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剂学的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剂学的性质

篇1

复方丹参片是最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能,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症,其制法和制剂用原料在中药制剂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处方中丹参分别采用95%乙醇、50%乙醇和水加热提取,三七、冰片粉碎后以原粉形式入药,其中三七粉可以部分起到赋形剂的作用。用于制备片剂的原料中既有醇提取物,也有水提取物,还有原生药粉。因此,我们选择复方丹参片作为研究对象,以片剂的可压性、硬度、崩解和有效成分的溶出度等为指标,考察一些新辅料在中药片剂中的应用及其对制剂质量的影响,为中药制剂的质量提高进行有益探索。

材料和方法

仪器设备MiniPress-ⅡSF压片机(印度Karnavati公司);TBH300MD硬度仪、ZT502崩解仪(德国Erweka公司);ZRS-8溶出度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DHG-9203A型恒温烘箱(上海精宏设备有限公司);Comil-193整粒机(加拿大Quadro公司);BL6100天平(德国Sartrius公司)。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1100型紫外可见检测器。

辅料糊精、淀粉和硬脂酸镁(淮南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羧甲基淀粉钠CMS-Na(台湾永日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交联聚维酮PolyplasdoneXL-10(PVP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进口微晶纤维素MCC[美国国际特品(ISP)公司];国产微晶纤维素MCC(常熟市药用辅料有限公司);微粉硅胶(德国Wacker公司)。

药品丹参酮ⅡA对照品由中国生物药品检定所提供;复方丹参薄膜衣片(上海产);复方丹参糖衣片A(北京产);复方丹参糖衣片B(广州产)。药材的提取和处理取丹参药材饮片,加8倍量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h,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备用;药渣加50%乙醇,加热回流1.5h,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备用;药渣加水煎煮2h,滤液浓缩至适量。合并以上浓缩液,混合均匀,继续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9(55℃~60℃)的浸膏,备用。另取三七和冰片分别研成细粉,备用。

不同辅料复方丹参片的制备分别称取处方量的丹参提取浓缩液和三七细粉,分别加入不同的辅料,湿法制粒,干燥。冰片研细,与上述颗粒混匀,压片,即得。

可压性的考察以压片时主压力的大小来进行评价。在片剂的硬度相似时,主压力越小,说明可压性越好;在主压力相近时,片剂的硬度越大,说明可压性越好。主压力可在压片时直接从压片机读出。硬度的测定采用硬度计直接测定,可从硬度计上读出片剂的硬度。

崩解度的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中的崩解度测定法进行测定。

溶出度的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提取物主要含有丹参酚酸类和丹参酮类,三七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类,冰片中主要含有龙脑和异龙脑。其中三七以生药粉入药,有效成分的溶出较慢;丹参酚酸类为水溶性成份,在溶出介质中会很快溶出,进行溶出度控制的意义不大。故我们选择了丹参中脂溶性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为指标,进行不同辅料制备的复方丹参片溶出度的比较。

溶出度测定方法[1]: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的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进行测定(n=6)。溶出介质采用pH1.2的HCl溶液和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分别模拟制剂在胃和小肠环境中的溶出行为,体积为900mL,温度为(37±0.5)℃,转篮转速为100r/min,并分别与市售糖衣片和薄膜衣片对照。药片放入后开始计时,每隔一段时间定位吸取溶液3mL,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同时立即向溶出介质中补加同温介质3mL。滤液中加入6mL醋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浓缩至干,加入1mL甲醇溶解,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计算得出溶出度。

丹参酮ⅡA的HPLC测定

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3∶27);检测波长:270nm;流速:1mL/min。理论板数按丹参酮ⅡA计算为4000。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约10mg,置于50mL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适量溶液,加入甲醇依次稀释,制成不同浓度的系列溶液。取上述溶液分别进样20μL,记录色谱图,并以峰面积对进样量进行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A=1.487+695.4W(r=0.9997),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168~0.42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结果

不同填充剂的比较分别以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等为填充剂制备复方丹参片,处方中丹参提取物占48.3%,三七细粉占4.8%,冰片细粉占0.27%,其余为辅料。不同处方片剂的检测结果见表1。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以淀粉和糊精作为填充剂时颗粒的可压性较差,达到一定硬度需要较大的压片力,而且片剂崩解所需的时间较长;与进口微晶纤维素比较,以国产微晶纤维素为辅料时,在相同压力下片剂的硬度较差;与淀粉比较,以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可改善片剂的崩解;加入微粉硅胶可以改善以微晶纤维素作填充剂的片剂硬度,这可能是由于加入微粉硅胶改善了微晶纤维素在制湿颗粒后压实性不足的问题[2-3]。

不同崩解剂的比较以进口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分别选择交联聚维酮(PolyplasdoneXL-10)、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羧甲基淀粉钠(CMS-Na)等作为崩解剂,制备复方丹参片(表2)。从试验结果可知,以10%的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时的效果最好,崩解时间较短且硬度较好。

