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实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实习方案

篇1

为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以西部计划实施五周年为契机,推动西部计划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12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内容

2012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保持xx年年水平。除2012年申请延长为2年期的志愿者外,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以下简称"农村区域化")、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完善2012年延长为2年期和2012年新招募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做好xx年2年期和xx年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题口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工作步骤

(以下时间均为参考时间,具体进度将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一)岗位申报

1.申报原则

4月上旬,服务省项目办按照相对集中原则,根据全国项目办确定的本省(区、市)计划派遣名额以及已经明确的各专项行动的服务岗位,根据《关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县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0】1号)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服务县的工作业绩、志愿者的服务成效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审定西部计划服务县资格,确定志愿者名额,并报全国项目办审定。曾因管理不力导致志愿者重大安全健康事故的服务县,2012年不再派遣新招募的志愿者。

2.有关专项行动服务县、服务岗位的确定

需要申报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岗位的市、县(区)级实施单位需填写岗位申报表(2012年西部计划服务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由同级团委确认盖章后报到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汇总后与省项目办充分沟通,确认盖章后统一上报全国项目办和相关部委审核确认。全国项目办将据此招募和分配志愿者。上述专项行动的岗位设置应在现有西部计划服务县范围内。

3.申报审核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的确定采用申报制度。各服务县项目办在本县开展服务岗位申报工作。岗位类别原则上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农村区域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和其它中选择。各服务单位申报岗位时,要详细填写岗位信息,岗位需求要切合实际,不应过于局限专业要求。

服务县项目办在确定服务岗位时,尽量选择岗位需求说明详细、后勤保障得力的单位,其中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岗位按照省项目办分配本县计划名额100%的比例确定服务岗位,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行动按照120%的比例确定,县乡机关、企业等其它类岗位,数量不得超过申报岗位数的10%。服务省项目办严格审核岗位信息和数量。确定服务岗位特别是教育岗位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形成接力机制。服务岗位原则上在服务县的乡镇一级(、新疆、青海单独确定)。4月初,各服务县项目办将服务岗位详细信息报服务省项目办。

4.录入并分配服务岗位

4月10日前,服务省项目办将审核合格的服务岗位信息,按一岗一人的原则,录入"招募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按照本省服务人数再次核实服务岗位数量及比例,按照对口招募省的招募名额分配相应的服务岗位,并及时向对口省项目办通报分配情况。

篇2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休息、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在校期间,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同时学生公寓是高校人群最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在夜间,就将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近些年来,大学生公寓起火事件屡见不鲜,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将试从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严峻现实与原因谈起,对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途径进行研究,以期能为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照。当然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并不是消除高校学生公寓火灾事故的唯一办法,要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严峻现实与原因

1.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严峻现实

先看下列几组数据和案例:2011年1月4日,武汉语言文化职院14栋4楼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及时疏散被困师生,未造成人员伤亡。2010年11月19日上午,江汉大学张湾学生公寓发生火灾,所幸大火被及时扑灭,无人员伤亡。“2009年3月16日上午,中央美院位于南湖公园内的学生宿舍发生大火,两层楼的学生简易宿舍起火,40分钟后,大火被消防员扑灭。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校区女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慌不择路从6楼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2008年12月7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女生宿舍801房间突然失火;同日下午南京江宁大学城的金陵科技学院一间男生宿舍又发生火灾;2003年2月19日,武汉大学测绘校区学生公寓4号楼发生火灾,着火面积达450平方米左右,30多间寝室均遭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2002年11月7日,浙江万里学院一女生宿舍发生火警,扑救及时,未造成损失;2001年12月17日,四川大学一研究生宿舍发生火灾,寝室内所有物品全部焚毁;据网上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高校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48人死亡,79人受伤。”

2.高校学生公寓起火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电脑、电视、饮水机、充电器等电器进入公寓。学生学习生活用品不断增多,可燃物也随着增多,学生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安全隐患增多,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也在增大。高校虽然进行安全教育,但有些学校仅是流于形式,在实际操作中,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也并没有把其当一回事,照样在宿舍里违章用电,有的甚至与管理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根本没有树立起灾难意识和做好防范灾难的准备。

(1)大学生在公寓内违章用电。大学生在公寓内使用劣质电器和大功率电器。包括劣质应急灯、充电器、电吹风、电热杯、电水壶、热得快、电褥子等器具。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贪图便宜购买劣质电器在宿舍使用,还有的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有时几人同时使用,使电线超负荷,很容易造成短路引起火情。

“热得快”的使用在各校区学生公寓是普遍现象,但屡禁不止。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把消防安全当回事,存在侥幸心理,总以为火烧不到自己头上,不愿到开水房打水,为了图方便,就在宿舍使用“热得快”。虽然学生公寓安装了超负荷断电装置,但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断电后,未及时拔下插头,待下次送电后,可能会引起火灾事故。

大学生在公寓内私拉乱接电线。一些学生为图方便,忽视用电安全,私拉乱接电线,情况严重。例如:在床上使用床头灯、电褥子,把正在充电的手机放在被子上,离开宿舍后忘记切断宿舍电源,在宿舍熄灯后从楼道灯或安全出口处私接电线为宿舍照明,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发热短路,从而引起火灾。

(2)大学生在公寓内乱抽烟。男同学中有许多人抽烟,有的抽完后不掐灭烟头,随手扔掉。烟头的内部温度高达几百度,一旦未熄灭,随意扔掉,落在易燃物上,就很容易引发火灾。据统计,许多高校均有因香烟未熄灭从窗口或阳台扔出掉在楼下晒的被子上而引发火情的事故发生。

(3)高校基础设施落后。大多高校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建校初期大部分高校校址都选在城郊结合部,其供水管网系统等基础设施是按照当时办学规模、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设计和建设的,电力配备落后,电力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承受现在用电器增多和学生人数增多的使用压力。老式建筑多,火灾隐患相对就会多一些。

从高校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的原因中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公寓起火大部分是由学生违规用电和抽烟造成的,学生是造成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学生公寓起火大部分是学生造成的

从高校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的原因中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公寓起火大部分是由学生违规用电和抽烟造成的,学生是造成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主要原因。因此让起火者主动参与到防火安全管理中,维护切身利益,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还能逐渐消减学生对被管理的抵触心理,维护其主人翁感。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将会更高质高效。这是让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现实原因。

