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产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产业发展报告

篇1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11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项到2011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 73219亿元。这将为厂商提供巨大的商机,使老年产业的发展前途无量。

二、传统老年产业——老年保健行业身陷混沌,迷雾待破

保健行业指的是事前对健康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老年人的这种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与丰富化。考虑到中国目前1.3亿的庞大老年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加速的情况,未来中国的银发保健产业不论从总量还是产业内部业态类型都会有很大增长与变化。

(一)、银发保健产业总体增长,但内部结构失衡

保健产业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品,如保健食品、保健器械以及保健美容用品备等;另外一类是保健服务,如提供健身、养生、心理等的直接服务与咨询服务。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到XX年已经达到500亿的规模,据保健品专业人士的估计,其中老年人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次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XX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XX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XX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其中老年保健品的份额占到了200亿。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中国,老年保健品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

与老年群体适用的各种品类丰富的产品不同,国内的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相对落后,各种保健服务机构都将研发重点放在中青年群体上,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在服务业中仅占较小的比例。以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的一项成果测算,XX年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规模仅为2亿,而根据零点公司XX年的一项保健品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规模为15亿,而在保健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保健品与保健服务产值的比例大致为1:1。因此,相对于老年保健品市场,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考虑到老年保健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银发保健品选择品牌集中,但产品针对性不强;保健服务专业品牌缺位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至XX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生产具有卫食健字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474种,另外还有近500种进口产品。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开发了针对了老年人的产品,但是从消费者购买情况看,老年人对保健品牌的选择集中于少数几个名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XX年全国保健品销售排行榜表明:从保健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脑白金、昂立一号等五个名牌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从这些品牌的适用人群方面分析,相关的生产厂家均选择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龄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种产品往往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群。老年群体对真正的银发保健品选择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的服务产品并不多。与铺天盖地针对年轻人的健身广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园、社区的简易设备上进行自我活动。而对老年人的健康咨询主要有一些政府医疗提供有限的服务,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业在电视或电台进行宣传时顺带的进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研究指出,以庞大的群体基数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还未启动,还缺乏一个真正专业的品牌提供专项服务,即使保健品与保健服务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链条,企业还未重视链条的另外一头的商机。

(三)、银发保健品销售:传统渠道占优,零售卖场突出

在银发保健品的销售渠道选择上,零点前进策略公司XX年一项专项调研表明,一些传统的保健品销售渠道,如保健品专卖店、医疗机构等仍然有较高的选择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的卖场,如大型超市/仓储市场、商店/百货公司的保健品专柜已经成为不少人选购老年保健品的重要场所,甚至超越了专门的医疗机构,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柜台等。这一方面说明了保健品已经从医疗药品范畴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品,这才能够在平日逛超市、商场时进行选购。同时,这种趋势也为老年保健品企业的推广活动提供思路:适用于日常用品的现场促销展销,也适用于老年保健产品。

(四)、接受度:保健服务超越保健品

在保健品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较高,传统的食疗观念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随着市场产品的多样化,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得各种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在保健品市场推广活动中的大行其道,这严重损害了整体保健品在消费者中的声誉。据XX年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新闻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度达到了87%。

在消费者对保健品所持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受国外保健理论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通过保健品以外的途径获得健康的思想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低收入因素使得价格相对高昂的保健品无法在老年群体中普及,而健身、养生等成本相对低廉的保健服务相对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因此,保健服务的理念已经在老年人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老年人的保健活动仍处于以自发的公园健身、参加免费的保健讲座等为主初级阶段,需要有专门的企业、机构提供更加深入细致的专业服务,例如老年专业健身计划、老年养生生活规划、老年心理咨询等等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并以合适的价格吸引老年群体,培育并引导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三、现代老年产业——老年旅游行业才露尖尖角

打开报刊的旅游专版,在网络上搜寻旅游信息,你会不知不觉的发现很多关于专门为老年人出游提供的旅游线路,感觉到旅行社已经对老年人“下手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旅游让我更从容”这是一位报名参加老年人旅行团的老年人的感慨之言。不少六十来岁的老人忙碌了大半辈子,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体力也很充沛,并且还有充裕的退休金,他们都希望在退休以后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夙愿--走进大自然,领略不同区域的民俗风景。

老年人对旅游如此感兴趣,那现阶段我国老年人旅游处于什么阶段呢?我们可以通过老年人旅游产业收入、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老年人旅游产业现状。

(一)、老年人旅游行业渐入佳境

1、老年人旅游行业收入逐步提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银发旅游”市场必将越来越大,据国家旅游局相关资料统计显示,XX年我国旅游业年收入超过4000亿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包括老年旅游消费。XX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另外根据旅游行业内权威人士的预测,今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将占旅游市场的25%以上,老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

2、老年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广泛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旅游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老年游客,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老年出游是老年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另外一部分是国外老年游客,从近期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998年以来,在我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超过51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中年组的46.5%。

3、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绝大部分旅行社都已经关注老年旅游,他们为老年人推出专门的旅游线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旅游生活。但是由于老年旅游有更高的安全、医疗方面的要求,在考虑到成本和操作难度的方面,不少旅行社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二)、老年旅游人群特点显著

老年旅游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究竟能否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吗?我们通过了解老年人的旅游意愿、旅游消费水平、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四个方面透视老年旅游人群的特点。

1、老年人的旅游意愿强烈

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

果显示,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旅游成为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

2、老年人旅游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场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老年人消费能力很强,只要旅行社服务周到、细致,他们愿意选择高端旅游产品,目前这部分客户人数正在平稳增长,出境游潜力很大;另一部分老年人出游愿望强烈,可是支付能力较弱,虽然这样,一些大的旅行社往往是以规模效益为生,而这部分顾客恰好是淡季的补充和航线的补充。据北京市的旅行社介绍,旅行社针对时间自由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机动灵活的方式,即顾客报名后不固定时间出游,航空公司根据航班乘客情况调配,有空位需要补充时通知顾客,随时出游,这样只为正常价格的50%至70%,对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3、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为“纯玩的、安全的、时间充裕的短途旅游”

“我们现在出去,主要是想散散心,溜一溜,最好能够提供一些医务人员才好呢”这就是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旅游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老年人由于其身体、年龄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旅游人群差异很大,所以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对旅游目的地有较强的选择性,对出游的日程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在旅游中没有猎奇的心理成分,他们在做出出游决定之前会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并力求提前安排。(2) 以纯玩为主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龄段的旅游人群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50%左右。(3)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往往老俩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他们更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不同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团提供服务的差异化之处。(4)老年人更看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5)老年人更喜欢内容丰富的短途旅游,他们希望短途旅游能够减轻不必要的旅途劳顿带来的身心的疲惫。

4、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主要是自己

根据北京几家大的旅行社对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46%的老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其余都为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出国旅游。

(三)、老年人旅游行业潜力巨大

从国外老年人旅游的发展历程,展望我国的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老年人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老年人旅游大会的资料,美国人口中约有1/5的人年龄超过55岁,他们当中有47%的人,最近有过远程出游的经历。可见在国外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另外1990-XX年美国总人口增长7%,而5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长11%,他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是他们的日常开销却比年轻人少得多,子女已远离他们,社会保险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许多身体健康者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来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对比中国老年人群体,我们发现中国大城市,如北京市的老年消费群体,家庭月退休金达到XX元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其中将近81%的受访者认为只要生活的充实,高兴,不会过多的考虑钱的问题,他们可以去旅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

因此从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人将为旅游市场带来更大的商机。

四、精益整合发展老年产业

不论传统老年产业还是现代老年产业它们都充满了商机,我们对此应该从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契入老年产业的发展。

1、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陶立群教授的研究成果显示,针对老年人不同年龄结构划分目标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打包”产品和服务是促进老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将老年人划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不能自理的老人)、体弱多病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60岁左右,身体基本健康)三个群体,分别对三个不同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向高龄老年人群主要提供包括护理服务,特别护理设施、特殊商品和服务;向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自生活辅助品,如电子呼救器、代步器,提供医疗,康复器械、场所、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针对低龄老年人群,为其提供更多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消遣、休养、娱乐的设施和场所。

