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南旅游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2年9月,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在英国伦敦《海南:旅游和观光发展潜力(2011-2021)》报告,展望海南旅游业未来十年发展状况。报告说,海南旅游业在2011至2021年间年均投资增长9.5%。2011年海南旅游业投资为763亿元人民币,约占该省总投资的50.9%。2021年将达到1891亿元,约占总投资的53.2%。同时,报告也多次指出海南旅游存在过度开发的预兆,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开篇的《概要》部分即提出警示: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海南旅游发展速度非常快,但这种快速发展需仔细监控。否则可能造成供应过度且无序增长,从而削弱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报告说,大批投资者和开发商争相进入,以期从海南旅游业快速增长中获取丰厚回报,但海南须看到相应的风险。有些预兆已露出苗头:各市县之间恶性竞争,导致发展过度、难于控制、不可持续。过度开发风险还体现在水资源短缺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等。因此,笔者认为,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相应调整规划,从以往过度依赖阳光、沙滩和高尔夫等传统旅游产品,转向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加快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以提升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海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海南旅游资源多元性开发
目前,海南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而言,主要是集中在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当然这与海南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关,但是就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如果过多地依赖自然生态环境来开发旅游资源是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而且不利发展旅游文化内涵,树立旅游产品品牌。因此,大力挖掘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海南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化,让海南旅游产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有利于海南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外旅客来海南,畅游天涯海角,领略椰岛风光,享受沙滩白云,感受黎苗文化,最令人回味的是天人合一的心灵感悟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据有关旅游机构做过调查,旅游者出行最大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因此,旅游活动具有文化交流的功能,旅游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播相生相伴的。每一个旅游者都充当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所以,大力发展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事实上就是对海南民俗文化起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三)有利于加强海南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是各国发展旅游产业的共识。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笔者认为,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海南在开发旅游资源上,一定要实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融合。这对于提升海南旅游文化内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增强海南旅游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一个地方旅游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从旅游业的发展看,文化资源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凡是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强的地方,都是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度挖掘民俗文化是提升海南旅游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不言而喻的。从政府到民间,我们都应对此加于重视。
海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一)原生态原则
任何文化现象都有其赖于依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民间习俗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民众基础,是普通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和人生追求的真实反映。所以,民俗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不可能脱离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而产生。这就要求我们将民俗活动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其原生态,不能以商业化的思维为主导。否则开发出来的民俗旅游产品是不真实的、不长久的,缺乏文化质感,难以对旅客形成吸引力和震慑力。
(二)保护性原则
民俗是一个地区或民族在经过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它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非同寻常。国际上,但凡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无不重视保护像民俗这种具有强烈本土文化特征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我们面对自己先人所遗留的精神财富却不倍加珍惜,妥善保护,有时候甚至是竭泽而渔。任何文化都是由人来创造和传承的,所以,在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时,对传承它的群体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否则,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保护物态的民俗,那么,这种保护也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也会导致物态的民俗走进历史博物馆,成为死沉沉的展品。民俗事象应该是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
(三)参与性原则
民俗旅游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而不像自然风光旅游那样仅是观赏而已。它要求旅游者只要直接参与其中,才能体验到一种别样的生活文化方式。所以,民俗旅游产品在开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才能够让旅游者参与到其中,把他们的兴致调动起来,满意人们求知的欲望和猎奇的心理。比如,海南岛的中西部的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近年来,由于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许多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已经或者正在开发。这些旅游产品在设计上,一定要注意让旅游者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生态当中来体验民俗活动。此外,我们在打造一些民俗文化活动时,应该要坚持与民同乐、与民同庆的原则,让民众在参与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时感到心旷神怡,这也是民俗的真谛所在。
篇2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韩国;济州岛;旅游发展
2009年底,国务院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旅游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济州岛与海南岛同属岛屿型旅游目的地。虽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种创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但韩国济州岛等其他岛屿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经验,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成立背景
按照韩国行政区划,韩国全国共划分为1个特别市、6个广域市、1个特别自治道和8个道。济州道是韩国唯一的特别自治道,济州特别自治道行政区域内包含韩国最大岛屿—济州岛及周边8个有人岛和55个无人岛。
旅游业一直是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的核心产业,特别是自2006年设立济州特别自治道以来,以济州岛为中心,济州旅游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2002年1月26日,韩国政府颁布了《济州国际自由城市特别法》,该法自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济州国际自由城市特别法》的核心目标是将济州岛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旅游、休闲、会展城市。主要内容是:打造“世界和平之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外国人自由往来济州岛,加强对外沟通与联系(济州岛实施免签证入境,扩大游客停留区域,为游客提供外语服务等);培育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设立外国大学,设立国际高中,实施教育财政特惠政策等);实施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建设济州尖端科学技术园区,设立济州投资振兴园区,设立船舶注册特区,促进水上休闲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及乡村文化发展。
为了从行政、财政等制度上对“国际自由城市”建设予以支持,2006年2月21日,韩国政府颁布了《济州特别自治道设立及建设国际自由城市特别法》,2006年7月1日韩国政府批准将原来的济州道升级为济州特别自治道。济州特别自治道确立了4+1的核心战略产业:“4”代表旅游、教育、医疗和绿色农业,“1”代表尖端产业。可以说,建设“国际自由城市”是济州发展的目标和愿景,设立“济州特别自治道”是推进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成立以来旅游业发展情况
1.旅游业吸引投资情况
设立济州特别自治道对旅游业吸引投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表1数据可知,2004年—2007年,济州特别自治道每年设立的吸引投资目标额略有递减,但实际吸引的投资额持续增加。2004年—2006年,目标完成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52.8%、54.7%和65.0%,特别是2006年设立济州特别自治道以后,2007年目标完成率达到110.5%,大大超过了最初设定的旅游业吸引投资额的目标。
表1 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旅游业吸引投资情况 单位:亿韩元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4]
2. 旅游人数
2005年—2009年济州来访游客人数如表2.
表2 济州来访游客人数 单位:千名
资料来源: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观光协会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访问济州道,济州特别自治道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在韩国国内,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自2006年特别自治道成立以来,共在韩国国内大型城市举行旅游说明会36次,在旅行专业报纸刊登旅游宣传文章64次;为了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在中国、日本等地举办旅游促销活动399次。
济州特别自治道设立3年来,济州来访游客持续增长,2007年增长2.2%,2008年增长7.2%,2009年增长12.0%;特别是来访外国游客,达两位数的增长,2007年外国游客增长率达到17.6%,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访外国游客未有增加,但2009年很快恢复,外国游客人数大幅增加,增长率达17.0%。由上述数据可知,设立济州特别自治道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效果是显著的。
3.观光振兴基金预算支持及放宽旅游企业审批手续等情况
随着济州特别自治道的设立,济州获得了更多观光振兴基金支持。2007年获得了44亿韩元的观光振兴基金支持,自2008年开始,济州每年获得100亿韩元的支持;同时,进一步放宽了旅游企业的审批手续,旅游开发企业审批期限由原来的22个月缩短到13个月(减少了9个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济州旅游业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济州旅游费用高
韩国著名报纸《朝鲜日报》在2006年9月22日第4版刊登了“旅游费用最高而游客满意最低”的文章,对济州岛旅游中存在的“高价、低质”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有韩国学者指出,济州岛旅游费用与东南亚相比,贵很多,特别是济州岛的酒店费用、餐饮费用和交通费用都较高(包价旅游产品除外),对自助游游客和家庭游客极其不利;通过比较中、日、韩(济州岛)2夜3天高尔夫包价旅游产品可知,济州岛的费用也是最高的。
2.休闲型旅游产品亟待开发
济州岛是韩国最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亚洲10大国际会议城市,每年在此召开100-120余次国际会议。在建设国际自由城市背景下,如何将现有旅游产品与教育医疗产业整合是济州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发特色医疗旅游产品和教育旅游产品是关键;同时,来济州岛旅游的外国游客主要是日本、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游客,这些游客一般坐直航飞机抵达济州,在岛上停留最多2夜3天或是3夜4天,如何开发更多休闲型旅游产品让游客停留更长时间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韩国观光公社组织旅游专家于2007年3月31日——4月1日对济州主要旅游地进行了旅游服务暗访,暗访结果显示,服务人员的外语能力普遍欠缺,服务态度不好,特别是餐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低。
济州特别自治道于2007年5月4日的“游客投诉处理案例报告”显示,游客投诉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从业人员态度不好及交通服务质量不高。
四、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
2009年12月31日,国发[2009]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六大战略定位: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海南旅游业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济州是韩国唯一的特别自治道和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与济州岛同属岛屿型旅游目的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建设分别是中国、韩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国际自由城市背景下的济州特别自治道于2006年设立,迄今国际自由城市已建设了3年,建设经验和教训值得思考。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的设立,使济州旅游业投资、旅游人数大幅增加,旅游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对济州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步深入,海南旅游业势必迎来高速发展期。
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济州岛旅游费用高、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也早已存在于海南旅游中,只不过存在的形式并非“高价”而是“低价”,但这种“表面低价”是具有欺骗性质的,最终游客面对的是过多的自费项目和旅游购物等“高价”。具体来说,由于海南部分旅游企业追求短期效益,对包价旅游产品进行削价竞争,导致“零负团费”、购物欺诈、宰客现象等问题频频出现,旅游价格起伏过大,严重损害了海南的旅游形象。
济州岛休闲型旅游产品亟待开发问题也是海南岛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有中国学者指出,海南旅游观光线路单一,“环岛三日游”作为海南旅游主打产品一统十多年不变。同时,由于旅游产品开发缺乏远期规划,投资经营者不是靠产品的吸引力和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源,而是靠提供高额回扣,严重制约了海南旅游产品的丰富和完善。
济州岛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的问题也是海南旅游经营中存在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意识不强和旅游服务技能偏低两个方面。
五、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对于包价旅游产品中的“零负团费、购物欺诈、宰客现象”等问题,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严格规章制度,依法对违规者以严惩;同时加强对旅游者 “明白消费、快乐旅游”的宣传,引导旅游者合理消费。对旅游业快速发展而导致的“高物价”问题,政府应通过税制减免、对旅游企业实行优惠补贴等手段,抑制旅游消费价格过分上涨,维护旅游消费者的权利。
第二,充分利用岛内丰富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医疗、保健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使游客在岛内停留时间更长。海南岛与济州岛相似,四面环海,非常适合开发海洋休闲旅游产品。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将旅游度假产品与医疗、保健结合,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旅游收入,让游客满意。
第三,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旅游服务的核心是“让游客满意”。“游客满意”意味着游客对旅游全过程(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的满意。应充分利用IT技术,建立功能强大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使游客在旅行前更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接受旅行指导;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使游客在旅行过程中获得满意的服务;应提高顾客关系管理水平,定期回访游客,使游客在旅行后与旅游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使游客满意,提高游客的忠诚度。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海南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创新,使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担负起“试验田”、“排头兵”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韩国国家概况.[EB/OL]. (2009-7-15). [2010-2-3] /chn/pds/gjhdq/gj/yz/1206_12/.
