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市场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旅市场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旅市场发展报告

篇1

按照“紧起来、严起来、快起来”总要求和“理职责、建制度、订计划、严纪律、抓学习、强管理、敢担当、勇创新”的24字要求,担当作为、务实创新、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全市提升干部执行力发言稿范本资料,提供餐看看,欢迎你的参阅。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门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提升干部执行力动员大会、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动员大会精神,动员大家以“起跑就要加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姿态,迅速紧起来、立即动起来、马上跑起来,奋力攻坚、强化执行,确保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走在前。

一、奋力攻坚、强化执行,根本在于突出思想争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尽管去年我们取得“五项全省唯一、十项全省第一、两次被市政府通报表扬”的好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市相比,我们不是最好的,与先进市直部门相比,我们不是最优的。特别是我们文旅队伍中还存在着选择执行、被动执行、应付执行、消极执行等不良倾向,究其原因,还是在思想上落后、在观念上滞后、在认识上靠后,这才是执行力不强的根源所在。因此,全系统务必要从思想入手,充分发扬“三牛”精神,以唯旗誓夺、奋力攻坚的决心勇气,进一步增强执行自觉。

一要充分发扬“孺子牛”精神,增强为民服务自觉。无论是我们的文博场馆、文艺院团,还是旅游场所,都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都承担着为民服务的职责义务。我们务必要按照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主动自觉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尤其是《问政山东》、《问政济宁》已经常态化,只要被问政,必然被追责。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管好自己,不被投诉,才能不被追责。因此,务必要把群众反映的、投诉的事,作为头等大事、作为自己的私事,切实抓紧抓好。

二要充分发扬“拓荒牛”精神,增强创新发展自觉。要树牢创新发展理念,摆脱老法子、老路子、老一套等惯性思维,调整战术、改进打法、拓宽思路,在认识上创新,在制度上创造,在“三争”上创优,在打造亮点、创造经验上下功夫、求突破,确保在全省领先、在全市率先。

三要充分发扬“老黄牛”精神,增强艰苦奋斗自觉。要拿出一往无前的冲劲、一马当先的闯劲、一鼓作气的干劲、一抓到底的韧劲,苦干、实干加巧干,特别是我们对一些项目、资金、荣誉的争取协调,更要有“老黄牛”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长城不停步,不到黄河不死心,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细。

二、奋力攻坚、强化执行,核心在于聚焦产业争速

大家都知道,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在全省全国也是得天独厚、独一无二,但是,我们还没有把这种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上下大力、求突破。

一要全力以赴定政策。政策支持是最大、最有力的支持,政策制定是最好、最关键的顶层设计。要加快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济宁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十条》,全面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撑。

二要全员发动抓招商。好项目、大项目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必须主动寻找、奋力争抢。要瞄准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城市,对接国内外重点文旅企业集团登门招商,在上海、重庆、深圳、苏州等地举办文旅专题招商推介会。

三要全速发力建项目。要围绕林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两轴、一街、两区、两镇”,快行动、抓落实,抢工期、赶进度,特别是盯紧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列入指挥部重点跟踪调度项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进,一个节点一个节点落实。要持续完善“尼山、太白湖”两个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功能,提速建设“鲁源小镇、南阳古镇”两个旅游特色小镇,充分利用山推老旧厂房,加快规划打造文博产业园,确保每一个重大项目都能有力推进。

四要全域动员促开发。要紧紧围绕“旅游+”,大力发展研学游、乡村游、工业游、康养游、夜间游,全力推动微山湖争创5A级景区,大力支持南阳古镇、贾堌堆创建4A级景区,积极申报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版权、文化产业等各类示范基地,再评选一批文旅特色小镇、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A级景区村庄。

五要全面出击强营销。要充分用好已有平台,大力拓展新兴渠道,全力全速推动营销推广“上网” “上星” “上机” “上车” “上墙” “上路”,着力确保“电视屏”上营销不断档、“显示屏”上宣传不断线、“手机屏”上活动不断流。同时,要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重点整合政策、平台、资源优势,深化对港澳台文旅交流合作,大力度、全方位、持续性提升我市文旅全球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

三、奋力攻坚、强化执行,关键在于瞄准考核争位

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是我们承担的省对市考核指标,去年我市排名居全省第六位,今年必须“保六争三”,这是市委市政府给我们确定的考核目标,也是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压力巨大。因此,希望大家瞄准五个方面抓好执行:

一要咬定目标抓执行。要坚持目标再拉高、标杆再抬高、标准再增高,确保今年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保六争三”目标圆满实现。

二要坚持标准抓执行。要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力争全年完成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送戏下乡70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万场、全民阅读活动1000场。

三要改进方式抓执行。要采取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作与演出相结合、评奖与夺奖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力争在省艺术节上多获奖、得大奖。

四要设定时限抓执行。力争6月底前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6月底前完成革命文物精品陈列展布展,6月底前完成创排山东梆子大戏《梦圆黄河滩》,10月底前举办第四届全市新创作小型剧目汇演。

五要明确责任抓执行。要对照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交办任务以及今年的工作要点,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打好主动仗,既要各人自扫门前雪,又要全局共下一盘棋,确保各项任务统筹推进。

四、奋力攻坚、强化执行,要务在于紧扣保护争强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的根本要求,也理应成为我们抓好文物保护的根本遵循。下步,必须做到“四个始终”。

一是始终坚持“保护为主”。进一步完善各级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大力实施孔府孔庙古建筑维修等重点文保工程,强化石窟寺、石刻保护,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做好梁山青堌堆遗址等考古勘探工作。

二是始终坚持“抢救第一”。全力争取市、县级财政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面临损毁危险的市、县级文保单位抢救性维修力度,加强田野文物及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性保护。

三是始终坚持“合理利用”。依托三孔、四孟等文保单位,适度发展研学旅游,实施济宁太白楼展示提升工程,加强微山岛和南阳古镇保护利用。发挥新设立的革命文物科积极作用,全力推进王杰纪念馆、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南旺枢纽、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四是始终坚持“加强管理”。成立济宁博物馆联盟;持续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用好全市文物工作地图,强化建设工程文物保护监管。

五、奋力攻坚、强化执行,重点在于管理质量争效

市场管理是个老问题,安全生产是个大问题。这两个问题十分重要,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没有良好的市场管理,就不可能有市场的繁荣发展,没有安全生产作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要更加重视市场管理,更加重视安全生产,调整战术、改变打法,确保市场管理、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一要变“兼职”为“专职”。比如,安全生产工作,过去主要由市场管理科来干,除了这项工作,还有很多其他工作需要完成,时间靠不上、精力靠不住、人员靠不牢,很难保证效果。因此,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积极争取,专门设立了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不干别的,只管安全,确保精力到位。

