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剂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剂学的作用

篇1

[关键词] 药剂学;技术;药物功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023-02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出现多种药剂学新技术,在改善药物功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的总结。

1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剂系统,主要是通过微粉化、 粉状溶液、固体分散体和溶剂沉积等技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显著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性能,从而提高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1]。近年来,发展了将固体分散体直接填充入胶囊的技术[2],固体分散体作为一种中间剂型,可根据需要制成软胶囊剂、硬胶囊剂等,便于临床上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另外,表面活性载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载体对于游离性药物而言,是作为分散剂或乳化剂的,从而阻止了任何水不溶性表面层的形成,药物被分散或乳化成了极细的状态,显著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

现在利用固体分散体制备的缓控释制剂越来越多,如对于难溶性药物伊曲康唑,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其固体分散体,由于选用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显著提高了伊曲康唑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3]。黄曙宾等[4]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葛根素缓释胶囊有很明显的缓释效果,并显著提高了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杜江等[5]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黄褐毛忍冬总皂苷的肠溶型固体分散体能达到肠溶和粉末化。吕文莉等[6]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使番茄红素以分子复合物的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显著改善了难溶性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

2 包合物制备技术

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系指一种特殊的络合物,是由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的。这种包合物由具有一定空穴结构的主分子(包合材料)和客分子(通常为有机药物)两种成分组成。主分子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通常按1∶1比例形成分子囊。目前常用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7]。

有机药物借Vander Waals 力形成包合物后,有如下功效:(1)增大溶解度,提高稳定性,使液体药物粉末化。如难溶性药物前列腺素E2经包合后溶解度大大提高,可制成注射用粉末。(2)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如陈皮挥发油制成包合物后,可粉末化且可防止挥发;盐酸雷尼替丁制成包合物后能显著改善其不良臭味,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3)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诺氟沙星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后,起效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141.6%;硝酸异山梨醇酯-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其血药水平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4)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如磷酸苯丙哌林片可减小舌部麻木的副作用。

3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

胶束是由过量的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系统,其疏水核心能较大量地包载疏水性药物,具有缓释作用[8]。由于进入体内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会被血液稀释,从而容易解缔合,无法将药物送至靶区。而聚合物胶束却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且有天然的被动靶向作用。粒径较小的聚合物胶束,有很好的阻止透过性,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能在有渗透性血管的组织(如肿瘤、炎症区或梗死区)聚集;粒径大的聚合物胶束,主要浓集在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脾等部位。胶束的疏水中心能大量地包载疏水性药物,如包载的药物是液态,则形成纳米乳或亚微乳;如包载的药物是固态,则形成纳米囊或亚微囊。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和亚微乳均可作为药物的载体,但目前在药剂学中还主要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已广泛应用的实例有抗排斥反应的环孢素浓乳,其在体内可自发地形成纳米乳。

4 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

微囊和微球的粒径范围为1~250 nm,属微米级,又统称微粒[9]。微囊(microcapsules)系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membrane wall)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的药壳型微囊;微球(microspheres)则指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

蛋白质和多肽类大分子物质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对一些难治愈疾病有很强的药理作用,且副作用少,但是稳定性差。近年来,微囊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10],将一些生物大分子物质微囊化后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药物的生物活性。另外,还可通过调节微囊或微球壁厚度和孔径大小,以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如李药兰等[11]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技术制备的茶多酚缓释胶囊,达到了提高茶多酚稳定性和缓释的双重作用。易金娥等[12]以生物可降解型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的阿维菌素微囊,显著提高了阿维菌素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

5 纳米粒与亚微粒制备技术

纳米粒(nanoparticles)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粒径为10~100 nm,其可分为骨架实体型的纳米球和膜壳药库型的纳米囊。如果粒径为100~1 000 nm,则为亚微粒。

药剂学中纳米粒、亚微粒具有特殊的医疗价值[13]。因为制成纳米粒和亚微粒的药物,理化性质被隐藏,其体内过程依赖于载体的理化性质。另外,纳米粒、亚微粒对肝、脾或骨髓等部位均具有被动靶向性,这个特点在疑难病的治疗和新剂型的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1)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是极其具有价值的,因为肿瘤的血管间隙只有100 nm,能允许粒径小于100 nm的粒子,如载药纳米粒,从肿瘤有隙漏的内皮组织血管中逸出,从而进入肿瘤内发挥疗效;(2)能使抗生素、抗真菌和抗病毒药对细胞内细菌的感染的治疗疗效增加;(3)作为口服制剂,可防止一些药物,如肽、疫苗类等,在消化道的失活,提高口服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4)作为黏膜给药的载体,纳米粒和亚微粒滴眼剂可以黏附于结膜和角膜,从而大大延长作用时间,另外也可制成鼻黏膜、经皮吸收等各种给药途径的制剂,延长或提高药效。

6 脂质体与泡囊制备技术

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其作为药物的载体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14]。目前,脂质体已用于抗癌药物、抗菌和抗寄生虫病药物、抗病毒药物、酶和激素等的载体,并还可作为免疫激活剂,用于抗肿瘤的转移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另外,最近还新开发了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掺入糖脂的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聚合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等,这些新型脂质体在包封率、稳定性和靶向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大大扩大了脂质体的应用范围。陆伟跃等[15]研制的一种叶酸-脂质体,能通过叶酸受体途径内吞入胞,显著靶向富集F受体的肿瘤细胞。张磊等[16]采用逆相蒸发-超声法制备了胰岛素纳米脂质体,证实制备的脂质体能保护胰岛素在小肠中的活性,且能促进胰岛素的吸收。陈凝等[17]运用实验证明紫杉醇脂质体体内给药对外周白细胞的抑制作用要小于紫杉醇注射液,且其脂质体的抑瘤效果显著优于其注射液。

泡囊(niosomes)又称类脂质体,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也具有类似脂质体的封闭的双层结构,与脂质体的体内外性质极其相似,但比脂质体稳定,不易泄露,是一类极有前途的新型给药系统。粒径较小的泡囊(小于50 nm),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可延长体内时间,具有优良的组织穿透性,尤其可在肿瘤、炎症区或梗死区等有渗透性血管的组织聚集,故具有天然的被动靶向作用。粒径大的泡囊在肝、脾浓集处也有被动靶向作用。另外,泡囊也有缓释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和降低药物毒性等特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构建能够改善药物功效、使药物疗效更充分发挥、使药物毒性变得更低的给药系统成为迫切需求,而改善药物功效也早已成为了药剂学的重要研究任务和工作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 固体分散制剂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 中国医学杂志,2004,2(2):53-54.

[2] 任秀华,李高. 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及进展[J]. 医药导报,2003,22(2):110-112.

[3] 孙伟张,曾仁杰,于波涛,等. 伊曲康唑固体分散体制备及体外溶出实验[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0):617-619.

[4] 王曙宾,黄兰芷. 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评价[J]. 中成药,2007,29(9):1285-1288.

[5] 杜江,丁宁. 黄褐毛忍冬总皂甙肠溶型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 513-514.

[6] 吕文莉,戎飞,平其能. 番茄红素-泊洛沙姆 188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40(6):5.

[7] 钟秀英. 药用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3,26(4):301-305.

[8] 陆彬. 作为载药系统的聚合物胶束和泡囊的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1):1-7.

[9] 崔福德. 药剂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0] 邢福保,成国祥,杨炳兴,等. 微囊微球的物理化学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胶体与聚合物,2003,(2):39-42.

[11] 李药兰,黄才欢. 茶多酚缓释微囊的制备研究[J]. 中药材,2000,23(5):281-283.

[12] 易金娥,孙志良,刘进辉,等. 阿维菌素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7-69.

[13] 张玮,张学农.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 抗感染药学,2008,5(2):65-69.

[14] 赵海霞,郭兴奎,孔德亮,等. 脂质体制备技术[J].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7):435-437.

[15] 陆伟跃,力弘. 叶酸-脂质体制备及对 HeLa 细胞靶向作用[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1):4-8.

[16] 张磊,平其能. 口服胰岛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1):25-29.

