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

篇1

《意见》指出,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广大家长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对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发展,《意见》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指导: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的积极学习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通过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

篇2

今天,市文明委在这里召开省级家长示范学校挂牌仪式,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措施,并通过家长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动员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家庭教育事业,使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实验学校张书记做了表态发言,家长代表也发了言,我希望实验学校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发挥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希望全市各学校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下面我就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庭教育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开办家长学校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干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家庭、家长学校处于不同的环节和位置,又各有其特殊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是人们成长的摇篮,是未成年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初始性、核心性、终身性的特点,表现在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父母的素质状况、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是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主要环节,其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作用。家庭教育不仅包含了未成年人身心的发育、知识的启蒙,也包含着良好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更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入的前途和命运、幸福和快乐。

3、办好家长学校是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家长学习和掌握,领会和实践。希望孩子成长为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着各种误区。有的对孩子溺爱娇惯,百般呵护;有的对孩子拔苗助长,违背成长规律;有的对孩子施以拳脚,恨铁不成钢;还有的对孩子缺少办法,束手无策。同本来愿望相比,这些办法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成才观,缺乏科学的家教理念和家教方法。家长学校就应运而生。家长学校是家长学习提高的学校,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是家长和专家互动的平台,是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孵化器”、“中转站”。实践证明,开办家长学校,对于改进家庭教育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的办学对象是广大学生家长,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完成上述工作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家长学校建设:

一是制定办学规划,科学统筹安排。要按照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文明办、省妇联、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甘肃省家长示范学校达标条件》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制定家长学校办学规划和具体办学意见方案,对家长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基本任务和办学措施进行规划,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方式、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家长学校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处理好学生教育和家长教育的关系,指导家长学校的整体工作。

二是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师资水平是决定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要整合资源,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熟悉教育规律、懂得教育方法优势的同时,把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家长学校教育队伍里来,把善于传授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充实到家庭教育讲师团中来,把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老同志、老干部、老专家、老英模、老战士充实到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中来,并开展必要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以教师、专家为骨干,热心人士为补充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强化日常管理。要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家长学校运转流程;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听课制度、培训制度和评估考核制度,规范家长学校日常工作。要通过完善制度,推动家长学校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篇3

关键词:心理个案;爱护身体;及时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1.个人情况:

学生小s,性别,女。年龄,16岁。独生子女。籍贯山东,无家族病史。性格外向。爱好,听歌。智力水平中上,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中等,自律能力中等,敏感,有一定的面子观念。

2.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均为高中文化水平,父亲在外市开车,常年不在家;母亲系某单位职工。家庭经济状况中等。有一个姨姨,姨姨有个年记比小s大两岁的儿子,其学习成绩较好,考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学。

3.家庭教育情况:

母亲好唠叨,父亲脾气温和,不善言谈。小s由外婆带养至小学四年级。

二、典型问题行为概述:

小S平时表现活泼,热心班级事务,学习较努力认真,但与母亲关系较紧张。

问题行为一:时常因上网、学习成绩、与男生交往、家务活等事与母亲口角,摔门出去或紧锁卧室门不让母亲进入,故意将音响开至很大的声音以隔绝母亲的管教。气愤时摔打书本、书包,与母亲用较冲动的语言互相攻击。高一时,小s因与母亲口角,离家出走,但只是在所居住的家属院及附近两条街游荡了四个小时。其间,给一位她信任的老师打了电话哭诉,并想要到一位同学家借宿,声称如果身上有钱,便离开这里到别的城市去。

问题行为二:高二分科后,小S分到了文科实验班,出现用小刀划伤自己手臂和大腿的行为,多达20条,长可至10厘米,深达半厘米,流血很多。小S称这样“感觉很舒服”。其母亲曾带她去精神病专科医院检查,小S很抗拒,但还是去了。老师询问时,小s要求老师不要理会她母亲的行为。

三、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从小s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小s的表哥考上北京名牌大学后,小s母亲很羡慕姐姐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多次对小s唠叨,要求她努力学习,争取给自己争个面子。小s的母亲给她定了许多规定,比如不准超过8:30分回家,回来后除了吃饭要学习到12:00才准睡觉,没收了小s的mp3和一大堆CD歌碟和CD机,并多次在小S选择文理科的问题上给与强制性意见。小s刚开始时还可以勉强接受和配合,后来因为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有点吃力,就不太能遵守母亲定下的规矩。小s的母亲唠叨未果,就采用简单的喝骂的办法要求女儿遵守规矩。小S小声顶嘴后被母亲严厉斥骂,心中不服便离家出走,搬到外婆家住了几天。小s进入高二后,因为分到文科实验班,学习压力增大,她有点失去自信。她的一些懈怠行为被母亲看在眼里,又加以了更严厉的斥骂和管教。她母亲还多次让她的父亲通过长途电话对她进行教育,小S的父亲从母亲处听来的情况并不全面,但还是比较严厉地数落了她,希望她好好努力学习。小s的母亲还背着小s与老师联络,认为自己的孩子有些精神上的毛病。希望老师予以关注。后来发展到当着小s的面来与老师通话,不停地数说小s的不是。小s心中郁积的闷气发作,便采取了划伤自己身体的行动来发泄。小s的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毛病,便带小S到精神病医院检查。小S认为很丢人,此后更加不遵守母亲的规定。

由此可以看出,小s的一些心理问题,基本上是在高压下产生的不适应性问题,根源在于家庭的教育方式。大部分的问题是由小s的母亲带来的,小S也存在适应高压能力差、容易冲动、精神脆弱等青少年常见心理特征。

一:从家庭结构来看,这应该是一个较舒适、健全的家庭,孩子不缺乏爱,但爱的表现方式为高压严管,超出了小S的承受能力。

二:作为家庭的关爱中心,小S上高中后由于成绩欠佳而成为了家庭管教的绝对对象,被限制了许多自由。家长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怨天尤人,导致小S的叛逆。

据此可以看出,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过分严厉的管教产生厌烦心理和叛逆心理,接着就发展为失去自信,对自身产生厌弃从而自残身体。

四、具体调解措施与效果

1、多次与小S谈话,指出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因之而自残身体。女孩子的身体要自我爱护,只有自我爱护才能自尊自重。老师指出,小S离家出走时能想到给相熟的老师打电话并到同学家借宿,说明她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彻底厌弃家庭、厌弃学习的想法,还是很注重自我保护和珍惜学习机会的。她的自残行为是一种高压下的不适应的表现,可以换用别的方式来发泄,比如可以用唱歌或者到一个角落大声喊叫又或狠狠地击打沙袋。小S表示自己确实是因为郁闷才割伤自己,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行为了。

2、老师提名让小S担任一科的课代表,以表彰她在该科目学习上的进步,并让其在担任课代表的过程中树立自信,通过催收作业,养成责任心。并给她换了一位性格宽厚,比较文静的同桌,和小S有很多共同话题。

3、通过与小S的母亲通电话和面谈等方式对其加强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促其对过去的教育方法作反思。

