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商发展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英德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英德提出要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产业现代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城乡环境宜居化、区域合作多元化”为战略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以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文化、建设生态走廊、构建生态家园四个环节,重点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养老养生、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实现率先跨越发展,为走绿色发展之路作出示范。
推动产业集聚 营建生态园区
英德是清远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一直以来,英德在确立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发展战略时均立足于工业发展的基础。在打造“广清一体化”方面,英德提出要立足清远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成为“广清一体化”和清远加快融入珠三角的纵深腹地。
英德市委书记汪耿东曾强调,工业始终是英德的主业,今后将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园。事实上,英德也依托现有的三大工业园(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园、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实施工业突破、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5年,英德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68亿元,增长11.8%。清华园、英红园成功申报为省级产业集聚区。三大园区新增动工项目19个,试投产项目13个,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32.1%。
今年,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仍排在英德市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之首。英德市围绕“三大抓手”加快振兴发展,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清华园、英红园回归市直管,并抓住省级产业集聚区成功申报的机遇,积极推进英红园并入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简称“两德”合作区),借力发展。今年上半年,英德市实现生产总值114.46亿元,同比增长7.0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34亿元,增长13.2%。清华园、“两德”合作区两大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4.56亿元;新增动工项目12个,10个项目建成投试产;实现工业增加值13.75亿元。
英德以园城同建、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统筹园区与所在镇的市政、公共服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发展高水平教育、优质医疗保健等高端服务机构,增强园区对优质企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园区营建成为“宜工、宜商、宜居、宜乐”的现代生态产业新城。
抓好重点项目 培育绿色产业
“重点项目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客体,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汪耿东书记强调。
近年来,英德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去年10月,神华国华清远电厂在英德市沙口镇举行2台100万千瓦机组新建工程开工仪式。该项目一期工程将建设2台10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投资额为89.76亿元,计划于2018年实现双机投产,年均纳税可达6.78亿元。同年,汕昆高速英德段控制性工程金门隧道动工建设、省道348线英德仓辆帕段改建工程完成投资7500万元、国道106线改造工程完成……英德市重点项目建设在2015年取得不少新成果,全市91项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91.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9.2%,其中37项清远市(含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1%。
据《英德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明确指出,“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是2016年英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七大主要任务之一。今年,全市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0项,总投资80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亿元。
其中,英德还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进智慧家居、新材料、先进装备、高端旅游、现代物流等重大项目,稳步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现绿色转型。据了解,在今年计划投资的80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38项现代产业工程和5项生态旅游工程,而38项现代产业工程中,以“新材料”字眼命名的公司和项目就有11项。
实施精品战略 建设智慧旅游
近年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全民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的兴旺、京广高德西站的开通和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也为英德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英德立足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以山水为骨架、生态为主题、地质为特色,做足“山水、乡村、休闲”的大旅游文章。
2015年,英德市启动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北江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英西峰林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4项规划,构建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龙头,养生养老休闲旅游、观光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和其他特色旅游为补充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同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0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6亿元,分别增长28.7%和32.1%,并荣获了“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称号。
英德市长黄镇生表示,要树立大旅游发展意识,推动英德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紧抓实施“广清一体化”和“广清对口帮扶”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全方位的合作联动,为投资商提供优惠、便利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的旅游重点项目在英德落户。英德积极整合全市优质旅游资源,统筹规划,规模化连片开发,以实现旅游发展规模效益,打造北江旅游产业经济带、石门台生态休闲旅游区、英西峰林旅游产业集聚区。
为推动旅游业与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商贸物流业等产业的有机融合,英德大力开发老年、民俗、养生、医疗旅游的同时,加快实施“互联网+旅游”行动,积极主动与阿里巴巴、携程网、腾讯微信通等电商巨头和OTO企业开展合作,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差异性营销推广,促进英德智慧旅游建设。
农业创新发展 农村电商果硕
英德资源丰富,历来有中国红茶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蚕桑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黑皮果蔗之乡等美誉。近年来,英德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应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同时,英德还特别注重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构建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的粮食、蔬菜、肉类、水产等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等专业示范园区和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相结合的综合示范园区。
此外,英德积极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适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同时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的精细化程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
为实现特色产业、实体经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对接,英德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扶持农村个体经营户通过互联网二次创业,打造农业电商平台,发展农村电商经济。
2015年,英德正式“联姻”阿里巴巴集团、全市50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开业、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清远市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峰会和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场会先后在英德召开……
