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经济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经济

篇1

交通运输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浅谈优化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摘 要]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建设成为铁路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在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相继改革,而铁路交通运输的改革则是市场经济全面开启的标志。因此铁路交通运输业必须以经济管理着手,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铁路交通运输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铁路交通运输的要求不断提升。现如铁路交通运输管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运输业扶持力度的增强,我国其它形式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发展。今要将加快铁路交通运输的体制作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快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并不断开发其扩展行业,完善服务机制,以适应人民群众及世界发展的需求,使铁路交通运输更加完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 优化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必要性

1.1 从现存的铁路管理体制来看,尽管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现有的18个铁路局(公司)间仍然存在70多个局间分界日,各个铁路局为完成各自的运输生产经营任务以及优先满足所属省市的运输需求,同时由于统一执行铁道部所下达的年、月、日计划,在动力、运力、能力的运用安排方面,还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相互制约,并且内耗还是相当严重的。以沈哈两铁路局为例,作为两个以煤炭、粮食等资源运输为主的铁路局,由于铁路铁道部对两个局的入关方向交车、运用车占用实施总量控制,同时沈阳局服务的辽吉两省、哈尔滨服务的黑龙江省对能源等物资运输也有保证的要求,势必优先考虑本局利益和满足所在省份需求,对有限的铁路运输资源会一定程度上展开争夺,从动力、交车数量上进行自我控制和相互控制。另外,随着铁路大规模建设,成立了大批的铁路合资公司,也与当前国有的铁路局(公司)的管理体制很难相互融合,多种企业管理模式并存,对于铁路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来说形成相对较大的制约。

1.2 铁路交通运输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铁路交通运输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存在着计划经济的色彩,比如铁路运输是为了满足各省市的运输需求,而不是根据市场的现实需要,造成铁路运输资源的浪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铁路交通运输必须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

1.3 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尤其是政企分开,实现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运作,铁路管理的企业化要求,铁路企业必须要是实现经济效益为重点,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就是围绕市场经济为中心。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铁路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帮助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

2 加强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铁路体制的改革必须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基础上,再结合其自身的技术特点,改革现有的行政性垄断机制,探索并建立一个高要求、严标准的的铁路交通运输体制及运行环境,使铁路交通运输的技术得到长足的进步,在原有基础上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其不仅为国民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更为其他行业的不断进步创造基础,提高我国在世界上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综合以往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吉他行业改革的宝贵经验,逐步消除垄断,提升市场竞争机制是现如今铁路交通运输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最为有利的措施。综上所述,铁路独立市场经营主体的建立是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2.2 强化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铁路交通运输要从管理模式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铁路交通管理模式。①铁路运输企业要创新营销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货运改革,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已经由传统的市场主导变身为主动营销的企业个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货物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我国其它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分割了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份额,传统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深化市场意识,建立以市场为方向的销售策略,深入客户中为客户制定量身化的个;②创新质量管理。基于市场中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既要发挥其传统龙头的优势,也要积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交通运输企业的质量,具体就是要实施质量咨询认证完善铁路自身质量管理机制,同时铁路运输交通运输企业也要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提高铁路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质量管理水平。

2.3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促进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铁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泛;二是铁路车辆的自动化装备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高铁综合检测技术在信息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具体的运输管理中还没有具有全面的普及化,这对这些问题,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制定具体的创新措施,构建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达到世界最新水平;二是要积极与国际先进国家开展深层次地合作,通过合作带动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能力。

2.4 若干个市场经营主体的组建。在市场经济中,除了存在市场经营主体以外,更重要的是经营主体间的竞争,而要建立有效的竞争,就必须要对零散存在的经营主体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合并。在铁路交通运输中,对铁路局按一定规则进行合并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此过程中,按区域进行划分,并且在合并后实行股份制或集团值得公司形式对现有的铁路运输资源进行重新组建。实行机制后,合并后的各个集团铁路公司间就会存在竞争。如此一来,将会出现各公司竭尽全力提升本公司的运输服务路线,提升服务质量,铁路交通运输的整体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的行业性垄断也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从而各个集团公司进行公平竞争

3 结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存在与发展与我国生产力的提高、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必然的连续性,只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各项制度、提高铁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物流模式就一定会大大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经济效果的评价.铁道工程学报 .1986/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刘永顺,于忠宁.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调度指挥系统构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

