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安全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安全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安全管理方案

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合作、群众参与、资源整合”的工作原则,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将“建设安全社区”、“加强安全建设,提升社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作为构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活动,普及安全常识,完善安全设施,强化安全管理,夯实社区安全基础,形成公众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水平,促进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开放幸福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创建目标

我镇安全社区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先选定社区作为省或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试点。2012年上半年,实施创建省安全社区的启动。力争2012年有被命名的省级安全社区。各社区要结合实际,确定建设目标,落实建设责任和措施,不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三、创建步骤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拟采取创建标准从严从高要求、从实制定,镇社区启动,创建层次并行推进,力争尽早、尽多的社区达到省级安全社区的要求。具体工作分为动员部署和创建启动、全面创建实施、持续改进总结提高和考核验收四个阶段。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和创建启动阶段

各社区的安全社区创建要根据本方案及当地实际制定本辖区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方案,根据《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成立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小组,选定社区与活动中心场所,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人员负责,在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掌握辖区危险源、高风险环境和人群、弱势群体分布具体情况,建立安全基本情况档案,为安全社区创建实施奠定基础。并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和各种分类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方式,号召广大城镇居民积极参与,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氛围。要开展创建安全社区专项工作组人员分类培训(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等),同时聘请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辅导。各社区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完成安全社区启动仪式,镇安办适时将派人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二)全面创建实施阶段

创建单位要以社区为单位,结合辖区安全情况和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促进项目,依照《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的内容进行实施。促进项目应根据社区内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方面,各社区自行确定应多于八个方面的促进项目,通过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使社区内安全工作发生明显改观。创建单位要组织全员参与宣传教育、培训,建立事故与伤害监测网络,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针对潜在危险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预案演练和中期评估,落实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工作。

(三)持续改进总结提高阶段

全面创建实施阶段后,创建单位对照《省安全社区评定表(试行)》规定内容开展自评、初审,总结上报创建经验、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对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项目持续整改。自评合格后经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审核后报县考核验收。

(四)申报验收和评定阶段

在自评、整改的基础上,按县制定的方案要求申报考核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社区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要加强沟通协调和指导,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争取交通、交警、消防、卫生、公安、民政、文化、劳动、电力等相关部门予以业务指导,使他们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二)突出重点,抓实工作

各社区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积极推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一是抓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各创建社区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机构,确保有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建立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组织网络;建章立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掌握辖区危险源、高风险环境和人群、弱势群体分布情况,建立安全基本情况档案,为安全社区创建实施奠定基础。时机成熟后,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按照《省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向有关部门备案。二是跟踪创建过程。要加大安全社区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全员参与机制。要组织社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参与安全促进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形成全员参与机制,提高社区成员安全认同度和知晓率。要建立会议、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检查巡查、定期报告、安全档案管理、宣传教育、义务应急救援演练等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安全知识、法规、政策;张贴、悬挂各类宣传标语;开展安全知识咨询;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公益晚会等,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防范技能,普及安全文化,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制订培训学习计划,努力在创建社区掀起一个广泛深入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法》等一系列安全法律法规的热潮,使“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展摸底调查工作。要摸清辖区内所有企业、经济组织基本情况(包括数量、性质、安全生产状况、存在隐患情况等),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建档,初步达到全覆盖的动态化安全监管。在摸清各企业底数基础上,确认社区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危险源和重点防护单位,进行登记建档,制订应急救援防范方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强监控管理。全面排查登记消防设备、消防管网、交通设施的安全隐患。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要在摸清辖区和辖区企业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抓好日常安全巡查,成立安全巡查小分队,依法对社区内各企业、经济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组织辖区联合巡查,加强多方合作,相互配合,构筑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三是做好评定的申报。指导各创建社区要建立规范完整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档案,全过程记录本辖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情况,将文件资料、表格、照片、图片、音像等相关资料规范入档,全面反映创建成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评定申请。

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明确指出:“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公共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由此可见,社区物业管理单位不是无法可依,国家已经从法律层面上赋予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应当承担的消防安全职能和责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也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2)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3)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4)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其他物业管理单位应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这说明政府为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社会消防监督,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已经将城市社区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物业管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也要将消防安全工作层层分解,明确好各级人员的职责。

2健全机制,规范服务。

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3加大基础投入,提高防控能力。

今后,城市规划开发、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要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新建投入使用的社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验收达标。对短期内不能开发和改建的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区、棚户区等要加大消防投入,要广泛开展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龙头,物业管理单位和社区业主委员会为核心,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真正形成“社区是我家,消防靠大家”的管理氛围。必要时在一些没有物业管理的社区,可以利用社区警务室设置社区消防服务网点,推选一名思想觉悟高,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较强的业主确定为专(兼)职消防安全员,配备最基本的灭火器等工具,随时接受群众的求助。

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氛围。

物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对社区内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科学规范的宣传教育计划,设置动态消防宣传栏、消防漫画,利用社区文化站、社区楼宇电视和广播等手段,建立社区消防文化阵地来宣传防火、灭火及火灾逃生、安全疏散等消防基本知识,让居民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消防、家家关注消防的文化氛围。

篇3

一、《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意义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如何在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上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突出高等人才的实用性,突出高等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同国外成熟的社区学院相比,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功能还有很大的差距[1]。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知识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服务社区安全的能力[2]。社区安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是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安全是跟每个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部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3]。

由于社区群众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职业层次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消防管理一直是保障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高校的《消防管理学》课程一般是从消防设备和消防相关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教学方式也偏向于理论化教学,不能很好的体现授课对象的实践能力和课程的服务社区功能。因此,本文在进行《消防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求合理的展开该课程,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社区安全。

二、《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措施

一般院校消防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燃烧的原理、火灾的特点、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灭火剂的原理和灭火范围、常见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法规、火灾调查等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有些院校由于实训材料等原因,教学方法全是课堂讲授,不能体现消防管理的实践性,在服务社区消防安全中的实际应用性不高。

