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治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社区治理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正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以医院为重点,现已转变为正以城乡社区为基础的初级卫生保健,也就是医疗卫生保健的服务需求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趋势,医学专业的教育应从原来的学校、医院逐步向社区扩展,如何有效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为未来基础医疗服务培养更专业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职业中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在教学上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意义
关于职业中学医疗护理技术人才教育的目的是“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好的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根据职业教育目的观,非常明确地指出职业教育是要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具体应用能力、创新技术能力,而并非具有“后劲”的“知识理论型”人才,这样的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既确保了人才的多样化,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更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向社区、面向基层,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在职业医学教育中贯彻落实。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要达到职业医学教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需要适应目前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遵循“面向市场,发展短线,按需设置”的原则,系统地调整专业设置,以此来满足城乡社区医疗卫生需求。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下,需要逐步突破原有的旧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适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教学体系,提倡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的知识要为学生能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服务,传授的理念要为解除患者的病痛服务,传达的态度要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服务。职业医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的优势,在社区里进行教学,让学生进入未来实战的场所,感受实实在在具体面临的问题,使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提升各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三、目标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现在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业教育中更是如此,而目标教学法则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所谓目标教学,是指将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通常运用模拟情景设置、独立展示操作演示、团队协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习检测评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借助这些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与学的互动性,因此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的实操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理解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会大幅提升。目标教学正视并承认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擅长、专注的领域有所发挥。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和培养医疗人才方向的转变,原来单调的应试教育明显不能满足需求的变化。另外,从学习能力来说,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欠缺,总体上相对来说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稍弱一些,原来所接受应试教育的纯理论教学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并不适用,并没有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此目标教学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目标教学也已作为新的现代教学的方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观念,现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每个学生来说,既要引导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要引导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劳动”,即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护理人才。
根据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来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合理有效组织实施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协调成长,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素质教育更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教学的教学方法更符合素质教育。护理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知识上过硬,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情商、人文关怀以及照顾他人的品质,需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职业态度,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技能。原有的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这种传统的单向输入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课下写作业,形式简单枯燥,方式方法单一,学习效果也不明显,而目标教学提出的“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则能很好地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在巩固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目标教学引入个别化分层教学措施,这种方法避免了原来大班教学中优秀学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了”的困境,让学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重复性,教学质量也能得到大幅提升,使班级的每个学生能力都能充分发挥,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篇2
关键词:城市边缘社区;社区;公共安全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城市边缘社区是我国城市化大背景下一种特殊的地域结构,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功能和农村功能相互渗透十分活跃的地区。它是城市和农村管理体制的交错区和真空区。由于其人口、经济和社会构成的多元性,使得大量危险性因素滋生,严重地威胁着该地区的公共安全治理建设。因此,研究城市边缘社区的公共安全问题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城市边缘社区的定义及其特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模急剧膨胀,“入侵-演替”的景象在城市四周的边缘地带同时或交替上演,造就了城市边缘带的形态和功能的多样性,使其成为经济社会的多面体。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较多的提法是城市边缘社区、城市边缘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等。例如,陈月从地缘和居民构成的角度认为,城市边缘社区“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其成员为来自外地的农民工,他们相对集中地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从事一定的行业,以地缘、血缘为纽带形成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该社区既不同于城市社区,又不同于农村社区,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社会地位、人群特征及地域位置,故而称之为边缘社区。又如,戴宾、杨建从地理位置和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给城市边缘区下的定义是,“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地带,或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地带。它是城市在自身的近域推进和广域扩展过程中,城乡要素逐渐过渡、彼此渗透、功能互补而形成的特殊区域,具有明显的城乡经济混合增长特征。”
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交叉性。这些社区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产业的非农化和社会成员职业构成的非农化,但在管理上仍然沿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模式。城市与农村“二元管理体制”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用,管理体制交叉,这构成了城市边缘社区的一个基本特征;二是动态性。“随着城市的动态发展,城乡结合部也由城区向农村扩展,城乡结合部位置的动态变化,导致其人口和经济等诸多要素也呈现动态发展趋势”;三是复杂性。在城乡结合边缘社区内人口构成复杂,既有农民也有居民,还有大量的流动性人口,他们虽多年居住在这一地区,但真正融入城市中也是很难的。
二、城市边缘社区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安全。当代中国正处在巨大的社会变迁和“风险社会”阶段,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边缘社区由于其特有的特征,在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严重地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特别是在公共安全方面更是对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交叉性的二元体制造成边缘社区的公共安全隐患
1、边缘城市社区居民非农转化不彻底造成其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应享有的待遇。目前的状况来看,“全国范围内,除极个别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政府外,绝大多数这样的社区,其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贫困救济机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机制等,都没有跟上非农转化的步伐。虽然住房出租市场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居民的收入来源,但是,在按照城市统一规划建设的小区内,居民可供出租的房屋数量毕竟是有限的。”相反,社区内失业、半失业、隐性失业带来的社会闲散人员增多,以及随之而起的黄、赌、毒成风,却是实实在在的治安隐患。
