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产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光伏产业 上网电价 行业整合 贸易保护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太阳电池产量急速增长
我国光伏市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快速发展。2005年太阳电池的产量仅为200MWp,2009年达到了4011MWp,四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15%。2009年全球太阳电池产量10.66GWp中,我国产量占37.62%,居世界首位,2010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之中。
(二)光伏发电装机量快速增加
自200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光伏市场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是由于基数较低,市场规模相对仍然较低。2009年,我国当年装机量达到160.2MWp,是上年装机量的4倍,并超过了此前历年累计装机量。2010年,包括国家能源局第一次特许权招标的2座10MWp荒漠电站和国家项目初始投资补贴下已完成的部分光伏系统,再加上地方政策支持的光伏项目和市场化光伏应用,当年新增装机520MWp,使2010年年底累计装机量达到了893MWp。光伏上网电价试点、“金太阳工程”等具体政策实施为我国光伏更大规模应用带来了预期。
(三)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
伴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经过多年积累,该领域中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高速增长的龙头企业,包括无锡尚德、保定天威英利以及河北晶澳太阳能。2002年9月无锡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涉及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等光伏发电环节。200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1000兆瓦的电池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光伏前三强,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从多晶硅铸锭、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到系统安装的整个光伏产业链。2010年底,保定英利产业园四期800兆瓦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产能达1400兆瓦。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于单晶硅棒、硅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加工、制造和销售,现有年产600兆瓦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4条,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四)中央及各省纷纷出台光伏产业振兴政策
2007年11月22日《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该文件提出上网电价需通过招标确定,高出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分摊。2009年3月23日,我国财政部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中央政府首批安排预算12.7亿元,本次先下达70%的资金8.9亿元,其余30%资金3.8亿元将在示范工程验收评估后拨付。重点引导光电建筑一体化发展,重点扶持技术先进的光伏产品推广应用。2009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以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据估算,国家将为此投入约100亿元财政资金。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将投资5万亿元。
在中央政府明确态度后,各地方政府也随即颁布了有关光伏产业的政策。如,海南省2009年4月颁布的《海南省建设厅关于组织申报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项目的通知》中指出: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具体标准将根据与建筑结合程度、光电产品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以后年度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调整。河北省2010年10月颁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按照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确定,上网电价高于常规能源平均上网电价部分,3年内除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价格补贴外,其余差额部分从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补贴。自发自用,未享受电价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可从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规模偏小且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我国的光伏产业需求相对增长较慢,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出现较大的不平衡。我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第一出口国,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用于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使得我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根据BP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我国累计安装量只占全球的2.2%,而德国占到了全球的43.5%,其次西班牙占到了9.8%。
(二)光伏发电成本尚待降低
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迟迟不能启动的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成本还是太高,影响了其大规模推广。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为1.3元-2.0元/度,远高于普通火电平均不到0.3元/度左右的发电成本。如此高昂成本是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太阳能电池成本占光伏发电成本比例最高,而太阳能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为多晶硅原料,我国大部分多晶硅原料是从海外进口的,致使光伏发电成本较高。
(三)市场供需失衡压力持续增大
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据赛迪智库光伏所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欧盟2011年9月份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80GW,中国占据超过50%份额。光伏需求量增长缓慢,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意大利、法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和德国的市场需求下降,据2011年6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2011-2015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30GW左右,因此仅当前中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
(四)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光伏产业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仍旧依赖进口,大大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如光伏电池的原料高纯度多晶硅的提炼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德国、美国7家公司手中,形成了技术封锁、市场垄断;而我国的多晶硅生产设备工艺还不完善,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以每兆瓦太阳能需要的多晶硅按10-11吨计算,2007年国内太阳能多晶硅需求量达到1.2万吨左右,而2007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不足1000吨,原料自足率不足10%。
国外主要经济体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德国的支持政策
德国政府于1990年制定了1000户太阳电池屋顶计划,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0.5-0.6欧元/KWh;政府补贴总计11亿马克,并实行零贷款利率,10年偿还。这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1998 年德国政府进一步提出“10万屋顶计划”,即政府鼓励居民在自家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出的电由政府强制命令电网公司出资收购。2000年4月,德国政府引入了适用于十万屋顶计划低息贷款组成的“税收返还”政策。德国在2004年实施了《新(修改)可再生能源法》,即上网电价法。不但使上网电价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各种不同电站实际成本和投资者的利益,也更加容易操作。
(二)美国的支持政策
1996年,在美国能源部的支持下,美国开始了一项称为“光伏建筑物计划”,投资20亿美元。同年,美国加州创立5.4亿美元的公共收益基金以支持可更新能源的发展。1997年6月,克林顿总统宣布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净流量表”体制,每个光伏屋顶将有3-5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太阳时,屋内向电网供电,电表倒转;无太阳时,电网向家庭供电,电表正转,每月只需交“净电费”。1998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综合电力竞争条例,设立了可进行交易和存入银行的可再生能源信用证,提高配额制度的灵活性和效率,信用证的价值为1.5美分/千瓦小时。此外,美国有6个州实行公共效益基金政策,以此筹集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三)日本的支持政策
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允许光伏发电优先并网,这项政策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74年日本执行了“阳光计划”,当时规定以居民屋顶并网发电为主要目标,对光伏系统实施政府补贴,初始的补贴达到了光伏系统造价的70%。199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阳光计划”。在该计划下,日本政府规定,自1994年起居民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政府提供补贴,补贴额度接近50%(以后逐年减少)。当年光伏系统的每千瓦安装成本为200万日元/千瓦,补贴额为90万日元/千瓦。以后补贴额逐年下降,到2006年该项补助取消。但此后安装量仍然趋于稳定增长。2009年1月,日本重启面向家庭用途的补助制度,每千瓦补助7万日元。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建议
(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增加国内市场需求
从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来看,主要经济体都实行了鼓励光伏发电上网的优惠政策。投资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设施之后,用户可以无条件接入电网,所发电量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高价卖给电网从而享受电价补贴。这种上网电价补贴体系在推动光伏应用市场的过程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它能够有效避免滥用投资补贴,确保工程质量和系统实际利用率。当前,我国政府对国家范围的上网电价补贴没有清晰的决定,这是值得政策制定者认真关注和考虑的。
(二)建立光伏行业准入标准,加强行业整合
伴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同时该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技术落后、成本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政府应通过提高光伏行业准入的门槛,淘汰成本高、技术落后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强行业整合。
(三)培养多样化光伏市场,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在继续巩固国外传统光伏市场的同时,开辟新的光伏市场。2011年10月19号,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申请,而美国商务部已于2011年11月8号启动立案调查。一旦我国应对美国的贸易诉讼不利,在国内光伏市场未能及时启动的情况下,我国光伏产业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应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有关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同时,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动向,抓住新兴市场发展机遇,引导企业抢占新兴市场。