2、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人养老产业的研究发现,对于发展老年产业应采取福利性产业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社会问题,老年产业是福利性产业,发展老年产业解决社会问题是能够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因此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对老年产业的投资,引入市场机制,保持老年产业的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零点前进策略公司认为发挥传统、现代老年产业的多行业共同发展的集聚效应,能够促进老年产业发展。老年产业的整体概念导入、营销手段的运用,使涉及老年产业的诸多行业形成集聚效应,产生更大的市场辐射能力。就像对白领人群的整体产业营销模式,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多层次地引导和满足白领人群的消费需求。这需要在老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协调多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之间互补和替代关系,向目标老年人群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在为老年人提供住宅产品的同时,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向其提供人性化的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娱乐健身甚至旅游等相关产品和服务。评论老年产业期待整合

中国城乡正在快速地走向老龄社会,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已经有力地改变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境遇与经济地位,其中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地位由尊而降的线路说明这一群体所受冲击最大,但在年轻文化普遍强化这一现实中,老人地位的这种变化相对并不被人特别注意。而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这意味着老年产业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这种变化本身足以支持形成一种新型的老年产业,或者形成一种有别于服务于其他年龄层产业的生意形态,但是这种变化也并非引起老年产业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其一,现有银行产业领域缺乏有特别强势表现的投资者。相对于针对其他年龄群的投资机构,老年产业领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投资者均相对规模较小,且缺乏持续扩张的鲜明战略。

其二,现有老年产业总体而言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相对于针对青壮年群体的细分化市场策略,老年产业领域机构的产品与服务大多针对模糊的整体老人市场、使用含混的整体语言、没有明确的针对细分群体的有力的核心价值诉求。

其三,现有老年产业缺少对于持续稳固的银发价值的文化推崇。相对于追求快速变动的青少年群体,银发族强调维护忠信稳定的价值观众,因此产业经营者不能简单效法现在的所谓时尚炫惑的营销路线。相较于得到极度推崇的年轻化价值观,老年产业领域还缺少以高度创意和强势的方式来推崇银发族的智慧、经验、爱心与包容的文化特性。

其四,现有老年产业对银发族群与青壮年族群的互动关注不够。老年群体特性决定了他们非常重视以自己的资源介入青壮年族群的生活,而青壮族群则也有相当的回馈性资源互动行为。老年产业在这种互动链的建设上具有的作用空间仍待发掘。

篇2

关键词:养老产业发展回顾供需分析对策建议

从产业经济角度看,任何一个产业都具有生命周期,都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时期。研究产业发展阶段转换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制定并实施适宜的应对策略,有利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我国养老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及阶段特征,把握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有助于加快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养老产业体系。

一、养老产业概念及特征

“养老产业”的概念起源于西欧发达国家,通常以产品消费对象的指向性类群作为界定依据和标准,一般定义为以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为目标,向老年人提供a品和服务的相关营利行业的总称,亦称老人福利产业、老龄产业,银色产业等。[1]回顾世界各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大多建立于工业化中期或者工业化后期。这一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出生率下降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社会分工的深化,创造了一个老年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市场,养老产业开始萌芽。

与其它产业形成与发展相比,养老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成方式独特。产业形成方式通常有新生、分化、派生和融合四种。从产业形成的方式看,养老产业并不是一个新生产业,而是对原有产业分化、重构和融合。纵观发达国家养老产业,其涵盖范围非常广,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存在交集,大多领域是按照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及生理特征对一些现有产业进行分化形成的。分化的过程是改进和特性化的过程,使之更符合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比如老年地产(老年公寓),其本质仍然属于房地产业,创新的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并配套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等功能。二是产业发展较慢。受经济条件和人们观念的影响,养老产品及服务的供需市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的老年消费市场需求较弱,带有公益属性的老龄事业扮有重要角色,还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需求市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政府养老支出快速增长,财政负担加重,政府及社会各界才开始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养老产业投入较大、周期长、资金回报率较低,加之初期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导致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三是产业生命周期长。与其它生活必需产业和基础产业相比(如果粮食产业、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电力产业、邮政业),尽管养老产业形成时间较晚,但从生命周期看,也属于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产业。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人口规模及老龄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但不一定出现衰退。四是具有微利性。微利性是指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在养老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与从事其他产业相比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其微利性是就单项产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率而言,但由于养老市场的容量大,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的总利润可以较高;第二,养老产业的微利性并不排斥其市场性,这也是养老产业在市场中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之处。[2]五是受政策影响大。一是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离不开一个具有较强购买能力的老年消费群体,老年群体大多已经退休,经济来源主要靠养老金,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群体的购买力将不足。二是养老产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福利性,一些弱势群体养老服务需求要靠政府出钱购买养老服务。三是由于养老产业是微利行业,需要政府在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

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及供需分析

(一)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养老产业形成阶段(1990―2010)。形成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一阶段我国的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重开始增加。特别是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国际公认老龄化水平线,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3亿,之后以年均0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购买力的逐渐增强,使我国的养老产业需求市场开始形成。这一时候我国养老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养老产品及服务进入商业领域,开始突破养老事业的范畴,且能为当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的部份老年消费者所接受。二是开始向专业化迈进,包括专门的养老产品设计、专业的养老产品生产企业、专业的养老服务技术及管理人员等。三是产品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没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养老产品及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四是发展具有盲目性。部份企业对老年人的购买力、消费习惯和消费特征分析不够,一哄而上,推出一些老年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最终以失败退出市场,供需市场在繁荣一段时间后开始低迷。

我国养老产业成长阶段(2010至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庞大的老年群体加重了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财政支出负担。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金融危机后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先后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视角看,我国的养老产业进入了成长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养老产业营利模式以及入住养老机构养老逐渐被社会接受,养老需求市场进一步扩大。二是养老产品及服务商业模式基本定型,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容量的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市场供给增加且趋于多元化。三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虚拟养老机构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四是随着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开始进入我国养老产业领域,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五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产业发展较快,已经建立起养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年产品及服务品牌。

(二)我国养老产业市场供需分析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养老产业市场相比,当前我国的养老产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中国老龄委的资料显示:2012年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约为1万亿元,而实际供应仅满足1000亿元,占需求的10%;2014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为493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仅244张,与国际标准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40―50张相比,差距很大。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供给不足。养老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过于高端,价格昂贵,超过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过于低端,质量差,用户体验差,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购买。对大多养老机构而言,服务内容比较单调,一般仅限于满足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缺乏特色和个,对老年人的精神慰籍、文化娱乐、身体康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缺乏相关服务。老年用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城市购物中心、商场设置老年用品专柜的较少。老年批发市场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3][4]二是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当前我国老年产业市场不仅存在供给不足的矛盾,同r也存在需求不足或者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观念影响,部分老年人对商业化的养老还不能接受,不愿意在养老服务上花钱。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较低,无力消费。三是人们对外资、私立养老机构等不信任,更愿意入住公立养老机构,导致养老床位供需失衡。以上原因导致老年人潜在需求没能转化成有效需求。三是要素投入受制约。一是土地制约。目前,大多数城镇规划中没有明确专项用于养老服务业的土地指标,用地指标更多地投入商业开发和工业用途,导致民间投资很难获取土地。即使以“招拍挂”方式获得,也因土地价值高导致前期运营成本高、盈利很难,影响了民营投资的积极性。二是成本制约。除土地成本之外,养老项目前期基础建设投入相当大,加之养老市场还不成熟,运营初期床位空置率高,导致投资成本回收缓慢,短期内难以盈利。三是扶持政策。政府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优惠和减免政策,但落实不够好,一些政策没有落地。四是产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还不成熟。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要有统一的产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市场标准化建设刚刚起步,行业监管不到位。对于养老保健、老年旅游、老年教育等行业,欺骗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消费积极性,导致老年人对相关行业产生信任危机。目前,对于养老服务机构,也缺乏统一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养老机构的设施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4]

三、促进养老产业成长的对策建议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养老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市场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据预测,2030年中国60岁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2234%和1521%,2040年分别为25%和20%。到2030年中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届时,每4个中国人中间就有1个老年人,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5]。为加快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养老产业体系,现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快速成长和扩张。

(一)提升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一是以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农村老人基本养老金,增强老年群体的购买能力,促进养老产业的繁荣。二是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进“橄榄型”社会建立,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观念现代又具备消费实力的中产阶段群体,这一群体退休后将成为养老产业需求主体。

