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管理情况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报送年度水政监察工作总结的通知》(水安监〔〕869号)要求,我局组织辖区内二市、三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全州年水政监察工作总结工作,现将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政监察队伍建设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编制情况
我州自年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以来,州本级及其他各县(市)相继成立了水政监察机构,现有水政监察人员30余人。
(二)执法队伍建设
州各级水政监察机构现有执法人员42人,其中:专职人员20人,兼职人员22人;已参加培训人数36人,取得执法证件人员34人;中专以下7人,大专22人,本科以上13人;29岁以下1人,30~45岁31人,46岁以上10人。
(三)执法队伍的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我州已有36名水政监察人员参加过全省水行政执法培训班,并经过考试合格,34名人员已取得了《水政监察证》。同时组织水政监察人员认真学习了《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规范了执法行为,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四)水政执法装备建设
利用各级水资源费专项资金,水政执法装备得到完善和加强。全州各级水政监察机构部分配备了执法车辆、电脑、打印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二、年水政监察工作完成情况
(一)水政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1、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的通知》(水安监〔〕434号)要求,开展了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按照要求对取水许可、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费征缴情况进行了细致排查,各用水单位按照要求进行了自查。通过对取用水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取水行为,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对未经审批擅自修建取水工程及设施、未经许可擅自取水、未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取水计量设施未安装及已安装计量设施未正常运转的用水单位已要求限期整改。通过强化水资源费征收额核定等措施,确保全州水资源费依法、足额征收。
2、河湖管理执法检查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河湖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水安监〔〕726号)要求,开展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执法检查。在砂石资源开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河道采砂管理。通过检查,对偷采、无证开采、越界开采、河道内乱采滥挖、毁坏耕地、污染水质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及非法转让、出租、承包、抵押河道采砂权的行为等进行了排查,对危及水工程、桥梁、管线等基础设施安全、防汛安全等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了查处。
涉河项目管理方面,市水利局对正和天然气管道穿巴音河工程进行了查处,责令修建了防洪堤。市水利局对察格高速涉河建设项目及工程各标段位于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专用料场的弃料复坑及开采区域恢复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针对部分标段专用料场弃料未复坑、采砂区未平整等状况下发了整改通知,并得到了及时整改。
(二)宣传工作形式多样
紧紧抓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5.12防灾减灾日”、水保法颁布20周年纪念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日”等有利时机,深入开展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全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6余次,印制宣传资料3万册,制作横幅16条。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使群众更多地了解了水法规,全社会节水意识和水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用水单位法律意识增强,为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开展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政监察工作无经费保障,执法设备不完善
执法经费少,无法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和取证工具。水行政执法所必需的交通工具、取证器材缺乏,人员经费不够完善。
2、水政监察科技手段尚未建立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政监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工作基础条件不能满足执法需求,量水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迫在眉睫。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1、以水权制度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支撑,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
篇2
一、××市资源和环境的基本情况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
还能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我市是处于资源匮乏、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面临极大的挑战。
首先××市属于干旱缺水地区,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地表水资源极其匮乏。根据××市在××河上的分水协议,××市在××河占有的地表水资源为每年0.97亿立方
米/年,人均占有仅为84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是维系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全市地下水补给量为1.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2亿立
方米/年,可开采系数为0.59,目前年开采总量为0.52亿立方米/年,扣除现有地下水开采量,全市地下水开采潜力为0.5亿万立方米/年。近年来,随着全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开干齐乡的农业开发,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位每年以1米左右的速度下降,我市开干齐区域一带的泉水已经干枯,一些自流承
压井开始出现季节性断流。
其次我市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城市,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计,××市辖区总面积110989.2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699.59公顷,园地面积263.31公顷,
林地面积12425.09公顷牧草地面积约72761.90公顷,其他农用地2708.11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757.50公顷,水利设施499.27公顷,交通用地面积721.85公
顷,未利用土地面积3973.30公顷,其他未利用地180.29公顷。我市户政管辖人口29.4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资源的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同
时,由于生产生活中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保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严重的水体污染。××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经城市排水管网输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氧化塘进行处理。少
量的工业废水的排放则因其污染成分复杂,排放浓度高,量大,难以治理并直接或间接地排向地表水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春夏季又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质量
下降
2、大气污染。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废气,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质量。
(二)水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1、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协调
(1)地下水开发严重超采。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市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1992年—2007年间最大降深达6.17米,多年平均降幅达0.37—0.68米。
(2)水资源管理权分离。水质管理和水量管理分离,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节水,管节水的不管治水。河道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
分离,××市供水水源地保护由城建局负责,农林水牧局作保护规划,农七师负责管理××河水的调度。
2、生态系统恶化。××市地表水资源贫乏,淡水资源年补给量比较少,随着××河饮水工程进一步完善,天然河道的水在河流上游就被引入了防渗引水渠,使××河对
地下水的补给功能大大降低,这不但影响到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水质降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会不断增加
,水资源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现状日益严重。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疏干地下含
水层,使得原本依靠地下水生长的植物严重枯萎和死亡,造成地面沉降和生态系统恶化等现象。
3、水资源浪费严重。2007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为158.75立方米,人均用水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还很低,与先进地区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工程老化,田间设施差,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陈旧;工业设施陈旧、节水水平低,我市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多为传统企业,设备
陈旧,技术和管理落后,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在加上政策管理措施薄弱,节水机制不完善,节水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水
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地土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市城市用地总面积由1996年的23.25平方公里增至2006年的24.78平方公里,年均增幅15.3%,各类城市用地除特殊用地之外,其他各类用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市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及绿地等四类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为55.7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建设用地结
构距离国标城市规划规范(60%-75%)还有一定的距离。
2、城市土地生态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园林绿化、住宅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投入较多,因而也更为持续。××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关注发展
