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剂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药剂学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药剂学的理解

篇1

关键词: 理解性教学 英语语法 元认知 认知结构

一、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实施

近来,“为了理解而教”的课改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深入展开,教学模式逐渐由以学生听讲为主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进一步改进使他们获益良多。回想传统语法课,注重对语法知识的梳理,忽视学生的认知,往往将问题复杂化,导致学生要掌握的概念知识过多而把握不到重难点,没有达到课堂原本的高效目的。

理解性教学策略下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更重视学生的元认知和反复操练。在多次课堂实践后,笔者认为学生确实能从理解课堂中得到更多开口锻炼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如今,“翻转课堂”“云课堂”等课堂形式和“英语E学习”等学习平台的出现和推广,体现了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课中的具体实施。但理解课堂把握不好的话可能变成形式主义,外行看热闹,纯粹为展示而展示,没有真正检测课堂目标实现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结合理解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语法中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语法课堂的教学设计。

二、基于理解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要点

1.建立新旧联系,构建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陷入惯性思维,认为这点很简单,学生应该掌握,比如讲定语从句时,一般规律还没讲清就跳到了特殊规律,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区分是阻碍学生学习定从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在教定从时就要把它和旧知宾从联系教学。先让学生学会区分定从和宾从,只有把对它们的认知理顺了,才能学习定从的一般规律,慢慢再从一般规律讲到特殊用法。再如讲一般过去时,把“先行组织者”定为一般现在时,课堂的设计可先让学生不断操练他们所熟悉的现在时,再引出对比差异,让学生更快更自然地接受过去时的概念和用法。实践证明,这样一来,学生笔头和口头操练的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在语法的导入部分,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后,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讲解语法时,学习内容要适当分解,切忌急于求成。先共性再个性,通过反复言说的理解性操练,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在语法教学的最后环节还可利用脑图回顾,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认知结构。

2.设置“惑”点,培养元认知。

教学对话的核心是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既囊括要推动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考进程,又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来解释、验证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学习中的困惑出现时,要多问问学生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什么要那样做,如何学得更好等问题,让学生了解教学的意图,使他们有能力分析和实现他们的元认知,为自我发现之旅开辟道路。

在翻转课堂语法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微视频和完成前测单,然后教师课堂上针对学生产生的“惑”点来进行动态生成,最后通过进阶单来巩固所学,这就是元认知的运用。所以在语法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就语法辨析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惑点”,考虑其合理性、逻辑性,以及和要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在不加深学习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

3.课堂活动多样有效性,加强变式训练。

学习注意力的集中一般在课堂前20分钟,尤其在英语语法课中,后面的20多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参与课堂呢?这是教师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地方,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入多样性和有效性的活动,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趣味性课堂活动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天马行空,而应紧密结合课堂的学习目标,在活动中设置有效的任务,让学生不断操练所学知识。比如?“扔纸巾”“东南西北”这种由静化动的活动,更多的带有不确定性和趣味性,学生都会开心地争取学习机会;“百宝箱、幸运52”?这些活动也能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有别于传统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把变式教学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并且得到不断升华,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变式较多的就是语法教学。教师可通过举例、观察归纳、翻译、改变活动规则等变式训练来操练同一个语言点,让学生学习时学会兼顾各要素、学会举一反三。

4.课堂要留足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在知识学习的巩固过程中,一方面,由学生分析语法、做习题后校对、讲解错题再到总结汇报,都要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言说和合作,尤其要让组内较弱的同学进行出声思维。另一方面,有些题目组内校对后教师最好再在全班给予正确答案,便于落后的学生跟上课堂,更要花时间带着学生一起总结或讲解语法知识的一些注意点。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法教学时留有足够时间用来巩固所学,不要太注重课是否完整,而是讲过的学生就要理解到位,所以每个活动后的回顾巩固很重要。

5.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评价,如运用眼神鼓励、反馈小结、竞争奖励、小组点评、测试评级等策略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展示内容。教师要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成一个研究素材呈现在全班面前,把课堂展示作为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要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的形成性评价,促使其主动努力,以达成良好的终结性评价,即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三、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促进

理解性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可利用各种资源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和环节,培养良好的预复习习惯,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能考虑得更全面,活动的实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促进学生的学,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推动初中英语基础语法教学的发展。

篇2

【关键词】教科书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79-03

【Abstract】Textbook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in educ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ail polices of textbook management in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whice will give us some inspiration for Chinese textbook management.

【Key words】Textbook Management policy

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教科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在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教科书的管理问题,并通过多种措施和制度,确保教科书的质量,完善教科书的审查与选用。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教科书管理制度的总体趋势,对于我国的教科书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教科书管理制度

1.美 国

美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州自己制定本州的标准。教科书一般由民间的出版社主要依据各州的课程标准和需求来决定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为取得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出版社在组织教科书编写时会主要依据几个大州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需求。

从教科书的评估和选用来看,美国没有全国性的教科书评审机构,教科书评估与选用依各州情况而定。在50个州中,有的由州一级教育机构来评估与选用教科书,有的则由各学区和学校自行决定。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有20多个州实行州级教科书审定制度。尽管程序各有不同,但总体包括审查和决策两个阶段。其中,首先由州课程委员会组织教师和各学科的专家成立审查小组,对教科书的社会内容、教育内容等进行审核,意见确定后,汇报给课程委员会,由课程委员会向州教育局推荐审定。同时,全州设立若干教科书展览中心,展出所有送审的教科书,征求公众对教科书的评价意见。在此基础上,课程委员会综合各方面意见,向州教育局提出选用建议,最后由州教育局决定选定的教科书推荐书目,供本州各学区选用。而在美国的其他州,教科书的评估与选用权限则下放到学区乃至学校,但也强调要先评审后购买。不少学区评审教科书时所依据的标准很细致,涉及教科书的内容结构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及其科学性、时代性等,编写、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是否涉及种族、性别、文化等方面有关的争议问题,也要考虑价格等。只有通过评审的教科书才能被选用。在评审之前,各出版社须填写评估申请表格,并严格禁止把教科书直接卖给学校。对于那些已获得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如有人提出异议,则需重新评估。

