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铁文化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铁文化建设方案

篇1

旧区改造后续管理要跟上

无论是集中视察、还是代表座谈会上,代表的目光始终不离“民生”,针对社会保障、城市安全、看病难等民生话题,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养老是热议焦点之一。唐曙建代表认为,老龄化是上海面临的突出问题,对现有的养老格局要研究其是否合理,对机构养老、特别是公共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的矛盾,要考虑对策。建议今后在新建小区时将养老机构的引入一并考虑。

“社区物业管理”成为代表们关注的又一关键词。刘兴宗代表说,目前中心城区很多老小区都进行了旧区改造,但政府大量投入之后,后续管理却跟不上。老小区的物业费比较便宜,不少是靠政府补贴来维持、但按商品房的要求来进行管理,而小区居民对此实际感受并不大,对物业的满意度也不高。刘兴宗建议,将旧小区一体化改造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并适当调整物业费。

还有不少代表关注“看病难”,丁建华代表建议对配药额度限制现象进行研究,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文化建设要注重构建精神家园

“文化靠积淀,文化建设要注重构建精神家园。”相继举行的几场代表座谈会,不少代表的话题聚焦到文化建设上。在代表集中视察中,其中一路的主题就是深化本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服务群众。

范希平代表说,上海文化建设大力提倡“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八个字的价值取向,领导机关、公权部门要率先去践行这样的理念。朱利民代表认为,在新形势下,更要好好研究和分析上海在包容方面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够。要思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包容,要解决好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之间的包容,要考虑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包容。要考虑对人才引进的包容。

“能否就这八个字的价值取向开展一场大讨论?让这八个字引领全体市民的参与,形成市民的自觉约束。”刘家欣代表的这一建议,引起代表们的共鸣。许丽萍代表认为,在文化方面上海要进行大思考、大策划。在新的时期,思考到底应赋予其什么内涵。例如,一些建筑工程,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规范,而作假依然在进行,食品安全也同样如此,根本原因就是诚信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借这样的东风,进行全民大讨论。在俞立中代表看来,文化建设不仅在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在于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不要将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多组几个剧团、多建几个场馆。

地铁运营关乎城市运行安全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铁地面车站;操作技术;研究探讨

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提高人们出行服务能力方面,地铁发挥了较强的优势和作用,因而,在城市的建设里程和在建城市不断增多。据悉2012年以来,石家庄、秦皇岛、兰州等城市纷纷把城市地铁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今年春节石家庄的地铁1号线已经开通运行,投入使用。为了提高地铁的使用效能,方面顾客乘行,对地面车站的建筑设计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使其强化“方便和服务”的功能。地铁地面车站的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设计工作,既要考虑地铁的运行状况影响,要要考虑到乘客的方便周到,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对城市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环保、能源、市政基础设施共享程度等多方面需要进行周密的勘察和科学的构思,从提出严谨的优化方案。

1构成地面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

1.1地铁地面站位的具体选址

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的首要工作,就是搞好站位选址。站位选址要通过人工勘察和卫星扫描,对站位选址要结合城市的长远规划,对地形地貌、能源供应、环境影响、客流状况,就行充分的了解和估计。

1.2车站设计类型的选择

现行的地铁车站有两种建筑模式,一种是地下车站,另一种是地上车站;对于地下车站来说,地面部分主要为附属设施,即出口、入口和风亭等;对于地上车站来说,建筑主体工程、乘客的进出通道工程和风亭等,要综合考虑。1.3建筑周边的环境情况综合考虑客流因素和地铁的运行效益,车站选址应位于繁华地段,,一般存在建筑林立和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要在建筑面积、造型、多功能分区利用和经济便利方面,综合考虑,反复斟酌。

2具体的设计技术措施

2.1出入口建筑物的设计和风亭建筑的设计

地铁车站的出口和进口是主要的建筑,无论从利用上,还是确保地铁高效运行以及地铁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是关系非常紧密的因素。进口的设计要满足客流不能太拥挤,出口不能太长。设计过程要对入口建筑物的体量充分考虑。一般的出口建筑和入口建筑的体量标准来源于出入口的宽度,这要根据日常的客流量确定,出口和入口楼梯的宽度是由客流疏散状况决定的,扶梯的数量多少是根据服务能力配备的,扶梯和楼梯的宽度之和就是出入口建筑需要的宽度。这是出口和入口的内部情况;对于出口和入口的外部情况来说,需要多街道路段的交通情况和周围建筑的使用状态进行充分的考虑,外面开阔通常,则有利于客流疏散,口外交通相对拥挤,客流疏散能力相对较低,所以对于每个地铁的出口和入口的建筑设计,体量是相对固定的,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体量的需要,充分发挥设计的风格优势,综合考虑土建工程和装修工程、电气工程各种建筑的特点,出入口建筑体的设计,从功能上讲,也必须具备两个要点:第一建筑物体的辨识度要高。方便乘客寻找;第二与周边建筑和其他环境因素的高矮色调等相互协调。不产生光污染和形成客流噪声的集聚。进口和出口的位置考虑客流的视线不受影响。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注重实际应用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渗透城市的文化因素,既具有明显的标识作用,有增添交通设施的特种色彩,提高省市建设的个性文化发展空间,打造城市建设的靓丽风景,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旅游休闲的心理需求。地铁车站的风亭设计思路必须满足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需求,一般情况下,数量的设置和建筑面积都必须符合严格的规定,所受的控制条件较多,风亭尽管不与乘客直接接触,但对乘客的影响很大,既要考虑对地铁外面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地铁内部的实际需要,必须满足两方面的环评标准。因此,风亭的设计要结合绿地和风景园林,同时做好风井的环境绿化。

2.2地面车站的设计

地铁的地面车站分为起点站和终点站。要借鉴火车站和公交车站的设计有点,在环保措施和人性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信息共享平台和运行调度尽可能实现一体化设计,考虑到通风采光的最大化利用和节能设施的配备。

2.3高架车站设计

地铁的高架车站属于城市的新型建筑,每一座高架车站的设计,都是一件艺术品,犹如一幅画,一首诗,给城市建设增添了特殊的景观。作为空中建筑,显著的设计风格是高大、舒展和豁亮。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感和科技感。有的采用植物或动物形状的整体设计,使整个建筑像一颗植物或者一个动物,连同建筑体周围的草坪和绿化设施的簇拥,高架车站就像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若果从低处仰望车站,与周围的建筑形成连绵不断,巍峨飘逸的壮观景象。在使用方面,设计上注重整合利用内部空间,对外型设计的艺术性要高,体现出城市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和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力度;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高架车站的设计,要形成群体的风景优势,形成新的风景亮点,打造城市的旅游品味。对于不同线路的地铁的高空车站设计,尽量风格和艺术造型上保持一致,表现手法上,相得益彰,特别指出的是切忌地下车站、地上车站、高空车站混乱设计建设,对城市美化和发展不利。一条整体的地铁线路上很多高架车站被高架桥相互串联穿越城市的一片区域,在不同的地理区位,外观造型设计必须服从区域性特征需要。高架车站的设计必须满足地铁的功能需要,技术要点主要取决于车辆配备选选型和编组的必要的专业条件要求。高架车站在建设过程中涉及不到工程占地,根据客流量的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高层设计,或两层;或三层;高架车站作为构造建筑,设计风格开放、新颖和大气;是其它建筑设施所不具备的外观形象,既是城市的构造元素也是功能元素,在景观建设和服务利用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就目前的城市高架地铁车站来说,与其说是设计建造,倒不如说是创造,只有融合城市各种优秀的文化因素,地铁高架车站才能设计的漂亮、挺拔和经济使用。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工程项目前期策划、作用、重要性、具体操作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ro to car depot, whether from the construction or from management is put in very big risk, so do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roject planning work depot and proposed the risk management, avoid strategy is more important. Engineering project preliminary planning work in the project is ready to stag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in the comprehensive, fully understand the project inform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set of engineering obj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ated operation are sexual advance ideas, and to possible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to avoid or transfer, ensure the management's goals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value. So the project preliminary planning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project a crucial conclusive, in order to better manage projects should be even more refined, rationaliz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verall project preliminary planning of the process and the detaile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he subway car depot, engineering project preliminary planning, functions, importance, specific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 U23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量急剧增长。城市交通堵塞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否则难以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和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地铁项目多处于较为繁华热闹的市区,地层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地下构筑物的繁多性及周围建筑物的复杂性加大了施工技术及管理的难度,同时增加了地铁建设的各项风险。而地铁车辆段作为全线重要且复杂的部分,它涉及面广,投资比重大且对地铁乘客、市民有直接的影响――息息相关,因此地铁项目能否安全施工、全面合理管理对整个地铁工程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云: 兵无谋不战,谋当底于善 ,其中“谋”乃指的是筹划、策划。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谋”则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地铁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综合成果对城市形象及安全起很大的影响,而工程项目成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项目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以及为实现目标的施工措施是否得当。

