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科普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科技科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科技科普

篇1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汇集全市科普惠农资源,形成以中心站和分站为实体的科技服务网络,分别组建相应层次的专家服务队伍,以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常熟市科普惠农服务将以省委1号文件为指导纲领,积极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发展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农业休闲观光、农村金融保险等农业服务业。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等环节的规范引导,重点扶持“服务全过程、内容全覆盖”的“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连锁销售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连锁超市、农超对接、专卖直销、网络交易等现代营销模式。

二、构建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创新科普惠农服务模式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在技术结构上,以专家、教授为核心,辅以科协技术服务人员、市植保站技术人员、和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为主的技术服务主体,形成覆盖全市的所有乡镇的梯级科普惠农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从组织服务、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普信息服务网络。除做好常规的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成果示范、信息查询、农产品信息外,还加强农资新产品代销、病虫情报诊断等服务。

三、构建完善的科普惠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与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构建以网站、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一体机、“农信通”短信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惠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云计算技术纳入技术规划,预留相应的服务接口以便将来系统与外部云建立对接。通过网络技术,保障惠农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将提供系统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普通用户以及惠农工作监督员等四个主要系统使用角色。其中,技术支持人员主要由农业技术员来担当;系统管理员由网站提供方的技术支持人员担当;普通用户指惠农工作中的直接受益人(农业生产者);惠农工作监督员指各中心站、分站的负责人以及惠农项目负责人。

四、建立节目库,逐步实现科教节目点播服务

通过财政购买方式引入省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或农业发达国家的最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解决本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五、延伸内涵,提升科普惠农服务“三农”的张力

通过企事业单位、基地和合作社联合协作的方式建立起一批拥有统一标示、统一管理规程和统一基本建设章程要求的服务站。服务站应具有正常的办公及培训场所,基地应具有一定规模田地。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专家讲授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延伸科普惠农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做好技术培训、过程解难,推进农产品产业链向纵、精、深发展。

六、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技术保障

篇2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实践应用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关系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发展农业要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我们除了研究出各种创新型产品外,还要将其充分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1新时期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

农业科技推广的范围要有针对性,推广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广泛性,要能够适用到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针对农民的特点,联系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应采用方便且易推广、易学习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建立优秀示范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的推广法。在一定农业区域中,以行政村为单位,良种良法直接落实到田地,技术措施要领直接落实到个人,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进行指导,设立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做好榜样,带领周围农民进行科技学习,争取做到周围辐射户对农业新科技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并进行运用的目的。印发资料、广告宣传手册推广普及法。将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操作要点、技术原理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印成简便易读的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户较易掌握,并可对照操作应用,而文化基相对较弱的农户在科技人员和周围其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掌握,达到一定的农业科技普及传播作用。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非常受农户欢迎。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推广法。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培训人员明确重点,掌握所推技术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对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要使其掌握主推技术的技术要点。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有利于将技术及时有效地传达,科技人员或者农户有问题也可以在现场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出台政策、实施技术和实物配套捆绑相结合的推广普及法。实行技物结合,利用农资实物、配方新肥料等,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和农作物优良品种。实践证明,技物结合连锁服务推广普及法,可以让农户等看科技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开展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减少群众的盲目种植,形成农业产业。

2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配套应用

在了解推广方法之后,我们最终是要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推广、充分运用,以达到发展农业的良好效果。

2.1按照“专家团、技术员、学习户”的思路建设服务体系

政府或企业提供科技专家开展培训班或讲座,讲述理论知识,技术员亲自到田、地中指导农户学习理论知识并实践。公司为农技人员提供工作津贴与补贴,通过企业、农业技术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优秀学习户、先进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生活补助,提高农户学习的积极性。

2.2转变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代农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投身到农业、农村锻炼实践中,与农户进行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也有利于农户对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让农户学到更多新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走出象牙塔,进行社会化培养,带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农户文化基础的提高。

3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各种条件资源,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由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科技应用,有利于我国经济提高,经济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不仅仅要进行科技发明,更要致力于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忠云.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的实践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05).

