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调研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0年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陆续启动,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海啸波及中国。许多企业破产,大量农民工返乡,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一直在象牙塔里读“圣贤书”的我们,是否应该感到前途危机重重呢?为了拓展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提高同学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院团委特在本年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由知行学社具体承办。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对社会热点的调研,让同学在度过一个有意义而充实的寒假的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本次调研活动,让同学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同学们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深刻了解某些社会现象的危害性及其积极的一面;提高大家对问题的探索能力,分析与认知能力,使大家能通过自身的体会,调查与实践,更好的接触社会,接触国家,深入理解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
3.通过对特定地区的社会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人民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看法,理解程度,满意程度和相关实际情况;
二、活动主题
开眼看世界
三、活动形式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开眼看社会”为主题,以社会各界人士为调研对象,由参与者在我们规定的调研课题中自选一个进行调研。参与者利用寒假的时间,针对社会上的特定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调研,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调研课题。
各团总支根据院团委《关于开展2010-2010学年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具体部署进行作品收集与初评,知行学社进行复评。
届时,知行学社将开展一次以“开眼看社会,路途在何方”为主题的调研交流会以及优秀调研报告成果展,对本次调研课题所提及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探讨和解读。
四、 “开眼看世界”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之供选调研课题
1.副职扎堆,百姓养得起吗?
2.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春节消费
3.寒假文娱你我他
4.金融风暴下的中国进出口
5.就业寒冬,争度,怎度?
6.靠近多一些,温暖多一点
7.如何看待“山寨现象”
8.如何看待腾讯与xxx之间的“qq之战”
9.“金融风暴”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10.延迟退休时间的影响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调研模式 调研路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感悟其应具有的时代精神,提升各方面素养和能力。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意义
社会调研,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调查研究是的基本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有利于扩展教学空间,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模式
深入社会实际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客观真实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是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基本内容。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选取调研主题,是保障社会调研顺利开展和成果的关键。按照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各类主题或问题可分为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模式,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可开展专项教学,并以专项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教师在讲授专题知识后,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事社会调研,将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第二种是社会热点型社会调研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特别是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将为大学生学习打开另一大门。这种调研模式将全面培养学生社会交流能力、辩论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方案
按照社会学理论,开展社会调研要进行一系列前期工作,特别是调研提纲(思路)的确定和调研方法的选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社会热点型社会调研,要按照不同类型、模式的要求科学设计。
第一是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的方案设计,该模式调研相对较为复杂,调研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解决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或以实践检验理论的问题。因此,该调研方案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既不能老师包办代替又不能由学生自生自灭,教师要全面指导学生确立调研主题、选择调研方式、使用具体调研工具、运用调研材料和调研数据及撰写调研报告。
第二是社会热点型社会调研方案设计,该模式调研应该说是难度最大的。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确立调研的社会热点问题。该问题应具有相应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提倡为热点而热点的调研。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就选定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确立调研主题和中心,明确调研要解决的问题,选取适合的调研方式与具体调研方法。再次,教师应对调研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难题和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教师应悉心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
四、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评估
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目的是提升理论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感知社会、认知社会、服务社会。因此,社会调研完成后应进行科学评估。尽管评估形式、内容、方法种类繁多,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科学评估应包括三项主要内容。
1.对社会调研全程进行评估
按照社会调研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对学生社会调研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估。一是总结本次社会调研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二是提升社会调研的整体水平。每项调研全程评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调研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集体探讨,力求在以后调研中避免问题,提高调研质量。
2.对学生在社会调研中的收益进行评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不仅要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而且要感知社会、认知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价值观。因此评估社会调研不仅要按照课程教学要求,更应按照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评估整个社会调研中学生的具体实践与收获。
3.对社会调研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
社会调研不单是一项教学活动,还是一项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社会活动,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因此,调研活动结束后,还要进一步评估社会调研的科普效应、宣传效应、媒体反响、社会声誉等客观反响。
总之,高职院校正切实推动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有关高职院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在全国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和实验。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不仅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更需要相关改革和配套政策的支持。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深化,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将是一项基本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篇3
A Research on How to Teach Non-sociology Majors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General Education at F University