速度,更关注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区域环境噪声值等指标亟需加强,以增加对土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创造更好城市生态环境。
3、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十五"期间我市的土地开发项目大部分未经环保部门审批,高质量高起点的土地开发面积较小,土地缺乏统一长远科学的规划。部分
土地开发规模大,实际开发能力小,只顾数量,不求质量。有的土地开发项目因为资金困难,抽水成本较大,水量不足,而引发搁荒等生态风险问题。
4、土壤质量下降。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扰动了地表,原始植被破坏严重,开发后通过机械压实土壤,破坏了土壤结构。部分土地因为资金的原因,在开发后长期闲
置,处于半搁荒状态,农田防护林建设没有及时到位,减弱了水土保持能力,在遇到雨时,拦蓄地表径流及涵养水土能力低,引起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造成
了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甚至土壤风蚀、沙化,成为荒漠。另外,污水灌溉也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宣传,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鼓励公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
各项环保政策。环保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尤其是在3月12植树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等节日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从自身做起广泛开展节水节能活动,在全民节水节能活动中起模范作用。各级机关要普及节水节能用品,完善水表、闸阀防漏设施,加强用
水计量和统计,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加强用电管理,办公人员做到人走机停,杜绝长明灯,不浪费每一度电。
(二)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应专门成立由市长直接领导的,党办、政办、宣传、水利、计划、经贸委、建设、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气象、土地等相关负责人
共同参加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小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坚决执行五个“统一”的方针。即: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质水量、统一征收
水资源费,从根本上改变各部门协调不力,推诿扯皮的现象,形成高效的运作体系。
成立由兵团、部队、驻市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或领导管理小组,制定统一管理目标,共同商讨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保护有
限利用水资源,达到水资源不受污染的目的,防止一边保护,一边污染的现象。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对国家明令禁止、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已经且造成污染的企业,特别是对我市造成重要污染的
企业,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把污染治理与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推行清洁生产与企业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3、制定企业节水制度。通过对主要工业企业用水测试工作,摸清企业用水现状与用水结构,分析节水潜力。制定并主要企业或产品的用水定额,逐步实现用
水定额管理与节水评估,审核制度。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同时,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对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和节水技能的采用。
(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1998年审议通过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审批和管理土地,确立了规划在用地制度中“龙头”地位。
1、认真审查把关,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建设用地供地的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严格批地,杜绝粗放式
的“圈地”现象。采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多种措施充分消化吸收被闲置的土地,在审批用地中应该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作严格审查。
2、加大城市土地结构优化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创建人居优秀城市。
要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从追求单一地块的利用效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城市土地整体结构功能的最优化。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加强对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和噪声污染整治,给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通过土地置换来显化城市土地资产价值
目前,××市土地利用方式仍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用地比例不协调。效率低下的工矿企业或行政机构占用
土地附加值高的城市中心地段,而部分商业用地相对比重较小且区位优化度不高。为了实现土地优化利用的目标,目前最佳的途径是在企业改制和城市土地使用制
度改革的基础上,转换土地使用功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利用率低和综合效益差的土地置换出来,重新配置。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督责任机制。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体系,形成一个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配合、舆论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
篇3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
1、根据市水利局“五五”普法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局于2012年初制定了“水务局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计划”,印发至局属各单位,指导各单位的“五五”普法工作。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每年年初制定了普法宣传工作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期间有执行,年终有总结。
2、根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市局“五五“普法工作要求,制定完善了水务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了职责,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五五”普法工作。牛文成局长负总责,多次指导“五五”普法工作,分管领导谢瑞民副局长具体负责,每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五五”普法工作。为了保证“五五”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了水务局“五五”普法办公室,水政股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我局“五五”普法工作。领导班子每年年初和年底两次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听取普法办公室的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工作要求,对普法工作做出部署,确保了“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3、根据“五五”普法工作的要求,2012年初成立了水务局“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办公室设在水政股,配备了四名精干人员,具体负责“五五”普法日常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局长办公会议研究专门下拨了经费,配备了办公室必须的办公设备。明确了“五五”普法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了水务局“五五”普法办公室主要职责及各项规章制度。“五五”普法办公室根据局“五五”普法实际工作需要,每年多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和推进局“五五”普法工作。为了将“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于2009年初对全系统“五五”普法工作进行了监督和检查,总结了前阶段工作,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做好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教育
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切实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开展了以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水法规宣传要求和水利行业的工作实际,,抓好了水法规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了广大了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利忧患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节水保护水的重要性,形成了普法、学法、保护水工程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为增强普法宣传效果,树立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法律意识,我局把开展以水利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任务。把学习宣传水利法律法规列入年度普法计划,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市堤坝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相结合,通过在“世界水日”、“普法宣传日”以及相关涉水法律法规新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宣传方法上,除了利用电视、广播媒体、宣传标语等常规方式进行宣传外,每年在宣传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通过召开座谈会、举行法律知识问答、建立水利法制专栏、送法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采取集中宣传和日常普法相结和,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水法律法规活动。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每年专门下发文件,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宣传经费。做到了责任落实,资金到位,任务明确,为搞好普法宣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广泛宣传,形式多样。在电视台播放宣传口号及《人水法》电视系列剧;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宣传水法规;印制散发宣传资料30余万份,印制条幅,分别悬挂在城区及各镇主要路段;制作宣传栏、宣传图板;在全县水利工程地段刷写宣传标语1万余条;组织20余人宣传车队联合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在全县十五个镇及重要用水单位巡回宣传,并在集市接受群众咨询,受教育人次达90余万人次。另外还在全民普法、科普宣传周、创建平安、12月4日法制宣传日期间大力宣传水法规,做到了宣传水法规经常化、制度化。
