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收支情况: 东北三省负结余395.8亿
报告分析显示,我国养老金地区差异较大。到2011年,我国有辽宁、黑龙江、天津、上海等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但是,在面临亏损的同时,18个省份养老金收入则远大于支出。其中,广东结余最多,达到519亿元;浙江、江苏、北京等省份结余也在二三百亿元。
养老金总缺口达到766.5亿元。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缺口均超过100亿元;天津、新疆兵团和吉林缺口在50亿到100亿元之间;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广西、上海、海南以及重庆的缺口在10亿到50亿元之间;河北的缺口最少为1.62亿元。从区域来看,东北三省负结余395.8亿元;中南四省(河南、湖南、广西、海南)负结余123.9亿元;西北地区(陕西、新疆兵团)负结余100.98亿元。
亏损情况:收不抵支省份10年减15个
从10年来的数据看,2002年,全国29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多的省份走出了这一困境,到2011年则为14个,数量上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其负结余规模不断扩大,亏损额由2002年的407.6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766.5亿元。而且在向少数省份集中,尤其是黑龙江、辽宁等老工业地区。
对比2010年和2011年排名前10的亏损省份显示,上海、黑龙江、广西的排名变化比较明显。其中,上海负结余由2010年的139.5亿元减少到2011年的25亿元,排名从第2位下移到10位之外。主要原因是,上海市2011年将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郊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当年养老基金大幅增收。
亏损原因:劳动力流动致收支差异大
篇2
脓毒症是由微生物侵入人体而诱发的过度全身炎症反应,老年人(≥60岁)由于其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某些诱因激发下极易发生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达50%〔1〕。近年来,高通量血液滤过(HVHF)在老年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存较大争议。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HVHF对各种致病因子的清除〔2〕,但已有研究证实HVHF治疗脓毒症的效果与清除炎症因子的效率之间无任何关联。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是由Bounchon等〔3〕在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老年感染性疾病中炎症的激发和级联放大的关键介质,能增强炎症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因此,笔者观察了HVHF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表达的影响,并对治疗后的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对内毒素刺激反应性进行观察。
文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收治于绍兴市人民医院ICU 科老年脓毒症患者20例。10例在早期液体复苏、抗感染、强化血糖控制、脏器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HVHF治疗,男8例,女2例,年龄 54~89(平均71.72±15.32)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12.24±3.59;HVHF参数设置: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前稀释法,通路为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流速度250 ml/min,置换量6 L/h。使用百特BM25血滤机。置换液为总医院配方。滤器为聚碳酸酯(AN69)膜,24 h更换一次,持续72 h。另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72.01±13.57岁,APACHE Ⅱ评分 12.97±3.03)为与HVHF组配对的性别、年龄和APACHE Ⅱ评分相近,因经济原因未能行HVHF治疗而其余治疗措施相同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
1.2 入选标准 APACHE II评分≥8分;年龄≥60岁,脓毒症诊断符合:凡临床上具有细菌学证据或高度可疑的感染,并符合以下前四条中的两条即可诊断为脓毒症:①体温>38℃或<35.6℃;②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或需要机械通气;③顽固性低血压(液体复苏 ≥500 ml,收缩压<90 mmHg);④12 h内出现至少以下一个脏器功能不全表现:神志改变;低氧血症(PaO2/FiO2<280);乳酸高于正常水平或代酸;少尿(尿量<0.5 ml·kg-1·h-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
文学
1.3 体外单核细胞培养及处理 HVHF组和配对组治疗72 h后抽取静脉血5 ml,以枸橼酸钠抗凝,用Ficoll?hypzue细胞分离液(美国Pharmacia公司)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调整细胞数后置于48孔悬浮细胞培养板中,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在37℃、5% CO2孵育箱中体外培养。孵育6 h后加入10 U/L内毒素(LPS)(美国BD公司)刺激,在孵育48 h后以1 500 r/min 4℃离心收集上清液,-80℃冰箱保存。另10名健康对照者抽血予同样操作。
1.4 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 TNF?α和IL?6 ELISA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验按照说明书进行。
1.5 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 mRNA表达 HVHF组和配对组治疗0、72 h时相点抽取静脉血5 ml,并以枸橼酸钠抗凝。用Ficoll?hypzue细胞分离液(美国Pharmacia公司)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用Trizol试剂(美国 GIBCO公司)提取细胞总RNA 。按常规方法建立RT?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采用Promega公司试剂盒,以β?actin的扩增作为内参照,引物序列(TREM?1:正义链:5′?CGG GAT CCT AGT GCA CAG GAA GGA TG?3′,反义链:5′?GCT CTA GAG GAC ATT CTC GTG GGT TCG T?3′;β?actin:正义链:5′?TCA CCC ACA CTG TGC CCA TCT ACG A?3′,反义链:5′?CAG CGG AAC CGC TCA TTG CCA ATG G?3′)由上海申友公司合成。扩增产物取每个反应体系10 μl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电泳结果与β?actin的电泳结果相对照,采用凝胶图像处理系统(GIS)分析软件定量分析,计算TREM?1与β?actin光密度值。另测定10例健康志愿者。
1.6 统计学分析 测定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HVHF治疗对老年脓毒症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 mRNA表达影响 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F=17.27,P<0.05)。在治疗前HVHF组与配对组TREM?1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VHF组治疗72 h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 mRNA表达显著低于配对组(F=13.54,P<0.05)。见表1。文学
2.2 治疗后老年脓毒症外周血单核细胞对LPS刺激的反应 在体外培养并以LPS刺激的单核细胞中,TNF?α和IL?6分泌水平HVHF组显著低于配对组,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见表2。表1 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 mRNA表达(x±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P<0.05,与配对组比较:2)P<0.05表2 单核细胞对LPS刺激反应 (pg/ml,x±s)
3 讨 论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重症医学科内老年人常见的危重症,致死率高达50%。HVHF在老年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有学者提出HVHF可能参与重建机体免疫内稳状态〔4〕,新近一些研究亦有证实HVHF可下调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5,6〕,但也有一些好转老年脓毒症患者Toll样受体持续高表达。因此,目前“清除炎症介质”与“下调Toll样受体”学说尚未能完全解释其作用机制。
Bounchon等〔7〕研究发现TREM?1与未知配体结合,在LPS、细菌或真菌的协调刺激下,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和趋化因子如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的持续分泌,髓过氧化物酶的释放,渗出相关黏附分子的上调;而抑制TREM?1功能,可有效降低血浆TNF?α及IL?1β水平,防止休克和死亡的发生,对腹腔内注射LPS,盲肠结扎或穿刺伤构成的LPS休克小鼠动物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Bleharski等〔8〕亦进一步证明,TREM?1与未知配体的结合和Toll样受体能协同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使TNF?α、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释放增加5~20倍,同时可抑制抗炎症因子IL?10的释放。Gilob等〔9〕通过siRNA干扰所得 TREM?1基因沉默小鼠细菌性腹膜炎模型的研究发现,TREM?1基因完全沉默时,小鼠对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变得迟钝,死亡率增加,但比正常小鼠对致死性 LPS耐受性增加,而TREM?1部分沉默的则显著有益于该模型小鼠的生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REM?1在急性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或缺,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又对机体具有不利影响。因此,通过任何一种手段调节TREM?1的活性状态,使其维持在适度水平,对于脓毒症的治疗是关键的。
文学