[3] 李敏.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及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交通运输经济学论文范文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在笔者看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我们要正确把握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得两者互动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吸收:辐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进而促使两者互动发展。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认知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这三种认识也构成了大部分地区制定当前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一种认识主要认为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致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要满足区域经济活动引发的交通运输需求;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交通设施必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同时吸引大量投资。

第二种认识则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并突出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即区域经济发展引致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是为了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三种认识是对前两种认识的综合,认为交通运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亦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所带动。

应该讲,上述三种认识都部分地反映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但由于这些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判断的认识上,因此更多地是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缺乏在实践中的验证。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建议

通过上述对两者关系的思考,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议。

(1)制定区域交通运输战略。区域交通运输战略,即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性差别战略,指的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按照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并掌握各地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基础上,通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差别发展,使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实现与区域经济活动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运行的正面效应,最终促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交通运输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使得当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提供往往由技术决定,方式的选择、线路的安排等相对纯粹的技术因素对整体网络的构成和完善影响非常大,从而造成部分地区交通运输的提供并没有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断定,交通运输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有相应条件约束的,只有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中充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性特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强调区域交通运输的战略。

(2)推行区域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就是指要实现交通运输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从实质到内容上的一体化。规划的基础要充分反映规划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拟合程度。这个拟合程度既包括交通运输总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也包括交通运输结构与区域经济活动特点的适应性,同时还包括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活动、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

目前,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仍然局限在范围相对狭小的行业规划中,这就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上的充分协调。只有做到了相对准确地把握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组织状况,才有可能实现区域交通运输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充分吸收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形成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以地方政府分权体制为基础的,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导致经济组织间经济活动横向协调的成本过高,以致分工协作费用明显地高于组织费用,外部横向协调费用超过内部纵向协调费用,直接导致区域分工的割裂式发展、雷同化发展。

要想形成真正的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就必须要按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各级政府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清晰的辨别,在充分保证区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以达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

篇2

1.公共交通现状的分析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体系主要由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火车小汽车和轮船等模式构成,其中公交车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他的服务存在客运量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好的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在整体上呈现出滞后的状态。首先,公交车拥挤、专用的公交车道经常被占用,道路拥堵、车辆破旧是各个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目前的公交现状不能满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且城市公交覆盖率相对不足,经常晚点,而且安全舒适性能较低。

2.城市非公共交通现状的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不相符的现象给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对于城市非公共交通上,同样在交通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拥堵经济成本”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大大增长。“拥堵经济成本”的定义是在各地居民月平均收入基础上将拥堵的时间转化为金钱的消耗,在大型城市中,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数量快速增加,导致道路较为拥挤,由于道路阻塞的问题导致能源上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上的大量浪费。

二、对于当前交通运输管理中所

1.出现的弊端分析

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我国目前城市规划的主要部分,由于与各相关部门存在沟通障碍,使得规划在具体实施中比较随意,从而引发了能源消耗增加、运输质量、效率低,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场地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

2.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交通政策和法规不具体,使得交通运输中的各种问题很难快速解决。并且存在违规运输的现象,因没有秩序而相应的增加了运输成本,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极不相符。

3.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存在资金短缺、信息设备不到位等问题,同样也缺乏很多专业的信息开发人才,在交通信息系统的管理上还是不够完善,这样严重阻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进行优化势在必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可以让交通运输和管理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管理目标。

三、对于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的现

1.状提出的解决措施

在公交轨道交通建设尽量完善对于交通建设是交通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使公共交通运输能够更好的运行,在运输管理中要对公共交通全面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实现对公共交通的综合协调、控制。同时还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加大交通供给,加强对私人交通的调控,降低公共交通的使用成本,实现公共交通在城市的全覆盖。在城市道路设计规划时,要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使规划更为合理更有价值。在对道路资源规划时,要合理安排公交线路,使公交站点离居民区、地铁站、校区等更近一些,方便居民的出行。同时要开辟专用公交线路,加大对他车辆占用公交线路的处罚措施,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同时降低公共交通运输的成本消耗,使公共运输实现低碳化的发展目标。

