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细化水、气、土壤等监测网络建设目标和要求
“广东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细、实。”省环境保护厅监测科技处负责同志说,一方面细化到大气、水等要素监测网络要求,另一方面明确责任,将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等20多个相关部门。
记者也发现,对比国家的方案,广东方案的篇幅大幅增加,达到近6000字,比国家的方案多出近一倍的字数。
《方案》对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污染源等监测网络分别单独部署,提出了布点范围、监测手段、监测指标、分项目标等细化要求。
比如,大气监测网络方面,2018年底前所有县(市、区)全部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逐步建设路边、码头、农村等空气监测站点及垂直监测、遥感监测等专题站点,将机动车信息库与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联动。
在水方面,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产业转移园区、重大环境风险源下游等环境敏感断面的监测,逐步补充主要江河、农村水环境、重要港湾及人类活动频繁海域等监测断面。逐步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物毒性实时监控系统建设。
在土壤方面,逐步建立以耕地、饮用水水源地和污染地块等为重点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噪声方面,推动噪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到2018年,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功能区噪声基本实现自动监测。
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涉及农业、林业、海洋等20多个相关部门,涉及约14000个点位布设和监测,点多面广,为确保完成建设目标,《方案》特意增加了三个附件。附件1量化了各生态环境要素网络的现状和建设目标;附件2提出了51项具体工作任务,并逐项明确了牵头部门、主要参与部门和时限要求;附件3明确了23个省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责任。《方案》还要求各部门制订“本系统监测网络规划布局、优化调整、综合评价及监测信息互联互通实施计划”,定期R总报送进展。
2020年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珠三角率先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等数据、率先建成我国第一个大气超级监测站……广东监测网络建设具有比较好的基础,《方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提出了一系列采用新技术、新理念的前瞻性任务安排。
《方案》提出,构建卫星普查、无人飞机(船)详查、地面核查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率先建设全省大气复合污染成分监测网。深化粤港澳环境监测合作,共同维护及优化粤港澳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测网络,联合开展臭氧前体物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方案》还布置拓展对机动车、船舶、飞机等移动污染源,建筑工地等扬尘污染源的监测。
此外,建设卫星遥感监测监控中心,提升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打造无人机航空、无人船遥感应用示范基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遥感立体监测网络。提升全省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化学物质监测能力。开展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以及公众关注河段的水质与主要污染物通量实时监控。
互联网、云计算也被用在了生态监测网络上。《方案》提出,构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将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海洋等部门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集成、互联共享,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有效控制,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实时与共享。
《方案》还提出,要强化省环境监测中心这个技术“龙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把省环境监测中心建设成为全省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和培训基地,成为国际先进的环境监测机构。
为报而测向为用为管而测转变
为了让监测网络的数据、信息等真正用起来,《方案》还提出了监测与执法联动、建设精细化预警预报体系等任务。省环境保护厅监测科技处负责人表示,监测网络要实现“从为报而测向为用为管而测转变,从实时监测向环境风险预警监测转变”,让生态监测网络落实到有效服务环境管理,改善环境质量。
据悉,《方案》编制充分考虑广东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际,融合《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等需求,将水污染物通量实时监控、机动车信息库与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联动、土壤多功能样品库、船舶大气污染监测等纳入网络建设范围。
篇2
技术无处不在,从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网络,到今天的传统电脑台式机、笔记本,以及移动互联的设备,可穿戴设备技术正在不断地延伸,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包括我们的城市进一步的智能化,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的信息化等。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事隔八年,2014年IDF大会再次选址深圳。英特尔将主办赛事和活动地点变为深圳,这也正是凸显了英特尔战略重心的变化,更加贴近富有活力的创新产业链第一线,彰显深圳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创新影响力。同时通过此次活动,更好的带动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加速与产业链的结合,开启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杨叙在开场中宣布:“事隔八年以后我们再次选择在深圳举办这样的信息技术峰会,是因为深圳这座城市太具有创新的活力、创造力,并且非常有激情。而且在我们今天产业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里面,很多这些变化就源自深圳,英特尔将与中国产业合作,共同创新服务全球。英特尔对大数据、云计算有着长期的战略策略。本次技术峰会旨在搭建一个沟通未来的技术走向、未来创新的空间和机会的平台。创新与活力,将是英特尔与深圳共同的目标!”
