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剂学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剂学的定义

篇1

一、“whose + n”引导定语从句时,可以换成“the + n + of whom/which”或“of which + the + n”

He lives in a big house whose window faces the sea.

He lives in a big house the window of which faces the sea.

He lives in a big house of which the window faces the sea.

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并列句的识别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主句之间要用“逗号”分隔,并且不能加入and,but,so等连接词,并列句一般由and,but,so等词连接,或中间用“分号”隔开。

He paid the boy?10 for washing the windows,most of which hadn’t been cleaned for at least a year.

He paid the boy?10 for washing the windows,and most of them hadn’t been cleaned for at least a year.

He paid the boy?10 for washing the windows; Most of them hadn’t been cleaned for at least a year.

三、判断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

方法一: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完全取决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及物动词后面无宾语,就必须要求用关系代词;而不及物动词则要求用关系副词。例如: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ich) I visited last year.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ich)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习惯上总把表地点或时间的名词与关系副词where,when联系在一起。

方法二:准确判断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成分(主、谓、宾、定、状),也能正确选择出关系代词/关系副词。

例1.Is this museum ___ you visited a few days age?

A. where B. that C. on which D. the one

例2.Is this the museum____ the exhibition was held.

A. where B. that C. on which D. the one

答案:例1 D,例2 A

例1变为肯定句:This museum is ___ you visited a few days ago.

例2变为肯定句:This is the museum ___ the exhibition was held.

在句1中,所缺部分为宾语,而where, that, on which都不能起到宾语的作用,只有the one既做了主句的表语,又可做从句的宾语,可以省略关系代词,所以应选D。

而句2中,主、谓、宾俱全,从句部分为句子的状语表地点,既可用副词where,又因 in the museum词组,可用介词in + which 引导地点状语。而此题中,介词on 用的不对,所以选A。

关系词的选择依据在从句中所做的成分,先行词在从句中做主、定、宾语时,选择关系代词(who,whom,that, which,whose);先行词在从句中做状语时,应选择关系副词(where地点状语,when时间状语,why原因状语)。

四、“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prep.+relative pronoun)

如何选择关系代词前的介词

1.要注意介词与前面先行词的正确搭配

The earth is ball.We live on the earth.The earth on which we live is a ball.

The speed at which the car travels is 50 kilometres an hour.

2. 要注意与后面动词的正确搭配

This is an advanced worker from whom we can learned a lot.

The PLA man of whom we often heard will come here.

五、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定语从句

1.[2013・上海卷] An ecosystem consists of the living and nonliving things in an area______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 that B. where C. who D. what

答案:A。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生态系统是由一个区域里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分析句子结构,______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是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he living and nonliving things,通过还原法可知,先行词在从句中作主语,不是人,所以用that。务必记住:what不可引导定语从句。

2. [2013・浙江卷] The museum will open in the spring with an exhibition and a viewing platform_________ visitors can watch the big glasshouses being built.

A. what B. where C. when D. why

答案:B。考查定语从句。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platform,where再从句中充当地点状语。

3.[2013・重庆卷]John invited about 40 people to his wedding, most of______are family members.

A.them B.that C.which D.whom

答案:D。本题考查定语从句。逗号之后是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关系词that只能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排除;先行词是people,which只能指物,排除选项C;如果用them,则逗号之后应该加上一个连词and,排除。

4.[2013・陕西卷] ______ is often the case with children, Amy was better by the time the doctor arrived.

A. It B. That C. What D. As

答案:D.本题考查定语从句。as在此句中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放在句首,同时在从句中作主语,为正确答案;如果用it或者that,那么整个句子中缺少一个连词,排除选项A和B;如果用what,逗号前面应该是一个主语从句,主语从句之后应该是谓语动词,而不是逗号之后再来一个句子,排除。

【句意】等医生到的时候,Amy好多了,孩子都这样。

5.[2013・四川卷] Nowadays peopl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hey live.

篇2

【关键词】 中成药 药物评价 临床定位 循证医学

2008年初,国务院将“重大新药创制”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16个重大专项,而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是当前开展重大新药创制的主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对已上市的中成药进行再研究,提升科技含量,并通过临床实践以消除和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每个品种不但应有确切功效,而且应有明确的适应病症,即临床定位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定位不清已成为影响中药疗效发挥的常见问题之一,同时是制约名优中成药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

1 导致中药临床定位不清的主要原因

1.1 历史的原因 现存的一部分上市药物缺乏系统性临床研究。在这些品种中,很多并没有经过Ⅰ~Ⅳ期严格的临床试验,当时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了中药品种的“先天不足”。

1.2 研究者对临床阶段的重视程度不够 20世纪90年代末期,《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引进使上述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足得以改善。但是更多的新药临床研究仅仅满足于及格赛,研究者缺少创新型设计的积极性和热情,完全照搬《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各专业研发知识薄弱,缺乏寻找中药优势特点的能力和意识。此外,关于新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与临床资料的进一步统计、分析和总结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生产企业也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缺乏用数据说话的意识,使得对产品的临床定位缺乏深入研究。这既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又制约了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1.3 新药审评体制存在不足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对于中药的审评程序和方式主要借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行的相关立法,采取与西药相同的标准进行,对新药临床定位和特点的抽提、凝练缺少制度保障。这个问题一直在中药界存在较大争议。新药审评应鼓励进行这类研究,建立相应的技术要求。既然要体现出中药个性化的临床特点,其审评标准就应与西药区分开来,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令人欣慰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就此不足制定了《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在网上。

2 临床定位在名优中药品种二次开发中的必要性

2.1 临床定位的提出有利于中药疗效的充分发挥 中药是否有效的争论一直存在,到2007年发展到极点[1,2]。临床定位过于宽泛导致临床应用不合理是影响中药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影响中药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事件屡屡发生[3]。众所周知的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就是临床定位不清导致误用的例证,而在我国临床医学界同样的例子也很多见。一旦临床定位准确,不仅毒副反应会减到最低,同时中药的疗效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2 临床定位的提出有利于中药特点的真实体现 鉴于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是方剂,因而形成中药品种组方不同、功效相近的现象,使得临床上同类品种过多而区分困难。这就需要强调每一个品种应该体现自身的特点。合理地进行临床定位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和预防特点决定了应该将其定位在疾病发展的前期。例如,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异常统称为糖尿病前期,临床上多以α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和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进行防治,但病人多出现体质量骤降等不良反应,同时药价较高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针对糖尿病前期这一定位,合理选择中成药品种,进行防治糖尿病的二次开发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中医药又主张“瘥后防复”,使我们认识到疾病的恢复期也应该成为中药品种临床定位的“主战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即是一个范例[4]。针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治疗方案上的种种不足,将芪参益气滴丸定位在这一阶段,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2.3 临床定位的确定有利于创新药物的产生 临床定位不清,造成中药品种低水平重复,严重制约了创新药物的产生。中药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国外产品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国内中成药能做到明确定位的不多,做到这一点就基本成功了一半。例如,一个知名的活血化瘀中成药,起初定位于神经内科、心内科、骨科、眼科和妇科等领域,运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范围太广;后来又根据产品特点集中定位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用药,主要用于神经内科和心内科;最近又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有效靶位是脑卒中的预防及康复治疗,并已开始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再如,植物雌激素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点[5,6],若将其定位在更年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等疾病或疾病阶段,假以时日,有理由相信会再次发现类似青蒿素的创新药物。

