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01:1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是国网公司党组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决策和创新举措。协同监督机制是促进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推进制度落实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新兴事务,如何在电力系统充分发挥协同监督机制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监督;廉政建设;经营管理
1 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协同监督工作扎实推进
1.1开展例行活动
严格执行协同监督例会活动制度。各供电所和农电公司监督委员会坚持每月召开监督会议,农电公司每季开展监督工作专题分析,市县级公司每季召开联席会议,在会上通报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情况等,通过例会制度的执行确保监督工作常态运行。
1.2完善监督方式
各级监督人员主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注重与各层各类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基层一线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监督的重点环节和热点部位。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对廉政风险度较高的工作或项目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全过程控制,从而使监督工作更具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1.3坚持阳光监督
坚持监督工作的信息公示制度,召开例会通报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情况,对所务公开实施监督,基层供电所将线损、绩效、本周工作及费用开支等情况及时张贴在所务公开栏上,及时监督所务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合理性,并阳光公示监督情况,将监督结果及时公开、公示,使得协同监督公开化、透明化,杜绝人情监督。
2 创新监督机制,实现协同监督工作务实高效
一是实行联动机制。建立农电公司总经理工作例会和协同监督例会按月同步联动、党总支委员会议与协同监督联席会按季同步联动的常态工作机制。由市、县级公司协同监督工作委员会联动督办重点工作,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农电公司协同监督委员会向联席会议报告工作安排、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等情况,各部门主管和专职主动协调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二是建立共享机制。农电公司对各供电所在协同监督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利用所长例会、座谈会、推进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分析,通过举一反三、超前预警,防止其他供电所重复发生同类问题,安排供电所协同监督委员会主任在部协同监督联席会议上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体会,起到了很好的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完善考核机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同志挂钩内容,严格规范“一书两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统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用销号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用督办制促进问题的查纠和问责。制订出台《农电协同监督工作考核细则》,将协同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与绩效奖金挂钩考核,进一步增强了此项工作的严肃性。
3 拓展监督功能,做到协同监督与经营管理工作相得益彰
3.1实现协同监督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
将协同监督融入业扩报装、低压配电、装表接电、线损管理以及电费电价等各项工作业务中,做到发现问题在先,防范风险在前,确保部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我部及农电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了从决策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资金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48项内容作为平时监督工作,各供电所监督工作委员会从廉洁从业、工程物资及违规收费等10个方面39项工作作为正常监督任务,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监督,如物资管理、财务运行等。监督对废旧物资回收严格执行程序,完善相关制度,纪检人员会同协同监督人员全程监控,促进废旧物资规范管理。
3.2在服务过程中强化监督
发现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加以推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企业转化提升整体水平。如在组织召开9月份鞍湖供电所协同监督例会时,针对该所安全督察连续两次被考核的问题,邀请安全管理最好的单位介绍经验,并组织营业部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分析,找出疾症所在,在监督过程中体现服务。
3.3统筹运用各种管理监督手段
将协同监督工作与部门经常开展的明察暗访、督导检查、挂钩联系和结对创先等手段有机结合,围绕加强基层基础管理的同一目标,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成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解决基层单位实际困难。
3.4实施协同监督定期交流互查办法
按照制订出台的《协同监督工作定期交流互查实施办法》,加强各供电所间协同监督工作的交流互促功能,以实现“纵向联动协同、横向互促互进”之目的。通过互查办法的实施,供电所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在互动过程中促进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不断升级。
4 坚持惩防并举,实现协同监督机制运行成效初显
有的供电企业利用强有力地协同监督措施,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强化了惩防机制,风险管控的手段更加到位。协同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上到部门领导下到供电所员工,监督全面,范围广泛,监督成员分布在各个专业之中,形成了密不可泄的惩防空间,更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制度、监督等防控责任,超前预防和化解可能导致腐败的风险,形成廉政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报告)、监督改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凝聚防控合力,提升防控效果。二是深化了规范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协同监督机制的建立,广大干部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员工监督的权利义务,并以身作则,自觉增强自律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三是细化了廉政责任,“干事、干净”的氛围更加浓厚。随着协同监督工作的开展,部门全体员工主动将监督工作融入到平时岗位之中,切实履行了“一岗双责” ,做到清正廉洁。案件持续下降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艳春,付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3(01)
篇2
(一)增强审计经济成果转化意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
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审计整改流程和管理办法,固化审计整改工作标准,明确审计结果应用的程序、内容、范围、分工和考核,对已下达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项目,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报公司审计部,审计部建立各单位整改情况档案。同时将督导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屡查屡犯问题的责任人,严格考核,绝不姑息,从制度上保证和提升了审计的成效和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二)提高审计经济成果的利用价值
一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梳理分析,将整改任务进行分解,下发整改要求,明确责任部门的整改措施、完成时间,并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部门主任及成员。二是对复杂且难以整改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实施进度,形成专项整改报告。三是对审计发现问题持续跟踪,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整改不到位或屡查屡犯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通过上述方法加强审计经济成果的落实,提高审计经济成果的利用。
(三)建立跟踪机制,加强后续审计,开展审计“回头看”工作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督促审计意见及建议的落实,有选择地开展后续审计,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全面纠正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解决“审而不改,审用脱节”的问题。可以针对全年的审计项目整改事项进行排查和梳理,着力跟踪历史遗留问题和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进行集体决策,根据决议结果开展监督整改落实工作。
(四)提升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
发现问题、披露风险、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进行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的职责,但对问题的处理或进一步落实整改,涉及许多人和事,则是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审计部门仅起监督和报告的作用,不能直接去处理,因此必须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业务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作用,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建立审前、审中、审后的全过程沟通机制。及时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经济成果,如通过开展其他费用专项调查和线损管理审计调查,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营销部、财务部、基建部等,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监督,业务部门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夯实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流程,从源头进行治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
(五)扩大审计经济成果的影响和透明度,建立披露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供电企业可以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后,组织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果见面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制度,通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使错误观念和违规违纪行为得到纠正,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编制《审计综合分析报告》,就审计结果向公司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形成有数据证明、情况分析和对策建议的综合分析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提高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推进制度机制着眼,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企业经营管理和主要业务流程中深入分析,查找根源,揭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更多的是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使审计工作效益最大化。