篇2

1中医药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生物医学发展至今,各项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中医药必须加紧现代化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以下几方面阐述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变化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替代感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类复杂性疾病是多基因、多步骤作用的结果。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单靶点高选择性药物显示出了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等弊端。而在诊断上注重整体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力求从整体水平上调控机体,从而治疗局部性病变和恢复整体功能平衡的传统中医药学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8]。

1.2新药研发陷入困境自从PaulEhrlich在20世纪初提出“化合物受体存在”的学说后,期望设计能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靶标高度特异结合的“魔术子弹”(magicbullet),成为现代药物发现的核心问题[9]。在过去的30年中“一药,一靶,一病”还原论方法加速了药物发现的步伐,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然而,其效率低、速度慢以及成功率低的缺点也逐渐的显露出来,特别是研发费用大而产出率低,二者之间不成比例。许多候选化合物难以全面、系统地反映药物与疾病的相关性,往往在临床前期和临床试验中,因低效或无效、药物动力学较差、急性或亚慢性毒副作用等问题而被迫退出研发[10]。新药研发正面临着巨大困难,单靶点高选择性的新药研发思想到了“瓶颈期”,显示出了其发展的局限性。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药物发挥作用的网络特点,表明与单靶点药物相比,多靶点药物可能会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而中药及其复方发挥疗效具有整体性、多成分和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11],势必是未来国际上新药研发的方向。

1.3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现状肖培根院士2005年发表了“21世纪中药研究的进展方向”文章,指出中药的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特色优势与最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明确中药及其复方在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使药材质量达到稳定可控,能够开发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复杂疾病的新药[12]。目前科研人员常采用活性追踪分离法从中药中筛选活性化合物,但往往分离到的物质越纯,其药效活性越弱,难以追踪到药效物质。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中药及其复方发挥疗效通常取决于其中的有效成分群的综合作用[13],但是由于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研究滞后,以及中药作用整体性、中药成分复杂性和作用机制的多途径、多靶点,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群难以识别,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新药发现与设计进展缓慢,甚至趋于空白,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化进程的瓶颈。因此寻找符合中医理法方药理论,遵循中药复杂体系、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建立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必将是科学研究中医、合理应用中药、复方推陈出新的关键科学问题。

2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现代化是形式所迫、大势所趋,寻找适合中医药体系研究的模式和方法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现阶段兴起的网络药理学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2.1网络药理学概念的形成一直以来,新药研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靶点的高选择性”,认为药物对靶点的选择性越高,效果就越好,而副作用就越少。然而近几年这一基本思路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近20年来新药开发的成功率越来越低,而临床淘汰率却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可能并不仅仅是技术、环境和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可能是新药开发的策略所致,即“一个基因,一种疾病,一个药物”的原则在像癌症这样的多基因疾病领域的药物开发中可能并不适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途径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源于生物系统的网络结构具有鲁棒性(robustness)特征。这一网络里的某一节点(蛋白)的改变并不总是能使表型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表型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与基因冗余功能和信号通路的代偿有关。多数情况下,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就是细胞内的调控网络异常所致[14,15],所以对网络内某个成员的高选择性的药物并不能使控制疾病的网络瘫痪。现阶段对疾病分子机制的认识与传统的中医证候理念不谋而合。数十年的中医证候现代研究表明:证候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难以用单一的生理生化指标来表达。中医证候与生物网络的调节机制具有关联性[16]。随着对生物网络认识的逐步深入,新药研发有了新的策略:多靶点药物的开发。如何寻找高效的多靶点药物,发挥药物最大的临床疗效,将副反应和毒性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概念—网络药理学。网络药理学的概念由AndrewLHopkins于2007年首次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撰文明确[6],2008年在NatureChemicalBiology进一步发表了“网络药理学:药物研发中的下一个研究范式”的综述文章[5]。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药物设计新方法和新策略,内容涵盖各种组学、系统生物学、基因的连接性和冗余度以及基因的多效性、计算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分析等。它在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基因网络库、蛋白网络库、疾病网络库、药物网络库等现有数据库的信息资料,结合从实验中获得的谱图数据,利用专业网络分析软件及算法,系统的、整体的揭示疾病?疾病、疾病表型?靶点蛋白、靶点蛋白?药物、药物?药物之间关联的奥秘,从网络的层面观察药物对疾病的干预与影响,揭示复杂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从而找出高效低毒的多靶点新药[17]。中医理论具有系统观与整体论的思想,虽然与网络药理学的理念不可简单地相提并论,但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十分注重在整体条件下开展研究,同时十分注重在致病因素或者药物干预下机体及网络系统的整体反应,而不仅仅是观察某些局部的病灶或表型改变[18]。同时,中药复方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形式,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而这些特点正是网络药理学所要重点研究和期望达到的。

2.2网络药理学发展的关键应用网络药理学指导新药研发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分析疾病网络,鉴定疾病网络中的关键节点。目前有3种互补的方法可以寻找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系统筛选、知识挖掘和网络分析。系统筛选指应用细胞筛选模型进行化合物组合、化合物与基因组合等的筛选方法。单独的化合物可能只针对某一节点,而两种(或以上)的组合能产生协同作用,可能针对的就是整个网络。化合物与基因组合也是方法之一,首先使某个基因表达沉默,在此条件下再加入一种化合物,这样联合作用的结果对病变细胞会产生单一手段达不到的作用,例如对病变细胞的协同致死性。实际上,这种筛选方法在寻找关键节点的同时也找到了干预节点的多靶点药物组合,效果很好,然而工作量很大。知识挖掘和网络分析是首先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筛选以寻找最有可能的节点,之后再进行实验验证。知识挖掘是用提取数据、挖掘文本等方法对文献数据库、疾病数据库、基因数据库等进行关联,并从中提取出疾病网络(基因作用网络、蛋白作用网络)。当然这只是一种初步分析,提取的网络还需要实验验证。中医药发展至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现阶段已有各种中医药数据库搜索系统,从这些已有的数据中挖掘关键信息、重要信息,发现中医药证候方剂的复杂网络特征及现代医学本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学者通过开发多种算法,探寻方剂复杂化学体系和机体复杂生物系统的关联性,并取得了较大进展[19]。网络分析即拓扑分析,也就是分析相互作用的网络,从中找出关键节点。例如某一节点的分支越多,某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路径越短,那么这一节点可能就越关键[6]。常用的网络拓扑特征有度(degree)、聚类系数(clusteringcoefficient)、最短距离(shortestpath)、介数(betweenness)等[20]。中医药从证候到方剂均体现了复杂网络的特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是药证相应,在处方用药中存在君药对主证,臣药和佐药对兼证的关系;主证、君药类似于网络的少数关键的集散节点,治则治法是这种复杂网络关系的抽象概括,用现代生物信息方法对中医药复杂体系的网络分析,有助于探索中医证候—治法—中药的关联[21]。

3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的结合及应用

中医治疗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具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的中药复方则为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形式[22]。网络药理学本着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倡导多靶点、多途径的给药原则。因此,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中医药研究者借鉴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探索中医药“病证方”的本质属性,揭示中药及其复方多途径、多靶点、多成分的综合整体效应[23?26],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3.1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于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以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即“病证方”结合的诊疗模式为特色。证候是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论治、复方干预这一特色诊疗体系的核心内容。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的区别在于前者治疗时针对体现整体变化的“证”,后者则针对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认识层次上后者较浅,属于感性认识;前者较深,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深入到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阶段。阐明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数十年的证候现代研究表明:证候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难以用单一的生理、生化指标来表达。因此,随着研究深度和复杂性的增加,需开辟一条适合于从复杂系统中发掘中医证候特征的途径[27]。网络药理学融合“疾病?表型?基因?药物”的信息,从系统的、网络的角度理解疾病表型与生命大分子的关系,其对“疾病表型?生物分子”网络构建的思路能用于指导中医药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28]。国内一些研究者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从生物分子网络角度针对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展开研究,形成了适用于阐释病证方系统内涵的“表型网络?生物分子网络?药物网络”研究构架,并进一步提出了“证候生物分子网络标志”的构想,并构建了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的寒证、热证生物分子网络,通过网络功能分析,发现寒证生物分子网络以激素的功能模块为主,热证的生物分子网络以细胞因子的功能模块为主,神经递质功能模块共同分布于两个网络。同时,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发现寒热证生物分子网络具有无标度(scale-free)性质,即网络的功能实现主要依赖于一些关键节点,这些关键节点可视作寒证、热证的生物分子网络标志。最后,他们还分析了证候分子网络标志应用于证候客观化与个体化诊疗、中医药临床效果评价、方剂与中药药性等研究领域的可能性,为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9?31]。

