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调研选题的考虑和调研简要情况
近两年来,中央、省、市、县高度重视农村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陆续出台一些列意见方案,指导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制定了消除村有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要求在2020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本人认为,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村级才能更好的为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办更多的民生实事,也就是更好的践行初心使命,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落到实处。
为此,本人选定了“XX乡村有集体经济发展”这个调研课题,通过实地考察了全乡7个行政村的村有经济发展情况,召开各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座谈会1次,发放征集意见表15份,收集意见建议22条,访谈二十余名群众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我乡农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发展不平衡,多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然为“0”、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2018年我乡7个行政村中,5个行政村暂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两个村收入在5万元以上,分别为XX村5万元和XX村5.57万元。
二、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关做法经验和效果
XX村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实现了村有经济从“0”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成功引进XX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全力打造100亩吴茱萸种植基地。建立了养鸡场,养殖土鸡1200余尾,种植西瓜10亩。一系列的举措,为梅溪村带了客观的集体经济收入
Xx村积极探索村有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在外创业的年轻党员返乡投资,助推村域经济发展。多措并举下,XX村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有效利用现有板栗林资源,采取嫁接的方式,争取以最低的投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方式发展村有经济,争取早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XX村和XX村通过合作社成功与农业产业种植大户合作种植辣椒60余亩。公司提供技术、种苗、化肥并负责回收,以此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XX村和XX村着手利用高山茶叶资源这一先天优势,与茶叶收购商、制造商合作,对高山野生茶叶林进行有限管护,提高茶叶产量,村集体从中收取资源管护费等形式实现村级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慢、底子薄、基础弱、收入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来源单一,发展活力不够。在有村级集体收入的两个村中,XX村收入来源只有上级财政补助款,XX村的光伏电站发电收入占总收入90%。单一的收入来源也决定了村有经济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高。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基础较弱。我乡7个行政村只有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比不到30%,无收入的“空壳村”占比超过70%,各村之间发展极为不平衡,且2个村收入仅为5万和5.57万,刚过“薄弱线”,总体发展基础较弱。
(三)发展依赖性强,无发展空间。两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XX村来源于上级光伏发电扶贫政策的收入占90%以上,XX村收入全依赖于上级公益林、天保林财政补助的收入。该两项政策性收入相对稳定,但也几乎没有增加空间。
四、制约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我乡位于幕阜山脉中段山区,离县城远,多个行政村位于海拔较高的山中,区位的劣势导致我乡基设施建设薄弱,道路建设标准低,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仍有部分自然村未通水泥路,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林业资源优势未发挥。我乡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拥有野生油茶林3.7万亩,野生高山茶叶万余亩,以及大面积的野生猕猴桃等天然资源。由于近年来缺乏集中有效管护,绝大部分资源产量低下甚至绝收,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村“两委”班子引领作用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我乡各村29名“两委”成员中,致富带头人寥寥无几,且“两委”成员年龄普遍偏大,经济意识不强、思路不广,不能很好的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四)致富能手示范带动性不强。我乡有不少产业带头人通过发展蔬菜基地、板栗基地、养蜂以及外出务工经商等逐渐发家致富,但他们尚未带动身边村民致富,致富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五)创新意识不够。部分乡村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创新意识。一是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足。二是畏难情绪突出,瞻前顾后怕失败,不敢承担风险,不敢大胆“闯”。三是缺乏发展和创业的激情,安于现状、不愿进取、得过且过。
五、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及对策
根据上级要求及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我乡村有经济两年发展规划:2019年XX村、XX村争取村有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20年XX村、XX村、XX村消除“空壳村”。
针对当前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XX乡实际,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二)加快土地流转,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村集体可统一从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在“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下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以发展集体经济。目前,我乡XX村、XX村已与农产品公司签订协议,由村集体负责种植辣椒等农产品,公司负责收购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两村各种植辣椒共30余亩,预计两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能达到6万元左右。
(三)借全域旅游之机,发展旅游产业经济。我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游客的逐渐增多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要着力做好水(温泉)和山(九宫南山)的文章,探索山水旅游发展新模式,村集以资源入股,分享旅游收入。
(四)进行低产林改造,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XX村拥有1000余亩的野生油茶林和板栗林,因近年来缺乏有效管护,绝大多数油茶林、板栗林产量低,资源未得到利用。村集体可组织对低产林进行改造,盛产后销售收入与村民分红,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篇2
[关键词]调研对象;调研的意义;企业调研
[DOI]10.13939/ki.zgsc.2015.46.147
1 调研的意义
市县的治理情况就是国家的缩影。只有市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风气良好,才能构筑起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整体风貌。一个市县的发展水平如何,是检验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市县“十三五”规划作为指导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大多为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同)组织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共同编制。调研工作则是编制规划的基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否重视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重视调研,求真务实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开展工作始终坚持的基本方法。深入基层,切身考察,到乡镇、企业、各部门去开展调查研究,才可以了解到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和实际情况,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