YANG Zhanyi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 promo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within Chinese colleges,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is offered to many college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not related to sociology. While the value and benefi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ology courses are noticeable,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refore, the delivery of such courses is in need of reform through three aspects: 1.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ntents need to be more inclusive for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not sociology related. 2.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involve more interaction. 3. Assessment methods need to be more practical.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non-sociology majors;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educational reform
“通识教育”是一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识教育渐渐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新世纪以来,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社会对综合性复合人才的需求剧增,国内一些高校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并逐步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一些人文、艺术、社会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许多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社会学是一门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的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问题”,①它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都有交叉之处。因此,近年来,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少高校在一些非社会学专业设置了社会学概论课程。
1 社会学概论在通识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社会学概论在通识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引起对社会民生的关注。通过学习社会学概论,能引起大学生对社会民生的关注。社会学是一门始终关注社会运行、社会现象、社会人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社会学的学习,学生能更系统地了解我们的社会,分析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从而激发大学生探索社会的热情,培养公民责任意识。(2)形成社会调研思维与技能。无论是经济、管理、教育、文化等领域,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社会调研思维,掌握基本的调研技能。这样才可以深入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与特点,才可以进一步地指引我们的行为与决策。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社会调研。通过对社会调研方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调研思维,掌握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的开展方式、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从而触类旁通指引各学科的学习与研究。(3)开辟本专业学科创新的新路径。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社会学对宏观的社会运行、社会结构以及对微观的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分层等的研究方向,都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新的视角、新的素材、新的方法。当与本专业学科交叉结合时,就能为本学科的研究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2 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全面专业。以F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社会学概论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共40课时,选用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从课时上来说,似乎相对充足,但相对教材十六个专题的内容,课时就十分紧张。虽说教材本身已经考虑到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情况,但这十六个专题仍然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语言使用仍然相对专业,趣味性与实用性相对欠缺,对非社会学专业学生来说,存在着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难度。
(2)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当前,非社会学专业的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单一乏味。部分社会学教师,对非社会学专业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把握不准,没有找到讲授此门课程的方法与技巧,简单套用社会学专业的教学方式。本来非社会学专业学生对非专业课的热情已经相对较低,加上社会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也艰涩难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让课堂气氛更显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以提振。
(3)考核方式重知识轻应用。在对非社会学专业学生考核方式上,较多采用课程论文和试卷考试的形式。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着重于“学术研究”;试卷考试的考核形式着重于“知识掌握”。两者都有可取之处。但对于非社会学专业学生来说,只需要对社会学知识有基本的掌握,对社会学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即可。如果为了通过考试,花过多的时间在知识点的背诵上,或者为了通过论文考核,囫囵吞枣抄袭文章,那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考核目的。
3 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的“通”,包含融会贯通的意思。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社会学概论,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上体现融合性、互动性、实践性。
3.1 教学内容体现融合性
(1)融汇原专业知识。在依据原教材的知识框架展开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编。首先是选取重点章节重点讲授,不求全,不求深入。第二是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学知识进行讲授。例如,给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授课时,可用商务沟通、商界合作与竞争等的例子来阐释“社会互动”的相关理论;可用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来帮助理解“社会组织”的相关概念。这样能引起经管专业学生的兴趣,并快速地借助经济管理知识进行学习。(2)融合新近案例。在讲授中应更多地使用贴近现实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生活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时代的90后大学生,每天都在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新近发生的关注点高的社会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使用社会学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再者,可以用同学们身边发生的常见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不仅亲切易懂,还能让学生学习使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3.2 教学过程增强互动性
针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对非社会学专业的社会学概论课堂教学过程应更丰富活泼,增强互动。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表演法。运用情境表演法,能让学生在角色模拟中,对社会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到“社会角色”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绎熟悉的生活场景,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责任以及他人对自己扮演角色的期望,从而明白角色协调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2)讨论分析法。运用讨论分析法,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观点或案例。例如,在讲授“初级群体”的正负功能时,可让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能在观点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视频教学法。运用视频教学法,能更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一些新闻专题、纪录片、采访等的视频素材,由于其选题合适、制作精良、人物事件真实呈现,能达到口头讲授所不能比拟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时,让学生看一部跨越48年的真人纪录片《人生七年》,比生硬的数据和理论更具说服力,也更有趣味性。
(4)实地观摩法。运用实地观摩法,能让学生在实地观察、实际参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例如,在讲授“社会工作”内容后,可让社会工作者带领学生观摩或参与一次社会服务或社区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服务的现状、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等。
3.3 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性
在考核方式上,应当以社会调研实践为主要形式。这是因为,着重于“学术研究”的课程论文考核形式,过专过深;着重于“知识掌握”的试卷考试形式,容易考完就忘,而社会调研实践是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的最佳方式。并且,社会调研技能的锻炼同样适用于各专业的学习与研究。