据统计,2015年,英德市50个村级服务站总交易量95131单、总交易额为1114.77万元,排在全省前列;以“即送网”网上超市为代表的各电商项目全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获广东省2015年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获广东省2015年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等。短短一年,英德农村电商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初,英德市农村电商再传“喜讯”:英德获得省级广货网上行专项资金支持共154万元。为全面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伐善步伐,英德还将制定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完善相关物流快递体系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涉农综合服务平台与村级服务站的整合,实现商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畅通。
篇2
“京东式”品牌战略
谈及农村电商的现状,京东农村电商战略负责人李贺明特别提到,为了了解农村是什么,京东集团所有高管到河北固安进行了一次团建活动。面对“农村电商”的新名词和京东这个企业,有些人还是很陌生的,甚至还无法分辨淘宝和京东的区别。通过这次的领域调查,京东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计划,从特色农产品、优质商品以及县域电商生态的角度彻底改变农村市场由于流通环节多、损耗高、流通环节长造成的生产和消费均不受益的现象。
李贺明以四川仁寿枇杷作为农产品品牌上行案例提及:仁寿枇杷经常由于天气原因造成销售不稳定,种植农民受苦良多。尽管当地也有枇杷汁加工企业,但产品经常会出现大量囤积滞留现象。
去年12月,京东与四川省仁寿县签订了农产品合作意向,经过半年的品牌谋划与推广,并借助枇杷节积极造势,短时间内形成了当地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回顾品牌诞生的过程,我们发现,初期作为传统的生鲜产品销售,没有税收和附加值,通过电商在当地建立一个品牌中心或者区域品牌,曾经的农业大县转变为区域的品牌中心,进而带动了当地的龙头加工产业以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这就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发展演变的突出表现。
伴随网上品牌战略的打响,仁寿琵琶汁改变了“线上无品牌,线下无渠道”的窘境,通过京东的着力打造,目前已有三千家经销商。如今仁寿琵琶汁供不应求,甚至本地产的枇杷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加工需要,更多选择从外地采购或批发,今后该地区会逐渐转变为区域性的交易或批发中心,促成“交易+金融”等以附加值主导的第三产业。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联动,今年四川仁寿枇杷销量达到约6.2万吨,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67%,“京东+仁寿”品牌模式为农村电商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目前,京东通过这种模式在全国已经开放了地方特产生鲜自营等一系列的农产品进城项目,例如在去年,京东着手做了阳澄湖大闸蟹,年底做了查干湖的鱼,今年做了四川仁寿枇杷节,东莞荔枝节,烟台樱桃节等,包括现在马上推动的怀远石榴节,京东通过打造平台将一系列生鲜产品塑造为当地的鲜活品牌。
“京东式”产品推广
众所周知,品牌打造后还需要切合优势的推广手段,才能让产品“活起来”,怎样在推广过程中,通过“跨界”显示价值,京东也有很多类似的推广心得。李贺明说:“谈及推广,查干湖的鱼其实就是‘农业+旅游业’中非常典型的案例。去年年底,京东与松原查干湖鱼场联合推出查干湖品牌,大家都知道,一条鱼两三百元,再贵的头鱼也只有几千元,其实利润很低,而当地政府和京东之所以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打造,目的已经超过了卖鱼这件事。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旅游消费者,特别是对文化有兴趣的南方消费者,一个家庭在当地吃住行,一周下来的消费金额可能在1万元左右,一万元旅游消费与200元的鱼进行对比,差距可想而知。”
在打造生鲜平台时,京东还有很多方式来推广当地的农特产品,例如京东有自己的众筹品牌,如此对推广农特产非常有利;有自己的冷链物流并通过了专业测试;有金融租赁项目,通过在北京、四川仁寿召开的两场新闻会,让人们更了解京东的农村金融或乡村金融方面的一些举措;有一些优质的合作伙伴和媒介,人们每天打开微信,其中购物频道所显示的产品都由京东提供,具备在微信平台通过公众号、游戏、H5页面等一系列形式推广销售产品的条件。
此外,品牌捆绑销售也是一种营销方式。李贺明告诉记者:“黔江鲟鱼龙虾节时,我们做了品牌的捆绑,用青岛原浆啤酒加上龙虾,还有优质大米进行销售推广,同时我们联合大集团进行合作:一方面提供肉禽的产品,一方面提供智能产品,构建了一条智能的农业供应链,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到消费,由三个企业联手完成,三个品牌共同保证产品的质量。
“京东式”发展愿景
产品并不等于商品。京东农村电商战略负责人李贺明表示:“农产品种在地里永远是农产品,没有办法变成包装化的产品。产品包装化的过程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联手而起。同时,鼓励农村合伙人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一个农民,抛弃学历的限制回乡创业,如果可以既懂种植又懂销售运营,那就是我们倡导的‘专业人做专业事’。最后达成一种‘我们做销售,你做生产,政府搭建平台共同合作’的产业链条。”
注重商品口碑。推进农村电商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农村消费者的刚性消费需求。京东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如果将假货卖到农村,不但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还违背京东一直以来以“品牌为生命”的原则。保证供货品质,不但可以真正做到满足农村消费者的需求,还变相解决了品牌认知度的问题。
构建多种合作渠道。通过网点合作的模式,京东建立了乡村两级的线下合作模式,通过自身的物流体系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点线面的工业品下乡网络,在形成县域生态形势的过程中,有效解决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电商平台的建设问题。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如此的战略构想,目前已与湖北东方百货、华商集团开展了相关合作。同时也会与当地的电商园区开展项目合作,为此提供技术、战略方面的系列支持,在电商生态的形成方面,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工作,京东也会根据当地政府的需求结合自己的业务模式与政府企业展开多种合作。
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等,功在当代且利在千秋。
篇3
关键词: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
在马来西亚的工业化进程中,尽管农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减少,但由于农业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出口收入、工业原料的来源等,因此政府仍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马来族大多从事农业,为了缩小他们与其他民族间的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团结,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更是特别关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马来西亚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
纵观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内容涉及农民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民人口素质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马来西亚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为农民生产提供支持服务。
1969年的种族冲突事件促使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消除贫困尤其是马来族农民的贫困成为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社会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采取专门的济贫措施,而是通过为农民生产提供各种支持服务,促使其在生产发展中摆脱贫困。
1971年,马来西亚开始推行农村综合发展战略,以扩大农村人口就业,实现农业部门的现代化。为此,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建设,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支持。这些支持项目主要有:(1)开发土地,增加耕地面积,安置无地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至1987年,马来西亚共实施了422个土地开发项目,开发土地76万公顷,安置无地移民111728人。(2)改善农田基本建设,建造水利灌溉工程。两个大规模排灌工程——吉兰丹州的吉姆达计划和吉打州、玻璃市州的慕达计划均于70年代上半期完成。(3)提供化肥、高产种子和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业作物产量,扩大油棕、可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对换种高产作物提供补贴。(4)实行价格补贴制度,减少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的生产利益。由于稻米种植是所有农作物种植中收入最低的部门,为了保证稻农的利益,马来西亚政府对米价实行补贴。在1986~1990年间,政府在给稻农补贴上的开支达到3.968亿马元,1991~1995年间,补贴开支达3.98亿马元。政府还建立国营销售系统和稻米烘干、碾磨、贮存一条龙的综合企业,为稻农提供种种方便,减少中间商对稻农的盘剥。(5)建立支持农业的信贷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贷款。(6)在城市中心建立农贸市场,让农民直接出售农产品,以获取较好的价钱。马来西亚这些支持农业生产的措施对提高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政策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卫生医疗条件;二是对贫困农民实施救助和帮扶。