针对以上方面,《消防管理学》课程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1.课程内容方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火场中人员逃生和疏散、灭火器扑救火灾的范围和操作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构件和动作原理、防排烟系统的主要构件、消防安全检查、危化品管理的内容,重点在于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以及日常消防巡查和消防检查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检查的内容,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社区安全检查、社区初期火灾扑救、社区宣传教育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社区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能够对社区的消防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障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初期火灾并正确报告火警,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社区常备消防设备扑救初期火灾,能够有效组织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消防意识和防火警惕性,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去服务社区安全的目的。

2.教学方法方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采用案例法、模拟训练法、实训法、实验法、兴趣小组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2.1案例法,比如,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讲解以硝化棉为例的易自燃物质的火灾特点以及扑救此类火灾宜采用的灭火物质,并说明此类危化品储存、运输时的注意事项;利用蓝极速网吧案件讲解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规范,并说明放火罪具有主观故意、直接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等特点,此外,案件中有一防火人由于未满14周岁未受到刑事处罚,这是由于放火罪对年龄的界定条件是年满14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案例法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模拟训练法,比如,在消防宣传教育中,宣传对象不同时,宣传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肯定会有所不同,据此,把学生分为四组,一组进行宣传教育,其他三组扮演宣传对象,通过模拟真实的宣传教育场景,分别模拟对象为小学生、大学生、老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四种情况下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效果良好。另外,通过释放烟雾弹和打响火警铃声,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组织学生在火场中快速疏散逃生,使学生熟悉火场环境,克服人在火场经常出现的从众心理、归巢心理、向明心理、恐慌心理等影响疏散逃生的心理活动,理智的进行疏散逃生。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实训法,带领学生进入郭溪街道,对社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压力不足应该重新重装、消火栓水压不够应该维修、感烟探头不灵敏为误报禁止在附近抽烟或使用明火、楼道内乱拉电线违反相关规定有引发电气火灾的危险应该立即拆除等内容,这些整改措施大多被社区采纳。实训法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2.4实验法,组织学生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对铁桶内燃烧的汽油进行火灾扑救,并要求学生在使用灭火器之前检查灭火器的铭牌和压力,确保灭火器处于可有效工作范围,加强了学生对灭火器检查内容的掌握,锻炼了学生操作灭火器的能力。

2.5视频演示法,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演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动作原理,讲解其中主要的构件及其作用,带领学生到实训室观摩实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其动作顺序图,并注明主要构件的作用和动作机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6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形成一个兴趣小组,在节假日之前进入郭溪街道的社区,采用海报、灭火器演示、防火小贴士等多种形式对社区群众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在11月9日全国消防日,组织开展消防展览,包括常见消防标识展示、危化品标识展示、灭火器使用展示、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展示等内容,参观群众还可以参与到灭火器的使用、消防知识问答等活动。

三、《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困难和展望

篇4

【关键词】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是社区管理的核心问题,因为交通问题关系到社区的安全,秩序的稳定以及社区人们生活的安定、和谐。随着我国交通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社区交通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建设社区内部各项交通设施,加强社区道路建设,提高社区交通安全水平,打造一个通达度较高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样才能维护和谐的社区环境,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

一、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管理机构与人员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有限,对社区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创建健全、完善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从实际的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交通安全法规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也明显不足,所问询的100名社区居民(多数为退休职工、老年人、学生等等)有一半以上对社区内基本的交通规则不甚了解,几乎无人可以完整地说出行车规则以及动车载客的最高数量。

(二)社区交通安全重要性认知不足

最近一些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社区加大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然而社区单位由于认识不足,没能积极有效配合宣传,社区交通安全工作重任全部落在公安交管部门身上,加重了公安交通部门的工作负担,公安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长期深入社区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切实维护社区交通的规范。

(三)社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尚未形成强烈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意识,使得社区内部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也处于较为欠缺、薄弱的局面。社区内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泊车空间不足,车辆随意乱停的现象时有发生,行车路线与行人路线无清楚分辨,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监管,使得行车与行人时常拥堵到一起,不仅导致了社区内交通混乱,甚至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这些都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健全密切相关。

二、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一)创建社区交通管理机制

将整个大社区划分为几个区域,单个区域内设置两到三名民警,民警要全面、彻底、细致地了解自身所辖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状况,以及经常通行本区域的车辆、人群等等。只有熟知了交通环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序的交通管理方案,将具体的安全管理方案提交给当地行政机关,再由行政机关与各个社区所对应的企业、单位等进行沟通、协作,这样才能确保社区管委会与交通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履行社区交通管理方案。

具体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应该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设计、规划与维修等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与使用规则,商业点的布局与调动等等,为了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可以创建专门的社区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社区居民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密切配合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可以试着创建交通管理档案,对于故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记录备案,超过规定次数或情节极其严重的行为则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处理。

1. 社区内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以社区内各个交通区域划分为基础,创建各个单位的台账,实行台账管理,这其中应该包括车辆台账、驾驶员台账,分配安全管理员协助管理。在车辆台账中记录本社区内所有车辆的基本信息,例如:车主姓名、车辆居所、车牌号码、车辆类型、年检状况、使用时间、有无违章记录等等。重点要加强对行驶车辆的追踪式管理。驾驶员台账也要进行详细、科学记录,其中包括:所管辖社区内驾驶员的基本信息,例如:名称、年龄、性别、任职单位、驾驶时间、有无违章记录、年审状况等等。社区对应单位的交通负责人要同交通民警积极、密切配合,定期将社区内车辆司机组织起来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尽量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对台账信息经常进行核对、整理与更新,重点核查车辆的年检状况、违章信息等等,需要年检的车辆必须及时催促车主年检,也要严格监督驾驶员的年审情况。

2. 社区内交通秩序管理。为了全面确保社区交通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可以创建交通资料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其中的信息内容基本包括:社区中所分布的道路级别、道路长度、基本的车辆通行状况等等,同时要试着与社区对应单位的管理部门取得长期、有效的联系,实现双方的长期双向配合、有效合作,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普及力度,锻炼一只专门的社区交通安全协助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由社区居民轮流担任,由此来调动全体社区居民的力量,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配合交通安全管理,这样才能使社区内部自觉形成良好的交通风貌。