[2]济州特别自治道.[EB/OL]. (2009-12-4). [2010-2-3] /wiki(韩).
[3]金真浩 江才南:以效率为中心的区域发展与地方化的困惑[J],21世纪政治学报,2007,17(3): 311-333(韩).
[4]金钟来:济州特别自治道评价和今后发展方向[A],韩国政策科学学会夏季学术大会论文集,2008:161-182(韩).
[5]济州特别自治道:为建设超一流国际自由城市而奋斗的济州[J],地方行政,2008, (1):56-63(韩).
[6]尹大顺:济州特别自治道观光经验问题与对策[A],第63次济州学术论坛,2008:80-88(韩).
[7]尹与勋:建设东北亚最好的国际自由城市--对济州特别自治道金泰焕知事的访谈[J],事件与人物,2008,(1):65-69(韩).
[8]金永河:济州旅游--服务态度及交通服务亟待改善[N],事件济州, 2007-5-16(4)(韩).
篇3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08-02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旅游酒店业的高速发展必然对高质量的旅游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高端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的紧缺,将严重制约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而培养和提供高端技能型酒店人才正是海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任务和使命。下面就海南高职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找准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类型,他与我们的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是有本质上的区别。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能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差异的;人才层次是高段人才,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高(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这些人才将来工作的场合和岗位是主要是基层第一线。以上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些内涵,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专业具体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所在的行业为第三产业里的服务接待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1)技术含量不高;(2)从业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对客服务;(3)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非常重要。该专业名称为“酒店管理”,即我们培养的人才将来是一个管理者,是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人员,而不是简单的、狭义的、高技能的“服务员”。当然,要成为一个酒店管理人员,首先得成为一个高技能的服务员,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矛盾。因此,海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应旅游、酒店业中、低层管理岗位需要的,从事酒店服务、经营管理和旅游接待业工作的国际化、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把握市场,协调发展专业规模
海南省未来的建设目标是“国际旅游岛”,在旅游产业方面,海南走在祖国的前列。2010年11月25日,中国酒店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三亚开幕。来自境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酒店业专业人士近200人汇聚一堂,就现代酒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论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海南已有星级酒店237家。从酒店等级来看,五星级酒店21家,四星级酒店56家,三星级酒店110家,二星级酒店40家,一星级酒店10家,尚未评定、达高星级标准的酒店近20家,已基本建立起了包括高、中、低不同档次,能适应不同客户群的酒店业体系。从酒店品牌来看,希尔顿等21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已进驻海南,涉及32个品牌、48家酒店(含在建、拟建)。此外,还有6家具有影响力的国内酒店管理集团落户海南,涉及9个品牌、23家酒店(含在建、拟建)。海南已逐步成为全国顶级酒店品牌最集中,并且酒店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三亚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前沿城市,旅游酒店业发展迅猛,仅以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为例,规划到2020年该区将达到25万人。其中,过夜游客14万人左右,所需要的服务人员达7万人。
从以上数据看出海南酒店发展势头强劲,需要从业人员也将逐年增长,因此,海南高职院校必须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广阔的就业前景,把握好生源市场,注重酒店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齐头并进,形成专业规模,将专业办大办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的作用。
三、职业认同,提高整体生源质量
中国人受传统职业分级文化“士、农、工、商”的影响深刻,对某些行业职业存在天然的偏见,导致不能正确认识到某些职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而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所在的行业为第三产业里的服务接待行业,正是国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服务行业,其实这种观念早就应该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农业)占10.12%、第二产业(工业)占46.78%、第三产业(服务业)占43.10%。从数据可知服务业产值已经快接近工业产值,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数据将继续扩大,服务业将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和其他发达国家情况一致。从事服务业不应该成为未来就业的下下之选。
四、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所以教育始终都需坚持职业性、开放性、灵活性的人才培养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端机能性人才、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而要做到“职业、开放、灵活”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学校专业人才的产出和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永远有一段缝隙,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不能做到完全的“无缝对接”,但是可以尽量缩小这个缝隙。在海南,有丰富的酒店资源,这为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先天的优势,酒店从业人员供不应求为各酒店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内在动力。
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上,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但始终都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酒店需要的人才”这个最终目标进行,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方式有:设立定向酒店人才班、建立实习基地、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等,这些方式对酒店专业的学生培养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较早采用了定向培养的方式,并且开设了三个“定向酒店人才班”,分别是“丽思卡尔顿酒店人才班”、“喜达屋POP(Power of People)人才班”和“海航酒店人才班”,供学生选择。学生进校门后,根据学生意愿及生源地情况,学生自愿申报某个人才班,经校企共同面试通过后,正式成为人才班学员,在校完成学习后到相应酒店实习,实习结束后在相应酒店就业,加快了学生职业发展的速度。达到了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就业即升职”的良好效果。
五、工学结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
目前,海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普遍采用的是“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完成两年的校内学习后,第三学年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这不是最理想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但这是由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酒店的行业特点、学校教学实施共同决定的一种比较合适的模式。海南旅游属于热带岛屿旅游,所以受季节影响较大,春冬是旺季、夏秋是淡季;同样海南酒店的经营也受此影响,由于从事酒店业工作经验至关重要,所以酒店不欢迎短期的实习生;而交叉学习、实习的培养模式对学校教学组织增加了难度,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了现在海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以“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际上,单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即学习和实习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实践中总结理论。迫于现实情况,无法做到系统化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但是海南高职院校还是可以充分利用海南旅游、酒店的先天优势,在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一定程度上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海南每年有大量的会议、展览、赛事等活动,举办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相关接待人员,这正好为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提供了绝佳机会。学生通过这种短期的工作,能够学以致用、开阔眼界、积累经验,达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六、交叉实习,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交叉培训就是一个部门的员工到其他部门学习,培训上岗,实现达到这位员工在对自己从事的职务操作熟练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另外一种职业技能。通俗的讲是一个部门的人员到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现场接受培训。经过交叉培训的员工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对于服务业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交叉实习就是指在实习过程中接受交叉培训和上岗的过程。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酒店中低层的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人员需要对酒店的整个业务系统充分了解,因此交叉培训和上岗对学生至关重要。是否提供交叉培训和上岗的机会也是判断酒店是把实习生培养成未来的酒店管理人才还是当作廉价的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有约1年的时间在酒店顶岗实习,在这段期间,学校要与酒店签署协议,保障给予实习生交叉培训的权利。一般来说,交叉培训会给酒店带来工作安排上困难和成本的提高,酒店一般不愿意为实习生提供交叉培训和上岗的机会,但是为了达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和合作单位据理力争,若无法实现,则应另寻合作单位,最终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七、对口就业,致力服务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通俗的理解就是要学有所用,且要立竿见影。完成该专业的学习后,能够到旅游、酒店企业就业,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生产,服务与区域经济建设。对海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就是培养的人才要从事海南旅游、酒店业,为海南旅游、酒店行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服务于海南经济建设。这就需要海南高职院校加大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学有所成;与此同时,加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明晰职业发展潜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学生学为所用。
八、持续改进,彰显酒店专业特色
酒店的发展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海南有最具优势的酒店资源,同样海南就应该有最具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海南高职院校应把握机遇,加强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在专业的师资、课程、教材、实践、实习、就业等方方面面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创新,将酒店管理专业做大做强,形成特色。
篇4
关键词:银行卡;消费;国际旅游岛
中图分类号:F832.2
银行卡支付是国际通行的现代化支付方式,已成为我国社会公众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刷卡消费具有快捷、安全、高效等特点。国外权威研究表明,银行卡支付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银行卡消费的普及,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现金使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海南度假、休闲、消费、购物,这对海南金融支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旅游地区应具备优越的金融服务环境,应能提供优质的银行卡刷卡消费服务。因此,加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促进刷卡消费便利化,对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大力推广刷卡消费,可推动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地区接轨,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提升国际旅游岛形象,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一、海南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一直是国内比较重视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省份,自1993年启动“金卡工程”建设以来,海南深入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形成了人民银行重视、发卡机构支持、特约商户满意、银联协调实施的建设模式,建立了统一的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和专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人民银行等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海南银行卡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银行卡发卡机构和发卡量进一步增加
首先,银行卡发卡机构进一步增加。自2010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启动以来,海南省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户海南,对落户海南的金融机构予以财政奖励和政策优惠,因此不断有新的金融机构入驻海南,群众可选择的银行卡发卡机构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省内共有银行卡发卡机构13家,较2009年末增加4家。
其次,银行卡发卡量保持增长。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发行银行卡2177万张,同比增长14.22%。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1989万张,信用卡发卡量为188万张(见图1)。海南人均银行卡拥有量2.54张,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4位。
(二)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4.72万户,联网POS机具7.36万台,ATM0.36万台,同比分别增加0.68万户,1.49万台和0.05万台。
第一,每台受理终端对应的银行卡张数持续下降。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张数为5974张,好于全国平均8000张的水平;每台POS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296张,也好于全国平均490张的水平(见图2)。
第二,每万人对应ATM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平均每万人对应ATM数量4.25台,同比增长31.99%,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0位。
(三)银行卡消费业务量持续增长
2013年上半年,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2438.92万笔,金额74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4%和55.60%(见图3)。
二、海南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的实践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人民银行等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海南银联对推进银行卡刷卡消费便利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创建刷卡无障碍旅游城市
2008年,海南三亚在全国率先启动银行卡刷卡无障碍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经过1年多的努力,在2009年底实现星级宾馆、景区景点、重点购物街区、重点商务区100%受理银行卡;星级宾馆、重点购物街区全面受理外卡;对三亚市旅游行业收银员培训率达到100%; 50平方米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商户受理银行卡比例达到70%,银行卡受理基本覆盖旅游相关商户;旅游金融类刷卡消费总额占旅游收入25%以上。三亚刷卡消费环境和服务水平得到有力改善,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总结三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又组织在海南其他重点旅游市县开展银行卡刷卡无障碍旅游城市创建活动。
(二)发行“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
2010年,为推动境内外游客来海南刷卡消费,宣传推广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人民银行组织海南银联、发卡银行在借鉴韩国观光卡、夏威夷旅游卡、台湾国民旅游休闲卡、香港旅游卡、上海旅游卡等国内外旅游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发行了“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海南国际旅游岛”卡承载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的轨迹,是金融业务和旅游业务结合体,是海南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经济发展的金融名片,是海南旅游资源在全球的宣传品。“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充分挖掘旅游消费的各类优惠,将银行卡金融功能、特惠商圈服务、旅游安全保险服务、旅游资讯服务、旅游专属预订服务等集合在一张卡片上,为国内外游客来海南旅游刷卡消费提供便利。截至2012年底,境内主要大型银行、俄罗斯、香港等部分境外地区的银行已发行“海南国际旅游岛”银行卡。
(三)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
根据海南农村经济主体多元性、特异性、层次性的特点,人民银行组织涉农金融机构,以发卡用卡为出发点,以推进增加自助设备为重点,以创新用卡渠道为亮点,大力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2012年底,已在海南实现惠民补贴“一卡通”改革的全面推广,100多项财政补贴通过银行卡发放;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量比2009年增长20%;农村地区人均银行卡持卡量1张以上,持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10%;农村地区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增长15%,ATM、POS机具在县域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分别超过330台和1000台。
(四)构建银行卡中小商户补偿机制
中小商户是银行卡受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的难点。由于中小商户营业量少,收单机构在中小商户投入的POS机具难以收回成本,收单机构往往是争抢大商户,而不愿拓展中小商户,导致持卡人在中小商户刷卡消费难。为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改变持卡人在中小商户刷卡消费难的状况,海南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商户补偿机制。自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组织海南银联,按照发卡银行在中小商户的银行卡跨行交易占比,征收一定的费用,对收单机构在中小商户投入POS机具的成本进行补偿。银行卡中小商户补偿机制是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使大量原本无法进行刷卡消费的中小商户能够受理银行卡,对推进刷卡便利化贡献巨大。