(四)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关键技术研究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激励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开展光伏产业高端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生产设备工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011中国及海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2.张少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J].太阳能,2009(7)
4.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前瞻.中国能源报,2011-12-5
5.张,王俊沣.培育光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1(2)
篇2
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出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约250%的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一再发难中国光伏企业,欧洲债务危机使欧美市场增幅减缓,国内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内忧外患”已然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一、光伏产业国际化的国内制约因素
(一)盲目发展,产能大量过剩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体技术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受政策驱动,全国各省市普遍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当地GDP发展的核心动力,太阳能光伏发电更是以其建设周期短、安全可靠、无噪声、低污染等优点受到追捧。截至2011年下半年,全国陆续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盲目跟风,低质化重复建设,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别提出要“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因此,贯彻“两会”精神,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优势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重点光伏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已成为推动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重量轻质,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光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在设备制造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此项进口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用的80%。在晶硅提炼方面,目前国内多数晶硅板制造企业缺乏最核心的晶硅提炼技术,硅锭几乎全部依赖从美国进口,多数企业仅仅担当了来料加工的角色。与此同时,光伏企业的研发投入亦不足。作为中国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属同行业研发投入比例最高者,约为0.8%,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最低已达到1.4%。光伏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首先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
(三)政策扶持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空白
德国、西班牙、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政策扶持。如表1所示,1991年,德国为支持其光伏产业的发展,率先推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随后,许多欧洲国家相继实施了“技术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强制上网电价”等一系列完善的光伏扶持政策。我国虽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光伏产业发展的法律空白,但在发展规划方面,当时很多规划尚属理论范畴,未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内容。表1描述了我国主要光伏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能源列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政策推动,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约380MW,占全球总量的3%。2012年2月24日,《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
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在扶持内容上同国外政策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第一,在国家补贴方面,国外对象为企业或居民,而国内主要是企业。第二,在税收信贷优惠方面,除了几个省出台地方性税收优惠推进该地区光伏发电以外,我国尚未出台国家性文件。第三,在国家鼓励技术创新方面,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规定对新订立的合约,每年承诺价格减少5%,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出口组件的阶段。国家在鼓励技术创新方面的立法近乎空白。
(四)光伏产业相关标准发展滞后
中国光伏发电标准化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出台的光伏产业国家标准仅有数十项,整个产业的标准规范缺失率超过80%。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标准、多晶硅准入标准、光伏组件国际标准等也刚刚处于计划实施阶段。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的缺失,造成了低端产品大量盲目生产,产能严重过剩。与此同时,国外光伏产品检测标准却越来越完善,我国只能被动地适应,严重影响了中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光伏产业国际化的国外市场制约因素
(一)国内市场需求少,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以发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表2概括了近十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情况。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平均以每年122.64%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至2008年的平均产量增长率均在100%以上。2007年到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4%飙升至2011年的48%,超过了一直居全球市场首位的日本。由图1可知,预计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超过40GW,产量将超过24GW,同比增长50%以上,仍将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中国光伏企业却严重依赖出口,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月至10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额分别为71.13亿美元、201.94亿美元和199.58亿美元。以2010年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而同期我国太阳能光伏系统新增装机仅为520兆瓦,其余7480兆瓦全部用于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4%,其中欧洲市场占据了出口量的80%。如图2所示,2011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供给比例高达48%,而国内对光伏电池需求占比仅为0.4%,市场狭小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始终受到“两头在外”的双重制约,产业的上下游均极大地依赖外部市场。海外需求变化、国外补贴政策、汇率变动均会对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二)“双反”危机下,光伏产业面临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2011年10月19号,以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简称“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商务部已于2011年11月8号启动立案调查并作出初步裁决。美国虽不是中国最主要的光伏产品出口国,但美国发动“双反”调查很可能造成其他国家的跟风之势。一旦欧洲国家仿效美国做法,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可谓是“雪上加霜”。
(三)欧洲国家普遍对光伏产品需求放缓
欧洲债务危机加深、欧洲市场萎靡使其光伏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欧洲光伏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需求市场。欧洲经济不景气,造成国内光伏产品出现滞销,价格大幅下降,行业亏损严重。
此外,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纷纷出台削减光伏行业补贴的方案。2011年2月,德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宣布将2011年装机总量控制在1GW之内;同年5月,意大利批准新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法案,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到70亿欧元。2012年4月1日起,德国将屋顶太阳能电站补贴削减20%左右,大型地面太阳能电站补贴最高削减30%。这一系列削减补贴方案,无疑使中国光伏产业陷入更加被动不利的境地。
三、当前形势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拓国内市场
国家应积极实施强制上网电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逐渐细化可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如信贷优惠支持等。进一步降低针对光伏产业等清洁能源的资金成本,引导各方资本对光伏产业进行长期投入,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采取集约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思路,在能够就近上网和比较容易解决调峰的地区,建设光电玻璃幕墙,其他地区则可以采取因地制宜,分布式发展的思路。
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补贴对产品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是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前提条件,因而对光伏产品的国内消费者给予补贴,将国内消费市场作为光伏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可以有效防范光伏补贴面临的法律风险。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为例,2010年6月国家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要求给予购买纯电动车的私人消费者每辆最高6万元的补贴。
(二)掌握核心技术,加速发展薄膜太阳能产业
过去光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大产能,如今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科技创新才是根本出路。光伏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便是推广薄膜技术。薄膜的厚度才是硅片1%的厚度,故用料非常少,能很大程度降低成本。但薄膜能够有10%的转换效率,使它整体的产品能够比晶硅更有优势。大力发展薄膜太阳能产业,必能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细化光伏产业相关标准,放宽行政审批制度
国家应加快光伏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各地电网的最低配额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建立和完善电池/组件的产品标准、多晶硅材料、光伏生产设备标准和光伏系统的验收标准等。虽然《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标准研制》规定了光伏并网发电国家标准14项,光伏并网发电行业标准10项,但目前政府出台的更多是推荐性标准而不具强制性。为使光伏发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更具有规范性、约束性,更多的强制性标准已成为大势所趋。
放宽相关光伏项目的立项、补贴等审批制度。鼓励更多人才、技术、资本、企业投入到光伏产业中来,赋予省级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促进光伏发电项目集中化,审批简单化,对居民光伏发电项目的推广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尽快实现核心制造设备的国产化
