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旅产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旅产业发展报告

篇1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篇2

【关键词】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飞速发展,使得基于工业革命和电气化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产业之间的专业分工界限逐渐模糊,技术的创新和政府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各产业在边界处不断融合,新业态也由此产生。由于新业态逐渐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地方,许多演化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融合的理论,用以解释这一产业创新对推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于产业融合的理论,既有美国学者格力斯坦等定义的“作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也有欧盟委员会在其绿皮书中定义的“产业联盟,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三者的融合”。日本学者植草益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不同产业或市场的产品因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使其转为竞争关系的一种现象。虽然学者们关于产业融合表述不一,但均认同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业边界逐步模糊化,最终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现象。

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旅游产业融合对于推动旅游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贵州作为我国旅游资源富集程度较高的省份,通过研究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和融合现状,对于推动贵州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并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创新有借鉴意义。

二、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类型多样化聚集度较强的地区之一,包括自然旅游地、历史名胜古迹、城市观光旅游地和民族风情旅游地等多种类型。以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为代表的喀斯特熔岩地貌最能体现贵州的地域特色;以苗族、侗族为代表的民族聚居区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丰富的民俗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尽管之前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新世纪之后贵州也充分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学习临近省份,诸如:四川、云南和广西在旅游开发中的成熟模式,逐渐后来居上。

(一)旅游规模逐渐扩大

新世纪以来,国家把旅游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第三产业,从“十一五”以来贵州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见表2-1),贵州省旅游经济整体呈现持续稳定的较快增长。贵州省的入境游人数由2006年的32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77万人次,外汇收入由2006年的11515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0143万美元。在这期间,国内游客人数从4715万人次增加到26683万人次,翻了近6倍。由此带动国内旅游收入从377.79亿元增加到2358.18亿元,增加了6倍。从“十一五”期间的增长幅度来看,贵州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两个旅游指标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率;而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贵州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四项旅游指标,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

表2-1 贵州省“十一五”以来主要旅游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贵州省旅游局调研资料,2014-05-10。

不过,2008年贵州省旅游入境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他旅游指标增幅放缓,这与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低迷有关,国内外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减少。旅游作为一种消费品需求弹性较大,收入的大幅减少使居民减少旅游消费。此外,对比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项指标,入境旅游相关指标反映出贵州入境旅游消费锐减至负增长,而国内旅游减幅较小。这与我国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有关。总体来看,贵州近年来旅游经济一直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二)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十一五”时期,贵州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贵州省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提出贵州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首先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明确了构建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公路建设方面,贵州省以县县通高速公路为主要目标,修编完成了《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制定①。预计到2015年,贵州全省实现高速公路总里程685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云南),形成了“6横7纵”及4个城市环线的总体布局;铁路建设方面,贵州充分利用自己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以贵阳2至7小时通达周边各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为目标,继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提出并得到国家支持开工建设后,完成了《贵州省铁路网规划研究》,在此基础上争取国家将贵阳至长沙、昆明、成都、重庆、南宁等重大铁路干线调整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航空建设方面,贵州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以贵阳国际机场为中心,十三个支线机场围绕期间的“一干十三支”航空网络布局。截止2013年为止,已经建成了其中的“一干八支”,预计在2017年将实现“一干十三支”的全线通航。

(三)旅游投资稳步增长

旅游业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贵州省一直采取合理规划,不断加大旅游投资的方式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2013年,贵州省积极打造“100个旅游景区”的贵州旅游名片,围绕文化旅游的战略定位,旅游业呈现出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加快的良好局面。2013年贵州旅游在建项目共计75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833.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2%。从投资资本构成来看,旅游投资主要是以社会投资为主。去年社会投资总额为1367.1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4.55%。从旅游投资流向来看,景区外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107.74亿元,占总额的60.40%;旅游饭店业的投资占总额的19.11%,达到350.44亿元;景区基础及配套设施投资占总额的13.10%,达到240.31亿元;旅游购物及旅游演出场所等其他投资额相对较小②。综合来看,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旅游接待水平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为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贵州旅游业融合形式

(一)产业间融合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产业间融合指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目前,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以工业和农业观光旅游的方式为主。工业旅游方面,贵州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与旅游业融合的程度还较弱,仅有以贵州茅台酒厂等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参观型旅游方式。农业旅游方面,贵州目前主要采取农旅互动的融合方式,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如黔东南州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的乡村旅游等农事体验旅游,如:西江千户苗寨,融合了农业体验和休闲旅游等多种方式的旅游模式,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

(二)产业内融合

所谓产业内融合,指的是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内其它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三种路径来实现③。从资源型融合来看,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果树瀑布,荔波的大、小七孔景观等。同时,贵州也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市场选择,政府引导打造出了“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城”,“贵州侗族大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旅融合节目;第二种融合方式是与旅游有关的行业进行技术型融合,贵州省旅游局建设的旅游信息平台、金融支付平台、景观灯饰展览等通过数字电视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渗透到旅游业的运作管理之中;第三种融合方式是与旅游服务的相关产业进行整合,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备的旅游产业集群。

四、贵州旅游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即旅游产业融合。不过,贵州旅游产业在整个西南地区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

(一)产业基础薄弱,融合发展面临激烈竞争

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不够重视,旅游相关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缓慢,导致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此外,贵州省缺乏大型企业,无法通过企业之间的帮扶形成产业合力,带动大产业的形成。目前,贵州省还没有已上市的旅游企业,在旅行社数量、五星级酒店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周边省份还有不小差距。贵州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但旅游资源开发类型比较单一,大面积开发必定会引起恶性竞争和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云桂两省民俗文化资源和岩溶资源开发已颇具规模,所以贵州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着激励的竞争。

(二)旅游资源尚未有效整合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分布广泛。然而,因其自身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及国家发展规划的需要,区域之间协作受限于地理和行政因素的限制,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形成合力。从2012年贵州省旅游局统计的国内游客消费结构来看,主要以交通(12%)、住宿(10%)、餐饮(13%)和购物(21%)为主,在景区游览,娱乐活动等方面花费较少。贵州旅游业消费结构不合理,需要通过进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融合),形成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在产业集群化效应的作用下,促进贵州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三)旅游融合程度还不够

贵州旅游业融合程度低,主要表现在融合简单化,产品之间关联度较差。以贵州黄果树瀑布为例,打造的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游览模式,而与民俗文化的结合很少,实景演出类的表演节目也没有。即黄果树5A景区更多为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与时下游客更重注的体验式旅游模式脱节。与贵州毗邻的云南,目前已经完成了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以滇中旅游区为主,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东北围绕其间的六大旅游片区。特别是滇西北旅游区,已经形成了大理――丽江这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和沿线的配套旅游相关产业。反观贵州,虽然重点打造“100个旅游片区”初具规模,但是景区建设比较分散,没有通过优势互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而且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也还不足。

(四)体制机制与旅游产业融合不相适应

贵州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旅游相关产业现有体制机制与产业间高度融合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当前,相关产业体制的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稳步解决的问题较多,包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还存在政府与事业单位责任不明晰,政府与企业权利与义务不明确等问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政府干预,忽视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制约着贵州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五、促进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贵州的旅游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大有赶超云南、四川之势。贵州的旅游产业融合程度还不够,尚有很多潜力可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使得贵州旅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利用区位优势,定位自身发展

