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遵县教发[2013]38号文件及上级指示精神,在学校的统一布暑和领导下,我校决定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抓手,以建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为使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特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崔 斌
常务副组长:雷 鹰
副 组 长:杨 成 黄玉友
成 员:查新国 周剑锋 吴 昊 张德寿 张 君
杜方书 王元喜 唐贤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德育处,查新国任办公室主任,吴昊任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及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容及形式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心理健康是基础,身体健康是保障,学生学习快乐的根本是心理的快乐、精神的愉悦和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心理阻碍(甚至心理疾病),精神不振,厌学、逃学、思想行为偏差及严重违规违纪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同时,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使之落实到实处并产生实效,特建立“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访谈室,作为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激励,学习咨询,教育策划的主要活动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最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而建立“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访谈室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三、“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访谈室具体工作内容及方式
1、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激励,学习方法咨询,指点生活迷津,启迪思想等;针对学生个体情况,为班主任、家长进行教育策划等。
2、工作方式: (1)采取主持人和嘉宾(业余心理辅导员)+教育对象进行聊天交流的形式进行个体访谈或集体专题讲座。 (2)制作一本以个人信息、交流话题、访谈记录、建议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档案模本,作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信息系统,成为主要的工作方式。
3、人员保障:由查新国具体负责访谈室的工作的组织实施,选一名教师作为助手,负责资料、记录、访谈交流等相关工作,查新国和助手是访谈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建立兼职心理辅导员人才库,主要来源为学校领导、校外相关部门人员、社会贤达人士、学校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等。
4、主要服务对象:(1)教师约定的对象,自我约定的学生个人,需进行集体宣讲的群体;(2)主要人群为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有精神压力、有厌学逃学情绪、有道德行为偏差及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以及对子女教育管理存在困惑的家长。
5、工作方法: (1)个别交流聊天、集体讲座; (2)由特殊个体到重点人群,再到普通人群逐步深入、逐步扩大,以点带面;(3)对学生的突出问题进行追踪朔源。
6、工作时间:采取固定工作时间和临时约定安排时间进行,固定工作时间为每周二、三、四下午5:30-7:30,根据实际情况可延长时间。
7、工作目标:(1)对学生(访谈对象)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表现进行追踪帮助;(2)成为学校、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参谋;(3)成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
四、具体工作措施安排
1、制定可行的周工作推进计划,使之扎实有效开展。
2、迅速成立并布置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迅速开展访谈工作,使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联系并建立校内外兼职辅导员档案库,迅速建立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
4、收集整理,逐渐建立起规范、全面,详实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5、总结、反思、建档,逐渐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6、加强专职工作员的学习和培训,由业余到专业,提高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测查系统,并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
五、工作要求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隐私,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秘密。若确实有必要向班主任、家长透露个人信息、寻求帮助的,必须征得学生的同意。
2、遵守相关承诺和时间约定,以诚信为工作之本,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使此项工作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3、提高个人道德和修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也不得向他人索取好处。
4、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必须无条件配合该项工作,有责任和义务向访谈室工作人员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5、制定好工作计划,作好总结和反思,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使该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2013年9月5日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推进表
(2013年秋季学期)
第一周
拟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表
第二周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育活动的宣传、形成活动氛围
第三周
建立并布置“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
第四周
建立并布置“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形成一定文化氛围,并进行相关资料准备。
第五周
悼念整理特殊个体的信息档案,启动访谈室访谈工作。
第六周
继续悼念整理特殊个体的信息档案,初步建立兼职辅导员人才库。
第七周
正常开展访谈室访谈工作,建立并完善特殊个体的信息档案。
第八周
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第九周
继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开展正常的访谈工作。
第十周
半期考试,暂停正常的访谈工作。
第十一周
由特殊个体转向以七年级学生为主的重点人群的信息档案收集整理。
第十二周
正常的访谈工作对象转向以七年级为主的重点人群。
第十三周
对七年级学生开设学习、生活为主的专题心理讲座,学生约谈。
第十四周
对八年级学生开设青春期性心理专题讲座,个体学生约谈。
第十五周
对九年级学生开展学习压力解除方面的心理专题讲座,学生个体约定。
第十六周
继续进行重点人群个体约谈,专业知识培训、学习。
第十七周
对前面的个体进行追踪约谈。
第十八周
继续对以前特殊个体进行追踪约谈。
第十九周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访谈室工作的总结
第二十周
篇2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六次、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灾后重建目标,在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发展能力、推进职能转变、促进民生改善、创新制度机制上下功夫、见实效,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我市教育优先、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创新。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创新实践中解决问题,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坚持依法执政。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按照政策规定办事。三是坚持科学合理。遵循科学规律,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教育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解决好具体问题。四是坚持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紧密依靠群众搞好整改工作,集中群众智慧寻找解决办法,凝聚群众力量促进整改落实,用群众满意程度检验整改工作的成效。五是坚持务求实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一件一件定措施,一项一项抓落实,切实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整改重点、措施及责任、时限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消除影响我市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化学习,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问题、推动工作,牢固树立“五种意识”:一是树立“主角意识”。教育战线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角,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体现优先发展,在支撑条件上确保优先发展,建立保障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树立“进取意识”。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深化对我市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上有突破。三是树立“前沿意识”。要立足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教育发展的方式上求突破,把解放思想的成果体现到转变发展的方式上,探索具有*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四是树立“开放意识”。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突破。五是树立“爬坡意识”。班子成员要真抓实干、敢于破难的精神,雷厉风行地落实教育决策部署,大手笔大气魄开拓崭新的工作局面。
责任人:*
责任科室:工委办、人事科
整改时限:近期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学校灾后重建。
一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主动和上级相关部门联系,最大限度争取国家重建资金,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援助。利用信贷融资政策,争取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重建资金,特别是前期费用如征地、拆迁、三通一平等费用。二是严格项目管理监督。实行项目责任制和倒排工期制,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规范。严格招投标制度,确保项目实施程序合法合规。强化项目建设检查和监督,大力加强资金管理和质量监管,确保资金和建设质量的安全。三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主动与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支持,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灾后重建进度。四是统筹兼顾实施学校灾后重建。根据实际情况,按轻重缓急,合理调整重建规划。
责任人:*
责任科室:计财科、基建办、纪委办
整改时限:2010年
(三)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
1、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一是结合实际,找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深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取得新的进展。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德育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三是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扎实推进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考试改革,切实推进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落实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定向分配比例达到招生总数的35%的目标。五是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树立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责任人:*
责任科室:基教科、招考办
整改时限:中长期
2、加快职教高地建设。一是建立考核机制,争取政府把“职教高地”与重装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同投入、同考核。二是建立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核心,重点培养支持重装基地建设的高技能型人才,形成高端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核心,培养大量当地建设人才和向外地输出的人才,形成中端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重点农村化技术学校为核心,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技术培训等社会性的培训服务,形成低端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产学研园区,力争创建特色中职园区,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职教园区。
责任人:*
责任科室:职成高教科、职教中心
整改时限:中长期
3、加强学前教育。一是建议政府将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改革总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和农村资源整合总体规划,纳入灾后重建规划。二是按照规定配置管理人员和保教人员。将学前管理人员和保教人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适应符合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三是进一步完善办园形式,逐步取消小学附设幼儿园。四是调整各等级幼儿园收费标准,控制班额人数,以减轻幼儿园办园负担,消除各种隐患。
责任人:*
责任科室:基教科
整改时限:中长期
4、大力扶持民办教育。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办学为主题,稳定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普通中学和幼儿教育。二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民办教育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三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科学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政策扶持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人:*