伴随着计算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快速转型,对于英特尔来说,现在深圳意味着不再仅仅是中国产业链的前沿,英特尔为深圳赋予了另一层含义――首个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落户深圳。从制造领域被提拔上来的科再奇,以前负责生产,非常务实。科再奇表示,虽然这是其就任CEO一职后首次来华,但对中国并不陌生。随着英特尔进入中国已经迎来第29个年头,他在之前的职业生涯中也有机会多次来到这里。这29年在中国有超过45亿的投资,当他郑重宣布为该智能设备创新中心投资1亿美元时,台下掌声四起,演讲转入。这是英特尔携手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推动智能设备创新的一个重要动作,让深圳本土生态圈看到了英特尔的诚意,结合深圳本土产业链,OEM、ODM和软件开发商能够获得英特尔提供的平台与技术的全方位支持。设想一下在未来的智能穿戴领域中,英特尔将会扮演什么角色?是打造类似PC生态圈的芯片、平台供应者角色,还是走向前台推出自己的智能穿戴产品,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智能穿戴将是英特尔的重中之重。
科再奇表示,英特尔是一个很独特的公司,是唯一一个可以支持所有OS的公司,通过这一优势可以让合作伙伴节省开发成本。在开发者方面,英特尔也会提供更好的开发设备和服务,帮助其缩短开发时间,以及尽快实现上市。在物联网领域中,英特尔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在传递数据同时,实现分析及实地解决等目标。
为消费者带来生活体验的提升,是科技创新的动力。英特尔的确拿出了真正的诚意与深圳本土产业链进行合作。除了在产品方面的深入合作之外,英特尔还将与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中的产业伙伴一起,塑造品牌、构建粉丝群体、完善销售渠道等等。更接地气的英特尔将自身在产业链方面的优势融入到以深圳为核心的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中,共同携手开发最能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打造全方位的精彩体验。科再奇表示:“为了推动全球创新,英特尔将继续专注于提供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从边缘设备到云计算以及其中的一切,不仅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实现快速创新,同时也兑现‘‘最好的计算源自英特尔‘的承诺。”
如何速度挺进移动终端?
随着先进移动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和越来越精密的便携式智能装置的引进,个人移动通信和计算已取得了飞跃发展。除了不断推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无线技术及移动互联网也促进了用户间的互动合作,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移动用户人群的国家。大量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等都将继续围绕移动互联网展开,即移动互联网仍是2014年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主线。
其中,4G和宽带网络建设势必成为2014年信息通信业网络建设的重点。随着大数据方法的延伸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4G网络将在城市管理、物流运输、旅游、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智慧城市即将成为可能。例如,在定位方面,当4G网络覆盖的情况下,定位可以更精准,可以通过更多的数据来进行定位操作,让误差降低到几米之内,带动O2O、车联网等新的消费模式。由此可见,构建先进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践行国家信息消费政策的具体体现。
加入4G行列,加入移动互联领域,加入通信的角逐,英特尔的方向其实非常明确。起初对于移动芯片领域,英特尔显得总是犹豫不决。但近两年英特尔进军移动的步伐开始加快,而且更加务实。更小的尺寸、更低的功耗、更强的性能,这是英特尔正发力的方向。在高速4G无线数据通信领域,英特尔也有新进展,在今年的IDF上,英特尔首次推出CAT6 TE和TD TE多模解决方案,在会议现场,科再奇使用了搭载英特尔XMM7260-LTE芯片的4G手机与联想CEO杨元庆进行了LTE 4G通话,通话质量和效果感觉还不错。这款搭载了XMM7260芯片的设备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度出货。出货时间相对有些滞后,英特尔在LTE领域还需要加紧步伐,毕竟,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想推动下一代计算革命的显然不只英特尔一家,例如高通、联发科、小米等都在发力。众所周知,凭借垄断级的专利技术,高通在3G时代是绝对的领跑者,但在4G时代,英特尔将成为其最有力的竞争者。有竞争才能源源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生态圈的健康发展。未来中国4G市场究竟谁主沉浮,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互联生活 推动网络变革
如今,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均由概念走向落地。而随着4G商用网络建设,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对通信网络架构也带来不小的冲击。众所周知,通信网络是连接物联网产业中前端和后端的重要通道,而随着联网设备数量的大幅增加,必然会对现有整体网络架构带来诸多挑战。当前网络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灵活性欠佳的网络架构、新业务快速部署的需求、设施利用率低下、分离和独立基础设施、低功耗的需求、指数级增长的流量,为此需要驱动网络架构的转型。在这种大背景下,SDN作为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即时登上网络舞台,成为引领变革的新主角。
如何抓住物联网和4G网络发展的机遇成为众IT厂商思考的重点。众多IT巨头也纷纷摩拳擦掌,对SDN的应用和实践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以多种方式推动SDN的发展,帮助用户从物理基础设施的网络过渡为更加灵活虚拟化的网络架构。SDN的出现,对设备厂商的软件开发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厂商之间的竞争逐步从硬件实力向软件实力转变;同时SDN作为全新的IT变革技术,将会与经典网络、NFV网络共同重构现有网络产业布局。其中,SDN/NFV作为未来网络革新的主要着力点,已成为全球主流厂商及运营商的战略重点。
篇3
根据《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全面落实“智慧”“智慧乡镇”信息化战略,进一步提升马渚镇的信息化水平和产业层次,落实“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外向强镇、生态富镇”的发展思路,切实抓好马渚美丽乡村建设,并结合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改造等工作,经与电信局共同协商,由电信局全额投资,对马渚镇进行光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和建设。现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智慧马渚、美丽乡村”信息化乡镇建设主要内容
(一)基础光网络建设
