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方案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方案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践方案概述

篇1

关键字:房建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1.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形势需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工程进度影响工程质量,对企业发展不利。

2.形势在变化,企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3.在我国职业伤害事故中,建筑业事故伤害仅次于矿山,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在事故发生如此高频的建筑业领域内,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施工企业及各级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4.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筑法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二、房建工程中导致安全问题原因

1.安全意识欠缺

安全意识欠缺是导致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许多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道路不畅通、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施工现场无安全标志或有安全标志而悬挂位置却不合理、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生活设施不符合规定等现象,安全状况一直得不到彻底改善。

2.教育培训不及时

施工企业招收的大部分工人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防护能力差。很多工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没落实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直接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

4.安全防护不规范。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不规范,安全防护设施不能按规定配备到位等。施工机具质量不合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阳台周边、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通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的外侧边等不大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闭: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和地坑口无护栏、防护盖及安全警示标志等常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5.安全费用不到位

在施工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为节约成本,在选择施工单位时不能很好按照企业管理规范去考察施工企业的业绩情况和管理水平,仅以底价中标作为首要标准。施工企业为了最大利润,压缩安全防护专用费用,不按相关规定购买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等,使许多危险源无法控制,为施工现场埋下安全隐患。

6.现场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许多中小型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摆到正确位置,不能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筑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安全施工监管薄弱,只重视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

7.施工人员素质低。

管理队伍素质低,对结构复杂及高技术、新工艺大量应用的新型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知识欠缺,现场的安全措施多数依赖于经验做法,给安全生产留下重大隐忠.安全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且公司对设立安全员岗位不重视,且安全员对自身责任认识不足。施工人员主体大多是农民工,流动性大,安全素质低,存在侥幸心理,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大量的安全事故。

8.安检措施难落实监管不力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缺乏相互有机配合机制,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导致事故频发。

三、加强房建工程安全作业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安全培训

要想搞好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2.提高安全意识。

要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和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施工现场堆放的各种物料分类放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要对楼梯口、进出口、洞口、预留管道口等进行严格保护,建筑进行全封闭保护,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安全标志牌。同时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配备安全帽,给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对违反者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让所有施工人员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意识。

3.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规章制度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元素,安全施工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但方便于企业日常施工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根据安全法律和相关的行业规定而制定的,并且其内容应满足内容的全面性和明确的针对性。在制定企业施工安全规章制度时,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参考,以实际情况为原则,才能有效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要落实奖惩制度,激励安全先进。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严格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水平提高。

4.落实安全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具体人员。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贯穿到施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体系的建立,把各职能人员、施工项目经理、安全员等联在一起,重点监督检查项目施工过程中设施的安全性、防护的有效性,使管理人员增强管理意识,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

5.完善施工的监督体系

①承包施工的单位,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③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6.规范安全防护。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方面,要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坚决淘汰已报废的机械设备。对购买使用的设备要一律实行备案制度,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禁止对运行中的设备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以保障施工设备正常运转。

7.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在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建筑施工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设置抢险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结语:房建工程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程的直接建设者和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管人员,必须在了解工程质量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工程把好安全关。

参考文献:

[1] 程爱民.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J]. 建筑安全. 2005(06)

[2] 杨宝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J].职业,2007(12).

篇2

关键词:磺胺;兽药残留;危害;检测方法

随着全球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磺胺类兽药是畜禽抗感染治疗中的重要药物,是畜牧养殖业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1】,磺胺类药物经各种给药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后,可转移到肉、禽、蛋和乳等动物性食品中,使用不合理很容易在动物组织中造成残留。近几十年来,磺胺类兽药残留现象非常严重,经常在畜禽和水产品中出现。食用磺胺类药物残留超过限量的动物性食品,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多种危害。因此,作为动物性食品安全监测技术支撑的各种检测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的高度重视。

一、磺胺类兽药残留原因与危害

1、引起残留的原因

(1)养殖业使用标有停药期的动物用药品及含药饲料添加剂后,未遵守停药期就将禽畜、水产品类及乳蛋品等出售,这是造成药物残留最主要的原因。

(2)在治疗动物疾病时错误用药,如用药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以及用药种类等不符合用药指标,有可能延长药物在体内残留时间,从而增加休药天数。

2、对人体的危害

人类经常食用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就可能引起磺胺类药物在人体内蓄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主要表现为肾脏损伤,过敏反应,抑制造血系统,细菌抗药性。有资料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在连续给药中能够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及甲状腺滤细胞腺癌,具有潜在的致癌性【2】。实验发现,在胎儿器官形成期和哺乳期接触磺胺二甲嘧啶使子代大鼠呈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3】。

二、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

各国政府对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使用严格规定了最高残留限量(MRL)。目前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均将磺胺类药物列为动物饲养过程中限制使用的药物。欧盟、美国及我国规定磺胺类药物MRL为0.1 mg/kg。磺胺二甲嘧啶:0.1 mg/kg,日本规定为0.02 mg/kg,并且具有逐步严格控制的发展趋势【4】。

三、磺胺类兽药对食品的污染情况

磺胺类药物残留问题的出现已有近30年时间,超标现象比其他任何兽药残留都严重。

刘清等在2003年调查了兰州地区鲜牛乳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情况,高效液相测定样品。阳性样品占37.78%,含两种以上磺胺类阳性样品占7.41%。

汤丽芬等人在2003年6月对广州某地区猪、鸡、鱼肉、肝脏、肾脏共140个样本进行了测定,肝脏、肾脏中的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唑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103.7 ± 419 µg/kg,385.0 ± 147 µg/kg,108.8 ± 67.9 µg/kg,可见动物内脏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量严重超出MRL。

侯为道等考察了成都地区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水平,发现兽药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尤以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残留水平较高,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啉阳性检出率分别高达22.12%和20.35%,阳性超标率分别为44.00%和34.78%。

由以上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目前养殖中磺胺类抗生素滥用的现象非常严重,残留和蓄积严重,人们长期食用这样的食物,势必会引起人群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四、磺胺类兽药的常用分析方法

目前已有大量技术用于磺胺药物残留水平的检测,这些技术包括,微生物法检测,免疫学分析法,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C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使用生物传感器等方法和技术。

1、微生物学方法

微生物法不需要专业昂贵的仪器,对于少量样品的检测较为理想。然而,微生物法仅限于那些可促进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的检测。多被用于牛奶中磺胺类药物的筛选。采用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菌株可对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进行检测,可在低于MRL水平检测某些磺胺类药物残留。

2、仪器分析法

近年来,用HPLC方法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磺胺类兽药报道比较多,由于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是磺胺类兽药残留分析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次分别是气相色谱(GC),毛细管电泳(CE) 及薄层色谱法(TLC)。