2、从社会治安管理看。有的城乡结合边缘社区分别由农村派出所和城市派出所管辖,单从人口管理看,有的是单一的农业人口,有的则是既有农业人口也有非农业人口。有的地区则将同一区域内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属城市派出所与农村派出所管辖,从而形成了交叉型的人口管理体制。这种人为造成的管理体制的交叉性,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管理乏力,也形不成“齐抓共管”,而这正是产生社区案件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城市边缘社区的复杂性是对公共安全管理的严峻挑战。城市边缘社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农居混杂,外来人口居多,因此公共安全问题尤为严峻。一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地区,使得原有的社区管理资源匮乏;二是外来流动人口成分比较复杂,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低、法律意识差,受到犯罪分子的引诱后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本地居民有着强烈的排外心理,对外来人口具有某种不认同感,双方易引发口角,甚至是躯体和武力冲突,所以城市边缘社区成为公共安全高危地带。
(三)城市边缘社区的动态变化造成社区居民缺乏公共安全参与意识。城市边缘社区刚刚脱胎于传统的乡村,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要求相比,缺乏一个有相当发育程度的公民社会。由于公民社会发育不良、不成熟,自主性、规范性较弱,对成员的负责性较低,特别是由于社区成立时间不长,居民还没有完全摆脱镇村体制的影响,只是把社区当成居所,社区参与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自治的主体,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公众的公共安全参与意识普遍缺乏。
三、城市边缘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建议
针对上述边缘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加快地方基层政府改革,完善边缘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服务各项配套机制
1、打破边缘城市社区行政体制上的“二元管理”模式,将其纳入城市社区管辖范围,从而彻底消除管理体制上的交叉性。同时,可以把城市社区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边缘城市社区,突出边缘城市社区“居委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公共安全服务中的作用。
2、加快边缘城市社区农转非居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工作。政府要通过制定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来保护农转非居民的就业安全,主要涉及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二)从源头上杜绝公共安全的威胁性因子。一是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工作。可以从加强综合治理的角度,考虑由公安部门、用人单位、居住地管理单位和个人等四方共同开展登记工作,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对流动人口的登记造册工作,用人单位和居住地管理单位负责对在单位工作或居住的流动人口进行内部登记并报公安部门备案,个人则要及时申报和申办暂住证;二是要对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与重点管理、网络化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重点人口实行专项管理,既充分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又有有效措施防止、防范各种违法犯罪现象。
(三)建立一个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建立一个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有利于日常加强对公众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防范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强化对公民公共道德、公民义务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公众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作为社区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利用社区优势,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做好日常宣传;二是要配备至少一名的专门公共安全联络员。与其说是公共安全联络员不如说是公共安全辅导员更为贴切。因为这名联络员不仅自身要从事日常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同时更要担负起社区里答疑解惑的重任。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月.“边缘社区”的犯罪问题及其控制[J].郑州大学学报,1997.1.
[2]戴兵,杨建.城市边缘区与统筹城乡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11.
[3]刘建凤.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公共安全治理研究[J].理论观察,2012.6.
篇3
__年上半年,市城管局坚持以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省十次党代会和省委__届三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为迎接财富论坛的顺利召开、打造“公园之城、智慧之都”作出了不懈努力。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入开展
(一)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宣传进村入户。今年城管局印制了35万份“爱城市、你更美”倡议书和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已经分发到中心城区、各镇的商家店铺、居民院落、居民农户手中,力争达到户户、人人都知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开展以“__是我家,美丽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分别与市妇联、团市委、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文明办等单位开展主题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平台作用。在电视台开通了《直击城乡环境》专题栏目;在《今日__》建立了通讯员联系制度,局两名同志成为通讯员,截至目前,已经有40余篇宣传稿件被《今日__》等报刊采用。同时,我局还主动出击,联系市级报刊媒体,宣传彭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
(二)加强督查指导,完善农垃体系
一是加强对各镇及村工作的指导。在__小区、__小区进行现场办公,召开了协调会,为两个小区及周边配套了新的金属垃圾桶和环保果屑箱,将两个小区生活垃圾清运由原来的每日两次增加到三次。__年指导全市5个村通过省级“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村检查验收并命名,今年指导磁峰镇蟠龙村、升平镇昌衡村等5个村和白鹿镇通过了示范工程验收,名单已于5月7日在《__日报》上公示,即将命名。对各镇镇村干部、后备干部、协管员、保洁员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业务知识培训,提升队伍业务素质。
二是强化督查考核。实行日督查、季考评、年度大评的考核制度。今年以来以水环境、主要道路沿线、集中居住区为重点,对全市所有村进行了督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截至目前,纳入问题库问题672个,整改率达99%,发出督查通报11期,通报问题154个,督查通知5期,督查175个,整改率均为100%。
三是农垃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353个村(社区)均配备了保洁人员和垃圾清运设施设备,15个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基本实现了场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三)强化考核奖惩,健全激励机制
出台了__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年度目标考核及奖惩方案,将全市所有村纳入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对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表现优秀的3个镇、10个村给予经费奖励,扣除工作表现差的3个镇年终相关经费。将表现差的10个村挂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最差村”,并在电视台和《今日__》上曝光。
二、城市管理逐步转型升级
(一)加强联动,实现多方参与齐抓共管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四方联动共治”工作机制,将城管、社区、商家、市民四方力量有机结合,坚持疏堵结合、兼顾民生的原则,合理规划临时摊位,解决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着力构建和谐发展的街面环境共治体系。
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继续组织开展部门联系社区工作,组织__个市级部门分别联系43个城区社区和121条街道,下发了正式文件,明确了部门工作任务,部门与社区和城管部门组成联动小组,定期不定期在联系社区街道开展文明劝导和义务劳动,发动部门在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执法,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机制
一是严格执法,查处各类违规行为。__年1-5月共立案1822起,处罚180起,款罚金额4.8万元。纠正出摊占道3000余处,清理流动摊贩300余处,规范非机动车停放5000余处,暂扣物品500余起,清除牛皮癣、小广告2500余处,拆除违规搭建80余处。
二是大力治理扬尘污染。出动人员450人次,对全市120余家工地和200余输运渣车进行了检查,查处乱倾倒建筑垃圾行为5起,处罚金额6100元。通过比选确定了专业公司对道路零星建渣进行清理,截至目前清 理建渣6000余方。实行建筑垃圾全密闭运输和公司化运营管理,目前批准6家企业参与建筑垃圾运输,对131辆车辆进行了密闭运输改装并安装了GPS定位系统。
三是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示范街创建。启动__示范街创建活动,明确示范街管理标准,增强执法力量,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在街道首尾树立标牌,对所有商家信息进行登记造册,与所有商家签订 “门前五包”责任书。制作发放城市管理示范街联系卡,公布执法人员姓名、职务及电话号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座谈资料等方式征求社区、商家、市民意见。
四是完善街道分类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一、二、三级街道管理标准,完善分类管理措施,形成“一级街道严禁、二级街道严管、三级街道规范”的分类管理格局。在二、三级街道合理规划临时摊区,加强临时摊点管理和摊贩的宣传引导。
五是探索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针对各部门城市管理部分职责交叉,存在谁都可以管,大家都不管的推诿扯皮现象,我局拟定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组建方案。拟将公安、工商、质监、环保、食药监等部门城市管理执法职能整合,行使相对集中的城市管理处罚权。目前此方案正在讨论完善中,预计5月底完成,待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加强调研,探索城市管理新方向