(七)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长期的业务积累和经验判断会影响到工作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加大内审人员专业培训力不断加强度。通过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如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审计人员写出培训心得,有助于培训效果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现有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扩展其知识结构,优化审计队伍结构,适应不断拓展的审计业务需要。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审计方法和技巧,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做到依据充分,取证适当,才能进一步提高确认程度,提高审计质量,做到客观公正,最终提高审计经济成果利用率。(八)审计与纪检相结合,提高工作实效性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违规违纪行为时,可将线索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经进一步查实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将较具体的举报线索交由审计部查证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与纪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也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人力、财力。审计与纪检同作为供电企业监督部门,可发挥协同监督的作用,以实现管理效益。
二、供电企业审计经济成果运用目标和方向的探讨
与被审计单位建立沟通机制,沟通方式主要有:在实施常规审计项目期间,对前期审计整改事项进行“回头看”,持续跟踪,加强后续审计,督促审计经济成果有效落实,确保发现问题得到全面纠正和整改。同时通过审计人员实现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起到了“审、帮、促”的作用。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增值型
近年来,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实施,我国内部审计进入了新时代。商业银行内审在保障其经营合规性上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内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概述
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审计整改的重大意义,审计署2018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中新增设了“审计成果运用”一章,对加强审计整改,促进审计结果运用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明确了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应当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告知内部审计机构。二是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及时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三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四是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按照管辖权限依法依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并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计署、银保监会都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提出了要求,并指明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方向。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整改现状
(一)内审定位不准,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是日常的“体检”工作,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存在重视审计,轻视整改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部门把自己定位为“监督”、“评价”职能,未把“整改”工作作为内审部门的责任;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发现问题整改意义认识不足,未能从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方面思考整改的意义。内部审计部门主动争取领导对审计结果运用的支持力度不够,审计权威性不强,导致被审部门对整改工作不重视,审计建议采纳较少。(二)报告质量不高,针对性差。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报告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够引起领导层关注,对促进审计结果运用更是至关重要。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必须能够精准发现问题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建议,达到合法、合规,提高效率的目的。深入分析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内审部门对全局中心工作认识不足,对审计目的不清晰,审计工作偏离审计目的,对全局工作支持力度不够,未能突出重点,未能全面覆盖高风险业务、重点人员;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未能严格落实审计程序,造成审计底稿有遗漏,难以清楚描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定性不准,被审计部门对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不认可;三是审计理念落后,大数据理念缺乏。对非现场审计重视不够,未落实能精准审计,现场审计缺乏审前分析,审计手段落后、效率较低,审计内容仍以查错纠弊为主,对风险性问题和资产质量关注不够;四是审计对策针对性差,可操作不强,对业务指导、堵塞内控漏洞意义不大。(三)整改标准不高,效果不佳。商业银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限于操作层面整改,建章立制的少。存在屡查屡犯,前改后犯,审计成果运用程度不高。审计人员对发现的问题缺少原因分析,较少能从内部制度、业务流程、人员等深层次分析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普遍性”的问题不重视,习以为常,思想麻木,难以正视问题;二是对“典型性”的问题原因分析不全面,无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三是对“倾向性”的问题分析缺乏前瞻性,分析不足。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对被审计部门问题整改容忍度较高,随意性大,存在计中国乡镇企业部分问题未能从根本得到整改,而审计部门未能严格要求,致使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难以达到预期审计效果。(四)结果运用层次不高,影响力弱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利用率较低,多为就事论事的简单整改,对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作用较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结果未能与相关职能部门交流,未及时综合地研究分析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对问题影响的深层次因素未进行充分挖掘,难以做到举一反三与从源头上对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审计结果难以在内部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导致审计结果难以被有效利用与转化;三是还未将审计结果及审计问题的整改状况作为对相关部门干部进行考核、任免及奖惩的重要信息依据,也未将其作为单位决策制定的依据;四是审计结果在形式上表现比较单一。
三、提高审计结果运用改进路径
(一)积极争取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领导的重视是促进审计整改的重要推动力。领导重视内部审计,能提升审计权威性,便于内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问题整改、制度建设、结果共享会比较顺利。内部审计要明确审计的目的,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审计发现的情况、整改措施、是否需要建章立制杜塞漏洞等情况,保障全局工作的意义,得到领导认同和支持。(二)强化对审计整改责任意识。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而审计整改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如果对审计整改不重视将会严重影响了审计目的的实现。审计人员要树立服务大局观念,把审计整改及审计结果运用作为自身的职责,从思想上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坚决杜绝整改不负责、虚假整改情形,确保整改不走过场,整改指导及时有效,树立“整改工作我有责”的责任意识。(三)切实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审计报告的质量高低,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能力,也决定了审计整改的要求。审计报告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准确性。主要指审深审透,对问题进行准确定性,避免模棱两可,避重就轻,切实充分揭示风险;二是实用性。主要是指审计报告能够引起领导的重视,使得领导更加了解经营状况,风险现状;三是指导性。主要是指及时对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进行预警,使得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损失;四是针对性。主要是指确保审计人员对发现问题所提出整改建议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建议不对症,难落实。高质量审计报告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具有发现能力,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归纳能力。审计人员必须更新审计理念,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坚持科技强审;鼓励审计人员按照自己实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尤其是审计、财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通过“以审代训”方式,在审计现场,提高审计人员揣摩被审计人员心理及沟通技能,达到提高审计发现能力;集中培训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四)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为了避免出现审计结果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增值功能,创建内审结果应用办法十分必要。一是通过不同方式向不同层次人员展示审计结果。“向上”报告,“平行”建议,“向下”通报,并通过灵活多样审计简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达审计成果,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使得全员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二是堵塞流程漏洞,完善内控制度。对于审计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要深入分析发现的问题原因,是否存在新制度落实或新系统是启用,流程不合理造成的;是否存在均有明显趋势的问题,如同类问题发生的频率、金额变化。只有从流程、人员、制度等方面查找原因,完善制度才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三是及时揭示风险,避免损失。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充分预测存在的损失,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四是建立审计发现及问题整改共享制度。与纪检、人事共享审计成果,避免重复工作,并将审计发现及整改情况纳入考评范围,对不重视整改或不落实有效措施的相关人员给予问责。
四、总结
内部审计整改措施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不可分割整体。将“治已病”,“防未病”审计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要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并把审计整改作为审计人员的职责;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升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提升审计报告质量才能引起领导层的重视;领导层的重视是推动审计整改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向全员展示审计成果,并完善内控制度是领导层落实整改责任,提升商业银行价值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鲍国明.推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20(1)4-11.
