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服务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调查统计,截至到目前,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6万人,占总人口的15.8%;65岁以上老年人口5.8万人,占总人口的10.7%。预计到2020年,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到9.5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7%;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到6.6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2%。比例远高于现行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说明我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引起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县政协委员多份提案、社情民意涉及养老服务业,县政府积极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__〕60号)和《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池政〔__〕4号)文件精神,在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养老福利政策,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东至县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东政〔__〕15号),对全县养老服务工作的体系框架、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并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了责任单位、牵头单位和时序进度,为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
(二)加快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夕阳红工程”建设机遇,通过财政投入、福彩公益金资助、上级项目支持等途径,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或改扩建21所农村敬老院,总床位达到3116张;投资2400万元在县城新建一所社会福利中心,占地10亩,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拥有床位168张。公办养老机构已形成一定规模。
(三)探索了多样化养老服务
一是拓展敬老院社会化养老。__年以来,先后在尧渡、东流等13个乡镇敬老院,利用空置床位,划设一个院落或一个区域,开展社会化养老,共收养老人50余人;二是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在东流镇菊江社区、大渡口镇渡口社区、尧渡镇梅林社区建设社区日间照料站,可添置日托床位190张;三是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利用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和中医院的医疗资源,成立了“东至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四是鼓励社会民间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目前有3家民办养老所正在申请和建设之中。
二、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养老服务业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起步和低水平阶段,与中央和省、市要求比,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比,与先进地区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社会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没有形成共识与合力
多数老年人及其子女养老观念比较传统落后,普遍希望在家里养老。不愿选择在机构养老,认为“住养老院,不是没有儿女,就是儿女不孝”,导致养老机构推行社会化养老艰难,床位闲置现象明显。虽然养老服务业是“朝阳产业”,具有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和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但因其前期投入多、专业人才需求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现阶段老年人实际消费支付能力有限,使得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业的意愿不强。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体制机制也不健全,基本上是由民政部门“一龙治水”,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工作基础较弱。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服务功能弱
社会化服务尚未进入家庭,社区养老正处在启步探索阶段,养老机构基本上都属公办,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只有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一家,其余均为敬老院。由于敬老院的经费、人员、管理服务能力跟不上,服务功能弱,服务内容单一,多数只管老人吃住,能同步提供医疗服务的很少。从3100多张床位和3520余“五保”老人数字对比,敬老院床位看似不足,实际情况却是敬老院的床位仍有47%处于空置状态,“五保”老人未能实现应进尽进,散养“五保”老人中,存在着应进不愿进,个别想进进不了的现象。在一些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敬老院,带有明显的选择倾向,不愿接受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社会办养老机构因准入要求严、审批手续复杂,社会力量难以顺畅进入,加上发展规划滞后,扶持激励政策难以落地,资本投入大、风险高、利润薄等,一些有志于兴办养老机构的人望而却步。现有的民办养老所建设尚未达到主管部门认可的规范程度,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实际上是空白。
(三)养老服务业专业人才紧缺
我县养老服务现有从业人员,突出表现为“两低一少”,即专业素质低、工资水平低、护理人员少。管理人员大多来自退下来的村干部,护理人员多来自于下岗或无业人员,
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必要的管理、护理知识。工资多在千元左右,致使我县养老机构对专业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难招又难留,很多敬老院工勤服务人员兼作护理人员,或采用“院民护理院民”的方式以缓解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这势必影响我县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四)对养老机构的行业管理尚不到位。
除了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外,全县农村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所基本上都因无建设用地指标问题,而未能获得消防验收合格凭证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件。尤其是已经营的小规模民办养老所,因建筑和消防设施不符合技术规范,更难通过消防验收和设立许可,加上管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存在安全风险。
(一)高度重视,增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口规模大,而且呈现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口流动大,空巢老人增多)的特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各种养老需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群众的恳切期盼。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从宏观战略层面出台了系列政策与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未雨绸缪,迎难而上,结合实际细化、落实国家和上级政府政策措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人口老龄化形势固然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但也蕴藏着发展的先机,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同时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山清水秀、空气良好的东至来说,更是吸引一些成功、爱心人士投资创业的大好良机。因此,全县上下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科学规划,引领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
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规划,同时要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要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对全县养老服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公办、民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协调发展的格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省、市政府的《实施意见》,对照“十三五”末人均养老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养老机构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总数45‰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区域特点和人群特征,考虑未来发展均势,合理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养老场所的城乡空间布局,选择交通便捷、生活就医方便、生态环境良好的位置,明确供地政策,鼓励兴办社会化养老机构。规划要体现和落实县政府东政〔__〕15号文件提出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改革措施和保障政策。通过规划,引导我县养老服务业科学、合理、有序发展。
(三)统筹推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业是项重要的民生民计工程,具有鲜明的公益属性,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根据我县未富先老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现状,统筹推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