从教科书供应来看,美国主要是实行教科书无偿出借制度,也有个别州部分无偿或有偿使用,这主要由各州根据情况自己决定或个别由学校决定。

2.英 国

自由选择制、自由发行制是英国教科书制度的特色。英国在历史上长期没有全国通行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但有统一性阶段考试。因此,传统的教科书编著常常会受到统一性考试的试题或其出题要目的影响,选用则主要是由老师决定。在英国,教师一直享有比任何其他国家教师更大的在课程设置、教科书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的自治权。

自1989年起,英国所有公立学校实行统一课程,取消了英国教师作为主要力量影响课程的传统自由,许多课程决策权收回中央政府,削弱了教师及地方教育当局在课程决策方面的权限,但具体到选用何种教科书来实施课程这个层面,权力仍然主要在学校,特别是教师。

在英国,教科书的选用实际上听凭各校的自由。在学校的管理规则中,规定其为校长的权限者居多,但校长并非因此就自行决定,他仍然会征询教师的意见。因此,英国中小学教科书的选用方法,各校仍有不同。根据相关调查,在中等学校中,大致由学科主任决定或负有较大的教科书决定权。至于小学则较为分歧,有的是校长具有主要权利,有的则由校长、教师协商决定。在英国,选用教科书问题似乎并不是特别重要。教科书在展览中心或教师中心展出,教师可以自由地研究。一旦选用后,教科书由学校订购,一次购入,各校根据本校财源的情况、学校的方针,决定新教科书的周转率,以及教科书选购的种类。教科书免费租借给学生使用,用完归还,寿命一般为5~6年。

3.法 国

法国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但在国家一级上不设任何教科书评审和起草机构,不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没有中央级统一的教科书编写机构来协调教科书的编写、出版与审定,教科书的编写是由商业性出版社组织和约请社外作者来完成的。用法国教科书研究专家肖班的话说,“国家对其没有任何控制措施,在教科书出版之前、之中、之后都是如此”。更需注意的是,这样自由发展的教科书市场并没有和教育质量的保证之间发生冲突。

在法国,教师和家长都对教科书的选择有发言权,但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当一个年级有几个平等班并有两个以上相同任课教师时,学校会要求教师们协商选择教科书。当教师们对教科书选择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校长会责成学科教学小组根据学校获得的拨款数额和课程标准对教师选用的教科书把关,做出最终决定。一般而言,学校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有很大的选择自由与弹性。对于教科书的依靠程度也因人而异,原则上只要不偏离教学目标与整体教学理念,或国家意识形态即可自由发挥。为配合开放式的教科书使用原则,教师的教学与选择或评价教科书的能力颇为重视,因此教科书评价能力的培养一并列入国家教育规则中,即教科书的评价能力亦属于师资训练的基本能力之一。

法国教科书费用由国民教育部负责提供。对初级学校实行教科书免费供应制度。从1980年以后,初中的教科书也开始免费供应,但中学教科书免费的范围只限于一定科目。教科书一般4~5年更新一次。

4.德 国

德国是一个联邦国家,教科书由各州自行管理。各州对教科书的要求、审查、选用等都有明文的规定,教科书的出版和编写本身是自由的,但任何教科书都要符合州的教学大纲,要通过州文化教育部的核准后才可进入具体选用环节。

在德国,教科书的最终选择权也在教师,教师从州文化教育部提供的教科书目录中选择教科书。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师保持着密切联系。出版社营销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和教师接触,了解目前教师的需求,给教师介绍他们的教科书。例如在黑森州,依据州《学校法》的规定,学校内部的全校教师大会和专业教师会议掌握教科书选用的决定权。其中,前者决定选用教科书的基本原则,后者则负责做出有关选用各学科教科书的具体决定。具体地讲,在考虑财力及教学需要的条件下,由专业教师会议从州文化部提供的教科书目录中选用合适的教科书。

德国总体实行教科书的免费供应制度,但在部分州则只对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供应。

5.日 本

与欧美国家不同,日本教科书管理实行的是国家审定制。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学校内使用的教科书必须通过文部省的审查或由文部省自己编著。不过,近年来在学校中使用的大多数教科书是经文部大臣授权,由出版商出版的。由文部省自己编著的教科书仅限于高中阶段的少许职业科目和特殊学校的盲、聋和其他残障学生。

在日本,只有通过文部省审查的教科书方可进入选用环节。按照规定,地方公立学校教科书的选用机构是所辖区的市町村教育委员会或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国立及私立学校的教科书由该校校长决定。日本的教科书选用使用的是广域地区统一方式,即在同一个教科书选用区域内要选用相同的教科书。

自1963年起,日本政府为国立和地方公立及私立学校的全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义务教育学校教科书的发行者,依照免费措施法,采取指定制度。未接受文部大臣指定者,不得发行教科书。高中教科书的发行则无特别的规定。按照规定,出版商要将教科书的价格报文部大臣批准,文部大臣会向出版社通告教科书价格的上限。

6.韩 国

韩国对不同的教科书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根据2002年的总统令,韩国的教科书分为三类。一类是国家教科书,它的编写、出版、选用等完全由国家教育部规定和控制,著作权也归教育部所有。近年来,韩国缩小了国家教科书的范围,从原来包括所有的小学和中学的历史、国语、道德课程所用教科书缩小到高级中学和特殊学校使用的这些科目的教科书。二是检定教科书。相对而言,这类教科书一般由民间编写,但必须通过教育部的审定。目前,随着韩国教科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此类教科书的比例越来越大。三是认定教科书。此类教科书由地方教育委员会认可、备案就可以,由学校、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提出相关要求而定,相当于我们的地方课程。