[2]谢臻.坚持审计与业务协同促管理问题深层次整改[J].中国内部审计审计,2020(1)73-75.
[3]肖伟.做好三大转型履行好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与使命[J].中国内部审计,2020(3)4-11.
[4]王章为,高炜,沈爱华.“四步走”助力审计结果运用效果提升[J].中国内部审计,2020(3)70-74.
篇4
以“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厅关于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强化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问题的整改落实,规范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举一反三,剖析根源,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国土资源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廉洁高效、敢于担当的管理队伍,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和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查找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结合我市土地管理情况,参照去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重点和其他市州审计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积极查找问题并进行整改纠正。
1.土地规划计划执行方面:重点查找建设用地“寅吃卯粮”、建设用地规模超规划计划控制规模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维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控的严肃性。
2.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征收方面:重点查找少批多征、超越权限批地、未批先征等违法违规行为,少数地方少付拖欠挪用征地补偿费、社会保障资金落实不到位、套取骗取征地拆迁补偿费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维护群众权益。
3.建设用地供应方面:重点查找虚假“招拍挂”出让土地,违规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违反《划拨用地目录》规定划拨建设用地,违规“毛地”出让建设用地和超出用地控制标准供应建设用地,违反国家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规定低价出让建设用地,违规向限制类、禁止类行业供地,违规为不符合条件的土地办证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4.土地违规抵押融资方面:重点查找用公园、绿地、广场等社会公益设施用地抵押,用未完成征地拆迁手续土地抵押,高估地价抵押,以及重复抵押、直接办理虚假国有土地使用证用于抵押、挪用土地抵押融资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规范土地抵押融资行为。
5.耕地保护方面:重点查找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质量有所下降、耕地保有量低于目标考核量、基本农田划定不合规、基本农田闲置荒芜、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不实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6.存量建设用地规模较大方面:重点查找建设用地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结合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后续整改工作,着力盘活利用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土地,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7. 违规使用土地方面:重点查找用地单位以租代征、非法占地等用地违规行为,深化整改落实,依法依规组织查处,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杜绝发生类似问题。
8.工业企业用地方面:重点查找工业企业用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不达标、开发强度不够等问题,督促用地企业限期整改,完善工业用地评价、考核、监督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土地开发强度
同时,配合财政等部门,督促整改审计发现的违规减免、返还、少征土地出让收入,土地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违规安排支出和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少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挪用、套取土地整治资金等问题。配合发改等部门,向社会公布开发区评价成果。
(二)着力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在抓好整改工作的同时,结合职能转变、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等要求,着重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建章立制,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
1.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规范计划管理,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管理。
2.改革完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研究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审批效率。积极研究解决用地审查报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稳增长用地需要。
3.完善建设用地供应管理。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供应程序,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加强闲置土地监管,促进闲置土地利用,探索土地供应前期开发政策。
4.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特殊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5.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强化国有土地资产保护,依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做好确权登记服务工作。
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研究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制度和土地储备融资政策等。
推进建章立制要遵循部、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着力政策协同,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各地要依照规定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从确保国家和省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的层面加强研究,进一步推动制度政策落到实处。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研究方案与部署阶段。市局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研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要求;各区市县、园区局召开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迸一步统一思想,部署全面整改。
(二)深化整改和建章立制阶段。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从制度建设上研究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市局有关责任科室要将本级及各区市县、园区的整改情况汇总后形成书面报告报市局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
同时,市局有关责任科室要根据分工要求,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形成制度性成果。
(三)整改报告阶段。市局梳理汇总本级及各区市县、园区的整改落实情况和建章立制情况,形成工作报告报省厅。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专项整治行动在市局“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另文通知)领导下进行,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要求上来,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班子,认真组织开展好本行政区域内专项整治行动。
(二)从严从实实施。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专项整治行动全过程,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工作。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围绕建章立制,要注重问题导向、充分调研论证,把准实情,提出实招,务求实效,着力破解难题,提升支撑服务能力。
篇5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 合肥 230061)
摘要:电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质量监督计划管控入手,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展全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质量监督的全覆盖;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明确纵向各层级、横向各部门的质量监督职责,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实现质量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和物资质量监督闭环管理,有效地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保证电网物资质量。
关键词 :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时效;准确;规范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54-02