3 中成药临床定位的确定原则

面对中药国际化的需求,如何赋予中药一个明确、合理的临床定位,使之不再毫无理由地扩大应用范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1995年,Richardson等学者[7]针对研究中临床问题的构建提出临床的问题和人群干预措施对照结局(patient/problem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 PICO)四步法,即后来的PICO模型。其中,第一点就是临床的问题和人群,实际上就是本文提到的临床定位。

一段时间以来,中医药界对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和优势阶段缺乏系统整理和研究,说法不一。研究中鲜见强调针对中医药优势病种及优势阶段的临床方案,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疗效的真实反映和科学表达。

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传播和应用,为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采用循证的理念,把握中药品种二次开发的朝向,即根据现有的基线资料初步判断某个中药品种在某种疾病状态的干预中处在主导抑或从属地位。英国Cochrane中心主任Mike Clarke认为“不了解过去就不可能开展新的研究”,提倡开展新的研究之前,需要了解既往同类研究的结果和存在的不足,避免重复研究和相似问题的发生,明确研究的定位并完善设计[8]。然后运用循证的方法,系统评价当前可获得的不同级别的证据,进而明确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同时确定其优势阶段,进行针对性设计和研究,此将成为明确定位和彰显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现阶段,中药品种二次开发临床定位的确定原则是“与时俱进”。针对优势病种的优势阶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运用中药药理、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信息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理论,解决临床定位问题。

4 中成药临床定位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中成药临床定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搜集某中药品种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方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为二次开发提供临床基线资料,初选该品种的临床适应症;结合该中药品种主要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归纳,有根据地局限该品种的临床定位。前两个步骤均是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经过分析与评价,汲取对当前研究有参考价值的结果[8]。最后经多学科专家论证,总结该品种的临床特点,明确其主效应,兼顾次效应,重视负效应,从而确定其临床定位并重新评价。依据其方法和步骤命名为文献评价药理研究临床经验(literature evaluationpharmacology researchclinical expertise, LPC)分析法。见图1。

图1 LPC分析法示意图

例如,一个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上多用于心力衰竭。根据LPC分析法仔细分析,文献评价结果表明该品种主要适应症是心功能的改善,而组成药物更多的是针对心肌受损的临床状态,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临床提示常用于肿瘤放化疗后的心肌损伤。因此将其定位在放化疗后的心肌损伤,然后就此重新设计、研究与评价,可有助于其临床疗效的发挥,有极好的国际化前景。又如,在治疗艾滋病药物的评价中,抗病毒应该不是中药的强项,基线资料也表明中药在调整免疫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可体现出其优点和优势,这也取决于对临床定位的把握。

LPC分析法的实施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合作,可能会遇到一些固有理念的障碍和方法学上的问题,但对于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来说无疑获益强于风险。

5 结 语

药品研发的目的是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从临床角度确定中药品种的适应症定位尤为必要。

为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药临床适应症定位及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显得非常重要。中成药多为复方,含有多种药效物质,具有效应途径和靶标多以及效应强度低的作用特点,因此中药多以整合调节的综合效应为优势,反映在临床疗效上,呈现起效慢但作用时间持久以及远后效应和综合效应较好的特点。正如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中,西医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若按此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则中医的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但加上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证候缓解率和肿瘤缓解率等标准后,中医的治疗优势和特色就得以体现[9,10]。中成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应注重挖掘和总结这种优势,更客观、全面地进行疗效评价,以突出中药的整体效应,彰显中药优势。

中医药长于辨证治疗,亦可对症治疗,对病治疗亦非不可能。中药临床试验治疗方案既可采取单独治疗,更应考虑联合治疗(特别是与西药联合);既可重在对抗治疗,也可强化辅助治疗;既可采取序贯治疗,也可考虑替代治疗(中药替代西药)。中医药治疗指标既要重视有效性,也要重视安全性;既要考察近期效果,更应考察远期效果。

循证医学深入到不同领域,基本原理没有变,但是针对不同领域,需要研究不同条件下的方法学,只有方法学跟进,学科才能发展。在吸收循证医学及其他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与思路上加以改进和创新,按照科学的方法研究与评价,将促进中药临床疗效的科学表达。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中成药上市后临床数据的收集整理,针对目前西药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病症或某一阶段(可能是中医药优势病种的优势阶段)进行科学的临床试验,寻找新的合理的临床定位。

参考文献

1 Zhang BL. Discussion on "say goodby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medicine" (four articles).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She Hui Ke Xue Ban. 2007; 13(1): 10.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张伯礼. 关于《告别中医中药》的讨论(四篇)——中医学的科学性不容诋毁.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13(1): 10.

2 Luo GH. Judg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needs science and rationality.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She Hui Ke Xue Ban. 2007; 9(1): 1415. Chinese.

罗根海. 评判中医药学需要科学与理性精神.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9(1): 1415.

3 Ernst E. 'First, do no harm' with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rends Pharmacol Sci. 2007; 28(2): 4850.

4 Shang HC, Dai GH, Zhang JH, et 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J Geria Cardiol. 2006; 3(2): 116119.

5 Zhao PW, Niu JZ, Wang JF, et al. Phytoestrogenic effects of six active compon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Zhongguo Yao Xue Za Zhi. 2007; 42(24): 1852185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赵丕文, 牛建昭, 王继峰, 等. 6种中药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作用的比较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24): 18521855.

6 Verhoog NJ, Joubert E, Louw A. Evaluation of the phytoestrogenic activity of Cyclopia genistoides (honeybush) methanol extracts and relevant polyphenols. J Agric Food Chem. 2007; 55(11): 43714381.

7 Richardson WS, Wilson MC, Nishikawa J, et al. The wellbuilt clinical question: a key to evidencebased decisions. ACP J Club. 1995; 123: A1213.