仪器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但需要昂贵的资金投入,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且需专业人员操作,不利于现场的快速检测,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免疫检测方法

免疫分析是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5】,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或检测。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相比,免疫分析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容量大、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检测中。

常用的免疫分析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传感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测定法(GICA)。

(1)ELISA法

使用酶标记,避免了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性污染和标记物的稳定性问题,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目前已有许多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商品化ELISA试剂盒。刘智宏、杨红报道了鸡血清、牛奶、猪血浆和猪尿中SMZ的多克隆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赵丕成等成功研制出抗磺胺嘧啶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检测限达0.6 µg/L。

(2)GICA法

GICA是20世纪90年代在免疫层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技术,是一种将胶体金颗粒作为标记物的一项新技术,以微孔膜为固相载体,包被已知抗原或抗体,加入待测样本后,经微孔膜的渗滤作用或毛细管虹吸作用使标本中的抗体或抗原与膜上包被的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胶体金标记物与之反应形成红色的可见条带或斑点。所以为不需要任何仪器的试纸条或试剂盒法的免疫检测提供了可能。这种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稳定性好,结果准确且易于判定,特别适用于残留监控中现场的快速筛选监测分析【6】。

五、讨论与展望

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不断研制各种兽药残留快速、灵敏、便携的检测方法,是实现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有效监控措施。但仅仅通过提高检测技术是不够的,应从立法角度制定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提高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提高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杖榴.兽医药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24.

[2] 王津涛,生,孙丁等.磺胺二甲嘧啶对大鼠早期身体及智力发育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2):85-87.

[3] 孙丁,王津涛,生.几种甲状腺素干扰物FRTL-5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功能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147-149.

[4] 何继宏.磺胺二甲嘧啶单克隆抗体制备和ELISA检测方法[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5] 方邢有,高志贤.食品中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的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2):254-256.

[6] 杨振修.胶体金在标记免疫测定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7,4(2):91-93.

篇3

考虑到演播室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制作综艺节目、访谈专题、互动走秀节目为主,演播室按全景区设计。

本演播室灯光悬吊装置系统,不同于以往的单纯采用电动行车、水平吊杆、组合吊杆、垂直吊杆及滑轨系统等组合形式,而是采用电动提升机提升可任意组合的吊挂结构形式,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便于使用和维护,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灵活布光方式,演播室的演区采用单点提升机组成点阵式吊挂提升系统。灯光设计人员可以任意组合这些单点提升机,同时配置与单点提升机分离的灯光专用组合灯架。可以根据需要组成不同的结构造型。给使用这个演播室的节目编导、灯光设计人员、舞美设计人员充分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播室演区采用的单点提升机设备可单控,也可多台集中控制运行,采用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电机及减速机。

演播室设置多功能水平吊杆多套,分别布置在演播室四周。在多功能水平吊杆上设置有调光/直通一体化回路、DMX512信号回路、网络控制插口。多功能水平吊杆可悬挂数字化灯具、电脑灯和光束灯等设备。考虑到舞美布景的需求,在演区内预留多个单机吊点(设备层下焊接挂钩),预留流动单点吊机支架,可以通过单点电动吊机配合流动支架提升景片、LED屏幕等舞美设备器材。吊机控制系统为独立控制系统,吊机可单控,也可多台集中控制运行。原则上就是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在充分保证技术先进性的前提下,结合多年相关经验,采用的先进技术是与实际电视制作需求相吻合。

在系统功能设计上,悬吊装置控制系统采用总线分布式闭环冗余设计,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使用简洁、便于维护。

操作控制终端可为电脑控制台和掌上控制器及流动笔记本对系统进行控制。电脑控制台控制软件图形化操作界面(与演播室实际吊杆、灯具布置图纸一致),要求系统可显示每台设备的管理信息、编号、运行位置,直观易用。

控制系统采用位置闭环控制,可以检测出吊杆升降的高度,吊杆位置可以预先设定,电脑控制台可自动控制吊杆升降到指定位置。各个吊杆位置可按场景记忆和调出。控制系统具备返错功能:电源过压、欠压、电机堵转、缺相、过流等故障信息以及吊杆高度、限位状态等运行参量能返送回电脑控制台,使操作人员能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操作方便。控制系统配备严格的防误操作功能。

控制系统应设置应急操作按钮,遇到系统失控时,能迅速切断吊挂系统电源。

需要强调的是在悬吊装置的施工安装中,所采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的规定,所有电动提升机械装置及灯光用电设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演播室及剧场有关电动机械吊装装置安全规定、电气使用和控制安全的规范、规定。主要施工人员应对所安装的灯光设备的结构、性能、安装要求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对重要工序,施工单位应事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改建后的灯光系统既要有实用性更应具备可扩展性,演播室需要迎接和面对伴随着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共同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的灯光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控制系统协议的适用、接口的适配。做到既满足当前需要,系统实用可行,又预留未来扩展的空间。演播室灯光网络系统是新一代高速网络与智能数字控制设备的集成,采用以太网和DMX512并存的设计。既满足了当前的使用要求,又为将来的系统升级、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网络系统控制调光是当今国际趋势,要求采用国际通用TCP/IP协议为基础、支持USITTDMX512/1990协议,舞台灯光以太网络控制协议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Art-Net或ACN协议,同时可提升至将来国际统一标准的舞台灯光以太网络控制协议的现代化高速度网络系统。

灯光网络主干网采用环形架构。演播室内主干网采用以太网回路,以超五类网线作为传输媒介,将设在灯光控制室、灯光设备间、灯栅层处的网络信号柜相互连接。网络信号柜至演播室内各处节点的信号传输采用5类线带屏蔽功能。灯光网络系统在设计上应有冗余和备份。

调光设备作为灯光系统的控制中心,本身的稳定和调光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演出效果。因此,配置稳定可靠的调光设备是必须考虑的前提。

调光系统是灯光系统的核心,调光系统中的调光台和调光设备,是重中之重,选用信誉良好、具有高可靠性的名牌产品是更关键的;

调光系统是灯光系统的核心,整个系统要求控制器在突发故障情况下,具有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节目录制,系统设备必须符合G043582,G044218标准;

控制台具有DMX512接口,以太网接口;支持Art-Net或ACN灯光网络控制协议(或可以方便升级到未来统一的灯光网络协议);同时具备可扩展控制更多通道的能力。

演播室需配置设有多路4KW调光/直通回路,多路4KW直通回路的调光、直通立柜,采用国际知名品牌,每个回路≥4KW调光、直通输出;柜体全中文界面,故障时报警并提示处理,可远程设置和修改调光柜工作参数。对输出状态,如开路、短路、温度、供电等进行监控;