2 调研对象和主要内容
规划调研主要面向市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1 调研对象和参加人员
一般情况下,规划调研由市县发改部门人员会同规划编制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调研组开展工作。
调研对象包含政府各组成部门、各乡镇、各园区、重点大型企业及部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群众。其中,重点是各乡镇、企业及政府组成部门。
2.2 乡镇调研的主要内容
乡镇作为基础的组织,是切切实实的改革带动者和执行者。规划能否最终落实,关键看基层工作是否扎实到位。
针对各乡镇,主要调研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首先,要了解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各乡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乡镇在市县里的定位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次,要了解乡镇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情况,特别是需要申请列入县、市、省级重点的情况,为上一层级规划提供资料。再次,要调研乡镇主要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企业结构,以及和周边乡镇是否存在区域合作、空间布局方面合作。最后,了解当前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潜在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制约发展的瓶颈,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2.3 企业调研主要内容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是“十三五”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调研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是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是提出建议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三是企业希望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简政放权、土地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创新激励等;四是企业自身对于资源、环境、税收、就业等的影响和作用。
2.4 政府组成部门调研主要内容
如果说乡镇和县的规划是大小关系,乡镇是要做小而全的规划;那么政府组成部门的各个专项规划和政府总体规划则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专项规划是各职能部门等以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政府组成部门的调研,要以其所涉及的领域为重点,主要了解其专项规划的针对性、实用性,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的服从和衔接,以及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之间的统一。
3 调研的程序和方法
程序流畅,方法恰当,调研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
3.1 调研程序
调研程序可分为准备、调研、整理和总结应用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开始于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之初。市县发改部门充分考虑调研内容的必要性、可行性、适当性等,明确调研的任务、对象、目的、要求和意义。之后由专业咨询机构设计调研方案,并制定提纲,问卷,表格等,将调查内容具体化。
第二,调研阶段。发改部门和专业咨询机构成立调研组,依据调研方案,灵活选用各种调研方法开展调研。调研中应注意调研对象的确定和调研数量的合理安排,通常来讲,调研的覆盖面越广,调研的数量越多,调研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就越高。为保障调研的顺利进行,可由发改部门向政府上报调研计划,并由市县政府(人大)发文,安排具体行程,统一组织调研。
第三,整理阶段。将收集获得的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归类,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部分数据资料,可采用数据模型或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或验证假设。整理过程中要把握好真实性原则(整理资料的最根本要求)和准确性原则(描述事实要准确,特别是数据)。
第四,总结阶段。调研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编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导言、调研概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结尾。调研报告内容的最终落脚点是规划,对于调研中的各种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拿出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运用到规划编制工作中。
3.2 调研方法
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总体规划调研一般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普查作为较全面的一种调研方法,一般会对市县的所有乡镇、各政府组成部门进行调研。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但可以取得准确的资料。而重点调研则是一种非全面调研,主要用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它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少数重点内容所进行的调研。重点调研的特点是省时、省力,但基本上也能够反映规划调研中的主要内容。
4 调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各市县主体的差异
由于各市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不同,未来的空间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不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和任务也有所差异。“十三五”市县规划调研方案和主要内容的设计,要按照不同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各自的资源和比较优势,针对不同的主要矛盾,突出各自的首要任务,以达到不同的目标来进行。
4.2 注重专项规划内容的调研
规划编制的调研中,要注重对各个专项规划中内容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内容的甄别和判断,要善于倾听各部门和行业的意见,修改存在矛盾的规划,精减由市场起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领域的规划,将一些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但不宜编制规划的领域调整为行动方案或专项政策。各部门、各领域的相关规划、行动方案、专项政策,要围绕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形成落实总体规划的支撑。
4.3 注重基层和群众的声音
市县范围虽然相对有限,但谋划发展,筹划空间,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考虑,更需要进行大量深入调研和论证工作。所以,调研不仅仅是实地调研过程中一阵风,也是在整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长效的制度和习惯。要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当现场调研、座谈会结束后,仍然可以让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共识,使调研成果和规划编制既有利于明晰政府职能,又有利于引导市场和服务公众。
综上所述,规划调研作为编制工作的基础,在调研中要紧紧围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重点考虑关系到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问题,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设计调研方案,科学编制调研报告,并应用到规划编制中去,使得规划成为指导市县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参考文献:
[1]吴宜夏.协同创新思维下的“十三五”规划编制[J].北京观察,2015(7).