(五)开展银行卡业务竞赛,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人民银行每年都组织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开展银行卡业务竞赛。以竞赛促提升,推动海南银行卡支付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一是督促商业银行做好ATM布点服务及综合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ATM服务质量劳动竞赛”评比活动和受理标示巡检活动,规范ATM网点设置。二是组织收单机构加强特约商户收银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消费的服务水平,开展区域性特约商户收银员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优秀收银员。三是大力提升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运行质量,持卡人刷卡消费时的受理方交易成功率达99.97%以上。
(六)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安全用卡环境
人民银行会同公安机关、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做好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工作,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开展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以海南的重点旅游城市如三亚、海口为重点地区,大力打击伪卡诈骗、信用卡套现等违法活动,净化海南银行卡受理环境,为刷卡消费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
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海南银行卡受理环境迅速改善,刷卡消费越来越便利,从2009年底至2012年底,银行卡渗透率从29%提高40%,初步估算3年间共拉动GDP增长0.55~0.88个百分点,银行卡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特约商户从1.86万户增加到4.04万户,POS机具从2.82万台增加到5.87万台,用卡范围不断扩大;银行卡跨行消费金额从476亿元增长到1019亿元,社会公众持卡消费水平持续上升。
三、制约刷卡消费便利化的因素分析
虽然海南银行受理环境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刷卡消费越来越便利,但受制于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海岛等独特的地理环境,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一)银行卡受理环境发展不平衡
海南整体欠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县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也深刻影响着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发展,制约刷卡消费的进一步普及。从总的数量来看,银行卡特约商户普及率偏低,ATM和POS机具仍然较少,大量处在县乡的中小商户还不能受理银行卡。从地区分布看,海南的银行卡特约商户70%以上集中在海口、三亚两个地级市,其余十几个县及县级市拥有的特约商户数量只占全省总量的不到30%。从行业分布看,布放不够合理,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影响刷卡消费的普遍使用。特约商户和POS机具主要集中在大型零售业、宾馆、餐饮等行业,其他行业的特约商户数量较少,持卡人在这些行业的商户很多时候不能持卡消费。
(二)刷卡消费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银行卡特约商户收银员直接面向持卡人提供刷卡服务,其服务水平和质量事关整个银行卡受理环境。但由于特约商户收银员教育水平偏低,流动性大等原因,海南银行卡特约商户收银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据调查,大量直接提供银行卡受理服务的收银员亟需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仅有部分收银员表示熟悉信用卡刷卡流程及风险控制办法,个别收银员没有培训过银行卡基础知识,也没有培训过差错处理及新业务办理方法。这表明特约商户在银行卡受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差错,在银行卡识别等环节上更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三)三沙市以及海产品海上交易的刷卡环境亟需改善
2012年6月,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到三沙旅游热逐渐升温。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有宾馆、超市、大排档等生活设施,收单机构曾经为这些商户安装过移动POS机,但由于远离大陆,维修不便,这些移动POS逐渐损坏,目前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刷卡消费未能普及。三沙市下辖辽阔的海洋国土,是海南渔民传统的生产作业场所。由于远离大陆和支付方式的限制,渔民捕捞到的海产品在海上大量采用现金交易,滋生了大额现金支付的风险,亟需银行卡刷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四、进一步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的思考
总结前期实践探索的经验,今后可考虑按照“全方位、有针对、抓重点、推创新”这四个着眼点,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际,进一步推进刷卡消费便利化。
第一,“全方位”是指全面推进刷卡无障碍创建工作。统筹考虑、整体规划,把海南所有市县全部纳入刷卡无障碍创建活动,配合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旅游业商户为重点,大力拓展宾馆酒店、家庭旅馆、旅游商店、景区景点、餐饮商户、休闲娱乐、航空售票点、房地产、家装商户,力争把所有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为 “全国刷卡无障碍示范景区”。
第二,“有针对”是指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商户补偿。根据当前海南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不平衡,如海口、三亚的市场已培育发展壮大,而其他市县市场相对薄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中小商户补偿机制,对海口、三亚的商户不再补偿,把有限的补偿资金全部投入对其他市县中小商户的补偿,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第三,“抓重点”是指将优化三沙市刷卡消费环境作为重点进行突破。优化三沙市刷卡消费环境,是金融支持三沙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三沙市仅有无线通讯网络覆盖,无固话网络的实际,引导收单机构在三沙市永兴岛的超市、宾馆、海鲜排档等布放移动POS机具。协调银行卡清算组织对三沙市的特约商户的刷卡手续费扣率予以特殊优惠,允许三沙市特约商户以公益类商户加入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收单机构按照服务成本收取刷卡手续费,发卡行和银联则免收刷卡手续费,便利三沙市群众和游客刷卡消费。
第四,“推创新”是指创造性地解决海产品海上交易问题。为切实解决海产品海上交易问题,可考虑以渔民的渔业捕捞证替代工商营业执照作为证明材料之一,突破政策障碍,为渔船安装移动POS机,将银行卡刷卡使用范围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对渔民进行定点培训,增强渔民的金融意识,培育渔民使用银行卡的习惯,减少海上交易的现金使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2]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3]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4]刘廷焕,万建华.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生态旅游;现状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将启动仪式安排在海南三亚,这是继海南省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决定后的又一大事,这有利于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生态旅游满足国际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也是推广环境友好型旅游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经营方式、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重大举措,更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旅游消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行动。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研究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国际旅游岛与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是为了使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乐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
(二)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产物。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全过程及旅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均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突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生态体验的服务和要素组合;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态价值的地区,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体验生态之美的行为。
二、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是海南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方面,海南拥有海岸带景、山岳、热带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大河、瀑布、水库风光、火山、溶洞、温泉、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等;人文生态资源方面,海南拥有许多著名古迹名胜、民族风情,还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明生态村等。
截至2008年底,海南共有6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3个,市县级37个。陆地自然保护区56个,占全省陆地面积约8.1%;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12个。目前,海南省已拥有三亚南山、兴隆热带花园、亚龙湾、博鳌等一批以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建设了一批5A级旅游景区。全省旅游接待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增至2009年的1,5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比1998年的66.96亿元增长了86.6%。
(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海南是全国第一生态省。截至2008年底,海南森林面积达到2,9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48%,比1998年增加了6.98个百分点。
2000年以来,海南立足省情,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正式启动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8年多来,文明生态村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已经成为琼州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文明生态村总数已发展到9,186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9.5%。
另外,海南还积极推行“绿色饭店”创建活动,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并在全岛推广,形成了绿色旅游管理体系;突出热带海岛蓝色生态和绿色生态旅游的特色,开发热带雨林度假游、海岛温泉康复度假游、高尔夫度假游和海洋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的生态文明旅游教育,提倡生态旅游消费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
(三)研究能力较弱,成果不显著。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能力较弱。中科院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海南的环境支持系统排序全国第二,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智力支持系统的排序仅排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28位。海南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2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4%,低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现有专业人才中,高级技术人才仅占专业人才总数的3.65%,低于全国5.5%的水平。全省专业人才80%分布在大专院校、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仅20%的人才在企业单位服务,与全国平均40%、发达国家70%的比例差距较大。就理论研究成果来看(以中国知网为例),以“海南”为作者单位和“生态旅游”为主题词的搜索结果仅为110篇(从1995年至今)。
(四)居民生态意识淡薄。在海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近期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比如,有的大面积毁坏自然林从事经济活动,造成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有的过度发展海水养殖,又不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造成近海生态环境退化,部分近海海域的海藻已不再生长;有的为了烧石灰不惜毁坏珍贵的珊瑚礁;有的破坏生态公益林,滥杀滥捕野生动物,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丧失,等等。当然,居民的生态意识是居于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
(五)教育宣传不深入。海南生态立省已经十年,并于去年全面着手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在教育方面,生态教育、国际旅游岛的教育还没有深入大学课堂,没有深入居民,大学生和当地居民不了解海南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不了解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进程。在宣传方面,目前海南偏重于对外宣传,但就当地居民特别是乡镇居民来说,生态旅游、国际旅游岛等概念还很模糊,发展前景不清晰。
三、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一)树立“三大”观念。“三大”观念,即大旅游、大生态、大市场观念。“大旅游”即海南生态旅游不能仅仅局限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特殊旅游区域或产品,还要扩展应用到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的生态友好程度;“大生态”即不能把生态旅游对象仅仅框定为原生态或单纯自然环境,还要拓展到与自然生态共生的人文生态,进一步也可以将生态恶化区域作为生态旅游的体验对象,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旅游的教育、警示和督促作用;“大市场”即不能把生态旅游仅仅限定为少数人、少数区域的旅游,体验生态、享受生态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只有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教育大众,才能真正使环境安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就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大平台、大视野。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的特色,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资本。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要迎合这样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二)强化居民参与机制。旅游业的发展总会给当地的环境及社会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厌恶情绪。这就要求在发展旅游业时,充分考虑旅游地居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来,从旅游业中获得利益。居民的参与机制包括生态旅游开发的补偿机制、经济利益分配机制、规划参与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建设、发展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者、从业人员、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环保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环保意识,推行文明、科学、健康的旅游行为。
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具备生态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对旅游从业人员加强生态理论的培训教育,编写培训教材、修订导游词、制定服务规范、操作手册等,增加旅游生态内容成为必备课程,使从业者成为旅游生态化自觉的引导者和执行者。
对社区原住民在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引导改变不符合生态保护的陋习。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居民利益密切相关,只有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保证其获得适当的利益,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社区和原住民才会积极自觉参与本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把加强旅游者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工作,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倡导者和实践者。通过规章制度建设,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避免游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旅行手册、行前教育、行为规范等方式,引导旅游者树立生态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模式。
(四)加大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对海南生态旅游发展有指导作用。高等院校应成为生态旅游科研的主要基地,政府部门应加大科研的投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鼓励科研人员投身于国际旅游岛研究及生态旅游研究,从数量到质量全面提高科研成果的研究和应用。
(五)加强综合协调,实现系统优化。生态旅游的发展,广泛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诸多领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只有综合考虑,妥善地处理旅游业发展的局部与总体、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游客、居民、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通过综合协调,实现系统优化,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四、建立国际旅游岛对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开创了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就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二)有利于强化居民的生态意识。海南生态旅游发展有利居民经济利益,有利于当地居民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海南农村开发新起点。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是海南农村经济的重要起点,也是海南农村发展的新起点。
五、结论
海南省独特的行政与区位优势,使其有条件将旅游服务业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旅游业合作。同时,生态旅游今后将成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海南只有不断解决完善发展道路、创新机制等问题,才能在创新中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一个具有先天优势的省份,更应该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努力将海南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海岛。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世界旅游组织(WTO)等.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M].旅游研究与信息,1997.