3. 做好社区内交通违规与事故的处理。对于所采用的交通管理机制与方法要试着在应用中探索、选择与取舍,根据社区内部交通秩序状况以及事故状况等进行针对性选择与处理,对于一些违规、违章行为可以根据情节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实行单位与社区双向配合监管,共同监督社区交通安全,对于情节轻微、影响较小、责任明确的事故可以由民警自行处理,对于情节较为恶劣、严重的事故则要履行正规的交通法律法规程序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首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尽量控制矛盾发生,全面维护社区内规范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氛围,尽量调动群众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参与、积极配合交通安全管理。

(二)引进技术、现代化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管理也受益其中,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下,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逐渐朝着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未来的交通管理势必会逐渐摆脱人为操作的局面,朝着科技、网络管理的趋势前进和发展,从当前来看更多的城区已经配置了交通闭路监控系统,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也要顺应形势,在社区内部引入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打造网络式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社区的交警责任人可以利用交通网络系统来提供社区内交通概况信息,凭借网络系统开展交通管理工作,达到社区交通的安全化、自动化管理。针对这一客观形势,就要试着提高社区交警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要尽量配备一些不仅具备扎实交通专业知识的交警,同时也能够熟练操作与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这样才能确保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加强社区车禁系统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交通,就要从交通车辆的技术化管理入手,安装社区车禁信息系统,对过往车辆实行刷卡识别处理,严格监督外部车辆,例如:出租车、非社区私家车等车辆的出入,对于一些较为特殊需要出入社区的车辆,例如:货车、施工建设车辆、搬家车等等则要进行登记,实行门卫监督制度,一切非社区车辆的出入必须经过门卫核查、登记后才能进入社区。

增设社区视频监控系统。为了切实维护社区生活安全、交通规范,可以在社区内的一些重要路线配置视频监控系统,确保社区主要交通线路都能够被严格监察,力争达到社区主干道视频监控的全方位涉及,积极巡视、监控社区交通安全,特别是处于动态运行的交通设备,以及车辆的停靠状况等等,一旦出现违规、违章的交通车辆,则可凭借监控录像资料来进行取证、处理,从而达到有效的监控效果。

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健全、完备的社区交通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只有规范化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备才能使交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社区内各个车辆、各个驾驶员按照设施规划来规范行车、停车。

(一)加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

社区要加大力度完善社区内主干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确保社区内道路平坦、宽阔,经常实行道路质量硬化检查,全面维护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质量,及时检查各项车辆通道有无隐患因素存在,根据社区内建筑的建设情况对道路进行规划、维修,重点加强对居民楼前道路的维护与保养,尽量高筑路基,减少低地、洼地的出现,控制积水现象,必须为社区居民留置出足够活动的空间,防止出现由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出现交通事故问题。

(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泊车问题是社区交通安全管理的大问题,安全泊车的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泊车系统,为安全泊车提供充足空间,可以选取两个居民楼的空间,利用其修建泊车场,确保每一名车辆都能够安全、有序停放,或者修建地下停车场,试着将停车场入口与人行道路口分离开来,二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保护了社区内老幼居民的安全,也可以通过扩展社区道路来设置临时停车位,这样就能够有效规范泊车空间,确保社区内的所有车辆都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停泊。

(三)增设交通标识设施

通常情况下,社区内道路较为曲折,会有很多拐点和分支路口,为了减少由于道路伸展复杂所造成的交通运输问题,就可以通过增设交通标识设施来解决。针对社区内典型的区域,例如:学前班、学校、十字路口等地方可以增设减速带,或者其他缓行提示灯,也可以通过安装测速仪器等来监督各个通行车辆,通常主干线路上的车辆航速要控制在20km/h,分支线路的行驶速度则要在15km/h,也可以在车道两旁比较醒目的地方增设一些宣传标语,用来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为了切实保护社区内老幼人群的生命安全,也可以通过配设三角塑料凳、架设石柱等进行隔离,设置出一个无车区,有效限制各式车辆的涉入,全面维护行人安全。

同时,也要注重行车、泊车区域远离居民生活休闲区域,这样才能为社区市民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维护社区生活的安定、和谐,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四)做好社区巡逻检查工作

在社区内设置巡逻车辆,对小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动态观察、监测,并与保安建立好联系,在双方的有效配合下,进行全昼夜的观察,对于一些交通违规行为,例如:不按规则停车、车辆超速行驶等等,则要采取合适的惩治手段,或给予警告、或给予扣分,如果出现无法处理的矛盾问题时,则要履行正当的法律程序,以此来维护社区规范的交通秩序。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工程施工、社区内重大活动等社区内交通难免会受阻,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内保安人员、交警要做好社区居民出入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要特殊关照、可以带领他们穿过交通干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将老年人送回家,将社区内人身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当社区内商业点在举办各种促销或其他大型活动时,要在各个路口配置保安,负责整条路交通秩序的维护,做到责任详细规划,分工细致。

四、完善社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于社区安全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整个社区居民的启迪,可以在社区的大门口拉条幅、贴标语等来向人们宣传社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人们时刻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或者通过向社区居民发放交通安全教育小册子,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时刻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在行车、步行以及外出等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自身安全,也为他人带来良好、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五、结语

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源自有序的交通秩序,必须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序的交通秩序,为社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更多的人不受交通车辆的不良打扰,这样才能实现对社区交通的有效管理,全面提高社区生活水平,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下大队.开放式社区道路微循环改造汇编,2010年.