本研究发现老年脓毒症患者TREM?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说明 TREM?1可能参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炎症介质的过度活化反应过程。经HVHF治疗72 h,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REM?1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组,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分别孵育,以LPS刺激,在 48 h测定上清液炎症介质TNF?α和IL?6水平,结果显示HVHF组炎症介质水平显著低于配对组,但仍高于健康对照,说明TREM?1下调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综合上述,老年脓毒症患者在过度炎性介质释放阶段,免疫细胞表面TREM?1表达显著上调,加剧炎症反应。HVHF可能通过清除大量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从而反馈调节单核细胞TREM?1水平,使其维持在适度水平,即能产生一定炎症介质,使机体对感染源保持相应炎症反应活性,而又非过度激活状态。
【参考文献】
1 尹永杰,赵淑杰,王奭骥,等.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8):1788?90.
2 Klouche K,Cavadore P,Portales P,et al.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improves hemodynamics in septic shock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without modifying TNF?α and IL?6 plasma concentrations〔J〕.J Nephrol,2002;15(2):150?7.
3 Bounchon A,Dietrich J,Colonna M.Cutting edge:inflammatory responses can be triggered by TREM?1,a novel receptor expressed o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J〕.J Immunol,2000;164(10):4991?5.
4 余 晨,刘志红,郭啸华,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1):2?9.
文学
5 王少东,张杏泉,吴学豪,等.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调节〔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4):1925?8.
6 茅尧生,吕 铁,郑建鹏.不同置换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Toll样受体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10):1047?51.
7 Bounchon A,Facchetu F,Weigand MA,et al.TREM?1 amplifies inflammation and is a crucial mediator of septic shock〔J〕.Nature,2001;41D(6832):1103?7.
篇3
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这些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也成了代表们审议中的“关键词”。
在各个分组审议的现场,代表们谈经济转型立足小企业发展,聊城市管理聚焦各部门的社会管理创新,谈改善民生则关注养老问题。
2012年,代表们的希望是:在敬畏法律的同时,积极履职,发挥人大监督作用,不枉“人大代表”一职。
【现场:政府工作报告审议】
关键词:小企业发展
2011年,本市经济平稳增长中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韩正市长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上海在新一年将继续坚持增值税改革、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工作,使这座城市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审议中,代表讨论比较多的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为推进经济转型发挥较大作用。丁佐宏代表说:“这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尤其是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季晓东代表指出,上海民营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且正进一步细化,政策的对应性有助于促进小企业发展。尹邦奇代表则认为,政府部门应摆正位置,“不是管理中小企业,是为中小企业服务”。
该扶持哪些中小企业,促进它们发展呢?代表们建议要厘清标准。丁佐宏代表认为,应引入评级机构,对小企业的诚信、品牌意识等进行评级。夏荣耀代表建议要把微小企业纳入到中小企业扶持的范围。“大企业来自于中企业,中企业来自于小企业,小企业来自于微型企业。”他认为,把这个标准定得过高,就有很大一批小企业无法纳入扶持范围。
其实,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已表决通过《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于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尹邦奇代表认为,政府、人大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小企业要倍加珍惜这样的发展条件。
关键词:城市管理
韩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本市城市管理和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转型过程既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过程,也是城市管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的建设管理。”
“城市管理定位要准确,要符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审议中,沈国明代表认为,上海在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会遇到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问题,例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随后产生的就业、住房乃至卫生习惯等问题,单纯依靠过去“赶”和“除”的管理方式,已鲜有效果。
改进社会管理,刘正东代表提交书面意见,建议公安部门结合实有人口管理,治理群租“顽疾”。“房屋出租后竟摇身变成了盒饭公司,吵闹不堪,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张雅玉代表在“两会”前走访了好几个社区,也发现了“群租”房屋随意改变使用性质是居民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她建议,本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全面排摸,为以后加大管理力度打好基础。
另外,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上海市实施办法》,允许流动摊贩在指定区域和时段内经营。流动摊贩这一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仍是代表关注的焦点。何勤华代表建议立足治理流动小贩管理,推进城市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善。
何勤华表示,尽管小贩合理设摊可以尝试各种实践模式,但事实上要真正推进这种尝试会有许多阻力,其中一项就是法律上的阻力。因此,他建议制定配套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完善城市管理的各项实施细则,健全城市建设规划前置程序等。
关键词:养老问题
曹道云代表给出一组数据: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到全市人口比重的23.4%,8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59.8万,占到全市人口的10.2%,养老问题突出。韩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一年,上海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新增养老床位5030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3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4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6.2万人。
对此,厉明代表感慨颇多。此前,他曾做过一个关于“老年人愿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100%不愿意去养老院。“老人觉得去养老院就等于人生到了尽头,还是喜欢居家养老。”为此,厉明建议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厉明代表提出养老床位应合理布点。“养老院的建设也要纳入上海整体的规划当中,避免市区养老院挤不进,郊区养老院空床位的现象。”他建议,鼓励一些民营资本,在建设商品房的时候预留好养老的功能或者建设带有养老功能的商品房。
柏万青代表也心系养老问题,“要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建议成立一个全市性的老年协会组织。”在书面意见现场办理的当天,她匆匆忙忙赶到民政局的办理处,向工作人员反映,目前本市已有89个街道成立了老年协会组织,民政部门应有所筹划,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当场回复柏万青代表,同意采纳意见,并承诺整合资源,拟设立全市性老年协会组织,且鼓励由社会人士担任老年协会组织的法人代表,政府部门则多予以指导、扶持。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将上海建成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这是代表们共同的期盼。今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是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知道“文化”是什么。就这一问题,朱利民代表回答:文化是一种思想观念,也代表一种生活方式。杨捷代表的理解是:文化是一代代的传承,不仅有民族性,更有独立性。
其次,要找准定位。朱利民代表说:“海派文化必须要先定位,再列个发展的时间表。”他认为,若计划在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关部门必须全面统筹创新发展的详细计划。
篇4
日本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政府对策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理论基础探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中国老龄用品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区域差异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定研究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发挥老年群体潜在价值助力实现中国梦