3、根据“五五”普法工作规划要求,认真开展组织好了“法律六进”活动。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普法活动期间,组织宣传队伍到煤电公司等大型企业、机关、乡村、学校、社区等单位进行了水法规宣传,根据各单位的情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到企业宣传取水许可和节水知识;在学校开展节约用水签字活动;对乡村及湖区开展打击破坏水利设施,打击非法采砂活动进行宣传等。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把水法规送到相关机关单位,让机关人员了解水法规知识,为行政管理提供依据,把水法规宣传融入到了水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4、利用各种宣传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法规,如《水法》《防洪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等。在水利系统和机关单位进行了规范行政权利运行,防范职务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例如在法律进机关(企业)时宣传《刑法》及《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等,让机关工作人员了解怎样正确行使行政权力,防止职务犯罪。在系统干部职工中宣传了《宪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规。提高了广大干群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5、根据“五五”普法工作要求,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任前法律知识考核制度。每年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考核,并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纳入干部本人档案。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每年多次,有会议记录、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根据水利工作实际,每年聘请法律专家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2期,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决策行政的能力。
6、根据公务员法要求,我局制定了水务局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考核制度和方案。将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任职、升级、晋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集中学习和培训,每年公务员学法时间都多于40小时。所有新进水政执法人员根据水政监察管理制度参加了省厅、市局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省厅颁发水政监察员证方可上岗工作。其余水政执法人员通过省、市、县三级培训全年均不少于15天。订购、编印水法汇编等普法教材,达到了人手一册,开展自学及星期三集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7、根据水利企业管理相关要求,建立了水利企业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和企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每年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县的法制培训,例如工程处、机械处等单位领导干部参加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及党委中心组的学习。为了加强职工法制教育,制定教育计划,定期培训,并通过了法律知识考核。建立了水务局业务管理制度汇编,所有事项都实行了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
8、为全面推进我局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机关。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在局属单位内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正大法律服务所孙青为我局常年法律顾问,实现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水事案。以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清除违章建筑,打击河湖非法采砂,防汛清障作为执法工作的重点。注重强化水资源管理,对擅自取水、凿井,不安装计量设施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历查处。几年来累计即时处理水事案件400余起,查结率98%。依法清除违章建筑300余间,拉坡种植5000平方米,拦河鱼网300余处,网箱(网簖)200余处,阻水埂坝200余处,较好地完成了清障任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拖欠河道工程占用费案2起计10万余元。做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执法主体、内容、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全年没出现一起因行政执法引起的上访、复议、诉讼案件。此外,配合南四湖水利管理局对南四湖非法采砂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共催毁采砂船160余艘,受教育群众达1万人次,有效地遏制了非法采砂活动,保护了河湖安全。
规范行政审批,加大规费征收力度,切实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去年年初,根据县政府相关要求,专门成立了县行政服务审批中心水务分中心(局行政审批股),抽调6名精干业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严格遵循上级相关部门要求,以加强行政职能为轴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
为保证各项规费的收取,我们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发扬“钉子”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收取农业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河道工程占用补偿费等,较好地完成了规费征收任务。收费中做到了依法收费,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制度,杜绝了违规收费现象的发生。
9、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在推进水法制宣传工作中,我局还特别强调普法与执法实践相结合,努力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做到普法、执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把执法巡查工作与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仅使防范涉及到有水事纠纷案件发生的执法工作到位,而且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做在前。提出“预防为主,发现一件、查处一件,防查并重”的口号,在处理涉及水事纠纷及水事案件时,主动做到先对当事人和周围群众进行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再依法进行查处,取得了“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实效。
认真贯彻《会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促进了依法行政和法治水利建设。
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市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及《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水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巡查制、行政许可公示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文明执法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执法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及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严格落实水利法制宣传教育的“六项制度”及执法评议考核制,我局在全县执法评议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同时还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把岗位责任完成情况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奖罚分明,有效地调动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检查机制。根据我局制定的各项配套制度,制定相关措施对行政执法人员严格管理,定期考核,按时年审。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严格依法行使职权,依法管理水事活动。为进一步规范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有效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开展阳光行政,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水行政执法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公示栏向社会公布九项服务承诺六条禁令及各项规章制度。聘请县人大、法制局、大型企业代表为行风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行风监督座谈会。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行风热线节目,解答人民群众的问题,接受群众监督。设置水事案件举报电话,对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做好书面记录,及时组织查处,并向当事人尽快反馈处理意见。全年没出现一例违法行政案件。
三、创新形式,拓宽发展宣传教育工作渠道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县广播电台开办《水资源管理》专题“点点滴滴话节水”节目;在电视台播放人水法系列电视剧及水法规宣传口号;在《新闻》报刊上专版宣传水法规;在政府网站上设立《水资源管理》专栏;利用干部在线学习网学习宣传水法规,扩大了宣传面,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为了更好地宣传水法规加强了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局多渠道的增加宣传投入。在重要水利工程所在地刷写标语和悬挂条幅,在重要河段设立了15块固定水法宣传牌,扩大了水法规定宣传面,受教育人次明显增加。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培训。按照上级普法要求,积极参加了省厅及市局举办的水法规培训班,受培训达100余人次。此外,根据每年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对全县160余名水政监察员和普法联络员进行了培训,并通过了考核。通过培训提高了水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我县水行政执法水平和宣传教育工作能力,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和“五五“普法工作的开展。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在煤电公司举行水法规节水知识竞赛活动,如猜谜语、知识问答等;在集镇、乡村设立水法规咨询处,及时解答群众提出问题;每年乘凉晚会举办水法制宣传节目,将“五五”普法的宣传教育融入文艺晚会,群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制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保障
1、每年年初印发《水务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普法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明确任务和职责,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为切实做好“五五”普法期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定了县水务局普法依法治理监督检查奖惩制度及《水务局法制宣传教育目标考核制度》。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评先树优和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为了保障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将普法宣传教育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内管理,经费逐年增加,专款专用,几年来共投入宣传经费47万余元,培训经费26余万元。为普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普法档案管理工作是“五五”普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要求,配备了业务水平高的2名执法人员负责普法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做到基本情况清楚,制度完善,档案台账资料齐全,分类清楚,管理规范。信息联络员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及普法工作情况总结,向县政府、市局、南四湖局上报普法教育及行政执法活动信息。组织人员撰写了多篇普法规范调研文章。为了做好普法宣传活动,订购、编印了多套普法宣传材料,“五五”普法期间共印宣传资料30余万份,为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下步工作打算