[2]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徐嵩龄.论环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1999.5.
[4]张广瑞.旅游生态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
[5]马莉.ISO14000推动中国旅游业绿色商潮[J].中国商界,2001.10.
[6]牛亚菲.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2.
[7]关于生态旅游的魁北克宣言[N].旅游时报,2001.10.24.
[8]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篇6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地理标志;公地悲剧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17-03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旅游业能够“增加就业、扩大消费、优化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人口素质、发展民间外交、提升国家形象”[1]等等。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旅游业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首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计划正式启动;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予以实施。
要进一步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把海南建立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岛,除了要改善海南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之外,现今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强化以提高知名度,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的树立与知识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地理标志保护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意义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岛内很多产品的品质也与其独特的优势有关,很适合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规定地理标志是:“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要么该地域的自然条件不可比拟,要么该地域的传统工艺、技术等人文因素不可复制,它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地理标志产品能增加海南整个旅游行业的收入
“一般认为,旅游商品收入占整个旅游行业的收入,国际标准是30%,先进标准如香港是60%。”[2]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旅游产品,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后,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琼中绿橙”在2006年成为海南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其价格与未申请地理标志前相比翻涨了数倍,之前琼中绿橙市场平均价为1元/公斤,价格最低时只有0.7元/公斤,申请地理标志后,平均价格上升到4元/公斤,价格最好时达到7元/公斤,在2008年产值过亿。这表明地理标志产品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增加整个海南岛的经济收入。
2.地理标志产品能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品质是竞争的核心要素,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将有效地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高质量。而对于具有分散性、难成规模效益的农业,“通过类似虚拟企业的经营模式,使得处于分散状态的单个生产者或经营者可以在虚拟状态下实现集中,从而有效地组织、引导、帮助和吸纳地域内广大农户、生产基地、农业企业和涉农单位加入到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中,使地域内生产经营者获得产业化聚集效应”[3]。地理标志在一定地域内的共有性和地域外的排他性,将有力地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
3.地理标志产品能帮助海南岛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国家对名、特、优产品的保证制度,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一种地域品牌不仅能表示某产品来自特定地域,还能表明该产品背后特地的自然特色或文化内涵,与单个企业的品牌相比,有更高的价值和更持久的品牌效应。当海南的地理标志产品销往岛外时,其有别于同类产品的特殊品质可以为产品赢得良好的声誉,同时也为海南岛提高了知名度。
二、海南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
1.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不足
我国自1994年将地理标志纳入商标法律保护范畴,1995年开始接受地理标志注册申请,而海南省于2006年才有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起步较晚。2011年1月15日,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显示,中郡世纪地理标志研究所数据库里申请和注册的地理标志总数合计超过2 300个,参加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的地理标志数量是1949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对地理标志进行了申请保护,已经注册批准地理标志数量在100个以上的省份有4个,分别是山东省、浙江省、四川省和福建省,其中最多的山东省,有178个,而海南只有12个[4]。由此可见,海南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很不足,与地理标志保护大省相比差距甚远。很多生产者还是只注重产品的生产,没有知识产权概念,更没有意识到地理标志对于产品保护的重要性,其中蕴含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2.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狭小
“海南省热带特色资源丰富,水果、蔬菜及水产品等种类繁多,且大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对海南发展‘地理标志产业经济’来说优势巨大。而且海南地理文化积淀产生了许多具有地域与人文特色的产品品牌。”[5]截至2011年12月31日,海南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很少,只有琼中绿橙、和乐蟹、兴隆咖啡、福山咖啡、白沙绿茶、澄迈苦丁茶、琼中蜂蜜、临高乳猪、屯昌黑猪、文昌鸡、乐东香蕉、海南岛盐、三亚芒果13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而且大部分为农产品。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2条规定:“地理标志产品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可见,地理标志产品并不限于农产品,海南许多独具特色的产品都没有申请地理标志保护。
3.“品牌战略”工作推进不够
西湖龙井茶、贵州茅台酒的价格远远高于同类产品,这是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消费者愿意为这种品牌支付溢价。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中,北京中郡世纪地理标志研究所课题组依据《地理标志综合价值指数评价规范》对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得分,列出全国地理标志综合价值量最大的前300名,拥有“全国300个最具综合价值量地理标志”最多的三个省份是山东省、江苏省和辽宁省,分别有38个、35个、22个,海南省只有文昌鸡和乐东香蕉两个。由此可见,海南的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不高,保护、发展程度不够,普遍具有“小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特征,生产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在申请完地理标志后就侧重于产品的数量生产,缺乏对地理标志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做进一步推进,在销售方面更是纯粹的销售产品,没有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
4.易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名词,“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物品可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第一,公共物品具有非排斥性,即不论一个人是否承受这种价格,他都可以使用这种物品;第二,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即当公共物品向更多的人提供服务时,社会的边际成本等于零”[3]。地域品牌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株连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负面形象的地域产品会使整个品牌都收到牵连,“金华毒火腿”、“海南毒香蕉”事件正说明了这一点。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某些不法生产商为了谋求高额利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假冒地理标志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损害,同时还抹黑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监管不严,一些地理标志使用人自身自律性不强,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要求而使整个地域的产品蒙垢,产生信誉危机。
三、海南地理标志保护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意识
目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地理标志的有关知识以及地理标志对于保护产品的重要意义,以开展论坛会、讲座、法律宣讲等形式,提高企业和农民的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把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作为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基础,让人们了解地理标志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及整个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和企业做旅游宣传时也应该把地理标志产品纳入到宣传当中,这样既可以为旅游宣传增加亮点,也可以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
2.加强申请力度,扩大地理标志保护范围
由于地理标志的共有性和地域性,单个生产者、企业或组织可能没有能力或不愿申请地理标志保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地理标志申请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09年,在三亚市工商局的积极引导下,三亚市芒果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三亚芒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于2011年10月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三亚芒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证书。这是三亚成功注册的首个地理标志商标,是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的成功事例。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应发掘潜在的可申请地理标志的产品,比如独具海南特色的“岛服”和黎族的手工艺品等等,尽快对可申请地理标志的产品进行梳理和分类,出台相应的政策、办法,使地理标志申请工作有重点、分步骤地展开,加速地理标志申请工作,扩大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
3.对地理标志产品加强品牌保护
生产经营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克服短期经营观念,做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长期建设规划,开展品牌推广,将无形的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其次,地理标志品牌的建立要根植于产品的内在特性之中,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中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把产品中独特的质量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凸显出来,塑造品牌价值。比如海南文昌鸡作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明代皇有“鸡出文化之乡,人杰地灵,文化昌盛,鸡亦香甜,真乃文昌鸡也”的称赞,它的品牌树立除了要突出其品质特征,还可以宣传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再次,品牌的建立也离不开有效的品牌传播,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围绕品牌的核心特色进行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消费者快速、容易地接触和了解品牌。
4.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监控体系
品质是地理标志产品的生命,地理标志产品的信誉都是建立在一定特色和较高质量的基础上的,要警惕“公地悲剧”的发生,就要降低地域品牌的负面效应,防止品牌的滥用。地理标志的使用者一般数目较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也有高有低,所以一方面应建立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只有符合特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才可以使用地理标志,生产的产品没有达到特定质量要求不给与地理标志使用权,有关部门应定期对地理标志使用者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剥夺其地理标志的使用权,防患于未然,以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高质量,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信誉。另一方面,就是要严格监管,目前市场上鱼目混珠,比如文昌鸡的销售到处可见,消费者无从辨别真假,这对地理标志产品很不利。有关协会可联合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者对市场的相关产品进行密切跟踪和关注,有关部门一旦发现有假冒地理标志的行为就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对其产生威慑力,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结语
海南地理标志保护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而利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能对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抓紧地理标志的申请工作,进一步打造知名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品牌建设,使海南岛的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将海南岛建设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岛。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2010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1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8.
[2]甄翌.地理标志与我国旅游商品发展[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4).