3.2网络药理学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是指中药及复方中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体系,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中药药效物质基础难以归结为某一特定的有效化学成分,其作用机制也并非作用于某一特异性靶点,而是多成分通过多靶点、多环节整体调节作用的结果。成分间、靶点间、环节间客观存在着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在网络药理学中,基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在结构、功效等方面的相似性,可以构建药物?药物网络,对药物进行功效预测及对功效进行化学成分的预测。网络药理学的这种方法也能应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功效预测及药效物质化学组分分析。基于中药药效物质的网络属性,李梢等[28]利用网络靶标的方法,从方剂中预测有效成分或组合。以肿瘤血管新生的干预为例,他们利用互信息熵等信息从3685首络病方剂中提取了中药核心配伍网络,并从网络中预测出多种成分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并进一步证实这些成分均能有效作用于肿瘤血管新生的分子网络。王耘等[32]整合已有的中药药效物质,并利用细胞信号通路数据库、代谢网络数据库和基因调控网络数据库等构建了中药功效分子网络,该复杂网络从分子层次上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网络节点表示中药化学成分和机体内源性成分,网络的边表示基于生物化学反应的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研究从网络的角度预测、理解和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对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给予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3.3网络药理学与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中药复方是中药防病治病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机和药性理论等,按照君、臣、佐、使等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药方。中医关于方剂的配伍有高度的科学性,中药复方蕴含了中医理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阐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最具挑战的研究之一。中药复方这些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正是网络药理学所要重点研究的。李梢等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构建的草药网络组成以及联合模块的分析来剖析传统中药方剂配伍的规律,他们建立了一个以距离为基础的交互信息模型(distance-basedmutualinformationmodel,DMIM),用来辨别众多药方中有价值的草药联系。该模型以联合交互信息的平均信息量以及草药的间距等数值来评价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构建草药网络。DMIM被用于检索草药配对时,在草药的出现次数、独立性以及在药方中的距离上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通过DMIM他们利用3865个有关联的药方构建了草药网络,很好的解释了传统的草药配对及配伍现象,同时还发现了新的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的药物配对。另外,他们以网络式的六味地黄(LWDH)药方为例,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联合模块,通过草药?活性分子?疾病的多层网络去探讨具有可能性的药方配伍机制。而且,在对LWDH药方和LWDH治疗的疾病表型分析中发现,LWDH治疗的疾病显示出表型高度一致性,而且这些联合模块在肿瘤路径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路径中表现显著,这也许可以解释用相同的LWDH方剂治疗不同疾病(异病同治)的行为[33]。张培等[34]以中药药性中的五味为研究对象,基于中药饮片的现代药理和临床数据建立了苦味、辛味和甘味3个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利用所构建的网络模型预测了部分中药组分的五味,为中药方剂组分配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中药方剂中药物配伍的权重分布具有无标度网络特点,刘红等[35]对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覆盖度的名老中医共性处方配伍进行了网络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中医临床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软件,能直接利用中医临床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建模和分析,从中发现临床药物配伍规律。

3.4网络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对中药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揭示。中药复方的疗效是由其组成的各种药效物质之间及其与机体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决定了其作用的多靶点和多环节,不同组分对不同环节起作用,最终表现出有利于机体的变化。网络药理学是研究多靶点干预疾病网络,达到理想药物疗效的理论[36]。所以网络药理学的给药思路和中药的复方给药本质殊途同归,网络药理学的技术方法能很好的应用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比如徐筱杰等[37]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手段,运用分子对接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研究治疗慢性肾病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治疗慢性肾病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与西药的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西药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研究还发现补益类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与攻逐类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从复杂网络研究视角阐释了古老的中药作用理论。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计算药理学方法,他们研究了中药芪参益气滴丸中所含的1729个化合物在化学空间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类药性质。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他们研究了这1729个化合物与26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公认靶标的相互作用及它们在靶空间的分布,阐明了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血管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活性分子[38]。另外,他们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相似性分析、化学空间、分子对接、生物网络技术和药代动力学性质预测等计算药理学方法研究了中药精制透骨消痛颗粒中514个化合物的药理学机制。结果表明该复方所含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大部分化合物在化学空间上具有类药性质;通过分析这514个化合物与35个骨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的公认靶标的相互作用及它们在靶空间的分布,阐明了精制透骨消痛颗粒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活性分子;通过分析药物库中骨性关节炎的药物?靶点的作用网络及精制透骨消痛颗粒中分子?靶点的作用网络的异质性值、特征路径长度等拓扑特征,揭示精制透骨消痛颗粒的多药物、多靶点、多途径分子作用机制,这些有助于理解中药精制透骨消痛颗粒的复杂药理作用机制[39]。

3.5网络药理学与中药方剂毒理学的研究安全性是药品属性的基本要素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中药方剂毒理学是研究中药及中药复方用药后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客观现实,使得中药方剂毒理学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方剂产生毒性的原因很复杂,比如中药本身具有毒性、对药性及药物有毒成分缺乏了解、方剂配伍不当等。现阶段对于方剂毒理学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毒性试验了解方剂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指导合理用药。然而,目前常用中药有数千种,加上草药、民间药、少数民族药共计10000余种,而做过系统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的品种不过300余种。可见,我们对中药的药性了解很少,对其毒性或配伍后的毒性认识更是肤浅。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手段不多,研究技术薄弱造成。网络药理学站在整体的角度,全面的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药物作用机制,使药物在发挥治疗疾病(针对疾病网络的关键节点)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不干预机体正常的生物网络。现阶段,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方剂毒性及副作用的报道不多。国内有学者基于网络大规模预测致病基因、药物靶标,提出了drugCIPHER方法,预测的药物靶标谱包含了药物靶标和脱靶效应,利用靶标谱的聚类特征可以发现药物的副作用[40]。另外,周明眉等[41]基于代谢网络的分析方法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的肾毒性开展了研究,建立了整体、动态的药物毒性评价方法。

3.6网络药理学与中药复方新药的开发网络药理学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去探索药物?疾病的关联性,发现生物网络上的药物靶标,明确药物治疗疾病的机制,其宗旨实质上是一种新药研发的策略。采用网络药理学发现新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老药新用”方式,二是通过挖掘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功能模块研发单分子多靶点药物[42],或多分子多靶点的复方制剂[43]。中药蕴含着巨大的新药创制潜力,传统方剂是发现多靶点药物的不竭源泉。目前,基于中药的药物研发多将重点集中于中药的活性成分。然而,中药的功效往往不是单一成分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成分协同作用实现。按照中药作用的基本特点,建立中药药效成分网络、药效成分靶点网络、药效成分证候网络等,探讨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整整合与优化,将为基于中药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如有实验室论证了网络靶标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用于大规模筛选协同式中药成分组合的有效性[26],为基于网络靶标开展组方用药的理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图1概括了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的相关性。网络药理学的重要任务包括表型/疾病网络(phenotype/diseasenetwork)的构建及药物?药物网络(drug-drugnetwork)的构建,并且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联,达到发现新药、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是方(formula)证(syndrome)对应。构建传统中医药的证候分子网络(TCMsyndromemolecularnetwork)类似于网络药理学中对表型/疾病网络的构画;中药的药效物质成分之间存在多样的联系与区别,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类似于网络药理学中的药物?药物网络。药效物质(compound)作用于证候分子网络中的药物靶标或关键节点(drugtarget/essentialnode),通过特定的分子药理学机制(pharmacologymechanism)发挥功效。在方与证之间,存在着中医辨证论治(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的精髓,也蕴含着中药方剂配伍/君、臣、佐、使(herbalformulacompatibility-monarch,minister,assistant,guide)的深刻内涵。

篇3

1绩效管理在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1工作量方面

各个药房小组应将取药处方数的统计作为重要依据,且组长应每个月开展评分工作。而药库需要根据具体岗位设定出个人工作量,同时针对工作质量与药品计划完整性进行评价,另外,验收工作的完善性、出入库的及时性、与临床应用的配合效果也同样是评价的重要内容[1-2]。而制剂室应始终根据《医疗机构制剂配置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必须要保证卫生记录、操作记录与生产记录满足GPP规范,且有效期以内的药品抽检工作要合格。与此同时,会计岗位需贯彻并落实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确保账目的清晰性,完整地保存账本和票据,最关键的就是会计数据信息应真实准确且合法。所有班组管理岗位均必须根据具体要求将药品摆放整齐,且不存在药品短缺的情况。除此之外,账物要吻合,有效期以内的药品管理要全面,确保药品冰箱内部不存在杂物。以上工作任务属绩效考核中的重要内容,并且由班组长与科主任负责并评价,将工作量和奖金挂钩,比重在50%。