贵州具有旅游资源量多质优的优势,但我国西南省区之间存在着旅游资源相似及现有旅游产品同质性的问题。相较于西南其他省份,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与其有一定差距,这就决定了贵州在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省内,而是应该在整个西南地区对旅游资源加以认识和定位,利用贵州连接西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枢纽性区位优势,寻找贵州独有的特色景观,如:黄果树瀑布,茂兰的岩溶森林生态系统,安顺的屯堡文化等俱为贵州所独有。通过打造属于贵州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外界认识贵州的名片,构建多产业联动的产业体系。

(二)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产业整合

任何旅游产品的远近闻名和长盛不衰,固然与自身的资源优势相关,但越来越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品牌的建设和包装以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密切联系。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的规范需要政府来进行监管,要求各有关部门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机制,深入实际研究、部署和落实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工作。同时,政府需要在管理中坚持引导为主,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打破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格局,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旅游及相关产业。

(三)加大融合力度,增强吸引力

为了促进贵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在农旅融合方面,要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和都市农业,推动农副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在工旅融合方面,形成一批“贵州制造”的工业旅游精品,提供工业生产车间参观等多种产品形式;在文旅融合方面,要积极探索贵州文化与旅游建设中的新交汇点,走出文旅融合促进的新路子;在水旅融合方面,大力开发滨水避暑、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④。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对现代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活力,加强互联网技术、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等技术提高旅游便利性,促进技术融合的力度,提高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吸引力。

(四)促进体制创新,带动转型升级

为带动贵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突破原有体制和机制上对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限制。一是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A级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评定和管理,健全相关行业的政府和社会监督考评体系。深化贵阳市、赤水市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试点工作,以旅游标准化促质量提升、效益增强。二是提升依法治旅水平。坚决贯彻执行贵州省旅游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推进《旅游法》在贵州省的实施,特别是在景区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权责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开展旅游质量提升主题活动。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加大旅游质量提升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相关行业人员参与,开展相应主题活动并树立优秀的企业和员工,改善贵州旅游业大环境⑤。

总之,当下旅游产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促进带动作用。在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同质化和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的背景下,贵州旅游如何能打造成驰名中外的旅游之地,同时又避免进入先开发后保护的怪圈,这是我们在进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进行融合,必须要结合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实际,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注释

①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Z]。http:///xxgk/jbxxgk/ghjh/zxgh/ 143970. shtml.2013-02-02。

②贵州省旅游局. 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2013年贵州省旅游投资报告[R].贵州省旅游局. 2013。

③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 2010年4月第30卷第四期。

④罗燕.贵州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探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⑤傅迎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在2014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EB/OL].[2014-03-26].http:///zwgk/ldjh/2014/03/26/1812684.shtml。

参考文献

[1]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4月第30卷第四期.

[2]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 2008年8月第22卷第4期.

[3]罗燕.贵州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探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4]刘俊清.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与路径探析[J].经济论坛.2012年11月第11期.

[5]云南省社科院课题组. 云南省旅游局2011年专项研究课题 ――立足创新,进一步推动云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6]何池康,罗明义等.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年度报告(2011~2012)[R].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08-01.

[7]何池康等,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年度报告(2012~2013)[R],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11.

[8]陈敏尔.2013年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关于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推进会讲话[EB/OL].http:///article/difang/ldhd/ 201305/20130500140825.shtml. 2013-05-27.

[9]陈敏尔.陈敏尔省长在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art/2013/8/21/art_18578_535572. html. 2013-08-18.

[10]傅迎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在2014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EB/OL]. http:///zwgk/ldjh/2014/03/26/1812684.shtml.2014-03 -26.

[11]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Z].http:///xxgk/jbxxgk/ghjh/zxgh/ 143970.shtml.2013-02-02.

[12]贵州省旅游局.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抓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2013年贵州省旅游投资报告[R].贵州省旅游局.2013.

[13]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Z].黔府发[2014]3号文件.

篇3

一直以来,我国在产业经济宏观调控上过多强调需求侧管理,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优化改革,导致我国经济结构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许多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许多生产要素的活力难以绽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较低,严重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正是面临这些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出现“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对于国家来说,供给侧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策略;对于企业来说,是发展和变革的指导手册。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需要的产品,涉及方方方面,是经济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结合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旅游,明确“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是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1]这意味着旅游行业仍然会迎来许多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巫山旅游发展迅速,但制约其发展潜力释放的因素与瓶颈依然存在,在当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下,巫山县旅游经济更上一层楼,就避不开增强及优化旅游供给这一基本的坎。

1巫山旅游发展现状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最东端,地处三峡腹地,扼守渝东门户,位于驰名海内外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热线的中央,是由三峡大坝、神农架、大宁河小三峡组成的旅游“大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巫山、奉节、巫溪组成的夔巫旅游“小金三角”的核心。在巫山县周围500~800千米范围内,西面环绕着成渝经济区,北面环绕着关中-天水经济区,东面环绕着大武汉城市圈,南面环绕着长株潭城市群,巫山是被四大经济高地拱卫的“洼地”,易成为居住于经济高地的旅游者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2015年,巫山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24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亿元,增长251%。[2]巫山旅游业已成为巫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产出贡献加强,为建成国家级旅游强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供给结构还不合理,旅游集散功能不强,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

巫山县城是个搬迁的移民城市,其城市容量小、功能不齐、风格单一、旅游氛围不浓、公共服务不配套,加之近几年常住人口剧增,已超负荷运行。除小三峡游客中心外,缺乏一个大的游客接待集散中心,无法统一提供全域旅游服务,极不?m应旅游发展新要求。主要旅游供给要素不配套,表现在停车、住宿、用餐和购物上,从住宿来看,县城宾馆酒店数量有限、规模小、档次低、服务不配套,且较为分散偏远,基本只能满足住宿功能;从停车方面看,县城停车场少,对应的停车位也就少,加之本地车辆停放后,供游客使用数量更少。同时由于街道较窄,旅游大巴根本无处可停,就导致游客无论住宿,购物、用餐极不方便;从用餐方面看,大大小小酒楼、餐馆百余家分布较散,不集中,也没规模,能够接待旅游团队餐的更是屈指可数,缺餐饮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等综合配套特色场所;从购物看,目前经营旅游商品的门市只有十余家,且旅游购物场所小而散,没有集中成片,缺旅游土特产、纪念品综合配套的专业超市和购物场所。

22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是一个产业链长、带动性极强的产业,相关部门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城旅、农旅、商旅、文旅、林旅、水旅等方面看,仍然融合度不高,无论是产业规划布局,还是政策资金扶持等,缺乏统筹协调和产业融合。从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来看,整个全县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基本没起步,这是巫山县的一个短板。目前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有品质、有特色、有品牌并形成产业链的微乎其微。缺乏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

23旅游交通及相关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旅游发展要求近几年来,巫山旅游交通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快速发展,整体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但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很多旅游乡镇、村寨、农家乐道路等级和通行条件以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同时水上旅游交通也需进一步提档升级,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24新目标旧体制,旅游市场活力释放不够巫山县政府对旅游行业政策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对外地企业政策保障和资本保障有待提高,对本土旅游企业扶持有待加强。巫山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协调困难;旅游项目实施资金审批、政策保障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新目标旧体制桎梏巫山旅游市场活力的释放,特别是传统的宣传营销模式效果较差,引起的关注热点较少,在全国竞争力显不足。

