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的变异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生物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教材中思想教育的题材
在备课中,重视教材中寓思想教育于知识内容教学的备课。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教育,要经历一个知、情、意、行的内化过程,不是三言两语、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很大,教育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时,只看重知识的教学效果,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管知识传授,不管思想教育的现象。其实,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爱自然、爱国家、爱科学的教育题材,但却被有些教师忽视了。新课改要求学科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因此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相关资料,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忽视了对教材的挖掘,没有在备课中加以体现。
2.轻单元重课时
有的生物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习惯于一头扎进课时备课,备课前不能从整个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认识该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只对当节教材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挖掘,教案书写认真,环节也很齐全,但忽视了该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不能清晰定位该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对后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这在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因为这些教师知识储备不够,教学经验和教育水平有限,搞不清该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挖不出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到各章节编排顺序的原因,因而不知单元备课备什么、怎样备,构建不出知识框架,使课时备课各自孤立,单元备课有形式无内容,或者干脆就没有单元备课。例如,苏教版教材“遗传的分子基础”一章,许多教师在备“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时,不能从DNA结构和基因的关系以及DNA在整个“生物遗传和变异”教学中的作用,来把握该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没有及时进行“遗传物质”专题的单元备课和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对DNA、染色体、基因等概念进行比较理解,割裂了对转录、复制等过程的理解。
3.忽视相关学科的关联性
教师备课不能跨学科辅助生物教学是因为教师知识面窄,不注意其他学科与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联系和思考。生物学科知识与化学、地理、医学等知识联系紧密,有些生物学知识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在“酶的浓度和底物的浓度对酶促反应有影响”的备课中,如果用“化学反应平衡”来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再如,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教学可以结合地理知识讲解群落初生演替主要阶段的特点。
4.重知识轻能力
只有通过主动的思考和参与,才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习惯和品格,提高其综合能力。在备课时,正确地处理知识传授与学生智能发展的关系,从发展学生智能出发传授知识,注意把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教学中,做到出发点在知识上,落脚点在能力上,要重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讲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讲得再明白,分析得再透彻,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
目前社会上对教育的功利化需求还相当明显,应试教育还有较大的“生存空间”,使得部分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例如,对于苏教版教材中的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有的教师备课时只注重实验原理、材料、过程、现象等知识的讲解和记忆,不设置学生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甚至也不设置“应选什么颜色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为什么?”“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将一片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出来?”等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5.重形式轻内容
有的教案书写工整、项目齐全,但教学内容很少,空洞无物,不实用。相反,有的教案内容具体、祥实,操作性也很强,但书写潦草、项目残缺,形式不规范,特别是无板书设计,教后感更是五花八门、不着边际,甚至无教后感。前者的主要原因是个别教师缺乏事业心和教学热情,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只是做表面文章,所以备课肤浅,有形式无内容,达不到备课目的。后者是由于教师不注重理解教学目标要求,不注意重难点的确立,更多地关注知识,为了简单省事就将教案中应有的项目省略了,这容易造成授课时偏离教学目标,混淆教学内容的要求等级,难以把握教学难度。
6.重“写”轻“思”
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灌输知识”的认识层面,没有认识到备课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上课的思路、方法及学情,没有反复推敲、修改学案,在上完课以后,没有认真反思备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知道教后感写什么,致使备课仍停留在写教案的认识上。很多的时候教师写教案前,没有潜心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没有翻阅资料,没有完成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没有讨论和全面的思考,没有精心的安排,只是照抄课本和教学资料中的有关内容,备出的课脱离实际,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误认为备课就是简单地撰写教案或制作课件,没有认识到教案和课件只是繁杂的备课过程的一个环节,故重写,不重思。其实,备课是一个教学艺术研究的过程,教师备课的最高形式是教育科研,教师若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极大的教学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教研意识,不注重教学资料和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就备不出有创意的课,写不出高质量的教案。
二、解决教师备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目前教师备课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与教师的敬业程度和专业素养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学校应通过思想教育、专业培养、优秀典型引领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备课的主体,是备课过程的思考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备课的质量。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一定会主幼暄薪萄ё柿希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也就一定能备出高质量的课,写出优秀的教案,上出精彩的课。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管理者可通过加强教学各环节的考核,引导教师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后续上课效果、学生作业质量及考试成绩。在实际工作中可抓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直接检查备课并及时反馈。对检查结果及时统计、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同时要注重检查结果的使用,表扬奖励先进,批评惩罚落后,以扩大检查结果的反馈作用。二是坚持“开放”课堂和领导“推门”听课。教师只有充分地备课,才有开放课堂的底气。领导的“推门”听课可以及时发现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备课指导。要努力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使教师有充分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利用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导、辐射作用,变个人优势为集体优势。利用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及说课等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技巧。四是加强教学质量考核。充分备课是取得优异教学成绩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质量考核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备出高质量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