2.系统规划交通线路

地铁、公交在能源消耗、污染和道路利用率方面要优于小轿车,因此在交通运输中,要大力倡导采用以地铁、公交车为主,个体小公交车、出租车为辅的运输模式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要建设现代化综合的运输体系就需要加强衔接,改善换乘,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运输管理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对公共交通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控制,保证公共交通运输正常有效地进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交通供给,吸引公众乘用公交;另外,运用调控政策,增加私人交通在市区的使用成本和相应的路权使用限制等,并降低公共交通的使用成本,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提高方便性等。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公交、轨道建设资金投入,扶持公交企业引进新型节能环保车型,改进交通运输工具的性能。在具体规划时还应该设置一些白天免费的停车场地,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并在在地铁出入口附近、居民小区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来方便居民利用轨道运输方式出行。使公共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此外,在规划城市道路时,要积极会同水力、电力、管道煤气各部门,充分论证,合理布局,尽可能一步到位,避免刚建就拆,资源浪费。政府加强对道路资源的规划,在安排公交线路时,近居民区设点,近地铁站设点,近校区设点,与水、电、煤气地下供应线相让,避免水、电、气管道维修影响行车。开辟的专用公交线路执行到位,制定一定的惩罚措施,严禁其他车辆占用,从而保证普通公交车的运营效率。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提高道路利用率,加强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真正实现快速流通,降低公共交通运输资金的耗费。

3.合理规定交通工具的排放量

政府要根据各类汽车分阶段燃油消耗限值,合理制定统一的汽车燃油消耗量实验方法标准,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这样通过限制不但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交通污染,以保护城市环境。

4.对于交通信息系统要尽量完善

我国的交通信息系统方面还是不够完善,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政策有效运行的前提,在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要完善信息系统,使信息畅通无阻的运行,制定政策信息和政策执行计划,加强信息的沟通。同时要全面发展ITS智能运输,使用HT-UTCS等交通控制系统,加大开发公共信息平台的资金的投入,从而实现综合运用信息。

5.加强法率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制度在交通的运输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严格落实全国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中的精神,将“巩固陈国、力度不减、突出重点、有效推进”作为公路交通运输工作的基本思路,将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经济调节手段,来降低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标准,实行计重收费,对大型多轴运输车辆给予鼓励和支持,本着降低运输成本为基本目的。对于一些超载超重的重点车型,要用驳载等手段来进行限制,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反安全规定和标准的车辆运输行为给予严厉惩罚。另外,要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货物较为集散地方的监督控制力度,对于一些在公路沿线的小型煤场和货物分装场进行严厉整治和管理。

6.公民加强法制的教育

公民虽然每天都会使用交通工具,但对于交通方面的法律知道的还是较少,通过报刊、网络、条幅等媒体宣传或在大型广场、企事业单位开展一些相关活动的方式,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交通意识,同时加强公交司机的教育培训,提高司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行车更规范,使公共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更加完善、更系统化。

四、结语

篇3

摘要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就是以运输系统的不断改善为前提条件的。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加快对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城市化

一、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交通运输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但它在现代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日益发达,逐渐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呈现连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对应的交通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交通需求结构在不断发展变化,交通供给的增长出现了滞后性,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我国对交通事业投资巨大,但还是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必须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改变。

二、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1)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在一个极其广大的空间进行的,只有依靠运输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从经济社会的空间来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矿山和工厂、油田和工厂、工厂和市场、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国内和国外等连接起来;从功能上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2)交通运输是经济布局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经济布局既是经济发展的起点,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的起点看,经济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带有基础性的。经济布局除了受制于经济地理因素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空间运输状况的概念。资源基地分布的形成、工农业布局的形成,中心城市的形成,都与运输枢纽布局、运输网络、运输通道以及运输能力、运输速度、运输效率密切相关。

(二)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

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是指运输刺激经济发展、充当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的作用。(1)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带动了现代化大工业的出现,并促进了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建立,是由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所带动的,而现代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交通运输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这种作用在运输方式处于创新和成长阶段时,就更加突出。(3)交通运输业对于吸收新技术有着很大的潜力,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新的运输工具的问世,总是新技术的结晶,交通运输业以这样的潜力推动着技术进步。(4)交通运输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正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来往和交流,从而推动了经.济一体化在内的广泛领域的国际化。

(三)交通运输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体现在交通运输业的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交通运输业的收入是一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在有些国家更加突出。而且,一国的交通运输业往往可以通过向第三国提供运输服务而获得外汇收入。再有,一些交通运输业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本国的交通运输业,改变对别国的依赖,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支出。因此,交通运输业可以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财富尤其是外汇。