养老机构老年人伤害预防处理机制研究
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评价
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资源探析
构建长期照护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老年期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的构建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多元化养老格局下的互助养老
农村空巢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
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报告
论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吉林省为例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
国际社会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和启示
基于风险视角的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浅析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
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
重庆地区失能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调查
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和走向
无锡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生命政治视角下我国社区型养老模式再思考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构建分析
养老机构服务纠纷的主要特点及其应对
信息科技介入我国老年人生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老年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性态度调查
需求评估: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
江苏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老年人健康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
日本、韩国长期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比较及思考
志愿活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消费类型分析——二、三线城市个案研究
居家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背景、创新与前景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核心凝聚力问题的个案研究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地区差异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战略选择
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敬老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其纾解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
篇5
德国目前是欧洲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被戏称为“欧洲的养老院”,因此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一直是德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12年10月30日,中德老龄问题研讨会在曼海姆召开,两国近60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德国前劳动部长、我会老朋友瓦尔特·李斯特作题为“德国人口形势发展及其对德国社保体系影响”报告。我会邀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教授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居住、健康与照料安排”进行介绍。中德报告人还就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中德养老体制比较、居家养老、城市规划中的老年社区、中医在老年护理上的优势以及养老保障类住房储蓄等题目进行了交流。
德国的老龄化进程从19世纪末开始,持续近百年。德国是“老年社保制度”的摇篮。1889年俾斯麦建立的“养老及伤残险”是现代社保制度的雏形。但随着德国社会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低出生率和寿命延长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进程,德国优越的养老保险体制遇到严峻挑战。多年来德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各界积极探索,并积累了有益经验。这对于“未富先老”且老龄化程度急速加剧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德国的社保改革措施之“李斯特养老金”和“护理险”
2002年,在时任德国联邦劳动部部长李斯特的倡导下,德国进行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社保改革。具体包括削减现收现付养老体系的福利待遇、稳定保险费支出水平和发展新型的私人养老保险。在这一背景下,具有补充性质的“李斯特养老金”计划出台,并成为继国家法定养老保险、企业附加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以外德国养老保险体制的第四支柱。“李斯特养老金”运行方式为投保人或家庭将年收入的4%拿出为“李斯特养老金”储蓄,而国家将对此进行补贴(夫妻每人每年可获补贴154欧元,孩子20岁之前每人每年300欧元)。
德国社保体制上的又一重要改革为1995年强制推行的护理险,规定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都须参加护理险,费率为收入的2%。护理险伴随人口老龄化过程发展起来,对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减轻被护理人员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德国养老新模式之“以房养老”
作为对“李斯特养老金”的补充,德国在2008年推行了“李斯特住房补贴”,即个人或家庭在购买自用住房时,其贷款或储蓄均可得到国家补贴。这项政策性住房金融产品将住房储蓄的手段与养老保障的目的结合起来,受到德国人欢迎。目前约100万德国人签订了“李斯特住房补贴”合同。该计划的核心是,使老年人不必从退休金中支付高昂房租,而在自有住房中安享晚年,或将自有住房出售后支付养老院费用,缓解日趋严重的老年贫穷问题。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德国人传统上以租房为主的居住习惯,开始接受“以房养老”这种模式。
德国社会各界的努力
篇6
北京社保养老公务员暂按并轨前金额领取养老金随着各地纷纷宣布实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第一批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公务员领取社保养老金的情况,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营报》了解到,由于20xx年退休的公务员属于中人,其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不足20xx年。因其退休金的计算方式复杂,北京采用了暂时按照养老金并轨之前发放金额的方式,发放首批社保养老公务员的养老金。
由于全国范围内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未来针对公务员中人退休的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办法,还将由各地人事部门组织培训,落实执行。
专职培训
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处级公务员负增长,需要涨薪100元。
金额不变
所谓中人,是指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人员。
今年退休的人仍然按照原先的计算办法发放养老金。北京某政府机构人士向表示。现在退休的人(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属于中人,所以养老金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有一套计算方式,所以对于现在退休人员来讲,执行新办法还没有那么快。参与公务员双轨制改革讨论的人士向透露。
所谓中人,是指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人员。这源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20xx年1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按照《决定》的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与企业员工一样,缴纳社会保险。
《决定》指出,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一项数据统计显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近4000万。而政府财政在继续负担老人的退休金,同时,还承担为中人和新人缴费。所谓老人,即是在并轨之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这意味着4000余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xx年10月起就须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满20xx年,达到退休年龄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些人中,最复杂的就是中人如何发放养老金的问题。前述人士表示,中人缴纳基本养老费缴纳都不足20xx年。
据了解,中人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涉及工作级别、工作年限等多个复杂因素。计算虽然比较复杂,但还是要基本保障,中人退休与之前的待遇不会变化太大。该人士表示。
由于计算复杂,所以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才能够完成中人的退休金计算工作。前述人士表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说法在政府机关内部多有流传,但目前未下发通知。