8 Clarke M. Doing new research? Don't forget the old ― nobody should do a trial without reviewing what is known. PLoS Med. 2004; 1(2): e35.

9 Ye YA, Li ZH, Tian DL, et al. Some thoughts on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Liaoning Zhong Yi Za Zhi. 2007; 34(2): 14414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叶永安, 李志红, 田德禄, 等.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一些思考. 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2): 144145.

篇3

【关键词】流程教学法流程图药剂学特点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建立在化学和生命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多学科交叉、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记忆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药剂学教师可根据各章知识点不同,技能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交叉教学法、流程学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发现,中职药剂学学生普便认为药剂学这门课内容多、杂、散,听懂容易,记忆较难,灵活运用难,考试更难。笔者认为学生出现易学难记,思路不清晰、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原因有多主面;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此问题,主要原因可能与学生自身因素及课程特点有关。

1、分析问题原因:

1.1学生方面

1.1.1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中职学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的药剂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大体上相同,但仍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中职主要培养的是能适应岗位工作,理论知识够用、模仿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基层药学工作者。在考评一所学校业绩中,必定有就业率的硬性指标,中职药剂专业学生要就业工作,必需考取“上岗证”,故此学校在教学上重视基本剂型、基本理论的讲授,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实行理论与技能教学并重的原则上,仍以知识性为主。

1.1.2学生自身素质差异

中职学校因入学门槛不高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普便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合理等制约因素。

1.2课程特点方面

药剂学是药剂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新药开发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知识点多而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系统性不强,关联性弱;记忆性强、叙述性强,具有文科特点,使学生有恐惧感、无兴趣、无复习欲望,无重复记忆,加之方法不当,致学习效率低。

2、解决问题思路与方法

2.1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复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药剂学文字内容多、散、乱,系统性不强,易学难记,学习效率低。经过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方法用对,事半功倍”!为了能让中职药剂学的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1] 来复习,把零散知识点系统化、连贯化,易学易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效果好。

2.2流程教学法特色

流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工业药剂学各章教学内容的共性(各剂型的教学都包括定义、特点、组成、辅料或基质类型、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等项内容),突出图表简明扼要、便于识记的特点,将共性内容联系起来,个性特点区别记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2]

编制流程图是“流程教学法”的核心。根据剂型制备工艺流程将内容进行编排,将零散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行系统化、连贯化,增强系统逻辑性,同时统领整章内容,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展开联想、记忆、掌握与运用。

在运用流程教学法的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可能与学生的预习内容不相一致,与教材编排内容顺序不同等,常使学生不知学习内容在哪里,产生混乱。有时在新剂型教授中教学效果可能不理想,但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此法,学习效果却较好,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剂型知识己基本了解,有整体认识,理解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较容易通过主线(工艺流程)复习,穿插相关知识点以展开联想、加强记忆。

2.3复习中应用流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流程教学法将每种剂型的内容划分为三部分,(1)剂型内容简介,主要学习内容及掌握程度;(2)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辅料种类及作用,以表格形式简要列出;(3)制备工艺,按剂型的制备流程顺序展开。下面以注射剂为例介绍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内容简介

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等渗调节计算;制备工艺流程 2、熟悉大输液种类、质量要求、制备要点 3、了解粉针剂特点、原理、工艺、存在问题(二)注射剂定义、特点、分类、给药途径、质量要求(表格形式简要列出)

(三)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流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将难以掌握的零散理论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构建层次分明的框架结构图,将复杂繁琐的制剂制备过程制作成一系列流程图,学生复习时一目了然,能促进理解、联想与记忆。可见此法在中职药剂学复习中应用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药剂学 教学方法

药物制剂新剂型、新技术的研究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药物制剂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的重点,其相关技术在医药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运用。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衡量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七条标准,其中第七条为: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在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在高校推动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大学实行双语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未来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机遇,不断吸取养分,获得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能力,为参与竞争打下重要的基础[1][2]。

1. 药物制剂药剂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广大医药学工作者的责任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他们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时获得世界医药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国际性权威的医药学术期刊都是以英文作为工具语言。双语教学,特别是药物制剂新剂型、新技术方面的双语教学,能够更多地给学生介绍新的国际国内的药物制剂学进展,联系学科的前沿,使学生对新时期的药物制剂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语言功底,特别是专业外语,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先聘用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利用国外合作的兄弟院校的联合培养年轻优秀师资。中青年教师有机会应多参加本学科的国际交流会议,提高专业应用水平。

3. 教材的选择

国内药剂学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跟不上世界药剂学科飞速发展的步伐。现阶

段,国内药剂学专业尚未引进教材,也没有翻译教材,使得中药药剂学的双语教学很难开展。

开展双语教学,教材选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利用原版的国外教材;二是教师翻译国外的原版教材;三是教师根据现有的国内教学所用教材准备自用教材。虽然国外的原版教材拥有在语言用法上的错误率低、语言的准确度高等优势,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英文水平有限,无法很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反而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现本校采取的是国外原版教材结合国内教材的形式,也就是第二和第三种方式的结合。参考教材主要有“modern pharmaceutics”等国外优秀教材,在其中精选一些内容,再结合《中药药物制剂学》,自编教材复印后发给学生。这样既基本满足了双语教学的要求,又不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

4. 教学方法的探讨

4.1中英结合,课前预习。

就本校的情况和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达不到全英文授课的要求。然而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知道教师在教授什么。别的院校开展的纯英语教学并不适合本校的学生情况,故我们采用中文结合英文的教学,即重点词汇、重点定义用英文讲授,并且板书,细节的难点部分则运用中文教学,务必使学生能够听得懂老师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讲的专业知识,我们提前给学生预习相关的英语词汇,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有了课前预习,课程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学生能够对他们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

4.2 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药剂学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学科,涉及数学、化学、物理、微生物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就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英语词汇。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阅读广泛的英文文献材料,才能很好地掌握药物制剂的知识。教师在每堂课上课前,都会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们用英语复述上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们参考英文文献,提出对药物制剂学研究方向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巩固上堂课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3]。

5. 前景展望

5.1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由于本校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够完全运用英文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学生能够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使教学效果更好。当然,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大一、大二基础课期间就能掌握一部分的专业英语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5.2 师资培养

师资培养工作需要加大力度,以提高任课教师的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本校地处西南地区,经济条件有限,从而对教师的培养也由于本身无力支持而非常迟缓,无法实行。利用国外交流的机会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是相当必要的,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也能让教师学习到药剂学国际前沿的知识,跟上国际药剂学的进展。希望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在将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使双语教学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来茂德.推进双语教学适应教育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5,(6):17-18.