一方面,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学生需要运用包括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工具使用、社会学理论分析以及社会调研报告撰写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对某一社会问题的调查和关注,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当今社会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在研究对策的过程中,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获得思想与知识的共同提升。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调查问卷、调研报告的查阅,更能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也能把握每一届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点,为非专业学生社会学概论的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
篇4
王小云、王辉等学者认为,社会调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从广义上来说,不管什么类型的社会实践,只要有运用社会调查的相关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及典型调查法等,并最终形成、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的,都属于本研究的范围。按开展阶段和任务的不同,社会调查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调查的主题和对象,撰写调查方案,筹备调查队伍。准备阶段是整个调查的基础,好坏及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调查的开展和结果;实施阶段是执行阶段,主要是根据方案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的具体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并搜集各方面有益资料;总结阶段就是对搜集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开展理论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深化、提高和飞跃阶段,整个社会调查最终是否有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阶段。
二、社会调查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社会调查的评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调查研究评估,是指对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和测定,包括学术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狭义的社会调查研究评估只对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具体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参考整个社会实践的环境和过程,以及社会实践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全面且有侧重、符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实的评估。
(一)针对性原则
社会调查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评估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做出科学、准确的价值判断,直接关系到社会调查评估工作的成败。问卷是在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考察与访谈的基础上,针对本研究的主题而设计的。
(二)导向性原则
开展社会调查的评估,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评估指标不仅要成为判断社会调查效果好坏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成为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中要努力或提高的方向。
(三)可行性原则
即强调指标设计的客观、实践性的原则,社会实践效果评估要切合实际,要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依据,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三、社会调查评估体系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在掌握、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通过对高等教育专家、带队教师和参与过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社会调查评估体系的各影响因素重要度的意见。基于影响因素的可量化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考虑,在掌握、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剔除无关因素,确定相关因素,完成调查问卷设置,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个影响因素对实效评估的实际意义以及重要程度。问卷共设置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后都设置有从5到1不同分值的选项,分值越高,表示影响越大。在调查学校的选取上,调查内容的特殊性要求选取能够随时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展的高校,这样才能参与其中、随时翻阅社会实践的成果及随时随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而笔者所在工作单位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9-2012年参与社会调查的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同时向部分教育专家发放问卷,搜集专家意见;并对各二级学院参加过社会调查的带队教师发放问卷,征求带队教师的看法,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调查方法采取抽样调查和个别访问等形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5份,回收率97.5%。其中学生问卷930份,回收911份,回收率为97.9%;教育专家问卷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90%;带队教师问卷50份,回收46份,回收率为92%。所有数据分析和统计均采用OfficeExcel2007进行。
四、社会调查评估体系的内容框架构建
大学生社会调查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反映社会调查效果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提高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把上述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社会调查实际效果的评估体系。
(一)进一步明确选题的价值性(R11)
确定选题的创新性(R12)和针对性(R14),要紧密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讨论并付诸实践,以期对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对政府相关职能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意见。
(二)不断注重实施过程的科学性
一是针对调查的问题,要不断完善问卷设计(R21),问卷设计的缜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调查成果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二是进行任务分配、职责权利、时间安排、突发事件处理、财务报销等知识培训(R22),以保证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三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践经费(R24)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除了尽可能争取学校的经费外,更应整合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
(三)不断提高调研报告的含金量
即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R27),全程跟进。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协调团队成员的行为偏差、安全问题,总结阶段要核实调查数据的真实性(R32),并积极指导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R31);最后以图片集、随笔集、论文集以至活动简报、主题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R42)
篇5
纵观目前农村社会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大部分学校该课程的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步伐。农村社会学的教材相对比较缺乏,而已经公开出版的教材里面虽然不乏经典教材,但大多内容偏重知识介绍和理论概述,包含中国农村具体实例或案例的少,即便有些案例也因时间较早,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涵盖现在农村社会最新进展和热点的案例更少。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农村社会学课堂仍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填鸭式”,老师上课大多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则是被动地听和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对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三是实践教学缺乏或比重偏低。农村社会学是一门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大多学校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只偏重理论,只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实践教学缺乏,即便有实践教学,但大多以单纯的案例讨论与分析为主,很少走出课堂、走进农村,限制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四是学生对涉农课程兴趣普遍不高。由于长期以来,社会上的轻农意识一直存在,导致大多数涉农专业的学生对农业、农村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农业发展缺乏信心,因此对自己的专业有偏见,热爱程度不够,学农爱农意识不强,对涉农课程的兴趣普遍不高,这为农村社会学的课程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2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1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农村社会学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范围非常广,笔者根据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对于课程建设的要求,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尤其注重理论与实际联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充分体现我国近几年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和农村发展实践,为此把《农村社会学》的所有课程内容分成了四个课程模块: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存在的热点问题、农村社会变迁和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主线是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即整体认识、局部分解、综合应用,围绕农村社会的组成、结构、功能、调控与应用进行介绍。教学内容模块一为农村社会结构部分:从农村社会的构成由个体到群体,由简单到复杂,依次介绍农民、农村家庭、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区等内容,模块二则主要结合中国农村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农村人口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农村资源环境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等,此内容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及热点不断变化。模块三则关注农村的变迁及发展:比如农村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模块四为农村社会研究方法,该部分专门介绍有关社会调查、社会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与技巧。