应该很快。前述人士补充,不久前,人社部发言人李忠表示,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而且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刚刚起步,所以这次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就需要充分地考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平衡,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平衡,还需要充分考虑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前和改革后待遇调整办法的衔接等因素,所以具体的各个地方企业的调整办法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调整办法可能会略有差异,而且对于个人来说,由于缴费年限或者工作年限的不同,养老金水平也不同等因素,实际调整的水平也会存在一定差距。
此前,财政部门曾对公务员进行了一次加薪。从20xx年7月中旬起,北京市开始逐级部署公务员涨薪工作, 但涨薪对于基层公务员并非想象中有较大力度。
涨薪后,多数科级公务员扣除养老保险后,是负数,负几十元到100多元不等。参与涨薪的人士向透露,现在,按照规定,最低涨薪100元,所以,不足100元的都会补足100元。
不仅仅是科级公务员陷入这种尴尬,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处级公务员收入负增长,需要涨薪100元。此前,人社部高层曾多次表示,涨薪是为了配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继续深入
改革的办法是需要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较大,其明确表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替代率远远高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是单位人,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李忠对外表示,推广养老金实施到位后,并不是人社部的收尾工作,未来还有一系列的改革。今年调整养老金工作实施到位后,我们还将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加快研究建立兼顾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合理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兼顾各方的承受能力,合理调整养老金水平,并且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调整的办法,逐步平衡各类退休人员的待遇。
曾参与养老金并轨讨论的人士向表示,改革的办法不是降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而是需要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截至本报发稿时止,人社部未对本报的相关询问予以回复。
拨打北京社保热线询问相关问题,被告知北京尚未有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办法的通知。
改革届满两年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进展缓慢如果从20xx年10月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开始计算,到20xx年9月底时,这项牵涉甚广、又关系到社会公平等敏感议题的重大改革即将届满两年。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高并轨进展,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迅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xx》(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底,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人数,仅比刚刚启动改革的20xx年多出60万人。部分省市在启动改革的20xx年,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为零。这与基数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数形成鲜明对比。
参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前期工作的一位权威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部分边远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再加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不能很快到位,所以导致这些地区无法及时支付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的资金,从而使这项改革进展相对缓慢。
并轨缓慢
20xx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正式实施。所谓并轨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此前两者存有2到3倍的养老金收入差距。
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xx》中显示,从机关参保人数占参保人数总比例上看,20xx年,北京、甘肃、新疆兵团、安徽、青海、广西、宁夏和吉林均为零。同时,该报告还显示,从事业单位参保人数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看,北京、青海、广西、宁夏和吉林仍然为零。
此外,根据人社部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xx》显示,20xx年底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数,仅仅比20xx年增加了60万人。作为改革推动的元年,这一数字与社会预期有一定差距。据人社部统计, 截至20xx年底,全国公务员716.7万人。此外有数字显示,事业单位人数超过3000万,其中大部分人员在过去已经参加养老保险。
记者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xx》中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其结果显示,20xx年底前参保的机关公务员不足300万人。20xx年60万人的新增人数,也是在这不到300万人的基础上增长。这与数量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量对比鲜明。
人社部20xx年6月公布的《20xx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而实际上,60万新增的养老保险人员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事业单位人员。
但是,20xx年,全国的多数省份出台了养老保险改革的并轨方案。对这一增长缓慢的情况,一位参与此项改革讨论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钱还没有打到公务员养老保险基金的账户上。
为此,记者询问一位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该人士表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资金还在我们自己的账上挂着,没有被划拨走。对这一原因,该人士解释,有一部分人群还需要退补,所以没有及时完成。
该人士还表示,所有养老金扣除是从20xx年10月开始的。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从20xx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按照规定,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而单位缴费部分来自于财政。但这并不是并轨缓慢的唯一原因。而另一部分原因是有一些边远地区,地方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资金不到位,缴纳保险的钱不会立即打进去。前述参与并轨问题讨论的人士表示。
地方养老持续承压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财政部下属机构不久前进行县级城镇调研时发现,部分地方养老金的发放存在一定的压力。通常情况下,在养老保险基金出现问题时,地方财政会予以补贴,但是有些县里的财政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前述人士表示。
我们把全国分片进行调研,分为了东、中、西、东北四大片进行调研。该机构负责人透露主要集中在县级地方。调研结果并不乐观。而养老保险基金在发生收不抵支的情况下,通常会依靠地方财政,但是地方财政也非常困难。刚性需求越来越大。
前述参与并轨改革讨论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些贫困地区会通过转移支付,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所谓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行为。
有的时候转移支付截留或者批复晚一些,都有可能导致资金上交晚一些。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他们所管理的不是养老基金的拨款,主要是贫困地区项目的拨款。这种拨款周期通常是每年9月审批,到第二年三四月份,到达贫困县,在此之前,当年的扶贫资金投入的70%的量,提前下拨到各地。到去年已经超过80%提前预拨到省。
篇7
四、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多元化
从世界范围看,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渠道:国家财政资金、企业(雇主)缴费和雇员个人缴费。养老保险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体现了一国政府、雇主、雇员三方在公共养老基金筹资责任上的分担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一些改革,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筹资责任分担模式方面。
1.绝大多数国家采取政府、雇主、雇员三方负担的模式。仅有澳大利亚、丹麦和新西兰三个国家的公共养老金实行普遍保障模式,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责任完全由国家负担,即通过国家一般性税收来解决公共养老金支付。
2.实行雇主与雇员共同缴费的国家,雇主和雇员负担比例有三种形式:一是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担。如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卢森堡、瑞士、美国。二是雇主负担的比例大于雇员。如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土耳其。三是雇主负担的比例小于雇员。仅雇员缴费的国家只有荷兰,雇主无须缴费,而雇员要按个人收入总额的17.9%缴纳。从OECD成员国总体情况来看,雇员负担了养老金总缴费额的35%,雇主负担养老金总缴费额的57%,剩余的养老金缴费来自个体商户以及其他组织,如非就业群体。需要注意的是,近来的改革,在一些国家存在雇主负担的缴费部分甚至全部转嫁给雇员的倾向。表1列出的是部分发达国家公共养老金缴费中雇主和雇员的分担情况。