2.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学生缺位

从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和以社会为主体的管理。“学校为主体的公寓管理模式是学生公寓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共同管理。其分工形式是: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学生行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以及学生宿舍的内部卫生检查和评比。后勤服务部门负责公寓的物业、安全、水电管理和其他服务工作。学校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仍是普遍采用的很成功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模式主要由投资者负责管理,也有极少数由学校投资建设的学生公寓经过招、投标形式委托社会进行物业管理。其分工形式是:社会企业全面负责学生公寓的物业、安全以及其他所有配套服务;学校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对物业管理和服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以协议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学校委派学生工作等部门负责学生的组织工作、管理队伍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并对社会企业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检查、评估、监督。从目前看,效果不尽如人意,物业管理和服务多数达不到学校的要求,结果是学校利益、学生利益与社会管理企业的利益经常发生冲撞而产生矛盾,使管理、服务、质量、效益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防火安全管理则是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之一。

在以学校为主体的公寓管理模式中,由后勤服务部门负责公寓的物业、安全和水电管理等其他服务工作;在社会管理模式下,则由社会企业全面负责学生公寓的物业、安全以及其他所有配套服务。可以看出在这两种管理模式的主导下,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没有学生的正式参与。管理的客体没有参与到管理中,这显然不符合“以人为本”和“善治”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一个人数众多的学生之家时,不但需要一个由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规范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系统,也需要管理的客体——大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否则将不利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

其次,学生是公寓的居住者,对公寓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公寓管理者,他们最清楚公寓潜在的火灾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传达防火信息,从这个角度考虑,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学生缺位则是管理资源的浪费。仅用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单一的上传下达的直线式垂直化公寓管理模式是不明智的,也是对学生安全的一种不负责。

3.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主要受害者

高等教育扩招后,每个班级一个教室的大学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而图书馆自习室的容量相对有限,因此宿舍就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消费时间最长、互动交际最集中的一个主要区域。从某种程度上讲,宿舍实际上是学生课堂的延续。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间一般要长于课堂的时间。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获取思想交流的渠道和娱乐的天地。

因此,高校学生公寓是一个特殊的场所,是学生的“家”,是大学生休息、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场所,是大学生离开父母外出求学的一个主要居住场所。这里一旦发生火灾,学生的生命财产将会受到威胁,失去“家”,学生是精神和物质上的直接最大受害者。若让学生参与到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来,学生则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这样既能做到全面掌握情况,代表和维护居住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公寓防火安全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共同做好学生公寓的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又能依靠他们严格落实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引导其他学生安全用电,并约束其违规用电行为,培养其自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途径

1.建立公开竞聘学生防火安全管理员制度

每一个学生宿舍都设一名防火安全管理助手,他(她)是宿舍楼层长的助手,学生管理员的召集人。每个楼层二名防火安全管理员,其职责是:对自己所在层的学生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召集每两周一次的全层防火安全管理助手会议,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层学生防火安全活动,这种活动的内容由管理员自己决定,内容越丰富越好,可以是关于防火的一些知识教育,也可以让大家在一起尽情自炊,让大家在一起安全的使用大功率电器,丰富大家的用电生活;督促这一层的学生遵守学校和宿舍的防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受理本层学生提出的各种防火安全管理意见和问题。上述楼层学生管理员除了完成各自分管的工作,都还要参加前台值班及宿舍楼内外的防火安全巡逻。这些学生管理员的选拔一般都采用公开招聘的方法,先自愿报名,再进行面试,选拔对象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获得岗位者任期一年,且不得连任,这样做是为了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和行之有效的普及落实高校防火安全管理教育。

2.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公寓是大家共同的家园,维护家园安全,人人有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认识和了解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参与到宿舍防火安全管理中来,起到参谋、助手和监督的作用,自选有责任心的值得大家信赖的学生干部管理。

学生公寓的学生干部要在民主选举中产生,作为公寓的学生干部一定要有责任心。他(她)既是学生的带头人,又是管理工作的好助手,是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干部生活在学生中,能直接地从学生中了解动向,获得代表学生心声的良好意见,反映同学的呼声和要求。同时,参与管理可使他们在正确认识如何管理别人的同时,懂得如何管理自己,自觉维护宿舍利益,自我成长。

3.建立宿舍管理制

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宿舍管理自律队伍是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宿舍管理制就是以单个宿舍为单位,在宿舍长的带领下,在不违反学校作息制度和用电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宿舍具体作息情况制定本宿舍安全用电规章制度,权责具体到个人,每位室员相互协作、互相监督,本着对本宿舍成员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做好本宿舍的安全防火工作。使安全用电成为每个宿舍每天都要落实的工作之一。

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将很大的管理模块,缩小成以宿舍为单位的小模块,以便减轻管理负担,强化宿舍及其宿舍长的管理作用。

4.成立学生自管会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管理的关键,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高校应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公寓管理活动,成立学生自管会。学生是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主体,能够对自己负责。学生自管会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锻炼、自我教育,承担部分治安、消防安全等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是一个由一群有责任心、有毅力、喜欢自我挑战锻炼的学生组成的年轻有活力团队。

学生的自治管理历来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形式,他们所代表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意志,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它可以克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对立的现象,大大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作用。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管会在学生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加强学生的自觉能力。可以在每幢公寓楼组建一支任务明确、素质较高的学生消防安全小组。学生安全员在经过培训的基础上,应担负起发现、制止、处理和报告火情隐患及扑灭初起火险的任务。这是一支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的重要力量。它能使广大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在行动上能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学生自管将会是学生公寓防火的重要力量。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实习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Carry out College Internship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nternship Practice Teaching

XIONG Shuangli, LI Anli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Practice hard and negative practice is a serious problem currently exists in college internships. This article from how to build a reasonable off-campus internship training program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llege internship practice base,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internships three suggestions on how solid and stronger college internship, to further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practice qua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 teaching quality

同志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歌德也曾强调“知识只有通过高贵的实践影响外面的世界”。大学生的实习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来说,分别是弥补自己就业的短板和通向就业的一扇门窗,提升教学质量与就业力和就业率的重要举措,企业考察和储备人才的有效方式。高校和企业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尤其是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学生的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但目前学生在校外实习涉及到工资待遇、人身安全、商业机密泄露、企业正常运转、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少和好奇心强给企业带来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一些单位由于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形式上接收实习生,但对于实习岗位的安排不完全考虑学生实习的最终目标,仅是让学生做一些整理文件、打杂之类的事情,不能完全达到实习目的,一些专家质疑实习的效果,并提出是否可以取消高校的实习。但是,一旦取消大学生的各类实习,现代教学研究型大学又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出台大学生实习相关政策,如广东为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另外,还组织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结合自己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现在不应该关心是否是实习,应该是如何做实大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实习作为理论 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与载体,真正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扎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在实践中认真社会,在实践中磨砺与成才。

1 合理的培养方案与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是做实实习工作与提高实习质量的前提条件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形式,是实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关键环节。成功的培养方案始终将实习实践融入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与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每种实习都是完成对整个教学课程的学习和对学生某些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西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实践体系示意图如图1:

图1

我们主要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时间创新培养平台与基地,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工作、创新、管理、沟通、社会适应和工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和主线,着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精神、实践和就业能力等。