一般而言,韩国每5年组织一次对教科书的审定。具体作法是由一个国家认定的机构公布教科书的要求以及标准,对相关教科书进行审查。通过审定的教科书,就可以在封面右上角印上教科书的标志和审定通过日期正式出版,供学生使用。

对于国家教科书,全国必须使用。而检定教科书和认定教科书的选用权力则在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韩国的小学教科书由政府免费供应,中学教科书则采用有偿使用的制度。

7.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在统一的课程纲要指导下,鼓励多样化的教科书编写和出版。各类教科书编成后都要送给教育署审查,教育署每年都将一份经过审查后认为可用的教科书书目送到各学校,并在教育署的网上发表,供各个学校选用。推荐书目中同一科的教科书可能有好几种甚至10 多种,是由不同的书店或出版社编印发行的。还有一些甚至是外国的出版社在外地编印的。

香港一般是由校长决定选用教科书,没有太多的分歧意见。在部分学校,也有教师自主选择教科书。

8.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的教科书制度经历了从“统编制”到“审定制”的变化。“统编制”时期只有“一纲一本”,由编译馆统一编写各学科纲要,以及编辑出版教科书。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地区逐步开放教科书市场,统编制改为审定制。1989年首先开放中学艺能科(音乐、美术等)、活动科(体育等),1990年开放选修科和非联考科目,1991年开放小学部分科目,1996年小学所有科目逐年开放为审定制。台湾地区中学教科书由编译馆负责审查,小学教科书由教师研习会负责办理,都不设专门的机构,审查委员和内地一样均为兼职。

教科书的选用权在学校和教师。实际上,因改革不久,加上教科书的销售涉及庞大的商业利益,致使选用权问题产生争议,各地做法不一。有些县市由县市政府邀各校代表组成选购委员会,全县市统筹采购;亦有些县市将全县市学校划分成若干区,建立区选购委员会或小组,分区联合选择采购;另有些县市开放由各学校自组评选小组选购之。1999年修正公布的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之教科图书,由学校校务会议定办法公开选用之。”依此目前的法定制度,是以各学校为选用主体,而且选用办法须经学校校务会的通过,这有助于教科书选用的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据台湾学者2000年4月进行的调查,全台25个县市中,除金门县仍实施联合选购,基隆市于各学校选用书单后由市政府办采购手续外,其余均已由各学校自行选购和采用。中国台湾地区各县市政府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大都规定成立教科书选用委员会来进行教科书的评选工作。

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教科书管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统编教科书制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曾出现过一批一纲多本的教科书。为更好地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教科书建设体系,从根本上引入教科书建设竞争体制,自2000年初开始,由国务院体改办牵头,教育部、国家计委、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参与,以降低中小学教科书降格为切入点,对中小学教科书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各部委联合下发的11个相关文件,对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核心是确定了中小学教科书建设要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科书多样化政策。

自2001年开始,在国家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我国逐步改变了以前统编教科书的格局,采取国家课程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教科书审查和公布目录的做法,通过审查的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由地方选用,教科书的出版和选用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83家出版社出版了相关科目的教科书,除极个别科目外,绝大多数科目都有2个以上的品种,同时教科书的使用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格局,并初步形成了几个优势品牌。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推行,对推动我国教科书建设,服务教育,尤其是提高我国教科书建设能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教科书建设涉及的环节较多,各方面的经验不足,加之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在教科书编写、审查、出版、选用和发行等各个环节中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教科书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科书到底应怎样管理成为了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我们认为,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教科书管理的经验,总结其总体特征,可以为我们解答此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管理实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总体的特征。

第一,教科书管理权限越来越开放与分散。即便是以前实行统编教科书的国家和地区,也在逐渐地部分或全部开放教科书的管理。在多数国家和地区,教科书的选用,甚至包括审定下放的趋势都比较明显。学区、学校甚至教师、家长有了越来越多的教科书决定权。

第二,对教科书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审查和选用两个环节。审查主要是决定教科书进入市场的资格问题,主要解决的是教科书的质量问题。而选用则集中在程序、环节和办法上,以确保选用的公开和公平。可见,审查和选用是教科书管理的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控制点。

第三,鼓励教科书多样化和市场充分竞争。除个别国家部分教科书由国家统一外,总体看各国鼓励各种力量参与教科书编写和出版,并通过各种措施使审查通过的教科书有公平的选用机会。各国家和地区教科书一纲多本的情况十分普遍。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分析现有的市场格局可以发现,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出版虽然有很多出版社参与,但已经相对集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教科书出版集中在几个大的出版社的现象。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经验,我们建议:

第一,进一步坚持多样化的政策。多样化政策是我国教科书管理的基本政策和原则。教科书多样化对教育发展、教学建设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得到了初步的验证,并已经在世界各国长期的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差异显著的国家,教科书的多样性更是一个现实的需要,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我国教科书编写、出版能力的基本要求。为此,从国家管理的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在各个层面确保教科书多样化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要确保每个通过国家审查的教科书都能有一定数量的使用,严厉打击恶意垄断,真正实现多样化。只有这样,通过多样化和有序的竞争,我国的教科书才可能实现高质量这一目标。

第二,进一步规范教科书的审核。目前,国家级的教科书审查制度是比较切实可行的选择,但需要进一步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严格规范教科书审查的程序、标准和人员资格,确保审查通过的教科书质量过硬并各有特色,力争实现教科书真正的多样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同时,要通过有效的措施防止教科书出版、编写中的投机行为和短期行为,适当延长一套审查的过程,确保教科书研发的正规性和严肃性。此外,要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制度化的审查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建立教科书的流动机制,鼓励优秀教科书,淘汰劣质教科书。