微粉硅胶用量的影响微粉硅胶是一种良好的助流剂,其亲水性能强,可加速片剂的崩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也可改善微晶纤维素的性能。丹参浸膏由于含有较多脂溶性成分,质地黏软,难以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微粉硅胶可有效改善黏度和分散性。所以,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对复方丹参片中微粉硅胶的用量进行考察(表3)。

结果显示,不同微粉硅胶用量对片剂性质的影响不显著,2%即可达到要求。

新辅料复方丹参片的制备处方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新的复方丹参片中辅料含量为:微晶纤维素34.65%,交联聚维酮10%,微粉硅胶2%。

制法为进一步加速片剂的崩解,并避免冰片的挥发,采用将交联聚维酮内外加法,即将含有三七细粉、微晶纤维素、部分的交联聚维酮、微粉硅胶与丹参提取物混合均匀,制粒;冰片加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后,用剩余的交联聚维酮吸附,与其余干颗粒混匀,加硬脂酸镁,压片。

片剂性质检查取自制复方丹参片与市售复方丹参薄膜衣片、糖衣片进行硬度和崩解时间的检测(表4)。

溶出度测定的转速选择考察了不同转速50、75和100r/min对自制复方丹参片溶出结果的影响(表5)。结果显示,不同转速对自制复方丹参片溶出结果的没有显著影响(P>0.05),故选择转篮法常用的100r/min作为实验转速。

及新辅料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度测定结果见表6。实验发现,普通的复方丹参薄膜衣片在投入两种溶出介质30min后基本完全溶散,2h左右溶出达到平衡。按威布尔分布模型计算溶出参数:以pH1.2HCl为溶出介质时,T50为66.4min,Td为84.1min,m为1.6;以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时,T50为53.8min,Td为73.4min,m为1.2。自制复方丹参片投入到溶出介质后,在不到1min即全部崩解分散。按威布尔分布模型计算溶出参数:以pH1.2HCl为溶出介质时,T50为22.1min,Td为28.0min,m为1.5;以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时,T50为19.1min,Td为24.6min,m为1.4。

讨论

由于中药制剂普遍存在因崩解溶出缓慢而导致起效较慢的缺点,目前,采用新的辅料和工艺技术制备出崩解较快的剂型,如分散片、泡腾片、口崩片等,可以显著提高崩解和溶出速度,方便患者服用[4-5]。本实也证明,采用新的辅料后,糖衣片或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间可由>20min缩短至<1min;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加快,在人工胃液中,薄膜衣片中丹参酮ⅡA溶出的T50由66.4min变为22.1min;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该值由53.8min变为19.1min。因此,新辅料在传统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对加快中药制剂的起效时间和提高疗效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对制剂体外溶出度的考察选用了pH1.2HCl溶液和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2种溶出介质,分别模拟制剂在胃和小肠环境中的溶出行为。考虑到丹参酮ⅡA为脂溶性成分,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故在水中加入了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保证漏槽状态。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必要性;学习兴趣 ;浅析

政治这门学科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中,是一门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学科,学习政治课程,可以使得我们思想升华,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使得我们对世界和人生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产生相对正确的认知和判断,继而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政治的目的不仅仅包含这些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于高考等相关类型考试的需求。

针对于具体的政治学科而言,鉴于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下我们所坚守的教育目标不同,因而,在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更多内容是教师直接性地灌输,而不注重学生是否乐意接受这种方式的教育教学。在对很多学生进行调查之后,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直接感受是“枯燥”、“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等等,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换一句话来讲,唯有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主动接受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较为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去,继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针对于政治教学来说,我们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奏效呢?接下来,笔者主要依据自身对政治教学经验的摸索,及时对新课改的相关解读,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意见和改进措施。

第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建构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开放型学习环境,是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策略。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教师们一般将教学重心放在课堂知识内容的灌输方面,对于学生这个群体的关注相对少些,当然,这一点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或许无可厚非,然而却难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继续沿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新形势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们能够带有兴趣的加入政治学习中,作为教师,我们必然要为此做足“功课”。

在新课改下,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培养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建构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开放型的学习环境,这是我们对自身教学负责的体现,也是我们需要为学生做到的基本“改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芥蒂得以消减,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出对应的教学方案,以便于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努力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更加自如地把自己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下,比较自如地发表自己的相关观点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自如地展开交流。从总体上看,这些方面的努力,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

第二,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学生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的联系,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更为全面地了解,以便于使得我们的教学策略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这也是我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除了要加强与学生本人的日常交流之外,为了进一步地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便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整合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对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及其个人好恶进行比较深入地了解,从而在教学中去除学生不喜欢的因素,以更优异的姿态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课程;加强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及其相关的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的目的,是便于大家通过交流,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优长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分析,便于根据学生的整体特征整合出一套适合多数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这些方面的努力,更容易使得学生自发地投入到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继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并在政治学习中取得更为优越的成绩。