2.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农村社会学的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本课程的授课仍继续注重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但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以下教学方法:
2.2.1“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遵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围绕学生关心的农村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依据教学内容,教师拟订讨论题,学生在查阅文献、准备好发言提纲或发言稿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即“讨论式”教学方法。
2.2.2“研究式”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农村社会调查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农村社会调查中理解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在参与研究过程中,不但深化了对农村社会学理论的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3“专题式”教学法。在讲授农村社会学基本理论或热点问题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问题,由课程组教师或邀请校外专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性讲解,即“专题式”教学法。
2.2.4“参观学习式”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一些涉农企业或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以外,还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实现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生动化,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另外,还有一些有关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堂和课后观看学习。此外,网络教学即网络课程平台成为农村社会学教学与学习的另一重要途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提高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率,可以拓宽课堂学习的范围,延长学习的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并广泛听取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并把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增加了课程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3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和安排
一般来讲,大多学校都是采取传统的16个或者18个教学周的教学组织方式,而为了方便实践教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了18个教学周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实行两个周的集中实践教学。这样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校内和课堂,可以方便走出学校,走向企业,走向农村,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4重视课程实践教学
农村社会学的课程改革重点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突破。本课程将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比重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汇报等内容,课外实践教学则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农村,主要以专业考察、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其中又以社会调查为重点。一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以3~4人为宜,分组时综合考虑个人意愿、性别和学生籍贯。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该组的任务安排。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及社会热点,每组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三是围绕所选主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设计调研问卷或访谈提纲,制定调查方案。四是每组自己确定路线,前往指定的村镇调研。发放问卷,走进农户家庭,与农户进行交流。五是整理所有调研资料,分析数据,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调研中遇到的社会问题,撰写调研报告。六是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PPT汇报,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书本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深入农村实际调研的过程中更深层地认识农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了学生学农爱农的意识。
2.5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农村社会学课程原来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主要涵盖课堂出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方面。在对农村社会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也重新修正了课程评价体系,修改了评价标准,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在原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了更多元的评价方式,尤其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且实行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表现为缩小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改革平时成绩的构成(注重在实践环节的平时表现),增加实践技能(调查报告+小组答辩等)的考核,最后形成平时成绩30%,实践技能30%(实训报告+小组答辩等),期末考试40%的评价方式,使考核评价更为全面综合。
3结语
篇6
像焦德武和他的团队成员一样,2005年暑假,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华南地区,总共有12支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调研团,行走在各地城乡,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所感,根据扎扎实实的访问和调查数据,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和考察方式,并以大学生的身份向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提供自己对于所调研专题的政策思考。
适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2006年1月,本期选载了华南理工大学调研团队关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锐费改革的调研报告,其报告全文和其余团队的报告请读者登录《南风窗》网站省略阅读。
“调研中国”作为本刊在2005年纪念创刊20周年推出的重要公益活动,其诞生是由于两件事情的启发。“一个是福建3名女中学生自费调查,另一个是南京大学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到安徽农村调查,他们的调查报告最后刊发在《南风窗》上,题为《一群大学生眼里的农村原生态――安徽农民秋收报告》,这两件事在社会上反响热烈。”本刊社长陈中说,“资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更深入地接触社会,对转型期的中国有更理性的认识。这符合杂志20年来所秉承并倡导的‘深入关注中国社会成长’的理念。”
于是,举办“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入接触和思考”的“调研中国”活动得以推出。首届“调研中国”活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热烈反响,杂志社共收到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550份调研课题的申请。用总编辑陈菊红的说法,其中大部分调研课题敏感地触及了三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城市扩建、房价政策、环境保护等近几年社会和媒体持续关注的课题。
在综合考虑题目、调研方法、团队组成,以及时间、经费安排等方面因素后,最终有10所学校的12支团队入选。从仲夏到初冬,经历了实地调查、撰写报告和举办校园报告会,12支团队历时7个月顺利完成了首届“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
篇7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这就对社会调查方法这一门课程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1]:怎样让学生既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应用这些调查方法?