2 稳定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尽管校内也有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基地犹如模拟的真空实习环境,学生只能学会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毕竟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才是培养提高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重要资源和保障。目前证明,仅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是完全不可能,也达不到实习要求,还是需要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习基地。当前十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合作模式、产学研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是校企双方长期保持“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生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核心目标是校企双方联合办学和联合育人。

各高校各专业建立和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习实践基地是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实习实践教学服务,应根据实习实践教学目标与计划,企业和行业优势,建立多层次实习实践基地。适合认知实习的单位不一定完全适合生产实习,适合生产实习的单位比一定完全适合毕业实习。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立一定不能简单地建在一方意愿的基础之上,学校组织实习主要是处于教学质量提升和缓解就业压力等需要,而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可以是主动联合学校为自己和社会培养学生,也可能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和节约经济成本,也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因此,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实习基地才是高校真正能长期合作培养人才的战略合作伙伴。

3 大学生实习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是提高实习效果与质量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管理与实习制度才能长期有效地维护与促进各实习实践基的良性发展。简单的依赖于人际关系的经验性和个体随机行为的实习,双方没有明确个则的责、权、利,意味着实习基地的随意性、临时性和不规范性,不能充分保障学生系统化的教学实习和各类实践。只有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及家庭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和建立各种规范、系统的实习制度,才能保障各类实习基地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实习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现有相关法律制度条件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主要包括:(1)校企双方签订产学研和共建实习基地类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包括明确学生实习产生相关的经费和安全问题等。有了协议的约束,督促企业将大学生实习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尤其可以促进双方积极地、规范地履行各自的义务,保障每年各种实习的顺利进行。(2)学校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并认真执行。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实习相关文件,并成立相关机构,但执行力度不够,认为实习工作主要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导致师生、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实习的极大不满。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实习工作,包括师资和经费的保障等。(3)实习前学校对实习生的教育与组织是完成各类实习的关键。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很多方面还远未成熟和稳定,缺乏职业素质和自我价值与能力的评价。实习前相关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应系统介绍和强调实习实践的目的意义、任务、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安全等内容。另外,提醒同学们切勿眼高手低,应正确定位,珍惜实习机会,在实习中积极主动多做、多问、多思、多学,认真做好实习日记。(4)学校应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或技术人员等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导师,一方面可以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实习实践教学工作,还可以参与校内理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有利于革新教学模式,培养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同时,还可以经常为学生做专业兴趣、职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教育。(5)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学生实习实践成绩或表现。不管是教学体系里的必修生产实习和课程实习,还是一般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都应认真评价学生实习成绩或表现。这样可以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实习,也可以及时了解实习中学生和企业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便于后期基地与实习机制建设的改进。(6)建立合理的实习基地评价和考核体系,定期进行实习基地评价和考核。高校应该根据评价评价和考核体系,每年考核所有基地,改革或淘汰运行不良的实习基地,增加“三赢”基地的投入,确保大学生有长期稳定的优秀的实习单位,进一步提升实习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真正的高等教育富含实习实践学习。实习实践的学习是高校学习的延伸,同时又是社会性的学习,不仅仅靠高校师生完成,更是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及家庭共同关心和努力探索,不断制定相关国家法律法规,革新教学模式、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等,真正长期有效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真正发挥实习实践教学的作用,真正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示范实习基地建设项目(12xjjx73)

参考文献

[1] 郑凌焱,孟琳.大学生实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46-47.

[2] 张炼,王新凤.我国大学生实习问题的政策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1.8:57-59.

[3] 赖红英,刘慧婵.广东为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N].中国教育报,2010.3.2:001.

篇4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非法传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一度沉寂的非法传销通过人才市场、虚拟网络等途径,逐步渗透进大学校园。大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在如何择业就业问题上比较盲目易信,属于易被非法传销组织拉拢和煽动的群体。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成功解救了陷入非法传销组织的实习生的案例出发,提出了实习生防治传销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实习生;传销;防治

1 案例简介

李某,女,20岁,为我院11级学生。2013年11月30日,在结束了为期5个月的实习基地实习后,李某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时,与男朋友一起被骗至安庆一传销窝点。2014年1月13日下午,李某通过QQ向11连锁班刘某求救,告知其已陷入传销组织,请刘某帮忙报警解救自己。刘某收到信息后,不知真假,于当日下午18:07分将该求救信息转发至11物流班级QQ群中。

2 处理过程

笔者看到这条刘某转发在班级QQ群上的求救短信时,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到李某,但在电话中李某与往常一样说:“一切正常,一切很好”。联想到李某的求救内容,虽然李某的回答和以往相同,但笔者意识到,如果李某真的陷入传销组织,很有可能处于被监视状态,所以只能应答简单内容。笔者马上转变问话方式,对她讲:“下面我来问,你只要说是或者不是”。随即问她:“你是不是陷到传销组织了”,李某很确定地回答:“是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确定李某已陷入非法传销组织中。

挂掉电话后,笔者第一时间汇报了分院领导,并在领导的指导下确定了危机处理方案,并按照危机处理方案执行。首先,时刻与李某保持联系,掌握李某的人身安全情况,其间,通过手机短信获得了李某的确切地址。随后,联系了李某家长,告知李某现在的真实情况,并将学校制定的方案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此外,还尽可能地联系了该事情的可能知情人,先后联系了该事件的举报人,即李某最早联系的刘某,及其他与李某关系好的同学等,了解事件详情,为第二天的营救进行准备。

2014年1月14日8:00,笔者与李某的家长赴安庆市宜秀区公安局报案,根据李某提供的窝点地址,当日上午10点多,顺利找到传销窝点并将李某及其男友成功解救。

3 实习生传销问题防治措施研究

实习作为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入社会的最后跳板,学校应主动进位,与学生一起构筑预防非法传销组织侵入的防线。

3.1 加强实习生思想教育,构建事前预防体系

在当前就业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学校需要在学生实习前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构建抵制非法传销的事前预防体系。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在校园内加强反传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从源头上帮助实习生认清传销的真面目,主动抵制传销;其次开展毕业生实习和离校教育,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勉励学生勇于面对就业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逆境,不气馁,不浮躁,脚踏实地;最后,帮助实习生做好实习单位选择工作,提倡理性求职,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陷入传销的泥坑。

3.2 建立有效联络机制,加强实习控制

通过李某的案例,笔者发现,目前高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主要依靠电话、短信或者QQ等传统的方式上,该案例中,凸显出了这种简单联系模式的漏洞,即使与实习学生取得了联系,却不知道电话那头的真实情况等。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学生实习过程的联络机制,已成为必要。