责任科室:职教科
整改时限:中长期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贯彻实施教育部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二是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三是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四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职工绩效工资制度。五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制,推行新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和完善重能力、重贡献、重实绩的分配机制。
责任人:*
责任处室:人事处
整改时限:近期
(三)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
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责任型机关、法治型机关和廉洁型机关要求,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一是进一步清理、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二是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和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制度。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机关信息制度。四是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五是精简会议、文件和事务性活动。六是加强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七是强化对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审批科室和责任岗位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及时发现、受理和查处效能案件。
责任人:*
责任处室:办公室、工委办、纪委办
整改时限:近期
(四)进一步深化惠民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实施好教育助学工程。一是要统一思想、完善机构。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教育助学机构,加强对全市教育系统助学工程的组织实施。二是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五是强化目标管理,加大奖惩力度。六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助任务完成。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33万名学生的学杂费,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9万名学生教科书,确保4万名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高校、中职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按要求、按程序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责任人:*
责任处室:计财处、资助中心、基金会、督导室
整改时限:近期
2、认真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采取“定点学校”与“就近安排”相结合的办法,使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学全部享受城市户口学生同等待遇。二是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使在校残疾学生规模达到980人。三是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通过新一轮灾后重建的规划,改善城镇学校办学条件,规范招生行为、缩小校际之间差距、促进均衡发展等措施,尽快缓解这一矛盾。四是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五是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
责任人:*
责任处室:基教处、学生科、纪委办
整改时限:近期
3、加强教育的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社会评价体系,妥善解决涉及教育全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二是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新时期群众工作,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和权益保障等机制。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强化教育系统防灾减灾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责任人:*
责任处室:安办、办、纪委办
整改时限:近期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分管领导“双负责”制度和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制度。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头抓好整改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实践活动各工作职责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整合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和优势,切实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
篇3
为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我院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卫生服务。院党委决定,在全院范围深入开展“学习‘八荣八耻’,争当健康卫士”主题教育活动。
一、活动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讲话,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健康卫士。
二、活动安排
1、学习教育(3月27日——4月30日)
医院4月上旬举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服务为民健康卫士”专题讲座,同时各支部要以“学习‘八荣八耻’,争当健康卫士”主题教育为载体,组织干部职工通过党团组织生活会、主题座谈会、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学习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人人有笔记、本文来自人人有体会。(党办负责)
2、主题征文、演讲(5月1日—5月30日)
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以“学习‘八荣八耻’,争当健康卫士”为主题,“我与医院共发展”为内容的征文、演讲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引导干部职工把“八荣八耻”内容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工会负责)
3、实践教育(6月1日—12月31日)
继续开展“以一带五”、“青年志愿者”、“我与医院共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医院蔚然成风。(团委负责)
4、总结表彰(2007年元月)
各支部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民主评选、支部推荐2至3名健康卫士,并将活动总结和健康卫士事迹材料于12月20日前报党委办公室,经院党委确定,给予表彰奖励。(党办负责)
三、活动要求
1、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荣辱观念是善恶、是非、美丑等价值理念在一个时代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赖以行动和自律的标尺。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从法律、操守和信念的高度,以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科学定义了我们时代应该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分辨和美丑界限,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引导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理清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紧迫问题,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坚持不懈地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全院干部职工。各支部要在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中贯彻“八荣八耻”,要把干部职工引导到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热情和力量的道路上来,把干部职工引导到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道路上来,鼓励干部职工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激励干部职工在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两个层面与错误的观念作斗争。
3、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工作实际和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紧密结合本文来自来。全院干部职工要在具体的岗位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促进者,以实际行动忠诚于党的卫生事业,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4、坚持与当前开展的学习贯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各支部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引导广大党员认真践行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加强道德修养,切实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规范思想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表率。
5、坚持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医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各支部要狠抓已经制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措施的落实。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何以为荣、何以为耻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做人做事的准则,树立人民群众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篇4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主要指向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在每个领域的教学中,模拟教学都会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临摹阶段临摹是学生观摩、评析幼儿园优质教育活动,整理教育活动方案,将教育活动整体再现的过程。临摹阶段是模拟教学的初级阶段,通过临摹,学生感受某领域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态、活动的组织形式等也为学生提供了榜样。
(二)翻课阶段所谓翻课,是指直接借用现有的幼儿园优质教育活动方案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由于活动方案是静态的文本,学生需要在深刻理解活动设计者的活动背景与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将其转化成动态的实践过程。在翻课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化理解某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方法、程序及指导策略,把握该领域的理论性知识。
(三)自主创编阶段自主创编是模拟教学的最高阶段,是指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名称、自主设计教育活动方案、自主练习,完成完整的模拟教学活动。这个阶段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也能体现模拟教学小组成员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师貌。
这里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节作教学示例。在理论教学中,充分运用讲授法和范例法,结合上海市幼儿园优质体育活动《跳跳袋》介绍、分析体育方案的设计原则、书写格式与指导要点,在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模拟教学按三步曲设计为:①临摹阶段:根据已观看的优质体育活动方案,再现大班体育活动《跳跳袋》,重点考察学生对体育方案的把握情况,充分体会体育活动的三段式结构。②翻课阶段:理解、探讨教材中提供的体育方案《好玩的易拉罐》,完成模拟教学活动,重点考察学生对体育方案的理解程度、对体育活动的三段式结构、指导策略等的把握情况。③自主创编阶段: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健康领域目标和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年龄目标为依据,自主选择年龄阶段与教学内容,根据设计原则自主设计体育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综合评析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模拟教学的三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逐一递进,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学生对领域教学的理解与教学实践能力。
二、模拟教学的程序
在模拟教学前,学生需要学习、掌握教育活动的特点、目标与内容的选择原则、过程设计、指导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模拟教学。模拟教学的程序包括:
(一)成立小组,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每组10-15人,在完成某一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学习之后,布置模拟教学任务。模拟教学的任务依据临摹阶段、翻课阶段和自主创编阶段也有所不同。
(二)理解消化,设计方案小组自主决定时间、地点和方式,共同理解、讨论与设计方案。在学生撰写好教育活动方案后,教师需要运用课后时间进行小组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在确定方案之前,学生通常都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模拟教室的场地进行一次、二次甚至是三次修改。
(三)活动准备,试教打磨小组自行分工,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准备主要包括制作玩教具、环境布置与场地安排,有的活动还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模拟教学的场地,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试教。
(四)现场实战,模拟教学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展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对模拟教学课堂进行全程录像。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备评议。