第三,进一步规范教科书选用管理。应逐步规范选用过程,而不是通过回收教科书选用的权力来回避目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规范的程序和科学的评估督察,确保选用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廉洁,特别是需要逐步淡化各级行政力量在教科书选用中的作用,消除地方垄断、行政权力对教科书选用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教科书市场的良性竞争。

当然,教科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繁多,需要各方面的紧密合作。但在坚持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前提下,抓住教科书审查和选用两个关键环节,规范管理,切实推进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顺利实施,应该是我国教科书管理制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多媒体直观教学;兽医药剂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91-01

收稿日期:2014-06-11

作者简介:朱光怡(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主要从事兽药新制剂与新剂型研究。

兽医药剂学是动物药学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知识容量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将课程讲深讲透。在兽医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在兽医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兽医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理论、设计原理、制剂处方、工艺技术、生产环境和设备、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合理应用等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涵盖内容广,包括药物的新剂型、新辅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及其应用等,涉及知识多,包括药物分析、物理化学、机械设备、高分子材料、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传递如此大量的信息,而且教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板书文字等低效的劳动上,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杂乱,抽象而枯燥。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不高。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先贮存在多媒体课件内,随时调用,教师无须板书,节约的时间可用于将重点难点讲解透彻,介绍一些兽医药剂学的最新进展和动态、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师本人的经验体会,从而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1,2]。

2 模拟应用环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

兽医药剂学中的药物新剂型、新制剂发展迅速,剂型种类繁多,兽医药剂学实验课中能接触的只是几种有限的经典的普通剂型,很多新剂型单靠语言或文字描述,学生印象不深,概念把握不准确,我们搜集或自行拍摄了大量的各种不同剂型和制剂的图片,在讲解相应内容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会被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剂型所吸引,增加对兽医药剂学的学习兴趣。如各种形态的异型片,色彩斑斓的新型薄膜包衣片,各式新型的气雾剂,不同方法制备的软胶囊(压制法和滴制法),双层片,缓释包衣小丸滴丸剂和新型透皮制剂等,都可以通过图片来讲解。

先进的剂型和制剂的生产离不开现代化的制剂设备。制剂设备的介绍为兽医药剂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条件所限,除了单冲压片机等几种小型设备外,学生无从真正接触到这些制剂设备,特别是封闭的GMP车间中的设备。这些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特别是动画来讲解,可直观、生动、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采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小的动画影片使压片机冲头运动起来,充分展现压片的全过程,相对于兽医药剂学教科书上用数张图片来说明压片机的运作方式,学生更易理解压片机的工作原理。高效旋转式压片机的生产过程,先通过图片和动画了解其原理,再通过在车间实拍的压片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现代化制剂生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许多内容如物料粉碎设备、制粒设备、流化床、干燥设备、注射剂灌装生产线、胶囊灌装设备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讲授。

注射剂、粉针车间的环境区域分布和划分以及空气净化技术是兽医药剂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采用静态的平面示意图,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为体现层流洁净空气的特点,我们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层流洁净空气表现为一种可视的粒子流体并使其运动起来,从而将经过粗、高效过滤器后的净化空气,如何带走车间内部产生的浮游尘粒,如何获得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区形象地表达出来,通过从书本上静态的展示到多媒体动态的演示,把层流洁净空气的特点由抽象的文字叙述变为形象的动态影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层流洁净技术的认识。同时,我们还拍摄了许多符合GMP标准的注射剂车间内部的图片和视频,包括不同洁净度的区域,工作人员的着装,制剂操作的场面,使学生们认识到药物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树立药品生产的质量意识,同时对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有所了解。

3 小结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在兽医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记忆难度,教学节奏可适度加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为兽医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亦称药动学,系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动力学研究各种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药物的代谢产物水平与时间关系的过程,并研究为提出解释这些数据的模型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药物动力学已成为生物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的最主要和最密切的基础,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它还与基础学科如数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我校中药药剂教研室的重要专业课,是我校药学、中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之一,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部分,在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本科教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基本理论,原理,并运用于实践中。与其它课程如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等实验课程一样,都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动手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实践性很强,涉及到药理、分析等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出现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院针对实验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进行改革。此举对提升我校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具有深远意义[2]。主要初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改进实验内容,延长实验课时

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高,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得以巩固,但是不同于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项目明显偏少,课时只有16个学时,且要求在两次实验全部做完,单次实验过长,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开设一次实验在原定计划学时内均有拖延,由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特殊性,取样时间不能中断,实验延续到了中午,甚至下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课程计划。针对此情况,按照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写一套较高水平的实验讲义,从基础验证到综合创新实验,继续保留原有验证性实验项目,如溶出度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改进创新性试验项目如血药法测定药物生物利用度、尿液法测定生物利用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习,能够较好的掌握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原理,内容,为够较好的为今后的个人学习发展夯实基础[3]。

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模式

以往实验都是由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讲义,而实验讲义都是统一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学生照搬实验讲义,思维无法创新,囿于原定的条框,限制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另一方面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存在学生忽视实验原理,直接机械照搬实验步骤,学生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数据不懂如何处理,实验报告毫无新意可言,这种被动的接受照搬,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

三、更新实验数据软件,完善实验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是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原有的实验数据处理模式为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教师课堂演示,再指导学生进一步应用,到现在正在计划购买新的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打算让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浓度时间关系,以及判断房室模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开设班级从原来的药学专业,增加到了中药学、药物制剂以及制药工程等专业,而且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生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增长较快,而目前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施凸显出不足,因此增设实验室,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已是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改进实验内容,对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100%完成,同时加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平台。通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了对于课程中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思考,灵活运用,切实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积极性,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方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時,以兴趣及求知欲望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摘要: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实验课程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了提高,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亦称药动学,系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动力学研究各种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药物的代谢产物水平与时间关系的过程,并研究为提出解释这些数据的模型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药物动力学已成为生物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的最主要和最密切的基础,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它还与基础学科如数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我校中药药剂教研室的重要专业课,是我校药学、中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之一,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部分,在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本科教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基本理论,原理,并运用于实践中。与其它课程如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等实验课程一样,都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动手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实践性很强,涉及到药理、分析等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出现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院针对实验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进行改革。此举对提升我校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具有深远意义[2]。主要初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改进实验内容,延长实验课时