1、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是以立足家庭、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符合国情,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要培植一批稳定的服务团队、中介组织或引导有关机构、企业,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籍和应急救援等具体服务。
2、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建设。落实关于小区和村镇规划必须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的规定,整合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文化、家政等资源,逐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站建设,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功能,能够为社区内老人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托养、日间照料,造就“不出社区的养老院”。
3、大力推动社会办养老机构。由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转变,通过政策鼓励和扶持,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不乏有意进入这个行业者,但让他们踟蹰不前,仍在观望的主要原因是对激励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不了解或有顾虑,要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宣传,激活社会力量投资的动力,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同时根据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消费能力和服务需求,开展不同档次的服务,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服务项目,实现高、中、低不同服务档次的组合。
(四)改革创新,提升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运用改革、创新、激励等措施,挖掘潜能,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使我县养老服务能力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升。
1、探索公办养老机构运营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空置床位,盘活养老资源,更好地发挥公有养老设施的作用。在不改变公益属性,确保政府托底保障养老对象生活质量及公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公办民营,选择若干敬老院先行试点,特别是一个乡镇有两所敬老院的,可通过腾集床位,调整出一所敬老院试行公办民营,采取公开招标办法,交由市场主体运营。
2、改造提升公办敬老院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紧急呼叫等功能,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改善服务条件,拓展服务范围,面向区域内低收入、特困、高龄、单亲、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养老服务,加快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转型。
3、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针对特定老年人群,在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的同时,提供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失能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我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就是开启医养结合探索的产物,但目前存在着入住率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人们的养老消费观念未转变,二是社会福利中心尚未办理养老许可证,人们对该中心是到底养老院还是医院心存疑虑。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引导,转变养老消费观念,同时要采取措施,积极协调,完善手续,推动包括全县所有养老机构在形式上的合法化,管理上的规范化。坚持“养老服务是基础,医疗服务是保障”的理念,探索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医疗
服务向养老机构的嵌入。4、强化激励措施。可整合财政和社会捐赠性资源,设立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除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外,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政策内涵、界限、标准,对承接“三无”人员、孤老优抚对象,低收入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民办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站,按其服务的内容和标准,兑现补助,让政策落地。同时要加大力度,落实金融扶持、用地扶持、税费优惠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机构和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五)招培并举,造就一支养老服务专业队伍
建设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养老服务队伍是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一方面要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的养老机构作为护理实习基地,委托大中专院校进行管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开辟养老服务机构与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合作渠道,按有关规定落实培训补贴,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和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把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与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结合起来,招聘有志于养老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和大专院校对口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业。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通过设定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的专业化、年轻化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
篇2
事实上,我国养老的产业化虽然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却并没有得到实际意义上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通过产业及市场解决社会问题,逐渐重新得到了重视。
近年来,我国正在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并连续多年在政策上获得支持。2015年是智慧养老产业相关的政策、意见出台的爆发期,这一年多次出_了多个部门联合的指导性意见。一连串的政策的提出表明:智慧养老是一项需要汇集多方资源,多部门合力统筹发展的产业;同时,智慧养老产业涉及行业众多,且市场潜力巨大。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导向的明确将引导产业正常发展。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多个产业将纳入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中,并得到资源的充分融合和发挥。
在各地,已有不少值得推介的养老模式。宁波2015年已经逐步建成了适合江东区情和老年人需求的“家院互融”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养老”向“智慧养老”的转变。创新的“家院互融”服务体系被民政部评委优质服务品牌。目前,宁波江东区享受“家院互融”服务的老人共计6600余人,占比全区老年人总数超过12%。
2016年10月,“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上线,标志着上海智慧养老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的介绍,自2014年开始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上海一直着力推进“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已达7000多家,机构式、社区式、居家式等多种养老服务业态日益丰富,但服务资源相对分散、信息不对称。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立后,作为各类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桥梁,可望有效地消除服务获取的障碍。
在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智慧养老项目中,北京朝阳区团结湖智慧社区采取团结湖街道发起,多种力量参与的方式,汇集医疗、技术、社会资源。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帮助街道建立了智慧养老助残中心,并在辖区范围内大力推广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使用。
篇3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large-scale promotio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Xi'an bring more severe challenges for Xi'an, which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10 years ahead of schedule.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ecological endowment community accords with the n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group of elderly popul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cological debt repayment a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dowment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Xi'an has been discussed and studied,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ervice in Xi'an.