缺乏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是光伏产业的软肋,核心的生产装备基本依靠进口。未来国内光伏产业大范围的装备国产化替代过程仍将持续。国产装备尽管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较进口装备有差距,但在关键性能方面正在逐步接近进口装备,并且在价格和成本方面,国产装备普遍比进口装备低30%-50%,具有较大的价格和成本优势。推进光伏装备的国产化进程一方面对装备制造厂商是绝佳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对下游的光伏产品厂商来说可通过装备国产化有效降低成本。
(五)推行海外赞助与并购,绕过贸易壁垒
WTO反倾销反补贴相关规则中没有规定企业赞助国外体育赛事或公用设施会受到“双反”调查。国内有些光伏龙头企业已经迈开了海外赞助之路,如晶科能源、阿特斯、英利等。英利曾斥巨资赞助南非世界杯,世界杯结束后,英利订单多达4吉瓦电量计量单位,并且成功实现产品溢价,价格上涨3%—5%。国内光伏企业也可赞助国外公用设施特别是开展涉及国家战略领域层面的合作。因所合作企业、合作项目的话语权往往比较大,这种项目更具有示范性意义,故可以扩大光伏企业品牌影响力,推动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内光伏企业也可并购当地企业,在所在国投资生产,在当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绕开贸易壁垒。同时,企业还可以享受东道国的各种优惠政策,有效打开东道国市场,又可通过对外投资,收购、兼并欧美技术型中小企业,弥补国内在研发和创新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1(7)
[2] 张欣,徐长林.太阳能电池:光下隐忧[J].中国海关 CHINA CUSTOMS,2011(6)
[3] 宋剑侠.2011年中外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及市场前景分析[J].能源与节能 ,2011(6)
[4] 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
[5] 朱震宇.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J].中国市场,2010(11)
篇3
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美欧“双反”,对外依存度畸高的中国光伏企业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被迫进入寒冬,产品价格直线下跌,企业盈利状况急剧恶化。
一、光伏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自2011年以来,欧洲各国相继下调补贴标准,光伏主流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强,而全球光伏产能在经过几轮无序扩张后出现严重过剩,产品价格持续走低,2011年6月份以后,光伏产品价格加速下滑,令整个光伏产业陷入寒冬,企业亏损倒闭增加。2012年光伏产品价格下行趋势仍未扭转。多晶硅价格已经从2011年最高的90美元下降到2012年底的16美元不到,价格跌去逾80%。中国多晶硅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受美、韩、德多晶硅低价倾销影响,目前中国90%的多晶硅生产厂已停产。
二、全球范围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据IHS iSuppli估计,2012年全球多晶硅总体产能为32.8万吨,比2011年增长15%,而多晶硅需求只有19.6万吨,比2011年减少4%左右。过剩产能从2011年的8万吨扩大到13.2万吨,供应比需求高出67%,产能过剩问题异常突出。
在电池供给方面,欧盟2011年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光伏电池产能达到80GW,中国占据超过50%份额,产能在40GW以上。仅当前中国的电池和组件产能就可以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与快速增长的光伏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电池需求量的增长则显得相形见绌。
近三年来,国内晶硅及电池生产环节产能利用率一直在50%上下,这更加剧了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处于绝对不利地位
我国光伏产业虽然经历了“超越任何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占据全球一半的产能,但却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不平衡局面,硅材料95%都是由国外进口,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国外。欧洲市场目前是我国光伏产品最重要的产品销售区域,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全球销售格局中欧洲市场占到74%。近两年,美国市场在逐步扩大。
篇4
关键词:光伏发电;光生伏打效益原理;太阳能储蓄电池
中图分类号:TK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009-02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益原理利用太阳能储蓄电池接收太阳辐射能源转化为可供千家万户生活、生产的电能。无论是作为独立使用还是并联网络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都是由太阳电池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电子元器件组成,不涉及到机械部件。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组合设备极为先进精炼,具有使用可靠稳定和安装维护简捷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被广泛应用到任何用电场合,大到航天事业小到生活用电,无所不用。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
高速发展的人类文明导致传统的化学燃料骤减,而且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一天一天改变着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即使如此,全世界还有一部分人根本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未来能源供应的问题,近几年全世界包括中国都将研发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资源,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就成为改变人类能源结构和维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世界各国纷纷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中取得突破发展的同时,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我国已经在海内外不少国家成立了一些比较著名的电力企业。但是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一种“两头在外”的不良形势。大量进口国外的原材料在国内产生的清洁能源主要的销售市场却在国外,明显对于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利润水平大打折扣。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其产品主要用于为无电场合提供电力、使用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和并网发电三个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跟踪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的东升西落,一个处于固定位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年四季太阳的光照角度都无时不刻的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通过利用太阳跟踪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电池组件每时每刻地正对太阳光接收太阳辐射带来的能量,发电效率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由于光伏发电系统要求的精度极高且系统构造繁杂,其本身存在的发展问题在所难免。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国家没有针对性采用抵制手段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我国为了引导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促进节能减排和避免过度竞争,可以通过采用有效地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以抵制产能过剩的情况发生。
2.政府没有针对市场体制进行加强管理导致市场和材料“两头”在外。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外,这些出口于国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正好也是我国国内紧缺的资源。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广泛呈现出一种市场和材料“两头”在外的态势,这就将意味着我国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且污染环境的同时却给国外输送绿色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普遍遭到质疑,这也是一方面问题。
3.未找到更为优越的发展途径导致产业发展建设成本高。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途径,但是实际情况是全球具有富足的太阳能资源,而被利用的部分只占到不足1%的全球总能耗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发展建设的成本过高而导致太阳能利用没有受到广泛应用。可以想象,如果在未来可用的不可再生资源枯竭,自然资源一定会成为主导全球能源发展的主方向。假设未来要完全依赖太阳能开发,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研究关于太阳能储存的办法。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还没找到既经济合理又便于储存的方法,主要包括压缩空气法及电池储存都在经济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4.缺乏更为先进的发电技术导致产业综合生产能耗较大。作为一项主导环保型的产业,其系统主要组成材料多晶硅的生产提炼过程耗电量之大是目前社会条件所不能接收的。制造多晶硅材料就要消耗非常大的电力资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他部件的制作过程同样要求颇高。
5.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导致发电生产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多晶硅材料的制造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其核心制作技术的缺失,先进的多晶硅制作技术多为发达国家所主导,高昂的成本效应自然阻碍多晶硅制造行业在我国社会生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且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建议
针对以上诸问题,笔者主要总结以下对策建议,可供参考交流:
1.鉴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相比与传统的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等问题,国家政府采取制定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办法,促进改善我国政府部门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的热情。
2.应考虑实际,因地制宜,加快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合安装进程,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望为我国可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且利于改变其产业产品出口市场在国外的状况。
3.在政府有关部门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热情的前提下,必定会给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为了能够提高改善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国家需要制定针对约束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行业必要的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门槛,必须限制避免低水平地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
4.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水平尚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多晶硅原材料和硅片制造等环境明显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鉴于技术层次薄弱的现状,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通过制定财税政策和投入专项资金,促进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摆脱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推动我国成为未来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强国。
三、结语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重要的后续能源,在现在和未来将主导世界的能源结构,并且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无可限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胜茂.2011~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中国投资咨询网,2011,(24).