积极开展城市基础设施调查摸底和后城市管理工作调研,建立了专题调研课题组,分别由两位党组成员牵头,确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城区的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布局、停车场、小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后城市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完成了后城市管理调研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摸底调查,形成了后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四)摸着石头过河,迈开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第一步
一是坚持“费随事走”的原则,将有限资金最大化利用,积极探索环卫清扫、园林绿化、市政维护、路灯维护等的市场化运作工作。做到了严把“四关”:严把预算关,对各公司的预算报价进行严格审查询价;严把程序关,按照相关要求,对市场化运作的项目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招投标;严把验收关,成立由纪检监察科、办公室、财务审计科和相关科室组成的验收组,对有关项目严格进行验收;严把日常管理考核关,制定了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加强中标公司日常管理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经费。
二是积极推进户外广告公开拍卖。在统一规划、清理规划的基础上将规划新增的牡丹大道新博美装饰城路口、__路口、牡丹大道北延线彭什路口、牡丹大桥路口、西郊顾福桥繁江派出所侧面等6个户外广告点位纳入公开拍卖,拍卖举牌总价达427万元,为经营城市迈出的新的步伐。
(五)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
__年__月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摄像头数量已增至400个,建立了两级平台,并将视频信号接入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办公室。__年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6223件,处理6065件,其中事件__件,部件__件,处置率98%。数字化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缩短问题反应处置时间,为建设“智慧城管”打下了基础。
(六)开展夜啤酒、烧烤专项整治
组织辖区内夜啤酒、烧烤摊主及社区、部门代表,召开了夜啤酒、烧烤临时摊区规划协调会,征求各方意见及建议,拟定了《关于对城区夜啤酒、烧烤等夜食摊点临时占道经营地点进行规范的通知》,通过彭州电视台、《今日__》等媒体进行,同时以书面方式送达各夜啤酒、烧烤经营业主。按照便民、利民、不扰民的原则,将城区划分为禁止、严控、规范管理临时占道三类街区进行管理,疏堵结合,在适当位置划定临时摊区。牵头工商局、食监局、环保局、城区派出所等单位,在全城开展了两轮夜啤酒、烧烤专项整治行动,对城区占道经营夜啤酒、烧烤行为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顿,对屡劝不改、整改不到位和违章占道的经营活动采取了强制措施,共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车辆__台次,查处违规经营夜啤酒15起,违规经营烧烤11起,流动食品商贩21家,强制取缔商家16户。
(七)加大人力客运三轮车整治力度
目前,我市人力客运三轮车2088辆(尚有近10年经营权,其户籍由公安管理、运营由交通管理、日常由城管管理),存在乱改造、乱营运、乱涂广告和不按规定行使等情况。我局结合实际对人力客运三轮车从业者提出“九个不”要求(不乱贴广告、不乱挂杂物、不乱挂遮挡牌照、不串号、不穿街、不超速、不逆行、不乱调头、不闯红灯),连续开展了八轮人力客运三轮车专项整治,对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不按单双号运营、无牌运营、车容车貌不整、乱张贴广告、乱牵乱挂等违规行为进行清理整治。共暂扣违规营运人力三轮100余辆,清理乱张贴广告乱牵乱挂2100余车次。
三、“6+4+2”专项治理工作带动日常工作开展
一是绿化提升让城市四处见绿。投入资金441万余元,对高速路口、行政中心广场、金彭西路口、师专口、迎宾路口等绿化节点进行了鲜花造景和提档升级;对天府大道14000余平方米的绿化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汉彭路出入城通道绿化提升工程,修建了长20__米绿化 带。共摆放鲜花__㎡、栽植及更换乔木合计623株,栽植灌木__㎡、栽种灌木球122株、铺设草坪__㎡。
二是路灯提升让城市明亮美丽。对现有路灯、景观灯及设施加强日常维修维护,确保亮灯率98%以上,设施完好率95%以上。投入资金近90万元,在新民西街及周边支巷、新余街、滨河街、新康西路、绣城南路、康居巷、安仁街、对锦阳、寂光安置小区等路段改造路灯260余盏。完成了我市市政路灯景观灯维修维护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确定了专业公司进行维护。
三是市政设施提升让城市安全美观。加强市政日常维护,截至5月底共计维护车行道400平方米、人行道560平方米、路沿石302米、沟盖板、窨井盖、水箅子468套。投入经费70余万元,对上升街路面进行了改造,改造面积__平方米;在牡丹西路更换新型“三防”窨井盖20个,“三防”水箅子34个;完成了南桥、柳河一号桥桥梁涂装工程;新安装非机动车停放栏24个,维修更换61个;在牡丹大道增设休闲座椅76套,增加了市民漫步休憩的场所。对新纳入城市规划区内的__条道路进行了摸底调查。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确定了服务商定期对城市规划区内35座桥梁进行检测,目前检测工作已启动。
四、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一是加强内部管理考核。制定了《市城管局目标督细则》和《市城管局城市综管理考核意见》,科室实行了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工作制度,执法大队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制定了执法人员管理考核办法。局纪检监察室定期督查工作情况,对违规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并扣分,发出督查通报10期。二是继续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购买了各种类型的书籍供干部职工学习,并聘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讲解。三是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__”主题教育活动及创先争优等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十精神及省十次党代会、省委__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讲话等,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五、存在的不足
一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还不高,管理方式传统粗放;二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还需探索和深化;三是城区绿化养护、清扫保洁等工作资金相对其他区市县还比较低;四是烧烤夜啤酒、人力客运三轮车管理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内部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六是城乡环境治理成果反弹情况还时有发生。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转变思路,制定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按照城市管理运营公司和后城市管理时代的要求,根据我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后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成果,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示范街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传统型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大力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二)建设智慧城管,打造智慧城市
继续加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在背街小巷、重点公共场所加密安装视频探头,努力推进系统建设向重点场镇、示范线和景区延伸。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在人员内部管理、市政绿化规划建设、巡护和执法巡查方面的作用,坚持团结协作、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实现“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转变,为建设智慧城市作出贡献。
(三)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
优化清运模式,提高清运效率,积极深化清运作业市场化运作,力争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积极协调业主方加快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急扩容和渗滤液处理工艺升级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努力建设花园式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四)加大人力客运三轮车整治力度
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规范人力客运三轮车的营运行为。借鉴都江堰、新津等地先进经验,建议市政府建立人力客运三轮车退出营运市场机制,对人力客运三轮车经营权进行回购。开展小公交系统摸底调查工作,拟定城区小公交建设营运建议方案。
(五)加强夜啤酒烧烤整治,推进集中经营、统一管理
篇4
关键词: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7日
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城乡基层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在社会建设和党的组织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织部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城乡社区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强化服务,创新管理,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民生,民生问题关乎群众的“幸福”,做好民生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社区是社会最基本单位,能准确了解群众诉求,社区服务与广大居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直接相联系。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维护群众利益。
(三)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有助于促进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为社会稳定创造基础性条件。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从社区开始,建立解决问题的基层机制,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城乡社区建设的情况看,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在体制、理念、政策等方面依然存在制约社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影响了社区建设进程。