一、地铁车辆段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作用

地铁项目是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体,施工过程存在很多施工难点及重点,前期策划工作主要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构思,确立项目管理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论证,为项目的完成及增值。它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对施工单位整个项目实施和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1.项目的构思和项目目标确定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是由目标决定任务,由任务决定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或措施,再由方案产生工程活动,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所以项目目标规定着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形成一条贯穿施工管理始终的主线。如果目标确定出错,常常会产生如下后果:

(1)未按照合同或是国家规范等标准制定目标,工程建成后无法正常的运行,达不到使用效果或合同要求;地铁项目为城市建设的“标签”,项目建设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形象的树立。

(2)虽然可以正常运行,但项目服务没有市场,不能为社会接受;

(3)建造施工企业成本高,没有效益,没有创造利润,久而久之造成企业没有竞争力;

(4)项目目标确定不准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变动造成投资、超工期等等。

2.项目前期策划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及相关的实施性操作进行预先设想,并对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及管理风险做出规避或是转移,确保各项管理目标的完成及达到项目增值的目的。如若实施到位则可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合理选择施工方案,避免因技术管理而引起的损失。地铁施工存在地下暗挖、深基坑开挖、降排水、基坑支护、高标准安装及信号工程等,所以施工时重难点多、不确定及风险因素较多,例如:地表过渡沉陷、洞内塌方、地下管线破坏、盾构问题等,如果事先没有做好项目风险源的识别与管理等工作,则会造成风险出现时措手不及,为应对风险支出较大金额的成本,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及企业良好的形象的树立。

(2)地铁工程建成后使用人数多,车次数量稳定,避免因目标确定不准确,对建成后运行造成影响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对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造成压力。

(3)确定施工队伍需求计划及进场时间计划,避免造成由于施工队伍进场滞后而造成的工期拖延。

(4)合理确定资金计划,避免资金短缺造成的施工压力或是借贷资金而造成的建造成本增加。

(5)避免国家资金的流失与浪费,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与民用效益。

二、地铁车辆段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具体操作

在认识到车辆段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的同时,具体的工作实施也同样至关重要,在实施过程中需着重完成以下内容:

1.研读工程项目资料,如:地质勘查报告、施工图纸、总包合同、招标文件、图纸答疑等。主要了解工程概况及边界条件、工程概况、工程所在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业主、设计、咨询、监理单位情况、合同环境、合同价款以及价款水平分析、合同类型、合同价款调整条款、合同对承包商行为的限制条款、有关承诺、投标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其他标段承包商情况。着重记录地铁项目基本信息、地质、水文条件,明确施工合同内容、工程标准及合同价款等内容。

2.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分析项目特点及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对可能使建筑质量、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关键工序加以控制,动态识别并管理风险源,制定风险规避、转移或消除的具体措施。

3.根据1条中文件内容及国家规范制定出合理的管理目标――工期目标(确保按期完成合同约定工程内容)、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及运营安全)、环保目标(在确保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做到节能降耗,做到绿色施工)、经营目标(在工期、质量、安全达标的前提下节约施工成本)、信用评价目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

4.组织是目标完成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编制项目组织策划、项目组织结构、主要管理人员及相关责任,合理安排各岗位人员及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5.合理安排现场施工布局,做到紧凑节能。

6.确保合同约定工期,制定安排总工期及项目里程碑节点工期及主要工序时间安排及指标。

7.项目施工方案策划、总体施工思路及顺序策划、重难点项目施工方法简述。

8.编制各种策划,如:劳动力资源配置策划、需求计划、业主对分包模式的限制、物资策划、需求计划、业主对甲供、甲控、自购范围的限制、价格经济比选、来源及运输方式、机械设备策划、需求计划、业主的相关要求、经济比选及配置方式、合同管理、经营目标策划、合同管理策划、成本控制策划、二次经营策划、质量目标策划、创优规划、控制措施、安全、环保、文明工地目标策划、危险源辨识、控制措施、高危风险项目安全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信用评价策划、财务资金策划、项目文化建设与宣传策划、相关奖惩办法。

车辆段项目前期策划是为完成某一任务或为达到预期的各项目标,根据现实的各种情况与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围绕活动的任务或目标这个中心,对所采取的方法、途径、程序等进行周密而系统的全面构思、设计选择合理可行的行动方式,从而形成正确的决策和高效的工作。由此可见,策划是在现实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按特定程序运作的系统活动。很显然,策划是一种超前性的人类的思维过程。它是针对未来和未来 发展及其结果所做的筹划,能有效地指导未来工作的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总之,工程项目前期策划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预期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项目增值的重要保证。

篇4

关键词:基层班组规范化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策略

1 广州地铁班组管理的发展概况

广州地铁总公司及属下单位共有班组(团队)1300多个,各班组专业复杂、新员工和新任班组长(工班长、分部主任和部门经理)所占的比例较高,加强班组管理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努力塑造“安全、便捷、、节能、高效”的地铁运营优质品牌,打造一支管理一流、人员一流、专业技术一流、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是广州地铁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广州地铁工会组织按照“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原则,紧紧围绕中心生产任务,结合工会自身特点,在班组(团队)建设方面进行探索,突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夯实基层管理基础,进一步激发了一线员工的活力,为广州地铁的科学和谐发展和优质服务品牌的打造做出了贡献。

2基层班组的建设的重要性

2.1统一思想,从促进“共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抓基层班组(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建设,首先应是企业行政序列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围绕着完成生产任务而组建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抓班组(团队)建设,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根据有些单位的教训,工会组织抓基层班组(团队)建设,会不会“越位”、领导们会不会认可?我们开始一直心存疑虑。经过与党政领导沟通,党委书记、总经理都表示支持,并指明了工会抓基层班组(团队)建设要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党政领导的理解支持,使我们打消了疑虑,坚定了信心,把抓班组(团队)建设纳入了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一步一步理清了思路。特别是随着新线的不断开通,基层班组骨干培养跟不上迅速发展的需要,基层班组建设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影响了生产任务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按照党政领导的要求,确立了以规范化促精细化,以标准化促科学化,以班组文化促班组凝聚力,以技能竞赛促素质提高,有布置,有落实,有总结交流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欢迎,也得到了员工的普遍认可。

2.2先行试点,根据专业特点一年一个重点,全面推进基层班组(团队)建设

地铁是一个服务社会技术含量很高的大系统,班组的专业、上班时间、工作特点、人员素质都有很大不同。我们根据这种情况,在不断调研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确定一年一个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基层班组(团队)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建设。