4、引导家长学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反思她自己是否有相关的心理问题,希望家长自己的心理调节,舒缓其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及喜欢猜疑的不稳定心理情绪。

5、建议小S去心理咨询室找相关老师咨询,接受专业指导意见。

篇4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先做一份工作计划,开个好头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评先创优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优质学前教育新品牌。

二、家长委员会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精神,不断完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管理体系,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互动,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提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园关系的亲密度、融洽度,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争取疽长的配合,提高对我园工作的参与度,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切实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对家长的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即切合实际又具有科学性。

三、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1、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办园理念,协助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

2、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要关心幼儿园的发展,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及时向园方反馈疽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4、协助幼儿园组织实施各种活动,以及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好家园共育的作用。

四、家长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1、在园长的指导下工作,参与幼儿园管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开展好各项工作。

2、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家园双向信息反馈,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信息,明确培养目标,一起探讨,共同研究,畅通家园交流的渠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3、协助各班建立班级家委会,开好两级家委会会议,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督促家委会工作计划的实施,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园同乐”活动。

4、协助班主任开好每学期的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实施以及班级教育、教学及艺术教育的动态,争取疽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行家园同步教育。

5、协助幼儿园办好家长学校,努力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幼儿园教育为主阵地,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育研究,规范教育管理,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与家长同步同向的合作教育,提高家教质量和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努力使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二、工作要点

1、努力营造家园合力的优质育儿环境:以老师为聚点,以幼儿为纽带,向各个方向,各个层面的家长辐射我园的办园方针、保教目标和活动要求。提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园关系的亲密度和融合度。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园互动。教师保教工作用心,家长家庭教育配合上心。

2、增加对家庭、社会的服务功能:明确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追求服务效率。加强自身监督,事事处处多为家长考虑,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3、结合本园家长的实际,找准切入点,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度,丰富活动内容与参与方式,家园相互反馈评价,相互监督,为幼儿健康成长服务。

4、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

三、工作措施

1、执行并规范家长工作制度,扩大沟通渠道。

(1)家访工作:家访前有计划有目的,家访中有主题有内容,家访后有总结有体会。不临时为了应付检查随便找一个小朋友的家庭,用老师真诚的态度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兴趣、个性和发展现状,及时地把新《纲要》的理念面对面的传给家长,避免家园教育出现分歧现象。

(2)家委会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家长委员会,家委会的成员由热情关心幼儿园的家长代表组成,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定期开会开展活动,监督协助配合老师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园部于期末组织各班家委会代表开会了解各班家长工作情况并和征求家长对我园工作的意见。

(3)家长园地:不但版面设计美观而且还要注重实际效果,使其不成为我们环境布置的一种摆设,动脑筋增加家长的参与度,增加意见栏、留言栏等方便家长说话的栏目。

(4)家长会:定期召开班级主题会议,在每一个主题开展之前,要求教师对主题教育目标及需要家长合作的事项作比较温馨而详细的说明,并与家长共同参与主题的讨论,分析、交流意见及收集资料、分享经验等。

(5)家长半日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向家长开放半日观摩,观摩前教师要使家长明确目的,让家长了解看什么?怎样看?观摩后组织家长针对自己孩子与同龄人比较显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与老师交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致方法,实现家园教育的统一。

(6)幼儿成长档案:定期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所写内容要具体,围绕幼儿园教育目标和近期的教育任务,侧重反映幼儿的变化与新的情况,与家长不断交流信息。

2、举行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

(1)家长来园上课、听课: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多才多艺,是我们孩子依恋崇拜的偶像,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各班必须充分利用,把社会多层面人物展现给幼儿,把社会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给幼儿,老师和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一起推选来园上课的家长代表,一起备课,一起制作教学具,给孩子们留下学习的新视眼,生活中到处都有学习的内容。

(2)开展多样化亲子活动:利用节日开展“亲亲好妈妈”“亲子植树活动”“亲子踏青”“亲子献爱心”等活动,增进家园、亲子感情。

(3)家长学校:分年龄段、分班级开设小型多样多层次的家长,采取自学和老师组织相结合,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丰富授课内容(包括家教理论、家教经验,理论知识可由老师有计划讲述,经验方法由有经验好的家长讲述,家园结合使家长学校更贴近家庭教育实际。

(4)考核评估:家长工作是我们幼儿园工作的一部分,是我们考核教师和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管是以上哪一个家长工作的内容认真制定考核细则,采取行政考核和听取疽长意见想结合、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衡量教师家长工作的内涵,使我园的家园合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xx〕2号)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和我园的工作总计划,继续遵循我园“健康就是胜利”的校园文化理念,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有效地提高办园质量,提升办园品质。

二、工作重点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提高家长素质为目标,构建现代文明家庭教育环境。根据自治区相关要求大力推进《家长教育平台》及《家长手机课堂》便捷的网络家长教育内容的普及工作;以构建校本特色的家长学校建设为核心,突出特点、重在实效,通过家长学校,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把家长学校作为推进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的重要抓手;以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推手,推进我园现代教育制度建设及依法治校的进程,有效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和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我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主要任务

1、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调动家长“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继续加强幼儿园网站、班级网站、家长园地及QQ群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及互动功能,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活动动态,创设家园之间网络资源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知晓率达到98%以上。

2、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创新形式,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家长培训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专题讲座。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座、家长开放日、“教子有方”优秀家长的经验推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培训,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使学校教育的理念不断地“融入”到家长的教育孩子行为之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逐步趋向吻合,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广泛宣传学校教育的目标、任务,让广大家长知晓并理解学校工作。

3、扎实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和各项管理工作。

认真学习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现代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培育家长的民主意识和志愿精神,让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协助学校改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和谐与社会和谐,进而推动学校建设、家庭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委员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以家长助教、家长志愿者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与幼儿园工作中来。

4、加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创新家长工作新局面。

组织开好第一次家长会,把家长会做为宣传克拉玛依教育、发出教育正能量的传播渠道,善于把我们所做的工作宣传出去,让家长了解、让家长知道,从而达成教育共识,减少家园矛盾的产生。要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争取让家长来学校一次就能收获一次家教经验,借鉴国内外科学、先进的教育工作方式做好家园联系和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水平,开好大型和小型家长会,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利用网页这一阵地,开通家长网络学校,建立家庭教育资源库。促进家长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5、点面推进,使家长工作逐步深入。

把教育知识普及和个案跟踪转化服务指导相结合,既要普及家长受教育面,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家庭教育、了解家庭教育、走进家庭教育,更要让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家庭得到支持和帮助,发挥家庭教育指导的真正意义和水平。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名师工作室入室成员的作用,努力培养本土家庭教育名师。

坎师团成员和名师工作室入室成员要积极参与到家长培训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高质量的讲座,继续与大众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合作开办家庭教育专栏,定期针对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同时运用好媒介平台,向社会传播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大面积提升家长、教师的家庭教育素养。