1、光网络建设总体目标:2012年-2013年,对马渚范围内家庭和商务楼宇、专业市场、企事业单位实施光纤接入改造,对新建楼宇和小区实施全光网络接入,使镇区域所在地单位用户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家庭用户具备百兆接入能力;农村区域实施光纤改造,实现接入能力20M用户50%,2M及8M以上用户分别达到98%和85%。共享城域网出口总带宽能力达到150G以上。
2、由电信局全额投资,2012年至2013年底前完成马渚三个社区,18个行政村的光纤到户项目改造,光网络设备、线路投资总计1200万元人民币。以自然村为单位,根据光配服务区的整体规划,逐村进行光纤入户改造,在改造中结合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2012年底,实现100%镇区用户、50%农村用户的FTTH(光纤入户)覆盖,2013年底,实现100%农村用户FTTH覆盖。
(二)无线城市覆盖
实施落实马渚全镇内无线宽带网络建设项目,3G基站、WIFI网络覆盖等无线项目投资约300万元。无线项目重点建设区域如下:
1、实现全镇3G无缝覆盖,推进CDMA1X、EVDO、wifi网络建设,实现马渚镇全镇区域室内外100%、室内98%无线宽带(3G+wifi)覆盖;
2、重点区域:2012年着重对镇政府及重要办公大楼、社区办公场所、酒店、学校、农家乐、各商务楼宇进行wifi网络的全覆盖。
(三)光网络与信息化应用,切实推进“智慧马渚、美丽乡村”建设
1、在已建成的公安治安监控网基础上,继续推动对马渚全镇的治安、公共交通、特种车辆等领域的智能安全监控,保障社会安全治安,提升“平安马渚”监控的技术防范能力。
2、推广“数字城管”建设,充分利用光网建设成果,新建并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将视频和数字传输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项目中,提升城管整体水平。
3、推广智能环境监控,保障市民健康。根据环保部门需求,制订智能环境监控规范,充分利用基础网络、无线网络及传感技术,开展对马渚境内各区域环境的智能采样、监视、预警。
4、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升竞争能力。并针对马渚基础产业特点,研发提供有线无线网络一体化的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帮助企业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5、打造有特色的“云计算”服务基地,为马渚本地及周边有网络开发及存储需求的企业提供“IDC”等服务。
6、开展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广“农村中国”乡镇信息化平台应用。使农村政务、商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7、镇级IPTV。在iTV公告平台基础上定制封闭的、视频+图文方式的、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建成后具体可实现的应用包括:镇专属点播视频、专属图文信息和公告等;可轻松将会议精神、紧急公告、动态信息和文化建设阵地延伸至职工家庭及广大镇人民群众。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改变当前社会因缺少娱乐文化活动而产生的各种不健康活动,都有很大帮助促成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智慧马渚、美丽乡村”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为贯彻好市委市政府《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文件精神,落实“智慧”“智慧乡镇”信息化战略,推动“智慧马渚”“美丽乡村”的建设。让全镇广大群众了解把握智慧城市建设重大意义。通过开展宣传周、专题会议、主题论坛等形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通过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促进智慧产业发展、从而加快科技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公共管理水平等一系列事关我镇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的长远发展的惠民、利民的工程。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10月):
根据“智慧马渚、美丽乡村”信息化乡镇建设主要内容,结合城镇建设及村庄整治等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进度。对全镇进行光网改造和无线网络覆盖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镇范围内家庭和商务楼宇、专业市场、企事业单位的光纤入户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第三阶段――完善验收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及要求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按照相关标准对全镇光网、无线网络和信号基站进行测试验收。对于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智慧马渚”工程符合设计要求,惠及全镇人民。
三、相关措施
1、全镇各社区、行政村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组织学习上级相关文件、会议精神,配备精干力量,制订配套工作方案。并将“智慧马渚、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社区、行政村的政绩业绩考核体系。
篇4
一、以认真规范农资连琐经营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步伐
我社以抓好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为依托,推行现代市场营销模式,促进我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按照《县供销社2008-2010年网络项目建设计划》的部署,突出以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
1、着重规范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注册成立了县供销社惠农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经工商、安监等单位认定,规范建立农资连锁乡镇直营店33个,农资连锁村级加盟店255个。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资连锁网络,村级网络覆盖面达83%,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要求开展了农资下乡系列活动,并对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新农村建设网点实施免费送肥帮扶,我社开展农资下乡系列活动的报道先后在省市县电视台播出。认真贯彻落实《县县级化肥淡季储备管理办法》,积极承担县政府委托化肥淡季储备任务。据统计,2009年年销售农资60290吨,实现销售额9043万元,比上年同期递增12.5%,实现税后利润13.97万元,同比增长13.6%,完成淡储化肥2000吨。为全县化肥市场的稳定提供了充足的农资保障。