二要变“单打”为“联打”。市场监管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要善于借力,下步无论是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还是市场监管、执法督察,都要主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消防救援等部门,经常性开展联合检查。同时,要积极邀请第三方开展隐患排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三要变“被动”为“主动”。当前,我们监管执法过于被动,今后务必要主动收集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畅通投诉通道,积极鼓励群众举报,同时,要主动深入基层、沉入一线、走入企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确保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要变“一时”为“全时”。目前,我们的检查督导排查活动多是突击性的、临时性的、一时性的,上级安排了,马上落实,但不够经常,往往是来时一阵风、去后无影踪。下步,要变“一时”为“全时”,不仅仅局限于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还包括重点场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要定期开展检查、长期开展排查、随时开展督查,确保执法利剑始终高悬、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五要变“分散”为“集中”。过去,我们抓市场管理、安全生产基本上是平均用力,工作精力分散开来,看似每项工作都在管,其实管的都不够深入到位。今年,特别是从现在到“七一”,我们全局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生产工作,这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所有科室的非紧急性业务工作都要为安全生产工作让路,所有科室开展业务工作时都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所有科室人员都要无条件配合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因为从省到市都有明确要求,出了安全生产事故,所有涉事人员要逐一问责。因此,我们今年要集中精力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从大局全局出发,对安排的督查督导督办任务要认领、要认真、要落实,不避事、不避难、不避险,确保全市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这既是向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向全市老百姓和上级文旅部门交出的政治答卷。

六、奋力攻坚、强化执行,支撑在于推动党建争优一要靠目标倒逼责任。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执行,积极为工作开展搭台子、指路子、教法子。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靠上贴上抓执行,及时问进展、问成效、问难题。各科室科长、各级党员干部要立说立行抓执行,一线攻坚、一线落实、一线突破,真正做到“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

二要靠实绩倒逼办法。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引导和鼓励全系统党员干部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遇事只说怎么办、不说不能办,以誓争第一、事创一流的过硬作风,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从纸上落到地上、由愿景变为实景。

三要靠奖惩倒逼落实。我多次说过,不想在这个岗位上“带头”,就别在这个岗位上“当头”。要强化结果导向,严格督导考核和奖惩兑现,干部调整改变论资排辈的惯性思维,突出“凭实绩用干部”,把执行成果转化为干部个人提拔进步的结果,真正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通过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全系统齐心协力抓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篇2

蜀道既是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省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18年8月,省委书记彭清华在考察调研剑门蜀道保护开发及乡村振兴工作时要求,要将剑门蜀道核心区延伸到昭化。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要求坚持高水平规划、多功能配套,建设“大九寨、大峨眉、大熊猫、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灌区、大蜀道、大遗址、茶马古道”等“十大”文化旅游品牌。2020年9月,省文旅厅牵头,由我区发起成立了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并当选第一届理事长轮值单位。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方案(2021—2025)》。四川“十大”文旅品牌,是四川文化旅游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最具巴蜀文化影响力、市场吸引力和综合带动力,更是我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现大文化融入大景区、大景区推动大旅游、大旅游带动大发展,建成剑门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

一、大蜀道(昭化段)基本情况

大蜀道(昭化段)东起桔柏渡,经昭化古城、天雄关、牛滚凼、大朝驿、松宁桥、高庙铺,西至与剑阁县交界处界牌梁,全长27公里,保留有最原始的古石板路、古驿铺、古关隘、古柏树群、古村落等古代文化遗存,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153处,其中五级资源2处、四级资源7处,是蜀道“关、山、驿、路”核心资源体系现存最为完整的集中展现区。蜀道遗产31个遗产区中,我区的昭化古城遗产区是广元市四个遗产区之一,共有6段23.85公里驿道和12处遗产点,也全部位于该区域。

为加强蜀道遗址遗迹保护,传承蜀道历史文化体系,丰富蜀道历史文化内涵,推动蜀道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推蜀道沿线乡村振兴,更好地推动“大蜀道”品牌建设。我区已先后建设昭化古城、牛头山等景区,白龙湾景区、天雄关、中军帐、大寨水库等重要节点正在加快建设中。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科学规划。结合中央、省、市文旅产业发展思路,以丰富蜀道文化内涵、推动大蜀道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目的,根据剑门蜀道(昭化段)文旅资源分布特点,先后编制了《昭化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昭化古城保护总体规划》、《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广元市昭化区牛头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将文物保护、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等全面科学融入规划,形成了“一核、一城、两带、三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二)完善基础配套。建成广元市区至昭化古城快速通道,提升宝轮至昭化古城旅游公路等级,建成剑昭旅游风景廊道,开通广元至昭化古城、大朝旅游专线2条和宝轮至昭化古城公交线路1条,新建改造大蜀道沿线生态停车场5个。全面提升昭化古城游客中心功能,在昭化镇高速出口、剑昭沿线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5个。新建了昭化区文物保护消防中心,完成了改造昭化西市、天雄关生态环保示范旅游厕所2座,更新完善大昭化古城景区导视系统。在昭化古城安装智能终端查询机,实现景区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丰富特色业态。昭化古城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昭化镇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天府旅游名镇。昭化古城被世界研学旅游组织认证为首批合作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荣获全省“夜景观”人气前十强。建成昭化西市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葭萌春秋》沉浸式演艺、马战、乐楼演艺等旅游新业态7个,开通嘉陵江“水上高速”客轮旅游航线,环湖旅游公路“一桥一景”模式成为嘉陵江山水人文廊道建设的样板。成功争取大蜀道(昭化段)文旅融合债券项目资金2.4亿元,完成天雄关段古蜀道修复,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昭化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怡心园、益合堂古院落修复项目。

(四)创新宣传营销。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营销机制,先后主办和承办了第十届大蜀道文化旅游节、大蜀道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等国家、省级大型赛事、活动;推出蜀道自驾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常态化开展县衙审案、走蜀道活动、牛头登高、大朝年猪节、牛头村柿子节等活动。邀请新闻媒体、网络大V、旅游达人等83人次走进大蜀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宣传昭化旅游,全年累计推送图文、视频700余条,网络点击量突破3000万人次。昭化古城先后被央视、人民网、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拍摄影视剧近20部、省级以上专题片近30部。大蜀道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启动中止的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昭化古城至高庙铺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订和报批,为大蜀道昭化段开发建设提供上位规划保障。