网络化的全数字设备,2路DMX输入;

具备两个控制模块且互为动态热备份,一个控制器故障时,无间断自动切换保障演出,调光精度不小于1024级;

输入控制信号中断时具备最后场景保存功能,避免黑场,调光柜柜体具备10个以上预存灯光系统场景功能;

还要配置带有回路插座、LED屏幕插座的舞美配电箱及流动配电箱

采用的调光/直通监控系统,由具备网卡的台式电脑、应用软件组成;

全中文界面、图解式软件、具备远程实时监控调光柜系统工作状态信息功能,故障时能智能化报警并提示处理、可远程设置和修改调光柜系统工作参数;

可实时监控灯光电力状态,设定用电权限,超限时能智能化报警提示,也可远程修改权限参数;

文件备份软件能通过网络实现灯光控制系统中各设备驱动程序软件、灯光控制文件和数据备份存储、调用恢复功能。

网络传输系统的稳定、可靠是灯光控制信号传输通畅、安全的必要条件。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做到系统操作便利,人机接口界面简单、易懂。

为了使陕西电视台600平米演播室成为高水准的电视节目制作场所,作为整个演播室制作系统中重要环节之一的演播室灯光系统必须是可靠的、高质的、先进的、灵活的、全面的。因此,深化设计后的设备层必须要满足上述灯光系统的先进成果和理念。

对于灯光设备层的改造,因为现有主结构体系不能大变(结构吊杆、主承重钢梁不能改变),次梁应根据灯光设备安装的需要可作局部调整。原则上就是,在保证承重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保证技术的先进性,采用的先进技术是与实际电视制作所配置的灯光设备需求相吻合的,而不是华而不实。既能满足灵活可变的多形式布光要求的设备安装需要,又能满足装修、消防、空调等多个相关专业的合理、方便使用,并要求工艺美观、设备检修方便。

灯光设备层的改造,必须根据现有的建筑结构状况及现有设备层结构形式及其自重,充分考虑改造后建筑结构的承重及设备层的承重,确保改造后结构和承重的安全性;

灯光设备层改造后的构造形式,必须满足灯光系统灵活可变、全景区、多形式布光要求的吊挂设备安装需要,同时满足装修、消防、空调等专业的便利工作使用,要求工艺美观及设备检修安全、方便;

灯光设备层的材料规格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材。

灯光设备层的安装和拆卸需专业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施工,并且需要拿出详细的安全实施计划。

应符合国家和广电行业相关标准,必须遵循以下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GB500l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最后就是关于灯光系统的调试。

依据的标准及规范: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为GY5070一200《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系统调试应包括:悬吊装置系统、调光系统、灯具系统及灯光低压配电系统。

灯光系统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必要的现场清理,保证设备内外不得有积尘、积水、油渍或其他污染,桥架或线槽内的杂物,盖好桥架、线槽盖板,盖好活动地板的盖板。悬吊系统的调试应符合有关上述规范、标准的规定。

调光系统的调试应符合有关上述规范、标准的规定。

灯具(含光源)的调试应符合有关上述规范、标准的规定。

灯光专用低压配电系统调试指标应符合GY/T152《电视中心制作系统维护规程》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关于灯光系统验收

灯光系统的验收范围为悬吊装置、调光设备、灯具、及灯光低压配电。

篇4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民主、完善社会法制、建设法制国家的重要体现,也是让政府信息资源得以被民众知晓、让社会充分共享并有效利用的必由之路。

我国非常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近年来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与制度,特别是2007年4月5日由总理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从以前的理论探讨和立法研究阶段进入了关键性的实施与落实阶段,这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电子政务的重大进步。

但从总体上看,政府信息公开当前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实践多年,而国内尚处在实施启动的初级阶段;国外(特别是美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府信息定位系统(Govemment Infor-mation Locator Service,GILS),而我国相关的实践和应用研究还刚刚起步;国外已经有了一整套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而我国已经的部分相关标准和规范还比较粗糙,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和软件,而国内在技术上如何实现与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空白。突出表现在: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与实现方案,包括政府公开信息目录体系的信息资源分类、元数据、目录编制规范、信息标引与著录规范、相关平台与软件工具、网上实现技术方案等。

2 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技术问题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落实《条例》既是政府的一项行政工作,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并不像某些政府官员所想象的只是一项行政和执行工作,也不像某些计算机专家所以为的只是简单的软件开发与信息。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研究和编制,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与之相关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标准规范层面

2007年9月,国家的推荐标准GB/T 2106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于今年3月1日起开始试行,它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研建提供了基础和参照。该标准共包括5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框架》、《第2部分:技术要求》、《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第6部分:技术管理要求》。此外,国外政府信息及电子政务实践以及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献著录标准规范等,都可作为相应的技术参考。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研究。信息分类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标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未来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否则,又将形成一系列的信息孤岛。GB/T21063中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一个基本的主题分类类目表,共21个一级类目和133个二级类目。但其中很多类目并不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为此,需要充分调研国外政府信息分类方法和相关标准,提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应细化到三级类目)及编码方案。在具体分类中,应保证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的稳定性,三级及以下类目可以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在必备类目之外做适当扩展。此外,在分类上,目前可能只采用了主题分类,但将来要扩展到机构分类、题材分类、服务分类等多种分类方式,以便于对信息的组织、检索和获取。

美国政府印刷局的GPO ACCESS网站上将联邦政府信息按照主题分为11个一级类目,分别是商业与劳工,教育,环境,食品药品,津贴与奖励,健康医疗,军事与安全,科学技术,货币与经济,社会事务,交通。

英国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列表GCL(Government Category-List)属于“英国电子政府元数据框架(e-Government Metadata-Framework)”的一部分,它主要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有12个一级类目,125个二级类目,280个三级类目,80个四级类目,7个五级类目。一级类目分别是:农业,环境与自然资源,艺术、娱乐与旅游,商业与工业,犯罪、法律、司法与权利,经济与财政,教育、职业与工作,政府、政治与公共管理,健康、营养与看护,信息与通信,国际事务与国防,公民、社区与生活,科学、技术与创新。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核心元数据方案研究。元数据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核心和基础。GB/T 21063中提出了一个核心元数据方案,规定了6个必选的核心元数据和6个可选的核心元数据,用以描述政务信息资源的标识、内容、管理等信息,并给出了核心元数据的扩展原则与方法。但这个方案并不完全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因此,要在充分调研国外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子政务核心元数据进行改造,制定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核心元数据方案。例如,根据《条例》的要求,至少要将名称、索引号、内容概述、生成日期这4项列为必选的核心元数据。