1.课程教学的现状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取课堂理论传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缺陷是偏重理论教学,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造成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直接经验获取不足,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不仅没有体现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区别于理论课程的独特性,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根本无法达到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其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在理论上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实际动起手来却问题百出,甚至完全不会动手。
据此,本文旨在通过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构建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理论教学与学生调研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模式。
2.“四位一体”与“协作学习”在《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
2.1 整体教学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各个部分和环节是紧密联系和协调的整体,我们提出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的“四位”是教学的四个环节:一是理论教学,教师对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的理论讲解;二是课堂讨论,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上,练习选题,并制定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然后带着各自的选题和设计方案进行课堂分析与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中进行双向学术思想交流;三是课外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就某一实际问题(一般是前一环节确定的选题),并根据课上讲授的调查方法,开展具体的实践调查;四是实验教学,就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
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共同的任务是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查技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的理论精讲是教学的基础,它为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调查以理论上的指导,为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抽象的、一般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的调查相结合,这两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空间自主决策、自我创新,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实践的主体,自觉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牢固掌握整个调查的程序及各项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实验室教学是补充,它既是一个方法、理论验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调查资料进行处理的学习过程。
2.2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协同教学”模式
协同学习( Synergistic Learning ) 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协同化的小组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是一种很适合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3]。在协同学习形式下,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变成了教学策划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增进学习,激发创造力[4]。在以往教学实践环节,如在课外实践教学中通常采用学生独立完成从选题到撰写研究报告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研究的能力。但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从事调查的兴趣并不高,故笔者在该环节采用协同教学模式进行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实践探索。
2.2.1首先建立协同学习小组。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以学生的选题为标准把学生自动划分成协同学习小组,也就是说选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自动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2.2.2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在每一部分理论或方法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到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就完成了从选题、方案设计、抽样、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整理、调查报告撰写到结题答辩这样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过程[5]。(见表1)
表1 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实践对应表
学习内容 课外实践活动
概述 成立协同小组
选题标准 选择调查课题
调查设计 设计初步调查方案
抽样 设计抽样方案
概念操作化 调查课题的主要概念操作化
测量 明确指标的测量层次,设计量表
问卷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 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撰写调查报告
结题答辩 完善并提交报告
2.2.3为了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提高协同学习在该环节的可操作性,有必要在成绩评定环节,提高对调查报告考核的比例分数,降低理论考核评定的分数。
3.课程改革的初步经验与成效
“四位一体”和“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建构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社会调查方法》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单纯的讲授所占比重较少,而更多的采取学生分组设计、小组讨论与共同研讨等方式进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在自我参与学习中,由被动的接受者、依赖者向主动的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者转变,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和亲自体验探索知识,获得比结论更深刻的知识,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社会工作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的教学中实施。在该课程学习结束时,圆满完成了《大学生上课打瞌睡原因问卷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在校生网络交友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等多方面调查,这些社会调查全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独立选题完成的。
从两个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教学反馈来看,课程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研究能力,同时也为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玉梅.大学生调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为例.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4:18-20
[2]李冰,贾士靖.《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3):107-110.
[3]王俊燕.协同学习与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55(5):126-129.
[4]范 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基于师生合作的协同教学模式设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103-105.
[5]李向前.围绕三个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93-194.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为社会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变大。高等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生需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设计专业的最新流行趋势,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工作的特点,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最新的趋势,提高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二、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内容
首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时。高校实践教学课程应该在不同年级中安排不同的课时,学校应该有计划的实施实践教学。根据环境艺术教学课程的特点,学校需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分配,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同时安排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搭配,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其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需要在专业的实践基地内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受到当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建立独特的实践基地。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明确城市的文化、历史等特点,与相关的企业合作,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场所,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最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实践教学的特点,掌握专业的流行和就业趋势。实践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在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考察,了解当前的工作特点,不能够脱离实际来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学校可以要求业内知名人士到学校讲座,将最新的行业趋势带给学生。
2.增加实践项目的安排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安排其他的实践项目,包括社会调研、设计比赛、项目实践以及实习等等。首先,社会调研。社会调研能够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特点,主动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包括行业分类和市场需求调查两种。学生在执行行业分类调查时需要对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环境艺术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收集一定的素材,能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能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环境、趋势等,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己日后的工作方向,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设计比赛。设计比赛是一种特殊的锻炼设计能力的方式,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加设计比赛,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比赛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学校的学生的能力,明白当下设计专业的趋势。然后,项目实践。学生参加单位的项目实践,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画图能力和协调能力。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加项目实践,教师和学生共同在企业实践基地中完成项目实践。最后,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参加专业实习。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或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了解专业的工作特点,工艺制作流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学校需要加强与当地的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管理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为企业提供新颖的设计作品,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工作人员。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
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与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同,需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考核计划,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收集资料,做好实践笔记,记录自己的工作,最终能够设计优秀的作品。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制定合理的比例,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最终的作品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成绩考核。
2.完善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式
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应该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督促教师能够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将教师在实践基地中的实践成果纳入到考核评价中,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开展实践工作。
3.加强与实践基地的交流
学校应该派专门的负责人员与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负责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状况,让工作人员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尽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四、结语
篇9
社会学学者对高中生社会调查的方法指导
唐文馨
(昆明市第一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22)
摘要:你想通过自己探寻社会现象下的本质吗?你想满足自己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好奇心吗?你想了解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是怎样形成的吗?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与一名高中生的交流,或许能为你打开思路,获得启发。
关键词:社会学学者 高中生 社会调查 方法指导
我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我生活的社会有所了解,渐渐明白一个社会是怎样构架的,社会中的人是怎样生存的,人的行为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的运作的;但是,在我了解得更多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我疑惑、使我产生好奇的社会现象,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为什么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会越来越少?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无视规则的存在?而现在的我并不能用我现有的知识去解释它们,并不能用我现有的能力去改变它们,所以我希望能做些社会调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解释这些现象,甚至去做一些微小的改变,这些都是我进行社会调查的动力。当我慢慢摸索着前进的时候,我有幸向一名社会学学者请教,她带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更加明确了我的目标,并希望一直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
学生: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唐文馨(以下简称学生)
指导老师:社会人类学学者、大学教授 夏冬华老师(以下简称夏老师);
学生:夏冬华老师,您好!我是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我叫唐文馨。我了解到您是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有丰富的社会学研究经验,今天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高中生应该怎样做社会调查?在这之前我想请问夏老师,您愿意和我分享一下您的人生经历吗?