(一)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定位不清。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但由于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责模糊,服务功能错位,社区服务业发展比较单一,削弱了其应有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主要是由于基层政府管理的边界不清,造成社区组织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职能,侵蚀了社区自治的空间,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到很大限制。如不少地方社区建设基本上以解困济贫、解决孤寡残困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困难为主要内容,缺少集教育、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实现社区全方位建设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需要回归社区,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逐步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出现了管理缺失的现象,同时也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不少难题,大大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二)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区原有基础设施较少,工作场所多是租用或借用,条件相对简陋,办公用房普遍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同时,社区活动场所严重不足已无法满足当前民众生活的诸多要求。要保障社区的办公条件,解决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问题非常严峻。社区建设经费及办公经费短缺,也是困扰社区开展正常工作的主要问题。资金投入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和缺乏统筹规划,已影响到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建设,导致社区服务设施不全,影响社区服务和活动的开展。
(三)城乡社区服务人才十分缺乏。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干部,社区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社区治理水平。社区干部中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懂得现代管理知识的较高素质人才还相当缺乏。主要是缺乏激励机制,待遇低,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才。同时,社区中许多人力资源也没有得到发挥,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社区人才队伍素质亟须提高,社区人才结构亟待优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能力亟待加强。
(四)城乡社区治理思路不够明晰。由于自治理念不清,目前仍有很多社区工作负担过重,承担大量行政性工作,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在带领社区居民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凝聚力和协调力。有些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这一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知之甚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调动起来,使大量的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现阶段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发展到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而社区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又因重视不够和受政策影响,成立和运作门槛设置较高,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社会管理要求。
三、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社区功能定位,明确社区服务职能。“社会千条线,社区一根针”。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肩负着基层自我管理的任务,肩负着几十种服务功能。从国际社区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社区建设必须依托于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这方面,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为加强社区组织管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作用,在政府部门专门设立职能管理机构,直接从政府部门中选派公务员到社区任职等,政府则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来把握社区的活动方向。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划定基层政府与社区边界,赋予社区自治功能,科学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职能,大力推进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加快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社区救助、就业、卫生、养老、计生、文体、教育、安全及生产生活服务,搭建面向社区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使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定向、便捷、周到的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鼓励社区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等福利服务项目。要优化社区布局规模,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切实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服务条件。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在办公用房上,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通过立法来解决社区工作用房、居民公益设施建设问题。新加坡国家设有住宅发展局,早在1967年,该局就制定了“土地所有权法案”,其中规定,由开发商建设的公共组屋,每栋楼底层都不得安排住户,而是用于开设商店或娱乐室,供居民休息、娱乐和购物之用。因此,要切实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乡社区公共用房建设,将社区工作用房、服务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根据社区布局,在综合考虑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办公用房面积、地点、结构,配齐公共配套设施,建议可在土地出让时,将社区办公用房建造设置为前提条件,由受让方负责建造,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在保障措施上,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将社区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社区基础设施项目扶持资金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国外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基金会和私人捐款,以及收取的服务费用。在加拿大,政府拨款占60%左右,捐助占11%,服务收费占29%。我们可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建立多渠道的社区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共驻共建、社会支持、街道自筹等多种形式,筹措社区建设管理资金。
(三)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创新社区服务模式。社区信息化不仅能显著提升社区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服务满意度。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应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功能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为此,要把社区信息化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在社区服务上,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综合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完善社区服务行业信息平台,开设热线电话和社区服务网站,提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水电维修、房屋工程、房产服务、法律指南、劳动结业、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信息。要大力支持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服务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提供更加便捷的社区政务、商务服务,着力推动“平安社区”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建立激励考核机制,稳定社区人才队伍。要完善优秀人才服务社区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积极为社区人力资源提供施展空间。在干部待遇上,建议在继续强调社区干部的奉献精神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把报酬与工作岗位、工作实绩、年终考核相挂钩,建立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值班补贴、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奖等组成的工资报酬形式,提高工资水平,以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同时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选聘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充实社区干部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要积极探索城乡社区用人机制的改革,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城乡社区工作。要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满足社区日益多样化、方便化和家庭化的卫生服务需求。要积极动员、广泛发动,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区居(村)民开展自助互助服务,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促进形成强带弱、富帮贫、老帮小、我帮你、你帮我的社区和谐新风尚,使社区潜在资源都集聚到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上。
(五)发挥社会力量,提高社区自治水平。社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推进社区建设,必须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建设如果缺乏社区成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的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政府与社区及非营利组织、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政府引导支持、社区和非营利组织主办、企业通过市场提供多样化服务,是国际上社区发展成熟的组织模式和重要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促进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立足社区,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着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组织,强化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其管理和服务的社会责任。在组织建设上,要依照《居委会组织法》,强化自治职能,抓好居委会基础制度建设,把社区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使社区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城乡社区打造成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平台,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礼群,何家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座[M].学习出版社,2011.