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高,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得以巩固,但是不同于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项目明显偏少,课时只有16个学时,且要求在两次实验全部做完,单次实验过长,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开设一次实验在原定计划学时内均有拖延,由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特殊性,取样时间不能中断,实验延续到了中午,甚至下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课程计划。针对此情况,按照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写一套较高水平的实验讲义,从基础验证到综合创新实验,继续保留原有验证性实验项目,如溶出度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改进创新性试验项目如血药法测定药物生物利用度、尿液法测定生物利用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习,能够较好的掌握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原理,内容,为够较好的为今后的个人学习发展夯实基础[3]。

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模式

以往实验都是由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讲义,而实验讲义都是统一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学生照搬实验讲义,思维无法创新,囿于原定的条框,限制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另一方面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存在学生忽视实验原理,直接机械照搬实验步骤,学生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数据不懂如何处理,实验报告毫无新意可言,这种被动的接受照搬,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

三、更新实验数据软件,完善实验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是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原有的实验数据处理模式为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教师课堂演示,再指导学生进一步应用,到现在正在计划购买新的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打算让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浓度时间关系,以及判断房室模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开设班级从原来的药学专业,增加到了中药学、药物制剂以及制药工程等专业,而且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生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增长较快,而目前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施凸显出不足,因此增设实验室,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已是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改进实验内容,对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100%完成,同时加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平台。通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了对于课程中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思考,灵活运用,切实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积极性,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方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時,以兴趣及求知欲望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伟,尹莉芳.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5,34(8):485-487. 

[2]贾永艳,李民,祝侠丽,黄海英,周宁.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12,9(11):162-163. 

[3]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47-49. 

篇5

【关键词】CDIO理念;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

0 前言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应更加着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1]。因此,在适应新世纪医药经济的发展的大环境下,培养新型药学创新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质量改革已迫在眉睫。

药剂学实验是一门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是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就业深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DIO是构思、设计、实现与运作这四个概念的英文简称,其主要目的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以设计、创新、研究等为主旨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并将课堂所学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实践和运作中,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技能[2]。它的引入为药剂学的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旨在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引,进行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1 药剂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研究

作为药剂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通过本实验课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研作风的重要途径。

1.1 实验内容陈旧

传统的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药剂学实验课程中,大多数实验内容为传统剂型的实验操作,一般是标准化的验证实验,即与实验相关的操作流程、实验及内容、甚至实验结果都已有明确的给出,导致学生在实验中大都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够调动学生在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也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实验设置的目的,意义及任务,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4]。

1.2 教学方法简单

目前,教师在开展药剂学实验教学时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机械式操作,相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操作、问题式教学相差甚远。

1.3 综合能力培养有限

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和应用,具有应用面广、实践性强、多学科结合的特点。以往的药剂学实验教学中,仅仅只涉及本学科的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结合与交叉很少,很难通过几次有限的实验课堂,从宏观和总体上把握和了解实验开设的目的及意义。

1.4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我院药剂学实验课的综合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和平时成绩,而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实验为分组完成,会出现互抄实验结果,甚至编造数据等现象,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合理准确的评价。

2 CDIO理念指导下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将 CDIO的理念引入到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评价系统等方式,摸索出适应本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内容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优化药剂学实验教学的课程内容

将整个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在传统的药剂学实验中,基础性实验占实验中的比例过大,通过改革要对传统验证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增删和合并,优化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针对我院实验课的情况,可以删减传统剂型中溶液剂、混悬剂、软膏剂等剂型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设计性实验由老师给出学生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实验。添加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设计性实验。以“乙酸水杨酸片剂的制备”实验为例,可以让学生合成出原料药乙酰水杨酸,然后在纯化及结构鉴定的基础上,再进行剂型设计,制备成成品药,最后再进行剂型的质量鉴定。在这整个实验过程中,设计到了药物化学,药剂学及药物分析三门专业课程的交叉,使学生掌握从药物化学学习中的药物的合成制备到药剂学中的处方设计与剂型制备,以及药物分析中药物的结构及质量控制方法[5]。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学生掌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还进一步认识到药学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性实验中,专业指导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内容,让学生尝试综合应用他们学所得专业知识,查阅文献,进行实验的总体设计并进行实施,发挥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成为创新实践的主体。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和融合,可以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加趣味性、生动性和科学性,真正激发学生对药剂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实验教学的改革,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在演示压片机的结构与操作、注射剂的制备流程等,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录像对这些剂型的制备工艺和流程进行直观上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剂型介绍时,可以引入实物教学法,选择目前市面上应用成熟的药物剂型,让学生观摩传阅并进行质量比较,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好奇心,增强求知欲及主动性。实行开放式教学。带领学生到教师实验室,实验中心,或制剂实训车间进行学习和参观,也是一种增强大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

2.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要提高药剂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药剂学实验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督促,激励学生学习、思考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培养实践学习的严谨态度。根据药剂学实验的课程教学目标,评分项目包括:1)实验预习报告;2)实验技能与操作;3)实验结果和;4)实验报告4个方面,并设定一定比例评定出综合成绩。其中实验预习报告书写中应避免简单形式化的抄袭,应在理解和归纳基础上凝练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技能与操作的考核,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正确,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整体调控,操作顺序的把握,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教师必须在实验课程中,深入课堂,充分与学生互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实验操作的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剂型与检测结果进行打分及评价。实验报告的评分包括内容的书写,实验现象的记录,结果与结论的分析,与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实思考题的解答等。系统科学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既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科研素养,从而推动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3 结论

通过以上基于CDIO理念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和措施完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整个专业知识系统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对药剂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和深造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明,秦凌浩,高崇凯,胡巧红,李晓芳.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药剂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5),397-399.