国外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都伯林核,ODC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DC-Government:另一个则是以美国GILS为基础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2001年9月,DC-Government工作组联合了专门针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纲要“DC-Gov-ernment Appficafion Profile”。该应用纲要提出:直接将DC元数据集的15个元素(题名、创作者、主题、描述、出版者、其他责任者、日期、类型、格式、标识符、来源、语言、相关资源、范围、版权)及其修饰词复用到DC-GOV命名域上,并在DC-GOV命名域内补充一个新元素――Audience(受众),增加了5个DC元素的限制属性。英国政府在2001年5月的电子政府元数据框架e-GMF(e-Government Metadata-Framework)中,陈述了英国政府关于建立和实现官方信息系统元数据的政策,概述了元数据在政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针,列出了发展、管理元数据结构和标准的原则。英国政府于2006年8月的DC-Government电子政务核心元数据标准3.1版中,包括了21个核心元数据。而澳大利亚AGLS的元数据有19个元素。迄今为止,澳大利亚的AGLS,英国的e-GMF,加拿大的TBITS39.1以及新西兰、丹麦、芬兰、爱尔兰等国家都在DC的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格式。

在美国GILS体系中,对具体资源进行描述的元数据(即GILS定位记录,GILS Locator Record)由28个核心元数据组

成,被用来描述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如资源位置、内容摘要、存取方法等。按其描述对象,可将GILS核心元数据分为信息的拥有者和建设者、信息的内容、信息的表示方式以及管理信息等4类。除了核心元数据以外,GILS应用规格书也赋予具体政府机构自行定义其他元素,使机构在标准化的原则下也能兼顾其特殊的需要,但在信息交换时只能就核心元数据进行处理。此外,为了使不同格式的元数据间达成自由交换,美国国会图书馆将GILS与Dublin Core及MAR21C的字段彼此对照,试图整合现有的所有信息系统,同时结合XML发展相关软件。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索引号编制方案研究。索引号是政府公开目录中具体条目的唯一识别码,是《条例》规定目录中必备的要素之一。为此,需要研究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索引号的编码方案、赋码规则及管理机制,以便为每一项政府公开信息分配一个唯一不变的索引号。

目前的编制思路是索引号由前段码和后段码两部分组成,前段码可采用组织机构代码,用来标明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行政机关;后段码采用年份数字和顺序号数字组合编码,用来对本行政机关所管理或拥有的政府公开信息进行唯一标识。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内容概述规范及实现研究。内容概述是《条例》中规定的必备要素之一,是对政府公开目录中具体条目的内容概述,类似于文摘或内容摘要。内容概述又可分为指示性概述和报道性概述。内容概述是具体目录编制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需要花费较多人力、工作量较大的部分。为此,需要研究内容概述编写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政府信息内容概述的模板,为计算机进行自动文摘和手工文摘提供指导与规范。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目录格式规范研究。主要依据相关文献著录标准和规范:如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ISBDs)、CNMARC(中国机读目录)等格式,结合信息分类体系和核心元数据方案等,制定目录正文的著录格式与相应规范。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既要考虑在网站上展现的目录格式;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印刷版的目录格式,而且这种格式应与传统图书馆的目录格式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以便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最广泛的知晓与获取。

上述5研究的标准规范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排、著录、、查询、维护和管理。相关的研究工作可由图书情报、计算机和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

2.2 技术研究层面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支撑技术研究。需要分析和识别政府信息公开所需的支撑平台、技术和工具,提出相应的功能需求,探讨技术解决路径与技术实现方案。这是技术研究层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够得以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其旨在探索计算机辅助和人工参与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相关技术主要包括:自动采集、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自动文摘、机辅著录、目录自动生成等;相关系统包括:政府信息主题词表检索和辅助标引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目录管理和服务系统等等。这部分工作应由技术专家、用户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展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网站信息实现研究。最终编制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最主要的展现方式就是在网站上,而不是印刷版。为此,需要研究在网站上公开政府信息目录的具体技术方案,提出相应的系统平台架构设计和软件解决方案。这也是当前各个部门为落实《条例》正在着手开展的重点工作。

2.3 前瞻与宏观研究层面

・中国政府信息资源定位系统(CGILS,China Government-Information Locators Service/System)框架研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长远目标应是建立国家政府信息资源定位系统,实现在数据上分布式存储、逻辑上统一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并提供统一的服务平台,以真正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的作用。为此,应吸收和借鉴国外GILS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作法,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我国CGILS的总体框架。

3 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思路

3.1 关键的研究问题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研究。目前各地、各部门已有的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而现有国家推荐标准分类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尚不规范,无法在实际工作中直接使用。因此,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规范的通用分类体系,是政府信息公开技术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支撑技术研究。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识别和开发相应的技术、平台与软件工具(见上述)。这些都是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屏障。

・中国政府信息资源定位系统(CGILS)总体框架研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前瞻性研究工作,可为当前工作提供指导和前进方向,有利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3.2 主要研究思路

・总体思路。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研究中,要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条例》要求和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制订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核心元数据、索引号编制、内容概述、目录格式等技术规范,同时开发相应的支撑技术、平台和工具,提出总体实施方案,在相关部门的网站上进行试点,最终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

・在具体研究中:①尽可能地借鉴和参考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②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③围绕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定位系统(CGILS),为最终目标来部署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4 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如果事先不统一规划部署、没有全国的标准规范和指南示范,而是各单位各行其道,各自为政,将无法最终形成全国统一、互联互通、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我国政府信息资源体系,从而将形成一系列新的信息孤岛,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直接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4.2 开展系统研究,提出整体实现策略和解决方案

在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上,既要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单个技术问题,达到“集中力量、各个突破”的目的,更要系统分析和全面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提供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

4.3 既要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兼顾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标准规范和技术解决方案,并且最终在网站上得以实现,而不应仅仅是空洞的理论探讨;在充分考虑如何有效满足当前工作的迫切需求、进行量体裁衣和力求简化实用的同时,超前开展理论探讨和方法论研究,从而实现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

5 结语

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而,可以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支持和技术保障;另一方而,可以大大加速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步伐。据统计,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占所有社会信息资源的80%之多。

篇5

论文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至今仍沿袭着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及形式与基础教育教材相差无几,缺少职业教育特色,加上教学方式的陈旧单一,造成了学生不同程度上的厌学,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综合文化素质极为不利。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1.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客观上决定了职业学校在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应遵循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强化服务专业课程功能的原则