1.2工作态度方面

工作态度具体包括工作的积极性,是否具备主人翁意识与敬业精神,能主动为班组着想,对工作过程中的非常规问题予以妥善处理。工作服务要到位,对待患者与科内外工作人员要耐心且礼貌,一旦遇到问题需要向组长或者科主任及时上报。另外,要服从工作的安排,按时完成组长所分配的工作,并且遵循工作的调动,不应抱有应付的心理[3-4]。只有科室与班组内部团结和协作,才能保证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并时刻维护,确保工作区域的干净与整洁。对于工作缺勤或迟到、病假或事假等情况应扣除相应的分数。工作态度在绩效考核成绩中所占比重为30%。

1.3奖惩方面

医院药学管理人员受到患者与院里的表彰,工作中规避损失并克服隐患,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工作进行改进,以保证工作效益的全面提升,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议。与此同时,需对药品咨询进行详细地填写,对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记录,进而向科室《医院药讯》提供所需的稿件。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地加分,而奖惩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为20%。

2医院药学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具体途径

2.1绩效考核目标的构建

在医院药学管理中,应选择使用平衡积分卡的方式,将其作为考核工具,而并非只依靠财务指标[5-6]。其中,平衡积分卡更偏重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在考虑短期目标的同时,同样重视长期目标。通常来讲,医院药学管理包含了药房、药库与临床药学三种岗位,所以,应与医院药学管理工作情况相结合,所创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涉及四个不同维度的指标,进而增强绩效考核公正客观程度,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理念。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医院药学管理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以下将其划分成四个方面评价指标:(1)日常工作的指标。在这一指标中涵盖了工作态度、质量与工作量这3个二级指标,而岗位不同,二级指标也将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类型制定各岗位三级指标[7]。(2)患者评价的指标。对患者评价指标可划分成两个种类:①如果获得患者认可与表扬,可给工作人员适当加分;②如果有患者投诉或批评,则需要予以减分处理。(3)内部流程的指标。所谓的内部流程指标,具体就是对工作内部管理与组织内部工作人员适应性与服从性予以深入分析。其中,可提出相应建议与意见,以保证工作流程与效率得以全面提升,增强工作质量。如果工作人员受到表彰与表扬,可适当地增加分数。另外,可参与到团队建设当中,对团队建设有益的工作进行加分[8]。(4)学习成长的指标。所谓的学习成长指标具体指的就是以论文、教学为中心考核,对药物咨询及员工培养方面的作用展开分析,对有贡献的人员可进行加分处理。而科研则需要与科研级别与成果相结合进行考虑适当加分。学术方面的奖励需要根据级别的不同加分。

2.2各岗位工作评价的标准

根据上述四个维度考核指标,对其在各岗位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由此可见,对不同岗位工作指标评判标准来说,应将考核标准量化。其中,具体的计算方法就是将日常工作指标确定为百分制,同时,将患者评价、内部流程及学习成长的指标与不同工作内容相结合,采取加分亦或减分的处理方式,对分值占比统计结果进行加权分析和研究[9]。因岗位存在差异,所以工作内容、职责、患者评价及内部流程指标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应当与医院药学管理内容相互结合,进而对三个岗位展开分析。医院药学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除以上三个岗位还设置了管理工作人员与管账人员。而这种情况下,工作内容也大概相似,起到辅作用。为此,将这三个岗位评价标准作为重点开展绩效考核。其中,药房岗位日常工作指标的工作量比重均是50%,而工作质量占据30%比重,工作态度比重是20%。

3绩效目标管理的过程分析

(1)贯彻并落实定期检查工作

在考评前后需要组织召开班组会议,完成信息反馈工作,同时需要对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便互相协调,对于科室目标与绩效标准的实行效果进行深入地了解,倾听科室意见与建议。

(2)对后期目标计划进行完善与制定

对工作问题进行解决,并对目标予以合理地调整[10]。

(3)培训计划的制定

对于职业培训应将周期确定为每年1次,邀请专业培训人员讲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内容。对专业培训,可参与到学会、医院培训中,也可在科室内部组织讲课。对岗前培训,应针对刚上岗的工作人员培训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

4小结

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能根据各岗位与实际的工作表现确定奖金报酬,而且,工作人员能正确认知自我,以期个人成果获得他人尊重和认可,确定未来工作方向与目标,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边宝生,颜冰,马小磊,等.绩效考核促进医院药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7):524-527.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5.07.010.

[2]聂浩鸿.绩效管理在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6):167.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6.127.

[3]甄健存,闫素英,王家伟,等.医院药学部门绩效管理方法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118-121.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2.02.012.

[4]杨丽娟,甄健存.临床药师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5):379-381.

[5]所伟,石秀锦,周洋,等.我院用药咨询服务绩效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6,27(10):1386-1388.

[6]秦志福.探讨绩效管理在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240-241.DOI:10.3969/j.issn.1673-9523.2010.13.230.

[7]卜书红,李方,李莉霞,等.临床药师人才梯队建设与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2):107-110.DOI:10.5428/pcar20120209.

[8]母玉清,蒲川.我国医疗机构绩效管理历程的文献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4):472-473,475.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3.04.047.

[9]高燕文,廖靖萍,于西全,等.医院门诊药房绩效管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业,2015(14):89-91.

篇4

关键词:雪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食同源;活性药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0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49

雪菊学名蛇目菊、两色金鸡菊,又叫做高山寒菊、血菊、克力阳菊等,维语称之为古丽恰尔(Gulqai),为花茶之意,是金鸡菊属植物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的干燥头状花序。金鸡菊属植物,原产地在北美中部,最先是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而被世界各国引进栽培,我国也亦引种,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栽培的雪菊,在我国各地偶见零星的种植,但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如喀喇昆仑山北麓的民丰县、和田县、墨玉县及天山北麓的吉木萨县、大阪城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另一类则是野生的雪菊,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隅海拔3000米左右的昆錾揭淮,昆仑山上长年风雪,环境恶劣,加上其开花时间短,采摘难度大,所以野生雪菊产量低下。目前,在新疆唯一能与天山雪莲齐名的当数雪菊了,因其独特的功效,一直以来作为一种民间用药而广泛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雪菊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延缓衰老、防癌等,检测其化学成分发现雪菊中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绿原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本文将从雪菊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描述,以期为雪菊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1 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黄酮类

郑大成等利用薄层色谱法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规显色反应,对从雪菊提取出的水溶性总黄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鉴定,发现水溶性总黄酮包括二氢黄酮、黄酮醇、黄酮、查耳酮及异黄酮类化合物。杨英士等从昆仑雪菊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了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2’,3,4,4’-四羟基查尔酮、4,2’,4’-三羟基查尔酮。

1.2 挥发油类

张彦丽等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记录的甲法挥发油测定法对雪菊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按照挥发油成分分析(GC/MS)的条件对其进行分析,配以计算机检索,初步确定了23个色谱峰中的22种化合物。再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检测出的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r烯(63.23%)、3-蒈烯(7.05%)、β-对伞花烃(5.23%)等的含量相对较高。刘恩乾等在雪菊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中,采用了微波提取法提取出了雪菊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了与张彦丽相类似的方法研究雪菊中的挥发油成分,确定了其中的4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R)-右旋樟脑(3.68%)、大根香叶烯(4.63%)、二十烷(5.20%)、2-乙基-4-甲基咪唑(8.32%)、(2R-cis)-1,2,3,4,4a,5,6,7-八氢-α,α,4,8-四甲基-2-萘甲醇(18.30%)等。

1.3 糖类

曹志龙等在其研究中采用柱前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气象色谱法进行实验,测定雪菊多糖提取物中单糖的组成,发现雪菊中多糖的含有6种单糖,分别为葡萄糖、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相对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2∶2.51∶0.48∶0.83∶6.38∶2.07。

1.4 氨基酸类

杨旭超等对雪菊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进行了鉴别分析,发现雪菊中属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17种之多,其中还包含了赖氨酸、组氨酸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的含量为10.80%,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4.33%。

1.5 其他

买买提・艾买提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昆仑雪菊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发现雪菊中的绿原酸含量高于杭白菊和黄山菊,平均含量为5.15~5.19mg/g。杨旭超等在其研究中发现雪菊中矿物质种类齐全,有11种之多,有K、Ca、P、Mg、Cu、Cr、Fe、Zn、Mn、Pb、Se。含量丰富,其中K的含量为1642.00mg/kg,Ca的含量为1111.00mg/kg,并且值得关注的是雪菊中含有0.02%的Se。