篇5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流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38-02

随着新世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药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1]。《药剂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药剂学》课程教学具有知识点分散、记忆性强、易理解但不易系统掌握等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在考试中易取得好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将书本知识灵活应用。这与《药剂学》教学中普遍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我院在近几年的《药剂学》教学中,依托现有的固体制剂中试基地,集中中试放大生产设备,集聚具有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师资资源,以片剂、胶囊剂、微丸剂等现代药物剂型为基础,应用流程化的教学方法[2,3],在研究生、本科生的《药剂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总结。

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工艺流程串联知识点

我院实施的流程化教学法将传统的药物剂型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不同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工艺与设计、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按照实际生产工序加以串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生产流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传统的《药剂学》教学中,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以填鸭式的教学灌输给学生,效果并不好,而且大班化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均以各自独立的章节平行实施,相关性不大,学生难以将实验技能和药剂理论很好的结合。流程化教学法将生产实践与理论教学按照生产流程加以整合之后,我们将每种剂型的教学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教学要求简介,按照教学大纲,介绍每章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制剂生产的基本要求。(2)剂型概述,通过对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每种剂型的异同点。(3)剂型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流程,首先通过理论教学介绍每种剂型的处方特点和设计原理,将大班学生小班化,利用课后时间分组讨论,在学院中心实验室提供的各类原料药和药用辅料中合理选择,制定各小组的基本处方。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我院固体制剂中试基地的现有设备,分组进行制剂的生产,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形成生产报告。(4)教学与实践总结,由老师对每组的产品及生产报告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在施行该方法进行《药剂学》教学时,对每个剂型的教学均需完成以上步骤之后才进行下一个剂型的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对剂型的理解和生产实践技能,摒弃了传统的理论、实验两条线的教学模式,突出流程在制剂中的重要性,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现以相关固体制剂为例说明流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各种剂型的特点、制备与评价,但内容之间相对独立,平铺直叙,需要学生完全以记忆的方法掌握,教学效果较差并且难以在实际的生产中加以灵活应用。我们采用上述流程教学法,将大段的知识点按照不同的工艺流程加以分类,在介绍生产流程的同时融入相关理论,形成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实践环节连接各个模块,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力求使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同时也掌握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并通过总结制备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验证和巩固《药剂学》的相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传统的《药剂学》实验课程存在大班教学、内容单调、实验内容设置与生产工艺脱节等问题,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处方设计和生产实践,以片剂、胶囊剂为例,从原辅料的粉碎、过筛、混合,到制软材、制颗粒,再到胶囊灌装、压片、包衣、制剂包装都由学生自己操作生产设备进行生产,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三、引入激励机制,多层次进行教学考核

作为传统的教学考核方法,考试成为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通过对往届许多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其结果是考试结束后很快忘记了学习的内容,不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为了更加合理的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我们在教学考核的手段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1)降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约占50%。(2)由指导老师对每组学生的生产报告进行评阅,分数占总成绩的20%。(3)由指导老师对每个学生在生产实践各个环节中的表现、操作技能及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数占总成绩的30%。为了激励学生对考核的热情,我们在每种剂型的教学中评出三组最佳处方,给予满分。由于剂型种类比较多,学生即便有的处方没有做好,通过其努力也不会影响其最终的考核成绩。

四、坚持教学改革方向,加强科研能力培养

目前我院在研究生《药剂学》相关课程和本科生的部分《药剂学》课程中进行流程教学法的有益探索,希望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沿着流程化教学的模式深化对《药剂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创新和进步,但也需要看到教学中的不足。其一,流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理论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得知识的讲授简单化、实用化,但不可不重视《药剂学》教学中知识的积累,我们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其二,目前,我院依托固体制剂中试基地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流程化教学改革,生产和制剂评价设备的种类还有待进一步增加,最终我们希望能够逐步覆盖到所有药物剂型的教学中。其三,生产实践环节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产技能,但还需要在教学中将现代《药剂学》的前沿进展与生产实践不断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改革中[4-6],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生物医药工业的兴衰。流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构思新颖、教学模块清晰、教学效果良好,将现代《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和质量评价等内容有机结合,符合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余江南,郭红.顺应时展要求,深化药学教育改革[J].中国药事,2003,17(10):641-642.

[2]龙晓英,杨帆,易军.药剂学流程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2004,20(2):30-32.

[3]苏瑾,于莲,孙维彤,等.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58-58.

[4]尹桂华.药剂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药房,2012,23(4):381-382.

[5]杨梅,芦殿香,范雪汝.药剂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2,14(2):96-98.

篇6

包括课程管理、练习管理、知识点管理、试卷管理、题库管理、试卷批改管理、试卷打印管理、试卷统计、考生信息管理、管理员权限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批量添加用户管理、考试新闻管理、系统参数管理等诸多功能。本系统就可以维护用户数据及试卷内容,不需要人工输入和打印,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实现自动判卷和数据的有效保存,真正实现了无纸考试。并且可以创立考题的网络试题库,实现了试题的网络化、系统化的管理,每次考试的组卷可以从试题库里科学的进行组合,从而提高了出试卷的效率。管理员还可以通过考试新闻功能各项通知,例如考试制度,包括每次考试的注意事项、考试日程安排等。

2本系统的特点

2.1不同用户管理可分类将用户可详细的分为4个类别即最高管理者、一般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用户,这种分类使应用逻辑得到了完全分离。最高管理员拥有全部的权限,可登录系统的前端应用系统和后端管理系统,并对一般管理员和教师的权限进行分配,一般管理员允许登录后台管理系统,但没有“管理员管理”和“系统参数设置”的权限,教师仅可以添加和批改授权科目的试卷和题目,学生用户仅允许登录前端考试系统。

2.2包含多种考试题型《中药药剂学》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填空、如判断、简答题或者论述题、计算题以及实验操作考试等多种基本的考试类型,允许后台管理系统在这些基本分类基础上根据每次考试需要重新更改试题的类型,不同的考试题型都可以运用到不同的考试试卷中,随机性很大,重复率低,而且还可以随时进行更新。

2.3确保考试正常稳定进行全面的容错处理使考试流程得到有序的控制,并对用户的错误操作能够进行有效屏蔽,在考试过程中,禁止考生刷新浏览器,防止考生的失误操作导致答案丢失,系统还提供考试时间倒计时功能,使考生能够随时了解考试剩余时间,在考试结束前的1min和最后10s,系统会提醒考生注意保存答案,防止答案丢失。考试时间到之后,如果考生还未提交试卷,系统会自动交卷处理,保证考试公正、严肃的进行。考生的问卷情况、考场的监考等等都可以被管理员随时掌握,并且每个考生的IP协议都可以被管理员定位,使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IP协议参加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2.4多形式题库设计《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操作并重的学科,在试卷中不仅要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更要有实验操作的考核,因此可以将需要考核的实验内容用Flash,AVI、RM等格式的视频文件和GIF、JPG、BMP等格式的图片文件与试题的正文进行整合,这样的考试题目,它不仅满足一般性考题需求,还能轻松满足诸如试卷中有视频、音频文件的考题的需求。