[2] 周江平.微循环理论与支路交通[J].城市交通,2010(5).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和市安委办《关于深入推进我市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推进我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现就2014年安全社区“安全港湾”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典型引路,开展安全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全面建设“四区四高地”的重要载体。各有关单位要从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安全社区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开展创建活动,确保我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新实效。

二、工作目标

1.根据市安委办《关于深入推进我市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市安全社区评定标准》,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2.2014年,至少有一个街道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社区,至少有两个街道申报完成市级安全社区。

三、工作分工

(一)区安委办(区安监局)

1.拟定完成《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规划》。规划今后3年区安全社区建设,提出3年内至少有一个街道建成国家级安全社区并达到国际安全社区水平,全区所有街道达到市级以上安全社区建设水平的总目标。同时,在国家安全社区创建标准的框架范围内,对安全社区建设体制机制、人员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品牌等任务提出子目标。

2.做好全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中小企业安全促进项目的指导。安全文化宣传及安全品牌建设,按照市安委办要求拟定居民社区安全展示馆建设标准。建立居民安全社区认知程度及安全意识调查机制。

3.安全文化展示馆实事工程建设。一是按照市安监局的要求,以沧浪街道桂花社区安全文化展示馆建设为标准,在今年上半年制定完成市居民社区安全展示馆建设标准。二是落实区内安全文化展示馆的建设。选定好安全文化展示馆地址,联系有关公司,制定预算方案,选定灭火模拟操作设备、火灾逃生模拟设备、个人急救模拟操作设备,并落实设备的安装维护、使用教学等工作。力争在今年完成3个安全文化展示馆的建设。在展示馆建设完成后,要做好广泛宣传,落实启动仪式,定期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参与到安全展示馆内各栏目的活动中。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文化展示馆安全主题活动,以4月份职业病防治宣传周、5月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11月“11.9”消防日等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

4.根据市安监局的安排,组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人员参加省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社区建设培训。在今年6月之前,编制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汇编,购买安全社区创建指南等书籍下发至街道,组织创建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对国家、省、市安全社区建设标准作详细的解读,提升创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基本能力。

5.邀请国家、省安全社区创建专家对我区安全社区建设进行长期指导,举办1-2次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培训,参与培训人员要涵盖街道分管领导、安全员等,进一步增强我区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化程度。

6.组织一支安全文化宣传队伍,进街道、进企业、进社区,就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等进行宣讲。由安监局牵头,每个处室各派一名年轻同志负责本处室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宣传、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监管处负责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综合处负责居民安全防火、火灾安全教育等综合性安全知识、监察大队负责中小企业安全、安全标准化,每个季度,每个处室开展宣讲活动1-2次。

(二)各有关部门

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从“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履行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指导街道开展本行业领域安全促进项目。2014年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并在今后每年逐步推广至全区各个部门。

拟将住建和市容市政局、平江、沧浪、金阊消防大队作为2014年部门安全促进项目试点。

1.住建和市容市政局

按照自身职能,在区内建筑工地开展建筑安全促进项目,梳理全区在建工地名称、数量、地址、承建公司、转分包状况等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对区管建筑工地、老新村改造工地开展安全检查、广泛宣传建筑安全,督促工地组织安全培训、建筑事故警示教育,积极联系市住建局开展燃气安全促进项目,提升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2.平江、沧浪、金阊消防大队

按照自身消防宣传工作要求,分别开展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居民消防安全服务、应急自救逃生技能演练等活动。协同街道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居民消防安全服务、应急自救逃生技能演练每季度不少于1次。同时,结合专项整治活动,在德合小商品市场、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机电五金城等市场开展市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提升市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3.其他各部门

(1)结合自身职能,积极支持条线单位参与街道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项目、品牌,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现联动、对接和资源共享。

(2)结合自身职能,将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居家、老年人、儿童、学校、公共场所、体育运动、涉水、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相互结合。保障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各街道

1.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区域特色,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按照市安全社区创建标准,充分整合各条线工作,完善安全社区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社区建设有关制度,实施安全促进示范项目。

2.按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配齐专职安全员。其中,各街道应充实安全社区建设人员队伍,做到街道层面至少选定1-2人从事安全社区建设,每个社区至少选定1人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结合属地网格化网络,初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管理机制。

3.已全面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街道以省级安全社区建设为目标,继续落实建设工作。抓特色项目建设。结合辖区安全特点,在安全生产、消防、交通、老年人、青少年等多个领域开展安全社区促进项目,有条件的要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展示馆建设,促进安全文化广泛传播。

四、方法要求

1.制定工作方案。各街道应对照《市安全社区评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评,分析存在问题。各街道根据自评结果,按照标准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将自评结果、实施方案于4月16日之前报区安委办备案。

2.开展宣传动员。各街道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行广泛动员,讲清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安全社区创建理念和标准,动员社区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并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好一次安全社区创建启动仪式。

3.建立组织机构。各街道组建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安全生产、卫生、公安(消防、交巡警、治安)、民政、住建等条线为成员的安全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不少于9人,部门不少于3个。建立情况于4月30日前报区安委办备案(以红头文件形式报备,列入目标责任考核)。

4.健全各项制度。各街道应在原有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社区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员职责制度、辖区小区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巡视检查制度、居民安全公约、事故与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应急救援制度、事故与伤害记录和安全社区创建档案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切实开展工作,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5.开展调查摸底。各街道应在宣传动员基础上,对本辖区内所有社区安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社区安全基本情况,特别是要摸清控保建筑、古旧民宅、群租房等火灾隐患易发地点以及孤寡老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建立社区安全基本情况档案,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6.优化活动载体。各街道应在社区道路、楼道等居民日常活动的适当场所建立固定的社区安全知识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立相对固定的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场所,以课堂培训、文体、互动、演练、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对居民进行安全教育,每半年不少于1次。

7.整合各类资源。区安委办、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应积极联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特别是要利用好当前各条线工作中的各种品牌,融合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居家、老年人、儿童、学校、公共场所、体育运动、涉水、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等领域的相关安全知识进行宣传与教育,开展至少6个安全促进项目,全面营造安全社区创建的良好文化氛围。

8.强化隐患排查。各街道应当积极在社区开展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排查用电用气安全、房屋居住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防灾减灾、环境安全与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事故隐患。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计划,全面、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检查要落实带队领导、检查人员、被检查场所人员“三签字”要求,留有台账资料。