二是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团队对昭化古城进行考察,确定创建范围,明确创建思路和方向,启动昭化古城创国家5A景区规划编制;

三是启动创建区域的地形图设计。需要邀请专业地形测绘公司设计制作大蜀道(昭化段)地形图。

四是组建大蜀道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有序推进大蜀道改造提升工作。

篇3

为更好地理顺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行业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关系,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质量监督、行业自律、工作联动和奖惩机制,我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管理的通知》(泸外侨旅发〔2009〕160号),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执法责任制。

1、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对全市20家旅行社进行年检,1家旅行社暂缓通过;对109名导游进行了年检,其中95名导游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导游年审11人,不予通过导游年审17人;对5家冒用星级饭店称谓的社会宾馆责令改正。

2、积极开展“春节”、“十·一”和“九·一”、“中秋节”小长假等黄金周旅游执法综合执法大检查。对全市20家旅行社、19家星级宾馆以及部分星级农家乐依法进行了检查,出动检查人员550余人次,向相关涉旅企业发出口头和书面整改意见170余条。

3、组织开展2次各区(县)旅游局分管局长和执法(质监)人员工作培训会,重点组织学习《旅游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和《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认定处理试行办法(内部使用)》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从而提高执法(质监)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认真受理旅游投诉,继续完善旅游投诉体系

1、认真贯彻执行《九川省旅游投诉暂行规定》,严格按照《九川省旅游执法工作程序》,依法、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件,办结1件,妥善解决了5起旅游纠纷工作;接受旅游咨询电话370多人次。

2、健全涉旅企业旅游服务质监督员和市级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对全市20名质监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把20名质监员分为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三个小组,从而进一步发挥市旅游质量监督员和企业质监员的作用。

3、坚持旅游投诉电话(96927)24小时畅通,及时处理旅游投诉和游客工作,确保所有投诉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有效处理。

三、狠抓旅游安全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1、年初,与各区(县)旅游局签订《2009年旅游安全责任书》,印发了《2009年全市旅游安全工作意见》和其他涉旅安全的通知。认真贯彻《九川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2、组织7个区(县)、5个市级部门重点开展“春节”、“九·一”、“十·一”节前安全大检查和旅游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以及百日安全督查行动,对全市涉旅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认真地检查,参加检查的人员378人次,发出书面整改意见和建议140余条,提出整改安全隐患27个,提供旅游安全咨询服务25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

3、即时向省旅游局上报汶川大地震和雨雪冰冻天气我市旅游受灾情况和旅行社退团情况。做好了奥运期间我市旅游安全、维稳工作。进一步督促涉旅企业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涉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投入有保障,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具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职工安全知识教育面均应达到100%。

4、督查各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所辖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强化日常安全监管,层层明确责任,坚守岗位,严格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九、积极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和标准化建设工作

1、积极宣贯九川省旅游行业2009年廉政文化建设试点实施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星级宾馆、旅游行风监督员开展“思想大解放,加快建设中心,旅游大发展”专题讨论活动。

2、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发文《关于大力加强市旅游行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通知》,我市11家旅行社参加创建市级“文明旅行社”的创建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局与市文明办举办了两期培训会。

篇4

一、任务目标

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对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组建群众文化团队,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创作生产一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实现省定贫困村文化惠民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全覆盖。培育文旅融合样板村,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特产销售,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撬动乡村旅游大市场,加大促进旅游扶贫村、具备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区脱贫迁建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负责人培训力度,以乡村旅游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二、时间安排

全面梳理文化旅游扶贫任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3月底前,对各科室、各乡镇(街区)扶贫攻坚以来工作成效进行自查评估;4月中旬配合市文旅局完成第三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全面摸清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和底数;4月中旬前做好迎接市局委托第三方对扶贫脱贫攻坚成效验收的准备;5月中旬前根据自查情况和市局反馈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举一反三,建立台账,补短板、强弱项,根据自查评估情况进行整改提升;6月中旬前将问题全部整改到位;7月底前,全面做好迎接市扶贫办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加强贫困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核查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活动室在硬件建设、服务内容、活动开展、开放时间等方面是否符合省、市脱贫攻坚标准与要求,充分发挥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在有条件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服务点,今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县、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网络体系。继续实施儒学讲堂标准化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推进农村书屋改革创新。

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戏曲进乡村”演出向省定贫困村倾斜,优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精品剧目、扶贫小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采取连片演出、小分队演出等多种演出形式,提升演出效果,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大餐。

三是加大艺术作品创作力度。运用文艺形式讲好脱贫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营造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浓厚氛围。加快创作生产乡村振兴题材重点剧目,争取年内完成剧本创作。加强农村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督导更多优秀剧目早日立上舞台。继续开展非遗扶贫培训和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工作。

四是加强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区迁建社区全部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区脱贫迁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二)是全面完成广电精准扶贫工作

实现广播电视无线信号“户户通”,在原有三个发射基站的基础上,再增设两个发射基站,力争6月份动工,7月份完成站点增补工作,确保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户户通。

(三)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工程

一是培育乡村旅游扶贫载体。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涉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周边的贫困户就业增收。指导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区脱贫迁建村挖掘周边旅游资源,充实旅游元素,完善旅游功能,培育文化旅游小镇、文旅融合样板村和创建A级旅游景区,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二是规范使用扶贫资金。进一步发挥旅游扶贫资金作用,增加贫困人口股息和分红。聘请第三方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情况立即督促问题整改。

三是实施旅游扶贫宣传推广工程。通过文化塑魂,旅游承载,推动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和项目,努力构建“旅游+文化+乡村”融合发展大格局。举办旅行社乡村游踩线活动。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微信、微博、移动手机客户端和媒体专栏等方式,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客网、齐鲁乡村旅游网等网络平台,深化与旅游电商合作,实现旅游扶贫村产品、项目的网上推广、网上营销。

(四)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全县文旅系统委派第一书记的作用。以建强支部为目标,加强派驻村班子建设,提高政治引领和脱贫致富能力,完善扶贫计划,实现精准扶贫。

二是继续做好帮扶村调研走访慰问工作。做好领导干部到联建村进行走访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帮助解决联建村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贫困户,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各党支部到联建村走访慰问,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群众,开展扶贫主题党日和共建共驻活动。