(五)视频再现,评议反思教育反思能力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模拟教学后的评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教育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评议包括教学自评、教学他评和教师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评议形式。教学自评是请执教者和本组成员介绍本组的方案设计思路,并进行活动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是学生自我认识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学他评是其他小组成员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在评议过程中,再现视频可以让执教者和小组成员以旁观者的角度观看视频,便于发现问题与自我反思。教师和其他组成员在模拟教学活动之后,填写并提交模拟教学评价表(见表1),从多角度进行评分。
(六)调整方案,展现新貌直到评议,模拟教学并没有结束,教师要求模拟小组成员根据自我反思与他人建议,调整活动方案,可以根据调整后的新方案重新进行模拟教学。这样,学生便在“行动———反思———再行动”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模拟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的模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模拟教学的热情非常高,模拟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课程的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幼儿教师观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有学生说:“以前我觉得幼儿教师就是保姆,但现在我知道幼儿教师能上好一节20分钟的课需要这么多的知识,这么大的能量,幼儿教师更需要的是百科全书式的人。”
(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相比,模拟教学丰富了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他们观察与理解幼儿、活动设计、教育指导、活动组织以及评价反思等专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
篇5
关键词: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高中地理
在我国,虽早已提倡将实践活动融入课堂,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将实践活动渗入课堂教学刻不容缓。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其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多元智力的需要,也是学生建构知识和优化学习过程的需要。
1、高中地理实际活动教学的内涵
对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的理解重在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实践活动是指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和学习形式。它是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参与、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脱离书本,也不意味着是完全的课外活动,它的开展是遵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质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则是指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实践活动,如地理知识辩论、地理演讲、地图绘制、地理实验和调查、地理参观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形象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社会既学校”,“生活既教育”,他所提倡的正是要跳出学校教育的旧框框,将实践融于教育当中。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国际教育改革接轨,我国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被确认为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课程而非以往的补充课程,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但在我国,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较为深刻,现今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重讲授轻实践的教学现象,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
3、高中地理实际活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3.1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教师要将“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教育口号深入意识,善于开展实践活动并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具备地理实践能力,包括绘制地图能力、观察能力、操纵地理仪器能力、野外考察、收集地理信息、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地理教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以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此外,教师还要具备组织各种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能力。
3.2合理选取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关系着活动质量的优劣,活动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下两方面为依据:(一)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可将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为研讨类活动,启发同学在课堂上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踊跃发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活动内容,可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或学习程度,自行收集材料,筛选材料,制作画报或PPT以此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3.3设计合理活动方案,有效组织活动开展
实践活动实施质量的关键在于活动方案的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应包括:主体、目标、主体、形式、时间地点、评价方式以及材料准备等。在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中不仅要注意活动步骤和环节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及素养。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做到:活动内容的选择以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事物为主,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吸收能力为基础,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使活动方案更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活动组织和开展的设计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营造学生积极表现自我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增加知识的同时,又能克服障碍,增长才干。
篇6
一、转变观念是形成数学教学整体合力的基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数学教学的活动课程已是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它数学教学才更为完善,有了它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才能有无限的生机。我们的教学对象有其个性特征,他们不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他们的思维倾向为形象思维,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多注意活动课程的开发,将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有利于稳定他们学习数学的情趣。再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作用看,开展数学活动课程形成数学教学的整体合力也十分重要。因为这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氛围。开展活动能让学生解决不少的实际生活问题,而且能在自主手脑并举的前提下拓宽知识,增强能力。
二、注意方法是形成数学教学整体合力的前提
数学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虽然没有现成固定的模式,但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为小学低、中、高各个阶段他们的心智潜能各有不同,我们的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发必须考虑到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自主欲望等多方面的因素,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活动课程方案的设计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便于学生主体参与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创造性、独立性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课程的目标,是活动方案设计是否周到的体现,更是活动方案的目标达成与否的体现。因此,要想通过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而形成数学教学的整体合力,那么我们活动方案的设计就必须便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刘英健先生对小学活动课程方案设计的主体性的体现曾提出过这样三点要求:(1)师生在设计数学活动课程的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可以得到教师的适当指导,其活动要利于学生自我决定其内容,自我安排其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3)活动结束后学生之间要能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如果我们的活动方案能够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上注意了这几个方面,再在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合作,并且平等地讨论问题,尤其注重让学生大胆地对老师的意见提出质疑,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这比顺利地解决问题还要重要。
2.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便于学生的活动
在小学数学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学生能否在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述或动手操作,这是体现方案是否具有活动性的重要标志。如果数学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活动性,那么学生也就乐于参与。实践证明,大凡学生乐于参与活动,那效果也就显著,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高。如何才能体现活动性?又怎样体现小学生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我们则必须加以研究探讨。首先我们对小学生数学课程活动的内容应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设计的活动方案只照顾了外显性,那只能是活动起来乐滔滔,个性特长的发展还是空大空。如果我们仅在内隐性上下工夫,那学生也无法动手,活动起来只能是麻木不仁了,那肯定是要失败的。因此我们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协调其脑、手、眼等,让他们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篇7
1 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回放
1.1 活动主题
如何指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更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1.2 活动目的
(1) 促进教师认识到备课中目标先行的重要性;
(2) 提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1.3 活动形式
(1) 参与对象:全体学科教师(教研员与大备课组组长先行展开研究与展示)。
(2) 组织流程:找问题(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教研员先行研究与展示——大备课组组长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备课组教师讨论、学习与展示。
(3) 活动时间:一个学期。
(4) 活动方式:教研员亲临课堂教学研讨;核心研究人员的区级展示与研讨;大备课组“同课异构”式的研讨。
1.4 活动过程
1.4.1 前期准备
(1) 教研员针对问题,思考与形成研究模式(图1)。
主题教研模式说明:
① 上层的三个环节是指对提供的案例在评价、讨论反思后,形成与自我教学特色一致的教学设计,然后经说课、同伴评价后的进一步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② 关于反思1,指研究者需反思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关于反思2,指在反思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由理念向行为的飞跃。
(2) 与大备课组组长一起研讨学习,完善研究形式。
加强对主题活动课题核心概念内涵的研讨,形成统一看法。
如本主题教研活动中的核心概念为教学目标与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经过研讨认为在这个研讨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指依据学科课程目标要求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或经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指在仍沿用班组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从“教”的角度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备课中应先思考:采用的策略与手段是什么?需要完善教材的材料是什么?为什么要完善?针对的目标是什么?……
根据初步确定的研究模式,在研究使用中逐步修正与完善。
如一开始并没有框架结构中第一环节的“关注他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然而在自我研究中发现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会从网络、书刊上借鉴很多先行者的优秀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所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发展性使用。为此笔者将此补充为第一环节,让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明白借用其他教师的优秀做法是正常的,但要明白在使用中,必须要通过自我的评价、反思与重建,要和自己教学风格融为一体。
1.4.2 实践优化
(1) 教研员先行自我研究,形成指导性案例。
关于目标与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性案例举例:
教学目标:知道细胞识别的概念及概念形成的过程(威尔逊实验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
① 设问:为什么免疫细胞能识别和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是如何识别和区分的?