2、着力发展农副产品流通网络。规范和完善了县水果批发市场及蔬菜交易市场,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发展乡村农副产品购销网点30个,综合服务站60个,2009年通过农副产品流通网络的作用,带动5000多户农户,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此外,结合我县土产公司近年来在农产品购销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社会效益,该公司正积极申报“新网工程”便民惠民以奖代补项目,以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和上级社的大力支持,更进一步促使其打牢发展基础,增强服务实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3、切实巩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在中心社所处圩镇及农村村组采取职工参股、合作、资产招商等形式,巩固建立18个乡镇日用消费品超市和60个村级农家店,175个烟花爆竹经营点。同时还启动了大汾中心社为农服务大楼建设,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该大楼的建设将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创造新的平台。
4、努力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通过以县社网络建设中心县土产公司为龙头,成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建市场办工厂,基层社和社区联合建网点,整合社会资源构架网络布设网点,广泛吸纳社会人员参与收购,逐步形成与城镇发展相适应,集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和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绿色回收网络体系,截止2009年底,全系统已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1个,加工企业2个,乡村回收网点75个,为推进我县循环经济的发展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积累了经验。
二、以扶持做好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为抓手,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1、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积极扶持做好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社坚持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致富农民,发展自身,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并通过与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的对接,同广大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五百里井冈特产有限公司是我社与当地民营企业联合创办的以研发、生产、销售井冈山区农副土特产品为主的一家专业合作企业,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公司利用五百里井冈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带动当地金桔、油茶、黄豆、红米、南瓜、红心薯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原料供应基地30000多亩,配套产品生产线4条,形成年产金桔鲜果800吨,初榨茶油110吨。2009年公司的购销额达1201.4万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税后利润48.8万元,同比增长12.7%。
2、切实抓好各专业协会的管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职能作用
一是农资流通协会通过帮助会员开拓市场,提供信息,维护会员权益,加快农资连琐步伐,探索连琐新途径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二是烟花爆竹流通协会从确保安全经营、承担市场责任的高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维权、协调、服务、自律工作,从而维护了全县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秩序,确保了供销社在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中的主导地位。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通过协调和规范回收专业市场和城乡回收网点,为发展当地循环经济、配合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从为农产品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入手,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利益。五是发挥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作用,通过联合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以大乡大镇及经济区域为中心,抓好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主力军和前沿阵地。我社在抓好企业改制扫尾工作的同时,把基层社的新建与改造作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严格管理。
1、理顺基层社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我社按照以大乡大镇及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的思路,以“六有”中心社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现已组建6个中心经济区基层供销社,返聘企业工作人员26人,为规范企业工作人员聘用上岗行为,我社制定了《企业工作人员聘用上岗暂行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企业工作人员聘用的对象、条件、聘用原则、聘用的办法和程序以及聘用期间的奖惩等,从而使我社在企业工作人员的聘用上真正做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同时,我们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完善年度考核方案,侧重对网络建设及改制维稳等方面的考核,并加大了奖惩力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篇5
五大技术驱动 抓住三大领域
一个大连接的时代正在开启:目前全球共有48亿移动用户,移动连接数超过74亿,其中MBB连接数占53%,到2020年将超过70%。技术与应用的创新加速这一进程。“移动宽带网络、传感器、人机交互、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五大关键技术驱动要素将高速发展、相互协同并产生化学反应,不断融合产生新应用,支持产品和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华为轮值CEO胡厚表示。
面向未来,胡厚表示,我们目前面临三大机会:视频、家庭应用、垂直行业。
视频已成为媒体、社交和营销等专业沟通中最常见的内容传播形式。目前,视频占网络流量的60%以上,人们超过23%的时间在上网。视频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高达7000亿美元。对于运营商而言,娱乐视频可成为其发力主要方向。胡厚认为,要首先从内容聚合做起。然后提升网络性能,并与内容提供商一起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此外,移动视频在包括公共安全、交通监控、物流等垂直领域也将有很多机会。
在家庭应用领域,数据显示,在全球约20亿家庭中,13亿没有宽带连接,3亿连接速度低于10兆每秒,这16亿家庭将是无线宽带的蓝海市场。目前,100多家运营商部署了华为WTTx解决方案,覆盖3000万家庭,投资回报周期远远少于固定宽带。