第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等相关工具,助力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感知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对课程活动的参与,加强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并学好政治。作为一门思想性和方向性比较强的人文学科,政治这门课程确实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但是鉴于内容繁多,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吃力和枯燥。

篇3

1.安排案例教学内容。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提前一周将案例材料以电子版或纸介的方式,借助QQ或Email的渠道发给每一位同学,并提出案例分析的要求,给出案例讨论题和思考的问题。根据讨论题设计案例教学程序,预先组织案例学习小组成员分组交流,选定在课堂讨论中小组重点发言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对案例的理解。

2.学生做相应准备。教师一般在集中讨论课前一到两周,要求学生至少要花一两个小时仔细阅读,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思索,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如下:(1)在阅读案例时,分段落进行思考,案例是关于什么问题的案例?涉及哪些方面?为分析者提供的是什么信息?然后以较快的速度把案例剩余的部分阅读一遍。(2)仔细阅读案例,并在认为重要的地方做出标记,读完之后,回答该案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尽量假设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与自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要置身事外。(3)记下关键的问题与重要的事实,并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如果案例中涉及一些需要初步计算的问题,或者需要基本的分析框架,都需按要求做到。(4)将案例的分析内容整理后写出分析报告,并在报告中列明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分析的结论和建议。

3.小组交流。任课教师根据各班人数划分小组进行课前交流。一般10人为一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员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学习小组的讨论地点应该彼此分开。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涉。课前交流后形成小组见解进行课堂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分钟以内,发言完毕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该组其他成员也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或进行必要的补充。

4.组织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掌控案例讨论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让某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或者对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追问;其次,针对案例中存在的关键的、或者是容易产生混淆的观点,教师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再次,还有意设计几个问题引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事实上,每一种意见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案例中复杂的现实问题的一个侧面,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能让同学们对问题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肯定在案例讨论和发言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示范的作用,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课堂集中讨论是学生发挥的过程,教师在此时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建议,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案例揭示的问题上来。

5.总结阶段。在小组交流与课堂集中讨论完成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师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出总结。

二、实施案例教学后的效果分析

在经过一个学期案例教学实验后,为了及时了解和反馈效果信息,我们向全院7个专业12个教学班近400多名同学,就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教学中运用效果的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教研室的老师也进行了相互交流与研讨,从问卷收集的信息与研讨的结果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取得的成效

1.重视了双向交流,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不仅承担着传统教学意义中教师的角色,同时也是学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发现自己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的弱点,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案例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及时得到调节,在学生精神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下,提高了授课质量。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知识面拓宽了,思维活跃了,学习不再感到枯燥,而且养成了钻研、思考、整理笔记、课后阅读的好习惯。

3.达到了集思广益,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提供目标案例后,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不再是在课堂上演“独角戏”,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积极发言,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思考转变,提高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4.完善了课程的教学方式。传统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是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内容只是单方面由教师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却不会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认为,政治经济学理论课枯燥乏味,很快失去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并较好地改进了这一课程的授课方法。

5.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具体、直观易学了。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正如同学们所说:“采用案例教学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本门课程进行全程式教学,告别了黑板加粉笔的时代,也告别了以往冗长乏味的理论讲述,使老师和同学拉近了距离”。课堂气氛活跃和教学内容的生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鲜感。6.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它们为己所用,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积极主动进行的。捕捉到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主动式的学习,应视为学习能力上的一种提升和创造。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选订的教材中有些案例内容过于陈旧,这就需要教研室研究和编制好的案例,但花费时间过长。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一定技能和经验。因此,案例可能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需要。这是阻碍案例法应用的一个棘手问题。其二,案例教学需要较多的授课时间与正常课时的矛盾。但政治经济学总的教学课时为64学时。虽然在课前制定了案例教学计划,综合考虑理论课与案例课课时,但在实践教学中如果一个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较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跟着膨胀起来,讨论很热烈,规定的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还是存在。其三,案例教学的约束力较为薄弱。由于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在课余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自觉性又较差,有75%的学生态度不是很积极,存在应付的心理,出现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其他同学的现象,小组交流往往成了几个优秀者的一言堂。其四,案例教学易形成走过场,摆花架子。课堂讨论中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做充分,发言的同学对问题理解存在一定的主观臆想成分,如果教师掌控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形成走过场,摆花架子。其五,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还有待于加强。案例教学是反映教师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课堂,要求学生组织知识能力要强,但在实践中存在学生知识面狭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讨论的进行。

三、建议和对策

实施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使这一教学方法发挥作用,提高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一段时期,在进一步提高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和水平上,应考虑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1.教师层面。加强政治经济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政治经济学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与考察机会,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厚实师资队伍的理论基础与宽阔的专业知识;提升驾驭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定期安排一定的时间深入社会基层考察等。