2 药理作用的研究

2.1 降血压

崔康康等在其研究中模拟人体的饮用茶的习惯,以50只健康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试验对象,进行分组试验。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SHR模型组、降压药物组(替米沙坦)、雪菊水提液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试验期间所有大鼠均在SPF级饲养环境下采用普通饲喂方式饲养,自由进食饮水,试验周期42d,检测试验前后SHR的收缩压的变化。研究后发现用雪菊的水提液灌胃,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有降血压的作用。梁淑红等取大鼠胸主动脉制备成环并对其进行稳定处理,用雪菊提取物(总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对离体动脉环进行干预,各提取物以累计加药法给药,再与空白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普萘洛尔)进行对比,去探讨雪菊不同提取物对基础状态下和氯化钾预收缩状态下的血管环张力的影响,计算出各自的舒张率。结果显示雪菊的4个提取部位均能舒张氯化钾预收缩的离体动脉环,但舒张程度不同,其中以氯仿提取物的作用最明显,在终浓度时舒张率达115.24%,且对静息血管环张力均无显著影响,这就提示雪菊可能对正常的血压水平影响较小,降压作用较为安全。

2.2 降血脂

血脂异常常引起心脑血管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因此降低血脂是预防相关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梁淑红等用高脂乳剂灌胃来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将70只wistar小鼠按重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血脂康)雪菊有效成分提取物组(总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共7组,实验周期14d,试验后测定血清中TC,TG,HDL-C,DLD-C的含量。结果表明,雪菊各个提取部位均具有降血脂作用,以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降血脂作用最明显。

2.3 抗衰老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物现象,是诸多病理、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结构的退行性变和机能的衰退,也有研究发现雪菊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沙爱龙等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生素E)、雪菊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小鼠来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由此研究昆仑雪菊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脑及脏器指数的影响。用雪菊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和衰老组比较时发现,前3组的脑及脏器指数均高于衰老组,且在剂量上呈现出明显的依赖关系,这就提示雪菊黄酮有抗衰老、延缓动物脑和脏器萎缩与退化、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2.4 抗肿瘤

近些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的态势,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有研究发现雪菊具有抗癌的功效,这在攻克癌症这个难题上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帕尔哈提・买买提依明等分离提取出雪菊的不同提取物(总黄酮粗提取物、纯化物及总多糖)用不同的浓度对在体外培养出的结肠癌细胞株(Tll6细胞、CACO-2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雪菊的不同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上的依赖性,其中以总黄酮纯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帕尔哈提等想进一步探讨出雪菊黄酮纯化物的抑癌机制,于是他们又用雪菊总黄酮纯化物进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随着样品浓度的加大,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这就提示雪菊黄酮纯化物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其作用的。同年他们发现雪菊的不同提取物对肝癌和肺癌细胞的增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结语

雪菊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作为一种饮品,它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红茶的味道,甘醇可口。作为一种活性药物,雪菊具有防治高血压、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这与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笔者翻阅近年的资料,发现文献研究报道多集中于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但鲜有对其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阐明的,这一点上很大限制了雪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可深入检测分析其化学成分,系统的研究其药理作用进而详细的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作指导,促进雪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媛,木合布力・阿布力孜,杨瑶B.维药雪菊的研究进展[A].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论文集[C].2012.

[2] 郑大成,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阿依努尔・吐鲁洪,热娜古丽・买尼克.昆仑雪菊水溶性黄酮的制备及初步鉴定[J].亚太传统医药,2010,(10).

[3] 杨英士,陈伟,杨海燕,等.昆仑雪菊中2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u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37(4).

[4] 张彦丽,韩艳春,阿依吐伦・斯马义.对昆仑雪菊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

[5] 刘恩乾,张枝润,邓媛元,等.雪菊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广西植物,2014,(5).

[6] 曹志龙,马晓丽.气相色谱法测定新疆金鸡菊多糖中单糖的组成[J].武警医学,2012,23(10).

[7] 杨旭超,西力扎提・阿不来提,木合布力・阿布力孜,任丙昭.昆仑雪菊营养成分的含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

[8] 买买提・艾买提,赵文惠,木合布力・阿布力孜,李新霞.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昆仑雪菊中绿原酸的含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12).

[9] 崔康康,姬凤彩,王志琴,钟代疆,姜玲玲,薛慧婷,姚刚.新疆昆仑雪菊水提液对大鼠血压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7).

[10] 梁淑红,哈木拉提,庞市宾,孙玉华.金鸡菊提取物降血压化学成分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7).

[11] 梁淑红,庞市宾,刘晓燕,等.金鸡菊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8).

[12] 沙爱龙,吴瑛,盛海燕,杨雪萍,王伟,郝海燕.昆仑雪菊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脑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3,(7).

[13] 帕尔哈提・买买提依明,令狐晨,朱青梅,阿依吐伦・斯马义.昆仑雪菊对结肠癌细胞株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

篇5

[关键词]芳香开窍中药;血脑屏障;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是机体保持脑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基础和生理机制。BBB可以通过调节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阻止有害物质入脑,但同时也限制了许多药物的脑内转运,使药物在脑内难以达到适宜的浓度而不能满足脑部疾病治疗的要求。

中医学认为:“心藏神、主神明、主血脉”,“心窍通则神明有主,神志清醒”。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开窍药,又因其大多具有芳香、辛香之气,故称为芳香开窍药。该类药:“芳香之性走窜”,易透过BBB;引药上行,能促进药物跨过BBB入脑,增加药物在脑内的浓度[1];且具有脑保护功能。本文以常见芳香开窍中药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和石菖蒲为代表,综述了近年来芳香开窍中药对BBB通透性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 芳香开窍中药对BBB通透性的影响

1.1 冰片

冰片(borneol)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Dipterocarpus tubinatus Gaertn.f. 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冰片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称为龙脑香,其别称有龙脑、冰片脑、梅花脑、天然冰片、梅片等,属芳香开窍类药物,其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肺、脾经。中医谓其作用特点为“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本草纲目》记载冰片能“通诸窍,散郁火”。

1.1.1 本身易透过BBB

冰片相对分子质量为154.24,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单萜类物质。梁美荣等[2]发现大鼠在灌服冰片5 min后,脑内冰片的浓度即与血清中相同,质量分数达到 10 μg・g-1。李伟荣等[3-4]给小鼠灌胃天然冰片5 min后即在脑内测得冰片,60 min后浓度达到峰值。证实冰片极易透过BBB,其脑内浓度与血清浓度有较高的比值。

1.1.2 能够引药上行,促进药物透过BBB

冰片不仅本身能透过BBB,还可与其他药物合用,促进药物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入脑量。

1.1.2.1 注射 冰片与亚砷酸[5]、尼莫司汀[6]、克林霉素[7]、舒络[8]、甲氨蝶呤[9]、头孢曲松[10]、栀子苷[11]、尼莫地平[12]等药物合用,能够促进这些药物经注射给药跨BBB入脑,提高它们在脑组织的含量。此外,以冰片修饰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后静脉给药,也能实现对包载药物的“引药上行”作用。

高晨等[9]研究表明,大耳白兔灌胃给予冰片可以显著提高随后经耳缘静脉注射的甲氨蝶呤在脑脊液中的Cmax,AUC0-t和AUC0-∞,使甲氨蝶呤的BBB透过率提高了82.1%;证实冰片可以促进甲氨蝶呤透过BBB,增加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喻斌等[11]通过大鼠灌服冰片不同间隔时间后尾静脉注射栀子苷,考察冰片处理对大鼠栀子苷脑内浓度的影响;发现冰片处理后可提高栀子苷脑内的Cmax和AUC,延长MRT,缩短tmax,其中间隔15 min 组对栀子苷脑内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指数的提高作用最明显;证实冰片处理后可提高栀子苷入脑量和入脑速度,且冰片灌胃15 min 后BBB开放最明显。

吴红兵等[13]制备了10%冰片修饰的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小鼠尾静脉注射后,与溶液剂相比,脑内齐多夫定的绝对摄取量由普通脂质体组的1.43倍增加到冰片修饰组的1.96倍(P