2.5不同试卷批改方式系统设计了两类试卷批改方式即电脑的系统改卷和教师的手动改卷。电脑主要是批改客观题,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对于填空、简答题、名词解释以及实验考核等主观题可以选择教师手工阅卷,从而不仅提高了批改效率,也降低了批改的错误,真正达到了优化批改方式的效果。

2.6成绩查询和试卷统计功能本系统还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答卷结果统计分析功能,包括答卷状态统计、通过情况统计,导出成绩单,成绩分段统计,按题型统计通过率与得分率,统计试卷内每道试题的通过率与得分率,每种统计除了以数字、文字显示外,还提供了直方图、饼图统计图形,并可将统计图另存为外部图片文件,以供存档或其它需求使用。另外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以在成绩查询中运用不同的输出方案来自定义打印项目的输出以及成绩单的表格的制定,同时还允许用户还可以将成绩单以Excel的表格输出。从而任课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变量,对不同班级或者不同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全面分析,总结不同的学生对所学科目的知识点的掌握的程度,从而方便老师对该张试卷的出卷质量进行评价,也利于老师以后教学任务与课时的安排。

3本系统产生的成果效益

在线考试系统的建设,改进了《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习提供了多媒体化教学环境,为营造学习整体文化环境、教学资源共享和实时调用、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针对每次考试的及时教学反馈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网络试题库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务工作的效率、改善了考试流程。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篇7

调整中药学发展重点。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明晰的概念,是不可能存在和发展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004)云,“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这一定义轻视或忽略了中药物质复杂性研究,中药是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如果武器不精良(没有物质基础作保证),很难想象“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会达到期望的目标,这可以从高等教育用最新的《中药学》(2009年)总论可以看出,所谓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起源、历代本草著作、药性理论、中药采制备集等),尤其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并无新的突破。同样,许多名老中医一直在抱怨药材质量“今不如昔”,影响临床疗效的发挥,也证明过去“一花甲”,“唯物”不够,提示今后应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例如,国家标准和大学教科书规定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而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却大相径庭。一个物种的相同药用部位成为两种效用很不相同的中药,实在不可思议和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博大精深,还是故弄玄虚,实有必要而且迫切需要向受教育者、使用者和其他学者说清楚,讲明白,至少要把问题的尖锐性和挑战性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药用栽培和观赏栽培的芍药(技术方法各适应于用根和赏花的需要)均存在显著差别,为完整准确地表达赤、白芍的来源,建议白芍定义为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经药用栽培,采收后去皮、水煮等方法加工干燥的根,赤芍定义为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野生居群的干燥根。黑体字为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省略了就会产生很严重的问题。现代中药白芍(药用栽培芍药)的生产是明末清初以后的事情(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药物出产辩》,四川中江白芍栽培始于19世纪初)。花卉史称,观赏芍药的栽培始于魏晋而盛于唐宋。显而易见,张仲景时代没有现代白芍,其所创制的含芍药方剂在现代来应用均宜以赤芍当之。

增强独立自主意识。中药学要跻身于现代科学行列,学术上的独立自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就现状而言,中药学独立自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仅以有错不纠(当然很难纠)和含“冤”不申,两种现象加以说明。有错不纠的例子很多:《中国植物志》把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当成枳。实际上中药枳实、枳壳和“橘窬淮而北为枳”的枳应为同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1];侯宽昭的《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1958)曾误将Liriope称为麦门冬属,《中国植物志》虽改称山麦冬属,但将Liriopespicatavar.prolifera称为“湖北麦冬”就极端错误,应该称“湖北山麦冬”,以免误导医患;《中国植物志》的荆芥Nepetacataria从来就不作荆芥入药、葶苈Drabanemorosa从来就不作葶苈入药,草本威灵仙Veronicastrumsibiricum从来就不作威灵仙入药,所谓骨碎补科(Davalliaceae)骨碎补属(Davallia)骨碎补Davalliamariesii从来就不是正品中药骨碎补,科属种的中文名都不恰当。中药植物来源的中名错误是可以更改的,例如《中国植物志》将Pinelliapedatisecta的中名由掌叶半夏改为虎掌;将Seseli由邪蒿属改为西风芹属。问题是在《中国植物志》错了而不改或未改时,我们是不能照搬的,坚持真理的权利在我们手中,用与不用事关中药学自主意识,不宜小看。谢宗万从20世纪60年代就呼吁把透骨草科(Phrymaceae)改为毒蛆草科,相应地把透骨草PhrymaleptostachyaL.var.asiatica改为毒蛆草[2],强调独行菜属(Lepidium)必须改为葶苈属以符合中药葶苈来源的实际情况,这种精神应该提倡。含“冤”不申的典型例证之一是,当面对甲骨学和考古学方面的院士和权威提出“人吞商史”(破坏甲骨文)和“糟蹋化石”的指控时,没有申辩就把《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和1977年版一部正文收载的龙骨、龙齿给删除了,从1985年版开始《中国药典》只是在附录中将龙骨一带而过,而龙齿则彻底消失了。其实“人吞商史”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历代本草和现代《中国药典》认定的中药龙骨,是距现在几万年到几百万年前古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化石,其形状很不规则,硬度大,有裂隙,几乎没有刻写文字的平整表面。殷人真正用来刻写文字的材料根本就不是龙骨,而是龟甲和牛骨[3],时间距今不过三千多年,完全没有石化,化石与非化石,数万年和三五千年差别如此之大,混为一谈,实在是不科学!“糟蹋化石”指的是在中药铺售的“龙骨”中发现了巨猿、板齿犀、铲齿象、三趾马等考古需要的珍贵化石。西方学者李约瑟的评价比较客观:“龙骨因为可以作为药物而为人们重视这一事实,曾经帮助现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北京人,Sinanthropuspekinennsis)……中国动物化石的知识在2~15世纪的这段时间遥遥领先于西方”[4]。很多古脊椎动物学者、古人类学家寻着“龙骨坡”、“龙骨洞”等地名的指引,或者在常年挖龙骨的村民的向导下,由此种捷径(包括逛中药铺)获得许多重要考古新发现(如北京人和巫山人)。如果不是历代医药学家发现和运用龙骨治病,以及群众性采挖龙骨的实践,光靠考古学家个人的力量,恐怕难有作为。龙骨、龙齿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上品药物,具有镇惊安神、收敛精气、止血疗疮的卓越功效,清宫御医用白龙骨等药治愈光绪年间太监总管崔玉贵(地位仅次于李莲英)迁延数年的鼻衄,民众内外伤出血更是累用累效。龙牡壮骨颗粒(国药准字Z42021662)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多汗夜惊等有近20年连续使用历史,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年产值逾亿)。由此可见,古代医药学家发明龙骨治病是了不起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与龙骨有关的化石虽然不可再生,但地球上这类远古哺乳动物遗骨的药用资源是丰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用,而且绝大多数是没有考古价值或考古价值很低的,值得开发利用。通过对遍布全国的龙骨收购点和销售店的巡查监测,请化石专家对采挖、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识别有考古价值的化石的识别能力,实现既增加考古新发现的机会和成就,又保证了医疗需求的“双赢”。过去那种“过河撤桥”、置于“死地”,至今仍不得翻身,用含碳酸钙一类物质代用龙骨的建议是对龙骨治病科学性的蔑视。事实上,一味禁止,但龙骨采挖和应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虽取不承认主义的效果甚微,恢复龙骨合法使用的国标地位刻不容缓。鉴于五花龙骨被历代医药学家推崇,与考古的矛盾不大,建议新版《中国药典》加以收载。