马来西亚独立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公立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网络。马来西亚农村卫生服务系统分为两级,即卫生中心和社区护士站。卫生中心有医师或专科医师,服务人群1.5万~2万人;社区护士站服务人群约3000—4000人,能处理多种医疗问题,包括分娩。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部免费,即使是住院病人也只需缴付很少的费用,贫困地区和医疗条件差的地区的农民还可以减免费用。政府还定期对乡村卫生服务质量进行改进,尤其重视对农村卫生设施、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进入21世纪后,马来西亚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初级卫生保健诊所,部分助产诊所也可提供更多的卫生保健服务。
为了加快农村地区的脱贫步伐,1989年,在“新经济政策”即将结束之际,马来西亚开始实施专门的反贫困计划,即特困人员发展计划。政府将特困家庭登记在册,并设计一系列适合这些特困家庭需要的项目,以增加其就业机会、提高其收入。这些项目包括小型贸易、家庭手工业、家畜饲养、水产养殖、粮食作物的商业化生产等。政府还为贫困家庭提供无息贷款和培训、改善住房条件、为孩子们提供食物和教育资助等。至2000年4月,马来西亚共发放7.672亿马元的无息贷款,大约有15。35万名贫困者从中获益。除此之外,联邦土地发展机构还给那些因伤残无力工作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提供直接经济救助,每人每月可获得50马元的救助,一个家庭每月最高可获250马元的救助。总共有7000个贫困家庭获得救助。
在第七个马来西亚计划期间(1996~2000年),马来西亚实施了一个专门帮助土著少数民族脱贫的计划。该计划的资助形式主要是鼓励土著少数民族参加各种能够增加收入的活动,如土地开发、蔬菜种植、零售业、家庭手工业等。在新土地开发和安置计划中,共有8100个土著少数民族家庭获益,涉及土地面积达1.98万公顷。到1999年底,1.582万个土著少数民族家庭获得了7900万马元的补贴,土著少数民族的贫困率已由50.9%下降到15.4%。自2001年起,马来西亚开始实行“国家远景政策”(National Vi- sion Policy)。这一时期,政府继续实施一系列类似的反贫困计划,资助对象主要是边远地区的土著少数民族。
在以上反贫困计划中,政府一方面对无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还为农民提供住房、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和卫生医疗等社会服务。到1995年, 72%的农村贫困家庭通了电,65%的农村贫困家庭有了安全的饮用水;77%的农村贫困家庭能在周边9公里范围内有一家政府或私人诊所,还有汽车牙科医疗队和诊疗所、村卫生队、飞行医生为边远的农村地区提供医疗服务。由于实施特困家庭发展计划,农村地区的特困家庭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5.2%下降到1995年的3.7%。
第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一直是马来西亚政府农村社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希望以此促进贫困农民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较高收入的工作,直至摆脱贫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农民及其子女能够有机会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对6~15岁儿童实施全民义务教育。为了使《义务教育法》在农村地区能够切实有效地执行,马来西亚的农村发展计划及反贫困计划都将学校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到1995年,马来西亚94%的农村贫困家庭能在周边9公里范围内有一所小学,60%的贫困家庭能在同样范围内有一所中学。如今,马来西亚政府可以为儿童提供11年的免费教育。与此同时,政府还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各种教育资助,例如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免费课本、食宿、制服等。另外,改善农村教学设施,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也是政府特别重视的内容。近年来,一些乡村学校的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不足150名学生的农村学校被合并,以便保证学生能够享有更好的教学设备和学习环境。为了使边远农村学校跟上科技发展形势,马来西亚发起了一项农村学校无线因特网培训和教育计划,为农村学校提供计算机等相关设备,为学生和老师进行信息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是政府设立了国家高等教育基金,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财政资助,使马来西亚青年都有可能进入大学学习。
除了保证让农民子女接受正规的教育外,马来西亚还特别重视农民自身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耕种以及工作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使其提高生产能力;二是为农民提供工业培训,使其能够受雇于非农部门,或自己在农村地区和城市中心从事商业活动。在第五(1986~1990)和第六(1991—1995)个马来西亚计划中,政府在培训和咨询方面的开支达到2800万和3.417亿马元。
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特点
第一,农村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融为一体,在生产发展中实现社会目标。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在处理农村的社会问题时,往往将其与农村的生产发展联系在一起,在发展中解决社会问题。因此,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的相关内容往往包涵在经济政策之中。在1971~1990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政府明确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并不只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重建社会、维护国家团结。“通过项目方式来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和为不分种族的所有马来西亚人增加工作机会来消除贫困”,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马来西亚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没有实行专门的消除农村贫困计划,而是将消除农村贫困贯穿于各种农村发展计划之中,通过为贫困农民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增收渠道以及生产服务,使其摆脱贫困。即使在“新经济政策”末期实施了专门的反贫困计划,但反贫困的主要措施仍然是通过各种生产发展项目为贫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提供各种机会和支持。
第二,注重农民人口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直接的现金济贫措施有限。
在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马来西亚一直将消除贫困特别是马来农民的贫困作为其奋斗目标。但由于奉行“在发展中消除贫困”的原则,马来西亚的社会政策并不主张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过多的现金救助,而是注重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在其反贫困计划中,只是对那些因伤残无力劳动或年龄在6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提供经济救助,而对其他人则通过提升其素质和能力来使其摆脱贫困,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卫生医疗服务和教育培训体系,以此来促进农民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民有能力自食其力以及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这反映出马来西亚农村社会政策特别重视“自立”和“自尊”的理念。
第三,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中起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在马来西亚,社会政策的推行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还是各种社会服务组织机构的建立中,政府都起着关键作用。如表1所示,马来西亚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开支呈不断上升趋势。在20世纪70、80年代,马来西亚的社会政策主要关注农村地区,政府是农村发展资金以及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亦鼓励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等为农村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鼓励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发起的各种农村发展项目。在吉打州,约有70%的农村发展项目由私营部门负责运作,政府机构对其进行监管和评估。只有30%的项目直接由政府机构运作。私营部门除了直接参与投资开发外,还为贫困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工作机会、实物和财政资助等。非政府组织也在国家的反贫困计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马来西亚努力信用”(Amanah Ikhtiar Malaysia,简称AIM)是一个金融方面的非政府组织。自1987年以来,该组织利用政府分配的3亿马元的无息贷款为6.9万个贫困家庭提供信用服务,使其能够有机会从事小商业和家畜饲养业。AIM还为一些潜在的服务对象实施了特别预备项目,以促进贫困家庭的自立。
篇4