篇6

街属各社区居委会、XX经济发展有限公司、XX街派出所: 为贯彻落实全国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以下简称“四进”)现场会精神和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公安消防部队消防宣传“四进”工作考评标准》,文秘部落 以及省消防总队下发的《XX省消防宣传“四进”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区下发的《消防宣传“四进”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街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消防宣传“四进”工作,要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部队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公消〔2004〕104号)、《公安消防部队消防宣传“四进”工作考评标准》(公消〔2004〕424号)和省公安厅等五厅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X公通字〔2004〕92号)、省委宣传部《关于加强消防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X宣通〔2004〕42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中有关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创我街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为XX地区营造“两个适宜”的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基层单位、各社区居委会的努力,将消防安全宣传作为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一项治本措施。以消防安全宣传“四进”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每一个社区居民、每一个中小学生、每一个企业人员、每一个农村居民都受到深刻的消防安全教育。做到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人人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1、指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自觉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宣传教育内容,单位消防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按《消防法》规定接受消防培训,员工受教育率达到90%; 2、指导各类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在校生受教育率达到100%; 3、社区居委会完成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任务后,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受教育率达到80%; 4、全面开展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农村人口受教育率达到60%以上。 三、组织领导 消防宣传“四进”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负责,XX街派出所、XX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各社区居委会共同组织开展。街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日常工作。 四、工作内容 1、社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为主,结合社区消防建设,制定详细的年度消防宣传教育方案,建立较完善的消防宣传教育档案,同时,配合天河区公安分局以XX社区居委会为试点单位,推广社区消防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建立消防工作机构和群众义务消防组织,落实社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设置必要的消防宣传、教育场所,并配备相关的消防图文影视宣传品(包括消防图书、挂图、音像制品等),定期更新内容;及时对社区消防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社区居委会要注意收集新闻宣传资料,并整理成册,完善消防宣传业务档案;定期在宣传栏宣传消防知识;每月要组织一次社区内各单位员工和居民到消防队参观学习,每季度要对辖区单位和居民开展一次专题教育,每年向辖区单位和居民派发消防宣传资料不少于一次;要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并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 2、学校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以学校为主,街安委办负责指导各类学校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组织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学校消防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要制定消防宣传教育长效规划和详细的阶段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消防宣传教育档案;要设立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场所,并配备有消防书籍、挂图、消防宣传音像制品;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不少于2课时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如消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消防征文、板报评比、消防书画展、消防知识竞赛等;要定期分批组织师生到消防站参观学习;小学可开展一年一次的“少年雏鹰章----消防章”争章表彰活动,小学或初中可冠以“少年消防警校”等称号,聘请消防官兵或干警担任校外辅导员,有条件的各类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消防夏(冬)令营”活动;定期对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员和其它有关人员(如电工、化学试验室管理员、仓库管理员)等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3、企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以企业为主,强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推动和引导企业自觉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各类企业要制订消防培训制度和宣传教育方案,建立较完善的消防宣传教育档案;要设置专门的消防宣传、教育场所,并配备有图文影视宣传品(包括:消防书籍、杂志、挂图、音像制品等);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消防教育,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管理人及岗位工作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员工,都必须接受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如聘请专家进行消防讲座、举办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组织参观消防教育基地等;企业内危险场所和重点部位必须设置固定消防警示标志,确保厂区内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整好用,按规范配备灭火器材;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建立完整的灭火方案和疏散预案,并且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消防演练。 4、农村(“城中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以XX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为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研究改进和加强“城中村”消防工作的措施,积极推动“城中村”消防组织建设;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和责任人,制订村(居)民防火公约,建立消防档案;组建义务消防队或专职消防队,进行防火巡查,并开展入门入户的消防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灭火和疏散预案,并适时开展灭火和疏散演习;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完整好用,保证主要道路和消防通道畅通;根据不同季节、特殊人群和重要时段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三小”场所、出租屋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消防管理和消防教育。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消防宣传“四进”工作的重要性,要从“以人为本”和“关爱生命”的高度,把加强基层消防基础建设和深化消防宣传社会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在总结往年开展居民小区消防宣传、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及社区消防建设等工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在全街掀起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热潮,使人人都重视消防、参与消防,创建一个更为安全的消防安全环境。 3、勇于创新,真抓实干。要多想办法,开阔思路,拓宽视野。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想方设法解决,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同时,要加强信息反馈和沟通,争取多方指导和帮助。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消防宣传“四进”工作,认真组织和实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打造平安XX而共同努力。

XX区XX街道办事处

街道消防宣传“四进”工作实施方案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7

关键词:公共安全 美国 政府 启示

最近几年我国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南方冰雪灾难,汶川地震,烧事件,瓮安事件,云南孟连袭警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接连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及这些事件抵御之困难和危害之大都显示着我国即将进入“高风险社会”。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激化。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明确了国务院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了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家和地方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负责,在地方政府的参与下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各公共危机事件,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如缺乏理论支撑,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政府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上缺乏管理经验。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发展迅速并形成一门学科。西方学者从政府、组织和个人等管理主体和法律、宣传、运行、后勤等制度层面研究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许多政府关于公共安全的管理方案和理论创新。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效率高,制度合理,成果显著。其公共安全管理制度为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代表了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高水平。中美两国在国家公共安全管理上存在诸多相同类似之处,如中国和美国在应对公共危机上都重视发挥行政首长的指挥领导作用,都建立了紧急事态和突发公共事件行动预案,都很重视事后处理和恢复。但中美两国公共安全管理也各有特点,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如美国在公共危机处理中以地方政府为主力,联邦政府起到监督的作用,中国主要以中央政府为领导核心,为指挥领导机关,同时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承担者和责任人,研究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分析美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合理因素和制度优势可以使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得到有益启示。

一、“公共安全”的界定

美国的合众国法典中指出,公共安全事件是由总统决定的,在联邦政府的帮助下,以州和地方政府为救援主体来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以减轻来自任何地方的威胁和危害。美国对公共安全危机的界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都是公共安全事件的范围,紧急事件危机、灾难性事件都可能成为公共安全事件。

对公共安全的界定和范围关系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美国等联邦制国家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源应急级别和社会动员程度,标准不同,对待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各国对公共安全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公共安全危机具有阶段性特征,各国面对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根据特定的国情和公共危机发展趋势来界定其范围。

在我国,传统的公共安全事件有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煤矿安全、公民犯罪等。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公共安全事件,属于食品安全领域。除了食品安全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发展加快,还出现了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新的公共安全问题,这些区别于传统的公共安全危机被称为“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多样性,隐蔽性,突发性和跨国界跨地区等特点。国政府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危机上还缺乏经验,危机管理有待改善。