[2]李思经.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篇3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25

0 引言

将先进科学技术理论转化到生产实践中以实践为核心,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正是化工原理课程基本目标,也是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后备人员的具体要求。农业院校中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弱项,我们依据化工原理的课程的具体内容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特色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

1 教师的指导思想

在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工厂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有工程学方面的思想,而化工原理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个学习实践过程。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与创新思想为主,以教师引导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就目前已经实行的教师的指导方式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堂直接讲解。将课程设计的步骤采用课堂讲解教学的方式,利用适当时间,集中给学生讲解课程设计的机理和原理,同时讲解机理与原理在相关实例的具体应用。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参照实例完成设计比较顺利、比较容易地进入设计、出现问题较少,学生比较适应该方法。不足之处是学生依赖性强,主动学习差。

(2)开放式。这种方法基本放弃课堂讲授,学生通过提供的参考资料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解决设计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设计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做法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教学方法的转变使他们难以接受,表现比较茫然,手足无措,通常在设计的第一天,同学们进入实质性设计的较少。直接请求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或者设计方案比较粗糙,不合理。这个过程花费时间较多。教师需要耐心的将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方式引导到主动性学习的过程中。

2 建设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提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平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问题,建立一支高素质精通化工设计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指导教师成员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组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引进了从事一线设计工作多年,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学生课程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在设计课程中常见问题给以解答,及时更正,良好的规范了学生在设计课程中操作。指导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也不断查漏补缺,对化工原理课程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整理,并且在教学组中进行相关讨论进行解决,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3 结合专业特色设计题目的设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本身具有特殊性,学生要完成设计任务,必须对化工单元操作、生产工艺等有深刻了解,除了所应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技能,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知识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而必须通过生产与教学实习和学习,不断实践才能积累。因此,通过工厂现场教学,使学生对化工单元操作、生产工艺和设备衔接等有个初步的认识。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应不强化向学生灌输工程学观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认识单元操作和工艺过程特点,善于全面面考察问题和分析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为今后毕业与走进实际生产工作开展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次真实训练。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应尽可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 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使用以及对工程观点的深刻认识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合理的对学生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评价比较合适,为此我们采用评定课程设计有几个部分:

(1)考查学生的课程设计过程:检查学生对相关参考资料掌握情况,在设计室进行设计活动,教师随时随地掌握不同学生的设计进展和碰到的问题,彼此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设计,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能按规定对学生进行考勤,对能够按照要求基本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计入平时成绩。

(2)对学生撰写课程报告的评定: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必须撰写课程报告,对设计及工过程进行计算,并画出单元设备装备图和工艺流程图,得出设计结论并对课程设计进行小结讨论,提出设计过程不足之处和提出改进途怪。该部分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与具体表现。

(3)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细节把握: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是初次进行工程类课程设计,所以我们通常都是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强化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规范性,减少随意性。

5 结束语

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与专业课程的需要,选择符合专业特色恰当的化工原料设计课题,加强专业特色、工程特点、知识的积累、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指导。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效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对社会有生产实践与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瑞江,张业旺,李红霞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02):92-94.

[2]王任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04):325-326.

[3]裴秀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02):112.

篇4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成立专门领导班子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王军任组长,科技副乡长徐志华及农业副乡长祝国华任副组长,徐超、肖锋、蒋谋文及各村分管农业工作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徐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农业科技工作的日常管理、指导。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今年来,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专题研究农业科技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做好科技、科普创建工作,采取什么措施等,各班子成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办法,班子会议形成一致后,马上召开全乡干部、支部书记、各村分管农业负责人会议,传达了做好科技、科普创建工作的精神,明确了责任,要求在全乡营造出火热的工作氛围。乡文化站利用流动宣传车在全乡做流动宣传;教办利用早晚自习、课余时间开设专门的科普知识讲座;各村定期开好广播会,真正使农业科技知识进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确保工作开展到位。