(1)三维联系,随时掌握实习生动态。学生进入实习期,为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可建立“学生、单位、学生家长”的三维联系机制:首先通过QQ、短信、电话等手段关注学生实习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有情绪波动、发生纠纷或无故离岗等情况,及时与学生联系,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其次,与学生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定期联系,可一周或一月联系一次,了解学生实习工作进展,及时为学生实习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最后,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生实习情况,为学生将来就业择业提供参考意见。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做好定期实习基地检查工作。很多高校也有走访实习单位的要求,但由于大部分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学生自主择业,导致实习单位分散这个客观条件所限,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学生实习单位走访全覆盖的工作要求的。因此,需有学校层面加强与校外合作单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坚持挑选业内先进、管理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保证实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允许的条件下,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如因学生个人原因,也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去向流动情况,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3.3 完善危机处理措施,提高营救效率

在教育学生抵制非法传销诱惑时,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视事前预防,忽略危机处理。这几年,高校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新闻屡见不鲜,高校不仅仅需要预防学生进入传销组织,也需要建立一套建立学生陷入非法传销组织营救预案,提高营救效率。预案分为响应条件、人员分工、营救措施、资源配备、媒体应对等方面。具体营救对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习学生主动求救。预案的制定应偏重于提高营救效率,借助地方公安、工商等政府力量,实施对被困学生的解救。一种是实习学生被动获救,也就是破获非法传销窝点时,发现有笔者校学生,其思想仍未从非法传销的幻想中转变。预案的制定应偏重于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就业前景的分析等心理引导,帮助其中从传销的美梦中清醒过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工作观。

4 案例总结

在当今复杂的就业环境下,在校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事件给学校实习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只有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实习管理工作,不仅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远离传销,也要从行动上加强实习生管理体制,避免传销向实习生伸出黑手,此外,建立大学生陷入传销应急预案,提高大学生解救效率,帮助误入歧途的大学生无论身心都脱离传销的恶魔。

参考文献

[1]唐金权.大学生传销问题及其防治[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85-87.

[2]闰超栋.传销对大学生的危害及防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42-44.

篇5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1.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相对滞后

目前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教育内容侧重于就业材料的准备和面试技巧的指导,不能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系统教育。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普遍没有职业规划,不少学生因职业生涯不明确而虚度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到临近毕业时才深感后悔。

2.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安排不够科学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就业前的实战指导,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在讲座的安排上也比较偏重于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 而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辅导、咨询和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参考意见等领域没有全面展开。这种现状应该引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部门的高度重视, 尽快转变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探索全新的职业生涯教育方法。

3.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机构还不够完善

现在各高校都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任务的二级学院或系一级的机构还不健全。据了解,全国大多数的高校没有院系一级的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教育的任务主要由辅导员来承担,而校级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更偏重于日常的行政管理、毕业生签约和举办毕业生招聘会。在客观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无力承担整个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任务,因此,建立院系一级的就业指导中心是十分必要的。院系一级的指导中心可以更好地承担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任务,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全覆盖,同时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单位,对历届毕业生实施就业追踪。

4.与国外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相比差距明显

和国外相比,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始较晚,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而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美国和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贯穿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的阶段都有详细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因此,美国和日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强,每位大学生对今后自己的职业目标都很明确。

二、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提出及其含义

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在新的教育阶段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进行不间断的职业生涯教育,并把它列入学生培养方案,以一定的学分加以保证,持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教育观的职业生涯教育方式。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在对自身个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具备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进入职场后的研修等,要求从幼儿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传授知识与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最终达到理解劳动本身和职业知识技能的目的。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而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 从而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需要的优质人力资源。

三、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 应突出的重点内容

1. 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处理和实践能力等。通过对大学生实行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使大学生了解现代职业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性、原则、影响因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方法,最终让大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产生学习动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明显的优势。

2.充分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

大学现在还没有关于学生开发职业意识的课程,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要把学生开发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有巨大的职业意识潜力。职业意识不仅对人的学习、思维方式有作用,而且对人的行动也有很大影响,职业意识决定是否产生学习目标和动力。目标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树立清晰的职业生涯目标。

3. 积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选择职业的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部分学生在就业和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种种不适应的现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现代大学生不仅智商要高,情商也要高。大学是一个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地方,走上社会后从简单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变为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和社会上各单位、各部门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要学会和不同的人友好相处,为走上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

4.培养正确的职业选择意识

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是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选择正确的职业是今后愉快工作的前提。在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应做到:

(1)引导学生对就业取向作出正确判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专业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寻找合适自己的岗位。

(2)调整自己的就业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要教会学生进行职业抉择,包括职业类别抉择、路线抉择、目标抉择、行动措施等,这不仅对大学生顺利就业至关重要,也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5 . 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的机遇,中央和地方也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并且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中,要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可行性,这样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同时, 也要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复杂性,教会学生创业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素质与能力。

四、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 实践与探索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是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 该学院在和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发现,国外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学生在大学生期间的职业意识明显高于中国学生,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择业能力较强。为此,该学院对各专业四年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并把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整个学生培养方案,四年必须修满16 个学分,否则将不能毕业。2004 年该学院开始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具体做法是:将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结合教学改革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育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行业、认识岗位、认识职业,进而树立良好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最终完成学生的自我实现。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分五个阶段:

1. 一年级――识自我

让初进大学校园的学生认识社会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趋势,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能力发展方向, 认识到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未来的成功,有助于他们更为积极地投入大学学习。在这个阶段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教育, 聘请知名企业老总、人力资源总监和经济研究专家为学生讲解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请历届已毕业的学生回校和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分专业参观相关的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运作情况,从而使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有了清晰的职业生涯目标后,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2. 二年级――定行业

进入大学二年级后,就会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学习开展的初期,学院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两周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去调研, 看看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助于增加专业兴趣,初步确定就业去向。调研结束后,小组写出调研报告,并在本专业进行交流。

3.三年级――定岗位

三年级是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的阶段,学院可以安排四周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基层进行岗位见习。通过见习,学生会明晰岗位的工作特征、素质要求和职位进阶路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利于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4.四年级――走出去

经过三年的积淀,学生已有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临近毕业,学校要提供就业技能(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如何保障劳动权利等)和就业推荐服务,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生涯规划的就业机会。在这个阶段学生基本完成了专业的学习,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撰写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院要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把毕业实习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寻找就业的机会。

5.追踪毕业生

毕业生是学院办学的宝贵资源,因此实习与就业指导办公室应该每年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追踪,及时更新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定期请毕业生回校,谈在工作中的体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对学校的教学培养方案提出积极建议,使教学培养方案能够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方案的关键是课程设置,为此学院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利用学院、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有关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和就业服务经验,遵循实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心理适应性原则,科学设置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