7、用传统文化,滋养家长教育。

咎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家长们认识到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和价值,从而确立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家庭教育的意识,定期组织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引导家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注重言传身教,通过学习分享,提高家长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观;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66-03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家庭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立体教育体系。然而,幼儿园应该怎样与家庭相互配合?怎样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家长工作应该怎样实施才更加有效?这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比较薄弱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在家园合作在地位上存在两种极端:绝对权威与盲目迁就,家园合作在方式上缺少计划性、连续性,家园合作在形式上存在着形式单一,程度不深入,家长合作在内容上存在着合二为一、或者配合失度等问题。为了使家长工作更科学、更有效,为了保障幼儿获得健康、良好的发展,我们对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影响家园合作共育的因素分析

大多数学者认为家园合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社会因素、幼儿园因素、群体因素及个体因素等,从宏观层面上,政府及其推行的政策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因素,如给家园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提供经费等等,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保证家长有机会、有时间参与到家园合作中来。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师与家长自身的观念、背景因素等等,如学历背景、年龄背景、自身职业特点等等都是影响家长合作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影响家园合作共育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在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国家非常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家长的积极参与。例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强调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幼儿园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掌握基本育儿基本技能,以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重大作用。

但是,从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来看,要求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都是十分薄弱,只有个别法规提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具体的参与内容,家长参与的权利模糊,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等缺乏明确化、规范化的细则,从而不能构成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保障系统,也不能让孩子家长真正意识到参与孩子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能明确参与孩子教育不仅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从而阻碍了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开展。其次在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家园合作的奖励与考评机制,幼儿园对教师与幼儿家长进行有关问题沟通的工作不够重视,许多日常琐事也限制了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缺乏资金的保障

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在逐年的加大,但幼儿园教育经费不足也成为制约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是幼儿园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政府的拨款,往往是自负盈亏。许多幼儿园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连基本的教育教学材料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家园合作的开展,如开展亲子活动、办幼儿园社区网站、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等等很多工作,幼儿园就在能免则免的原则下省略了。更有甚者,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可想而知,降低收费标准,幼儿园只有要么降低教师工资水平,要么减少教学材料的投入,同时我们不难想到,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出现,没有一流的幼儿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没有较高的教师工资,就不可能留住一流的幼儿教师,所以活动经费有限也是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影响因素之一。

(三)研究深度不够,知识经验不足

首先是家长工作的研究的深度不够,从幼儿园目前工作重视的现状来看,家长工作远远没有像日常教学活动那样被纳入深入的研究范畴。由于幼儿园在家园合作共育方面缺少系统的思考,包括对家长背景分析,家长育儿观念的分析等,这样缺乏思考,缺乏整体的规划,从而有可能使家长工作陷入误区。

其次教师组织开展家长工作的知识经验不足,如开展家长工作,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拥有幼教相关专业外,还需要具有其他较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家庭教育学、家庭管理学、家庭伦理学等等。如今许多幼儿园都是90后的孩子(教师)教育着80后的孩子(家长),那么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候表现出种种萎缩与不自信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的年轻教师要不断“修炼内功”,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增强与不同类型家长交往能力和指导能力。

(四)理论指导薄弱

目前,从已有家长工作的研究成果上看,幼儿园向家长讲授的内容多局限于幼儿园已有工作经验,一些涉及家园配合的有关基本问题没有被很好的研究,如如何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家长如何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等方面。一些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应用性研究和可操作行研究也非常少,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容易走向盲目或走入误区。

二、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

随着各国开展家园合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或国内学者提供了多种家园合作的模式,如国外学者艾普斯丁(Epstein)(1995,1996)从学校为家长提供指导与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六种类型的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模式:⑴养育。即学校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帮助家长为儿童获得成功的学校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⑵交流。即学校和家庭围绕儿童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沟通。⑶志愿者活动。即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⑷家庭学习。即指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和活动建议,以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的家庭学习。⑸决策。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⑹与社区合作。指将社区中的资源和服务整合起来,进而促进学校教学和家庭活动的实施以及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笔者结合我园的家长工作实践,提出家园合作应该在以下领域找到结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一)家长权利结合点――要放权给家长

我们都知道,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如何呢?我们觉得家长委员会首先要保证家长委员会的权利,权利才是发挥家长委员会功能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管理和监督幼儿园工作的作用。例如:西方国家一般都会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从立法角度保护家长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我园的家长委员会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是名副其实的。每学年初,我们都由各班推选家长代表成立幼儿园家委会,并选出家委主任1名,副主任2名。家委主任根据各个家长委员的特长成立若干监察小组,这些监察小组分别是:教学工作小组、保健工作小组、餐饮工作小组、设施安全小组、各种活动小组、生活常规小组等。每学期,我们都召开一至两次家委会议,审议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听取园长工作汇报,协同幼儿园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幼儿园举行的重大活动都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同时,我们又意识到,家委会不应在幼儿园的指挥下被动地进行工作,而应有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让他们有权力、有义务,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同时家委成员凭借着工作证可以随时进幼儿园检查幼儿园各项工作,而且不用知会园长,园长也禁止门卫打电话通知各相关部门,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新时期的家园关系基础上。家委小组每学期会把监察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园长,以便园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作出回应和改进工作。信任,是联系家园共育的纽带,建立的尊重、理解、信任的家园互动环境,幼儿园与家庭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确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只有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会主动参与,而主动参与才是家园共育的关键,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点――让家长走进课堂

由于家长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因而使幼儿园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不同的是家长又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各种职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这些都是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如我们请来了当医生的家长给孩子上牙齿保健课,请来了公安部门的家长讲交通规则、防火知识,请家长上英语课,认识汽车,并载着孩子“游车河”。这些生动、浅显的讲解、演示使孩子很快就明白道理。又如,有音乐专长的家长给班级合唱队伴奏,文字、语言能力强的家长为班级节目写报幕词并亲自上台作晚会主持。为幼儿运动会制作班徽、道具、购买服装,为孩子当啦啦队助威。一些家长还为幼儿园的专题活动剪辑音乐、录像、拍照。当律师的家长又为教职工上法律常识课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因为有家长的加盟而更添色彩。

让孩子走进社会,让家长走进课堂,这种做法能够突破幼儿园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家长参与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他们才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是怎么样生活学习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长与幼儿教师彼此之间的理解,许多家长走进课堂后才发觉,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家长学校结合点――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家长思想道德、育儿水平;加强法制意识,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长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学校,按计划开展家长教育指导工作。

1.家长学校的组织建设。组织健全、岗位明确、措施落实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前提。首先幼儿园在每学年开课前,各班教师在挑选家委会的成员时候一定要所挑选,将一些高素质、乐意关心幼儿教育、责任心强,有时间关注幼儿教育的人拉进本园的家委队伍。其次幼儿园要制定系统的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明确各家委会成员的职责,幼儿园可以专门安排一位园长任家校主任,具体负责常务工作,包括学籍册的管理、授课计划的制订、授课内容的提纲草拟、学员的考勤与考核等。最后挑选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同志作为家长学校授课老师,这些成员可以是家委主任、级长、保健医生、优秀教师或者外聘专业教师。

