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列席会议,会议认真听取大家对调整数字电视收费标准的意见,没有批准有关部门初步拟定的收费标准。会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高度评价了市政府这种政务公开、增加决策透明度的做法。

(四)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市政府建立了“分管市长牵头、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上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反腐败工作机制。注重从源头和机制上预防和根治腐败,突出抓了政府行政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采购、机电设备招投标、建筑工程招投标、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等制度,把原来存有的“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交易”,不仅堵塞了漏洞,防止了腐败行为发生,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时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不快,亟待深化,政府管理的方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某些方面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存在着缺位、越位问题,也有权责不清、职责不明问题。二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大局意识比较薄弱,部门思想严重,在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时,过分强调局部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一些部门和公务员法制观念淡薄,执法行为不规范,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屡禁不止,侵犯群众和企业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四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公务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缺乏感情,执行落实不力,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甚微。五是一些部门工作开拓性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跨越发展的要求,思想僵化落后,缺乏创新观念,工作消极被动,满足于低标准、低要求。六是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若干建议

(一)努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一是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当前建议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在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闯出路子,大力推行聘用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办法,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转换用人机制,并针对不同事业单位、不同职位制定考录办法。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已经高标准地建立起行政服务大厅,要充分发挥大厅作用,杜绝“体外循环”、“两头办理”现象的发生,切实解决好大厅服务窗口授权不充分问题,不能让办事的群众跑了大厅再去跑部门。为了防止违规事情发生,建议加强对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严肃查处违规审批行为,确保一旦出现问题,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目前发达城市借助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了网上审批,受到群众的欢迎,建议市政府责令行政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很好地研究网络审批、网络收费问题,进一步改善审批方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网上审批,提高行政审批信息化水平。三是切实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议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困难群体救助和社区建设等方面倾斜。在这一方面,政府也不需要大包大揽,可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同时,针对社会出现的各种阶层,建议政府加大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力度,努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持平稳有序的社会秩序。

(二)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执行力如何,直接体现一个地方、一套班子的执政能力,事关政权的稳固。目前,中央从大局出发,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连续召开一系列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下发了中央14号文件、国务院44号文件。我们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着力在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狠下功夫,严禁上马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没有立项、没有环评、没有土地手续违法占地的项目。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坚定不移的服从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严明纪律,任何工作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只要部署下去,就要不折不扣、全力以赴地认真执行。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执行结果进行全面监督考核,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同时,坚持从严治政,对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当事人责任。

篇10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根据市委总体部署和安排,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扣学习实践目标,切实抓好各环节工作

一是抓好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专家导学、领导讲学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共举办培训班3次,集中学习辅导6次,培训党员干部累计400人次;举行解放思想讨论、专题讨论6次,参与人数共计300人次。通过学习培训和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营造了科学发展的氛围和环境。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切实找准问题。通过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党员干部深入基层7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2次,座谈走访共10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20条,普通党员为推进“三个发展”献计献策共计60余条。班子成员围绕提高审批效能、促进项目建设,促进标准化建设、创建全省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和着力构建中介机构服务行政审批快速通道等三个调研重点,深入基层和部门进行调研,开展实际案例分析。在调研中找问题、找差距、找方向,并最终形成了5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三是深入剖析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都按照班子成员的分工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反馈,由班子成员进行自我剖析,找问题、查原因。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交心谈心,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自我剖析、互相批评,找准了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务中心党组形成了整改报告,明确了19项具体的措施进行整改,对每一项整改措施都明确了具体的整改目标、责任人和整改落实时间。