[2]王英姿,倪健,杜守颖,王h,李彩霞.基于CDIO 教学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医教育,2013,32(4),10-13.

[3]汪亚勤,戚建平,刘瑜,卢懿,张奇志,王洋.我院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113-114.

篇6

1改进传统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

药剂学作为一门以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药剂学也迎来了其飞速发展的时代。新辅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涌现,药物制剂新标准的实施,使得药剂学的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药剂学的发展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注重对传统教学内容的补充,是非常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前沿知识的兴趣的。如在药剂学课堂上介绍生物技术制剂新实例、新型抗癌药物制剂的改良以及发展情况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药剂学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在药剂学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以典型药物制剂为载体,根据药物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选取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对典型药物剂型制备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明确制药企业药物制品生产的流程,主要包括原料药的筛选,针对不同病症进行的药物剂型设计,尤其是药物新剂型及制剂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药物处方设计的优化,制剂的制备工艺优化调整,新制剂的质量控制,这些过程基本涵盖了目前制药企业新产品研发及生产的全部过程;同时涵盖质量控制、安全意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帮助了学生在毕业后与企业相关岗位的对接。

2强化实验教学,增加校外实践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只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步骤进行操作就能完成实验,导致学生机械操作、不动脑筋、学习热情不足,无法在实验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再理解,更无法谈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4-6]。因此,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努力将学生的被动性实验转变为主动性实验:要求课前对实验进行预习,了解该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最终目的,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针对实验中涉及的关键步骤进行讨论和分析,一方面减少实验失败的概率,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学生的知识强化;指定实验内容,但不强制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设计,允许学生对失败的实验进行重复操作,并通过对失败的实验的共同讨论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这一系列努力既保证了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软膏的制备及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材料以制备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或水溶性基质的软膏剂,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部分同学利用课后时间根据该实验原理自制了不同种类的护手霜和面霜,学习氛围一片热烈。另外,医药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企业的相关资源,按照企业的生产任务安排情况,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训,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将所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篇7

关键词:工业药剂学;药学教育;改革;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82-02

药剂学作为培养新世纪医药专门人才的主干课程,在药学等相关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工业药剂学是在药物制剂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了材料科学、机械科学、粉体工程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主要讨论药物制剂的工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为了提高工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为医药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药学教研组就如何让药剂学理论与工程知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

工业药剂学是在药剂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剂工艺设计、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和实际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但就课堂教学而言,内容非常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采取图片与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设备比较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如在粉体学章节的教授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十分枯燥,公式理论偏多,而实际应用实例偏少。我们就采取从各种渠道将一些直观的磨粉设备、传输设备和储存设备等用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出来,并就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过程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有利于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了避免出现教师一个人“炒冷饭”的场面,我们就一些具体剂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和文献,了解制剂的配方、设计方法和制备等过程,以3~5人为一小组,到课程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只是在旁边讲解和引导。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让同学们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

二、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重复老师讲过的内容和步骤,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打分。该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虽然我们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先实验,后报告”的实验程序进行了调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虽然老师在每次实验前都对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进行检查,由于缺乏有效的督查机制,无法把此事落到实处。实验课进行过程中,尽管教师已经把实验操作步骤、方法等都写在黑板上,并且逐一讲解,但仍有不少学生由于事先没有预习实验,不知道该怎样着手操作,多次发生放错试剂、用错仪器等现象。实验完毕后,通过查看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内容雷同的报告。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前的预习作业,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具体操作动作的规范和对出现一些问题的分析解答。比如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这一实验,我们让学生自己先去查阅文献,总结一下主要有哪些缓释剂型以及其缓释原理,对缓释制剂处方中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制备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随时对一些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实验完成之后,各个小组互相对对方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该制剂的原理、制备工艺和性质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下次实验前,通过抽查几位学生,叫他们回答上一个实验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报告写得很好,但问题回答不上来,实验成绩照样很差。通过实行这一手段,有效杜绝了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药剂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规范、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三、学校教学与工厂实习参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无论你怎么增加实验内容,始终和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有一定的距离。而对工业药剂学来讲,工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又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理论教学与工厂实际相结合,我们在短学期中都会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工厂参观实习,让他们熟悉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助于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相关实习内容的了解,我们在具体的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安排了与工厂实习内容相关的设计性实验。例如某工厂主要生产阿司匹林片剂等相关产品,我们在安排实验内容时,开设了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剂型的选择和制备等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习前对相关药物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制备、质量控制等原理。如此一来学生在生产实习时,对于课本知识从实验室到工厂实际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药品实际应用的结合,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专业视野,提升了专业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工厂参观实习后,同学们发现工业药剂学一点都不枯燥,原来很讨厌该课程的一些学生也渐渐的转变了想法。他们通过与工厂师傅的交往和沟通,增强了对本专业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会请一些工厂的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将工业药剂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动态,如新药物及剂型的开发,社会关注的药学方面热点等问题,将讲座知识与教学内容相衔接,加深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理论、实验教学、工厂实习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从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到生产工艺和设备,多角度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业药剂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仅是我们对工业药剂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和总结。鉴于我们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时间不长,经验还十分有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多多努力,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药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燕,王永理.《药剂学》教改方案及实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39-42.

[2]吴卫,黄洁.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08,24(5):32-33.

[3]王勤,李华文,彭新生.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南方医学教育,2009,2:25-26,29.