“职业”是职业教育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所在。多年来,我国职教工作者在借鉴国外职教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一直积极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围绕着课程设置、结构、内容、形式及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就“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达成共识。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技能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课程设置以市场为参照,突职业特色;课程结构以学生素质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横向综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课程形式以探究和实践为主体,以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文化基础课也必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整合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开发与职业岗位需求同步的校本教材。

2.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我校实施的“项目配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验表明:我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随着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认识的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开发的研究也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的历史变革。2005年12月全国职业技术课程研讨会议强调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把职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起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相沟通的职教课程体系。”

在此背景下,我校于2006年9月在机电类专业实施了《项目配课式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种为核心,根据实施项目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并对文化基础课教学提出了“全方位跟进”的要求。我校语文学科课程改革方案相应出台。

二、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构想

1.方案概述及内涵

遵循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服务性、社会性原则,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内涵可概述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多元发展为目标,以就业岗位对语文学科知识需求为核心,以突出文化基础课的服务功能为前提,以语文应用技能项目模块为基础,重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专业知识,构建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语文教学课程体系。

这里,“以技能项目模块为基础,重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专业知识”是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在校不同时期应知应会的项目要求,结合专业课内容,选定相应的语文知识点,再按语文课程性质、目标及教学规律,对语文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合,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本方案将学生就业岗位对语文能力的需求与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相结合,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解析为3个层面l0个项目,分别是:

(1)就业岗位需求层面。以就业岗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需求为导向,确定这一层面应达到的目标是:现代企业技能型劳动者应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现代文阅读能力。应知应会的项目有:①口语表达、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②常用应用文体写作;③快速阅读方法。

(2)终身学习能力需求层面。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本位,确定这一层面应达到的目标是: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所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及语文应用能力。应知应会的项目有:①发言、演讲、辩论等形式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②常用文体写作技巧;③略读、精读、比较、研究等阅读方法;④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与写作及文言文知识。

(3)个性发展需求层面。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及个性发展为参照,确定这一层面应达到的目标是:具备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需要及个性发展需要。参考的项目有:①文学作品赏析;②美学基础;③文学创作。

2.方案特点

此方案的突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根据就业岗位能力及专业课程需要,选设语文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用性强。

二是打破学科体系,加强了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的沟通与联系,课程结构趋于科学合理。

篇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有8个部分。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一般要求4-5千字,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2、需求分析。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用的什么工具等;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4、具体的实现过程;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7、致谢;8、参考文献。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

案例1:《家装工程预算软件的开放》1、概述;2、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4、数据库设计;5、软件功能的实现;6、结论及改进;7、致谢;8、参考文献。

案例2:《经纬中天无线短信增值服务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放》1、引言;2、需求分析;3、设计方案论证和主要技术介绍;4、系统设计;5、编码实现;6、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7、结束语;8、致谢;9、参考文献。

答辩程序

答辩现场会有专业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一般为5人左右,学生抽签分配答辩组。答辩现场要考生做介绍和演示。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幻灯片,一般不超过20张,为论文最核心部分的内容。考生结合幻灯片介绍论文,答辩小组老师会根据考生论文提出问题,考生要实事求是回答,最后答辩小组老师打分,求平均分给出考生论文成绩。大部分考生都会达到优、良,个别考生没有通过论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论文并不是自己真正所做,用别人的软件为自己所用,老师一提问就能发现破绽;2、考生论得太简单,达不到工作量。这就需要考生踏踏实实地按照要求去作论文。

零碎提醒

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大,一定要具体、实际,不能吹成通用的;

自考生考过全部课程后,最好能寻求实践机会。可以去应聘公司,真正参与一个项目,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

论文不要上网抄,一定要自己做;

引用资料要有脚注;

篇7

关键词:纳税筹划 风险 防范

纳税筹划是石油企业成本运营的重中之重,其中液化气销售的实际价格以及收税情况等都是影响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以下为笔者对石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的论述。

一、纳税筹划风险概述

风险指的是事件未来发展过程中结果的未知或不确定性。因此,风险即表示很有可能出现与人们预期结果背道而驰的现象。但是,风险和危险不同,危险指的是只出现较坏的结果,而风险则指可能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坏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好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大部分人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倾向于凭借主观努力,及时把握时机,从而有效避免失败的结果出现,最终获得较高利益,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企业发展中。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其额外的风险损失更为关切,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更多地在工作中倾向于考量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结果。因此,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其应倾向于从不利情况出发,综合考量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并将其视为不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纳税筹划风险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以及一定条件之下的风险。一定时期之内指的是筹划方案在投入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在石油企业的日常经验过程中,其经济活动可能会发生变化,且国家在税收政策及法规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变更,当筹划方案实施结束之后,不确定性也将同步消失。石油企业的纳税筹划风险指的是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因为一些原因失败而需要付出代价的可能性。石油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些细节方面问题,导致方案被否定,且不能收回筹划成本,更无法达到预期结果,更有甚者可能出现偷税、逃税等问题。因此,如何了解石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成为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石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概述

(一)人员素质问题

纳税筹划工作人员的主观性判断对于企业未来纳税筹划方案等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在石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中,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在其中占据主要部分。负责纳税筹划的工作人员在主观判断上涉及到对其对纳税政策、筹划环境及条件的认知度,这些方面都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该对财务以及税务等专业知识十分熟练,要求他们能够具备十分敏锐的前景规划能力,并能够有效控制筹划过程。但是,目前一些石油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人员不仅专业技能低下,还在外交能力上水平不足,不能承担其本职工作应履行的职责。

(二)会计核算问题

会计核算环节在石油企业财务整体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影响企业日常正常运营的关键所在。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都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例如,液化石油气价格的确定以及实际收税情况也与会计核算工作环节有一定关联,受到核算结果准确度的影响。但是,因为目前各个石油企业致力于业务渠道的拓展,致使其业务量快速增加,而以往的会计核算机制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业务发展情况。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会计核算人员日常工作压力大,出现核算失误等问题,产品销售价格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防范措施

(一)完善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即为企业事先制定几个纳税筹划方案,并对每个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罗列出不同方案可能产生的预期收益总数,继而进行对比性分析,挑选出最符合实际的纳税筹划方案。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些方案在理论上虽达到发展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与成本-效益规划原则不相符。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对石油企业在纳税筹划风险的有效防范,应提前完善成本-效益分析。

石油企业财务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仔细进行成本及效益分析,并以此作为判断纳税筹划方案可行性的依据之一。如果纳税产生的成本比纳税筹划可能产生的风险小,那么该筹划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液化气销售上,工作人员在确定价格之前应充分考量其未来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的可操作性,提前展开成本-效益分析,进而决定最合适的销售价格。