夏老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公共关系,大学毕业以后,我先是在NGO(非政府机构)工作 ,主要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我有四年的时间在一些贫穷的农村做扶贫的工作,后来有两年到国外读书,回国后一直做社会学研究,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健康问题。
学生:什么叫社会学?
夏老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社会学是一个总的范畴,它又分为几类,如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人类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变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经济状况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社会学就是研究一个社会的架构。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人类学。
学生:社会人类学是指研究社会上的人的行为的学科?
夏老师:社会人类学就是观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明朝的时候,一位舞者很受一位皇帝的青睐,而那个舞者又有一双特别小的脚,所以当时天下的女人都认为小脚是美的,为了获得小脚,人们就开始人为的裹脚,把大脚变小,裹脚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三寸金莲才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观,这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却导致了很多疾病和健康问题,而这样的健康问题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的生老病死,而是来自于当时文化的影响。这样的事情只是古时候才有吗?其实现代也有,现代的我们认为高鼻梁、胸部丰满才美,现代人为了这样的时尚,会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但是整容会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不是由于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种文化产生的。这些健康问题产生后,医疗工作者解决的是健康问题的标,不是这个问题的本,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想到的是:需要改变这种文化,要让大家觉得平胸也是美的、矮鼻梁也是美的,无论长成什么样子,人体就是美的。所以人类学要从文化去改变大家,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健康问题,这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学生:之前您提到您曾经工作了四年,然后又去读书,为什么会想到再去读书呢?
夏老师:我做扶贫工作好几年,常常到边远的农村工作,慢慢在工作中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回答自己的,比如说我常常听到以人为本、赋权等等,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在工作中赋权。所以当我工作了四年后,我觉得是时候去充电,去解答我的疑惑,然后就去国外读研究生,学习的是健康与社会科学,两年后回国,全方位从事关于艾滋病的工作,现在从事关于结核病研究的工作,同时也在大学授课。
学生:谢谢夏老师愿意与我分享您的人生经历。那下面我想请教夏老师,高中生想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 ,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社会调查,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你在社会上发现的、或你好奇的、关心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一个社会现象来做一个调查。首先要确定你对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感兴趣,同时也想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你就可以通过调查来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或更广。现在对你来说,有没有一个或几个社会现象是你感兴趣的?
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吧。
夏老师:做社会调查,对这件事的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要有好奇心才做得下去,才会乐在其中,如果纯粹当作一个作业来做的话,就会感到无聊。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对学习压力的抱怨,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一个调查的题目。
学生:那么做社会调查有些什么方法呢?
夏老师:做社会学调查有很多方法,如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的;问卷调查就是设计一个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回进行分析;访谈是列几个问题,访谈特定的对象,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学生:嗯,方法知道了,怎样开始做呢?
夏老师:在做调查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开始做的时候,你能先看懂别人的调研报告,你能够理解调研的过程,或是你能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能去做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访谈,就已经很好了。
学生:那么,有没有什么问题是别人很少研究或者没有研究过的呢?