篇5
为确保完成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达标建设任务,我们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详细排查全市城乡社区服务中心推进情况。要求各镇将年度计划落实到村居、进度安排到月份;二是加强重点单位的督促与指导。针对、、季市等辖区推进速度相对滞后的问题,详细排查和对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积极开展2013年度社区服务中心达标验收工作。2013年度全市共新建(改造)社区服务中心74个,其中新建39个,改造35个。到目前为止,全市188个村和74个社区中已有178个村和63个社区完成达标建设任务,达标率为92%。我市87%以上的城市社区和77%以上的农村社区达到和谐示范社区标准。
二、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组织新一届村(居)委会主任业务培训。7月中旬,利用3天时间,邀请6名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对全市村(居)委会主任、民政办主任及民政协理员共350名,重点就村级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政社互动”的实践与探索、社区工作方法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与公益创投、公益创投项目运行与管理等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村居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二是组织14名社区工作者参与市“社区工作者431培训”。
三、深入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为充分发挥网格长的作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市民政局和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大走访工作的通知》,从6月份起,在全市城乡社区深入开展大走访工作,全面建立“网格长-骨干网格志愿者-居民户”到户工作机制,推行“三登门、五必访”和民情日记记载制度,真正发挥社区网格长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纽带作用,努力把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
四、不断完善公益创投运行机制
一是开展2013年度公益创投项目中期评估工作。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公益创投成效和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保障公益创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分别在6月份和10月份对2013年度入选的公益创投项目进行中期和终。二是开展2014年度公益创投项目征集活动。从7月份开始,启动2014年度公益创投征集活动,共征集项目35个,其中青少年服务类10个、为老服务类19个、就业服务1个、公益创投项目宣传与培育2个、农业产业1个、新型社区服务1个、助残服务1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28个项目入围。
五、认真做好区划调整与地名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新建小区命名工作,共完成11条道路、15个新建小区的规范命名工作;二是设立滨江新区兴阳社区居委会的审批工作;三是撤销马桥镇马桥社区居委会,新设立马桥镇城西新苑社区居委会。
六、积极开展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
一是完成通泰线(靖如段)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6月份,我们会同如皋市对与如皋段沿线埋设的5颗界桩进行了联合检查工作,并对通泰线的3个界桩进行更换。二是完成靖泰线联合检查工作,根据《市与市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会同市民政局对靖泰线9个界桩点的14颗界桩进行联合检查,并将联检结果以靖泰两市政府的名义上报市政府。
七、依法做好收养登记工作
会同发改委、公安局、计生委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弃婴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弃婴发现、移送、安置,以及体检、救治等相关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对弃婴的规范管理、源头治理、部门职责分工等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到目前为止,共办理收养登记18件。
八、积极做好清明文明祭扫与宣传工作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切实做好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我市下发了《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对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向全市党员干部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倡议书》,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扫,切实保障祭扫安全有序,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同时组织人员加强对全市镇级公益性公墓及重点殡葬服务单位的清明节工作预案制定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全市清明节期间的安全、文明、和谐、有序。
篇6
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一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服务统筹发展,在建立完善机制,延伸服务触角,改进执法办案的方式方面,探索走出了检察机关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我院的做法为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问题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并根据区委政府提出重塑新农村发祥地辉煌的要求,继续关注其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区统筹办在出台我区土地流转实施办法过程中,主动邀请我院参与讨论,对我院的建议高度重视,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决策起到参谋助手作用。年,我院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我院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投资环境,随着服务统筹城乡的探索实践不断深入,推进新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我院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始终将维护稳定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认真履行批捕、等检察职能,实现了执法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件人,批准逮捕件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件人,提起公诉件人。
年,我院在刑事检察工作中,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突出打击重点,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共审查逮捕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七类犯罪件人,件人。积极支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了“打拐”专项行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净化了社会风气。
2、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坚决打击和震慑犯罪,依法该严则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注意区别对待,依法当宽则宽,尽量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对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没有逮捕必要的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批准逮捕;对名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依法不予。比如,今年我院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处理案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慎用逮捕强制措施,积极推行不捕、不诉、建议撤案、退回补充侦查案件说理制度。侦监科对没有逮捕必要的轻微刑事犯罪嫌疑人坚决不捕。全年不批准逮捕件人,不捕率%。公诉科正确运用刑事和解司法政策,办理故意轻伤害等刑事和解案件件人,全部建议公安机关撤案。不捕、建议撤案、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公安机关未申请复议、被害人无申诉和,化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案件质量,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总结办案的基础上,我院按照不捕、不诉、建议撤案、退回补充侦查说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使这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了市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3、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全区未成年人犯罪从年的人下降到今年的人,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犯罪人员的比例从年的%下降至今年的%。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富有成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降低。我院因此被评为。我院在青少年维权工作中,一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院法制副校长共为中小学校或社区青少年上法制课场。并采取举办图片展、案例大讨论、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有效地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二是在办案中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讯问方法,推行“温馨办案模式”。成立了未成年案件工作组,对未成人犯罪嫌疑人讯问,由工作经验丰富,富有同情心的女干警担任,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进行讯问。三是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除重大恶性案件外,对多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宽缓的刑事司法政策。对采取取保候审能约束的尽量不采取逮捕措施;可捕可不捕的坚决不捕,尽量减少对抗因素。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尽量跟踪帮教,尽力挽救。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在青少年犯罪案件办理中引入社会综合评价体系、预先矫治机制、量刑建议纳入庭审程序等项机制,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建立了家庭、学校、“维权岗”三位一体的帮教体系,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帮教工作。近年来,我院不捕、不诉未成年人以及人民法院判出定罪免于刑事处罚、缓刑的未成年人没有重新犯罪的情况。