完善知识体系。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药学虽然上升为一级学科,但注明“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在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中药学仍然处于二级学科的地位,这表明中药学尚未完全构成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急待完善,二级学科的建设十分紧迫,中药学其他学科(360.4099)留下了很大的增加空间,已经分设的数目太少,很不适应中药学复杂性的需要,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剂学等多是建立在植物化学、药理学、植物学、生药学、药剂学的基础上,“特有”不足,这些都有待教研、临床和生产实践来解决。中药学名词术语不统一的现象比比皆是,急待统一和确定,只有统一才有可能达到严密的、逻辑化的要求。统一的方法途径参照国际上成功经验,即在提出原则并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解决分歧或纷争,例如为什么使用“道地药材”而不使用“地道药材”是因为“道地药材”出现于16世纪初明朝政府官方颁布的《本草品汇精要》,既具有合法性,更符合科学名词术语厘定的“优先律”原则。“道地药材”的概念或定义应该符合优良性、时空性、全面性、准确性、防伪性、概括性等六项原则,“道地药材”是物质性概念,而“药材道地性”是理论性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英文翻译应符合简洁明了、便于英文行文(单词性而非解释性)的原则,故似以geoherbals和geoherbalism来表示相对较好。

篇8

【关键词】传统药学服务;现代药学服务;临床药师

1药学服务的定义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是从临床药学上发展起来的,不同与传统医学服务。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提出了“药学服务”,于1990年正式为其定义――就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社会公众(包括医药护理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和其他关心用药的群体)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应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2药学服务的内容

2.1现代药学与传统药学的区别现代药学服务它除了完成传统药学服务的处方调剂、药品检验、药品供应外,更上升为一种临床的实践,不像传统药学服务一样在教室、实验室、办公室能完成的,它涵盖了患者用药需求的全过程,包括了选药、用药、疗效跟踪、用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控、不良反应的预测回避、疾病的防治和患者健康方面的教育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贯穿了医疗的全过程。

2.2药学服务的形式药学服务,从字面上不难看出它是“与药物有关”的“服务”。当然对于“服务”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以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形式满足患者的需求。药学服务不同于其他的服务,包含了药师对于患者的责任和关心,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2.3药学服务的目的和主体药学服务是药师与病人和其他医疗服务人员一起设计实施和监测的将对病人产生特殊治疗效果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药师是实施的主体,应该对治疗结果负责。药师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要发现潜在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解决用药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

因此药学人员的转变是在以前的制剂生产和处方调剂为主要工作转向给病人提供包括临床应用在内的全程服务。药学服务对于很多药学人员来说是一向新的课题。

那么药师成为药学服务的主体,显得相当重要。药师必须病人为中心、以药物为手段提高药物服务质量,安全、经济、高效合理用药则成为药师的工作重点。

临床药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岗位,药学服务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在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显现出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能否胜任这个职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和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临床实践的经验,而且还要掌握如病理学、生理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内外科学等医学知识,更要学习心理学知识,有相当的社会社交能力。所以药学服务需要进行全面的人员培训和科学探讨,并且在硬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3临床药师的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近50年的发展才全面发展了Pharm. D.专业教育。而我国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不具备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因此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药品管理的逐步规范,一些像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医院的合理用药才等到了重视,临床药学才开始发展起来。

3.1国家的支持1987年,国家卫生部批准了12家医院作为临床药学的试点单位;1991年,国家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文件中规定了三级医院必须开展临床药学工作;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临床药学工作应面向患者,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实行医药结合。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建立重点患者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2006年《卫生部临床药师在职培训和考核标准(试行)》出台;2007年卫生部的190号文件指出,将42家医院作为试点开展药师制的试点工作,临床药师数量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不少于3名。

3.2临床药师的职责现在国家的医疗正处于卫生资源严重不足但卫生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医院药物的运用不合理使社会上出现了看病贵、看病难、医疗事故不断等的现象,严重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合理用药的观念得到了药学界内外的普遍认可。所以临床药师现在的职责是: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协助临床医师使病人得到安全、经济、有效、合法的治疗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药学信息和咨询服务,宣传指导用药;参加临床治疗积累经验,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实践或者实验数据;对药师、医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和教育等。

3.3临床药师的工作现状1)工作模式由以前的供应保障型转向供应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型;2)参与临床用药了解药物的应用动态,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的意见;3)经常参加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病人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4)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的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的有关信息;5)提供相关药物咨询服务,合理宣传新药知识,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研究。

4总结

总之药学服务使药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幕后的配药到设计和指导患者的用药。体现出了其更重要的价值和使命。一个好的药师应该是临床用药的研究者、设计者和监督者。

虽然现在我国的临床药师的专业教育还不够完善,药学服务的过程还有很多漏洞,但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创造和发展。相信随着医疗制度的完善,药学服务的价值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药师的重要性会日渐明显。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药学教育;转化医学;研究生