篇3
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一年来,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联系界别、联系委员的桥梁作用,为发展凝聚智慧,为政协工作增添活力。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调研协商成果丰硕
调查研究是政协参政议政、咨政建言的基础,而精心选题又是做好调研的前提。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结合实际,精心选取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建议,有效呼应社会诉求。一年来,各专门委员会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责、建言献策。
(一)调研视察专题建言求“准”。把握和遵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研究分析困难和挑战,开展了外来投资企业在发展情况、观光农业发展、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大健康产业发展、户外运动路径建设、民间收藏品情况等专题调研视察,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报告和社情民意,得到市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提出的《关于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由人居办牵头制订方案进行落实办理;《民间收藏品情况报告》受到市委高度关注,由政协主要领导牵头完成史迪威公路博物馆迁建。
(二)课题研究探索对策求“实”。选择事关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思考研究,研习文献资料,把握前沿知识,形成了全市社科类重点课题《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对策思考》、《南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建议》。《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建议案》呈送市委政府后,市委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成立了建议案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规划》。
(三)借力上级政协建言助政求“高”。在配合全国、省、保山市政协到腾开展的调研视察和省政协、保山市政协全会中,积极提交直接反映关系发展的工作建议,提升了建言献策的高度。
二、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作用,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市政协设有7个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发挥工作优势和特点,创新履职方式,做到各展其长、各尽其能、各显特色。
提案和社会法制委:创新提案工作思路,提高提案工作质量。一是制定出台了《政协市委员会提案办理协商实施办法》《政协市委员会关于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的意见》,修订《政协市委员会提案工作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推动提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着力提高质量。把提高提案质量作为工作重点,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特别是注重征集引领,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保证提案“言之有度”、“言之有物”。三是改进工作方式。启用提案信息系统,提交审查、办理督办、答复归档等都在网上完成;坚持召开提案集中交办会,会上由主要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实施提案办理中期推进,实时了解落实进展。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传承历史文化,助推发展。一是坚持以推进地方特色文化繁荣发展为目标,以弘扬腾越文化为己任,编纂出版了约40万字的《走出去·曼德勒篇》文史资料,撰写了《经济社会繁荣时期历史探究》课题报告,完成了《人在港澳》的采访稿件;协助完成《侨乡文化记忆》、《文化志》等编审工作。二是挖掘盘活旅游资源,参与《徐霞客邮记徐霞客游线标志地》部分邮票和标志地的宣传工作。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领导到腾工作照片收集,组织参加了省政协成立七十周年书画摄影展。三是积极参与清明烈士公祭、烈士纪念日公祭及祭孔大典、开笔礼、成人礼活动,传承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经济和农业农村委:聚焦深化改革协商建言,协商民主富有成效。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着力点,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考察、会议等活动。聚焦外来企业在发展情况,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亲商”、“安商”、“惠商”环境整治工作,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研。提出了提升政策服务水平,努力突破融资难瓶颈等具体建议,助推我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形成以对外开放为重点的新格局等中心工作。
教科卫体委:聚焦民生改善,推进工作提质增效。一是精心选题,认真开展调研视察。组织委员开展了市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的调研。二是突出实效,精心组织提案。组织委员和所联系的界别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撰写成提案提交政协全会。三是不断创新拓展载体,深入助推教育发展。周密组织实施爱德基金农村孤儿助养(e万行动)与“未来工程师”及澳门善明会家庭特困学生爱心专项资助等助学项目,截止2019年10月,长期受助在册孤儿、家庭特困学生 878人,累计受助学生985人,年内协调争取到各类公益资金260余万元,其中发放到受助学生226万余元。
民宗宗教华侨和外事委:发挥桥梁作用,推进对外合作。一是加大对委员的联系服务工作力度。2019年全会期间,民族宗教界委员共提出提案5件,均全部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办理。二是主动联系“伊协”、“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佛教协会”和“道教协会”、民宗局,协助做好民族宗教界群众的意识形态研判工作;三是对市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调研。四是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把握世界云南同乡大会在芒市召开的机会,广泛联系前来参会的籍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和侨团。共接待台北云南同乡会张标才副理事长、澳门缅侨互助会、缅甸密支那云南同乡会、缅甸密支那和顺同乡会、缅甸曼德勒云南同乡会尚兴玺会长、泰北华侨社团等6个团体,近100人;三是海外侨情资源库建设取得初步进展。缅甸、泰国、台湾、香港、澳门主要社团负责人、有代表性的籍华人华侨及与联系较多的知名华侨华人联系名单达到近200人。四是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成效,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添劲助力。2019年组织开展文化宣讲、文艺展演、经典诵读活动36场次,受众15000余人次,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两个、示范学校三所。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凝心聚力谋良策,履职尽责促发展。
篇4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对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上普遍不重视,这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
1.1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主导下的内部治理