(四)交通运输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大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小城镇无法比拟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挥协调的综合优势。能否保持大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突破影响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实现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和提高。而建设高等级的公路网,促进城市群的发展,是解决大城市规模和效益问题的最佳途径。多个城市在公路网的串联下,所形成的城市群将拓宽原来十分局促的自然空间,使大城市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空间中取得更高的效益,获得新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对城市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促进大城市的增长上,也体现在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过程的差异,使不同产业对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同一地方安置不同的产业会导致不同的产出率,形成不同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地价相差悬殊。公路交通的发展将极大提高小城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效益和资源优势效益,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交通运输承担重要作用。这就客观上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按照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输政策。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制度,扩展政府资金来源与投入方式,以达到解决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从发达国家成熟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借鉴经验,将交通运输各种方式的发展看作一个综合、有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制约的整体来加以规划、建设和发展,变革并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存在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一、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初期,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在以农业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交通业的发展相对作用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即工业产业迈进,这个时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钢铁等一些大型建设方面,这些工业矿业的发展急需交通的运输对接。工业的发展当然也包括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凭借轻小的发展优势在各地迅速崛起,其对货物的运输需求也在逐渐加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交通运输的形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当然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历了从以往的快速,到安全,到舒适方便的更高要求的变化,所以在经济发展中要有相应的交通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点对外辐射。

 

二、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中心辐射理论

 

弗里德曼的认为,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由中心辐射周边的发展空间模式组成。在不同资源,不同市场,以及周围硬件软件的发展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区域的发展中,如果一个地方的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就会形成强大的中心优势,其在经济发展中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区域就是经济的中心地带。中心带动周边,对于外围的薄弱地带,经济的附属关系就会很明显的显现出来。随着中心辐射优势的显现,空间结构二元次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附带作用就会越来越明显。但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的不断加快,这些中心地带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小,逐渐形成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会有中心向周边扩散发展的过程。在大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工具,随着道路的不断扩修发展,地区招商工作的不断加大,这些都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交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重要的经济纽带。

 

(二)点轴开发理论

 

对于点到面,点到轴的发展,有理论认为,交通的发展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河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上,都是连接一个点到一个面的流动发展的过程。在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会形成周边地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简单地说就是在交通干线发展轴线上,是经济发展的集中辐射地点,这些点轴发展的模式都得益于交通干线的发展。例如:我们熟知的公路旁边的工业园、特色产业园的发展都是集中在交通便利的主干线周围,这充分说明交通的发展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三)区位发展理论

 

对于区位发展,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区位的理论上增加了对于农业区位的理论研究,是距离消费远近决定的,这对于农作物布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在交通运输方面产品生产产生的成本、运输的成本、以及市场交易的成本,这三个方面,运输的成本是决定农业区位的比较重要的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对于交通快捷的地区,就直接减少了成本的支出费用,以及生产的时间成本,这些对于区位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

 

高速公路的发展,始于五十年代,那时候主要以扩建高速网络为主,经历了两个五年发展规划。第二阶段主要是在第三第四第五个五年规划中开始实施的。在我国的六十年代,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在完善扩充高速网络的同时,也提高了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标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公路的等级和质量。在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速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公路发展主要集中在公路的质量和等级方面上。

 

四、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公路的发展对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公路的发展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去,高效的科技引进来,进一步的加快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铺设强快之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吸引外来人员发展旅游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三)随着经济和交通运输及招商引资、招商引贸的大力开展,也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的时候,加快发展当地的第三产业经济,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强有力的活力。

 

所以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是发展经济重要的纽带,只有路好了,道通了,才能更好的发挥交通的优势,以中心位置,带动周边地区,发挥区位优势,更好的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让交通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篇5

(一)实现合同运输

在对交通运输开展经济管理时,首先必须要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真正地实现合同运输,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根据合同的相关约定来进行运输的服务时对运输行业进行依法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根据合同来开展运输服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运输企业的责任感,保证发货单位的物品能够安全的、及时的送到预定的位置中。同时还有利于对运输市场的运营进行维护和管理,因此这项管理制度得到了我国广大运输企业和相关运输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推崇。