篇8

因我校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消息较为闭塞,而且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程度不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再加上教学资源不足,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难度增加。为了能满足药剂学的教学任务,我们就对药剂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通过身边医药事例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去引导学生,有时也可通过多媒体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的对药剂学产生兴趣。

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多方受益

1、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甚至影响课堂秩序。长此以往,学生厌学、老师也没有激情,教学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因此,在面对"90后"的年青一代时,我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一切活动中来,想办法为他们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确立小组长,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提出一些探究性实验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迅速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请专家学着讲学,丰富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药剂学专业老师可以到制药企业、药店、医院或者其他医药行业中去交流学习,结实更多同行。这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医药行业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进行讲学或者作报告。例如我们学校可以就近聘请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或医学院的专家教授、延安常泰制药厂或其它制药企业的老总和技术骨干以及医药经营企业的领导为药剂学专业乃至全校学生公开讲学或者做专题报告。专家教授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以及对药剂行业发展的精辟分析可以使学生对药剂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企业老总可以从管理者、企业家的角度剖析药剂学的发展的趋势、研究动态、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因素,挑战与对策,同时给学生传递现代制药企业及医药行业中需要大量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供不应求)等信息,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

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药剂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药剂学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基础实验的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掌握的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药店以及医院去实践,初步了解药品的种类、类型及功能,到制药企业去参观、见习或者实习,通过现场实践及亲身体验,将课堂所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解决课堂中的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真正掌握制药的操作原理及流程,从而加深对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和流程的感性认识,全面了解药品生产GMP规范,熟悉各类剂型的大生产操作流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 药剂学 教学方法 教学探索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其特点在于理论性强,对于操作的要求比较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微课和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药学工作者和高等医药学院学生掌握药剂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迫切需求,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开展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构想[1],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模块化教学,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模块化。

药剂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的更新非常迅速,需要学生不仅要学会用,还要学会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具备自己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不断针对教材特点,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将各种剂型模块化,如药物制剂的基本知识、液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固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其他制剂的制备技术、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和新技术等。通过对教材模块化的处理,能够让学生对书本有一个整体把握,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剂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知识的脉络变得清晰,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二、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将PBL与信息化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模块化的内容以任务形式放置到平台的任务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任务,确保对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课堂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指导,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课堂任务,并将结果反馈到信息化平台,由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展开新的教学过程。以片剂为例,在片剂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片剂的名称及说明书,描述它们的形态,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压片的方法,学生通过软件的练习,逐步了解制备的步骤及工艺要求,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反馈到信息化平台上,由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点。通过这样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从而强化课堂效果。

三、丰富教材资源,利用微课、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使教材立体化、形象化。

微视频的形象生动辅助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制备工艺中涉及的仪器设备操作的亲近感[3]。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较为抽象的内容、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及难点章节,将知识点以微课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有利于突破难点,化繁为简。微课的内容可以在终端设备上观看,有利于学生在课后温故知新,并有利于远程教育的进行。比如在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中,首先将其制备的流程、注意事项等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实验前观看,对实验有一个根本了解,再进行操作的过程,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微课的视频中还可以添加企业一线生产时所使用的设备和操作环境及生产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可以更好地重现知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知识可以起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充分结合临床,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药剂学的课程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略显枯燥,学生容易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对于各种剂型的学习,充分结合临床,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从身边鲜活的案例中得到知识,使原本不太熟悉的内容成为身边的实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如在注射剂的学习中,引入鱼腥草事件、齐二药事件,让学生明白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了解在不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前提下生产的注射剂所产生的严重危害,从而明白质量对于药品的意义;在胶囊剂章节的学习中,引入毒胶囊事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胶囊剂的囊材,了解制药行业对于人类的意义。结合制药行业的发展和身边的社会事件,不断丰富案例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贯穿案例,让学生了解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体会,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内容,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五、以技能比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走向临床。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来说,掌握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理论起源于操作,最后服务于操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制药设备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以片剂为例,通过实训基地制药设备的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片剂的制备原理,压片机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生产中的质量控制等,在熟悉操作方法的前提上,让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质量最稳定的片剂,并且在系部进行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技能比赛之中,以点带面,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结合校外实训基地――药厂,让学生通过在药厂的参观与实践,了解更多压片机的形态、生产参数、操作方法、生产文件等,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内走向校外,对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随着比赛的推广和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不断推进,逐渐在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学先进技术的良好局面。

总之,药剂学是一门高职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多样,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结合临床最新发展,结合社会关注的案例,拓宽思路,强化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卫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成颖,周四元,张邦乐.基于mooc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教育探索,2015(02).

篇10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1(a)-0116-04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experiment system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ZHANG Zhanrui FENG Suomin MA Yuantao ZHAO Ning

Pharmaceut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School of Pharmacy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harmacy specialties, th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was determined;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is system were drafted; a three-ti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 were constructed; a 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ies was built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udents' enthusiasm for studying was aroused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were improv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So the construction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eaching.

[Key words]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mplement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组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药物剂型、科学评价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品研发、质量评价及指导临床用药打下良好的基础[1]。为达这一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并重,由于西安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设本课程时间较晚,所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实验教学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有必要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立足于药学类专业需求,探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构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的总体指导思想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验证、巩固和扩展理论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但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课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新时期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由于我院药学类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一些医疗单位,故我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把握了这一大方向的基础上,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具体目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优化实验项目,精选实验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强化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进行高质量教材及配套实验教材的建设[2-4]。

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由两门独立的学科组成这一特点,确定实验体系应涵盖这两个学科的内容,即生物药剂学部分中有药物的溶出度实验、组织分布实验、血浆蛋白结合率等内容,药物动力学部分则开设了血药法和尿药法实验求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等内容。为逐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将实验体系分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3个层次[5-8]。