P键词: 西安;生态养老社区;可行性
Key words: Xi'an;Xi 'an ecology retirement community;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16-02
0 引言
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聚焦的主题就是城镇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报告预测从2010-2030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不但肯定了中国要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还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断地得到了肯定、拓展和提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在此形势下开展西安生态养老社区建设研究,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举措,是促进西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
1 生态养老社区的内涵、特点及构建意义
1.1 内涵
我国2006年提出生态养老这一概念,所谓“生态养老”,就是老年人通过亲近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理念,在生态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在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互惠互利发展,实现生理、心理健康,人际适应的一种积极养老方式。它是后工业时代驱动下恶劣生态环境的产物,是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污染驱动下的产物,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背景下健康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内容,其兴起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向往,是人类逃离和反哺环境的行为。生态养老社区属于社区养老的高端层次,是社区养老的发展和创新。
1.2 特点
①它将高龄人口、生态环保、经济、政策4位一体融入养老过程之中。它将高龄人口自助、互助、与护理服务分类结合,通过生态养老社区的构建及相关的服务的开展推动老年消费带动内需增长,具有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交叉的背景,符合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互动增长的现实需求。②社区选址规划、建筑设计、构建、医疗健康服务配套及其它生活软硬件配套供给和生活方式等充分结合并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能全面满足老龄人口衣(医)、食、住、行、学、玩、情、游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1.3 构建意义
生态养老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①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实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供就业岗位。②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③生态养老社区建设是创建生态城市活动的重要载体。④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知名度。
2 西安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2.1 西安目前的老年化趋势及老年市场发展形势所需
据统计,西安市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总数的57.2%,另据2015年陕西省统计局的人口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陕西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38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0.11%。全省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60岁以上老人的63.79%,65岁以上的老人中,70岁以上的占到了约62.25%,80岁以上的占到了16.05%。[1]相关数据及测算显示,西安市老龄化的进程已经比全国提前10年。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西安市的老龄化趋势已相当严峻,老人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西安政府和老人们以及普通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大事。
2.2 西安市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所需
据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5月,西安市已有养老机构95家,其中公办32家,民办63家,分别占33.7%和66.3%;共有床位22680张,其中公办9221张,占三分之一,民办15359张,占三分之二。全市共有城镇社区76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4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覆盖率达到58.6%。[2]但据笔者了解,这些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基本上都维系在一般水平,且差距较大,分布不均衡。多数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室服务功能缺失,形同虚设,资源利用率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单一、范围不够全面,服务可及性差、辐射范围小、无上门业务、服务质量不高。
2.3 西安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养老所需
从2011-2015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的城市环境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从2011-2015年西安的城市生态环境出现了弱化。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明显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015、2016两年西安遭遇了v史上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16年两次学校停课。随着2015年陕西城镇化率高达53.92%,西安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污染,使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健康较弱的高龄人口其生存环境受到了冲击和侵扰,老人对回归自然、生态养老极度渴望。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基本都是我市生态环境从优至劣变化的见证者和受害者,他们也必然会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因此,生态养老社区的构建可谓是众望所归。且在西安晚报针对西安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西安8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生态养老可谓一箭双雕,既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参与生态债务偿还,又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一项符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惠民工程。
2.4 西安具备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经济基础和消费潜力
西安东联西进、承东启西,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3]西安有五区一港两基地,且11区3县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2016年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呈稳步上升趋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基本呈上升趋势。(见图1和表1)陕西退休养老金实现了连续11年的上调,银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刚性消费潜力。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保的全覆盖,老龄人口随之将会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5 西安具备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自然资源基础、人文资源基础和交通基础
从自然资源上讲,西安具备重要的山脉生态―自然宝库秦岭(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水大绿的生态新区(如西安哄鄙态区)、环城公园、园林绿地生态区、水系自然生态长安8水,166公里生态旅游的环山路及众多的绿色校园等。从人文资源上讲,西安是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13朝在此建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古建筑700多处,历史特色街区、老宅院更是触目皆是。西安所具备的自然、人文资源为西安规划构建生态养老社区提供了条件。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西安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调整全市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标准意见的通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相关政策直接或间接支持鼓励西安市养老事业的发展。这些文件和政策意见为西安构建生态养老社区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我省2015年常住人口3792.87万人,男性比女性多123万[N].三秦都市报2016-3-16(A08).
篇4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一)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革中央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37篇提案中,《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民革中央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健康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被打造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份提案源自民革中央去年的调研。去年4月和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分别赴四川攀枝花和河北秦皇岛,就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展开调研。
调研组发现,由于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尚未形成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致使相关产业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调研结束后,民革中央在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20xx年12月,由民革中央与四川省政协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攀枝花召开。论坛达成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并推动240亿元的21个攀枝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计签约意向高达400多亿元,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针。
找准切入点,就能推动经济发展。针对当前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民革中央提出,将康养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民革中央参政议政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康养产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此,民革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产业子领域专项政策,督促政策落实、落地。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指导地方结合实际进行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设立国家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鼓励自然环境优渥地区先行先试;以医疗资源为保障、以规范标准为基础,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融合,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新标准。
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在民革中央看来,医养结合就是最大的突破口。建议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发展护理保险,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将养老机构所设医疗部门提供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采取远程医疗、委托管理、健康管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
人才是康养事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民革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康养产业亟需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直接制约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此,民革中央建议国家重视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康养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康养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康养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