(二)实现预算管理

所谓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外国的很多国家通过对长时间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对企业责任、权力以及利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建立起系统、合理的预算体系,充分的发挥出预算体系的监控、分配以及激励等方面的功能,对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决,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将现代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结合起来,从而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加以明确。对预算管理进行灵活的运用,真正地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传统的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促进企业利润的提升。

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两个难题,首先就是在进行全面预算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同企业内部具体的收支情况结合起来,将现金控制作为整个全面预算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运营的需求,促进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还有一大难题就是要将全面预算工作同企业的核心利益相联系,真正地实现低成本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的获得。

(三)加强对运输收入的稽查工作

我国最近颁布的法律已经对收入管理部门的权限加以明确,因此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都具有对客运系统等运输系统的信息进行核对的权力,还拥有对货物信息等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权力。因此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运输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运输收入的稽查工作,采用内部检查的方式来展开财政的核算,从而将稽查的影响范围加以扩大,提升对稽查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将收入稽查工作的核心放在对运输收入结算错误的防范和改正方面。如果在运输收入的领域中出现了触犯法律的行为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查处,从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正确性的提高。

二、结语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交通运输来做保障,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及特性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人们进入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二)交通运输的特性

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物质前提,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倘若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稳健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交通运输起着支撑作用。这表现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路线日益完善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加大了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始终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第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共同进步的保障,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支撑,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作出规划,合理调整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属于基础性产业,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讲,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样就加大了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对交通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倘若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做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不会长久。所以,交通运输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流动、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传播,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此外,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后,受国内外需求扩大的影响,运输需求也不断扩大,促使运输行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大投入,交通运输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状态,而且我们不难发展交通运输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个高效、安全、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强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够弥补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不佳的状况,从而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倘若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缩短了不同经济圈及工业区之间的距离,能够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优越环境。与此同时,便捷的交通对人才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而且利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加大了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规律来分析,我们得知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中级阶段,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是应该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然而发展到工业化的后期,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既有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有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就可以让交通运输的速度稍微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约为3000亿元,约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行业包含很多种运输方式,而且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改革所具备的内外部环境都不相同。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严格遵守政企分开、权责一致以及精简高效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敢于打破行业之间的垄断,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资源配置的作用,以便建立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三)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调整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运输需求及交通模式,特别是现代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据中国物流信息统计表明,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达到了83.6亿元,同比增长10%,可以支撑国内经济7%到8%的增长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1万亿元,由于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还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简而言之,现代物流就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出发点到最终点所包含的一系列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的整个过程,有机的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结合在一起,融入了当前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时间,尽可能地降低物料成本,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交通运输要想与经济发展相一致,首先就应该为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作用。若我们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逐步降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黄谦,吴照章.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06)

[2]王译.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3]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综合运输,2009(05)

[4]刁长河.浅谈交通运输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07)

篇7

1.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体现出了较强的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对于以前的一些国有企业来说更是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改革,最终获得了长足进展,这一点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也不例外,尤其是相对于原有的交通运输状况来看。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有了较大变化,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了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具体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交通运输进行经济管理是时代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体现出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流,对于交通运输这一我国较为核心的行业来说更是应该加强其自身的经济属性,所以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做好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使其更适合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交通运输的全面发展。

(2)加强交通经济管理也是当前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交通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交通运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在进行经营体制改革中必须把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做好了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工作,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自身经营体制的改革,还能够通过交通运输的基础服务属性促进其他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而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当前社会时展的要求,还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改革和持续进步。

2.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措施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有別于以往的一些交通管理方法,尤其是要加强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具体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做好内部管理

作为管理的一部分,经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交通管理体制和结构的影响,所以,做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个前提就是完善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尤其是要针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交通运输部门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绩效评价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相关部门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还应该加强相关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需要转变自身的管理思路,适应当前的时代变化。

(2)加强预算管理

当前在我国很多的和经济相关的管理过程中都涉及到了预算过程,预算的合理执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中对于经济方面的掌控能力,也是当前我国较为成熟的一种经济管理办法,对于交通运输进行预算不仅仅能够事先对整个交通运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能够对后期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避免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具体说来,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加强预算管理主要需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预算管理过程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状况,加强匹配性,在预算过程中把成本作为一个基准来进行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的管理,尽可能的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加强合同管理