(二)引导消费和投资观念转变

养老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结果,是被发达国家证明切实可行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同时,要引导投资人转变观念。我国养老服务业是朝阳产业,而不是暴利产业,民营投资人要有长线投资的思想准备。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会得到极大释放,从长远看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三)创新养老产业商业模式

一是创新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机制,大力发展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也可以与民营资本、外资共同出资建立混合所制养老机构,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对目前床位空置率较高的民办养老机构,政府可以向其购买养老服务,缓解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三是促进信息产业与养老产业的深度整合,培育新业态、新的服务方式(比如医养结合、倒按揭等),提升养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四是推动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加快养老保险产品体系建设,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四)培育养老产业集群

一是围绕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产业的扩张以及产业的衍生和裂变。二是依托产业园区,围绕养老产业链建立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延伸养老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个集养老、养生、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四是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增强政府在研发设计、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五是完善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6]

(五)加快养老产业对外开放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之举。当前,可以借助我国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力吸引国外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领域。外资进入不但可以解决养老产业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运营模式和行业标准。这对引导人们转变观念、推动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促进养老产业快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香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以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2010(1)

[2]芮明杰(主编)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冯绻獾戎养老产业开发与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黄健元,王欢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吴玉韶(主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篇3

关键字:养老产业服务环境功能复合综合型养老休闲社区

一、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1、普世现象-全球社会高龄化

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到来,如何提供适合高龄人群所需的医疗保健、生活照顾、养老善终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安度晚年,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依联合国规定-老人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指60岁及以上的人群)。

2、面临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我国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设施严重不足

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保健、照护、疗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人,占8.87%,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据资料显示,北京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26.6万人;上海这一数字更是高达300.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61%,老龄化已经接近日本等世界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水平。目前全国每年老龄化人口以近1000万人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为其服务的社区建设及服务设施却不尽人意。目前养老社区严重不足,现有的养老社区,也大多存在规模小、配套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老龄社区缺乏系统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

二、养老潜在需求及特点

养老产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其市场增长迅速。据全国老龄办城市养老服务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总的服务需求满足率仅为15.9%,还有84.1%的老年人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据权威专家测算,全国1.7亿老年人口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的养老产业。现状调查发现,老年人独立居住比重大、入住养老机构意愿较强,未来老人公寓、老人社区、疗养院及医疗看护中心等需求空间巨大,老年人的健康、精神以及生活需求成为老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老龄事业、产业发展有广阔前景。

老人的需求特点

(1)经济需求:养老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其它需求都以满足经济需求为基础。

 养老金:公共年金(公助)+企业补充年金(互助)+个人储蓄(自助)

(2)健康需求:老年人患病概率增加,亟需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

 老人保健:康体保健、健康检查、健康教育等。

 老人医疗:疾病治疗、卧病照护、残障赡养等。

(3)生活需求:老年人生活护理需求创造巨大的商机,形成老年人护理产业。

a.设施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老人安养之家:身体较好、具自理生活能力而又不与家人同住的老人。

老人养护之家:病残、罹患痴呆或心理失调等老人。

老人特殊照护之家:长期卧病在床、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专业特别照顾。

 b.家庭服务:

包含了日间照护服务、家务处理服务、患病照护服务。

(4)精神需求:

 老人研习:咨询、讲习或社交联谊服务。

 老人休憩:休闲、娱乐、学习及训练等服务。

 老人休养:短期休养,保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

(5)社会需求:老人透过社会参与,实现自我价值

 老人再就业:技艺传授、智库咨询。

 老人志工活动:社会服务。

三、养老休闲社区的发展

现今社区功能因应环境需求的演化,已从过去单纯的居住转换为增添安全、休闲和健康等多元化功能;未来随着高龄居民人数的增加,势必衍生为兼具医疗、赡养和照护的全功能养老社区,形成兼具“居住+安全+休闲+健康+医疗+赡养+照护+养生”的复合型养老社区,成为专供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 1、养老休闲社区的环境

 (1)无障碍设施环境:为老年人构建友善舒适的空间环境,在建筑及景观设计方面全面考虑老年人行动的特殊需求,提供轮椅坡道、电梯、浴厕等无障碍、确保安全的社区活动环境,使老年人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相关设施。

 (2)健康建筑环境:建筑施工选材考虑老年健康需求,除全面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外,并严格控制日照、采暖等因素,提供舒适、宜老的物理环境。

 (3)养生景观环境:景观设计除适当配置老年户外健身器具、场地外,还考虑老年疗养所需的安逸、宁静氛围,导入具养生功效的药草花园等景观元素。

 (4)长乐休闲环境:针对老年慢生活的休闲、娱乐需求,可设置陶艺坊、小剧场、多功能活动中心等艺文设施,还可配置慢跑道、门球道等适于老年康体健身的轻运动场地。

 (5)乐享天伦环境:养老休闲社区住宅产品可根据地段、景观资源及需求等因素,规划以连排住宅、花园洋房、多层及合院等各种宜居产品,满足独居老人、老夫妇以及大家庭等多样需求,并搭配休闲游憩服务设施,创造亲属同住、假日照看和家族聚会的机会,使老年居民得享天伦之乐。

 (6)退休长住环境:养老休闲社区住宅导入园林度假等主题设施,除出售外,可提供中长期出租产品,吸引多层次的退休人士长住。

 (7)投资再就业环境:养老休闲社区可设置家庭民宿等居住产品及整合营销服务,提供身体健朗的老年居民参与投资经营。

 (8)社会参与环境:可引入以老年大学外延的智库咨询中心、技艺传授中心、老年志工服务中心等机构,创造老年居民持续参与社会服务、发挥余热的环境空间。

 2、养老休闲社区的服务

 (1)保健养生服务:针对老年人保健需求,可设置康体、养生等教育咨询指导服务,开展参与性强的养生论坛、饮食指导等健康活动。

 (2)医疗机构服务:依老年人体能状况,分别设置可及性高的赡养、养护和照护等医疗机构服务,依社区规模设置相应的医院、救护站、药店等配属空间。

 (3)家庭护理服务:老年社区护理,透过医疗培训中心导入小区护理组织,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全面的家居护理服务。

四、老年休闲社区的典型成功案例

-美国太阳城

太阳城坐落在佛罗里达西海岸,全年312天能够接收到日照,气候环境好。总体规模占地3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2平方公里。社区内住户有16000多名,社区内设计建造了各种户型以适应不同类型老人的要求,呈现产品多元化的特点。1、社区设计特色-社区内实现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设置,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同时,强调社区内的空间导向性:对方位感、交通的安全性、道路的可达性均做了安排。其次,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太阳城是佛罗里达乃至全美最好的疗养社区。据说,该社区中的居住人群比美国平均人口寿命高10岁。

2、居住及配套产品全面多样在太阳城中有许多种住宅类型,以独栋和双拼为主,包括:独栋住宅,双拼住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同时,配置了图书馆、乡村俱乐部、室外剧场、社区大学及各种工艺坊等文化类配套;健身房、游泳池、纸牌游戏室及草地保龄球场等多类型的运动空间,将娱乐设施与购物中心有机结合,设置综合性医院,强化医疗服务功能。

3、主要可借鉴的成功之处选址区域景观资源丰富,拥有湖泊、公园,环境舒适征对老年人特点,体现无障碍设计,强调交流空间的营造休闲配套设施多元化,以运动类、医疗类、文化类为主开发产品类型多样,以低密度、环境舒适为主社区内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种类多

太阳城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和开发启示,成规模、综合型休养社区的开发,需配备更全面的老年服务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将是老年人不断优化提升生活环境,实现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 随着社会对老年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建设服务专业化、功能综合化、环境舒适化的规模型养老休闲社区将成为社会趋势,全面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及精神世界需求,使每个老年休闲社区都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健康长寿的宝地,使老年人真正沐浴在晚年的金色阳光里享受精彩生活。

参考文件:

1.《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7日;

2.《认识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上海东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3.《养生休闲:健康引领旅游发展新趋势》,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方智俊;

篇4

关键词 高校转型;老年福祉;专业集群;社会化养老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4-0020-03

在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及“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化养老需求不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老年福祉专业人才,满足不同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进程。