② 讲解威尔逊实验过程,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结果?
③ 回顾与介绍细胞的识别功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有关引出细胞识别的概念划出概念提升:细胞识别是免疫的基础
设计意图:从对免疫概念中关键词的质疑,引出威尔逊实验,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中的思想与方法。
(2) 大备课组组长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
大备课组组长对各自研究课题进行目标的制定,并在网络中展开讨论与确定,然后按“模仿设计教案——说课研讨——内化提升”的形式,加深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相匹配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认识。
关于大备课组组长通过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的举例:
目标2:分析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
策略:假设可能的原因找证据分析结论。
教学活动设计:
(1) 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极为庞大,占了动物界的84%,在江河湖海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如此繁盛,你估计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猜测可能的原因)
(2) 大家有这么多的假设,你们的假设对不对呢?请各小组就其中的一个猜测,找寻证据分析你猜测的合理性。
(3) 交流总结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假设、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核心成员展示研究成果,并展开进一步的研讨。
关于核心成员研究成果展示的举例:
活动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真菌;了解真菌对人类的有益之处和有害之处。
能力目标: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培养小组合作及资料整理和归纳的能力。
(4) 各大备课组展开相关学习与研讨活动。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是撰写教学设计,主要是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思考与目标相吻合的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层面是说课研讨,主要进行15 min片断课或一堂完整课的说课,通过研讨与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第三层面是课堂教学实践,主要是进行课堂观察,通过对听课后的感受、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对引发的思考的讨论,改善和提升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
2 活动方案实施后的收获与启示
2.1 活动方案实施后的收获
从上述回放的活动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过程还是围绕大多数教学研讨中采用的一般环节进行的,主要由课前设计、过程描述、课后反思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构成。
图2示主题研讨活动的流程。
反思这种主题研讨形式的实践活动,由于活动的发展与每位参与者心路发展的历程紧密结合,促进和提升了教研员和教师们对专业发展的主动追求。
(1) 实现了自我超越。
因为人都有肯定自己,追求成长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自己以往的传统做法和传统观念,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由于初步获得成功,青年教师们有了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的信心。
(2) 培育良好的研究环境。
由于研究过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强化教师之间的认同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的主体意识、研究的效能感、个人的反思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3) 构建研究的共同体。
由于主题活动的研究方式采用的是“行动研究”,这个过程更强调的是反思。而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集体性活动,在教师与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中,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
(4) 完善了人格。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教学合作的心理机制,在研讨的过程中,提醒自己与他人是否能做到:倾听(尊重与信任);交流(理解与沟通);协助(互助与竞争);分享(体验与反思);整合(对话与统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博取百家之长,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也会乐善好施,将教学经验与之分享。
从实施过程中透视的信息可以看到,在这个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力求以大备课组的形式弥补学科在学校中无研究氛围的局面,也由于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教师们熟知的研究方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教师们乐于参与,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但在实施中也发现缺少专业引领就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因此专业引领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主题教研活动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2 活动方案实施后给予的启示
从教研员工作定位看,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和组织者,教研活动的本质是教研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或有效研究的活动过程。
(1) 教研活动主题必须是调研中的“真”问题的研究。
当前,教师们都有想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并都有想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或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或完善自己的教学的愿望。如本活动的主题是教师在课改研究逐步深入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且又是对课标要求、教材展开、校本教材开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由于活动的主题与教师们的想法一致,为此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后也能真实谈出他们的观点和进一步的思考,也乐于模仿,并继续这个主题的研究。
(2) 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与规划和研究的主题相“匹配”。
从有些教师的言谈中,发现教师们普遍感到没有吸引力的教研活动都有下列特点:教研目标不明,设计随意或无准备。要使教研活动具有吸引力,作为一个学科教研员,必须要有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围绕整体规划,设计一个个相对应的主题活动,由于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上一次或上阶段系列活动的延伸,这样教师们觉得跟随着的研究有连续性和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空间,也就自觉自愿在日常教学中同步于学科倡议的教学改革研究。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既促进教师们业务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对教师们业务上的管理。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在西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一个时代命题,其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由于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涉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将会有利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二期课改要求我们在中小学中设立研究性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个个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正在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目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各个学校在探索和实践的。
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宜这种人才健康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的,可见,开发和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我校科研课题组与2001年确立了“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区级重点科研课题,课题贯彻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从科技教育、德育及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实践和研究入手,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创新教育活动总体构想
(一)创新教育活动的涵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创造性分为有特别才能的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前者是指科学家、艺术家、天才人物的创造性,后者是指人人皆可有的行为与经验,但其创新活动不一定得到社会承认,而只是他们自己才感受到是有价值的新经验。显然,小学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从学生主体角度看,主要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包括个人生活的创新,大多不直接显示其创新的社会意义。
我们提出的创新教育活动是指以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创新人格的养成为指向的教育活动。而不仅仅局限在搞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的设计和积累创新活动方案,编写创新活动方案集,提炼创新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价等相关操作方法;把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研究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作来对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而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使学校的创新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有关创新教育情报资料的收集,学习创新教育,结合学科教育教学写创新教育随笔;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和部分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编写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和相关活动操作方法的提炼。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有开展的相关活动中,以创新作为理念,在科技教育、德育和学科教学三大板块进行创新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创新教育活动模式,如:《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创新小队活动方案集》、《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等等。