2.授课形式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幼儿家长学校虽然有现成教材,但我们还是从优质、高效着眼,形式多样,努力把家长学校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这其中包括常规授课、定期测查、家教交流、亲子活动、定时广播、约谈家长、读书活动、办好《家园通讯》、开辟家长留言版与设立园长、家委主任信箱等。此外为了让家长开阔视野,幼儿园也可以与其他幼儿园结成姐妹园,组织不同幼儿园家委之间的交流,互相促进,在授课形式上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开通BBS、微信、网站、QQ群等现代沟通手段进行家园沟通,解决家长下班老师也下班没有时间沟通的难题。

(四)全纳教育结合点――特殊儿童教育服务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这次大会最终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并首先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同时强调了“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我园就实施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在幼儿园实际条件范围内接纳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入园。因此,我们也会面对一些特殊儿童家长,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年新生入园,都碰到一些“问题”幼儿。例如有些很特别的孩子,他们都存在非常相似的问题:孤独、不合群,天天哭闹,死活不愿上幼儿园。对于特殊儿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起介入,园长与老师、孩子家长一齐策划,先把孩子的情况摸清楚,如特别表现、起居饮食情况等等。然后与各班主任一齐备课,分别约见祖辈、父辈家长和保姆,齐齐坐下探讨教育方法,体现出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以技术、专业功底服人。也就是说家园共育不仅要关注全体,更要关注特殊需要的个体儿童和家长。为了这些孩子,我们家园携手,与专家并肩,不断研究,知难而进。

(五)社区支持结合点――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家园社区共育结合的实践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不再是封闭的形式。我们巧妙地利用社区的条件、环境,为孩子提供便利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为了充分让孩子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参与社会的活动。我们根据活动主题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周边特有的资源,带孩子到附近的社区、公园、医院、商场、邮局、小学等,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与体验,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带孩子到敬老院联欢,为老人家表演节目,探访独居老人,邀请全区孤儿和贫困儿童到幼儿园参加“六一”系列活动,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周末开放幼儿园体育场地、舞蹈室和玩学乐园,邀请社区孩子参与活动,把优秀的教育资源辐射到社区;与社区互动开展环保节能、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活动,与社区联谊举办曲艺活动,传播本土文化,联合家长携手建立社区亲子图书馆,营造共育氛围,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其实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结合点有很多,关键是幼儿园要花心思,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真诚务实的态度和工作的实绩感染家长。因为家长参与,家园才能形成合力,这样就一定能促使孩子向着身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误区、成因与出路[J].学前教育研究,2001,(1):48.

[2]郭媛媛.幼儿园家长教育实践研究-以南京市G幼儿园为个案[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篇6

李玉明:是的,去年四月份我们寿光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共建了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合作的背景主要基于这样一个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之后,我们省里颁布的《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寿光多年来始终把教育摆在第一位,基础很扎实,教育事业也一直走在均衡优质发展的路上。所以,我们就定下了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立足于全省、全国的前沿,在教育现代化上先行先试,高标准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寿光市委、市政府2015年明确提出了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发展总体目标为:“一个率先、两个领先”,就是力争到2018年,在全国县域内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确保我市教育适度领先经济社会发展,适度领先全省乃至全国教育水平,努力把我市建成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

总理在2015年12月3日召开的研究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繁重任务,必须在公平和质量上下大功夫,实现新突破。”“既要保障教育公平又要提升教育质量。”“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教育公平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原则,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改以往的“人人有学上”为现在的“人人上好学”,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现代化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才是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指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党的十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目标,增强了对教育现代化科学内涵、指标体系和推进策略紧迫性的要求。请问,您对教育现代化有着怎样的理解?

李玉明:由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路径,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教育则是圆梦的先导。我想,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刘利民谈到过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教育现代化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标准化,标准化是均衡发展的基础,标准没有达到,均衡就谈不上;第二个是信息化,也就是教育手段的信息化,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实现教育手段的信息化;第三个是法治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治国,提出要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没有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达不到教育本身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找准发力点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我们要在教育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管办评分离上取得突破;要强化法治支撑,依法治教,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责任感,确保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开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教师走向专业化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教育科研能够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是教师保持旺盛职业生命力,实现职业幸福的重要手段。那么,作为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寿光,如何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脚步呢?

李玉明: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依照“分层建设,齐头并进”的原则,每个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教师跟进式培养,就是万名教师集中培训――从2005以来,每年暑期进行全市所有教师(包括后勤人员)封闭式培训,培训形式多样,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场报告,有各学科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并进行业务辅导,有名师公开课以及观摩录像等。

我们还有教师专业成长“青蓝工程”。通过组建由教研员为组长的市级学科中心教研组带头引领,进一步盘活全市的教学教研资源,通过城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材通研、同课异构、交流研讨等活动,促使城乡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同时,我们打造了学科精英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磁场”作用,完善师带徒、老带新、名师带团队、教研员带学科的群体优势,让名师工作室成为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向往地,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塑造一批教育教学的领军人物。

再比如小课题“草根教研”工程。根据我市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规模小、处所分散、教师教学任务重但好学上进的特点,实施“草根式”小课题教研。这些学校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当课题研究,然后把研究的成果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教育科研实现了“两个对接”,即与科研院所、专家的对接和与我市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接,以此来保障教育科研工作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目前,我市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毕英春、韩高波等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他们是我们现代化教育改革中优秀教师的代表。

:是的,教育科研的确能够引领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请您进一步谈谈寿光又是怎样在教育科研引领下带动全市德育工作创新,从而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吧。

李玉明:创新德育工作形式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做的事情,我们致力于通过推进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来引领德育工作走向“生活化”,也就是将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和生活之中。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当前,大家推行的生活教育,无论是“社区学习共同体”,还是“家长教育理事会”,大都是“强势教育”和“优势教育”,是“少数人主场,多数人鼓掌”的“一边倒”,没有切实的互动。同时,很多生活教育实践活动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的,学生收获的往往也是“二手体验”。这种剥离了自然生活,脱离了“教育真实”的生活教育其实是空壳教育,是失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的。如何把生活教育常态做,做常态,怎么样结合区域特色提高生活教育的实效,已经是我们深入推行生活教育不容忽视和不可逃避的问题。

生活教育就如一个生态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有参天大树,有灌木、小草,生活教育就是要让人的生命在这里陶醉,灵魂、性情都得到发展。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回他自己,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幸福的人,得到他们一生所追求的健康、快乐和幸福。

我们结合全市乡村学校实际,立足“亲近自然,亲近传统”,推进“生活同化课程”教育。先说我们如何用活乡土教材。初中高年级同学的历史、地理和生物都有一套潍坊市教科院编写的乡土教材,这些教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土地,是生活教育的珍贵行动指南。我们就把这些乡土教材的学习活动分解到生活教育中去。比如用“我熟悉的一种蔬菜”观察日记来拓展乡土生物教育,用“弥水两岸”人物脸谱来贯通乡土历史教育。

另外,我们一直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新特征的元素视为一种创新。于是,我们想到以“挖掘传统节日资源”课题研究为依托,侧重设置一些与民风民俗有关的主题活动,如拍写一副对联,速写一段民俗图等,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中分享闲暇生活,也在无形中“激活”了民风民俗。同时,我们借助课堂辩论、“小百家讲坛”等形式,即时展示学生的“闲暇综合实践”成果,并且在评选“校园之星”活动的时候采用公示制,以防止综合实践没有“实践”的失效结果发生。