鉴于我国国情和我国公共安全危机多发、突发以及“非传统安全”成为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等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的公共安全事件应包括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危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其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个人恐怖犯罪活动造成的公共安全事件。这类事件参与人数少,但危害大,处理不好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危机。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安全问题。除了自然灾害外,还包括煤矿瓦斯爆炸,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安全事件,建筑物倒塌,公共设施安全等公共安全问题。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袭击,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新的公共安全问题。

二、美国公共安全管理特点

1.公共安全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颁布了《洪水控制法》和《全国产业复兴法》,50年代又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灾难救济法》(Disaster Relief Act),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总统可以公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这部法律是为美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上的制度性的立法。此法在随后几十年里不断完善。美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本土遭受了多次飓风袭击和两次强烈地震(一次在阿拉斯加,里氏9.2级),这些自然灾害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961年,肯尼迪政府设立紧急事态准备办公室,专门应对自然灾害。1968年,美国政府出台《全国洪水保险法》,还根据《全国洪水保险法》开展洪水保险计划,把保险的领域扩展到救灾方面。1972年,美国政府出台新的《洪水保险法》。

20世纪70年代,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促使政府向全面的灾难救助的立法。1970年,新的《灾难救济法》规定政府直接对受灾的人提供帮助。1971年,美国发生了旧金山大地震,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种种问题,促使政府在1974年出台了新的《灾难救济法》。

到目前为止,美国产生了100多项关于安全管理的法律,完善而严谨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使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有法可依,规定应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各主体职责和权力,有利于协调各部门,联邦和地方,组织和个人的行动,保证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高效率。

2.政府对公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参与

政府对公共安全产生的全过程参与,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全过程管理师以“四阶段理论”为理论基础而产生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认同了“全危险方法”后,它将公共危机的政策和活动项目区分为四个连续的功能区: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成为四阶段理论或者生命周期理论。

减除,即预防危害发生,主要内容有区域规划、建筑法律法规、税收政策、重设安全改进法规等。

准备,即危机发生的设想及应当具备的动员资源和救援素质。主要包括灾难预案,撤离预案、危机事态通讯、预警系统设置、资源和特别资源的供给和储备。

应对,即应对安全危机采取有效的举措。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预警、资源的动员和管理、提供救援等。

恢复,即对遭受损失的社区提供帮助。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咨询、重建公共设施、建设临时住处,国家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和情报收集等。

在整个过程管理中,减除和准备是危机发生前的活动,应对是危机发生时的活动,恢复是危机发生后的行为。一般而言,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互有交叉。如在应对活动中就应当就危害程度和救援行动的各方面综合做出善后处理方案,应对工作完成后立即进行恢复工作,而恢复工作过程中也应该认真考虑下一次类似公共危机的减除和准备工作。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重视危机管理中的管理过程,有利于从源头切除问题和最大幅度减轻危机的损失。

3.发挥有准备社区的作用

公共危机管理中三个极重要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三者的有机协调构成了“有准备社区的基本内容”。

个人在社区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个人了解地区公共安全隐患和存在的危机,个人通过加入社区内的非政府组织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发挥重要作用。个人和自愿者组织只有参与到社区中来,进入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它们才能有所作为。

美国的有准备社区在“9・11”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恐怖袭击发生以后,除了政府派出警察维持治安,曼哈顿附近居民自发上街提供帮助,许多自愿者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人数越来越多,这些自愿者也越来越组织化,形成全国性的救援组织。

自愿者组织是社区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十分重视自愿者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自愿者组织在公共安全事件中往往最先到达现场并参与救援。他们能利用自己的技能快速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减少伤亡人数,降低损失。自愿者组织在美国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4.地方在公共安全管理的主导作用

美国建立了以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只有涉及全国性和影响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才由联邦管理。以地方的政府来管理公共安全事件,中央政府只是进行监督。

地方政府最早接触公共安全事件,是第一反应者,对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了解问题的来源和应对方法,地方本位的危机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程度。

美国从联邦到地方都有各自公共安全管理机构。联邦有联邦国土安全部、司法部、国防部等联邦管理机构。州政府设有州紧急事态管理部门。重大安全事件时启动联邦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总统为最高负责人,由联邦辐射到地方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由地方主导公共安全管理过程。

三、美国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1.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完善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可以让各责任方有法可依,弄清自己职责,协调各部门工作,保证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化。美国从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开始制定了各种公共安全法,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如《防震减灾法》、《消防法》等有关自然灾害的法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公共卫生的法律;《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这些法律具有强烈的部门性,有些法律不适合管理的要求,法律的执行也需要监督。为应对我国新的安全形势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需要出台相关法律,如《信息安全法》、《经济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2006年1月,国家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职责,但它属于行政性法规。我国需要建立一个整体的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协调各方行动,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法律体系。

2.加强非政府力量的参与

政府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但各自愿者组织和公民个人等非政府力量都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分级管理,自愿者组织和个人在危机管理中的参与不够,没有发挥自愿者组织和个人在危机救援中的积极作用,没有有效发挥有准备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自愿者组织和个人是最先接触到公共安全危机的力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抢救伤者,减少损失。自愿者组织参与公共安全管理中应对和恢复环节,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害,也减少了政府的压力。2008年5月,汶川地震中我国志愿者组织和公民主动奔赴现场开展救援,抢救了多条生命,挽救了人民的损失,在这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政府应当认识到非政府力量的重要作用,支持鼓励社区的参与,加强其独立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发挥非政府力量的积极作用。但是应该考虑到美国的社区发展完善,我国社区发展远未成熟,不能照搬美国的经验。我国政府可以参考借鉴美国有准备社区参与模式,优先发展自愿者组织在公共安全管理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

3.加强地方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采用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强调统一领导安排。虽然有利于加强领导,但是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客观上影响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效果。我国一些省份已经建立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机制,但是政府内部缺乏协调和沟通,这种机制属于分散管理,难以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地方政府在危机发生后快速反应,应当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指挥协调。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应加强地方政府之间协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挥地方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跨界跨地区的公共安全事件,应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调,加强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战略规划,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处理公共安全事件。