全乡科技工作实行“政府总调度、各村互联动”的模式开展工作。即:平时的各项科普推广工作、活动等由乡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制订出总的工作计划,下发到各村,各村然后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工作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并随时交流。同时,为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利用小康示范村——村的自身优势,继续将其确定为全乡科普知识推广创建工作的示范村,葡萄园作为全乡科普示范基地,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对村的工作指导与硬件建设的投入。在村富民街中心树立了醒目的科普宣传标识牌,并逐步完善村科普信息站等建设,树立起典范,切实起到示范作用。

2、根据县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工作有关精神,我乡制定了农村远教科技服务工作方案,并印发了大量的资料宣传单,做到户户落、家家晓,各村均张贴了两条以上永久性固定宣传标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乡里建好了一个服务站,做到了“五有”(办公室、机构制度、专家团队、服务台帐和电脑),并建好了10个村级服务点。同时,确定、水阁两村为我乡农村远教科技服务示范点,主要做好柑桔、特色水果两个主导产业。乡里组建了专家团队定期碰头,收集情况,对重点疑难问题进行现场服务,及时农事季节技术信息,解答技术问题。

篇5

该县的王贵臣、徐振文等一批土专家就经常活跃在乡村田间,他们为农民传播农业新技术,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有时候他们在一家的活儿还没有完,另外一家就已经等着了。在忙的时候,常常有好几家同时找到他们,几乎让他们处于分身无术的地步。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近年来,突泉县在各乡镇设立远程教育点,这让不少村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科技知识。

“远程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课堂,助农增收的金钥匙,也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内蒙突泉镇东方红村是突泉县第一批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村子,说起现代远程教育的好处,该村党总支书记褚振发深有感触。

“由于远程教育网络上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农村实用科技知识,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深受群众欢迎。每逢播放日,不用村干部上门通知,群众们就会自发前来参加学习培训。”褚振发说。

内蒙突泉镇东方红村的冯作宝也是远程教育的受益者,他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和县内统一组织的赴外培训,掌握了一系列特色品种种植技术,承包了3个温室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喜获丰收。

为了帮助农户掌握一些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近年来,突泉县科协还常常下派科技特派员,开通科技服务专线,开展科普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科普漫画展览以及开办《科技园地》、《绿野之声》等电视科普栏目,向农户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解答农业生产难题。

与此同时,突泉县科协加大了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各乡镇科普活动室和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县80%以上的乡镇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设施,100%的村(社区)拥有专用或合用科普宣传栏。这对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科技信息。

近年来,突泉县还启动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职业技能提升和青年农民致富培训工程,这为该县输送了一大批设施农业和禽类养殖专业技术人才。

在这些人的带领下,突泉县的现代农业开始崛起。电子监控、热风炉、水帘等先进设备在禽产业上的运用,帮助养殖户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立体培育、育苗嫁接、冷棚移栽、成熟干预等先进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运用,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提高了生产质量。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广,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如今走进突泉县,不仅可以看到座座白羽肉鸡养殖基地,还可以看到片片设施农业园区,一条条平坦的机耕道,把农田分割成整齐的方块;一条条新修的沟渠,织成纵横相连的排灌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建设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

赛银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突泉县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园区位于突泉县太平乡西部,其总面积近3000亩,由于紧邻省际大通道,区位优势明显。该园区于今年4月开始施工,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走在该园区,可以看到沼气循环、微喷滴灌、生物微肥、无土栽培、新型机具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在这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赛银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经成为突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板工程,该园区建成后成为突泉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优、功能最全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在其未来,该园区可带动全县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温室大棚3000座以上。对很多农户而言,他们将迎来新的致富机遇。