此外,民革中央还建议设立国家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赋予实验区一些先行先试的相关政策,形成以区内优势产品和服务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为实现康养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二)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xx〕39号)等文件精神,调查了解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以下简称医养结合)情况,积极探索推进养老服务新模式,20xx年7月21日-23日,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干部保健局局长兰青为组长的调研组深入无锡市社区、养老和医疗机构,走访考察了南山家园养老中心、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朗高护理院、滨湖区太湖街道养老院、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市康复医院和同仁康复医院,并召开医养结合工作座谈会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无锡市开展医养结合基本情况
无锡市是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康复医疗服务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试点重点联系城市。近年来,该市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推进医养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xx年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50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092家,护理院11家,康复专科医疗机构7家,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8家,每千老人养老床位39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具体做法是: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无锡市将养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超前谋划,统筹推进。近五年,仅市、区、街道三级财政资金投入就超过20亿元。20xx年,制定《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提出到20xx年市区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5%,江阴、宜兴等农村地区不低于55%,2020年护理型养老机构要大幅度提高,在社区形成融老年活动、照料、护理、老年健康的十分钟服务圈。20xx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更加突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建设。20xx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医养融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将养医融合、医疗服务、医保定点等养老服务中涉医服务的具体事项作了规定,形成了医养结合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优化服务内容。医养结合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无锡市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不断优化,逐步完善。20xx年,在市级层面上,选择滨湖区朗高养老院开展内设老年护理院及医保定点试点工作。20xx年,开放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门诊医保定点政策。20xx年,又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住院医保定点政策作了具体规定,对符合要求的,不设门槛、数量,一律纳入住院医保定点范围。这些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该市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内容,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明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开设老年病科,提倡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规范开展老年常见慢性病诊治,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康复需求,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
三是落实激励措施,加强政策引导。无锡市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符合住院定点的机构,优先纳入门诊定点医保范围。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接收护理型老人等实施专项补贴和运作补贴。其中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接收全护理、半护理老人,按实住老人床位数,分别给予每月180元、120元运行补贴。对收住进市失能老人托养中心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分别给予老人家庭每月每人1425元、1200元补贴。卫生计生部门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各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畅通设置审批绿色通道,推进医养融合信息化建设。其他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工作,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健康养老,更好地促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
二、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医养结合服务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着重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服务方式。从医疗与养老服务关系看,医养结合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本质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目前全省各地医养结合类型和路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一是医养整合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一种是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另一种由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建设护理院。该种模式打破医养封闭分割,老年患者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住院状态、在康复期和病情稳定期转为养老院休养状态,形成一体化服务。无锡朗高护理院将服务区域分为病理区、护理区和养老区3个功能区,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理疗等服务。
二是医养联盟模式,即由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互利共赢。以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南山家园养老中心、滨湖区太湖街道养老院等为代表,这个三个养老机构都和医疗机构紧邻,他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建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关系,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提供预约挂号、会诊等专业技术指导,并开辟转诊绿色通道,护理院提供病后的护理和康复服务,实行无缝对接。
三是医养协作模式,即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实现居家式生活照料服务与专业化的医护服务有机结合,筑起一所没有围墙的医养结合模式。我省各地还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为目标人群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
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各地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亟待研究解决。一是在服务政策方面。康复养老不等同于医疗,入住者多是以慢性病和老年病为多,收费相对低廉,直接经济效益低,在政府投入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社会创办热情不高。而目前,多数养老机构所属的医务室医疗水平偏低,无法取得首诊资格,也无能力与医疗机构相对接。而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缺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二是在医保政策方面。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即治病的医保钱不能转为养老钱。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康复期较长的老年患者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或采取各种方式压床。无锡市具备医疗条件的28家养老机构中仅有8家实行了住院医保定点,即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能够就医,也无法享受医保报销。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一线护理人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十分短缺,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养老护理员工作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就业吸引力有限,专业化护理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护理。此外,我们调研中也发现,不同部门对医养结合工作在认识上还不完全统一,存在不同程度的部门本位主义。
三、推进医养结合的思考和政策建议
推进医养结合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必然要求。国家已经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发展服务业,推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的优先方向。省委省政府坚持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相结合,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着力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需求高度叠加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实施医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等已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已具备互联互通、统筹推进的条件,这些都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医养结合工作还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推进医养结合,构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做。
一是要明确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这是难点,也是重点,涉及到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和路径的选择,也牵涉到医保政策的确定。 医养结合机构主要针对需要中长期专业医疗服务的老年人,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与老年慢病和恶性疾病患者的重合部分,其服务特征是治疗时间长,医疗技术含量偏低,生活照料等劳务费用比重较大。服务的内容以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为重点。而普通老年慢病中的生活自理老人,可以通过医院门诊解决医疗康复问题。处于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老人,由于治疗时间短、技术含量高、药品和检查费用比重大等原因,应采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方式解决。对于健康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中的未患病人群,由于无治疗项目,养老仍应以生活照料为主,辅之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建议率先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确定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类型。
二是要确定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针对不同的养老服务形式选择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的有机对接。要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强化政府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发展设置规划,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支持政策,在科学界定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前提下,以整合和利用现有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为重点,以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管理、家庭病床、老年病治疗方面的作用为基础,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协议委托等多种合作,合理引导养老机构、养老居住社区建设医疗机构,以及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医疗机构,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议推进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集团化发展道路,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