经过几年来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我局坚持法治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快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取得了较好成绩,广大群众和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在各项水利工作中较好地实现了从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同时,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收效显著,进一步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初步实现了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法办事的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了较大进步。
篇4
我局历来对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视,近几年来我局档案工作大局党委领导下,在区档案局的指导下,一步一个台阶,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跨越发展,2004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确定责任制
我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业务建设,既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又有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更有全局职工的努力。首先是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领导责任制,并明确工作人员,划定阶段性任务、目标,规定对各股室、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实现了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局党委和局长办公会把学习贯彻《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提高机关的档案管理水平,列入了机关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档案工作进行了多次的专题研究,重点查找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办法措施,对相关工作进行认真的部署安排,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从经济投入、人员配备、设备装具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档案室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档案宣传工作。
为了把档案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档案负责人的职责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的接收、整理、修改补充、保管、借阅、统计、保密、鉴定、销毁制度,制定了“三同步”、“四参加”制度,并在有关领导的负责下贯彻落实。同时,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许多人对档案工作比较陌生,不够了解,不够重视,为此,我们加强了档案宣传工作,在全局职工大会上多次强调对档案的管理、使用和爱护,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结合“四五普法”学习了《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局档案管理法律意识明显加强。
三、严格做好档案收集、保管、利用、设备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档案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
对于各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我们经常深入基层,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档案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
全系统现藏有档案4万多卷(册),地图1.5万张,其中:文书档案11000卷,照片档案102本,声像档案150盘。档案室面积570平方米,档案库房面积475平方米,同时,购置了实物档案柜和密集架,配备了电脑等自动化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整理规范化、排列标准化、检索科学化。水利系统已有12个单位的档案室达到了省级档案管理一级标准,4个单位达到了国家二级管理标准。
局机关档案室藏有自1957年以来47年的档案4000多册,其中:文书档案1961卷(永久856卷,长期623卷,短期482卷),科技档案1017卷,照片档案17本,声像档案80盘,财务档案1000多卷,档案室保存了建国以来的水文年鉴历史资料和水利建设、旱涝灾害等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在历年的防洪抗旱、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优胜。1992年局机关档案室达到了省级档案管理一级标准;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四、加大投入,严肃纪律,确保档案安全。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档案安全的重要性,自觉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把档案安全放在首位,要求时刻牢记“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决防止和克服松懈、侥幸心理,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把安全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到事前防范上来。在自查的基础上,对重点部位和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采取了有力措施,及时整改,坚决堵塞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防止各种危害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把建立健全档案保管、编目、利用、编研、保护、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档案室内配有灭火器、防虫剂、温度计等设备,达到档案库房“八防”标准的要求,确保档案安全,目前未发现霉变、虫蛀现象,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增强了档案利用的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档案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的关系,既保证档案不丢失、不损坏,又保证了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五、做好服务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提供利用,我们对于前来查档利用者,热情接待,不怕麻烦,想法设法为其排忧解难。2005年已经接待利用者人次,查阅档案资料卷册,出具证明份,复印档案资料页。为全区水利建设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可使节借鉴的资料。
六、今后档案工作设想
今后档案工作的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监督;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水利建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档案法》,坚持依法管理档案。
2、做好档案日常管理工作。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档案管理、检索微机化。
3、加大声像实物档案的收集力度。
篇5
20*年,全县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总战略和省、市水利工作的要求,本着务实求新的思想抓重点、克难点,积极践行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以防洪减灾和改善水环境为重点,以年初制定的工作大纲为抓手,疏河道、治圩区、围滩涂、保供水、除水患,举社会之力大兴水利,不断提高防洪抗灾综合能力,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有力推动了全县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局工作呈现“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础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在第十四届省大禹杯竞赛中获银奖,获得省政府表彰,并连续三年获得县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一、20*年全县水利工作简要回顾
(一)工作得力,措施到位,防汛防旱工作扎实有效
防汛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根据省、市防汛指挥部有关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局于3月初部署落实全县防汛检查和有关防汛的准备工作,县防指分4个检查小组对全县各个镇(区)、围垦工程及城防工程进行了实地检查,并以书面的形式向县政府作了报告,同时抓好各项安全度汛措施的整改及落实。4月17日召开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年度防汛防旱工作责任书,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及时调整了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新增新居民事务局为成员单位,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坚持以防为主,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防汛防台预案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超标准时弃守撤离、人员转移方案,对撤离地区的范围、单位和居民数量、工具、安置地点、责任人等作了具体落实。汛前县防指出台了《防汛防台工作应急方案》,保证了人员组织分工明确,高效、有序地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全县各镇(区)也针对今年基层村干部换届选举和其它变动情况,对各自区域的应急预案作了重新修订。同时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与管理。新增一批防汛抢险物资,对防汛物资按品种、新旧作了归类存放;首次尝试“委托储备”机制,与供销社、石料厂等代储点签定有关协议,发放储备点告示板,解决了木材、块石等大宗物资储备保管难、资金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与电信部门签订汛期通讯保障协议,提供通讯中断时卫星电话的应急保障,确保防汛指挥、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水文报汛工作,向浙江省防指发报459份,*市防指发报459份,县防指发报459份。
防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县水利防汛信息系统平台经过设计、开发、试运行等阶段,于5月下旬顺利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至今运行情况良好。该平台能对水雨情、工情等多种信息进行相关分析和管理,做出综合评价,同时更新各类动态文稿,使水利政务和防汛公文进一步公开透明化。同时为了提高我县防汛现代化水平,增强基层防汛能力,在去年完成沿海4个镇(区)视频会商系统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其余6个镇(区)的建设,使我县成为*地区首个率先将会商系统延伸至镇(区)的县(市),实现了市——县——镇三级连网。