篇6

1农业科普类期刊面临的现状

(1)农业科普期刊内容逐渐丰富

农业科普期刊主要读者以实用有效、定价低廉、通俗易懂以及符合农业生产的时令为主要特色,读者对象为广大农业工作者。在农业科普期刊的发展初期,大众化的读者定位给农业科普类期刊带来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农业科普期刊发行数量逐年增长,发行量多的甚至达到百万份。每个省、市(区)几乎都有自己主办的农业技术推广刊物。初期,农业科普期刊主要刊载的文章以新作物品种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逐步进入买方市场,为配合农副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大多数农业类科普期刊增加了广告和信息等相应的市场行情栏目。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刊物又增加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法律、就业等方面的内容,而农业、生产需求的不断扩大,刊物刊载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种植养殖到相关的政策法规,从农民生产生活到相关的信息广告,农业科普期刊的内容面面俱到。

(2)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逐年下降

农业科普期刊的发行量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阅读需求的大幅减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大多数农业科技知识可以通过农业科技网络查阅学习,对传统的纸质媒体的农业科普期刊的需求逐年减少;二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农村承担农业生产的老弱妇孺,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操作方式,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不高;三是科技需求不足。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设备,新技术推广服务的投入,但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所占比例依然不高。科技对农民的收入被弱化,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是学习来增加收入;四是农村发行宣传难度大,发行费用偏高。受地域限制,农村邮递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到村的包裹信件邮递时间长,丢失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刊物的订阅。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科普类期刊提出了市场细分的要求

农业科普期刊强调实用性,基层农业工作者是刊物的主要读者。读者订阅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农业科普期刊所刊载的内容要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家鼓励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大了相关财政项目资金投放力度,加快了财政对农业补助的管理制度。从单一的农户小规模经营模式到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规模化的经营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精细分工。传统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逐步独立出来,成为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求农业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专而精,农业从业者对科技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大而全”逐步变为“小而精”,对农业知识的需求也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农业科普类期刊从以前的“广而全”的面面俱到做到“小而精”针对性强的知识普及。

篇7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 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17-01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是科技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经验结晶,它是反映农业科技动态和发展规律,指导农业科技发展,保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连续性、系统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和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因此,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促进知识创新和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丰富的档案史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档案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素材,利用档案中的生动素材M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档案作为各项历史活动的记录,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丰硕的成果。档案部门从档案文献中挖掘出的具有宣传价值的史料,可以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以使他们了解历史轨迹,掌握时展的脉搏,可以使他们自觉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使他们受到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方式方法

1.加强宣传。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主动与农业部门联系协商,召开涉农单位档案工作座谈会,统一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2.典型引路。发现、总结和推广典型,运用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全面发展。建章建制,依法治档,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工作中注重建章建制,统一标准,规范做法,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检查,推动了档案法制化建设。

3.咨询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个人素质训练,利用档案资料和各种检索工具准确地解答咨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掌握所分管的工作区域、内容、种类明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能够掌握使用者提出所需资料的内容,技术名称,从而有效地推动科学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料过程,发挥档案咨询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4.开架阅览。广泛挖掘利用档案资料的价值,变借阅为开架阅式开放型服务。并把档案室设置为阅览室形式,既可使借阅者详细查阅,又可使档案管理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类资料,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料利用率,提供各种资料,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5.科普讲座。开展信息咨询,印发实用技术资料、简报并利用电视、广播等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将农业科技博览会、涉农部门技术讲座以及报刊剪报等收集来的新技术新品种资料,重点围绕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保护地栽培、农作物生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6.网络平台。发挥农经网信息量大,传播及时的优势,将其纳入档案信息咨询中心的工作范畴,定期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科技信息、供求信息、市场价格等,开发利用好农经网资源,让农民掌握市场动向,明确市场发展趋势。下载科普小知识、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利用信息平台这块阵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三、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

1.及时收集档案材料,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全面。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科研院所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走出传统收集的圈子,跟踪、挂靠研究课题,积极主动地向科研人员收集课题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