我国的高等教育老年福祉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我国老年服务业及社会发展进程。2013年,教育部确定了“应用型大学改革试点研究项目”,经过充分论证,2015年,教育部公布了转型试点高校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本文将结合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探讨如何加强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以为社会培养全面的高质量老年服务专门人才。

一、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的意义

(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基础

2014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性战略调整[1]。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及充分论证,2015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转型试点高校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自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拉开帷幕,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深刻变革,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多元化的现实需要

从宏观上看,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老龄化特点来看,我国已确立“老有所养”事关全局的政策和战略布局。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10年老年市场需求达到1万亿元以上。目前,市场上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不足1000亿元。老龄产业的兴起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微观上看,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充分利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安老、乐老服务的不断提高,满足老年人身体、精神、文化方面的特殊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增加老年人所需的社会服务业,包含老年人的吃、穿、用、住、行、乐等各种需求,因此,需加大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专业集群,服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2]。

(三)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社会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内部结构和自身学科专业特色,构建共享的实验实训实践、技术和资源库平台,发挥协同效应,是塑造核心竞争力和高校教育品牌的战略举措[3]。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正契合了国家养老人才专业化和多元化所需,通过设计集群链―专业链―智力链―产业链的产学研用良性循环系统,实现专业社会化,个人发展、高校发展、社会发展相统一。

二、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思想观念尚未转变

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要以老年福祉为特色专业,围绕老年吃、穿、住、行、乐等需求与老年人有关的资源和技术组成有机整体,形成老年福祉特色学科专业群。集群的组建需要相关学科专业带头人提高认识,增设老年福祉特色方向,形成集聚效应,但目前相关专业建设尚未形成共识,思想观念的转变还存在困难。

(二)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高校转型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群策群力做好顶层设计,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高校转型,但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定还不明晰。除了支持高校要与企业合作外,应出台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做好利益分配合理化,促进企业积极性;加快制定高校课程、学分等的再分配制度;完善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性文件内容。我国的老年服务业起步比较晚,社会观念、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政策法规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性政策文件。

(三)应用型教师队伍缺乏

高校引进教师一直都是学历第一位,入门要求高,几乎全部要求博士学位,所以青年教师基本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特别是老年福祉专业刚刚起步,教学计划往往围绕社会养老服务所需而设,课程设置新颖实用,但为了满足教学任务,青年教师更多是疲于备课上课,集中于理论教学,很难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到社区、养老机构等部门挂职锻炼的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专业集群建设经费短缺

老年福祉专业集群转型,除了理论教学外,更多的是创造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要投入先进的硬件设施,设立实验实训室,教学成本较高。同时,要安排学生深入国内外社区、医院、养老机构实习,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投入成本很高。因此,对于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资金短缺是现实问题。

三、老年福祉专业集群建设的策略

(一)组建多学科融合的老年福祉专业集群

老年福祉专业集群的组建既要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又要与地方养老事业紧密结合。通过校内、校际合作,进行跨学科、跨院系合作,组建老年健康福祉(健康老人养生保健)、老年社会福祉(老年介护技术、老年康乐技术、文化养老、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管理学、法学)、老年医学福祉(老年康复、老年护理、老年病学)、老年工学福祉(老年服装、老年宜居设计、互联网技术)特色学科专业集群。

(二)制定老年福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增设以老年福祉为特色和就业方向的集群选课系统。根据老年服务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与老年服务业相关部门共同开发课程,增加职业技能课程。形成“专业教育+老年福祉”人才培养方向;深入社区、养老机构走访调研,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借鉴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形成“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在老年福祉集群课程体系内,服装学专业学生可选择老年福祉方向选修老年心理学、老年相关医学选修课程,增加老年服装设计发展方向,服务于老年群体。

(三)搭建实践、实验、实训、实习育人平台

为培养应用型老年福祉专业人才,增加学生实践、实训、实习时间,精简提纯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可采用专题报告和讲座形式。组建多学科融合的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多学科融合的老年服务志愿团、老年社会工作组织、老年产品研发工作室,作为老年福祉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与国内外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联系,作为学生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践实习,培养学生爱心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信心。

(四)创新老年福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学生,必须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改变原有书本化教学模式,根据国家养老社会化体系,教师要深入社区、养老机构挂职锻炼,强化职业技能。不仅要有高校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还要鼓励教师获得与老年福祉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同时,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方式,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聘请国内外养老行业工作人员和专家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学习型、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使老年福祉专业集群教师队伍集约化、团队化,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五)设计集群链―专业链―智力链―产业链的产学研用良性循环系统

通过专业集群的建立,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老年社会工作组织、老年服务志愿团、老年产品研发工作室,学生在实践、实验中获得直观体验,通过老年服装、老年宜居设计、老年舞蹈等的开发与研制,形成产业链条,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专业社会化,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最终形成集群链―专业链―智力链―产业链,共同服务于老年事业与产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72-74.

[2]养老蓝皮书:中国养老产业和人才发展报告(2014-2015)[R].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

[3]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derly welfare specialty group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social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 is also a 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s.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elderly welfare specialty group is faced with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difficulty to form a consensus, imperfect guarantee mechanism, the lack of technology-applied teachers, and the shortage of funds for integrating specialty group.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form a consensus on the idea, collaborate and innovate in action,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and specialty, form the talent cultivation direc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elderly welfare”an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 the education platform for practice, experiment, practical training and internship,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with multiple measures.

篇5

关键词:互联网+;居家养老;困境及展望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这个板块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产业也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享老是当前老年人追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居家养老成为众多老年人心目中一种较好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如何把养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下养老效益的最大化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一、 “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居家养老和互联网产业结合起来,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使老人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利用互联网来发展居家养老事业是符合福利多元主义和普惠型福利理论的。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市场、雇员、家庭和国家都要提供福利,如果是市场、国家或者政府一方单独提供福利则会造成缺陷,不能全面满足养老需求,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而普惠型福利理论强调经济主体获得养老服务方面的公平性与适度性,利用互联网发展居家养老事业,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快捷一步到位的服务正是符合普惠型福利理论的内容。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养老服务多元化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它需要经过特殊的技术,以有效的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在养老服务中,若把养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需要有许多繁杂的技术来控制,也会出现许多养老过程中所需的数据。特别是在居家养老领域,因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中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也是备受广大老年人喜爱和推崇的养老方式,如何使得居家养老能够有效进行,如何使老年人在家享受到合理和全面的养老服务,在此过程中,大数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使养老服务更有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二) 保障老年人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截至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这一比例已经高于联合国10%的老龄化传统标准,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估计会超过4亿,而且我国老龄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未富先老。现在将互联网与养老结合起来,拓展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可以使一大批身体健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在家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大多数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三) 冲破传统束缚,促进养老医疗产品“智慧化”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方式,互联网产业在养老上的应用就是突破传统的革新,在信息化时代,当“互联网+”渗透到了居家养老生活的方方面面,居家养老老人的安全管控、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特色专属服务等都能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养老医疗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智慧化”,例如近年出现一种“百度疾病预测”的新功能,这样的产品是基于大数据积累和智能分析,将为用户提供流感、肝炎等多种传染病的预测趋势,并且能实时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提供准确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降低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如果能有效利用互联网来预测疾病,就能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健康保障。

二、“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困境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能为居家养老提供诸多方便,使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满足了许多老年人可以在家享受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性来发展居家养老毕竟只是刚开始,处于起步阶段,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不足和困境。

(一)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资源来发展居家养老,这个重大的工程提出时间较短,实践性也较缺乏,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极大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产业链,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用产品开发不够,其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①对于居家养老,它所需要到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规模应该是比较完善的,因为居家养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新兴的养老方式,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良好齐全的服务,对于这一块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看现如今,我国“互联网+”时代下的居家养老虽然在规划上是全面的,但在实际操作上,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链的完善上还是相当欠缺。以老年健康管理为例,用来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家用医疗器械普及率较低,没有现实数据上线汇集,健康管理的模式更多停留在通过社区门诊或医院体检获得数据。②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必然使居家养老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老年人所能享受到的服务也会大打折扣。