防汛指挥能力进一步提高。20*年7月,我县按照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展防御超强台风演练,我县的演练方案及演练成果作为*市两个推荐单位之一送省防指参评,演练对全面提高我县应对重大风潮灾害处置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今年梅雨期我县遇到了建国以来单日最大雨量,6月11日于城水位、*头闸水位、*闸水位均超过危急水位(4.00米)。县防指积极应对,反应迅速,先后召开多次紧急会议进行部署,同时启动城防工程全力开闸排涝,今年梅汛期大曲泵站各机组合计运行225小时,排水405万立方米,有效控制内河水位,为武原镇的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中旬、“中秋节”及“国庆”期间,第7、第8、第13、第15号台风先后侵袭我省,受其影响,我县出现了明显的强风降雨过程,县防办加强部署,全县积极行动,突出防范重点,落实各项防台措施,取得了防汛防台的全面胜利。
(二)突出重点,规范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不断深化河道整治,加快改善农村水环境。20*年度根据市、县两级政府工作要求,我县河道整治任务达到216公里(其中池塘61.*亩),此项工作列入20*年县政府工作大纲。我县采用“规划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三级互动”的方式,不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整治目标,疏浚土方313万方,完成护岸建设12公里,投资3827万元。标准件工业园区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已于4月底全部完工,工程累计完成疏浚土方3.84万方,清障6.396公里,抽排污水11.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70万元,5月27日该单位工程通过了验收。在抓好河道整治的同时,我局积极探索实施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成为推进我县河道整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建设农村新社区的核心内容。*年各镇区要求建设护岸的积极性高涨,经县河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地踏勘,认真比选后确定沈荡镇永庆村老太堂浜等16个示范工程,批准护岸建设长度12.54公里,概算投资约560万元,现已全部完工。河道整治工程获得临港产业推进年优秀项目。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局采取适度集中的方法,积极探索并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发改局、财政局联合发文,从“严格计划管理,规范招投标程序,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和廉政建设管理,规范施工验收,加强财物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对“小农水”工程建设加以规范。*年,新建渠道137.66公里、新建单灌桥2座、新建过水两用桥4座、新建标准化机站61座、新建排涝站1座(25kw)、新建水闸1座,完成投资额872万元。同时严格落实2009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计划,11月份根据各镇(区)上报的数字资料进行了前期实地勘察,现已完成计划下达工作。我局机电排灌站获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
加大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切实改善饮水条件。秦山镇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稳步推进,铺设管道264.5公里,解决了0.72多万人和0.4万在校学生的饮水困难问题,使全镇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4.8%,现已通过验收。武原(城西、富亭片)项目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列为*年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获补助资金268万元,已顺利开工建设。秦山和武原这两个项目是*市五县两区连续两年唯一获得省立项批准的项目,我局该项工作的影像资料、审计工作也走在兄弟县市的前列。与此同时,我局还配合上级做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情况调查工作,为上级制定政策提供基础材料。
大力推进治江围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履行黄沙坞治江围垦工程的行业管理职能,落实专门领导和技术人员抓好日常检查、管理及安全工作。《黄沙坞治江围垦工程防台预案》、《*东段围垦工程防台预案》经过修订完善已通过市审查,截止*年底,黄沙坞围垦工程标准*主体工程通过质量评定,共完成土方498.95万方、石方197.18万方、浇筑砼168910万方,使用钢材4096吨,完成投资39941万元,其中20*年完成投资90*.5万元。同时积极协助做好*东段围垦的相关工作,东段一期已围成土地7000亩,二期已顺利开工建设。
(三)依法治水,务实求新,水资源管理实现新突破。
水政执法不断规范。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立健全了《*县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县水利局两错责任追究制度》等14项依法行政相关配套制度,及时开展自由裁量权的整理工作,制定了《*县水利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河道的管理和巡查工作,每季度以局文件形式制定巡查计划下发局属各单位,计划细化到月、责任到人。至目前为止,按计划共巡查173人/65次,巡查地段主要为各镇主要河道、涉河码头及其他较大规模开发建设项目,在巡查中纠正违章多起。涉河建筑项目审批有长足进步,至目前共初审3家单位、审批18家单位的涉河、临河、占用水域建设项目,共收取临时及永久占用水域补偿费40.9万元,围堰押金57万元。在10月份对我县吊机码头专项检查中,共28家企业涉及临时占用水域,其中大部分未经审批,审批手续正在补办中。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对南塘琴园、核电三期生活区、风景区林龙码头水保项目的专项检查,审批水保方案两件。
水资源管理实现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一是水法宣传有新特色,在以往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上街宣传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围绕四个“一”(制作一本“人水和谐”的水法宣传手册、举办一台水法宣传晚会、开展一次法规知识竞赛、召开一次基层水利座谈会)不断丰富水法宣传形式,提高水法宣传实效。二是水资源费征收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取水户的沟通,已完成水资源费350万元,获省水资源征收三等奖,同时全面启动同城托收工作。三是水资源管理上新台阶。我县取水实时监控系统一期已对*造纸厂、*兄弟标准件厂等12家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16个取水口安装实时监控系统,现该系统已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并于10月15日通过验收。四是水资源保护(封井)有新进展。由于地表水源供给、第二水厂建设周期长等诸多原因,近两年封井工作进展缓慢,我局知难而进以替代水源已经到位的深井作为封井的突破口,现已封井5口,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西、武原片地面水切换的完成,我局将逐步完成该地区余下的深井封闭工作。同时设立水事举报电话,有效保护水资源。
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通过“层层发动、统一行动、互相联动、迅速出动”,全县八镇两区快速反应,落实人力物力,于4月底全面完成全县河道专项保洁任务,共完成保洁长度1561.*公里,完成池塘保洁整治16920m2,投入人工58642工、机械147艘,完成投资1352.9万元,努力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废弃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目标,使全县水环境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根本性改观。专项保洁完成后对全县河道实施长效保洁,县河道办修订完善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考核办法,以“三个一”(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资金、一套管理制度)“三个化”(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社会化监督)为标志,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县财政增加保洁投入力度,保洁费提高到1300元/公里(去年500-700元/公里)。各镇(区)以公开招投标形式组建河道专业保洁队伍,现有专职保洁人员200余人,做到人员、职责、考核、报酬四落实。多项措施的落实使我县河道保洁工作上新台阶,在*市河道专项保洁考核中获优秀。
(四)统筹兼顾,锐意创新,水利管理和改革举措有力
顺利完成水管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45号)和省、市有关水管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我局认真制定《*县水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8月,县政府下发文件(盐政函[20*]77号)给予批复,新增三个水管单位(*县*管理所、*县河道管理所、*县城市防洪工程管理站),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9月,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盐编[20*]22号)给予编制批复;10月,县水利局全面调整水管单位人员,定编定岗定职责,初步建立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顺利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通过了市验收组考核验收并评定为优秀等次。
水利工程质监工作步入正轨。建立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全面负责我县水利工程质监工作。重点抓好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行为的监督检查,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对施工、监理技术资料、施工图审查资料以及检测报告等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的监督检查。质监站现已正常开展工作,与市质监站合作完成农综开发六里子项目的质量监督,独立完成县标准园区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及园区护岸工程的质监工作,对全县16处河道示范工程进行了跟踪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领域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纪检监察和招投标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文件,使全县水利工程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正在拟定中。
水利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得到高度重视。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交付使用,加强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得到高度重视。重点开展四项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圩区现状普查工作,主要对圩区的面积、田面高程、闸顶高程、防洪堤长度、防洪堤断面高程等进行现场测量,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搜索、登记、整理、统计、编制成果。经普查,全县共建有大小圩区44个,总面积5.0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53万亩,旱地1.48万亩,圩堤168.09公里。二是开展全县机站电子防盗设备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农村水电设施偷盗严重,我县将着手机站防盗系统建设。4月份对我县八镇二区104个行政村的现有机站(8寸水泵以上含8寸)进行了调查登记,经调查,全县共有机站12*座(水泵1339台套)未安装电子防盗设备,研究制定了机站防盗系统建设方案。三是开展我县水闸安全调查及注册登记工作。重点对我县骨干水闸和重要引水闸、分洪闸的运行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共登记水闸69座。经专家组认定,达到一类水闸27座、二类水闸20座、三类水闸8座、四类水闸14座,是全市最先完成的县区之一,该项工作得到省水利厅河道处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认真做好*和城防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共投入30多万元对城防工程存在隐患的设备进行抢修和维护,逐一检修城防工程包围圈内的33处排水口,投入9万元重新安装拍门,同时对高配电压进行24小时测试,确保整个城防工程的安全运行。我县12.653公里地方*通过了省钱塘江管理局考核,通过与钱管局盐平管理所合作,加强对我县*沉降观测,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部分*进行维护、除草及背坡清理。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制度,落实了人员。严格按照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部署,如期完成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及2003-20*年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开信息的编制工作,并将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公开信息纸质文档一式一份报县档案馆,同时完成上述所有信息的上网工作,共信息232条。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开展。在做好政务公开的同时大力开展水利宣传,建立健全信息长效机制,及时报送信息,反映我局的工作动态、经验和做法。年内在省水利网信息37篇,市水利网104篇,*门户网共信息235篇,《南湖晚报》、《*日报》经常有反映水利工作文章刊登,县里政务信息保持较好态势,我局信息在五县两区水利系统中名列前茅,1人获省水利信息先进个人。