篇5
【关键词】 新能源 产业 雾霾 困境
新能源产业被确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竞争环境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量的增多而日趋激烈,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正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在新能源产业战略机遇期,不管是已经具备新能源产业基础还是即将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地区,都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地区产业持续升级以及经济跨越发展的问题。近日持续的雾霾进一步警示中国经济到了要加快转型的时候,经济发展不可只看眼前利益,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大面积爆发雾霾天气
从2013年1月10日开始,全国33个城市经检测显示空气严重污染,全国超过13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发生严重雾霾灾害天气,京津冀、河南、江苏等多个地区都大面积爆发雾霾天气,道路能见度不足2000米,个别区域甚至不足200米,多个地区的PM2.5监测数据爆表,甚至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首都北京更是首当其冲,PM2.5每立方米超过了900微克,达到中国有PM2.5检测数据以来最高记录。
多方研究已经证实,PM2.5是形成雾霾污染主要的原因。而构成北京等地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扬尘、燃煤、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机动车排放等,其中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等是核心因素,此外还有本地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因素,也包括周边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的因素。工业在为经济和社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PM2.5可直接吸入肺中,对人体伤害较大。有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近20年增长高达8倍之多,已经正式替代心血管病成为第一大致死病因。PM2.5引起我国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严重的空气污染,迫切需要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战略,提出到2030年清洁能源达到30%的目标;欧盟宣布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0%的目标。目前,我国已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列为“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可见,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国摆脱传统能源掣肘、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培育新的优势产业等具有战略性意义。
2、环境污染代价高,新能源产业发展顺应经济持续发展需要
环保部近日的绿色GDP核算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09年,环境污染的代价已从5118亿元提高到9701亿元。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上升。大范围雾霾天气进一步预警,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中国应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入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提高天然气、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从短期来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改变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为汽车产业制定更严格的新标等措施,必然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受损。但从长远来看,将极大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发展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正向外部性,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对环境具有友好性,而环境收益归于全社会;二是技术发展的正外部性,新能源技术使用的部分收益归全社会所有。坚持不断探讨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并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始终保持新能源的领先地位应当成为我国重要国策。正如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直接促使了1956年英国洁净空气法案的通过,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的进程。但我们不应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改善空气质量非一日之功,转方式、调结构刻不容缓。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现实困境
1、国内外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
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不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技术、市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能源产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量的增多导致产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量日益加强。
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上看,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迅猛增长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于美国、欧盟、日本、巴西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开发相对较早,也是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欧洲是全球新能源市场集中地之一,也是新能源技术开发中心;日本新能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各项新能源均呈现倍增趋势。在太阳能利用领域,目前日本除了拥有日立、东芝、三菱等核电设备制造大型企业外,世界上太阳能发电的专利也主要由日本厂家掌握――夏普、京瓷、松下和三菱,它们被称为日本光伏领域的四大骨干企业。
目前,我国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新能源的种类以及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
在区域政策和资源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显现,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其中,长三角区域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西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从创新能力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光伏电池制造、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风电装备制造、风电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制造技术,中国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我国风电专利申请在“十一五”期间达到高峰,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0%。2005年风电领域申请专利402件,同比增长151%,2006年申请专利610件,同比增长152%,2007年申请专利625件,同比增长103%。
截至2012年,我国核电在建机组同比增长175.3%,共有30台,容量32.73GW,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9.8%,增加到63GW,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较2011年增长42.9%,达到30GW。
2、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一系列困境
从我国新能源产业体系上看,不健全的因素偏多,凸显产业过剩与不足并存的困境。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和风电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我国光伏产业面临严峻形势,既有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也与国内政策不配套导致的需求不足直接相关。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光伏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急剧下降。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2012年10月,美国开始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作为全球光伏产业最大市场的欧盟方面也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欧美的“双反”重创了中国的光伏企业,加速了中、美、欧互补的产业链条断裂,使得国内光伏产业利润大幅下滑、经营困难,很多中小型光伏企业停产,而行业龙头如尚德、赛维等上市企业也濒临破产。2012年,我国光伏企业的开工率不到70%。在这种形势下,政府频出救市政策。中央财政共拨付资金130亿元,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国内应用的总规模达到5.2GW;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费并网措施、公布金太阳项目目录,旨在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支持光伏企业发展。而对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国内已经有80多家企业参与风电投资,各类大小风电设备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由于国内核心技术的缺失,以及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风电设备质量存在隐患。风电零部件供应依然是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新能源产业运营体系不健全,导致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背离,截至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左右,而发电量占比不足1%。由于产业体系不健全,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中同时出现产能过剩和不足的困境。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在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膨胀中,也正越来越突出。风电制造领域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自主研发企业数量和投入少,大多走的是引进路线,既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除太阳能、风能外,生物质能源也被寄予厚望,尤其是生物质液体燃料,却也面临着原料收集、核心技术缺失和市场销售等难题。
3、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价格机制等统一的协调机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狂潮下,吸引了不少短期投资者,各类新能源企业泥沙俱下,不少补贴企业不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成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绊脚石。另外,由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间的矛盾和利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导致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我国没有真正地建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体制和机制,重大制度的设计不完善加之市场消纳问题,也使得风电难以更好地发展,在吉林、内蒙古等地有30%~40%的风电因为不能联网而被放弃掉。
在一系列成就背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4种能源加在一起,仅占全部能源消费比重的14.5%。这说明我国未来能源产业需要的不仅是产量的增长更是制度的改革,是能源体制的革命性变化。另外,我国的新能源市场多集中在海外,产业的外向型特征比较明显,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成熟度较低,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
四、客观认识我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坚定信心寻求长远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新兴产业的成长是一国社会和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各个国家对于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侧重各有不同。英国、美国和欧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发展低碳产业为主,英国同时关注数字产业,日本侧重能源和环境产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中国则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然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未来的重要意义有客观的认识,有正确的判断,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经过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石油地缘政治、欧美征收碳关税以及对华光伏“双反”调查、日本核泄漏事故、国内油荒电荒等一系列事件后,我国围绕能源如何发展已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并充分认识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用重大,现在已经显示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中国政府将持续出台支持鼓励和优惠补贴政策,推动新兴产业需求爆发性增长。新能源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既要信心百倍,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推动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而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努力构建制度,更需要产业界从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如果在能源转型上的努力不够,中国的能源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间将会有更大的差距,因此能源产业要有忧患意识。同时,鼓励能源技术发展需要相关政策支持,这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十二五”时期,中国新能源要在规模和基本产业链条形成的基础上,实现质量上的飞跃,建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当下,我们尤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我国应用新能源的步伐。在技术层面,主要依靠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确保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电力实现全部上网;在政策层面,相关的配套政策和规划也要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
治理雾霾污染将是促进汽车产业技术革新、带动汽车产业升级的又一次机会,将给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机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同时也与广大民营企业家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相信未来,新能源领域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宽广。而对从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的企业来说,如何抓住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机遇,仍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参考文献】
[1] 施卫娟、李福保:云南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8).