三是要优化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融合的文件精神,统筹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多方资源,破解制度藩篱。要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指导的重要内容,加强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在规划和审批环节的合作,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要理清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的责任界限,在规范医保资金监督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保结算方式,将养老护理费用适度纳入医保范围,切实解决部分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患有慢性病老人经济负担较重的实际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看得起病、养得起老。建议积极推广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与医保政策的衔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设计开发适应医养结合需要的商业护理保险,健全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多种人身保险险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医养结合选择。各级政府应设立养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金融部门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给予税费优惠政策。此外,要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等。
篇5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3月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我省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正以超老龄化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21.77%,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第六,多样化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县属于全省经济欠发展区域,因产业单一,社会就业率偏低,城乡青壮劳动力大规模向外县转移,全县在籍人口17万,实际常住人口约10万,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成为社会普遍问题。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和慰藉,需要政府、家庭和相关机构共同承担,用良好的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满足养老需求,单靠独生子女负担很重,依赖政府不够,县级社区(老年)学院如果能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适应民情的养老长效机制,就能为政府分担部分责任,为社会家庭缓解压力。近年来,××县在政府“下山脱贫”“地质避险”和“大搬快聚”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农村人口快速向县城、城郊、乡镇所在地、交通便利的沿溪公路一带村庄集聚,“互联乐帮”居家养老将成为现实可能。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并非最急迫的需求,多样化养老需求还包括老年家政服务、居家护理、文化养生、精神关爱等,国外对机构养老模式非常重视,有养老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实行分级管理,根据身体健康状态、生活自理程度及社会交往能力,分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三级。发达国家中许多新的养老模式值得我们效仿,如德国的互助养老模式,老人与家庭外的其他人或同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它具体包括老年人结伴而居的拼家养老、社区内成员相互照顾的社区互助养老等很多形式。日本的邻里互助网络和“时间银行”模式,邻里互助网络是指社区内65岁以上,特别是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在政府的扶持与志愿者团体的帮助下,组成相对稳定的协会组织,通过举办邻里聚会活动来促进老年人之间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实现排解孤独、充实自我的互助目标。新加坡的乐龄义工模式,过了55岁之后的老年人就被称为“乐龄人士”,以 “乐龄”替代“老龄”的生活理念。 “乐龄人士”协助社区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无偿地服务他人,健康的“乐龄”老人服务于“高龄”老人。
根据我国国情和传统观念,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因为机构养老模式下,老人并不情愿离开自己的家园,对于子女来说也可能觉得是丢面子的事情。我国的上海最先将互助养老理念运用到居家养老中,建立了志愿敬老服务“时间银行”,推出家庭互助服务项目——“老伙伴”计划,为上海高龄老人服务。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或孤寡、独居、重病老人提供服务,并把服务时间“储蓄”起来,以备在自己需要时可提取“时间”接受服务。
“互联乐帮”养老模式,体现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理念,有助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用最大化,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家庭养老压力增大,社会劳动力不足的新背景下,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社会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作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一种补充形式,通过老帮老,老少互帮,促进邻里及陌生老龄人之间交往,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建立老人的社会关系,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乐龄群体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接触的过程中彼此都体验到快乐。
二、实验项目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所谓“互联乐帮”,就是县老年学院通过组建“互联乐帮社”公益协助平台,把乐龄人士人力、智力、技能等资源整合成网,使“我能”与“我需”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信息,分享快乐。核心工作是充分利用以老年群体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的闲置时间或闲置资源低成本地相互利用。该实验项目以社团成员之间的情感为纽带,重点开展与居家养老密切相关的互助服务。社团成员可以自愿自由拼团活动,形式上可以老帮老、少帮老、老帮少,老中青少之间都发挥自身之长乐帮对方,建立邻里乡亲情感。学院从招募制度、回馈激励、教育培训、整合资源以及争取政府政策扶持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合作共享是互联乐帮的原动力,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与志愿服务和有偿服务等情况有所区分。“乐帮时间储蓄银行”是重要的激励机制,乐帮时间储蓄可个人提取,或者赠予,乐帮付出者以收获受助机会作为回报,年轻乐帮人士时间储蓄可以赠予自己家的老人名下,可存可支。互助是一个大课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助型老龄社会福利体系。
(二)基本内容
1.丰富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主要满足老年人的三方面需求:一是生活照顾;二是医疗护理;三是精神关爱。互助项目范围三个预设:政府现有政策享受不到,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照料不到,社会机构有偿服务不到的。明确指向求互补、讲时效、有温馨。老年人申请帮助的事项满足三个条件:时间不超过2小时,没有责任风险,没有安全风险。
2.设计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乐帮项目。
根据区域分:街道居委示范社、乡镇农村示范社、居民小区示范社、中小学校示范社、老年协会示范社。根据健康状态分:自理型、半自理型。根据需求分:生活解忧型、医疗护理型、精神关爱型、敬老爱幼型。
3.建立养老信息化机制
通过平台实现对社区老年人的统一管理,并及时处理老人的咨询等服务请求信息。在有条件的社区,开发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的可视家
庭紧急救助系统,用来监护独居或寡居的老人。
4.推广互助养老服务理念
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背景下,推动社会学习型组织建设,推广不以任何物质报酬为目的的条件下,满足和改善社区老人的日常照料和护理需求开展的养老服务理念。推进互助型、储蓄型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丰富互助养老服务的内涵和形式。
5.营造敬老爱幼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假期,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敬老助乐社会实践,同时让乐龄人士的人生经验及智慧转化为教育下一代的丰富资源。
6. 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回馈激励制度,增强互联乐帮的内生动力,它是老年互助服务得以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是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表彰、宣传和奖励制度,设置灵活多样又富有人性的荣誉奖项。建立互助养老星级认定制度,每年进行考评,根据互助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乐龄人士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实施积分管理制度。将乐龄人士情况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记录管理,根据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折算积分,定期对表现突出者予以宣传和表彰。三是建立“时间银行”,记录互助服务时间,推广“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老帮老”队伍中来。 时间储蓄”,建立“邻里互助社”,制定《互助养老时间储蓄银行规则》《互助养老协议》等配套制度。
7.推动政府层面对互助养老的政策支持,如果本项目正式确立为省市重点课题规划,争取用县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的名义,发动教育系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发动街道办事处、乡镇发动居委、农村开展活动,社区学院进行有效的业务指导和项目管理。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认真研究嘉兴学院以“实验项目”建设为切入口打造区域社区教育特色品牌的经验,以及典型案例,开展本项目的有关研究活动。
三、预期成果:
1. 实现互联乐帮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由点到面,使更多的人群关注并加入到活动中。
2.形成一套互助养老管理配套制度和激励机制。
3.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实验示范点。
4.该课题最终研究的成果的取向:论文和相关调研报告的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提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研究报告和视频资料送交县市相关领导批阅等。
四、前期准备
1.调查研究
设计调查问卷,面向老年协会、居委、老年学院学员发出调查问卷,了解老年群体的对养老服务的关切度和需求情况。申报课题材料。
2.制定实施方案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5—2019.6)
做好调研、前测工作; 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9—2020.12)
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互助养老模式的内容、途径、方法,着
力研究老少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请专家指导,规划本课题的深入研究。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21.1—2021.6)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任务分解
本课题由本人组织动员、方案实施,制定计划表。由社区学院校级领导组织实施,其中党支部书记×××负责街道社区试点,副校长×××负责中小学校试点,校长助理×××负责老年学院、老年协会试点,×××镇校负责人×××、×××镇负责人×××、×××镇校负责×××分别负责乡镇村试点。×××、×××负责资料、图片收集、论文撰写。
4.参考文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王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年第 4 期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模式探索》薛晓鸣(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南京210008)
《美国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模式》王秋梅 田新平 沈悌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 100730)
篇6