药学研究生教育作为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前沿,其规模和质量是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药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药学专业研究生人数不断增长,药学专业培养体系逐步合理,药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为我国药学学科发展和新药研发事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教学和科研人才。药学也是一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多学科高度融合、知识技术快速更新的交叉性学科[1]。因为药学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对药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研究生教学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快速发展和新药研发的重要需求。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多数药学研究生缺乏对新药转化的深入认识和正确理解,对所从事的新药科研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论文的发表,这与药学研究的实际工作情况严重脱节。而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药学研究生教学探索将可能是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转化医学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在肿瘤及其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累计投入数千亿美元的科研经费,科研和临床单位共计发表了约150万篇研究论文。然而,人们的健康水平并没有从大量的医学科研成果中获得明显收益。例如,最常见的癌症病人5年生存率却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显然,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着一道道看不见的鸿沟。人体生命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其与人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行为、精神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小到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研究成果,大到小动物甚至大动物的整体研究,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的真实生命过程和疾病状态。美国NIH院长Zerhouni率先提出了转化医学研究的概念[1-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逐渐被广为人知。“转化”是指将基础知识、科学发现、工程技术从基础研究领域转移至实际应用领域的关键环节。他认为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应该更多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临床中发现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再将其科研成果转化至临床应用,以此提高医疗总体水平,使其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事实上,转化医学不仅仅应被定义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领域,而且更应该被理解和描述为一种理念和文化。从转化医学出现的历史中人们不难发现,从一开始转化医学就没有被单纯的视为一门单独学科或者一个研究方向,它代表着一种尝试,其力图通过打破现有学科分类的固有研究模式,以一种更经济、更有效的形式,实现从基础研究成果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甚至全人类健康应用推广的努力,并由此形成共识。而转化医学所秉持的理念恰好与药学学科的目标任务不谋而合。

2转化医学与药学的关系

2.1转化医学与现代药学的内涵高度一致

广义的转化医学研究范畴,其内容涵盖临床需求的提出、科学问题的凝练、研究方法的选择、实施路径的建立、临床前阶段的研究、临床阶段的验证、临床应用等方面,是一条作为链接临床-基础-临床的重要途径[3]。而药学从本质上来讲,正是一门以满足临床需求,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具有鲜明转化医学特征的学科。现代药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学科模式转型,药学研究的模式从传统的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相对独立专业划分领域,向强调交叉交融、协同创新、着眼于实际临床问题解决的模式转变。整个药学研究和新药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再由临床验证到基础研究的双向转化过程。现代药学学科的研究范畴涵盖了从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到组织、器官、整体动物乃至人体临床研究,需要借助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计算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析科学、材料科学、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整合基础与临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建立适应现代新药研发的靶点发现平台、药物设计与合成平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安全性评价平台,探索更适合现代化新药研发的模型、理论和方法。

2.2转化医学理念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随着药学研究模式的深刻变革和各个药学亚专业边界的日益模糊,这些新变化也对药学人才培养和药学研究生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药物研发技术和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对药学不同阶段的任务分工、各个阶段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比如,药物设计虽然属于药物化学教学范畴,但药物结构中不同官能团引入,将会影响药物候选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这两个方面又涉及药物制剂筛选和药物体内代谢研究;原料药工艺研究中不同合成路线的选择,将决定药物质量研究中的杂质种类和含量;药剂学中使用的各种制剂辅料,常常与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有关。而新药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关系,也极为紧密。比如,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中,每日最大给药剂量是新药质量标准设定的重要因素,给药剂量越大,药物杂质的限量越低,反之,则限量越高。因此,药物研究的各个部分、各个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互为支持。在药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孤立地依据学科分类进行教学,将有可能会走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3基于转化医学的特点构建药学研究生教学体系

3.1基于转化医学的药学教学内容

转化医学是最纯粹的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以转化医学的不同阶段作为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基于转化医学的特点优化药学研究生教学的课程安排,将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临床实际与药学科研的双向互动关系。根据转化医学的不同阶段设置研究生培养课程,不同阶段中的课程安排,将教学重点放在药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密切结合上,使学生认识到药学的研究全过程中都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同时学生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药学技术是如何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通过突破技术瓶颈、回答科学问题,最终满足临床需求的。通过以转化医学为主线,教师串联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各个不同亚专业和研究阶段的知识点和前沿技术,拓展研究生教学中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研究生在药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转化医学虽然涉及多个学科相互交叉,但自身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探索药学研究生教学体系的优化,并不能等同于药学知识教学的大杂烩。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可以基于转化医学不同阶段的划分和定义来进行。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组织药学教学内容的第一阶段可以与转化的初始阶段(T1)相对应。这一阶段通常被定义为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早期研究之间的联系[4]。在研究生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更多的与临床相关的课程和知识讲授内容,如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肿瘤学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转化医学研究的起点既不是单纯的临床线索发现,也不是简单的研究课题提出,而是寻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密切内在关系。通过这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药学研究的第一步是寻找研究课题如何起始于对疾病复杂发生、发展过程中,及对有价值临床线索的收集、分析和提取,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习如何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构建与临床切入点相对应的具体方案。通过提取临床需求和启动基础研究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形成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风险可控的新药研究计划,这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将引导学生从源头理解药学研究,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在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组织中,可以借鉴转化医学的第二阶段(T2)。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入基础研究中获得的对疾病的理解和新药的发现信息,基础知识向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产品开发的转移过程,以及如何形成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的原型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具体案例的方式,讲授新药开发中各个药学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研发中从早期的药物靶标的发现与确证、药物分子的合理设计与合成、药效学筛选与药理学研究,到药物分析方法与质量标准的建立、制剂处方的筛选、安全性评价等新药临床前研究工作的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关系,而非独立地讲授某一门课程的知识内容。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基于转化医学第三阶段(T3)的研究。这一部分的课程讲授主要涉及进入研究结果的临床转化应用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前期教学效果,循序渐进地安排临床伦理、生物安全、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等课程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到新药研发是如何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和临床前研究数据,进行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的;进入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新药是如何不断地根据临床试验进展反复进行修正和优化。引导学生通过指南开发,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的学习,了解新药研发从早期临床前试验转移到临床试验中,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临床场景和患者情况,并理解动物疾病模型与真实临床病人的巨大差异。同时,相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生物安全和临床伦理问题:无论是临床前的安全性考察,还是临床人体安全性评价,生物安全问题都是新药研究中需要药学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高风险事件,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受重视程度不够。第四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可以新药研究成果的传播、实施以及上市后的再评价(Ⅳ期临床试验)(T4)为主体。这一部分包含着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临床研究结果,其对于新药研究真正的成功至关重要,但这一阶段的学习却常常被学生所忽视,甚至认为与新药研究无关。实际上,药学研究人员常常基于上一次新药转化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再次以基础研究为起点进行新一轮转化研究,从而意味着整个新药转化研究闭环的形成,研究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果再研究”[5]。有关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以介绍新药研发成功上市后,通过临床实践挖掘了的完全不同于之前适应证,扩大了药物使用范围的诸多成功案例。可以通过转化医学第三和第四阶段相互渗透的案例讨论,讲授在药物研发中“老药新用”的研究策略和开发思路。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医学与药学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还可以考虑引入现有药物品种的升级作为学习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药学基础研究是如何将上一次成功或失败作为新的起点开始新一轮的研究。