2005年年底,我们根据运营线路越来越长、员工普遍年轻、服务经验不足、经常遭到乘客投诉的情况,在公园前、客村、体育西、晓港等4个车站开展“文明礼貌服务示范站”的活动,规范服务用语和肢体语言,按照规范的服务标准,规范内部的管理方式,对内营造员工满意的氛围,增强车站员工活力;对外提升服务质量。示范站试点成功后,迅速在所有的车站进行推广。几年来,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根据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广州地铁已连续4年在广东十大服务行业交通行业名列第一。

2007年,我们为了维修系列的班组建设更加规范,在车辆部抓了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与建立“员工素质模型”相结合的试点活动,2008年成为广州市总工会开展“创争”活动的试点单位。通过对共同愿景、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和质量五个要素规范综合,细化、完善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班组和个人的学习档案,将班组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纳入各分部绩效考核内容,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强化监督检查。同时,“员工素质模型”综合测评结果与员工的年度考评、评先、个人晋升及年度先进班组、优秀工班长等评比活动相结合,让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鼓励和肯定,大大推进了“员工素质模型”的应用和价值。

2008年,我们针对运营通号中心班组岗位分散、三班作业、班组成员很难相聚一堂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的特点,选定4个班组,开展班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试点工作,与通号中心一起制定《优化班组生产管理方案》,探索以正向激励为手段的班组人员管理方式。一是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班组管理现状调研,找出优化班组管理切入点。二是营造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工作环境。三是大力开展班组团队文化建设,提炼班组精神,明确共同愿景,加强班务公开,创新党团工作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凝聚班组的向心力。通过优化班组建设,真正促进班组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适应新线建设和运营管理快速发展的需要。

2009年,我们在深入班组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选定维修中心维修工建部线路六工班、机电部电气工班、供电部变电四工班三个样板班组,试行综合管理简易化、安全管理规范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危机管理系统化和业绩评估指标化的班组建设标准化创新思路,在建设上搭建平台,有效加强了班组规范管理,进一步激发了一线员工的活力,开创了地铁运营班组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3 加强基层班组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3.1 规范内容,逐步形成广州地铁特色基层班组(团队)管理的系统标准

通过几年开展班组建设工作,特别是在运营总部三个中心进行试点和全面铺开班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地铁特色的基层班组管理的系统标准。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班组文化,大多数班组(团队)都有自己的愿景、口号和文化理念;二是民主管理,每个班组都有班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及公开栏;三是现场6S管理,,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四是日常管理,工器具、台帐记录、排班表等;五是学习培训,每班组都有计划,安排、方法、措施和目标;六是考核,所有内容都纳入考核,并有量化标准;七是与行政管理制度接轨,结果运用于员工的绩效考核直至选才用才。班组的整套管理模式已被国内一些城市吸取采纳。

我们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并下发了《运营事业总部班组标准化管理规范》,在范围上,还提出了“大班组”的概念,班组从工班扩大到分部(室、中心站)、部门,实现了班组管理向分部、部门的延伸;在系列上,我们根据运营业务的特点,将四个中心分为车务和维修两大系列进行规范;在模块上,分为综合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危机管理和业绩评估五大模块,并细化了车务、维修两大系列工班、车站、分部、部门各模块的类别和内容;在指标上,将标准量化,按照两个系列(维修系列和车务系列)、三个层级(部门、分部、中心站、工班)、五个模块(综合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危机管理和业绩评估)制定了六份共计60多页的标准化建设评分表,并按照标准, 将班组建设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层层分解,以三级权重对班组的标准化建设进行评分,确保了班组建设的标准化。广州地铁班组标准化管理规范,体现出综合管理简易化、安全管理规范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危机管理系统化和业绩评估指标化的特点。

3.2 评估交流,不断推动班组(团队)建设向更高标准发展

我们注重评估和总结交流。每次试点工作结束都要评估,总结经验,并找出需要注意的问题。组织召开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从开展班组建设工作较好的班组中挑选有代表性的班组长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搞好班组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同时进行点评,总结提炼这些班组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形成规范,向全公司的班组铺开。

在各中心自查的基础上,采取四个中心交叉检查的方式,组织工作小组对四个中心的班组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以2009年为例,运营总部418个班组建设达标率为84.73%,通号中心的班组建设达标率为100%。评选出45个先进班组,35个优秀班组长,涌现出一批标准化建设的班组和优秀一线班组管理人员的典型。如车务中心乘务三分部在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分部党政工团组织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建优秀班组。在分部班组建设中,党政工团不仅起到牵头和组织实施的作用,还能按企业发展的主线,抓思想、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使之与地铁的发展同频共频共振。通号中心以班组建设为切入点,抓点带面,优化班组设置和维修业务,以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标准开展班组建设,全面提升维修维护水平。通过一年的实践,中心各班组在规章制度、生产流程、团队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设备检修质量不断提升,设备故障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取得显著成效。车辆中心结合实际突出“星级知识型职工素质模型”的特点和亮点,并结合班组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心创争活动常态化发展,在员工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维修中心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样板班组建设, 通过抓制度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素质建设等方面以达到班组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篇5

    2009年是**装饰实施企业三年发展战略的第一年,公司全体同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按照“思想观念创新、经营思路创新、运营管理创新”的要求,努力拼搏,在广大项目经理的支持和信任下,视困难为考验,化挑战为机遇,在经营业绩、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以经营为核心,整合资源,推行区域营销模式

    根据公司2009“经营年”的战略定位,我们采取更加灵活有效、更加务实的措施、更科学的运营管理、更优质的服务,转换经营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拓宽经营范围。

1、全面推行区域营销模式,实行区域市场责任营销

    根据公司历史经营数据和市场发展潜力将全国市场划分为四个经营区域,其中重点、成熟市场划分为一、二、三区,由区域经理对其进行责任经营,明确责任与考核指标,按产值指标每季度对区域经理进行绩效考评,区域经理的绩效工资、奖金与工程产值直接挂钩,激发了区域经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2、加大区域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

    公司进一步加大区域市场开发力度,根据公司的战略布局,09年先后在江苏南京、无锡,山东青岛,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天津等地设立了分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市场营销网络,为下一步公司经营规模再上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公司注重对各分支机构的支持、服务和管理,制定实施了《分支机构管理手册》。根据《管理手册》,公司先后与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无锡、青岛、江西等分支机构签定了经营责任书。《管理手册》的实施对构建公司与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良性运行机制、明确各分支机构的经营责任、增强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效能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利用经营资源,加强经营配套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地服务项目经理,提高工程中标率,我们制定了《客户管理制度》,针对项目经理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特点,从设计方案、标书评审、投标组织、预算报价、财务支持等方面给予专业的建议和相应的服务。

    2009年,公司合同总产值50261万元,其中设计合同1376万元,实际完成产值39646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公司的经营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在公司同仁以及广大项目经理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公司精心打造了潮流前线地铁商场、大庆沃尔玛购物广场、成都sm广场等商城装饰装修工程;青岛奥运帆船中心、广西钦州白海豚大酒店、武汉珞珈山国际酒店等高标准星级宾馆装修工程;中国凤凰大厦、洛阳高新区火炬大厦、国务院国贸委青岛培训中心综合楼等办公楼精装修工程;集智大厦、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员公寓等建筑幕墙工程及中国农业银行总部大楼、北京地铁五号线宋家庄站等公共建筑工程。

通过不懈努力,公司在高档商城和星级酒店等装饰装修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为公司的品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开了建筑幕墙工程市场,形成了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调整组织架构,改革薪酬体系,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

1、今年我们合理设置部门和岗位,对每个岗位进行清晰的岗位描述和责任要求,明确了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并签订了岗位目标责任书,设定考核指标,并且与员工的工资挂钩,每季度根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分为a、b、c级,奖罚有据。