第一条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行为,促进养老机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服务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养老机构的发展坚持政府举办和社会兴办相结合、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集体、村(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捐资、捐物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
第四条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的需求状况,制定养老机构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市和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发展改革、城乡规划、机构编制、工商、税务、建设、国土、财政、价格、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发展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自治县)人事、民政部门对扶持和发展养老机构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表彰。
第二章机构设立
第七条开办养老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一)利用国有资产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申办人到开办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二)利用非国有资产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申办人到开办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三)开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申办人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外商投资开办养老机构的,还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八条养老机构应当自登记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民政部门备案。备案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机关颁发的登记证书复印件;
(二)机构章程、管理制度;
(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养老机构备案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30日内重新备案。
第九条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和设施设备应当符合《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其建筑设计应当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养老机构符合上述两个规范的,可自愿向民政部门申领养老机构证书。养老机构证书不得转让、出租、出借和涂改。
第三章服务管理
第十条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分为收养人员和休养人员。
收养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扶)养人,按有关规定到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的人员。
休养人员是指自愿到养老机构按合同约定接受养老服务的人员。
第十一条利用国有资产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收养人员,在完成收养任务的前提下,可以接收休养人员。
利用非国有资产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营利性养老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服务对象。对其接收收养人员的,政府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十二条养老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其亲属、送养单位(以下统称送养人)签订服务合同。
服务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同各方姓名(名称)和地址;
(二)服务内容和方式;
(三)服务期限和地点;
(四)收费标准和方式;
(五)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六)合同变更、解除与终止的条件;
(七)违约责任;
(八)争议解决方式;
(九)其他约定事项。
市民政部门可以制定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供养老机构和服务对象参考使用。
第十三条养老机构开展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标准,实施分级护理服务;
(二)制定老年人营养均衡的食谱,合理配置适宜老年人的膳食。老年人膳食制做和用餐应当与工作人员分开;
(三)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康复活动、文化体育活动;
(四)为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身体,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对入住后患传染病和精神病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通知其送养人转送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
(五)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做好老年人夜间监护工作;
(六)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老年人使用的餐具,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保持室内外的环境整洁。
第十四条养老机构应当善待收住的老年人,不得歧视、虐待、遗弃服务对象。
养老机构注销的,应当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
第十五条养老机构接收收养人员的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的供养标准支付。具体标准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民政部门另行制定。
养老机构接收休养人员的收费实行自主定价。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市和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应当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范围、服务费用以及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养老机构应当自觉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工作人员名册和工作人员工作细则以及选聘、培训、考核、任免和奖励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养老机构应当建立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公示各类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九条养老机构接受捐赠、资助,应当按照章程的规定和与捐赠人、资助人的约定使用。养老机构应当向捐赠人、民政部门报告接受和使用捐赠、资助的情况,并依法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养老机构可以建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养老机构自律机制,制订并组织实施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对违反协会章程或者行规行约、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会员,采取相应的行业自律措施;
(二)代表本行业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涉及本行业利益的事项,提出有关建议,参与有关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制订;
(三)开展行业统计、培训和咨询,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四)协调养老机构之间及养老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五)开展其他行业自律、服务、协调等活动。
第二十一条市和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可以定期组织营养、医疗、护理、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和热心老年事业的社会人士,对养老机构的场地、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服务质量和信誉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具体办法由市民政部门制定。
第五章扶持与鼓励
第二十二条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养老机构的发展。
养老机构符合《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经民政部门备案后,可享受有关优惠扶持政策。
第二十三条养老机构在提供养老服务时,享有以下优惠政策:
(一)排放污染物达标的,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可以免交排污费;
(二)免缴残疾人保障金;
(三)城市养老机构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依法可以以划拔方式取得的除外;农村养老机构可以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四)养老机构所办医疗机构,具备对外开展医疗、康复服务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当地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卫生部门按有关医疗机构管理规定予以审批;所办医疗机构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经审查合格的,可以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第二十四条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提供养老服务时,享有以下优惠政策:
(一)提供的育养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用电、用水、用气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优惠;
(四)国家机关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费用,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开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费用,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给予一定补贴。
第二十五条国家和本市对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还有其他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养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不办理或者不重新办理备案手续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签订服务合同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不按要求提供养老服务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歧视、虐待、遗弃服务对象或者不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不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不按约定使用捐赠、资助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使用情况的。
有前款第(—)、(二)、(三)、(五)、(六)项规定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有第(四)项规定行为的,由民政部门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有关部门还可以取消给予的扶持优惠措施,并追缴违法行为存续期间已减免的相关费用。
第二十七条养老机构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民政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中,严重失职、、、收受贿赂的,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条服务对象、送养人与养老机构在养护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机构等社会福利机构的扶持与鼓励参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执行。
篇7
>> 加拿大: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服务队伍 软硬结合的“家庭医生” 以和谐医患关系为基础探索家庭医生契约制服务新模式 以家庭医生为主导团队式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估 探索中践行长宁特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 上海农村家庭医生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捷克家庭医生工作模式简介 菊园新区“三位一体”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探索 家庭医生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新探索 感受英国的“家庭医生” 厨房里的家庭医生 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的思考 家庭医生的一天 “体制外”的家庭医生 群众身边的家庭医生 我的家庭医生菲尔德先生 天山牧民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等 家庭医生飞利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佘瑞芳, 谢宇, 刘泽文. 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7): 7-9.