篇4

1学生职业生涯和发展方面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普遍对各自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未来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没有概念,在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晋升方向和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盲目性。从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来看,有不少学生在毕业两三年之后还没有形成坚定的职业目标和规划,还有毕业生会存在更换职业的想法,还有一些毕业生反馈自己曾经在工作岗位和职位晋升方面走过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毕业生的盲目性、无目的性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就业心不坚定,使得其发展动力和潜力不足,影响个人发展,还容易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围绕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改革,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认同观念等,促进学生就业后的顺利发展。

2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2.1做好实验教学规划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规划并落实各项实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在实验规划上比较滞后,实验内容的更新缓慢。计算机执教人员要考虑结合实际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来做好实验教学规划,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设计实验课程,设定实验的标准和检查规范,制订切实有效的实验效果审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缺陷和漏洞、不足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做好改进,提升学生实验训练成果。例如,让学生设计店面销售系统、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等,要尽可能做出实际性的要求,让学生按照实际情况来设计数据库。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学校的图书馆为标准进行数据库设计;也可以按照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需要来增加新的要求,提升数据库设计的难度,查找其中的漏洞和不足,让学生的实验设计作业尽善尽美,满足实际需要。

2.2实践性课程的科学管理实践课程中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各种计算机技术专用软件的操作能力。首先是在用人企业比较常用的办公软件,比如Word、Excel、PPT等。这类软件虽然常见,但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要求掌握的深度逐渐提高,这也就要求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对这些常用的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建议教师考虑以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内容作为实践作业进行安排,比如在一些机关单位中设计的红头文件,企事业单位规范的稿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信息汇总表格、各类型项目文件、PPT资料等。以这类实际资料作为参考和标准,要求学生遵照其中的各项规格、格式进行设计,灵活地进行操作。此外,由于我国各类企业对图片处理软件、编辑软件、影音视频编辑软件、设计制图软件等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此类软件进行教学。例如,常见的PS、CDR、方正飞腾等。做好常用的各种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和各种办公类表格、电子文本文档等文件资料的熟练应用,从而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果。

2.3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实验教学和实践性课程的规划安排都是对学生技术的锻炼。实践教学基地则是为了模拟最为真实的岗位环境、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可以获标准”出台以后,大部分院校能够遵从标准,教学录像技术大有改善,可是对网站结构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各个精品课程网站格式五花八门,以至于学习者眼花缭乱。另外,对网站内容如何学习下载也没有提出要求,导致学习者学习时出现问题,对课程网站失去信心。据调查,从500多门精品课网站中抽取50门,能够打开一级页面的仅占79%,各种教学资源可下载率偏低,如果下载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等资源,有的会提示没有下载权限,需要申请合法用户,并联系网站管理者,而网站上却不提供能够与管理员取得联系的方式。学习者在使用精品课程网络过程中困难重重,最常见的是资源下载权限、文件阅读器选择等。

3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解决方案

3.1建立政策约束机制鉴于部分院校只建不管的情况,课程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约束机制,对于建得好、维护及时、更新较多较快、适用性强的课程给予奖励,而对放弃管理、从不更新和维护的课程收回奖励,取消其精品课程称号,给以通报和警示。

3.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网络互动很多学习者因为网站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打消了网上学习的念头。因此,仅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教育教学需求。虽然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了很多教学方法,但是在网站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实际运用。所以,如何在网络资源建设中运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如何与学习者互动显得非常重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作为重点。

3.3不断更新精品课程资源,加强示范作用为了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进度,精品课程建设者应该掌握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本学科的进展,使教学内容不断补充和更新。这需要院校充分重视,众多的课程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平时教师的科研任务众多,并承担着很多教学任务,对于研究并更新课程网站资料精力不足。因此,建立精品课程的院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更新精品课程资源。

3.4加强精品课程校际交流,重视推广领先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习者流连忘返,学习一次即可产生浓厚兴趣,随之对网站的关注增多,同时可介绍其他人相继加入学习。自精品课程政策出台后,各院校网络资源相继上网,但是各院校比较重视本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对其他院校的课程则很少关注,甚至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本校的精品课程网站也未给予关注。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交流,扩大精品课程知名度。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保险;就业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一个新增的就业群体――大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失业保险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但《失业保险条例》中所指的失业人员只限为就业转失业的人员,①而从未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失业群体原则上是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

二、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我国于1999年开始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快速增加。②

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剧增,大学生失业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其中2008年大学生失业人数为167.7万,约占全国总失业人数(886万)的19%,2009年中国有611万大学毕业生,比2008年增加52万。大学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在2009年更加明显。如下表:

2001-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表(万人)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整理

(二)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意义。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在劳动力市场的回报率;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减缓现实境况对失业大学生理想的冲击,有利于大学生今后成为时代需要的尖端性人才,提高教育平均回报率;拓展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弥补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不足,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

三、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资金的募集。大学生失业保险的费用必须在在校期间缴纳,而在校大学生无工资收入,故由其所承担的费用可由其家庭负担。家庭、学校、政府所承担的保险费的比率应权衡各方利益而定,在不给国家财政造成严重影响的前提下,国家尽量多承担,以体现其社会保障的功能。