(二)突出实践特色,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本职工作

一是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工作特色。党组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政务中心建设工作相结合,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增强对政务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政务服务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工作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创建全省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学习实践主题;以加强学习、提高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以更好地为群众、投资者、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为核心。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切实推进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化,管理服务事项标准化,大厅服务人性化,大厅管理科学化,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围绕政务服务工作重点开展学习实践。紧紧围绕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相结合,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好新进驻单位和强化进驻单位的进驻工作;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行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做好服务大厅拓建和场地标准化建设工作;与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全面彻底清理规范服务事项,推进联合审批,切实促进项目建设。与加强中介监管、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相结合,狠抓专项治理工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与规范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相结合,完成政府采购中心、工程交易中心场地建设和设备设施安装。

三是切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对于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能够立即整改的,立即进行整改,切实做到边查边改。如实行挂牌上岗,规范设置各类服务标牌和标识,在大厅入口的醒目位置设置首问咨询台接受咨询投诉,在每个楼层设立引领员进行接待引领,积极营造公开透明、宽松舒适、方便服务对象的办事环境。完成了一楼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交易大厅建设工程,强化工程招投标交易管理,切实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新编印《××政务服务》月刊,加强与进驻部门及窗口的工作交流,制定《加强政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政务文化建设。

(三)紧扣自身工作特点,务求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一是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践。为切实保证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中心党组根据政务服务中心党支部人员的组成情况和各自的工作特点,把党支部分为三个党小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一小组为项目报批相关人员小组;二小组为市场准入方面相关人员组成;三小组为其他方面人员。政务服务中心在编党员按工作特点分别编入三个小组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班子成员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在各自的党小组内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带头示范,认真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各环节工作。

二是创新学习形式。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特点,决定了在上班时间难以集中学习。为此,在学习时间上,各党小组把集中学习讨论都安排在下午5点到6点下班时间,切实解决工学矛盾,确保学习效果。在学习形式上,充分利用中心网络,利用内部工作qq群进行学习交流和资料共享,收集整理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学习资料上传内部工作qq群空间供大学自学参考。

三是抓好自学辅导。党组书记、主任胡建在动员会上进行了思想发动,党组成员、副主任窦孝解结合投资项目审批工作就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领导讲学,市委党校郭建中教授进行专家导学。编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发放到全体党员中。问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为什么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基本要求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答,引导全体党员抓住重点、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二、基本经验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明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基本经验有如下几点。

(一)紧紧围绕行政效能建设确定主题,是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保障。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重点,明确活动主题,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教育活动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理清思路,认准目标,围绕活动主题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工作特点,紧紧围绕行政效能建设明确主题,找准目标,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对政务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了政务服务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政务服务工作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了政务服务体制机制。

(二)选好实践载体,是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保证。要以较高的工作立意选择实践载体,努力体现职能特点、工作理念,特别是要从处理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做好新时期政务服务工作”的关系,使政务服务工作服务当前经济增长的中心任务等角度来选择实践载体。我们以“创建全省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作为学习实践的载体,就是结合政务服务中心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政务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最终达到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三)抓好专题整改,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工作,促进科学发展。只有通过明确整改思路,细化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才是真正地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从初步查找问题到活动告一段落,整改是贯彻始终的重要任务。在学习实践全过程中,切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查边改,通过实际的整改效果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来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在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后,政务服务中心针对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如针对标准化建设方面、大厅管理服务方面、管理服务事项清理方面进行了集中整改,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完善体制机制,是提升学习实践活动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查找出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切实抓好“废、改、立”工作,努力形成一批不仅能管好当前而且会影响长远的制度性成果以及工作机制。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统一受理、一次告知、政务公开、预约服务等运行制度和《日常管理考核奖励制度》等管理制度,有力地加强了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突出抓好实践,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结合工作实践,体现部门特色,从亲身体会中感受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使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不断升华。政务服务中心做为政府的窗口,就是通过发挥窗口的带头示范作用,为群众、投资者、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着力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促进行为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充分体现了政务服务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色。

三、基本成效

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组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创建一流政务服务中心”这一主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边查,边查边改,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基本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加深了理解,明确了差距,提高了认识。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了在政务服务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