质量监督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需要,电网物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运行;质量监督是公司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的需要,物资集中采购,中标供应商数量多、范围大,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物资质量风险加大。通过开展质量监督,可以加大质量问题处理力度,督促供应商提高供货质量。质量监督是保证供货质量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供应商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往往降低生产成本,给质量管控带来风险;二是当前社会质量诚信体系不健全;三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应用,特别是特高压工程国产化,对引进技术消化不彻底;四是业主单位质量管控手段不完善,造成当前质量问题时常出现。
建立健全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质量监督计划入手,开展全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各层级、横向各部门协同,实现质量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和物资质量监督闭环管理。
一、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目标
物资质量监督工作作为电网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省、地(市)、县公司多个层面,以及物资、基建、运检、营销、信通、调度等多个部门。按照 “依靠业主单位、联合专业部门、依托检测机构、突出生产厂家”的质量管控思路,从健全物资质量监督网络入手,不断强化物资部门与各专业部门的横向协同,加强与各层级质量监督实施单位的纵向贯通,充分利用系统内检测资源和社会第三方检测资源,增进与供应商的沟通互动,不断加强和推进物资质量监督工作。
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包括制造阶段、交付验收阶段、安装调试阶段、运行阶段和报废阶段的物资质量监督。
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目标是:在统一领导下,充分依托项目单位,得到横向专业部门的支持,利用电网公司物资检测中心和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源实施检测,强化供应商物资质量主体责任,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互动” 的质量监督网络,全面落实业主单位质量监督责任和供应商质量保证责任,进一步提高入网物资质量。
二、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做法
1.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质量监督计划管理。
电网公司将三个百分百的计划覆盖率和计划完成率列入指标考核范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质量监督任务,如驻厂监造、抽检、关键点见证、专家巡检。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同业对标考核要求,通过erp系统开发物资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和完成率的预警功能,减少人为数据统计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质量监督“覆盖率”管控。
根据三个百分百全覆盖要求,ERP系统实现对各种采购策略的中标物资质量监督计划覆盖情况进行预警。当中标结果转换成合同草稿后,在ERP系统生成质量监督任务物资清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发驻厂监造任务,项目单位制定抽检方案,若没有及时下发驻厂监造任务和抽检计划的物资,信息系统进行预警提醒,省物资供应公司以邮件方式通知各项目单位质量监督专责。
3.质量监督“完成率”管控。
对已开展质量监督任务的物资,系统在ERP系统跟踪其收货情况,并进行预警。属于抽检范围的物资,项目单位收货后及时安排送检,在电子商务平台编制抽检总结;驻厂监造、关键点见证任务完成后,监理公司和项目单位在电子商务平台维护相关总结。ERP系统显示收货的物资,若未在电子商务平台编制相关总结,系统在收货后3天进行预警提醒。
4.应用“网格化”理论明确质量监督业务分工。
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质量监督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将物资全寿命周期分成制造阶段、验收交付阶段、安装调试阶段、运行阶段、报废阶段,不同的物资按照阶段、部门划分成“网格”,通过研究每个单元格质量管控措施,明确业务分工。纵向专业线上报汇总质量信息,横向分管部门反馈各分管阶段的物资质量监督情况,实现公司系统质量监督各专业部门、各单位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物资质量监督纵向网格化分工。省物资供应公司负责设备驻厂监造、专家巡检和专项抽检;项目单位负责关键点见证和抽检工作;电网公司省级物资检测中心、省级物资(材料)检测中心,地区检测中心承担物资检测工作。
物资质量监督横向网格化分工。物资部门负责生产制造阶段和验收交付阶段(含仓储阶段)的质量监督;建设管理部门及工程实施单位负责安装调试阶段的质量监督;运检、调度部门负责在产品运行阶段的质量监督。
5.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信息管理。
在已有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信息系统,用以存储、统计生产制造、验收交付、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退役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质量信息,为制定质量监督方法策略提供数据基础,并为供应商绩效量化打分提供可靠依据。新系统重点开发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收集汇总功能,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强化对关键环节的信息展现,减轻业务部门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上报数据可追溯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系统开发完成后,公司对历史的质量问题数据进行筛选整理,根据质量问题发生的阶段进行划分,将问题一一对应填入导入系统,作为原始数据。新的质量信息可分端口实时录入,实现了质量信息的动态维护和实时展现。具体功能包括:
供应商名单管控:对评价期内公开招标中标的供应商进行及时梳理,系统自动按照招标物资类别进行实时展现。
物资全寿命周期各阶段质量管控:实现不同供应商在物资生产制造、验收交付、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退役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质量信息的维护与展现。
质量信息报表管理:通过ERP平台进行质量信息数据汇总,并自动生成报表,并实现了质量监督与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有效衔接。
三、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质量问题闭环管理
为提高电网设备材料的整体质量水平,电网公司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质量问题闭环管理的有效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且符合公司质量监督工作要求的管理模式。
1.建立供应商约谈机制。
各级电网公司收集本单位中标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开展供应商约谈,约谈过程要求物资部门、需求部门以及问题供应商三方共同全程参与。通过约谈,对质量问题作出相应的合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与供应商谈判商定限期交货、延长产品质保期、追加供应商质保金等追加处理办法,以期进一步保证物资供应质量的可靠性。此外,下级供电公司进行约谈的供应商发生屡教不改、拒不履约的情形时,将该供应商的违约或不良行为的相关资料提报上一级单位,由上一级单位的物资部门对该供应商进行约谈处理,督促供应商限期整改。
2.建立质量监督与招标联动机制。
为加强供应商管理,提高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供应商质量问题与招标联动机制,对问题供应商采取扣分、暂停授标、列入黑名单等措施,做到发现一家及时处理一家,消除供应商的侥幸心理。
3.建立供应商整改验收机制。
省级电网公司统一组织开展供应商整改验收工作。要求质量问题供应商进行自查整改,并限期递交整改报告,由省级电网公司物资部门统一审核,并对供应商进行现场抽查验收。对于发生问题特别重大的、影响较广的、或属于家族性缺陷的质量问题供应商,省级公司将抽调专家组进行现场验收,并由专家组出具整改情况评估报告,确保从根本上消除产品的质量隐患,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在具体整改验收工作中,省级物资部门负责检查方案的编制和任务的下达,负责全程活动监督指导、组织协调,统计汇总各单位的检查报告;市、县级电网公司具体对属地内问题供应商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并递交整改情况评估报告;省级公司及技术支持单位派技术专家协助参加检查活动。
4.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为确保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管理的正常开展,省级电网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将质量监督计划覆盖率和完成率纳入对项目单位的同业对标考核;制定物资抽检专项工作方案;开发质量监督预警平台、质量问题信息库和供应商质量问题分析软件。
四、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活动成效
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投入运行后,对促进电网公司物资质量监督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具体表现在:
1.明确了各级单位和专业部门的质量监督业务,消除了以往质量监督的盲点。
2.规范了质量监督信息的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收集、统计、分析质量问题,对于填写不规范,数据不完整的质量信息,系统拒绝提交。
3.大大减少了手工填报工作,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类质量信息报表的生成。
4.实现了同业对标数据的自动预警,完成质量监督与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质量协会,编著.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美]Armand Vallin Feigenbaum.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983.