4.加大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教育

加强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公民的危机反应力,还可以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减轻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美国十分重视对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联邦政府加强对公民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防灾救灾的培训。政府不仅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公共安全保卫工作,而且通过加强公民公共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公共安全培训等手段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我国政府对公民安全教育的普及工作不到位,多数人不知道地震前有哪些预兆,地震中应怎么办,政府本身也缺少公共安全意识。汶川地震中所有房屋几乎毁于一旦,房屋质量不合格,抗震强度差,这些是预防意识弱导致的。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安全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政府部门和公民公共安全培训,提高政府和公民应对公共安全的能力,从减除、准备和应付三个环节应对公共安全危机。

参考文献:

[1]夏宝成.西方公共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篇8

2010年,卫生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围绕继续扩大卫生信息化覆盖的范围和领域,提高卫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保障系统安全,持续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北京市卫生系统信息化领导小组委托,现在由我向大家做工作报告,总结2010年工作,部署2011年重点任务。

2010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情况

1. 积极推动医改各项工作

2009年国家颁布新医改方案,2010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市2010~201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卫生信息化工作,在北京的医改文件中提出:“启动医药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前期工作。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试点发展远程会诊。推进信息化标准建设,逐步统一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接口和信息采集,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

2. 卫生信息化人员机构和队伍建设又见成效

2010年,昌平区卫生局新成立了信息中心,使我市16个区县中,区县卫生局成立信息中心的数量达到12个。目前,只有海淀、丰台、通州、门头沟4个区县卫生局仍然没有成立信息中心。

3. 坚持卫生信息化行业管理不松懈

自2003年后,为避免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数据多头采集,北京卫生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原则开展工作。

起草《北京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

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之年,《北京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专项规划是《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卫生局全面征求区县卫生局、直属事业单位和直属三级医院的意见,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征求意见。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的制订,准备近期。

制订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相关标准规范

完成《北京地区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数据采集规范》(试行稿),于9月19日向北京地区50家三级医院及11家远郊区县中心医院下发《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以及《关于做好门急诊信息系统接口改造工作的通知》,该规范作为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改造以及数据采集的规范依据正式试行。

完成了《北京市药品分类与代码规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将其列入2011年北京市地方标准修订计划之中。

完成卫生信息化项目前置审核工作

按照《北京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京卫办字〔2008〕107号),做好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前置审核评审等项目管理工作。2010年共收到各单位上报项目76项,涉及资金3亿元。经市卫生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通过22项。

通过统一评审和归口管理,可以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卫生信息化情况,做到统筹管理,使得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同时利用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及相关专家资源对于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估,使得方案在总体设计、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国产软硬件产品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更加全面、科学。

4. 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顺利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全面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管理机构,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支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系统,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要求。

在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着力建设社区卫生业务和财务等应用系统,实现市、区县和基层三层体系架构。2010年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6月24日启动全市推广。截至到2011年3月6日,在西城、原崇文、原宣武、顺义、朝阳、海淀、石景山等8个区县、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基本完成实施推广任务,顺义、海淀、石景山、昌平区、密云县进展顺利。

借助医联码系统,实现门急诊信息采集

北京市实名就诊卡完善(医联码系统)项目是我市建立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支撑项目,是我局针对目前管理需求对原北京市实名就诊卡完善项目进行变更后重新启动的项目。该项目在全市三级医院及十一家区级中心医院实施,将为非医保患者建立统一的条码,通过此条码采集门急诊就诊信息。项目实施至今,已在全市推开,医联码发放及信息采集工作业已开始。截至3月15日,已有39家医院完成接口改造,大兴人民医院、妇产医院、同仁医院、房山第一医院等31家医院共计发放医联码28.95万条。朝阳医院、妇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等17家医院已经上报门急诊信息,共计93.8万条。

5. 固化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成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010年的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的重点工作是固化奥运和国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在行业内以推动等级保护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全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各单位圆满完成了2010年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检查

2010年,为督促我市卫生行业各单位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细化各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支撑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我市卫生行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对全市大中型医院及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检查。

出台《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2010年,结合近几年信息安全联合检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规范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指导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对搞好医疗卫生信息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信息安全培训

2010年,在卫生局直属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员信息安全保障知识培训,共进行了8次授课,共4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提高了信息安全员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各单位的信息安全保障奠定了基础。

2011年卫生信息化重点任务

1.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基本任务

未来五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张网络、两级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

一张网络,是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两级平台,是指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是指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上述目标,依靠的是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两个体系。

2.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电子病历试点工作

卫生部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于2010年9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85号)文件,决定在北京市等22个省(区、市)部分区域和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确定试点工作时间为1年。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同时还制定了《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试点技术方案》,指导试点医院推进电子病历工作。

医联码相关工作

医联码系统为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采集提供了支持,奠定了基础。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文件要求,三级医疗机构及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2011年1月起,正式启用门急诊信息上报工作。今年要继续推进医联码相关工作,希望各医院建立院内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医联码接口改造、信息上传、门急诊就诊信息上传等工作。

3. 推广实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京卫基层字〔2010〕25号)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加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各区县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年底之前,完成16区县推广应用部署工作。目前,推进较好的区县为东城、西城、顺义、海淀、石景山、昌平、密云、大兴等。

4. 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利用

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根据医改要求,把为辖区常住人口重点人群自愿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并逐步试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列为本市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的医改任务责任书中,各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有所不同,但全市总体要求达到50%以上。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已经提供了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工具,请各区县组织人员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以便建立实时动态变化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家庭医生服务。

启动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

3月启动妇幼保健二期建设,系统将覆盖北京市妇幼保健院、16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所)、近800家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1000余家托幼园所等机构,以妇幼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与医院和社区信息共享的、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妇女儿童保健信息库。计划9月开发完成,试运行。各区县不需再单独建立妇幼信息系统。

2011年工作要求

1. 领导重视,加快落实信息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仍有部分区县没有成立信息中心,部分直属机构没有信息管理部门,卫生人才队伍薄弱,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尽快落实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问题。

2. 加强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今年市卫生局将继续以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为依托,继续加强全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继续联合市公安局对行业进行信息安全检查,重点针对电子病历试点单位、重要公共卫生部门进行安全检查。