3发展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端着手,通过化解对有效供给的约束与抑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要做的是保护产权、推行法治、简政放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巫山县应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探索其发展路径,实现旅游业的优化升级、跨越式发展。

31指导思想巫山县应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巫山旅游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览,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举全县之力,打造巫山旅游第一支柱产业。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巫山旅游业发展,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各级各部门都应围绕旅游业发展,形成合力,发展巫山旅游业。

32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增加并优化旅游供给在旅游住宿方面,着力打造多元化的住宿服务体系,建设一些高星级度假酒店、主题文化酒店和特色客栈,同时制定酒店行业规范,建立巫山酒店行业协会,协同政府管理。在旅游餐饮方面,应该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的餐饮服务集聚区,在全世界打响巫山旅游特色美食品牌,同时加大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建立监督惩罚机制,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旅游娱乐方面,可以推出以巫山神女及巫文化为主体的文艺表演、夜宴等夜游活动;可以在各大景区小镇、县城推出巫山特色民俗表演,做大做强民族歌舞、主题表演、实景演出。同时也可以在各大旅游小镇、度假区,开办些酒吧、茶社、娱乐、休闲美食、主题餐厅、风味咖啡厅等现代化休闲、娱乐、服务设施的休闲街,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等高档消费要求。在旅游产品方面,挖掘巫山旅游资源存量,打造一些有特色、有创意的节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邮轮游艇游泳产品、自驾旅游产品。在交通方面,巫山应该形成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水陆空兼备、多种方式进出、多种形式游览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汽车服务中心、汽车旅馆、道路安全等基础设施,增强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可进入性和进行旅游活动的便利性,形成“快进慢游”多方位、无障碍、方便舒适的立体交通格局。

33创新体制机制巫山县应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突破体制问题。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发改委、交通部、文化局、民政局、旅游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发委),建立健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建立相应协调小组,统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全面统筹管理。改变政府部门内循环模式,加大企业的话语权,强化政企合作。旅游产业是由政府有效的产业规制、友善的市场营商环境、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等创新所需的规范性要素所规范出?淼摹U?府应主动从权利型向服务型、规范型转化,建立服务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巫山应搭建“旅游+互联网”平台,成立旅游数据中心,制定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组建旅游监测中心,并研究建设旅游商品线上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旅游信息公共服务水平。[3]

篇4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73-01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指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与模式变革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必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也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哈尔滨市“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丰富

有地域文化,也有移民文化,有历史民俗文化,更有现代创意文化,包括金源、欧陆、冰雪、湿地、音乐、红色、边疆、民俗等文化,还有“国际冰雪节”、“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节会文化。

(二)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拉动日益明显

2008-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92.84亿元增加到370亿元,年平均增速超过20%,高于同期GDP平均10%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3.3%上升到2015年的6.43%。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单位2.19万户,比2008年年均增长7%,从业人员21.35万人,增长8.9%,占全市就业人口的4.02%。预计2020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7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从业人数占就业人口7%。

(三)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深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物联网、云计算、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文化业态进展迅速。现有60多所大专院校,年毕业生近12万人,设有文化、影视、动漫、传媒、设计、艺术等专业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培养了大批文化产业和互联网技术高端专业人才。

(四)产业集聚水平迅速提升,产业园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

投资200亿元,推进冰雪大世界、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基地、松雷原创音乐剧基地、太阳岛景区、同源文化等5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及新媒体产业园区、伏尔加庄园、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等19个省级示范园区基地。万达文化旅游城、波塞冬海洋公园、印刷出版文化科技产业园、同源“小笨熊”阅读视听互动平台等29个文化产业项目在建,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红博西城红场、会展四季公园相继落成。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一)发展思路

发挥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的平台作用,以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促进大数据、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文化产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更新思维观念,创新技术手段,做强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以“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开放共享”为着力点,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领域,打造文化强市。一是坚持政策引领,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三是坚持协同推进,四是坚持开放共享。

(二)发展重点

围绕我市具有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文化创意、新兴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文化电商、演艺娱乐、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民俗工艺等重点业态,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融合创新,建设一批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云计算、软件开发、新媒体、创意设计、动漫制作、广告策划、数字出版等互联网文化科技企业,培育融合度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互联网+文化产业”集群。完善项目征集、推介、培育、实施、跟踪评估与动态管理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将“互联网+文化产业”列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优先支持。到2020年,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

一是制定我市“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出台《哈尔滨市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制定总体规划,促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三是为互联网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政策宣传,增强全社会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认知度,形成各方主动参与。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对涉及投资、财税、金融、土地、价格、人才等优惠政策,按规定幅度的上限执行。

(二)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为基础,联合骨干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等出资,设立“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对融合度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互联网文化企业重点扶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等服务。建立“哈尔滨拟上市互联网文化企业资源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文化产业”领域。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将平房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互联网+文化产业”基地。通过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参会招商、活动招商等多元拓展招商路径,引进“互联网+文化企业”,重点引进规模大、投产快、效益佳、前景好的项目。支持出版集团、报业集团、演艺影视集团、文旅集团等一批具有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发展壮大;扶持新洋科技、同源文化、盛源文化等一批契合“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具有产业链整合的企业成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文化企业。鼓励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国际市场。

(四)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发挥高等院校众多的优势,培养造就高端文化人才,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建立骨干互联网文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联办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共建特色专业、共享研发平台,合作培养“互联网+文化产业”高层次实用人才。建立“互联网+文化产业”人才库,为产业发展做足人才储备。

(五)鼓励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一是实施文化电商培育行动。鼓励发展O2O和C2B等新型电商模式,支持文化企业加强与知名电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合作。设立“淘宝哈尔滨特色馆”。二是实施媒体融合发展行动。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加快发展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手机报等新应用新业态,培育现代髅讲业体系,抢占视听新媒体领域制高点。三是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少峰.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J].艺术百家,2015(04).

篇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和大家分享的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与关注。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一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级版。

推进廉政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二

(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2.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

3.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4.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3.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深入推进科技体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1.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

2.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三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二)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

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综合治理;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

(七)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八)持续改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积极做好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

严格依法行政;

增强政府效能;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三改四争创一流”为主题,以项目建设大会战为主线,以“四个赋能”为主动力,以“三县四区”为主战场,以“四个倍增”为总目标,加快打造“六个地”。坚持以生态+大健康为方向,走“专精特新”之路,持续打好“产业招商升级战”,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链主”企业和“小巨人”“独角兽”“瞪羚”企业,构建以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建设多彩多艺新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目标任务

(一)聚焦三大指标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完成3000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550万美元,现汇增幅13.32%。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简称:利用省外项目资金,下同)总额完成21.27亿元;增幅8.7%。对外贸易实现量稳质升,确保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项目提质增速

新签约项目30个以上,新引进外资企业2个,新引进生产型出口企业3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央(国)企、民营100强企业1个,“5020”项目1个。入统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6亿元;入统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强力推进“9865”项目落地计划,即2020年新引进的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2021年新引进的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

(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全县围绕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五大重点产业,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县域产业经济,各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乡镇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推动我县重点产业集聚度达到50%以上。