3.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大部分国家的养老金缴费率一直保持稳定。在单独征收养老保险费的国家中,约2/3的国家养老金缴费率在2004年至2009年间几乎没有变化,如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希腊、意大利、韩国、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和美国等25个单独征收养老保险费的国家,养老金的平均缴费率从1994年的19.2%略增到2009年的19.6.%。即使缴费率有变化的国家,其变化幅度也很小,总体看缴费率略呈上升趋势,如芬兰、德国和日本。日本的缴费率相对提高幅度较大,从2004年的13.9%提高到2009年的15.4%。
4.大部分国家对养老金缴费基数做出明确的规定,主要是规定了养老金缴费与平均收入的比例上限,上限范围从意大利的3.7倍到墨西哥的6.2倍。缴费率一定时,较低的上限意味着较少的养老保险费收入。一些国家规定有不同的缴费率等级,低收入者可以少交甚至不交养老保险费。此外,一些国家的养老保险费收入还可能受到非正规部门和非公开收入的影响。
5.从23个可以获得数据的国家的平均情况看,2008年养老金缴费的数额大约为GDP的5.1%,其中雇主缴费约为GDP的2.9%,雇员缴费约为GDP的1.8%。养老金缴费与GDP比例最高的是芬兰,占到了9.1%。加拿大、土耳其的养老金缴费收入占GDP比重相对较低,分别仅占国民收入的2.8%和2.2%。
6.从养老金缴费占政府总税收收入的比例来看,2008年平均达到14.2%。希腊和西班牙的养老金缴费在政府总收入中占比达到24%到25%,而意大利的比例为19.9%。
表2显示的是2011年34个OECD国家中一个获得平均工资的单身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占个人工资收入总额的比例情况。从平均水平来看,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占到个人工资收入总额的10%,所得税占14.8%,单身个人的总体税收负担达到个人工资收入总额的1/4。
五、公共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到多少可称为“全覆盖”
“全覆盖”是很多国家养老保险的制度目标。理论界认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参保人数应该达到应参加人员的90%以上。实践上看,发达国家养老金制度的覆盖面平均达到90%以上。表3显示了OECD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养老金覆盖率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险供款者占劳动力的85%以上,平均覆盖率达到90%。如瑞士的覆盖率达到98.1%,成为世界上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在“国民皆年金”的政策下,覆盖率也达到97.5%。
六、对世界各国养老金发展情况的总体评价
养老保险为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理论界对各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一直比较关注,但时至今日,世界上还没有一套比较令多方公认的评价体系。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是由美世③和澳大利亚金融研究中心④的“世界各国养老金发展指数”,是相对比较有影响的养老保险发展评价体系。该指数由维多利亚州政府资助并,它由40多项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又划分为三个次级指数:充足性、可持续性以及全面性,并为每个国家的养老体系进行评分。40多项可取的因素指标用于指数值的权重分配分别为:充足性次级指数占40%、可持续性次级指数占35%、全面性次级指数占25%。
充足性的含义是指,任何养老金体系的首要目标都是提供充足的养老收入。因此,这个次级指数关注的是所提供的基本收入水平、中等收入者的净替代率等问题。可持续性次级指数,重点考虑各国老龄化程度、抚养比以及养老保险的当期和长期政府债务问题。全面性指标关注的是国家对养老金的监管和治理能力、为参与者(特别是私营部门参保者)提供的保护,以及与参与者进行沟通和协商的能力和水平。
该项评价现已涵盖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2012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总体指数值结果如表4:
中国的养老体系进步较快,其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值从2011年的42.5提高到了2012年的45.4。分析报告认为,中国养老保险发展进步的主要原因是监管框架的持续改进。同时,中国也是本次调研中唯一一个没有针对雇员缴纳养老金提供税收激励的国家。 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充足性这个次级指数值有所提高,但可持续性和全面性方面需要改进。在所调查的18个国家中,中国在全面性方面的得分为第二低。根据报告分析,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对计划参与者,特别是私营就业部分参保者缺乏保护的中央监管框架和控制措施,如因管理不当等原因致使参保者的利益受到侵害等。
注释:
①在这里,所谓低收入是指其收入水平为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0.5倍及以下。高收入是指其收入水平为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2倍及以上。
②净替代率是指在扣除税收和缴费之后的个人养老金收益与扣除税收和缴费的退休前净收入的比值。
③美世是从事全球人才、健康、养老和投资咨询机构,是威达信集团(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 Inc,MMC)的全资子公司。威达信集团是一家全球性的提供风险、战略与人力资本咨询和解决方案专业服务的国际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管理咨询机构业务。
篇8
关键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老龄化;风险;效率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62
1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龄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养老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4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比对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我国正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在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会上,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表示,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在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养老服务形式单一,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中国社会在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退休人口基数增加,养老金运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多数居民的退休收入来源以银行储蓄和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比例非常小。目前我国保险业针对老年人的各类养老服务存在明显的不足,仍然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养老产品以提供货币支付为主,还没有形成特色的老年服务和医疗健康项目。
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国家层面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三大支柱的定位,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发养老金融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也已经着手推进和深化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在十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在“养老+金融”方面已经开展了诸多尝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表示中国将逐步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2014年6月,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正式开展试点工作;2015年3月,中国首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获得保监会批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涉及银行、寿险、产险、担保等多种金融机构,包括抵押贷款、养老年金多种金融产品,运用得当可以缓解借款人的现金流紧张,提升生活品质,尤其适合“房产丰裕、货币贫困”的老年人,是不少国家养老的有效商业手段。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养老保险模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截至2015年10月26日,全国只有32户家庭签约投保该养老保险,距离我国成功开发养老金融业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分析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优化运行模式,从各方面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和服务能力,是促进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老龄化的客观需要。
2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受阻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业务总量不大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供给方面,该项养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业务,商业机构对此业务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限制条件较多;需求方面,受养儿防老、房产遗赠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公众接受该商业养老保险还需要一个过程。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面临的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需求方面
2.1.1传统观念限制