[6]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 人口学词典[M]. 查瑞传, 邵宁, 杨魁信,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92.
[7]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EB/OL]. (2007-12-27)[2016-12-29].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8): 511-512.
[9] 王丽敏.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及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 35(5): 94-97.
[10] 王素英, 张作森, 孙文灿. 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 社会福利, 2013, 22(12): 11-14.
[1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 残疾人研究, 2011, 1(2): 11-16.
[12] 上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4)28号][EB/ OL]. (2014-04-04)[2017-03-14]. .
篇8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1
一、城镇化的定义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城镇化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城镇化也包括既有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53个(其中地级市284个,县级市369个)、建制镇19683个,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1年的51.27%,达到6.91亿。过去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居世界首位,在提高劳动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繁荣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失地农民大量增加,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力支撑农村养老的需求,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也未能完全满足农民对于养老的需求。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养老服务问题急需解决。
二、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1.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2006年,国务院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1年至2100年中国老龄化发现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国家统计局,2011)。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为1000美元左右。这使我国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能否处理好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其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其中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增加到11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11.3%。此外,还有部分失能老人1894万人(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2011)。相反,我国农村GDP远远低于城市,且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数量逐年递增。这些都使我国农村对养老服务有更迫切的需求。
2.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首先,资金紧张。我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就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加上农村GDP水平低下,因此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其次,管理水平落后。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依旧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经验的缺乏等因素直接导致管理水平的落后。再次,从业人员严重缺失且服务水平低。养老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是通过简单培训上岗,在服务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极少涉及到精神慰藉等层次。这些都使得养老服务受众的满意度较低。
三、完善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议
1.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继续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政府补贴制度。建立民办公助制度,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给予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
2.鼓励民间团体组织的介入并加强对民间团体组织的监管作用
政府应该鼓励民间团体组织的介入,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引入的同时一定要起到监管的作用。
3.积极培养一批专业水准较高的从业人员
养老服务的工作既琐碎又繁重,导致从业人员大量缺失。政府应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一部分转换成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在农民中间很好的宣传了养老服务。同时,应研发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增加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提高受众的满意度。
4.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的权益
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利益,不使农民因失地而使生活陷入困境。同时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就业途径,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收入。只有农民富起来了,才能反过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建嵘.中国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中国网,2006 年2 月18 日.
[2]臧兆峰.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及对策探析[Z],2009.
[3]杨平平,高平.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析,2004(5).
篇9
>> PPP模式应用于河北省养老机构建设的研究 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应用条件探讨 PPP模式应用于我国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廉租房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PPP模式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研究 PPP模式下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研究 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PPP融资模式促进养老机构投资的研究 PPP模式养老机构的会计核算研究 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思路探讨 北京市社区养老机制的研究 北京市建设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 南京市养老机构建设研究 PPP模式运用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研究 PPP模式应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探索实践 PPP模式应用于吉林省物流产业的风险分析 浅析PPP模式应用于高速公路项目的可行性 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建议 北京市养老科技服务创新研究 北京市居民以房养老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孙焕焕,政企合作模式下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N社区的试点[D] 2015.
[4]《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5]《北京2015养老产业发展报告养老床位缺口近5万--公益--人民网》.
[6]http://.cn/n/2015/0527/c151132-27...