这些企业大多由家族成员携手创业而成,因此创业者对自己的企业往往保持着相当的控制权。其股权结构必然要“一股独大”才能保证其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小经营范围有限等原因能实施有效控制,!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凭直觉和经验就能够自己独立地开辟一个领域,实现能人治厂。因此“一股独大”在中小企业创业阶段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决策方式:多以个人决策或家庭决策为主$这种决策方式保证了企业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能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但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增大$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创业初期是高效率的!然而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综合素质还不全面的!缺乏集体的决策机制!特别是干预一个人的错误决策乏力时!企业的决策风险极大$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规模化常常与家族式管理模式发生冲突$
领导结构:在家族企业中公司总经理与董事长常常集于一人,企业由某一强势领导者控制。理论界关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应该兼任还是分任的讨论很多,也各有利弊。家族企业中不仅两职合任对策,而且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一人,往往是企业主担任。一般而言,在外部治理机制偏弱的中国,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制度不确定性大的情况下,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任应该是较好的选择。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两职和任的劣势就显现出来。
内部人控制: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中的“强管理人”弱股东格局不同,家族控股的中小企业内部人控制表现为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中小企业由于能人治厂的现象比较普遍,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决策权向掌握信息的人转移,会弱化小股东对企业决策的干预,导致企业的决策由企业经济目标向大股东经济目标的偏移。尽管“内部人控制”在某种意义上有可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但是这却与OECD规定的原则相违背。
接班人风险:在现实经济中!民营企业的接班风险总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坎。对于尚未实施职业化经理经营的家族式企业,其接班人的风险非常突出。总裁做为一个自然人,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能人治厂必然会导致企业对某个人的严重依赖性,接班人风险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大坎。因此,现实经济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民营企业往往难以逃脱“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衰亡”的规律。
因此,家族式的内部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策,然而它也将日益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2中小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
外部治理机制又称为市场控制机制,包括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股票市场及并购市场。对于大多数未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股票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空缺。中国现有的非常欠缺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尚属家族管理,根本不是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因此,职业经理人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中小企业而言也可以说是空缺的。
产品市场:如果产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那么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者就会承受来自市场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会使其产生努力工作的动力。可见,产品市场也可以有效地约束经营者行为。前文分析,中小企业进入的行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或为垄断竞争市场。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产品市场能明显对经营者产生压力,达到约束经营者行为的效果。
并购市场:又称控制权配置。外部政策环境公司控制权争夺则被视为一种制约经营者行为的有效手段。控制权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仅把所有的公司都置于潜在的接管风险之中!而且还对公司经营者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因机会主义行为或业绩不佳而被替换的危险随时存在。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公司资产规模小,更容易被其他公司接管或兼并。因此,对于中小企业对策,并购市场也是约束公司经营者的一个强有力的机制。
二公司治理理论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学者贝利和米恩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以来,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其中最具经典意义的是“两权分离理论”,“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由此形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理论框架。
(1)两权分离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这一理论是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对股份公司主要特征的描述。在业主制或合伙制这徉传统的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合一的,所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机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在股份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分离的,这时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成为一个主要问题。较早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是亚当.斯密,斯密在其经济学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在他看来,股份公司经营不善的原因是由于非所有者从事经营管理,也就是说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受托从事公司经营管理的董事是不可能像维护自身利益一样去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斯密切中了股份公司的根本特征和主要问题,而他对解决两权分离问题的悲观认识是有历史发展的局限性造成的。凡勃伦于1924年出版的企业理论》一书是二十世纪两方经济理论中较早对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进行研究的著作。与斯密的悲观论调相反。凡勃伦是赞成所有权与控嚣权分离对策,共认为这种分离是有效率的。凡勃伦把企业家称为各种类型的经济工程师。他相信通进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经济工程师能够提高技术效率从而增加产出。贝利和米恩德研究表明,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经营者控制已经成为一种能大量观察到的现象。他们的研究绪论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现代大企业的控制权已经不可避免地从是如资产所有者手中转移到经营者手中,钱德勒的研究表明,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企业经营者控制权从所有者向经营者的转移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在美国的一些主要部门中,经理式的公司已经成为现代工商企业的标准形式。