四、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文化和旅游局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制定并印发《2020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召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局市场资源推广管理科负责做好旅游扶贫日常工作及调度。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化培训等各类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在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基层文化活动设备购置、戏曲进乡村等必备文化阵地和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旅游扶贫项目,推荐报送一批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拓宽旅游扶贫项目融资渠道。

篇5

一直以来,我国在产业经济宏观调控上过多强调需求侧管理,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优化改革,导致我国经济结构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许多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许多生产要素的活力难以绽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较低,严重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正是面临这些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出现“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对于国家来说,供给侧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策略;对于企业来说,是发展和变革的指导手册。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需要的产品,涉及方方方面,是经济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结合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旅游,明确“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是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1]这意味着旅游行业仍然会迎来许多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巫山旅游发展迅速,但制约其发展潜力释放的因素与瓶颈依然存在,在当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下,巫山县旅游经济更上一层楼,就避不开增强及优化旅游供给这一基本的坎。

1巫山旅游发展现状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最东端,地处三峡腹地,扼守渝东门户,位于驰名海内外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热线的中央,是由三峡大坝、神农架、大宁河小三峡组成的旅游“大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巫山、奉节、巫溪组成的夔巫旅游“小金三角”的核心。在巫山县周围500~800千米范围内,西面环绕着成渝经济区,北面环绕着关中-天水经济区,东面环绕着大武汉城市圈,南面环绕着长株潭城市群,巫山是被四大经济高地拱卫的“洼地”,易成为居住于经济高地的旅游者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2015年,巫山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24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亿元,增长251%。[2]巫山旅游业已成为巫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产出贡献加强,为建成国家级旅游强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供给结构还不合理,旅游集散功能不强,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

巫山县城是个搬迁的移民城市,其城市容量小、功能不齐、风格单一、旅游氛围不浓、公共服务不配套,加之近几年常住人口剧增,已超负荷运行。除小三峡游客中心外,缺乏一个大的游客接待集散中心,无法统一提供全域旅游服务,极不?m应旅游发展新要求。主要旅游供给要素不配套,表现在停车、住宿、用餐和购物上,从住宿来看,县城宾馆酒店数量有限、规模小、档次低、服务不配套,且较为分散偏远,基本只能满足住宿功能;从停车方面看,县城停车场少,对应的停车位也就少,加之本地车辆停放后,供游客使用数量更少。同时由于街道较窄,旅游大巴根本无处可停,就导致游客无论住宿,购物、用餐极不方便;从用餐方面看,大大小小酒楼、餐馆百余家分布较散,不集中,也没规模,能够接待旅游团队餐的更是屈指可数,缺餐饮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等综合配套特色场所;从购物看,目前经营旅游商品的门市只有十余家,且旅游购物场所小而散,没有集中成片,缺旅游土特产、纪念品综合配套的专业超市和购物场所。

22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是一个产业链长、带动性极强的产业,相关部门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城旅、农旅、商旅、文旅、林旅、水旅等方面看,仍然融合度不高,无论是产业规划布局,还是政策资金扶持等,缺乏统筹协调和产业融合。从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来看,整个全县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基本没起步,这是巫山县的一个短板。目前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有品质、有特色、有品牌并形成产业链的微乎其微。缺乏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

23旅游交通及相关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旅游发展要求近几年来,巫山旅游交通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快速发展,整体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但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很多旅游乡镇、村寨、农家乐道路等级和通行条件以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同时水上旅游交通也需进一步提档升级,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24新目标旧体制,旅游市场活力释放不够巫山县政府对旅游行业政策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对外地企业政策保障和资本保障有待提高,对本土旅游企业扶持有待加强。巫山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协调困难;旅游项目实施资金审批、政策保障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新目标旧体制桎梏巫山旅游市场活力的释放,特别是传统的宣传营销模式效果较差,引起的关注热点较少,在全国竞争力显不足。

3发展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端着手,通过化解对有效供给的约束与抑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要做的是保护产权、推行法治、简政放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巫山县应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探索其发展路径,实现旅游业的优化升级、跨越式发展。

31指导思想巫山县应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巫山旅游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览,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举全县之力,打造巫山旅游第一支柱产业。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巫山旅游业发展,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各级各部门都应围绕旅游业发展,形成合力,发展巫山旅游业。

32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增加并优化旅游供给在旅游住宿方面,着力打造多元化的住宿服务体系,建设一些高星级度假酒店、主题文化酒店和特色客栈,同时制定酒店行业规范,建立巫山酒店行业协会,协同政府管理。在旅游餐饮方面,应该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的餐饮服务集聚区,在全世界打响巫山旅游特色美食品牌,同时加大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建立监督惩罚机制,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旅游娱乐方面,可以推出以巫山神女及巫文化为主体的文艺表演、夜宴等夜游活动;可以在各大景区小镇、县城推出巫山特色民俗表演,做大做强民族歌舞、主题表演、实景演出。同时也可以在各大旅游小镇、度假区,开办些酒吧、茶社、娱乐、休闲美食、主题餐厅、风味咖啡厅等现代化休闲、娱乐、服务设施的休闲街,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等高档消费要求。在旅游产品方面,挖掘巫山旅游资源存量,打造一些有特色、有创意的节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邮轮游艇游泳产品、自驾旅游产品。在交通方面,巫山应该形成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水陆空兼备、多种方式进出、多种形式游览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汽车服务中心、汽车旅馆、道路安全等基础设施,增强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可进入性和进行旅游活动的便利性,形成“快进慢游”多方位、无障碍、方便舒适的立体交通格局。

33创新体制机制巫山县应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突破体制问题。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发改委、交通部、文化局、民政局、旅游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发委),建立健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建立相应协调小组,统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全面统筹管理。改变政府部门内循环模式,加大企业的话语权,强化政企合作。旅游产业是由政府有效的产业规制、友善的市场营商环境、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等创新所需的规范性要素所规范出?淼摹U?府应主动从权利型向服务型、规范型转化,建立服务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巫山应搭建“旅游+互联网”平台,成立旅游数据中心,制定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组建旅游监测中心,并研究建设旅游商品线上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旅游信息公共服务水平。[3]