(二)提高人员素质,提升会计核算准确度

鉴于石油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导致纳税筹划风险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应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企业可先对所有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运用调查问卷或考试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并将所有员工进行分类,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式帮助员工提升专业理论水准。除此之外,企业在招聘纳税筹划相关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应设置专业理论考试,将考试分数和面试情况进行综合,从而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充分了解国家税务政策变化,分析市场发展走向,并掌握企业业务发展状况,根据业务总量调整会计核算基数,从而提升核算结果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税收支出在石油企业成本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如果能够实现对税收的合理筹划则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准。笔者先对石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进行简要概述,涉及到概念等方面,接着列举当前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目的在于为促进石油行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包仁杰.中国煤炭企业税收筹划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2]李勇.CF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评估及防范[D].湖南大学,2013

篇8

一、为保证本阶段推广策划广告效果的稳定性,建议你方在资金投入符合预算的前提下,能有效执行方案中的各个环节和项目。这是因为,此次方案中采用“媒体推广综合打包法”,是目前我报社专业人士策划大案最经常使用、效果较为理想、且得到许多客户认可和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此提前说明,望贵公司多为支持和谅解。

二、“媒体推广综合打包法”包括以下项目:

■主题策划活动

1、金报读者月饼DIY大赛(新闻版或美食版)

2、“买金报、送月饼”大行动

3、“思味特”杯中秋最感人寄语评选活动

■软文方面

1.栏目合办

2.日常性软文(企业规模、产品特色、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方面)

3.主题策划活动(包含几个要素:做秀吸引人气、促销拉动销售)

4.类似新闻性软文(行业新闻)

■硬广方面

销售旺季产品信息类日常性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销售硬广。经我方向金报广告部领导特别审批,宁波月饼行业准许唯一1家享受此特殊折扣,我们的意向建议贵公司,具体折扣为4.0折。

三.总体版量及费用:

1.软文(包括收费活动稿):约2.5个整版,放在B叠,折扣4.5折,计5.625万元

2.硬广:4个A内半版+1个头版半版,折扣4折,计8.2万元

3.活动赞助费用:0.8万元(不包括实物提供)

总合计约:14.625万元

第二部分具体实施

一、主题策划活动

1、金报读者月饼DIY大赛(新闻版或美食版)

活动概述:由金报征集读者参与本次活动,这是一次主题鲜明的公益性活动,目的在于:从读者户动角度出发,让百姓了解月饼的生产全过程,并自己动手做月饼,乐在其中,识在其里;从企业冠名赞助角度出发,其一、增加品牌及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二、展现产品的质量、卫生以及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其三、让媒体充当品尝本地“思味特”品牌月饼的第一人和最有广泛宣传力度的载体;以上几点可谓“一箭三雕,双管齐下”。

版面:新闻版或美食版

时间:9月15—20日

版量:1—2次预告征集(1000字)、一次活动报道(约1000字)

费用:按软文计版面,另读者参与礼品月饼由贵公司提供

2、“买金报、送月饼”大行动

活动概述:

中秋节当天(10月6日星期五),在老三区范围内,凡购买当天《现代金报》一份,均赠送“思味特”月饼(普通装)1只,数量5000只,送完为止。

活动的意义在于:一、媒体超过2天的头版预告。二、读者的“品尝事件”本身就是一件规模宏大的“公关炒作事件”。

费用:活动费8000元,以及提供5000个月饼。

3、“思味特月饼”杯中秋节最感人寄语评选活动

活动概述: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活动的目的打的就是“亲情牌、感情牌”。本活动需要门店和媒体联动操作。

具体如下:凡每位到“思味特”消费的顾客,均领取一张中秋节寄语卡(门店提前做好POP、易拉宝、横幅、KT板等活动宣传物料),填写后放入寄语箱,商家赠送相关小礼品。然后,从所有寄语中,挑选10大最感人寄语,刊登在《现代金报》上,并由“思味特”工作人员和金报记者一起看望10大寄语者的长辈或亲人。

时间:9月20—30日

版面:活动版、美食版、都市消费版

版量:1.5个整版(1次硬广预告、1次寄语刊登、1次记者上门跟踪采访)

二、日常性软文。包括以下几方面:

1.风格形象篇(1500—20__字,图文并茂)

2.产品、质量篇

3.特色服务篇

4.特价特品促销软文

5.食品健康小常识、温馨提醒、专家提示等(可配到上述各系列文章一起出)

6.企业实力篇:所获荣誉、行业动态等

备注:以上软文可根据文章性质和销售目的不同,刊登在A叠(新闻版)或B叠(时尚消费、商场卖场信息等不同版面)。新闻版等各个版面刊例价不同,总体方案中软文投放总量应累计达到1个整版为效果最佳,实际交割以实际投放的版面刊例价格为准,但本方案内的折扣保持不变。

三、关于硬广内容、版面、时间、设计等事宜。

1)9月10日—30日期间(销售井喷之前的半月),应刊登4期“健康中秋·思味特月饼”特辑系列硬广(版面在半版以上),以增强和巩固品牌效果。建议这三周内的每星期三—五日内投放。版面A版(新闻版),越靠前越好,如A5、A7A9、A11等。另可考虑增加1个半版形象广告放在头版和封底。

2)硬广的视觉设计由我公司专业平面广告设计师全程参与,以保证质量和效果,内容由双方商讨斟酌而定。

篇9

关键词:塑性砼;防渗墙;厚度;工程造价

Abstract: the plastic concrete is nearly 10 years to develop a new type of seepage control up materials, for many years 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get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dam foundation seepage path reservoir of leakage treatment scheme is used more plastic concrete cut-off. Concrete cut-off project investment cost, not with concrete wall thickness casting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he influence of diaphragm wall concrete engineering investment is the main factor to make hole concrete cut-off footag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lastic concrete thickness and engineering investment diaphragm wall casting cost of the relationship.