2、加强公司管理成本控制,实行费用预测、控制制度,实现了可控费用比预算总费用下降5%的指标要求。

3、加强项目管理,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

    通过总结项目管理经验,编制了《工程项目管理手册》,实行项目责任经营,明确了项目部是成本中心的定位。《项目管理手册》的实施,规范、制度化项目管理工作流程;清晰岗位职责;量化、细化考核指标;明确项目管理成本任务,人性化、合理化项目考核激励机制。

三、企划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为更好地为经营创造条件,我们花大力气做好公司企划工作。通过努力,09年公司先后荣获XX年度“全国装饰百强企业”、“aaa信用企业”、 “全国信息化先进单位”、“2009**最佳室内设计企业”称号,共获得1项鲁班奖、2项全国装饰奖、4项省优、3项市优装饰工程奖,5个设计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设计大赛的设计大奖,彭刚荣获 “全国优秀项目经理”、蒋剑荣获2009年度“全国杰出青年室内建筑师”、 吴建辉和罗宁荣获2009年度“**市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完成了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升级、建筑幕墙和建筑外窗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申报工作并且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提高了公司市场竞争力,从而为09年公司品牌建设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企业人才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公司建立健全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编制完善《员工手册》,初步形成激励机制,努力形成“公平公正、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09年公司共吸引各类人才近30名,初步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战略,逐步增加企业竞争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通过企业网站、企业内刊《空间》的改版,文化宣传栏的及时更新,拓展游,摄影、诗歌、征文、羽毛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宣传、推广了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了企业凝聚力。

09年工作展望

    经营业绩的扩展有赖于企业品牌的提升,而品牌提升的基础是我们优秀的设计方案和精细的项目管理及良好的沟通渠道。为此,我们要通过提升**装饰的品牌为经营服务,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充实**装饰的品牌内涵。我们将二七年定为**装饰的“品牌年”,我们的口号是“品牌、使命、追梦;竞争、沟通、执行”。我们的市场定位是:专业的室内、外装饰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的使命是: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前提,以创造空间美学和升华人类生活为已任,专业提供室内、外装饰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为客户、投资者、合作伙伴、员工及社会创造价值。

  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大力推进区域营销模式,完善和优化区域营销手段,紧紧抓住扩大经营业绩,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核心。承接重大知名项目,通过项目这个重要载体,弘扬**装饰的品牌,充分发挥分公司和项目经理在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以点带面,有序发展的目标。

二、继续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形成良好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在公司塑造一个勇于创新、敢于承担、善于管理、勤于执行的氛围。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企业管理平台。

三、科学制定成本费用预算,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强化项目成本中心责任制,探索股权和期权激励的方式,吸收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扩大公司的注册资本,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继续完善**装饰的专业资质,打造获取设计、施工市优、省优、国优的精品项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赋予**装饰更深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宣传推介企业品牌,争创**知名品牌。

五、做好材料供应商平台及抓好大美劳务公司,投标预算中心,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为工程项目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在做好工程设计装饰主业的同时,探索铝合金门窗、幕墙产品、家具等装饰产品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路子,延伸公司的产业链。利用我们专业经验和企业优势,寻求合适的项目,参与项目投资,增加公司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全体同仁,所有关心、支持、信任**的朋友们,让我们在充满希望的2009年,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生活!

篇6

是装饰公司三年发展战略的第一年,公司全体同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按照“思想观念创新、经营思路创新、运营管理创新”的要求,努力拼搏,在广大项目经理的支持和信任下,视困难为考验,化挑战为机遇,在经营业绩、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注重企业人才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公司建立健全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编制完善《员工手册》,初步形成激励机制,努力形成“公平公正、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公司共吸引各类人才近30名,初步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战略,逐步增加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通过企业网站、企业内刊《空间》的改版,文化宣传栏的及时更新,拓展游,摄影、诗歌、征文、羽毛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宣传、推广了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升了企业凝聚力。

三、以经营为核心,整合资源,推行区域营销模式

根据公司“经营年”的战略定位,我们采取更加灵活有效、更加务实的措施、更科学的运营管理、更优质的服务,转换经营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拓宽经营范围。

1、全面推行区域营销模式,实行区域市场责任营销

根据公司历史经营数据和市场发展潜力将全国市场划分为四个经营区域,其中重点、成熟市场划分为一、二、三区,由区域经理对其进行责任经营,明确责任与考核指标,按产值指标每季度对区域经理进行绩效考评,区域经理的绩效工资、奖金与工程产值直接挂钩,激发了区域经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2、加大区域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

公司进一步加大区域市场开发力度,根据公司的战略布局,先后在等地设立了分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市场营销网络,为下一步公司经营规模再上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公司注重对各分支机构的支持、服务和管理,制定实施了《分支机构管理手册》。根据《管理手册》,公司先后与等分支机构签定了经营责任书。《管理手册》的实施对构建公司与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良性运行机制、明确各分支机构的经营责任、增强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效能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合理利用经营资源,加强经营配套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地服务项目经理,提高工程中标率,我们制定了《客户管理制度》,针对项目经理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特点,从设计方案、标书评审、投标组织、预算报价、财务支持等方面给予专业的建议和相应的服务。

公司合同总产值50261万元,其中设计合同1376万元,实际完成产值39646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公司的经营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在公司同仁以及广大项目经理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精心打造了潮流前线地铁商场、沃尔玛购物广场、sm广场等商城装饰装修工程;奥运帆船中心、钦州白海豚大酒店、珞珈山国际酒店等高标准星级宾馆装

修工程;中国凤凰大厦、洛阳高新区火炬大厦、国务院国贸委培训中心综合楼等办公楼精装修工程;集智大厦、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员公寓等建筑幕墙工程及中国农业银行总部大楼、地铁五号线宋家庄站等公共建筑工程。

通过不懈努力,公司在高档商城和星级酒店等装饰装修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为公司的品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开了建筑幕墙工程市场,形成了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调整组织架构,改革薪酬体系,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

1、今年我们合理设置部门和岗位,对每个岗位进行清晰的岗位描述和责任要求,明确了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并签订了岗位目标责任书,设定考核指标,并且与员工的工资挂钩,每季度根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分为a、b、c级,奖罚有据。

2、加强公司管理成本控制,实行费用预测、控制制度,实现了可控费用比预算总费用下降5%的指标要求。

3、加强项目管理,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总结项目管理经验,编制了《工程项目管理手册》,实行项目责任经营,明确了项目部是成本中心的定位。《项目管理手册》的实施,规范、制度化项目管理工作流程;清晰岗位职责;量化、细化考核指标;明确项目管理成本任务,人性化、合理化项目考核激励机制。

五、企划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篇7

1.物态文化

所谓物态文化就是指司法行政机关为保障司法行政日常工作与活动而必须具备的建筑场所、活动设施、服饰装备等具体的物化形态。物态文化通过物化的方式来表达司法行政理念和司法行政精神。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指司法行政系统为了使司法行政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各种组织调节形式的制度体系。其具有凝聚性、结构的稳定性和时间的延续性等特点。

3.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形成的活动方式,它体现着司法行政机关的精神面貌、思想理念、工作活力和价值情操。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他们的行为反映出该机关总体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趋向。

4.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能够深入司法行政文化的内核,体现出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在长期的司法行政实践过程中,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形成共同的思想形态、意志态度和精神状况。精神文化渗透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各个方面,直接推动着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二、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1.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目标

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应以“十”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思想上高瞻远瞩,行动上扎实有效,结合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吸收地方文化精髓,突出司法行政工作特点,认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融合起来,并渗透其中,进一步弘扬司法行政文化风貌和道德风尚。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逐步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文化素质精,“德才兼备”的司法行政人才,努力构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激励型的司法行政文化。