篇6

关键词:宋城演艺;千古情;旅游推广;项目营销

1研究背景及主体简介

1.1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信息垄断的传播局面。一方面信息的快速传播有利于旅游景区的宣传,令更多值得游玩的地方跃入大众眼帘。不仅如此,携程、美团等应用的发展使游客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不仅可以使游客足不出户预定到当地的酒店,减少游客旅游时的不确定性,还能使游客在手机端了解过往旅客的评价,根据图文信息以及价格信息综合得出适合自己并且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科技的发展会导致游客人数的增加,从而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信息的透明性会导致商家的议价能力下降。水至清则无鱼,当游客拥有一个能够将所有信息集中提供的平台后,商家之间必不可少会出现一场价格战,这使得商家的利润空间减少。就目前情况而言,旅游市场各个路线的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内竞争大。许多旅游项目被爆出质量问题后名声一落千丈。小镇项目、乡村旅游项目前期虽然投入了较多资金,但收入始终未达预期,产出始终有限,未来道路仍旧迷茫。总而言之,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放缓,但仍旧有潜力待我们挖掘。

1.2主体简介

宋城集团是一家总部坐落在浙江杭州的中国大型文化集团,总资产超过700亿元。其涉及的产业主要有文化演艺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现场娱乐以及互联网娱乐产业等。其四个子公司分别为宋城演艺、宋城酒店集团、宋城房产集团、宋城七弦投资。而本文研究的主体为宋城演艺,其中包括景区经营公司和宋城艺术总团等。而宋城演艺作为演艺行业的龙头,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品牌商业价值较高。根据研究显示,宋城演艺在线上行销仍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线下行销作品的市场流通稳定性和销售范围仍较低。但高附加值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极具优势,可以帮助企业资产评估与定价,使资产具有可识别性,甚至对整个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延续都做出一定的贡献。

2研究切入

2.1宋城演艺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社会学研究发现,游客的年龄区间与职业方向对宋城演艺旗下的产品满意度并无太大关联,而游客的前往次数与其满意度则呈现出正相关的态势。在上文提到的研究中则指出,当顾客前往旅游次数大于4次时,游客对场景氛围满意度为基本满意,而前往次数小于等于3次时,游客满意度则维持在一个中下水准。宋城演艺的表演节目时间固定以及相关表演的种类较为单一,演出项目更新较慢,缺乏新意,使游客变成“回头客”的可能性降低。除此之外,宋城演艺的节目表演的目标群体是全体社会群众,但由于每个人的艺术素养以及理解能力不同,不同的人对节目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宋城千古情中的序幕《良渚之光》,对有些不熟悉良渚文化外地旅客而言,吸引力可能不够。一个观光景点的硬件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的宋城景区的基础建设仍不够完备。比如景区内垃圾桶、卫生间、休息座椅的数量是否能与游客数量匹配;针对残疾人的辅助装备是否成了摆设;针对儿童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区域等。只有当基础设施完备时,项目的推广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否则将成为纸上谈兵。除此之外,宋城演艺的营销渠道不比当下的一些网红景点,通过短视频的拍摄以及博主的推广来获取流量,其多靠在广告的投入以及与旅行社的合作。这样不仅没有利用好互联网的东风,还会导致众多中间商在分配利润的过程中分一杯羹。宋城演艺作为演艺行业的龙头老大,在互联网短视频线上宣传方面还是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2.2发展愿景及研究意义

我国的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而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情况,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所以研究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当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在仅仅拘泥于吃饱穿暖的生活状态,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其中,旅游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放松方法,据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旅游人次高达60亿人次,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则只有29亿人次,预计2021年将恢复至41亿人次,由此可得,旅游市场仍旧有庞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乃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愈发的重要,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普及到每一个景区,这更加有利于景区的负责人对相关区域进行治理,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除此之外,由于5G、VR、AR技术的成熟,“云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这将会对以往的实地旅游进行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贡献被逐步发掘,人们的意识也从“旅游管理”转变为“旅游治理”。旅游管理概念注重强调“管理”二字,对游客的行为负责,忽略了群众原本的个性,实施难度较大,而旅游治理旨在强调提供一种服务意识,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除此之外旅游治理更加强调市场的作用,从游客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游客的感受和利益。

3优化策略

3.1运用粉丝效应,寻找旅游大使

所谓粉丝效应,实际是指公众人物使用其影响力和倡导力,建立与粉丝之间的情感纽带,使粉丝得到感情上的满足,从而愿意为其进行相关的消费。有些热门的景点则把握了这一规律,比如张家界的玻璃栈桥,在抖音、快手、微博等APP上通过一系列视频号和博主的推广吸引了一大批拥趸者前往。再比如说前段时间爆火的丁真,最后被当地旅游局签约,使家乡甘孜理塘开始跃入大众眼帘,也吸引了一大帮游客,来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和刺激当地的经济消费。其实请明星宣传旅游景点这种行为并不少见,比如故宫景点与明星邓伦之间则建立了合作,邀请其为故宫拍摄短视频以及演绎相关歌曲来提高客流量;当下正火的王一博先生则成为家乡洛阳的旅游大使。宋城演艺也可以邀请明星进行相关的合作,通过明星的流量平台来宣传景点特色,或者是以短视频的形式让明星来简单介绍游玩路线。在宋城演艺的众多节目表演中,缺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能被大众所熟知的艺术家,所以可以请相关行业的、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粉丝基础的明星来进行合作,拓宽市场接受面并使其获得一定的流量关注。

3.2重视夜间经济,丰富夜晚项目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了社会的顶梁柱,我国的夜间经济开始慢慢兴起。夜间经济的时间段涵盖了前一天的十八点到第二天的凌晨六点,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发生的消费行为称为夜间经济。在我国的青年群体中,白天的时间绝大多数贡献给了工作,只有在夜晚时间才能好好地放松自我、享受生活,这便是夜间经济逐渐发展的原因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夜间经济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单从城市的灯光照明角度来说,2019年全球的夜景照明系统规模将近3000亿元,而中国市场在其中大约占24.72%,为全球最大且最具有潜力的夜景照明亮化市场。据统计,前来欣赏表演的游客中,晚上十八点之后的客流量是白天的1.5倍。针对这种现象,景区可以加强夜间节目的建设,增加夜间服务人员的数量,增加园内夜间灯光照明设施以及安排景区内商超夜间轮流经营等。除此之外,宋城集团可以将酒店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在宋城集团旗下的酒店业和景区之间安排定时的往返大巴,预定宋城酒店的旅客可以凭房卡免费乘坐,这样不仅可以使游客在夜间旅游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还可以促进自家集团酒店业的发展,取得一个双赢局面。