五、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

1.将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学生教育培养方案是关键

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方案的关键是将其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在大学四年的每个不同阶段都安排不同的内容, 并设置一定的学分,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在教学计划和学分上给予保证是完成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前提,这样就把职业生涯的教育作为整个大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上保证了该方案的顺利实施。要把全程化职业教育内容排入教学计划,必须要对现有的学生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跨入社会后能够清晰认识职业生涯目标、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设立院系实习与就业指导办公室是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前提

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整个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面广、量大,必须成立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在二级学院或系里成立实习与就业指导办公室是十分必要的,其功能是主要负责全程化职业生涯方案的实施,积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咨询和就业岗位的推荐,并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追踪。在人员的选择上要不拘一格,考虑聘任企业中刚从人事部门领导的位置上退下来的同志,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是很有益处的。同时配备专职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老师,使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整个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是实施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条件

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没有专项经费就无法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现在各高校二级学院或系对职业生涯经费的投入是有限的。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举办讲座、教师指导和对外开拓等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因此,学院一定要考虑该项目的专项经费。

篇6

关键词 校企互动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School-enterprise Interactive Training Model

WANG Peiliang, ZHANG Qia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Interactive training mode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foreign countries for a long time in the country in the ascendant, enabling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student parties benefit. Through multi-linkage, joint management can make school-enterprise interactive training model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interac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1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多方受益,影响深远

1.1 通过校企互动,企业获益良多

(1)开展订单式培养,获得优秀人才。企业从合作高校挑选优秀大学生,有意安排在亟需人才的岗位实习,进行重点培养,以便未来择优录用。被录用的毕业生因曾在此实习,熟悉环境,经验丰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2)开展产学研协作,获得高校智力支持。高校教师专业理论素养高,了解国内外产业发展动态,能组织团队对企业的经营难题开展深入研究,找到好的解决办法。(3)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也是众多社会利益主体的交汇点。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永续经营的过程也是企业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人才培养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因为企业的财富要靠人才创造。企业捐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设立励志奖学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学生提供兼职实习岗位,赞助大学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既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1.2 通过校企互动,高校提升办学质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适应校企互动的办学模式,高校教师需要及时掌握行业与科技发展动态,要深入企业与业界精英交流,了解企业运行管理状况,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提高学院校的师资水平。(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制定好的培养方案,不能纸上谈兵,要切实可行。通过校企互动,高校能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准确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种类、数量等,从而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培养人才理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使学校独树一帜,因此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3)优化教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巨大、经费紧张是高校的普遍困难,使实验设备不能及时得到添置,严重影响学校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为学校捐赠一些实用的设备,在校内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或在企业利用既有设施设备开辟实训基地,为师生开展实践教学创设条件。

1.3 通过校企互动,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1)了解就业情势,端正就业心态。未在企业实习过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常有“不知能干什么,究竟要干什么”的迷惑,要么妄自菲薄,要么狂妄自大,以致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通过在企业参与实习,学生对自己的素养与能力、兴趣与志向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准确定位,既不迷惘盲目,也不好高骛远。(2)拥有工作经历,在应聘中技压群芳。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很注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大学生一般没有工作经历,但在校企互动模式下,学生经常到企业进行工作体验和顶岗实习,有工作经验,因此具有独特的就业竞争力。(3)快速融入岗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提前参与岗位体验,较早地接触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能快速适应新的岗位环境,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在国外由来已久

(1)美国合作教育计划。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部分专业要求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以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这是美国“合作教育计划”的雏形,此后又不断发展创新,形成多种模式。①并行模式。以理论学习为主,且从事学校认可的实践工作,通常每周工作20小时,以低年级大学生为主;②交替模式。即学习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进行,强调工作实践与理论学习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践,以高年级大学生为主;③双重模式。即综合采用“并行式”和“交替式”,美国高校大都推行该种模式。

(2)英国三明治模式。1985年,英国发表《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1987年发表《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白皮书》,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后逐步形成了“1+2+1”或“1+3+1”的“三明治”工读交替合作教育模式,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发展路径,学生第1学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第2学年到企业实习,第3年回到学校学习理论,第4年再回到企业实践,由此实现理论与知识完美的结合。

(3)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高校实行“双元制”培养模式,大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工人,在校学习课程与在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其特点是,以职教立法为保障,企业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企业需求、相对稳定、广泛适应、能力培养、职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确定学生的专业,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作用,学业成绩的考核以职业要求为标准,由行会代表、企业经理、学校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4)澳大利亚项目导向模式。上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等校先后实施以工程问题和工程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他高校亦纷纷仿效。

3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在国内方兴未艾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人才。按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以及毕业后就业的去向,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四类。

(1)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学校除了开设教育部门规定的基础课程外,所有专业课程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来设计,学生毕业后大都到该企业就业。(2)专业技能课程嵌入模式。高校与企业按照各自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专业课程中独立或交叉地嵌入基础性技能培训课程,使毕业生一专多能,实现跨专业就业。(3)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模式。高校和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建立实习基地;高校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对口岗位实习,优秀毕业生可留在实习单位工作。(4)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以“项目研究任务”为导向,学生开展研究实践,以研究促进教学,并提升学生技能,主要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学术人才,就业层次高,专业对口性强。

一般而言,高职高专学校大都采用企业订单模式,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方式培养人才。本科大学大多采用专业技能课程嵌入模式以及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模式。研究生院校大多采用 “以项目研究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4 校企互动人才培养,需多方联动,齐心协力

4.1 优化合作环境,增强校企互动积极性

(1)高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2)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有权享有相应的劳动补偿和安全保障,企业应予以优待,不得克扣核减。(3)奖惩兼施,调动企业积极性。国家应出台相关法规制度,明确高校、学生、企业、行业协会在校企互动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行业协会要发挥协调与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

4.2 加强资源整合,打造校企互动平台

(1)信息共享。企业拥有市场需求、实用技术等信息,高校熟悉行业研究动态、先进工艺和经营理念。充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是校企双方真诚合作的基础。信息又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信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深度介入。企业聚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他们能将新工艺和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学校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与管理理念,这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学校能否全心全意地服务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经营困难,企业能否真诚地参与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养与能力,是决定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3)优势互补。学校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企业具有完善的实习条件。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相互奉献的基础上为对方真诚服务。校企双方资源共享的程度越高,协作互动的平台就越大。

4.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校企互动实效

(1)结合企业需求,开展实践教学。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学校一厢情愿地制订教学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后常常所用非所学,需要在工作中补课,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通过校企紧密合作,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特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依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实习基地。(2)结合企业困难,开展创新活动。除一般的实践并活动外,高校还可结合学校的科研平台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解成子课题,指导大学生开展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科技攻关、管理优化、服务创新等科研创新活动,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改进技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经济效益。(3)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基地。校企创新基地是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式,学校将办学方向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重点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既有效满足企业需求,又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可依托附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联合多所企业共建校企创业基地,建立移动课堂,理论授课和现实案例、工程项目相结合,实施校外兼职导师制,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主管请进大学校园,对学生进行指导。整合各企业实习资源,让学生获得多所企业的实习经历,构建“产学研―实训―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科规划课题(XJK014BJC 009)、教育部项目(教高函[2007]29号)及湖南商学院教改项目“湖南高校乡土教育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祥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 闫焉服等.校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

[3] 赵永生.浅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J].中国商贸,2012(30).