具体实践研究分为三大板块:(一)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主要从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部分科技创新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实施和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三方面开展研究。(二)德育创新活动,主要通过编写德育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和德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努力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开展研究。(三)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从学科渗透创新教育的教学公开课展示,编写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两方面入手。
(五)研究过程
1、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
(1)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科技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能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健康和谐发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课内出人才,课外出天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日本早在1954年就创立了不少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如:“星期天发明学校”、“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等。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科技教育创新的关键是科技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推层出新,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
我们把“活动促发展”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上下功夫,及时抓住社会生活热点,用独特的视角赋予科技活动全新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分享创新的成果,让学生愿意创造,勇于创新,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的科技活动方案,它凭借多处创新亮点一举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首先,活动主题创新,“寻找流动的芳草地”本身就是个亮点,是一个独创,它诠释了环保宣传的真正意义,投射出环保的生命力,《上海科技报》的孙玲记者在一次科技研讨会上,一听到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顿时觉得耳目一新来了兴趣,执意认为有东西可挖,执意要跟踪采访、报道活动。其次,活动内容创新,“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是一个首创的环保活动内容,它给环保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做环保实事,体验环保活动过程,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让环保教育成为活的生命体,东方电视台“有话大家说”栏目得知小学生要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宣传环保,觉得前所未有,是一个创举,立即被其独特新颖的活动内容吸引,特意准备专门制作一档节目讨论这一有意思的话题,希望为孩子们出一点力,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最后,活动形式创新,“流动的芳草地”的活动形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狭隘的空间,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把课堂拓宽到家庭、社区,开放活动空间,如:在家里和家长设计制作环保广告牌,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老师的自行车上;为做环保广告集资社区义卖活动,在地铁里刊出了学生自己设计的环保灯箱广告;给家长、市长写环保信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又是一个创新,它得到了«国家科技教育指导纲要»科研课题组的青睐,并指导我们进行专门的探究,我校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就是从这一活动方案的实践探索中衍生出来的。
《“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的科技活动方案,又是一个响亮而新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学校丰富的科技资源,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运用无土栽培这一高科技方法培育吊兰,敢于将高科技技术在小学中实践、普及,用学生的成果描绘绿色春天,这在小学生中是首创;在培育吊兰的过程中,要进行观察、绘画、摄影、制作、试验、写作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多方面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和培养。
《花房的设计》的科技活动方案,当时学校正在建造花房,教师就及时抓住了这一科技活动热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植物知识、设计技术等进行实际创造设计,提出了多种建造花房的方案,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从洗手习惯看讲卫生的重要性》的科技活动方案,教师设计了独特的活动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觉地养成洗手的卫生习惯。教师针对活动对象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把学生未洗手和洗过手的手印进行细菌培养,若干天后,通过菌落数的比较,学生们被真实的现象和数据吓了一大跳,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很自然地达到了活动目的。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事实证明,创新的科技活动使学生活动兴趣盎然,学生喜欢探究科技活动,愿意为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激情。
三年来,我们陆续设计了《“和你交朋友”——认养濒危动物系列科普活动》、《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理系列科普活动》、《环保祝愿——关于田林三小师生贺卡使用情况的调查》、《流动的芳草地——东西部手拉手环保系列活动》等十个具有创新色彩的科技活动方案,为此,我们编写了《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2)创新科技活动内容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对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怎样的科技活动才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火花呢?我们认为应该着眼于科技活动内容的创新,活动中每一个内容的设计都要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视线,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介绍《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中的几个独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我给妈妈讲环保”的活动,这一活动为“三•八妇女节”注入了新的内容,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环保信,给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家长给孩子回一封环保信,不仅为家长和学生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而且使双方都受到了一次生动、独特的环保教育,由此活动我们还衍生出鼓励五年级学生给给市长写环保信,畅谈环保环保问题和“芳草地”的活动;“我和家长共绘环保广告牌”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创想,设计和制作环保广告牌,而且学生不拘一格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和老师的自行车上,利用自相车宣传环保,形成流动的芳草地,这项活动设计又是一个独创,在创新大赛上吸引了不少评委的目光;“征集环保宣传画”的活动,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激情释放创新激情,每一幅环保宣传画都极富创意,以至于我们最终在制作环保灯箱广告时难以取舍,最后我们把学生设计的环保宣传画组合起来合成一幅环保灯箱广告。
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每个活动都有亮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自主创新地学习。
(3)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
有了全新的科技活动内容,广阔的科技活动领域,我们决心创设一条富有田三特色的科技活动模式,于是,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一条“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崭新的科技活动模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学校的科技教育在探索创新教育的实践中,也提升到新的台阶。
“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首次提出把学校、家庭、社区加以整合,组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形成一体化的科技活动体系,实现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该活动模式遵循了互动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希望通过三位一体化的活动模式,一方面把家庭、社区中丰富的科技资源引入学校,增强学校科技教育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吸纳,为学生的科技活动领域提供广阔的天地,让学校的科技教育,融入家庭,走进社区,使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承担科技教育的责任。由此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多方拓展、互动互补的科技教育运作机制。
该活动模式运用多元沟通和强化过程教育的策略。通过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多元沟通,形成校内、校外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科技教育管理机制;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活动的亲身体验,强化环保教育的过程,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宣传环保的艰难性。