[2] 张志刚:企业产业联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决策咨询,2011(1).
[3] 司凯、张琪:以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
[4] 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5] 郑江淮: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念、可能的市场失灵与发展定位[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4).
[6] 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7] 马武松: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J].中国科技产业,2010(5).
篇6
【关键词】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应用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高,而由于过度开采世界能源储量正在急剧下降,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消耗殆尽。并且这些传统能源都具有高污染、低效率的弊端。太阳能光伏发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产业之一。几年前,日本、欧盟和美国还是光伏发电技术的主要应用国家,其发电量约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百分之八十。但是据最新调查结果报告,在近些年里,光伏组件的生产情况已经历了重大变化,中国大陆几乎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制造核心,在全球顶尖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中国企业所占的比例最高,甚至有六家企业进入世界的前十位,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1 光伏发电的优势
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勿须开采和运输。其次,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因为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这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是极其宝贵的。再次,根据计算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煤,是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能源中储量最大的。根据目前太阳产生核能的速率进行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约为几十亿年,因此从理论上讲太阳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四,其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是一种蕴藏丰富、洁净的自然能源,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建造风力发电厂的费用低廉且利用风力发电即不需火电所需的煤、石油等燃料,亦不需要核电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产生电力,除常规保养外,没有其他任何消耗。但是和光伏发电比风力发电也有其不足:噪声,视觉污染;占用大片土地;不稳定,不可控;影响鸟类。
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分布十分广泛,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现在,全球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已十分严峻,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清洁、便利、安全等特点,使其成为全球最为关注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太阳能光伏有应用领域广、产品多样化、可适应多种需求的特点,并且改变了过去只能在电场发电的局限,可与建筑结合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都可建在屋顶。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的成本持续下降。目前的研究趋势和目标是极力降低成本,使其不断向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2 光伏发电的应用
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均从战略角度出发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制定上网电价法,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等一系列推动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的策略。亦因各国政府的扶持,光伏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大投资方的关注。一方面,行业内众多大型企业纷纷宣布新的投资计划,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一起得到更多利益;另一方面,许多其它领域的企业如半导体企业、显示企业携多种市场资本正在或即将进入光伏行业,希望在这一兴起的行业中分一杯羹。而从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路径看,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光伏产业将继续之前的蓬勃快速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同时又是一个严峻挑战。
我国是个太阳能产品制造大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只用于出口。2010年的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有1600万千瓦,而我国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000万千瓦。且2010年时,全球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其主要应用市场在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其中德国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700万千瓦。不过,我国适宜太阳能发电的国土面积和建筑受光面积很大,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冀北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占到了国土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专家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要代替部分常规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而且将在21世纪占据世界能源的首要席位。据估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结构的30%,而太阳能也将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10%;到了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在总能耗中占据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总电力中占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将占8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60%以上。这些数据都显示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且将在能源领域占领重要地位。
3 结语
当今油、碳等资源十分短缺,在这中状态下,各国都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由于光伏发电的产业竞争会不断加剧,相信不久之后,大型光伏发电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会越来越频繁,企业也将日益重视起对行业市场的研究,尤其是将对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应对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改变。也正因为如此,国内的优秀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即将成为光伏发电产业中的翘楚。
【参考文献】
[1]曹承栋.浅谈国内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状况及展望[J].通信电源技术, 2011,1:5-6.
[2]祁成,叶学民.混合发电技术模式及应用研究[J].发电设备,2011,4:32-33.
[3]徐德云,王晓明.我国光伏产业纵向一体化边界的思考[J].经济视角,2011,18:12-13.