[4] 杨林,杨其华.美、英、德、澳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模式综述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2(3).

篇7

关键词:实习权益;实习法律关系;保障机制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创业法律环境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JG16DB173)

近年来,大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屡见不鲜,却始终得不到强有力的法律救济。司法实践普遍认为,实学生并不属于劳动者,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的法律规范缺失,完善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将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提升到立法层面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实习的法律关系

大学生实习法律关系,指的是法律法规所调整的大学生、用人单位、学校、政府等主体间在实习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大学生实习法律关系具有多边性和复合性。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用人单位、学校是实习法律关系的主体。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的实习活动只能算是一种在毕业之际提升能力的实践锻炼,大学生不完全符合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的主体资格,笔者认为,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而言劳动者具有以下特征:达到法定年龄+有劳动行为能力。只要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就应当符合以上两个特征,并且毫无疑问地适用劳动法来保护。判断法律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怎样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侵害大学生实习权益的主要表现

(一)不签书面劳动合同,欠薪现象严重

保守估计我国有80%的大学生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一旦大学生实习权益受到侵害,由于缺少书面证据,有关单位很难依据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实学生往往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时间弹性较大的实习活动,不少用人单位利用市场杠杆原理,将实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资薪酬,或者只是象征性的o些补贴当做报酬。根据201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某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实学生工资在500元/月以下的占到47%,500-1000元/月占33%,1000-2000元/月所占比例为17%,而2000元/月以上仅占3%……”

(二)超时工作,工伤保险空白

对实学生,用人单位通常会尽可能延长其工作时间,却很少会支付实学生加班期间的费用。此外,大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之前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必给实学生交付社会保险,如若大学生在实习活动中遭受到人身意外伤害,获得救济的概率是极低的。

三、完善我国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构建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

造成大学生实习权益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大学生实习制度和保障救济机制的不完善。所谓治标要治本,借助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主体的力量,努力构建大学生实习法律制度,完善大学生实习权益监督管理保障机制。实学生具有大学生和劳动者的双重属性身份。国家宜修订有关实习法律规范,专门规定实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实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争议纠纷纳入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将大学生实习法律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是从本质上保护大学生实习权益的重要途径。

(二)细化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则

1. 以劳动合同的形式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的依据。如若能够赋予实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避免用人单位偷钻法律漏洞。只有建立在双方相互平等、合理、科学的实习合同才能有效减少侵害实学生权益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大学生实习权益。借鉴各省市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宜规定用人单位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定范围内确定实学生的劳动报酬,并按照标准按时给予实学生所应当获得的工资薪金。

2.明确实习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学校应当实施实习考核并且根据不同专业设计相应的实习计划。定期对实学生进行检验,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实习情况,并依此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与政府、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合作,扩大大学生实习渠道,建立在学校统一管理下的实习单位。

实习学生在享有学习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及其他相关权利的同时,也应当遵循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他们的教育管理,及时与学校或者相关人员报告实习进程,接受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检验考核。如果因为个人过错而导致用人单位损失的,实学生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等。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教育管理主动向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必要的实习设备和安全的实习环境、指定实习指导人员对实学生进行各种培训,并依据对实学生的考核向学校反馈实习情况。

结语

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角度来看,维护实习期间的学生权益,有益于形成良好的“准劳动关系”,利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宁尚书.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法律保障[D].兰州大学法学院,2014.

[2]徐银香.责任共担 视野下大学生实习法律制度的构建[D].高教研究,2014.

篇8

一、民办高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要培养符合社会急需的电子类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合理程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是关键因素,这是学校在确立人才培养规格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靠学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民办高校,必须牢牢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进、出口畅通,赢得良好的生源和社会声誉,确保学校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市场的调研

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加强市场调研。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选定专业的教学目标,明确专业方向;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合理修订教学计划,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使专业更贴近社会、更贴近行业、更贴近需求;适时邀请社会相关人士和企业家到校指导,对课程的理论、技能、能力、创新素质等方面的教学侧重点和应达到的目标要求,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制订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断修订和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三)及时增添新技术类教学内容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面向世界、着眼国际市场,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要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使其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时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拉近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弥补因教材内容的滞后而带来的不足,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社会性、适时性和先进性,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接近市场,符合社会的急需。

二、制定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培养方案

以培养技术工程师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应有适当的比例,既不宜过深过窄,也不宜过宽过平,应在确定“前期按专业大类培养,后期按工作岗位能力训练”的交叉中又有独立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合理搭配,突出应用特色

将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和通信工程三方面知识进行合理搭配,合并、压缩或调整了原有专业课程中陈旧的内容;对一些重要的、学科理论有重大发展的基础课程进行重组教学内容体系,如减少了分立电子线路分析设计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加大集成电路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内容的知识单元比重。面向应用,拓宽基础知识面。如把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列为专业基础课;适当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的课程和开设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及发展动态等。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增强应用能力

培养方案中应突出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删除教学内容陈旧的实验、过时实验项目,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并充实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单项设计性试验和体现学科先进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加与工程结合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实验理论内容。通过实验课程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和接触现代工程设计软件包。对于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设计,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前加强与学生进行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提问,杜绝学生的依赖思想,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实现校企互惠

积极与实际工程项目接轨进行校外实习是大学生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是:实习学生小组化。将传统的实习方式改变成学生自由组合、自己联系与学校安排单位相结合,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联系,无条件的学生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避免同时在同一企业有过多学生实习而影响该企业的正常生产渗透,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共同体的“互惠、双赢”的产学合作模式。

(四)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增加实践机会

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电子设计大赛,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风好转的重要举措。学生科技活动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而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周远清.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 ( 12).

[2]孙清潮. 创业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J]. 理论导刊,2002, ( 1).

[3]丁邦平. 论国际理科教育的范式转换)))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 ( 1).

[4]刘春生, 等. 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

[5]宋斌, 冯淑娟. 民办高校学生择业心理特征及对策[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 (12): 53-56.