2.农业科技档案部门要科学规范管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优势,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统一相关数据格式,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编研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物和内部参考,这是开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挖掘农业科技档案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农作物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成果推广等方面入手,编研各种载体的农业推广技术资料。利用室藏档案资源编研水稻、果树、花卉、畜禽、食用菌等新品种简介以及推广技术材料,汇集多项科研成果与新品种介绍。根据科研成果制作光盘、宣传版面、多媒体、照片、录像带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科普宣传材料,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科普宣传作用。

3.农业科技档案浓缩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科技档案应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主动配合科研人员,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将农业经济信息送门入户,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技术,从而加速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档案要更好服务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实现信息资源服务生产力,才能挖掘出现代农业科技档案潜在的价值,将科技档案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篇8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思考

近年来,临夏州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十精神和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深入基层,深入产业一线,推广普及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促进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技在推动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结合近期对全州部分科研院所、基层技术推广单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调研,在总结发展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1农业科技推广及成果转化的成效

临夏州是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农业地区,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一大批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优良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使临夏州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严酷、农村劳动者素质低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效。

1.1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种植业方面,突出特色产业和优势,坚持走以引为主、引推结合、消化吸收的创新之路,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20个以上,单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50项以上。2015年,全州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其中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7%,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蚕豆良种覆盖率96%,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98%,油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9%。重点推广了以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旱作栽培技术、带状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节水灌溉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等系列农业综合增产技术的应用。二是林业科技推广方面,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特色林果产业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为载体,紧紧抓住林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重点示范推广了整形修剪、矮化密植、病虫害防治、中低产田改造、抗旱造林、名优特经济林丰产栽培等实用技术,科技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花椒、啤特果、唐汪大接杏等经济林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林业科技的应用率、普及率、转化率、贡献率明显提高。仅“十二五”期间,全州推广林果实用技术28项,实施科技推广项目48项,建立科技示范点16个,科技推广面积2万hm2。三是畜牧科技方面,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优势品种,围绕培育壮大畜牧产业,重点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细管冻精、绵羊授精、牛羊暖棚育肥、青贮氨化、胚胎移植、程序化免疫、网箱养鱼、特种动物饲养、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新型增重剂、添加剂的应用和优质牧草标准化生产等系列先进技术,促进了畜牧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015年,全州畜牧养殖业良种率达到90%以上,其中牛优良品种率达到76%以上,羊优良品种率达到72%以上,鸡、猪基本实现良种化。

1.2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不断健全

科技服务和科技示范体系的建设是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延伸村一级”的要求,全州各县(市)、各部门加大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逐步建立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县有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的四级科技服务网络。2015年,全州共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站(所)228个,畜牧科技推广服务站(所)176个,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站(所)97个,水利水电科技推广服务站(所)61个,从事科技推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达6901人。建立农、林、牧、水电专业合作社(协会)159个,会员3874人。1.3科普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州、县(市)科技、农业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能,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面向贫困边远山区,采取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科技资料、播放录音录像、现场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了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2015年,全州共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254场(次),接受宣传教育的干部群众达22.5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275期,培训农民群众达9.5万人(次)。通过广泛深入的科普宣传,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在全社会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2临夏州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临夏州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普及和转化虽然成效显著,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人才、技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农业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农业项目水平不高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机构精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科技投入经费的严重不足,使部分科技推广服务单位陷入“线断、人稀、网短”的境地,现有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远远适应不了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需要。二是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人浮于事,能够担当学科带头人、主持科研推广项目的高素质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普遍存在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大的问题。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推广项目少,严重制约了技术推广普及的力度和广度。四是由于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机制不够完善,“重研究、轻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

3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新时期欠发达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和转化工作,需要更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六抓”总体发展思路和特色经济发展战略,认真思考和谋划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加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普及,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1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全面落实好已出台的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按照政策规定,切实解决好科技人员的职称晋升、一线津贴标准等。二是完善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政策,按照项目实施中培养人才、合作交流中引进人才、成果鉴定中发现人才、科技进步奖励中激励人才的途径,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增加推广投入,切实解决和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办公条件差、实验设备陈旧、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科技推广事业。