篇7
**镇地处**“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与外延区的结合部,是**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辖1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58.58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左右,城乡人口比例为1:1.45。该镇现有产业企业338个,农业龙头企业8个,预计今年可实现产业总产值3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进22.08亿元,农民人均收进3980元。曾先后被评为“**市百个经济强镇”、**市卫生镇、文明镇和科普示范镇。
二、该镇的主要做法及实效
(一)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
**镇党委政府根据该镇既是人口大镇,又是产业大镇这一特点,比较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在全区镇一级发展中是做得较早的也是做得较好的。坚持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二)产业布局比较明晰
**镇重点实施“一城、两线、三基地、四品牌”发展战略。“一城”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发展。“两线”就是在浦歇路沿线发展现代农业,在碚青路沿线发展新型产业和商贸流通业,形成二、三产业集中区。“三基地”就是发展曹家坝机械制造基地、小湾仪器仪表基地、永远纺织产业基地。“四品牌”就是建立“447”锦橙、南方早熟梨、兰蕙园香料和优质果苗。
(三)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镇始终把发展产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服务引导,实现了产品换代和产业升级,壮大了经济总量,进步了经济质量。近年来,共培育年营业收进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5家,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5个。今年1-10月,全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9.65亿元,同比增长38.37%;利润总额6585万元,同比增长33.11%;进库税金6695万元,同比增长32.94%。产业经济已经成为**镇的强势经济。
三、需要重视的题目
一是发展规划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在城区规划控制治理、城乡建设统筹考虑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与**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区整体发展规划对接和融合。
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农业效益潜力较大,但规模效益发挥不够。产业企业呈点状分布,对环境影响较大。园区经济有待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镇要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好,区位条件好和交通便利等上风条件,牢牢捉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力争在全区镇一级做到“率先”和“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地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公道调整城市功能,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探索统筹发展经验,做大做强**特色。
(二)科学谋划,上下对接,制定高出发点发展规划
根据国务院刚批准的《**市城乡总体规划》对**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和**镇作为**组团拓展区的功能定位,及时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围绕推进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步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留意规划前瞻性,一、二、三产业发展公道布局,实现镇域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经营向集约型转变,农村生活向城镇靠拢。
(三)立足上风,优化结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发挥第一产业基础好、资源优、科技强等上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品牌做靓,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立足产业基础雄厚、区位条件优越,着力抓好机械加工、纺织、光机电和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扩量提质,进一步做大产业园区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城乡不断发展的消费趋势,统筹布局需求迫切、产业关联度高的服务行业,培育、发展和推动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功能支撑。
(四)更新观念,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随着**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进程的推进,**已成为**组团产业发展和城区延伸的重要区域,因此要跳出小城镇发展的传统思维,注重城市风采控制和品质提升,促进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高度融合,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文化产业等消费业和公共服务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步城乡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打造***人居环境。
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4+2+1”结构的家庭数量日益增多,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当前城市、乡镇等社区建立了许多养老院、儿童福利院,这对家庭生活贫困或无子女老人、孤儿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保障。针对于社区养老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安全需求、尊重与生理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各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已达1.32亿人并且每年3.2%的速度急剧增长。
一、社区养老现状
我市已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8%,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结构现状已严重超过平均水平,因此,对我市的社区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好养老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初步建立起与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以实现“老有所养”为目标,以发展老年福利事业为重点,积极探索城乡养老服务新途径,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新模。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了政府工作日程,出台了相关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目标任务。
二、社区养老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市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县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的运作标准、社会影响力不足等,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缺乏保障,阻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发展。
(二)资金筹集相对较难。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财政补贴、慈善捐助、福利彩票等政府投入,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因筹资渠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的极少,致使社区居家养老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所以,为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来源,扩大服务范围。
(三)服务项目和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养老服务我们提出了较多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但实际上社区所支撑的服务项目还较少,服务面窄。如为老年人洗澡、上门医疗、康复、助餐等方面,很多服务项目还跟不上,而最需要服务的群体正是这些身体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四)管理经验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虽然在加速发展,但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低下,基本无经验可循,无法充分整合社区原有资源,如充分利用社区休闲场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集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的人力资源,保障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社区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充分整合资源,无法提供优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五)缺乏专业化的服务队伍。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工资报酬低,导致许多专业人士不愿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和专业化素质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三、社区养老对策建议
篇9