2.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立足司法行政特色。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善于从司法行政工作实践活动中寻求工作思路。根据司法行政工作的特点去设计目标和制定措施,努力把司法行政文化渗透于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

(2)要循序渐进。根据文化的特性与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需求,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分层次、分部门,低位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建设任务。

(3)坚持前瞻性与创新性原则。学习中西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其他丰富多彩又充满活力的行业文化经验,吸取法治文化的精髓,认真研究司法行政文化创新理论,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力争建设一种顺应司法行政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具有前瞻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先进文化形态。

(4)秉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司法行政文化要求把服务司法行政工作作为基本的目标,把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作为承担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文化创新和建设的潜在能量,赋予司法行政文化以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三、司法行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司法行政文化内涵缺乏深刻理解

目前,司法行政机关对文化的理解不够完整和全面,因此在具体的建设活动中就出现了很多偏差。首先,司法行政文化建设事关整个司法行政机关,但活动只落实到了下设的宣传教育部门,其余部门并无协调和联系,更谈不上互赢共建,领导对此也漠不关心,司法行政文化建设成了一个职能部门的事情。其次,文化活动简单,内容单一:把文化建设省略为几次简单的文艺节目和几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文化阵地普遍存在规模小、影响力弱等问题,缺少叫得响,群众认知度高的优秀文艺作品。这样的文化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整合功能,建设效果可想而知。

2.司法行政队伍力量薄弱

在法制社会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司法行政机关承担了更加繁重的任务,据调研得知,由于历史的原因,司法行政机关队伍与过去相比较虽然有所增加,但明显跟不上目前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机关编制紧张、年龄老化、学历层次较低,文化知识亟待更新。因此可以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经难以适应新的任务与挑战,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因循守旧多、创新思变少,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提升。在司法行政人才队伍中,缺乏精通文化和法治的复合型人才,文化作品创作质量不高,受群众欢迎的司法行政文化品牌匮乏,机关部门、领导群众广泛参与度也不够,使各类司法行政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力不够、渗透力不强,司法行政文化中独特的人文魅力,因受人才的制约而没有真正全面地呈现出来。

3.建设经费不足

受财政预算的制约,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所面临的经费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领导只重视外在的形象工程,对文化建设这样的软实力投入重视不够,这样,司法文化建设中的场所、软硬件、环境设施、服饰装备、文化活动等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者,经费的不足,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由于很多原因,司法行政队伍的凝聚力不高、自觉性不够。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干事业、团结拼搏创品牌的意识不强,讲大局讲奉献、全局一盘棋统筹开展工作的干劲和精神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和状况。

4.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形象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由于历史和体制设计的原因,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着地位不高、基础薄弱、影响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首先,从社会角度看,把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其他相近的机关如公安机关相比较,我们就会显出明显的弱势,仅仅是工作性质的不同使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自我定位时过分地依赖社会公众意识的认知,从而表现出自卑和失落的心态,这种心理状况对工作积极性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其次,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支持,其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不到真实的彰显。

5.司法行政文化发展缺少理论生存根基

成熟的理论体系能够坚定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从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等各个方面,为在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提供智力支持。目前,理论研究水平的低下、理论体系的阙如直接制约了司法行政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由于理论生存根基的薄弱,司法行政文化在建设动力、创新制度、模式方法、未来走向等诸多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现实困境。

四、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的路径及措施

司法行政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应该长远规划,统筹兼顾,重在落实。要做好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制订行之有效的方案目标,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1.精心谋划,明确司法行政文化定位

为探索司法行政文化这一全新的课题,首先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人员积极赴外和先进单位学习考察,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专题研讨活动,廓清司法行政文化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力求在学习中创新,在发展中超越。其次,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司法行政文化建设,指派专门分管领导,提供财政保障,出台专门的指导性文件来明确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和具体规划,包括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建设路径与保障措施。

2.加强研究和创作,不断丰富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实践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关键还是要加强对法治文化的学术理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注重在司法行政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司法行政文化理论。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创作积极性,多研究、多摸索、多创新,力争多出研究成果,指导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实践。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文艺创作团体和专门人才创作司法行政文化作品的优势,鼓励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各类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参与文化作品的创作,努力实现形式多样的司法行政文化品牌的规模化,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文化宣传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导向性。利用群众喜爱的各类艺术形式(比如故事、书画、戏曲、广告语等)传播司法行政文化。要加强司法行政文化成果的推广,通过召开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经验,扩大其建设成效。对已有的司法行政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和文化作品,要进一步研究放大其功效。要坚持司法行政文化建设与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推进司法行政文化建设中,不断巩固司法行政工作建设的成效,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3.加强基础设施及阵地建设,夯实司法行政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基础设施要注重品味和质量,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立足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做到司法行政标志统一、窗口人员工作着装统一、业务台账统一、工作流程规范统一、办公室环境统一、文化设施建设统一等几个标准的统一。统一的服饰、标志,彰显出司法行政工作的整齐划一的格调气质,对外便于识别和记忆,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对内能规范形象,增加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印发统一的《业务台账规范要求》,包括人民调解、社会矫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和帮扶安置等几个方面实现规范操作,业务台账格式统一、程序一致。办公环境和文化设施统一会给工作场所增添气氛。比如办公用品的配备和摆放,工作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不仅使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馆、运动室和文化展览场所环境优美洁净,使人心情舒畅、激发工作积极性,也能营造出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提升工作人员的文化品位。阵地建设是司法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持续抓好的实事工程。在一段时期内,须完成各级各类文化中心平台建设,如文化广场、电台、宣传栏、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几级司法行政文化阵地网络,市级文化阵地建设要由市、县司法局向乡镇街道司法所和村(社区)司法单位延伸,在辖区内形成一批传播司法行政文化的主阵地;中心分设司法行政文化外景展区和室内几大功能展区,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结合实物陈设、专题展板等方式,集中展示司法行政文化。要整合各类资源,借助社会的各种宣传媒介和力量,利用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市内交通等公益平台构建覆盖全市的司法行政文化服务体系。

4.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机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生活是是司法行政文化的核心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弥补干群裂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集体自信心和凝聚力,更能够在充实精神世界、愉悦心灵、提高生活质量、和谐人际关系、赋予诗意化人生的美好体验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根据当地特色和自身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成立文学、书画、摄影、歌唱、戏剧等文艺俱乐部,定期开展演讲辩论、法律研讨、知识竞赛、文艺创作等各种沙龙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积极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其业余爱好,为每一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提供温馨愉悦、展示自我才艺和理想的平台,提升他们的文化艺术底蕴和健康的审美品质。设立读书日、文化艺术节,成立业余艺术团,定期组织大型文艺汇演、创作成果竞赛活动,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司法行政文化品牌。

5.加大创新力度,开拓传播渠道

为提高司法行政文化的社会效应和整体形象,在巩固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以新媒体为主渠道的多形式、多元化、广覆盖的司法行政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刊、网络平台等新媒体形式,结合微博向社会展示司法行政文化,宣传本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借助各类公共场所比如大型电子显示屏、地铁围挡、路牌灯箱公益法治广告;协调当地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发送法律公益类短信、彩信。各部门、各单位运用板报、挂图、横幅、灯箱等各类载体,在电视台举办“法制宣传”“释案说法”,在广播电台开通法制热线等。总之,为了提高司法行政系统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充分挖掘各种载体,构建司法行政文化传播体系。

6.强化社会化机制建设,努力形成合力共建局面

篇8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业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高举旗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事业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新进步。主要体现在:

完成了全省10000余家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全省行政村、农林牧场全覆盖。完成了500余个广播电视“盲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和20余万户“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启动实施了中央台广播电视节目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广播电视信号覆盖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从“十二五”初期的98.57%和98.77%提高到98.64%和98.84%。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共采购操作系统17651套、办公软件159705套,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公益类出版包括“三农”、学术、民族文字、非遗类出版项目持续得到扶持,公益类广告、栏目、频道、频率、节目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全民阅读活动连续三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全民阅读5个重点省区之一,累计注入资金3亿多元,搭建各类阅读平台2万个,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达1万多场(次),参与群众达到2000万人次。全省建设公共阅报栏(屏)776个。黑龙江省版本图书馆建设取得新成效,累计无偿捐赠图书2.6万种(册)、报刊400多种5万余册(份)。“三下乡”、“金钥匙工程”、优秀出版物“六进”等活动持续开展,累计向全社会捐赠出版物170万册3700万码洋。实体书店创新经营发展,哈尔滨果戈里书店、黑河普希金书店、书香门第等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全省有线电视传输网干线总里程达161524公里,龙江网络省级干线光缆由9000余公里提高到16000多公里,实现了“大省网、全覆盖”的建设目标。省内66个县(市、区)中已有50个县(市、区)建成县级数字影院59家,影厅201个。4条农村数字院线全面覆盖全省9056个行政村,年放映公益数字电影11万场、观影人数超过1150万人次。

全民阅读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0周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此项活动在各地各部门得到深入开展,呈现系统化、规范化、持久化、多样化特色。

一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夯实全民阅读活动基础。今年我省又第二次组织全民阅读状况调研,评估我省全民阅读活动情况,深入探索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途径。借鉴部分省市全民阅读地方立法的成功经验,启动了全民阅读立法调研。编制我省全民阅读“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全民阅读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等,推动将全民阅读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和文明城市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是加强传播平台建设,扩大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力。公开征集并确定了我省全民阅读活动主题语、标识、公益广告片、微电影公益宣传片等。(下转8页)(上接6页)今年以来已在各级报刊媒体开设专栏、专版24个,刊发公益广告36次,在省电视台播放全民阅读公益广告496次,在街区LED大屏和地铁视讯播放全民阅读公益广告7936次,在地铁灯箱刊登全民阅读公益海报50处。

三是加强推广平台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上层次。启动了“阅读推广人培养计划”,组建了全民阅读志愿者队伍和盲人助读志愿者队伍。开展“名家进校园”等阅读推广工程,邀请著名作家走进校园,累计举办讲座60余场。启动“心幕影院”工程,组织盲人助读志愿者深入社区、盲校,为盲人朋友口述电影、朗读图书、读讲绘本,丰富了盲人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期,我们正在筹备成立黑龙江省全民阅读促进会,集结热心全民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单位,利用这一民间组织开展活动,使其成为我省全民阅读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是加强互动平台建设,增强全民阅读活动的感召力。今年我继续开展第二届“龙江读书月”活动,组织了13大系列50项活动。开展的“品读好书”等主题征文活动、“网络书香”等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心幕影院”工程、“读书”等主题征文大赛、“我们一起守望――关注留守儿童公益读书活动”等逐步成为我省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志性品牌。

我省全民阅读活动已形成政府引导、业界支持、媒体宣传、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群众受益的新局面。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这也是省政府为民办好33件实事之一,这既是政府要求,更是我们行业部门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传送方式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模拟向数字升级,由有线向有线和无线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转变,尤其是针对偏远地区的群众可以逐步通过无线和卫星方式免费收听收看一定数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是一项很好的惠民工程。

对于这项利好的惠民工程建设,我局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了日常工作推进办公室。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及完成时限,明晰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中央及省台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一期工程的所有26大类播出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近期,设备陆续运抵各台站,进行安装调试,无线数字电视节目全面播出指日可待。同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部署,正在我省一些城市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验,试验成功后将进行全面推广,届时大家就可以收听到音质更好的广播节目。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一期工程完成后的播出效果,在覆盖质量不佳的地区进行网络优化,有计划地开展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补点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全省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覆盖网。我们会按照既定目标,持续用力,积极推进,把好事办好,让这项惠民工程早日惠及百姓,造福大众。

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是我们职责所在,也是崇高的义务。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近些年我们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未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以下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一是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数字农家书屋,在特殊边远困难地区和民族地区推进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二是继续推进公共阅报栏和黑龙江省版本图书馆建设。

三是继续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在巩固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基础上,推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由流动向固定、由室外向室内的转变。

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

党的十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期望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无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一创新职教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职教理念创新,教育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其中办学理念的创新至为关键。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高职教育办学功能定位为: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培训三位一体。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日益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加工制造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校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错误的定位,结果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耽误发展的大好时机。正确的定位,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前途越来越光明。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1336所,在校生超过1000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人口红利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少,高职院校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将来只有那些创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更大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秉持“以人为本,崇技尚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打造高铁职教品牌”的办学思路,逐渐走出了一条“对接高铁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专而精”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借助我国高铁产业蓬勃发展,“中国高铁”成为一张新名片,高铁产业正迈向世界,铁路人才需求旺盛的时机。我们首家以“高铁”命名职业院校,倾力打造“高铁品牌”,高铁成为我院的办学特色,成为一块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我们不断发展壮大,先后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和“省文明高校复评”,学生规模超过1.2万人,招生、就业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单位。创新职教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学生和家长可以自由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如果我们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学生就会抛弃我们,学校生存就会遇到危险。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近年来,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弘扬“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真心实意把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三个一切”落到实处,全方位搞好服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近五年,我们投入千万元用于校园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学生宿舍都安装了空调、热水维护、数字化监控、消防设施等,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安美丽的校园,还不断优化奖勤助贷工作体系,制定措施鼓励学生创业,提供专项创业经费,推进宿舍文化建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体验式教学+个性化辅导+多样化活动”心理教育工作模式,我院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8%,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达96%以上。

二推进内涵发展

校园建设是增强办学实力的一个“硬实力”。但真正让学校发展可持续性的是学院的内涵发展,是“软实力”。近5年来我们投资4.5亿元建设“数字化、职业化、共享性”的新校园,办学条件不断夯实,规模越来越大,校园越来越美丽。同时,我们也不断推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内生增长动力。目前我国的高铁产业蓬勃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如火如荼,湖南省在“一带一路”带动下着力建设“六纵六横”铁路运输网。为此,我们抓住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着力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核心的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高铁产业结构,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先后淘汰停办5个与办学定位关联度不高,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新增7个与行业企业需求契合度高,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对接高铁产业链上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以及多元服务环节等,我们重点建设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四大专业群。依托行业办专业,根据职业定能力,按照能力设课程,产业对接,实境育人,先后与11个铁路局、16个工程局、12家地铁企业、7家地方铁路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融入产业链,成立了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南方高铁人才培养基地”、“先科桥隧学院”和“电务工程学院”,践行现代学徒制,使学生兼具企业员工身份,建立起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还积极拓展订单培养模式,近几年来,我们相继与10多家地铁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校内涵发展关键在于人。教育质量关键在老师。我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特色专业群建设,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等环节,建设“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目前“双师型”教师达到90%。在校园内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推进网络互动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应用。建立校企“相互培训聘任,定期易岗锻炼”的柔性流动机制和教师能专业教学、能指导实践、能技术开发的“三能”成长激励机制,把绩效考核与收入挂钩,奖优罚劣,形成扎实工作,合理回报,公平和谐的良好氛围。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起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构建能力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多多开设人文通识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我们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高职过程导向教学法,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资源,推进空间课程、慕课、微课教学资源建设,鼓励师生通过微信、微博、空间、二维码等形式进行沟通,共同搞好课程体系改革。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衡量学校是否成功,归根到底看培养出的学生怎么样。高职学生只有具备敬业精神、高度负责态度、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才会拥有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近两年来国家连续在“五一”期间播出《大国工匠》,挖掘多位顶级工匠的典型故事,宣传“工匠精神”。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其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的育人原则,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实践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纪律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近几年来,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2015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南方高铁杯”高速铁路精测精调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团体特等奖、三个单项奖;在全国第六届高等院校学生BIM应用技能优秀作品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在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在湖南省第三届测量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15年我院学生毕业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6%以上。