垂直行业即将成为新的爆发市场。移动网络将成为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使能器,根据华为最新的《移动运营商的未来》白皮书描述,运营商将逐步进入垂直行业广阔市场,获取新的收入来源,比如IoT、车联网、机器人等领域。
应用驱动网络变革
网络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石不可或缺,正如软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宫内谦在演讲中表示,技术正驱动世界不断进步,自动驾驶、远程医疗、人机互动、共享经济等的发展都有赖于移动宽带。4.5G/5G的演进,为更广泛的物与物相连奠定了坚实的无线带宽基础。
为适应应用的拓展,现有网络也急需变革。胡厚表示,把握视频、家庭应用、垂直行业等三个市场机会,现有网络亟待转型为应用驱动网络。他认为,从技术上看,网络转型须考量三大要素,即联接、架构和应用使能平台。
首先,连接面向人与物的百万级应用,就要提升未来网络的连接能力,改善网络性能,采用新技术来支持新服务,例如支持高清视频,需要10兆每秒的移动连接、50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支持物联网,应引入广覆盖的NB-IoT技术;支持车联网,引入Cellular V2X技术;其次,未来网络还要建设端到端的云架构,实现网络弹性。最后,应用驱动网络需要强大的应用使能平台(PaaS),提供应用接口、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云管理等支撑环境,实现网络能力开放,使能应用的快速创新。
对于运营商网络架构重构,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表示,运营商应该进行端到端的全面云化网络架构改造,通过CloudRAN、CloudWAN、CloudEdge三大解决方案来构建从接入网、传输网到核心网的全云化弹性架构,增强其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并在此过程中,解决关键底层技术问题,如时延、时钟、性能等。
中移动总裁李跃在演讲表示,云网络体系是运营商对传统网络技术的一场革命,也是运营商未来低成本、高效率发展的关键。
李跃表示,在推动网络技术融合方面,中国移动注重于新型的数据中心和新型的网络建设。中国移动最近在推动数据中心的虚拟网络化的技术应用,也在探索软件定义的网络能够在传统网络中尽可能多的大规模地应用。
作为运营商网络重构的重要合作伙伴,华为聚焦从核心网到接入网的移动网络端到端云化,特别是空口资源的云化,从而帮助客户实现极致性能、降低综合成本。在2016全球移动宽带论坛期间,华为进行了基于CloudRANTM架构5G与LTE双连接4K高清视频点播业务演示,单用户峰值速率达到21Gbps。华为5G与LTE双连接,充分利用LTE现有网络的基础覆盖,通过CloudRAN快速引入5G NR新空口,在大幅提升频谱效率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率与无缝体验。5G与LTE双连接4K视频点播业务的成功演示,开创了在LTE现网引入5G NR新空口部署的技术可实现性案例,是面向5G初期商用努力的又一个里程碑。
此外,华为在此次论坛上了物联网建网方法论Things Coverage。这是业界首次用统一的语言来衡量物联体验,更是首个面向物的网络规划理论体系。Things Coverage在为包括运营商、用户等多个维度在内的整个物联网生态提供明确量化指标和方向指引的同时,帮助运营商最快速建网、最大化物联网网络价值。
生态创新
从技术应用到生态,大连接时代,正在重构全新的产业链生态链与商业关系。
胡厚表示,除了技术创新,要抓住未来机会,建立协作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华为的目标是成为生态系统的支撑者和使能者。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想做得更多。”胡厚说。
大会期间的华为X Labs计划,旨在聚集运营商、技术提供商、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未来移佑τ贸【埃推动商业和技术创新、建设开放生态。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网络强区目标,坚持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地位,合理统筹利用公共资源,加快免费开放力度,做深做透“社会塔”“通信塔”互转的共享大文章,用5G技术进一步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助力区“5G产业体系”定位落地。
二、总体目标
为实现2020年5G网络全面商用的目标,按照《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和5G网络全覆盖的要求,分三阶段完成下列任务:到2020年底,完成100座基站建设,实现城区及一体化示范区5G网络基本覆盖;到2021年底,完成200座基站建设,5G网络向农村延伸,镇及行政村基本覆盖。到2022年底,再完成200座基站建设,全区5G基站达500个,5G网络区域范围全面覆盖。同步完成通信机房(核心机房、汇聚机房、基带机房、基站站房)、通信管道及光缆线路、光缆交接箱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5G站址建设
1、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公共机构办公场所的经营管理人有义务协助公司依法在该场所从事5G基础设施建设,并为接入提供便利条件。
2、规范项目征地签约、收费主体。项目土地征地协议统一与区土地和房屋征管中心签约。公司应积极主动和当地政府沟通,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相关保障工作;通信设施建设项目单位应规范施工,所在地政府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纠纷阻碍,保障项目的正常施工及交付。
3、在市政府统一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一塔(杆)多用、综合复用”的应用效益。区公安、市政、城管、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向市公司开放所属的市政路灯杆、交警监控杆、公园灯杆、电力塔、管道等塔(杆)资源,让“社会塔”成为“通信塔”。市公司统筹负责塔(杆)资源的技术改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完成5G多功能杆塔应用部署。
(二)实现5G“四个同步”
行政区域、商业楼宇、住宅小区等新改扩建项目要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的站房、管线、引电等)纳入配套基础设施同设计、同规划、同施工、同验收。将5G等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关规划设计和预留安装条件作为审查的重要内容,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系统,实施统一规范管理。确保建设项目充分预留移动通信设备机房、天线位置以及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内的通信管道、设备间和建筑内配线管网。
(三)加强5G设施保护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者迁移通信基础设施。因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确需改动或者迁移的,原则上应当与移动通信设施所有人协商。改动或迁移的,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确保通信服务持续畅通。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消除公众对5G基站电磁辐射的片面认识。打击盗窃、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5G网络设施设备安全。
(四)推进5G广泛应用