[3] 朱祖平.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模式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4] 张.企业无边界市场营销知识管理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
[5] 李丹.模糊多目标多人决策研究及在ERP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6.
[6] 朱有兆.供应链环境下的战略性采购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
[7] 虞海凤.面向客户满意度的供应商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8] 杨金娜.面向供应链分销企业的联合库存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9.
[9] 张杨.服务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0] 陆晓洁.苏宁公司基于外包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研究[D].天津大学.2009.
篇6
从桩基完成到现在下部结构还差7个盖梁,自己作对目前所负责的工作有了更新的认知。
工作内容梳理
1、现场施工方面
主要负责施工过程检查,报检验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第一,墩柱、盖梁、系梁、耳背墙、垫石施工,模板打磨后检查平整度、除锈是否到位,模板拼接处是否存在错台现象,模板安装后检查尺寸是否合格、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模板拼接处是否存在缝隙,垫石与模板的距离,预埋筋的数量、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以上过程留有影响资料、归档。
第二,现场混凝土浇筑时同条件试块、塌落度的完成情况。同条件下7天强度的送检,督促检测报告完成。及时整理送检台账,以及检测报告归档。
2、内业方面
主要负责质量和实验的相关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集团和分公司对于项目质量考核的整套材料包括:质量策划书、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书、质量管理措施、质量例会、质量培训、质量整改单、质量控制要点、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首件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质量奖惩及考核办法、试验台账、原材检测报告、试验报告。
第二,完成每日Word版日报,每日形象进展图描绘,每日晴雨表,每日质量App、安全App软件上传,质量、试验月报上报。
个人感悟
1、质量是责任也是使命,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质量把控意识,现场施工中对于钢筋笼的制作、模板的安装、混凝土的浇筑一定要严格把控,钢筋的数量、尺寸、模板的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埋筋的位置、数量、垫石的标高、位置、混凝土的方量,这些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对校验,不能马虎。
2、试验要及时监督落实,检测数据要时时了解,同条件下垫石、盖梁试块7天强度是否合格决定了盖梁底板是否可以拆除、架梁是否满足条件。
3、工作不足之处:
第一,下部结构施工初期检查力度不够,造成了严重的外观麻面、烂根、漏浆现象,虽然通过整改单、罚单的方式有了改善,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自己工作不够细致,一定要做到步步检查,不合格就整改,一步不合格就不允许下步工序施工,杜绝等到实体构件成形再去问责。从施工过程中排除隐患。
第二,对质量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通过这次建团检查的内容,自己对于质量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质量需要每个人去协同完成,而不是单单靠一个人去监督,要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提高质量把控的意识,把质量放在心里,在行使自己现场管理权限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个原则。
4、接下来的工作开展
第一,完善自己的工作,针对之前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主动抓起质量试验的事情,组织质量培训、质量例会、质量大检查活动。
第二,完成QC工作,完善首件工程材料。
篇7
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人员力量不足
人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内审人员是质量控制的主体,也是质量控制的客体。从主体上看,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面临的现状是人手少、项目多、任务重,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实施质量考核、责任追究等控制手段,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奖罚激励。从客体上看,由于企业发展变化快,内审工作的专业性在延伸、综合性在提高,内审人员本身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质量管理的形式要求好操作,易评价,落实比较到位;实质性要求评价难,效果往往因人而异。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业务过程管理不到位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开展业务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审计准备过程中的问题第一,审前调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审计人员对风险评估不到位,搜集资料过于宽泛从而导致调查浮浅;也有审计人员对于熟悉的单位或领域自以为驾轻就熟,对目标和方法不深入研究,导致调查流于形式。第二,审计方案设计不足,执行困难。审计小组在方案设计阶段各自为政,没有考虑方案整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协同性,导致执行中在被审计单位某个岗位或者部门形成“拥堵”。
2.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是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案重视不够,执行中出现经验主义,影响到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二是审计底稿复核不到位,如底稿问题描述不清晰、证据不充分等。三是成果评价的数量导向,导致审计忽视性质重要而金额不大的问题。四是审计评价不公允,建议缺乏建设性,可操作性不强。
二、后续审计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时间内,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实践中,在探索深入执行后续审计工作的同时切实认识到后续审计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一)后续审计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环境明显优化,审计监督力度显著增强
管理层下发了审计整改考核文件,表明重视、支持内部审计的态度。后续审计可以监督管理者纠正错误的态度是否积极、措施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改变了过去一纸《整改报告》作为整改效果判断依据的状况,整改检查中审计人员真刀实枪的工作,让问题整改必须踏踏实实。
(二)后续审计部分解决了内部审计质量管控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审计人员的适当调度,后续审计形成了审计机构内外两种监督。从内部看,作为前期质量控制主体的内审人员在后续审计中都要作为质量控制客体接受监督,主体和客体身份的轮换,提高了内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水平。从外部来看,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也可以监督前期审计结论是否全面、深入、可靠。
(三)后续审计使质量业务过程控制明显优化从审计准备过程看:
1.相对于后续审计来讲,前期审计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审前调查,审计人员可以针对问题更好地设计审计方案,有利于把问题调查得更透彻。
2.审计计划的自主性增强,审计人员与审计方案的匹配度提高。从审计实施过程看:
1.经验导向受到抑制,审计方案能够得到比较彻底地贯彻,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2.后续审计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相互监督的氛围形成。
3.由于后续审计与前期审计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密切监督过程,之前忽视的问题有可能在中间演化并酿成恶果,所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也受到审计重视,实践了“治未病”的理念。
(四)后续审计有助于快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成为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活水