三提升管理水平

教好学靠老师,办好学,靠治理。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教政法[2016]1号),我们形成了以学院章程为统领的配套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是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有力保证。我们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党委承担主体责任,总负责,负全责,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工作负全面责任,把各自承担的参与的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年年有成绩。按照学院章程,不断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系,进一步明晰院系两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是提升教学管理的前提。为此,我们制订了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实行了教学部门年度考核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学生动手能力与理论成绩并重的考核机制和网络APP考核平台。按照专业特点,制定学分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学分制。推行选课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落实德育首要地位,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学生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坚持和完善督导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管理制度,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努力达到让学院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完善实习实训实践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我们制订了实习实训实践信息通报制度,设备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和过程管理及考核评价方法。近几年来,我们加大力度对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探索与企业一起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深入践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校风、学风直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体现一个学校好坏的风向指标,校风、学风如何直接反映在学生管理上。因此,我们创新“信念引领、榜样示范、环境影响、文化促进”的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优化学生管理体制。实行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年级辅导员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活动、职业规划和指导、安全教育等。继续开展半军事化管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按照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训练学生职业习惯。近几年来,我们学院焕然一新,秩序井然,学风优良,被湖南省评为“文明高校”和“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EB/OL].中国教育网.

篇10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摘 要: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创作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与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是同步的,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有效的表达了大众情感,发挥了审美资源的共享。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关键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人性化和多样化。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公共艺术已经不仅仅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具备满足城市公共空间中多样化需求的综合功能。未来,艺术家在创作中该如何权衡公共艺术价值与公众期待的关系将成为创作公共艺术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城市建设;公共艺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83-0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课题“我国城市公共艺术信息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13CB129);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现代城市中典型空间的犯罪因子分析及防御性设计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空间为例”(12YJCZH228)

一、北京、上海、深圳的公共艺术现状与城市布景

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人居伊.德波在一本名为《景观社会》的书中,提出社会景观即为城市空间布景的重要性和方法、方式。同时,他认为,社会正在用景观来营造一种新的控制。在当下中国,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中,由公共艺术作为主要元素的城市布景所发挥的“控制”作用日益明显。

从2013年初至今,课题组组织了3次大型的调研活动,走访了北上广深等城市。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北京798艺术区、王府井、三里屯商业区,还是上海南京路、徐家汇、陆家嘴,抑或是深圳华强北、东门街等标志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布景”,已经基本完成其“城市化进程中”这一特殊阶段的历史使命,以功能的复合性、多样性,体验的丰富性、变化性装扮着这些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早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供欣赏、娱乐的艺术形式,其逐渐转变成为一种对商业空间中各种综合现象的“控制”手段,以新的方式积聚起空间中的场域感、精神感,对空间气氛的营造起到了极强的控制作用。如上海新天地的“镜廊”装置建筑,从概念上探索了“橱窗展示”在上海这座城市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呈现出上海居住者与城市景观间产生的文化反馈与共生关系。装置不仅仅追溯行人的移动轨迹,而且还将穿越装置的行进过程映射、旋转和反转在公众周围。行人的移动按序体现在3个不同的背景中:商店、地面和城市景观。一片大型的单片镜面安装在装置的末端,如同一个集中点,抓住整个流转过程,将其整合为一副运动的画面。设计者力图将环境、人的行为、文化控制到一个整体的画面中。无独有偶,在深圳的大梅沙海滨浴场,高达数米的创意天使雕塑与沙滩上栖息、大海中畅游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极强的“海滨浴场感”。在北京,2008年为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在全市集中建造一批雕塑、壁画、装置等公共艺术设施。为了纪念崇文门地区的胡同,在东花市大街的两侧设置了近二十幅反映当地商业人文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浮雕作品,并伴有文字说明,让置身此地的人们油然而生一种浓郁的地域感和历史感。随着对城市的改造,在一些城市中的老工业厂房,出现了诸如“798”、上海苏州河、成都坦克库等艺术区,还有像“一号地”“环铁”等许多新建艺术创意区,成为密集出现各种艺术形式的公共艺术重点区域,置身这些区域中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带来的冲击。

公共艺术已经在城市精神、文化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不但是艺术性的创造物,还是所在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以及所在区域的艺术格调。不但很好的愉悦了人们的心理,还很好的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在商业空间,还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有效的提升了周围环境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将公共艺术当作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来构建城市特色文化,借此来提升城市文明与城市环境质量,从而决定了文化价值创造与生活环境艺术的取向。如北京地铁站中的大型中国文化壁画、上海淮海路上的民俗雕塑、深圳荔枝公园附近的群雕、深圳人的一天等从一定种意义上讲这些城市公共艺术不仅仅改变空间环境,更是通过改变环境空间进而影响公众审美意识。通过对环境空间的优化与调节将文化背景进行放大,直接关联到城市文明,创造出特色文化。因此,公共艺术品是对文化艺术形式的最好诠释。

(二)创造美好的文化环境,有效提升区域艺术品味

公共艺术通过人文情趣与诗意来充分表达艺术性,有效的调节了城市钢筋水泥的生硬和冷漠。公共艺术借助于不同的造型对相应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调节、烘托和渲染,有效地提升了空间环境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近年来,这种公共艺术理念被逐步落实到具体的设计实践,提升了城市的文化环境质量。公共艺术本身就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审美形式为前提,通过独有的形式点缀环境、感染公众。

(三)很好的提升所在环境的指示性

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公共艺术具有强烈的空间强化感与提示性,有针对性的赋予了主题特色,并由此起到了周围环境的指示性,为公众传递信息与美感,起到了地标性的作用。我们常常听到“我们在世界之窗见面好吗”,这些就是我们当代社会中,公共艺术品的地标性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商业化已经彻底颠覆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人群逐渐庞大起来,各种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各种各样的公共建筑也随之大量出现,人们在这种繁荣中变得越来越冷漠,公共艺术的出现,可以起到缓解人们的压抑心理、调整公众的审美情趣等诸多作用。

(四)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公共艺术品功能呈现多样化趋势

在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城市,一些公共艺术创作摆脱了传统的静态观赏的单一功能,随着新材料、高科技的涉入而变的多样化。交互性、体验性、智能性、参与性、随机性等特点的公共艺术品越来越多。在深圳前海,公共艺术品将拥有二维码,区内实现统一的视频监控,居民可以通过一些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观看空间中的艺术景观。在上海的一些智能社区,某些公共艺术品集成了水务、燃气、通信、供电、广电等个人信息供检索、查询或其他使用,甚至还设置了无线WiFi热点,成为具有强大智能功能的组合体。

二、当前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艺术的发展在大城市突飞猛进,但特定的历史时期导致其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公共艺术的发展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

任何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约束与保障,政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艺术发展的空间。但是在当代中国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领域,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尤其在本世纪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内,在缺乏公众决策和监督机制的状况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主宰公共艺术的社会权利结合体,即所谓的“甲方”。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领域,政府职能部门往往成为最大的甲方而拥有整个公共艺术项目实施的话语权。本来是属于大众的公共艺术被限定在利益集团的小范围内,进而以某些领导的个人品味为话语主导,以宝贵的公共资源和公共空间满足了某些人的私欲。中国当代公共艺术构建主体的偏差,在公共领域中的位置和功能的错位,导致公共艺术“化公为私”的乱象频发,其过程的暗箱操作使权利寻租在所难免,与公共艺术投资相伴而来的往往是“吃回扣”等更有过之的损公肥私现象。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公共文化投入政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双管齐下,从公共艺术投资和所有权的根源上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化公为私”的不合理现象。除此之外,相关的项目运作政策、管理维护政策、公众参与政策都还没有得到积极制定和推广。