几年来,我校坚持运用“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开展科技教育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环保教育为主,以环保活动推进环保教育为特色的科技教育。这一独创的科技活动模式被收入《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
2、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
作为学校的两大活动板块,我们除了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活动的研究外,还在德育中探索创新,展开少先队的系列创新活动实践。
(1)德育活动领域的创新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认为要拓宽学生德育活动的时空,集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开展德育活动,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内容、活动形式加以整合,创立一条自己德育活动的途径。
为此,我们利用田林社区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田林社区的14个单位签约,共同创建德育基地,其中有航天基地、第六人民医院、联华超市、田林街道各居委等等,这在徐汇区的中小学是第一所,我们通过创建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创建德育基地后,我们把社区资源请进来,加强了德育师资队伍力量,丰富了德育的素材。如:社区科学家给学生做科技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植物克隆”的探究,社区的老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们通过与科学家们的真实接触交谈,学习科学家成长的轨迹,敢于探索创新的事迹。
创建德育基地后,少先队的各中队走出校门,与各自的德育基地共同探讨体验教育的创新方法,共同设计德育活动的创新方案,“雏鹰假日小队”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学生的课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逐步纳入正轨。
(2)德育活动内容的创新
我们都知道德育内容枯燥,总是老一套,但是如何让这些传统的德育内容“亮”起来,“活”起来呢?只有依靠德育活动,而及时更新德育活动的内容,更是让德育活动保持生命力,增添活动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在学生德育活动的内容上开拓创新,为爱心教育、孝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更新、更广的涵义。
例如:我校德育中几个常规活动的内容设计:
“学雷锋”活动,一提到3月5日,人人都知道这一天要为别人献爱心、做好事,学生早已厌倦了如此单调重复的活动内容,使得每次的“学雷锋”活动走形式主义,陈旧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开展活动提不起兴趣,缺乏活力,不愿意创新,借于这一点,我们把“学雷锋”纳入到环保科技活动中,打破常规为德育活动开辟内容。
3月5日这天,少先队的“雏鹰假日小队”到各个德育基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有的在肯德基的店堂内贴环保宣传小报、环保警示标志,有的到居民家中安装节水瓶,有的为田林街道各居委设立环保宣传牌等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到新鲜,愿意去创造,他们自己设计环保警示标志,自己设计环保宣传画,自己制作环保宣传牌,处处闪现创新的火花。
独特的德育活动内容还扩大和拓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内涵,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宣传环保也是“学雷锋”,它是为地球母亲尽责任,为子孙后代做好事,为社会和国家做好事,这样的德育活动内容立意更高。
“三•八妇女节”活动,我们从情感体验出发,作到德育以情育人。我们鼓励学生和妈妈互写环保信,关注环保问题,交流环保信息;开展“环保妈妈”的评选活动,学做丝袜花献给妈妈;开展“妈妈的一天”社会调查活动,体验妈妈生活和工作中辛劳,学生们体验后会更热爱妈妈,会更能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期望,随后,我们又继续开展创新小队活动,让妈妈快快乐乐地笑一笑,用独特的视觉角度开展爱心教育和孝心教育。
“迎新贺岁”活动,我们抓住“如何使用压岁钱?”这一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金点子一个又一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请家长赠压岁言贺新年”的金点子,成为活动内容的一大亮点,学生既懂得了节约,又从赠言中了解家长对自己新一年的希望。
大量德育活动方案的实践证明,只要活动内容新,学生就喜欢参与,敢于创造,能够自觉内化自己的道德品质。
(3)少先队小队活动的创新
由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创新实践、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他们在活动中因为创造而获得成功,从为完成活动而动脑转变为喜欢而想开展活动,学生们已不满足老师来设计活动,带着他们走路,他们想自己设计开展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为了能给学生更自由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不仅放手让各个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自己起队名,设定队名的涵义,制作队标,更是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创新小队活动防哪个按,尽情发挥聪明才智。
都说孩子的思维是最具创造力的,他们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往往创造出的事物别具一格。
例如:我校几个雏鹰假日小队的创新活动方案设计:
“爱心小队”中有名队员的姐姐仇英瑛是位脑瘫患儿,长期呆在家里,当队员们得知仇英瑛一直有一个心愿:能背上书包,走进校门。孩子们找到了设计活动的灵感,他们设计了“我来帮你”的小队活动。新学期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仇英瑛背着队员们准备的新书包,在队员们的陪伴下,坐着轮椅走进了田林三小的校门,她第一次看到了操场、老师、同学、教室……,流下了激动的泪花。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鼓动青年教师们加入活动的行列,为青年教师设计了“上门送教”的活动,每周有一位青年教师上门给仇英瑛补习功课。
“绿叶小队”的队员看到亲手培育成功的无土栽培吊兰欣喜不已,他们到德育基地田林四幼和小朋友开展活动时突发灵感:“我们也当老师,把无土栽培的方法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学生们精心设计了“播洒绿色,辐射绿色文明”的小队活动,他们到幼儿园、敬老院指导小朋友和老人们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培育吊兰,望着茁壮成长的吊兰,孩子们高兴不已。
每一个小队活动方案的设计都有创新的内容,都十分精彩,这正是我们坚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成果的体现,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学生就会有创新的东西,我们认为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创新,教师善于启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才会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自主学习。
3、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
我们除了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外,还鼓励教师在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探索创新。教师们积极地从教学手段、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摸索研究,力求教学过程有新思路、新想法,变教师的单项信息传递为双向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启迪智慧,经受探索新知的磨练。
例如:我校各学科教师设计的小学创新教育探究课的教学方案:
《800米跑的训练》,这堂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教师从训练方法上探索创新,一改传统800米跑圈的常规训练,设计了“越野定向”的游戏来进行800米的训练。学生通过钻山洞、绕障碍等内容不知不觉完成了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健身实效比之以往单纯跑圈大大提高了,而且教师在教、学法的安排上,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己选择练习路线、方式等,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途径探索,鼓励学生设计装饰自家住房的方案,从要购买什么规格的瓷砖,需要购买多少,需要多少涂料,大概需要准备多少钱等问题着手思考、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家具装修信息的网络寻找一些必须的资料数据用以解决问题,从而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怎样购物》,这堂现代科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环境上打破常规,把教学环境搬到真实的超市,带领学生到超市里上课,学生们通过了解商品价格、观察货品摆放、购物,学会如何到超市购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尝试打乱教材中的单元排列,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主线进行单元设计,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真正起到引导、组织作用,语文规律和方法。顾菁老师把五年级的语文教材重新编排,分成了通读单元、朗读比赛单元、书写单元、戏剧单元、段落与段落大意单元、复述单元、问答(思维训练)单元,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分析其他的文章也能融会贯通。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要让学生学得“活”,高高兴兴地学,自己的课必须要“活”起来,有创新的亮点。
三、研究成果
1、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
自从学校确立了“创新教育”的科研课题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创新教育
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他们对学生提出的希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想法,不再视为捣乱,不再大声训斥,而且注意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他们认为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
例如:九月中旬的一堂体育课上,老师为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使眼睛看不清,影响教学,戴了顶遮阳帽,而队伍中有位男生也戴了顶雪白的帽子,老师请学生把帽子摘下,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老师可以戴帽子,我为什么不可以戴?”老师二话不说脱下帽子,别以为事情结束了,接下来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叫口令”的游戏,不失时机地请戴帽子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叫口令,当学生站到老师的位置时,强烈的阳光直射身上和脸上,不到2分钟,就使他满头大汗,眼睛模糊,学生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当学生走到队伍中时,头上的帽子不见了,只见在旁边的草地上,放着一定雪白的帽子。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有创意啊!