一、认真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我局把“大走访”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搞好“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基层工商部门服务发展能力水平的重要措施,对“大走访”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了走访活动的实施方案,就走访对象,走访内容、走访要求等做了详细规定。明确分工,由分管局长负责,组成四个“大走访”活动小组,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了详细划分,印发了走访活动安排表格,制定了走访的具体时间和计划。按照要求走访党委政府及发改、农业、经贸等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个,私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共*户。县级局走访中收到问题*个,*条,建议*条;工商所走访中收到问题*个,*条,建议*条。摸清市场主体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变动状况,准确把握地方党委、政府和市场主体对工商部门的需求,体现了工商部门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真实意愿。
二、实施红盾帮扶工程。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民生工程、农业、社会事业和大型流通企业优先发展,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靠上服务,保证项目快登记、早运营。对列入*市“*”工程的我县企业、百家重点民营企业,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各类人员就业再就业的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私营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截止现在,我局通过简化登记手续,降低登记门槛,查处无照经营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等专项行动,共发展个体工商户*户,企业*家,发展“*州种业有限公司”、“*青林燃气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冠了省区划名称,提前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
三、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标进行重点培育扶持,通过帮助企业建立商标管理制度、制定品牌发展计划、加强商标培训等方式,分类指导,积极引导企业争创*省著名商标,走自主创牌、品牌兴企之路。今年我们已经组织“*金牌”、“东方特钢”等企业进行了省著名商标的重新认定,组织“*雁宾酒业”、“梦思香食品”、“清风集团”*家企业申请*省著名商标。确保新增*省著名商标*件。同*县蔬菜办进行了沟通,积极协助办理“*县蔬菜”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
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了“农资打假保夏收、夏播”专项行动。深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检查农资经营户*余户,继续完善“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实行农资销售承诺制度、“问题”农资召回退赔制度,加大对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兽药、饲料等涉农生产资料检查力度,查处农资市场中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行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继续巩固和深化食品市场监管“四项制度”,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切实履行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开展了以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奶制品、肉制品、儿童食品、饮料、冷冻食品及超市自制食品等为重点的食品专项检查,重点查处“霉变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饮料等食品违法行为,坚决杜绝“问题奶”改头换面后流入市场,全力确保食品消费安全,共检查食品经营业户*户,查处过期食品一宗。积极开展了“农资商品诚信经营业户”、“食品安全示范店”的评选,各工商所通过初审,把申请资料送交到了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局将通过实地检查,走访商户,集中评比等方式,来最后审批通过。
篇5
五星电器在“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19年,公司计划将实体店年销售额做到400亿元。同时将采取多业态经营,自营店、独立手机店与加盟连锁店兼而有之,各类型门店总量将达到850家。公司策略也将从此前谨慎保守转为主动出击。为在过渡阶段赢得广大供应商的信心,五星电器将中期发展的蓝图对外充分曝光。五星电器首席执行官潘一清向记者透露:“五星电器未来业绩将集中聚焦江苏、安徽、浙江三个省份,同时稳健经营云南、四川、山东、河南这‘四小龙’地区。”背靠本土房地产公司之后,五星电器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被佳源地产寄予了厚望。佳源集团董事长沈玉兴表示,公司每年约要销售三万套房子,这些房子的电器销售若能够与五星电器进行挂钩,对后者的销售改变将十分可观,这也符合佳源地产开拓小城镇的发展方向。
“核潜艇”谋划逆袭
从江苏南京起家、面对同城劲敌苏宁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五星电器,在经历了百思买入主后戏剧化的九年时间,企业层面的发展战略被再一次修正,12月4日,百思买正式将旗下五星电器业务转手给佳源集团,此项交易需得到监管机构批准,预计将在2016财年第一季度完成。对于未来的方向,潘一清对五星电器区域龙头的定位十分坚定。在他口中,苏宁与国美电器这样的老牌家电零售商是其老大哥和“航空母舰”级别企业,而他则视五星电器为低调潜行的“核潜艇”。就目前公布的“潜艇”路线图来看,一直都未在国内省份全面铺开的五星电器,未来也依旧是围绕重点市场进行延伸。五星电器祭出的大本营发展计划核心是针对江浙皖三省展开――在已有112家门店的江苏省市场,五星的布局几乎覆盖所有县市,未来将在少量的空白区域和相对弱势区域优选物业再开出15-20家高质量的旗舰大店。而在浙江、安徽两省,五星则计划运用寻找本地合资与合作对象等创新手段,在两地开设县、市级实体店200家以上,实现县级以上市场全覆盖。 此外,公司还希望在江浙经济发达区域开设乡镇市场门店300家,在城市核心区域开设主打手机/平板电脑品类的五星移动店150家。
自五星电器1999年介入空调零售后,2000年便在苏皖两省发展了超过70家空调连锁店,2001年进军综合家电零售后,发展到2005年便在全国扩张进驻浙江、河南、四川、云南、山东五个省份。 而这些传统核心市场依旧将成为其未来营收的主要贡献者。蓝色旗舰店。 同时,公司也在探索线上下单、线下提货这样流行的O2O模式,为常规实体门店之外编织新的多渠道销售网络。“实体店仍会是发展之本。 而这些剧烈的变化,正是在告别了百思买的控制后到来的。潘一清坦言,百思买这样的外资企业长处明显,先进的理念对五星方面启发很大,“但其掣肘也十分突出,比如开店速度慢、拿地要求复杂等情况都曾对五星电器造成很多制约”。新东家佳源地产则承诺不会对其“管束太多”。
沈玉兴表示,投资五星电器就是因为看好零售业的发展,互相能够提供很多有利条件。未来会给五星电器充分的自,让他们自己决定命运。
下乡错峰竞争
在五星电器公布的“五年计划”中,除了避开全国化布局的苏宁、国美而打出的区域竞争牌之外,剑指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互联网电商的“千镇万村”计划也十分突出。投资方浙商佳源集团本身是中国房地产50强企业中第45强,成军已有19年。目前总资产超过400亿元,净资产约为200亿元,15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与五星电器相当。2010年,其提出发展小城镇的目标,希望开拓小城镇零售综合体,但市场开拓并不顺利。正是基于此实际的需求,“不差钱”的重资产公司开始寻觅轻资产、重品牌的零售服务商。据沈玉兴透露,公司甄别各大合作标的已有多时,国美旧帅黄光裕就曾与之进行了多轮洽谈,而最终定下五星电器后,地产城镇化发展与五星电器渠道下沉的策略“一拍即合”。
在公司规划中,佳源地产将在这些地区开设200家购物中心,五星则将作为其吸引客源和配套销售的产业补充。此外五星未来两年间将花费千万对100个县级门店的改造,进入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觊觎已久的待开发市场。
“县级门店的改造能够对销售立竿见影,较快提高20%-30%的业绩,过去一段时间公司对这一块的投入较少,现在将做出改变。” 潘一清坦言。而渠道下沉、普及互联网购物概念引导消费,正是近两年来电商巨头耗费巨资在做的。此前京东在农村市场“刷墙”打营销战的做法就一度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篇6
一、充分认识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动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奖励优惠政策、婚育新风、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五进农户”活动,改善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的条件,提高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使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慰藉,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农村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积极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进农户活动,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产发展。各乡镇、有关单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对农村的资金、投资、科技信息投放等,凡是能落实到农户的都要体现出对计划生育户的优先、优惠。
1、县农业部门:对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林地、承包地,在承包到户和招标等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计划生育家庭享有优先经营权;退耕还林项目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
2、县畜牧部门:优先鼓励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购买畜禽,繁育良种,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并无偿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每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计划生育家庭免费举办8-10期养殖技术培训班。
3、县水利部门:(1)免收承包鱼塘的计划生育家庭的水利费用,其它用水项目的水利收费按政策予以优惠。(2)在兴办小企业需要申办取水许可证时,在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办理。
4、县教育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入学实行优先,根据家庭贫困状况适当减免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杂费,同等分数优先录取。