(二)公共艺术的“艺术缺位”现象普遍存在

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还存在着数量不少的“艺术缺位”的公共艺术。一些抽象的壁画和雕塑构思粗鄙,形式简陋,内容空洞。写实的人物形像造型失准、比例失调、面目可憎。许多公共雕塑是机械陳制和低俗的模仿,由工厂作坊按产品的方式批量生产,没有文化支撑,形式感泛滥,毫无艺术品位,公众的意见参与无从谈起。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整体的艺术规划,缺乏严格的公共艺术质量评判体系,也缺乏优秀的公共艺术家造成的。

(三)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公共艺术的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城市的公共艺术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出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与敬意。这些年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公共艺术在“大踏步前进”与科学发展理念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但由于城市不同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上有很大差异,比如上海松江、浦东、闵行等区的公共艺术建设就很不一样,深圳福田、龙岗、光明区的公共艺术建设也存在很大区别。城市较为成熟区域在大力发展公共艺术的时候,更多的相对不够发达区域却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发展基本上处于空白或者起步阶段。这些区域同步也进行了公共艺术建设,因缺乏较好规划,结果大都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没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缺乏任何社会存在价值。

(四)城市公共艺术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水平较低

城市中的普通住宅区和综合性的各类社区的建筑与道路一样缺少足够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公共设施破旧不堪,周围环境相对较差。有些新城区无论是公共绿化水平还是公共艺术建设水平都很低,严重的还出现接近空白的状况。

实际管理工作中,不同的管理部门交叉管理,造成职责不清、资源浪费现象。这种责权上的错位,管理效率的低下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速度与水平。在诸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以及业主委员会和相应的物业公司的城市管理部门当中,出现了各种管理上的懈怠与混乱。这就造成了各种公共事务以及相应的公共艺术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维护出现了错位。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其反映的艺术理念是个别人或者是投资方的理念,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会受到相关领导层的干预。这种公共艺术的建设实质上就是为了通过搞突击、走过场来实现的。其结果往往是既浪费了资金又浪费了土地和空间资源,不但未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意愿要求,甚至很难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实际的归属感。

三、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需要调整与修复的,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出现问题也在情理之中。城市管理者与公共艺术家需要不断调整思路,不断引导,才能有序发展,真正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制度保证是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前提(以北京为例)

当前,我国有《建筑法》《城市规划法》等诸多法律涉及到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此外,还有由文化部与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此外,北京市还单独出台了《北京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该法规对北京城市建设管理以及城市雕塑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要求,但是,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在相关的实施主体、细节等方面阐述不够清晰,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具有较明显的部门与行业特性,在市场机制下缺乏足够的约束,造成执行力上的欠缺、管理上的混乱与建设上的无序。为此,我们建议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率先制定实施较好的公共艺术政策,由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建设局、文化局等相关部门组建省级公共艺术管理办公室(下称“公管办”),该办依据本市实情,研究制定符合每个区域的公共艺术政策法规,并对本区域的公共艺术建设进行管理和推动。“公管办”下设公共艺术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政府、企业、高校、市民代表4方联合组成,形成轮换制度。其职能主要是研究本市各区域的公共艺术建设的整体实际情况及现状、公共艺术品的维护、管理、公共艺术的政策实施情况、本地区公共艺术家信息情况收集等,并且对政府投资的各项城市公共艺术政策进行审批指导,如资金规划与审批、项目运作情况审批等。同时,也对各民营性质的建筑工程涉及公共艺术的领域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公管办”设立城市公共艺术基金会,筹集社会捐款用于公共艺术建设。各地级市、县一级机构依据实际情况由建设局或文化局牵头成立公共艺术指导、实施、推动、审批委员会,依据省级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共艺术建设进行指导、推动发展。

(二)以人为本,调整理念,真正将公共艺术与公众意愿结合,将艺术的个性与公共艺术的公众性两者有机统一(以上海为例)

城市公共艺术是属于公众的艺术,有效地推进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可以很好的提升公众的兴趣和鉴赏水平,同时还会推动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水准。真正将艺术家与公众意愿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多符合人们欣赏水平的艺术佳品,将人与自然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融合,最大化的平衡自然生态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尽可能的提高环境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性开发。《打电话的少女》是淮海中路上的第一座铜像,其主要成分为青铜,高1.70米,重约350公斤。铜像中的少女左手轻插胯部,右手执话筒,飞扬的短发、短裙展现着青春的灵动与活力。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何勇对生活细心的感受,他认为打电话作为人们交流信息或情感的方式,与地铁这一交通工具有相同的成分,两者都喻意沟通与交流。打电话少女具有市民特色,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大众。该作品自然、生活化的造型,巧妙融合于周边环境,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她仿佛就是都市中的一员。2000年《打电话的少女》的被盗使得该作品获得公众极大的关注,大家忽然意识到这一描摹城市普通市民的艺术作品原来已经植根于环境当中,植根于文化和集体记忆当中,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三)突出公共艺术家的“桥梁”作用

公共艺术家需要肩负政府机构与投资方的双重责任,艺术工作者不但要接纳相关意见,还需随时关注民众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相关人士提出:在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是公共意识的设计者与执行人。这也说明,相关艺术创作家的工作属于“命题作文”。在这个动态的工作过程中,艺术家不能消极被动,需要主动出击,要对公共意见中的合理部分进行充分采纳。艺术家在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吸纳合理想法来改变思维获取灵感,通过艺术手段进行转换,其结果往往是别具匠心的优秀作品。要抛弃以往的闭门造车的思维方式,不断进行设计思路上的创新。当然,公共情趣的差异性会很大,必要时可以采取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艺术家在整个方案确定过程中要研究需求,以城市文化氛围、历史背景为出发点设定方案框架结构,将合理因素加以充分发挥。这样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符合当前需要的人才,作品也禁得住历史的考验。同时,出色的艺术家必须忠诚于自己的设计事业,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不能因为私利而放弃设计思路,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才华与公众需求有机而又巧妙的结合,其作品也才真正符合时代精神。政府部门也应积极转变项目运作思路,由“主导”向“引导”改变。中央美术学院魏小明教授在广西北海做过一个公共艺术项目。在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对这个项目讨论中,市长对班子成员说:今天,我们这些当官的都可以提意见,但魏小明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因为我今天是市长,明天可能就不是了,但魏小明今天是艺术家,100年后还是,他应该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如果大众看到这个艺术品不好,会骂艺术家,不会骂市长,魏小明有责任将这件作品做好。这次座谈会后艺术家得以一直按自己的意愿做作品,并创作出了获得广泛好评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飞翔的女孩。这样的案例说明,在公共建设中,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将项目的主动权交给艺术家,任其“自由创作”。

(四)公共艺术机制和基金落到实处

公共艺术是民主的产物,要把公共艺术落实到实处,需要建立公共艺术发展机制,要使政府、资本、艺术家、公众达到互相博弈的一个平衡点。在有一种审查的机制的基础上,公共艺术基金要真正落到公共艺术建设的实践上。在这点上,国外已经有现成的经验,所有的基建项目都有一部分资金,预留出来进行公共艺术建设,并有一个机构专门进行管理。这个机构应该是由政府、艺术家、公众、投资商4方面的代表组成。公共艺术真正要做到实处,难度还很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