1.1.2.2 口服 冰片合用口服药物,亦可促进药物入脑。吴雪等[15]考察了冰片对灌服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透过BBB的影响;结果表明,HSYA配伍冰片后,AUC脑/AUC血显著升高(P

1.1.2.3 鼻腔给药 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进入脑内的量不同[19],鼻腔给药本身可以提高药物的入脑量,这是因为药物经鼻吸收入脑的途径有2种:一是经嗅黏膜吸收后直接入脑,二是经呼吸区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后再经BBB转运入脑[20]。药物与冰片合用经鼻腔给药,还可进一步促进药物的经鼻入脑转运。刘煜德等[21]探讨了冰片对川芎嗪经鼻腔给药吸收入脑的影响,结果表明,芎冰喷雾剂组较川芎喷雾剂组中的川芎嗪能更迅速的入脑并达到更高的峰浓度;与芎冰灌胃剂组相比,芎冰喷雾剂组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都更迅速。Lu等[22]将京尼平苷与冰片合用,鼻腔给予大鼠后发现合成冰片和天然冰片均能增加京尼平苷在脑部的吸收。

1.1.3 降低BBB通透性体现脑保护作用

在生理状态下,冰片通常具有提高BBB通透性的作用,而在病理状态下,冰片则可通过降低BBB通透性体现出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刘亚敏、夏鑫华等[23-24]证实冰片可以显著性降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

1.2 麝香

麝香为麝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 sifanicus Przewalski 或原麝M.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香芳烈,为通关利窍之上药”(《本草经疏》),“通关透窍,上达肌肤,内入骨髓,与龙脑相同,而香窜又过之”(《医学入门》)。麝香性辛、温,味苦,归心、脾经,能够开窍醒神,用于各种闭证神昏。

1.2.1 本身可透过BBB,具有脑保护作用

陈文垲等[25]发现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麝香酮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5 min后,脑中浓度已达到峰值,表明麝香酮能够通过BBB进入脑组织,并有相当浓度的分布。且与其他主要脏器相比,麝香酮在脑中较为稳定、代谢慢,说明麝香酮对脑具有一种特殊的亲和性,能够醒脑开窍、归经入脑。此外,在病理状态下,麝香也表现出一定的脑保护作用,能对抗脑缺血后脑水肿、BBB通透性加大、脑体比值和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病理组织改变等病理性损伤[26]。

1.2.2 调节药物的BBB通透性

与冰片类似,在生理病理不同状态下,麝香对药物透过BBB的作用不同。倪彩霞等[27]发现,麝香全药与麝香石油醚提取部位对小鼠生理状态下的BBB具有一定的开放效应,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脑组织中的伊文思蓝EB含量。而对于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尾静脉注射EB,显示麝香全药与麝香石油醚提取部位均能显著性降低小鼠脑组织中EB的含量,表明麝香能够对抗不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BBB通透性的异常升高,表现出病理状态下BBB功能的保护作用[28]。

1.3 苏合香

苏合香是由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苏合香“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本草备要》),“气香窜,能通诸窍脏腑”(《本草纲目》)。苏合香辛、温,归心、脾经,可开窍醒神,辟秽,用于中风痰厥、猝然昏倒、惊痫等。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苏合香丸是中医芳香开窍的著名温开方。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脑震荡等病所致突然昏厥。

苏合香多配伍使用,关于其促进药物透过BBB的研究不多。刘萍等[29]观察中药苏合香对联用药舒必利口服给药后对血中与脑内舒必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连续口服给药1周后舒必利合用苏合香组的大鼠脑中和血中舒必利浓度明显高于单用舒必利组,与单用舒必利组相比,舒必利与苏合香合用组的舒必利脑浓度上升39%;说明苏合香能够增加BBB的通透性,促进舒必利透过BBB。

1.4 安息香

安息香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Pierre) Craib ex Hart.、安息香树S. benzoin Dryand.或苏门答腊安息香树S. paralleloneurum Perkins.的树脂;《本草经疏》记载:“安息香,气平而芬香,性无毒气厚味薄,阳也。入手少阴经,少阴主藏神,神昏则邪恶鬼气易侵,芬香通神明而辟诸邪,故能主鬼症恶气也。”安息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脾经;具有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等。

安息香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并能通过BBB进入大脑[30]。与麝香相似,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苏合香对BBB的通透性具有不同调节作用。对小鼠,安息香全药组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脑内 EB 含量(P

1.5 石菖蒲

石菖蒲Tatarinow Sweetflag Rhizome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辛,性温,具芳香之气,行散之力较强。

方永奇等[31]发现石菖蒲挥发油中顺式甲基异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4个成分能够进入脑组织。吴雪等[15,32]发现石菖蒲水提液能显著提高HSYA、葛根素和川芎嗪等药物的AUC脑/AUC血。说明石菖蒲能够有效提高BBB的通透性,促进药物透过BBB进入脑组织。

综合芳香开窍类中药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及石菖蒲对BBB通透性的影响,可知此类药物主要在3个层次调节BBB的通透性:①本身可自由通过BBB,发挥芳香开窍作用的成分主要为脂溶性、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成分,容易跨过BBB进入脑组织;②生理状态下与其他药物合用,引药上行,促进其他药物跨BBB入脑;③病理状态下降低BBB的通透性,表现出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 芳香开窍中药调节BBB通透性的机制

BBB通透性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关于芳香开窍类中药影响BBB通透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

2.1 影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冰片可以通过影响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而调节BBB通透性。①影响5-HT,王刚等[33]研究了合成冰片影响BBB促进槲皮素入脑的情况,加入了5-HT抑制剂后,脑组织中槲皮素的含量显著下降;②影响氨基酸类递质,天然冰片能够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影响小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34-35];王道刚研究指出[36],冰片可以降低水合氯醛麻醉大鼠海马GABA的表达、增加β-内啡肽(β-EP)的表达,是冰片“开窍”的可能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芳香开窍类中药的研究众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复方配伍、部分机制研究方面。除了冰片,芳香开窍类中药促进其他药物透过BBB的研究及机制的探讨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配伍并不能有效地满足脑部疾病治疗要求。已有研究者将冰片制备成经鼻给药的微乳[62],或者制备冰片修饰的脂质体、纳米粒,以提高其脑内靶向性及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将传统芳香开窍药性与现代制剂技术相结合,研究新的递药系统,势必能拓宽芳香开窍药的应用、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文娜.《温病条辨》芳香类药物治疗发热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 梁美蓉,刘启德,黄天来,等. 冰片在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3,4(4):38.

[3] 李伟荣,陈瑞玉,黄天来,等. 天然冰片对小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2):164.

[4] Li W R,Chen R Y,Yang L,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natural borneol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mice brain and its effect on excitation ratio[J]. Eur 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2012,37:39.

[5] 肖玉强,张良玉,唐海涛,等. 冰片促进砷剂透过BBB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3):244.

[6] 史卫忠,赵志刚. 冰片作用下尼莫司汀透过BBB的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2):1933.

[7] 褚建波,王玮,赵文霞,等. 冰片对克林霉素透过小鼠血-脑脊液屏障的促进作用[J].医药导报,2008,27(7):743.

[8] 喻斌,阮鸣,方泰惠,等. 冰片对舒络干预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作用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9,13(3):169.

[9] 高晨,高,史卫忠,等. 冰片对甲氨蝶呤透过BBB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2):134.

[10] 魏宇宁,刘萍,何新荣,等. 微透析法研究冰片对头孢曲松在大鼠脑纹状体中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605.

[11] 喻斌,阮鸣,董小平,等. 不同间隔时间冰片处理对大鼠栀子苷脑靶效应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6):862.

[12] Wu C,Liao Q F,Yao M C,et al. Effect of natural borneol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nimodipine in mice[J]. Eur 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2013,doi:10.1007/s13318-013-0135-z.

[13] 吴红兵,王绍宁,石莉,等. 冰片对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8):590.

[14] Ren J G,Zou M J,Gao P,et al. Tissue distribution of borneol-modified ganciclovir-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in mice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J]. Eur J Pharm Biopharm,2013,83:141.

[15] 吴雪,欧阳丽娜,向大位,等. 冰片及石菖蒲促进羟基红花黄色素A透过BBB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11,42(4):734.

[16] 王平,王晨,楼一层. 冰片、川芎对复方舒郁健脑方剂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21.

[17] Zhang L,Han L M,Qin J,et al. The use of borneol as an enhancer for targeting aprotinin-conjugated PEG-PLGA nanoparticles to the brain[J].Pharm Res,2013,30:2560.