(二)资格的确认。根据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大学生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已经参加大学生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保费;2.毕业后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3.毕业后三个月内没有找到工作,并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了失业登记。③

(三)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保险期限。失业保险金的给付要符合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失业保险待遇应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和职业培训费用。原则上应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加以确定。大学毕业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一般应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③

(四)保险费定价。“以支定收、收支平衡”是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原则。也是社会保险制度得以持续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也应该依此原则而行。

大学生失业保险保费收入总额=大学生失业保险金支出总额

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功能。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就要把促进其就业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一方面可以在失业金的领取方面附加一些限制性的条件和义务,并通过将救济金数额与失业时间挂钩促使失业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培训,拓宽就业渠道。④

(二)加强失业保险的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工作,是保证该制度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完善现有的失业保险制度,对大学生失业保险做出具体明确规定。此外,还应确切说明大学生在享受失业保险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保障该制度的合理与公平。

(三)规范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为避免失业保险基金的流失,应建立每位大学生失业保险个人账户,把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在指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专用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④失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能挪作它用。

五、结语

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只是对大学生失业给社会及自身所造成压力的一种短期的缓解和保障。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的供给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就业增长不匹配的问题,方法在于增加适合大学生的职位供给,如保持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缩小地区差距,减少城乡户籍体制带来的大学生就业的限制;加大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改善大学生的供给等根本性措施。⑤

注释:

①吕学静,等.现代社会保障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

②曾艳.毕业,失业?――大学生失业现象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③吕志勇,冯希婷.我国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设计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04).

④梁平,崔永鸿.刍议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J].新西部,2007(12).

⑤刘文婷,李.我国当前大学生失业形势和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2009(02).

参考文献:

[1]吕学静,等.现代社会保障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

[2]魏红.大学生失业社会保障的意义[J].网络财富,2009(07).

[3]易诗雯.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之我见[J].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06).

[4]吕志勇,冯希婷.我国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设计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04).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阶段逐渐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待就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分析

(一)人才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大招生,首先在毕业生人数上每年都在增加,其次由于教育设施、场地、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专业结构失衡,同时教育质量并没有预期的效果那样高,毕业生综合素养的下降影响了用人单位招收毕业生的积极性,使得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与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高等教育具有滞后性高等教育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实践知识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由于知识更新换代比较迅速,致使毕业生学到的科学技术都是过时的,在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时不占优势。其次就是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多数高校没有前瞻性的分析国家政策、国家未来的学科负责人,使各专业学科学生数与社会的需求不够紧密,出现的社会需求的人才数量很少,而学校培养的某些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不大,造成当年热门专业四年后冷就业的局面。(三)毕业生择业观念不成熟现如今一部分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上享乐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在择业方面着重考虑经济收入、工作区域环境和工作舒适程度等。而不是多考虑个人未来长远的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对于刚刚脱离书本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更加倾向其能够脚踏实地的从基层做起。(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对于从学校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需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明确的自我定位,清楚的认知社会,准确的预测发展。但是现在我国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就业指导课内容枯燥乏味,还仅停留在信息、面试的技巧、调整就业心理等方面。

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及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大学一进入校门就开始进行,首先通过了解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个人的价值观与性格特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自我定位,然后再结合大环境形势下的岗位人才需求给自己定目标,然后通过四年里不断地努力与及时的调整,最终在走出校门时使大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给用人单位一个合格满意的人才。

三、如何落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一)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理论就我国当下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还需要组织专业人员更多的、系统的向西方学习借鉴其专业理论,并且更多的进行探索,逐步完善我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发展出适用于我国的指导性理论。(二)构建全程系统化指导体系首先明确全程系统化指导体系定义,就是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到毕业连续这四年里要接受的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性就业。这种教育培养模式能够应对新的发展形式下的普遍情况。但是对教育者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这需要教育者有着高度的专业性,不仅要对就业政策和法规比较了解,而且心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人事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行政管理意识突出,同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人才市场的敏锐度。(三)开展多元化专业教学、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应避免盲目性、专业趋同性,应该整合好每个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特色知识、创新知识、前沿科技,使同学们接受多元化的特色教育,能够与社会接轨,并且具有前瞻性。对于不同专业领域,就业指导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作为工科专业更加强调技术性动手能力,而工商管理专业更强倾向于理论运用,土木工程专业则更加倾向于技术型。就业指导内容应是全面而多样化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测试、讲座、咨询、实践、模拟招聘,我院通过开展优秀校友讲堂,校友围绕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用真实案例与在读大学生讨论大学生涯如何规划、如何提升自我等问题,缩减了同学们与职场的距离,提升同学们的就业意识。(四)注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无论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多么完备,都是要以人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个体的职业生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结合理论指导做出最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且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及时的做出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认知社会,使大学生能够主动根据自身特点、综合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自主选择职业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五)及时反馈,注重总结反思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理论总是跟不上实际,所以每当我们按照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了一段时间,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考评、测试,收集同学们、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同时传统行业也会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已经毕业的同学用人单位是否满意也要进行跟踪反馈,以便对正在培养的同学及时调整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到双向满意。

[参考文献]

[1]林蕙青.用改革的精神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4).