“孝”文化和“遗赠”思想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模式的推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是家庭普遍持有的观念,虽然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421”家庭模式,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加重,但大多数子女更倾向于自己赡养老人,不愿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下,更不愿意将父母的住房抵押出去换取养老金。与此同时,家庭养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现在普遍存在的家庭养老模式中,子女对于父母的承诺一般需要依靠伦理、习俗和道德等规范和约束,为了得到老年期间子女更好的赡养、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除了增加对子女的家务劳动外,代际间利他主义也认为,遗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受遗赠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将遗产赠予子女,住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老人不愿意将房子抵押出去、不愿将房屋产权交给保险公司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2.1.2关于遗产税的缺失问题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发展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这与美国征收较高的遗产税有着紧密的联系。征收遗产税,能够对居民购买该养老保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内地目前没有开征遗产税,老人把住房留给子女已成为普遍持有的观念。虽然开征遗产税已经被摆上日程,但是由于税收对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才可以决定是否征收以及何时如何征收遗产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房产遗留给子女就不会付出额外的税收成本,相比商业养老保险更加倾向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就不会将房产抵押出去,因为抵押房产相当于减少了自己接受家庭子女养老的“资本”,增大了家庭养老的风险。
2.2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供给方面
2.2.1财税配套政策不完善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政策从试点到正式推行,政府对于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没有明确做出相关的优惠政策。由于此项养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业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上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的前提下,商业机构参与此项保险业务的动力不足,更不可能在无利润的情况下对参保人提供额外服务和优惠。所以,为构建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充分补充机制,提高该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积极性,政府介入是必要的,完全由市场调节,可能不会达到养老金融业发展的预期效果。
2.2.2房地产市场缺乏稳定性
房价的波动会使以房产作为抵押品的借贷双方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房产市值的测量和未来价值的估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规定,房价上涨产生的价值增值部分归投保人所有,而房价下跌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老年人投保后领取的养老金不受房价的影响,这就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或有损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拐点,结构分化问题较为突出,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2015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的报告显示,与2014年同月相比,房产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4个,上涨的城市仅有16个,住房价格下降的趋势对于参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机构造成了潜在的风险,一旦市场行情不能上调,将会直接面临利润的减少甚至亏损。
2.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自身存在诸多风险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养老金融产品,其风险不只包括普通保险的风险,由于和养老相关,该产品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反向抵押业务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购买健康保险的老年人参与住房反向抵押的意愿会更加强烈,道德风险问题也会更加严重。除房产外,投保人没有提供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如果房屋持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或将要丧失产权,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房屋的保护和维修意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从而造成房屋的加速折旧,净残值无法弥补保险公司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不敢大规模拓展业务。
除道德风险外,住房反向抵押还存在关于寿命预期和房产价值估测的固有风险。当保险人不能恰当估计抵押人的预期寿命时,养老金的给付总额就会高于或者低于房产的真实价值。寿命预期不确定就会造成年金的给付时间不确定,而保险公司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给付期间的长短。同时,保险公司需要对抵押的房产进行价值评估,价值的估测又取决于市场利率的波动和折旧等诸多因素,在合同期末还要进入二级市场对房屋残值进行拍卖或者转让,房产评估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该养老金融产品面临的风险更大。
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借鉴一以美国为例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业务量逐年增长。该计划实施的最初十年,抵押合同签订数量不到4万份,起初年均大约只有100份合同,但是步入21世纪后,合同的签订数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增长的因素包括房价的提升、较低的市场利率以及市场认知度的提高。第二,性别和婚姻状况影响贷款的构成。女性单身者居多,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多考虑市场需求的分布及其特点。第三,在年龄分布上高龄者居多,低龄者增长迅速。即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众多相对年轻的群体逐步接受这种养老理念,市场扩大的趋势明显。第四,区域分布不均衡。业务的分布和房价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房价越高或者增长越快的地区,业务的集中度也较高。第五,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占领市场,银行逐步退出。专业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该领域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其成本优势扩大了市场的业务量。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对我国主要有如下几点。
3.1适时宣传,逐步推广
我国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前期应该注重业务的推广和宣传。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和相对低下的现金收入,使得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存在广阔的市场。虽然现在业务量非常小,但是正如美国一样需要经过一定的低迷期和公众的认知过程。我国当前的任务主要是进行适当的宣传,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逐年扩展业务。
3.2进行科学的市场营销
运用STP战略,合理细分老龄市场,科学市场定位,为每一市场提供特色养老产品。美国的经验表明,反向抵押按照年龄、婚姻和地区有分化的现象,对于不同的目标群体提供不同的保险产品,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接受度,也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达到开展业务的预期目标。
3.3统筹推进业务
统筹兼顾该保险产品的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鼓励多专业机构的参与。首先要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建立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以及有效的监管体系,结合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税务局等多方的政策规定,从宏观上促进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促进市场竞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4.1建立有效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创造有效的供给为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把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在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利用有效的制度供给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无论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还是其他养老金融产品,设立制度提高供给效率,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这有助于从供给端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推进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我国整个养老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4.2多样化产品设计。刺激社会需求