三、产业重点方向

(一)文旅商贸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文旅企业;②知名休闲度假、康养企业;③全国知名的品牌酒店、民宿企业;④业内有影响力的商贸综合体等企业。

(二)生物医药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生物提取、超临界萃取、生物转化、合成企业;②知名医疗器械、装备(包装、设备制造)生产企业;③知名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企业;④黄精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全国龙头企业。

(三)电子信息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路板生产企业;②知名汽车电子器件、通讯设备器件、计算机器件等生产企业;③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及球栅阵列封装、插针网格阵列封装、芯片规模封装、多芯片封装等先进封装与测试企业;④知名中高端触摸屏及显示屏应用企业。

(四)绿色食品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黄精、竹笋、茶叶、蜂蜜、富硒食品等精深加工企业;②知名畜禽肉制品、蛋制品生产企业;③知名菌类生产加工等企业。

(五)竹精深加工

1.重点区域:

2.重点领域:①全国知名的竹精深加工企业;②全国知名的竹产品销售研发及设计企业。

四、创新招商方式

(一)开展“不见面”招商。要积极开展“不见面”招商,引入“互联网+”概念,使“互联网+传统招商引资方式”深度融合,通过网上洽谈、视频签约等方式将项目洽谈“面对面”变“线连线”,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二)着力以商招商。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利用落地企业的示范效应,促使更多企业认可投资环境;利用产业集群的吸附效应,吸引相同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落地。

(三)推进驻外招商。要强化驻外机构招商,发挥旅游北京营销中心、驻深圳台州等地的招才引智工作站信息渠道广、驻地情况熟的优势,收集项目投资信息,积极上门拜访对接企业,引导企业来铜考察。

(四)深化中介招商。在上海、深圳等地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业招商,有效规避前期寻找项目、考察项目、协商联络等繁杂的程序,拓展招商空间,破解招商瓶颈,大幅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五)强化活动招商。一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重大招商活动,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积极承接长株潭城市群优质产业转移,瞄准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商。二是精心举办特色活动,选择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城市举办招商推介会、产业对接会和外贸企业招商会等,加快引进重点产业企业和生产型出口企业。

(六)加强平台招商。一是加强园区招商。将工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主战场,重点打造食品产业园、茶文化产业园、竹精深加工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四个“园中园”,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大力推进扩区调区和“腾笼换鸟”,加快补齐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等短板,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二是加强飞地经济招商。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空间局限和资源要素制约,每年在经开区、丰城高新区等地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飞地经济”项目,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五、工作要求

(一)招商信息及项目认定程序

1.全县所有项目招商信息实行“首报认定制”,同时将信息报告给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经组长认定后才能确定为有效信息(具体见附件2)。2.所有项目的洽谈、合同签订等工作需向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含农业、文旅、总部经济项目),经产业招商领导小组认定后,项目按程序准入。原则上乡镇工业项目全部入园,确需落户乡镇的,需报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并参照入园政策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二)组建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

按照“一个重点产业组建一支招商小分队”原则,组建文旅商贸、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竹精深加工、工业园主战场六支招商小分队,由县领导担任产业链招商牵头领导,分别负责各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制订招商工作方案(牵头领导同时兼任招商小分队队长,从县四套班子中选任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班子成员担任副队长,牵头部门和小分队成员由牵头领导从县直部门中选定和挑选,每个县直部门只能加入1支招商小分队,具体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组成名单见附件3)。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对乡镇引进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项目,乡镇与工业园地方实际可得税收分成比例为每年7:3。县直部门引进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项目,县直部门与工业园地方实际可得税收分成比例为每年1:9,但对单个项目每年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干部政治关心,积极向县委推荐使用优秀招商干部,完成任务的重点产业链及乡镇可以优先向县委推荐干部。

(四)全面落实奖励政策

1.各乡镇开展“比项目引进增量,比项目入统增速,比有效信息增效”的竞赛活动。按照一类、二类划分乡镇,对乡镇项目引进、项目入统和有效信息等三项主要指标进行分类考核。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一类乡镇评选2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二类乡镇评选1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每类别中第一名授予“骏马奖”,未完成目标任务且排名最末位的授予“蜗牛奖”,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约谈获得“蜗牛奖”单位的主要领导。获得“骏马奖”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建议列为优秀,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取消评先评优资格。2.县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的考核,以考核组成单位的部门为主,按照项目引进、项目入统和有效信息等指标进行考核,所有部门得分相加为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得分;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各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在组成单位里评选1个先进单位,奖励10万元,同时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建议列为优秀。未完成目标任务且在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排名后两位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取消评先评优资格。3.设立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评出10名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对获得“先进个人”,由县委、县政府给予及时奖励。

(五)强化考核惩处力度

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年中一述职,年底交总账”。由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调度各乡镇和重点产业链小分队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每个月通报一次情况。年中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考核,对7月20日前未完成过半目标任务的所有招商单位,督促主要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工作上,直至完成时序进度为止,同时排名后三位的县直部门和末位的乡镇,其负责人在县电视台作公开表态发言。对年终考评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且排名后三位的县直部门和末位的乡镇,对其单位干部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从严把关,同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单位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

(六)重奖外资、出口、现汇进资及重大项目活动

1.外资、出口奖励:鼓励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每利用外资1美元,县财政奖励商务主管部门0.003元;每出口1美元〔以海关(保税区)、上级商务部门、港口统计为准〕,县财政补贴企业按铜府办字〔2019〕50号文件执行,奖励商务主管部门0.003元。

2.现汇突出贡献:当年实现一次性现汇进资600万美元以上,且现汇进资总额居全县第一名的乡镇及部门单位,授予现汇突出贡献奖并奖励15万元。

3.重大项目奖励:凡引进“5020”项目经省商务厅认定并入统的工业项目,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投资总额的20%以上,给予项目中介机构(人)一次性奖励,投资总额20亿元以上项目奖励10万元,每增加10亿元投资额,增加奖励5万元,最高奖励50万元。凡引进外资工业项目并当年实现现汇100万美元的项目,由县财政奖励引资单位5万元,每增加100万美元,再奖励2万元,最高奖励25万元。

(七)落实经费保障

每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安排专项招商经费20万元,安排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经费200万元。各乡镇也要安排好招商工作经费,有力保障项目引进和推进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安排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一线,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八)奖金分配和责任金缴退机制

按照省、市有关及时奖励规定,制订招商引资项目考核激励办法,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经济奖励与政治关心的激励机制,按照“谁担责、谁获益,谁有功、谁获奖”的原则分配奖金。乡镇及县直部门所获奖金由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自行确定先进个人奖励方案。各考核单位与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签订招商引资工作责任状,实行招商引资工作责任金制度,责任金必须个人缴钠,不准单位垫付。每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队长缴纳1500元责任金,其他县领导缴纳1000元责任金,成员单位、乡镇的班子成员分别缴纳1000元责任金。各单位统一收齐责任金后,集中缴纳至县财政局,按照年终考评结果确定是否退还。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乡镇必须完成项目引进和入统项目个数,责任金才予以退还,未完成则不予退还,上缴县财政冲抵招商引资奖金支出。

(九)工作纪律

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要求,商务接待做到务实高效、厉行节约,商务接待标准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商务接待管理办法的通知》(铜商字〔2021〕10号)的文件规定执行。外出招商、推介和县内接待活动全程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安排部署,实时关注全国疫情动态,遵守防控工作具体规定,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外出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组织分工