5、县劳动保障部门:对进城务工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职业培训,提供用工信息等方面给予优待、优惠;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进城务工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时减收中介费50%。
6、县农机部门:对参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联合收割机手培训、修理工培训的计划生育家庭,减少应收培训费用的30%;对办理驾驶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的计划生育家庭减少应收规费的30%。
7、县工商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给予优先注册登记。
8、县民政部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优先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
9、县保险部门:积极发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认真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险问题,对参加养老保险的计生家庭给予优先保费补贴。
10、扶贫开发部门:按照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扶贫信贷资金,优先用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积极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切实做到扶贫到户;对低收入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返贫。
11、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在开展青年志愿者送温暖活动等各项帮扶活动中,要重点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倾斜。同时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提供对妇女的“小额贷款”项目,资助她们发展经济。
12、县卫生部门: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就医时应优惠照顾,检查费用减免10%,住院费用减免20%。
13、县电业部门:电业部门保证计划生育家庭的用电,用电量大的计划生育家庭私营企业,应优先给予电力保障。
14、县土地部门:计划生育家庭划分宅基地、承包土地时土地部门应优先给予安排。
15、县城建部门:计划生育家庭需要建筑时,城建部门应优先给予安排,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减免20%的费用。
(二)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宽裕。
1、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从发证之月起至子女满14周岁止,每月奖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以上。在入托、入学、就医、招生、招工、征兵、农村划分宅基地等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时给予优待。
2、符合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一次性奖励的政策不变,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
3、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独生子女家庭给予参合费补贴。
(三)婚育新风进农户,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及婚育新风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科学知识,扎实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女孩的氛围,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新型人口文化。由文化、文艺部门联合编排一批婚育新风文艺节目,定期在各乡镇、村进行巡回演出;由人口计生部门编印婚育新风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全县的计划生育家庭。
在政府的主导下,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群众把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2006年在全县50%以上的村建立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使其成为农民群众文娱活动、学习知识、接受先进思想、更新观念的场所。
(四)实行生殖保健服务进农户,促进农村育龄群众身心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要深入千家万户,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做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村,随访服务上门。融合卫生资源,每年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建立孕产期保健制度,实行优生关口前移,开展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五)普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到农户,促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继续广泛深入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农村计划生育,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展行风评议,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组织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深入开展
(一)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要有利于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突出重点,简便易行,尽快把基层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水平上来。完善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制度,方便群众,注重实效,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继续推进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属地化管理、便民化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事制度改革。在乡级,保持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的稳定,对管理服务人员定编、定岗、定责。在村级,按照“初聘年龄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要求,公开选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完善“县管、乡聘、村用”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加强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职业化、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三)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切实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经费保障。
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着力抓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依托《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县级人口数据库,规范引导信息的生成、传递、处理、反馈工作流程,引导基层定期为育龄群众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咨询随访等服务,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阵地保障。
篇7
致力于做适合中国需求的教育项目
自进入中国以来,英特尔就致力于做适合中国需求的教育项目,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近几年,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教育部于2006年11月首次推行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与之相一致,英特尔在中国也将加强与教师教学方面的合作,以改善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其教育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此外,2006年11月1日,英特尔还与教育部签署了一个未来五年发展备忘录,名叫“共创未来教育计划”。其中包括英特尔在未来5年里,用现代教育观念培养100万教师,并使之能在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针对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且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这一客观现实,英特尔也积极开展新项目的研究,并最终开发配合中小学农远工程,支持农村教师的模式3项目,这是英特尔在全球首次启动此项目,其执行机构是中央电化教育馆。这个项目的开启将对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支持中国青少年创新成长
篇8
一、印度农业补贴体系与评价
(一)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为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印度政府从1965 年起,实施了多种价格支持政策,重点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生产者政策,主要采取最低支持价格(MSP)、市场干预价格(MIP)和缓冲库存储备(BSO),对生产者进行支持。消费者政策,主要通过定向公共分配系统(TPDS),对消费者发挥作用。
1.最低支持价格。由印度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CACP)根据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市场供需,结合工农产品,对国民经济及生活成本影响等,向政府提供建议,确立最低支持价格。范围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油料等26种农产品。