3.2培育经济合作组织

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做到基地、龙头企业建设到哪里,合作经济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吸引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经纪人和农业科技人员加入经济合作组织,搞好产前信息、产中技术服务、产后流动销售环节的服务,通过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降低市场风险,提升科技推广应用效果。

3.3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推广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承包等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适合临夏州经济发展的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4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要不断改进科普宣传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重点宣传优秀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成效等,营造全社会关注科技、参与科技的良好发展环境。

3.5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篇9

重庆市忠县科协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农村科技服务活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认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认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社开展“科技进村入户”、“科技三下乡”和“科技助推增收致富”等活动,广泛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2007年以来,忠县科协通过专业协会不断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共培训15516人次。特别是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期间,由县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各行业科技人员286人次,出动宣传车30车次,深入乡镇发放技术资料47种、97400份,接受农民科技咨询2237人次,赠送各种书籍7800余本,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种、养大户40多户,解决种、养技术难题60多个。忠县柑橘联合协会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形式,选送8人到西南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学习培训,聘请国内柑橘专家现场培训23场次,举办乡镇柑橘协会、专业合作社、果园业主、技术骨干及种植大户培训班12期,进村入园培训果农6万多人次,为全县柑橘产业发展培训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和种植能手。二是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科普示范基地在农村科普示范中的积极作用,加速农业科技进步。2008年,“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忠县柑橘联合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先进专业协会。忠州镇养鸡大户周丽蓉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表彰为2009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忠县荣忠养殖基地和新立镇柑橘城2个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

2010年,科普惠农兴村项目 ──忠县皇华种子公司育种基地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审批为全国科普基地。2011年,忠县永辉蔬菜生产科普基地被市科协、财政局表彰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12年,忠县八斗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被市科协、市财政局评选为2012年市科普惠农助推农户增收计划项目全市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之一。三是结合“三进三同”、“结穷亲”、“科技大下访”等活动开展科技帮扶。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宣传党的政策,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指导产业发展。四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经济能人中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2011年,忠县科协在县委党校举办的共9期村支书、主任、文书培训班上开设了《现代科技知识与气象科普知识》课,不断提高了村级干部的科技素质。(江建华 编辑:渝科)

(来源:重庆市科协供稿)

篇10

3月19日,舒兰市白旗镇农贸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舒兰市“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的重头戏――农业科普大集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作为舒兰市的农业技术包保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门从站内主要业务科室、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市植保站、吉林市园艺特产站和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25家单位邀请近50名科技工作者,为农民送去丰富可口的“科技大餐”,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此次活动以“送科技下乡、紧锣密鼓备春耕”为主题,共分专家咨询区、科普光碟放映区、技术资料发放区、科普知识竞赛区、新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展示区五个板块。专家咨询区由省、市、县三级具有较高的农村政策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推广、植保、土肥、园艺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设吉林省级专家咨询台、吉林市级专家咨询台和12582信息专家平台,主要是现场为农民答疑解惑,解决农民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科普光碟放映区利用多媒体放映超级稻栽培技术、玉米需肥特性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实用技术光碟,增加农民学习的趣味性;技术资料发放区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1年精心编印的“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挂图”“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用的农药名单”、“农药安全使用常识”等技术资料,共发放30000余册份;科普知识竞赛区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精心筛选的农业常用知识,有奖问答发放奖品,只见竞赛区人头攒动,争先恐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新型植保机械展示区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现场为农民介绍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这次科普大集更加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需求,将传统说教式的技术培训与群众互动式科普交流活动相结合,更加贴近农村生产生活,贴近农民实际需求。通过活动开展充分调动了每名技术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积极性,这次活动办出了特色、体现出了水平、取得了实效。(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