: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咱们的家庭教育现在终于有政府“撑腰”了,我想听一听您是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工作重要性的。

李玉明: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在家庭这所最天然的学校里,父母的言行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好的影响可以让孩子终生享用。

家庭教育不仅在孩子入学前,而且在孩子入学以后甚至走入工作岗位之后仍然继续发挥作用。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这样说:提高父母的素质,要从娃娃时抓起。培养孩子的义务感,让孩子懂得为别人负责,这既是为了今天的孩子,也是为了明天的父母,最终也是为了明天的孩子。现在很少有人会想到,应该在一个人的少年时期就让他具备将来做父母的义务感和素质,我觉得这也是家庭教育观念中的盲点。

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教育就在儿童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孩子每天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里,孩子接触家长的时间也远比在学校接触教师的时间多,子女的缺点就更容易在家长面前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家长配合老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引导,绝不能在孩子上学以后就不闻不问了,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推给学校。

:您说得很对,家庭在塑造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家庭教育工作如果搞不好,教育现代化也会失去一股强劲的核心动力,甚至变得很艰难。您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是深刻、到位的,想必寿光在这方面应该做得很出色吧?

李玉明:出色谈不上,但要说重视家庭教育工作那是一定的,必须的。为了更好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我们从创新工作机制做起,先是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我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后又成立了寿光市家长联合会,指导各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工作。全市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家庭教育机构,具体负责各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各级家庭教育机构定期召开调度会,调度家庭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分段计划和推进方案。制定家庭教育工作制度,确保家庭教育管理规范、运转有序。

家庭教育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才能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设立了“父母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做客大讲堂;开设“家长课程”,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比如“我说我的家风家训”“书香之家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既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又将培养家长的良好习惯和学生的良好品质巧妙地结合起来。

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家庭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教育现代化的节奏。我们的学校采用多种途径实现与家长的零距离沟通,比如班主任老师利用家校通、qq群、微信群等与家长互动交流,不仅拓宽了家校联系的渠道,而且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形成了家校共育的合力。我们还建起“学在寿光”微信公众平台和各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的教子方法,广大家长纷纷点赞。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身处如此极速变革的时代,教育工作者除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跟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之外,更要不断回归教育的本质,不断追寻教育的本真。在您看来,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

李玉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学生像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教育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养料,让他们自己成长。但很多教育者一直在做着工业的事情,像工艺品制作一样,依照事先精心设计的模型,把所有的孩子都往相同的模子里塞,都塑造成我们期待的统一的模样。近几年,寿光也在尝试选课走班,我想,不论分层教学也好,选课走班也好,出发点只有一个,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为了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教育的原点。

篇7

【关键词】城镇学前留守儿童 生存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06-0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来临,我国城镇人口激增。截止2009年底,城镇人口达到6.22亿,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6,6%。因此,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城市结构性失业与职业变换、家庭结构单一、婚姻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城市隐性留守儿童数量突增,已达1465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表明,城市留守儿童大约270万,占全部留守儿童的13.5%。就浙江省丽水市来说,有30多万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或国外劳务输出,占全市总劳动力的29.05%,产生了23455名留守儿童。城镇留守儿童问题相当突出……

一、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缺乏父母监护,存在“隔代教育”、“亲情饥渴”、“关爱不足”等情况,容易造成学龄期学业、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种种偏差问题。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教育环境缺失

叶澜研究指出,隔代教育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产物,一部分小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中某些原因外出打工或夫妻分离,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祖辈照顾,形成了一种祖辈养育孙辈的教育现象。这种祖辈监护模式导致很多隐性问题的出现。在本研究中,发放《幼儿调查问卷――幼儿监护人》和《教师调查问卷》,从而得出城镇学前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一些情况。

研究涉及的丽水市天宁社区学前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属于劳务输出,在国外工作。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53.6%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祖辈监管。祖辈监管重“保”不重“教”。教育方式呈现两个极端: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过于溺爱的家庭,亲子互动中祖辈往往过于骄纵与顺从,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平等化,致使祖辈的权威性逐渐削弱;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亲子互动中幼儿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与祖辈的亲子关系逐渐疏远。另外,父母长期在外,联系甚少,父母与幼儿间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也影响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的确立。亲子关系不佳,这都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质量的良性发展。

(二)“亲情饥渴”导致幼儿心理、行为出现偏差

在本研究调查中,随机抽取丽水市天宁社区某配套幼儿园大、中、小班留守儿童各5名,其养护人也被选取为访谈对象。结果发现,城镇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即使在重大节日也可能分隔两地。如下图所示:

我们知道,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幼儿从小形成安全感与信赖感,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因为父母角色的长期缺失,使幼儿长期和父母缺少沟通和交流,自认为得到的关爱就少于其他的孩子。父母为自己过生口、周末外出等亲子活动对其他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这些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是一种奢望。他们强烈地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心灵上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会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利。这些“得不到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产生依恋行为,他们体会不到家的温暖,体会不到亲情的伟大,不了解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经历,那么他们成年以后可能就不会爱亲人、爱别人。

在本研究中,通过发放《教师调查问卷》了解到,学前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性格、情绪表达、认知、人际交往方面也有其特殊性。例如,有34.1%的学前留守儿童性格较内向、文静。这类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普遍为从众心理强,从不主动要求什么,不管与老师、同伴交流还是玩耍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44.5%学前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表现出冷漠的特点。例如,在调查中,“在园的情绪表现”一项中,“爱哭闹,情绪不稳定”占了28.5%,“该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一般由谁引起”这一选项也证实了学前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易焦易躁的性格,58%的学前留守儿童是攻击的一方。同时,学前留守儿童在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知识面狭窄、思维不灵活、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缺乏、人际交往较为被动等问题。

(三)关爱不足暴露社区补偿教育体系的空白

社区作为学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人员走访了莲都区的几个社区,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有形式无内容”的情况。2006年,丽水市市妇联深入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乡(镇)开展调查研究,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丽水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意见》。此后几年,还开展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俱乐部”。并设立“亲情热线”,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发动爱心企业为留守儿童捐款等等。特别是青田县开展工作最为扎实,但在丽水市较少有社区为留守儿童组织的教育活动或活动室。就现行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

在家园联系方面,工作没有侧重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留守幼儿档案的概念,更没有专门的留守幼儿家园联系活动。当研究人员在访谈一位幼儿教师时,问道:“您班有留守孩子吗?”老师马上答道:“没有”。可当问道:“您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而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吗?”老师回答:“这很多,每个班都有,基本上父母在国外工作。”同理,在一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局限于表象,往往把情绪、认知、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表现有偏差的学前留守儿童错误地视为“问题幼儿”。

在留守儿童的解决策略研究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三管齐下的举措。人们一般认为留守儿童家庭应设法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教养: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与爱护:政府应承担相当的责任。本研究认为,改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除了参照现有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及好的做法之外,还应以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为主旨,建立以社区为本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教育补偿体系。