推进基于5G网络的应用服务,加强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智慧医疗、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公司要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全量开放通信资源,提供塔杆、通信、电力保障能力,构建开放共享大平台,让“通信塔”成为“社会塔”。市政、城管、公安、森林防火、环保、气象等单位,在监控监测等信息化项目建设上,可优先使用通信资源。要加强项目建设方案的审核,避免城市塔杆重复建设。
(五)简化5G建设审批
进一步简化优化5G建设中涉及的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交通道路、城乡建设(园林绿地)等行业审批流程,探索建立并行审批联审联批机制,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充分发挥规划指导作用,纳入行业规划的5G建设要减少审批要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加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
(六)强化协调配合
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公司、区有关部门及各镇、高新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筹推进全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经局,具体负责统筹调度、综合协调等推进工作。办公室定期召开5G项目建设推进会,通报各区域5G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区委宣传部:负责加强舆论引导,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积极消除公众对移动通信发射塔电磁辐射的片面认识,引导广大群众尊重科学,提高对社会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
区科经局:负责对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进行指导,牵头协调解决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区发改委:负责将我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项目计划。负责协调区内供电部门保障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用电需求,在电力引入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负责统筹考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短期建设与长远规划的关系,将区域内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等相关规划做好衔接。在具体基站规划审批中,向公司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
区交运局:负责为现有道路、在建道路和规划道路沿线规划建设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提供支持。
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协助办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审批手续,强化辐射日常监管。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为移动基站建设提供站址资源。
区公安分局:负责加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保护,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通信设施安全。
区城管局:负责依法维护行政执法区域内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单位的合法建设行为。
区住建局:负责加快开放住宅区商业楼字、公园以及路灯、绿地、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设施,用于支持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
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负责带头做好政府机关楼面的开放工作。
区土地和房屋征管中心:负责全区基站建设土地征用及协议签订指导工作。
篇7
塑造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首先,渤海银行把握新型城镇化契机,构建房产金融服务生态网。
渤海银行围绕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带动的城市建设为项目选择重点,运用债务融资工具、股债结合等手段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目前,渤海银行在京津冀地区支持项目已累计达216个,授信和投放总量均超过1000亿元。
渤海银行还支持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包括与北京首开集团合作共同设立50亿元“首开城市建设发展产业基金”,以及通过资管渠道与快钱公司、相关项目公司高管团队商讨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业,投资商业地产项目,并通过“直销银行”方式募集资金。
渤海银行利用互联网众筹,链接企业客户与个人客户。今年渤海银行自主开发及运营的“渤海众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两天即达到首批项目的募筹上线,总成交量两亿元,有效地支持了北京通州的建设项目。
其次,渤海银行以战略合作方式助力交通运输产业金融生态链。渤海银行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建立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关系,提供包括购置机车的中长期贷款、结构性存款等综合服务方案;同时借助总部优势和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关系,正在洽谈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提供覆盖流贷、发债、票据等业务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
目前,该行为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累计发债10只,金额127.5亿元。对天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累计投放超过50亿,对北京交通设施累计授信57亿,对河北省交通设施累计授信45亿,强有力地支持了京津冀地区现代交通网络建设。
第三,渤海银行以互联网思维发展普惠金融生态圈。今年1月,渤海银行在京津地区社区网点首推智能银行业务,在两到三分钟内用户可完成包括自助发卡、电子银行渠道自助签约、“添金宝”签约、银行卡激活等业务。
此外,伴随着智能银行在社区的应用,渤海银行同步在北京试点了线上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将社区人群的日常活动串联起来,从金融服务延伸到物业和生活服务,打造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
第四,渤海银行还以托管业务为依托建立金融同业协作生态平台。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下,渤海银行利用具备托管业务资格的牌照优势,积极与包括河北银行、廊坊银行在内的8家城商行开展业务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金融合作平台。