切实抓好水利规划编制及《水利志》出版发行工作。根据省水利厅要求,我局积极部署相关的规划编制工作。《*县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于2月份完成内部初审,4月由市水利局组织了省、市、县的相关专家及单位领导完成了终审,根据审查意见设计单位再次进行了完善,现已通过批复。《*县水域保护规划》于3月底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9月下旬完成初稿编制,计划于年底完成报批。《*县水利志》顺利出版发行,全志共62万字、2.3万多个数据,与《*县水利志》配套发行的还有《*水利》画册,该志的出版填补了我县水利专业志的空白。
(五)明确宗旨、突出主体,机关建设树立新形象
全面开展十七大主题教育及文明单位争创活动。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局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以十七大主题教育为核心,以“两年”“树创”活动为载体,以争创文明单位为契机,以干部职工为主体,深入开展了强化宗旨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争创文明机关活动。20*年我局结合各类会议对干部进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教育,组织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会议,局中层以上干部积极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理论干部培训班,局党组中心组开展二月一次的学习制度。结合“服务‘两创’、做优环境、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履行水利行业职能,工作中注重方法创新,突出重点、亮点,努力为基层和企业出点子想办法,善于处理好“涉水”的有关事项,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扶贫帮困,在支援汶川地震捐款活动中,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共计捐款21363元,捐衣被20件,其殊党费12201元。作为联系部门给通元镇丰义村送上了一台电脑,助推该村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在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看望结对的贫困户并送上慰问金,全年共计发放慰问金2000元。通过教育、培训及锻炼,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依法行政能力,业务技能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获得县文明单位及先进党支部的光荣称号。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党廉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季度总结会、民主生活会,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建立了分级分层监督和管理体制,与每位中层干部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及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承诺书,严格开展干部考察和干部任前考察公示,实现了对干部的公开、公平启用和常年有效监督。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坚持预防在先,抓住水利建设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败的几个关键环节,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我局被确定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汇报单位,县纪委在对我局进行专题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廉政知识测试及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局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良好成效。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我局以水利学会为平台积极开展水利调研活动,20*共收到16篇论文,局组织评委小组进行评奖,并汇编20*年度水利学会论文集。领导率先垂范,黄生良局长近几年多篇与获奖,获“*市优秀学习型干部”的光荣称号,我县水利学会在省水利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被评为省优秀水利学会。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做好职称晋升,全局共有4个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晋升了职称。全年共有16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水利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形成了水利人才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县长公开电话。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对改善水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年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改善水质等方面共提出了建议、提案共10件。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推动我局工作和全县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把做好建议和提案的答复工作列入十七大主题教育和全局工作计划,逐个调查、逐个研究,从我县水利建设实际出发,对已做工作和今后建设,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答复意见和建设规划,落实职能科室具体实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代表、委员积极沟通,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办结率达到100%。及时做好12345县长电话办理,共收到12件,全部及时办理。
篇6
一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情况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6月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86.28亿元,同比增长94.4%,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21.72%;装备制造业产值154.8亿元,同比增长1*.7%,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9.1%。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3%。到20*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54.6:34.3,与2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15.5:51.5:33相比,二产增加3.1个百分点,三产增加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显著增加,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6%,而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2%,同比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年,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1%。连续五年六次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扶持。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今年上半年,全市申报科技项目363项,申请专利1228件,同比增长17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占比均居南通第一;涌现了像熔盛、英田、九鼎、神马、力星钢球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有相当影响的排头兵企业。今年上半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扶持资金11*万元。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驰名商标3个。神马科技、九鼎新材、力星钢球、超达科技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主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
3.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到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面已达70%,一半以上骨干企业建立了内部信息管理网络,如高高压电器、江苏思源电器前后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集团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公司内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昌升、九鼎、泰慕士、钢球等骨干企业也都建立了ERP系统,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至6月底,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配件、石化及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7.0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的31.2%,同比增长53.82%;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力电器三大高新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8.2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的12.27%,同比增长9.*%。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提高,上半年,目标销售超亿元的135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84.93亿元,同比增长97%,占规模工业销售的72.9%。长江镇(*港区)、经济开发区、如城镇等三大主体功能区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66%。
5.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提升。上半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同比下降13.4%。近两年来,丁堰纺织、南天化肥、双马化工、长寿集团、如兴纺织等耗能大户,通过实施节电项目,年节电1751.9万千瓦时。水资源集约利用扎实推进,上海制皂集团*公司、南天集团化肥公司、双马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用水大户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用水全循环,年节约用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泰慕士引进先进设备对染整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浴比只有原来的50%,吨产品耗水降低55%,能耗降低20%。土地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20*年,工业用地产出率,即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的比值为2.33万元/亩,同比增长20.1%;土地产出率,即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土地面积的比值为1468.7万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长20.4%。