成立县产业招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如下:

成员单位: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统战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司法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林业局、县工业园区、县审计局、县统计局、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扶贫办、县机关事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委党校、县医疗保障局、县税务局、消防救援大队、供电公司、各乡镇。

篇7

奋力开创项目建设工作新局面

——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典型做法

2019年10月25日

今年以来,按照“开门红”“一路红”“全年旺”工作要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及甘肃省支持天水陇南融入成渝经济区等战略机遇,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期调度、联审联批、领导包抓、重点督查、追责问效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争项目,创新机制抓招商,全力以赴建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一是及早谋划抓储备。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县内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深入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准确研判投资重点,充实国家重大项目库,先后编制重点投资项目**项,总投资**亿元;重大项目**项,总投资**亿元;前期项目**项,总投资**亿元;县级领导包抓重大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同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通过精心谋划、科学论证,编制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心城区拓展与**文旅名城建设、首位产业引领与文旅产业发展、“5G”现代服务业与商贸流通业壮大、强县产业培育与工业发展补短板、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创业创新与招商引资、生态文明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10个大类的重点项目***余个,为项目争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创新机制抓争取。秦安县紧紧咬住“发展抓项目”不放松,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强化措施,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狠抓项目争取工作。实行项目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县委、县政府与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细化目标任务,年终兑现奖罚,推动形成了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联系企业制度,从前期准备、争取引进到资金落实、建设管理,细化分解任务,压紧靠实责任,形成了“领导包抓、部门牵头、业主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力亲为、靠前指挥,亲自赴国家部委、省市部门衔接沟通,争资金、争项目,帮助项目单位解难题、攻难点。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列支***万元专项经费,由发改部门统筹使用,根据国家重大政策和投资重点,指导部门精准谋划,做好前期论证和项目评审工作,有效提高了争取项目成功率。今年,全县累计争取到各类项**项,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省市投资***亿元。

三是压实责任抓进度。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每个项目坚持从“五定”(定领导、定部门、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入手,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倒排时间表,将具体目标分解到天、周、月,具体任务明确到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逐个项目深入分析影响项目进展及投资量的原因,采取月评比、季分析、年终考核的办法,量化细化目标、倒排工期,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工作落实。截至**月底,全县投资项目清单中**个项目已开工**项,完成投资***亿元,占分月度计划投资的***%;***项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项,开工率***%。坚持把征地拆迁工作是保证项目开工建设的“先手棋”,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征迁工作推进会,定调子、压担子、促进度,从组织领导、人员配备、物资保障等方面集结优势力量,采取“五到位”工作法(前期工作到位、方案制定到位、管理调度到位、资金补偿到位、征收拆除到位),坚持人本征收、依法征收,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做到了“阳光征收、和谐征收、依法征收”,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储备土地**多亩,为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充分利用成司、交司、水司等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主动地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银行对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保障了****城乡供水配套工程、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保障工程、通乡主干道提标改造等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

篇8

一、2009年度工作总结

(一)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旅游行业工作中开创新局面。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要求,我局紧密联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实际,以“科学规划,品牌发展”为核心,圆满完成学习调研阶段理论学习、开展专题培训、班子成员开展命题调研、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组织学习必读书目、边学边查边改等七项规定动作,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好组织生活会和形成高质量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三个环节,查找出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并深入各涉旅企业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企业的困难,积极想办法、添措施,集思广益共谋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方略,共度难关,鼓足信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壮大旅游业,提出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举措,形成了“科学发展旅游业、以人为本发展旅游业、统筹兼顾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增强了把我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神州瑶都”的信心。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我局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注重整改落实求实效,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公车使用制度等,切实抓好机关内务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同时,注重抓好整改提升。针对存在问题,单位和机关干部个人的整改措施得到了明确落实,机关整体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二)努力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在旅游品牌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大景区及旅游企业建设力度。xx旅游景区加快3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投资近200万元进一步扩建二期工程,已完成果园开发、道路硬化等重点工程,xxx民居、xxx、xxx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服务接待功能进一步增强;xxx大酒店投资近700万元扩改增加客房,进一步提升酒店服务质量,顺利通过省评星小组的测评,于今年5月底,正式悬挂三星级旅游饭店标牌,成为我县首家最高星级饭店,标志着我县旅游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积极引进国内旅行社,华厦、光大、铁青、招商旅行社纷纷在我县设立营业部。预计到年底,我县旅游景区及涉旅企业共投资近1000万元。二是成功申报xx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今年6月,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我县xxx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保护和开发xxx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提升了xxx的知名度。三是积极申报xxx国家森林公园。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局积极组织力量,并聘请相关资质单位专家,编制xxx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珍稀动植物图片集以及拍摄风光片。目前,已完成前期调查、可研编制、图片集制作以及风光片的摄制工作,即将进入省级森林公园申报评审阶段。待省级森林公园评审通过,即可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程序。四是积极配合做好全市旅游规划修编工作。切实加强对库区旅游资源的考察工作,确立了我县旅游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在全市旅游中的地位。

(三)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在旅游产业扩张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县委、政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我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狠抓资金建设,促进旅游工作的提质加速。5月份,我局参加了市政府在东莞举办的全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洽谈会。我县xx瑶俗文化村开发项目作为市宣传部的文化产业项目与(香港)中菲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签约,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还包括旅游线路的包装和旅游在珠三角的推广合作。6月中旬,我们邀请深圳海外旅行社到我县考察,确定开发项目合作事宜。11月中旬,我局积极组织全县旅游景区和企业参加广东国际旅游交易会和浙江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境内外多家客商有意到我县考察。此外,我局积极筹建美院学生写生基地,目前,已落实2个写生基地,分别是以xx为中心的高山瑶写生基地和以xxx镇为中心的平地瑶写生基地。

(四)积极推动行业建设,在队伍素质提升上树立新形象。一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我局积极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完善了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出了节假日期间和重要时段的安全监管,使我县的旅游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针对金融危机后旅游市场面临的新机遇,乘势而上,自加压力,把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监督上以及“五•一”和“十•一”小长假期间,认真做好节假日期间的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节假日各项工作机制,完善了信息整合机制、游客疏散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应急处理机制、指挥联络机制、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县假日旅游市场情况,全县一年以来没有一起涉旅治安、刑事案件和旅游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二是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我局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理论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旅游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争做到文明执法、按程序执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各项调训。今年以来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业务调训3次,受训人员6人次。在加强政治思想、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提升,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建立一支学习高效型的执法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进一步做好外侨工作,在解决侨属侨眷生活困难上有新成效。我局以护侨、富侨、安侨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侨务工作,成效突出。一是积极做好侨情普查工作。为开展各项侨务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我们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全县的侨情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县侨情底细。二、积极主动做好侨属工作。我县美国侨属xxx因大集体职工未能解决养老保险金一事为由写信到国侨办上访。为此我局主动了解相关政策,通过我局三番五次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虽然按政策无法落实,但老夫妇对我局工作非常感谢。三是全面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并按照相关规定提高了老年归侨生活补助费,为维护大局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外侨形象。四、积极为侨属侨眷办实事,侨属xx因体弱多病无人赡养,生活非常困难,到我局反映后,我局立即与镇主要领导衔接为其落实了低保费,对此他对我局非常感谢。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投入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多方面原因,旅游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旅游开发缺乏大手笔运作,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品味低,效益不显著。旅游各功能要素配套有些失调,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大,旅游市场脆弱。近几年来,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推介,旅游市场开发逐步得到拓宽和延伸。但由于我们产品缺乏强大的吸引力,市场还表现相当脆弱和不稳定,景区游客接待时多时少,市场时东时西,景区经营难以把握,产业发展负面影响大,市场尚未进入稳定期。