[3]瞿艳平,陈海波.加强地域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
[4]北京中郡世纪地理标志研究所课题组.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EB/OL].中国经济网,http:///zg/201101/15/t20110115_22143582_2.shtml,[2011-
篇7
【关键词】 海南 房地产 发展对策
一、理清发展思路
海南应尽快形成全省统一的房地产业发展思路,这对今后海南省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议出台并严格执行高起点的城市规划,制定防止出现积压商品房的政策,极力培育高端市场、精品市场、品牌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彻底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扭转土地及其商品房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状况,恢复城市造血功能,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严格科学规划的调控下,建议邀请国内外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对海南省主要城市进行重新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详细规划,不得建设,详细规划一经形成,也不得随意变更。坚持用科学规划引导商品房开发,用科学规划规范商品房建设。
二、严格土地供给,走精品化战略
建议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的手段,加大对超时闲置土地的回收力度,增强土地储备中心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坚决杜绝多头、多渠道、多元化供地现象,坚持有计划地供地。土地的供应和开发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坚持土地的供应、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严格禁止未开发土地私下转让,及时扩大海南省土地出让信息传播面,尽可能地做到土地供求信息公开、透明、信息对称化。
在规划出台以前,停止项目报建工作,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旧城改造、城中村改建和停缓建用地作出系统安排,停缓建项目复工量要与新开发量一起纳入宏观调控计划,根据市场承受力合理安排开发规模。重点发展规模精品小区,带动城市建设上品质、上规模、上水平;以土地资源重新整合高起点的新土地项目开发,提升城市土地财富效应,带动停缓建项目开发建设。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稀缺的优势生态资源,极力培育房地产的“高端”、“精品”市场。走精品之路、高端之路、极品之路,“做优做美”海南省房地产市场。可以借力“奥运效应”,推动“国际旅游岛”实质性建设。经过20年建设与发展,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已具备一定有利条件和产业基础,其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能与世界著名海岛度假胜地如夏威夷、巴厘岛等相媲美。海南可以开发并开放西沙旅游,实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发展高尔夫旅游产业。通过“国际旅游岛”建设,进一步推进海南省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在旅游产业开放与建设方面全面与国际接轨,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三、优化投资环境
全面清理现有的审批模式与工作流程,大幅度缩短办事时限,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投资环境,大力降低开发商的制度交易成本。金融部门应加大对品牌开发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外地品牌开发企业在海南融资开发。
实施“休闲养老在海南”工程,共创海南“旅游房产”品牌。努力开拓岛外市场是振兴海南房地产业“高端路线”的重要举措,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岛外品牌开发企业参与海南省房地产开发,利用其优势客户资源,带动岛外房地产高端市场的迅速形成。
重视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适合岛外人士休闲养老的居住环境,在税收等方面鼓励物业管理企业和分时度假经营企业的发展,建立全程营销观念,向全国、东南亚、全世界销售海南旅游、海南房产及海南品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在全国推行海南房产发展的生态、高端、精品品牌战略,努力实现由普通型、区域性、低端型、低价型房地产市场向高端型、精品型、全国性房地产市场的转变。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及公共产品建设,房地产开发必须以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先行,建议设立区域性金融机构,支持海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规划、企业开发、统一出让、收益分成”的原则下,吸引开发商参与一级地产市场开发。
四、建设住房保障体系
截至2008年8月底,全国有空置商品房1.3亿m2,同比增长8.7%,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降,下降幅度在20%~35%,有的一线城市下降幅度在55%以上,海南亦有类似情况。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力度,以消化吸收现有房产为主,稳步推进新的房地产工程的征地和开业;应利用现有住房作为解围房,其价格差额可通过“政府补给一点,银行多贷一点,房地产商压低一点”的方法解决。鼓励充分利用现有住房,以消化空置住房。
海南应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解决民生型住房需求。一方面,要积极降低税费,减少环节,消除障碍,规范房地产市场,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面向广大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中等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满足本地居民住房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廉租住房建设。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住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政府在房地产救市的同时,再次要求各地加快廉租房建设,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以有效改善民生、刺激内需为手段,保障房价软着陆。因此,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仍将是当务之急,亦是住房政策的重中之重。
五、重视次贷危机影响
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金融风暴,这令业界进一步密切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重新检讨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可能性。有分析称,金融风暴正在冲击整个金融市场,严重打击市场的信心,中国房价可能加快调整。中行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两年内,全国房地产价格平均降10%,最高降30%。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方面,价格虽坚挺,但销售额明显放慢。2010年10月下旬举行的海南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现场成交同比严重萎缩五成,参展人数同比减少1万多人次,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海南省房地产也无法独善其身。
面对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居民购房的财税、金融救市政策,以刺激需求增长,带动上下游产业回暖,促进扩大内需,防范金融风险,但各地的救市政策仍然没有收到明显成效,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深化。
海南省房地产发展虽然没有出现内地一线城市的那些严峻问题,但房地产供求关系已开始变化,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整趋势必会影响海南,海南省应未卜先知、未雨绸缪,早作规划与应对,不能被动应战,应根据中央“保经济增长”的最新精神,借鉴其他省市区的有效经验措施,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形,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购房入户,通过向市民提供购房补贴、放宽房企受让及开发期限、延长还款期限、减免相关税费、减慢限价房推出速度、拆迁补偿标准看齐一手房、取消二手房交易限制、延长个人贷款偿还期限、调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手段,推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特区救市措施。
六、开发模式必须转型为经济跨越式发展
海南有着巨大资源优势,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应走有别于内地一般地区的途径。可惜的是,作为海南经济重要支撑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其开发模式与内地完全相同,是一种以房地产销售为目标取向的简单开发模式,那就是圈地、盖房、销售、再圈地、再盖房、再销售。
海南土地资源宝贵,房地产销售面积和开发面积之比的差距很小,但这并不代表海南房地产开发的良性发展,房子销售出去并不代表房地产开发的成功。它的成功与否还应看房地产开发能否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持续推动和后劲。客观地说,海南房地产浴火重生之后,给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现有的房产开发模式也显现了诸多不足,如商品房销售后空置率过高,资产闲置,低客流量对于本地的经济贡献很少,基础及配套设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现有产地模式开发的海南房地产,将给海南未来的经济发展留下深重隐患,可能导致滨海资源被一次性廉价使用。
目前海南省海口、三亚沿海一线已经无地可开发,沿海岛东部海岸线可供开发的海滩亦基本占用完毕。在经济承载力不强的情况下,粗放式的开发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到处可见。房地产开发是对土地资源的一次性占用,目前的开发模式不利于房产资源的重复利用,不利于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
现有的海南房地产开发模式容易刺激开发商对滨海土地资源的获取,但住宅地产只是一次性税收,宝贵的滨海特色资源就成了少数人的私人领地。以销售完毕就万事大吉为目的开发,导致低入住率、低消费的现象,既浪费资源,政府也无后续税源,不利于经济增长。业内人士因此呼吁,照这种开发模式进行下去,几十年以后,美丽的宝岛海湾将布满成堆的建筑,大量原始、原生形态的自然景观将被消耗。大部分建筑沦为建筑垃圾绝不是危言耸听。显然,简单的一次性开发模式获得的经济增长,谈不上资源的深化利用和持续开发,必须改变这种靠一次性投入资源获得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房产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有利于海南房地产集约型增长的机制和政策环境。
此外,放缓滨海等宝贵区域的房地产开发速度,强化保护性措施,也不失为一种有益之举。有关方面应着手探索建立海南房产度假使用权交换网络平台,重视海南现有空置房产的二次使用和交换,以旅游房产的流通解决资产的流动,带来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增值空间,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参考文献】
[1] 林增杰、武永祥、吕萍:房地产经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何国钊、曹振良等: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J].经济研究,1996(12).
[3] 谭刚:房地产周期波动[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 薄维:简析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5] 焦雪霞、庾晋:房地产泡沫治理的政策措施[J].上海房地,2010(3).
[6] 冯学敏、占云生、周婷:海南房地产近期为何迅速升温[J].南方金融,2007(7).