(二)大数据使用中对个人隐私保护存在风险

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窃取,隐私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尊重。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问题主要指的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人们的个人身份信息,以及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被网站储存、利用,甚至泄漏,这个就是目前互联网中存在的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主要问题。而现如今,大数据让互联网隐私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大数据可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很容易就发现信息中的价值,我们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产业,那么在利用互联网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老年人的信息也会存在被泄露的风险。而且现在对于互联网侵犯隐私权这类的法律并不完善,很多时候侵犯就侵犯了,在法律上并不能有效制裁这种现象,导致情况愈演愈烈。在发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既然是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就要有一系列完善的从法律到制度的规范,才能避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三)养老产品创新不足

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产业,必然要生产出一批先进的养老产品,给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比如说百度出现的一个“疾病预测”功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让老年人可以在家进行疾病诊断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有疾病而不自知,越拖越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不难发现,在养老产品创新上,我们一直步履维艰,虽然很多商家利用互联网开发了很多功能,但是适合居家养老的仍然相对较少。居家养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在家享受养老服务决定了这种养老模式更具有方便性、特殊性,以及对服务的要求更高,对养老产品的选择更讲求实用和方便,而在养老产品创新这一块,现如今我们仍是做得还不到位,还需要不断加强改进。

(四) 网络惠民红利未能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具有数量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别大等特点。 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问题,还有养老问题,对养老金、福利补贴、公共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现在这样的服务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盲目建设养老服务平台也无法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如何能利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还是现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采取怎样的方式,使得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能够得到最好的服务,享受到良好的资源,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三、“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前景展望

知识社会的创新2.0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其原动力正是来自于“互联网+”所连接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和知识,从被动迎合到主动改造,“互联网+”致力于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已经彻底洗脱了互联网工具化的旧有模式。④就目前而言,根据发展的趋势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在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克服困境,不断改善。

(一)大力建设养老基础设施,克服初级阶段不足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养老O2O模式,它是一种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新模式。互联网给居家养老带来了许多新理念。在利用互联网发展居家养老过程中,要大力建设养老基础设施,比如说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家属能够随时了解老人的日常情况;通过一些定位技术,对老人的位置进行及时定位,当老人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自动报警,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再者,可以通过生产一些空气净化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的智能化管控,动态监测老年人房间的空气质量,是老年人在家养老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环境,让老年人过得安全、舒适。当然,也可以在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周围建设一个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区。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老年人居家养老得到保障,能获得更舒适幸福的生活。

(二)加强大数据管理,严格保护个人隐私

医疗大数据的建立确实给老年人居家养老带来方便,但隐私泄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医疗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应用,也会带来一系列患者资料被泄露的隐患,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隐私被泄露的危险不仅仅在于泄露本身,而在于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与判断。老年人居家养老有时会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传输数据到医院、社区等办理事情,如果造成数据泄露,则会对老年人的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这是极不利的。所以,政府要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防止网络黑客趁虚而入,严格保护个人隐私,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安全的环境。对于管理大数据,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及时监测、发现问题,并用最快的速度对漏洞进行修复,对于已经泄露的个人信息要及时注销,通知当事人做好防范,通知老年人的家属提醒老年人,以免被骗。

(三) 发展智慧养老新模式,创新智能健康产品

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出更多智能健康产品,这些智能健康产品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方便。比如说,完善手机的某些功能,只要打开手机应用,子女就能了解老人在家的情况,知道老人身体有无异样;设置一些传感器,将传感器安置在冰箱、洗手间及卧室,老人经过时系统就能自动记录,传感器每天采集好老人相关信息后将数据传输到健康云平台进行分析,并将最终结果传输给子女,让他们及时了解老人在家的情况;对于老人在家养老,关键是如何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比如说可以设置一个软件,老人只需用手指轻轻一点,软件上就会反映出老人的血压、心跳等是否正常,若有异常则会马上将数据传输给子女,让他们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就医,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智能健康产品对于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稳定,子女在外工作,不能及时关注到老年人健康问题,有了这些智能健康产品他们就能及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出现不好的后果。

(四) 与网络巨头合作,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

互联网时代,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网络惠民红利,比如说政府可以与当地网络巨头合作,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居家养老的效率。“互联网+”最终要“+”在老百姓关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对于居家养老来讲,这个“+”要“+”在老人关注的问题上,无论是日常娱乐,亦或是健康咨询,还是疾病自救等,这些要与居家养老中老人的需求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与互联网网络巨头合作,才能使“互联网+”成为为居家养老老人服务的“红娘”,实现经济社会和养同健康发展。当然,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我们还有待继续加强,它的效果想必会是受到广泛关注并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作用的。

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带给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将是革故鼎新的跨越式发展,政府部门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主动融入其中发挥作用,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家里得到满意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养老服务融入网点中,通过挖掘老年人基础信息赢得产业链发展先机。 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改变了过去老年人养老需要依靠社区或者机构的现象,使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而利用“互联网+”来发展居家养老,正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一举两得。在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这种模式是值得探究并不断发展的,利用好这样的模式对于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也是极有益处的。居家养老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在国内亦或是在国外,这种方式都是值得推崇并且广受欢迎的,如今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更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居家养老的优势,新兴的方式必然还会存在的多种不足和漏洞,这些都有待我们一一去解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居家养老真的会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造福老年人。

注解:

① 陈爱国.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老年产业发展[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6月:3

② 孙文灿. 互联网+养老,未来空间无限[J]. 社会福利,2015年:10

篇6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剖析休闲体育的概念、社会价值、我国休闲体育现状和前景的基础上,对于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休闲 体育产业 发展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由于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已经充分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闲暇时间都在不断增多。休闲体育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生活活动之一,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所以大力发展群众性休闲体育健身事业,对提高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硬件设施上还是人员等软件上都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休闲体育方面的需求。因此,抓好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方向。

二、休闲体育产业概述

(一)休闲体育特点

休闲体育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休闲体育功能

1.强身健体功能

休闲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层兴奋性的增强,加深抑制,增强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神经过程的匀衡和灵活性得到提高,对体内外刺激反应更加迅速、准确;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改善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系统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更加灵活、协调;提高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整个有机体的工作能力。

2.娱乐与休闲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余暇时间增多了,如何善度余暇,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余暇生活,不仅可以使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后获得积极性休息,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培养高尚的品格。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能够使人在运动实践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3.休闲体育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上有学者的观点认为,休闲业是第五次浪潮,即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信息业,之后的第五次浪潮就是休闲业,加上一些新能源、新技术,核心就是休闲产业,促使社会向节约型、生态型、低碳型方面转化,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休闲符合这种潮流。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采取多种途径追求体育的经济效益,如大型运动竞赛出售电视转播权,组织门票收入、广告费等。在日常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举办热门项目的比赛,开发体育旅游,开展体育咨询等。我国休闲体育的经济功能也在逐渐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8北京奥运会后,参加轮滑运动的青少年以年均10万人的速度增长,中国轮滑器材设施厂,单生产轮滑鞋一年产值就达60多亿元人民币。

(三)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休闲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还处于起步阶段,经常参加体育休闲活动的人数还不多,体育休闲设施及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需要,体育休闲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均衡,据调查,目前经常参加休闲体育的人集中在大中小学生和离退休的老年人中,中壮年阶层成员较少。二是休闲体育资源不足,我国体育资源普遍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且呈现高度分散的局面,资源之间的共享率低,使用效率低。由此可见,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还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三、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休闲体育产业市场法制建设

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休闲体育产业制定政策、法规来配合体育产业的正常运转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休闲体育产业法律的健全也有利于该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

(二)加强休闲体育财政投入和场馆建设

政府应加大扩建体育场馆及相关设施的资金投入,针对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和群众的不同健身需求,“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坚持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适用、群众受益、建管并重的原则,同时努力创新和丰富建设模式,提升健身场地设施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城乡配建起许多方便群众使用、深受群众喜爱、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健身设施。

(三)加强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

休闲体育人才队伍需要建立健全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人才引进制度等,以此,不断提高各类体育人才市场配置力、创新竞争力和公共服务力。

(四)加强休闲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在国外,休闲体育由政府和非赢利机构以及赢利性机构来实施和承担的,并且主要是以俱乐部会员制的方式经营。因此,休闲体育俱乐部涉及项目及俱乐部的数量,反映了休闲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程度。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机构的赢利化趋势,各类休闲体育俱乐部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健全,从而保证广大公众对休闲体育的需求。