(三)旅游人才缺乏。我县旅游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旅游生产力水平低,旅游人才引入条件不成熟,人才供需矛盾较为尖锐,特别是懂瑶族文化的旅游人才更加稀缺。

(四)瑶族文化氛围不浓。致使我县旅游特色不够突出,“神州瑶都”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努力营造浓厚的瑶文化氛围,还需要多个部门通力持久的合作。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目标

全年旅游工作目标是:建成国家3a级旅游区1个、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二星级旅游饭店2家、国内旅行社1家,实现年接待游客量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xxxx万元。

(二)工作重点

1、坚持政府主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示范带动”的工作方针,特别是通过政府主导,统筹各方力量,一以贯之的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制定支持和鼓励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积极争取对旅游业的重点扶持、大力投入和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全县上下对旅游业在三产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发展全县旅游广阔前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位次及其影响力,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突出宣传促销,大力拓展客源市场。把2010年作为“旅游宣传促销年”。一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宣传的基础性工作。建立旅游资讯网,编印风光画册,筹划《xx旅游》丛书;在县城主要街道、交通站橱窗宣传xx旅游资源,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在高速路口和主干道上建立大型旅游户外广告牌,宣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二是开展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工作。适时在广州、深圳、桂林、贺州等地组织旅游专题推介会;在省内主流媒体上进行旅游景区广告宣传。三是出台旅游宣传促销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在主要客源地设立旅游营销机构。四是开展目的地旅游宣传活动,认真筹划xx风光摄影大赛等活动,并成立xx民俗文化艺术团,将民俗文化展示内容纳入团队接待和旅游推介活动中。五是积极参加各类旅游节会活动,借机宣传展示我县旅游目的地形象,巩固周边城市客源市场,并适时筹划市场延伸,拓展珠三角、长珠潭等客源市场。

3、加快项目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一是继续加快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加强与省林业厅等相关部门的衔接,督促相关资质单位完善项目可研报告等资料,为姑婆山旅游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申报xx自然保护区。抓住政策机遇,认真研读国家关于申报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文件,整合xx乡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聘请相关资质单位编制自然保护区相关材料,争取成功申报湘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是配合xxx水库扩建工程,加快编制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xx旅游区项目库,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战略投资者。四是加快xx旅游景区创建3a级景区步伐。协调各方力量,根据创建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景观工程、服务设施和标识系统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五是大力支持xxxx申报四星级酒店,积极督促城西五星级酒店的开工建设,为将县城建设成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创造条件。

篇9

一、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乌兰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最近几年是乌兰县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上扬。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799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2%,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41.8倍,30年来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924万元,增长64.4%,30年来年均增长2.2%;完成工业增加值56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91.15%,30年来年均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30年来年均增长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780万元,30年来年均增长20.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75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9%,30年来年均增长1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02元,比上年增长20%,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16倍,年均增长10.3%。同时也存在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增长的代价过大等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乌兰县工业发展相对较快,农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三次产业比例失衡。2008年三次产业占GDP中比重为14:76:17,2007年为23:59:18,在不断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第一产业比重降低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呈现明显的工业化初期发展特征;第三产业不升反降8个百分点,呈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状况。

(二)科学技术含量相对滞后。乌兰县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资金紧缺,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名优产品少,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设施滞后,资源产品、初级产品及工艺落后的产品占主体地位,企业提升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资源要素依赖性强。乌兰县工业以能源、高载能、矿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属资源开发型和速度效益型,这一经济格局决定了经济快速增长必须靠企业产量的扩张和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来支撑。2005年-2008年四年间,全县GDP增长2.2倍,工业增加值增长3.9倍,这些指标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充分表明资源要素对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增强。

(四)节能减排压力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152145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3倍,万元产值能耗1.1795吨标煤/万元,比上年增长45%,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五)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受历史和地理因素影响,乌兰县开放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弱,开放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三、对策与思考

(一)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重视要素投入和数量增长,更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结构优化中提高质量和效益。按照《乌兰县十一五规划》指定的“把握三个核心”,即城镇化、工业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的思路,一要着力提升工业实力。引进一两个具有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的高技术综合企业,以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庆华集团、盐业综合开发项目、西陵矿业等支柱企业,培育壮大藏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工业集约化发展。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培育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县工业增加值到2010年达到7亿元,工业企业实现税收0.5亿元以上。二要着力提升三产比重。深入推进旅游带动三产战略,坚持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打造“旅游一条线”的思路,借助对外开放,用好互联网、电视广播等载体,积极宣传造势,提高知名度,在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和招商引资、深度开发上求突破。坚持文旅互动,加快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着力建设好茶卡盐湖———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金子海旅游线路,同时挖掘和开发希里沟海滩草原、都兰湖、东沙山等一批新的天然旅游资源,扩大旅游景点范围;在城镇建设上创造本地独具特色,体现柴达木文化氛围。在旅游开发的带动下,促进吃、住、行、购、娱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消费水平,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三要着力优化第一产业。近年来,经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第一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兴农措施实施不到位等,制约着第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全县经济的增长。乌兰县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9.6%,而创造的经济价值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14%,这说明第一产业生产效率低,有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

(二)在推进科技进步上实现突破。经济集约增长的实质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一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实施院地合作工程,增进地方与科研机构相互了解,有目的地引进技术,并不断消化利用;鼓励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二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鼓励支持企业使用先进设备和低耗高效的生产技术、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增长由投入量扩张向投资效率和生产效率提高转变。三要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制订更加实惠的人才政策,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同时从源头抓起,认真抓好教育,既抓好普通教育,又要抓好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地方实用性技术人才。

(三)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上实现突破。加强环境保护,推进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是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一要健全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在环境保护上,争取做到发展经济环保先行。在城镇建设、工业生产、农牧业生产、居民生活、开发旅游等各个领域,首先解决环保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白色污染,加强保护自然生态,严厉打击乱挖、乱采和猎杀行为,做到自然生态保护完整、城镇环境优美洁净,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形象,争取在环境保护上走到全州、全省前列,争创环境保护模范县。在节能上,加大《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力度,严格执行相关节能、环保法规法律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整体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引导和监管,推动节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在减排上,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将排污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等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推进减排工作,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一律关停;对超标排污的,采取坚决措施进行治理;对通过治理又反弹的,加大力度进行处罚;对达标排放,但排污量大、总量超限、环境影响大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再治理。节能和减排工作要全面落实领导挂联责任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二是要完善设施设备,用技术加强节能减排。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工艺和设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降低高耗能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企业,引导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