同时,渤海银行B2B电商合作平台成功投产,并实现与对钩网的银商对接,由此,渤海银行开启了与B2B电商企业全面合作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平台战略加快推进。
渤海银行还在交易场景中为供需双方提供虚拟账户开立、账户充值、资金监管、支付结算、交易对账等功能。今年以来,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产生的业务规模已达300多亿元,带动托管业务快速发展,目前规模已达13000亿元。
依托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提升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效能
为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建设,一方面,渤海银行通过加大融资规模,储备了1000亿专项资金,准备重点投入京津冀区域;另一方面,还将“成为客户体验最佳的现代财资管家”的发展定位作为三五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渤海银行利用数据驱动,加强客户细分及需求感知能力。
渤海银行深入应用数据挖掘,建立动态的360度客户画像。通过建立完善的结构化数据体系和专业的数据解构工具,可以主动发现和引导客户的潜在财务管理和交易需求,更加精准地满足客户即时所需,并提升银行整体交易规模和综合收益。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多个重点建设领域制定差异化金融解决方案;二是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三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对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四是针对环保领域制定行业解决方案。
其次,渤海银行通过跨界协作,提升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其一,加强对京津冀合作共享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渤海银行正积极介入河北省政府正在筹划建立三个有关区域产业合作和转移的基金,进行政策对接、行业对接、项目对接。其二,渤海银行积极推出“京津冀区域一体贷”,服务民生领域。包括开展异地房屋抵押贷款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为广泛的创业融资及消费贷款渠道。
第三,渤海银行依托网络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提升产品服务响应能力。
渤海银行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加快跨界转型,着力拓宽直销银行、B2B电商平台、网络众筹平台的应用领域和辐射范围,打造线上综合撮合处理的渠道平台和交易平台,打通资产端和资金端,优化客户服务流程体验,降低客户投融资成本。
渤海银行树立公众服务品牌,发展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做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加快智能银行的升级改造,推广“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完善社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衣、食、住、行、娱、购、游等社区居民服务领域O2O一体化模式。
篇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董雯、张小雷:
方案一:将处于乌鲁木齐都市圈核心圈位置的昌吉、米泉、阜康划归乌鲁木齐市,并将乌鲁木齐市提升为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市。
方案二:将昌吉、米泉划入乌鲁木齐,解决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空间问题。
方案三:将昌吉回族自治州并入乌鲁木齐市。
方案四:将乌鲁木齐市提升为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市,昌吉州保留,米泉、阜康和东三县划归乌鲁木齐。
建议2:半小时通勤圈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刘海燕:
刘海燕提出“半小时通勤圈”发展战略,使乌鲁木齐市、米泉市、昌吉市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客运系统同城化,消除交通障碍。撤销乌鲁木齐高速路收费站点,使昌吉、米泉、阜康成为乌鲁木齐交通体系的一部分,构建大通勤体系。
建议3:建设乌昌煤化工工业园
昌吉州实施大型煤化工项目领导小组办周立杰:
乌昌地区煤炭工业格局分散,不利于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建议利用5到15年时间,建设乌昌地区高科技煤化工工业园,实施三期“煤液化”计划,建成 2000万吨的油晶生产能力,把准噶尔南部―乌昌地区建设成国家级大型煤转化基地和战略能源基地。
建议4:金融支持乌昌经济
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王国明:
建议由乌昌党委统一组织人行、银监局、各商业银行组成乌昌经济一体化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调查分析,研究金融业在乌昌经济圈的机构设置、级别确定、业务统一方案、授权受信等问题,让金融支持乌昌经济。
建议5:工业推行品牌一体化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贺星岳:
乌昌地区应培育一批大的企业集团,推行品牌一体化,把优势企业的品牌做大做响,同时积极培育一批企业品牌,形成品牌集束效应,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大项目落户乌昌。
建议6:乌昌交通增设地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潘伯荣:
建议乌鲁木齐至昌吉、米泉以及阜康的长线客运交通尽可能改用电力能源,如无轨电车或地铁;乌鲁木齐市内增加安全步行街和非机动交通为主的道路,再增修地铁。
建议7:建设乌昌大学城
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白黎东:
创建乌昌大学城可通过3种组合形式进行建设。第一是科学园区,着重于产业与科技的结合,探索大学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第二是大学园区,让大学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第三是大学城,整个城市以大学为一个主导产业,使大学与城市相结合。
建议8:政务零距离
乌鲁木齐市政协委员李盛太、新疆瑞励软件有限公司黄锴: 建立“政务呼叫服务中心”,人们如果要咨询乌昌两地的政策、投资指南,要投诉或提建议等,都可通过一个电话或从网上登录这个中心得到妥善解决。
篇9
IDC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易斐春认为,2007年中国WLAN设备市场出货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
1.企业/行业应用市场
行业和企业用户一直是近年来WLAN设备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大中型企业,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部分行业,相对于有线而言,WLAN凭借部署使用便利、用户体验良好等先天优势,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应用。根据IDC的跟踪研究数据,2007年中国WLAN设备出货量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主要应用于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部署)、医疗和包括酒店在内的服务业。