6.人力资源集聚能力逐步加强。企业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至20*年底,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业主等各类工业企业人才达1538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28名。*、*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评定高技能人才649人,其中技师419人、高级工230人。人事部门评定的高级工以上人才479人。学科领军型人才引进取得进展,目前共有熔盛集团总裁陈强和神马集团王黎明、朱曦等三名省级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另有海外留学人员10人、海外专家8人。20*年江苏沿江开发人才市场落户*,共引进各类人才1200名左右。
7.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开展化工、电镀、肠衣行业专项整治,关闭企业134家,113家肠衣企业进入肠衣城,统一污水处理,实现达标排放;长江(*港区)、经济开发区、桃园等镇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林梓、如城、袁桥等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丁堰、东陈、磨头、搬经等镇污水处理厂及同源二期污水处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到50家,同比增长20%;切实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积极做好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01%。
二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做法
1.坚持将大沿江开发作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引擎。200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科学安排“一区三园”空间布局,沿江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日趋完善,港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投资近百亿元的熔盛造船和海工平台为代表的船舶修造及配套,投资2.5亿美元的德源高科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和投资1.2亿美元的公用码头为代表的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充分放大沿江开发优势,共享沿江开发成果,20*年底,市委市政府为及时作出了大沿江开发的决定,经济开发区着力培育汽车轮胎及配件、电子电力电器等产业,如城镇着力培育汽车及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今年上半年,大沿江地区重大项目占全市的80%以上、投入占全市的70%。大沿江地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对优化全市产业结构、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发挥了助推和加速作用。
2.坚持将招商选资和载体建设作为集聚外来生产要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全市始终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道路,坚持规划招商和产业招商理念,外资和民资都实现了新突破。仅今年上半年就分别完成工商注册外资8.3亿美元、到帐外资6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54.22亿元。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和招商选资理念的逐步确立,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项目的相继落户,有力地优化了我市的投入结构。熔盛重工已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造船基地,手持合同订单突破1700万载重吨,跻身全国前三强,今年有望实现销售超百亿元,从而实现南通地区销售超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沙钢物流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报批之中,将为*港区再造一个*经济总量奠定坚实基础。精心打造承接优质项目的平台载体,围绕规划修编、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产业集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分类竞赛活动,对达到创建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园区)竞赛要求的进行奖励,有效调动了各镇区推进工业集中区、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的积极性,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载体保障。
3.坚持将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激发基层动力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新型工业化推进领导组,20*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鼓励新上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项目、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效益和规模、加快上市、创名创牌、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并于20*年一季度召开了全市新型工业化专题推进会。加大政策考核兑现的力度,切实调动镇区、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20*年度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达2800多万元。今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若干激励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意见》、《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创建*市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园区)的意见》、《关于加快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区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集聚、集中区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继续加大鼓励和扶持力度。分别召开了亿元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销售超3000万元以上企业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土地拆迁整理、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等现场推进会和“质量兴市”创建动员大会,收到了明显效果。仅拿企业技术改造来说,今年上半年,技术改造投入占规模以上投入的54.9%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4.坚持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全市着重抓住生产和建设两个环节,加快生态*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在项目引进中,严把产业政策关口,坚持环保安全一票否决。近5年来,因为环保不符合要求而被“一票否决”的项目达17个。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等手段,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上海轮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污染物的排放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65%以上。三是加大治污力度。三大主体功能区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至目前,我市已形成日处理7万吨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力,位居南通六县市之首。自20*年10月份起,开展了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港化工园区区域环评通过了省环保厅批准。加快肠衣产业集聚,通过中国肠衣城项目的实施,使生产废水得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四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城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0*年、20*年分别为1.1吨标煤/万元和1.09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5.坚持将强化服务要素保障作为策应宏观调控、高效突破各种发展难题的坚强保障。项目建设是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而强化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的前提。一是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凡达到重大项目入库标准的项目,由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提供审批服务。对在我市范围内能够审批的项目,实行快速、限时办结;对有前置审批程序的,需要向上沟通争取的项目,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力争高效突破。先后开展10多次重大项目集中会办和现场办公会,共协调解决难题50多件。二是通过盘活存量、加大技改投入、争取点供指标等途径,努力化解用地难题,特别是抢抓城镇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农民进城进镇和关闭砖瓦窑厂工作,推动建设用地向工业集中区和集镇整合流转。三是坚持每季举行一次银企洽谈活动,组织金融机构深入重点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接。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熔盛重工年内有望上市,南通锻压、江苏力星钢球、神马科技可望进入上市轨道。
三我市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经过“九五”时期的爬坡和“十五”前两年的恢复,工业经济逐步驶入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工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就新型工业化来说,我市提上议事日程仅有两年多时间,因此无论是从发展水平、还是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如下几个具体问题。
1.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快。虽然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钢铁冶炼等传统型、耗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总量规模仍占据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直接为先进制造业配套的工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发展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2.高新技术占比不大,区域不够平衡。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工业产值的21.76%,无论是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是与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28%的目标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6.69%。从区域布局看,如城镇、长江镇(*港区)、丁堰镇、白蒲镇、林梓镇、开发区等6个镇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1.23%,其余15个镇总计仅有49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38.77%。