篇8
[关键词]邮轮产业;区域经济;效应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29
邮轮产业是海南海洋旅游业的支柱,它对海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邮轮旅游产业对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邮轮空间经联系效应、发展及效应、产业优化升级等诸多方面。文章将从上述几方面分析邮轮产业对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邮轮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
现代乘数理论是以凯恩斯乘数模型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旅游经济学家将凯恩斯的乘数模型运用到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中,运用旅游乘数研究旅游经济效应,使这种效应评价更直观。邮轮旅游乘数效应通过两类路径进行传导,一类路径称为消费渗透效应;另一类路径称为投资渗透效应。消费渗透效应主要是通过旅游消费资金注入服务业来完成经济效应传导,如邮轮乘客在抵达目的港之后,通过在目的港城市的景点、餐饮、购物等进行的消费将资金转化为该城市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服务行业获得收入之后将其投入购买生产资料,支付雇员工资,完成旅游消费渗透效应的直接传导。投资渗透效应是通过服务企业扩大投资而完成效应传导,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当地服务行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该行业企业扩大再生产,带动就业、带动居民收入的提高,完成旅游投资渗透效应的间接传导。在对邮轮旅游产业的影响评价中,邮轮旅游乘数可细化为旅游产出乘数、旅游投资乘数、旅游就业乘数及旅游收入乘数等。
11投资效应
邮轮旅游是综合性很强的服务性行业,邮轮产业的投资对其他行业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这种性质决定了其具有较大的投资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效应的大小还与行业关联程度相关,如邮轮母港的发展与许多行业产生关联,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邮轮产业关联分为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邮轮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涉及港口建筑业、设备装配业等;后向关联产业涉及港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观光业、商贸服务业、船舶维修业等。以邮轮港口为例,邮轮母港在建设过程中将带动邮轮公司入驻、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港口服务区功能等效应;同时,邮轮抵达码头的补给、维修与保养等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投资效应。邮轮码头是邮轮经济发展的基础,三亚凤凰岛一期已建成8万吨级码头,二期已建成15万吨级码头,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二期填岛工程,二期工程将新建15万吨、225万吨等泊位码头4个,二期工程基本建设投资将超过30亿元,配套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80亿元。二期建成后,将原来的始发港经停港份额力争由3∶7逆转成 7∶3。二期完工后,凤凰岛邮轮游客接待能力每年将达到200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之一。除了正在紧张施工的泊位,作为凤凰岛国际邮轮港重要的配套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的七星级酒店也同时开工。根据凤凰岛酒店提供的数据,2014年年底运营一期酒店至今,入住率达到约90%。2015年,凤凰岛开始着力建设一批七星级标准酒店、酒店公寓、产权度假酒店、世界风情商业街、游艇泊位、游艇会所、奥运广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丰富邮轮港的服务接待功能。邮轮母港建成以后,将会吸引国际邮轮公司入驻,培养邮轮专业人才与企业,完善配套项目,开发设计一批有吸引力的邮轮旅游产品与线路,将给三亚带来无限的商机,其邮轮旅游也必将成为三亚旅游经济强有力的助推器,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届时,三亚凤凰岛整体项目也将成为三亚、海南、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2就业效应
邮轮产业涉及的产业部门众多,包括邮轮旅游业、邮轮设计制造业、港口物流业、餐饮娱乐业、商贸服务业及金融服务业等。这些产业通常能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邮轮港口为了保证正常运营和旅游业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码头工人和港口管理人员;邮轮运营管理公司,通常会在邮轮航线沿线节点城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因此需要在当地雇用大量的管理人员和邮轮服务人员;邮轮设计制造和维修方面,船舶制造业会向上延伸至采矿业、冶炼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造业及水上运输业等上、下游产业,刺激各个产业的用工需求,带动当地就业。邮轮产业的关联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对服务业具有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能够产生很强的就业效应,据统计,新增1个邮轮旅游者将连带增加9个就业岗位。
13创汇效应
邮轮旅游业是一个非贸易的外汇获得途径,可以不受贸易保护政策制约,同时节约了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获得外汇收入。出口旅游产品可以避开贸易壁垒,提高创汇能力。邮轮入境游是以国际旅游岛无形的旅游服务产品进行对外贸易,入境游客在邮轮母港城市区域的消费形成外汇收入,邮轮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海南岸线旅游资源开发,开拓海洋旅游市场,吸引国际资本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项目中,满足邮轮旅游消费的需求,形成外汇的净流入。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是海南省建成的第一个邮轮母港,入境游客主要在三亚登陆,现以三亚市的统计数据为例说明邮轮旅游带来的外汇收入,见下表。
从下表和下图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海南邮轮旅游在2008年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因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2010年、2011年有所回落,2012年开始实现井喷式增长,2013年、2014年、2015年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因海南外国游客主要客源地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出现衰退,入境游客数量减少引致邮轮旅游外汇收入出现下降趋势。
2邮轮空间经济联系效应
本研究所指的空间经济联系以空间经济网络为载体。邮轮空间经济网络具体由邮轮港口、邮轮产业链各个环节所构成。邮轮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空间经济网络的形成。邮轮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邮轮制造业,如邮轮的设计建造及维修;中游包括邮轮营运业,如海事运营,船上项目经营和资本运营等;下游包括航运服务业及港口服务业。就邮轮产业而言,星罗棋布的港口构成邮轮经济联系的静态网络;流动于邮轮产业链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构成邮轮产业的动态经济网络。“流”的发送及接收、集聚和扩散、流动方向及流量等联合在一起构成空间经济的功能网络。
空间经济联系效应包括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空间经济的外部性等。
第一,集聚力与扩散力共同形成了空间经济网络的演化力量,从集聚力的角度而言,空间集聚表现为劳动力与资金会自发追求利润最大化,力求从低利润地区流向高利润地区,人流和物流在邮轮经济网络的不同节点渐次沉淀,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等。新的网络节点的出现对原有区域经济格局产生影响,各种资源的流向及流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流、资金流必定向发展较好的经济网络节点汇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分散力的角度来看,分散力促进网络节点经济活动向外扩张,把逐渐融合进产业体系,节点规模因而不断扩张,网络节点在分散力的作用下产生裂变,继而寻找新的区位重新集聚。
第二,邮轮空间经济外部性是指邮轮产业聚集对外部区域所造成的影响及所产生的空间近邻效应。产业集聚会产生两类外部性:一类是技术外部性;另一类称为资金外部性。技术外部性指邮轮企业的产出依赖于各个集聚企业间相互的要素投入与产出,资金外部性指邮轮企业之间的利润来源于集聚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链关联产生的成本节约。外部性不仅自身来源于产业集聚效应,而且通过带来技术进步和成本节约促使区域产生更大的竞争力,构成产业集聚效应,进而产生新的空间经济外部性。产业集聚本身具有节约社会劳动的内在要求,同一产业各环节按就近原则组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在空间感知能力的范围内,经济活动所需的信息资源局限于周围地区,因而经济活动区域扩展空间会以核心产业为同心圆内核,向周边区域圈层拓展。随着圈层的增大,经济带动作用逐层递减。
3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31邮轮母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极”效应
邮轮母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通过“发展极”的传导效应波及整个极化区域,从而形成以母港为核心的区域增长点,最终推动邮轮母港区域经济圈的崛起。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1955)首次提出“发展极”理论,指出由于某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聚集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形成资本和技术的高度集中、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形成自身迅速增长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佩鲁把这类产业关联性很强、主导部门集中、优先增长的地区称为“发展极”。本文运用“发展极”理论分析邮轮母港区域发展,“发展极”作用机理表现为邮轮母港发展产生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极化效应,即围绕极点产生的效应,首先,邮轮主导产业和邮轮服务区的建设,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吸引力和向心力,会吸引周围地区大量的原材料、农业产品、劳动力等汇聚到极点;其次,邮轮母港的建设和开发将吸引区域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及服务业建设项目涌入港口区域。两种形态的吸引汇聚成大量的外部投资,推动母港极点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在资本运动规律的作用下,要素流动趋向于能够产生更高价值和更高效率的地区,外在表现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这是经济活动和要素本身的趋利性决定的。规模经济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集聚经济可以为区域内的各个企业实现成本节约等经济效应。要素的集聚引发乘数效应,促进母港所在城市的经济不断扩张,进一步强化了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进而形成发展极。发展极通过人才、资金、产品、信息等的流动,将经济发展成果和创新机制扩散到周边区域,同时,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与母港发展相关的金融、保险、管理、贸易、信息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扩散效应。
32邮轮产业与空间结构重组效应
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是区域结构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产业空间经过“再城市化”影响区域空间结构重组,邮轮母港的建设影响了区域的产业结构布局,邮轮母港成为港口城市的等级体系及区域规划的一种新型功能区。在母港周边区域将形成以母港为核心的邮轮服务区,即与邮轮产业相关的若干产业形成的地理上相对集中的扇形区域,区域内的产业形成簇群,簇群经济的形成有利于实现人才、信息及基础设施共享。邮轮产业通过邮轮建设相关设施及服务网络,形成规模化的服务业体系,母港的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了特色产业簇群,奠定了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通过培育特色产业簇群推动邮轮母港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通过空间结构优化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簇群发展,如此良性循环能够迅速提升邮轮产业竞争力,提升邮轮服务业质量,提高母港所在地邮轮公司的数量及能级、增加邮轮航线密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港。
4邮轮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邮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在母港邻近区域形成具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如邮轮制造企业、维修企业、配件供应企业、邮轮相关服务企业等组成的群体。邮轮产业因涉及产业众多,所以其发展会增加区域内参与交易的产业数量及促进产业融合,如形成邮轮金融服务业、邮轮物流服务业、邮轮商贸服务业等,邮轮产业的发展扩充了产业类型、扩大了产业规模。邮轮母港的建设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培育邮轮产业集群可以促进港口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又促进了邮轮产业集群的形成。邮轮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是通过一个核心主导企业的衍生、裂变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将有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围绕着邮轮产业在港口区域聚集在一起,彼此o密联系、分工合作。其次,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共享资源、节省物质及信息的传递费用、协同创新,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最后,因集群内的企业存在竞合关系,同质化产品企业存在激烈竞争,先进企业通过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创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后进企业为了生存会尽力模仿先进企业,先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加努力创新,这种创新模仿效应会使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在集群内传递,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如此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孙妍加快国际旅游岛邮轮产业发展的若干设想[J].中国市场,2017(1):41-43
[2]刘萍海南邮轮旅游国际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分析 [J].中国市场,2015,52(12):213-215
[3]孙妍国际邮轮母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研究――以三亚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4)
[4]孙妍邮轮产业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2)
[5]孙晓东邮轮产业与邮轮经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5
[6]汪泓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篇9
元宵节后,三亚湾畔显得甚是落寞。一度火爆异常的楼盘销售中心一片冷清,一些店面甚至还关着门。
突然变化的不仅仅是市场温度,还包括官方对楼市的态度。2月25日,海口市委书记陈辞在政府招待会上向媒体公开表示,国际旅游岛建设起码要有十年时间,海南的楼市已有泡沫倾向。同日,正在北京开会的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王亚侨也向媒体表态称,海南部分地区房价偏高,不能否认部分房子有泡沫。
从沸腾到凝固
而在此之前,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多次公开表示,海南不会出现1993年的房地产泡沫;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也表示,海南房地产不存在泡沫,海南的房价上涨是由正常的市场需求拉动的;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严之尧也称,海南不会再出现房地产泡沫;三亚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李洪海甚至认为,三亚房价很合理,甚至是被低估的。
似乎是作为“不存在泡沫”的印证,2010年1月,海南省国家税务局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分局缴税大厅人头攒动,据海南当地媒体报道,排队人群中,多数是涌入海南购房的外地人,为了看房方便,飞机落地后便去买车,进而直接挤爆缴税大厅。
外地炒房团给海口和三亚的楼盘销售员带来震撼。
“在我们这条街上面,有很多内地过来的炒房团,他们是拖着箱子,不是步行,都是在慢跑,快跑,进来就问,还有房子吗?还有房子吗?就是只要有房,他们马上就会买。”在亚龙湾的一位福星中介公司员工回忆道。
炒房团们不得不快跑。“海南国际旅游岛批复之后,三亚的开发商开始捂盘,连捂了一个星期,”林海温泉花园售楼部小姐兰攀攀介绍,“每天放出的房源非常少,每天两套、三套、五套的放,然后他们每天是提一个价格,捂一次,涨2000元。”
2009年12月,三亚商品房签约均价为15857.4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3.46%;创下单月三亚商品房销售均价历史新高。到了2010年1月,三亚商品房签约均价再次被刷新,超过了22000元/平方米,一个月里上涨达到了40%多。
与三亚同样,自2010年1月以来,海口房价以日增1000元的速度迅速上涨。
海南的二级城市琼海也不逊色。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一位教师经海关朋友介绍,趁1月9日这个周末在琼海买了一套每平方米5000元总价41万元的13楼套房;1月13日13楼房价涨到6000元,随即售完;1月25日隔壁新开的一栋楼均价6800元每平方米,10楼以上7000元以上。
海南的房价已经不是跳高,而是撑杆跳。金钱第一次与时间有了如此清晰的关系。
房价迅速拉动地价。数据显示,海口的平均地价在不到5年时间里涨了约20倍;而三亚最近6年间地价涨幅更是高达50倍。日前,海南还向国土资源部打报告要求增加土地供应指标。
然而似乎在一夜之间,海南楼市急速降温。据统计,今年春节黄金周7天时间里,海口商品房总签约仅17套,与1月份动辄每天销售数百套的情况相比,反差巨大。另据海南搜房网的统计数字,进入2月中旬以来,三亚市楼盘销售量急跌。2月中旬,三亚商品房总签约411套,与1月同期的总签约数相比,下滑幅度达74.7%。
春节期间,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地产文化节在三亚举行,展会汇集了海口、三亚、琼海、文昌、保亭等地的房地产项目。六天的展会只卖出206套房子。
政商双簧戏?