2.1 实验项目的设置原则

2.1.1 实验项目应“新” 由于该实验体系的建立仍在摸索阶段,通过网络以及与兄弟院校的联系,根据确定的实验内容方向和层次需求,初步确定一些实验项目,合理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融入新科学、新技术、新方法,来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并有机会及时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实验研究,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2.1.2 实验内容应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我院办学定位,坚持“为基层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适应人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因此设定实验内容时针对临床需求和大家关注的药品安全问题,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1.3 实验课应密切联系理论课 实验课内容应能很好地配合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使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做到协调统一,故实验课的开设应充分注意到理论课的教学阶段。首先开设验证性实验,紧密衔接理论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在相关教学内容结束后开出,使实验课与理论课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完成共同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实验课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强化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抓住每个操作步骤用理论知识点来解释每一步所做的原理,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不再是茫然,而是对于每一步每一过程都了然于心。

2.2 综合、设计性实验体系

综合性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及相关课程的知识贯穿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将一些常规指标的测定及各种实验手段组合在一起,组成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所完成的任务是可以在一个实验中研究多个问题,或者利用多种实验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如复方阿司匹林片剂的处方设计、工艺筛选及质量控制,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药研发的过程,又将学过的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设计性实验:以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并将所学的药学相关课程知识应用于实验的设计,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和研究项目,实验室提供条件,学生通过查阅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过程,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写出注意事项,最终完成从实验设计到亲自动手操作全过程,做出具有一定精度的测试结果,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科学地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2]。

3 新实验体系的实施

3.1 配套教材与大纲的建设

由于在我院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时间比较短,尚未建立系统的实验体系,建立并实施该实验体系需要依赖于一套好的实验教材,因此,编写一套高水平的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完善的基础。在参考兄弟院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教研室自行编写了实验教材。其中生物药剂学中包含实验3项,药动学包含实验3项,共6项实验,实验教材中将每一项实验的给药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取样技巧等内容以图表等多种方式详尽罗列,图文并茂使学生能结合理论内容很快理解这些实验的目的及期望达到的目标。教研室所编写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充足、内容详实、联系问题广泛,经多年使用广受学生好评,并得到同行认可。

除了一套好的实验教材,与此相匹配的还有相应的实验大纲,大纲明确每节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实验目标;重点内容是每节课的灵魂所在,既是教师要重点讲述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消化理解的内容。实验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明确每节课的精髓及期望达到的目标,这样授课教师在内容讲述时都会将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明确的指出,提示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2 开放实验室

为配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顺利进行,使其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院大胆开放实验室。于学期初根据教学安排制订开放时间表,拟定开放实验内容范围,采取预约登记的进行方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推动了学生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3.3 实验考核方法

根据我院课程要求,实验教学学时在40学时以下的不单独进行实践考试,那么实验考核的方式就是以实验报告的方式体现的,其中实验表现(30%)、实验报告(70%),学生们往往是根据实验讲义内容、依照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地做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后由老师批阅。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实验设备有限所以在进行实验分组时是8~10人一小组,再根据实验内容分步骤完成,最后统一进行数据处理,那么存在的问题就是这8~10个人的实验报告就是一样的,这样就难免出现一些学生偷懒,在实验过程中持观望态度不动手,最后照别人的实验报告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改革后,如果仅凭实验报告则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对实践考核采用多指标综合考核的方法,主要由考勤及操作(10%)、课堂提问(20%)、实验结果与报告(70%)这三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提问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新实验预习情况,另一部分是上次实验的总结与体会;实验报告则要求除了数据处理及结论之外,应有类似论文的讨论部分,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突出了实验考核的重点,还可以全方位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和实践技能,在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实验的积极性[9-12],对于该实验体系的建立及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新实验体系的运行已取得初步成果

4.1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开放实验室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方法和结论提出质疑并有所思考,对实验中有些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授课老师检验后,部分科学合理的建议已向实验室提出并被采纳,充实了实验内容。同时设计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制订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面对各种挑战与挫折,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只是最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心得体会分析失败原因,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10]。

4.2 改进传统实验,逐步开发新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最初于2008年我院开设实验课,实验内容仅有3项,而且内容仅局限于生物药剂学这部分内容,药动学实验部分一直是个空白,为使本课程的实验更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本研究对传统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改进,在生物药剂学部分增加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与竞争性研究一项,药动学部分通过预增加实验内容3项,随着实验内容的扩充,实验仪器设备随着更新换代,提高了实验水平,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本研究还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3 对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产生的新学科,对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程教学教师及实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将这一领域中新的发展趋势纳入教学内容中,这样既保证学生接受了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又接触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前沿的发展动向。

5 新实验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把握契机,整体规划,体现了加强基础、突出特色、紧密结合临床的原则,使用了临床上和药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和方法,整合了实验室的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13]。通过教学实践,新实验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如:①实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是根据预实验内容编写的,在学生实验中发现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仍需要进一步改进。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太先进,目前药动学计算软件有3P87/3P97,本研究尚未在实验过程中引入。③设计性实验成绩的评定标准还不够具体,如何准确地把握设计性实验的深广度是教师在设定实验题目时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④设计性实验具有模糊性、待定性及反常性等特点使实验经费预算困难增加,而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增加一部分经费投入。⑤由于实验人次数剧增,仪器设备接待能力明显不足。⑥多媒体软件辅助实验教学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

[参考文献]

[1] 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7-49.

[2] 成颖,刘道洲,刘苗.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标准的建立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55-757.

[3] 鲁茜,印晓星,吴云明.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62-264.

[4] 张青,徐群为,刘丽萍.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76-778.

[5] 贾永艳,李民,祝侠丽.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62-163.

[6] 赵永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医药指南,2011,9(25):356-357.

[7] 何纯莲,赵冰清,黄浩.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2006,22(1):43-45.

[8] 宋英明,邹维,孙吉凤.《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79.

[9] 鞠爱霞,崔明宇,康宇红,等.创新性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法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2,25(3):430-431.

[10] 刘畅,韩翠艳,马晓星.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161-163.

[11] 赖玲.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4):276-277.

[12] 邹豪,鲁莹,陈琰,等.构建系统性药动学实验教学体系及实施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