[18] Cai Z,Hou S,Li Y,et al. Effect of borneol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astrodin to the brain in mice via oral administration[J]. J Drug Target,2008,16(2):178.

[19] Zhao J Y,Lu Y,Du S Y,et al.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borneol in mouse plasma and brain by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s[J].J Zhejiang Univ-Sci B (Biomed & Biotechnol),2012,13(12):990.

[20] Wu H B,Hu K L,Jiang X G. From nose to brain:understanding transport capacity and transport rate of drugs[J]. Expert Opin Drug Deliv,2008,5(10):1159.

[48] 徐秋英,刘亚敏,沈强,等. 人工麝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8):875.

[49] 王文,吕飒,周莹,等. 急性肝衰竭小鼠血清TNFα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8):681.

[50] 倪彩霞,曾南,汤奇,等. 四味芳香开窍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C]. 西宁: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2010.

[51] 何晓静,擎丽梅,刘玉兰. 冰片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2):171.

[52] 何晓静,秦献辉,刘玉兰. 冰片注射液的抗脑缺血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6,36(9):794.

[53] 孙蓉,张作平,黄伟,等. 麝香酮对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3):197.

[54] 文雯,王玉. Aβ25-35体外诱导海马神经元及石菖蒲、远志有效成分合用对其SOD、MDA 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56.

[55] 李跃,孙景波,黄燕. 益脑康胶囊对脑梗死大鼠溶栓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ZO-1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1):268.

[56] 胡利民,姜民,凌霜,等. 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对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J].毒理学杂志,2006,20(4):275.

[57] 潘嘉,张白嘉,喻舸,等. 川芎嗪和冰片对鼻腔生化指标及鼻黏膜形态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3):234.

[58] 李伟荣,刘睿,黄天来,等. 天然冰片小鼠急性毒性的时间毒理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085.

[59] 施嘉琛,张晶,邵兵. 人工合成麝香对胚胎干细胞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2,26(6):412.

[60] 张硕,宋衍芹,鞠传霞,等. 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毒性的对比考察[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639.

[61] 李卓娜,周群芳,刘稷燕,等. 吐纳麝香(AHTN)28 天重复剂量经口毒性研究[C].重庆: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

[62] 赖宝林. 芎冰微乳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及脑局部PK-PD结合模型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Progress in regulation effect of aromatic refres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BBB permeability and its mechanism

WANG Li-ping, FENG Jian-fang*, HU Kai-li*

(Murad Research Center for Modernized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protects the brain against unwanted substanc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limits the transport of many drugs into the brain. Aromatic refres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an induce resuscitation and modify the permeability of BBB, promoting other drugs entering into the brain with brain protection effect.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regulation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usual aromatic refreshing TCM, such as borneol, moschus, styrax, benzoinum and Tatarinow Sweetflag Rhizome, on BBB permeability. To broad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drugs in modern pharmaceutics in the future, the relatively research should emphasis on combining aromatic refreshing TCM with new formulations and technologies in pharmaceutics, providing novel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brain diseases therapy.

篇6

丁苯酞软胶囊(butylphathlide soft capsules),商品名恩必普(NBP),又称丁基苯酞,其化学名称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3-n-butylphathlide),分子式C12H14O2,相对分子质量190.24。dl-3-正丁基苯酞最初是由杨峻山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左旋体,故又名芹菜甲素(apium graveolens linn)。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02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经过临床试验由石药集团开始生产应用与临床。

药理作用

20世纪90年代,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冯亦璞对丁基苯酞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发现其多种脑保护作用与机制,同时也有其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试验,具体如下。

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方面:缺血性脑病发生后,血液处于高黏、高凝、高聚状态,血栓形成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血栓治疗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冯亦璞等[4]用半血栓形成术及比浊法,观察左旋、右旋和消旋丁[6]基苯酞(l-NBP,d-NBP,dl-NBP)及阿司匹林,Ticlopidine对大鼠血栓湿重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NBP 3种结构形式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中:l-NBP作用最强,d-NBP作用较弱,dl-NBP介于l-NBP和d-NBP之间。NBP,Asp和Ticlopidine对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的作用强度有区别,表明其可能作用于不同的途径[1]。徐少峰等[2]研究了l-NBP、d-NBP和dl-NBP在小鼠急性肺栓塞实验中的作用。结果显示:l-NBP,dl-NBP均明显增加肺栓塞小鼠的生存率,作用强度为阿司匹林的65%,但d-NBP没有明显作用。另外,徐皓亮等[3]也进行了大鼠体内抗栓试验和体外抑制血小板功能,结果显示:3种NBP旋光异构体中,l-NBP的作用强度最为显著,对其机制初步分析,认为l-NBP有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的作用,其抗血栓机制于其他抗血栓药不同。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脑缺血过程中存在神经元凋亡,某些药物可使神经细胞凋亡过程减弱或停止,阻止梗死面积的扩大。董高翔等[4]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及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丁基苯酞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形态学改变,抑制DNA在核小体间的断裂,从而把维持正常功能的神经元从凋亡中拯救出来。雄杰等[5]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结果显示:1-NBP和dl-NBP均能完全抑制有低氧低糖引起的神经细胞Ca2+ 升高。而大量文献的已有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和低糖低氧过程中,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很大损伤,对钙离子的摄取和储存能力下降。而NBP可能大大增强线粒体对Ga2+的摄取存储能力,从而降低Ca2+ 水平。因而减少由于Ca2+ 升高造成的细胞损伤。

对局部脑缺血引起行为改变的改善作用:刘小光等[6]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行为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丁基苯酞口服或者静注均能降低局灶型脑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积和改善各种神经症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1.0mg/kg,口服)。胡盾等[7]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NBP 10~100mg/kg静滴,可以有效的逆转或改善局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这一作用可能是继发产生的,通过显著增加MCAO侧纹状体的局部血流量,明显减小缺血区的梗死面积以及改善全脑缺血引起的能量代谢耗竭,从而改善中脑动脉分布区域的神经细胞功能,使因MCAO引起的记忆障碍得到改善。

其他作用:丁基苯酞的药理作用十分复杂,它能通过多个环节作用与改善局部循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最终最大程度的恢复神经功能[8~10]。

体内药物分析

家兔体内的药动学:静注显示NBP从家兔体内迅速消除,给药后2小时的血药浓度下降到10分钟浓度的1/10以下,在家兔体内具有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迅速被分布到体内组织中。口服给药,吸收迅速,30分钟可达最大血药浓度,消除迅速,但生物利用度低(<10%)。

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高中低3个剂量静注给药后,血药浓度成剂量依赖性,从体内迅速消除,给药后1小时的血药浓度

大鼠体内的分布:脑组织为NBP作用的靶器官,实验结果表明,10~30分钟时,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清中的浓度基本相等,NBP给药后能迅速分布到脑内。而60~90分钟时,NBP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要显著高于在血清中的浓度,说明NBP在脑组织中的清除率小于血液中的清除速率。高中低3种浓度的实验结果显示NBP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且在脑中各个部位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13,14]。

临床应用评价

对短暂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对脑梗死,丁苯酞软胶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均为可逆。比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效果均要显著,且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目前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丁苯酞已是治疗脑梗死的首选药物[15~19]。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可反复发作。李晓玲选择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观察研究[21~2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发作频度及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疗程20天,治疗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第1、3、7天的TIA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9个月,治疗组的复发人数是对照组人数的1/4[26~28]。

药物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据目前的研究报道,丁苯酞软胶囊在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未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29~32]。据目前的文献研究报道,未发现丁苯酞软胶囊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偶见转氨酶轻度升高、恶心、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以消旋丁基苯酞为主要成分的丁苯酞软胶囊,经过多年的整体动物试验,临床三期试验,证明了其具有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缩小脑梗死面积,保护线粒体等多种功能,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病时可以应用于脑卒中、TIA等症状,并且为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彭英,曾宪可,等.丁基苯酞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国药理通讯,2003,12(3):75.

2 徐少峰,曾宪可,等.丁基苯酞抑制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国药理通讯,2003,12(3):75.

3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药学学报,2001,36(5):329-333.

4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抑制低氧低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药学学报,1999,34(3):176-180.

5 雄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低糖低氧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药学学报,1999,34(12):893-897.

6 刘小光,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行为和病例改变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1995,30(12):896-903.

7 胡盾,张丽英,等.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及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7,11(1):14-16.