按照市信息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推动等级保护。

3. 树立大局观念,加快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要求各区县加强组织,落实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推广力度,2011年底之前完成任务。

使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篇9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渔业安全生产方针,以宣传教育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综合治理,依法行政;密切配合,全面排查,着力解决影响生产安全的重点问题,全面提升渔业安全管理监督水平。

二、综合治理内容

(一)综合治理范围。镇域内资江水域及支流、沟、水库。

(二)综合治理重点。全面禁止电力捕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全面规范库区网箱养鱼。

(三)综合治理目标。通过开展集中行动,全面禁止电力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进一步规范影响客运的渡口和通航地段范围内网箱养殖,促进镇域内河流、沟渔业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三、实施步骤

本次集中行动时间为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3月20日,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3年8月1日至8月31日)

1.成立机构。成立镇集中行动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镇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社区成立巡查小组开展经常性巡查,协助配合各部门做好电鱼设备拆除或收缴工作。

2.宣传发动。组织各村、社区支书召开专题会议,提高认识、明确职责。通过横幅、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确保辖区内电力捕鱼等非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调查摸底。各村、社区认真开展调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电力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库区网箱养殖等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台账,并及时上报镇集中行动领导小组。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2月20日)

根据台账内容,针对非法捕捞等行为,配合渔政、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形成强大的打击合力,在规定期限内督促整改,拒不执行有关规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2月21日至2014年3月5日)

各村、社区要在2014年1月30日前,对照集中行动实施方案,自查自纠集中整治到位,并向镇集中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验收申请,镇集中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复查验收,并于2014年2月21日将复查验收结果上报上级部门。

(四)整章建制与迎检阶段(2014年3月6日至2014年3月20日)。

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迎检准备,巩固治理成果,逐步建立健全渔业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要充分重视本次渔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集中行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严格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传达文件精神,做好安排部署,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相关单位和个人,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以及“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创建理念,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全员参与,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动态评估、持续改进”的工作模式,结合__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创造社会安定、人民安康、安全宜居的良好社会环境。

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标准,将全镇整体建设成为“安全社区”,2015年建成省级安全社区,通过安全评定验收。到2015年,辖区内总事故起数逐年下降10%;道路交通、消防、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不突破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事故伤害人数逐年下降12%;居民综合安全满意度达到92%。建立起辖区跨界合作的工作机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90%,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实现各类场所、单位的规范管理。

成立__镇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领导下,成立符合实际的建设领导小组、促进工作组,设立促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__镇人民政府,由分管安全的副镇长白清龙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处理。联系电话:0839—7702230。

(一)加强领导,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安全社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首先要加强领导,建立起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加强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有效地使各项创建工作不断持续推进;促委会下设办公室在镇政府,促委会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及调度安全社区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完善促委会及促委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二)基本情况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危险源辨识评价,制定方案措施安全社区的建设应符合四川省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在策划之初,对社区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评价。分析社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必须了解和掌握社区基本状况包括已取得的成绩,行之有效的惯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差距,改进的空间与可能性,群众的建议和要求等,搞清楚社区伤害预防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处于什么安全水平。因此安全社区应从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危险源辩识,系统地,全面地认别出本社区的设备、设施、场所的危险源,确定社区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众,为安全社区的建立提供基础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和措施;策划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建设计划,安全社区重点关注的行业区域。

(三)成立各安全工作小组,完善各组职责

通过社区安全现状调查,危险源辨识、分析、诊断,明确了社区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参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里安全促进项目的具体12要素方面要求,并结合__镇实际情况,确定出社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设立相应的安全社区工作小组,完善各工作组职责制度,策划工作重点和促进项目。

(四)确定安全促进项目,组织实施项目

各工作组对各自行业领域安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摸清监管范围内的各项基本情况,查找安全监管薄弱环节,针对“两高一脆弱”,确定安全促进项目,并组织项目实施,完善各类资料,建立台帐。建设安全社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针对确定出的促进项目和措施,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付诸实施,形成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对各阶段关键数据予以记录,通过实施与运行检验实施的措施是否可行,是否适用,效果如何,与实施之前相比较,判断其效果。还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协调,相互配合,以及依靠社区全员支持和参与,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根据《四川省省级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标准》使其反映出促进项目的效果,为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促进活动提供依据,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五)宣传教育和培训

安全社区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以及正确地理解了安全社区的意义和内涵,正确地应用标准策划和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取得预期效果和群众安全知识知晓度、安全满意度提高的过程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和培训。因此进行规范的安全社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要分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首先,进行创建领导小组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培训,其次进行工作组人员及社区主任培训,再次进行全员培训。吸引热爱社区工作,愿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热心市民组成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利用安全社区的宣传力量,服务居民的力量,形成浓厚的安全社区建设宣传氛围。

(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项目应急演练

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全面提高辖区应急管理能力,镇政府每年组织辖区企业、饭店、

学校等单位,并根据其特点,每年至少实施一次应急疏散演练。(七)组织实施安全大检查

每季度至少组织实施一次安全联合大检查活动,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层层落实安全检查责任和措施,切实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同时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对检查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能整改的立即予以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落实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跟踪落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教育引导企业及居民群众增强安全意识的主动性,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本质转变。

(八)伤害的统计与监测,形成规范化制度化运作体系

建设安全社区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时准确的伤害记录、统计与监察将有助于掌握辖区内各类伤害事故发生的情况及其原因。由专人负责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学校等单位收集监测伤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检查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和效果,为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和各项目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规范档案管理。安全社区的创建过程中形成档案的管促委会办公室设置一名专(兼)职安全社区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管理。根据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材料内容与特点进行分类,分级,保持各类、各级之间有机联系,同时做好档案号的编制,便于检索和查阅。

(九)完善各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验收

创建安全社区是一个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周而复始的长期的过程。按照四川省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达到建设标准后,即向省安监局及有关部门申请评审验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从实践“和谐社会、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指定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责任落实到位。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需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必须落实责任,健全各项制度。因此,各部门、单位、社区要按照工作计划,明确分工、细化责任、精心组织、健全制度,努力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三)积极整合资源。坚持“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创建理念,积极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广泛联络辖区各有关部门、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实现社区安全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