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尤其是对于经济管理而言,相关的合同更是较为繁杂,加强这些相关合同的管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质量,合同管理也是当前我国很多行业进行经济管理的一个主要手段和措施,尤其是在发生纠纷的过程中,便可以有效地依据相关合同来进行维权或者索赔,进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交通运输企业的利益不被损害,避免损失,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利润。

(4)加强稽查工作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稽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交通运输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为收入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所以做好稽查工作也就相当于为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稽查过程中尤其是要重点针对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所有票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票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进而规范交通运输收入,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对稽查人员加强教育培训,避免稽查过程中出现一些徇私舞弊现象,影响稽查的质量。

(5)加强路车管理

交通运输中道路和车辆可以说是整个交通运输生命力的主要体现,所以,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就必须针对道路和桥梁加强相应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道路车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养路费等一些费用的征收上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革,而这些方面的改变正好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着关联,需要重点关注,加强管理和控制。另外,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内容的复杂性,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水平。

3.结语

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下,如何拉动内需则成为理论界与实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钊对内需拉动的诸多文献中,都以实物产品的销售为出发点。即,如何通过销售渠道的建立来拓展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与此相对应,针对流通经济领域的内需拉动问题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为我国流通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全社会资本存量非常有限的背景下,惟有加速资本循环才能实现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则富的日标,而交通运输业则起到了增人资本循环速度的作用。同时,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交通运输服务的消费也逐渐增加。这样一来,也从内需的另一而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义将针对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而临的挑战展开讨论,并给出对策安排。最终日的则在十,优化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环境分析

上义已经指出,应更多关注交通运输经济的内需拉动问题。其中,生产领域的交通运输环节不仅能提高资本循环速度,还将增进交通运输经济能量的自我累积,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节则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增人了相关产业链的收益。因此,以下将从生产与消费领域分析日前的发展环境。

(一)生产领域的发展环境分析

处于后危机时期,在国际经济复苏迹象不甚明朗的背景下,我国生产领域产能过剩所L致的负而影响将更加深刻。不难理解,伴随着国外传统出口市场的萎缩,人量产成品和中间产品将通过交通运输业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流通。然而,我国开放经济发展特征决定了,生产领域的产能过剩将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消化。这就意味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在生产领域的业务量将受到限制。从而,使得该领域流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状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二)消费领域的发展环境分析

不可否认,对十交通运输业的内需拉动,重点应在于最终消费领域。包括假日经济、电子商务平台的形成,都为促进消费者购买交通运输服务提供了可能。从日前的调研数据可知:消费者在旅游、商务出行,以及网购方而的服务消费正稳步提升,从而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领域的环境分析,不难知晓:日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在发展方而不仅存在着机遇,更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下义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挑战,在钊对性的展开对策安排。

二、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

具体而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而临的挑战如下所述:

(一)区域发展下所而临的挑战

从我国日前的经济发展思路不难石出,以功能区为单元的区域发展方式成为了}流。这本身也是遵从先形成经济增长极,然后再实现泪滴效用的经济非平衡发展思路。在此背景下,作为承担物资流通的交通运输业,则将更多的在功能区域内提供高效、柔性化的服务。这对十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来说,将面临着:(1)成本控制,(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形成等挑战。若未能优化自身发展路径,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将而临巨人的制度与技术瓶颈。

(二)个性化服务所而临的挑战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不难知晓,伴随着我国居民户收入水平的提升,其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品质。其中,对交通运输业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则成为生活品质提升的直接写照。仍然是受到资源约束以及成本控制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个性化服务提供方而还存在很大的缺失。这样一来,不仅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还因同质化服务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态势。最终,必然缩减交通运输业的获利能力。

(三)生产质量上所而临的挑战

由最近的相关报道显小,交通安全问题仍然是危害全社会的人问题。包括铁路环节的几起严重交通事故,以及频繁出现的公路运营事故,都在很大层而影响到消费者对上述服务的购买信心。因此,生产质量上所而临的挑战,须进一步引起有关部分的重视。

三、对策

不难理解,优化我国交通运输业,从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各市场微观}体的合作才能实现。因此,本义将结合以上“环境分析”和“挑战”,简要的给予阐述。

(一)强化行业成本控制能力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的成本控制则是关键。从而,首先提出应强化行业成本控制能力。行业的成本控制要求,依然需要通过各微观}体来实施。因此,各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联动机制。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成本中心”,通过资金预算、配置、效益评价等环节,全而}}住管成本的发生过程。最终,实现内涵式经济发展日标。