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中国当前地区、人口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然后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特色产品。同时,在不同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综合采用各种促销手段增大产品的社会认知度,逐步消除传统观念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制约。通过市场的细分和定位,一方面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提高我国的养老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个目标市场的相互补充,扩大金融机构的市场收益,提高其参与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发展;建议
一、阻碍企业养老金会计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已经有所发展,但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养老金会计的国际标准之间尚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然而,在其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也存在很多障碍,形成了较大的阻力。而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与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年金发展速度缓慢。
(一)缺乏高素质会计师和精算师是主要的阻碍因素
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从经济实质上来说属于既定受益型养老金计划,随着企业年金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也会逐渐向既定受益型转变。因此,我国未来的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将会立足于既定受益计划。而既定受益计划下的养老金会计十分复杂,这一点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有充分的体现。养老金成本构成内容多、不易核算,养老金负债和养老基金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困难,这些都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尚没有一支足够庞大的高素质会计师和精算师队伍,阻碍了企业养老金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小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缓慢也是阻碍因素之一
不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的角度来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随着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完善、扶持政策的陆续到位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金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如此,年金市场仍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有大型企业在年金市场中充当着“顶梁柱”角色,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缓慢,截止到2006年2月,中小企业年金基金总额占企业年金基金整体还不到1%。中小企业年金规模的限制不利于规范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企业养老金会计,即使准则中对养老金会计有更为细化的规定,也很难在所有企业中得到正确应用。
导致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因素很多。从其自身特点来说,中小企业的劳资问题比较突出,职工权益的保护不够;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存在较大问题,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没有充分树立人才竞争观念,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手段也比较落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劳动力流动性很强,劳动关系不稳定。这些特点都是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障碍。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使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首先清除欧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中小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要依赖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中介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企业年金计划,而要使中小企业年金市场能够吸引基金管理机构的注意力则需要政府监管机构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还需要依托国家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其知识储备,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导致形成高素质的会计师和精算师队伍。
二、我国未来企业养老金会计的框架设计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会推动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继续向前发展。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尽管企业养老金会计会不断向国际标准趋同,但始终只能立足于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之上,企业对养老金的会计核算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前面所作分析,对我国未来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框架有如下建议。
(一)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企业只负责缴纳社会统筹部分。这实质上简化了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因为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保险从经济实质上来说属于既定受益型的养老金计划,而个人账户是完全积累制的,属于既定缴费计划,当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时,企业缴纳的部分只能按照既定缴费计划进行会计核算。因为取消了个人账户中的企业缴费,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将采取既定受益计划型的养老金计划。既定受益计划下的养老金成本构成比较复杂,包括服务成本、利息费用、前期服务成本等等,它的核算需要一系列的精算假设。基于相同的精算假设,可以计算出企业承担的养老金给付义务,也就是企业的养老金负债。由于我国的基本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统一管理,因此养老金资产计量的数据可由社保机构提供。
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由企业缴纳给社保机构统一管理,从而该部分的既定受益养老金计划有别于国际标准中的定义,未来定额给付养老金的风险并不是由企业单独承担,而是由企业和社保机构共同承担。因此,在处理这部分养老金资产和负债时,采取非资本化的观点。企业将社会保障机构视为一个外在的独立经济实体,社保机构的资产和企业的养老金负债并不在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
企业还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既定受益养老金计划的有关信息做出必要的披露。详细说明企业的养老金计划,说明养老金成本的具体构成项目及其金额,养老基金提存的状况以及主要的精算假设等等。
(二)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为既定缴费计划,实行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为基本形式的基金积累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因此,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养老金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年金,并确认为养老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中关于养老保险费用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已经体现了上述养老金会计核算方法,但没有对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作出相应要求。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还需要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
(1)企业年金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该计划涉及的职工和期间、资金筹集的方式等;
篇10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enilit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China in 21 century. Suzhou is one of the first group of aged cities which joined this trend in 80s,20th century. The rapid growth of senility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old people bring out the great old-aged demands on homes provide by institution. On the contrary, many problems and weak points could be found in the current system of welfare facilities and social service for old-aged people provided by institu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ension institution in Suzhou, this paper will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do better service for old people in this city.