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必要性;构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在人才需求上尤其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高校的培养目标方能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吻合。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性人才培养是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的办学目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无论是本科办学层次还是专科办学层次。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应考虑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比例。然而受制于办学资金的限制,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么就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要么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1.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新设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这种迅速扩张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旅游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填补了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另一方面盲目极速扩张造成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雷同性强,特色不明显,直接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速度和方向。据统计,我国大多数旅游高等教学沿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1.3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是很多高校很多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人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愈来愈难。大学生就业难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大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相对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保证充分就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立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外,在企业中边实践边学习,提高实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充分而有效的准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1.4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功能的主要体现。旅游管理高等教学特别是地方性高校一定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上,课程设置模块除了要考虑到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地方的互动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培育上应优先考虑地方旅游企业,可以考虑与地方旅游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如此,不但可以节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费用,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还能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地方适应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2.1实践形式

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并形成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形成包括企业参观、课程实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课内外专业活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方式上,采用集中和分散、定期和不定期,校企联合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

2.1.1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实践形式

通过校内教师或邀请校外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座谈等方式,塑造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初步建立良好的仪态仪表、社交礼仪,掌握沟通技巧,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以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为载体的实践形式

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创业素质,强化创新创业理念。

2.1.3专业实验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和实训室等设施,加大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活动。同时,利用学期寒暑假进行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企业走访,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1.4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的实践形式

高年级时,学生应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学习企业中管理及技术人员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用人情况及对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感受社会竞争的压力,激发自己加强必备技能与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1.5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或研究内容来源于实习单位。学生紧密结合实习单位生产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完成的毕业论文可供实习单位采用或参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和企业之间增进了了解,单位找招聘时可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2.2实践内容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可实行“三结合、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据此确立相应的实践内容。“三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四层次”包括认知性实践、验证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科研性实践四个层次;“六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科研实践等六个教学模块,他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1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习过程。认知实习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今后的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调整作用。认知实践可以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见习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参观旅游六大要素所涉及到的旅行社、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餐饮和旅游商店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构成要素,对旅游活动相关企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可有案例讨论和实验室实验两部分构成,既有技术性较强的的管理实践,又有探索性的案例分析和综合课程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分别设置饭店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和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饭店管理实验室实验项目包括客房销售、前厅接待、餐饮服务,逐步掌握饭店前厅、客房及餐饮部门的操作技能;导游模拟实验室可进行导游模拟技能训练,进行导游影像资料的观摩学生,逐步提高导游技巧;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借助ArcGIS、Mapinfo、AutoCAD等软件,培养学生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景观视觉造型艺术、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等技能;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借助饭店、旅行社、景区管理等专业软件,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和专业管理软件的操作。

2.2.3专业素质拓展实践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所需,主要通过岗前素质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商务礼仪、营销技巧等实践课程和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可借助旅游歌曲大赛、舞蹈大赛、旅游礼仪展示与竞赛、旅游知识竞赛、普通话培训、导游大赛等形式开展。

2.2.4专业实训

在校内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通过到实习基地企业的实际相应岗位上实习专业实训,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选择的相应职业的岗位差异而分别设置,实训时间一般半年以上,太短不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

2.2.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

毕业实习主要依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专业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在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习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

2.3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3.1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指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目前,受资金和办学规模的限制,多说高校旅游管理实验室实训室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难易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种类单一,多是酒店,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短期内难易承受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请进来”:邀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二是“走出去”: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2.3.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组建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小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适时实践教学工作动态,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构建[J].科技向导,2013(5).

[2]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10).

[3]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J].文学界,2010(8).

[4]族学院教务处.湖北民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M].2013:284-299.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2011314)。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辅导时间表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35-03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numbers of studies on the Career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or Career Counseling Program, and including some sys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counseling. However, the real actions from most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latively weak, particularly compared with those more developed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lleges for a certain lack of systematic and operational movements. The exist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counseling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us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management school career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This career center designed a Four Year Plan that provides a detailed and useful “checklist” of important career related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and also provide a career guidance reference for the work of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Key words】Career planingCareer counseling programTimeline

职业生涯辅导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起源于美国。在美国,职业生涯辅导经历了从职业指导阶段到生涯指导阶段,产生了有关生涯的发展理论、生涯选择等理论。生涯辅导最先被运用到企业界,后又发展到学校教育体系中。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美国高校生涯辅导研究,了解并借鉴生涯辅导方案以便促进我国大学生生涯发展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本文以作者毕业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管理学院的职业规划方案为例,期望为国内大学特别是管理类院校的管理者和广大师生所借鉴。

一、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管理学院及就业中心概况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州立大学,其管理学院专业涉及会计、金融、市场营销、酒店与旅游管理、体育管理等。通过就业中心四年的指导和帮助,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能在毕业后直接找到管理层工作岗位,2008年年薪起薪接近五万美元。

成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毕业找工作,更期望学生能够通过四年的过程,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给自己加压,提高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从“应该做的”逐步过渡到“喜欢做的”;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大学生盲目就业,降低新职工的离职率等。该学院就业中心认为“好的教育成果之一应该是一份好的工作”。多年以来该中心帮助学生得到了许多美国大公司的青睐,同时协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主要包括两大中心工作:第一,确保高年级学生尽量找到满意的雇主;第二,协助低年级学生寻找实习机会。

他们认为,大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着手为今后的实习以及全职工作做准备。美国企业一般都希望能找到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应聘者,因此那些参与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学生会、半工半读、出国留学、社区服务以及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更加容易吸引企业。许多高校在大一学生正式上课前的始业教育中一般都会提及这方面的内容,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生的常识。

当然和中国大学一样,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成绩单是很重要的,但是成绩单里的高分并不能确保学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该校就业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设计出一份按时间顺序编制的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突出自己的强项,并且在未来的应聘过程中提升竞争能力。该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强,直接的读者就是学生本身。

二、四年职业规划方案具体内容

1.大学第一年

(1)选择基础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或者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经验。

(2)开始考虑实践工作经验:经历过多种专业工作的学生,在应聘时候,更有机会被录取。这些工作经验包括假期实习、校园工作等。

(3)从咨询就业中心的老师那里获取建议:许多企业招聘来自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学生需要及时了解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以及企业的需求。美国许多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人才网,学生可以把个人简历放到网上,不少学生通过校园网的搜索引擎找到实习和全职工作。就业中心还提供专门针对管理学院的人才网,只有该院的学生和注册企业才有权限搜索并申请相关工作。学生和企业必须注册登录才能搜索对方的资料。

(4)完成管理学院大一新生始业教育课程:美国大学的管理者和教授们很重视在学生入校之初,就教会他们有效掌握利用校内资源的能力。而一般每个专业都会设有专职的学业指导老师,他们的工作就是给予前来咨询的学生关于选课、出国留学、国内交换生以及实习的建议和指导。

(5)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全校共200多个学生组织,管理学院有21个学生团体可供学生选择参加。在参与这些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更多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龄人,学会在组织中贡献,并逐渐培养未来雇主期望的重要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开始建立人际网:该校管理学院经常会举行一些校友聚会和企业见面会或者讲座,这些都是在校大学生与外界交流,并建立人际网的好机会。许多美国大学生会在讲座结束时,主动向演讲者提问,或者在会后用E-mail联系。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凭借这样的机会与企业获得了接触并最终获得了工作机会。