(二)减少行政性收费

日前,路政收费所引起的物流营运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的平均利润普遍偏低的事实,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然而,这里还须再次提出“减少行政性收费”在十,应建立全社会的监督机制和诉求通道,来反映影响基层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各种负而因素。从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适度开展个性化服务

在消费领域,交通运输企业应尽量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不仅有助十自身实现经济效益,还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这里应把握“适度”二字,其归因于我国交通运输业仍处十人发展阶段,该阶段的}要内容决定了不可能人规模的开展个性化服务。

(四)坚持“安全第一’,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健康发展,其应建立在“安全第一”的信念之上。这样才能促使我国交通运输业与全社会形成稠合、共生效应。同时,这也是该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惟有系统优化我国交通运输业,其产业经济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0(8).

[2]常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4).

篇9

关键词: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性是多样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只有合理处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与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分不开,只有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交通经济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从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角度看,由于交通运输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发挥交通行业公共服务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其经营效益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效益,因此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协调因素。从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因素看与经济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协调的现象明显,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角度看存在一定的问题,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只有保持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可以更好的促进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平衡稳定发展,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分析,只有采取一定的方法对二者发展过程出现的不协调因素进行调整,才能动态、实时保持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和向前推进。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状况是不断变化的,二者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外部、内部环境的影响。只有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可以通过在二者之间建立动态参数库,二者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时,通过对动态参数库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步调高度统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相关的指标参数进行约束。此种约束关系通常为被称为协调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的,只有通过经济指标对协调发展指数进行调控,才能促使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式的形成。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从理论角度可以采取灰色系统协调处理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科学有效的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参数,只有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找到协调发展系数,通过协调发展系数数据库的建立,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发展交通运输业,通过交通运输业的基础作用带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通过发展系数数据库的建立,为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参数模型提供了一条重要通道。建立二者协调发展模型需要一系列的调研工作。首先从根本上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参数,其次对经济发展系统的参数进行提取,最后找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方案提供重要的保障。通过变量分析法同样可以清除的表达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可以科学合理的计算出二者的协调发展的参数,为有效支持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发展创造条件。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单独从一方面去分析对另一方面的影响会出现片面性,只有通过二者的综合全面分析才能更好的反映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可以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找到二者的联系性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交通系统可以被看成输入输出系统,经济系统同样如此,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互为输入输出关系,其中一个作为输入系统的同时,另一个将作为输出系统。只有实现输入输出系统平衡才能保证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研究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可以合理分析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同类型的系统之间输入输出关系的评测,通过对同类型输入输出系统的评价可以产生决策单元,系统将通过输出系统效率与输入系统效率之间对比产生效率差,通过对效率差的评定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交通运输输入系统与经济输出系统之间可以建立一定的函数管理,通过变量的变化可以分析系统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协调性创造了条件。

通过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有效性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二者的相对论,二者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总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绝对模式。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只有正确的运用理论分析方法,才能得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合理评价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平台支持,为制定科学评价理论和重要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中,只有认真分析评价的具体目的、保持目标明确才能得出合理的评价决策信息。只有通过对系统的有效性与相互作用、相互利用的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合理评价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从经济发展特点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保障,二者的关联性与影响性是分不开的,所以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原理出发可以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互为输入输出的关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交通运输本身发展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此模式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系统,如果要评价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来分析对经济发展作了哪些贡献,分析过程主要体现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只有通过数量和质量角度来分析对经济的影响,才能得出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效率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投入的过程对经济发展是否产生真正的效益。从经济角度分析同样可以产生一个生产过程,此生产过程可以看成是经济投入对交通运输业的促进推动作用,通过经济投入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生产过程可以看出,经济投入是否真正促进或者推动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是互为输入输出的关系,只有科学分析才能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与决策单元的选择分析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合理选择决策单元才能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对数据包络分析系统的数据参考集进行分析是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其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二者必须具有相同类型的特征,如果特征完全不同,就无法选择决策单元。此相同类型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相同、任务和目标相同、输入输出指标相同等。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有几种选择方式,其主要可以分为纵向比较选择和横向比较选择。纵向比较主要是通过对系统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年份的决策控制单元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经济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趋向进行分析研究;横向比较主要从区域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区域的决策控制单元分析,通过横向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性、有效性,为科学决策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选择中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性,坚持不同的原则对二者协调发展所采取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从针对性原则角度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看,任何评价策略必须能够从根本上反映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内容与根本目的,必须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和性质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前景与趋势,为科学有效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简明性原则是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中应该坚持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对二者的评价指标选择一方面能够准确反映当前的静态特征,同时还要能够实时的反映二者的动态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马军.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分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9.141