3.3通过文化建设,加强文旅融合

一个城市或者景点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仅和当地的自然景色、奇特地貌有关,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究竟能带给人们怎样的震撼。以宋城千古情为例,南宋的都城为临安府,即现浙江杭州,所以宋城千古情这一表演分为五幕,分别为《良渚之光》《宋宫宴舞》《金戈铁马》《西子传说》《魅力杭州》。该表演从杭州的独有文化出发,描绘了南宋时期杭州的生活以及当时人们的智慧,最后将杭州这一座城市的发展娓娓道来,让来杭州旅游的游客不仅仅只是享受了当地的江南风光,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杭州的历史与文化根种到每个人的心中。宋城的运营模式将主题公园和文化表演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其应该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比如可以在联系学校或者旅行社举办夏令营或者研学营,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在旅游中了解当地的文化。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南宋历史知识的答题比赛,将一些融入历史特色的文具或者关于历史的书籍作为奖品来吸引游客参加。在未来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将文化与景点融合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而宋城作为演艺行业的龙头老大,也应该加快进行建设的步伐。

3.4利用互联网,加强子单元交互

旅游信息化狭义的理解是把景点、住宿、交通等旅游相关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转化为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在信息化时代,将相关信息放置互联网平台以获得大量的流量是非常关键的,这可以保持基本的客流量。随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现有的社会趋势倡导将信息技术与旅游资源结合,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水平。智慧旅游系统旨在将一定区间范围内的公共管理资源进行管理,以致在出现紧急事件时能够加大整治力度以及提高救援能力。比如,高德地图的交通路段堵车提示能够实时依据用户的行驶路线提供个性化服务,这能大大提高出行效率。我国现阶段部分景区已设置实时人口流量提醒,来防止景区内人口过多、管理难度过大从而影响旅游体验。不仅如此,游客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来决策自己的旅游路径。语音导游可以根据游客的定位来判断其周边的景点,从而进行讲解。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语音导游还可以添加实时流量监测,结合以往游客好评度以及旅客自身的游玩偏好来定制个性化路径的功能。除此之外,“智慧旅游”可以加强宋城集团下的旅游业、演艺业、酒店业相互融合,一体化的平台则更有利于宋城集团旅游项目的推广以及整体企业的发展。

4结论

宋城演艺面临其他旅游景点的冲击、科学新技术的发展等难题,尽管宋城演艺已经有一定的品牌附加值,但需要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比如运用粉丝经济来吸引粉丝顾客,打响知名度;重视夜间市场,丰富夜间的活动,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游客的安全;将城市的历史故事融入营销中,不仅能提高客流量,还能传播江南文化;还应该利用好互联网的东风,加强景区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这样,宋城集团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丁美琴,张蕊.基于Interbrand法的演艺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研究[J].管理,2020:130-131.

[2]仝艳婷,孙景荣.旅游演艺产品顾客满意度的社会学分析———以杭州“宋城千古情”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4):68-73.

[3]徐金海.互联网时代旅游治理现代化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5(6):70-75.

篇7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用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全面展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成立以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推进各项工作,出台《昌江区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全域旅游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由县级领导挂点具体部门负责,举全区之力全面发展昌江全域旅游。与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洽谈编制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事宜,下一步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报告提交常委会讨论。

(二)产业深度融合特色凸显

一是“旅游+农业”。依托我区特有的农业资源和自然禀赋,不断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实现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收入,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月亮湖周边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了“稻香花厨”休闲农业品牌,建设了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扶持了优秀乡村旅游点--百荷园,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当地村民上岗就业,乡村旅游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二是“旅游+城区景区化”。坚持以双修提升双创、以双创促进双修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秉承服务中心、赢得民心的“两心”理念。对城市进行景区化打造,做好森林公园、昌南湖·西河湾、陶瓷文创区山体修复;盘龙山庄支路、兴华路等十几条背街小巷和区医疗服务中心、沿江西路城区街道提升改造正在实施中。

三是“旅游+生态”。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积极策应昌江百里风光带,修复旸府滩古码头、荷塘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放大区内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山水生态游和休闲户外游目的地。

四是“旅游+工业”。以陶瓷文化创意园、航空小镇建设为平台,打造并推广陶瓷创意研修体验游、现代陶瓷工业游以及航空工业游。宁封窑主体工程将完成,陶瓷文化创意园区正开工建设,“航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正在进行管网铺设。

通过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逐步呈现游客和资本双重追逐的良好趋势。

(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

拓宽了月亮湖环湖公路;全面提升荷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自2015年国家旅游局发动“旅游厕所革命”以来,昌江区就充分利用中央、省市资金,我区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配套资金,按照“数量充足、卫生文明、实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截至目前已新建旅游厕所8座,改建10座。

(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辖区内古窑景区已是景德镇景区标杆,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世博江西馆”已开工建设;宁封窑主体工程将完成,陶瓷文化创意园区正开工建设,“航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积极推动荷塘生态景区创建A级景区,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营造优美宜居的旅游环境。

(五)旅游营销扎实开展

     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主动出击,开展各种招商活动,积极参加区政府、市旅发委开展的招商活动、旅游推介会等。中国国旅在美设立办事处、古窑景区随省旅发委赴境外进行旅游推介等。除了走出去更要引进来,紧盯省旅游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积极洽谈开发荷塘小镇与月亮小镇事宜,保持与投资企业的密切联系,力促项目落地。

(六)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联合市旅发委开展常态、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做好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和敏感时段旅游市场监管;认真做好旅游投诉案件的受(处)理和旅游纠纷的调解工作,开通旅游投诉受理电话,结案率、满意率均为100%;狠抓旅游安全,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联合区安监、消防支队等部门在敏感时期多次下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安全知识宣传,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重大涉旅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乡村旅游规模小,缺乏龙头项目。旅游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全区尚未形成叫得响的龙头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旅游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冷水尖等景区建设长时间停留在表面修缮阶段,没有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还不紧。丽阳古窑址周边环境虽已整治,但其 “双品牌”(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效应尚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发挥。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项目开发建设难度大。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普遍狭窄,饮食、住宿、购物、环卫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还没有及时跟上。旅游景区资源开发难度大,郭璞峰休闲旅游度假区在城区规划外且总体规划是省林业厅组织评审通过的,我区缺乏规划职能,经多次与市规划局协商,成立昌江区规划分局才能办相关手续。