8 李晓玲.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5):466-467.

9 沈瑞乐,王兴萍,等.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hat蛋白表达的影响.山东医药,2008,48(4).

10 雄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

11 阎超华,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原代培养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外液NO及胞浆内cGMP水平的影响.药学学报,1998,33(6):418-423.

12 种兆忠,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小鼠闭合性脑外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9,13(3):194-196.

13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药学学报,1999,34(3):172-175.

14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层钙调磷酸酶和该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药学学报,2000,35(10):790-792.

15 崔丽英,刘秀琴,等.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4):251-254.

16 徐长水,徐军,等.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7):508-511.

17 杨永刚,钱玉中,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5):40-41.

18 罗高权,肖芳,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广东医学,2005,26(11):1593.

19 王永,胡为民,等.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2(7):161-163.

20 邓茜,张仲,等.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6):48-49.

21 徐长水,徐军,等.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新药与临床,2006,25(7):508-510.

22 韩海平,胡雪莲,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5):30-31.

23 谭建萍,詹细平.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101-102.

24 张进,蒋青青.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3):281-284.

25 王静,栾维莉,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07,102:124-125.

26 汤秀敏,王冰.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58-59.

27 高杰.恩必普软胶囊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086-6087.

28 舒民,刘永刚,等.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8,6(1):60-61.

29 夏磊,牛兴荣,等.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3):46-47.

30 范晓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8,6(11):165-166.

篇7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资产评估业务的相应发展。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同性质经济成份的产权变动和交易日益频繁。

1、评值功能;

2、界定功能;

资产评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与作用:

1、资产评估有助于维护和协调资产所有者、经营者的权益 作用是功能在实际中的体现和具体化。

篇8

[关键词] 诵读积累;语文学科;有效途径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一们积累学科。语文素质的高低跟人们积累语文知识多少有关。

从《庄子・天下》中的“学富五车”到坡《稼说》中的“厚积薄发”无不说明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文积累不只是抄抄写写,更不是死记硬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理解文本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我们的语言积累指导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扩充,更要注重自主积累的意识、能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和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能读书。

从理解文本和写作的角度而言,具有广博的语文或者语言知识是更深刻地获得阅读体验的前提和养成深厚写作功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经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把自己在积累教学中几点经验,说一说与大家共享:

一、多读,反复地读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理解的这个“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读的少,二是记得少。因此,多读,反复记忆是增加积累的最为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经常给同学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你们的名字和你同桌的名字是什么,请以最快的速度回答”结果,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地并且准确无误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同桌的名字。为什么自己的和同桌的名字学生能够快速的反应出来呢?原来是因为这些名字是同学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天之中起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所以,多读,反复读是加强记忆积累的良好方法。

二、趣味性背诵是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兴趣的跳台

诵读积累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古代“头悬梁、锥刺股”是苦读的典型,因此很多学生都将埋头苦背的同学戏称为:“苦行僧”。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种诵读积累离开了兴趣就会成为一杯苦水,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排斥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曾采取多样灵活的形式进行背诵培养:如采用课堂五分钟背诵比赛;或采用分组分桌分男女擂台赛背诵;让学生专找背诵同学的错误加以纠正背诵;或采用"跟进式",即教师选择领起任意一段开头句,学生立即跟进背完整个段落;这些形式的背诵,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持续高涨,气氛一直活跃,在这种状态下,背功无疑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充分重视“尝试回忆”对于巩固诵读积累战果的重要作用。

尝试性回忆的方法源于心理学中的情景再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建议同学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尝试性回忆:催眠法和卡片法。在晚上临睡觉之前,静静地躺在床上梳理当天的积累的内容,慢慢地进入梦乡,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催眠,也可以让白天的记忆深深地在脑海中进一步反馈。卡片法是指导学生利用扑克牌大小的硬纸,将积累的内容和要点写在卡片上,在平常各个时段、各个地点进行回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四、搜集是提高积累效果的有效途径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义教阶段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搜集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接触搜集。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二是分类搜集。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积累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下笔有神的梦想只有不断积累的积淀中才能春风化雨,逐渐实现。

参考文献: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浅谈语文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和方法.《管理学家》2012年6期.刘亚玲.

[2]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12期 张艳婷

篇9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figustrura tueidum A.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苦,性平,有滋补肝肾、强腰膝、聪耳目的功能,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老年习惯性便秘等。笔者就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介绍如下。

1 化学成分

女贞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最先发现的是女贞子含有较高含量的齐墩果酸,后又发现了乙酰齐墩果酸、熊果酸等。张兴辉等[1]对女贞子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后,得到7种化合物,分别是齐墩果酸、木犀草素7OBD葡萄糖苷、槲皮苷、胡萝卜苷、羟基苯乙醇BD葡萄糖苷、D甘露醇、己六醇。程晓芳等[2]对女贞子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得5个化合物,除文献报道过的齐墩果酸,乌索酸和甘露醇外,还首次从女贞子中分离到d乌索酸甲酯和萎陵菜酸。有人从女贞子的水溶性提取物中陆续分离得到一系列新的化合物,包括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d构型和B构型)和裂环环烯醚萜苷两类,后者有女贞苷、特女贞苷。并通过实验证实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对羟基苯乙醇BD葡萄糖苷含量较高,特女贞苷含量也较高。张立海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中红景天苷的含量。有报道女贞子含有17种微量元素和5种常量元素,其中有9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Ni、Fe、ze、cr、Mo、Cu、Mn、Co、V)。女贞子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酯、醇、醚类,其次是硫酮和烃类、少量胺和醛,不含萜烃类,这一点与一般植物所含挥发油不同。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 齐墩果酸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都有抑制作用[4]。

2.2 降血糖、降血脂 彭小英等[5]报道女贞子煎剂、女贞子素、齐墩果酸均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女贞子30 g/kg给小鼠灌胃10 d,对由肾上腺、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小鼠的血糖水平及降低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作用。预防给药后能对抗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并能减少脂质在家兔主要脏器的沉积。

2.3 保肝作用 齐墩果酸(OLA)对于CCI诱导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对多种肝毒物都有抵抗作用,可以显著减少乙酰氨基苯酚对肝脏的毒害及镉诱导的肝损伤[7]。女贞子中红景天苷(B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对3种实验动物模型(CCI、DGaIN、BCG+LPS)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红景天苷可显著降低肝损伤所致血清ALT、NO的升高,降低损伤肝组织MDA、TG的含量。提示红景天苷具有明显的肝脏保护作用[11]。

2.4 免疫调节作用 女贞子多糖能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表明女贞子多糖能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对抗原刺激的反应。女贞子多糖对小鼠的免疫作用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对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有增强作用,对正常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无显著影响,对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兴辉,石力夫.中药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3):333334.

[2]程晓芳,何明芳,张 颖,等.女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31(3):169170.

[3]张立海,宋友华,孙春华,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中红景天苷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1):760761.

[4]戴 岳,杭秉茜,孟庆玉,等.女贞子的抗炎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7):4749.

[5]彭小英,李晴宇,侯 芳,等.复方女贞子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21(2):103104.

篇10

塞尚在美术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几何形原理的认识理论并加以运用。从原始人绘制的壁画和儿童画来看,人类早期的思维里就存在归纳和概括能力。一个纺锤形加上一个三角形组成了一个鱼的形象,而在儿童画里,一个没有经过造型训练的儿童,他画的头像也是一种几何形的组合。圆形的脸,半圆的耳朵,三角形的鼻子,长方形的躯体,把这种单纯的视觉和形的总体感觉联系起来,使得我们不得不信服其概括本能的合理性、科学性。

在绘画上,这种感觉的单纯和合理的抽象是造型所需要的,绘画本身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具体与抽象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艺术。几何形原理的运用就是单纯和抽象的运用。

我们的素描基础教学,在抓对象的研究、抓对象的形体结构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全面运用几何形原理的重要性。在对形体的体积结构研究时运用几何形的原理把握住最基本的整体形象;表现对象的动态结构要注意运用几何形的原理,从几何形的组织搭配中,从各种几何形体的关系中找到运动的规律和动态的节奏,在具体局部塑造中也要注重运用几何形原理。在具体塑造中就先要注意这些局部的几何形和整体基本型的关系,再注意画面的空间。画面对象占有空间的几何形与它周围留下副空间的几何形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值得在绘画时整体研究的。如果对几何形体积面的转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方法,那么面的塑造问题也就基本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