夏老师:你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不一定要去求新求变,你只要能够开始做,即便你的社会调查的题目和别人的一模一样,你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我明白了,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让我更加明确我的主题,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要做的社会调查。
夏老师:对,当你确定了调查的题目以后,你还需要确定调查方法,你可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小组访谈、电话访谈等等方法来进行调查。
学生:嗯,我想,确定了调查的方法,然后就可以进行调查了,在做问卷调查或访谈时都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每一种调查方法在使用中都有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你选择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你要注意:1.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问题设计要规范、准确、易懂3.问卷语言措辞选择得当4.卷首有背景介绍,结束时要有感谢语。如果使用的是访谈的方式,需要注意:1.访谈前拟好提纲 2.访谈时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3.确保不同的受访者都访谈同样的问题等等。
学生:完成调查之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 完成调查之后就进行分析,分析就是找出共性,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相同点,然后推出你的结论。比如“关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调查”这个具体的问题,你要通过调查去发现是那些具体的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第一个受访者可能说有五个因素,第二个受访者的因素有八个,第三个受访者只有三个因素。你要在这不同的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相同的因素,这几个因素就成为你最后的结论。
学生:那之后就应该写调查报告了吧,调查报告又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对于高中生来说,调查报告不需要太长。调查报告首先要写背景,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查,你想通过这个调查知道些什么。背景介绍完成后,就是你的调查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想通过调查发现哪几个具体的因素使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加,然后再介绍调查方法,你是通过哪种方法来了解情况的,还要解释一共多少个人参与了调查,比如有20个人参加调查,这20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全部都是学生吗?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因为他们的性别可能导致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习好的、学习中等的、学习较差的各占多少?判断学习好、中、差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细节都会影响你报告的可信度。然后再写你的发现,也叫“主要发现”,就是通过调查主要发现了什么,也称为结论。核心的几个因素写完后,可能有某一个或两个因素提到的人比较少,但是提得很特别,或者你觉得他提到的某一个因素会成为一个趋势,你也应该单独在你的报告中写出来。
学生:这些写完之后还需要一个总结,对吗?
夏老师:是的,最后还应该有一个总结,你的这篇报告就差不多了。
学生:通过夏老师的讲解,我对社会调查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我想还是要通过实践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夏老师:你现在对整个流程还不熟悉,做完一遍之后再回头看就觉得很清楚了,然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这种思维才会越来越清晰。
学生:谢谢夏老师,今天我学会了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些方法会指导我怎样开始做社会调查,并帮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谢谢!
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的指导,对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和流程总结如下:
1、做社会调查,调查的不仅仅是某一社会现象的表面,更有探究到它的本质和核心,这才是做社会调查的终极目标。
2、在做社会调查之前应做好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和学习。
3、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查以往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资料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或访谈整理已获得资料分析调查结果(找共性)写调查报告:①背景②目标③列举方法④发现结果⑤总结修改完善调查报告完成。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正在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篇10
一、调研课题:关于大学生打工与做兼职情况的调研
二、调研对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
四、调研地点:淄博市张店区美食街
五、调研方式:通过随机抽取询问街上的大学生,经过一个小时的调研,共询问调研询问了28位大学生。
六、调研成果:
9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想过做兼职或打工,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经验和赚取劳动报酬。当询问他们为什么想打工时,大多数同学回答想增加一点收入用于自己日常花销,一部分同学表示这样可以增加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有助于增加社会经验,为以后踏入社会打基础。但有一小部分同学说,由于同伴想进行打工,他自己也一时兴起想与其一起打工,这是一种跟风随行缺乏主见的心理,是一种不可取的心理。
虽然绝大部分同学想打工或做兼职,但只有46%的同学表示自己真正落实到实践上过。一些同学表示,自己跟同伴曾经四处打探招聘信息,但是很多招工地方都不适合自己,最终问得多干得少,很难找到自己想干又能胜任的工作。
当谈到求职遇到的问题,有一半同学说很多用工的地方只招聘长期工,不招短期学生工,这让同学们感到非常无奈。有的单位虽然招收短期学生工,即使短期工与长期工的工作相似,但是短期工与长期工的待遇差别很大,甚至让有的同学不能接受。有同学表示自己进店询问招聘情况时,经常遭到店员或老板的冷待,一些店员只让同学们留下联系方式,说等老板回来时再联系他们,之后却从来没有接到过联系电话或短信。还有一些同学说很多单位的工作时间不适合自己,像餐饮业等工作需要晚上工作并工作到很晚,这让一些同学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和交通问题,因为冬天的晚上路人很少且无公交车运营。有的单位向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但同学们反映居所设备简单、空间狭小,还需要和其他店员合住,他们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当同学们找到自己想干的工作并成功应聘后,有些时候他们并不是愉快工作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广大同学们。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应聘前虽然考虑到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工作太累问题,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接受工作。一般第一次工作的同学坚持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而请辞,其中工作太累原因占得份额最大。若在试用期期间请辞,他们可能分文未赚,在付出辛苦的劳动后失望而归。同样有一部分同学说看着很轻松的工作,当自己干起来后就发现根本不是这样,这需要毅力和耐力坚持下来。