2.市场干预价格。此项政策范围主要是对最低支持价格(MSP)未涵盖的农产品,如园艺和易腐烂农产品等。若市场价低于特定的水平,则政府以市场干预价格收购,费用损失则由中央和各邦政府承担。
3.缓冲库存储备。目的在于干预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由印度食品公司以最低支持价格收购,经缓冲库存储备后,以中央发行价格向各邦政府销售农产品。低于收购成本,差额由政府补贴。
4.公共分配系统。由政府提供补贴采取差别价格待遇,使中产以上家庭以较高价格购买农产品,而低于贫困线的,则以低廉价格购买。具有印度特色,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分配网络。通过约47.8万家平价商店,负责将粮食分配到贫困家庭的消费者手中。
印度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成效,一方面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成为世界的粮食出口国。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特别在前几年世界性粮价钉状震荡中,世界市场小麦价格年化上涨率高达120%,而印度国内市场则仅上涨15%左右,表现令人称道。
(二)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
印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本属“黄箱”补贴项目,但低于世贸组织10%上限。加入WTO后,又将大部分非特定产品投入补贴,灵活转化为“特殊与差别待遇”,从而免于削减,使可利用空间更大。
1.化肥补贴。通过由政府定价,对生产企业和进口商进行差额补贴,并承担运输费用等,使农民可按化肥成本25%-40%购买。2013-2014财年预算7058亿卢比,为农业投入品补贴最大项目,约占47%左右。
2.电力和柴油补贴。电力补贴,对贫困农户,所有用电均免费,其他农民的农业用电免费,生活用电则享受一定的优惠。农民若购买灌溉柴油,其款项可在产品出售后获得支付。此两项约占农业投入品类18%。
3.灌溉补贴。印度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为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加大对农业灌溉设施建设补贴力度,发展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农业,鼓励农户参与管理。此项约占农业投入补贴总额的15%。
4.良种及其它补贴。良种补贴,主要包括水稻、棉花、豆类和玉米等。农机购置补贴,同时采用规定的补贴率和补贴上限。一般补贴率为购买成本的25%,补贴上限则因农机具类型而有所不同。此外还有农药补贴等,综合约占农业投入品补贴的20%左右。
(三)农业信贷和保险支持
印度为发展农村信贷业,1980年对八家商业银行实施国有化,开设农村分支机构,对农民提供信贷服务。另创立地区农村银行,专门为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并建立相应监管、保险和间接支持体系。农业保险方面,1985年实施综合农作物保险项目(CCIS),1999年则以国家农业保险计划(NAIS)替代,由印度综合保险公司(GIC)管理,乡村金融机构进行具体操作,通常补贴与农业信贷联系一起。
1.农业贷款利息补贴计划。一是短期信贷,期限15个月内。一般为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如化肥、种子和农药等。无需抵押,利率优惠10%。二是中期信贷,期限5年内,主要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利率更低。三是长期信贷,期限5年以上,大都为基本农田保护和电气化建设。印度2014-2015财年预算8万亿卢比,政府提供2%贴息以及3%按时偿款奖励金。
2.保险支持计划。承保范围为所有的农户和粮食作物、园艺和畜牧业等。不同地区的保险费不尽相同,农民可得到政府10%补贴支持。2013年印度推出互联网服务,便于偏远地区的农户参保。
(四)一般服务支持政策
政府
一般服务支持,属于“绿箱”补贴项目,无须消减。印度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相关农业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科研和推广开发。自60年代“绿色革命”以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科研推广网络。1995年加入WTO,大力发展良种培育、遗传和生物工程等技术。21世纪第二次绿色革命,作为计算机软件大国,设立农业网站、呼叫中心及视频频道等,为农民提供免费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包括加速灌溉计划、农村道路和桥梁、水源供给与电气化、农村住宅、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等。资金由中央和各邦政府承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 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3.农村综合发展和扶贫开发计划。前者旨在通过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后者有农村就业计划,妇女儿童发展计划,自营职业培训以及干旱地区发展计划等。
4.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包括奶业合作社、农业信用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加工和仓储合作社、耕种合作社和渔业合作社等。政府提供组织培训和贷款支持,并帮助开展生产、销售和加工活动。
综上所述,印度农业补贴政策既有积极效应,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印度农业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实现自给有余;二是提升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当然印度农业财政补贴也有一些消极影响:一方面高水平的农业补贴,使得财政负担增加,此外缓冲库存储备较大,增加储备费用等;另一方面,化肥使用过度,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恶化;电力补贴导致电力浪费,灌溉支持使地下水枯竭,土壤盐碱化等,一定程度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补贴制度及与印度的比较
客观评价印度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及其效应,乃是我国借鉴的前提条件。我国现阶段农业补贴政策较多,但由于国情特殊,构建结构合理且简便明确的农业补贴体系尚面临诸多困难。中印农业有诸多类同之处,但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却存在较明显的差别(表1)。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支持体系和水平
1.实施时间。印度从独立后一直补贴农业,1965年实施多种支持政策,不断调整而完善。而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较晚,大部分出台于2002 年之后,由于时间短,尚处于探索阶段。据中印1966-2005年农产品价格数据比较,印度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调整频率均慢于中国,反映其补贴政策长期而稳定。
2.目标体系。印度农业补贴政策,已历经四个阶段:全面发展农业(1947-1965)、绿色革命(1966-1990)、市场化改革(1991-2003)和第二次绿色革命(2004-至今)。每个阶段均有明确之政策目标,在WTO框架内,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补贴体系。而我国补贴政策的制定,大多依赖政府的农业经济政策,政策目标短期化,具有一定的应急性,缺乏稳定和前瞻,没有形成合理的制度体系。
3.支持力度水平。近年我国农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水平仍然不足。2012年,印度中央财政对粮食和投入品补贴两项,已占全年财政支出的8.7%,占GDP比重的2.3%,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2013年,我国四项补贴总额为2000亿元,仅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5%。占GDP比重更小,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水平。
(二)生产者支持比较
1.覆盖范围。印度“黄箱”价格支持自成体系,几乎涵盖所有农作物、园艺和易腐烂农产品。我国最低收购价政策只限于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覆盖品种和范围都远不及印度,且各省补贴标准、品种和依据等差异较大。在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上,2014年方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试点。
2.补贴对象和环节。印度“黄箱”补贴,重点保护生产者利益,同时兼顾消费者,提升了二者的福利水平。而我国的补贴支持对象,向生产者补贴少,对中间流通环节偏多。种粮农户获得的补贴相对较少,不利于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3.特殊与差别待遇。印度灵活利用《农业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将化肥、农药、良种、电力等大部分非特定产品投入支持,转化而免于削减,使10%允许空间更大。我国则放弃使用“特殊与差别待遇”,承诺“黄箱”不超农业产值8.5%,实则仅1.4%左右。
4.农业保险补贴。印度从1942年开始研究农业保险项目,由CCIS到NAIS,再到FITS试点,承保范围为所有的农户和粮食作物、园艺和畜牧业等。我国起步于2007年,目前保费补贴种类只有15种。补贴形式和“联动补贴”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三)一般服务支持比较
1.“绿箱”补贴结构。我国补贴结构不合理,主要为一般性政府支出和粮食安全储备。尤其后者,由于远超联和国17-18%储备标准,占用资金过多,影响其它投入。印度本世纪初也有同样问题,但从2004年开始逐步降低,目前趋于合理水平。一般服务支持,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与基础建设两个方面。
2.农业基础建设。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差。但资金投入比重偏低,且主要用于大中型水利建设。其它农业基础建设,还需地方配套资金。而印度此项投入则排“绿箱”前两位,全部由各邦和中央财政负担。“十二五”期间预算10000亿卢比以上,约占GDP比重8.5%。
3.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我国农业科研及推广资金极少,仅占“绿箱”比重1%左右,农业科技贡献率为35%。而印度投入比例达20%以上,科技贡献率为80%,比我国高出一倍以上。
(四)农产品市场保护和导向比较
1.农产品出口。WTO《农业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补贴规定,印度充分加以运用,除出口农产品免税外,还对本国的园艺产品如蔬菜、水果及花卉等,进行运费补贴。而我国在出口方面,则承诺所有农产品均不给予补贴。