(2)委托理论。现代公司的根本特征就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股东虽然是公司的出资人,但他们却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其经营行为的风险由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来承担,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使具有自身独立利益的人来维护委托人利益的问题,而这正是委托理论分析研究的问题。委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公司股东是公司所有者,既理论中所指的委托人,经营者是人。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具有不同于公司所有者的目标函数,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即如何使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问题。具体地讲,就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策,促使经营者为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服务。
(3)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理论的缺陷是,公司天生就归出资人所有,这就排斥了公司其他利害相关者担当委托人的资格。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各种投入的组合,股东仅仅是资本的提供者,除此之外,供应商、顾客、贷款人,特别是公司职工对企业都作出了专门化的特殊投资,企业经营对他们的影响和对股东的影响一样,他们也应当享有公司治理权,利害相关者正好弥补了委托理论关于委托人资格仅限于股东的缺陷,这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布莱尔是强烈主张利害相关者进入公司治理的,按照布莱尔的观点,公司应当承认利害相关者的所有权并吸收利害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波特也提出与此类似的主张,认为应鼓励长期职工所有权,鼓励公司董事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应该给予主要顾客、供应商、融资顾问、职工和社区代表在董事会发言权,张维迎认为,利益相关者要不要参与企业治理,什么情况下参与企业治理应视企业经营状态而定”。
三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3.1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规制
从公司治理的运行机制分析,公司治理可以视为对初始契约没有特别规定问题作出决定的制度安排或制度设计。因此,公司治理的基础是契约治理,是公司自治和法律规则的统一。以《公司法》、《证券法》等为核心的法律规制的完善,不仅有利于确立并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而且有利于优化其外部治理环境,弥补合同章程、市场、文化等非正式性制度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作用的局限,促使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已经进入了有章可循的发展阶段,并且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公司治理的法律体系:如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行政诉讼法、民法、刑法、破产法及相关的一些司法解释。但这些立法在规制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如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以法律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已开始走上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是,随着《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的逐步深入,这部法律文本的缺陷就很快暴露出来。如重政策指导轻法律强制性、缺乏实质性和可操作性的条款、可诉性不强———没有直接赋予中小企业基本的法律诉讼权利等。因此,该法的实施并没有实质改变中小企业治理的外部环境,如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程依然缓慢,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等。又如《公司法》,通过强制性规定,明确和规范了公司各组织机构的权力、义务和责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是公司内部机构的分权制衡机制,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但我国《公司法》在规范公司结构之间仍存在不足,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权分工欠科学,职权边界不明确且职责的程序性保障制度有缺漏;经理职权的法定化且部分弱化了董事会职权;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并造成董事责任淡化等。
现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和维护能够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性妥协机制。法律既是社会程序的工具,也是利益协调的手段[1]。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规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调整机制,使中小企业中利益相关者不同的权利请求在相互冲突中达到法律关系的动态性平衡,是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性保障。
3.2、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市场环境
3.2.1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
基于新古典的资本市场理论的分析,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股东投票机制又称“用手投票”机制。即如果由于管理层的无能或懈怠,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上行使否决权;基于“用脚投票”机制下的并购接管,以实现控制权的转移并撤换管理班子[2];基于股票市场价值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以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业绩股份、股票赠予等各种形式为内容的股权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影响的因素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换而言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健全的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资本市场必须是有效市场,所有的公司治理机制都要求股票价格能够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目前,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将上市对象锁定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只有中小企业板,由于中小企业板的整体规模太小(易纵),一股独大,上市门槛太高,交易制度包括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股票市场信息有效性差,投机性强,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失灵——公司的基本面,因此,股票市场在改善中小企业治理所起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籍此发挥其本身应有的公司治理功能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话题。