(7)开始准备个人简历:拥有一份好的简历,意味着学生将准备好机会的到来。一般学生总等到毕业前夕,招聘会之前才开始忙着起草自己的简历,但是就业中心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参加简历写作讨论会并咨询就业指导老师,学校的图书馆和就业中心也会有许多免费的资料供学生取阅使用。

(8)参加招聘会:大一学生去招聘会不是为了马上找工作,但是招聘会是一个绝好的了解潜在雇主的场所。就业中心鼓励所有的各个年级的在校生都去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公司,甚至可以去和公司的招聘代表进行交流,以便深入了解招聘企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2.大学第二年

(1)通过上课和课外活动,继续摸索自己的兴趣:考虑是否需要攻读双学位或者选修专业以外的课程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如果学生有任何关于选修第二专业,出国留学或者国内交换项目,可以去咨询管理学院的学业指导老师。

(2)采取主动,寻求领导者机会:绝大多数的招聘企业都非常看重学生的领导经历,所以大二的学生可以在社区服务、学校活动和体育活动中寻求适当的领导者岗位。

(3)起草并更新个人简历: 如果学生对于简历写作还没有头绪,就业中心的老师随时可以提供帮助,而且都是免费的。

(4)参加就业中心的项目:就业中心会定期举行一些讲座和讨论会,其中包括专业选择、简历和自荐信写作、招聘会功略、面试技巧、实习始业教育,以及如何建立人际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参加。

(5)参加招聘会:需要让学生知道学院招聘会的大致时间,以便他们做好准备。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全校性的大型招聘会在每年的二月份,而每个学院甚至是各个专业往往都还有单独的招聘会,规模也不少。譬如该校管理学院的招聘会在每个秋季学期之初。

(6)寻求工作经验,包括实习:多样化的工作经历是雇主非常看中的。学生可以利用就业中心的校友导师项目。校友导师是指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成就的从该校毕业的校友,他们自愿在业余时间与在校学生结对子开展座谈或者电子邮件联系,以提供一些专业的职场信息和建议。

(7)通过网络申请实习。

(8)与学校的导师和教职工建立关系:学校的老师和行政人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许多老师和行政人员与行业联系甚密,也可能成为学生人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扩展专业领域知识:对于管理学院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学生应该自己去阅读管理学方面的刊物,譬如《商业周刊》。

(10)考虑出国留学:美国学生出国留学相对中国学生来说更普遍更方便,因此,想要出国的学生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时候出国更合适。

3.大学第三年

这一年,美国许多公司开始到校内来招聘大三实习生,是学生就业前较为关键的一年。该校就业中心因此也将大学第三年的时间表细化到两个学期。

(1)第一学期

1)注册校内人才网,并学会如何搜索实习公司和岗位,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列一个单子,写下招聘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自己如何在今后发展并取得这些技能。

2)更新个人简历和自荐信:参加个人简历和自荐信写作讨论会,并请就业指导老师修改,准备面试。

3)尽早寻找实习机会:许多美国公司招收实习生的最后期限在每年十一月,学生可以上网研究工作描述以及招聘企业需要的能力和个性。

4)利用校内人才网寻找实习机会。

5)研究:研究目标公司和行业,并且整理出自己的第一选择和第二选择名单,并着手申请。

6)与招聘方见面:不仅是招聘会,还有其他途径可以与招聘企业见面――实习招聘会,公司推介会、模拟面试、讲座、学生团体活动等等。

7)扩展自己的人际网:可以通过学生团体、专业组织、亲戚、朋友、同学、老师、行政人员等扩展自己的人际网,并且告诉大家你要找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8)利用就业中心的校友导师项目。

(2)寒假和第二个学期

1)留意人才网:许多岗位会在寒假贴出来,学生要时刻留意并申请感兴趣的职位。

2)参加大三学生动员会:一般是在大三第二学期初举行。

3)保持乐观的态度:因为找实习工作可能花费时间较长,学生要保持乐观、灵活和现实的态度,可以重点申请一两个领域的实习,但是不要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关注各类求职信息和资源,包括网络搜索、网站、刊物、行业杂志、专业协会和通讯录。这些资源一般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和就业中心免费获得,或者学生支付复印费用。

4)提高面试技巧:面试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或者是模拟面试。

5)与大四学生联系:许多大四学生本身就掌握着有效的实习资源和人脉关系。

4.大学第四年

许多优秀的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期望在毕业时找到起薪更高、更具挑战的管理层岗位。要在此时就找到一份管理层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是通过三年多的持续的职业生涯努力,学生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1)鼓励学生继续为就业努力,可以告知学生较高的薪资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供学生参考。

(2)重新整理简历,并为大四就业做出以下策略:列出意向单位和工作机会,可以不断增加或者修改;参加就业中心的简历写作课和面试准备课,并进行操练;利用校友导师项目和资源;利用学校招聘网络寻求工作机会;参加招聘会;学习如何在面试以后跟进,并如何做出选择。

三、对中国高校的几点启示

美国高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是非常细致而且有计划性前瞻性。有些内容看似重复,譬如每一学年的计划表中都提及了简历、网络申请等内容。其实目的是让任何一个年级的学生在拿到时间表后都能一目了然,马上着手准备,尽量不让学生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就如美国人常说的那样:永远不会太晚。但是就是通过罗列这些内容――“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放手”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而成熟的职场人和未来的管理者。我们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职业和选择职业,如何根据市场需要去定位职业,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职业生涯设计简单化。

注重宣传,优化形式,提高效果。除了建立完善的专门网站,该就业中心还将相关内容整理以后按照年级分类印在传单上,每个年级单独列一张,放在教学楼、资料室和就业中心门口等醒目位置供学生免费取用。看似内容很多,但是分摊到每个年级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参阅,根据自己情况对学习和工作做好更好的计划、安排和调整,大学生活也随之更加丰富精彩。

根据校内外资源和学生特点,完善方案。中国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数很多,很难依靠辅导员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细致的辅导。因此,设计并制定类似美国该所大学的职业规划表,非常有必要。管理者和教授们需要在始业教育阶段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存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独立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Chase Career Cent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Your Freshmen Year[EB/OL].isenberg.umass.edu/career/ Current_ Students/

Undergraduate_Career_Management/Freshman_Year/, 2009.10.15

2 Chase Career Cent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Your Sophomore

Year[EB/OL].isenberg.umass.edu/career/Current_Students/ Undergraduate_Career_Management/Sophomore_Year/,2009.10.15

3 Chase Career Cent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Your Junior Year[EB/OL].isenberg.umass.edu/career/Current_Students/

Undergraduate_Career_Management/Junior_Year/, 20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