二、社区补偿教育新思路――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

社区浸润式教育是社区幼儿补偿教育的一种具体模式或实践方式,其归旨在以社区内教育环境的浸润和托幼机构定期开展的教学及各类开放性活动为依托,通过对社区内所有儿童和家长的无偿开放,努力促使社区留守儿童、家庭及普通儿童、家庭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对社区内所有居民和儿童进行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及教育活动,进而在社区生态环境中建构社区学前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系统。社区浸润式教育要求在幼教专业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引导和自然情景状态中,借助其丰富的社区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教育影响以促进社区一家庭一儿童的互动品质和教育的融合,为教育公平奠定心理及教育之准备。

社区浸润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教育对象展开长期、不间断的教学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所有参与的人员:2.所有教育活动均在自然生态的情境中采用小步子、个性化教学:3.是在幼教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教育对象(幼儿及监护人)具有实质性帮助的教育过程:4.以“幼儿教育社会化“为宗旨,浸润式教育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家庭、学前留守儿童。因此它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社区教育。

社区浸润式教育开展的活动对象主要是针对学前留守儿童和其监护人。

三、社区浸润式幼儿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200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因此,要使社区幼儿补偿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更需要政府、社区以及社区配套幼儿园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

(一)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鉴于幼儿身心的稚嫩性,首先,政府应将学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其次,政府应责令相关部门修订或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监护制度,填补学前留守儿童监护缺位: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健全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共建共享的学前留守儿童网络管理档案,探索学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模式,并建立学前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对工作卓有成效的社区和社区配套幼儿园进行资金支持与奖励。

(二)以幼儿园为主体,构建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关爱行动计划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在学前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要发挥主体作用。要以幼儿园大型开放活动为依托,向全体社区居民有目的、有计划、不间断地进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渗透、家庭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和亲子游戏活动等,力图弥补学前留守儿童及家庭学前教育的诸种“缺失”。同时,社区工作者要摸清本社区学前留守儿童网络管理档案中的幼儿家庭情况,定期举办家园联系小组活动、亲情化的角色游戏活动,在沟通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弥补因“缺失”造成的幼儿发展偏差问题,促进学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以社区为主阵地,构建学前留守儿童协调保障机制

在社区工作中,“优势视角”是社区工作实践的一种新模式,它强调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它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被服务对象使之从挫折和不幸中摆脱出来,从而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如上所述,城镇学前留守儿童在心理、情感、社会性、认知等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在社区浸润式教育活动中,社区工作者首先要评估个体学前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和教育诉求,动用、协调一切社会条件对学前留守儿童进行援助,以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学习和活动之中去,使他们从中获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公平对待。在浸润式教育活动进行中,社区工作者要积极对参与方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协调服务。比如,提供专用游戏场地、学前留守儿童问题汇总及团体辅导小组划分,家庭教育的跟进与回访,亲子联系方式与频率的跟进与回访等。再比如,通过参与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制定出一些能帮助学前留守儿童提高能力的活动计划等。

总之,学前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并细化学前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长效机制。在各项幼儿教育补偿活动的开展中,要因地制宜,切实做到分析每个学前留守儿童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因“缺失补偿”而留有“缺憾”。

参考文献:

[1]蔡迎旗.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M].南京:江苏教百出版社,2009

[2]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132-135

[4]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4.

[5]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3):132-135

篇8

关键词:德育;小学;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1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7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之为人在于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都毫无疑问地指明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指向性。创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一、农村小学思想教育分析

(一)农村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情况

农村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现在农村大多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因而针对学生进行重点关爱和教育。

(二)教育观念落后

现有部分学校虽然接受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但只是零碎的、孤立的,思想意识仍然停留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层次上,全面发展只是一句口号。

(三)缺少实践活动

缺少开展主题演讲活动,通过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类似活动。环境熏陶更为匮乏,无法规范日常行为。难以开展入学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孝心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少先队大队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检查评估制度,并组织学生自主管理更是形同虚设,礼仪教育开展得少,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家长也认为学校搞活动是形式,常挂于嘴边的一句话是“有那功夫不如多教几个字”。长此以往,学生也忽视了对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各项活动不配合,不仅仅是受条件的制约了。因此,原本就思想较为落后,刚刚燃起的兴致与各种计划、设计全部毁于一旦。

(四)思想教育的意识较原始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促进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由于我们学额少,居住分散,各校不集中,而且在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单亲,孩子一年都见不到爸爸妈妈,这一特殊性就阻碍了积极开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发展,孩子的教育停留在隔代的教育层面,所谓的教育不过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至于什么思想教育、行为教育完全没有,有的也是停留在“听话啊”一句话上,这能代表什么呢?

二、农村小学思想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重视不够,监管不力

农村小学的管理工作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管理;侧重于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仅限于工作计划列出几条,强调一下,无具体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督查措施、考评细则。同时对辖区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监督不力,甚至于不把德育工作纳入考核评估之列,正常的业务检查、对学校的评估、对校长的考核评估、对教师的考核评估、教师的晋级评优等德育的指标体系几乎为零。

(二)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德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农村小学学校师资力量缺乏,一名教师要同时教几个班级的课程,更不要说什么专门的思想教育。多数村小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班主任兼课,好一些的上课情况也就是照本宣科,一节课四十分钟只用十分钟草草了事,其余时间放任自流。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村小,部分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停留于考试分数至上的思想,认为只有分数高才是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一切以分数为准,定论学生的学习。在学校,其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分数就是一切。

三、改进的方向

(一)上升思想,强化认识,确认思想教育的紧迫感

思想教育是提倡全面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一味地追求分数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什么人才?只会计算?只会写字?还是只会读书呢?新世纪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德在前,可见其重要性,如果没有感恩、孝道、没有自信、爱心,那样就缺失了做人的本质,因而,必须把思想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创新活动形式

以重大节日为教育契机,如: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党的生日、教师节、国庆节等等,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其中,感受活动氛围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寓教于乐的效果必定大于说教的效应。

(三)加大投入,缩小差距

尽管国家在努力实施公平教育,但在一定时间内教育不平等现象是无法消除的。有些教育教学设施,在城里学校都宣布淘汰,而乡村学校还没走进课堂。师资力量更是如此,城市学校人才济济,编制多多,而乡村学校却师资匮乏,优秀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身为工作在村小一线的教师,一方面要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力量,吃苦在前,不追求利禄,接受现代教育信息,让城里孩子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另一方面要花大力气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缩小日益拉大的城乡教育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教育。

(四)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都欠缺,对一些抽象的道理根本就没有概念。对教师讲的事情总感觉很遥远,与自己无关,常常是上课讲,下课忘。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抓住身边的人和事。从他们熟悉的人和事说起,就事论事,因势利导,从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另外,生活条件的不同、待人接物的不同、身边人影响的不同,致使学生自身思想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来自不同村屯,所见所闻自然不同,一时间想完全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是纸上谈兵,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榜样,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接受,真正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原因是什么等等,切勿命令式教育。