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因素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人的能力。用“深究细查”、“如实报告”、“妥善处理”三个词描述这种能力。深究细查:后续审计针对性很强,这有利于审计人员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甚至对问题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溯,提高审计人员设计审计方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的能力。如实报告:此处不仅是言之有据,更讲通过后续审计对于被审计单位形成更深的认识,要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妥善处理:如果后续审计验证了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正确性,那么审计人员的工作信心和干劲无疑会增强;反之,也有利于找差距、析原因,优化建议。
三、应用后续审计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两点思考
实践中体会到后续审计在提高审计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方面的诸多积极作用。这种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也来自于在安排、执行后续审计中的认真探索和思考。
(一)在设计后续审计方案时,以前期审计结论和决定所涉及的问题为焦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
后续审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其审计重点一般限于审计结论和决定所涉及的范围。但是,前期审计没有发现问题的相关领域并不代表实际就没有问题,后续审计过于强调针对性就会加大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质量。例如,某次审计中发现某单位招标工作中存在招标单位、中标单位资质不符的问题。后续审计中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发现存在拆分合同金额,规避招标的问题。后续审计能够发现问题是因为在范围上关注到了被审计单位整改期间的所有合同,而不仅是招标签订的合同;在流程上考虑到了实际招标之前,而不仅是招标之后。事实提醒,后续审计要针对问题作适当的扩展和延伸;否则,过分强调针对性,很容易陷入“就事论事”误区。进一步讲,为了让后续审计有更好的针对性,先前的审计结论也要适当的总结概括,以为后续审计圈出合理的内容范围。
(二)后续审计对于未整改到位事项、新发现问题要深入分析,恰当评价
在后续审计中,结合审计回复,对于已经整改的问题重视其真实有效性;对于未整改到位的事项、新发现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对于未整改到位的事项的原因分析及处置建议如下:
1.被审计单位对于问题的认识理解存在误区。例如某地按照前期审计建议登记台帐,但是流于形式,不能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控制作用。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重视不够、能力不足有关,是纠正的目标。
2.被审计单位和内审部门对于风险的认识差异,前者认为风险可控,问题不大。这时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对于确实影响全局和整体利益的决不姑息。
3.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上整改难度高。对此应当在获取翔实的整改方案、核实整改进度的基础上在审计报告中说明情况。
4.因政策、环境变化等原因不需要整改的,就不再视为未整改事项。
篇8
一、任务目标
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指示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针对春季安全生产规律和特点,加强源头治理、落实“两个清单”(隐患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措施、严格监管执法,有效控制一般事故,全力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时间安排
3月2日至3月31日。
二、重点任务
持续开展企业安全整治。企业加强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到人,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排查隐患,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企业加强对用电高峰期间的老旧电气线路的隐患排查及日常用电的隐患排查;针对季节因素重点做好大风大雪大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时安全防范工作,加强企业厂区内外墙墙皮和楼房外墙附着物管理,严防倒塌和坠落事故,做好冰溜子的清理及警示提示工作,强化坠落物的快速处置,厂区内路面积雪残雪积冰残冰的清扫清理。
四、工作要求
1.各规模工业企业要切实落实责任分工,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努力遏制亡人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模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行动方案,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2.各规模工业企业要强化安全员监管,配强安全员等安全监管力量,发挥安全员巡检、宣传教育、劝导制止、信息报告、整改跟踪作用,延伸监管触角,确保不留盲区空白。
3.各规模工业企业要强化“第一责任人+安全员”的方式开展安全检查,企业要加大检查,排查力度和频次,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以对隐患和问题“零容忍”的态度,敢抓敢管,严惩重罚,切实起到震慑作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整改不到位而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各规模工业企业要切实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强化应急演练,提高恶劣天气下安全应变防范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准确、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篇9
一、全面负责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和因公用车的调度使用,并及时做好派车登记,完成局(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每月组织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传达交通管理部门的精神内容;督促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安全行车,杜绝事故发生。
三、按照车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局(公司)所有车辆的年检和驾驶员的年审工作。
四、严格遵守局(公司)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车辆维修应认真检查核实,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五、负责对驾驶员行驶公里、出车补贴的核准、报批,加强对汽车和摩托车油料的管理和标准核算,每月对车辆用油情况进行单车核算,建好各类台帐。
六、每月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检查考核,严把检查考核关,确保车况良好。
七、扎实抓好对车辆停放的督查工作,对因公派出车辆要按规定及时查询,掌握动态。
八、对违章、违规的驾驶员要做好登记,并及时将信息报办公室。
九、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驾驶员岗位职责
一、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杜绝事故发生。
二、精心爱护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对车辆要勤检查、勤紧定、勤,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维修,避免机械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车辆出车前后要清洗,保证车容车貌整洁、美观。
四、严格遵守局(公司)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自觉遵章守纪,服从安排和调度。不得私自出车;完成任务后应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并及时报告派车负责人登记,严禁将车开回家过夜。
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驾驶技能,做好节约用油。
六、文明驾车,礼貌待客,不开“英雄车”、“赌气车”,严禁酒后驾车,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七、自觉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八、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驾驶员安全教育制度
一、驾驶员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法规,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安全意识,按时参加各类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行车规则。
二、车队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及时传达上级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认真总结安全行车的经验和分析典型事故的教训,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客户服务部安全教育例会每月不得少于一次,每月对送货驾驶员的安全情况进行一次讲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四、安全教育活动档案不在局(公司)的驾驶员要自觉参加所在地交警中队举办的安全教育活动。