而事实上,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专业突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且成长前景良好的优质人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有着强烈的外部融资需求,也有着迫切的公司治理需求[3]。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培育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创新中小企业板,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3.2.2 产权市场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产权市场其实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体系缺乏和制度不健全,中国的产权市场仍没有融入资本市场。而且,由于企业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及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使得企业的产权市场呈现出它的“独特性”。纵观海外,目前并没有一个像我国这样的“有屋顶”的有形产权市场,这也是我国新兴的产权市场与国际惯例之间存在的最大差别。产权市场的功能之一是能够实现资产的流动,引导资源重组,让那些闲置的、效益低下和竞争力弱的资产流向急需的部门;让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效益低、竞争力弱的企业,促进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流动。产权市场的这种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及融资功能(产权市场为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融资提供可能性),其实质上都会带来中小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的转移和部分让渡,从而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尽管在产权市场上,资产交易的数目和金额都还不是很大,但市场供求方都有迅速扩张的潜力[4]。因此,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产权交易平台,使其能够通过规范的产权转让活动实行融资和所有权控制权的转移,是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外部环境不容忽视的问题。
3.2.3建立区域性经理人市场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默认为,约束企业经营者的一种压力来自经理人市场。一方面,该市场按企业的经营绩效对经营者进行分类并支付报酬;另一方面,潜在的经营者对评价他们绩效的机制极为关注。在竞争的经理人市场上,报酬机制对绩效缺乏反应的企业必定留不住好的经营者。经理人市场是根据企业绩效规定经营者的外部机会工资的,所以每个经营者都会受到其它经营者的监督。国外成功的企业经验表明,对经营者的准确评价以及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离不开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健全企业经理人员的市场对于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思索的是,由于中小企业在企业群体中的相对弱势以及对社会关系网的依赖等原因,因此,建立区域性的经理人市场无疑是一种理智的现实选择。实际上,在中小企业与区域经理市场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理市场主体———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并保证了其供应;而企业的由小至大、至强也迫切需要职业经理人的智力投入。
3.3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
3.3.1股东利益
(1)建立中小企业关联交易表决回避制度。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一个主要手法就是关联交易。由于关联交易本身存在较大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可能对策,因而规范关联交易应成为公司法的一项任务。较为有效的做法是建立关联交易表决回避制度[5]。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在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中小股东是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其原因是由于持股少,行使权力的成本过于高昂,行使权力不经济。如果引入现代通信技术,中小股东就可以方便地、低成本地行使投票表决权。例如,可以通过Internet召开网络股东大会、建立电子投票系统方便中小股东投票,在个人投票人数增多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就可以通过人数优势极大地影响公司决策。
3.3.2小企业董事会履行职责。董事会是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机构,它能否正常履行职责对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1)完善中小企业董事会结构。中小企业的股东几乎天然都是董事,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单一的特点,在决策时不能做到集思广益,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在董事会成员中,企业的创业者固然必不可少,但还应包括代表技术和资金的董事。在物色适合的董事人选时,应优先考虑下列人员:一是财务和资本运营专家;二是行业专家;三是管理专家。
(2)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最大特点在于他的独立性,在独立性中最重要的是指财产要独立于公司,也就是说独立董事不能具有大额的股份,或不能是公司的股东,并且不应代表任何重要的股东。要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还应该从其产生方式入手。从目前公司治理的实践看对策,最合理的办法是把累积投票制引入中小企业独立董事的选举机制。
3.3.3企业监事会职能。要强化中小企业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有效扭转当前中小企业监事会地位低下、监督职能弱化的现实。
(1)建立中小企业监事会成员责、权、利对等机制。《公司法》相关条款规定了监事会成员的责任、职权,但对于监事会成员的利益《公司法》的所有条款上都没有涉及。目前必须使监事会“责、权、利”之间相对称。笔者认为,可行的方法是由《公司法》修订相关规定,全面细化监事会成员的责、权、利相关条款,从而强制中小企业对监事会实行有过必罚、有功必奖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激发监事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2)保证监事会成员的独立性,提升监事会地位。在公司治理的实践中,我国中小企业的监事会却受到大股东控制,成了股东会和董事会的附属,基本失去了独立地位,监督成了一句空话。要想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主要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对监事的任期进行严格规范;二是监事的来源应该多元化。
四结论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特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大环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生态条件决定了照抄照搬国外公司治理的经验与照抄照搬大企业的治理模式是不行的。因此,只有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规制,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市场环境,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季卫东.当前法律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法学,1993。
[2]赵增耀,刘新权.西方关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辩论及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2,(5)。
[3]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小组.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报告[J].证券市场导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