2.农产品进口。印度实行高约束性关税,对本国市场或产业有较大影响的农产品关税,提升至WTO所允许最高水平。我国农产品进口,则对一般农产品采取单一关税管理,关税水平大幅降低。另外,还裁除与WTO不符的非关税措施。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补贴实施较晚,政策目标短期化;覆盖不广,总体支持力度不足;补贴结构不合理,形式种类较少;没有充分利用WTO空间,国内地域性差异大等。另外还有立法缺失和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农业补贴效益低下,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印度农业补贴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农业补贴制度,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加重财政负担,一定程度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印同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结合我国实际,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借鉴。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补贴机制,立法保障实施
印度经验表明,支持与保护农业,除长期的良好政策环境外,更重要是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技术应用滞后,且自然灾害频发。在当前以工促农的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应适度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规模,促使农民增收和农业同步发展。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缺少长期规划安排,具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原由在于农业补贴法律不健全,《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和《农机促进法》等,原则且笼统。其它涉及农业补贴的法规,基本以各部门《
通知》或《意见》形式,缺乏权威严肃性。我国应效仿世界发达国家,加快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的立法建设。在项目分类、资金预算、申请、管理及分配实施等方面,详尽立法,建立长期稳定的补贴机制。 (二)加大一般服务支持力度,优化“绿箱”补贴结构
农业一般服务支持,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科研及应用,带来本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可减轻市场扭曲,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推动农业转型及现代化进程。
我国农业需补贴的领域较多,需优化“绿箱”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保证必要粮食储备资金的前提下,一是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抗自然灾害能力不高。可借鉴印度经验,全部由省级和中央财政负担。二是增加农业科技及教育投入。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资源粗放型向科技集约型转变。三是农业资源休养和生态保护。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湿地恢复、耕地重金属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等。
(三)以价格支持和挂钩补贴为主,充分利用“黄箱”空间
应把“黄箱”价格支持,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对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建立灵敏高效的价格支持体系。除粮食主产区的稻谷、小麦和玉米最低收购价外,对其它农产品,应逐步建立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市场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保证农民收益。鉴于对生产贸易的一定扭曲,应合理确定支持水平,防止与国际市场背离。
鉴于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实施脱钩直补的条件,应建立完善与农业投入品、种植面积、产量、收益、资源与环境等相挂钩的直接补贴制度。一方面完善对良种、农资及农机等专项补贴制度,注重由流通环节转向生产者。另一方面,采取“亲环境”的投入品补贴政策,如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和节水灌溉等。契约式机制,引导与农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食品安全结合。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继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进市场化导向
相比纯粹商业保险,农业保险具鲜明政策性和非营利性。印度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已成支持农业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2007年始,目前险种涉及种植、养殖及农机等15种,整体广度和深度不及。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的力度,增加种类范围,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比例。逐步减少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给予家庭农场更多支持。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保险覆盖和保障水平,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区域。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以奖代补予以支持。对农业保险机构,由国家补贴经管费用。免征税赋,建立再保险制度。
篇9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 营销管理 体制创新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081-01
1、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现状
广大农村是县级供电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面临着电网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观念陈旧以及人才资源缺乏的现状,同时,还面临着不同地区之间服务对象素质、文化背景、文化水平的差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致使县级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为营销管理缺乏完整规范的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体系;供电质量和服务意识在城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密切配合机制;营销人员专业程度和学历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针对这些特点,县级供电企业务必在内部营销模式和管理理念上创新,实现营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2、新型营销管理模式
营销部门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核心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其他部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理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营销管理的作用与职能,从而实现营销管理工作模式由“用电管理”机构向为“电力营销”机构的大转变,即按照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创新营销管理模式,建立新型营销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涉及市场策划与开发、业务发展与决策、需求预测与管理、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客户服务与支持、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电费电价、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等方面。
2.1 实行灵活的电价政策,全面提高市场份额
按照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电力市场可分为价格敏感市场、价格弹性市场以及价格刚性市场。在价格敏感市场中,通过提高或降低客户用电价格扩大不同时节电价差,可以达到扩大目标市场营销额的目的,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在电力充沛时实行折扣电价或超基数优惠电价,稳定县级供电企业工业用电市场;对于居民生活用电,实施分时段优惠电价,即在早、中、晚三个用电高峰期间实行低价,其他时间段实行高价,从而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用电的良好习惯。
2.2 加大宣传,增加电能的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燃煤和燃气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应当在用电设备制造商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洁可再生资源的宣传力度,引导客户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等,提高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2.3 重点突破,抢占市场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和居民生活用电是未来能源市场的重点。在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重点在电锅炉方面重点研究突破;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热水、空调、烹调、干衣暖气等电气设备。同时,务必加强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质量和服务水平。
3、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思路