五、车队要定期利用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育,认真吸取他人的教训,警示驾驶员要文明行车,严守规则,确保安全。
六、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局(公司)实际,办公室(车队)每年要组织驾驶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常识测试,对多次测试不合格的驾驶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
七、局(公司)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缺席,车队要严格考勤。
八、定期组织驾驶员开展业务技能比武竞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幅度的物质奖励。
九、每年邀请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领导进行实例教育,着力提高驾驶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车队对各类培训教育要做好台帐记录,以便备查。
车辆检查制度
一、坚持做好出车前检查和完成任务后的车辆清洗、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维修。
二、车队要定期组织对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对不符安全要求的车辆要及时提出整改维修意见,并报办公室核准实施,消除隐患。
三、驾驶员要对所驾车辆做到胸中有数,认真检查保养,发现机件损坏、失灵要及时报告抢修,否则因检查不到位而造成事故,要追究责任,并负担赔偿责任。
四、车队长要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检查、监督,严格履行职责,否则要追究责任。
五、车队对每次车辆安全检查要造册作好登记,并对隐患整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抓好落实。
六、每次车辆检查情况将作为驾驶员月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奖惩兑现。
车辆及驾驶员保险制度
一、局(公司)所有车辆必须按规定及时投保,由办公室(车队)具体负责登记实施。
二、所有机动车辆必须按责任险项目投保,客户经理摩托车,由局(公司)统一为其投保车损险、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
三、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报告车队,由车队协同保险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评估损失,做好索赔工作。
四、车队对投保车辆要逐台登记,并按时续保,当车辆保险期限到期时,驾驶员应及时向车队报告,办理续保,不得脱保,否则要追究责任。
五、办公室要加强对车辆保险的监督管理,督促车队建好台帐,尽心尽责做好索赔工作。
车辆事故登记制度
一、局(公司)办公室(车队)为车辆交通事故处理、登记、上报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在行车过程中发生车辆交通事故,驾驶员要及时如实向事故处理的管理部门报告,同时报局(公司)办公室(车队),并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妥善处理。
三、客户服务部送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论事故大小,务必如实及时报告主管职能科室,办公室(车队)应根据事故等级损失轻重,做好登记并逐级上报。
四、发生车辆事故,不准隐瞒不报,不准私自处理。否则造成的后果由所在部门负责人、驾驶员自负。
五、办公室(车队)对车辆交通事故要分类登记,建立档案台帐,并作为对驾驶员考核续聘的重要依据。
××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车辆紧急情况处置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精神,确保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减少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损失,应急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特制定车辆紧急情况处置预案。
一、车辆发生伤人交通事故时
由乘车负责人或驾驶员立即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同时报告局(公司)领导或职能科室(电话:7992469)。乘车负责人或随车人员必须立即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急救,驾驶员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候交警现场处理。当驾驶员一人在场时,先报警和报告局(公司)领导或职能科室,在事故现场作好标记,并立即抢救伤者。然后等待交警现场处理。
二、客户服务部送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
应立即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同时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局(公司)领导或职能科室(电话:7992469、7983884),并及时赶赴现场协同处理。驾驶员、送货员必须保护好随车成品卷烟,如有伤者由送货员及时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驾驶员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和随车卷烟,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协助交警作好现场处理。
三、物流中心配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
驾驶员应立即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同时报告职能科室(电话:7992469、7065790)。职能科室负责人接到电话后,应及时赶往现场协同处理。如有重伤者,驾驶员应锁好货厢车门,在事故现场作好标记,而后立即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急救,并报告局(公司)领导。
篇10
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是指,在新形势下为切实保证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程序和手段,将纪检监察工作(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效能监察、案件查办四个专业划分)的基础、重点和创新工作转换成一个个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有效的“项目课题”,通过分解任务、量化标准,明确项目责任人、工作目标和时限去完成的工作方式。
二、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重建章立制,轻执行落实;重原则要求,轻过程管控;重指标制定,轻责任考核的问题,导致工作中责任不清、过程不实、成效不高、虎头蛇尾的现象,使县级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部整体呈现出平稳有余、亮点和精品不多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县级供电企业自身管理方式的粗放和管理水平的不足。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只有转变工作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
通过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的工作要求,能够促进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由“软”到“硬”、工作措施由“虚”到“实”的转变,使反腐倡廉建设目标指向更加明确、责任分工更加具体、过程控制更加规范、工作导向更加务实,推动县级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不断形成反腐倡廉建设新经验、新特色、新亮点,取得新成效。
三、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第一,坚持三个结合。
坚持项目管理与工作创新相结合。立足于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年度纪检监察目标任务,形成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运行机制。
坚持夯实基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重视抓好基础性、日常性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合力攻坚,达到夯实工作基础和重点工作精品化、创新工作特色化的目标。
坚持项目责任和工作分工相结合。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明确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和创新工作项目分管负责人,并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注重四个特点。
创新性。强调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独创性,是判断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