篇7
全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3月上旬,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分别由六位主席带队,深入到XXX个乡镇、选择XXX个贫困村(20xx年出列村2个,20xx年出列村XXX个,20**年计划出列村XXX个)、XXX户非政策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视察分析;召开由部分县直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采取县内视察与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考察组到宜昌五峰、远安考察学习产业扶贫经验,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专题视察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各地认识程度较高,产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各级各单位都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抓住产业扶贫“命根子”,认真落实产业扶贫规划。县农业局、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农商行等部门通力配合,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全力服务产业扶贫。各乡镇和村认真对照村出列、户销号的标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大力实施“5117”产业扶贫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黄堡镇寨湾村通过流转农民土地,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寺坪镇龙凤村将贫困户300亩土地流转给神农本草公司,网络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马桥镇白果村20xx年发展土豆xx40亩,草场3000亩,今年计划发展银杏xx00亩,户均产业基地达到13亩,成为产业发展重点村。一批市、县驻村工作队坚持吃住在村,真帮实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二)奖扶政策落实较好,农民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xx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扶持意见》、《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兑现产业奖扶和小额信贷政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据视察了解,20xx年全县兑现产业奖扶资金6XX.X万元,发放小额信贷XX.X亿元,扶持XX.X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XX.X万亩,辐射带动7XXX户、XX.X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走访调查的XXX户贫困户中,20xx年发展1至2个产业项目的有XXX户,占XX.X%,3至5个产业项目的有XXX户,占XX.X%。
(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乡镇和村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联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发展链条,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据视察了解,全县共注册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657家,家庭农场70家,20xx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定帮扶协议XX.X万份,辐射带动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万余亩,发展畜禽养殖30余万头(只),实现特色产品订单销售XX.X亿元。如:寺坪镇依托南河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大畈、天子坪等5个村、XXX户贫困户发展渔业养殖和乡村旅游,户均增收6XX元;过渡湾镇茶庵村依托襄阳佰蒂蓝莓公司,带动XXX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4XX元;店垭镇依托楚原欣茶叶公司,带动500多户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户均增收12XX元;歇马镇白竹村依托九路寨景区开发,带动XXX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到景区务工,人均增收1XX元。
(四)配套建设力度较大,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各级各地高度重视,整合政策资金,全面加强水、电、路、田等产业配套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实。据视察了解,20xx年县水务局投入2XXX万元,集中解决了XXX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县供电公司投入2XXX万元,对XXX个贫困村、XXX个台区,XXX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了农网改造;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4条县乡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新修水泥路21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2.8公里,加宽窄路面103公里;县国土资源局投入7XXX万元,对7个乡镇、XXX个村的30000亩土地实施了开发整理,硬化田间水泥路74049米,新建田间道26170米、生产路6056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扶贫措施落实不够。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虽然对产业扶贫认识程度较高,但真正静下心、沉下去抓落实还不够。客观上讲,20xx年是易地搬迁年,各乡镇和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啃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上,导致部分乡镇和村对本地产业发展宏观谋划不够,产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编制的规划指导性不是很强,特别是对集中安置点后扶产业规划还正在谋划之中,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微观指导,存在规划与实际“两张皮”现象。从调查走访的XXX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规划项目与实际发展相吻合的只有XXX户,占比不到XX%。少数村对产业扶贫压力传导不够,政策宣传不够,上热下冷,坐等观望,存在“你能脱贫、我也能脱贫”的消极思想,扶贫工作手册、政策汇编等资料还放在村委会,没有发到贫困群众手中,个别村干部对产业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说不清楚。少数部门工作重心和精力还没有完全倾注到贫困户,小额信贷门槛较高,手续复杂,贫困群众贷款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视察的XXX个贫困村、XXX户中只有6个村、XXX户获批了小额信贷,马良镇峡峪河村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没有一户获批小额信贷;农民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不是很强,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是很接地气,20xx年全县虽然组织开展了47场(次)的劳动技能培训,但只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XXX人,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XX.X%;光伏发电项目推进不快,全县报备光伏发电XXX个村,目前仅建成3个试点。
(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乏力。通过对XXX个乡镇、XXX个贫困村、XXX户贫困户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增收仍面临严峻形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很难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从产业结构看,各地对长效产业发展认识还不够,缺乏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发展项目小而全,没有特色,科技含量低,产品商品化率低,组织化程度低,据视察了解,XXX个乡镇中发展项目最多的达XXX个,XXX个贫困村中发展产业项目最多的达XXX个,XXX户贫困户近XX%选择发展生猪、土鸡、山羊、蔬菜等传统种养项目;从劳力结构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思想保守、体力不支,承接产业发展能力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现象,据视察统计,XXX户贫困户共有9xx人,如果按人均2XX元产业奖扶计算,20xx年应兑现奖扶资金XXX万元,而实际只兑付XXX万元,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从收入结构看,抽查的XXX个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占比XX%,最高达XX%,最低只有3%,务工收入平均占比XX%,转移性收入平均占比XX%,最高达XX%,最低为6%,说明农民发展产业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从空间结构看,部分集中安置贫困户由于人地分离,产业发展难度较大,与“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视察了解到,20xx年兴建的部分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建设还不够到位,贫困户要往返数公里去耕种;从收入情况看,被视察的XXX个重点贫困村,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万元的只有8个,仅占XX%,走访调查的XXX户贫困户,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XX元脱贫销号标准的还有XXX户、XXX人,如果扣去产业奖扶资金,有XXX户、xx5人低于3XX元脱贫销号标准,说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不强,贫困户收入还在靠政策的硬性拉动,持续增收渠道狭窄、后续乏力。
(三)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通过视察和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是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中坚力量。据视察了解,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较弱,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严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受产业规模、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龙头公司和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不精、销路不畅、带动力不强,经不起市场调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据视察统计,全县目前真正运行健康、管理规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左右,仅占XX%;专业合作社250家左右,仅占XX%。视察中,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20xx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如:马良镇农信兴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行比较规范,带动力较强,20**年基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峡峪河、东风头、老岭垭等5个村发展甜玉米和旱黄瓜,产前急需xx万元资金信贷,找到银行多次协商未果,只得找亲朋好友拆借。
(四)产业奖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去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25类产业到户奖扶政策后,各地通过一年的实践,普遍认为政策撬动效应明显,但仍然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盼望能够调整优化。如:在奖扶项目上,类别偏多,容易分散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注意力,不利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在奖扶标准确定上还不够合理,对全县重点产业的政策倾斜还不够,对像药材等投入较高的产业项目标准过低,对像土鸡、露天白菜等投入相对较低的产业项目标准过高;在奖扶方式上,简单地货币化注入,容易造成短期内“奖扶脱贫”,带来产业扶贫福利化和贫困户选定项目趋利性倾向,使有限的帮扶资源使用率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督办部门工作责任落实,转变服务方式,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注。进一步放大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政策效应,鼓励金融部门降低信贷门槛、优化信贷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紧盯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培训到合作社、到产业、到农户、到田块;按照“放管服”要求,加强对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管理与服务,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推进速度,确保建好的光伏电站尽快并网发电,在建的光伏电站在6月底全部峻工投入使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助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水平,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为全县广大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二)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五峰、远安“一县一品”产业发展经验,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确定3至5个最具xx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给予重点奖励扶持,激励和引导各乡镇按照全县统一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扶贫,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助力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确保每个乡镇和村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骨干增收项目,为全县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品”打基础、增后劲。