【关键词】大型居住社区 公共治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治理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对其历史沿革的阐述以及管理模式的研究。在探讨国内外理论研究之前,首先必须要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之一,也就是大型居住社区的概念。笔者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于2009年编制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中找到定义,即用地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生活与就业适当平衡、功能基本完善的城市社区。从这个具有官方色彩的定义中不难看出,2009年上海的大型居住社区概念还仅仅停留在住区功能的层面上。另外,学者刘华钢对大型居住社区的定义描述则是:相当或者超过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城市居住区级用地规模或居住人口规模,且没有城市道路穿越的单个完整的居住区。而李鸿新和李钊对大型居住区的界定是:总建筑面积大于50万平方米规模的居住区。对于开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社区,则称为超大型居住区。从上述的各项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大型居住社区的概念大体上是以居住社区的体量规模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不难发现,从城市规划角度方面,国外研究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和代表时代特点的经典理论。从整体概念上讲,大型居住社区应当是属于居住社区的一种。作为体量巨大的一个存在,国外理论界的研究将其归纳于城市地理学研究范畴之中,其核心理念通常是以人为本。这其中主要包括:在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玛塔提出的带状城市(Linear City)构想,接着在1902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第一次提出了在欧洲大陆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田园城市”理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在兼具城镇的社会基本架构的同时又拥有乡村自然风貌的城市。到了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C.Perry)根据其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居住空间组织方式。而在1928年设计的美国新泽西州新城之际,美国人Radburn创造性地采用了“大街坊(Block)”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被人广泛接受的Shopping Mall就是配合大街坊应运而生的。
此外,对于居住社区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究,笔者发现其大多属于社会学研究领域。因众多社会学家所持观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区管理理论。这其中主要包括以美国农村社会学家C.J.加尔平、芝加哥学派的R.E.帕克、古典学派的R.D.麦肯齐等为代表人物提出的社区区位理论,以美国学者I.T.桑德斯、W.萨顿、J.克拉扎,以及社会学者E.O.莫依为代表提出的社会体系理论、还有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J.伯纳德、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W.A.葛木森等一批学者为代表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等。
相比较国外学者在城市规划领域和社会学领域对居住社区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国内理论界对大型居住区的相关探讨更多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类是针对大型居住区的形成原因、存在问题和建设对策的研究。其中主要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中的居住社区为研究对象。叶荣责(2002)通过对广东地区的大型居住区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大型居住区对城市的影响、公建设施建设模式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问题。郑新明(2003)对广州番禺北部的大型居住区进行了全面研究,从其形成的背景、发展动机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大居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并对番禺北部大型居住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刘华钢(2003)对广州城郊大型居住区的形成和影响进行了研究,从多元主体参与的微观层面分析了城郊大型居住社区的形成机制,以区域性视角审视广州城郊大型居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空问结构和形态发展、城市运行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从制度设计和规划控制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此外,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03年提出了上海大型居住区的选址布局建议,对大型居住区综合开发(包括规划设计、开发机制和配套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朱小地(2005)选取了北京市三个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边缘大型居住区(方庄地区、望京新城和回龙观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罗长海、华晨(2005)以杭州市为例分析大规模城郊住区开发中景观资源的私有化问题,从社会、市场和政府行政3个层面研究景观私有化问题的根源,并相应地提出应摆脱小农意识、积极引导市场运作及改善行政方面的对策。
第二类是对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功能定位的分析探讨。陈天等(2005)认为在进行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单从设计层面来进行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区生成与发展的需要,而应找到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开始阶段规划师就应该对设计项目进行策划。陈瑞莲(2005)对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李鸿新和李钊(2006)总结了目前国内大型居住区设计开发的各种理论,提出应把绿色生态设计和新城市主义作为大型居住区设计的理论基础,并在一系列规划项目中对其进行实践。
第三类是部分开发企业与项目策划机构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对大型居住区 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进行的分析研究。例如夏南(1999)介绍了万科地产在城市近郊开发大型居住区的选址理由,提出近郊大型居住区应选择较低的容积率和有组织的人车共存方式,并以深圳四季花城为例指出围合型规划方式的设计要点并介绍万科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赵路兴(2002)总结了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形成机制,指出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篇10
一、调研时间安排
从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0日,各调研组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12月30日左右进行调研成果交流研讨。
二、分组及调研范围、方式、重点和课题
分成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工商业、社会事业4个调研组,按调研调范围确定调研方式、重点和课题。
农村牧区调研组:
组 长:* (县委书记)
副组长:*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府副县长)
* (县委常委、党办主任、机关党工委书记)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水务局局长)
*(县委办副主任)
*(农牧业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扶贫办主任)
*(围转办主任)
*(草监局局长)
*(统计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农区不低于200户,牧区不低于450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参加苏木镇座谈会人员为:党政班子成员、本苏木镇两委、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部分典型农牧户(协会会员、合作社成员、联户经营户、农牧业大户、中小户)、苏木镇二级单位领导,原则上不少于40人;参加嘎查村座谈会人员为:“两委”班子成员、本嘎查村居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嘎查村民小组组长、嘎查村民代表、部分典型农牧户、贫困户代表及部分已转移就业创业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
(三)调研重点。
1、全县农牧民收入状况,特别是贫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制约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涉农涉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解决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差异的建议。
2、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如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加大投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防灾避灾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
3、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在引导服务、转移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4、清理非牧人员占用草场、征占地补偿、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等情况;土地草牧场流转后管护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做法经验、政策措施及问题建议。
5、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家族、宗派势力对农村牧区健康有序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调研课题。
1、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2、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养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农牧业科技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存在问题各研究分析;
8、农牧民家庭贷款和债务现状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9、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展奶牛业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0、建设人工草地和高产饲料基地的有利因素和如何发展可靠的饲草料基地的建议;
11、农区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2、如何开拓流通渠道,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13、农牧民集体和非正常上访的防范和化解;
14、加快发展节水避灾性设施种植业的必要性和如何发展的建议;
15、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思路和建议,特别是如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16、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对策;
17、实施公益林补偿机制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8、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9、北部沙区、中部丘陵、南部农区结构调整方面的群众意向及发展中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20、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挥奶牛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城镇社区调研组:
组 长:*(人大主任)
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协副主席)
成 员:*(人大办公室主任)