2.日益增长的消费者市场
随着内置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的保有量增加(据IDC数据,2007年90%以上新出货的PC都内置无线网卡)和消费者/SOHO用户日益增加的组网需求,驱动了WLAN消费者市场出货量的较快增长。消费者市场上主要的WLAN产品是无线路由器/家庭网关和网卡,尽管相对于企业级WLAN设备,家庭产品单价较低,但由于出货数量较大,2007年WLAN设备在消费者市场所占份额从2006年的22.3%增加到了2007年的26.9%。
3.运营商市场
运营商市场经历了前几年WLAN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部署的低潮。近年来随着固网运营商的转型战略和WLAN业务营销定位的转变,无线宽带服务成为增强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性业务。2007年尽管固网运营商的CAPEX总体上持续减少,但用于包括WLAN在内的宽带无线设备的投资却在增加,从而促进了以热点覆盖为主的WLAN网络的部署和扩大,另外随着运营商WLAN业务漫游试点的推进,可以预见2008年运营商市场WLAN设备的出货量将持续增长。
IDC预测,中国WLAN设备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2008年销售额将达到1.97亿美元,到2012年销售额将达到4.98亿美元。
全球IP网络性能测试及服务保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博伦通信公司日前宣布,思博伦公司的创新测试平台Spirent TestCenter已获得了由Nortel公司牵头开展的运营商以太网生态系统兼容产品认证。该认证于2008年1月31日开始在Nortel位于加拿大的运营商以太网创新中心颁发。
Nortel运营商以太网创新中心使生态系统伙伴能够在不使用真实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网络,并且不对服务造成干扰的情况下,迅速开发服务并对其进行提前测试,还能够利用兼容产品认证实现快速的PBT部署,同时也为解决方案之间的互用性提供了保障。
这项兼容性认证是Nortel授予的第一次此类认证。该认证说明,Spirent TestCenter完全兼容运营商骨干网传输技术。PBT技术旨在将符合业界标准的以太网运用到运营商网络中,大幅提高了运营商网络的经济效益。该认证还意味着,Spirent TestCenter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在运营商环境中测试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的PBT兼容性,因此成功地消除了一项关键的障碍,使基于PBT的运营商以太网在真实网络中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
篇10
2011-2015年广东电信通信基础网络累计投资超过600亿元,宽带用户超过1800万,光纤宽带用户突破500万,全光网覆盖全省80%的城市小区,行政村100%通光纤,可为用户提供高达1000M的上网速率。广东电信目前总出口带宽达到12T,占全国20%;国际出口带宽超过500G,占全国35%。拥有华南最丰富、专业、安全的云,73个云数据中心就有22个达到四五星级;机架3.8万个,并且拥有强大的CDN存储转发能力。
多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南粤大地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在深圳、广州,从社区到工业区、从家庭到商圈,到处可见“互联网+”融入各行各业的身影。广东正全力奔跑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康庄大道上。
“互联网+社区”丰富智慧生活
深圳启动“品质社区”工程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对城中村、旧住宅区、城市街区等3类区域,共465个片区进行集中整治。
去年9月,常住人口3.3万的麻布村正式启动“品质社区”建设。“品质社区”改造前,麻布村的正规宽带市场渗透率低于30%。约有6000户的“黑接入”网络用户,村内随处可见横空乱拉的网线和老化线路,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互联网信息安全。深圳电信协助政府和社区工作部门,从管线整理、光纤覆盖、光纤入户、视频监控网络建设等四大方面全力协助麻布村一举升级智慧社区。
深圳电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全村的物理线路进行了清理整顿,消除火灾隐患,保证信息服务的安全。同时,在该村投资78万元进行光纤网络建设,两个月后全村实现光纤进楼、光纤入户,受到村民欢迎。
同时,中国电信还为该村提供“前端智能摄像机+VPN专网+监控运营中心”端到端的技术解决方案,组建完整的视频“安全网”,实时联动报警,显著改善全村治安条件。
麻布村的闪亮“变身”,只是广东电信全力推动全省各社区智慧升级,扎实助推光网城市的一个缩影。
深圳最新评出59个全光网城市示范小区,入选小区的光纤用户数均超过300户,光纤用户比例普遍超过80%的小区,其中中国电信的光纤覆盖率、光纤用户数大幅领跑。今年有望有更多社区借力光网城市建设热潮,升级智慧社区,让居民体验智慧生活。
“互联网+家居”提升生活品质
广东电信日前在深圳率先推出“1000M光纤超宽带”。这折射出“百兆普及 千兆引领”的超宽带时代已经来临。普通市民可以用1000M光纤做什么?中国电信融合光纤4G+、4K高清电信电视等最新发展成果,已推出“粤想家”视频通话产品,同时基于家庭百兆宽带打造智能家居应用,让生活更加智慧。
光纤宽带是居家生活连接缤纷网络世界的基础通道,用户通过电信电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精彩内容和丰富服务。其中4K高清画质更加清晰流畅,7天跨度的电视回看让人随时重温精彩,海量最新大片点播和各类在线直播可以满足全家人不同需求。
异地家庭和异地空间分享人群,现在有了新的沟通利器:家居视频通话系统“粤想家”异地家庭亲友视频通话从此更方便。“粤想家”可实现电视、手机和平板多屏相互拨打,只需把摄像头接到电视,手机安装APP即可,家里的电话就是电视的电话,遥控器数字键可以直拨电话号码,电视就是显示屏,一机两用,全网互打。
“互联网+制造”助力自贸区腾飞
在广州市南沙区的芬尼克兹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递送零配件的机器车往来穿梭,按时准确地将各种配件设备递送到生产线上;大型自动机器人则伸展着超长的机械臂,有序地进行装配生产……
这只是该工厂自动化举措中的开始,未来,依托快速发展的无线宽带网络等技术,还将在工厂实现WiFi的全覆盖,让更多的生产机器人加入生产线,利用高速的互联网数据传输,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成倍增长。
广州市南沙区将在今年实现光网全覆盖,成为该市光网建设最为迅速的地区,互联网+正助力南沙自贸区经济快速腾飞。
在南沙的广州云谷数据中心二期,这里的机房面积达25000平方米,出口总带宽超过300G。当前广州的云数据服务成长非常迅速,目前全广州的数据中心服务都在满负荷运转,新增设备不断增加,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为满足市场需要,此前往往是电信运营商自建数据中心,现在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发展商承建数据中心,电信运营商负责运营,目前南沙区的云数据服务也呈猛增的态势,该中心服务的客户就包括百度等多家大型公司。
广州云谷数据中心二期目前正被着力打造为当地新一代“云计算引擎”,助力南沙自贸区的飞速发展,为广州南沙的互联网+行动提供强大支撑,进一步拉动云计算产业链的规模效益。
“互联网+商贸”释放商机活力
广州市荔湾区有超过200个商厦均能让市民享受光纤网络提供的高速安全WiFi服务。近日,广州首个“互联网+”信息化示范商厦授牌仪式在站西商圈的环球国际商贸中心步云天地鞋城举行。全区开展商厦光网覆盖行动,是荔湾区传统专业市场探索互联网+转型的新路子,对提高区内专业市场综合竞争力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