1 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为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和节约能源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绿色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适合现在交通运输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国家制度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来对交通发展方式进行完善和改变,以减少环境污染为条件的低消耗、高效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求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在保证交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来对交通污染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和行政管理,保证环境污染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应严格控制小轿车数量,可以采取限号等措施,并应加强对环保燃料的研究。新型燃料的研究和使用能有效地减少浪费情况,同时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 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2.1 交通规划欠系统性

公共交通是城市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目前,城市规划主要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规划中缺少水、电、气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国家虽对公共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有时却未能充分考虑工、商、农、学及居民的出行等因素,从而造成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出现了浪费现象,很难保证公共交通能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便利。同时,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出行速度下降,城市交通拥挤堵塞,停车场地缺乏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环节中的“快”,从而导致了污染、耗能等问题,违背了低碳经济的要求。

2.2 公共交通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力量,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众多的便利。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21世纪现代交通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将逐步使交通运输和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但大多数城市仍存在着许多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当前城市交通工具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以及资金短缺、信息设备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阻碍了公共交通运输发展。公共交通工具设施的迟到现象在城市公共汽车上也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有道路拥堵、公共汽车出现突发问题以及公共交通车数量不够等,以上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公交车晚点。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收入的逐渐增加,私家车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很多城市开始忽略了公共交通信息网的设置,导致公共交通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公交车出现拥堵现象,以至于最后公共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

2.3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法规有待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问题的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在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上分割,使交通政策和法规缺乏应有的协调,难以对交通运输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导致了交通运输的正常通行。同时,一些公交车司机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不仅仅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不利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进行。因为政策和法规只能从主管的行业和方向进行,所以失去了大量的利用综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正是由于这些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因素,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有序发展,例如有些公交司机违规运输,缺乏秩序,从而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

3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措施

3.1 政府加强干预管理

在进行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应尽量地做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和规划,保证人民的出行能够顺畅并安全,减少交通堵塞的现象出现。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对道路进行权限控制,设定限号或者道路限行政策,以此来缓解道路拥挤的问题。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加强交通运输和电力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对能源头进行相应的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此外,政府应重视起公共交通运输,设立专门的公交道路,保持公共交通的运行通畅,缓解交通堵塞问题的出现,或者安排相应的应急车道在必要时给公共交通提供便利。

3.2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地铁、公交等在能源消耗方面要远远地低于小汽车,因此在交通运输中应大力地倡导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提倡使用公交车和地铁来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在一个城市的交通道路设置中,应将公路、铁路和轨道等进行融合使用,同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给予公共交通运输一些保障和便利。轨道运输在低碳环保方面呈现出了比较大的优势,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轨道的建设,增加轨道建设中的投入资金,推动公共交通向环保方向发展。同时在规划中还可以设置一些白天免费停车场等。

3.3 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我国近年来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公共交通事业也在不断地扩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不仅能使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人们更加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私家车在道路上的行驶频率,这对道路的通畅和节能减排来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应加大在车辆更新方面的投资力度,我国现存很多的老旧车辆,在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同时排气量比较大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如果能加大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购买排量比较小的车辆,将对环境保护和绿色交通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新的交通工具还能提升车辆的舒适度,达到真正的低碳经济发展目的。

3.4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的完备性是提升交通运输事业运行的重要条件。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公共交通运输需要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一种资源,信息系统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不仅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政策信息是政策主体中的基础,对公共交通事业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建设,提高信息的综合性运用。

3.5 加强法制规定

政府应根据汽车的不同种类来划分燃油消耗值,制定合理统一的汽车燃油消耗实验标准,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方法。应不断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将交通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作为政府单位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等方式来进行环保理念的宣传,或者组织相应的宣传活动,加强对民众的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对公交司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司机的专业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交通运输的综合治理更加系统化。

4 结 论

环境发展以及能源利用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作为践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给人们带去便利的出行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