(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的旅游执法人员、管理人员、项目策划人员、宣传营销人员奇缺,这些都与加快发展我区旅游业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做好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区内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利用古窑、中国陶瓷博物馆、宁封窑、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等平台,加大丽阳古窑遗址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双品牌”宣传力度,完善软硬件服务设施,加快“三河购·淘宝村”、石岭淘宝村建设,形成集陶瓷文化体验、观光、研学、销售于一体的“旅游+陶瓷”板块。积极策应昌江百里风光带建设,做好森林公园、郭璞峰、冷水尖、旸府滩、月亮湖、荷塘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形成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生态”板块。

(二)要打响宣传品牌。以“魅力昌江”作为全区旅游品牌和形象口号进行对外宣传。拍摄一部全景式体现昌江区旅游风光的宣传短片,在机场、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以及互联网、微信等媒体集中投放宣传。制作昌江区旅游画册,结合陶瓷元素和生态元素,以形象生动的漫画和实景图展现昌江旖旎风光。抓住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机遇,把握省运会今年在景德镇举办的契机,利用瓷博会国际交流平台,承办好“景德镇与‘一带一路’文化节点城市建设”高峰论坛,主办好海昏人物系列陶瓷文化创意、荷花节等活动,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三)要提升景点质量。以古窑等5A级景区为标杆,着力提升全区景区和景点的建设服务水平。大力挖掘冷水尖佛教文化和郭璞峰道教文化资源,保护古道、古树、古字、古寺、古墓等历史古迹,发挥郭璞、樊梨花等历史名人效应,讲好丽阳古窑遗址、旸府滩唐樟宋樟、三闾庙清街及古码头的岁月故事。在昌江河沿岸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花园、果园、茶园,复原再造一批人文景观,完善中心城区以及鲇鱼山游轮停靠码头设施,规划建设餐饮娱乐服务中心,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精心打造稻香花厨、枫林村、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月亮湖骑行公路“三点一线”,集农业休闲、徽派古韵、健身运动、艺术鉴赏为一体的农村精品线路,满足游客亲近山水、休闲度假的需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荷塘精神为主题,以革命烈士纪念塔、古碉堡、红色记忆馆、廉政桥等为核心,丰富百荷园、森林穿越、杨湾漂流等旅游项目,发展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荷塘旅游。让中外游客在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历史文化和昌江区的山水自然风光中流连忘返。

篇8

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现象,而现代旅游不仅注重经济消费,更着眼于文化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逐渐由观光为主转变成为集观光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形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因其关联度高、融合度深、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一、衢州市文化旅游产业背景

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是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客源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中的南孔文化就是这一长期积淀所形成的衢州文化品牌。但从目前衢州市的旅游现状来看,出现了旅游线路杂乱无规划、各旅游景点缺乏文化内涵、旅游点缺乏主题特色等问题。基于2011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中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目标,浙江省出台的旅游发展报告计划中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依据衢州市现有的优势,并结合经济迅速发展的实情,依附于南孔文化在衢州市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完善的学术体系。亟待发育的文化旅游市场,催生了主打“南孔文化休闲游”的衢州市南孔旅游设计规划有限公司。

衢州市南孔旅游设计规划有限公司以孔子文化、儒商精髓为指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和衢州学院孔子研究所等单位为学术支撑机构。通过休闲旅游线路开发和旅游宣传带动衢州南孔文化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保护和发掘孔氏南宗文化并以“南孔文化”这一文化主链来串联衢州市内各大名胜风景区,将零散的旅游景区集合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商业品牌,以文化为导向,丰富旅游内涵,通过与景点合作、导游、导购、提供文化服务这四项内容为主要收益,再通过广告植入、文化宣传等附加收益来扩大效益。通过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的深刻互渗互动,促进“以旅兴文、以旅旺城、以旅促农、以旅富民”,带动衢州市经济快速增长。

二、衢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前景

浙江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衢州作为四省交会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和区位优势。而作为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绿色产业”,衢州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更是“兴一业、旺百业”的富民产业。

由于南孔文化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使地方文化品牌缺乏必要的物态产业支撑,从总体上看衢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仍滞后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才缺乏,致使各旅游景点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足够的文化内涵,旅游推广缺乏主题和新意,旅游品牌建设未形成集群效应。得力于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当前衢州旅游业发展正面临着大好机遇。

三、衢州市文化旅游线路规划

衢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西部,地处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省交界,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衢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地貌多姿,山川秀美。有誉为“南孔圣地”的孔氏南宗家庙;有世称“围棋仙地”、道家福地的烂柯山;有公认“丹霞峰神州第一,一线天全国之最”的江郎山;有地貌奇特、在五亿年前奥陶纪形成的三衢石林;有碧波万顷、风光秀丽的九龙湖;有云雾缭绕、江源风光的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有物种丰富、古木参天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有以峡谷奇峰、涧泻飞瀑见著的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誉称为“千古之谜、文化瑰宝”的龙游石窟。基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衢州市南孔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规划,推出三条旅游线路:1.文化休闲线:以“东方地下金字塔群”龙游石窟为始,游“中国第一奇村”兰溪诸葛八卦村,访学“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浙江师范大学,住世外古镇江山廿八都,攀“奇峰赤壁”江郎山,游“南孔圣地”孔氏南宗家庙。2.自然文化线:游“天然氧吧”开化钱江源,赏“根雕佛国”根博园,住世外古镇江山廿八都,攀“奇峰赤壁”江郎山,游“南孔圣地”孔氏南宗家庙。3.自然风光线:赏“秀甲东南,江南一绝”三衢石林(常山),登“卧如来、云观音”常山黄冈山,住世外古镇江山廿八都,攀“奇峰赤壁”江郎山,游“南孔圣地”孔氏南宗家庙。

四、综述

篇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和大家分享的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与关注。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一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级版。

推进廉政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二

(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2.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

3.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4.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3.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深入推进科技体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1.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

2.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三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二)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

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综合治理;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

(七)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八)持续改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积极做好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

严格依法行政;

增强政府效能;

篇10

一、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城镇郊区和旅游景点周边就出现了一些依托农村和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吃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并且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以旅强农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据初步摸底调查,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园区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500万元)园区或企业24家,从业人员1.7万人,其中农民工1.65万人以上,2011年全市各类休闲农庄接待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过1亿元。

我市各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条件,基本形成富有特色的各功能类型的休闲农业格局。