[2]廖碧君.浅议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意义[J].人力资源管理,2015(2).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安全教育 建议和措施

引言

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和未来。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我国高校中频繁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令人震惊,深刻反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班主任,深刻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加强安全教育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安全教育重要性出发,结合班主任亲身经历,分析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建议和措施。

一、安全教育现状

2014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向武汉市内10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结合我担任班主任多年经历,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配合并形成合理有效的体系,才能达到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相对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欠缺,如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缺乏完整安全教育知识教材和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在各个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安全教育不是由专业教师进行的,主要由班主任做这方面工作。班主任虽然态度认真,但是在安全教育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知识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他们所做的只是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强调学生注意安全,呼吁学生重视安全,无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安全教育知识和安全技能,没有专业安全教育知识教材,造成学生所学安全知识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规范现象,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身安全。

另外,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懈,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最终使校规校纪沦为摆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此外,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注重安全功能,忽视人性化特点,导致师生与制度或保安出现对立现象,最终难以获得理想的安保效果。

2.安全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忽视心理安全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安全教育一般采取说教式宣传方式,而不是通过正式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说明安全教育实践性不强、趣味性不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者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上,还体现在心理问题上。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要高一些,如偏执、焦虑、暴躁、抑郁、报复等。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外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恰恰忽视心理安全教育这一点,给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埋下隐患,最终导致其发生安全事故。

二、安全教育建议与措施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安全教育体系是安全教育的保证。因此,在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中,首要任务是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2.1.1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两个途径实施: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专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成为学校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对学校内部从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安全基础专业知识及安全素质教育理论和方法培训,保证其将专业安全防护知识完整、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我们学院通过网络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各位班主任成为专业安全教育老师。这两门课程是学生的必选课程,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人身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等。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实现目标: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和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积极努力;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及安全问题包含的基本内容,了解安全信息、相关安全问题分类知识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掌握生活安全防范技能和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沟通交流技能,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矛盾,掌握心理健康训练活动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1.2高效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责任制。

有了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是安全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学院领导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长效,建立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层层负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教研室、每个班级,做到人人皆知、措施明确、责任到位,对学院防火、防盗、防爆、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寓安全等诸多工作做全面彻底的检验。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辅人员要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细化管理。层层抓、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并根据具体行为制定奖惩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让学校工作人员及学生感觉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学院学生工作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除了常规日常管理外,班主任及学工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安全责任制,负责包班、包寝室的值班制度。辅导员要做到深入班级、宿舍、教室、活动场所与班级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日志统计工作。检查卫生的同时,彻底排查宿舍安全隐患,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和管制刀具等,严禁夜不归宿,严禁校外租房等,对进入学生宿舍的外来人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杜绝外人进入学生宿舍或留宿;坚持查寝制度,对旷宿学生认真落实做好记录并报有关人员查清事实,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严重违纪行为坚决制止并报学生工作部给予处分,决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

2.2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知识教育,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安全教育形式。我院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我院安全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2.2.1安全知识讲座。

邀请校外专家或公安部门警察到校做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剖析目前高校经常发生的交通、火灾、诈骗、入室盗窃、打架斗殴等实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遇事沉着冷静,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2.2.2安全实践活动。

由班主任负责、以班为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应知应会学习培训,具体内容如下:应知道各类报警电话;应知道交通基本法规;应知道寝室、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场所的逃生通道和逃生方法。学会现金及贵重物品的保管;学会灭火器的使用;学会逃生自救等;学会辨别常见诈骗。同时,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消防演练,锻炼安全实践能力;通过违禁物品清查,消除安全隐患。

2.2.3安全主题班会。

在班上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会内容具体如下: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习在校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包括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实训实习安全和心理健康等。

另外,校内通过做视频或图片宣传、访谈等校外通过社区安全活动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3加强心理安全教育,关注问题学生。

人的行为一般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感情矛盾、家庭环境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其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高很多,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多关注问题学生,培养学生正能量,使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和完善。

在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时候,我院设立了心理卫生研究、咨询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健康人格及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纳入安全素质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只有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学生安全工作“预防在前,教育先行”的意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把活动落到实处,学院的安全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于子贻.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与职业,2008(33).