篇10
关键词:辽宁省居家养老;物业企业;服务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28
1 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及可行性
辽宁在1996年先于国家四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显示,2014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74.5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37.3万人,占总人口19.6%;其中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40.4万人,占总人口的12.6%。辽宁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5%,比全国老年人口高出4.1个百分点。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保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2014年《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物业企业兴办或运营养老服务项目。
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于每个小区,对于居住环境和人员更熟悉,对小区设备有一定的管理和使用权,并有安全、清洁、维护等专业服务团队,为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果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业企业作为小区的管家,离居家老人生活最近,并且有自己的服务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优势明显。物业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1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随着辽宁省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也凸显出来。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为构建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各种养老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降低养老成本,减少社会养老压力
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可以降低社会养老费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养老的压力,弥补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由于物业服务公司在物业小区开展工作,有许多服务的方便条件,物业企业通过员工培训和适当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来提供养老服务,可降低养老成本。
1.3 物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其社会价值
养老服务是全社会的一个共同问题,不仅是由政府或一些养老机构可以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物业作为一个服务业,致力于为老年人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充分体现社会价值。
1.4 改善物业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物业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或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不能经常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让家庭的老人与距离最近的物业的贴心照顾,可以随时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将让业主慢慢改变传统的物业意见,将让业主逐渐接受物业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管家。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可以改善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促进物业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2 方案设计思路
依据前期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养老服务开展中的难点问题并尝试解决,并借鉴国内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经验,设计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方案实施的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方案的服务对象为物业服务小区内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方案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
3 方案实施主体
方案实施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由物业企业组建专门的养老服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也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关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物业服务企业会结合现有管理体系的内容,并根据其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所提供服务的定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把物业相关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衔接。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组织机构的配置取决于对服务对象的定位:服务于某些特殊群体,如空巢老人群体,这类群体在各小区中人数比例较少,仅需要选派“为人和善、耐心细致,具有很强爱心的”物业管理员专门负责其居家养老服务即可;若将服务群体扩大到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这就需要在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框架内组建一个专门的部门,即养老服务部,并选派和培训服务人员,负责老年业主的入户巡访、照料、活动组织、服务监督等工作,保障老年住户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需求。专门从事养老服务部门建立初期,需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内老年人的情况,专职人员的配备需多一些。后期随着老年人基本资料完善及与各部门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交叉融合,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可将养老服务和部分物业服务部门进行岗位整合,部分职责转移到楼管员、维修员、保安员、会所经营等岗位人员上,即专职和兼职的养老服务人员相结合。人员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陪护人员、医疗护理人员等,根据服务需求动态调整。
4 养老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
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从初期的服务部分特殊群体逐步推广到物业区域内有服务需求的全体老年业主。在养老服务的开展中首要任务是掌握老年群体的基本状况,包括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生活需求等,对服务对象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进行分级分类。按照各层级的养老群体不同,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重点培育与老年人养老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项目。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主要采取社区养老中心和物业服务相结合方式提供养老服务;对于失独老人,物业派专人提供陪伴服务;对于高龄老人,主要由物业服务人员提供上门养老服务,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由社区和物业共同提供上门服务,并与专业机构联合,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提供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及医疗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请老人走出家门到老年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服务,也派专业服务人员走进家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多种服务,同时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条件和贴心服务。
虽然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是有偿的,但养老服务从本质上应该属于公共服务或者说福利范畴。因此,对于不同服务内容或不同服务群体应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在确保服务质量和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服务收费。服务包括无偿、低偿和有偿区别对待。如对于低收入、高龄、失能老人一般由政府补贴和企业降低服务收费标准来确保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如对于精神层次服务需求可由物业服务人员无偿提供。
5 养老服务内容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定期探访服务。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物业服务公司可以定期上门拜访老人家,与老人聊天,下棋或进行老人喜欢而探访者又能办到的活动。定期访问,通常每周两次或三次,每次半天,根据老人的要求,增加或减少。为了做好探访工作,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调查,力争派出与老人嗜好“投缘”、“合拍”的探访者,使相聚愉快,探访者需要有一定的服务质量和“技巧”。
(2)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室内清洁、洗衣服、做饭,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蔬菜和食品等材料。通常是由老人打电话给服务企业,为企业送去的。由于网上购物已经逐步达到了普遍规范的水平,服务公司可以派人帮助老年人代收发邮件。
(3)日常维修服务。物业企业派维修人员或请维修公司及社会服务机构,帮助有需求的老人定期检查维修非公共区域内的房屋、设备、设施等,或按照老人的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4)餐饮服务。可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合经营老年食堂,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方便可口的餐食,还可为老人提供电话订餐并按时配送到家的服务,减轻老人的厨房劳动。
(5)电话确认健康服务。对孤身老人提供每日电话确认其健康状况的服务。由物业服务人员承担,收取少量服务费或免费服务。频率可以保持每天一次,以免影响老人休息。
(6)医疗服务。物业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老人家里安装专门的医疗报警按钮,与物业企业、就近医疗机构相联系。对年老多病的老人实行定期上门探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又不需住院的老人积极协调医疗机构在家中治疗。服务人员密切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并协助解决医疗服务需求。
(7)外出陪伴服务。力争一年内安排几次外出活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是几个小时。外出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包括购物、购物、到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的参观或游玩等。由老人向物业服务企业打电话确定,物业服务人员为老人外出安排交通工具,并派人进行全程陪伴服务。
(8)建立老人休闲俱乐部。物业服务企业可利用会所的闲置时间及与社会机构合作,向老年人优惠开放活动场所,设置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项目。定期安排老年人休闲娱乐活动,开办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生活。
(9)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对老人了解不多但有所需求问题,例如疾病、生活极其关系,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度晚年。聘请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对老年人进行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开展涉及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
物业企业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又适应多数业主“花钱买服务”的各类养老需求,有利于形成社会资源对养老服务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6 方案实施步骤和过程
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的实施先在物业服务区域内的1-2个园区试运行,服务内容可以从基本的生活服务开始,服务部分老年人,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总结经验不足,完善后进一步推广。
方案实施过程如下:
组建养老服务部门――制定养老服务规范――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试开展――养老服务监督检查和评价――养老服务方案改进――养老服务全面开展。
本服务方案只是从理论上对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设计,还有待于实际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1014)[Z].
[2]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4)[Z].
- 上一篇:水资源管理情况汇报
- 下一篇:关于家乡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