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有一个孩子顽皮得问到:“我能不能横着跑?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学生们哄堂大笑,面对这样的奇思异想,教师没有呵斥,而是将计就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横着跑比赛”,这样一个独特的跑步方法,学生们争相跑起来,小小的设想不经意间让学生了解了侧身跑的技术,也通过实践知道了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
我们不仅启发、鼓励学生创新需要耐心和爱心,更要善于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设环境。在一堂心理课上,一个孩子突然提问:“老师,我有很多心事,就是想找个人聊聊,出出主意,可是,我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办呢?”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
老师灵机一动,来了灵感:“我们大家帮他想个办法解决困难吧!”一个小学生自己的“小麻烦诊所”应运而生。学生们把自己的心事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投入小信箱,青年教师轮流为学生解决问题,畅谈心事,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呵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往往也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灵感,得到启发。为了把教师这些宝贵的创新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保留起来,我们编写了《教师创新教育案例集》。
2、锻炼了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几年来,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在课堂里还是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校内校外无处不闪现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素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1年至今,我校的学生参加徐汇区“壳牌美境行动”环保活动方案设计竞赛、“汇中杯”环保故事演讲比赛、“上中杯”金点子活动方案设计竞赛、“五九”锦旗环保小报设计竞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其中我们师生共同开展的“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一举荣获了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同时被选送参加了全国的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科幻画《白果树》荣获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科幻画二等奖。
我校曾经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成为第一所小学生开展“植物克隆”试验和研究的学校。如今,我们又再次突破,对《鸡粪转化为鱼饲料》、《校园立柱式无土栽培》两个崭新的科研小课题展开研究。
3、获得的成绩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老师写下了近30篇渗透创新教育的教育教
学案例,10篇创新科技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总结,30篇班主任创新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0篇各科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教案,我们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编写了《创新活动方案集》、《德育创新活动方案集》、《教育创新案例汇编》和《教学设计的创新》4本集子。
我校教师的探究课《无土栽培》、《怎样购物》分别荣获全国现代科技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科技活动方案《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和《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分别荣获全国科技活动方案评比二等奖,刊登在《现代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书中,并被收入中国科技活动方案题库;我们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科技活动模式》荣获徐汇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被刊登在《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思品课教案《小乐队听指挥》和体育课个案《关于“尊重学生”》和《关于“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刊登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案例续集》一书中。
篇9
一、结合幼儿园教学主题,因地制宜,挖掘与运用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
幼儿园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立足本地,从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挖掘与开发社会资源,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幼儿园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区资源,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单位,建立一个“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地专业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帮助幼儿和教师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商业、军事、交通等领域是幼儿园课程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教师也经常会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组织幼儿参观、学习。为了让此类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我园领导与周边的超市、交警中队、消防中队、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建立了我园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向其单位的相关人员颁发了“园外辅导员”聘书。
二、根据幼儿园教学特点,因题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用来指导实际的操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可包含: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1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实践活动行为。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实践活动的归属点,同时还是活动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因此活动目标的制订极其重要。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让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匹配。
2 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其明确的标注是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对活动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作相关的准备。
3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教师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与保证。古人云: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其意思就是说,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活动准备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这一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幼儿教师在做活动准备时更应时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教师自身的准备,二是指幼儿的准备、三是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包括家长准备)。
4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包括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分配。整个流程需要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环环相扣。
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情而变,灵活机智地进行多方位互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组织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它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活动目的是使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以幼儿为本”,使幼儿真正地参与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使社会实践活动更有生机。
1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创造教育的新契机。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探索与发展。
2 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幼儿与社区人群和实践环境进行积极互动。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活动,它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它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主。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幼儿与同伴、教师、社区人群、社区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从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空间和范围。例如:我班开展的“消防队参观活动”就因有效运用了互动方式,使整个参观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走出活动情境,因果求源,进行客观完整的活动评价
每个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教师都要对活动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动反思”。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二是教师对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后的成就进行价值判断。
篇10
关键词:教材;学案;化学探究学习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23–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化学探究学习”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然而,实践表明,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同,探究学习成效也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以教材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引起了人们对探究学习方式本身的怀疑。相反,“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由于成效显著而受到人们的大力倡导。这到底是为什么?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呢?本文将在厘清上述两种探究学习实施方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探究学习实施的总体思路”、“探究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探究活动的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四种构成要素为基本线索,对上述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特点与成效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人们对二者做出明智选择。
1 “以教材为抓手”与“以学案为抓手”: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基本内涵
“抓手”即组织学生开展化学探究活动的媒介或凭借。“以教材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就是以“化学教材”为主要媒介,让学生直接面对并适应化学教材预设的探究学习活动方案展开化学探究活动。这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然而,课堂观察与访谈调查表明,这种方式尽管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效果不佳,更不能有效地应用于问题解决过程,反而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了人们对探究学习方式本身的怀疑,被有些学者称为“探究教学方式的悖论问题”[1]。另外,“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就是以“探究学习方案”(以下简称“探究学案”)为主要媒介,让学生在“探究学案”的指导下展开化学探究活动。这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另一种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由于成效非常显著,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例如,华东师大《化学教学》编辑部曾与江苏省化学专业委员会、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等单位在江苏扬州市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学化学新课程学案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代表两百多人参会[2]。
从媒介的意义上说,两种实施方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所凭借的“化学教材”是一种既定的教学媒介,它划一地要求所有学生必须适应既定教材及其所预设的探究活动方案;而后者所凭借的“探究学案”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媒介形式,它既不是简单划一地让所有学生去适应既定化学教材,也不是无视既定化学教材的要求,而是在分析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对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科学态度等素养内容发展水平的要求以及对学习与教学活动方式要求的基础上,具体考虑特定班级学生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并且立足于配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来自化学课程教材的探究内容要求与活动方式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生成一种适应特定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学习方案 [3]。