观光观赏型:农业特色明显,浮梁的茶叶、乐平的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还有瑶里的油菜花、三龙的绿化苗木、西湖和瑶里的山珍、德宇生态园的继树、根雕等,为开发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观光园艺、观光特种农业、观光林业等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中的德宇龙头山庄、生态路休闲农业观光长廊、乐平镇桥特种蔬菜基地、浮梁优质茶基地,都是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的典型。

参与体验型:我市参与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城郊周边,主要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茶乡农家乐”、“菜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瓷文化农家乐”等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据调查,参与型采摘项目普遍受到旅游休闲者的欢迎,如湘湖、三龙的草莓,王港、历居山的杨梅、早熟梨、葡萄,镇桥的大棚蔬菜,浮梁的有机茶叶,乐平的特色蔬菜等名优特果蔬生产基地,以及遍布各地的水上垂钓基地等均已经或准备开发这类旅游项目。

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汪湖原始森林、高岭古矿遗址、金竹山寨、冷水尖风景区、洪源仙境、历居山等地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各式各样的度假村。市郊则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给人提供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田园风光、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公园等场所。

民俗节庆型:我市地域风俗、节庆活动特色浓、类型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让人陶醉享受其中。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陶瓷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乐平农民趣味体育运动会、元宵龙灯会、瑞午龙舟赛等节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二、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成效

1、省、市各项政策的出台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

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绿色家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业产业大省建设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十一五)》和市委、市政府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决策、意见的相继出台,2011年3月我省还启动了“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标志着省、市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高度认识及信心和决心,力求打造“生态瓷都、绿色家园”品牌,明确了全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全市涌现出以浮梁瑶里、金竹山寒、王港、湘湖,乐平的历居山、洪源仙境、文山,昌江区的荷塘等为代表的依托旅游景区和特色农业产业等条件而建设的休闲观光农庄、观光示范园、果蔬采摘园、科普教育基地和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渔)家乐休闲旅(餐)馆。开发了以瓷文化游、浮梁茶文化游、乡村风光山水游、特色产品采摘游、古村落游、油菜花游等为主题的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了休闲旅游带来的实惠。

3、休闲旅游农业的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和旅游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作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带动了餐饮、旅馆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和加工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例如,浮梁瑶里的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旅游景点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竹笋、香菇、苦槠果、农家土猪肉和粮食等农业自然资源,相继开发出了笋尖、花菇、苦槠豆腐、农家腊猪手、碱水粑等有机休闲观光食品供应游客。还有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盘圣食品有限公司、浮梁景瑶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赣森食品有限公司、市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老曹土特产、市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不是立足本地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出系列旅游食品供应游客和全国各地。

4、农业休闲观光已经成为主要节庆活动的主角,有效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瓷文化旅游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历居山杨梅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大力打造文化山水游、度假休闲游、绿色生态游、陶瓷艺术游、乡风民俗游、科普修学游、果蔬采摘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展现出我市旅游市场和休闲旅游农业的喜人局面,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民工创(就)业,实现农民的就业增收。

省委、省政府去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旨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工作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吸纳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返乡农业工纷纷当起了导游、厨师、农家乐老板或服务员、民俗演员等,有的到景区做起了小生意甚至做成了老板。例如浮梁瑶里镇的瑶园食品加工厂老板张顺标、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丁来保、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焕春等就是返乡农民工回景区创业的典型代表。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后,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对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交叉,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休闲旅游农业涉及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管理部门多,职能交叉,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从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注册登记、农业生产、总体规划、旅游管理、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培育规范的消费市场。

2、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规范。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统一规划,一些休闲旅游农业项目未经过规划和论证,存在建设随意、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效益低下等问题。

3、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休闲农业企业大多是租赁农村集体或从农民手中通过流转方式使用的土地,存在土地使用权证手续不够完备、地面建筑物产权证办理困难、种植的果林没有果(林)权证、养殖的水域办理不了养殖证等问题,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企业不敢扩大投资规模。当企业需要扩大发展规模需要融资时,其土地、房产、林产、养殖等资产不能进行资产抵押登记,给企业造成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

4、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政策相对滞后。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大都是由民间或工商私人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缺乏专项支持。当前我市各级政府尚未制定专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政策措施,规划审批、登记管理、市场监管、标准体系、行业管理等重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政府部门也没有落实专项管理经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

5、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存在知识层缺失、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6、休闲旅游农业普遍层次不高,品味较低。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局限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体验、垂钓、打麻将等休闲观光项目,对功能性、高品味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不足,特别是休闲旅游食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其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四、进一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休闲旅游农业无疑是一项朝阳产业,要推进休闲旅游农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就必须要强化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具有鲜明瓷都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休闲旅游农业纳入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进行推进。市政府应成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涉农涉旅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协作,优化服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机制。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市级(包括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主要用于休闲旅游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补助、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的认定与奖励、休闲旅游农业行业协会建设、休闲旅游农业整体宣传推介等。各县(市、区)政府都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3、着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鼓励各经营主体通过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妥善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对其涉及的非农建设用地,在其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同时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通过资本嫁接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的品牌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和产业,进而带动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结合本地实际,着手制定休闲旅游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要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适当放宽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休闲旅游农业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休闲旅游行业协会、休闲旅游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促进行业间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市场拓展、人员培训、行业交流等活动,促进休闲旅游农业有序健康发展。

5、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出台认定办法和验收标准,开展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和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每年评出若干个示范园区(或企业),对被确定为市级及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单位的园区和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扶持。近期工作重点: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将市生态路打造成为一条集市民休闲观光、现代农业展示、生态高效农业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路;二是依托现有资源,利用政策引导,将“景瑶线”培育成一条集度假休闲、采摘体验、科普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瓷源茶乡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

6、开发旅游食品新品种,开拓旅游食品新市场。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销售产业链,以旅游市场人气带动旅游食品销售。以茶叶、蔬菜(山野菜)、食用菌、绿色水果、油茶等名牌农产品观光、采摘等形式,吸引旅客,促进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扩大旅游食品宣传,塑造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的整体形象,推动分散的旅游食品走向集约化的旅游市场。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绿色健康的旅游食品新品种,打造名牌,培育精品,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游客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活动,如茶文化节、杨梅节、草莓节、菜博会,品果观花,不断促进休闲观光旅游,拓宽旅游食品销售渠道。

7、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制订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所需经费开支,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高级管理人才,保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促进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龙头企业的良性发展。

8、建立农村农业金融支持和融资担保机制。我市休闲旅游农业正处在发展上升期,需要大批的建设资金,由于抵押贷款金额有限,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建立融资和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组织开展休闲观光农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