3.2基于转化医学的药学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由于以转化医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与传统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差别较大,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转化医学的不同阶段为“线”,以鲜活的新药开发真实案例为点,将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带到课堂,以案例为中心,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进行案例的剖析和知识点的讲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授课前先安排学生进行具体案例信息收集和策划准备,安排不同的学生组成团队代表新药研发案例中的不同技术部门,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讨论分析,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把“填鸭式”授课变成“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设身处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考虑新药研发中的种种问题。

4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药学研究生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临床需求出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树立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的意识,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药学研究成果的可转化性;从药学研究的立题、选题上瞄准目标,从根本上避免以发表文章为唯一目的的错误认识,让学生在未来的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工作岗位中树立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建立药学专业研究生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与研究背景,为在将来工作中解决新药开发的具体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论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寻找可能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靶点,还是在早期的新药开发工作中对靶点确认、药物设计、生物标记物等知识的了解,以及后续的新药转化涉及的病理生理、药理毒理和伦理等方面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转化医学教育既能够使研究生获得更全面、更综合的研究背景,又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墨守成规的学科定势,发挥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药学教学,能够培养药学生与临床团队的合作意识。尽管新药研究是以药学为核心,但毫无疑问,在转化研究过程中将面临各种异常复杂的情形,有时并非单一领域能够完成。因此新药研究必须打破学科的壁垒,建立一个跨领域的团队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完成。通过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药学教育,学校对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在转化研究的模式和过程中,包括交流机制、信息共享、利益分配等每个环节中树立合作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将会是有效解决新药研究过程中药学、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研究人员分歧、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的坚实基础。总之,转化医学在新时期药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本科教育中引入转化医学的理念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6-7],甚至提出了“转化药学”“转化药理学”等新概念[8-9],在药学研究生阶段开展转化医学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理论和药学研究实际不能很好结合的缺陷,其有利于培养符合药学学科发展新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药学学科与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推动药学专业本身的发展进步。尽管转化医学在药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转化医学与药学教育结合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在国内发展状况还有待提升[10],比如:建立新理念的药学教学教程和人才培养体系尚需时间、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科研条件欠缺、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转化医学教学模式的固有差别等等,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药学教学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共同协调共进。但转化医学理念必将深刻地影响并改变未来的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这样的变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药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尽快普及转化医学理念和知识,使我国的医药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6]王倩,董方南,肖博雅,等.医学本科生基础课阶段开展转化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9(12):18-19.

[7]黄晓东,王艳春,范红艳,等.转化医学与药理学教学的促进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249-250.

[8]张勇,胡莹莹.转化药学在药学本科生培养中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6,32(2):1-4.

篇10

1.1药物的有效安全性的临床评估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在药品上市前要对其药效及安全性做大量的临床工作。由于被试人数有限,地域相对集中,难以预测在人群中广泛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反应以及用药差错。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药品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上市药品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再审查和再评估,尽快开展药学监护,建立完整的与国外相应的药物疗效及安全监测体系,为我国医药行业在国际上提供市场条件。

1.2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推进药学监护的发展药物不良反应(ADRs)监测是较初级的安全监控手段,它产生药物有害性的信号,提出某些药物与其使用过程中临床出现的不良事件可能有关的信号[3]。有文摘报道在美国药物不良反应(ADRs)每年有7000 ̄14000例发生,68%的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被判断是可以预防的,其中药师可避免57%的发生。良好的药学监护制度可避免许多致命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这种监护制度在给药前对临床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评价,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主要途径。

1.3药学监护是推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因素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药物的使用及经费的控制日益严格,如何有效使用药物,保证用药质量,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必要花费,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是摆在药学专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不再有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改由医学会负责。这说明此项工作更趋向专业化。药师在药学监护活动中完整地记录了病人的有关健康情况;记录了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记录了药物对机体个体差异的血液浓度情况;这些将为对药物的作用评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提供了原始的法律依据。

2药学监护概述

药学监护是药学人员提供直接的责任与药物治疗有关的监护,以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主要包括治愈疾病、消除和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3如何开展药学监护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现代医院药学面临着严峻挑战。药师的服务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管理从管“物”转向“人”。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药师又如何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将是药师面临的新课题开展药学监护工作。药学监护的开展和深入是医院药学迈出的革命性一步,但每个医院的条件和基础不同,可根据其具体的条件分级开展一、二、三级药学监护。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医院应配备药师负责收集整理药学信息资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逐步实现情报手段现代化,建立药学情报资料库,实现档案化管理。药师把药学信息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及时传递给用户(药学人员、医生、护士和病人),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口头、电话、声像设备、文字、自办期刊、设立专栏等途径和方式。现代医院药学已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医院调剂室也应适应这一转变,为患者提供全程的药学服务,不能只局限于准确无误地调配处方,药师要与医生合作,参与药疗方案设计,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从传统制剂向临床制剂转变医院制剂生产已进入高管理成本、低回报的微利时代,因此医院制剂应及时转型,利用医院的药师、技术设备,充分发挥贴近医院临床的优势,开展临床药剂学的研究,开发出适用于临床的疗效好、毒性低、经济效益好的制剂。如设立特色中药制剂、静脉用药配制室,配制肠外营养液(TPN)、化疗药和腹透液等,并提供合理使用、贮存院内制剂的咨询和建议。这种紧紧结合临床开发的新制剂,实现了从生产到开发的转变,强化了医院制剂的服务功能。这些制剂虽然淡化了经济效益,却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4借鉴国外药学监护,自我完善

在美国,药学学者提出了医院药学变革的新概念即“药学监护”,它的定义简单地说,即是以病员为中心进行药物治疗监护。随着医药科技和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迅速发展,临床上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药物上市后的监测,新药评价、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等,促使医院药学事业进一步向面向临床、面向病员的药学监护观念转变,使药剂师的工作从单纯的保障供应向技术功能转化。目前国外临床药师不仅仅停留在药物血液浓度的监测、药学情报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上,还大量开展药物利用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等等。

在我国临床用药中开展药学监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还处在宣传介绍阶段,随着人民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这是时代的呼唤,每个药学专业人员都应该尽心尽力去营造宽松和谐的药学发展环境,为开展药学监护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