(四)在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上实现突破。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走内涵发展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一要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土地资源方面,坚持“严管土地、依法用地、保障供地”的原则,进一步盘活土地存量,对闲置土地进行全盘清理储备,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开发利用;完善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体系,开辟“绿色通道”,指导重大项目科学选址、集约利用。能源方面,抓好县电网建设,整合电力资源,完成农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增强县域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和协调性,保障企业用电需求,提高电力利用效能。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构建以企业、园区、城镇为主要载体的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在企业领域,培育一批循环型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物质和能源的使用量;区域层面,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加快生态化改造,促进区域内不同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构筑区域循环经济;城镇层面,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推进社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建设循环型和节约型城市。

篇10

奋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一次专题研究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县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今后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奋力推进我县旅游业实现新的发展。

为开好这次会议,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提交大会讨论,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表意见,使《意见》更加完善,更加切合___实际,成为指导我县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总纲。为开好这次会议,我们还有幸请来了___的老副县长,现在的州旅游局局长孙海波同志到会指导,孙局长待会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县委、县政府从___实际出发,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和重大部署。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旅游经济战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培育旅游市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92.7万元,门票总收入191.38万元。今年1至10月,共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3353万元,同比增长36.4,旅游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总结我县近几年来的旅游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坚持政府推动,旅游发展氛围更浓了。一是发展环境变优了。近年来,我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办法措施,不断破除束缚旅游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加快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步伐。这次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在近期内出台。二是组织领导增强了。为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县旅游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县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县旅游服务中心等机构,有效保证了旅游产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群众热情更高了。近年来,我县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热情,发展旅游业在全县上下已达成共识。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密切关注,大力支持。

(二)坚持规划先行,旅游发展方向更清了。在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先后完成了《_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世外桃源”——坝美景区总体规划》、《峰岩洞旅游开发规划》、《三腊壮族文化生态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夕板生态村规划》、《___旅游发展“十一五”计划及远景目标》、《“世外桃源”——___坝美景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重要景区景点的建设性规划工作,特别是《_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出台,为我县今后开发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规划的指导下,莲城北街古街道的改造、集中反映我县铜鼓文化的铜鼓广场新建、莲湖公园改造以及马蹄井、皇姑庙、太阳庙、昊天阁等一批文物古迹的修缮相继完成,极大地丰富了我县游览景点。

(三)坚持夯实基础,旅游发展质量更高了。支撑旅游业发展的景区景点逐步得到开发建设。几年来,我县先后投入旅游建设资金1597万元,提升了坝美、八宝以及沙坝水库等景区景点的公路等级,逐步建设了部分游览服务设施,开通了八宝河道旅游,推出了我县旅游的亮点景区——世外桃源坝美;新建和改造了八宝壮族风情园、特安呐会所、金瑞宾馆等一批上档次的宾馆。目前,全县共有旅游宾馆饭店71家,从业人员344人,床位20__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扶持组建了我县第一家旅行社——桃源旅行社,完成了我县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旅游产业体系开始形成。

(四)坚持宣传促销,景区知名度更大了。近年来,我县把旅游推介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效果,在宣传___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将___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在国内外作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通过国内旅游交易会、特产文化节、承办昆明国际旅游节八宝分会场、___分会场暨壮族“三月三”花街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不断向外界推介___景区景点,全面展示我县古朴自然的山水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与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拍摄了专题片《寻梦桃花源》,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美洲台、欧洲台展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通过成功组织百名记者“世外桃源”采风行、云南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采风行、海外华人作家___笔会、柯仲平故里风光风情摄影大赛、美丽的壮乡——八宝有奖征文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使我县旅游景区特别是坝美景区的知名度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展,吸引了大批游客。此外,还先后组织参加了昆明国际旅交会、上海国际旅交会3次,发放坝美、八宝

景区宣传资料3000多份。

(五)坚持以人为本,旅游服务水平更好了。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和旅游行风建设,落实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各项举措。积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旅游经营者行为,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改善,窗口形象得以树立,依法治旅收到明显成效。此外,组建了___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经营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旅游行业的同志们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关心支持___旅游发展的州旅游局领导、向多年来奋战在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省旅游产业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各地纷纷加大力度扶持和培育旅游产业。应当看到,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地方相比,我们还处于低层次的初期发展阶段,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还不到1。在这一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把旅游业做成大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大旅游的观念没有在全县真正树立起来;对旅游业发展重视不够,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力度不够大,影响了我们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策划,以及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运作。二是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我县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用于扶持发展旅游产业的资金较少,景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特别是景区道路等级低、通达性差,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能力相对滞后。三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成为旅游业的薄弱环节,缺乏大众化的、游客参与性强的小型娱乐节目,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够,游客“白天看山水,晚上睡大觉”,无物可购、无娱可乐、有钱无处花的问题急需解决。四是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县景区(点)的管理、导游的讲解水平、旅游宾馆的个性化服务等与游客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还不相适应。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平均素质偏低,景区内随意建房、破坏景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五是全民参与意识不强。旅游不仅仅是旅游局一个单位的事情,它涉及各部门各单位乃至整个社会。游客来到这里,看到马路扫的不干净,是城市卫生的问题;看到绿化带被破坏,出租车服务质量和清洁卫生,是城市管理的问题;看到饭店不卫生,饭菜色、香、味差,没有特点,是卫生监督和酒店老板的问题;购物商场不行,是商业服务问题。只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共同参与,不断提高,才能使游客对世外桃源满意。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切实把旅游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一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国家促进西部大开发、国际国内产业加速转移、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等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脆弱、就业压力增大、区域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县旅游业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大力发展旅游业,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县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站在全局高度,用战略眼光审视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发展大旅游,求得大突破,实现新飞跃,切实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更新观念,以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看待旅游。首先,旅游业是一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其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能够直接带动交通、通讯、建筑、能源、商业等10多个产业发展,如果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增加4元以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其次,旅游业是一项效益显著的富民产业。发展旅游业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我县大多数景区位于山区农村,通过旅游开发可带动当地农民加入其中。旅游业又是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间接增加5个就业机会。我县是一个拥有7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重,就业压力大,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拓宽劳动力就业空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第三,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形成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用思想认识的飞跃求得旅游发展的飞跃。

(二)提高认识,从加快___发展的全局高度重视旅游。从发展空间看,我县旅游发展空间广阔。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必将推动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必将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奠定更为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必将进一步加大,发展旅游业的环境必将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旅游需求必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迅猛增长,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成为一个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发展潜力看,我县旅游发展潜力巨大。___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风光奇特,人文积淀丰厚,山水资源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魅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从发展情况看,我县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十五”期间,我县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55.2。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拉动了全县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

(三)立足实际,用吃透我县旅游现状的务实态度把握旅游。首先,我县加快旅游发展的机遇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内,文山州是云南进入东南亚地区的又一重要通道,___作为文山州的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必将在与越南及其它东南亚国家进行旅游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将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 大。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和“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的实施,我县搭车上路,逐步改善水、电、路、环保等旅游基础设施大有希望。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__—20__年)》,确定了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加大了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州委、州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也相继出台或即将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一系列扶持和培育旅游产业的政策措施。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州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县委、县政府的实施意见,必将会迎来我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其次,我县加快旅游发展的基础有了。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找基础和不懈宣传,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攀升,全县上下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升,发展旅游的大环境日趋成熟;随着衡昆高速公路第三期工程——富宁至砚山段全线动工建设,县城经坝美景区至广西西林三级油路的竣工使用,丘广公路的建成,将使我县交通环境逐年改善,为整合我县与周边地区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八宝水库的正式蓄水,不仅可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而且将为我县增添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也将对调节八宝河流量,打破八宝三腊景区游览季节性,实现常年观瀑经营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我县加快旅游发展的压力大了。压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地旅游业加快发展带来的压力;二是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旅游景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带来的压力;三是我县旅游发展现状不足带来的压力。