“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是供电企业普遍遵循的原则,在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上,充分运用现代通信、网络、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大创新力度,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实现企业营销管理的目标。
3.1 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按照用电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此为,加强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供电可靠性,提高用电服务质量。
3.2 开拓市政、商业、居民生活用电市场
充分发挥电气化示范小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增强人们对电气化生活的接受力度,进一步增加人们对电力的消费。特别是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使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大幅度增加。
3.3 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
随着电力企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电力营销市场已经转变为一个买方市场。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务必改变传统基于卖方市场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工作机制。
3.4 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
经过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县级供电企业在管理上实现了政企分开,但任然需要政府监管,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在商业化运营的同时,务必全面规范自身的业务范围和营销政策,确保电力营销工作顺利进行。
3.5 拓宽销售市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务必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主动出击,通过完善农村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扩大周边电力营销市场。同时,注重新能源市场的开发,全力做好电力替代煤、油、气的各项工作。
3.6 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务必抓住电网改造的有力时机,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采用自动抄表系统,用户缴费支持系统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供电企业的管理网,营业网,调度网的数据共享,提高智能化技术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力度,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3.7 组建一批高质量的电力营销团队
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政企不分的状态,致使部分内部职工思想观念落后,对一些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不愿接受,特别是电力营销管理人员,基础理论缺乏,电力营销管理经验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从县级供电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务必在电力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迅速提高营销工作人员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县级电力企业进入市场的需要。
4、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县级供电企业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在这一新形势下,县级供电企业务必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入手,摆脱传统营销管理管理模式,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发展计划,只有这样,县级供电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红喜.对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策略创新的研究[J].科技风,2012(11).
篇10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沙雅县农村文化建设概况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农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参与时间少,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群众的业余时间选择看电视、听广播,受传统文化观念约束,中青年妇女平时以忙家务为主,很少参与当地文化活动。这些现象相对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活动场所设施配置等方面存在利用率不高,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时间偏少等现象。
二、造成农村文化建设薄弱问题的原因
(一)各部门对农村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各级政府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软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偏低,致使本来文化建设基础就薄弱的农村,更加捉襟见肘。文化站及村文化室仅靠中央和自治区专项经费来维持,文化活动开展不能保证正常有序开展。在人员素质方面,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年龄偏大、业务素质低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基层文化建设队伍整体功能较差。
(二)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这些干部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忽视了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三、应对措施
针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人员素质较低等现状,都成为影响农民文化生活的突出问题。如何使这些状况得以改变,为农民文化生活添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度上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农民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各级地方政府要从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的行政考核制度,在县、乡镇政府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中,加大农村文化考核的力度,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基层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努力保障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根据农村文化活动特点,合理配置基层文化资源和功能,逐步构建覆盖农村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让农民口袋富起来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充实起来。
(二)机制上满足农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送文化下乡,请农民自主“点菜”。建立政府文化产品采购机制,地方政府安排文化下乡专项资金,对下乡放映的影片、演出的节目、演出的团体,逐步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要转换观念,改变过去免费送文化下乡、演出内容和演出团体上级部门指定、农民没有发言权的现象。要让农民自主选择所喜欢的演出剧目、影片以及其它文化活动内容。
针对农民求知愿望强烈的特点,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政府要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提高学用利用率,把高质量的人文素质讲座、科技知识培训和经商之道讲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实践中挖掘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
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这些民间文化最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与农民有着近乎天然的亲切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充分挖掘和大力弘扬农村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积极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增强民族民间文化的吸引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特有的深厚的感情,更加广泛开展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包括传统的麦西来甫、叼羊、赛马摔跤等传统文体竞赛活动,使之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相映生辉,满足农民群众内在的文化需求。
(四)拓展农村图书室服务功能,共享农村文化资源“大餐”
拓展图书服务空间,让各级图书馆与广大农民“零距离”。当前农村,图书阅读已经上升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比较迫切的文化需求。由于管理松散、图书室不能正常开放,部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书籍被闲置在库房及一些形同虚设的图书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阅读环境,建立完善的区域性图书服务中心,增强图书的利用率和图书服务实效,形成覆盖农村的流动图书服务网络。同时强化业务培训辅导,让文化干部与村级文艺骨干“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