关键词:苏州市 机构养老 供求
Key words:Suzhou facilities provided by institution supply and demand
作者简介:张凌晨,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 于2006年2月24日发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到2020 年, 老年人口将达2.48 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 年, 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 老龄化水平将推进到30%以上”;“2051 年,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 亿, 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 倍”。苏州是我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而且在机构养老建设情况上也排在全国前列,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此本文将对苏州机构养老进行探究。
一、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机构养老的需求
所谓机构养老主要指养老机构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苏州市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是全国最早的老年型的城市之一。苏州市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众多的老年人口对居住、饮食、医疗、健身、娱乐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完善机构养老运作与管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苏州市老龄人口老龄化现状
苏州市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而且每年以一定的规模在递增,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苏州市民政局于2008年3月22日的《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称“2006年,按户籍人口统计,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1.01万人,占总人口的18.02%,比2005年增加5.85万人,增长0.61个百分点”。2007年苏州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18.20%。截至2008年底,苏州市有在籍老年人口120万,占总人口的19.50%。
2.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苏州市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快,老龄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2006年底苏州市老年人口数约为111万,而2008年底老年人口在120万左右。苏州市老年人口数以每年4到5万的速度在增长,201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129.3万,到2030年将上升至247.7万,所占比重将上升至37.4%。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越来越多的低龄老人进入了高龄老人的行列。苏州市各区域具体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太仓市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1.69%,平江区也达到了20.61%,而常熟市则为19.91%。老年人文化的素质不断提高,对文体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应的机构养老设施及服务无法满足迅速老龄化的需求。
(二)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分析
苏州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仅量上是非常大的,而且对设施的多样性的要求也比较高。以苏州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需求为例,截至2008年底,苏州有60岁以上老年人120万左右。苏州市统计局2008对苏州市老年人养老生活状况进行了统计抽样调查,市区城市家庭60岁以上老人中有13.79%选择住养老院作为自己希望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意向,住养老院的占15.13%。因此至少约有16.548万(120万×13.79%)老人有住养老院的期望。但是由于养老院价格及其他各种原因,实际有效住养老院的需求在期望的基础上有一定缩减的。
二、苏州市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及供需矛盾分析
苏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非常重视机构养老的建设。2008年苏州市民政局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拟制了《关于全面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措施》,就是要加大对机构养老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苏州机构养老得到很好很快的发展,但是在设施供给和使用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现状
1.苏州市机构养老设施供给的种类
苏州市提供的机构养老主要是医疗卫生、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和信息咨询四大类。其中包括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康复院、临终关怀机构、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诊所、健身器材、图书馆、计算机室等。
2.苏州市机构养老的供给数量
由于苏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养老机构建设,因此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的数量和种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苏州市机构养老总体上供不应求,老年人对设施的占有率比较低。平均每千名老年拥有的养老院的床位为15张。到2006年底苏州市共有养老机构158所,总床位16527张,只占老年人口的1.57%;入住老年人数9327人,不足老年人口的0.9%;建筑面积469957.9万平方米。《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统计:“其中民办养老福利设施21所,股份制2所,各种养老福利设施总投资94671.39万元”;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29所,总床位3449张,入住老年人数2089人,占床位数60.6%;敬老院120所,总床位11772张,入住老年人数6417人,占床位数54.5%;护理(临终关怀)9所,总床位1306张,入住老年人数821人,占床位数62.9%。
(二)苏州市机构养老的供需矛盾分析
由于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裂变成现在流行的核心家庭,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的家庭及其子女并不能提供充足的日常生活照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社会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机构养老。因此一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如养老院、托老所等所提供的照顾服务成为家庭照顾的有效补充。苏州机构养老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中大量增加的需求,又显得严重不足。在苏州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院床位为15张,而发达国家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院床位数在五年前就已经超过50张了。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在增加,因此对护理院和社区医院、卫生站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今苏州几乎一个区或县级市才有一家护理院。对于健身设施来说,通常是很多才拥有几件的健身器材,一般都有人在使用了,常常要排队。
三、完善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的一些建议
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充足的机构养老设施,满足老年人日常吃穿住行、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信息咨询需求。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关系到未来稳定发展的重要事业。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现给出以下几点的建议:
(一)完善立法,做好规划
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兴办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调动各方资源参与机构养老建设与管理。以形成资源共享新局面。认真做好机构养老建设的规划,将机构养老纳入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不仅要在量上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健身设施、老年大学,而且应该更加注重这些设施针对不同需要的具体分类与合理的地理安排。
(二)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政策倾斜
要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加养老机构的建设,将机构养老建设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拨款。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养老如机构设施建设用地、用房优惠政策、机构养老收费优惠政策、机构养老事业的税收政策、福利彩票政策对机构养老建设予以优惠和倾斜。
(三)整合资源,降低成本
在更大的范围和不同的领域内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使用,以降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从而降低其收费。如学校有些长期闲置不用的教室等可以开辟出来做养老院;在周末和节假日学校的体育场所、健身设施可以向老人开放(可以收取少量费用,或直接由政府补助给学校)。还可以多吸收志愿者参与到老年福利事业中来,与一些志愿者团体建立稳定的关系,志愿者定期服务,可以减少如养老院这样的机构养老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因而促进收费的降低。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组织,吸收社会捐赠,来办机构养老事业。
(四)针对需求,建立设施项目
根据老人的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等对他们进行特点和需求分析,更加全面的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多与老年人交流与沟通,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建议,提供相应的设施。根据不同老年人对机构养老需求上的不同,建造各种规模与档次的机构养老设施,并注意设施的配套,以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需要。增加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关注老人精神生活。多在社区建设一些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的场所,增加一些适宜老年人活动的运动器材,增加室内老年活动室和娱乐设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苏州的机构养老建设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苏州市民政部相当重视机构养老,但是机构养老的供给和设施的使用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设施供不应求、种类单调、分布不均、收费过高等。苏州市要立足自身,完善立法,做好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政策倾斜,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建立数量充足且符合老年人消费水平的机构养老。并且要针对老年人特殊的需求,建设多层次多样花的机构养老,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要。后期做好监督管理,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保障机构养老的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2、24
[2]苏州人口老龄化加速到2030年将上升到247.7万.苏州日报.2008、11、29
[3]社会化养老体系扫描.苏州120万老人安享快乐和谐.苏州日报.2008、12、4
[4]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200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