篇8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为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展现院校师生风采,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产教结合而进行的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的赛事。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创新制度,旨在利用技能大赛的形式,对学生日常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评估和实践。高职院校设置技能竞赛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技能竞赛的赛事数据、参赛人数、比赛概况等数据,分析技能大赛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从而促进院校专业设置的与时俱进,从而促进院校的课程改革。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高职院校也可以有效的考察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设置有助于推动学校积极寻求行业、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方面的支持,从而实现以赛促学,加强学习实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专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适应将来的职业生活。而学校的专业技能竞赛的设置,正是弥补了学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教育的不足。

学校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竞赛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有建筑识图、工程测量、CAD建筑制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命题。每一个命题都是参照实际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设置的。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实际锻炼,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学校开展技能竞赛一般选择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前提下,既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技能竞赛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在专业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团体赛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加强与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院校通过专业技能竞赛,院校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应用,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专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的相关联系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各院校所探讨和研究的话题。而要实现课程的完善,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则需要院校在不断的发现和改进自身课程设置的同时,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对接与交流,明确社会所需要的岗位要求,从而进行学校课程的改革,使得学校的课程改革步伐与时俱进。专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相互促进。

学生、教师在专业技能竞赛中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了解了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的岗位设置。竞赛结束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对相关的竞赛命题设置、参赛学生的表现情况、竞赛过程中学生所出现的薄弱环节等数据的分析,发现院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行业的要求、行业的规范要求与课程相结合,然后进行改进和完善。

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使得学校更容易掌握行业动态,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从而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四、学生技能竞赛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学生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赛的热情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在实际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竞赛开展时,参赛率往往比预期的是要低的。许多的学生在学生技能竞赛结束后才知道学校有技能竞赛,宣传不到位,通知不到位,使得许多学生错失参赛机会。而有些学生觉得参加技能竞赛无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参赛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经历。而有些同学则认为参加技能竞赛的都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尖子生,普通学生没有必要参加。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学生技能竞赛的热情度不高,从而缺乏了参赛的主动性。

(2)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虽说是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命题的,但却是极具有灵活性的。例如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技能竞赛的作品更极具有灵活性,但是目前许多的参赛学生的作品虽然精但却缺乏创新性,套路相对局限。

团队协作能力较差也是学生技能竞赛中存在的一个较明显的问题。许多学生的个人在竞赛中表现往往较突出,但是一旦需要团队合作就出现交流不够,配合生疏的问题。

(二)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1)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告知,使得学生了解技能竞赛的目的、意义,参与方式等,从而提升学生技能竞赛的参赛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生技能竞赛的开展目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的使用竞赛奖励来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篇9

关键词: 中职体育理论课 教学方向 教学策略

近年来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各地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入实践探索,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对学校体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目前,中职体育教学中,有计划的系统理论教学工作做得不够好。由于理论课时极少,除了开学和期末,一般都在不适合上室外课的阴雨、雾霾天气进行,而且没有相应的考核,使体育理论教学不能系统化。而且教师存在重技术教学、轻理论传授的思想,缺少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使理论课教学水平很难提高,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体育教师理论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存在脱节情况。

一、体育理论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是教育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运动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体育课的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可以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制订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收获运动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中职体育理论课的作用

体育理论知识课是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长期体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理论。通过有计划的教学,学生系统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指导平时的体育锻炼,而且使学生懂得防止疾病、预防创伤的基本卫生保健知识。所以牢固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学生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实践课时,一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注重运动型教学,忽略体育理论教学。而体育理论教学对学生而言,指从根本上理解体育运动学法、练法和健康养护法,从而配合身体锻炼需要进行合理饮食、睡眠、卫生、心理调节等保健方法,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传授运动技术,还要把运动技术的健身原理、学法、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这种缺失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增进健康是一种缺憾。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体育锻炼、欣赏、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锻炼,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性质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方向是就业,需要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职业学校学生一般是十七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尚处于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如能进行科学的锻炼,则肌肉、力量、肺活量等将有较大地发展,促进大脑中枢神经发育,提高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因此,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根据职高学生的心理及职业特点,科学安排理论知识传授,形成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三、中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向

职业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有很大的相似性,理论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和方式可以参照普通高中教学。

1.体育课堂常规,包括体育课的结构、组织、基本要求、安全及考核评价等方面。

2.体育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目的、健康的概念等方面。

3.保健养身,包括运动处方、常见运动损伤、体育保健等方面。

4.比赛知识,包括组织小型竞赛、参与运动会、相关比赛规则及体育欣赏等方面。

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职高学生需要更快速地融入社会生活,在某些方面要有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尝试加入一些更深入或更实用的内容。如:

解剖和运动力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身体如何运动;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体育绘图,培养学生空间感,建立空间和结构概念;对于绘画、制图类专业的学生,同样起到促进作用。

武术和健美操,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气质与姿态,增强身体素质;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工作岗位。

篇10

论文摘要 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而美学是一门关注人的哲学,提倡人性自由和人的自由发展,能够为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哲学依据。教育技术本身包含丰富的美学内涵,但其研究和实践领域往往偏重技术和开发,而忽略其中美学研究的重要性,所以有必要加大对教育技术中美学研究的力度。