Keywords: plastic concrete; Diaphragm wall; Thickness;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听湖水库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9km,地处东经104º23´,北纬23º38.5´,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丘河上游,是砚山县的骨干水利工程。

听湖水库始建于1958年2月,1959年5月竣工投入运行,1971年启闭塔四周和输水涵洞基础曾进行帷幕灌浆处理。水库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现有总库容1758万m3,灌溉面积1.73亩。该水库由于历史的原因,工程质量差,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目前带病运行。大坝出现渗漏,且坝身白蚁危害严重,溢洪道仅有一土槽,且未作任何衬砌处理,泄洪能力达不到防洪要求,输水涵洞洞身多处浸水且钙化,金属结构锈蚀严重,伸缩缝严重老化,险情严重,因此对听湖水库进行除险 加固处理。主要工程项目有:加固培厚大坝;对坝身、坝基及两坝肩进行防渗处理;完善坝面工程;增设坝体变形、渗漏观测设施;新建输水隧洞;新建溢洪道;根治白蚁危害。大坝处理为坝基及两坝肩进行帷幕灌浆,坝身及接触带采用塑性砼防渗墙。

2 工程设计修改

听湖水库坝身及接触带渗漏的处理,原设计采用浇筑厚度为80cm的塑性砼防渗墙方案,后因多种原因,将设计改为浇筑厚度为40cm的塑性砼防渗墙方案。

3 砼防渗墙不同厚度造孔单价的比较

砼防渗墙造孔单价对砼防渗墙工程投资影响很大,根据定额规定,砼防渗墙不同墙厚时,人工、电焊条、钢材、冲击钻机、泥浆搅拌机、电焊机,灌浆泵、自卸汽车定额乘以下表系数

因修改后砼防渗墙厚度为40 cm,故定额调整系数取0.8。(以下防渗墙厚度为80 cm方案简写为B8,防渗墙厚度为40 cm方案简写为B4)。B4砼防渗墙与B8砼防渗墙造孔单价分析表如下:(砼防渗墙造孔分土层、砾石层、砼层)

从表中可看出,B8砼防渗墙方案的投资低于B4砼防渗墙方案的投资。原因是尽管B8砼防渗墙方案的造孔单价高于B4砼防渗墙方案的造孔单价,而且B8砼防渗墙方案的砼防渗墙浇筑工程量是B4砼防渗墙方案砼防渗墙浇筑工程量的2倍,但是,从投资比较表中可看出B8砼防渗墙方案造孔进尺工程量只占B4砼防渗墙方案造孔进尺工程量的44%。因而,B4砼防渗墙方案的投资反而高于B8砼防渗墙方案投资的30%。

5 结论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数字技术;方案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翟炳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中心建筑师,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国外学界在其理论基础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已有一定讨论。该领域可被看作是设计方法的另一切入点,对我国目前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针和建筑领域语汇的多样性来说均具有切实意义。

一、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

1.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传统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师无法仅从经验或审美来判断方案的节能与否,因此使用相关软件平台以模拟分析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评测成为了绿色设计的关键之一。[1]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技术路线,往往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如风、光、热、能耗等)的模拟,并将结果数值量化对比,以此评估方案的生态合理性。然而,有关生态性能的评测一般在整体设计的后期开展,如节能计算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2]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模拟”环节完全沦为方案完成后的评价与检验工序,并未将其有机地纳入设计前期,性能评测工具失去了对建筑方案应有的指导意义,[3]使生态设计效率变得较低。尼尔斯·拉森(NilesLarsson)在GreenbuildingChallenge2000中提到一种建筑设计同性能评测模拟相结合的工作流程,[4]其中建筑初步设计被描绘成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概念模型的各类能耗模拟及结构、机电工程师的评价意见等形成一系列“反馈信息”来对方案提出修正建议。此过程经多次反复,可被看作是一种“循环设计”,其本质在于强调“数据反馈”的重要性。

2.数字技术特征

较有代表性的参数化技术,核心在于“关联模型”(抽象的机器)[5]的构建。一般来讲,Rhino、Maya等参数化软件在其早期开发时都定义了一种被称作“记录建构历史(recordhistory)”的功能,可被看作是“关联性”的体现和参数化技术的早期雏形。当几何体在软件中被描述时,不同维度间往往遵循这样一种规则—“低维构建高维,高维提取低维①”,所谓“记录建构历史”记录的则是这种规则下的具体“关系”。当模型建立过程中每一步“关系”均被记录时,改变初始几何信息而最终结果相应变化,这就是参数化系统基础所体现的“关联性”。传统的建模软件平台即使拥有记录建构历史的功能,也相对局限,当今普及最广的参数化平台Grasshopper,其前身名为ExplicitHistory,意为“清晰完整的历史”,即构建完整的“关联模型”。因此,参数化技术可以被概括为“关联模型”(图2),模型一端提供各类输入数据,被用于指导不同类型的操作并在记录关联的前提下不断传递,最终输出一系列设计结果。该“关联模型”的核心即“关联性”(as-sociative),其在对“过程”和“数据”的控制方面体现较大优势。

3.数字技术运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绿色建筑设计可被看作一个信息不断反馈、循环的过程(图3)。这种循环的两端分别是建筑设计和评测体系(软件性能模拟、工程师建议),一方面建筑师提供多种可能的预选方案并传递给评测系统,另一方面评测系统将运算、模拟结果数据进行反馈。在这种“循环设计”过程的操作下,建筑方案被不断分析、评价、反馈、选择并最终得到优化。理论上看,这种性能评测同建筑方案相结合的“循环设计”形成了一种完整统一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路线,但在实际方案推进中,建筑设计同绿色技术评价两部分仍是互相脱节。无论是单一方案模拟评测还是多方案对比,建筑设计同技术分析两者间存在的仅是操作上的先后关系。数字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的介入则从根本上消解了方案设计同测评分析间的“时滞性②”,对其“循环设计”过程和数据的传递进行更为有效、高效的控制。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数据”本身可由“循环设计”中的评测体系反馈得来并被不断驱动和传递,同时通过关联模型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或生成新的设计备选方案。关于评测体系反馈得来的数据,笔者认为目前其同参数化关联模型结合有三类思路。

二、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归纳

1.性能评测数据的“可视分析”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生态评价模块③”并链接各类生态分析软件,提取评测结果数据并将之反馈至关联模型,以“数据可视化”(如色彩过渡等)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反馈和评估,设计师可依此调整方案。严格来说,参数化平台的结果数据可视化并不能完全体现数字技术介入的优势,一是目前绝大多数性能评测软件均具有分析数据后处理(可视化)的功能,二是即使数据在参数化平台可视化,但其并未纳入关联模型系统,无法体现数字技术对信息传递的控制。然而,在Grasshopper等参数化平台中的确存在一部分插件来实现生态模拟数据的可视化,其意义是“统一平台界面④”。同直接使用评测软件进行生态分析相比,参数化平台下的结果可视化有利于设计师对方案的直观判断。因其可在设计推敲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生态分析视觉化结果,在方案初期给使用者较为充分的性能改进建议,所以该类型亦可被看作数字技术同绿色建筑设计的“弱链接”。

2.性能评测数据的“控制深化”