四、结语

休闲体育以及相关的体育产业,对中国来讲,已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我国当前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市化策略不仅要立足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还要切实满足民生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一个城市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其中,发展体育休闲,无疑是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但也应看到,面对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和体育休闲,仍有不少城市重视力度不够,发展体育休闲的意识不强,公共体育设施比较缺乏,体育休闲的方式还比较单一。体育休闲消费,也符合生态文明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和创建低碳生活方式的相关要求。可以说,发展群众性体育休闲事业,充实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篇7

>> 老年用品专卖店的营销策略研究 神奇的旅游秘密用品 日本的老年用品 难寻的老年用品 家庭营销的秘密 几种老年多病者的专属用品 关于老年用品设计的几点思考 儿童用品 营销成功的秘诀 体育用品的礼品化营销 店铺里的营销秘密 名片上的营销秘密 “捶”出来的营销秘密 老年旅游用品设计的市场化策略探讨 关爱老年人的三款智能用品 繁多的老年用品困扰老人消费市场 老年人的日常用品设计与研究 多元化的美国中老年用品 老年人的五大保健用品 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营销策略探析 体育用品二级市场的营销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老年用品的营销秘密 老年用品的营销秘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瞭望东方周刊》老年用品调研小组")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美德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旋转勺子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团队(夏永/摄)

一方面是社会迅速老龄化,被认为存在巨量消费人口和市场;另一方面是老年人自称难见适用产品,生产企业叫苦不迭――中国老年用品产业的现状就是如此分裂错位、令人困惑。

根据“9064”的中国养老战略,将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6%在社区养老,4%在机构养老。

“421”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家族代际人口结构,基于此,大部分老年人必须夫妇结伴甚至独自过“空巢”生活。如果缺乏适用的老年用品的助力,家族中的“2”――也就是工作人群,必然深受影响。

甚至可以说,安全、便利、适用性强的老年用品,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支撑。

尽管老年用品如此重要,但绝大多数老年用品企业对市场充满抱怨――当代老年人的经历及生活习惯,使其很难进行充分消费。

面对繁杂、庞大的老年用品市场,《t望东方周刊》抽样采访了超过20种老年用品及其生产企业,力图描述当前中国老年用品市场的整体现状,并探究解决之道。

此次抽样采访对象涵盖交通、康复保健、生活辅助、家电电子等主要的老年用品领域,其中也包括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产品。

10种代表性用品及其企业故事,对老年用品市场的上述困惑作出了回答。

多数企业希望,刚刚起步的政府采购或国外流行的老年用品租赁业务、老年保险制度,能够成为最终推动老年用品市场的根本动力。

而在现实中,它们不仅受制于标准缺乏等现实问题,也颇有“远水难解近渴”的意味。

在目前的过渡阶段,传统的针对老年人的营销策略,是症结之一。

国内领先的老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健康云平台服务商、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熊毅总结说:“要抓住老年用户市场,切入点还是在子女身上,尤其是年龄在30至45岁的社会中坚阶层。他们大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事业有成,有意愿也有能力尝试用新兴科技的方式尽孝。”

而一位直辖市民政局分管老年事业的副局长直白地告诉本刊记者,老年用品企业与其在老年社区里摆摊试用,不如到写字楼宣传推广。

产品越贵,子女购买比例越高

在中国老年用品业中,老年人消费动力长期不足,被公认为是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虽然具体数字有别,但多种统计表明,老年人消费占家庭支出的比例普遍偏低。以低端价廉为主的老年人消费现状,难以与企业的盈利追求合拍,致使老年用品市场生机与活力不足。

老年人消费动力不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生产企业意愿不强,结构调整步伐滞后。

生产老年用品成本较高而利润较低,即使已经从事老年用品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内力不足――要么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档次较低,要么缺乏针对性。

老年人无疑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也使其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决策等方面与一般人群有巨大差异。

“至少对老年人家电市场来说,细分已成为必然。”北京奥维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消费者研究总监李宏伟告诉本刊记者。

此前受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委托,北京奥维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针对北上广以及成都、沈阳、武汉和西安等地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中国老年人家电需求调研报告》。

以老年人满意度相对较高的电视为例:目前满意度为73%,不满意之处主要集中在遥控器使用、功能使用以及外接端口。

遥控器的问题主要为反应不灵敏、键盘太多太复杂;功能问题表现为功能太多、界面繁琐、难以理解操作;外接端口的问题在于端口在电视背后,使用时需要移动电视,并且端口太多,难以分辨。

而老年人感兴趣的功能则是语音控制及3D,前者因其便捷,后者因其新鲜、吸引人。

李宏伟说,在调查中购买模式分为3种:本人购买、子女购买、共同购买。

这三者比例与家电价格有关:价格在500元以下的基本为本人购买,占比86%;子女购买占9%;共同承担占5%;

500?3000元时,本人购买占57%,子女购买占24%,共同购买占18%;

3000元以上的产品,本人购买的比例下降到41%,子女购买的占26%,共同购买的上升到32%。

“从价格来看,产品价格越高,子女介入的程度更高。”李宏伟总结。 一位老年人在老年用品商店体验电动轮骑(夏永 /摄)

客户是子女,用户是老人

在中国,老年用品的使用者虽是老年人,但购买者多是子女。

“轮椅、护理床、血压计等产品,购买者大都是子女。越是大件、越是单价贵的产品,子女越是买的多。”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柏煜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柏煜告诉本刊记者,很少有老年人舍得花几千元上万元给自己买产品,不过一些老年人会暗示子女去买,但子女未必能听得懂、意识得到。“这就是一个客户和用户的问题,很多老年用品的客户是子女,用户是老年人,客户和用户是分离的。”

北京天地弘毅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主力产品是一款便携移动终端及其服务系统“小和365”。

熊毅说,这类智能产品也有老人自行购买的情况,但如果子女不知情或不支持,老人佩戴使用的比例往往不高。

巴颜喀拉集团公司董事长何克鉴正在推出的一款产品是智能手杖“金魔杖”,可以为老人提供定位、语音通话等功能。

他的想法是:“用户是老年人,在功能设计上要简单易用;但购买的主要人群还是以城市里的白领、蓝领。”

虽然自己就是年近古稀的老者,但何克鉴告诉本刊记者,老年产品要面向中青年人营销,“只要找一个‘触点’,比如歌曲《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就能触动他们的敏感点。无论什么人,讲起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是一样的心情。”

在他看来,“金魔杖”就是“弥补子女与父母之间联系匮乏的用品,就像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应该向这个方向来引导”。

许多老年用品报告对于从老年用品市场的预期都来自老年人自身的消费能力,比如:仅退休金一项2020年就预计可达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此外,还有存款、其他收入以及子女赡养费。由此推断,只要让老年人“拿出钱来”,就可以占领这个市场。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首先要让中青年客户认识到产品对老年人很重要,然后促使他们消费。在当前中国的社会阶段,找到老年人用户已经很难,要撮合成交就更难。”柏煜说。

在他看来,老年用品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需求强烈,一种产品很难像“脑白金”那样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老年人。“每一类产品都是针对特定用户的,比如测血压用血压计、助行用轮椅等,这也导致老年用品的营销和传播难度更大。”

黄金50年刚刚开了个头

一个典型例子是电商平台。即便老年人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最主要的新增用户,但让这个人群“在网上花钱”还存在较大障碍。特别是在支付环节,仅仅下载并安装数字证书这一步,就阻挡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购买行为。

“线上这两年增长很快,就增长速度来说,感觉是‘线上一月、线下一年’。”柏煜说,“在我们的O2O模式里,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比如在线下主要是做体验式营销,直接面对老年用户,做出口碑。”

但是线下门店的有效辐射距离一般在3公里以内,“这个范围内的用户还是比较有限,因此我们的线上策略就是想办法做传播,让中青年客户关注我们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发现我们的产品,同时意识到这些产品对父母的重要性。”

线上针对中青年客户做传播营销,线下针对老年用户做体验营销――他这样总结。

电子商务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商派”的创始人李治银,此前在参加中国网上零售业年会时也曾对本刊记者表示:“社区电商大多瞄准中老年群体,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大妈经济’。”