篇9

包庆余:德育要融合在教育教学当中,不能割裂。思考一个地域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将它放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嘉善是国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试点县,教师流动的根本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我个人认为,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每个学校、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田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追求。这些年,嘉善教育的“主线”有两条:教育转型和质量效益。我们通过两大主线,依托教师流动,来改善教育生态,达到“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每个学校”的目标。在教育均衡背景下,嘉善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是,既要传承过去的生态德育,秉承原有的亮点,主张体验性和活动性,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寻找新的增长点,倡导德育落地生根,向生活化德育要质量。在这个大目标下,我们提出“做有灵魂的德育”。德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要弘扬核心价值观,倡导国家意识,这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前提;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根”植入孩子们的心里;我们要深刻体会“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讲话的精髓,全面开展“三爱”教育,全面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地域层面,德育工作不能脱离地方土壤空喊口号。我们嘉善地嘉人善,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下,形成了人们和善、合作的品性,所以我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向善、从善、行善,比如我们挖掘地方资源,开发《善的教育》等系列地方教材,让学生及家长共同浸润其中,教育学生崇尚善的行为,形成善的意识,脑中有善的思想;很多学校都以“善”文化为基础开展“善的教育”,这里包括:老师善于教,学生善于学,同伴之间善于合作,对生态环境友善……让我们嘉善的学生身上带着淳朴的地域文化烙印。

从学校层面,我们要求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历史、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来落实国家及地域的德育目标,倡导“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要做“有主题、成主线、有特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校本德育。在具体工作当中,我们一直坚持四个原则:

第一,要坚持继承传统、立足时代,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原则。既要有短暂的继承也要有长远的发展;我们一直坚持递进式的工作方式,有序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九十年代,嘉善县“生态德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课题,通过“环境影响策略、过程习得策略、课程引领策略”三大策略,打造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今年,在秉承原有亮点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嘉善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载体及抓手,引领、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

第二,要坚持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原则。我们倡导德育落地生根,向生活化德育要质量,用好各类教育资源,构建社区、家庭、学校的德育“立交桥”。

第三,要坚持知行统一,重视体验的原则。德育不仅仅是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灵体验。

第四,要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的原则。学校生源和教师水平存在差异性,递进式的推进原则有利于实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推动学校形成特色,百花齐放。如大舜小学从小小纽扣上得到启发,围绕一种“精神”(小纽扣精神:平凡中见证美丽),一套“校本”(县精品课程《小纽扣大世界》),四大“策略”(环境熏陶策略,活动历练策略,课程保障策略,科研引领策略),三个“了不起”(钮乡了不起,钮乡人了不起,争做了不起的钮乡人)构建“钮扣文化”特色德育。2015年,大舜小学凭借“钮扣文化”特色项目成为我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教学基地。

: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全员育人的“大德育”对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问,嘉善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包庆余:培养好教师是解决“德育工作谁去做”的问题。我们在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首先通过“三课联动”,来实现育人模式的转换,推动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三课就是课堂、课程和课题,借助课博会平台实施三课联动,即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加强课程建设,高中开发选修课程,义务段大力发展校本课程;课题与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把课题成果转化并推广运用。在学科培训中强调师德建设,重点宣传师德高尚的典范,如“十佳教师”风采展示,在县电视台上展示“最美教师”师德事迹等。我们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为教师德育专业化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如2013年我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研训中心”)成立了德育处,在开发县域家庭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指导和引领着全县德育工作的发展;在德育管理方面,研训中心在各校设立德育教研组,加强了班级文化、班主任队伍、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研究的力度,引导各校德育骨干从科研的角度思考德育工作。

此外,我们在教育学会中成立德育研究分会,由县研训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刚担任会长,德育处副主任钱鲍芳担任副会长,引领德育课题、破解德育难题。

第二,我们开展德育工作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如每年开展一次主题德育论坛,先确定主题,让教师们围绕该主题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实现思想的碰撞;每年组织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把最优秀的班主任推荐出去,与别的地区的优秀班主任进行交流、提升,回来把经验辐射,带动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发展;每年组织两次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提升班主任的技能。

第三,心理健康与教师德育专业化成长相结合。目前我县已选拔100名骨干班主任,要求他们通过培训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认定,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和实践经验,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德育与辅导工作;满三年的青年教师考核,需通过培训获得心理健康c证,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建立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及时宣传与更新心理健康知识,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等等。

:德育课程的开发决定着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艺术性,请您谈谈,嘉善是如何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课程育人的?

包庆余: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这相当于解决“德育工作做什么”的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念,深化课程改革,秉承“充分利用好德育国家课程、完善德育地方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的理念,发展性评价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鼓励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有些学校凝练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构建了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如丁栅中心学校编撰的校本课程《栅里歌――水乡流韵・嘉善田歌》,在全省各地市推荐评比的读本中脱颖而出,荣获2013省“非遗”读本一等奖;干窑中学的《不息的窑火》,嘉善高级中学《善的故事》,体现了地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

精品课程评比,为德育课程展示搭建平台。我县在各个学段开展精品课程评比活动,以此促进校本课程从数量到质量提升。如,俞汇小学把德育工作巧妙地渗透到了学生喜爱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编撰的校本课程《农村孩子的科普天地》获省精品校本课程一等奖。

2014年,我们提出了好的班主任要编写三种课程:班会课程、活动课程、家长课程。学校和教师们目标更明确,工作更有针对性。早在2013年,县教育局就推出“教师能力1+x培训”逐步提出教师能力1+x的要求,即一项学科专业技能,x项课程开发技能,利用我县的特色项目学校的资源,开展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培训,如摄影、书法、篆刻等培训班,为学校研发校本课程以及课外活动提供更多师资储备。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在您看来,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包庆余:我们要形成尊重主体,唤醒学生自主意识的共识。德育必然是通过体验式、活动式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扎根,潜移默化,播下育德的种子。空洞的说教显然不能很好地实现德育目标。比如让孩子理解“劳动”,必须让孩子通过付出体力这样的行为方式,流汗、劳累等必要的体验,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才是劳动。我县在德育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通过百佳社团的评比活动,推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具体方式有:

第一,立足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社团),发展第三课堂(网络),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阵地;

第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闲暇时间直接参与。我们整合关工委、教育局、团委、妇联、宣传部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设计学生节假日、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了一批综合实践基地,如县档案馆、嘉善县报社等。

第三,大力发展走班模式下的选择性德育,让学生在参加德育活动有选择权,参与德育课程有选择权,接受德育方式有选择权。

第四,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分学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构建系统完备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可有效解决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扰。

第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滋养德育素养。比如,嘉善高级中学每年都组织“重走路”远足活动,干窑中学的寻访窑文化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还要志同道合。请问,在家校合力育人方面嘉善有哪些经验可以一同分享?