3.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企业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与新型工业化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有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建设还是空白,深层次的决策支持系统、企业建模、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系统尚未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柔性制造等技术应用很少。不少企业没有实现全部设备的网络化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有的企业数控系统闲而不用。
4.储备项目不多,投入质量仍需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储备项目不足,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不多,世界及全国知名企业投资项目偏少等结构性问题。2008年上半年核准、备案项目199个,比上年同期下降31.6%;计划总投资154.8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4%,项目个数减少,增幅回落。
5.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去年我市工业用电量的增幅已超出GDP增幅,今年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8%,而GDP可比价增长15.4%。因此,要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企业“三废”治理工作仍需加强,偷排泄漏现象时有发生。化工行业、肠衣行业专项整治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高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6.各类人才总量偏少,行业分布不合理。我市的高级人才基本集中在百强企业,大专以上人才占从业人员的8.38%,与苏州市20*年12月份公布的大专人才占从业人员70%相比差距较大;而高技能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0.96%,与国内企业高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5%的标准相距甚远。领军型人才奇缺。人才在行业分布上不合理,服装行业是我市传统行业,占百强企业数量的34%,人才占比仅为3.12%。
7.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和贡献水平不高。虽然我市早就提出了投入强度、产出强度及税收强度的导向性目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少数镇区为了推进项目的落户,对单位土地的投入产出率及税收贡献率把关不严,导致单位土地的利用率不高。
分析上述存在问题,既有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有主观原因造成的。从客观原因分析:1.我市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曾是我市的经济支柱,在我市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我市的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虽然近年来,我市也引进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但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由于我市工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期,特别是重工业发展加快,一批耗能大户相继落户,给节能减排带来较大压力。3.我市的高新科技产业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不大,而熔盛这样的大体量企业虽然产出很大,而且技术含量较高,但不能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导致我市的高新产值与规模产值占比一直徘徊不前。4.宏观形势趋紧,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项目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从而造成签约项目难落户,导致储备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从主观原因分析:1.招商选资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虽然制定了一些好的政策,但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企业甚至是骨干企业对市政府的扶持激励政策还不够了解。3.组织推进的力度不大,少数镇区和部门对新型工业化重视程度不够,氛围不浓。4.部分企业对人才重视不足,导致引进人才层次不高、人数不多。5.企业信息化投入普遍不足。
四我市下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举措
今后,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一、提高认识水平,加大组织程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经济的总量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发展方向、政策措施等,形成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共识。适时加大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科技人员和经营团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浓厚氛围,引导各镇区和重点骨干企业真正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上重要位置。二是建立考核体系。按照江苏省新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合我市实际,建立我市新型工业化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专门的、量化的统计和评价指标,把新型工业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办法,制定有效的产业引导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新型工业化逆指标的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三是完善推进机制。严格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组织、调控和推动作用,切实理顺工作思路,量化阶段性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制定扎实举措,提升组织推进水平,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合力。
二、坚持集中集聚,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迅速发展壮大船舶修造及配套、汽车及轮胎配件、石化及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目标至2010年,在十大产业板块中的占比达45%,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成套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国内外先进装备,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经营等,加快优势产业国际化步伐,通过引资嫁接、强强联合等途径,进一步创新体制,打造产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二是培育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已具有一定基础的新材料、电子电力电器、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链,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突出特色招商、主题招商,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步发展配套产业,实现挑商选资质的突破。至2010年,在十大产业板块中的占比达15%。对于储备项目偏少的问题,鼓励优势产业和优质存量企业围绕产业链的前延后伸、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积极挖掘潜力,储备一批项目。三是加快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特色食品、特钢冶炼、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围绕提升竞争力的目标,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瞄准高端客户,生产高档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年申报国家级、省级、南通市级名牌产品和商标分别达到3只、5只、20只以上。名牌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例在20%以上。努力建成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均达到40%以上。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抢抓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积极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加大财税、土地、价格、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到2010年,初步建成2-3个服务外包园区。五是加快集中区(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区为龙头的集中区空间布局,目标至2010年,主体功能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和财政贡献份额均达到70%以上。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力度,推进产业集聚、经营集约。
三、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认真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财政对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奖励扶持力度,对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次性奖励500万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奖励200万元、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奖励20万元。推进年销售超亿元企业和超3000万元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研发活动,到201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85%以上,力争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二是大力推进产学研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集中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争全市专利总量处于南通六县市领先地位。三是加强科技服务平台与载体建设。加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5个南通市级示范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创业园。大力引进各类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企业创新创业的融资渠道。加强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训、交流、咨询、法律等配套服务,调动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1000万元;目标到2010年,引进1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巨大潜能,加快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五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在机械、纺织、化工等行业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生产装备和管理水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水资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