实质是将生态模拟结果作为过程数据参与关联模型构建并指导后续设计生成。如通过模拟得出方案几何体表面每片区域的阳光辐射量数值,以此控制其开窗、遮阳的生成等。该类型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的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已确定,而评测数据能够同关联模型对应,并基于现存的几何体量对方案的后续深化进行控制(如开窗大小和多少、遮阳构件形态等)。由此,设计本身与评测数据间建立了直接且相互呼应的关系:阳光辐射模拟数值较大的区域相应开窗较小或遮阳出挑较多,抑或维护结构较厚等,因此方案的立面或细节处理将更具合理性。

3.性能评测数据的“反馈优化”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优化算法模块”,能以生态评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指标为优化方向,并反向调节初始的输入参数组合,来使输出结果在满足生态评测标准的前提下较为优化。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并未确定,模拟数据所起的作用即反馈并协助获取方案初期较优化的结果。该类型中,概念方案由关联模型控制,一系列不同的输入参数可生成众多的设计备选。关联模型中的“生态评价模块”用以评测这些潜在的备选方案,并得到相关结果数据;“优化算法模块”(例如“遗传算法”)则将评测结果数据作为设计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整初期的众多输入参数,来将其协调配比并得到较优化方案。

4.相关工具归纳

基于Grasshopper平台,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辅助工具归纳。

三、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展开

1.组团层级

(1)概述

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居住区或传统聚落,其生态策略可从建筑与环境间关系、建筑与建筑间关系两个角度展开。对于建筑与环境,应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建筑所处的地域资源,即合理调节阳光、风、地形、土地、水源、绿化等要素同建筑间关系;对于建筑与建筑,则需探讨建筑的组团布局,即合理规划建筑群落整体朝向、建筑间缝隙、街道或开放空地等。总体来说,组团层级的生态策略主要体现在建筑整体布局的关系及形态上的优化,从而达到对室外风环境、自然采光、阳光辐射等方面的利用或防控。

(2)数字技术介入

首先,在数字平台中建立关联模型来描述群组的形态及空间关系,精确、多样化的输入参数(如建筑形态、高度、数量、疏密等)能够对建筑群的整体呈现进行调节;其次,评测体系(计算公式或生态模拟平台)可将室外风环境、热环境、建筑采光优劣、容积率等作为待优化目标,通过性能模拟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得到组团聚落的生态最优方案。具体来说,策略一为城市生成,属于方案从无到有的“控制深化”过程,多见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或数字城市设计研究等。首先需确定形态结构原型,而后性能模拟则会为城市群落的生成提供“中间数据”或切入点。这类城市设计探索更具建筑设计倾向,因其由参数关联模型整体控制,所生成的城市结构和形态更加有机、整体且较纯粹。策略二为“反馈优化”,多见于建筑群组结构已确定的城市片区或居住区,通过设定单或多目标来优化各个建筑单体的朝向、开间进深、层高和布局等。其在工程实践中帮助较大,能在建筑师人为介入的前提下对群组空间结构、形态进行可控调节。此外,由于众多设计规范(如采光、防火、疏散间距等)的严格限定,加之“行列式”等现存参考模式,数字技术的统筹能极大地提高该尺度层级的设计效率。

2.体量层级

(1)概述

该类型建筑的“主体”设计层面,包含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两方面。建筑体量形态在诸多方面(如体形系数、截面形状、庭院设置等)与其节能与否相关;此外,形体的组合关系也会影响建筑整体的生态性能。对于功能布局,可根据用户对其使用的形式及活动量划分,将次要房间作为“生态缓冲区”布置在恶劣气候的朝向,并将机电设备运行区集中布置来降低能耗。

(2)数字技术介入

关于数字技术在体量层级的介入,目前并没有一个被学术或实践界公认的一般流程。因为体量阶段是方案设计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而生态策略或评测数据自身无法生成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化方案植入到具体场所语境的基地中去,所以体量阶段的生态优化必须伴随方案设计的逻辑操作同步进行。总体思路是,建筑师首先应结合场地关系、功能诉求、问题分析、背景信息等对方案体量有一个初步的解决策略或预设,而后在数字平台利用参数关联模型对其进行描述,最后通过生态模拟的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使体量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进化。例如可以通过关联模型将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变动(如不同的形体组合、中庭大小或位置等),并通过评测不同可选项的生态性能(体形系数、风阻大小、整体得热等)取得相应数值,以该数据为目标反馈来确定优化的建筑体量方案。

3.细部层级

(1)概述

对于建筑细部层级的绿色设计讨论同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化设计方案护体系的细部构造。对此,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好坏决定其生态与否,一般认为构造层次的传热系数K值较小则较为绿色低碳,[6]即“墙体越厚越保温”。而细部的优化处理则为了防止因结构外露及门、窗等处形成“冷热桥”而降低护体系的整体性能。二是建筑外立面(如开窗、遮阳等元素)的设计深化。开窗处往往是维护体系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其大小、位置以及用材、构造等都需从生态优化的角度重新定位。遮阳是建筑被动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能有效降低进入室内的阳光辐射,并改善自然采光均匀度,是构成建筑外立面的一类重要元素。有研究显示,外遮阳措施节能效率可达10%~24%,而其造价仅占工程总造价的2%~5%,可被看作低投入、高效率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典范。[7]

(2)数字技术介入

在已经确定方案体量的前提之下,数字技术在细部层级的介入主要体现在性能评测结果数据的“控制深化”,例如运用参数化关联模型总体控制建筑表皮的生成,而生态模拟则为之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来源,即表皮构件中各元素递变的“外力”,用以整体控制、干预界面的结构形态和呈现效果。

4.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归纳

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按照不同层级,可归纳如表3所示。

四、结语

影响建筑生态性能的主要策略基本在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即初期的概念设计成果往往对建筑最终生态节能与否有较大影响。[8]无论从国家对建筑节能的硬性指标、国内目前的建筑能耗现状,还是从建筑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推行绿色低能耗设计都势在必行。数字技术是设计中的一股革新力量,其并非“宏大叙事”,而是以“局部渗透”的方式影响建筑研究及实践领域。除新的组织形式、形态关系创生外,其在建筑的生态低碳、结构优化、辅助施工等领域也极具潜力。而参数化技术将在建筑的绿色可持续方面发挥巨大价值,体现出社会及人类发展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毛鸿霖.浅析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结合[J].科技传播,2010(12):191,193.

[2]胡玉梅.面向节能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能耗模拟[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3]申杰.基于Grasshopper的绿色建筑技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5]徐卫国.褶子思想,游牧空间—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的访谈[J].世界建筑,2009(8):16-17.

[6]张欢,杨斌,由世俊,等.遮阳板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5(3):14-18.

[7]胡深,冉茂宇,袁炯炯,等.关于居住建筑遮阳优化设计的探讨[J].建筑科学,2010(1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