目前,拉卡拉、顺丰、万科等都在开设社区电商小店,“抢滩”线下最后一公里。不同于传统便利店,顺丰“嘿客”体验店采取的是虚拟商品展示方式,门店内不摆放实物,商品以图片、海报的形式呈现,顾客在门店内可以通过网上浏览、二维码扫描,在线购买。

即便店内无实物,也已大大方便了老年人购买,特别是增强了其对商品的信任感。

篇8

如果觉得以上太过文艺,智能家居还可以为你描述这样一幅具象场景:通过手机APP,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被转换成数据流,经由手机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然后将语言转化成为指令,经过诸多复杂算法,再通过光纤和家庭无线网络发送到空调、电饭煲的智能芯片中,电器就可以按照指令开始行动……而与此同时,它们会将开关机、用电量、温度等相关数据回传到控制中心,并随时向使用者“汇报”……

这一幕幕场景,是否让人们想到了科幻影片?事实上,智能家居早已不是仅仅存在于影视作品的“概念”,而是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智髓家居产业前景广阔

智能家居的早期目标,主要以灼’光遥控控制、电器远程控制和电动窗帘控制为主,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延伸,其智能控制的功能亦越来越多,控制对象不断扩展,联动场景要求逐步提升,逐渐延伸到家庭安防报警、背景音乐、可视对讲、门禁指纹控制、家电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智能家居概念几乎已渗透进所有传统弱电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愈加诱人。而以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传感器为核心的现代数字技术,更为其幻化出无限可能。

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为了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发展,政府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全面推动宽带普及、宽带提速,加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这在政策层面,为智能家居、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分析,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产品与技术百花齐放,市场开始明显出现低、中、高不同产品档次的分水岭,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面对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预计该行业将以年均19.8%的速率持续增长,在2015年产值达1240亿元。而前瞻研究院的《2013-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机会分忻报告》则显示,2013-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高达2500亿元左右,市场前景广阔。

巨头逐鹿智能家居市场

智慧家居是家居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前景诱人,且毫无悬念地引发诸多行业巨头进驻相关领域跑马圈地。

细心的产业人士发现,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企业就纷纷加大动作抢占智能家居市场。大量不同类型企业聚集在同一狭隘客厅中进行火拼。乐视网与富士康、高通等企业合作,打响了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电视行业的第一枪;随后,爱奇艺、小米、阿里巴巴等无数互联网巨头,以各种方式,纷纷闯入用户的“客厅”。

在互联网企业的四面夹攻下,传统制造业也开始加快步伐。三星、LG、东芝等日韩家电巨头,及海尔、长虹、康佳等民族家电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和解决方案,标志着智能家居大潮已全面来袭。

实际上,企业不应只局限于客厅,局限于电视、冰箱等传统电器。这些也只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智慧家居的范畴不应仅限于家庭娱乐和家居控制(比如开关、灯光、温湿度控制等),在不远的未来,能源、医疗、教育等传统产业都将与家庭应用密切结合。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冰山一角。

在这方面,国际IT巨头视野更为开阔,其全面进入到智能家居的上下产业链,并下血本加大产业并购力度,以快速打通行业市场。如2014年伊始,CES(美国消费电子展)即刮起智能家居大潮,而Google更宣布以32亿美元现金方式收购Next Labs,震惊业界――Nest Labs的智能家居产品与智能硬件十分有名,其创始人又恰恰是业界著名的“iPod之父”,此项并购可谓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或许是32亿美元的价格太过惊人,谷歌对Nest的收购引发了行业关于智能家居的大讨论,诸多业界人士称“智能家居的春天就要来了”,全球产业巨头亦纷纷追不及待入华跑马圈地,布局智能家居市场。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瓶颈

2014年,与物联网、智慧城市概念密切相关的智能家居产业风光无限,但细心的产业人士亦指出:较之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家居系统起步较晚,市场主流产品(系统)不能全面解决产品本身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内涵仍较为贫乏,技术门槛不高,价格高昂,智能家居市场的坚冰还未完全打破,这使智能家居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价高和寡”。厂商巨大的前期投资,势必会影响到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这决定了初期用户必定是高收入家庭。在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看来,智能家居依然是属于“锦上添花”类的奢侈消费品,甚至可望不可即。美国智能家居公司control4曾在广东顺德开了一家旗舰店,而后由于业绩不佳而被迫关闭。业内专家直言,之所以销售差,是因为价格昂贵,一套智能家居产品多达10余万元,对于旧房用户来说,还需要重新装潢,代价太大。

事实上,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现在只是零星地分布在一些别墅、高档住宅之中,并没有在大众之间普及开来。整个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仍以商用市场为主,智能家居行业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费价格,是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拓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智能家居厂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消费需求,积极研发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配置的产品,降低智能家居系统安装的成本,这样才能令其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因此,企业率先生产出个性化、平民化的产品,对于如何在这个市场中站好位置,占住有利地形,关系到其能否把握住机遇,抢占该领域长远商机。

其次,智能家居似乎并不“智能”。如今,国内宣传甚广的“智能家居”概念,大多停留在场景构造、开关集成上。打开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网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包括灯光控制、音响控制、安防控制、家电控制等等,而这些独立系统,都是“旧瓶装新酒”,其发展并不成熟,还不能于统一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而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的当下,市场也很难找到爆发点。

家联国际上海家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洪佩军博士指出: “智能家居目前在设计上并不能够做到整体智能。每个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实为画地为牢,只关注自己能做什么,而忽视消费者需要什么,结果每个家庭被不同品牌割裂成了多个孤岛。”

另外,影响智能家居普及的关键因素,除了高昂的价格,还关于用户体验,即是否使用简单、操作容易。目前,大多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不够人性化,形成了操作难度偏高,尤其对中老年人群而言,要弄清楚其复杂的操作,不啻于打一场“硬仗”。对于购买智能家居的用户来说,家是放松自我的地方,原本是想是享受更便捷、更从容的生活,如若遇上操作流程繁复的智能产品,该产品迟早会变成家中一件摆设。

而想要达到“智能”的水平,不仅要在系统和数据搜集上花费足够的功夫,硬件(主要指智能家用电器)功能、硬件之间的通信和兼容性也亟需改进――整合不同硬件并组成系统,让家居真正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

模式、安全、标准之田

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家庭核心消费领域,智能家居一直以来充当的都是“非必需品”,属于改善型产品,如何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成为产业发展难题之一,而如何寻求产业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模式,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突破点。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智能家居产业正处于市场发展初期,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还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

产品技术、质量、功能固然重要,但市场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也极为关键,只有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整个行业才有可能良性循环发展。否则,一味埋头做研发和凭空鼓吹概念一样,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厂商大多以“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在做推广应用,可谓辛苦不已。

“安全性”是一大新挑战。智能家居产品必定要与网络互联,而家居不像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有超长的密码保护和安全测试。如果网络安全出问题,用户将面临家庭隐私泄漏、财产物品损失等严重后果。

我们手持各种手机、Pad、笔记本,然而哪些终端可以控制哪些电器?各种授权、密码怎么使用?这都为用户带来了新的思维负担,而一旦弄混了终端,会不会出现“我都不知道是谁把家里的炉灶点燃了”的尴尬状况?如果自己明明在家,突然发现大门被别人控制、自动打开了,人们的心情又将如何?