*(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交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明安图镇塔山社区、南山社区、奈曼山社区、北山社区、察汉淖社区、陶林社区及新区社区的所有城镇居民。
(二)调研方式。调研实施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人群构成开展调研。
召开5个座谈会:一是关于城镇居民收支及居住情况的综合情况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苏木镇负责人,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代表,社区负责人代表及两新组织代表及其他需要参加人员构成;二是关于各社区建设座谈会(3个,每两个社区合开一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两委”班子成员,本社区党员代表、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关于城镇居民困难群体方面的座谈会,人员20左右,由下岗失业人员代表、低保对象代表、灵活就业人员及就业、社保、民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城镇居民的收支、居住情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城镇居民就业创业情况;城镇居民对社会治安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城镇居民低保动态管理情况及建议意见。
3、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四)调研课题。
1、明安图镇旧区拆迁改造中群众意愿、开发企业要求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及对策有哪些;
2、如何做好明安图镇各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3、如何加强明安图镇各社区班子建设;
4、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收入方式有本文来源:文秘站 哪些?其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建议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5、如何改善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
6、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7、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8、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支出比例最大的是哪项支出;
9、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如何?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消费水平是否提高?居民是否有短期和长期消费计划;
10、当前我县城镇居民对现有住房是否满意(包括结构、面积、地理位置等);
11、我县城镇居民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现状,对就业的岗位是否满意?对工资待遇是否满意?对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是否满意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的创业工作开展是否有合理建议意见;
12、我县城镇居民对当前我县实施的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是否满意?对今后社保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建议意见;
13、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对我县当前的扶贫方式、扶贫范围、扶贫对象等方面工作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建议;
14、我县城镇居民对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工商业调研组:
组 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政府办主任)
*(发改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国土局局长)
*(城建局局长)
*(经济局局长)
*(旅游局局长)
*(工业园区办主任)
(一)调研范围。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 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其中限上企业要全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重点。
1、现有工商企业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明年重点推进的煤、油、铅锌、萤石、水泥、 石材项目,如期达到20__年既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具体实施方案;
2、着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应重点抓的环节,以及具体方案;
3、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在引入、投资、税收等方面如何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4、目前全县软、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的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课题。
1、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2、完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摆脱资金制约问题;
3、如何保障煤炭开采项目的顺利实施;
4、石油勘探开发的认识;
5、如何推进×××日处理20__吨铅锌选厂项目如期开工和投产达效;
6、萤石精粉采选、氢氟酸加工项目推进的措施和办法
7、如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8、绒毛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9、促成水泥项目落地的措施和办法;
10、×××酒厂现状及问题;
11、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创新招商机制
14、全民创业、扩大投资群体的思路
社会事业调研组:
组 长:*(政协主席)
副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成 员:*(政协办主任)
*(民政局局长)
*(计生局局长)
*(教育局局长)
*(卫生局局长)
*(社保局局长)
*(就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全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保、就业、民政、计生及涉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的部门、干部职工及全县广大群众。
(二)调研方式。调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部门职能、针对对象及服务人群开展调研。
教育方面:
卫生方面:
社保方面:
计生方面:调研对象是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已婚至49周岁之间的妇女);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计生主管部门人员、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代表、社会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业建筑施工队负责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代表(公安、共商、民政、卫生、城建、人事等单位)等构成。
就业方面(3个座谈会):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座谈会,人员2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各企业负责人、经济局、就业局有关人员;二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分苏木镇召开座谈会,座谈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农牧民代表、嘎查村领导座谈会;三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个体工商户代表,就业局、工商局个体协会等相关人员。
民政方面: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由苏木镇有关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农牧民代表,嘎查村社区干部,民政、扶贫、统计、经管站、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加强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就业的培训模式情况;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关于加强转移农牧民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议;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方面;
(四)调研课题。
1、提高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2、目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难点?
3、目前就业培训模式是否使参加培训人员转得出、稳得住?
4、当前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5、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6、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农牧民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度及有何期望?
8、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控制流动人口非政策生育?
9、是否满意县委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县委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10、我县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
11、对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群体有哪些意见建议?
12、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13、关于我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确定、家庭经济收入的核算方法及意见和建议?
14、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5、乌兰牧骑机制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扩大队伍的建议?
16、如何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
17、如何使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8、进一步加强全县 、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具体要求
(一)各调研组要合理安排时间、路线,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走访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车辆由调研组自行安排。
(二)调研组在调研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要细心体察民情民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本着“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原则开展工作,轻车简从,深入到最困难的农牧户、居民家中调查摸底,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上一篇:关于家乡发展的调研报告
- 下一篇:教师培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