在海南地价、房价飙升之际,海口温州商会前会长张益文颇有深意地说,原因不在“国际旅游岛”这个概念,而在于概念之后的捂盘惜售、围地惜建。
捂盘惜售、囤地惜建的成败取决于政府的决心。施政低手带来的是政策双刃剑,施政高手则利用政策达到双面意图。
2010年1、2月份,海南地方政府―方面释放要适当遏制爆炒地产的相关政策和讲话,另一方面却又为炒作提供了各种方便。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1月15日宣布,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之前,为防止海南房地产开发一哄而上出现新的泡沫,海南暂停土地出让,暂停审批新的土地开发项目。
王亚侨还就此向国土资源部汇报称,海南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两个暂停,体现了政府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时更加理智、更加冷静。
但市场反应却相反。消息一出,如火烹油,以往一直温和上涨的海南楼市直线飙涨,不少楼盘房价直接跳涨,有的干脆封盘不卖。
疯狂的楼市,引发了大陆媒体对海南泡沫的大肆报道。
1月26日,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表示,海南因为其资源的稀缺性,土地和房地产将越来越珍贵,在未来30年房地产都将是海南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之后,当三亚市已是全国房价标杆性高地时,李洪海适时对外称,三亚的房价肯定还要涨;三亚不会重现泡沫。
这直接给了房地产业一颗定心丸。
一位长期从事房产销售的房产公司主管透露,他每天上网了解和收集媒体对房市的报道以及官员的重要讲话,然后再向售楼员传达,以便让他们跟客户更好地解说。他说,即使是负面的楼市报道,只要善于利用,对褛盘销售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政府卡着脖子供地,也使得地产商急红了眼。
一个大公司看到一个好项目,准备了几十个亿来买地,但因“暂停令”,不得不付给介绍人2000万元人民币的佣金。
还有一位地产商透露,他在参加一个侨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会时,一个和美国基金公司合作的老板请他帮忙找到一个可以投资的项目。这个老板向他诉苦美国基金公司准备了100多亿元,都坐私人飞机来了两趟海南,但就找不到地。于是该地产商马上问身边有着几平方公里地的老总朋友能否拿出一部分地来合作开发。结果老总朋友反求他找地。
拿地的焦虑累积,在悄悄实现着地方政府所希望的土地价格最大化。严之尧近期一度坦言,地价还没有体现出海南土地的价值。
此前由于海南缺财力,土地一级开发多数由开发商承包,不但开发散乱,利润也多数落入开发商囊中。而目前海南省正在学习外地土地储备的先进经验。国土资源部一位官员透露,为解决部分市县过早出让土地导致很多土地被贱卖的问题,海南省正试图利用省级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成一个大的土地交易平台,用较少的成本来统一开发与旅游岛开发建设有关的大片区域。
海南政府对土地垄断打包上市,将加速土地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力量失衡。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海南的全国性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100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按照计划,《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于3月份报送国务院审批。卫留成表示,海南的商业性开发土地出让将会在届时“解禁”。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可能是怕楼市太热影响到国务院决策,矛盾的三亚市政府才决定对前往三亚购房的外地人,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购买五套房。但舆论旋即称之为“史上最雷”调控政策,与其说是抑制投机不如说是鼓励投资。
政府在“捂地”,开发商在“捂盘”,炒房者不惜重金买房、转手,大家乐此不疲地玩着“击鼓传花”的游戏。
海南楼市的日前疯狂和上世纪90年代初地产泡沫的一个关键差别,是大多数人买房一次性付款。
“因为自己掏钱,你不卖我,没有这种道理。”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对本刊记者表示,没用银行的钱,那么再涨10倍、20倍也没关系,反正没花国家钱,跟老百姓生活没关系。
或许是出于楼价的飙涨对金融系统危害不大的判断,为了把“击鼓传花”的游戏玩得更长一些,助成了海南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微妙心态。
撕裂的黄金海岸
海南政府与开发商围绕海南岛595公里海岸线举行的饕餮盛宴,没来得及给海岸动植物和沿线村民留下席位。
陵水县港坡村村民老李头第一次成为了香水湾海滩的“局外人”。
在1970年代的围海造田、1980年代钛矿的无序开采与过度捕捞和1990年代风靡全岛的挖塘养虾中,老李头曾是参与者之一。
如今,政府征用集体所有的滩涂用于海南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富力游艇码头,“海滩、水田、征走了3000亩,可每人就发了500元的补助,没了海滩就不能打鱼养虾,生计成了大问题。”老李头说。
港坡村,座落在陵水县香水湾边上,一个人口7000多的村庄,人均年纯收入不到4000元。而原来的村民捕鱼区,现在的陵水县香水湾旅游度假区B区南段富力湾,焦点海南房地产网显示:住宅起价11000元/平方米,别墅起价21000元/平方米。
老李头说,征地企业给予村民补偿金是4.6亿元,本来每人可得到4万元左右的补偿金。为了得到应有的补偿款,港坡村与当地政府数次冲突,成为县里有名的治理难点村。
村民小杨等72人不愿跟着父辈过着失地失业跟政府闹的生活,就和海南香水湾度假酒店等签订了就业协议,当起了球童、保安、保洁员、服务员。
海南香水湾度假酒店只是香水湾旅游开发项目的一个,此外还有12个五星级酒店。2个高尔夫球场和1个休闲会馆,总投资100亿元。
香水湾被称为亚龙湾第二。在香水湾南边的亚龙湾,要建设19座高星级酒店。
亚龙溪是亚龙湾的源头。在亚龙溪出海口,整片的木麻黄防风林现在已让位于五星级的亚龙湾瑞吉酒店和一个游艇港池和码头,还有后面的别墅。亚龙湾开发公司称,别墅建成后至少要卖10万元/平方米。三亚的一线海景公寓,最高报价现已达每平方米10万~12万元。
离亚龙湾不远处是大东海旅游区。大东海边上嘉宾国际酒店被称为中国唯一拥有私家沙滩的山顶酒店。这些地方本是山上灌木丛生长之地、国防用地;如今换成了钢筋水泥,没有植物稳固水土,每次下大雨或者刮台风,过大的雨量就会从山上象洪水一样倾泄下来,淹没榆亚大道,冲刷大东海的沙滩。
在博鳌,有些楼盘甚至越过山头,建在了海滩上。海南郡原房产公司6栋16和18层楼盘号称离海只有50米。而海洋法规定,海岸线200米内不能建造建筑物。
一位叫夏亚的开发商在博客上伤感的说;大砍伐、大推平、大混凝土建筑――由东海岸、南海岸,现在已逐渐向西海岸延伸,北边海岸早已经以海口为中心,不该砍的全砍了,海边没有木麻黄,没有雨林,早已被全面硬化了。东海岸已经在向山里延伸――保亭的七仙岭,900年的荔枝林,数万年的热带雨林,其他各类树木、灌木、乔木,正在被开发商砍掉、活埋、摧毁。
在这片中国最迷人的595公里黄金海岸线上,华润、中信、绿地、富力等地产巨鳄动辄投资数十亿、上百亿元的旅游地产项目早已星罗棋布。暴富神话的喧嚣,吸引了国际知名游艇公司,世界最豪华、最昂贵的游艇跟着纷至沓来。于是,沸腾的1月,三亚鸿洲游艇码头,一边停放着崭新豪华的游艇,另一边则是无处停泊的驳旧渔船。
渔船与游艇,水泥和水洪正划分着这个3.4万平方公里的岛屿人群。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09年前三季度,海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1.55元,居民人均工资收入7817.91元。而在1月中旬,三亚商品房均价达到每平方米20582.96元,海景房的售价基本在每平方米5万元以上,海南当地人_年的收入只够买当地半平方米的房子。
90%的外来投资性购房,给原住民带来的是什么。目前,海南省政府已经要求海南的各个单位进行房产的摸底,调查本地居民有多少是无房人员。
海南的城市地理一边面海,一边处在死火山口的边缘。这个“国际旅游岛”概念正迅速将海南岛撕裂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热情的“被套”
每个疯狂的背后都隐藏着焦虑。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客不顾一切奔向海南,这是将各地累积的焦虑到海南集中释放。
焦虑来自于社会与经济的畸形所带来的不安。
楼市传媒董事长蔡鸿岩表示,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07年底到2008年的下滑之后,出现了一个报复性反弹。疯涨之下,政府不得不出面重拳打压房价。二套房首付必须四成,并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等系列政策信息释放后,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出现一种挤出效应,很多投资客在年底基本上把前期获利的房产投资抽了出来。
结果,杭州出现退房潮、深圳一周降价3000元、广深一手楼成交量锐减。
而恰恰这个时候,海南给这些热钱制造了一个新的热点,一夜之间这些热钱就转到海南。
在时间上耦合的是,新年1月中国股市进入一个连阴阶段,大量资金撤出市场。
人为造成的房源紧张,吸引千亿元资金加速度进入海南。海南阿里巴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地产部负责人方舟估算,春节前至少有超过4700亿元的资金通过银行系统内外流动到海南大肆圈地,涌入资金超过1992年10倍。有人甚至称更多。
温州炒房团和北京炒房团南北两大阵营的加入,将海南抛向空中。
在业内,北京知名投资人张羽冲被称为房地产市场“融资操盘手”,动辄可调动几千万元的资金,“粉丝团”遍布全国。他背后的投资力量一种人是将钱交给他,每年给10%以上的利息回报;另一种是跟他投资房地产,他从开发商或购房人处有提点。正是通过在民间汇集大量资金,跟开发商谈判,低价入市,然后运用一些操盘技巧将其高价抛出,张羽冲等人将房市变性成为“中国没有涨停板的股市”。
除了张羽冲这样的民间游资外,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评论员李永岳分析,很多炒房资金还挪用了正常的企业经营流动资金,甚至一部分人还向银行贷了款。
只要是炒房,就要寻找机会转手,到最后就是谁接手或被套住。炒房的心态是谁都不想做最后的接盘手,但谁也不知道自己原来已经沦为最后的接盘手。
目前,高位的海南房价令人开始不敢贸然接手,短期炒房正变成长期持有,进而演变成独特的炒房“三角债”现象。
远离旅游岛初衷
基于国内正处于“扩内需”的结构调整重要时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也饱含着中央政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试验田”意味。
目前海南经济模式畸形扭曲。2009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7.9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全省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收入总额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48.2%;全省100多亿元基金收入中,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与此同时,海南省制造业投资下滑33.9%,5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滑36.9%,利用外资仅8.5亿美元,同比下降33%。
但由于规划细则未出台,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缺乏总体制度和清晰的战略思路。疯狂之下的海南,正在加速产业畸形和远离国际旅游岛这个目标,演变成了中国畸形经济结构放大了的一个窗口。在海南,GDP成了“搞地皮”的拼音缩写。海南的房地产业是最后一只小船,全中国的有钱人都要往上挤,结果可想而知。
目前,炒房热还蔓延到了星级酒店春节的客房租金。来自中国旅行热线旅游预订网站的数据显示,大年初二至初五三亚亚龙湾地区的国际五星酒店一间房一晚的价格,全部突破一万元。
海南一旅行社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往年春节假期4000~5000元的价位,今年春节三亚酒店的房价足足飙升了1倍以上,比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至少还要高出5倍以上,也超过了世界最昂贵的迪拜帆船七星级酒店――其豪华标准间价格也不过900美元/晚。