所以,不管是通过微博发送私信,还是在下载的APP上控制空调打开、操作电饭煲煮饭,又或家庭安防自动监控、远程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安全”和“隐私”始终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业内人士发现:越是对技术熟悉、感兴趣的“发烧友”,越不敢轻易尝试这种被技术深度植入的“智能家居”。因此,要想推动智能家居的普及,系统安全的保障任重道远。

篇9

一、药业发展趋势及*药业发展现状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世界非处方药的第一大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省内分布的动、植物药材有856种,总蕴藏量为27亿公斤。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5.9万亩。*年末黑龙江省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骨干产品,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的就达23种,产值超亿元的有15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仍将继续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为发展医药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田鸡、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满山红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巨麦、白鲜皮、地榆、益母草、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甘草、柴胡、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万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144条,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工业基础坚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依托黑龙江省第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区,辟建了医药加工园区,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科技支撑。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具有资质的制药企业进驻*,现已有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制药、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6户制药企业入驻医药加工园区,全市制药企业达到8家,总投资近2.1亿元,年产值达到3.4亿元,生产药品剂型11种,药品品种37个。全市已有25户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二)遵循的原则1、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3、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4、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三)任务目标1、总的目标到2010年,北药基地面积达到5.3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1)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2)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3)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黑龙江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2、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年-*年。以GAP、GMP、GSP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3个品种GAP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15户,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第二阶段:*年-2010年。跨越式地提高*药业的功能和地位,把*建成黑龙江乃至全国北药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药品(材)加工制造基地、药业流通及信息中心、药业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药种植面积达5.3万亩。建立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1个。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

三、重点规划任务1、合理规划,加快北药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实行优良品种工程。充分发挥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作用,加快中药材良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大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道地药材,扩张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总量。积极培育无公害药材品种,通过对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育种方法、植株施肥、浇水剪枝、嫁接等管理方法及高效无污染、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中药材种苗。在育种基地上推广应用示范新品种小规模栽培,实行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二要标准化生产。执行GAP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严把质量关,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喷灌、蓄水池、温室和大棚等设备设施,满足基地生产需要;积极与省医学院、省中医学院、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从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各个角度和方面,发现药材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到2010年,在横道镇建立5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山市种奶牛场建立2万亩的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镇建立*亩的黄芪生产示范基地、柴河林业局建立8000亩的刺五加生产示范基地、*镇和柴河镇建立2个500头的鹿养殖基地、柴河林业局和长汀林业局建立2个1万亩的林蛙养殖基地、柴河镇和*镇建立2个300把的蚕养殖基地。在保证制药企业药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种植(养殖)品种优势,不断扩大辐射区,增加基地面积。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积极开展北药种植技术培训,推进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北药产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流通渠道,调动流通领域经纪人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北药协会发展到9个分会,覆盖面达到100%。五是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在长汀、横道、柴河、二道、三道建立刺五加、五味子、林蛙三大品种的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我市野生药材永续利用。确立北药发展利益机制,凡是涉及到森工局和山市种奶牛场的有关北药发展事宜,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2、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GMP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FDO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3、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GSP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110,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4、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3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3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年度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2、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4—6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篇10

地处贵州南部边陲的罗甸县,长久以来受交通和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国家级贫困县这顶并不光彩的“帽子”如一座大山般压得罗甸人喘不过气来。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全县35万人民发扬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麻怀干劲”,全身心投入县域经济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十二五”期间是罗甸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统计显示,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81%;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3.92%;规模工业增加值9.2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4.12%;财政总收入6.9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3元,五年年均增长16.56%;同步小康实现程度达91.3%,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中游位次,税收收入增速排位全省第一。

突破交通瓶颈天堑变通途

清晨的贵阳,空气凉爽。82岁高龄的黄东平老人像往昔一样,陪着老伴在小区里散步、晨练。他不时抬手看看表,9点钟的车票,一会儿要赶往老家罗甸去参加11点开始的老年曲艺表演。原曲艺团工作的黄老,退休后经常受邀到家乡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高速公路开通后,一个多小时就能赶到。”黄老说,以前没有高速公路,回一趟家要花五六个小时。往往得提前一天出发,费时费神。“哪像现在,早上还在家参加锻炼,中午就到罗甸了。”

去年8月,惠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从黔南州首府都匀到罗甸的行车时间由5小时缩短为2.5小时左右,罗甸县城到贵阳由原来的5小时左右缩短到1小时20分左右,罗甸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融入“高速时代”。

除了高速公路的开通,罗甸还致力于县域交通网络的贯通。五年来,实现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2176公里。全县26个乡镇通畅率为100%。此外,在航运建设方面,罗甸辖区龙滩电站回水375m高程,已经渠化航道九条与红水河航道相连,通船航道里程达242.6公里,其中四级航道88.5公里,各类港口码头10个,年实现水上客运量30万人次、货运量60万吨,旅客年周转量1950万人公里、货物年周转量3000万吨公里。

罗甸还积极争取机场和铁路的建设,目前,罗甸已完成了《机场选址报告》《罗甸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设计报告》等报告编制,永兴铁路规划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今后,随着余庆经罗甸至安龙高速公路和罗甸至广州红水河航运的开通,罗甸将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出海最近通道,成为黔中经济区连接北部湾经济区和对接东盟泛自由贸易区的关键节点。加之原有交通条件,基本形成以罗甸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大城市,为物资的快速流通提供了保障。

再造罗甸新城目标基本实现

天刚蒙蒙亮,年近80岁的罗文化老人连同几位退休的老同志已走在宽敞平坦的罗甸城东大道上。这是老人们每早散步必走的路线。道路两旁新建的商品房鳞次栉比,各种颇具南国风格的行道树枝繁叶茂。

近年来,罗甸提出“一心四带八点”的城镇扩容思路:“一心”是以县城为中心,东拓西改县城,三年内再造一个新县城,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9万人;“四带八点”是打造县城至罗沙、县城至董架、县城至红水河、县城至木引四条城镇带和边阳、沫阳、逢亭、木引、罗悃、红水河、董架、茂井等八个小城镇。

“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让罗甸城镇建设亮点频显。按照“东西拓展、路网先行,建设新区、带动旧城”的思路,总投资2.2亿元的城东二期“五路一广场”已建设完成,城西片区“一路一场平”完成了工程量的80%。目前,罗甸城东新区初具雏形,城西、城北片区开发全面启动,新增商品房315万平方米,县城区面积从4.5平方公里拓展到9平方公里,三年再造一个罗甸新城的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完成老城区道路、人行道、路灯改造,新建城镇道路25.9公里。以边阳、木引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投资4.43亿元。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4.7%,比2010年增加17个百分点。

旅游业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盛夏时节,艳阳似火,罗甸县董当大小井旅游景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众多游客或在古榕树下乘凉,或光着脚丫在出自地下溶洞的河水里嬉耍,悠闲自在。而此时,大井村村民黄元文却在自家开的农家乐里忙得不可开交,杀鸡炒菜。五桌人的饭菜已经超出他的接待能力,一些迫不及待的游客干脆帮着宰鱼、洗菜、摆桌,热火朝天。

“主要提供黄豆鸡和野生河鱼,一年有八九万元收入。”黄元文说,景区开发后,原来在部队当过炊事兵的他在自家房子里办起了农家乐,几年来,房子由一层加到了三层。“准备扩建老屋基,再加些大规模”,生意的火爆让他对经营农家乐充满信心。

近年来,罗甸围绕 “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发展目标,全力打造“水之城、玉之城、灵性之城”,实施大旅游、大健康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提升景区管理质量,迅速推进全域旅游,在全县八镇一乡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省州级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了沫阳镇大小井及特色民族村寨田园观光、龙坪镇龙翔千堤火龙果观光休闲度假、逢亭镇上隆茶园及木引镇特色精品水果乡村连片生态游、边阳镇玉都北殿高效农业科技园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罗甸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个、县级农家乐示范户16家。2015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近100万人次,总收入达4.69亿元,农民直接受益1.8亿元。重点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7000元,其中农业旅游创收直接贡献率达57%。

已开工建设的边阳镇玉都北殿现代高效农业园,预计今年9月开园。该项目由旅游集散区、茶马古道商业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区三大板块组成,集农业观光、生态博览、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特色美食为一体,预计年接待旅客150万人次。

今年4月,位于罗甸城东新区占地400公顷,总投资高达35亿元的罗甸绿城桃花源度假养生小镇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罗甸县首个集观光旅游、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商业会务、水上娱乐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业旅游集散中心。绿城桃花源项目仅为罗甸城东三期规划建设“ 罗甸长寿养生园”的一部分,整个项目规划建设产业类、服务配套类、基础设施类项目10个,总投资81亿元,总面积11平方公里。

医药水电石材三大产业助经济发展

罗甸抢抓全省加快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依托信邦制药平台,规划建设罗甸医药食品产业园。该园区是集药品食品加工、药材批发、科技研发、电商服务、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民族高新医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00余亩,总投资15亿元。目前,该园区已有信邦制药、君之堂、艾力康、良云金秋等15家企业入驻。此外,园区内,罗甸电子商务产业园、罗甸县旅游接待中心等8个招商引资项目已签约。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2.58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