篇8
湖南新能源产业也已起步,以湘电股份为代表的风电设备制造业、以长沙中电48所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业已走在国内同业的先进行列。但其他一些起步较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发展极不平衡,制约甚至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和进步。
如何科学、有效地拓展和管理好湖南的新能源产业,即时为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产业链实时基础数据;如何专业地为生产企业提供最新行业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所求,建立和组织行业战略联盟机制,统筹解决新型企业所面对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这些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能源需求
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我省每年从外省调入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调入电煤超过2500万吨,调入石油超过600万吨,调入天然气超过9亿立方米。可见能源紧缺仍然是影响和制约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这些都属于常规能源或传统能源的范畴,因此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
2.新能源及其产业
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除化石能源等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目前尚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亟待推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新能源技术、新能源设备研发,完全符合湖南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风电设备制造以及生物质发电等方面已具备一些领先技术和龙头企业。但要将其打造成新型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3.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涉及从整体规划到具体生产、调度、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及节能降耗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提出新能源产业战略研究的课题,就是试图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新能源产业战略模型(数据库结构),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分析、制定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依据,这对于推进湖南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使其迅速成为千亿元支柱产业具有前瞻性意义和作用。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昭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中所列七大新兴产业有四项涉及节能环保产业、现代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此,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需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前瞻性角度来认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千亿元支柱产业没有前瞻性眼光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高度重视,统一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新能源及其产业研究各方面的工作。湖南必须尽快制定省级中长期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要陆续进入年度计划,并将新能源发展工作切实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畴。
1.支持鼓励技术创新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鼓励、支持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锐意创新,追踪世界前沿科技,发挥风电设备、光伏制造技术既有优势;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投入,结合湖南农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设备开发应用,不断培植新的以及更多的技术优势行业,在各级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建立和健全省、地(市)级风电、光伏、光热、地热、生物质能以及新型燃料电池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最大力度地支持新能源技术创新,最大效应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积极推行产学研道路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科专业强势以及各级新技术产业园区实力,积极推行产学研道路。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组建湖南省新能源战略研究会,作为社团机构,可以在政府部门、研究院所以及生产企业各方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宣传贯彻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制定实施战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着力于能源经济领域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推广;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科研成果市场转化,促进新能源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间的对接交流与合作。在展开长期研发技术交流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新能源产业联盟机构,形成优势互补的联盟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3.积极帮扶新能源企业
政府层面要大力支持、扶植新能源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到有效管理现有企业,积极培养新生企业,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切实形成支柱型中长远发展模式意识;社会层面则调动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新能源战略研究会(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的科技创新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另外,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行业产业联盟机构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帮助新兴中小企业克服技术难题,统一、协调地推进行业壮大、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共同做大做强湖南的新能源产业。
篇9
关键词:东海县;新兴产业;调查报告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东海县围绕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产业层次和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以硅材料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正在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东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道路。
对此,文章首先从产业特色板块初步形成、重点产业领域渐成规模、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等五个方面,对东海县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从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还不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企业投融资水平还有待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打响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注重规划引领、强化政府引导、构建服务平台、加快招商选资、完善基础配套等方面提出了东海县发展新兴产业的措施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东海县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方面。其中,作为东海县新兴产业典型代表的硅材料产业产值2010年突破260亿元,各类硅工业企业达500多家。全县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一)产业特色板块初步形成
各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板块竞争优势逐步凸显。新材料产业方面,形成了硅产业、机械汽配、航空材料、船艇材料为重点产业体系,其中在硅材料产业上,获批建设江苏省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硅产业集群获评江苏省品牌基地,连续两年荣登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在航空材料产业上,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以复合材料、钛加工为发展方向,正加快形成以飞机内饰、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纯硅电子为主的航天材料体系;在舰艇材料产业上,以总投资2.5亿元的新西兰气垫船项目为依托,正迅速形成集聚规模。新医药产业方面,引进了雨润集团总投资4.5亿元的干扰素暨肝素钠项目。软件和服务外包业方面,引入了络基公司和阿根廷毕莱萃克斯公司等服务外包企业,依托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开发建设软件园区,积极吸引IT及研发企业入驻,打造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区。
(二)重点产业领域渐成规模
依托东海得天独厚的硅资源优势,以东海硅产业为重要核心的连云港市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于2008年正式获批建设,东海硅产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东海县硅产业已经覆盖石英原料、石英玻璃、硅微粉、电光源、加热管、碳化硅、硅酸钠、熔融石英、石英晶体、石英陶瓷、合成云母、石英坩埚、太阳能电池等十多个大类,形成了石英玻璃制品加工、新型电光源、石英晶体加工、高纯硅微粉加工、水晶、高纯晶体硅材料和有机硅七大产业链,初步形成了高品质石英玻璃管、高等级石英玻璃原料、硅微粉三大生产基地和优质压电石英晶体、多品种石英照明灯具两大中心为代表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硅材料产业群体。
(三)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近年来,东海县通过大力招引、扶持新兴产业类的大企业、大项目,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正在逐步形成。拥有亚洲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产企业东海县太平洋石英制品公司、在太阳能级多晶硅及硅产品深加工方面技术已达世界顶尖水平的晶海洋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晶海洋公司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项目整体建成后产能可达600兆瓦,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晶龙晶硅光伏材料研究院已成功申请5项发明专利,其生产的特殊铸锭工艺硅片转换率超过18.2%,在世界光伏产业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投资10亿元的研究院中试基地即将形成生产能力,并致力打造世界级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太平洋微电子用高纯石英砂项目年生产能力可达1万吨,在生产技术及装备上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成功打破美国公司对超纯石英砂国际市场的垄断。