一直关注海南旅游市场的重庆飞扬旅行社总经理邹庆认为,三亚酒店高房价背后,起码有4成是“炒房客”的因素。“炒房客”一般是提前3个月或半年就到海南用较低价格把最紧俏的时段包下了,比如四星级的800元一晚,在手中控制到春节前,然后以2000元或更高的价格卖给订房网站、三亚的地接社。订房网站或地接社又把房源加价分销给一些做专线的旅行社,接着这些客房再转给组团社或者游客。
高客房价吓退了一批游客。邹庆透露,有一个15人的家庭包团,原来想初一去三亚,住亚龙湾五星级酒店,现在改走香港了。
据悉,今年不少原来参团游海南的市民把报名的方向转向到厦门、广西北海等其他沿海地方,还有不少人干脆直接选择出境游,特别是岛国游。
蔡鸿岩表示:“房价升高了,住的成本升高了,那意味着所有的这些投资门槛都高起来,酒店的价格高了之后,它会阻挡海南商业、娱乐、教育的招商引资。”
篇10
产权式酒店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它将房地产、酒店、旅游等行业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共享资源,众多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此青睐有加,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20世纪60年代,产权式酒店起源于西方,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当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形成了大量的中产阶级家庭。家庭的需求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发生了变化,由以往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开始向休闲娱乐需求转变。房地产商发现了这一变化,在地中海沿岸开发海滨别墅供欧美的富人满足度假休闲的需求,销量大好。但是,大部分海滨别墅在平时都是闲置的,只有房主在工作之余度假时才会来住一段时间,海滨别墅的闲置成本就显得很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降低购置和使用成本,12个法国家庭合买了一套别墅并约定每个家庭在一年中拥有别墅一个月的使用权,轮流居住。这种方法是一种“Time-share”,即时空共享,既是一种消费模式,也是一种投资形式,将投资与度假休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资源共享,形成了产权式酒店的雏形。
资料表明,目前全球大约有540万个家庭在产权式酒店相关网络上注册并参与,全球产权式酒店销售额达67.2亿美元。最近十年以来,全球产权式酒店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不断递增,产权式酒店已经成为房地产业和旅游经营行业的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经营创新模式,也成为中产阶级家庭最为青睐的旅游和投资形式。
一、产权式酒店的涵义及其类型
产权式酒店是商业性酒店与产权式房地产项目的有机结合,具有多方面资源整合的优势,也是酒店业和房地产业寻求创新经营模式和方法的有效尝试。具体来说,产权式酒店是指酒店开发商将酒店的单位、客房作为独立产权单位向投资者出售,投资者购买后即拥有该单位、客房的产权,但是并不长久的在该酒店客房居住,而是将其委托给酒店开发商或者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经营,每年根据该客房出租情况进行利润分红,客房的产权可以转让、继承、抵押与赠与,投资者也可以自主的选择该产权客房的使用方式,产权式酒店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
(1)时权型:酒店开发商将酒店单位、客房的使用时间进行分割并出售不同时间的使用权,消费者拥有一定时间在该酒店客房居住的权利。这是产权式酒店发展初期的主要类型。
(2)纯产权型:产权式酒店采用的普遍类型,酒店开发商将酒店单位、客房的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获得产权后将客房委托给管理公司进行日常出租经营与管理,逐年获得回报,并可以预期增值而进行投资回收。
(3)住宅型:一般是指养老型的产权式酒店,投资人购买了酒店客房产权后,在退休养老之前委托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经营而取得投资回报,待退休后用于养老长期居住。在产权人去世后,该物业可以由酒店管理公司回购并进行再次出售,产权人的家人可以取得该收益。
(4)时值度假型:指一种纯休闲消费型的酒店,消费者不拥有酒店的产权或使用权,而是通过积累或者购买一定数量的“积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档次的度假酒店获得免费住宿或者换取更大的折扣、优惠与更多选择权。
二、西方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特点
(一)中产阶级的崛起奠定产权式酒店发展的庞大客户基础
随着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与增长,中产阶级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增,社会、家庭、个人对于旅游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这也刺激和提高了中产阶级的消费者与投资者对于旅游商业房地a的投资热度。欧美国家的产权式酒店既有兼顾旅游度假休闲与房地产投资的纯产权型,也有以纯粹的旅游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时权型酒店,也包括一些投资信托项目,这些项目以旅游商业地产为主要投资对象,尤其是产权式酒店的地产建设投资居多,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投资,获得与实力较强的投资公司或机构同等的投资回报率。
(二)地理位置优势保证产权式酒店的持续获利能力及未来发展
国外产权式酒店的建设大部分选择在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怡人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地区。一般具备充足的阳光、清澈的海水和优质的海滩。一般情况下,产权式酒店的地理位置越优越,其可持续获利的能力越强,未来发展潜力和升值空间就越大;而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酒店位置越好,客房需求量越大,酒店可以获得的星级评价越高,投资者收益的安全性和持续性就越强。
(三)分时度假消费的配套确保产权式酒店资源的充分利用
分时度假的消费者每年购买固定度假时段的酒店客房的使用权,固定度假时段一般不会太长,产权式酒店开发商可以将酒店单位、客房的使用权按较小的时间单位(如一周)进行分段销售,使用权的期限可以很长(如二十年、三十年等)或根据合同约定,确保了产权式酒店资源的充分利用。消费者还拥有将自己购买的时段使用权进行转让、赠与等一些列权益,并拥有酒店公共设施配套的优惠使用权利。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共享,消费者还可以将自己购买的酒店客房分时度假权在无法进行消费时通过分时度假网络与另一家酒店客房的分时度假使用权进行等值交换,享受异地消费,使产权式酒店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三、我国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分时度假的概念开始传入国内,逐渐演变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权式酒店形式。我国产权式酒店的出现源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过度开发而消费需求和水平不足,导致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大量房产空置,资源被浪费。海南省为了摆脱房地产市场困境,盘活空置楼盘,快速回笼资金,率先将产权式酒店模式引入国内。1999年10月,“南海传说温泉疗养度假中心”开业,这是全国首家产权式酒店,标着着产权式酒店正式进入国内市场,更新了房地产投资的思维与理念,将房产与海南旅游支柱行业紧密结合,成为海南经济的新增长点。
《中国产权式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中指出,我国自2010年起为稳定房价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使房产价格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使我国房地产投资者的预期利润下降,开始寻求转移投资至更好地增长点,兼具住宿与投资的双重特点产权式酒店成为房地产投资者关注的新的目标。此外,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实行休假黄金周制度以后,人们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激增,旅游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旅游观光,转而开始追求休闲度假的旅游体验。产权式酒店能够为消费者的休闲度假旅游提供最为经济实惠和便捷的住宿,因此,在国内的众多旅游城市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产权式酒店数量规模在1000家以上,比2010年增长了近50%,遍布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与西方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相比较,我国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时度假理念逐渐被接受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中产白领阶层,他们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和超前的消费观念,有较为强烈的投资欲望;另一方面,白领阶层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迫切需要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放松身心。消费能力的增强与休闲度假的需要为产权式酒店带来了发展商机,同时,在这些白领阶层的带动下,分时度假的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二)相关市场制度、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规范
虽然国内产权式酒店的市场已经形成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建立起相关的市场制度和法律法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旅游业也不断繁荣,推动了产权式酒店市场的长足发展。世界旅游组织指出,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的游客预计将达到1.4亿人次,这些游客为产权式酒店的经营提供了大量的客源基础。但是,部分产权式酒店经营失败的教训带来的启示是市场形成后的进一步完善需要相关的市场制度、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可以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于产权式酒店投资的安全感和投资信心,提高投资崆椋形成产权式酒店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三)分时度假体系有待进一步成熟与不断创新
相比西方国家分时度假体系来说,我国的分时度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国外的分时度假酒店网络可以向产权式酒店客房的投资者提供度假权的交换服务,充分体现了这种模式的吸引力。而我国的分时度假公司相对数量较少,参与全球最大分时度假交换体系RCI的中国酒店也仅仅有20家上下,产权式酒店的度假权交换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形成网络和规模,大大削弱了产权式酒店的魅力,也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此,应该对国内现有的产权式酒店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同业之间的横向协作和广泛联合,建立分时度假网络,逐步实现产权式酒店分时度假权的自由选择和交换,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率和增强产权式酒店的联合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