2 “以教材为抓手”与“以学案为抓手”: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比较分析
本文以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四种构成要素为内容线索,对上述两种化学探究学习的实施方式展开比较分析,而探寻能够落实化学探究学习目的、确保化学探究学习成效的实施方式,则是本文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与归宿。
2.1 化学探究学习实施的总体思路比较
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建构性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既是衡量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成效的三个基本标准,也是任何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必须加以把握的价值理念与努力方向。然而,在实施探究学习的总体思路上,“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仍未从根本上跳出“以教定学”和“教教材”的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导致整个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案基本上仍是化学教材的“复印版”,无法适应现实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很难进入角色、真正成为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却像局外人似地机械模仿教材预设步骤、重现教材预设结论。因此,“以教材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往往具有探究形式而缺乏探究灵魂,依然无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转变接受现成结论的被动学习方式。这是“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内在缺陷。
相反,“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方式,总体思路则是充分利用“探究学案”在“帮助学生当好主体,促进学习方式优化”[4]方面的功能优势,根据特定班级学生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对既定化学教材及其预设探究方案重新设计与创新,使之成为适应特定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学案”。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并与集体交流讨论、教师讲解、课堂达标检测、总结整合学习成果等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开展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体验科学方法过程、建构化学概念原理、全面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并能确保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成效的具体方式。
2.2 化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比较
就化学探究活动的构成要素而言,探究的目标与任务决定了化学探究活动的心理意义与内容,因而,让学生真正“拥有”探究目标与任务是激发探究学习动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对实现化学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确保化学探究学习成效具有先决意义。然而,对“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而言,尽管在教案中一般会涉及探究目标与内容,但是,在“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却向学生“隐藏”了这些目标与任务。因此,对学生而言,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是教材文本所呈现的操作条件与步骤流程,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探究活动要达到的实际目标以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造成的结果是,按照教材规定步骤完成探究活动就成为学生秉承的学习目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隐藏”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的误区。调查表明,许多教案中的目标并非作为“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而是教师自己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因而往往被认为是无需给学生看的。这甚至已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的惯例。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为例,教案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就是“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这种方式陈述的显然是教学任务,而真正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仍然模糊不清!那么,这种任务性目标所引领的化学教学其实就是一种传授教材知识内容的教学,即追求短时间内把教材内容讲深讲透、“内容至上”的教学方式。然而,化学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丧失了,化学教学过程顺应学生发展阶段而螺旋上升的性质也就丧失了,必然人为地增加学习难度、造成两极分化现象,谈何“帮助学生当好主体,促进学习方式优化”呢?
相反,对“以学案为抓手”的实施方式而言,用来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究学案”,涵盖了有利于实现化学探究学习根本目的、确保化学探究学习成效的各种项目与环节,诸如“明确目标任务,进行学习定向”、“提示策略思路,选择活动方案”、“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合作交流,教师讲解提升”、“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等等 [5]。其中,让学生“看到”并真正“拥有”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从而激发起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兴趣与动机、确保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优势之一。另外,“以学案为抓手”有利于突破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的传统误区。因为“学案”要求必须以特定班级的学生为目标主体、以具体的学习结果为目标内容设计与陈述教学目标,因而有利于教师从学生角度把握并描述教学期望达成的具体结果与层次,从而更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内容与活动类型,并且适应学习目标、内容、活动三者的具体需要而调整、优化教学方式方法[6],而不是仅仅囿于“内容至上”的传统教学方式。
2.3 化学探究活动的方案比较
化学探究活动方案即达成探究目标、完成探究任务的具体活动方案,是“探究学案”的核心构成。探究活动方案唯有具备足够的适应性,才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方案做出自主选择,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这是确保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对课程实施过程提出的明确要求[7]。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论及教育经验的“交互作用”性质时,特别指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适应性”对教育效果的重大影响,“教材若不适应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可以使经验丧失教育作用;同样,个人若不适应教材,也会使经验丧失教育作用。”[8] 然而,在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案上,“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往往局限于教材规定的“统一方案”,具有强烈的划一性与强制性,而缺乏对特定班级学生的适应性。造成的结果是,教材预设的活动方案往往只适合部分学生,而且往往是那些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其他学生则成为陪同或跟随他人从事探究活动的人。事实表明,这种“陪同”或“跟随”的角色分配现象,在“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活动时表现得特别明显与普遍。
其实,上述现象已清楚表明在现有化学教材基础上开发“学案”、并“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以学案为抓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探究学案”核心构成的“探究活动方案”,是在把握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具体考虑特定班级学生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而重新设计开发出来的活动方案,适应特定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是其基本特性。我们可从华东师大主办的《化学教学》杂志“聚焦课堂·学案设计”专题栏目发表的“学案设计”案例中看到这种鲜明特性。例如,该杂志2011年第8期上发表的《“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设计》[9]、第9期上发表的《“溶液的酸碱性”学案设计》[10],都是通过方案本身的“多样性”来确保探究活动方案“适应性”;同年第10期上发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学时)学案设计》[11]是通过补充“金属钠的发现”史实资料而增强探究活动方案“适应性”的;同年第11期上发表的《“离子反应知识在水质监控中的一些应用”学案设计》[12]则是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日常经验的探究问题来确保探究活动方案“适应性”的。
2.4 化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比较
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过程,即学生在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案的指导下,展开化学探究活动、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的具体过程。而且,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程度、学习方式转变与优化程度、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状况,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成为现实的。因此,化学探究学习的具体过程最终决定了化学探究学习的成效。然而,在“以教材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由于探究目标与探究问题不明确,学生缺乏探究动机,加之探究方案缺乏适应性,导致“按方抓药”或“按图索骥”、做完实验了事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化学探究活动沦为机械模仿教材预设步骤、重现教材预设结论的操作流程。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研究问题、研究假设与问题解决过程的深入思考,而且影响了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过程方法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运用。至于讨论交流活动,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流于形式。
相反,在“以学案为抓手”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学生不仅拥有自己的探究目标、明确自己要完成的探究任务,而且可以围绕适应自身实际的活动方案展开自主探究,再加上“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合作交流,教师讲解提升”、“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反思整合学习与教师指导提升学习相结合的学习链条与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确保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建构性学习活动,确保化学探究学习的成效。
3 “以教材为抓手”还是“以学案为抓手”?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的比较结论
本文对两种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方式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成效之所以优于“以教材为抓手”的实施方式,是由于前者无论在探究学习实施的总体思路上、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上,还是在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案、具体过程上,皆优于后者。因此,从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上说,“以学案为抓手”实施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能够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并能确保化学探究学习实施成效的具体方式,应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全面实施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勇.影响我国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源追溯[J].教育科学,2009,(1):33.
[2]《化学教学》编辑部.中学化学新课程学案专题研讨会回眸[J].化学教学,2011,(12).
[3][9]黄爱民.“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1,(8):36.
[4][5]吴俊明,骆红山.“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J].化学教学,2011,(1):6.
[6]威金斯,麦克泰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67.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育部教基[2003]6号文件.
[8]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64.
[10]周信军,黄爱民,吴俊明.“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学案设计[J].化学教学,201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