三、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我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经修改完善后,很快就会印发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抓好落实,特别是要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加快旅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尽快形成我县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高层次创新,做活旅游。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个难题不破解,我县旅游产业就难以得到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旅游投入。我认为,关键是要树立“经营旅游”的理念。经营旅游,就是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发展路子。政府主导,就是把旅游作为产业来抓。政府要把旅游业当作“大战略、大经济、大事情”来抓,而不是由政府包办旅游建设的投资。市场运作,就是用市场联系产销。要让旅游业全面走入市场。如在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上,可以采取土地转让(出租)、旅游服务、农家乐和旅游小商品销售等形式,使当地农民在旅游项目开发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充分调动景区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建设、管理、保护的积极性,增强旅游发展活力。企业经营,就是把景点作为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通过采取经营权转让、国有涉旅资产转让、旅游企业参股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走“公司 农户”的路子等形式,将各景区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区分开,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景点作为产品。

(二)高起点规划,做大旅游。一是规划的目标要大。县委、县政府将要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可以说是我县旅游发展的一个宏观规划。《意见》提出:到20__年,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亿元,相当于全县生产总值的8。制订这一目标是经过反复论证和测算过的,只要我们下大决心、下大功夫去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这个目标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我们讲目标要大,不是要无根据乱定高指标,而是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高指标,体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二是规划的眼界要大。这是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而不是那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眼界。以这种大眼界做的规划,就是站在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中审视自身定位的规划;就是汲取各地先进旅游规划理念,避免重走别人走过弯路的规划;就是既对当下有实践意义,又对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这样的规划,是浓缩了高智力附加值的商品,价格自然不菲。我认为,在规划上多投点资,任何时候都是值得的,只有眼界大的规划,超前的规划,才可能做成大旅游。三是规划的手笔要大。就是要大胆地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界限,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集约经营。当前,县旅游局要对各主要旅游景区的规划进行修编,县建设局要按照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两次坝美现场办公会的要求,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坝美景区的控制性详规,引导群众按照规划新建和改造民居。规划完成后,要按程序报县政府颁布实施。今后景区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划进行。在规划没有制定出来前,要搞好保护和控制,特别是景区民房的控制,有关部门要暂停新建民房的审批。对控制区内在建的民房或违章建筑,要责令停建,已建的要限期拆除。同时,尽快成立景区管理机构,负责对风景区的统一管理、保护和开发。

(三)高品位开发,做精旅游。一是要突出旅游特色,凝聚人气。特色是旅游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突出特色,才能使景区增强吸引力。要以特色建精品,以特色树品牌,将坝美、莲城、峰岩洞、八宝建成支撑___旅游业的四大精品旅游区。坝美景区要突出“寻梦桃源、生态乡村”主题,按照《桃花源记》的意境,组织实施好景区建设、游览、体验,强调自然环境的奇特、优美和社会的安详、和谐。同时,将景区游览线路从东风水库开始,一直延伸到堂上桔园、石山茶园周边,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游;莲城要突出“文化名城、铜鼓之乡”主题,以皇姑庙、文庙、土司衙署、博物馆等文物古迹为主要载体,精心策划包装游览线路,全面展示___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铜鼓文化;峰岩洞景区要突出“洞穴奇观、自强不息”主题,按照原始风貌筹建“奇村民俗博物馆”,升华主题,充分展示峰岩洞人和睦相处、自强不息、追求文明的精神风貌;八宝景区要突出“山水风光、壮乡风情”主题,以山水风光、田野景象、民族风情为主体,全面展示壮族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节庆文化和服饰特色等壮民族文化。在建设四大精品旅游区的同时,积极抓好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申报工作,加强对九龙山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为今后九龙山风景区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要加大旅游宣传,叫响名气。继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根据各类客源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工作。利用国际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的特点,在网站上向外界介绍___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___旅游线路,做好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宣传工作,尽快使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继续加强与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合作,利用不同媒体各自的优势,扩大宣传面,增强吸引力,合力打造“世外桃源”品牌;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在宣传和促销中的作用,把旅游宣传纳入整个对 外宣传计划和经贸洽谈之中,通过举办“昆明国际旅游节___分会场”和壮族“三月三”花街节、中国八宝米交易会等节庆活动,营造整体宣传促销氛围;积极开展面向旅行社的公关活动,大力推介我县旅游产品,搭建好景区与游客之间的桥梁,实现旅游产品的批量销售。三是要拉长旅游链条,做足商气。主要是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上下功夫。在吃的方面,要让游客吃得舒心。要加强对县城餐饮业、景区农家乐的管理和培训,充分挖掘和打造___小吃和少数民族美食品牌,创建特色农家乐。在住的方面,要让游客住得顺心。要按景区建设标准建设好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饮购物场所、游船码头等,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宾馆饭店要积极帮助创星级,提升服务水平上档次,要加快在建宾馆的建设速度,使其能够承接省、州乃至国家大中型会议的规模,使我县能够成为省、州的会议中心。在“行”的方面,要让游客行得省心。要改善我县重点旅游区与国道、省道以及周边重要旅游区的连接道路建设。县交通局要创造条件,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提升珠街—___—法利为二级路面、法利—堂上—石山为油路、___—九龙山—者太—丘北、罗平—___—八宝公路等级,提高各景区通达能力;要把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创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鲜明民族特色、舒适宜人环境的旅游城镇,不断完善旅游城镇功能,实现相互促进;县建设局和坝美、八宝两镇政府20__年5月前必须完成坝美、八宝两个旅游小镇规划编制和上报工作,尽快组织实施。在“娱”的方面,要让游客玩得开心。如今,单纯的风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必须把反映地域社会特点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寓于山水风光之中,才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愉悦感,使游客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文化部门要结合旅游发展的要求,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文化。以风景区为平台,推出既适合大众参与,又能满足高品位精神享受的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精心包装壮乡礼乐,打造文化精品,让游客充分体验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部门在建设旅游项目、设计旅游线路时,也要注意提升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促、互补、互兴。

(四)高质量服务,做优旅游。旅游产业的成败与旅游服务质量密切相关。为此,必须加快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旅游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县旅游部门要制定工作规划,在劳动就业局的配合下,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知识讲座和技能传授,努力提高旅游行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劳动就业局要结合我县正在实施的“打工经济”战略,有意识地向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旅游行业输出劳务,学习旅游发达地区先进的思想观念、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作好人才储备。县人事部门引进人才时,也要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渠道的人才,以适应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切实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一要强化领导。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县上已经成立了旅游产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仅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就召开了两次旅游工作现场办公会,各有关乡镇、部门要认真贯彻现场办公会精神,切实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督促检查。做到赏罚分明,对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要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改委要把旅游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财政、税务、交通、建设、林业、水利、国土、文化、宗教、环保等部门,要制定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教育、人事等部门要制定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计划;公安、工商、卫生、安监、质监等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旅游安全、市场秩序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三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从明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50—1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同时,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衔接,积极争取上级旅游专项资金;积极为实力较强的旅游企业协调贷款、提供贴息;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