1 引言

教育技术产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实践的技术,从视觉教育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无一不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教育中来。教育领域对科学技术的运用,的确解决了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为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技术并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我国教育技术受西方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颇深,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侧重于技术层面,而较少从美学和教育哲学的角度进行探索,对教育技术人文方面的研究略显单薄,这就导致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内普遍存在的人文因素萎缩,哲学意识淡化,出现偏重科技教育而轻人文教育,甚至技术至上主义等倾向,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不相符合的[1]。要解决教育技术中技术和人文之间的这种矛盾,就得树立一种科学的人文思想,并进而以这种人文思想来指导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实现其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而美学正好可以提供这样一种人文思想。因此,将美学引入教育技术,构建正确的教育技术美学观,在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统治力量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 教育技术中的美学形态

2.1 科学美科学美是建立在自然美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美及其内在规律的真实反映”[2]。真善美的统一,是科学美的完美写照。科学美表现在教育技术中,首先在于它的“真”,即要体现出科学理论中的客观规律和理性概念,它们反映了科学理论内在的结构美和逻辑美。教育技术如果能真正体现科学美,就能够用美的教育去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激发学习者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使其能够在美的意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效率。而善是指事物相对于人的功利需要的价值,教育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学习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一种善。同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满足人审美方面的需要。真善美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是以人作为价值主体,要求教育技术在追求技术开发的同时更多地重视人的本质。

2.2 教育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美的发展历程,而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因此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美感。教育美是指教育本身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能对教育中的审美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美的教育中得到美的体验和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技术应该充分体现教育中美的意境。首先,教育技术本身应该具有审美价值,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审美品质和伦理道德品质,这是人的本体需要,也是人性化教育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应该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强调运用艺术手法来体现教学法。例如,多媒体教材中使用富有艺术性的图像、色彩、音乐等艺术手法,可以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2.3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美感。教育技术的形式美集中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上。多媒体课件的构成元素包括静态元素和动态元素,静态元素包括文字、图形、图像等,而动态元素则包括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课件是在教学理论、艺术理论等指导下,将知识的表现形式从原来书本的单一表现形式转变为多媒体的复合表现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材料。作为一种知识的表现形式,多媒体课件主要强调的是形式美,即整齐美、均衡美、调和对比美、节奏美。

2.4 艺术美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它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教育是教师创造性的活动,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善于将艺术美运用到教学中,把抽象、无形的知识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教育技术的很多方面本身就是艺术创造过程,如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等,本身就是一件件美的艺术作品。

3 美学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

教育技术从一开始就和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初,萧树滋先生在其《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概论》等著作中就曾明确提出美学是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刘雍潜和李龙编著的《教育技术基础》中把美学作为技术基础中的一个内容。近年来,教育技术专著将美学或艺术理论明确列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基本上没有。由此可见,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内对美学的重视程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实际上,美学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它在实现教育技术的人本化、艺术化及其美育功能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1 美学是实现教育技术人本化的关键教育技术历来关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善,为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机器的过多使用弱化了人的潜能,并且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疏远;媒体在很多场合下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媒体本身,而忽视其中的教学内容。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有没有对技术的本质意义和深层价值进行探讨,其解决之道在于用正确的人文思想去指导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实现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平衡。从本质上讲,美学是审美领域的人的哲学,它以形象、生动的感性形式窥视人内心世界的美,并提倡人的精神解放和思想自由。因此,把美学引入到教育技术的实践和研究中来,将会“使教育技术更加人本化,更有利于教和学,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3]。

3.2 美学是实现教育技术艺术化的理论基础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和艺术具有相同的本质,艺术乃是现代技术救渡的道路[4]。技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艺术,艺术是技术发展的美好愿望。同样,实现艺术化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美好愿望,因为只有实现了艺术化,教育技术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其功能才能发挥到极致。美学是所有艺术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它从哲学的高度去探讨艺术的一般规律和艺术美的问题,包括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欣赏和批评的研究。教育技术的艺术化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的艺术化,而美学就能给它们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例如,教学设计要强调科学美和教学美;教学资源开发要注意界面的友好,色彩搭配的协调;教学过程则要讲究语言的流畅、优美,声音要清晰有致,富有感染力,这些都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

3.3 美学是实现教育技术美育功能的重要手段美育是教育,也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美学理论应用到教育中,其主要目的在于陶冶人的情感,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其人文知识的修养。教育技术中的美主要体现在媒体美和教学设计美2个方面,它们都具有美育的功能。媒体美可以美化教学环境,并满足学生物质、生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敏锐;教学设计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美育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包含丰富的美育思想、美育方法,这些都是实现教育技术美育功能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美学也是实现教育技术美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中体现了多种美学形态,同时美学对实现教育技术的人本化、艺术化等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却往往忽略美学对其深层次的影响。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使各种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研究者必须深刻反思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将美学引入教育技术,树立正确的教育技术美学观,使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必将有利于实现教育技术的人本化和艺术化。

参考文献

[1]廖宏建,冯奕兢.儒家教育思想对教育技术的人文启示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5(6)

[2]李亚青.关于科学美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