(四)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素质,创新运作三大平台,支撑新兴产业向高端跃升。以国家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为支撑,全面加快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中心检测能力覆盖硅材料及其制品九大门类,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硅材料检验检测机构。先后与北京石英所、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4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长期产学研联系,太平洋公司石英玻璃材料国家工程中心、中材高新公司硅产业发展研究院、晶龙晶硅光伏材料研究院、南京大学东海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河南科技大学东海硅材料节能研究院加快建设,并成功组建以71家硅工业企业、45家科研机构、13家高校科研院所为成员的江苏省硅产业技术创新同盟。目前,东海县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成“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家,形成了富有东海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五)产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近年来,东海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全面加快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县目标。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意见》,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人才引进鼓励专项资金,成立硅材料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全面加快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当前硅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对全县硅资源矿进行全面勘察评估,明确掌握储量、品位、分布等详细情况,彻底摸清家底。有机整合硅资源保护和开采,成立石英资源工贸联合体,在三个乡镇建成酸砂集中区,形成了高端化、低能耗、环保型产业发展导向。
二、东海县发展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 应用 制约发展
新能源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本世纪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在我国西部广袤严寒、地形多样和居住分散的现实条件下,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
一、国内外太阳能利用概况
1.国外现状。国际光伏发电正在由边远农村和特殊应用向并网发电和与建筑结合供电的方向发展,光伏发电已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到目前为止,世界太阳电池年销售量已超过2000兆瓦,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到16%以上,系统造价和发电成本已分别降至4美元/峰瓦和25美分/度电;在太阳热利用方面,由于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仅美国太阳能热水器年销售额就逾10亿美元。太阳能热发电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有20余座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正在运行或建设。
2.国内现状。煤炭巨量消费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始于70年代,真正快速发展是在80年代。在1983年~1987年短短的几年内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了七条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从1984年以前的年产200千瓦跃到1988年的4.5兆瓦。目前太阳电池主要应用于通信系统和边远无电县、无电乡村、无电岛屿等边远偏僻无电地区,年成效显著。
二、西部太阳能应用概况
1.自然资源。我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大、地势较高的自然地理单元。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区之一,尤其是地区,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年日照时间长达1600小时~3400小时之间,每天日照6小时以上年平均天数在275天~330天之间,辐射强度大,年均辐射总量7000兆焦耳/平方米,地域呈东向西递增分布,年变化呈峰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能源状况。西部大部分地区能源极其匮乏,多年来坚持积极稳妥开发地热,努力推进太阳能利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替油电,适当发展风力发电;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大中小结合,以中小型为主;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同步,建设与管理并重,开发与节能并举的方针,但人均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太阳能应用。处处阳光处处电。西部地区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解决通信、广播、电视电源和无电人口用电等方面已经开始取得显著成效,曾成功地实施了“科学之光”、“阳光计划”、“送电到乡”、丝绸之路光明工程“等太阳能专项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实施太阳能专项计划的地区,
(1)光伏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通过合理的组合形成系统所需的电流和电压要求,通过充电器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在夜间或用户所需要的时间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为用户提供各种要求的交直流输出。
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主要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电力,还有微波中继电源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厂各种灯具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我国并网发电还才刚起步。
(2)通讯电源。太阳能电源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通过太阳能为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尤其在偏远地区和电力供应不正常的地区,尤为重要,在偏远地区的乡村还有很多一太阳能为电源的卫星电话和微波站。
(3)广播电视电源。在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工程中,很多山区的电视广播转播信号都建设在山顶,使用常规电力是不现实的,在这些地区使用太阳能电源非常优越,且运行稳定,很好的保障了国家工程的正常实施,目前已有数百套广播电视用光伏电源系统。
(4)光伏水泵。西部无水草场面积巨大,光伏水泵的潜在市场需求数量可观,很应用前景广阔,在新疆沙漠公路上建设了很多太阳能光伏水泵,通过科学的灌溉模式,为沙漠公路两侧的植被提供充足的水源,目前沙漠公路两侧的植被已非常茂密,为沙漠公路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一项世界奇迹。
(5)户用光伏电源系统。推广户用光伏电源,主要是l0-300W系统,既可供家庭独立固定使用,又能供游牧家庭使用,便携简便,安全可靠,性能优越,深受欢迎,在新疆、内蒙等西部地区广泛的使用,已推广了数万套,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农牧民的电力使用。
(6)学校光伏电站。在西部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处于无电状态,通过光伏电站的形式解决学校的用电也是非常重要的,为学校提供正常的电力供应,解决学校供电问题和电化教学等,对当地青少年一代的科学文化素质至关重要,是今后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方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有9亿多人生活在农村,1.2亿人口没用上电15.8%的人口未解决清洁饮水;约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农村燃料等能源短缺,利用水平低,造成森林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压力,太阳能应用速度慢,力度小,还存在一定问题:
1.对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一是没有把发展太阳能完全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二是长期以来,太阳能项目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的固定资金渠道或已有的资金渠道不畅。从观念看,是对开发推广太阳能可以减少或替代常规能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
2.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政府支持是发展太阳能的关键,也是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目前缺少有利于太阳能产业发展和刺激广大居民应用光伏电源装置等新能源设备的激励政策。
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太阳能发电应用的落后除技术原因外,政府的措施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我国长期以来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科研投入太少。缺乏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其实光伏发电产业并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而企业看不到利润空间也不会积极介入这个产业。
四、太阳能推广对策
目前我国开发应用的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提供相当于3亿多吨标准煤,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把它们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提供照明、广播电视、通讯、水泵等动力能源,对促进脱贫致富,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搞好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建议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提高太阳能应用地位。西部地区要加强太阳能应用推广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太阳能推广应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太阳能推广应用作为重要的一项能源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
2.加大投入,加快太阳能应用步伐。太阳能在西部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效应,太阳能的发展仍处初期,产业未形成规模且获益能力低,尚不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国家应对太阳能应用加大投入,保证资金,组织安排多个不同模式的、连片的光伏电源系统的应用示范及光电站建设。
3.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建议政府和地方制定有关减免税收、价格补贴和奖励相结合的优惠政策,通过给用户以一定比例补贴的办法,鼓励广大无电农牧民采用户用光伏电源系统解决自己的生活用电问题,逐步引导老百姓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加快解决无电户的步伐,最终促进产品进入市场,逐渐形成地方优势产业。
另外太阳能发电虽受昼夜、晴雨、季节的影响,但可以分散地进行,所以它适于各家各户分激进行发电,而且要联接到供电网络上,使得各个家庭在电力富裕时可将其卖给电力公司,不足时又可从电力公司买入。实现这些的技术不难解决,关键在于要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如果政府尽快制定出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和价格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我国的太阳能事业将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用量将达到600MW,大约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59万t,光伏工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达到6万人;2020年,太阳能电池累计用量将达到30000兆瓦,将每年减排2820万t二氧化碳,就业人数将超过300万人――太阳能发电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由此可见一般。
4.扩大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外资金和设备用于推广太阳能,充分利用当今国际开发太阳能的热点,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主动出击,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联合,促进国内外社团、企业家和个人在西部投资,创办新能源实体。在有条件的地区,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建设兆瓦级太阳能光电站。
5.制定长远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建议政府制定太阳能推广长远规划,尽快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结合西部地区实际,采取风光互补、小水电与太阳能互补,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等多种形式,独立系统与并网双通,综合开发应用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