在同学中,曾发过传单的同学占的比例最多,曾在餐饮业打工的同学数量居第二,其次是当导购员、配送员,有数量不多的同学当过家教,在工厂打工的同学最少。面对这样的调研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用到大学生的书本知识的地方不多,体力活性质偏重的工作居多。由于发传单之类的工作招聘范围广,工作天数短,工资一般,所以同学们接触的最多。曾在餐饮业打工的同学表示,服务员是一个非常累和脏的工作,除肯德基、麦当劳等高消费的西餐地方外,工资收入比较低,他们不愿意再次回到餐饮业工作。当问到为什么不当家教的问题时,很多同学说担心自己知识水平问题,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有同学说,现在找家教的大多需要综合家教,自己只是擅长某一学科,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辅导全科。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当今大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问题。
参加完一项工作后的同学们大多表示自己非常高兴拿到薪水,并且虽然非常辛苦但是过得也非常充实。尝到甜头的他们,大多愿意若有机会将继续工作。有极少数同学表示自己在开工资时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单位规定在工作完成隔一段长时间后,才能领回工资,有的单位克扣少量工资,不如数发给同学们工资。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在表示不幸的同时更多的表示无奈,他们大多数和大多时候都是无能为力的。
七、活动总结:
根据报告情况,我们很容易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打工和做兼职,同学们想的多,但实践行动的少,工作过程中缺少毅力和耐力,怕吃苦受累。绝大多数同学对于打工中遇到的问题只能表示无奈,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当然有少数同学做得非常成功,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负担赚取生活费用。通过此次调研,我初步了解大学生打工与做兼职的情况。我们打工的大学生大多数只打短期工,而长期工等有稳定性工作的大学生非常少,这些都是由大学生活的特点决定的。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我建议大学生在把知识学好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多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铺垫。同时,希望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打工和做兼职的情况,真正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岗位和机会。
社会调研报告范文(二)
调研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调研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研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进行调研。
调研内容:本次调研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研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研,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研结果:从调研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调研结果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结论与建议: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社会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调查目的:这次社会调查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太原城乡统筹情况、重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农村增收脱贫情况等来了解国情、市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了解近年来物价上涨对农民生活有的影响。
二、调查时间:20**年7月10号—8月10号
三、调查地点:阳坡村
四、调查对象:当地农户
五、调查方式:深入乡村随机询问、实地深入农户家里采访。
调查过程:7月10日同学们开会商讨了活动具体流程,工作思想。在会上大家都积极踊跃,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对本次活动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为本次活动的进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7月11日,本组7名队员精神饱满地从学校出发,经过1个小时车程,来到了位于娄烦县独石河村,我们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说实了情况后便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从今天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期间,我们实地深入田间和农户家里进行走访调查,与农户亲切摆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基本上了解现目前物价上涨对农民的影响程度。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与一位年近60的爷爷的攀谈过程中被老人家积极的心态所感动,受益匪浅。8月10日,经过了一上午再次对该村实地走访调查后,我们中午开展了对本次活动的总结会议,在具体分析之后,得出了物价上涨对于农民生活影响的诸多结论。
服务当地,锻炼自身,投身社会,体验生活,这些目的都已经达到,为本次社会实践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会后,大家都带着不舍和留恋,表示会继续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
同时,国家还将继续提高石油资源开采的资源成本,国内油气价格将可能继续上涨。能源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取暖、做饭,甚至交通工具的选择(如今,大部分人选择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而越来越少的人骑摩托车,大概原因在于电尚未涨价,而油价却在飞涨吧。)调查结果:理性的看近两年物价上涨,对原本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确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食品价格的波动给普通居民特别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也带来了影响。整体上看,当地居民的生活已基本实现小康,粮油价格上涨尚不足以影响到居民整体生活。
但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仍停留在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的温饱型模式,因此,粮油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但可能是由于政府的相关政策帮助了他们,他们现在并不为物价上涨而感到困惑。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物价上涨对百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粮油等日常用品上,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时代性。但对于我们访问的这个地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可以的,有好多家里面都还是有存款的,等着用来给孩子读书或者是给孩子结婚用的。物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并不高。由于市场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而使得物价上涨后,我国政府也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了综合调控。如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及时调整市场供应;从技术资金上为农民提供支持,鼓励其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市场供给;做好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工作,确保为鲜活农产品提供绿色通道;另外,政府也要求物价、工商、农业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严肃查处扰乱市场、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稳定物价。政府也加强了信息引导服务工作,及时合理地提出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以及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