二是“两集中、两到位”取得新突破。按照市委、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地拓展建设及进驻调整方案》,加强协调、督促,12个新进驻部门(单位)、5个强化进驻的部门(单位)全部进驻到位。目前,共有54个部门(系统)、73个单位、250名窗口工作人员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和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519项,其中,行政审批215项(子项382项),公共管理服务29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12项。

三是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初见成效。完成了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拓展改造,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增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总面积增至近8000平方米,重新调整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布局和功能分区,进一步完善了窗口标牌、事项公示牌、布局图、交通指示牌等设施设备和硬件建设。深入推进办理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压缩办理时限,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办理程序。

四是实行目录管理,全面彻底清理规范服务事项。按照市政府《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照省公布的通用目录,组织部门(单位)对许可、审批、管理服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再次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进一步核定了进驻事项,汇总编制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组织各部门(单位)逐个事项修订《办事指南》,并采取多种方式实施了公开。督促指导区县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市、区)保留行政审批项目通用目录的通知》(川办发〔2009〕36号)要求,开展了对服务事项的清理规范。

五是狠抓制度落实,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统一受理、一次告知、政务公开、预约服务等运行制度和《日常管理考核奖励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到7月份,受理量由过去每月三四千件猛增到23万件。1-7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261077件,办结236985件,其中,即时办结71996件,承诺办结164989件;按时办结率99.99%,现场办结率99.98%;承诺件提前办结率99.75%,承诺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间提速56.52%,实际办理提速95.29%,承诺件平均办结时间1.32个工作日;群众测评率99.05%,满意率99.98%。

六是加强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深入推进。加强政务服务网站建设,丰富并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全面清理并及时在政务服务中心网站上公开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置了39个栏目,增强了查询、投诉、咨询、表格下载、测评等功能。截至7月底,访问量已经达到了143100人次,主任信箱接受咨询共200余件。开通了8180888全市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并与96196对接,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查询。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全面公开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同时,依托电子监控系统,全面实施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和行为视频监控,严格效能问责,进一步加大了对日常工作行为和业务办理情况的督查力度。

七是推进联合审批,切实促进项目建设。对投资项目报批过程中涉及的审批、管理服务、收费及中介(技术)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汇编、印制了《××市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指南》。大力压缩承诺时限,开工前审批服务事项的承诺时限压缩到了法定时限的21.9%至25.7%,最短承诺时限累计为148个工作日。通过联合审批,开工前审批服务事项的承诺时限压缩到了58至67个工作日,一般项目在48个工作日内可办完行政审批管理手续。7月份起,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投资项目联合审批例会制度,在对重大项目、特殊项目及时组织联合审批的同时,每周四下午定期召开联审会,对一般投资项目进行联合审批,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央资金投资和灾后重建资金项目的减免力度,经市政府批准共对市恐龙博物馆恐龙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市中医院业务用房项目、市第十四中学“汶川大地震”后学生公寓危房改造项目等25个投资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实施了减免,免收699万元,占应收金额的24.3%。

八是加强监管,切实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狠抓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狠抓了31个责任部门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开展了对资产评估、会计、房屋、税务等中介机构在优质服务、内部管理、财务制度建设等方面情况的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出具虚假报告、评估不实的现象。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中介机构违规违纪的查处力度,中介机构的违规违纪行为查处率达100%。加强中介机构对项目的服务。市政府出台了《××市中介技术机构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意见》,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五个阶段进行了细化、明确了责任。中介技术机构服务项目建设,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提速52%以上;对涉及行政审批的中介、技术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在全省率先组织制定了《中介和技术机构服务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为推进全市效能建设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打造服务品牌。完成了《××市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市中介行业中筛选了律师、税务、工程咨询等16个行业品牌作为培育、扶持的重点。