包庆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重要“增长点”:家长可以成为教师资源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部分。2013年6月,嘉善县被确立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单位,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构建了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主要平台,以覆盖城乡家庭教育站、村(社区)指导点为基本网络,以家长学校总校和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为重要载体,以“善育善成”为基本内容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县组织了由50多名骨干教师、心理学业务骨干和美术教师组成的编写团队,开展《嘉善县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读本》编写工作,推进嘉善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开展。

家校形成合力育人,已经在我县教育工作者心中形成共识,主要的经验有五点:

第一,机制的健全上,构建好县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体系:我们与妇联合作,在我县的社区学院成立家长总校,形成各个乡镇的家长分校,将成人学校纳入进来,妇联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大讲堂;

第二,业务指导上,由县研训中心德育处专门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和县域家庭教育读本的开发工作,引领全县的班主任指导家长提升家教意识和能力。

第三,家庭教育县域课程开发上,研训中心组织县内心理健康骨干教师、资深优秀班主任、学校德育管理者组建的团队,从0到18岁,开发了早教、幼儿园、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普高、职高七个学段的县域家庭教育读本。

第四,利用媒体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我们成立家庭教育网、家庭教育报,在嘉善报、电视台上面开辟专门的栏目。

第五,创新评价机制,每年县教育局拨款30万元鼓励学校加入到“新家长学校”的创建中来。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较之以往更加纷繁复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等等,在您看来,有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包庆余:这是我们担心的问题。现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过于多元化,一些网络和媒体信息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误导作用;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导向也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家庭、社会、学校要形成合力,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重视言传身教,在学生周围营造正能量的环境,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健全的人,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我们以“三化”为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德育的方式要逐步现代化,利用媒体、网络传递正确的舆论。微散文大赛我们已经坚持了多年,2015年,我们以“回归纯粹,继续延续生命的常数”为主题,传承“善文化”主题活动,使之成为我县提升县域人文素养的品牌项目。

第二,德育管理社区化。要求社区为未成年人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我们在社区内开展道德讲堂、社区义工活动、发动“五老”队伍的力量,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保驾护航。

第三,德育要有一定的模式化。德育要重视体验,也需要必要的模式,要固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思想强化。“灌输”正确的思想,形成正向引导,让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不走或少走弯路,成长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您对嘉善县未来的德育工作又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包庆余:作为嘉善县教育的行政管理者,我两个愿望:

篇10

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得到了区教委各位领导及我校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使得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明显的发展。我校对照学校心理特色示范校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撰写我校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思路,并且利用学校为特色教师搭建的平台,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展示,在为教师提供心理教育服务的同时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刘素梅校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担任中学校长以来,一直重视并积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为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开拓了全新的道路。以 “以人为本”定义学校工作,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让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快乐而充实地在学校中工作、学习、生活。她通过近八年的努力,使学校由创建初期的迷茫,逐步步入以心理辅导为基础,带动学校工作全面开展,立足于保障教师身心发展平衡,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优化发展的科学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扬起了心灵的风帆。

一、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管理与组织

我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以及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相关联性,拥有一套科学合理又富有成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由校长牵头,德育主任主抓,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专职心理教师具体操作,各部门通力配合,全面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情况及主要工作

1.基本建设情况。我校的心理咨询室于建校之初设立,在几年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功能体系,作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了将规划转变为实际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成果的操作过程。心理咨询室已由最初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子发展为现在的四十平方米,心理健康期刊、书籍、沙盘、发泄袋、注意力测试仪等心理咨询工具一应俱全,方便开展日常工作。心理咨询室由校领导直接管理,下设专、兼职心理教师各一名,并以学校教师研究会、年级组、班主任工作为依托,全面系统地开展学校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

2.主要工作内容。我校心理咨询室适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负责心理档案的保存和整理工作。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合理安排授课和讲座的内容,做到不流于形式、不流于表面,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为教师进行适时的减压辅导,保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教师的个人心理成长,提高育人的效果,以教师的优秀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利用家长委员会活动以及家长会对家长开展讲座,创设亲子互动情境,改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状况。对特殊家庭进行分类辅导,以学校教育推动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保障学校教育,家校合力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利用学生的同伴教育模式,促进学生间的共通共容,减少学生因同伴影响产生的畏惧学校、畏惧交往的心理。

三、心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1.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情况。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心理咨询工作由原来单一的面谈逐渐发展到以面谈、网络咨询、团体辅导多种形式并举。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面谈咨询近百人次,并能够做到每次咨询有记录、有反馈。在咨询过程中,我们竭力在保护求助者隐私的基础上给与其最大的帮助,并通过与相关领导和老师的沟通与协作,缓解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寻找在前期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希望通过咨询促改进,在问题未发生前防患于未然。

2.设置“心理导向课”,将心理教育由课外延伸到课内,排入课表。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展“分层目标教学”,进行“三年整体规划的内容体系”教育规划整体活动安排;为学生进行周密的人生生涯辅导,并且把课内外的授课内容规划梳理成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在毕业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初、高三毕业年级的情况,特意安排了“心理健康为毕业年级保驾护航”的活动。我们在高三年级开展了主题为“正确认识高考”的心理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缓解压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高考;还与学生们交流了学习经验与心得,效果很好。平时注意随时与初、高三的班主任、年级组长保持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如今年高三一名男生,在一模结束后,自信心受到打击,不想学习了,自暴自弃,在与他的沟通交流中,心理教师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他树立起信心,使其认识到努力的过程就是自己成长、学习的过程,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段经历对自己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三次谈话咨询,该生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的复习当中。

4.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既保证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又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了学生的心理才会健康,因此我们通过学生心理咨询反映的问题,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情绪化,要就事论事,尊重学生,不要伤害学生;我们还请与学生沟通交流比较好的教师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介绍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我们还向教师介绍了激励理论――要善于激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调查,95%以上的教师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学到了东西,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希望学校能经常开设此类培训,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

5.利用团队活动、寒暑假开展课外心理训练活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的特殊需要,我校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课外心理训练活动,其中,在寒暑假举办的“学生干部训练营”,利用体验式教育,吸取拓展训练的精华,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能力,获得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认为增强了责任意识、加强了团队精神,学会了宽容与理解。家长则普遍反映,孩子在参加过此专项培训后,明显成熟懂事了,学会了理解他人和承担责任。学校通过各类活动,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为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程,创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个别化的咨询档案,为全体学生建立入学心理人格方面的档案记录,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更为科学有力的支持。

7.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并由校长亲自主持了多项市、区级的科研课题,获得多项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

8.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及合作,由校领导到年级组长再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都保持了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孩子的思想,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办法。在与学生家长联系时并不是一味的“告黑状”,而是客观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步的地方大力表扬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做得更好;不足的地方不是急于批评,而是先分析原因,搞清学生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症下药,真正从心灵上给予学生关注与帮助。

学校组织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时,也会邀请家长代表到校参加,近距离地目睹自己孩子的风采。比如在高三的成人仪式上,家长代表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成人了,由衷地欣慰和高兴,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取得高考的成功;而孩子们看到家长为自己祝贺,也表达了要继续努力的决心,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在初三年级家长会上,学生与家长坐在一起,共同分析自己的得与失,找准原因,解决问题。以上这些活动都获得了学生与家长的肯定,通过此种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距离,缩小了“代沟”,推动了学校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