完整性。强调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科学性,是判断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实效性。强调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有效性,是判断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决定因素。
推广性。强调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应用性,是判断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成长因素。
第三,把握三个阶段。
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萧山供电局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抓好三个阶段,即计划与立项,组织与实施,评估与推广。
第一阶段是计划与立项。这是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前期准备环节,有三个操作要点。
紧扣生产,提前谋划。纪检监察工作要注重与企业年度生产任务同计划、同实施、同考核,纪检监察实事项目的计划与立项时间基本安排在年初职代会局长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解之前。
自下而上,分级管理。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纪检监察实事项目的收集、整理和提出,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纪委研究讨论。纪委负责召开纪委扩大会,在听取协同监督成员部门、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正式予以立项。
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纪检监察实事项目要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等要素,纪委给予专项的经费支持。纪检监察实事项目以纪委文件印发,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在协同办公系统、内部网站向全体干部职工公布,作出公开承诺。
第二阶段是组织与实施。这是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中间环节,有四个操作要点。
高度认同,精心组织。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实事项目,认真宣传贯彻纪委的决策部署,按照文件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成立专项组织机构,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不断创出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新的工作亮点。
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项目责任部门、责任人要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工作大局,围绕全面完成年度主要绩效指标开展项目的建设工作,以企业是否又好又快发展和干部职工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突出纪检监察实事项目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细化措施,扎实推进。项目责任部门要对认领的纪检监察实事项目进行具体筹备,制定实施细则,有条不紊,扎实推进。项目责任部门根据专项工作计划,每季度向纪检监察部门反馈项目进度,加强对项目推进过程的管理,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对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及时沟通,形成上下互动、全员联动的良好氛围,争取项目的按时完成。
监督检查,落实整改。纪检监察部门按照项目进度,定期对项目责任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以监察建议书的形式提出监察建议,并及时督促项目责任部门落实整改。
第三阶段是评估与推广。这是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总结提高环节,有三个操作要点。
回访复查,闭环管理。纪检监察实事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纪检监察部门要牵头开展“回头看”活动,对项目责任部门的实施情况及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复查,对项目责任部门的实施经过实行闭环管理。
组织申报,验收评审。年底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项目责任部门申报年度纪检监察实事项目优秀成果,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纪检监察实事项目的实际成效进行验收和评估。一看工作目标是否完成,二看工作方法是否有亮点,三看党员群众是否满意,四看长效机制是否建立,五看工作成果是否可以复制推广。
固化成果,推广应用。纪委要及时将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为制度流程、强化为工作习惯、提升为管理手段,同时通过协同监督简报、项目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宣传和推广。
四、纪检监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1年以来,萧山供电局纪检监察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效能监察、案件查办四个专业领域进行了“建立‘廉政漂流’学习新模式、构建‘企检共建’廉政预警合作机制、建立‘纠建并举’行风建设管控新模式、稳妥推进‘基层站所廉洁从业防控管理’效能监察”等实事项目化管理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纪检监察实事项目之一:建立“廉政漂流”学习新模式
项目实施经过:首先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成立18个廉政教育漂流站,设立领导小组和日常办事机构,健全“廉政漂流”组织架构。其次出台《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漂流学习的实施方案》,分“前期准备、正向漂流、评价回漂和总结推广”四个阶段开展“廉政漂流”学习活动,在将视频教育资料进行实物传递学习的同时,也对党支部、党员和职工的心得体会进行“接力阅读”。
项目实施效果:切实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基层党支部学习成效好坏难比较、缺乏横向联系、好成果无法共享推广等难题,有效实现了基层党支部的学习成果互通互融。该“廉政漂流”学习新模式获得萧山区经贸纪工委的肯定,并以萧经纪〔2011〕4号文件形式在全区经贸系统各单位推广应用。
纪检监察实事项目之二:构建“企检共建”廉政预警合作机制
项目实施经过:首先主动走访萧山区检察院,商讨建立“企检共建”廉政预警合作机制,与检察院联合下发《2011年萧山供电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点》。其次出台《关于在新调度大楼工程建设中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实施方案》,挂牌成立萧山区首个预防联络室,深入“企检共建”工程现场,巡查廉政预防工作。
项目实施效果:该《工作要点》获得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肯定,被作为“企检共建”典型经验介绍,整版刊登在《浙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简报》第3期。“企检共建”廉政预警合作机制大大提高了企业廉洁从业的预警效能,进一步预警企业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有效增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主动权和预见性,共同确保了电力调度大楼工程建设廉洁、高效、优质、安全,有效前移了反腐关口。
纪检监察实事项目之三:建立“纠建并举”行风建设管控新模式
项目实施经过:首先构建三级行风巡查网络。分局级、稽查中心和基层单位三个层面开展行风巡查,对每一级巡查组的工作职责、要求和巡查次数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健全行风常态工作机制。出台并实施《行风建设月度分析例会制度》,将行风分析会提出重点任务落实到具体业务部门,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实行整改回访复查,实现行风闭环管理。最后推行行风量化考核制度。建立《行风监督检查记分及处罚管理规定》、《行风监督检查记分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细化考核办法,将行风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业绩指标。
项目实施效果:完善了规范有序、覆盖全面的基层站所行风管控体系,建立健全了行风“纠建并举”的常态机制,做到巡查有方向,纠正有目标,考核有依据,实现了基层站所行风监督检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了供电服务的常态化管理效能,进一步促进了“优质服务无投诉”目标的实现。
纪检监察实事项目之四:稳妥推进“基层站所廉洁从业防控管理”效能监察
项目实施经过:首先出台《供电(营业)所廉洁从业防控作业指导书》,稳妥推进基层站所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指导工作。其次对电费抄核收、低压业扩新装、故障表处理等10项业务流程及防控范围的查漏补缺,基本实现县级供电企业惩防体系“业务化”。最后将岗位廉政风险预控色标管理与监督检查相结合,集中组织自查自纠和大型监督检查,累计检查流程59个、节点71个、危险源113个,提出意见建议25条,下发《效能监察建议书》5份,并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促使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