九是健全网络,巩固阵地,扶贫济困。完善机构,进一步整合资源。4月,将市惠民帮扶中心正式移交给市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就业援助、群团帮扶两个独立接待窗口,将原设置的民政、医疗、法律援助等窗口业务分别整合到各部门驻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并明确了工作人员,理顺了关系,整合了资源。健全网络,巩固阵地,扩大覆盖。自流井区、高新区与市共建惠民帮扶中心,其他三区两县均分别建立了惠民帮扶中心,7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帮扶站,220个村(社区)建立了帮扶点,以市惠民帮扶中心为主体,覆盖教育、医疗、民政、就业、住房、法律援助等为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截至6月底,全市共建立惠民超市、惠民门诊等各类惠民帮扶阵地200个,共发放《惠民证》65983本。接待困难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求助17277件,办结16931件,办结率达98%;全市各类帮扶阵地共接待持有《惠民证》的困难群众购物、购药、门诊、康疗、惠民培训等40100人次,优惠金额407631元,通过培训帮助4628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十是规范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完成了政府采购中心、工程交易中心场地建设和设备设施安装,面积近500平方米,功能设置为两个开标大厅、三个评标厅以及监督室、抽专家室、办公室、前台接待区等,政府采购和工程交易场地建设基本完成。进一步完善了协调机制,对金额较大、专业技术复杂、情况特殊的采购项目建立了会审制度,促进了公开公正和诚实信用。规范采购流程和操作办法,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采购方式和核准的采购预算组织采购活动。全面推行了依法制度,扩大了政府采购面,着力加大对供应商违规行为的处罚,有效规范了政府采购市场。1-6月共完成集中采购项目103个,完成协议供货采购金额445万元,执行财政集中采购预算334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3155万元,节约资金194万元,资金节约率5.8%。

四、存在的不足和巩固扩大成果的努力方向及主要措施

政务服务中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领导重视、认识统一、目标明确、稳步扎实地开展了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上级的工作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相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查找问题还不够深入,强调客观原因较多,查找主观原因较少,群众参与程度有差距;二是统筹推进的力度不够,对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研究得不够深入,制度机制创新不够;三是对整改难度大、需要时间长的问题,有时还存在畏难情绪,难点问题突破不大。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集中教育活动是有时间性的,但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必须以这次试点活动为契机,按照整改落实方案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成果。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要严格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切实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对已经整改的问题,要做好巩固和完善工作,防止再次出现;对近期整改的问题,要抓好督促检查,抓好落实;对长期坚持的整改措施,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确保长期运行。通过扎实整改,办实事、促发展,使整改落实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措施逐一落实。要坚持优质服务、高效服务、规范服务,围绕创建全省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构建多功能服务体系,强化工作力度,进一步创优政务环境,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要围绕政务服务工作重点,使政务服务工作上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办事能力,为广大群众、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探索完善长效机制

完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支部学习、个人自学等制度,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不断增强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实际工作的有力武器。着力构建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统一受理、分类办理、流程控制、现场管理等工作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信息公开、学习培训、考勤评比等运行管理制度。广泛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信息查询服务、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积极开展针对和个性化服务。

(三)切实抓好当前工作

我们要通过全面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推进行政效能建设,不断规范工作流程,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窗口、纽带、示范”作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更好地展示服务政府、法制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良好形象,不断创优政务环境,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是狠抓三项制度的落实。继续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推进部门(单位)内部职能整合,强化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科室与本部其他科室的协同。切实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强化效能问责,切实纠正影响效能的行为。

二是加快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健全管理运行制度。进一步核定进驻事项,适时修订、印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指南》,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指导。组织召开区县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会,同时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区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三是完善并联审批机制,大力推进并联审批。狠抓《××市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办法》的贯彻落实,坚持每周联审例会制度,分层级组织项目联审。强化政务服务中心组织联审的职能,赋予政务服务中心作出审批(或不予审批)、某个审批管理环节后置,以及取消程序性要件等决定,提出限时办结等要求的权力,对联审的投资项目及时或定期组织开展联合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